CN101477992A - 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7992A
CN101477992A CNA2008102115659A CN200810211565A CN101477992A CN 101477992 A CN101477992 A CN 101477992A CN A2008102115659 A CNA2008102115659 A CN A2008102115659A CN 200810211565 A CN200810211565 A CN 200810211565A CN 101477992 A CN101477992 A CN 101477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lines
bar linkage
wiring
link
slop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115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7992B (zh
Inventor
金贤喆
洪镇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7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7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7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7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7Pads along the edge of rigid circuit boards, e.g. for pluggabl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7Electric details
    • H05K2201/0776Resistance and impedance
    • H05K2201/0784Uniform resistance, i.e. equalizing the resistance of a number of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654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covering at least two types of conductors provided for in H05K2201/09218 - H05K2201/095
    • H05K2201/09727Varying width along a single conductor; Conductors or pads having different width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包括: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的基板,所述非显示区域具有链接区域和焊盘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阵列元件;在所述焊盘区域中的第一到第n个焊盘(n是自然数);在所述链接区域中且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到第n个焊盘的第一到第n条链接线,其中第一到第(n/2-1)条链接线关于第(n/2)条链接线与第n到第(n/2+1)条链接线对称,第一到第(n/2-1)条链接线具有倾斜部分,并且第一到第k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具有从第一条链接线向着第k条链接线减小的宽度和减小的长度,其中k大于1且小于(n/2)。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
本发明要求享有2007年12月31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7-0141816的权益,由此为了所有的目的如同在此处完整阐述那样将其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
背景技术
通常,在平板显示(FPD)器件中,液晶显示(LCD)器件由于其卓越的可视性、低功耗和产热低,已经作为用于便携式电话、个人计算机显示器或电视的下一代显示器件而备受关注。
液晶显示(LCD)器件利用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光学各向异性和偏振特性产生图像。液晶分子具有细长形状,且液晶分子能够沿特定方向排列。通过改变施加给液晶层的电场强度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因此,通过所述电场改变液晶分子的取向,并且光根据液晶分子的取向传输和折射,从而显示图像。
之后,将参照附图描述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件。
图1是示意性示出依照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LCD)器件的阵列基板的平面图。
在图1中,相关技术的LCD器件的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在显示区域AA中显示图像。
在基板10的显示区域AA上形成有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和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它们以矩阵形式排列。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和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彼此交叉,从而限定了像素区域P。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接收扫描信号,而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接收数据信号。
在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和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的每个交点处都形成有薄膜晶体管T。像素电极80形成在每个像素区域P中并与薄膜晶体管T连接。
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分别通过第一到第m条栅链接线GLL1到GLLm与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GP1到GPm电连接。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分别通过第一到第n条数据链接线GLL1到GLLn与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DP1到DPn电连接。
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GP1到GPm通过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接触孔(没有示出)部分地暴露,并分别通过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接触孔(没有示出)与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端子(没有示出)连接,其中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端子与像素电极80形成在相同的层上且由相同材料形成。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DP1到DPn通过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接触孔(没有示出)部分地暴露,并分别通过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接触孔(没有示出)与形成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端子(没有示出)连接,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端子与像素电极80形成在相同层且由相同材料形成。
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端子(没有示出)和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端子(没有示出)与通过载带自动焊接(TAB)封装处理粘附在基板10各个侧边处的栅驱动集成电路(IC)和数据驱动集成电路(IC)(没有示出)连接。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端子从栅驱动集成电路给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供给扫描信号。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端子从数据驱动集成电路给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提供数据信号。
图2是图1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3是图2的区域A的左半部的放大图。图2和图3示出了包括图1的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的基板10上的非显示区域NAA,尤其是数据焊盘区域PA。
在图2和图3中,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DP1到DPn形成在数据焊盘区域PA中。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DP1到DPn彼此之间相隔焊盘间距P1。第一到第n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分别与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DP1到DPn连接。第一到第n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给图1的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提供信号。
第一到第n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包括与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DP1到DPn连接的垂直部分、和从所述垂直部分倾斜延伸出的倾斜部分。此时,第一到第n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具有相同的宽度W,并且无论垂直部分和倾斜部分,在相邻数据链接线之间的包括所述相邻数据链接线之一的宽度的链接间距P2都以矩形间隔设计。因此,相邻数据链接线的相对侧表面之间的链接空间F2是链接间距P2与宽度W之间的差。
在上述结构中,基于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n/2),数据链接线的长度从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n/2-1)向着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变长,并且从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n/2+1)向着第n条数据链接线DLLn变长。
电阻一般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就是说,随着信号线变长,因为电子穿过较长的路径,所以信号线的电阻变高。这里,因为第一到第n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具有相同的宽度W,所以随着数据链接线远离第(n/2)条数据链接线到达左右外围区域,数据链接线的电阻变高。
近来,为了减小驱动器IC的数量并减小制造成本,已经进行了研究。然而,随着LC面板具有较大的尺寸,数据链接线的数量增加,在左右外围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的长度变得过长。
此外,在具有高分辨率的LCD器件中,当数据链接线增加时,相邻数据链接线之间的链接间距减小。这导致左右外围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具有比在左右外围区域之间的中心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更高的电阻,产生未带电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其基本上克服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提供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其包括具有均匀且减小的电阻值的链接线。
本发明的额外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将根据该说明是显而易见的,或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了解。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优点将通过在书面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达到。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依照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具体实施和广义描述的,用于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包括: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的基板,所述非显示区域具有链接区域和焊盘区域;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阵列元件;在所述焊盘区域中的第一到第n个焊盘(n是自然数);在所述链接区域中且分别将阵列元件连接到所述第一到第n个焊盘的第一到第n条链接线,其中第一到第(n/2-1)条链接线具有倾斜部分,第p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宽度比第q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宽度宽,第p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长度比第q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长度长,其中,p和q的关系为:(n/2-1)≥k
≥q>p≥1且k,p和q是自然数。
优选地,第一到第k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链接间距从第一条链接线向着第k条链接线减小,并构成具有相邻链接间距之间的公差值的等差级数。
优选地,第一到第k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链接间距通过等差级数而减小,该等差级数具有相邻链接间距之间的公差值。
优选地,第一到第(n/2-1)条链接线关于第(n/2)条链接线与第n到第(n/2+1)条链接线对称。
优选地,第一到第k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具有基本上均匀的电阻值。
优选地,第(k+1)到第(n/2-1)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宽度。
优选地,第(k+1)到第(n/2-1)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具有从第(k+1)条链接线向着第(n/2-1)条链接线减小的长度。
优选地,第(k+1)到第(n/2-1)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具有减小的电阻值。
优选地,相邻的倾斜部分之间的链接空间基本上彼此相等。
优选地,第(k+1)到第(n/2-1)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链接间距比第一到第(n/2)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平均间距窄。
优选地,第二到第(n/2-1)条链接线包括第一垂直部分,第二到第(n/2-1)条链接线的第一垂直部分连接到倾斜部分的第一端并且分别连接到第二到第(n/2-1)个焊盘,第二到第(n/2-1)条链接线的第一垂直部分具有相同的宽度并且具有从第二条链接线向着第(n/2-1)条链接线减小的长度。
优选地,相邻的第一垂直部分之间的链接空间基本上彼此相等。
优选地,第一到第(k-1)条链接线包括连接在倾斜部分的第二端与所述阵列元件之间的第二垂直部分,并且第一到第(k-1)条链接线的第二垂直部分具有相同的宽度和从第一条链接线向着第(k-1)条链接线减小的长度。
优选地,相邻的第二垂直部分之间的链接空间彼此相等。
优选地,连接倾斜部分的第一端的第一条线和连接倾斜部分的第二端的第二条线是弯曲的。
优选地,第一条线具有比第二条线大的斜度。
应该理解前述的概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意欲提供对要求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包括于说明书中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入说明书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图解依照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LCD)器件的阵列基板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区域A的左半部的放大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依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的平面图;
图5是图4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6是详细示出图5的链接区域的放大平面图;
图7A是示出依照本发明的链接区域的设计值的平面图;
图7B是示出依照本发明和相关技术的数据链接线的电阻的曲线;
图7C是示出依照本发明的数据链接线的电阻与依照相关技术的数据链接线的电阻的比率的曲线;
图8是解释依照本发明设计链接区域的方法的视图;
图9A和9B是示出根据点“a”和“b”的数据链接线的最大电阻的曲线;以及
图10是示出根据点“a”和“b”的值电阻的比率和效率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栅数据链接区和数据链接区域中的栅链接线和数据链接线具有不同的宽度,以在链接区域中获得均匀的电阻。
图4是示意性示出依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LCD)器件的阵列基板的平面图。
在图4中,依照本发明的LCD器件的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A。在显示区域AA中显示图像。
在基板110的显示区域AA中形成有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和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它们以矩阵形式排列,其中m和n是自然数。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和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彼此交叉,从而限定了像素区域P。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接收扫描信号,而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接收数据信号。
在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和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的每个交点处都形成有薄膜晶体管T。像素电极180形成在每个像素区域P中并与薄膜晶体管T连接。
显示区域AA中的电极和线称作阵列元件。
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分别通过第一到第m条栅链接线GLL1到GLLm与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GP1到GPm电连接。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分别通过第一到第n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与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DP1到DPn电连接。
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GP1到GPm通过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接触孔(没有示出)部分地暴露,并分别通过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接触孔(没有示出)与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端子(没有示出)连接。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DP1到DPn通过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接触孔(没有示出)部分地暴露,并分别通过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接触孔(没有示出)与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端子(没有示出)连接。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端子和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端子形成在与像素电极180相同的层上并由与像素电极180相同的材料形成。
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端子(没有示出)和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端子(没有示出)与通过载带自动焊接(TAB)封装处理粘附在基板110各个侧边处的栅驱动集成电路(IC)和数据驱动集成电路(IC)(没有示出)连接。第一到第m个栅焊盘端子从栅驱动集成电路给第一到第m条栅线GL1到GLm供给扫描信号。第一到第n个数据焊盘端子从数据驱动集成电路给第一到第n条数据线DL1到DLn提供数据信号。
这里,第一到第m条栅链接线GLL1到GLLm和第一到第n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具有不同的宽度。之后,将参照附图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图5是图4的区域B的放大图。因为数据链接线关于第(n/2)条数据链接线具有对称结构,所以图5显示了与图4的数据链接线和数据焊盘对应的非显示区域的左半部。
在图5中,基板110上的非显示区域NAA被分为链接区域LA和焊盘区域PA。在基板110上的焊盘区域PA中,第一到第(n/2)个数据焊盘DP1到DP(n/2)彼此间隔开相同的焊盘间距P1。与第一到第(n/2)个数据焊盘DP1到DP(n/2)对应的第一到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2)分别与图4的第一到第(n/2)条数据线DL1到DL(n/2)连接。
这里,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具有弯曲部分,并且相对于不具有弯曲部分的直的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n/2)与第n条数据链接线DLLn对称。此外,第二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2到DLL(n/2-1)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分,即一个或两个弯曲部分。第一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2-1)的每一个都包括倾斜部分。相邻数据链接线的倾斜部分之间的链接间距P2从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向着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n/2)减小。类似地,尽管在图中没有示出,但图4的第(n/2+1)到第(n-1)条数据链接线DLL(n/2+1)到DLL(n-1)也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分,相邻数据链接线的倾斜部分之间的链接间距从图4的第n条数据链接线DLLn向着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n/2+1)减小。每个链接间距定义为从一条数据链接线的中心至下一条数据链接线的中心的距离。可选择地,链接间距可以定义为从一条数据链接线的一侧到下一条数据链接线的一侧并且跨过或者所述一条数据链接线或所述下一条数据链接线的距离。
同时,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具有两个弯曲部分,并且在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n/2)附近的几条数据链接线可以是直的,没有弯曲部分。
更具体地说,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n/2)附近的链接区域LA的中心区域中的链接间距P2小于图2的链接间距,并且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n/2)附近的链接区域LA的中心区域中的链接线的宽度等于图2的链接线的宽度。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数据链接线的电阻在链接区域LA的中心区域中增加。在本发明中,尽管外围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变长,但外围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由于足够的链接间距而具有较宽的宽度。就是说,第p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宽度比第q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宽度更宽,第p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长度比第q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长度长,其中p和q的关系为:(n/2-1)≥k≥q>p≥1,并且k,p和q是自然数。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附近的链接区域LA的外围区域中的链接间距P2向着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逐渐增加,并且在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附近的链接区域LA的外围区域中的链接线宽度向着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逐渐增加。因此,在链接区域LA的外围区域中数据链接线的电阻减小。因此,电阻在链接区域LA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中是均匀的。
在本发明中,尽管外围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变长,但外围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由于足够的链接间距而具有较宽的宽度。
图6是详细示出图5的链接区域的放大平面图。
在图6中,矩形定义为包围第一到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2)。所述矩形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边S1,S2,S3和S4。在矩形的四个边上确定点“a”,“b”,“c”和“d”。点“a”设置在与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对应的第四边S4上。点“b”设置在与图5的链接区域LA与图4的显示区域AA之间的边界对应的第三边S3上。点“c”设置在其中与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n/2)对应的第二边S2与第三边S3相交的顶点处。点“d”设置在与第一到第(n/2)个数据焊盘DP1到DP(n/2)对应的第一边S1上。
与点“b”对应的任意数据链接线定义为第k条数据链接线DLLk,其中k是大于1且小于n/2的自然数。在其中与点“b”对应的第k条数据链接线DLLk与连接点“c”和点“d”的虚线H接触的地方确定接触点“e”。因此,通过点“a”,“b”,“c”,“d”和“e”限定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区域I,II,III和IV。就是说,通过第三边S3、第四边S4以及点“a”和“b”确定第一区域I。通过第一边S1、第四边S4以及点“a”,“b”“d”和“e”确定第二区域II。通过第一边S1、第二边S2以及点“c”,“d”和“e”确定第三区域III。通过第三边S3以及点“b”,“c”和“e”确定第四区域IV。
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包括第一垂直部分、倾斜部分和第二垂直部分。在附图中,第一垂直部分沿附图中的垂直方向从图5的第一到第(k-1)个数据焊盘DP1到DP(k-1)延伸。倾斜部分彼此平行地从第一垂直部分倾斜延伸。第二垂直部分从所述倾斜部分延伸并平行于第一垂直部分。由此,如图6中所示,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仅包括倾斜部分和第二垂直部分,没有第一垂直部分。
点“a”是其中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的倾斜部分与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的第二垂直部分的边缘相交的接触点。点“a”的位置可根据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的设计而变化,这将在之后解释。
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第一垂直部分设置在第三区域III中,倾斜部分设置在第二区域II中,第二垂直部分设置在第一区域I中。
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第二垂直部分具有从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向着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k-1)减小的长度,并且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第二垂直部分的宽度从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向着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k-1)减小。可选择地,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第二垂直部分的宽度是相同的。此时,定义虚线G,该虚线G将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第二垂直部分上远离图4的第一到第(k-1)条数据线DL1到DL(k-1)的端部连接,并相当于连接点“a”和“b”的线。虚线G是弯曲的。
在本发明中,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倾斜部分具有从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k-1)向着第一数据链接线DLL1增加的宽度W。
在图5中,不考虑第一到第(k-1)条数据线的宽度,相邻数据链接线的倾斜部分之间的链接间距P2解释为向着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逐渐增加。然而,在如图6中所示的实际设计中,因为很难设计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倾斜部分的宽度W,所以有利地,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相邻倾斜部分之间的链接空间F2可在第二区域II中相同。链接空间F2定义为相邻数据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相对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相邻倾斜部分之间的链接空间F2可彼此不同。
这里,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相邻第二垂直部分之间的第一链接空间F1可大于所述第二链接空间,即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相邻倾斜部分之间的链接空间F2。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相邻第二垂直部分之间的第一链接空间F1可彼此不同。
同时,点“b”和“c”之间的第k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1)包括第一垂直部分和倾斜部分。第k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1)的第一垂直部分沿附图中的垂直方向从第k到第(n/2-1)个数据焊盘DPk到DP(n/2-1)延伸出来。第k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1)的倾斜部分彼此平行地从第k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1)的第一垂直部分倾斜地延伸出来。第k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1)的第一垂直部分设置在第三区域III中。第k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1)的倾斜部分设置在第四区域IV中。
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第一垂直部分和第k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1)的第一垂直部分具有从第一条数据链接线DLL1向着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n/2)增加的长度。第1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2-1)的第一垂直部分具有不同的宽度。第一到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2)的相邻第一垂直部分之间的第三链接空间F3彼此不同。有利地,由链接宽度与相应的链接空间之和确定的第一到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2)的相邻第一垂直部分之间的链接间距彼此相等。可选择地,第1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2-1)的第一垂直部分具有相同的宽度,而第三链接空间F3彼此相等。
第1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2-1)的相邻第一垂直部分之间的第三链接空间F3可比第一和第二链接空间F1和F2窄。在一些情形中,第三链接空间F3可比第一和第二链接空间F1和F2宽。
这里,连接点“c”和点“d”,即连接第1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n/2-1)的第一垂直部分上远离图5的第一到第(n/2-1)个数据焊盘DP1到DP(n/2-1)的端部的虚线H具有比虚线G陡的斜度。
第k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1)的倾斜部分具有相同的宽度,而第k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1)的相邻倾斜部分之间的第四链接空间F4彼此相等。另外,第k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1)的倾斜部分可具有不同的宽度,而第四链接空间F4彼此不同。此时,第四链接空间F4与第k到第(n/2-1)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1)的每个倾斜部分的宽度之和的链接间距相同,并且比相关技术的图3的链接间距P2窄。
在本发明中,第四区域IV中的链接间距比相关技术的链接间距小,并且与相关技术相比,第四区域IV中的数据链接线具有较窄的宽度。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图5的链接区域的中心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具有增大的电阻。此外,因为第一和第二区域I和II中的数据链接线具有增大的宽度,所以与相关技术相比,图5的链接区域LA的外围区域中的数据链接线具有减小的电阻。结果,在图5的链接区域LA中获得均匀的电阻。
因此,在设置有第k到第(n/2)条数据链接线DLLk到DLL(n/2)的中心区域中,以及在设置有第一到第(k-1)条数据链接线DLL1到DLL(k-1)的外围区域中电阻差是均匀的,并且可解决未带电的问题(unchargedproblem)。
这里,重要的是在第四边S4上确定点“a”,在第三边S3上确定“b”。这将在后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
图7A是示出依照本发明的链接区域的设计值的平面图,图7B是示出依照本发明和相关技术的数据链接线的电阻的曲线,而图7C是示出依照本发明的数据链接线的电阻与依照相关技术的数据链接线的电阻的比率的曲线。
例如,考虑了最多包括1281个通道(channel)的驱动器IC。此时,图7A显示了与第一到第641个通道对应的链接区域的左半部,尤其是示出了第一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尽管第一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没有全部表示出来。在图7B和7C中,R是相关技术的第一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R’是本发明的第一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
如图7A,7B和7C中所示,矩形定义为包围第一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所述矩形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边S1,S2,S3和S4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区域I,II,III和IV。长度X定义为从第四边S4上的点“a”到第三边S3和第四边S4彼此相交的接触点的距离。
这里,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链接空间F1,F2,F3和F4分别定义为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区域I,II,III和IV中的相邻链接线的两面对的侧表面之间的距离。链接间距定义为链接宽度和所述链接空间之和。
当长度X通过在附图中向上移动点“a”而增加时,链接间距在第二区域II中增加的更多。因而,第二区域II中的数据链接线的宽度W增加的更多,而图5的链接区域LA的外围区域中的电阻减小得更多。然而,在该情形中,第四区域IV中的链接间距也减小了,而在第四区域IV中相邻数据链接线之间可能存在电短路。因此,不容易没有限制地增加长度X。更具体地说,在第二区域II中的第一数据链接线的倾斜部分上的区域VA中,设置有用于施加栅驱动信号的LOG(玻璃上直接布线)线(没有示出),因而通过移动点“a”增加长度X受到限制。
如此,最重要的是确定长度X和点“a”。这里,点“b”的位置根据长度X变化,并当长度X在1到4,800微米的范围内时确定点“b”的位置。理想地,当第二和第四边S2和S4为4,800微米,长度X为1,200微米且点“b”对应于第365条数据链接线时可产生最好的效果。
因此,当如此设计数据链接线,即第二边S2为4,800微米,长度X为1,200微米且点“b”对应于第365条数据链接线时,获得图7B和7C的电阻R’。
在相关技术中,第一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R从第一条数据链接线向着第641条数据链接线线性减小。就是说,第一条数据链接线具有最大电阻,第641条数据链接线具有最小电阻。因此,外围区域中的电阻比中心区域中的电阻大的多。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电阻R’从第一条数据链接线至第365条数据链接线大致均匀并从第365条数据链接线向着第641条数据链接线逐渐减小。这里,电阻R’从第365条数据链接线向着第一条数据链接线可以稍微减小。
本发明的第229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R’与相关技术的第229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R相同,并且第229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比率R’/R为1。第1至228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比率R’/R小于1,第230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比率R’/R大于1。本发明的第一到第228条数据链接线具有比相关技术大的电阻,本发明的第230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具有比相关技术小的电阻。
更具体地说,第365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比率R’/R近似为大约1.5,本发明的第365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具有比相关技术大大约1.5倍的电阻。电阻R’从第365条数据链接线向着第一条数据链接线稍微减小,并且电阻R从第365条数据链接线向着第一条数据链接线增加。因而,第365到第一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比率R’/R减小。本发明的第一条数据链接线具有比相关技术小大约0.64倍的电阻。
在本发明中,与相关技术相比,第一到第228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R’减小,而第230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R’增加。因此,第一到第641条数据链接线的电阻R’是均匀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二边S2为4,800微米。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为了获得与本发明类似的效果,第二边S2为6,784微米。因此,本发明的第二边S2设计为比相关技术的第二边S2小,减小了不显示图像的区域,如边框区域(bezel area)。由此,可制造窄型LCD器件。
图8是示出依照本发明设计链接区域的方法的视图。在链接区域中具有n(n是自然数)条数据链接线,并且图8对应于链接区域的左半部,即第一到第(n/2)条数据链接线。
在图8中,第一长度L1是从第一条数据链接线到第(n/2)条数据链接线的距离,第二长度L2是从第一个数据焊盘到第(n/2)个数据焊盘的距离,第三长度D1是第(n/2)条数据链接线的长度。任意选择点“a”和“b”,并且值设置在x-y坐标平面中。然后,确定点(0,0),(b,0),(L1,0),(L1,D1),(L1-L2),(0,a)和(0,D1)。
当设定点(0,a)和点(b,0)时,可在与(0,a)和(L1-L2,D1)之间的线平行地且穿过点(b,0)的数据链接线与连接点(L1-L2,D1)和点(L1,0)的线相交的地方确定点(x,y)。通过点(0,a)和点(b,0),点(x,y)是可变的。参照图8,当设定(0,a)和点(b,0)时,可在第三条线f3与第二条线f2相交的地方确定点(x,y)。其中,第二条线f2与连接点(0,a)和(L1-L2,D1)的第一条线f1平行地且穿过点(b,0)。第三条线f3连接点(L1-L2,D1)和(L1,0)。通过点(0,a)和点(b,0),点(x,y)是可变的。
通过所述点确定第一、第二和第三条线f1,f2和f3。就是说,第一条线f1是从点(0,a)到点(L1-L2,D1)的直线,第二条线f2是从点(b,0)到点(x,y)的直线,第三条线f3是从点(x,y)到点(L1-L2,D1)的直线。
由点(0,a)、(b,0),(L1,0),(x,y)和(L1-L2,D1)包围的区域被分为第一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由点(0,a)、(b,0),(x,y)和(L1-L2,D1)确定,第二部分由点(b,0),(L1,0),(x,y)确定。在图8中,T1是从点(0,a)到第二条线f2的最短距离,即从第一条线f1到平行于第一条线的第二条线f2的最短距离。T2是从点(L1,0)到第二条线f2的最短距离。当在第一部分中设置k(k是小于n/2的自然数)条数据链接线时,第一部分中的第一平均链接间距LP1定义为T1/k,即距离T1除以第一到第k条数据链接线的数量。此外,在第二部分中设置有(n/2-k)条数据链接线。这里,第二部分中的第二平均链接间距LP2定义为T2/(n/2-k),即距离T2除以从第(k+1)到第(n/2)条数据链接线的数量。
在获得第一平均链接间距LP1和第二平均链接间距LP2之后,确定第一和第二部分中的实际链接间距。第一部分中的实际链接间距,即第一链接间距设计为从第一条线f1向着第二条线f2逐渐减小。第二部分中的实际链接间距,即第二链接间距彼此相等且与第二平均链接间距LP2相同。在第一部分中,与第二条线f2相邻的第一链接间距设计为与第二链接间距相同,即与第二平均链接间距LP2相同。可选择地,与第二条线f2相邻的第一链接间距减小。然后,与第一条线f1相邻的第一链接间距设计为从第一平均链接间距LP1增加与第二条线f2相邻的第一链接间距的减小。如果与第一条线f1相邻的第一链接间距设计为LP(1),则LP(1)由下面的方程给出:
LP(1)=LP1+(LP1—LP2)
=2×LP1—LP2。
因此,在第一部分中,可通过等差级数或等差序列计算其他第一链接间距,其中与第一条线f1相邻的第一链接间距为初始项,并且与第二条线f2相邻的第一链接间距,即第二平均链接间距LP2是最后一项。这里,第一条线f1对应于第一条数据链接线,而第二条线f2对应于第k条数据链接线。就是说,第一部分中的第一链接间距构成了具有相邻第一链接间距之间的公差值的等差级数。
如果在第一到第k条数据链接线之间选择第x条数据链接线,则与第x条数据链接线相邻的第一链接间距由下式给出:
LP(x)=LP(1)—{(LP(1)—LP2)/k}×x,
其中k≥x≥1
根据该等式,逐渐确定与第一到第k条数据链接线对应的第一链接间距。
图9A和9B是示出根据点“a”和“b”的数据链接线的最大电阻的曲线。更详细地说,将第一部分中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部分的第二电阻R2进行比较,选择第一和第二电阻R1和R2的最大值,即MAX(R1,R2),并三维地显示。从不同视点观看图9A和9B的曲线。
在图9A和9B中,根据点“a”和“b”的变化显示了第一和第二电阻R1和R2的最大值MAX(R1,R2)。这里,在第一和第二电阻R1和R2的最大值MAX(R1,R2)为最小的图的底部中对点“a”和“b”进行优化。
随着点“a”增加,第一和第二电阻R1和R2的最大值MAX(R1,R2)减小。就是说,如果点“a”增加,对于降低电阻是有利的。然而,第一和第二链接间距的最小值减小,并且如果点“a”没有限制地增加,则就没有了用于LOG(玻璃上直接布线)线的空间。因此,点“a”的值不能无限地增加。
例如,在1281个通道中,链接间距的最小值设计为6.5微米。此时,为了满足链接间距的最小值,点“a”的值限于1,400微米。
图10是示出根据点“a”和“b”的值电阻比率和效率的表格。更具体地说,电阻比率表示为第一电阻R1除以第二电阻R2乘以100。效率是指第一和第二电阻R1和R2的总电阻的减小程度。因此,点“a”具有的值越大,效率越低。
当点“a”具有1,400微米的值时,效率最大。然而,当点“a”增加且用于LOG(玻璃上直接布线)线的空间减小时,效率增加不多。通过考虑这些条件,理想的是点“a”设计为具有1,200微米的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描述了数据链接线,相同的原理可应用于栅链接线。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可做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

Claims (16)

1.一种用于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包括:
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的基板,所述非显示区域具有链接区域和焊盘区域;
在所述基板上的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阵列元件;
在所述焊盘区域中的第一到第n个焊盘,其中n是自然数;
在所述链接区域中且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到第n个焊盘与所述阵列元件之间的第一到第n条链接线,
其中,第一到第(n/2-1)条链接线具有倾斜部分,第p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宽度比第q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宽度更宽,第p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长度比第q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长度长,p和q的关系为(n/2-1)≥k≥q>p≥1,且k,p和q是自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到第k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链接间距从第一条链接线向着第k条链接线减小,并构成具有相邻链接间距之间的公差值的等差级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到第k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链接间距通过等差级数而减小,该等差级数具有相邻链接间距之间的公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到第(n/2-1)条链接线关于第(n/2)条链接线与第n到第(n/2+1)条链接线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到第k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具有基本上均匀的电阻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k+1)到第(n/2-1)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k+1)到第(n/2-1)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具有从第(k+1)条链接线向着第(n/2-1)条链接线减小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k+1)到第(n/2-1)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具有减小的电阻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倾斜部分之间的链接空间基本上彼此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k+1)到第(n/2-1)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链接间距比第一到第(n/2)条链接线的倾斜部分的平均间距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二到第(n/2-1)条链接线包括第一垂直部分,第二到第(n/2-1)条链接线的第一垂直部分连接到倾斜部分的第一端并且分别连接到第二到第(n/2-1)个焊盘,第二到第(n/2-1)条链接线的第一垂直部分具有相同的宽度并且具有从第二条链接线向着第(n/2-1)条链接线减小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一垂直部分之间的链接空间基本上彼此相等。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到第(k-1)条链接线包括连接在倾斜部分的第二端与所述阵列元件之间的第二垂直部分,并且第一到第(k-1)条链接线的第二垂直部分具有相同的宽度和从第一条链接线向着第(k-1)条链接线减小的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二垂直部分之间的链接空间彼此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连接倾斜部分的第一端的第一条线和连接倾斜部分的第二端的第二条线是弯曲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条线具有比第二条线大的斜度。
CN2008102115659A 2007-12-31 2008-09-19 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 Active CN101477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141816A KR100906103B1 (ko) 2007-12-31 2007-12-31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 기판
KR10-2007-0141816 2007-12-31
KR1020070141816 2007-12-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7992A true CN101477992A (zh) 2009-07-08
CN101477992B CN101477992B (zh) 2010-08-25

Family

ID=40797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115659A Active CN101477992B (zh) 2007-12-31 2008-09-19 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74471B2 (zh)
JP (1) JP5562544B2 (zh)
KR (1) KR100906103B1 (zh)
CN (1) CN101477992B (zh)
TW (1) TWI37741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3509A (zh) * 2011-07-19 2011-11-23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
CN102385179A (zh) * 2011-04-26 2012-03-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扇出线路
CN103278980A (zh) * 2012-10-22 2013-09-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Tft-lcd阵列基板配线结构及tft-lcd阵列基板
CN103984134A (zh) * 2013-02-13 2014-08-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4658465A (zh) * 2013-11-21 2015-05-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490885A (zh) * 2017-09-05 2017-12-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6873B2 (en) * 2009-07-20 2012-01-31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Gate pulse modulation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reof
KR101871773B1 (ko) * 2012-07-25 2018-06-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라스틱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판표시장치
KR102203282B1 (ko) * 2012-12-21 2021-0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048437B1 (ko) * 2013-08-30 2019-11-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32187B1 (ko) * 2013-09-05 2020-08-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995373B (zh) * 2014-05-21 2018-07-10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光电显示装置
KR102400081B1 (ko) * 2015-07-02 2022-05-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5137632B (zh) * 2015-09-08 2017-07-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36255B1 (ko) 2015-12-30 2022-08-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896089A (zh) 2018-09-12 2020-03-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823568A (zh) * 2018-09-25 202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KR20210126841A (ko) * 2020-04-10 2021-10-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20220025990A (ko) 2020-08-24 2022-03-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4575B2 (ja) * 1993-10-20 2002-01-07 オプト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
JP3683294B2 (ja) * 1994-09-08 2005-08-17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2776357B2 (ja) * 1996-01-31 1998-07-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3337910B2 (ja) * 1996-06-13 2002-10-2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JPH1010550A (ja) * 1996-06-20 1998-01-16 Alps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素子
JP3296299B2 (ja) * 1998-08-03 2002-06-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引き出し配線のレイアウト方法および高密度配線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TW583446B (en) * 2003-05-28 2004-04-1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Conducting line structure of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525174B2 (ja) 2004-05-21 2010-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661220B2 (ja) 2005-01-05 2011-03-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070216845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Chia-Te Liao Uniform impedance conducting lines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5179A (zh) * 2011-04-26 2012-03-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扇出线路
CN102385179B (zh) * 2011-04-26 2014-03-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扇出线路
CN102253509A (zh) * 2011-07-19 2011-11-23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
CN103278980A (zh) * 2012-10-22 2013-09-04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Tft-lcd阵列基板配线结构及tft-lcd阵列基板
CN103278980B (zh) * 2012-10-22 2015-12-1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Tft-lcd阵列基板配线结构及tft-lcd阵列基板
CN103984134A (zh) * 2013-02-13 2014-08-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3984134B (zh) * 2013-02-13 2019-04-0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4658465A (zh) * 2013-11-21 2015-05-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9553137B2 (en) 2013-11-21 2017-01-24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4658465B (zh) * 2013-11-21 2017-08-25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490885A (zh) * 2017-09-05 2017-12-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06103B1 (ko) 2009-07-07
CN101477992B (zh) 2010-08-25
US20090167654A1 (en) 2009-07-02
JP2009163215A (ja) 2009-07-23
US8174471B2 (en) 2012-05-08
KR20090073771A (ko) 2009-07-03
TWI377418B (en) 2012-11-21
JP5562544B2 (ja) 2014-07-30
TW200928530A (en)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7992B (zh) 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
CN101963709B (zh) 玻璃上芯片型液晶显示器及其检查方法
CN101598875B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07436B (zh) 阵列基板
CN105762153B (zh) 显示设备
US20050162577A1 (en) Driver chip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0561318C (zh) 导电薄膜的连接结构及包括该连接结构的薄膜晶体管阵列面板
US8848152B2 (en) Display substrate
CN100369258C (zh)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
US2007016494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11566551B (zh) 具有嵌入式ic系统的无边框lcd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4029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9026229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s
KR100293982B1 (ko) 액정패널
CN100492624C (zh) 外引脚结构、主动元件阵列基板、光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4029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251796B (zh) 显示装置的检查装置、显示装置用母基板的检查方法及显示装置
KR20020095203A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100824533B1 (ko) 디스플레이 구동 칩
JP2019101145A (ja) 電子デバイス
KR10102174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4357613B2 (ja) ドライバ一体型液晶表示パネル
KR100961952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JPH064347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061852B1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표시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