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3509A - 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3509A
CN102253509A CN2011102022478A CN201110202247A CN102253509A CN 102253509 A CN102253509 A CN 102253509A CN 2011102022478 A CN2011102022478 A CN 2011102022478A CN 201110202247 A CN201110202247 A CN 201110202247A CN 102253509 A CN102253509 A CN 102253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wiring
area
terminal
extens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22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孟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EC Panda LC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EC Panda LC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EC Panda LC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EC Panda LC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0224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535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3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35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首先,完成最外侧配线:配线由大于或等于0的延伸区与直线型的斜线区组成;由外侧开始往中心处配线,配线由端子部延伸后,往外侧配线靠近,保持大于或等于最小配线间距。完成所有配线后以靠近中心区域所产生的配线空间进行中心节距大于端子部节距的完全配线。本发明的配线结构和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端子部到显示区的配线阻抗差异,避免因为配线阻抗差异所产生的显示不均。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面板设计领域,尤其是降低阻抗差异之配线方式,具体地说是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在端子部与显示区之间为配线区,配线区包括端子部延伸的延伸区和斜线区;其中,斜线区为直线配线或者弯曲配线。
如图2、3所示,延伸区与斜线区配线皆为直线时,细节 B 部份也就是靠近中心区域的地方,直线配线会导致其阻值太低,跟外侧距离较远的配线比较其差异会很大,所以中心区域需要用弯曲配线,利用配线长度的增加来提高阻值。
如图4、5所示,延伸区为弯曲配线,斜线区为直线配线时,弯曲配线中心节距与端子部节距相同。弯曲配线虽然可以提高中心区域的阻值,但如果其弯曲配线节距与端子节距相同,那么弯曲配线所能提升的阻值就有限了。自端子部延伸之配线如采用S型弯曲方式配线其节距Pitch与端子部相同,仍有阻抗差距较大的问题。
利用不同阻值的金属层互相搭配可以达到降低阻值的目的,但有以下缺点:
a.制程较复杂,各层须有桥接,结构复杂不良率会提升;
b.须完成桥接后导电层才能连接在一起,完成前有静电破坏的可能性;
c.变化配线宽度来调整阻值差异,但电容值亦随之提升,时间常数无法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中,延伸区与斜线区的配线结构造成阻抗差异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端子部到显示区的配线阻抗差异,避免因为配线阻抗差异所产生的显示不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在液晶显示器的由端子部延伸的延伸区和斜线区构成的配线区中,延伸区和斜线区的配线均为直线,所述的配线自端子部延伸后在延伸区向两外侧配线靠近。
本发明的斜线区的直线配线间距大于或等于最小配线间距。
本发明的最小配线间距的范围是3-30um。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在液晶显示器的由端子部延伸的延伸区和斜线区构成的配线区中,延伸区中,外侧的配线为直线,中部的配线为弯曲配线,各斜线区的配线为直线,所述的中部延伸区的弯曲配线中心节距大于端子部节距。
本发明的延伸区的弯曲配线中心节距与端子部节距的比值范围是:1.1-1.3。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完成最外侧配线: 配线由大于或等于0的延伸区与直线型的斜线区组成;
B、由外侧开始往中心处配线,配线由端子部延伸后,往外侧配线靠近,保持大于或等于最小配线间距;
C、完成所有配线后以靠近中心区域所产生的配线空间进行中心节距大于端子部节距的完全配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配线方法能够使得配线区的长度差异小,有效降低端子部到显示区的配线阻抗差异,避免因为配线阻抗差异所产生的显示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液晶显示器中配线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配线区的细节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3是现有技术中配线区的细节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2、3中:延伸区与斜线区配线皆为直线。
图4是现有技术中配线区的细节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二。
图5是现有技术中配线区的细节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二。
图4、5中:延伸区为弯曲配线,斜线区为直线配线。
图6本发明的配线区中细节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7本发明的配线区中细节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一。
图6、7中:延伸区与斜线区配线皆为直线。
图8本发明的配线区中细节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之二。
图8中:延伸区中,中部的配线为弯曲配线;斜线区为直线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般配线是配线在延伸区沿著端子方向继续延伸,本发明则是配线进入延伸区后立刻向外侧配线靠近,这时候就不与端子部在同一直线。配线延伸区靠近中央区域会产生一空间,可进行弯曲配线中心节距大于端子部节距的弯曲配线,选用适当节距可降低配线部阻值差异。
如图6、7所示,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在液晶显示器的由端子部延伸的延伸区和斜线区构成的配线区中,延伸区和斜线区的配线均为直线,所述的配线自端子部延伸后在延伸区向两外侧配线靠近。
本发明的斜线区的直线配线间距大于或等于最小配线间距。
本发明的最小配线间距的范围是3-30um。
如图6、8所示,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在液晶显示器的由端子部延伸的延伸区和斜线区构成的配线区中,延伸区中,外侧的配线为直线,中部的配线为弯曲配线,各斜线区的配线为直线,所述的中部延伸区的弯曲配线中心节距大于端子部节距。
本发明的延伸区的弯曲配线中心节距与端子部节距的比值范围是:1.1-1.3。
具体实施时:
a. 完成最外侧配线: 配线由大于或等于0的延伸区与直线型的斜线区组成。延伸区配线的长度如果是0,表示配线一进入延伸区就立刻往斜线区配线靠近,大于0则表示仍延端子部方向有一些延伸然后才靠近斜线区。
b. 由外侧开始往中心处配线,配线由端子部延伸后,往外侧配线靠近,保持大于或等于最小配线间距。
c. 完成所有配线后以靠近中心区域所产生的配线空间进行中心节距大于端子部节距的配线,调整弯曲配线中心节距选用最适配线阻值差异。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7)

1.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其特征是:在液晶显示器的由端子部延伸的延伸区和斜线区构成的配线区中,延伸区和斜线区的配线均为直线,所述的配线自端子部延伸后在延伸区向两外侧配线靠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斜线区的直线配线间距大于或等于最小配线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最小配线间距的范围是3-30um。
4.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其特征是:在液晶显示器的由端子部延伸的延伸区和斜线区构成的配线区中,延伸区中,外侧的配线为直线,中部的配线为弯曲配线,各斜线区的配线为直线,所述的中部延伸区的弯曲配线中心节距大于端子部节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延伸区的弯曲配线中心节距与端子部节距的比值范围是:1.1-1.3。
6.一种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方法,基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A、完成最外侧配线: 配线由大于或等于0的延伸区与直线型的斜线区组成;
B、由外侧开始往中心处配线,配线由端子部延伸后,往外侧配线靠近,保持大于或等于最小配线间距;
C、完成所有配线后以靠近中心区域所产生的配线空间进行中心节距大于端子部节距的完全配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斜线区的直线配线间距大于或等于最小配线间距。
CN2011102022478A 2011-07-19 2011-07-19 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 Pending CN1022535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22478A CN102253509A (zh) 2011-07-19 2011-07-19 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22478A CN102253509A (zh) 2011-07-19 2011-07-19 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3509A true CN102253509A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80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22478A Pending CN102253509A (zh) 2011-07-19 2011-07-19 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5350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5373A (zh) * 2014-05-21 2014-08-20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光电显示装置
CN105911784A (zh) * 2016-06-28 2016-08-31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线修复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3791A (ja) * 1996-11-25 1998-06-09 Hitachi Ltd 屈曲配線電極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250062A (ja) * 2004-03-03 2005-09-15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216845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Chia-Te Liao Uniform impedance conducting lines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477992A (zh) * 2007-12-31 2009-07-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
CN101552260A (zh) * 2009-05-07 2009-10-07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配线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3791A (ja) * 1996-11-25 1998-06-09 Hitachi Ltd 屈曲配線電極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250062A (ja) * 2004-03-03 2005-09-15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216845A1 (en) * 2006-03-16 2007-09-20 Chia-Te Liao Uniform impedance conducting lines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477992A (zh) * 2007-12-31 2009-07-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的阵列基板
CN101552260A (zh) * 2009-05-07 2009-10-07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配线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5373A (zh) * 2014-05-21 2014-08-20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光电显示装置
CN103995373B (zh) * 2014-05-21 2018-07-10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光电显示装置
CN105911784A (zh) * 2016-06-28 2016-08-31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线修复结构
CN105911784B (zh) * 2016-06-28 2019-05-17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配线修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7690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EP2282341A3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MIM capacitor using gate metal for electrode and related structure
CN104240648A (zh) 电泳显示器及操作电泳显示器的方法
CN104201634B (zh) 一种单回线路交叉开断方法
EP1580808A3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differential signals across a semiconductor chip
CN102253509A (zh) 液晶显示器用降低阻抗差异的配线结构及方法
EP2362374A3 (en) LCD display visual enhancement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CN103357767B (zh) 螺旋仓身的制造方法及螺旋仓机系统
CN107219702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5242466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202651719U (zh) 可伸缩的电缆桥架
CN103925862B (zh) 一种rh精炼炉升降框架导轨安装调校方法
CN204896329U (zh) 纸管原纸大压辊支架
CN103364796A (zh) 局域网定位终端差分数据提供系统及其数据提供方法
CN203217534U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和触控式显示装置
CN104049817A (zh)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和触控式显示装置
CN205908096U (zh) 一种横担及转角塔
CN208202241U (zh) 石材幕墙阴阳角固定装置
CN101929264B (zh) 一种1000kV交流特高压单柱悬垂转角塔
CN10758960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47043A (zh) 一种电缆延伸方法
CN105911784B (zh) 一种配线修复结构
CN209661103U (zh) 支架和展示装置
CN10524246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5155911A (zh) 一种采用三角形横担布置的双回路双侧开断钢管杆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