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7780B - 多功能输出驱动器与多功能传送器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输出驱动器与多功能传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7780B
CN101477780B CN2008101905316A CN200810190531A CN101477780B CN 101477780 B CN101477780 B CN 101477780B CN 2008101905316 A CN2008101905316 A CN 2008101905316A CN 200810190531 A CN200810190531 A CN 200810190531A CN 101477780 B CN101477780 B CN 1014777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d
driver
switching device
device shifter
curren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905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7780A (zh
Inventor
骆彦彬
陈敦士
周明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a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Media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aTek Inc filed Critical Media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477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7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7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77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H03K19/018507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21Interface arrangements of complementary type, e.g. CMOS
    • H03K19/018528Interface arrangements of complementary type, e.g. CMOS with at least one differential st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8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多功能输出驱动器与多功能传送器。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以及耦合于第一电流源与第二电流源之间的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装置、第三切换装置与第四切换装置。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与第四切换装置作为电流控制电路;在第一传送模式下,第一切换装置与第二切换装置被关闭,第三切换装置、第四切换装置与第一电流源作为电流型逻辑电路,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提供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在第二传送模式下,电流控制电路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本发明的装置不需设置多组输出驱动器与预驱动器,可减少芯片面积。

Description

多功能输出驱动器与多功能传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输出驱动器,特别是有关于可在不同模式下传送不同规格信号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与多功能传送器。
背景技术
低电压差分信号(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以下简称为LVDS)是一种电子信号传输系统,其可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双绞线铜电缆(twisted-paircopper cable)中运行。LVDS是一种差分信号传输系统,这意味着LVDS传送两个不同的电压,其中,这两个电压在接收器中进行比较。LVDS利用两条导线之间的电压差来编码信息。传送器将一个小电流(例如3.5mA)注入到其中一条导线,具体注入到哪一条导线取决于要发送的逻辑电平。电流在接收端通过一个大约100Ω至120Ω的电阻,然后以相反的方向沿另一条导线返回。依据欧姆定律,跨过电阻的电压差约为350mV。接收器感测这个电压的电位(potential)以决定逻辑电平。这种类型的信号传输称为电流回路。信号的小幅度与耦合在两条导线之间的紧密的电磁场减少了辐射的电磁噪声。
电流型逻辑电路(current mode logic circuit)通常应用于需要最大运行速度的情形。电流型逻辑电路利用差分低电压信号且具有固定的功率消耗。电流型逻辑电路包括直流电流源、差分负载以及切换网络,切换网络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或双极性晶体管(bipolar transistor)构成,用于将电流源连接至差分负载。传送是点对点的单向传送,通常情况下,在两条链路上的传送均是在终点以50Ω的电阻连接到电源电压Vcc来终结。
由于不同的显示面板要求不同的传送接口,因而需要一种可在不同模式下传送不同接口的信号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以及方法,以减少成本及功率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多功能输出驱动器与多功能传送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包括:第一差分单元,耦合于一对传送端,其中第一差分单元在第一传送模式下被使能以作为第一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pre-driver)的输入信号来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compatible)的输出信号;以及第二差分单元,耦合于这对传送端,其中第二差分单元在第一传送模式下被失能,以及第一差分单元与第二差分单元均在第二传送模式下被使能以作为第二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来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传送器,包括:预驱动器,由第一电源电压供电;以及多功能输出驱动器,由大于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电源电压供电。其中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包括:第一差分单元,在第一传送模式下被使能以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将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输出至一对传送端;以及第二差分单元,在第一传送模式下被失能,其中第一差分单元与第二差分单元均在第二传送模式下被使能以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将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输出至这对传送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包括:第一电流源,耦合于电源电压与第一节点之间;第一差分对(differential pair),耦合于第一节点与一对传送端之间;第二差分对,耦合于第二节点与这对传送端之间;以及第二电流源,耦合于第二节点与接地电压之间,其中在第一传送模式下,第一差分对被失能,第二差分对与第二电流源作为第一输出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以及在第二传送模式下,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第一差分对与第二差分对作为第二输出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功能传送器,包括预驱动器以及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包括:第一电流源,耦合于电源电压与第一节点之间;第一差分对,耦合于第一节点与一对传送端之间;第二差分对,耦合于第二节点与这对传送端之间;以及第二电流源,耦合于第二节点与接地电压之间,其中在第一传送模式下,第一差分对被失能,第二差分对与第二电流源作为第一输出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以及在第二传送模式下,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第一差分对与第二差分对作为第二输出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
本发明的实施例另提供一种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包括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与耦合于第一电流源与第二电流源之间的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装置、第三切换装置与第四切换装置。第一电流源、第二电流源、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装置、第三切换装置与第四切换装置作为电流控制电路(currentsteering circuit);在第一传送模式下,第一切换装置与第二切换装置被关闭,第三切换装置、第四切换装置与第一电流源作为电流型逻辑电路(current modelogic circuit),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提供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在第二传送模式下,电流控制电路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包括:通过使能不同的差分单元,在不同传送模式下分别输出与不同接口兼容的信号,从而不需设置多组输出驱动器与预驱动器,可减少芯片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传送器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传送器的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传送器的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传送器的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传送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括”是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此外,“耦合”一词在此包括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合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以直接电气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电气连接至第二装置。
阅读了下文对于附图所示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
图1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传送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多功能传送器100A包括两个预驱动器(pre-driver)10A与10B,以及两个输出驱动器20与30,输出驱动器20与30用于在第一传送模式下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compatible)的信号,以及在第二传送模式下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举例来说,第一传送接口与第二传送接口分别可为低电压差分信号(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以下简称为LVDS)传送接口与电流型逻辑(current mode logic)传送接口,但不限定于此。预驱动器10A与10B以及输出驱动器30由电源电压VDDIO供电,并且由厚氧化层(thick-oxide)元件来实施。举例来说,电源电压VDDIO为输入/输出(I/O)电源电压,如3.3V、5V、12V以及其它数值的I/O电源电压,但不限定于此。
预驱动器10A在第一传送模式下依据来自前端(front-end)的信号被使能,以提供输入信号IN1给输出驱动器20,前端可以是串联器(serializer,未图示),并且预驱动器10A在第二传送模式下被失能。相反,预驱动器10B在第二传送模式下依据来自前端(未图示)的信号被使能,以提供输入信号IN2给输出驱动器30,并且预驱动器10B在第一传送模式下被失能。也就是说,预驱动器10A与10B分别在第一与第二传送模式下被使能。
输出驱动器20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OS transistor)MN1与MN2以及电流源I1,输出驱动器20在第一传送模式下依据来自预驱动器10A的输入信号IN1,将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输出至传送端OUTN与OUTP。在第二传送模式下,输出驱动器20通过预驱动器10A而被失能。
输出驱动器30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3、MN4、MP1与MP2以及两个电流源I2与I3,并且输出驱动器30在第二传送模式下依据来自预驱动器10B的输入信号IN2,将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输出至传送端OUTN与OUTP。类似地,输出驱动器30在第一传送模式下通过预驱动器10B而被失能。
然而,由于多功能传送器100A在不同的传送模式下需要两组输出驱动器与预驱动器来传送不同规格的信号,因而其占用了较大的芯片面积。此外,由于预驱动器由I/O电源电压来供电,其具有很大的功率消耗且必须由厚氧化层元件来实施,从而需要很大的芯片面积。
图2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传送器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多功能传送器100B包括由电源电压VDDC来供电的预驱动器10C与由电源电压VDDIO来供电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40,其中电源电压VDDC小于电源电压VDDIO。举例来说,电源电压VDDC可为核心电源电压(core powervoltage),如1.2V、1.0V以及其它数值的核心电源电压,但不限定于此。多功能传送器100B在第一传送模式下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以及在第二传送模式下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
预驱动器10C在第一与第二传送模式下均依据来自前端(未图示)的信号将输入信号IN3提供至多功能输出驱动器40。也就是说,预驱动器10C在第一与第二传送模式下被共享。多功能输出驱动器40依据输入信号IN3,在第一传送模式下将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输出至传送端OUTN与OUTP,以及在第二传送模式下将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输出至传送端OUTN与OUTP。多功能输出驱动器40包括电流源I4与I5、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MP4、MN5与MN6以及切换电路43,其中电流源I4与I5、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MP4、MN5与MN6连接为电流控制电路(current steeringcircuit)。多功能输出驱动器40分为两个差分单元41与42,以分别在第一与第二传送模式下传送与第一及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
在第一传送模式下,差分单元41被失能,从而仅有差分单元42被使能以作为第一输出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10C的输入信号IN3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相反,在第二传送模式下,差分单元41与42均被使能以作为第二输出驱动器,用于依据输入信号IN3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如图2所示,电流源I4、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以及切换电路43视为差分单元41,电流源I5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以及MN6视为另一差分单元42。
电流源I4耦合于电源电压VDDIO与节点ND1之间;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包括耦合于节点ND1的第一端、耦合于传送端OUTN的第二端以及耦合于切换电路43的控制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4包括耦合于节点ND1的第一端、耦合于传送端OUTP的第二端以及耦合于切换电路43的控制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实施为差分对(differentialpair),并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控制端作为差分对的输入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第二端作为差分对的输出端。
切换电路43耦合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控制端与预驱动器10C之间。切换电路43包括开关元件S1、S2、S3与S4,以依据使能信号EN选择性地失能差分单元41。开关元件S1耦合于预驱动器10C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4的控制端之间,开关元件S2耦合于预驱动器10C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的控制端之间,开关元件S3耦合于电压V1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的控制端之间,以及开关元件S4耦合于电压V1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4的控制端之间。电压V1可为能够关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固定电压,举例来说,电压V1可等于电源电压VDDIO,但不限定于此。
当使能信号EN有效(activate)时,开关元件S1与S2闭合(turn on),开关元件S3与S4断开(turn off),从而使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可由输入信号IN3控制。相反,当使能信号EN无效时(deactivate),开关元件S1与S2断开,开关元件S3与S4闭合,从而使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控制端与预驱动器10C电隔离(electrically isolated),且其电压被拉升(pull up)至电压V1。因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关闭,差分单元41相应地被失能。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包括耦合于节点ND2的第一端、耦合于传送端OUTN的第二端以及耦合于预驱动器10C的控制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6包括耦合于节点ND2的第一端、耦合于传送端OUTP的第二端以及耦合于预驱动器10C的控制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与MN6实施为另一差分对,并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与MN6的控制端作为差分对的输入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与MN6的第二端作为差分对的输出端。电流源I5耦合于节点ND2与接地电压之间。
在第一传送模式下,使能信号EN无效,切换电路43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控制端的电压拉升到电压V1。因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关闭,从而使得差分单元41被失能。同时,差分单元42(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与MN6以及电流源I5)作为电流型逻辑电路(即第一输出驱动器),依据来自预驱动器10C的输入信号IN3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举例来说,依据输入信号IN3,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与MN6的其中一者导通而另一者关闭,从而使得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可输出至传送端OUTN与OUTP。第一传送接口可为电流型逻辑传送接口,但不限定于此。
在第二传送模式下,使能信号EN有效,以使得切换电路43不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控制端的电压拉升到电压V1,并且切换电路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控制端电连接到预驱动器10C。也就是说,差分单元41与42在第二传送模式下均被使能。此时,由电流源I4与I5以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MP4、MN5与MN6实施的电流控制电路作为第二输出驱动器,以依据输入信号IN3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举例来说,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N6导通而MP4与MN5关闭,以依据输入信号IN3将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第一逻辑状态输出到传送端OUTN与OUTP。可选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N6关闭而MP4与MN5导通,以依据输入信号IN3将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第二逻辑状态输出到传送端OUTN与OUTP。举例来说,第二传送接口可为LVDS传送接口,但不限定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与MN6可为厚氧化层原生性元件(thick-oxide native device)或低阈值电压元件(low thresholdvoltage device),从而使得多功能输出驱动器100B的运行速度不会因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与MN6的阈值电压而降低。此外,多功能输出驱动器100B可进一步包括耦合于传送端OUTN与OUTP之间的终端电阻,从而使得多功能输出驱动器100B的阻抗可与相应的外部接收单元(未图示)相匹配。
由于整体的电流控制电路(即差分单元41与42)可在第二传送模式下输出与LVDS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以及一部分电流控制电路(即差分单元42)可在第一传送模式下输出与电流型逻辑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因此不需要为两种传送模式设置两组输出驱动器与预驱动器,从而可减少芯片面积。此外,由于预驱动器10C由电源电压VDDC(即核心电源电压)而不是电源电压VDDIO(即I/O电源电压)来供电,其可由薄氧化层(thin-oxide)元件来进一步节省芯片面积,因此可减少功率消耗并获得高的传送速度。
图3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传送器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多功能传送器100C相似于图2所示的多功能传送器100B,不同之处仅在于,多功能传送器100C中,箝位装置(clamping device)44耦合于传送端OUTN与OUTP以及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与MN6组成的差分对之间,用以箝制此差分对输出端的电位。箝位装置44包括偏压为电压V2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7与MN8。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7包括耦合于传送端OUTN的第一端,耦合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的第二端的第二端以及耦合于电压V2的控制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8包括耦合于传送端OUTP的第一端,耦合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6的第二端的第二端以及耦合于电压V2的控制端。
举例来说,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与MN6可为薄氧化层元件,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7与MN8可为厚氧化层原生性元件或厚氧化层元件,但不限定于此。此外,电压V2可小于电源电压VDDIO或VDDC,但不限定于此。由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7与MN8的存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与MN6不是直接耦合于电源电压VDDIO(即I/O电源电压),从而防止了元件故障造成的运行生命周期的缩短。多功能传送器100C的操作细节类似于上述多功能传送器100B,此处不再赘述。
图4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传送器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多功能传送器100D类似于图2所示的多功能传送器100B,不同之处仅在于多功能传送器100D中耦合于预驱动器10C的切换电路43″。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控制端由两个与非门NDG1与NDG2控制,而不是由开关元件S1~S4控制,以及电流源I6是由使能信号EN控制的可变电流源,而不是固定电流源I4。
切换电路43″依据其内的使能信号EN选择性地失能差分单元41″。举例来说,切换电路43″在第一传送模式下失能差分单元41″,从而使差分单元42作为第一输出驱动器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如电流型逻辑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与非门NDG1包括耦合于使能信号EN的第一输入端、耦合于预驱动器10C的第二输入端以及耦合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4控制端的输出端。与非门NDG2包括耦合于使能信号EN的第一输入端、耦合于预驱动器10C的第二输入端以及耦合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控制端的输出端。
在第一传送模式下,使能信号EN无效,以使得与非门NDG1与NDG2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控制端的电压拉升到逻辑高电压(即电源电压),从而使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关闭,差分单元41″因此被失能。此外,当使能信号EN无效时,电流源I6也关闭。与此同时,由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N5与MN6以及电流源I5组成的差分单元42作为电流型逻辑电路(即第一输出驱动器),依据来自预驱动器10C的输入信号IN3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如电流型逻辑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
在第二传送模式下,使能信号EN有效,以使得与非门NDG1与NDG2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控制端电连接到预驱动器10C,而不是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与MP4的控制端的电压拉升到逻辑高电压,从而使得差分单元41″不被失能。也就是说,差分单元41″与42在第二传送模式下均被使能。与此同时,由电流源I6与I5以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P3、MP4、MN5与MN6实施的电流控制电路作为第二输出驱动器,用以依据来自预驱动器10C的输入信号IN3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如LVDS传送接口)兼容的信号。
图5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传送器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多功能传送器100E类似于图4所示的多功能传送器100D,不同之处仅在于,多功能传送器100E中,切换电路43″整合于预驱动器10C,得到了如图5所示的预驱动器10D,也就是说,预驱动器10D包括切换电路43″,以选择性地失能差分单元41″。多功能传送器100E的操作细节类似于上述多功能传送器100D,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多功能传送器100D与100E中的切换电路43″可省略,以及差分单元41″仅通过电流源I6来失能或使能。举例来说,当在第一传送模式下使能信号EN被无效时,电流源I6关闭,从而差分单元41或41″被失能。当在第二传送模式下使能信号EN被有效时,电流源I6开启,从而差分单元41或41″被使能。这样的多功能传送器的操作细节类似于上述多功能传送器,此处不再赘述。此外,举例来说,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功能传送器可应用于电子装置的视频处理器或数字电视处理器中,其中电子装置包括移动电话、显示装置、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等等。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完成的均等改变或润饰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包括:
第一差分单元,耦合于一对传送端,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单元在第一传送模式下被使能以作为第一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来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以及
第二差分单元,耦合于该对传送端,其中所述第二差分单元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下被失能,以及所述第一差分单元与所述第二差分单元均在第二传送模式下被使能以作为第二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所述预驱动器的所述输入信号来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
其中所述预驱动器由第一电源电压供电,以及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由大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电源电压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接口为低电压差分信号传送接口,以及所述第二传送接口为电流型逻辑传送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分单元包括切换电路,用于依据使能信号选择性地失能所述第二差分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单元包括:
第一差分对,耦合于第一节点与该对传送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对包括耦合于所述预驱动器的两个输入端,以及耦合于该对传送端的一对输出端;以及
第一电流源,耦合于所述第一节点与接地电压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分单元更包括:
箝位装置,耦合于所述第一差分对与该对传送端之间,用于箝制所述第一差分对的所述对输出端的电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分单元包括:
第一电流源,耦合于第一节点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之间;
第一差分对,耦合于所述第一节点与该对传送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对包括耦合于所述预驱动器的两个输入端;以及
切换电路,用于在接收到使能信号时,将所述第一差分对的所述两个输入端的电压拉升至第一电压,以使得所述第二差分单元被失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分单元包括:
第一差分对,耦合于第一节点与该对传送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对包括耦合于所述预驱动器的两个输入端;以及
第一电流源,耦合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并在接收到使能信号时,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下被关闭。
8.一种多功能传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传送器包括:
预驱动器,由第一电源电压供电;以及
多功能输出驱动器,由大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电源电压供电,其中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包括:
第一差分单元,在第一传送模式下被使能以依据来自所述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将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输出至一对传送端;以及
第二差分单元,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下被失能,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单元与所述第二差分单元均在第二传送模式下被使能以依据来自所述预驱动器的所述输入信号将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输出至该对传送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传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更包括切换电路,用于依据使能信号选择性地失能所述第二差分单元。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传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驱动器包括切换电路,用于依据使能信号选择性地失能所述第二差分单元。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传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分单元包括:
第一差分对,耦合于第一节点与该对传送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差分对包括耦合于所述预驱动器的两个输入端;以及
第一电流源,耦合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并在接收到使能信号时,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下被关闭。
12.一种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包括:
第一电流源,耦合于电源电压与第一节点之间;
第一差分对,耦合于所述第一节点与一对传送端之间;
第二差分对,耦合于第二节点与该对传送端之间;以及
第二电流源,耦合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接地电压之间,
其中,在第一传送模式下,所述第一差分对被失能,且所述第二差分对与所述第二电流源作为第一输出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以及在第二传送模式下,所述第一电流源、所述第二电流源、所述第一差分对与所述第二差分对作为第二输出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所述预驱动器的所述输入信号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由所述电源电压供电,所述预驱动器由小于所述电源电压的第二电源电压供电。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更包括切换电路,用于依据使能信号,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下将所述第一差分对的两个输入端的电压拉升至第一电压,以使得所述第一差分对被失能。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源依据使能信号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下被失能。
15.一种多功能传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传送器包括:
预驱动器,由第一电源电压供电;以及
多功能输出驱动器,由大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电源电压供电,包括:
第一电流源,耦合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与第一节点之间;
第一差分对,耦合于所述第一节点与一对传送端之间;
第二差分对,耦合于第二节点与该对传送端之间;以及
第二电流源,耦合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接地电压之间,
其中在第一传送模式下,所述第一差分对被失能,且所述第二差分对与所述第二电流源作为第一输出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所述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输出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以及在第二传送模式下,所述第一电流源、所述第二电流源、所述第一差分对与所述第二差分对作为第二输出驱动器,用于依据来自所述预驱动器的所述输入信号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
16.一种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包括:
第一电流源与第二电流源;以及
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装置、第三切换装置与第四切换装置,均耦合于所述第一电流源与所述第二电流源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流源、所述第二电流源、所述第一切换装置、所述第二切换装置、所述第三切换装置与所述第四切换装置作为电流控制电路;在第一传送模式下,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被关闭,且所述第三切换装置、所述第四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电流源作为电流型逻辑电路,用于依据来自预驱动器的输入信号提供与第一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以及在第二传送模式下,所述电流控制电路依据来自所述预驱动器的所述输入信号输出与第二传送接口兼容的输出信号,其中所述预驱动器由第一电源电压供电,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由大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的第二电源电压供电。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更包括切换电路,用于在接收到使能信号时,将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的控制端的电压拉升到第一电压,以使得所述第一切换装置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下被关闭。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耦合于第一节点与第一传送端之间,所述第二切换装置耦合于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传送端之间,所述第三切换装置耦合于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一传送端之间,所述第四切换装置耦合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所述第二传送端之间,所述第一电流源耦合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与所述第一节点之间,所述第二电流源耦合于所述第二节点与接地电压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切换装置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切换装置的控制端耦合在一起以接收来自所述预驱动器的所述输入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输出驱动器更包括:
第五切换装置,耦合于所述第一传送端与所述第三切换装置的第一端之间;以及
第六切换装置,耦合于所述第二传送端与所述第四切换装置的第一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五切换装置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六切换装置的控制端耦合于第一电压,以箝制所述第三切换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切换装置的第一端的电位。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功能输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当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中接收到所述使能信号时关闭所述第一电流源。
CN2008101905316A 2008-01-03 2008-12-30 多功能输出驱动器与多功能传送器 Active CN101477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68008P 2008-01-03 2008-01-03
US61/018,680 2008-01-03
US12/188,335 2008-08-08
US12/188,335 US7965121B2 (en) 2008-01-03 2008-08-08 Multifunctional output drivers and multifunctional transmitters us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7780A CN101477780A (zh) 2009-07-08
CN101477780B true CN101477780B (zh) 2011-06-29

Family

ID=4083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5316A Active CN101477780B (zh) 2008-01-03 2008-12-30 多功能输出驱动器与多功能传送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965121B2 (zh)
CN (1) CN101477780B (zh)
TW (1) TWI4334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46155B2 (en) * 2005-03-30 2010-06-2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transistor turn-off with strong pulldown
US7965121B2 (en) * 2008-01-03 2011-06-21 Mediatek Inc. Multifunctional output drivers and multifunctional transmitters using the same
US8106684B2 (en) * 2008-09-24 2012-01-31 Sony Corporation High-speed 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system
TWI429197B (zh) * 2010-07-30 2014-03-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多模態的傳送輸出電路
TWI491180B (zh) * 2010-09-08 2015-07-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具高輸出電壓的低電壓傳輸裝置
CN102402239B (zh) * 2010-09-15 2014-02-19 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具高输出电压的低电压传输装置
US8415979B2 (en) * 2010-11-04 2013-04-09 Mediatek Inc. Differential driver with calibration circuit and related calibration method
US8615610B2 (en) 2011-09-29 2013-12-24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Interface system and method with backward compatibility
US8912827B2 (en) 2012-07-09 2014-12-16 Finisar Corporation Driver circuit
US9407469B2 (en) 2013-03-14 2016-08-02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riving data of multiple protocols through a single set of pins
CN103888120B (zh) * 2014-02-19 2017-01-25 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交流信号通道输出快速开关的控制电路
US9264263B2 (en) * 2014-04-21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rdes voltage-mode driver with skew correction
CN104202631A (zh) * 2014-09-12 2014-12-10 灿芯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Mhl及usb联合电路、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05577134B (zh) * 2014-10-09 2019-05-07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适应性校正阻抗匹配的传输线驱动电路
TWI544747B (zh) * 2015-01-29 2016-08-01 聯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雙模式序列傳輸裝置及其模式切換方法
US9608633B1 (en) * 2015-11-24 2017-03-28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Interface circuit with configurable variable supply voltag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US10003340B2 (en) * 2016-08-10 2018-06-19 Microsemi Semiconductor Ulc Multi-format driver interface
CN107872218B (zh) * 2016-09-22 2021-01-26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流模式逻辑电路
US10064140B2 (en) * 2016-10-19 2018-08-28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Radio-frequency module and wireless device
CN107066416B (zh) 2016-12-20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串行通信系统的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EP3340466A1 (en) * 2016-12-22 2018-06-27 Nxp B.V.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device
KR20190075203A (ko) * 2017-12-21 2019-07-01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버퍼 회로
EP3591432B1 (en) 2018-07-02 2021-06-30 NXP USA, Inc. Communication unit,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lock distribu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EP3591431B1 (en) 2018-07-02 2021-05-05 NXP USA, Inc. Communication unit and method for clock distribution and synchronization
US10673413B2 (en) * 2018-08-21 2020-06-02 Pico Semiconductor, Inc. Programmable termination resistor for HDMI transmitter output
CN110515874B (zh) * 2019-09-11 2021-06-29 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驱动系统
CN114625195B (zh) * 2020-12-14 2024-03-29 北京晶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传送器
CN116208142B (zh) * 2023-05-05 2023-08-29 核芯互联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差分信号驱动电路及选择差分信号驱动电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5866A (ja) * 1990-10-30 1992-06-11 Nec Corp バッファメモリ回路
US5592629A (en) * 1992-12-28 1997-01-07 At&T Global Information Solutions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tching data rates to transfer data between two asynchronous devices
US6865241B1 (en) * 1999-12-15 2005-03-08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mpling digital data at a virtually constant rate, and transferring that data into a non-constant sampling rate device
US6531896B1 (en) * 1999-12-28 2003-03-11 Intel Corporation Dual mode transmitter
US7310396B1 (en) * 2003-03-28 2007-12-18 Xilinx, Inc. Asynchronous FIFO buffer for synchronizing data transfers between clock domains
US7256624B2 (en) 2003-10-28 2007-08-14 Via Technologies, Inc. Combined output driver
TWI284313B (en) 2003-10-28 2007-07-21 Via Tech Inc Combined output driver
US7358873B2 (en) 2005-11-10 2008-04-15 Via Technologies, Inc. LVDS and TMDS dualfunction device
TWI323080B (en) * 2005-11-10 2010-04-01 Via Tech Inc Dual-function driver
DE102006015753A1 (de) * 2006-04-04 2007-10-11 Goldschmidt Gmbh Verwendung von Esterquats in Zusammensetzungen als sandabweisende Substanzen
JP4594911B2 (ja) * 2006-09-19 2010-1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読み取り信号処理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65121B2 (en) * 2008-01-03 2011-06-21 Mediatek Inc. Multifunctional output drivers and multifunctional transmitters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7780A (zh) 2009-07-08
TWI433458B (zh) 2014-04-01
US20090174439A1 (en) 2009-07-09
US7965121B2 (en) 2011-06-21
US20110043259A1 (en) 2011-02-24
TW200931805A (en) 2009-07-16
US8416005B2 (en) 2013-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7780B (zh) 多功能输出驱动器与多功能传送器
EP2241009B1 (en) Low-swing cmos input circuit
CN103297034B (zh) 电压电平移位器
US8816727B2 (en) Driver circuit
CN104348473A (zh) 具有振幅伺服环的高速电平移位器
US7746121B2 (en) Ultra low power LVDS driver with built in impedance termination to supply and ground rails
US20080061837A1 (en) Low Supply Voltage, Large Output Swing, Source-Terminated Output Driver for High Speed AC-coupled Double-Termination Serial Links
CN101682326A (zh) 具有三伏辅助的能耐受五伏的集成电路信号垫
US7554378B2 (en) Fast DC coupled level translator
CN101101736B (zh) 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的输出电路与驱动方法
US11005477B2 (en) Driver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system
US20180069712A1 (en) Transmitter circuit harvesting power from power supply of a receiver circuit
US20090167369A1 (en) Lvds output driver
US20130063195A1 (en) Digital input buffer
CN111522763B (zh) 支持多种接口标准的放大器的负载电路及驱动电路
CN114079455A (zh) 高速电平移位器
CN101834594B (zh) 信号发送器及其操作方法
US9065441B2 (en) Voltage scale-down circuit
US7746146B2 (en) 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input buffer level shifting circuit
CN1228845C (zh) 线性电流/电压特性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输出驱动电路
CN112564691A (zh) 辅助信道和用于操作辅助信道的方法
JP2006054756A (ja) 出力ドライブ回路及び出力ドライブ回路の制御方法
CN106959716B (zh) 参考电压发生装置
CN117879589A (zh) 用于多电压域统一架构的多电平输出电路及方法
EP1739834A1 (en) An analogue switch, a switch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use therewit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