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5114A - 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5114A
CN101475114A CNA2008101856930A CN200810185693A CN101475114A CN 101475114 A CN101475114 A CN 101475114A CN A2008101856930 A CNA2008101856930 A CN A2008101856930A CN 200810185693 A CN200810185693 A CN 200810185693A CN 101475114 A CN101475114 A CN 1014751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wser
tension
cable tension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56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5114B (zh
Inventor
长谷充生
書间升
黑川修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5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5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5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5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在使轿厢(55)和配重(58)位于相同的高度的状态下,使用能够安装在作为测定对象的缆绳上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分别对各缆绳(51a~51f)中的多个测定位置A~D的张力进行测定。在根据该测定结果判断为需要进行张力调整的情况下,使轿厢(55)移动到最上部,对悬挂机构(54)进行调整使地各缆绳(51a~51f)的张力与规定的值一致。

Description

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调整支承电梯的轿厢及配重的多根缆绳(主缆绳)的张力缆绳张力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的轿厢由包括多根缆绳的缆绳支承,其通过卷扬机的驱动,通过这些缆绳与配重一起在升降井内进行升降动作。在此,为了使轿厢稳定地进行升降动作,需要将各缆绳的张力调整均匀。因此,采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345164号公报中公开的那样的张力测定装置,在确认各缆绳之间的张力差后,作业人员凭感觉对悬挂(hitch)机构进行调整使得该张力差消失。
此外,上述张力测定装置构成为,具有:通过使各缆绳的任意一根移动来测定该移动时所需要的力的张力测定部;和以该一根缆绳以外的其他缆绳的位置为基准,测定在使该一根缆绳移动时的张力测定部的移动量的移动量测定部,以相邻的两根缆绳为一对,以一方的缆绳为基准,相对地测定另一方的缆绳的张力。
但是,在上述那样凭作业人员的感觉进行的调整方法中,很难高精度地进行调整,必须反复进行多次调整作业。因此,若缆绳根数多的话,调整作业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劳力,存在作业人员负担重等问题。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该方法无需反复进行多次调整作业,就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调整缆绳张力。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用于对支承轿厢和配重的多根缆绳的张力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轿厢和上述配重位于相同高度的状态下,对于上述缆绳的各自,在上述轿厢侧的测定位置和与上述轿厢侧的测定位置高度一致的上述配重侧的测定位置中的至少两个位置安装缆绳张力测定装置,测定上述各测定位置的张力,在通过该测定结果判断为需要进行张力调整的情况下,使上述轿厢移动到最上部,对支承上述各缆绳的悬挂机构进行调整,使得上述各缆绳的张力与规定的值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从侧面观察该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从正面观察该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的辊安装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的器具安装孔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的主体支承部件和手柄部件的尺寸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的使用方法(顺序1)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的使用方法(顺序2)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的使用方法(顺序3)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该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的使用方法(顺序4)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该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进行的缆绳张力的测定作业的图。
图12是表示通过上述缆绳张力的测定作业得到的测定结果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使用该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所进行的缆绳张力的调整作业的图。
图14是表示使用通过上述缆绳张力的测定作业所得到的测定结果所进行的调整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从侧面观察该测定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从正面观察该测定装置的主视图。此外,本发明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主要用于测定支承电梯的轿厢的多根缆绳(主缆绳)的张力。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具有长方形的薄型的装置主体11。在该装置主体11的前端部安装有用于牵引作为测定对象的缆绳的钩部件12。用于通过该钩部件12测定缆绳的张力的传感器13内置在装置主体11内。
该传感器13例如由压电元件构成,其将在牵引缆绳时产生在钩部件12上的复原力作为该缆绳的张力进行测定,并将此时的力转换成电信号并数值化。
另外,在装置主体11的正面设有用于将由传感器13测定的张力值进行数字显示的显示部14和由用于对电源进行ON/OFF操作的电源按钮等各种操作按钮构成的操作部15。
装置主体11例如通过由金属制的薄板构成的Y字形的主体支承部件17支承。该主体支承部件17通过螺栓16a~16d固定在装置主体11的背面。
在此,在主体支承部件17的前端部形成有以规定的角度开口的一对杆18a、18b,在该杆18a、18b之间(Y字的底部分)配置有钩部件12。
在杆18a、18b的端部旋转自如地安装有具有规定的直径的辊子19a、19b。如图2及图3所示,在该辊子19a、19b的圆周部形成有具有与作为测定对象的缆绳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宽度的槽20a、20b。
在此,以一方的辊子19b为例,说明其安装部分的结构。
图4(a)是表示辊子19b的安装部分的结构的侧视图,图4图(b)是其剖视图。
辊子19b具有固定用的螺钉31和多个轴承32,辊子19b以螺钉31为轴通过轴承32旋转。
另一方面,在杆18b的端部形成有安装孔34,螺钉31的前端部33通过防松弹簧座35和焊接螺母36嵌合在该安装孔34中。此时,螺钉31的前端部33不从安装孔34伸出,而是被固定成收纳在安装孔34内部的状态。杆18a也同样。由此,能够防止在作业时相邻的缆绳挂在辊子19b的安装部分上。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主体支承部件17的后端部设有圆筒状的手柄(handle)部件21,使其与一对杆18a、18b相对。该手柄部件21是作业人员在进行作业时成为把手的部分,该手柄部件21具有作业人员容易握持的直径和以钩部件12为支点容易对杆18a、18b进行转动操作的长度。
另外,在主体支承部件17的装置主体11和手柄部件21的间隙,沿手柄部件21的长度方向并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具有规定的直径的三个圆形的器具安装孔22a、22b、22c。
如图5所示,在这些器具安装孔22a、22b、22c中的任意一个中安装作为防止落下用的器具的金属线41,通过将该金属线41的一端卷绕在邻近的部件等上,由此能够防止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落下。
此外,器具安装孔22a、22b、22c的设置位置,优选,在图示那样的装置主体11和手柄部件21的间隙等的在安装金属线41时不妨碍作业的位置。另外,通过设置多个(在此为三个)器具安装孔22a、22b、22c,能够在其中选择一个不妨碍作业的孔来安装金属线41,而且,能够使装置减轻开孔的量左右的重量。
图6是表示主体支承部件17和手柄部件21的尺寸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是以用于无机房型的电梯的主缆绳为测定对象的,被设计成小型且轻量。所谓“无机房型的电梯”是指不需要机房的电梯,将小型的电动机设置在升降井内等,整体小型化。因此,主缆绳也要使用直径比一般的机房型的电梯细的缆绳。
如图6所示,将形成在Y字形的主体支承部件17的前端部的一对杆18a、18b的前端部间的长度设为W1,将主体支承部件17的末端部的宽度设为W2,将主体支承部件17的长度方向的宽度设为W3,则设计成W1为80mm、W2为98mm、W3为240mm。
另一方面,将手柄部件2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设为W4,考虑到作业时使杆18a、18b转动时的操作性,将W4设计成与W1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或稍短。具体来说,将W4设计成260mm左右。
另外,将被安装在杆18a、18b的各前端部的辊子19a、19b的直径设为R1,将形成在主体支承部件17的后端部侧上的器具安装孔22a、22b、22c的直径设为R2,则R1为30mm,R2为10mm。另一方面,将手柄部件21的直径设为R3,考虑握持的容易程度,将其设定在例如27mm左右。
此外,上述各尺寸为一例,不必一定限定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10说明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的使用方法。
如上所述,该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被设计成小型轻量,因此,能够将其装入包中等进行携带搬运。在作业现场,作业人员将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从包等中取出,以如下顺序进行测定作业。
此外,上述作业现场为升降井中。作业人员进入升降井内,站在轿厢顶上,在那里对吊下的多根缆绳的张力逐根进行测定。此时,为了防止作业中误将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落下,如图5所说明的那样,将金属线41的一端安装到器具安装孔22a、22b、22c的某一个中,将另一端卷挂于轿厢的部件或升降井的部件等。
(1)作业人员站在轿厢顶上,通过操作部15的操作将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的电源打开并开始作业。此时,如图7所示,握住手柄部件21的两端,在使装置主体11成为纵向的状态(使手柄部件21成为垂直状态)下,使安装在装置主体11的前端部的钩部件12钩住作为测定对象的缆绳51。
(2)接下来,如图8所示,在使钩部件12钩住缆绳51的状态下,使下侧的辊子19b抵压于缆绳51。此时,手柄部件21成为与缆绳51大致平行的状态。
(3)然后,如图9所示,使手柄部件21的上侧向作业人员一侧倾斜,将上侧的辊子19a向作业人员一侧牵引,通过钩部件12将缆绳51牵引过来。
(4)接下来,如图10所示,恢复手柄部件21的倾斜,使上侧的辊子19a抵压于缆绳51。由此,成为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通过上侧的辊子19a和下侧的辊子19b还有钩部件12三点被支承于缆绳51的状态,即使将手拿开,也能够维持该状态。
在此,缆绳51被钩部件12牵引而弯曲成“ㄑ”状,作用有使缆绳51恢复到原样的力(复原力)。此时的复原力作为该缆绳51的张力由传感器13测量,该测量值在显示部14进行数字显示。
对其他的缆绳也通过相同的方法测定张力。由此,能够掌握全部的缆绳张力的相对关系。此外,由于复原力与缆绳张力成线性关系,因此,复原力并非必需与缆绳张力的值相同。
另外,在如图7至图10所示的作业顺序中,是先将下侧的辊子19b抵压于缆绳51,然后将上侧的辊子19a牵引到面前来,但是,也可以先将上侧的辊子19a抵压于缆绳51,再将下侧的辊子19b牵引到面前来。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中,在成为测定对象的缆绳被钩部件12牵引的状态下,仅通过使杆18a、18b转动并牵引的作业就能够简单地测定该缆绳的张力。该情况,由于是针对一根缆绳进行作业的结构,因此,不依赖于相邻的缆绳的拉伸状态,就能够准确地测定支承轿厢的一根一根缆绳的张力。
而且,在结构上具有以下的优点。
即,由于是将装置主体11安装在薄板的主体支承部件17上的结构,因此,能够使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轻量化。
另外,由于将主体支承部件17形成为Y字形,所以,不会与其他的缆绳发生干涉,能够仅使成为测定对象的缆绳由位于其Y字的底部的钩部件12牵引。
另外,由于在杆18a、18b的端部安装有旋转自由的辊子19a、19b,因此,在将杆18a、18b的端部抵压于缆绳时,能够减轻对缆绳的负荷。而且,由于辊子19a、19b旋转,所以,能够顺畅地变换测定位置。
另外,如图10所示,在通过三点支承将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安装在缆绳上的状态,能够边通过显示部14确认该缆绳的张力边进行调整作业。
另外,如图4所示,由于是不使设在辊子19a、19b上的螺钉31的前端部33从杆18a、18b的端部突出的结构,因此,能够不会挂住相邻的缆绳而进行测定作业。
另外,在主体支承部件17的后端部设有手柄部件21并使其与杆18a、18b相对,由此,利用杠杆原理,能够以较小的力牵引缆绳。
另外,通过在主体支承部件17上设置防止落下用的器具安装孔22a、22b、22c,能够防止作业中的落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钩部件12形成为在轴方向上自由旋转的结构。这样一来,在升降井内的狭窄空间内的对缆绳的牵引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钩部件12的前端部设置辊子,通过该辊子牵引缆绳的结构。这样一来,能够减轻对缆绳施加的负担。
接下来,通过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对于实际上对构成电梯的主缆绳的多根缆绳的张力进行调整的方法,详细进行说明。
首先,假定如图11所示的无机房型的电梯。
在电梯的升降井50中设置由小型电机构成的卷扬机52,在该卷扬机52上以2∶1拉运(roping)方式架设多根(在此为6根)缆绳51a~51f。
缆绳51a~51f的一端,通过弹簧53a安装在第1悬挂机构53上,另一端通过弹簧54安装在第2悬挂机构54上。在2∶1拉运方式中,轿厢55位于第1悬挂机构53和卷扬机52之间,通过偏导滑轮56、57被支承在缆绳51a~51f上。
另外,配重58位于第2悬挂机构54和卷扬机52之间,通过偏导滑轮59、60被支承在缆绳51a~51f上。卷扬机52被旋转驱动后,轿厢55和配重58通过缆绳51a~51f以吊桶式进行升降动作。
在此,分为(a)测定缆绳张力的作业和(b)调整缆绳张力的作业进行说明。
(a)测定缆绳张力的作业
(1)作业人员登上轿厢55顶,通过点检运行使轿厢55运动,使轿厢55与配重58的高度一致并使其停止。
(2)接入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的电源,如图7至图10所说明的那样,在缆绳51a~51f的各自上安装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并对张力进行测定。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对于缆绳51a~51f的各自,将从轿厢55侧的滑轮中心开始L1(例如900mm~1200mm)的位置(A和B)和从配重58侧的滑轮中心开始L1的位置(C和D)定为测定位置,测定那里的张力。也就是说,对于六根缆绳51a~51f,分别有四个测定位置。
此外,在轿厢55和配重58的高度一致的状态下,由于其相互接近,只要作业人员从轿厢55上伸出手,就能够对配重58侧的C部和D部的张力进行测定。
(3)作业人员根据测定结果对张力调整的必要性进行判断。该情况下,对于各缆绳51a~51f,将A~D的各测定位置的测定值进行合计,比较其合计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结果为,若最小值在最大值的90%以上(或合计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在最大值的10%以内),则处于取得张力平衡的状态,判断为没有张力调整的必要。
另一方面,在合计的最小值小于最大值的90%(或合计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差超过最大值的10%)的情况下,则处于未取得张力平衡的状态,判断为有必要进行张力调整。
合格条件:总合计最小值÷总合计最大值≥0.9
图12表示测定结果的一例。
图中的缆绳No.为缆绳51a~51f所附带的识别编号。对A~D的各测定位置的测定值进行合计,其中的最小值为缆绳No.6的“390”,最大值为缆绳No.5的“431”。因此,总合计最小值÷总合计最大值=390÷431=0.9。
此外,如图12所示的测定结果,作业人员可以将该测定结果记入规定的记入用纸,也可以形成为在装置主体11上搭载存储装置,在该存储装置中依次记录各部的测定值这样的结构。
另外,在形成为在存储装置中记录测定值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进一步组装有使用记录在该存储装置中的各部的测定值进行合格判断的软件(程序),也可以自动对张力调整的必要性进行判断。
(b)调整缆绳张力的作业
缆绳张力的调整作业,在作业人员的手够到配重58侧的第2悬挂机构54那样的,如图13所示的轿厢55上升到最上部的状态下进行。具体的作业顺序如下。
(1)作业人员登上轿厢55顶,通过点检运行使轿厢55运动,如图13所示,使轿厢55停止,使得在从配重58侧的第2悬挂机构54起L2(例如500mm)的位置能够进行测定。
(2)计算出通过上述(a)的测定作业得到的D部的张力的平均值m,将最接近该平均值m的缆绳确定为调整基准。将其设为缆绳α。此外,取D部的张力的平均值是由于在A~D中D部最接近第2悬挂机构54。
(3)作业人员使用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测定从上述第2悬挂机构54起L2的位置(E)处的缆绳α的张力。此时,作业人员在登上轿厢55顶的状态下,伸手进行在E部处的测定。
(4)调整第2悬挂机构54的弹簧54b的力,将缆绳α以外的各缆绳的张力调整为与上述E部的测定值相一致。该情况下,从在D部测定结果中张力最小的缆绳开始按顺序进行调整。
另外,此时,成为在各缆绳51a~51f上将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安装在上述E部上的状态(即,如图10所示那样,成为钩12钩在E部上,辊子19a、19b抵压于缆绳的状态),边一根根确定由显示部14显示的值,边对第2悬挂机构54的弹簧力进行调整,使得其与上述平均值m一致。
此外,对第2悬挂机构54一方进行调整,是由于在图13的状态下,第2悬挂机构54侧的缆绳长度比第1悬挂机构53侧长,因此,调整后的误差少。
图14表示使用通过上述(a)的测定作业得到的测定结果的情况下的调整例。在该例中,D部的张力的平均值m为:
(105+112+102.5+100+118+101)÷6=106.4。
因此,由于缆绳No.1的D部的张力最接近平均值m,因此,将其确定为α。将测定该缆绳No.1的E部的张力的结果作为αe,调整第2悬挂机构54的弹簧54b的力,使得缆绳No.2~6的E部的张力与αe一致。此时,由于是从张力最小的缆绳开始依次进行调整的,因此,成为如下顺序:缆绳
No.4→No.6→No.3→No.2→No.5。
此外,在此,是使缆绳No.2~6的E部的张力与重新在E部测定的张力的值αe一致,但是,也可以省略上述(3)的顺序,与由上述(a)的测定作业得到的缆绳α的D部的测定值一致。
另外,优选,在悬挂调整(张力调整)后,使轿厢55再次运动到图11所示的中间位置,按照上述(a)的测定作业对缆绳51a~51f的张力进行测定,并确认调整后的状态。
这样,通过使用能够安装在成为测定对象的缆绳上的缆绳张力测定装置10,作业人员在登上轿厢55顶的状态下,能够正确地测定缆绳51a~51f的张力,利用该测定结果能够简单地进行缆绳张力的调整。由此,能够省去反复多次进行测定作业和调整作业的工时,能够大幅度地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
另外,在图11所示那样的使轿厢55和配重58位于相同高度的状态下,通过分别测定多个位置A~D处的张力,能够考虑到各位置处的张力的不同,正确地判断张力调整的必要性。
另外,如图13所示那样,在使轿厢55上升到最上部的状态下,将在靠近悬挂机构54的测定位置D得到的测定值与各测定值的平均值最接近的缆绳确定为调整基准,能够调整悬挂机构54,对缆绳51a~51f的张力进行适当地调整,使得其与作为其调整基准所确定的缆绳的张力一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假定对6根缆绳的张力进行调整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特别限于6根缆绳。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2:1拉运方式的电梯,也能够适用于1:1拉运方式的电梯。若为1:1拉运方式,对于各缆绳来说,只要测定轿厢侧的测定位置和配重侧的测定位置中的至少两个位置的张力就可以。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无机房型的电梯,机房型的电梯也适用。
总而言之,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原貌,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从而具体化。另外,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方式。例如,可以从实施方式公开的全部构成要素中省略几个构成要素。而且,也可以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组合。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无需反复多次进行调整作业,能够简单且高精度地调整缆绳张力。

Claims (4)

1.一种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其用于对一并支承轿厢和配重的多根缆绳的张力进行调整,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轿厢和上述配重位于相同高度的状态下,对于上述各缆绳的各自,在上述轿厢侧的测定位置和与上述轿厢侧的测定位置高度一致的上述配重侧的测定位置中的至少两个位置安装缆绳张力测定装置,测定上述各测定位置处的张力,
在根据该测定结果判断为必需进行张力调整的情况下,使上述轿厢移动到最上部,对支承上述各缆绳的悬挂机构进行调整,使得上述各缆绳的张力与规定的值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述各缆绳的各自,对上述轿厢侧的测定位置和上述配重侧的测定位置的测定值进行合计,在比较该合计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结果是最小值小于最大值的90%的情况下,判断为必需进行张力调整。
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于上述各缆绳的各自,对靠近上述悬挂机构的测定位置的测定值进行平均,将具有与该平均值最接近的测定值的缆绳确定为调整基准,边通过上述缆绳张力测定装置确认上述各缆绳的张力边调整上述悬挂机构,使得上述各缆绳的张力与作为上述调整基准而确定的缆绳的张力一致。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缆绳张力测定装置具有:
装置主体,其前端部具有用于牵引成为测定对象的缆绳的钩部件,并内置有通过该钩部件测定上述缆绳的张力的传感器;
显示部,其被设置在该装置主体上,用于对由上述传感器测定的张力值进行显示;
Y字形的主体支承部件,其载置支承上述装置主体,并且在其前端部具有以规定的角度开口的一对杆部件,在该一对杆部件之间夹持上述钩部件;和
手柄部件,其在该主体支承部件的后端部与上述一对杆部件相对地设置,用于以上述钩部件为支点对上述一对杆部件进行转动操作。
CN 200810185693 2008-01-04 2008-12-19 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 Active CN101475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00143A JP5067734B2 (ja) 2008-01-04 2008-01-04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張力調整方法
JP000143/2008 2008-0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5114A true CN101475114A (zh) 2009-07-08
CN101475114B CN101475114B (zh) 2013-03-13

Family

ID=40835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185693 Active CN101475114B (zh) 2008-01-04 2008-12-19 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67734B2 (zh)
CN (1) CN10147511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6286A1 (zh) * 2009-07-14 2011-01-20 上海德圣米高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用于电梯的提升结构
CN103359565A (zh) * 2012-04-06 2013-10-23 富士达株式会社 电梯的绳缆张力测量方法以及装置
CN102101618B (zh) * 2009-12-22 2015-05-1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电梯用钢丝绳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1155344A (zh) * 2020-01-19 2020-05-15 中船船舶重工(泰兴)有限公司 可测张力缆绳
CN113844982A (zh) * 2020-06-25 2021-12-28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的主绳索张力调整方法及调整工具
CN114466812A (zh) * 2019-09-30 2022-05-10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把持电梯的绳索张力测定装置的安装辅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62341A (ja) * 2010-02-15 2011-08-25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ロープ張力測定装置
JP5664082B2 (ja) * 2010-09-30 2015-02-04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戸開保持装置
JP6341896B2 (ja) * 2015-09-25 2018-06-13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ー機器の異常検出方法
CN113607320A (zh) * 2021-06-25 2021-11-05 陆新建 一种电梯用钢索张力测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8337A (ja) * 1984-12-24 1986-07-07 Yasuda Seisakusho:Kk ワイヤの張力測定器
CN1087990A (zh) * 1992-12-05 1994-06-15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柔索张力在线测量装置及其检测工艺
JPH0972801A (ja) * 1995-09-01 1997-03-18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ロープの張力測定装置
JP3188833B2 (ja) * 1995-11-17 2001-07-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テンション測定装置
US6223862B1 (en) * 1999-06-17 2001-05-01 Michael Barnes Elevator cable tens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JP2003137484A (ja) * 2001-10-30 2003-05-14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主ロープの張力調整装置
JP2005345164A (ja) * 2004-06-01 2005-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主ロープの張力測定装置
CN100391821C (zh) * 2005-05-31 2008-06-04 安徽中科智能高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梯平衡系数的测量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06286A1 (zh) * 2009-07-14 2011-01-20 上海德圣米高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用于电梯的提升结构
CN102101618B (zh) * 2009-12-22 2015-05-1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 电梯用钢丝绳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3359565A (zh) * 2012-04-06 2013-10-23 富士达株式会社 电梯的绳缆张力测量方法以及装置
CN103359565B (zh) * 2012-04-06 2016-04-06 富士达株式会社 电梯的绳缆张力测量方法以及装置
CN114466812A (zh) * 2019-09-30 2022-05-10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把持电梯的绳索张力测定装置的安装辅具
CN114466812B (zh) * 2019-09-30 2023-04-11 三菱电机楼宇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把持电梯的绳索张力测定装置的安装辅具
CN111155344A (zh) * 2020-01-19 2020-05-15 中船船舶重工(泰兴)有限公司 可测张力缆绳
CN113844982A (zh) * 2020-06-25 2021-12-28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的主绳索张力调整方法及调整工具
CN113844982B (zh) * 2020-06-25 2023-12-29 三菱电机楼宇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梯的主绳索张力调整方法及调整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61302A (ja) 2009-07-23
JP5067734B2 (ja) 2012-11-07
CN101475114B (zh) 2013-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5114B (zh) 电梯的缆绳张力调整方法
CN101476955B (zh) 绳索张力测定装置
EP2062845B1 (fr) Portique de levage et de translation, à usage pédagogique ou industriel
RU2537728C2 (ru) Система регистрации массы груза, висящего на подъемном канате крана
IL278680B1 (en) A platform for strength training and gymnastics
KR101833940B1 (ko) 운동기구
MXPA06013238A (es) Metodo de medicion con reduccion de fuerza para mecanismos de traccion, en particular mecanismos de impulsion por polea motriz para ascensores.
CN112839896B (zh) 起重机装置、股数判定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JP6834015B2 (ja) 線材の張力測定装置
JP2009186239A (ja) 車両固定装置
JP5191315B2 (ja) 重量測定装置
KR20150069954A (ko) 타워크레인
JP4979475B2 (ja) 撚線の残留トーション測定装置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撚線機および撚線の巻取り機
CN209367592U (zh) 一种电梯平衡系数测量装置
CN216613623U (zh) 一种电梯平衡系数的无载动态检测装置
JP6604358B2 (ja) クレーン
CN106219408B (zh) 起重机吊装角度检测装置及起重机
KR100531639B1 (ko) 다기능 하천조사 차량
CN110451374A (zh) 一种对吊笼的运行平衡状态进行监控的系统和方法
CN201819785U (zh) 移动质量简支梁动态特性试验平台
CN114423700A (zh) 大楼设备的振动测定装置和管理系统
CN108375410A (zh) 一种用于电子吊秤的自动化偏载检测装置
CN110180153A (zh) 一种器械的运动数据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
JPH0743165Y2 (ja) 基礎工事用機械における深度測定装置
CN219532180U (zh) 一种煤仓料位测量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