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3863A - 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3863A
CN101463863A CNA2008101837910A CN200810183791A CN101463863A CN 101463863 A CN101463863 A CN 101463863A CN A2008101837910 A CNA2008101837910 A CN A2008101837910A CN 200810183791 A CN200810183791 A CN 200810183791A CN 101463863 A CN101463863 A CN 101463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wing area
cam
framework
support unit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37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真一
本杉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63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3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该双轴铰链由以下部件构成:一对基体部件,其具有基板部和从该基板部立起的轴支承片部,并设置预定间隔将所述基板部安装在构成电子设备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中的任一框体上;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板部和从该支承板部的两端侧折弯的一对支架部,并经由第一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将该各支架部安装在所述各轴支承片部上;以及安装部件,其经由第二轴以能够在预定范围内朝向与该支承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板部上,且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中的任意另一框体上,并且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安装有用于加强该支承板部的弯曲强度的加强板。

Description

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摄像机、数字照相机等照相机设备,便携式电话机、PDA、ザウルス(商标,Zaurus)等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汽车导航装置等小型电子设备中,将设备主体和显示装置以能够朝向两个方向转动的方式相互连接起来的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摄像机、数字照相机等照相机设备,便携式电话机、PDA、ザウルス(商标)等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汽车导航装置等小型电子设备中,显示装置经由双轴铰链以能够朝向两个方向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设备主体上。作为该双轴铰链,提出有如下所述的双轴铰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能够使显示装置相对于设备主体沿纵向进行开闭、即绕沿着设备主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轴进行起伏转动,并且在将显示装置相对于设备主体以第一轴为轴打开至90°时,能够使显示装置相对于设备主体绕沿着与第一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轴旋转。
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双轴铰链具有:安装在设备主体上的基体托架;安装在显示装置上的安装托架;设置在基体托架和安装托架之间的支承托架;第一转动机构,其安装在基体托架和支承托架上,使显示装置相对于设备主体以沿着设备主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轴为轴旋转;以及第二转动机构,其安装在支承托架和安装托架上,使显示装置相对于设备主体以沿着与第一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轴为轴旋转。支承托架形成为将细长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基板的两端部朝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分别折弯而成的截面大致コ字状。该支承托架的两侧部形成为支承片,两侧部之间形成为基板部。在支承片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转动机构,并且,在基板部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安装有第二转动机构。在显示装置被关闭的状态(闭合状态)下,设备主体和显示装置成为相互重合的状态,能够从该状态使显示装置相对于设备主体以第一轴为轴旋转90°而打开,并进一步从该状态使显示装置相对于设备主体以第二轴为轴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2019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双轴铰链中,由于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因此存在制作成本高的问题,除此之外,将安装在基体托架上的第一轴安装在支承托架的两支承片上,并且将安装在安装托架上的第二轴安装在支承托架的基板部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因此,当使显示装置通过第二轴相对于设备主体转动时,由于第二轴沿着从基板部被拉伸的方向对基板部作用有力,因此拉伸载荷施加在基板部上,基板部的两端部将要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为了确保能够承受该载荷的强度,必须加厚基板部的厚度。这样,当基板部的厚度变厚时,支承托架的长度(长边方向的长度)变长,存在支承托架大型化的问题。即,对于支承托架,为了形成为将细长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基板的两端部朝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分别折弯而成的截面大致コ字状,当加厚基板部的厚度时,必须使用厚度较厚的基板,如果将该基板的两侧部折弯而形成支承托架,则支承托架的长度(长边方向的长度)无论如何也会变长,其结果是,存在双轴铰链整体也大型化的问题。
并且,显示装置能够相对于设备主体以第一轴为轴沿纵向转动,该转动被限制在从设备主体和显示装置相互重合的闭合状态到显示装置完全打开的打开状态为止的第一转动范围内。这是因为,在闭合状态下,由于显示装置和设备主体相互紧贴而重合,因此显示装置相对于设备主体以第一轴为轴沿纵向转动的范围被限制,并且,在打开状态下,显示装置和设备主体相互卡合从而转动范围被限制。即,由于仅利用双轴铰链强度不够而无法限制该转动范围,因此在显示装置和设备主体上分别设置在打开状态下相互卡合的卡合部。因此,存在电子设备整体大型化、结构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实现成本降低,而且能够确保必要的强度、实现小型化的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并且,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充分地限制第一转动范围的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
为了达成所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双轴铰链的特征在于,所述双轴铰链由以下部件构成:一对基体部件,其具有基板部和从该基板部立起的轴支承片部,并设置预定间隔将所述基板部安装在构成电子设备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中的任一框体上;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板部和从该支承板部的两端侧折弯的一对支架部,并经由第一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将该各支架部安装在所述各轴支承片部上;以及安装部件,其经由第二轴以能够在预定范围内朝向与该支承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板部上,且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中的任意另一框体上,并且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安装有用于加强所述支承板部的弯曲强度的加强板。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用于加强支承板部的弯曲强度的加强板安装在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从而在使第二框体相对于第一框体以第二轴为轴朝向与支承部件相对于基体部件转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时,即使由该转动产生的载荷施加在支承板部上,通过安装在支承板部上的加强板,使得支承板部不会弯曲。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实现成本降低,而且能够确保支承板部的必要强度、实现小型化。
在本发明所述的双轴铰链中,优选所述支承部件的各支架部经由第一转动控制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基体部件的各轴支承片部的至少一方上,优选该第一转动控制单元具有:所述第一轴,其以与所述轴支承片部嵌合的状态被安装并插入到所述支架部中,并且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支承部件;第一凸轮部,其设置在所述支架部上;第一凸轮体,其嵌合于所述第一轴的外周且能够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移动,并且与所述第一凸轮部进行面接触;第一施力单元,其对该第一凸轮体施力以使该第一凸轮体与所述第一凸轮部进行面接触;第一凸轮凸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轮体的接触面和所述第一凸轮部的至少一方上;以及第一凸轮凹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轮体的接触面和所述第一凸轮部的至少另一方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凸轮凸部卡合,从而将所述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位置保持在预定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所述的双轴铰链中,优选所述安装部件经由第二转动控制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上,优选该第二转动控制单元具有:所述第二轴,其以与所述安装部件嵌合的状态被安装并插入到所述支承板部中,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支承部件;第二凸轮部,其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第二凸轮体,其嵌合于所述第二轴的外周且能够沿所述第二轴的轴向移动,并且与所述第二凸轮部进行面接触;第二施力单元,其对该第二凸轮体施力以使该第二凸轮体与所述第二凸轮部进行面接触;第二凸轮凸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轮体的接触面和所述第二凸轮部的至少一方上;以及第二凸轮凹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轮体的接触面和所述第二凸轮部的至少另一方上,并且与所述第二凸轮凸部卡合,从而将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的位置保持在预定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所述的双轴铰链中,优选在所述基体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该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由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和与该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范围的第1B转动范围限制部构成。优选所述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通过将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的凸缘部的外周形成大致U字状而成,所述第1B转动范围限制部是表面与所述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滑动接触的所述加强板。
并且,在本发明所述的双轴铰链中,优选在所述安装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该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由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的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和与该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转动的第二转动范围的第2B转动范围限制部构成。优选所述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是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凸部,所述第2B转动范围限制部是设置在所述加强板上的第二转动范围限制突部,并且,优选所述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通过将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的凸缘部的外周形成大致U字状而成,所述第2B转动范围限制部是侧面与所述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滑动接触的所述加强板。
并且,为了达成所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双轴铰链的特征在于,所述双轴铰链由以下部件构成:一对基体部件,其具有基板部和从该基板部立起的轴支承片部,并设置预定间隔将所述基板部安装在构成电子设备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中的任一框体上;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板部和从该支承板部的两端侧折弯的一对支架部,并经由第一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将该各支架部安装在所述各轴支承片部上;以及安装部件,其经由第二轴以能够在预定范围内朝向与该支承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板部上,且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中的任意另一框体上,并且,在所述基体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该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由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和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加强板构成,该加强板与该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一转动范围。
根据本发明,在基体部件和支承部件之间设置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该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由设置在第一轴上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和安装在支承部件上的加强板构成,所述加强板与该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支承部件相对于基体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范围,由此,由于与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相卡合的部位是加强板,因此仅利用双轴铰链就能够充分地限制第一转动范围。
在本发明所述的双轴铰链中,优选所述第一轴由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各支架部的两个第一轴构成,所述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各第一轴上,该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构成为分别与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所述加强板的表面滑动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转动范围。并且,在本发明所述的双轴铰链中,优选所述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将设置在所述各第一轴上的凸缘部的外周分别形成为大致U字状,该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构成为分别与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的所述加强板的表面滑动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转动范围。
并且,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本发明所述的双轴铰链。根据本发明,与上述相同,由于将用于加强支承板部的弯曲强度的加强板安装在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实现成本降低,而且能够确保支承板部的必要强度、实现小型化。另外,在基体部件和支承部件之间设置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该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由设置在第一轴上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和安装在支承部件上的加强板构成,所述加强板与该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支承部件相对于基体部件的第一转动范围,因此,能够充分地限制第一转动范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由于将用于加强支承板部的弯曲强度的加强板安装在了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实现成本降低,而且能够确保支承板部的必要强度、实现小型化。另外,在基体部件和支承部件之间设置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该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由设置在第一轴上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和安装在支承部件上的加强板构成,该加强板与该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支承部件相对于基体部件的第一转动范围,因此,能够充分地限制第一转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照相机设备的立体图,图1(a)是示出闭合状态的图,图1(b)是示出以第一轴为轴打开180°的状态的图,图1(c)是示出从图1(b)的状态进一步以第二轴为轴旋转的状态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双轴铰链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双轴铰链的一个例子的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沿着图3(a)中的A—A箭头观察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双轴铰链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双轴铰链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具有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图,图6(a)是示出闭合状态的侧视图,图6(b)是示出第1A打开状态的侧视图,图6(c)是示出第1A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6(d)是示出第二打开状态的侧视图,图6(e)是示出第二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具有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图,图7(a)是示出从第1A打开状态以第二轴为轴旋转90°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b)是示出从第1A打开状态以第二轴为轴旋转90°的状态的主视图,图7(c)是示出从第1A打开状态以第二轴为轴旋转180°的第1B打开状态的侧视图,图7(d)是示出从第1A打开状态以第二轴为轴旋转180°的第1B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双轴铰链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双轴铰链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双轴铰链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的双轴铰链以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叙述。
图1是示出实施了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图5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双轴铰链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双轴铰链1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轴铰链1由以下部件组成:一对基体部件2(21、22),其具有基板部21a、22a和从该基板部21a、22a立起的轴支承片部21b、22b,并设置预定间隔将基板部21a、22a安装在构成电子设备10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中的任一框体例如第一框体上;支承部件4,其具有支承板部41和从该支承板部41的两端侧折弯的一对支架部42a、42b,并经由第一轴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将该各支架部42a、42b安装在各轴支承片部21b、22b上;以及安装部件3,其经由第二轴6以能够在预定范围内朝向与该支承部件4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支承部件4的支承板部41上,且安装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中的任意另一框体例如第二框体上,并且在支承部件4的支承板部41上安装有用于加强该支承板部41的弯曲强度的加强板7(7a、7b)。
作为电子设备10不作特别限定,例如摄像机、数字照相机等照相机设备是代表性的设备,但是除此之外还能够列举出便携式电话机、PDA、ザウルス(商标)等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汽车导航装置等小型电子设备。并且,作为具有第一双轴铰链1的电子设备10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照相机设备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第一框体例如是具有开关等操作部(未图示)和照相机部(未图示)等的大致矩形箱状的设备主体11。第二框体例如是具有LCD等显示部13的大致矩形状的显示装置12。该显示部13作为用于显示已拍摄的图像的监视器发挥功能,同时,在拍摄时等也作为大型的取景器发挥功能。例如,在显示装置12与设备主体11的一个侧面相重叠的闭合状态下,显示装置12经由第一双轴铰链1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接在设备主体11上,从而构成电子设备10。在设备主体11上例如安装有基体部件2,同时,在显示装置12上安装有安装部件3。
基体部件2例如是利用小螺钉等被安装在设备主体11上的托架,例如由一对第一基体托架21和第二基体托架22构成。第一基体托架21和第二基体托架22例如由安装在设备主体11上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基板部21a、22a,和将基板部21a、22a的相互对置一侧的端部朝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折弯的轴支承片部21b、22b形成为截面大致L字状。第一基体托架21和第二基体托架22例如通过对不锈钢制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对于这些第一基体托架21和第二基体托架22,例如以使轴支承片部21b、22b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预定间隔将基板部21a、22a安装在设备主体11的一个侧面的前端部附近。
在基板部21a、22a上分别设有用于通过例如小螺钉等安装在设备主体11上的安装孔21c、22c和安装凹部22d。并且,在轴支承片部21b、22b上分别设有安装第一轴5用的椭圆状(大致椭圆状)的嵌合孔23、24。这些嵌合孔23、24中的一个例如第一基体托架21上的嵌合孔23形成得较大,以使用于将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电连接的导线例如FPC(柔性线缆)通过。另外,基体部件2由作为一对的第一基体托架21和第二基体托架22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一个托架等形成。
安装部件3例如是利用小螺钉等被安装在显示装置12上的托架,例如由细长的矩形平板状的安装托架31形成。在安装托架31的两端部附近分别设有用于通过例如小螺钉等进行安装的安装孔31a、31b、31c。在安装托架31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嵌合孔32。嵌合孔32例如形成为与第一基体托架21的嵌合孔23的大小大致相同的椭圆状(大致椭圆状)。安装托架31例如通过对不锈钢制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另外,虽然是将基体部件2安装在了设备主体11上、将安装部件3安装在了显示装置12上,但是,也可以将基体部件2安装在显示装置12上、将安装部件3安装在设备主体11上。在基体部件2和安装部件3之间设有支承部件4。
支承部件4例如是支承托架40,其具有:安装有第二轴6的支承板部41;以及多个支架部42a、42b,其从该支承板部41沿着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安装有第一轴5。支承托架40例如形成为将细长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基板的两端部朝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折弯而成的截面大致コ字状,该两侧部形成为支架部42a、42b,两端部之间的矩形平板部形成为支承板部41。支承托架40例如通过对不锈钢制的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另外,支架部42a、42b通过将基板的两端部折弯而形成两个,但是并不限于此。
在支承板部41的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设有供第二轴6插入的插入孔43。插入孔43形成为直径比安装托架31的嵌合孔32的直径大的圆形。并且,在支承板部41的插入孔43和两端部之间分别设有三个安装孔44a、44a和44b。在这些三个安装孔44a、44a和44b中的两个孔44a的内表面上形成有螺纹槽。在支承板部41的内表面(支架部42a、42b之间的支承板部41的表面)上设有加强板7。
加强板7是用于防止支承板部41弯曲的部件,只要能够防止支承板部41弯曲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例如是不锈钢或钢板等金属板等。加强板7例如安装在支架部42a、42b之间的支承板部41的内表面上,形成为与支承板部41大致相同的细长的矩形平板状,并且由被切去了支承板部41的插入孔43及其附近的两个加强板7a、7b构成。两个加强板7a、7b例如形成为一端部与支架部42a、42b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另一端部位于支承板部41的插入孔43附近。在两个加强板7a、7b上分别设有:与支承板部41的未形成螺纹槽的安装孔44b嵌合的嵌合突部7c;以及两个安装孔7d,其与支承板部41的形成有螺纹槽的安装孔44a对置,用于例如使用螺钉49进行安装。两个加强板7a、7b中的一个加强板7a(有时称为第一加强板7a)的另一端部形成为:在安装在支承板部41上时与支承板部41的插入孔43大致同轴且直径比该插入孔43大的圆弧状。在两个加强板7a、7b中的另一加强板7b(有时称为第二加强板7b)的另一端部上突出地设置有第二转动范围限制突部92。
支承托架40以两个支架部42a、42b分别与第一基体托架21的轴支承片部21b和第二基体托架22的轴支承片部22b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基体托架21和第二基体托架22之间。在与第一基体托架21的轴支承片部21b对置的支架部42a(有时称为第一支架部42a)上设有供第一轴5(第1A轴51)插入的贯通孔46。该贯通孔46形成为直径比第一基体托架21的轴支承片部21b的嵌合孔23的直径大的圆形状。并且,在与第二基体托架22的轴支承片部22b对置的支架部42b(有时称为第二支架部42b)上设有供第一轴5(第1B轴52)插入的贯通孔47。该贯通孔47形成为直径比第二基体托架22的轴支承片部22b的嵌合孔24的直径大的圆形状。这些第一基体托架21的轴支承片部21b和第二基体托架22的轴支承片部22b分别与支承托架40的支架部42a、42b通过第一轴5以能够相互转动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和安装托架31通过第二轴6以能够相互转动的方式连接起来。
第一轴5例如由以下部件构成:第1A轴51,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将第一基体托架21的轴支承片部21b和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连接起来;以及第1B轴52,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将第二基体托架22的轴支承片部22b和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连接起来。另外,第1A轴51和第1B轴52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为一根轴。这意味着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两者统称为第一轴。
第1A轴51形成为外径为能够插入到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的贯通孔46中的尺寸的圆筒状。第1A轴51的内部形成为用于将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电连接的导线例如FPC能够通过的内径。在第1A轴51的一端部上设有直径比第一支架部42a的贯通孔46的直径大的凸缘部51a。并且,在第1A轴51的另一端部上设有能够与第一基体托架21的轴支承片部21b的嵌合孔23嵌合的椭圆状(大致椭圆状)的嵌合部51b。将该嵌合部51b从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的内表面插入其贯通孔46中,在通过套筒54内部之后,使该嵌合部51b与第一基体托架21的轴支承片部21b的嵌合孔23嵌合。通过对从该嵌合孔23突出来的嵌合部51b的前端部进行铆接,从而在第1A轴51的凸缘部51a与第一支架部42a的内表面抵接的状态下,使第一基体托架21和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并且,套筒54设置于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与第一基体托架21的轴支承片部21b之间的第1A轴51的外周。
第1B轴52形成为外径为能够插入到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的贯通孔47中的尺寸的椭圆状(大致椭圆状)。在第1B轴52的一端部上设有直径比第二支架部42b的贯通孔47的直径大的凸缘部52a。该凸缘部52a例如形成为与第1A轴51的凸缘部51a大致相同的直径。并且,第1B轴52的一端部附近且位于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的贯通孔47内的部位形成为圆形状。并且,在第1B轴52的另一端部上设有能够与第二基体托架22的轴支承片部22b的嵌合孔24嵌合的椭圆状(大致椭圆状)的嵌合部52b。将该嵌合部52b从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的内表面插入其贯通孔47中,并使该嵌合部52b与第二基体托架22的轴支承片部22b的嵌合孔24嵌合。通过对从该嵌合孔24突出来的嵌合部52b的前端部进行铆接,从而在第1B轴52的凸缘部52a与第二支架部42b的内表面抵接的状态下,使第二基体托架22和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因此,支承部件4经由第1A轴51和第1B轴5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基体托架21和第二基体托架22上。也可以设置对支承部件4相对于基体部件2(第一基体托架21和第二基体托架22)的旋转进行控制的第一转动控制单元8。
对于第一转动控制单元8,可以在第一基体托架21和支承部件4之间、以及第二基体托架22和支承部件4之间双方都设置,也可以仅在一方设置,例如设置在第二基体托架22和支承部件4之间。第一转动控制单元8例如具有:第1B轴52;设置在支承托架40上的第一凸轮部81;第一凸轮体82,其与第1B轴52的外周嵌合,不绕第1B轴52的轴线旋转,但能够沿着第1B轴52的轴向移动,并且与第一凸轮部81进行面接触;对第一凸轮体82施力以使其与第一凸轮部81进行面接触的第一施力单元83;设置于第一凸轮体82的接触面和第一凸轮部81的至少一方的第一凸轮凸部87;以及第一凸轮凹部86,其设置于第一凸轮体82的接触面和第一凸轮部81的至少另一方,并与第一凸轮凸部87卡合从而相对于基体部件2将支承部件4的位置保持在预定位置。在第一凸轮体82和第一施力单元83的外周包覆有套筒84。
第一凸轮部81例如设置在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的外表面且贯通孔47的周围。在该第一凸轮部81上,例如沿其周向以180°的间隔设有两个第一凸轮凹部86。
第一凸轮体82是能够与第1B轴52一起转动、并能够沿第1B轴52的轴向移动且与第一凸轮部81进行面接触的部件。第一凸轮体82例如形成为圆板状。在第一凸轮体82的中央部设有供第1B轴52以嵌合的状态贯通的椭圆状(大致椭圆状)的贯穿插入孔82b。在第一凸轮体82的面向第一凸轮部81的面(有时称为凸轮面)上,沿其周向以180°的间隔设有两个与第一凸轮部81的第一凸轮凹部86卡合的第一凸轮凸部87。第一凸轮凸部87例如形成为大致梯形状,第一凸轮凹部86例如形成为与第一凸轮凸部87相嵌合的大致梯形状。
作为第一施力单元83,只要是对第一凸轮体82施力以使其按压在第一凸轮部81上的部件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压缩弹簧、弹簧垫圈或其他施力部件,例如碟形弹簧83。碟形弹簧83的片数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两片,也可以是三片以上。通过对从这些碟形弹簧83中通过并进一步从轴支承片部22b的嵌合孔24突出来的第1B轴52的嵌合部52b的端部进行铆接,利用碟形弹簧83的作用力使第一凸轮体82压接在第一凸轮部81(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上,从而在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和第二基体托架22之间产生摩擦,在该状态下,第二基体托架22和支承托架40的第二支架部42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起来。由此,构成为第一基体托架21的嵌合孔23、第1A轴51、支承托架40的第一支架部42a的贯通孔46、第二支架部42b的贯通孔47、第1B轴52、以及第二基体托架22的嵌合孔24大致同轴配置,且支承部件4(支承托架40)相对于基体部件2(作为一对的第一基体托架21和第二基体托架22)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转动、即、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转动。
第一凸轮凸部87和第一凸轮凹部86形成为:例如,当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在0°~180°的转动角度(有时称为第一转动角度)的范围内转动的情况下,在第一转动角度为0°和180°时将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保持在该位置,并且在10°~170°的第一转动范围内产生摩擦从而成为自由停止(freestop)状态。即,第一凸轮凸部87和第一凸轮凹部86形成为:在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的第一转动角度为0°和180°时完全卡合;或者是在0°和180°的第一转动角度时未完全卡合的状态下,例如从10°和170°的第一转动角度开始卡合,且在—10°和190°的角度分别完全卡合。并且,第一凸轮凸部87和第一凸轮凹部86形成为:例如第一凸轮凸部87的突出面87a和第一凸轮部81的除第一凸轮凹部86以外的凸轮面81a分别形成为平面,这些第一凸轮凸部87的突出面87a和第一凸轮部81的凸轮面81a在10°~170°的第一转动范围内相互面接触而产生摩擦,从而成为自由停止状态。由此,在10°~170°的第一转动范围内,在第二基体托架22和支承托架40之间、即在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之间产生能够形成自由停止状态的摩擦。
另外,在本发明中,0°包含大致0°,10°包含大致10°,90°包含大致90°,170°包含大致170°,180°包含大致180°。并且,本发明中的第一转动角度是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的侧面在前后方向(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转动的方向)上的角度,例如,0°时是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相互重合的状态,180°时是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向前方打开的状态。并且,第一凸轮凸部87和第一凸轮凹部86在第一转动角度为0°和180°时相对于设备主体11将显示装置12保持在该位置,并且在10~170°的第一转动范围内产生摩擦而成为自由停止状态,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任意的第一转动角度保持显示装置12并形成自由停止状态。
另外,也可以设置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70,其用于限制支承部件4(支承托架40)相对于基体部件2(作为一对的第一基体托架21和第二基体托架22)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转动的第一转动范围。即,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70是设置在基体部件2和支承部件4之间以限制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一轴5为轴转动的第一转动范围的部件。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70只要能够限制第一转动范围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例如由设置在第一轴5上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和与该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卡合以限制支承部件4相对于基体部件2的转动范围的第1B转动范围限制部构成。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70可以设置在这两个第1A轴51和第1B轴52的任一方上,但是优选设置在这两个第1A旋转转轴51和第1B轴52双方上。
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将第1A轴51的凸缘部51a和第1B轴52的凸缘部52a的外周分别形成为大致U字状并能够与两个加强板7a、7b的表面滑动接触。这些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的U字状的两个第一平面部71a、第二平面部71b形成为相互大致平行。第1B转动范围限制部是表面与两个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滑动接触的两个加强板7a、7b。由此,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转动的范围被限制在:从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一方的第一平面部71a与加强板7a、7b的表面接触的状态(特别地参照图3(b))到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另一方的第二平面部71b与加强板7a、7b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为止的0°~180°的第一转动范围内。另外,虽然利用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71将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在了0°~180°,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改变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的两个平面部71a、71b的相对角度等,将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在任意范围。
第二轴6是将支承托架40和安装托架31以能够相互转动的方式连接起来的部件。第二轴6例如形成为内部具有能够使用于将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电连接的导线例如FPC通过的内径的圆筒状,其形成为外径是能够插入到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的插入孔43中的尺寸的椭圆状(大致椭圆状)。在第二轴6的一端部上设有直径比支承板部41的插入孔43的直径大的凸缘部6a。在第二轴6的一端部附近且位于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的插入孔43内的部位形成为圆形状。并且,在第二轴6的另一端部设有能够与安装托架31的嵌合孔32嵌合的椭圆状(大致椭圆状)的嵌合部6b。将该嵌合部6b从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的内表面插入其插入孔43中,并使该嵌合部6b与安装托架31的嵌合孔32嵌合。通过对从该嵌合孔32突出来的嵌合部6b的前端部进行铆接,从而在第二轴6的凸缘部6a与支承板部41的内表面抵接的状态下,支承托架40(支承部件4)和安装托架31(安装部件3)以能够相互转动的方式连接。也可以在该支承托架40和安装托架31之间设置第二转动控制单元60。
第二转动控制单元60例如具有:第二轴6,其以与安装托架31嵌合的状态被安装并插入到支承板部41上,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对于安装部件3对支承部件4进行支承;设置在支承托架40上的第二凸轮部62;第二凸轮体63,其嵌合于第二轴6的外周,不绕第二轴6旋转,但能够沿第二轴6的轴向移动,并且与第二凸轮部62进行面接触;对第二凸轮体63施力以使其与第二凸轮部62进行面接触的第二施力单元66;设置于第二凸轮体63的接触面和第二凸轮部62的至少一方上的第二凸轮凸部65;以及第二凸轮凹部64,其设置于第二凸轮体63的接触面和第二凸轮部62的至少另一方,并与第二凸轮凸部65卡合,从而相对于支承部件4将安装部件3的位置保持在预定位置。在第二凸轮体63和第二施力单元66的外周包覆有套筒67。
第二凸轮部62例如设置在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的外表面且插入孔43的周围。在该第二凸轮部62上,例如沿其周向以90°的间隔设有四个第二凸轮凹部64。
第二凸轮体63与第二轴6一起转动,并能够沿第二轴6的轴向移动且与第二凸轮部62进行面接触。第二凸轮体63例如形成为圆板状。在第二凸轮体63的中央部设有供第二轴6以嵌合状态贯通的椭圆状(大致椭圆状)的贯穿插入孔63a。在第二凸轮体63的面向第二凸轮部62的面(有时称为凸轮面)上,沿其周向以90°的间隔设有四个与第二凸轮部62的第二凸轮凹部64卡合的第二凸轮凸部65。第二凸轮凸部65例如形成为大致梯形状,第二凸轮凹部64例如形成为与第二凸轮凸部65相嵌合的大致梯形状。
作为第二施力单元66,只要是对第二凸轮体63施力以使其按压在第二凸轮部62上的部件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也可以是碟形弹簧、弹簧垫圈或其他施力部件,优选是压缩弹簧66。通过对从该压缩螺旋弹簧66内部通过并进一步从安装托架31的嵌合孔32突出来的第二轴6的嵌合部6b的端部进行铆接,利用压缩弹簧66使第二凸轮体63压接在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第二凸轮部62)上,从而在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和安装托架31之间产生摩擦,在该状态下,支承托架40(支承板部41)和安装托架31以能够以第二轴6为轴转动的方式连接起来。
第二凸轮凸部65和第二凸轮凹部64形成为:例如,当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二轴6为轴在—135°~135°的转动角度(有时称为第二转动角度)范围内转动的情况下,在第二转动角度为—90°、0°以及90°时完全卡合,从而相对于设备主体11将显示装置12保持在该位置,并且在—135~—100°、—80~—10°、10~80°以及100~135°的第二转动范围内产生摩擦从而成为自由停止状态。即,第二凸轮凸部65和第二凸轮凹部64形成为:在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的第二转动角度为—90°、0°以及90°时完全卡合。并且,第二凸轮凸部65和第二凸轮凹部64形成为:例如第二凸轮凸部65的突出面65a和第二凸轮部62的除第二凸轮凹部64以外的凸轮面62a分别形成为平面,这些第二凸轮凸部65的突出面65a和第二凸轮部62的凸轮面62a在—135°~—100°、—80°~—10°、10°~80°以及100°~135°的第二转动范围内相互面接触并产生摩擦,从而成为自由停止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中,—135°包含大致—135°,—100°包含大致—100°,—80°包含大致—80°,—10°包含大致—10°,80°包含大致80°,100°包含大致100°,135°包含大致135°。并且,本发明中的第二转动角度是从第二轴6的轴向观察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和安装托架31时,沿着支承板部4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直线和沿着安装托架3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直线所成的角度,例如,0°时是支承板部41和安装托架31相互重合的状态,是能从该状态前后旋转135°的状态。并且,在处于第二转动角度为0°的状态且第一转动角度也为0°的状态时,是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相互重合的闭合状态,处于该状态时,例如也可以以显示部13为外表面的方式将显示装置12安装在安装托架31上。并且,第二凸轮凸部65和第二凸轮凹部64形成为在第二转动角度为—135~135°的第二转动范围内转动的情况下,在—90°、0°以及90°的角度时完全卡合,但是并不限于此。
另外,也可以设置用于限制安装部件3(安装托架31)相对于支承部件4(支承托架40)以第二轴6为轴转动的第二转动范围的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9。即,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9是用于限制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二轴6为轴转动的第二转动范围的部件。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9只要能够限制第二转动范围即可,不作特别限定,例如由设置在第二轴6上的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和与该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卡合的第2B转动范围限制部构成。
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例如是使第二轴6的凸缘部6a外周的一部分朝向其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凸部91。第2B转动范围限制部例如是第二加强板7b的第二转动范围限制突部92。这些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凸部91和第二转动范围限制突部92分别形成为:当第二转动角度为—135°时,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凸部91搭接在第二加强板7b的第二转动范围限制突部92上,从而限制其朝负方向的旋转,并且当从该状态朝向正方向旋转到第二转动角度成为135°时,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凸部91搭接在第二转动范围限制突部92上,从而限制其朝正方向的旋转。由此,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二轴6为轴转动的第二转动范围被限制在—135°~135°。另外,虽然是利用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9将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在了—135°~135°,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限制在任意范围。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双轴铰链1和电子设备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相互重合的闭合状态下,第一转动角度为0°,第一凸轮凸部87和第一凸轮凹部86卡合,同时,以进行该卡合的方式利用碟形弹簧83对第一凸轮体82向第一凸轮部81侧施力,并且,第二转动角度为0°,第二凸轮凸部65和第二凸轮凹部64卡合,同时,以进行该卡合的方式利用压缩弹簧66对第二凸轮体63向第二凸轮部62侧施力,因此,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保持在闭合状态(参照图1(a))。另外,为了更加可靠地维持该闭合状态,也可以设置其他的锁定机构。
为了在打开显示装置12的状态下使用该闭合状态的电子设备10,例如,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旋转。此时,从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的第一平面部71a与加强板7a、7b的表面接触的状态(特别参照图3(b))变成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的半圆部71c与加强板7a、7b的表面滑动接触。进而,当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旋转至第一转动角度成为180°时,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的第二平面部71b分别与加强板7a、7b的表面接触,从而该旋转停止(参照图1(b))。这样,当第一转动角度旋转至180°时,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的第二平面部71b分别与加强板7a、7b的表面接触,并且第一凸轮凸部87与第一凸轮凹部86卡合,因此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保持在该打开状态。
并且,当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旋转时,如果第一转动角度超过10°,则第一凸轮凸部87从第一凸轮凹部86脱离,从而第一凸轮凸部87的突出面87a一边与第一凸轮部81的凸轮面81a进行面接触一边在该面上滑动。由此,在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之间产生摩擦扭矩,因此当使显示装置12的旋转停下来时,显示装置12借助该摩擦扭矩而停止在该位置。因此能够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停止在10°~170°的第一转动范围中所期望的角度上。
并且,当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旋转并打开后,能够进一步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二轴6为轴旋转。例如,能够从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旋转至第一转动角度为180°的打开状态,进一步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二轴6为轴朝两个方向分别旋转。该旋转被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9分别限制在±135°的第二转动角度内。当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二轴6为轴朝向两个方向分别旋转90°时,第二凸轮凸部65与第二凸轮凹部64卡合从而保持在该状态。该状态是显示装置12成为水平的状态,并且是显示部13面向上方或者下方的状态。
并且,当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二轴6为轴旋转时,当第二转动角度为—135°~—100°、—80°~—10°、10°~80°、以及100°~135°时,第二凸轮凸部65从第二凸轮凹部64脱离,从而第二凸轮凸部65的前端面一边与第二凸轮部62的凸轮面进行面接触一边在该面上滑动。由此,在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之间产生摩擦扭矩,因此当使显示装置12的旋转停下来时,显示装置12借助该摩擦扭矩而停止在该位置上。因此能够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停止在—135°~—100°、—80°~—10°、10°~80°以及100°~135°的第二转动角度范围中所期望的角度上。
因此,例如,在用一只手握持设备主体11进行固定的状态下,用另一只手抓住显示装置12,并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旋转并打开,进一步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二轴6为轴旋转,由此能够对显示部13的角度进行调节,在拍摄时等能够容易地将显示部13调节至作为大型取景器容易看到的位置。
这样,当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旋转并打开,进而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二轴6为轴旋转时,特别是当使显示装置12相对于设备主体11以第二轴6为轴旋转时,在支承板部41上作用有使第二转动机构的第二轴6将要从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脱出的力。即,在支承板部41上作用有拉伸负载,使得支承板部41的两侧部将要朝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但是由于在支承板部41的内表面安装有加强板7a、7b,因此支承板部41不会弯曲。因此,可以不增加支承板部41的厚度,因此能够缩短支承托架40的长度。即,如果增加支承板部41的厚度,则由于支承托架40是将基板的两端部折弯而形成的,因此支架部42a、42b的厚度也变厚从而支承托架40的长度变长,但是通过在支承板部41的内表面安装加强板7a、7b,从而支架部42a、42b的厚度不会变厚,因此能够缩短支承托架40的长度。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实现成本降低,而且能够确保支承板部41的必要强度并实现支承托架40的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第一双轴铰链1的小型化。
并且,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70形成为:将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设置于第1A轴51的凸缘部51a和第1B轴52的凸缘部52a的外周,通过使该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分别与两个加强板7a、7b的表面滑动接触,从而在限制第一转动范围时与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1相卡合的部位是加强板7a、7b,不直接与支承托架40等托架相关联。即,将这两个第1A轴51、第1B轴52的凸缘部51a、52a作为止挡件使用,并且通过使这两个止挡件分别与加强板7a、7b的表面滑动接触(卡合),能够增大用于限制第一转动范围的面,并且由于将加强板7a、7b用于限制第一转动范围,因此仅用第一双轴铰链1就能够充分地限制第一转动范围。因此,可以不在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或者支承托架40等托架上设置用于限制第一转动范围的单元,因此能够实现支承托架40等托架的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第一双轴铰链1的小型化。
并且,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9形成为:将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凸部91设置于第二轴6的凸缘部6a的外周,通过使该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凸部91搭接(卡合)在设置于第二加强板7b上的第二转动范围限制突部92上,从而在限制第二转动范围时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凸部91所搭接的部位是加强板7b的第二转动范围限制突部92,不直接与支承托架40等托架相关联,因此可以不在支承托架40等托架上设置用于限制第二转动范围的单元,能够实现支承托架40等托架的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实现第一双轴铰链1的小型化。
并且,通过使用压缩弹簧66作为第二施力单元,能够缩小将支承托架40和安装托架31连接起来的部分的外径即套筒67的外径。即,当使用碟形弹簧作为第二施力单元时,如果缩小碟形弹簧的外径就无法挠曲而导致不能作为弹簧发挥功能,因此支承托架40和安装托架31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的外径变大,其结果是变得大型化。与此相对,压缩弹簧66即使缩小外径也具有作为弹簧的功能,并且作用力的调节容易。因此,通过使用压缩弹簧66作为第二施力单元,能够缩小将支承托架40和安装托架31连接起来的部分的外径即套管67的外径,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第一双轴铰链1整体的小型化。并且,通过使用碟形弹簧83作为第一施力单元,能够缩短将第二基体托架22和支承托架40连接起来的部分的长度即套管84的长度,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第一双轴铰链1的小型化。
并且,用于电连接设备主体11和显示装置12的导线例如FPC通过第1A轴51内部而到达支承托架40的支架部42a、42b之间,并从该处通过第二轴6内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布线。
图6和图7是示出具有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的图。图8~图10是示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双轴铰链的一个例子的图。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双轴铰链与如上所述的第一双轴铰链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9的结构、被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70限制的第一转动范围、基于第一转动控制单元8的控制、以及基于第二转动控制单元60的控制。另外,对与前述的第一双轴铰链1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名称,并省略说明。
如图6和图7所示,该第二双轴铰链也用于进行电子设备14的开闭,作为具有该第二双轴铰链100的电子设备14的一个例子,对便携式电话机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分别形成为平面大致矩形状。在第一框体15的上表面例如设有键盘部那样的操作部17。在第二框体16的一个面上设有例如LCD等显示部18。第二框体16与第一框体15的上表面在相互重叠的闭合状态下经由第二双轴铰链100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连接起来,从而构成电子设备14。
如图6~图10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双轴铰链100也与上述的第一双轴铰链1同样,具有基体部件2、支承部件4以及安装部件3,并且基体部件2和支承部件4经由第一轴5以能够相互转动的方式连接,同时,支承部件4和安装部件3经由第二轴6以能够相互转动的方式连接。安装部件3例如形成为横向较长的矩形平板状,其前端部的两侧部附近分别朝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折弯而形成安装片部33a、33b。在这些安装片部33a、33b上分别设有用于通过例如小螺钉等将安装部件3安装在第二框体16上的安装孔34a、34b。
支承部件4的支承板部41的插入孔43设置在比支承板部41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更向第二支架部42b侧偏移的位置。在该插入孔43和两端部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具有螺纹槽的安装孔44a。并且,在支承板部41的内表面上且在安装孔44a附近分别设有圆形状的嵌合突部44c。在该支承板部41的内表面安装有加强板7(两个加强板7f、7g)。
两个加强板7f、7g为大致矩形平板状,例如形成为一端部与支架部42a、42b的内表面接触,并且第二支架部42b侧的加强板7g(有时称为第三加强板7g)的另一端部位于支承板部41的插入孔43附近。在两个加强板7f、7g上,与支承板部41的安装孔44a对置地设置有例如用于使用螺钉49进行安装的安装孔7d,并且分别设有与支承板部41的嵌合突部44c嵌合的安装孔7h。
构成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70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3形成为:例如,将第1A轴51的凸缘部51a和第1B轴52的凸缘部52a的外周形成为两个平面部相互大致平行的大致U字状、且可与两个加强板7f、7g的表面滑动接触,并且,从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3的第一平面部73a与加强板7f、7g的表面接触的状态起到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3的第二平面部73b与加强板7f、7g的表面接触为止的第一转动角度为—15°~165°。由此,当第一转动角度为0°时,第二框体16紧贴在第一框体15上,第二框体16不会相对于第一框体15进一步向负方向旋转,从而第一转动范围被限制在0°~165°。另外,在本发明中,—15°包含大致—15°,165°包含大致165°。
使用压缩弹簧88作为构成第一转动控制单元8的第一施力单元。并且,构成第一转动控制单元8的第一凸轮凹部在第一凸轮体82上设有四个,两个第1A凸轮凹部89a以180°的间隔设置在第一凸轮体82的周向上,并且其余两个第1B凸轮凹部89b以180°的间隔设置在第一凸轮体82的周向上、且设置在与第一凸轮凹部89a在周向上离开100°的位置。第1A凸轮凹部89a形成为,第一转动角度从0°时起,例如为—10°时与第一凸轮凸部87完全卡合。当形成为这样时,当第一转动角度为0°和165°时,第一凸轮凸部87不与第1A凸轮凹部89a完全卡合而是处于卡合中途,成为第一凸轮凸部87位于第1A凸轮凹部89a的倾斜面的中途的状态。并且,第1B凸轮凹部89b形成在当第一转动角度为90°时与第一凸轮凸部87卡合的位置。第一凸轮体82的除了第1A凸轮凹部89a和第1B凸轮凹部89b以外的面形成为平面,并且,当第一凸轮凸部87的前端部与该平面接触时,例如,当第一转动范围为10°~80°和100°~150°时产生摩擦,从而成为自由停止状态。另外,形成该自由停止状态的第一转动范围并不限于10~80°和100~150°,能够通过改变第1A凸轮凹部89a和第1B凸轮凹部89b的形状等而设定为所期望的角度。
构成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9的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93形成为:例如,将第二轴6的凸缘部6a的外周形成为大致U字状且与第三加强板7g的侧面滑动接触。该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93的U字状的两个第一平面部93a、第二平面部93b形成为相互大致平行。第2B转动范围限制部是第三加强板7g。由此,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二轴6为轴转动的范围被限制在:从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93的一方的第一平面部93a与加强板7g的侧面接触的状态直到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93的另一方的第二平面部93b与第三加强板7g的侧面接触为止的0°~180°的第二转动范围内。另外,虽然利用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9将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在了0°~180°的范围内,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改变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93的这两个第一平面部93a、第二平面部93b的相对角度等而限制在任意范围。
构成第二转动限制单元60的第二凸轮凸部68和第二凸轮凹部69分别在第二凸轮体63和第二凸轮部62上以例如沿周向180°的间隔设有两个。该第二凸轮凸部68和第二凸轮凹部69形成为:当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在0°~180°的第二转动范围内转动时,当第二转动角度为0°和180°时相对于第一框体15将第二框体16保持在该位置,并且例如,在10~170°的第二转动范围内产生摩擦而成为自由停止状态。即,第二凸轮凸部68形成为截面大致梯形状,并且第二凸轮部62的除了第二凸轮凹部69以外的凸轮面62a形成为平面,这些第二凸轮凸部68的突出面68a和第二凸轮部62的凸轮面62a在10°~170°的第二转动范围内相互面接触而产生摩擦,从而成为自由停止状态。另外,形成该自由停止状态的第二转动范围并不限于10°~170°,能够通过改变第二凸轮凹部69的形状等而设定为所期望的角度。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述的第二双轴铰链100和电子设备14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相互重合的闭合状态下,例如,在第一框体15的具有操作部17的上表面和第二框体16的具有显示部18的面紧贴的状态下,在处于该闭合状态时,第一转动角度为0°,利用压缩弹簧88的弹力使第一凸轮凸部87和第1A凸轮凹部89a卡合,且第二转动角度为0°,利用压缩弹簧66的弹力使第二凸轮凸部68和第二凸轮凹部69卡合,因此,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保持在闭合状态(参照图6(a))。
在处于该闭合状态时,第一凸轮凸部87和第1A凸轮凹部89a卡合,但是该卡合并不是完全(包含大致完全)地嵌合的状态,而是第一凸轮凸部87的前端部位于第1A凸轮凹部89a的倾斜面的中途的状态。因此,利用压缩弹簧88的弹力进行施力以使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重合,所以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不会晃动地保持在闭合状态。
为了打开第二框体16以使用该闭合状态的电子设备14,例如,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向打开方向(第二框体16从第一框体15离开的方向)旋转。此时,从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3的第一平面部73a接近加强板7f、7g的表面的状态变成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3的半圆部73c与加强板7f、7g的表面滑动接触。进而,当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旋转90°时(参照图6(b)和(c)),第一凸轮凸部87和第1B凸轮凹部89b卡合,从而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保持在打开90°的第1A打开状态。在该第1A打开状态下,操作部17以能够操作的方式露出,并且显示部18以能够目视的方式露出,因此能够一边观察显示部18一边对操作部17进行操作。
进而,当使第二框体16从第1A打开状态相对于第一框体15旋转从而第一转动角度成为165°时(参照图6(d)和(e)),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3的第二平面部73b与加强板7f、7g的表面接触从而该旋转停止,同时第一凸轮凸部87与第1A凸轮凹部89a卡合,因此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保持在该第二打开状态。在该第二打开状态下也能够一边观察显示部18一边对操作部17进行操作。
在处于该第二打开状态时,第一凸轮凸部87和第1A凸轮凹部89a卡合,但是该卡合并不是完全(包含大致完全)嵌合的状态,而是第一凸轮凸部87的前端部位于第1A凸轮凹部89a的倾斜面的中途的状态。因此,利用压缩弹簧88的弹力进行施力以使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重合,所以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不会晃动地保持在第二打开状态。
并且,当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旋转时,当第一转动角度在10°~80°和100°~150°的范围内时,第一凸轮凸部87从第1A凸轮凹部89a或者第1B凸轮凹部89b脱离且第一凸轮凸部87的前端部一边与第一凸轮体82的平面接触一边在该面上滑动。由此,在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之间产生摩擦扭矩,因此当使第二框体16的旋转停下来时,第二框体16借助该摩擦扭矩而停止在该位置上。因此,能够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停止在10°~80°和100°~150°的第一转动范围中所期望的位置。
当从第二打开状态和第1A打开状态返回闭合状态时,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朝关闭方向(第一框体15接近第二框体16的方向)旋转,由此能够返回至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相互重合的闭合状态。
并且,在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旋转并打开时,例如处于第1A打开状态时,由于是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93的第一平面部93a与第三加强板7g的侧面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朝向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93的半圆部93c可与第三加强板7g的侧面接触的方向进行旋转。因此,能够使第二框体16从第1A打开状态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二轴6为轴旋转。该旋转能够在直到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93的第二平面部93b与第三加强板7g的侧面接触为止的0°~180°的第二转动范围内进行。当旋转90°时成为中间状态(参照图7(a)和(b))。当进一步旋转90°时,成为第二框体16的朝向与第1A打开状态不同的第1B打开状态(参照图7(c)和(d)),此时,由于第二凸轮凸部68和第二凸轮凹部69卡合,因此能够将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保持在第1B打开状态。
并且,当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二轴6为轴旋转时,当第二转动范围为10°~170°时,第二凸轮凸部68从第二凸轮凹部69脱离、且第二凸轮凸部68的突出面68a与第二凸轮部62的凸轮面62a面接触同时在该面上滑动。由此,在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之间产生摩擦扭矩,所以当使第二框体16的旋转停下来时,第二框体16能够借助该摩擦扭矩而停止在该位置上。因此,能够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停止在10°~170°的第二转动范围中所期望的角度上。
并且,在第1B打开状态下,也能够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朝向闭合方向旋转,因此能够形成以显示部18为上表面的闭合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在闭合第二框体16的状态下观察显示部18。
因此,例如,在用一只手握持第一框体15进行固定的状态下,用另一只手抓住第二框体16,并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旋转并打开,进而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二轴6为轴旋转,由此能够对第二框体16的角度进行调节,能够容易地将第二框体16调节至容易看到的位置。
这样,当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1A轴51和第1B轴52为轴旋转并打开,进而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二轴6为轴旋转时,特别是在使第二框体16相对于第一框体15以第二轴6为轴旋转时,在支承板部41上作用有使第二转动机构的第二轴6将要从支承托架40的支承板部41脱出的力。即,在支承板部41上作用有拉伸负载,使得支承板部41的两侧部将要朝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但是由于在支承板41的内表面安装有加强板7f、7g,因此支承板部41不会弯曲。因此,可以不增加支承板部41的厚度,因此能够缩短支承托架40的长度。即,如果增加支承板部41的厚度,则由于支承托架40是将基板的两端部折弯而形成的,因此支架部42a、42b的厚度也变厚从而支承托架40的长度变长,但是通过在支承板部41的内表面安装加强板7f、7g,从而支架部42a、42b的厚度不会变厚,因此能够缩短支承托架40的长度。因此,除了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实现成本降低之外,还能够确保支承板部41的必要强度并实现支承托架40的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第二双轴铰链100的小型化。
并且,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70形成为:将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3设置在第1A轴51的凸缘部51a和第1B轴52的凸缘部52a的外周,通过使该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3分别与两个加强板7f、7g的表面滑动接触,在限制第一转动范围时与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73相卡合的部位是加强板7f、7g,不直接与支承托架40等托架相关联。即,将这两个第1A轴51、第1B轴52的凸缘部51a、52a作为止挡件使用,而且通过使这两个止挡件分别与加强板7f、7g的表面滑动接触(卡合),能够增大用于限制第一转动范围的面,并且由于将加强板7f、7g用于限制第一转动范围,因此仅用第二双轴铰链100就能够充分地限制第一转动范围。因此,可以不在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或者支承托架40等托架上设置用于限制第一转动范围的单元,所以能够实现支承托架40等托架的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第二双轴铰链100的小型化。
并且,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9形成为:将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93设置在第二轴6的凸缘部6a的外周,通过使该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93搭接(卡合)在第三加强板7g的侧面,从而在限制第二转动范围时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93所搭接的部位是第三加强板7g,不直接与支承托架40等托架相关联,因此可以不在支承托架40等托架上设置用于限制第二转动范围的单元,能够实现支承托架40等托架的小型化,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实现第二双轴铰链100的小型化。
并且,通过使用压缩弹簧66作为第二施力单元,能够缩小将支承托架40和安装托架31连接起来的部分的外径即套筒67的外径。即,当使用碟形弹簧作为第二施力单元时,如果缩小碟形弹簧的外径就无法挠曲而导致不能作为弹簧发挥功能,因此支承托架40和安装托架31相连接的连接部分的外径变大,其结果是变得大型化。与此相对,压缩弹簧66即使缩小外径也具有作为弹簧的功能,并且作用力的调节容易。因此,通过使用压缩弹簧66作为第二施力单元,能够缩小将支承托架40和安装托架31连接起来的部分的外径即套管67的外径,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第二双轴铰链100整体的小型化。并且,通过使用压缩弹簧88作为第一施力单元,能够缩小将第二基体托架22和支承托架40连接起来的部分的外径即套管84的外径,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第二双轴铰链100的小型化。
并且,用于电连接第一框体15和第二框体16的导线例如FPC通过第1A轴51内部而到达支承托架40的支架部42a、42b之间,并从该处通过第二轴6内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布线。
对于以上说明的本发明涉及的双轴铰链,由于在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安装了用于加强支承板部的弯曲强度的加强板,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实现成本降低,还能够确保支承板部的必要强度并实现小型化。并且,由于将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设置在基体部件和支承部件之间,该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由设置在第一轴上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和安装在支承部件上的加强板构成,该加强板与该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卡合以限制该支承部件相对于基体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范围,因此能够充分地限制第一转动范围,特别是作为在摄像机、数字照相机等照相机设备和便携式电话机中使用的部件是优选的。

Claims (12)

1、一种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轴铰链由以下部件构成:
一对基体部件,其具有基板部和从该基板部立起的轴支承片部,并设置预定间隔将所述基板部安装在构成电子设备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中的任一框体上;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板部和从该支承板部的两端侧折弯的一对支架部,并经由第一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将该各支架部安装在所述各轴支承片部上;以及安装部件,其经由第二轴以能够在预定范围内朝向与该支承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板部上,且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中的任意另一框体上,并且,
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安装有用于加强所述支承板部的弯曲强度的加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的各支架部经由第一转动控制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基体部件的各轴支承片部的至少一方上,该第一转动控制单元具有:所述第一轴,其以与所述轴支承片部嵌合的状态被安装并插入到所述支架部中,并且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支承部件;第一凸轮部,其设置在所述支架部上;第一凸轮体,其嵌合于所述第一轴的外周且能够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移动,并且与所述第一凸轮部进行面接触;第一施力单元,其对该第一凸轮体施力以使该第一凸轮体与所述第一凸轮部进行面接触;第一凸轮凸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轮体的接触面和所述第一凸轮部的至少一方上;以及第一凸轮凹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凸轮体的接触面和所述第一凸轮部的至少另一方上,并与所述第一凸轮凸部卡合,从而将所述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的位置保持在预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经由第二转动控制单元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上,该第二转动控制单元具有:所述第二轴,其以与所述安装部件嵌合的状态被安装并插入到所述支承板部中,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支承部件;第二凸轮部,其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第二凸轮体,其嵌合于所述第二轴的外周且能够沿所述第二轴的轴向移动,并且与所述第二凸轮部进行面接触;第二施力单元,其对该第二凸轮体施力以使该第二凸轮体与所述第二凸轮部进行面接触;第二凸轮凸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轮体的接触面和所述第二凸轮部的至少一方上;以及第二凸轮凹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轮体的接触面和所述第二凸轮部的至少另一方上,并与所述第二凸轮凸部卡合,从而将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的位置保持在预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该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由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和与该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支承部件相对于所述基体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范围的第1B转动范围限制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通过将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的凸缘部的外周形成大致U字状而成,所述第1B转动范围限制部是表面与所述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滑动接触的所述加强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该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单元由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的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和与该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转动的第二转动范围的第2B转动范围限制部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是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转动范围限制凸部,所述第2B转动范围限制部是设置在所述加强板上的第二转动范围限制突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通过将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的凸缘部的外周形成大致U字状而成,所述第2B转动范围限制部是侧面与所述第2A转动范围限制部滑动接触的所述加强板。
9、一种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轴铰链由以下部件构成:
一对基体部件,其具有基板部和从该基板部立起的轴支承片部,并设置预定间隔将所述基板部安装在构成电子设备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中的任一框体上;支承部件,其具有支承板部和从该支承板部的两端侧折弯的一对支架部,并经由第一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将该各支架部安装在所述各轴支承片部上;以及安装部件,其经由第二轴以能够在预定范围内朝向与该支承部件的旋转方向正交的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支承部件的所述支承板部上,且安装在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中的任意另一框体上,并且,
在所述基体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该第一转动范围限制单元由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和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加强板构成,该加强板与该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卡合以限制所述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的第一转动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由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各支架部的两个第一轴构成,
所述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分别设置在所述各第一轴上,该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构成为分别与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上的所述加强板的表面滑动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转动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将设置在所述各第一轴上的凸缘部的外周分别形成大致U字状,该各第1A转动范围限制部构成为分别与安装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支承板部上的所述加强板的表面滑动接触以限制所述第一转动范围。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所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轴铰链。
CNA2008101837910A 2007-12-21 2008-12-18 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14638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9782 2007-12-21
JP2007329782 2007-12-21
JP2008084867 2008-03-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3863A true CN101463863A (zh) 2009-06-24

Family

ID=40804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837910A Pending CN101463863A (zh) 2007-12-21 2008-12-18 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12925B2 (zh)
KR (1) KR101073766B1 (zh)
CN (1) CN101463863A (zh)
TW (1) TWI39858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390A (zh) * 2009-10-30 2011-05-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
CN102865290A (zh) * 2012-09-05 2013-01-09 北京泛华恒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部件连接旋转装置
CN102094894B (zh) * 2009-12-14 2013-02-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使用该双轴铰链的照明设备
CN104298314A (zh) * 2014-10-08 2015-01-2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带有旋转装置的车用笔记本电脑
CN104298316A (zh) * 2014-10-08 2015-01-2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车用笔记本电脑中的旋转装置
CN110242880A (zh) * 2019-06-05 2019-09-17 中山市领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灯
CN113330826A (zh) * 2019-07-09 2021-08-31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铰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03401B2 (ja) * 2010-05-10 2014-05-28 株式会社山本精密 筐体用回動機構
CN102954097B (zh) * 2011-08-26 2014-12-17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JP6561390B2 (ja) * 2014-09-05 2019-08-21 下西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二軸ヒンジ
KR101891256B1 (ko) * 2017-06-26 2018-08-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포터블 후드
JP2022072199A (ja) * 2020-10-29 2022-05-17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多軸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多軸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3141A (zh) * 2004-05-24 2005-11-30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和使用该铰链装置的电子设备
JP2007177829A (ja) * 2005-12-27 2007-07-12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回転規制機能付2軸ヒン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6522A (ja) * 2001-12-03 2003-06-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ヒンジ装置
JP4105119B2 (ja) * 2004-03-31 2008-06-25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06220198A (ja) * 2005-02-09 2006-08-24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655680B2 (ja) * 2005-03-01 2011-03-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2軸ヒンジ機構とこれを用いた携帯型通信端末
JP4740627B2 (ja) * 2005-03-31 2011-08-03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二軸ヒンジ装置
JP4546888B2 (ja) * 2005-07-08 2010-09-22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0718663B1 (ko) 2006-05-09 2007-05-18 주식회사 우성엔터프라이즈 로터리 힌지장치
TWM308615U (en) * 2006-10-03 2007-03-21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with less wearing los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3141A (zh) * 2004-05-24 2005-11-30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铰链装置和使用该铰链装置的电子设备
JP2007177829A (ja) * 2005-12-27 2007-07-12 Mitsubishi Steel Mfg Co Ltd 回転規制機能付2軸ヒンジ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2390A (zh) * 2009-10-30 2011-05-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
US8307511B2 (en) 2009-10-30 2012-11-13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zhen) Co., Ltd. Swivel-hinge assembly with rotation limiting peg
CN102052390B (zh) * 2009-10-30 2013-08-2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机构
CN102094894B (zh) * 2009-12-14 2013-02-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轴铰链及使用该双轴铰链的照明设备
CN102865290A (zh) * 2012-09-05 2013-01-09 北京泛华恒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部件连接旋转装置
CN104298314A (zh) * 2014-10-08 2015-01-2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带有旋转装置的车用笔记本电脑
CN104298316A (zh) * 2014-10-08 2015-01-2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车用笔记本电脑中的旋转装置
CN110242880A (zh) * 2019-06-05 2019-09-17 中山市领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灯
CN113330826A (zh) * 2019-07-09 2021-08-31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铰链
CN113330826B (zh) * 2019-07-09 2022-06-24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铰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0907A (en) 2009-07-16
JP2009168242A (ja) 2009-07-30
KR101073766B1 (ko) 2011-10-13
TWI398584B (zh) 2013-06-11
JP5112925B2 (ja) 2013-01-09
KR20090068115A (ko) 200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3863A (zh) 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
KR101013245B1 (ko) 폴딩 기기의 힌지 기구 및 이 힌지 기구를 구비한 폴딩기기
US7555120B2 (en) Slide type mobile terminal
CN107277197B (zh) 铰链结构及移动终端
KR100988680B1 (ko) 회전규제기능 부착 2축 힌지 장치
CN100422578C (zh) 带旋转规制机构的2轴铰链
KR101593042B1 (ko)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힌지모듈
EP2574014B1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CN101233332B (zh) 折叠机器的铰链机构及具备此铰链机构的折叠机器
RU2328071C2 (ru) Портативный терминал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го типа
US835200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090763A1 (en) Multi-joint turning axle structure
EP2508961A1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ouble-axis hinge and locking spring
CN101534331A (zh) 双轴铰链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20120122600A (ko) 폴딩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 장치
US8453299B2 (en) Connecting module and sliding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device
KR20120112041A (ko) 힌지장치 및 개폐장치 및 휴대기기
EP1814285B1 (en) Sliding/swing-type portable terminal capable of position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t center portion thereof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01619742B (zh) 双轴铰链装置以及使用该双轴铰链装置的便携设备
EP2615317A1 (en) Hinge mechanism
CN100448249C (zh) 具有双轴侧旋合叶的移动通信终端
KR101296335B1 (ko) 폴딩 방식의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 장치
CN102598639B (zh) 铰链单元和便携式终端
WO2009045033A2 (en) Swing hinge for use in radio telephone
CN101285499B (zh) 倾斜铰链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