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4097B - 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4097B
CN102954097B CN201110249524.0A CN201110249524A CN102954097B CN 102954097 B CN102954097 B CN 102954097B CN 201110249524 A CN201110249524 A CN 201110249524A CN 102954097 B CN102954097 B CN 102954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seat
pin
moving part
friction member
sectio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95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4097A (zh
Inventor
林彰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Ltd
Universal Glob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Universal Glob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Universal Glob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XU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495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54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54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4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4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4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包括一固定座、一转动座、两摩擦件及一致动结构,固定座包含一容置部及两第一枢接部,第一枢接部形成一第一摩擦面。转动座设于容置部内且包含两收容槽。两摩擦件设置于两收容槽,各摩擦件包含一抵接部及一第二枢接部,抵接部形成一第一抵接面,第二枢接部设置于相对的第一枢接部,各第二枢接部形成一对应于第一摩擦面的第二摩擦面。致动结构包含一移动件,其设置于转动座内且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移动件设有对应于第一抵接面的第二抵接面;由此利用致动结构而转换该转动座是呈可转动状态或是呈定位状态,故不但具有结构简单、构件少的特点,且可降低制造成本,简化组装过程、节省组装工时。

Description

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特定部件需用到角度调整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角度调整结构是用扭力铰链(Torque Hinge)的结构或球型万向接头,而达成角度调整的功能。然而,已知角度调整结构的构件数量繁多而且结构复杂,同时其制造成本较高,组装过程较复杂且耗费工时。
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问题可以改善,就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角度调整结构的构件数量繁多而且结构复杂的缺陷,提供一种关于电子产品的特定部件需用到角度调整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其可通过致动结构而使转动座呈可转动状态及定位状态。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固定座,其设有相对的两侧壁及由该两侧壁界定的一容置部,该两侧壁中每一侧壁的内侧形成一第一枢接部,该每一第一枢接部的内表面形成一第一摩擦面;
一转动座,其呈中空状且设置于该固定座的容置部内,该转动座的内部具有相间隔的两隔板,以区隔出两收容槽及一位于该两收容槽之间的安装槽,该每一隔板具有一穿孔,以使该两收容槽与该安装槽相连通,该安装槽的内部设有相对设置的两限位壁;
两摩擦件,其分别设置于该转动座的两收容槽,该转动座及该两摩擦件同步地相对该固定座转动,该每一摩擦件包含一抵接部及连接于该抵接部的一第二枢接部,该抵接部穿过该转动座的穿孔并伸入该安装槽内,且该抵接部的末端形成一第一抵接面,该两第二枢接部设置于相对该两第一枢接部,该每一第二枢接部的外表面形成一第二摩擦面伸出该转动座外且对应于该第一摩擦面;以及
一致动结构,其设置于该转动座,该致动结构包含一移动件,该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转动座的安装槽内且其中两侧抵接于该两限位壁,以使该移动件在一远离该两第一抵接面的第一位置及一靠近该两抵接部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移动件在对应于该两第一抵接面的位置形成两第二抵接面,其中当该移动件的两第二抵接面未抵接于该两摩擦件的第一抵接面时,该转动座经由该两摩擦件而相对该固定座转动;而当该移动件的两第二抵接面抵接于该两摩擦件的第一抵接面时,该两摩擦件的第二摩擦面与该固定座的两第一摩擦面,提供一摩擦力使该转动座定位于该固定座。
较佳地,该第一枢接部为一朝内凹入的圆弧槽,该第一摩擦面为凹陷圆弧状,该第二枢接部为一朝外凸出的圆弧体,该第二摩擦面为凸出圆弧状。
较佳地,该第一抵接面及该第二抵接面皆为斜面。
较佳地,其还包括两第一弹性件,该两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转动座的两收容槽内,该每一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对应的该隔板及该摩擦件的第二枢接部。
较佳地,该两第一弹性件套设于该两摩擦件的抵接部。
较佳地,该转动座的两隔板分别具有一定位孔,该两摩擦件的第二枢接部分别形成一定位柱,该定位柱插置于该定位孔。
较佳地,该转动座的一侧设有一连通于该安装槽的通孔,该移动件具有一对应于该通孔的螺孔,该致动结构还包含一调整件及一第二弹性件,该调整件具有一杆部及一头部连接于该杆部的一端,该杆部穿过该转动座的通孔且螺接于该移动件的螺孔,以使该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转动座的安装槽内,该头部抵接于该转动座的外表面,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该转动座与该移动件之间且套设于该杆部。
较佳地,该转动座的一侧设有一连通于该安装槽的开口。
较佳地,该固定座还包含一底壁,该两侧壁自该底壁的相对两侧朝上延伸形成。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可利用该致动结构的作用,令移动件的位置改变,由此转换该转动座是呈可转动状态或是呈定位状态,因此不但具有结构简单、构件少的特点,且可降低制造成本,简化组装过程、节省组装工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及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及电子装置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及电子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图3的4-4剖视图,此时该移动件位于该第一位置。
图5为与图4对应的剖视图,此时该移动件位于该第二位置。
图6为本发明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固接于电子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 固定座
11 底壁
12 侧壁
13 容置部
14 第一枢接部
141 第一摩擦面
15 延伸壁
151 固定孔
20 转动座
21 隔板
22 收容槽
23 安装槽
24 穿孔
25 限位壁
26 定位孔
27 开口
28 通孔
29 延伸臂
291 挂持部
30 摩擦件
31 抵接部
311 第一抵接面
32 第二枢接部
321 第二摩擦面
33 定位柱
40 第一弹性件
5 致动结构
50 移动件
51 第二抵接面
52 螺孔
60 调整件
61 杆部
62 头部
70 第二弹性件
100 电子装置
200 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至图3及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包括:一固定座10、一转动座20、两摩擦件30及一致动结构5。本实施例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用以设置于两个电子装置100、200的两壳件之间,如图6所示,其中的一电子装置100例如是桌上型显示器,另一电子装置200例如是真空荧光显示器(Vacuum Fluorescent Display,简称VFD)。固定座10固定在电子装置100(桌上型显示器)的壳件上,而转动座20透过延伸臂29连结固定在电子装置200(真空荧光显示器)的壳件上,由此使该一壳件可相对该另一壳件进行角度的调整。
该固定座10包含一底壁11、两侧壁12及一容置部13,该两侧壁12自该底壁11的相对两侧朝上延伸形成,每一侧壁12的内侧形成一第一枢接部14,第一枢接部14的内表面形成一第一摩擦面141。该容置部13由该两侧壁12界定形成。
该固定座10更包含相对的两个延伸壁15,该对延伸壁15分别连接于该底壁11的相对两侧,且由垂直于该两侧壁12的方向,朝相反方向向外延伸成型。各延伸壁15具有一固定孔151,借以利用螺锁或其他固接方式,将该固定座10固定于电子装置100上,如:桌上型显示器、销售终端机。在其它实施例中亦可使用焊接、嵌合、卡扣或其它方式取代上述的螺锁方式,而固定座10的外型设计也可因应变化,不限于本实施例内容。
该转动座20设置于该固定座10的容置部13内,该转动座20呈中空状,其内部具有相间隔的两隔板21,以区隔出两收容槽22及一位于该两收容槽22之间的安装槽23。每一隔板21具有一穿孔24(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以使该两收容槽22与该安装槽23相连通。此外,该两隔板21分别具有多个定位孔26(图式中以3个为例),但数量不限定,当然每一隔板21也可只具有一个定位孔26。该安装槽23的内部设有相对设置的两限位壁25。该转动座20的一侧设有一连通于该安装槽23的开口27。
该两摩擦件30分别设置于该转动座20的两收容槽22。每一摩擦件30包含一抵接部31及连接于该抵接部31的一第二枢接部32。该抵接部31呈杆状,其穿过该转动座20的穿孔24并伸入该安装槽23内,且抵接部31的末端形成一第一抵接面3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311为斜面。组装时,两摩擦件30是与转动座20先行组装后,再一同组装入该固定座10的容置部13内。
该两摩擦件30的第二枢接部32设置于相对的该固定座10的两第一枢接部14,换言之,两摩擦件30可相对该固定座10转动。每一第二枢接部32的外表面形成一第二摩擦面321,该第二摩擦面321对应于该第一摩擦面141且凸伸出该转动座20外。此外,第二枢接部32朝该隔板21延伸形成多个定位柱33(图式中以3个为例),定位柱33的数量是因应定位孔26的数量而定。定位柱33插置于隔板21的定位孔26,使两摩擦件30组装定位于转动座20的两端,且摩擦件30不会相对该转动座20转动,由此该转动座20及两摩擦件30可同步地相对该固定座10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0的第一枢接部14为一朝内凹入的圆弧槽,第一摩擦面141为凹陷圆弧状。而摩擦件30的第二枢接部32为一朝外凸出的圆弧体,第二摩擦面321为凸出圆弧状。
该致动结构5设置于该转动座20,该致动结构5包含一移动件50,该移动件50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转动座20的安装槽23内,且其中两侧抵接于该两限位壁25。由于移动件50受到该两限位壁25的限位作用,故该移动件50无法相对该转动座20转动,而仅能在一远离该两第一抵接面311的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及一靠近该两抵接部31的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之间移动。该移动件50在对应于该两第一抵接面311的位置形成两第二抵接面51,在本实施例中,两第二抵接面51形成于移动件50的左、右两侧,第二抵接面51为斜面且其倾斜度与第一抵接面311相互对应;通过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发明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请再参阅图1、图2及图4,本实施例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可进一步包括两第一弹性件40,两第一弹性件40设置于该转动座20的两收容槽22内,每一第一弹性件4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对应的隔板21及摩擦件30的第二枢接部32,以使摩擦件30可由第一弹性件40缩入及凸出于该转动座20的收容槽22。第一弹性件40用以提供该第二枢接部32一恒向该第一枢接部14移动的作用力,使得第二枢接部32不致于脱出第一枢接部14外。该两第一弹性件40套设于该两摩擦件30的抵接部31。
请参阅图4所示,该移动件50移动至该第一位置时,该移动件50的两第二抵接面51未抵接于该两摩擦件30的第一抵接面311,故该转动座20转动时,仅须克服摩擦件30所受到来自第一弹性件40朝外的作用力,使得该转动座20可经由该两摩擦件30而相对该固定座10转动至所需的角度,从而使转动座20呈可转动状态。
请参阅图5所示,而该移动件50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该移动件50的两第二抵接面51抵接于该两摩擦件30的第一抵接面311。由于第一、第二抵接面311、51皆为斜面且其倾斜度相互对应,在移动件50移动至该第二位置时,即会迫使两摩擦件30朝外移动,且使两摩擦件30的第二摩擦面321与该固定座10的两第一摩擦面141,提供一摩擦力使该转动座20定位于该固定座10,令两摩擦件30无法相对该固定座10进行转动,从而使转动座20呈定位状态。由此,可将转动座20定位在所需的角度位置。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4及图5,该转动座20在相对该开口27的一侧设有一连通于该安装槽23的通孔28。该移动件50具有一对应于该通孔28的螺孔52。此外,该致动结构5还包含一调整件60及一第二弹性件70,该调整件60具有一杆部61及一头部62连接于该杆部61一端。
请继续参阅图6,该转动座20更包含至少一延伸臂29,该延伸臂29设有至少一挂持部291,该挂持部29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该杆部61的装设方向,以供固接另一电子装置200之用。
组装时,移动件50由该开口27组装入该安装槽23内,该调整件60的杆部61穿过该转动座20的通孔28且螺接于该移动件50的螺孔52,以使该移动件50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转动座20的安装槽23内。该调整件60的头部62抵接于该转动座20的外表面。该第二弹性件70设置于该转动座20与该移动件50之间且套设于该杆部61。
因此,使用者可透过转动该调整件60的头部62,进而方便地调整该移动件50的位置。例如,当使用者顺时针转动该调整件60时,借着调整件60的杆部61与移动件50的螺孔52螺接配合,即可使移动件50自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且使第二弹性件70受力而呈压缩状态(如图5所示)。
而当使用者逆时针转动该调整件60的头部62时,借着调整件60的杆部61与移动件50的螺孔52螺接配合,以及第二弹性件70被释放而产生的回复力,即可推动移动件50自该第二位置回复移动至该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
在其它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整件60可以是例如螺丝或是利用杠杆、肘节等机构原理所设计成的调整件。
实际应用上可参考图6,所绘示的是销售终端机(POS),该固定座10以螺锁的方式固接于一桌上型显示器(电子装置100),将一提供顾客参阅的真空荧光显示器(电子装置200)的壳件卡接于该转动座20的挂持部291,桌上型显示器(电子装置100)与真空荧光显示器(电子装置200)分别固接于固定座10的相对两端,如此一来,通过本发明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可达到轻易地调整所述该等显示器的相对位置的功效。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可利用该致动结构的作用,令移动件的位置改变,由此转换该转动座是呈可转动状态或是呈定位状态,故不但具有结构简单、构件少的特点,且可降低制造成本,简化组装过程、节省组装工时。
其中所述电子装置还可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翻译机或个人数位助理,也可应用在不具显示屏幕,但需使两个电子装置可做相对角度调整的地方。
本发明是利用两个摩擦件来达成无段式角度的调整,当致动结构松开后,旋转座可转动,当致动结构逼紧两侧两个摩擦件时,达成角度的定位;其中第一、第二摩擦面也可以采用多边形设计,例如高尔夫球的球面;而本发明各组件的外形,可配合电子产品的机构设计或造型设计做修改,例如转动座的外形可以延伸出凸状设计以便配合电子产品做契合或卡合。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固定座,其设有相对的两侧壁及由该两侧壁界定的一容置部,该两侧壁中每一侧壁的内侧形成一第一枢接部,该每一第一枢接部的内表面形成一第一摩擦面;
一转动座,其呈中空状且设置于该固定座的容置部内,该转动座的内部具有相间隔的两隔板,以区隔出两收容槽及一位于该两收容槽之间的安装槽,该每一隔板具有一穿孔,以使该两收容槽与该安装槽相连通,该安装槽的内部设有相对设置的两限位壁;
两摩擦件,其分别设置于该转动座的两收容槽,该转动座及该两摩擦件同步地相对该固定座转动,该每一摩擦件包含一抵接部及连接于该抵接部的一第二枢接部,该抵接部穿过该转动座的穿孔并伸入该安装槽内,且该抵接部的末端形成一第一抵接面,该两第二枢接部设置于相对该两第一枢接部,该每一第二枢接部的外表面形成一第二摩擦面伸出该转动座外且对应于该第一摩擦面;以及
一致动结构,其设置于该转动座,该致动结构包含一移动件,该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转动座的安装槽内且其中两侧抵接于该两限位壁,以使该移动件在一远离该两第一抵接面的第一位置及一靠近该两抵接部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移动件在对应于该两第一抵接面的位置形成两第二抵接面,其中当该移动件的两第二抵接面未抵接于该两摩擦件的第一抵接面时,该转动座经由该两摩擦件而相对该固定座转动;而当该移动件的两第二抵接面抵接于该两摩擦件的第一抵接面时,该两摩擦件的第二摩擦面与该固定座的两第一摩擦面,提供一摩擦力使该转动座定位于该固定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枢接部为一朝内凹入的圆弧槽,该第一摩擦面为凹陷圆弧状,该第二枢接部为一朝外凸出的圆弧体,该第二摩擦面为凸出圆弧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抵接面及该第二抵接面均为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两第一弹性件,该两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转动座的两收容槽内,该每一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对应的该隔板及该摩擦件的第二枢接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两第一弹性件套设于该两摩擦件的抵接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动座的两隔板分别具有一定位孔,该两摩擦件的第二枢接部分别形成一定位柱,该定位柱插置于该定位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动座的一侧设有一连通于该安装槽的通孔,该移动件具有一对应于该通孔的螺孔,该致动结构还包含一调整件及一第二弹性件,该调整件具有一杆部及一头部连接于该杆部的一端,该杆部穿过该转动座的通孔且螺接于该移动件的螺孔,以使该移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转动座的安装槽内,该头部抵接于该转动座的外表面,该第二弹性件设置于该转动座与该移动件之间且套设于该杆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动座的一侧设有一连通于该安装槽的开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座还包含一底壁,该两侧壁自该底壁的相对两侧朝上延伸形成。
CN201110249524.0A 2011-08-26 2011-08-26 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Active CN102954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9524.0A CN102954097B (zh) 2011-08-26 2011-08-26 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9524.0A CN102954097B (zh) 2011-08-26 2011-08-26 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4097A CN102954097A (zh) 2013-03-06
CN102954097B true CN102954097B (zh) 2014-12-17

Family

ID=47763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9524.0A Active CN102954097B (zh) 2011-08-26 2011-08-26 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5409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45752Y (zh) * 2005-07-27 2006-12-13 武汉奥普斯特光机电有限公司 移动微调式拉拨斜块锁紧骨外固定器
JP2009168242A (ja) * 2007-12-21 2009-07-30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01420798Y (zh) * 2008-12-19 2010-03-10 北京天高智机技术开发公司 三自由度、双层油膜式球铰
CN101672419A (zh) * 2009-09-25 2010-03-17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油气悬挂润滑脂自动补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33220A1 (en) * 2004-12-22 2006-06-22 Dilip Bhavnani Self-righ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45752Y (zh) * 2005-07-27 2006-12-13 武汉奥普斯特光机电有限公司 移动微调式拉拨斜块锁紧骨外固定器
JP2009168242A (ja) * 2007-12-21 2009-07-30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01420798Y (zh) * 2008-12-19 2010-03-10 北京天高智机技术开发公司 三自由度、双层油膜式球铰
CN101672419A (zh) * 2009-09-25 2010-03-17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油气悬挂润滑脂自动补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4097A (zh) 201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3931B2 (en) Hinge device for a foldable device
US20210368032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US9978293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curvature changing unit
US20210011514A1 (en) Bendable mechanism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9606578B2 (en) Connector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WM478991U (zh) 用於雙轉軸之平行度固定裝置
TWI603007B (zh) Double shaft synchronous drive fixing device
US20110232035A1 (en) Hinge mechanism
TWM483642U (zh) 用於雙轉軸之平行度控制裝置
TW201813484A (zh) 連動機構
US20100146736A1 (en) Mobile device and hinge device
US7614118B2 (en) Two-shaft hinge mechanism enabling harness wiring
CN212617250U (zh) 枢转座
TWM532139U (zh) 用於樞軸裝置之扭力模組
TW202106989A (zh) 依虛擬軸心運動之樞軸結構
CN112449523B (zh)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TW201406269A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CN102954097B (zh) 无段式角度调整结构
WO2018008578A1 (ja) 風向調整装置
TW202130252A (zh) 轉軸鏈組之均配支撐結構
CN102937230A (zh) 电子产品多段式角度调整装置及其电子产品显示设备
CN201448349U (zh) 铰链装置
CN109764033A (zh) Led显示屏连接件
TWM492378U (zh) 雙轉軸同步傳動固定裝置
TWI819599B (zh) 定位模組及支架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