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3511A - 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3511A
CN101463511A CNA2009100453937A CN200910045393A CN101463511A CN 101463511 A CN101463511 A CN 101463511A CN A2009100453937 A CNA2009100453937 A CN A2009100453937A CN 200910045393 A CN200910045393 A CN 200910045393A CN 101463511 A CN101463511 A CN 101463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pair
porcupine
diameter
crush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9100453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3511B (zh
Inventor
徐亚军
季晓雷
郁崇文
郭建生
杨建平
张元明
孙见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04539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63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63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3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3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351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它由分别固定在机架上的罗拉式牵切装置、引出罗拉装置和针辊装置组成,针辊装置设在罗拉式牵切装置和引出罗拉装置之间。本发明由于取代了现有的开松和梳麻两道工序,避免了锯齿对纤维剧烈作用所引起的纤维损伤,有效地减少了麻粒和超长纤维,且采用了针辊装置能有效地解决因单纯利用罗拉牵切而致使并丝增加较多的问题,且将针辊装置设置在出条区域比设置在第四牵切区更为有效地减少并丝,从而为提高苎麻产品的产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属于纺织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苎麻纺纱加工流程是:精干麻→软麻工序→开松工序→梳麻工序→预并工序(2道)→精梳工序→针梳工序(3-4道)→粗纱工序→细纱工序。
传统的苎麻纺纱加工中,由于开松工序和梳麻工序所采用的两种设备主要是利用其锯齿等机件对苎麻纤维进行强烈的分梳作用,造成苎麻纤维损伤、纠缠,致使苎麻纤维中的短绒增加,麻粒更是急剧增多。而苎麻本身存在的超长纤维和纤维长度不匀的问题仍不能很好解决。针对这些问题,苎麻的牵切纺工艺被提了出来。苎麻的牵切纺纱,从工艺过程上讲,是将纺纱性能较好的适纺纤维(如带状精干麻)在不经过开松和梳理的情况下直接喂入纺纱装置中,原来工艺中对纤维的针齿梳理由新工艺中牵切式的平行梳理所替代,可实现由原始纤维到输出条干之间的直接制条。进而,新工艺流程为原麻→脱胶→软麻→给湿加油→堆仓→牵切→预并→精梳→针梳→粗纱→细纱。以上流程中以一道牵切工序代替传统工艺中的开松及梳理工序。
关于对苎麻牵切工艺的研究,本申请人曾申请了公开号为CN1560340的“苎麻牵切纺纱加工方法”的发明专利,拟采用两道罗拉牵切工序来代替现有的开松工序和梳麻工序,以达到减少麻粒和超长纤维的目的,但这种方法由于取消了锯齿对纤维束的分解作用,虽然有两道牵切工序的作用,但产生的并丝仍较多。本申请人也曾申请了公开号为CN1760416的“罗拉针板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的发明专利和公开号为CN2856073的“罗拉针辊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的实用新型专利,拟采用在苎麻牵切机的第四牵切区加装针板或针辊装置,以达到减少并丝的目的,由于处于第四牵切区的苎麻精干麻的松散和分离程度不理想,虽然有着针板或针辊的分劈和梳理作用,但是牵切条的并丝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其能够用一道牵切工序替代现有的开松工序和梳麻两道工序,更好地解决苎麻牵切条中的并丝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它由分别固定在机架上的罗拉式牵切装置、引出罗拉装置和针辊装置组成,针辊装置设在罗拉式牵切装置和引出罗拉装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罗拉式牵切装置包括第一皮辊、第二皮辊、第三皮辊、第四皮辊和第五皮辊,第一皮辊、第二皮辊和第三皮辊分别和第一对罗拉、第二对罗拉和第三对罗拉相啮合,第四皮辊和第五皮辊分别和第四罗拉和第五罗拉相啮合,其中,第一皮辊的直径、第二皮辊的直径、第三皮辊的直径、第四皮辊的直径、第五皮辊的直径均为150-250mm,第一皮辊、第二皮辊、第三皮辊、第四皮辊和第五皮辊的邵氏硬度均为90,第一对罗拉的直径、第二对罗拉的直径、第三对罗拉的直径、第四罗拉的直径以及第五罗拉的直径均为70-90mm,第一对罗拉的间距、第二对罗拉的间距以及第三对罗拉的间距均为80-200mm;第一牵切区的隔距为90-120mm,第二牵切区的隔距为100-150mm,第三牵切区隔距为200-300mm,第四牵切区的隔距为300-500mm,第一牵切区的牵伸倍数为3-8倍,第二牵切区的牵伸倍数为1.2-4倍,第三牵切区的牵伸倍数为1.5-3倍,第四牵切区的牵伸倍数为1.2-3倍,其加压均采用弹簧或气压或液压加压,第一皮辊的加压值、第二皮辊的加压值、第三皮辊的加压值、第四皮辊的加压值、第五皮辊的加压值均为1000-2000kg。
所述的引出罗拉装置设置在出条区域,其包括第一对引出罗拉和第二对引出罗拉,其中,第一对引出罗拉的直径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的直径均为40-70mm;第一对引出罗拉与第一皮辊的中心距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与第一对引出罗拉的中心距均为200-300mm;其加压均采用弹簧或气压或液压加压,第一对引出罗拉中上罗拉的加压值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中上罗拉的加压值均为20-200kg。
所述的针辊装置可以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所述的针辊装置包括针辊,针辊设置在第一对引出罗拉与第一皮辊之间,针辊与第一对罗拉中的后罗拉的中心距为80-120mm,针辊的直径为70-100mm,针辊上的钢针的直径为5-15mm,植针密度为8-20枚/10cm2,针辊的线速度与第一对罗拉中的后罗拉的线速度的比值为1-1.2倍,第一对引出罗拉中的下罗拉的线速度与针辊的线速度的比值为1.5-2.5倍。
第二种:所述的针辊装置包括针辊,针辊设置在第一对引出罗拉与第二对引出罗拉之间,针辊与第一对引出罗拉中的下罗拉的中心距为80-120mm,针辊的直径为70-100mm,针辊上的钢针的直径为5-15mm,植针密度为8-20枚/10cm2,针辊的线速度与第一对引出罗拉的下罗拉的线速度的比值为1-1.2倍,第二对引出罗拉的线速度与针辊的线速度的比值为1.5-2.5倍。
所述的针辊装置设置在苎麻牵切条的上方或下方。
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取代了传统的开松工序和梳麻两道工序,从而避免了锯齿对纤维的剧烈作用,它既减少了纤维的损伤,以及纤维被锯齿作用时相互纠缠而形成的麻粒,又有效地消除了超长纤维,同时,采用在出条区加装针辊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己申请的发明专利因单纯利用罗拉牵切而导致的并丝问题,也比已申请的专利(在第四牵切区加装针辊或针板装置)更能有效地减少苎麻牵切条中的并丝。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避免了锯齿对纤维剧烈作用所引起的纤维损伤,有效地减少了麻粒和超长纤维,更为有效地减少了苎麻牵切条中的并丝。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它由分别固定在机架上的罗拉式牵切装置1、引出罗拉装置2和针辊装置3组成,针辊装置3设在罗拉式牵切装置1和引出罗拉装置2之间。
所述的罗拉式牵切装置1包括第一皮辊11、第二皮辊12、第三皮辊13、第四皮辊14和第五皮辊15,第一皮辊11、第二皮辊12和第三皮辊13分别和第一对罗拉16、16’、第二对罗拉17、17’和第三对罗拉18、18’相啮合,第四皮辊14和第五皮辊15分别和第四罗拉19和第五罗拉20相啮合,其中,第一皮辊11的直径D1、第二皮辊12的直径D2、第三皮辊13的直径D3、第四皮辊14的直径D4、第五皮辊15的直径D5均为150mm,第一皮辊11、第二皮辊12、第三皮辊13、第四皮辊14和第五皮辊15的邵氏硬度均为90,第一对罗拉16、16’的直径d1、d1’、第二对罗拉17、17’的直径d2、d2’、第三对罗拉18、18’的直径d3、d3’、第四罗拉19的直径d4以及第五罗拉20的直径d5均为70mm,第一对罗拉16、16’的间距S1、第二对罗拉17、17’的间距S2以及第三对罗拉18、18’的间距S3均为80mm;第一牵切区的隔距L1为90mm,第二牵切区的隔距L2为100mm,第三牵切区隔距L3为200mm,第四牵切区的隔距L4为300mm,第一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1为3倍,第二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2为1.2倍,第三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3为1.5倍,第四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4为1.2倍,其加压均采用弹簧或气压或液压加压,第一皮辊11的加压值P1、第二皮辊12的加压值P2、第三皮辊13的加压值P3、第四皮辊14的加压值P4、第五皮辊15的加压值P5均为1000kg。
所述的引出罗拉装置2设置在出条区域,其包括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和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其中,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的直径d6、d6’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的直径d7,d7’均为40mm;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与第一皮辊11的中心距S4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与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的中心距S4’均为200mm;其加压均采用弹簧或气压或液压加压,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中上罗拉21的加压值P01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中上罗拉22的加压值P02均为20kg。
所述的针辊装置3包括针辊31,针辊31设置在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与第一皮辊11之间,针辊31与第一对罗拉16,16’中的后罗拉16的中心距S5为80mm,针辊31的直径Φ为70mm,针辊31上的钢针32的直径为5mm,植针密度为8枚/10cm2,针辊31的线速度与第一对罗拉16,16’中的后罗拉16的线速度的比值为1倍,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中的下罗拉21’的线速度与针辊31的线速度的比值为1.5倍。在出条区中,针辊31的回转方向与罗拉相同,针辊31以比第一对罗拉16,16’中的后罗拉16略快的速度抓取第一对的罗拉16输出的牵切条,向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中的下罗拉21′输送,而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中的下罗拉21′又以比针辊31更快的速度将牵切条从针辊31上的钢针32中抽取,在这个抽取过程中,针辊31上的钢针32将牵切条中未被牵伸开并合在一起的纤维或者成团的纤维束分劈、理直和去除,进而为减少牵切条中的并丝提供了基础。
所述的针辊装置设置在苎麻牵切条的下方。该针辊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与现有的毛纺粗纺细纱机上的相应部件类同。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它由分别固定在机架上的罗拉式牵切装置1、引出罗拉装置2和针辊装置3组成,针辊装置3设在罗拉式牵切装置1和引出罗拉装置2之间。
所述的罗拉式牵切装置1包括第一皮辊11、第二皮辊12、第三皮辊13、第四皮辊14和第五皮辊15,第一皮辊11、第二皮辊12和第三皮辊13分别和第一对罗拉16、16’、第二对罗拉17、17’和第三对罗拉18、18’相啮合,第四皮辊14和第五皮辊15分别和第四罗拉19和第五罗拉20相啮合,其中,第一皮辊11的直径D1、第二皮辊12的直径D2、第三皮辊13的直径D3、第四皮辊14的直径D4、第五皮辊15的直径D5均为250mm,第一皮辊11、第二皮辊12、第三皮辊13、第四皮辊14和第五皮辊15的邵氏硬度均为90,第一对罗拉16、16’的直径d1、d1’、第二对罗拉17、17’的直径d2、d2’、第三对罗拉18、18’的直径d3、d3’、第四罗拉19的直径d4以及第五罗拉20的直径d5均为90mm,第一对罗拉16、16’的间距S1、第二对罗拉17、17’的间距S2以及第三对罗拉18、18’的间距S3均为200mm;第一牵切区的隔距L1为120mm,第二牵切区的隔距L2为150mm,第三牵切区隔距L3为300mm,第四牵切区的隔距L4为500mm,第一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1为8倍,第二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2为4倍,第三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3为3倍,第四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4为3倍,其加压均采用弹簧或气压或液压加压,第一皮辊11的加压值P1、第二皮辊12的加压值P2、第三皮辊13的加压值P3、第四皮辊14的加压值P4、第五皮辊15的加压值P5均为2000kg。
所述的引出罗拉装置2设置在出条区域,其包括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和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其中,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的直径d6、d6’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的直径d7,d7’均为70mm;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与第一皮辊11的中心距S4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与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的中心距S4’均为300mm;其加压均采用弹簧或气压或液压加压,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中上罗拉21的加压值P01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中上罗拉22的加压值P02均为200kg。
所述的针辊装置3包括针辊31,针辊31设置在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与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之间,针辊31与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中的下罗拉21’的中心距S5’为120mm,针辊31的直径Φ为100mm,针辊31上的钢针32的直径为15mm,植针密度为20枚/10cm2,针辊31的线速度与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的下罗拉21’的线速度的比值为1.2倍,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的线速度与针辊31的线速度的比值为2.5倍。在出条区中,针辊31的回转方向与罗拉相同,针辊31以比第一对的引出罗拉21′略快的速度抓取第一对的引出罗拉21′输出的牵切条,向第二对的引出罗拉22′输送,而第二对的引出罗拉22′又以比针辊31更快的速度将牵切条从针辊上的钢针32中抽取,在这个抽取过程中,针辊上的钢针32将牵切条中未被牵伸开并合在一起的纤维或者成团的纤维束分劈、理直和去除,进而为减少牵切条中的并丝提供了基础。
所述的针辊装置设置在苎麻牵切条的下方。该针辊装置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与现有的毛纺粗纺细纱机上的相应部件类同。
采用本发明的构思后,其苎麻纺纱的加工流程是∶精干麻→软麻工序→牵切工序→预并工序(1-2道)→精梳工序→针梳工序(3-4道)→粗纱工序→细纱工序。本发明的加工流程与现有的苎麻纺纱加工流程相比,关键是取消了原来的开松工序和梳麻工序,代之以牵切工序。
本发明的牵切工序所采用的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设有多个牵切区。经过软麻后的麻条A先后进入第四牵切区、第三牵切区、第二牵切区和第一牵切区,并在这些牵切区中分别受到牵切而使纤维伸直平行,并且长纤维随着牵切区隔距的逐步减小而被逐步拉断成所需的长度,确保了超长纤维的消除,同时,大大减少了由于锯齿对纤维的剧烈打击,导致纤维纠缠而形成的麻粒。
本发明所采用的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由于牵切作用的原理比较适合苎麻纤维的性状,它主要是依靠罗拉握持纤维而使长度超过牵切区隔距的长纤维被拉断,这样可以达到纤维损伤少、制成率高,得到的纤维长度不匀率比粗梳麻条少25%左右,超长纤维含量大大减少,麻粒数量显著减少。尤其是采用针辊装置3将牵切条中未被牵伸开并合在一起的纤维或者成团的纤维束分劈、理直和去除后,有利于解决由于取消了开松、梳理工序而导致的并丝增加的问题,比已申请的专利在第四牵切区加装针板和针辊装置更能有效地减少并丝。另外,采用了本发明的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后,由于代替了现有的开松、梳麻两工序的设备,故机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且其他各工序所采用的机械设备既可与现有的苎麻加工采用的机械设备相同,也可从精梳工序开始,采用现有的毛纺设备。
本发明的设备的性能检测如下:
采用湖南产的苎麻精干麻,其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精干麻的性能指标
平均长度      最长纤维长度      长度不匀     强度    强度不匀      细度
(mm)             (mm)            (CV%)    (cN/tex    (CV%)      (tex)
                                              )
63.1             450.6           83.4      6.52       36.7        0.573
对上述精干麻原料采用本发明的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进行加工后,其半制品和成品的质量性能指标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牵切条与梳麻条质量指标对比(牵切隔距为110mm)
       平均       长度不       40mm以下             麻粒        强度       强度不
                                         120mm以上        并丝
       长度         匀          短纤率              (个         (cN/te       匀
                                          长纤率(%)      (%)
       (mm)       (CV%)         (%)               /g)          x)        (CV%)
梳麻条 67.2       75.7           37.7       23.3     57   2.6    53.2       43.1
1#牵切
       87.6       55.4           37.5       3.2      21   2.5    42.6       37.4
2#牵切
       88.4       53.6           37.2       2.9      19   2.2    52.4       36.2
3#牵切
       88.7       52.3           36.4       2.6      17   2.1    51.6       35.8
表2中1#牵切条采用现有在第四牵切区加装针辊的设备,2#牵切条采用实施例1所述设备,3#牵切条采用实施例2所述设备。
从表2可知,牵切后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得到明显提高,尤其是120mm以上的超长纤维含量明显降低,纤维条中的麻粒比梳麻条中的大大减少;强度虽然有所降低,但由于强度较弱的纤维在牵切时易被拉断,故强度不匀得到改善。同时也可以看出,2#牵切条与3#牵切条的整体质量要优于1#牵切条。尤其是牵切条中并丝率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由于出条区的牵切条松散度和整齐度要均优于处于第四牵切区的精干麻条,更有利于针辊对牵切条并丝的消除。
表3 苎麻纱性能对比(27.8tex)
         强度    强度不匀    均匀度    粗节    细节     麻粒
       (cN/tex)    (CV%)    (CV%)   (个/Km) (个/Km)  (个/Km)
常规纱   19.1       19.3      21.8     376      331     641
1#牵切纱 19.6       16.5      18.6     312      244     463
2#牵切纱 20.1       15.4      16.7     286      210     409
3#牵切纱 20.3       15.1      16.3     283      204     403
表3中1#牵切纱采用现有在第四牵切区加装针辊的设备,2#牵切纱采用实施例1所述设备,3#牵切纱采用实施例2所述设备。
从表3中可以看出2#牵切纱与3#牵切纱的性能指标均优于1#牵切纱。这是因为在出条区加装针辊装置更为有效地去除了牵切条中的并丝,进而从一定程度上条了牵切条的均匀度,为牵切条的进步加工到最后的成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成纱质量。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的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由于使超长纤维数量有了急剧的减少,纤维长度整齐度得到大大的改善,麻粒也明显的降低,从而解决了现有加工中存在的由于麻粒较多,纤维长短差异太大,超长纤维太多,导致短纤维的运动无法控制,致使产品质量(如成纱条干均匀度、麻粒等)差的问题。同时也更好地减少了牵切条中的并丝,为苎麻牵切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Claims (7)

1、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它由分别固定在机架上的罗拉式牵切装置(1)、引出罗拉装置(2)和针辊装置(3)组成,针辊装置(3)设在罗拉式牵切装置(1)和引出罗拉装置(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罗拉式牵切装置(1)包括第一皮辊(11)、第二皮辊(12)、第三皮辊(13)、第四皮辊(14)和第五皮辊(15),第一皮辊(11)、第二皮辊(12)和第三皮辊(13)分别和第一对罗拉(16、16’)、第二对罗拉(17、17’)和第三对罗拉(18、18’)相啮合,第四皮辊(14)和第五皮辊(15)分别和第四罗拉(19)和第五罗拉(20)相啮合,其中,第一皮辊(11)的直径(D1)、第二皮辊(12)的直径(D2)、第三皮辊(13)的直径(D3)、第四皮辊(14)的直径(D4)、第五皮辊(15)的直径(D5)均为150-250mm,第一皮辊(11)、第二皮辊(12)、第三皮辊(13)、第四皮辊(14)和第五皮辊(15)的邵氏硬度均为90,第一对罗拉(16、16’)的直径(d1、d1’)、第二对罗拉(17、17’)的直径(d2、d2’)、第三对罗拉(18、18’)的直径(d3、d3’)、第四罗拉(19)的直径(d4)以及第五罗拉(20)的直径(d5)均为70-90mm,第一对罗拉(16、16’)的间距(S1)、第二对罗拉(17、17’)的间距(S2)以及第三对罗拉(18、18’)的间距(S3)均为80-200mm;第一牵切区的隔距(L1)为90-120mm,第二牵切区的隔距(L2)为100-150mm,第三牵切区隔距(L3)为200-300mm,第四牵切区的隔距(L4)为300-500mm,第一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1)为3-8倍,第二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2)为1.2-4倍,第三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3)为1.5-3倍,第四牵切区的牵伸倍数(E4)为1.2-3倍,其加压均采用弹簧或气压或液压加压,第一皮辊(11)的加压值(P1)、第二皮辊(12)的加压值(P2)、第三皮辊(13)的加压值(P3)、第四皮辊(14)的加压值(P4)、第五皮辊(15)的加压值(P5)均为1000-2000k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出罗拉装置(2)设置在出条区域,其包括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和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其中,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的直径(d6、d6’)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的直径(d7,d7’)均为40-70mm;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与第一皮辊(11)的中心距(S4)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与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的中心距(S4’)均为200-300mm;其加压均采用弹簧或气压或液压加压,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中上罗拉(21)的加压值(P01)以及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中上罗拉(22)的加压值(P02)均为20-200kg。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辊装置(3)包括针辊(31),针辊(31)设置在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与第一皮辊(11)之间,针辊(31)与第一对罗拉(16,16’)中的后罗拉(16)的中心距(S5)为80-120mm,针辊(31)的直径(Φ)为70-100mm,针辊(31)上的钢针(32)的直径为5-15mm,植针密度为8-20枚/10cm2,针辊(31)的线速度与第一对罗拉(16,16’)中的后罗拉(16)的线速度的比值为1-1.2倍,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中的下罗拉(21’)的线速度与针辊(31)的线速度的比值为1.5-2.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辊装置(3)包括针辊(31),针辊(31)设置在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与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之间,针辊(31)与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中的下罗拉(21’)的中心距(S5’)为80-120mm,针辊(31)的直径(Φ)为70-100mm,针辊(31)上的钢针(32)的直径为5-15mm,植针密度为8-20枚/10cm2,针辊(31)的线速度与第一对引出罗拉(21、21’)的下罗拉(21’)的线速度的比值为1-1.2倍,第二对引出罗拉(22、22’)的线速度与针辊(31)的线速度的比值为1.5-2.5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辊装置(3)设置在苎麻牵切条的上方或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辊装置(3)设置在苎麻牵切条的上方或下方。
CN2009100453937A 2009-01-15 2009-01-15 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3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453937A CN101463511B (zh) 2009-01-15 2009-01-15 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453937A CN101463511B (zh) 2009-01-15 2009-01-15 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3511A true CN101463511A (zh) 2009-06-24
CN101463511B CN101463511B (zh) 2011-04-27

Family

ID=40804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4539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63511B (zh) 2009-01-15 2009-01-15 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6351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1713A (zh) * 2010-12-17 2011-05-11 南通大学 一种罗拉刀轮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WO2011088750A1 (zh) * 2010-01-22 2011-07-28 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韧皮麻纤维制作生产线
CN103572443A (zh) * 2013-11-14 2014-02-12 东华大学 一种精梳棉型苎麻纺纱的方法
CN104593920A (zh) * 2015-02-15 2015-05-06 东华大学 一种棉型切断生产苎麻精梳纱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8750A1 (zh) * 2010-01-22 2011-07-28 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韧皮麻纤维制作生产线
CN101851787B (zh) * 2010-01-22 2012-07-04 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韧皮麻纤维制作生产线
US8650717B2 (en) 2010-01-22 2014-02-18 China-Hemp Industrial Investment Holdings Co., Ltd. Processing line of bast fiber
CN102051713A (zh) * 2010-12-17 2011-05-11 南通大学 一种罗拉刀轮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CN103572443A (zh) * 2013-11-14 2014-02-12 东华大学 一种精梳棉型苎麻纺纱的方法
CN103572443B (zh) * 2013-11-14 2015-12-02 东华大学 一种精梳棉型苎麻纺纱的方法
CN104593920A (zh) * 2015-02-15 2015-05-06 东华大学 一种棉型切断生产苎麻精梳纱的方法
CN104593920B (zh) * 2015-02-15 2016-11-09 东华大学 一种棉型切断生产苎麻精梳纱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3511B (zh)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3151B (zh) 适用于保暖内衣纱的生产方法
CN101463511B (zh) 一种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CN109763229A (zh) 电磁屏蔽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3572443B (zh) 一种精梳棉型苎麻纺纱的方法
CN102181972B (zh) 一种苎麻棉型纺纱加工方法及其使用的牵切设备
CN104195691A (zh) 精纺产品用高支牦牛绒纱线的高效加工方法
CN102787399B (zh) 一种苎麻的毛型纺纱加工方法
CN104593920A (zh) 一种棉型切断生产苎麻精梳纱的方法
CN101100771B (zh) 亚麻牵切纺纱方法
CN201351198Y (zh) 前置针辊罗拉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CN100355962C (zh) 罗拉针板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CN100344813C (zh) 苎麻牵切纺纱加工方法
CN201850351U (zh) 双针板罗拉混合式牵切纺纱设备
CN101215740A (zh) 双针板罗拉混合式牵切纺纱设备
CN104831438A (zh) 一种喷气涡流纺纱线的加工方法
CN2856073Y (zh) 罗拉针辊混合式苎麻牵切纺纱设备
CN101381910A (zh) 亚麻成条机在苎麻纺纱工艺开松和钢丝工序中的应用
CN2533138Y (zh) 梳棉机的喂给开松装置
CN202705587U (zh) 一种天然纤维的制条设备
CN203890541U (zh) 一种纺纱设备
CN108950780B (zh) 一种抗菌保健纱的生产方法
CN102560758A (zh) 高支紧密纺竹节纱线的制造工艺
CN100344814C (zh) 一种苎麻纺纱加工方法
CN102181971B (zh) 一种苎麻的中长型纺纱加工方法及其使用的牵切设备
CN101580981B (zh) 一种绢纺牵切制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