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7586A -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7586A
CN101457586A CNA2008102202981A CN200810220298A CN101457586A CN 101457586 A CN101457586 A CN 101457586A CN A2008102202981 A CNA2008102202981 A CN A2008102202981A CN 200810220298 A CN200810220298 A CN 200810220298A CN 101457586 A CN101457586 A CN 1014575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ter cylinder
control system
control
oil tank
support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202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7586B (zh
Inventor
叶浩文
季万年
顾国荣
杨玮
向小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UNICIPAL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22029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57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57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7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7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7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主油缸顶升上支撑横梁一定高度,使其两端的悬臂处于不受力状态;B.上支撑横梁小油缸带动悬臂缩回;C.主油缸伸出,驱动支撑柱向上提升一定行程;D.上支撑横梁小油缸带动悬臂伸出;E.主油缸缩回,使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落实,同时下支撑横梁提升,使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不受力;F.下支撑横梁的小油缸带动悬臂缩回;G.主油缸带动下支撑横梁提升;H.下支撑横梁的小油缸带动悬臂伸出;I.主油缸缩回,使得上下支撑横梁同时受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本发明用于建筑施工,其通过液压动力及控制系统,同步控制整个爬升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国内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领域,提模施工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模板施工系统提升的方式。其中一种提模方式是在结构墙体内埋设型钢柱,利用该钢柱作为提升机的支架,提动整个平台整体提升,考虑到提升重量的限制,一般钢模板是等钢平台提升完成后,再采用葫芦将钢模板逐块提升;另一种方式是在新浇混凝土墙顶上放置门字形支撑架,利用门字形支撑架做支撑提升钢平台,模板仍然是钢平台提升完成后利用葫芦逐块提升;再有一种是利用对拉螺栓将支撑型钢柱拉结在已浇筑混凝土的墙体两侧,多道对拉螺栓沿竖向设置,由于多道螺栓同步受力的差异,从而导致每个支撑点位承载力比较小,因此整个系统的荷载需设置多点来承受。目前上述三种提模方式都是先提升钢支架平台,然后采用葫芦将模板逐块提升,从而导致施工工期消耗大且现场劳动强度较大,拖延了施工工期增加了成本,而且在墙体变截面的位置对模板和吊架进行调整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可以同步并快速地提升所有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其中该控制系统包括:平台主架,挂设于所述平台主架的模板,还包括:
至少三个支撑于建筑墙体并支撑所述平台主架的支撑系统;
设置于所述支撑系统中的动力与控制系统,该动力与控制系统用于推动所述平台主架、所述模板同步上升,并调节所述平台主架平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上、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处于受力的原始状态,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顶升上支撑横梁一定高度,使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处于不受力状态;
B、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上支撑横梁小油缸运作,带动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缩回;
C、动力与控制系统通过主油缸驱动支撑柱、带动上支撑横梁、平台主架和模板向上提升一定行程;
D、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上支撑横梁小油缸运作,带动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伸出;
E、动力及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缩回,使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落实受力,同时把下支撑横梁提升一定高度,使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处于不受力状态;
F、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下支撑横梁的小油缸运作,带动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缩回;
G、动力与控制系统驱动主油缸回收,带动下支撑横梁提升一定行程;
H、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下支撑横梁的小油缸运作,带动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伸出;
I、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缩回,直到主油缸无杆腔中的压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停止缩回以保证上下支撑横梁同时受力。
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的优先实施方式是:所述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所述平台主架的支撑柱、固定于该支撑柱的上支撑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下端的主油缸、与主油缸连接的下支撑横梁,所述上支撑横梁的两端以及所述下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可伸缩的悬臂。
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的另一优先实施方式是:所述上支撑横梁的两端以及所述下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可以驱动所述悬臂伸缩的小油缸。
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的另一优先实施方式是:所述动力与控制系统,包括:
液控系统,包括通过液压油管路顺序连接的液压泵、用于控制液压油流向的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液压油流量的电磁比例阀、平衡阀、用于驱动所述支撑系统的主油缸,小油缸,以及驱动所述液压泵的电动机;
电控系统,包括用于输出电信号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电磁比例阀以及电动机的控制台,用于采集主油缸的行程数据并传送至控制台的行程传感器,和用于采集小油缸的行程数据并传送至控制台的限位传感器。
所述主油缸的数量与所述支撑系统的数量相同,至少有3个,所述主油缸的最大行程至少四米,其顶升力至少二百吨。
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方法的优先实施方式是:所述步骤A、C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顶升的步骤具体包括:
电动机驱动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向主油缸无杆腔输送高压油,同时主油缸有杆腔出油,使主油缸做伸出动作,顶升支撑柱;
同时行程传感器采集各个主油缸的行程信号,传送给控制台,以控制各个主油缸同步顶升支撑柱,如果控制台根据行程信号判定有一个主油缸行程超过同步差限值,则该主油缸暂停顶升,等到其它主油缸的行程差满足同步差限值后,该主油缸再继续顶升;
各个主油缸顶升支撑柱达到预设行程后,控制台发出信号,控制电磁换向阀至关闭状态,液压泵暂停工作。
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方法的另一优先实施方式是:所述步骤E、G、I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收回的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台输出信号给电磁换向阀,该电磁换向阀反转油路方向,使得该阀门至主油缸的油路反向,从而控制主油缸收回,收回过程中行程传感器采集各个主油缸的行程信号,传送给控制台,以控制各个主油缸同步收回。
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方法的另一优先实施方式是:所述步骤D和H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小油缸带动悬臂伸出的步骤具体包括:电动机驱动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向小油缸输送高压油,小油缸两端装有限位传感器,当小油缸伸出触碰到限位传感器后,限位传感器向控制台发出信号,表示伸出动作完成,则小油缸停止继续伸出;
所述步骤B和F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小油缸带动悬臂缩回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台输出信号给电磁换向阀,该电磁换向阀反转油路方向,使得该阀门至小油缸的油路反向,从而控制小油缸收回,当小油缸收回触碰到限位传感器后,限位传感器向控制台发出信号,表示收回动作完成,则小油缸停止继续收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动力与控制系统的主油缸驱动整个支撑系统,提升支架平台及所有模板;而且当其中一个主油缸提升支撑柱的行程超出预设值,影响系统受力平衡的时候,动力与控制系统会自动调节,控制主油缸收回直到受力平衡,从而可以同步并快速地提升所有模板。
为使本发明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支撑系统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支撑系统的支撑横梁的端部的局部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动力与控制系统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平台主架1的部分桁架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平台主架1的桁架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应用于建筑施工,其采用低位支撑系统和液压动力及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爬升过程,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可形成标准控制程序,能够应用于所有同类施工工艺。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系统,设置于所施工的建筑结构墙体的顶部,如图1所示,其包括平台主架1,挂设于所述平台主架的模板2,至少三个支撑于所述建筑的墙体并支撑所述平台主架的支撑系统3,设置于所述支撑系统3中推动所述平台主架1、所述模板2同步上升并调节所述平台主架1平衡的动力及控制分系统4。
更佳地,参考图6、图7,所述平台主架1是由若干个桁架102固定连接形成的立体平台。桁架是由直杆组成的一般具有三角形单元的平面或空间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平面桁架,其由上弦104、下弦106以及该上弦和下弦之间的若干直杆108组成,上弦104、下弦106和直杆108连接形成若干个三角形单元,从而形成坚固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所述桁架的上弦104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桁架的下弦106位于同一平面。在荷载作用下,桁架102的杆件主要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在跨度较大时可比实腹梁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并增大刚度。
该顶升模板系统中的平台主架1是由若干个桁架102固定连接形成的立体平台结构,在保证足够的结构刚度前提下大大减轻了系统的整体重量,可以节省顶升力,使得整个模板分系统的整体同步提升得以实现并且更加稳定、快速,避免采用葫芦逐块顶升模板,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提升施工速度。
更佳地,所述多功能可变整体顶升模板系统包括三至五个所述支撑系统,该支撑系统的分布可根据实际建筑核心筒平面形状设置,从而使其受力分布更加均匀;图2为图1中支撑系统3的结构示意图。该支撑系统3包括:
其包括支撑柱10、上支撑横梁12、下支撑横梁14、主油缸18。其中的支撑柱10是沿纵向设置的,该支撑柱10的顶端与该支撑柱10所支撑的施工平台系统30固定连接;上支撑横梁12固定于支撑柱10靠近下端处,该上支撑横梁12最好与支撑柱10相互垂直,该上支撑横梁12至少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设置两个支撑横梁12可以使得支撑系统更加稳固避免倾斜,只设置一个支撑横梁12可以节约成本;主油缸18的活塞杆180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10的下端,而主油缸18的缸体182连接于下支撑横梁14,该下支撑横梁14与上支撑横梁12功能相同,其设置方式以及数量可以与上支撑横梁12一致;上支撑横梁12的两端以及下支撑横梁14的两端分别设置支承机构,在该支撑系统所应用的高层建筑的墙体上设置预留洞,上述支承机构可以伸进并支撑于上述预留洞中,并可在必要的时候缩回并退出所述预留洞。
更具体地,上述支承机构是可伸缩的悬臂20,该悬臂20伸出后可以伸进上述墙体的预留洞中,从而支撑整个支撑系统以及施工平台系统,该悬臂20缩回后离开预留洞,从而在提升或顶升过程中该悬臂避开墙体得以上升。
更佳地,参考图3,悬臂20与支撑横梁的端部之间的上下两侧的间隙分别设置一组销轴,每组所述销轴包括三个销轴24,该支撑横梁包括上支撑横梁12以及下支撑横梁14。销轴在其所在的支撑横梁与悬臂20之间转动,而悬臂在上下两组销轴之间滑动,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悬臂伸缩时的摩擦阻力。
更佳地,继续参考图1,上支撑横梁12的两端以及下支撑横梁14的两端分别设置可以驱动所述悬臂20伸出和缩回的小油缸22。上支撑横梁12设置的小油缸22可以驱动所述上支撑横梁12的悬臂20伸进所述预留洞以及驱动该上支撑横梁的悬臂从预留洞中缩回,所述下支撑横梁设置的小油缸可以驱动所述下支撑横梁的悬臂伸进所述预留洞以及驱动该下悬臂从预留洞中缩回。更佳地,上述支撑系统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10与主油缸18之间连接柱16。该连接柱16设置的目的是在楼层高度变化的时候装上或者卸下此连接柱16以适应在墙体的不同高度距离设置预留洞,增加此连接柱16可以使得预留洞的间隔距离可以增加一定高度,增加的高度与该连接柱16的长度相等。该连接柱16的截面形状可以与支撑柱10的截面形状相同或者相异。更佳地,上述连接柱16是圆形钢管柱,因为与相同截面面积其它形状的柱子相比钢管柱的支承力最大,其强度刚度最好。
图4示出了图1中动力与控制系统4的结构示意图;该动力与控制系统4用于顶升高层建筑施工的模板及施工平台系统1,驱动整个模板及施工平台系统向上提升,是整个模板及施工平台系统的动力之源。动力与控制系统4包括:
液控系统,包括通过液压油管路64顺序连接的液压泵54、用于控制液压油流向的电磁换向阀58、用于控制液压油流量的电磁比例阀56、平衡阀57、主油缸18、小油缸22、以及驱动所述液压泵54的电动机52;其中电磁换向阀58通过液压油管路64顺序连接于所述液压泵54,电磁换向阀58通过控制液压油流向来控制油缸的伸出与缩回,电磁比例阀56通过控制液压油流量来控制油缸伸出与缩回的速度;平衡阀57的功能是直锁,即在液压泵54不工作的状态下,平衡阀会把油缸内有杆腔和无杆腔内的油都锁在油缸内部,这样可以保证油缸在非工作状态时不下滑
电控系统,包括用于输出电信号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58、电磁比例阀56以及电动机52的控制台60,用于采集主油缸18的行程数据并传送至控制台60的行程传感器62。和用于采集小油缸22的行程数据并传送至控制台60的限位传感器。所述主油缸18的数量与所述支撑系统的数量相同,至少有3个,主油缸18的最大行程至少四米,其顶升力至少二百吨。
其动作过程如下:电动机52驱动动液压泵54,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向主油缸18输送高压油,行程传感器62采集行程信号,传送给控制台60。当某个主油缸的行程出现明显偏差,就是说偏差超出预设值,影响系统受力平衡,此时控制台按照预先编程规定的程序要求发出信号至相应的电磁比例阀,直到受力平衡。主油缸18推进达到预设行程后,控制台60发出信号,控制电磁换向阀至关闭状态,液压泵可以暂停工作。控制台输出信号给电磁比例阀56,该阀反转油路方向,使得该阀门至主油缸的油路反向,从而可以控制主油缸收回。
小油缸的驱动过程类似:电动机驱动动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向小油缸输送高压油,行程传感器采集行程信号,传送给控制台。小油缸推进达到预设行程后,控制台发出信号,控制电磁换向阀至关闭状态,小油缸就保持伸出状态。控制台输出信号给电磁换向阀,该阀反转油路方向,使得该阀门至小油缸的油路反向,从而可以控制小油缸收回。
系统包括大吨位的动力装置,从而减少动力装置的数量,有利于简化同步控制的控制系统,同时简化编程的软件处理,方便进行控制并且减少出错的几率。动力装置的数量的减少,形成的系统较为稳定,可以避免由于支撑点过多并且各支撑点之间受力不平衡时而导致的局部受力超负荷引起局部支撑的失效,以及进而导致的动力及控制系统整体失效。动力装置的数量的减少,其所要求的单个支撑点的支撑力足够大,而本实用新型中单个支撑点的支撑力以及动力装置均是大吨位、大马力的动力装置,局部的不平衡相对如此大的动力装置是非常微小的。传统上用的均是小马力的大量的动力装置推动系统提升,而局部不平衡引起的局部超负荷会给小马力的动力装置带来巨大的威胁。如此大马力的驱动装置还没有人会用之于房建领域,在码头比较常用。所述主油缸的最大行程是五米。普通楼层都在五米以下,我们可以设定五米为一个工艺层,因此液压缸推进五米的行程就可以完成五米的顶升,将一个其所推动的系统顶升一个工艺层,从而一次顶升就可以完成一个工艺层高度的推进,节省了顶升的循环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进度。
该动力与控制系统中采用液控系统控制主油缸以及小油缸的推进和缩回;同时采用电控系统采集主油缸和小油缸的行程数据,向电磁比例阀输出控制信号对行程偏差进行调整,向电动机和电磁换向阀输出信号控制液压泵间接控制油缸推进和缩回;从而达到同步平衡驱动模板系统提升的效果,从而保证所述三台液压缸行程一致,保证该动力及控制系统所推动的施工平台系统平衡提升,保持施工平台系统处于水平状态。
行程采集后电子信号、液压双控同步,通过系列电磁液压阀,将事先编程规定好的动作步骤以电子信号发送至各电磁液压阀,包括电磁换向阀和电磁比例阀,进而控制各液压组件的动作,同时采集各电磁液压阀相关液压信号,返回控制台,并以直观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屏上,保证各步动作控制准确。
通过液控系统和电控系统进行控制,三台主油缸之间的行程同步差可以在电控系统中预先设定,因建筑中容许误差的标准限制,目前该系统的行程同步差设定为3mm,即任意两个主油缸之间的行程差超过3mm后,系统会自动进行调节,使之平衡,即是使各个主油缸的行程同步差控制在3mm以内,从而确保整个被支撑提升的系统的同步提升。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三个支撑系统3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三个支撑系统3分别由3个主油缸18提供动力。众所周知,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而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形状结构,由此可知按照等边三角形或者接近等边三角形的形式布置的主油缸18,其顶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因此,每个主油缸18连接的支撑系统3的顶点均可起到支撑作用,都受力;如果是四个主油缸形成的四个支撑点,有可能其四个支撑点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可能会导致没有起到支撑功能,也就是失效。而等边三角形布置的动力装置使得受力更加平衡,所需的驱动力也更加平衡。
图8示出了本发明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上、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处于受力的原始状态,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顶升上支撑横梁一定高度,约50mm(该尺寸可根据具体钢梁计算挠度确定并进行调整),使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处于不受力状态;
步骤S02,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上支撑横梁小油缸运作,带动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缩回,(可以是从预留洞中缩回,也可以是任何支座形式,只要能满足受力要求即可);
步骤S03,动力与控制系统通过主油缸驱动支撑柱、带动上支撑横梁、平台主架和模板向上提升一定行程;
步骤S04,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上支撑横梁小油缸运作,带动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伸出;
步骤S05,动力及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缩回,使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落实受力,同时把下支撑横梁提升一定高度,约100mm(该尺寸可根据具体钢梁计算挠度确定并进行调整),使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处于不受力状态;
步骤S06,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下支撑横梁的小油缸运作,带动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缩回;
步骤S07,动力与控制系统驱动主油缸回收,带动下支撑横梁提升一定行程;
步骤S08,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下支撑横梁的小油缸运作,带动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伸出;
步骤S09,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缩回,直到主油缸无杆腔中的压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停止缩回(该数值可根据每个支撑点处总荷载确定,该数值反映的顶升力应达到该部位总共竖向荷载的1/2至2/3),以保证上下支撑横梁同时受力,且下支撑横梁受力在总受力的2/3左右,上支撑横梁受力在总受力的1/3左右;因为混凝土墙壁下面的凝固时间长一点更坚固,上面的凝固时间短一点,受力很容易变形,所以让下支撑横梁承受更多的力。
其中,所述步骤S01、S03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顶升的步骤具体包括:
电动机驱动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向主油缸无杆腔输送高压油,同时主油缸有杆腔出油,使主油缸做伸出动作,顶升支撑柱;
同时行程传感器采集各个主油缸的行程信号,传送给控制台,以控制各个主油缸同步顶升支撑柱,如果控制台根据行程信号判定有一个主油缸行程超过同步差限值,则该主油缸暂停顶升,等到其它主油缸的行程差满足同步差限值后,该主油缸再继续顶升;
各个主油缸顶升支撑柱达到预设行程后,控制台发出信号,控制电磁换向阀至关闭状态,液压泵暂停工作。
所述步骤S05、S07、S09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回收的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台输出信号给电磁换向阀,该电磁换向阀反转油路方向,使得该阀门至主油缸的油路反向,从而控制主油缸收回,收回过程中行程传感器采集各个主油缸的行程信号,传送给控制台,以控制各个主油缸同步收回。
所述步骤S04和S08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小油缸带动悬臂伸出的步骤具体包括:电动机驱动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向小油缸输送高压油,小油缸两端装有限位传感器,当小油缸伸出触碰到限位传感器后,限位传感器向控制台发出信号,表示伸出动作完成,则小油缸停止继续伸出;
所述步骤S02和S06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小油缸带动悬臂缩回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台输出信号给电磁换向阀,该电磁换向阀反转油路方向,使得该阀门至小油缸的油路反向,从而控制小油缸收回,当小油缸收回触碰到限位传感器后,限位传感器向控制台发出信号,表示收回动作完成,则小油缸停止继续收回。
更具体的提升流程如下:下支撑横梁14的悬臂20伸进墙体的预留洞中后,主油缸18顶升一定距离,使上支撑横梁的悬臂20腾空,上支撑横梁12端部的小油缸22回收带动上支撑横梁12两端部的悬臂20缩回,然后通过主油缸18驱动支撑柱10、上支撑横梁12以及模板以及施工平台系统向上提升一定的行程,可以是一个楼层高度,使上支撑横梁12到达墙体的上一个预留洞相应的高度位置,然后上支撑横梁12的小油缸22推出带动上支撑横梁12的悬臂20伸进墙体的上一个预留洞中;然后主油缸18回收一定距离,上支撑横梁12的悬臂20支撑于墙体的预留洞中,主油缸18继续回收一段距离,使得下支撑横梁14的悬臂20腾空;下支撑横梁14的小油缸22回收带动下支撑横梁14端部的悬臂20缩回并完全退出墙体的预留洞,主油缸18继续回收,下支撑横梁14提升一定的行程后,下支撑横梁14上升到墙体上一个预留洞相应的高度位置,下支撑横梁14的小油缸22推出带动下支撑横梁14的悬臂20伸进结构墙体预留洞中,主油缸18反向顶出一定的距离直到下支撑横梁14的悬臂20支撑于对应的墙体的预留洞中,通过控制主油缸内油压值来保证上下支撑横梁在使用过程中同时受力,从而完成一个标准提升流程,目前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中上述主油缸内油压值是按照7兆帕(MPa)控制,折算成顶升力约120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其包括:平台主架,挂设于所述平台主架的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于建筑墙体并支撑所述平台主架的支撑系统,其数量至少有三个;
设置于所述支撑系统中的动力与控制系统,该动力与控制系统用于推动所述平台主架、所述模板同步上升,并调节所述平台主架平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所述平台主架的支撑柱、固定于该支撑柱的上支撑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下端的主油缸、与主油缸连接的下支撑横梁,所述上支撑横梁的两端以及所述下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可伸缩的悬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横梁的两端以及所述下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可以驱动所述悬臂伸缩的小油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与控制系统包括:
液控系统,包括通过液压油管路顺序连接的液压泵、用于控制液压油流向的电磁换向阀、用于控制液压油流量的电磁比例阀、平衡阀、用于驱动所述支撑系统的主油缸、小油缸、以及驱动所述液压泵的电动机;
电控系统,包括用于输出电信号控制所述电磁换向阀、电磁比例阀以及电动机的控制台,用于采集主油缸的行程数据并传送至控制台的行程传感器,和用于采集小油缸的行程数据并传送至控制台的限位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的数量与所述支撑系统的数量相同,至少有3个。
6、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上、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处于受力的原始状态,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顶升上支撑横梁一定高度,使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处于不受力状态;
B、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上支撑横梁小油缸运作,带动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缩回;
C、动力与控制系统通过主油缸驱动支撑柱、带动上支撑横梁、平台主架和模板向上提升一定行程;
D、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上支撑横梁小油缸运作,带动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伸出;
E、动力及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缩回,使上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落实受力,同时把下支撑横梁提升一定高度,使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处于不受力状态;
F、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下支撑横梁的小油缸运作,带动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缩回;
G、动力与控制系统驱动主油缸回收,带动下支撑横梁提升一定行程;
H、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下支撑横梁的小油缸运作,带动下支撑横梁两端的悬臂伸出;
I、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缩回,直到主油缸无杆腔中的压力达到一定数值后停止缩回以保证上下支撑横梁同时受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C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顶升的步骤具体包括:
电动机驱动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向主油缸无杆腔输送高压油,同时主油缸有杆腔出油,使主油缸做伸出动作,顶升支撑柱;
同时行程传感器采集各个主油缸的行程信号,传送给控制台,以控制各个主油缸同步顶升支撑柱,如果控制台根据行程信号判定有一个主油缸行程超过同步差限值,则该主油缸暂停顶升,等到其它主油缸的行程差满足同步差限值后,该主油缸再继续顶升;
各个主油缸顶升支撑柱达到预设行程后,控制台发出信号,控制电磁换向阀至关闭状态,液压泵暂停工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G、I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主油缸收回的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台输出信号给电磁换向阀,该电磁换向阀反转油路方向,使得该阀门至主油缸的油路反向,从而控制主油缸收回,收回过程中行程传感器采集各个主油缸的行程信号,传送给控制台,以控制各个主油缸同步收回。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D和H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小油缸带动悬臂伸出的步骤具体包括:电动机驱动液压泵,液压泵通过液压油管向小油缸输送高压油,小油缸两端装有限位传感器,当小油缸伸出触碰到限位传感器后,限位传感器向控制台发出信号,表示伸出动作完成,则小油缸停止继续伸出;
所述步骤B和F中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小油缸带动悬臂缩回的步骤具体包括:控制台输出信号给电磁换向阀,该电磁换向阀反转油路方向,使得该阀门至小油缸的油路反向,从而控制小油缸收回,当小油缸收回触碰到限位传感器后,限位传感器向控制台发出信号,表示收回动作完成,则小油缸停止继续收回。
CN 200810220298 2008-12-23 2008-12-23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1457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20298 CN101457586B (zh) 2008-12-23 2008-12-23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220298 CN101457586B (zh) 2008-12-23 2008-12-23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7586A true CN101457586A (zh) 2009-06-17
CN101457586B CN101457586B (zh) 2010-10-06

Family

ID=40768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220298 Active CN101457586B (zh) 2008-12-23 2008-12-23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5758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342A (zh) * 2012-06-15 2012-10-10 常州液压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 用于超高层建筑作业平台顶升的液压系统
CN104803318A (zh) * 2015-03-27 2015-07-29 李�杰 一种改进的建筑施工用液压提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37141A (zh) * 2016-08-19 2017-02-22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电梯井可伸缩折叠式整体提升筒模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06639324A (zh) * 2016-11-29 2017-05-10 蒋旭峰 建筑物轮廓成型的供料系统
CN107975233A (zh) * 2018-01-11 2018-05-01 山东方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收支系统
CN110924679A (zh) * 2018-09-20 2020-03-27 李宜君 一种建筑物套间滑动成型模的内模及脱模方法
CN111502318A (zh) * 2020-05-04 2020-08-07 璐句附 一种建筑内部核心筒施工的防护结构
WO2021005410A1 (en) * 2019-07-10 2021-01-14 Bhattacharya Mantosh Isanchandra Stiffening device for a base frame of rotating machines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0342A (zh) * 2012-06-15 2012-10-10 常州液压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 用于超高层建筑作业平台顶升的液压系统
CN104803318A (zh) * 2015-03-27 2015-07-29 李�杰 一种改进的建筑施工用液压提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37141A (zh) * 2016-08-19 2017-02-22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电梯井可伸缩折叠式整体提升筒模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06639324A (zh) * 2016-11-29 2017-05-10 蒋旭峰 建筑物轮廓成型的供料系统
CN107975233A (zh) * 2018-01-11 2018-05-01 山东方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收支系统
CN107975233B (zh) * 2018-01-11 2023-07-14 山东方正建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收支系统
CN110924679A (zh) * 2018-09-20 2020-03-27 李宜君 一种建筑物套间滑动成型模的内模及脱模方法
WO2021005410A1 (en) * 2019-07-10 2021-01-14 Bhattacharya Mantosh Isanchandra Stiffening device for a base frame of rotating machines
CN111502318A (zh) * 2020-05-04 2020-08-07 璐句附 一种建筑内部核心筒施工的防护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7586B (zh)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7586B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顶升模板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0572713C (zh) 大跨度双向张弦桁架带索累计滑移施工方法
CN103074854B (zh) 后支点三角托架挂篮及应用该挂篮的桥梁施工方法
CN201826525U (zh) 建筑爬升模板体系装置
CN201148730Y (zh) 超大直径筒仓液压滑模施工操作平台
CN106522112B (zh) 斜拉桥边跨梁段架设系统及其方法
CN101629456A (zh) 立体且式钢桁架拼装支撑架及其钢桁架拼装施工方法
CN109629440A (zh) 基于步履式三维液压顶推设备的钢箱梁顶推施工方法
CN109629441A (zh) Plc多点同步三维液压桥梁顶推系统及顶推方法
CN107700360A (zh) 一种桁架桥节段的拼装方法
CN104631333A (zh) 拱桥小横梁、小纵梁及桥面板现浇施工移动吊架及方法
CN109722995A (zh) 一种大跨度变高度桁式钢梁施工工艺
CN202175469U (zh) 电缆盘支撑装置
CN102080357A (zh) 钢管墩贝雷梁现浇支架整体落梁装置及方法
CN104131516A (zh) 一种桥梁悬灌浇筑挂篮反压施工方法
CN101319559A (zh) 多功能可变整体提升模板系统
CN100429375C (zh) 一种高层建筑电梯井筒模及其施工方法
CN206233600U (zh) 超长超大混凝土梁安装钢筋的可升降装置
CN109629439A (zh) 一种独塔斜拉桥施工方法
CN1057973C (zh) 一种四连杆臂架自升式门座起重机
CN206538687U (zh) 斜拉桥边跨梁段架设系统
CN110565937A (zh) 一种门式整体提升钢平台
CN201232368Y (zh) 支撑系统
CN205421988U (zh) 混凝土独立柱加固用plc智能同步顶升卸荷施工装置
CN116838083A (zh) 一种整体爬升钢平台模架及其爬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