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6793B - 聚氨脂泡沫构件、密封结构、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聚氨脂泡沫构件、密封结构、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6793B
CN101446793B CN200810179305.8A CN200810179305A CN101446793B CN 101446793 B CN101446793 B CN 101446793B CN 200810179305 A CN200810179305 A CN 200810179305A CN 101446793 B CN101446793 B CN 1014467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rethane foam
toner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polyurethane fo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93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6793A (zh
Inventor
村石贵也
羽鸟聪
吉野薰
山上登夫
柿崎悦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kema Co ltd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46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6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6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6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脂泡沫构件、密封结构、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聚氨脂泡沫构件在将片状的聚氨脂泡沫裁断为所需的形状后,对其聚氨脂泡沫的一个面施加粘接剂,并且未施加粘接剂的面的至少一边的端边部为以端部的厚度最薄且随着远离该端部而厚度逐渐增大的方式实施了热永久变形的低端形状。

Description

聚氨脂泡沫构件、密封结构、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质聚氨脂泡沫的聚氨脂泡沫构件以及使用了该泡沫构件的密封结构、调色剂(toner)收纳容器、处理盒(process cartridge)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软质聚氨脂泡沫(只要没有问题,以下就简称为聚氨脂泡沫)是指,在成形时由所产生的气体材料被发泡成数十至数百倍的、体积密度极小且柔软性极大的聚氨脂泡沫。因此,聚氨脂泡沫被应用于各种缓冲材料、密封构件。并且,所述的聚氨脂泡沫的通过热压而被压的部位受到永久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大大提高其作为密封构件的利用价值。 
作为将实施了热压的聚氨脂泡沫构件应用于密封构件的实例,例如存在用于复印机的调色剂收纳容器的密封结构。它是指在用于供给收纳于调色剂容器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出口上,包围该出口的周围以防止调色剂发生飞散的密封结构(参照日本特开平07-056430号公报)。 
图15表示所述的以往的热压聚氨脂泡沫构件201。它是使用二块平坦的热板211、212对聚氨脂泡沫202的整个面进行热压,切裁成所期望的大小、形状而成的聚氨脂泡沫构件。该聚氨脂泡沫构件201在热量的作用下而产生永久变形,进而在其表面上利用热量形成有薄的树脂面210a。然而,当利用冲压切割机等将该聚氨脂泡沫构件201切裁成所期望的形状而进行产品化时,必须构成切割面C。因此,被指出会发生以下的不良 情况:例如,使切裁而得到的产品的面与树脂或金属制的开闭门、辊(以下以开闭门为代表)等一边接触一边左右移动时,则开闭门卡挂到制成产品时产生的切割面C的边缘E上。 
通常,在复印机等中的用于抑制机械内部温度上升的气流路径上使用的通风管中,机械内部的管道(duct)的配置较为复杂,存在很多将多个通风管结合而构成管道的情况。此时,多是采用在管道的结合部分使用了由聚氨脂泡沫构成的密封构件的密封结构。此时,管道具有根据部件的安装而朝开口部滑动来对齐的结构、和从与开口部相垂直的方向进行对齐的构造。 
图16A、图16B表示将由上述聚氨脂泡沫构件制成的密封构件210应用到复印机的通风管上的密封结构实例,它是在可从未图示的复印机的主体卸下的单元5上开设方形的通风管用的开口部5a,且以可沿箭头的方向相对于设置在复印机的主体上的通风管6进行滑动且可装卸的方式而安装的结构。此时,在开口部5a的周围粘贴有上述聚氨脂泡沫制的密封构件210。 
此时,密封构件210的厚度方向的面(切割面)在进行安装时首先与通风管进行抵接。因此,有时使密封构件的边缘部E卷起。 
图17A、图17B表示使通风管6从与开口部5a垂直的方向进行对齐的密封结构实例,因为在安装时压缩聚氨脂泡沫,存在如下情况:聚氨脂泡沫(210x)在管道内部、管道外部产生变形,主要以切割面为中心挤出密封构件。夹在复印机等前盖等进行频繁开闭的构件之间来使用的聚氨脂泡沫构件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对于聚氨脂泡沫制的密封构件在这样的部分上的应用所存在共同的问题是,聚氨脂泡沫的切断面部分成为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对聚氨脂泡沫进行热压而得到的密封构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在得到密封构件时发生被卡挂在边缘上的问题的密封构件以及密封结构。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氨脂泡沫构件,在将片状的聚氨脂泡沫裁断为所需的形状后,对其聚氨脂泡沫的一个面施加粘接剂,其中,未施加粘接剂的面的至少一边的端边部为以端部的厚度最薄且随着远离该端部而厚度逐渐增大的方式实施了热永久变形的低端形状。 
在第1技术方案的聚氨脂泡沫构件中,使未施加粘接剂的面的至少一边的端边部形成低端形状。低端形状是指以端部的厚度最薄且随着远离该端部而厚度逐渐增大的方式实施了热永久变形的形状。因此,可抑制另外构件卡挂到聚氨脂泡沫构件的未施加粘接剂的面的低端形状部分上。 
另外,第1技术方案的聚氨脂泡沫构件通过使相对的两条边形成上述低端形状,可抑制另外构件卡挂到两条边的两侧上。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密封结构,是用于填充粘贴有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聚氨脂泡沫构件的构件与以沿平行于聚氨脂泡沫粘贴面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而配置的另外构件之间的间隙,其中,使上述另外构件在上述移动方向与上述端边部的构成厚度较厚部分的厚度厚的部分进行接触。 
在第2技术方案的密封结构中,使另外构件与端边部的构成厚度较厚部分的厚部进行接触,将粘贴有聚氨脂泡沫构件的构件与另外构件之间密封。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密封结构,使另外构件从相对于粘贴有聚氨脂泡沫的面铅直的方向与粘贴有第1技术方案所述的聚氨脂泡沫构件的构件进行抵接来填充两构件的间隙,以未施加粘接剂的面作为与另外构件紧密接触的面来粘贴聚氨脂泡沫构件。 
第3技术方案的密封结构也可以使粘贴有上述聚氨脂泡沫的构件与上述另外构件之间为可开闭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其内部收纳有调色剂的调色剂收纳容器,对第1技术方案的聚氨脂泡沫构件以围在排出调色剂用的排出口的周围的方式进行粘接。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是具有第4技术方案所述的调色剂收纳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是将第2技术方案或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结构设置于其接合部上的图像形成装置用的通风管。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是具有第6技术方案所述的通风管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可装卸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将第2技术方案或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密封结构设置于空气取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当中至少一方上。 
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是具有第8技术方案所述的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概略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4A~图4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盒与调色剂仓(toner hopper)间的连结部分的概略的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6A、图6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调色剂盒与调色剂仓间的连结部分的概略的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概略图。 
图8是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通风管的连结前的立体图。 
图9是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通风管的连结前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和主体突出管道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而得到的密封构件的图。 
图13是表示得到本发明的密封构件时使用的模具的一实例的图。 
图14是使用图13的模具而得到的成形体(密封构件)的图。 
图15是以往的密封件的说明图。 
图16A是以往的密封结构的说明图。 
图16B是以往的密封结构的说明图。 
图17A是以往的密封结构的说明图。 
图17B是以往的密封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对以往的密封构件的形状进行了说明,但其问题在于构成了聚氨脂泡沫的切割面C。因此,使用时在密封构件的面上左右移动的开闭门等就卡挂在该切割面C的边缘E上。本发明中的聚氨脂泡沫构件不存在切割面的边缘E,具有可抑制在使用了该泡沫构件的密封结构中开闭门等卡挂在该部位的极为有用的特征。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提供一种聚氨脂泡沫构件,在利用一对模具形成的模腔内对聚氨脂泡沫进行压缩,而且使其发生热永久变形,具体来说是使聚氨脂泡沫端部的形状呈弯曲面。 
进一步来说,本发明的第1要点是对聚氨脂泡沫的切断面的端部进行热压缩,以防止切断面发生卡挂现象。并且,因为其聚氨脂泡沫的厚度从切断面端部的上侧的端部向中央呈阶梯状变化,因此例如在沿着与施加于聚氨脂泡沫上的粘接剂面平行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也可提高聚氨脂泡沫的抗断裂强度。 
本发明的第1要点所述的聚氨脂泡沫构件是密封构件,例如为了粘贴于管道的开口部的周围而形成为环状。在此所谓的环状是指无端头状的含义,包含圆状、椭圆状、方形状等环状体。 
说到本发明的第2要点的密封结构的特征是,在使粘贴有聚氨脂泡沫构件的构件沿着与聚氨脂泡沫粘贴面相对平行的方向进行移动而埋设于与另外构件之间的间隙中时,与另外构件相接触的聚氨脂泡沫构件(密封构件)的端部通过热压缩而产生永久变形,形成特殊的形状,即,聚氨脂泡沫端部的形状形成以该端部的厚度最薄且随着远离该端部而厚度逐渐增大的方式被实施了热永久变形的形状,由此可消除边缘部的卷起,使聚氨脂泡沫不会发生断裂等。 
所使用的聚氨脂泡沫的比重为0.02~0.1,都可以利用醚系、酯系。不对被热压缩的聚氨脂泡沫的厚度进行特别的限定,但例如作为用于调色剂收纳容器上使用的密封构件时,最好将5~15mm的厚度的聚氨脂泡沫热压缩变形为3~5mm。在此时的热压缩中,模具的温度条件为180~210℃×1.5~4分钟左右。 
另外,使用二个模具进行压缩时而作为树脂部的部位的厚度也取决于被压缩的聚氨脂泡沫的厚度,但大约为0.1mm左右厚度。当然,该部位是从聚氨脂泡沫构件(密封构件)切断下来的,但该切断最好构成为通过所谓“剪切”来进行切断。为此,在模具的分模线附近(优选沿着分模线)从一个模具形成凸条,由此可在热压缩变形时形成进一步对聚氨脂泡沫进行压缩的状态。由此经过热处理后在树脂部的周围可靠地形成槽,通过对该树脂部进行拉伸可利用该槽简单地进行切断。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图像形成装置100是电子照相方式的彩色复印机,将与YCMK这4种颜色相对应的4个处理盒110并列设置于转印带106A的移动方向上,用于形成彩色图像(以下称为“纵列(tandem)型”)。 
转印装置106包括:转印带106A、与各处理盒110相对应的4个1次转印辊106B、支承辊106C、106D、以及构成转印纸输送路径一部分的2次转印辊106F等。转印带106A构成为通过挂设在4个1次转印辊106B、支承辊106C、106D、2次转印辊106F上来进行环行移动。 
使用各4色的调色剂的处理盒110Y、110C、110M、110K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静电转印方式相互重合地转印在该转印带106A上。具体来说,在与各处理盒110的感光体114Y,114C、114M、114K相接触的转印带106A的背面部分分别配置有1次转印辊106BY、106BC、106BM、106BK。在此,由被1次转印辊106B推压的转印带106A部分和感光体114形成转印区域。并且,在将各感光体114Y、114C、114M、114K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106A上时,对1次转印辊106B施加正极性的偏压。由此,在各个1次转印的区域形成转印电场,使各处理盒110的感光体114上的调色剂图像以静电的方式依次附着且重合地转印到转印带106A上。
之后,调色剂图像被输送到2次转印辊106F与输送带106G压接的2次转印压接部(nip),在此选择适应时机一并转印到输送来的转印纸上。另外,也可在转印带106A周围设置用于除去残留于转印带106A表面上的调色剂的带清洁装置。 
转印纸被收纳在供纸盒109内,利用搓纸辊109A等输送到定纸辊副109B上。并且,在2次转印压接部中,将转印带106A上重合的调色剂图像一并转印到转印纸上。 
接着,通过输送带106G,将转印纸输送到定影装置108上。在定影装置108中,利用热和压力将转印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转印纸上。之后,利用排纸辊101,将转印纸排出图像形成装置100外,且载置到排纸托盘102上。 
另外,在本申请的发明中,将处理盒定义为,具有使感光体与图像形成工序中必需的处理装置(带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当中任一个以上形成一体的框体结构,且具有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自由装卸的结构。在下述处理装置的实例中,示出了感光体与上述带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均形成一体的结构,但也不限于这样的构成,对于带电装置,显影装置,清洁装置等分别具有下述的通风管的装置也包含在处理盒中。 
处理盒的结构
图2表示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处理盒110的剖视图。处理盒110具有感光体单元112和显影单元113。 
感光体单元112具有感光体114和用于收纳感光体114的感光体盒115。另外,在感光体盒115内,支承有带电充电器116,带电充电器116也作为感光体单元112的构成元件。 
另一方面,显影单元113具有:用于收纳干式显影剂D的显影盒118、3个输送螺杆117、以及对显影剂D进行承载和输送的显影辊119。在显影盒118内,构成有用于收纳显影剂D的调色 剂收纳部118R,输送螺杆117一边对调色剂收纳部118R内的显影剂D进行搅拌一边进行输送。在显影辊119的内部配置有固定于辊轴120上的圆筒状磁铁121。在磁铁121上,沿其圆周方向磁化有多个磁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显影单元113中,使用了具有调色剂和载体这二种成分系的显影剂D,但也可使用不具有载体的一种成分系的显影剂。在任何情况下均使用具有磁性的显影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感光体单元112中,一体地组装有清洁装置130,该清洁装置130具有:由感光体盒115的一部分构成的清洁盒132、支承于清洁盒132上且压接于感光体114表面上的清洁刮板133、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清洁刮板133上且与感光体114表面相抵接的润滑剂涂布刷134A、使涂布后的润滑剂薄层均匀化的整平刮板133B、以及压接于润滑剂涂布刷134A并向润滑剂涂布刷134A供给润滑剂的固形润滑剂134B。 
另外,在以上说明中,对清洁装置130与感光体单元112形成一体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清洁装置和感光体单元也可构成为各自独立的单元,还可设为将清洁装置以可装卸的方式组装于感光体单元上的结构。 
当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时,感光体114被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此时,对带电充电器116施加电压,由此使感光体114的表面按规定极性进行带电。将由未图示的曝光装置射出的写入光L照射到感光体114的带电面上,由此,在感光体114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另一方面,在显影辊119的周面上利用磁铁121的磁力来承载显影剂D,该显影辊119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由此使显影辊119上的显影剂D沿与显影辊119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被输送。并且,将所输送着的显影剂D的调色剂以静电方 式转移到形成于感光体114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使该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图像而可视化。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理盒110中,利用由显影辊119进行承载、输送的显影剂,使形成于感光体114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有1次转印辊106B,在沿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1次转印辊106B与感光体114之间,使作为转印件一实例的转印带106A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进行进给输送。 
此时,对1次转印辊106B施加转印偏压,由此将感光体114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106A上。将转印到转印带106A上的调色剂图像输送到2次转印辊106F与输送带106G压接的2次转印压接部。并且,在2次转印压接部,将转印带106A上的调色剂图像一并转印到转印纸上。使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通过定影装置108,此时在热和压力的作用下,将转印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转印纸上。将通过了定影装置108的转印纸排出到排纸托盘102上。 
另一方面,利用清洁装置130的清洁刮板113A,将未转印到转印带106A而附着于感光体114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从感光体4上除去,感光体114被初始化。 
调色剂盒和调色剂仓的构成
如图3所示,将显影盒118内的3条输送螺杆117当中的并列于下方的2条输送螺杆117的端部覆盖的部分从处理盒110的侧端面突出,构成突出部118A。在突出部118A的上部形成有作为调色剂补给口的开口118K,显影盒118内的调色剂收纳部118R借助开口118K与下述调色剂仓140的供给口147(参照图4C)相连通。在图3中,开口118K使用聚氨脂橡胶制的盖构件118F来进行关闭。
如图4A所示,调色剂仓140内置有用于暂时贮存调色剂的调色剂贮存室141、和将调色剂朝上述开口118K输送的调色剂仓螺杆142,在调色剂贮存室14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供调色剂盒150滑动和安放的狭缝部145。狭缝部145包括:用于对调色剂盒进行引导的放置导向件146、和用于接收调色剂的调色剂接收口143。调色剂接收口143与下述调色剂盒150的排出口152相连通。在隔着调色剂仓140的调色剂贮存室141的与调色剂接收口143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与显影盒118的开口118K相连通的供给口147。 
在作为本发明的调色剂收纳容器的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盒150中,其内部形成用于收纳调色剂的调色剂收纳空间150R,并且在其下方形成排出口152。排出口152使用封闭密封件153来进行封闭。在排出口152的周围沿着排出口152粘接有密封构件10。在调色剂盒150的下表面侧,与调色剂仓140的放置导向件146相卡合的导向凸缘155向侧方突出。 
密封构件的整体结构
接着,对调色剂盒150上使用的密封构件1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密封构件10呈长方形框状,具有纵部12和横部14。整个密封构件10通过聚氨脂泡沫的热压缩处理而形成,纵向长度为La、横向宽度为Lb、纵部的宽度为Wa、横部的宽度为Wb、高度为H。并且,整个表面利用在热压缩处理时形成的比重比较大的表皮层10a进行保护。并且,密封构件10的顶面构成平缓的曲线状的弯曲部10b。在弯曲部10b的相反侧形成有具有平坦形状的粘接面10c。 
在沿La方向呈长条状的纵部12中,弯曲部10b的宽度Wa方向的中央部的厚度最厚且厚度随着向端部侧去而逐渐变薄。另外,在沿Lb方向呈长条状的横部14中,宽度Wb方向的中央 部的厚度最厚且厚度随着向端部侧去而逐渐变薄。 
通过将密封构件10形成为上述结构,可使调色剂仓140的上表面一边与弯曲部10b相抵接一边顺利地进行移动。 
另外,通过对图5的密封构件10的粘接面10c施加粘接剂,可将密封构件10粘接到调色剂仓140上。 
在将上述调色剂盒150安放到调色剂仓140上时,如图4B所示,使调色剂盒150的导向凸缘155从侧方放置在调色剂仓140的放置导向件146的内侧来进行位置对准,使调色剂盒150沿着放置导向件146、即沿着密封构件10的弯曲部10b的棱线进行移动,设置成调色剂盒150的排出口152与调色剂仓140的调色剂接收口143对齐。此时,如上所述,因为密封构件10具有弯曲部10b,所以可减少端部卡挂在放置导向件146而卷起那样的不良现象的发生。 
在完成调色剂盒150的放置后,拔出封止密封件153,调色剂盒150中的调色剂被补给到调色剂仓140内。 
调色剂仓的变形例
另外,上述已经对使调色剂盒150沿着密封构件10的弯曲部10b的棱线相对于调色剂仓140进行相对移动来放置的实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使调色剂盒150从调色剂仓140的上表面的铅直方向进行放置。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A所示,调色剂仓160具有用于固定保持调色剂盒150的导向凸缘155的卡扣部162,以可将调色剂盒150保持在调色剂接收口143的铅直方向上。在将调色剂盒150放置在调色剂仓160上时,如图6A所示,使调色剂盒150从与调色剂仓140相对的铅直方向进行靠近,使导向凸缘155与卡扣部162卡合,以使调色剂盒150的排出口152与调色剂仓160的调色剂接收口143对齐的方式进行放置(参照图6B)。此时, 如上所述,密封构件10具有弯曲部10b,因此,即使密封构件10在调色剂盒150与调色剂仓140的上表面之间被压缩,也可抑制密封构件10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挤出。 
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用的通风管的结构
如图7所示,在先前已作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具有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通风管的主体通风管30。主体通风管30沿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装置背面侧延伸地内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且形成为L字状。 
在图7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右侧面,设置有用于将新鲜外部空气吸入到主体通风管30内的吸引风扇31。 
如图8所示,L字状的主体通风管30由水平管道部32和垂直管道部36构成。水平管道部32沿大致水平方向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内。水平管道部32在与各处理盒110的清洁装置130侧的侧面相对应的位置设有4处与下述主体突出管道40相连接的主体突出管道根部接合部33。在水平管道部32的远离吸引风扇31一侧的端部、即空气流的下游侧,形成有向下的开口(下游端开口32A)。 
垂直管道部36沿着大致铅直方向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内。在垂直管道部36的一端形成有与水平管道部32的下游端开口32A相连接的上游端开口36A。上游端开口36A呈长方形状,在其周围粘接有上述密封构件10。另外,可根据上游端开口36A的尺寸适当地改变密封构件10的各部尺寸。在垂直管道部36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将空气排出图像形成装置100外部的排气开口36B。 
在进行主体通管道30的组装时,首先,将水平管道部32组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并且,也如图9示,移动垂直管道部36,以使其上游端开口36A与水平管道部32的下游端开口32A 进行位置对准,并使密封构件10与下游端开口32A的周围相抵接地进行组装。这样,通过使水平管道部32的下游端开口32A与垂直管道部36的上游端开口36A对齐来形成接合部。 
垂直管道部36在使用螺旋夹进行组装之前是自由的,因此在其组装工序中,存在沿着作为放置方向的水平面内任一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与水平管道部32的下游侧开口周围一边进行滑动接触一边进行移动的可能性。在垂直管道部36的上游端开口36A周围粘接有密封构件10,密封构件10具有弯曲部10b。因此,在组装垂直管道部36时,即使密封构件10受到水平管道部32滑动摩擦阻力,也可由弯曲部10b起到抑制钩挂的作用,由此可减少端部卷起那样不良现象的发生。 
处理盒内的通风管的结构
如图10所示,在处理盒110中,形成有空气入口110A和空气出口110B。空气入口110A形成于处理盒110的轴向X的中央部分上,而空气出口110B形成于在轴向X上比空气入口110A更靠主体通风管30侧的位置。 
在处理盒110内形成有:第1处理盒管道110D1;其将空气从空气入口110A绕图10的跟前侧(开口118K侧)导向带电充电器116的壳体(casing)116A;第2处理盒管道D2,其将空气从壳体116A的里侧流通向处理盒110的空气出口110B。由此,如图3所示,在处理盒110内形成了空气流路E1、E2。 
处理盒110沿图1、7中的跟前-里侧的方向移动来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可装卸。在处理盒11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时,空气入口110A及空气出口110B分别与下述主体突出管道40中的未图示的空气排出口及空气取入口相连结。 
如图10所示,将主体突出管道40配置于主体通管道30的水平方向,且以与处理盒110的清洁装置130侧的侧面相接的方式 进行设置。主体突出管道40同时产生将空气吹入到处理盒110内的作用、和摄取由带电充电器116产生的臭氧的作用。将包含臭氧的空气从主体突出管道40吸入主体通风管30,经由主体通风管30的L字型弯曲部,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左侧面的空气喷出口110A(参照图7)排出。 
处理盒110的空气入口110A和空气出口110B呈长方形状,且在各口周围粘贴有上述密封构件10。另外,密封构件10的各部的尺寸可根据空气入口110A和空气出口110B的尺寸来进行适当的变更。 
当装卸处理盒110时,处理盒110的清洁装置130侧的侧面分别与主体突出管道40的未图示的空气出口和空气入口发生滑动摩擦。在空气入口110A和空气出口110B上粘贴具有弯曲部10b的密封构件10,因此,当装卸处理盒110时,即使密封构件10在其与主体突出管道40之间反复受到滑动摩擦力,也可抑制在密封构件10的端部发生卡挂,且可抑制密封构件10发生卷起。 
实施例
密封构件的整体结构
图12是本发明的调色剂收纳容器上使用的密封构件10的实施例,整个密封构件10通过聚氨脂泡沫的热压缩处理而形成,其纵向长度La=59mm、横向长度Lb=19mm、纵部的宽度Wa=2mm、横部的宽度Wb=4mm、高度H=4mm。并且,整个表面受到在热压缩处理时形成的比重较高的表皮层10a的保护。并且,密封构件10的顶面形成平缓的弯曲部10b,由此可使开闭门(未图示)在该顶面上进行顺利的移动。由于该弯曲部分别形成于聚氨脂泡沫的纵部、横部、以及纵部与横部相交的部位上,因此开闭门在从其中的任一方向(图3中的D1、D2 和D3方向)与该聚氨脂泡沫1进行抵接时也可顺利地进行移动。而且,可以通过对图3的密封构件10的一个面10c施加粘接剂来将密封构件10粘接到未图示的单元5上。 
模具
图13是制造用于得到上述密封构件10的热压聚氨脂泡沫1用的模具20,在下模20a上形成有凸部21,所述凸部21对环状的热压聚氨脂泡沫1的环状部的内表面进行划线构成。另一方面,在上模20b形成有深度3mm的凹部22,所述凹部22对环状热压聚氨脂泡沫1的环状部的外表面和弯曲的顶面进行划分。 
另外,也可为了切除不需要的部位而形成咬切部,沿着各分模线在上模上形成凸条23、24。 
聚氨脂泡沫
所使用聚氨脂泡沫2的比重为0.03、厚度为5mm。 
热处理
将所述聚氨脂泡沫2夹入到上述模具20中,在加压条件下,按180℃×2分钟的条件进行加热,使聚氨脂泡沫2发生永久变形。 
另外,在以160℃×2分钟作为热处理条件来进行加热的情况下,有时因为聚氨脂泡沫的性状而无法产生充分的永久变形时,有可能发生产品尺寸不匀的情况。 
成形体
将所获得的成形品的整体结构示于图14中,但对最大高度为3mm、且夹入于两模具20间的部位进行压缩而形成树脂层,使其厚度大约为0.1mm。这样通过对所挤出的部位(10m、10n)进行拉伸能够容易从咬切部(10p)切断。并且,使成形体即利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密封构件形成为,聚氨脂泡沫的端部10p1的厚度最薄、且随着远离该端部而厚度逐渐增大,在聚氨脂泡沫 的弯曲部顶点10q的厚度最厚的形状。进而,具有通过热永久变形来形成随着远离该弯曲部顶点10q而厚度渐渐变薄的形状的结构,并通过对表面进行热处理来形成较薄的表皮层10a,由此提高了表面的强度,也更有利于开闭门的滑动。 
本发明如上所述,使用了所得到的密封构件的密封结构可使开闭门等顺利地进行滚动,并消除了卡挂、密封构件端部卷起的缺点,作为密封结构极其优越。而且,通过形成随着远离端部而厚度逐渐增大的结构,在使另外构件从与如图2所示的开口部垂直的方向进行对齐的密封结构中,即使聚氨脂泡沫由于压缩向内外部方向进行变形也可防止聚氨脂泡沫发生挤出现象。

Claims (11)

1.一种聚氨脂泡沫构件,在将片状的聚氨脂泡沫裁断为所需的形状后,对该聚氨脂泡沫的一个面施加粘接剂,其中,聚氨脂泡沫构件呈长方形框状,具有沿纵向长度的方向呈长条状的纵部和沿横向宽度的方向呈长条状的横部,整个聚氨脂泡沫构件通过聚氨脂泡沫的热压缩处理而形成为如下的低端形状:聚氨脂泡沫构件的顶面构成平缓的曲线状的弯曲部,在弯曲部的相反侧形成有具有平坦形状的粘接面,在纵部中,弯曲部的在纵部的宽度的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厚度最厚且厚度随着向端部侧去而逐渐变薄,并且,在横部中,弯曲部的在横部的宽度的方向上的中央部的厚度最厚且厚度随着向端部侧去而逐渐变薄,在上述弯曲部形成有在热压缩处理时形成的比重比较大的表皮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脂泡沫构件,其特征在于,使相对的两条边为上述低端形状。
3.一种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粘贴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脂泡沫构件的构件、以及沿平行于聚氨脂泡沫粘贴面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而配置的另外构件,其中,
使上述另外构件在上述移动方向与构成上述端部的厚度较厚部分的厚部进行接触。
4.一种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粘贴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脂泡沫构件的构件、以及从相对于聚氨脂泡沫粘贴面铅直的方向与粘贴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脂泡沫构件的构件进行抵接的另外构件,其中,
以未施加粘接剂的面作为与上述另外构件紧密接触的面来粘贴聚氨脂泡沫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粘贴有上述聚氨脂泡沫的构件与上述另外构件之间可开闭。
6.一种调色剂收纳容器,其内部收纳有调色剂,其中,
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氨脂泡沫构件以围在排出调色剂用的排出口的周围的方式进行粘接。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色剂收纳容器。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的通风管,在其接合部设有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结构。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管。
10.一种处理盒,其中,该处理盒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可装卸,上述处理盒将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结构设置于空气取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当中的至少一方上。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
CN200810179305.8A 2007-11-30 2008-11-28 聚氨脂泡沫构件、密封结构、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446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11139 2007-11-30
JP2007-311139 2007-11-30
JP2007311139 2007-11-30
JP2008-279153 2008-10-30
JP2008279153 2008-10-30
JP2008279153A JP5566590B2 (ja) 2007-11-30 2008-10-30 ウレタンフォーム部材、シール構造、トナー収納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6793A CN101446793A (zh) 2009-06-03
CN101446793B true CN101446793B (zh) 2014-03-12

Family

ID=40742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9305.8A Active CN101446793B (zh) 2007-11-30 2008-11-28 聚氨脂泡沫构件、密封结构、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66590B2 (zh)
CN (1) CN1014467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1099B2 (ja) * 2011-03-01 2015-04-15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クリーニングローラ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205258B2 (ja) * 2013-12-03 2017-09-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器機
JP6541478B2 (ja) * 2015-07-02 2019-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粉体移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1976A (en) * 1987-10-15 1992-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der developer container with a sealing member having specific hardness, compressive set,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compress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0674A (ja) * 1984-12-10 1986-06-27 Diesel Kiki Co Ltd 発泡柱状成形シ−ル材の製造方法
JPH03258530A (ja) * 1990-03-09 1991-11-18 Toyo Rubber Chem Ind Co Ltd 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77540B2 (ja) * 1991-03-19 1999-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に着脱自在な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4268386A (ja) * 1991-02-22 1992-09-24 Ricoh Co Ltd シール部材
JPH11218987A (ja) * 1998-02-02 1999-08-10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585670B2 (ja) * 2000-09-01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05501A (ja) * 2001-06-26 2003-01-08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2003122114A (ja) * 2001-10-19 2003-04-25 Hitachi Koki Co Ltd トナー補給装置
US6723916B2 (en) * 2002-03-15 2004-04-20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EMI shielding and environmental seal gasket construction
JP4707508B2 (ja) * 2005-09-13 2011-06-2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79700B2 (ja) * 2006-02-27 2011-09-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1976A (en) * 1987-10-15 1992-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owder developer container with a sealing member having specific hardness, compressive set,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compres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51284A (ja) 2009-07-09
CN101446793A (zh) 2009-06-03
JP5566590B2 (ja)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37628A (en)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dispens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US9304441B2 (en)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05224B2 (en)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container with flexible members forming injection opening
CN101446793B (zh) 聚氨脂泡沫构件、密封结构、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
US3958693A (en) Vacuum X-ray envelope
CN100562816C (zh) 粉末引导装置以及具有粉末引导装置的成像设备
US8320792B2 (en) Clean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44156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leaning device and cleaning device
CN1979354A (zh) 具有改进的密封结构的显影设备
USRE30045E (en) Vacuum X-ray envelope
CN101458479B (zh) 显影装置、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8620177B2 (en) Developing device with seal members
US5826140A (en) Method of remanufacturing toner cartridges
JPH11352763A (ja)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3186088B (zh) 一种处理盒和处理盒的密封方法
CN102955397A (zh) 显影剂补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H08123176A (ja) 現像剤補給容器
JPH09236977A (ja) 現像装置及び現像剤容器
CN205880506U (zh) 调色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121710A (ja) 現像剤封止部材及び現像剤封止部材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202331018U (zh) 用于密封碳粉盒出粉口的密封组件及碳粉盒
US6878429B2 (en) Sealing member for developer container
EP2065762A1 (en) Urethane foam member, seal structure, toner storage container,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25961B2 (ja) 現像装置
JP2011203507A (ja) 現像剤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Ricoh Co.,Ltd.

Patentee after: Arkem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Ricoh Co.,Ltd.

Patentee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