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1283B - 设有卡紧装置的马达和配有该马达的光盘驱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设有卡紧装置的马达和配有该马达的光盘驱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1283B
CN101431283B CN2008101679724A CN200810167972A CN101431283B CN 101431283 B CN101431283 B CN 101431283B CN 2008101679724 A CN2008101679724 A CN 2008101679724A CN 200810167972 A CN200810167972 A CN 200810167972A CN 101431283 B CN101431283 B CN 1014312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otor
stator
hollow bulb
dra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79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1283A (zh
Inventor
高木仁
林重雄
岩井优介
安本展明
河野洋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31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1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1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12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9/00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2K29/06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non-mechanical commutating devices, e.g. discharge tubes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position sens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9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with magnetic bearing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009Turntables, hubs and motors for disk drives; Mounting of motors in the driv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2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around the armatures, e.g. flywheel magnet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3/00Clutches or hol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 e.g. using Johnson-Rahbek effe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设有卡紧装置的马达和配有该马达的光盘驱动设备。所述马达包括旋转体和包括定子的固定体。这里,所述定子包括:定子芯,该定子芯具有环形靠背部和沿周向间隔开的多个齿部,所述环形靠背部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齿部从所述靠背部沿远离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线圈,所述线圈通过绕所述定子芯的齿部缠绕导线多圈而形成。所述转子保持件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定子上方以覆盖所述定子。另外,用于朝所述定子吸引所述转子保持件的环形或弧形引磁体设置在所述靠背部的径向向内处,所述引磁体的上表面沿轴向面向所述转子保持件,并且所述引磁体的下表面沿轴向位于所述定子芯的靠背部的上表面下方。

Description

设有卡紧装置的马达和配有该马达的光盘驱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有卡紧装置的马达,并且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抑制马达旋转体的振动的引磁体的布置结构。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有所述马达的光盘驱动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用于以光学方法刻录和复制例如DVD等光盘的光盘驱动设备变得越来越薄,对于安装到用于使光盘旋转的光盘驱动设备的薄型马达的需求渐增。这种马达包括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保持光盘的卡紧装置,该卡紧装置具有在其上安装光盘的安装部。
最近,随着光盘的存储能力增大,光盘的刻录间距相应地变窄。为此,需要以更高的精度发射用于刻录和复制光盘的光。另外,由于刻录和复制光盘的任务越来越紧,因此需要马达高速旋转。
因为薄型设计的马达造成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马达的旋转体的支承部分的长度减少,所以减少光盘的表面振动变得困难。在光盘由马达带动而快速旋转的情况下,凸显出的问题在于,由于光盘相对于旋转中心不平衡,导致光盘可能偏离中心。如果光盘以高速旋转,那么该问题尤为突出。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中用于以磁力吸引马达的旋转体的引磁体被布置成面向旋转体,从而抑制旋转体的浮动和振动。
然而,由于马达设计成薄形,因此在马达内用于安装引磁体所需的空间更小。此外,如果引磁体布置成与形成用于产生马达驱动力的磁路的定子接触,则磁路会受到定子影响,这很可能影响马达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薄型马达中的结构,其中以有效的方式布置用于以磁力吸引马达的旋转体的引磁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包括:旋转体,该旋转体包括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转子磁体和保持所述转子磁体的转子保持件,所述转子磁体由磁性体形成;以及固定体,该固定体包括设置成面向所述转子磁体的定子。这里,所述定子包括:定子芯,该定子芯具有环形靠背部和沿周向间隔开的多个齿部,所述齿部从靠背部沿远离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线圈,所述线圈由绕所述定子芯的齿部缠绕导线多圈形成。另外,转子保持件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定子上方以覆盖定子。而且,用于朝定子吸引转子保持件的环形或弧形引磁体设置在靠背部的径向向内处,引磁体的上表面沿轴向面向转子保持件,并且引磁体的下表面布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定子芯的靠背部的上表面下方。固定体包括:大体圆筒形的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旋转体;以及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支承机构的圆筒形保持部,其中,壳体具有从圆筒形保持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延伸部,其中,该环形延伸部包括安装部和外围壁部,定子芯的靠背部的下表面安装到该安装部,靠背部通过其内周表面固定到该外围壁部,并且其中,在外围壁部的径向向内处形成有容置引磁体的中空部,该中空部的下表面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外围壁部的上表面下方。
通过这样的构造,引磁体设置在靠背部的径向向内处且引磁体的下表面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定子芯的靠背部的上表面下方。这样能够将引磁体设置在适当位置,而不是设置在转子保持件和定子之间的有限轴向空间中。因此,能够使转子保持件和定子之间的轴向距离最小化,这有助于获得薄型马达。
具体地,由于引磁体的下表面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靠背部上表面的下方,因此能够减轻对引磁体轴向厚度的限制。这样能够以相当大的自由度设定引磁体的体积。因此,通过根据特定马达中所要求的规格来改变引磁体的轴向厚度,能够提供除引磁体的轴向厚度不同之外结构基本保持相同的多种马达。
通过这样的构造,壳体能够在牢固地将定子芯保持在适当位置的同时,提供将引磁体的下表面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靠背部的上表面下方所需的空间。其原因在于,中空部的下表面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外围壁部的上表面下方。
优选将引磁体磁化成具有沿其周向的两个磁极。
因为引磁体被磁化成具有沿其周向的两个磁极,所以通过这样的构造,能够同时使多个引磁体磁化。这样能够提高马达的生产效率。
此外,由于引磁体设置在定子芯的靠背部的径向向内处,因此能够抑制引磁体的磁通量影响定子芯。在引磁体附连到定子芯的靠背部上表面的情况下,如果引磁体被磁化成仅具有两个磁极,那么流过定子芯的磁通量就会增加。因此,存在磁通量影响形成于齿部和转子磁体之间的磁路的可能。然而,由于本发明的引磁体设置在靠背部的径向向内处,因此能够防止磁通量影响形成于齿部和转子磁体之间的磁路。
优选在引磁体的下表面上设置磁性磁轭。
因为在引磁体的下表面上设有磁轭,所以通过这样的构造,从引磁体泄漏出的磁通量被磁轭吸收。因此,能够增大引磁体吸引转子保持件的力。
优选将磁轭形成为环形或弧形,并且磁轭的径向宽度小于引磁体的径向宽度。
因为壳体的体积能够与磁轭的径向宽度的减小成比例地增大,所以通过这种构造,能够增加壳体的刚度。这样能够降低由壳体本身的振动引起的噪音。
优选将磁轭形成为环形或弧形,并且引磁体的外周表面与磁轭的外周表面沿轴向基本齐平。
因为引磁体的外周表面与磁轭的外周表面沿轴向基本齐平,所以通过这样的构造,能够防止引磁体的磁通量泄漏到定子芯。
优选地,固定体包括:大体圆筒形的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旋转体;以及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支承机构的圆筒形保持部,其中,壳体具有从圆筒形保持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延伸部,其中,该延伸部包括安装部和外围壁部,定子芯的靠背部的下表面安装到该安装部,靠背部通过其内周表面固定到该外围壁部,其中,在外围壁部的径向向内处形成有放置引磁体的第一中空部和放置磁轭的第二中空部,并且其中,第二中空部的下表面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第一中空部下方,第一中空部的下表面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外围壁部的上表面下方,并且第一中空部与第二中空部接合。
通过这样的构造,壳体能够在牢固地将定子芯保持在适当位置的同时,提供将引磁体的下表面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靠背部的上表面下方所需的空间。其原因在于,中空部的下表面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外围壁部的上表面下方。此外,因为由第二中空部确保了设置磁轭所需的空间,所以即使当将磁轭设置在适当位置时仍然能够获得薄型马达。
具体地,如果引磁体的外周表面与磁轭的外周表面在轴向方向上基本齐平,那么第二中空部能够形成为沿径向更靠外。这样能够增大支撑支承机构的壳体的延伸部的径向宽度。因此,能够增大利用支承件支撑整个旋转体所需的壳体刚度。
优选地,至少在第二中空部的下表面上涂覆粘结剂。
通过这样的构造,在将粘结剂涂覆到第二中空部的下表面时,在磁轭的下表面、内周表面以及外周表面与第二中空部之间填充粘结剂。这样能够将磁轭牢固地固定到壳体。
优选在引磁体的内周表面、外周表面以及下表面与第一中空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因为在引磁体与第一中空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以通过这样的构造,不管第一中空部的机加工精度如何都能够设置引磁体。这样能够相对于转子保持件的下表面精确地设置引磁体的上表面。
优选地,转子保持件包括:沿轴向向上的方向凹入的中央凹部,该中央凹部用于容置所述壳体的圆筒形保持部的一部分;以及从所述中央凹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平面部,其中,在圆筒形保持部的上延伸部中形成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突出部,其中所述平面部的径向内部区域上附连有防拔出构件,该防拔出构件具有沿周向彼此间隔开并从平面部的内边缘径向向内伸出的多个防拔出伸出部,其中,当旋转体沿轴向向上的方向被提起时,每个防拔出伸出部的上表面都与突出部的下表面接触,从而阻止旋转体进一步沿轴向向上运动,并且其中,引磁体与防拔出构件设置在大致相同的径向位置处。
因为引磁体与防拔出构件设置在相同的径向位置处,所以通过这样的构造,能够确保用于设置防拔出构件的空间。
优选地,转子保持件设有用于支撑光盘的光盘支撑部,其中,在光盘支撑部的径向向内处,转子保持件安装有用于保持光盘的卡紧装置,并且其中,该卡紧装置包括用于保持光盘的卡盘爪和用于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对卡盘爪施加偏压的弹性构件。
因为转子保持件受到引磁体吸引,所以通过这样的构造,能够减少在转子保持件旋转期间产生的振动。这样能够减少支撑在转子保持件的光盘支撑部上的光盘的偏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有如上构造的马达的光盘驱动设备,该光盘驱动设备包括:用于将光发射到光盘上并接收从光盘反射的光的光学拾取机构;以及用于使光学拾取机构沿光盘的径向方向运动的运动机构。
通过这样的构造,能够提供一种在采用薄型马达的同时减少了振动的光盘驱动设备。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用在薄型马达中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以有效的方式设置用于以磁力吸引旋转体的引磁体。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发明的以上特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性轴向截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卡紧装置的俯视平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转盘的俯视平面图;
图4A和图4B是根据本发明的转盘的示意性轴向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马达中的引磁体及其周边结构的放大图;
图6是固定体的俯视平面图,示出了引磁体及其周边结构;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对引磁体进行磁化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性轴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马达的总体结构)
现在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总体结构,图1是示出该马达的示意性轴向截面图。
参考图1,马达1优选包括:旋转体2,旋转体2具有与指定的中央轴线J1同轴布置的轴21、随轴21一起旋转的转子磁体22以及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保持光盘(未示出)的卡紧装置23;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轴21的支承机构3;以及固定体4,固定体4具有用于保持支承机构3的壳体41。为了方便起见,在以下描述中,沿中央轴线J1指向卡紧装置23的方向称为“上”,沿中央轴线J1指向壳体41的方向称为“下”。然而应该注意的是,中央轴线J1无需一定要与重力方向一致。
旋转体2优选包括:轴21;作为转子保持件的转盘231,转盘231固定于轴21上部的外周表面;固定于转盘231的转子磁体22;以及固定于转盘231中央部分的卡盘盖232。在此,转盘231和卡盘盖232构成卡紧装置23。
支承机构3优选包括:大体圆筒状的轴套31,轴套31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沿径向支撑轴21;以及大体圆盘状的推力板32,推力板32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沿轴向支撑轴21。轴套31优选具有被轴21插入的轴向通孔。轴套31优选由大体圆筒状的含油烧结材料制成。推力板32优选设置在轴套31下方。
固定体4优选包括:壳体41,壳体41具有用于保持轴套31的外周表面的内周表面;固定于壳体41的定子42;固定于壳体41的外部下表面的连接板43;固定于连接板43的上表面的电路板44;以及固定于壳体41的内部下表面的中心板45,中心板45的上表面与推力板32的下表面接触。引磁体46优选在定子42的径向向内处连接到壳体41。引磁体46优选用于沿轴向向下吸引转盘231。
(卡紧装置的总体结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卡紧装置23的总体结构。图2是该卡紧装置23的俯视平面图。图3是其转盘231的俯视平面图。图4A是其转盘231的示意性轴向截面图,图4B是图4A中由单点划线圆圈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参考图1和图2,卡紧装置23包括:转盘231,转盘231具有用于支撑光盘的光盘支撑部2311;以及布置在光盘支撑部2311的径向向内处的卡盘盖232。
卡盘盖232优选包括:通过树脂材料注塑成型而形成的大体盘状的盖2321;容纳在盖2321内的多个弹性构件2322(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为螺旋弹簧);以及被弹性构件2322径向向外偏压的多个卡盘爪2323。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2322和卡盘爪2323的数量均为三。多个定心爪2321a1以周向相互隔开的方式与盖2321的外周表面一体形成,定心爪2321a1用于与光盘的中央开口部(未示出)接触,以使盖2321的中心与光盘的中央开口部的中心对准。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定心爪2321a1的数量为三。
再次参考图1,盖2321优选设有:沿径向面向光盘中央开口部的内周表面的外圆筒部2321a;用于覆盖外圆筒部2321a上侧的顶板部2321b;以及基部2321c,基部2321c具有从顶板部2321b的中部沿轴向向下延伸的通孔。优选在基部2321c的外表面上形成与弹性构件2322的径向内端接触的平面部分2321c1。优选在平面部分2321c1的周向中央区域中一体地形成凸出部分2321c2,凸出部分2321c2沿径向向外延伸以与弹性构件2322接合。
参考图3和图4,转盘231优选通过挤压作为磁性体的薄钢板而形成大体圆筒形。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挤压加工期间进行冲压加工来形成转盘231。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磁性体之一的转盘231优选由镀锌钢板形成。转盘231优选包括:其内周表面能够附连到轴21的外周表面的第一圆筒部2312;从第一圆筒部2312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平面部2313;从第一平面部2313的外缘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二圆筒部2314;从第二圆筒部2314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平面部2315;以及从第二平面部2315的外缘沿轴向向下延伸的第三圆筒部2316。
第一平面部2313和第二圆筒部2314限定出中央凹部2317。用于支撑光盘的光盘支撑部2311优选设置在第二平面部2315的外围区域中。优选将转子磁体22固定于第三圆筒部2316的内周表面(见图1)。由于通过第一圆筒部2312、第一平面部2313、第二圆筒部2314和第二平面部2315在转盘231的中央区域中设置出三个弯曲部,因此能够提高转盘231自身的刚度。
在第一圆筒部2312的内周表面上,优选形成有直径增大部分2312a,第一圆筒部2312的内径在直径增大部分2312a增大。直径增大部分2312a优选通过沿径向向外推压第一圆筒部2312的内周表面而形成为环形。在推压作业中,直径增大部分2312a对应于冲击线。
(引磁体及其周边结构)
接下来,将参考图5和图6描述引磁体46及其周边结构。图5是图1所示的引磁体46及其周边结构的放大图。图6是引磁体46及其周边结构的俯视平面图,为了图示清楚,未示出电路板44和连接板43。此外,还将参考图7描述使引磁体46磁化的方法,图7是示出用于使引磁体46磁化的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图5,壳体41优选通过切削加工非磁性黄铜材料而形成。壳体41优选为大体圆筒形并具有通孔,该通孔的内周表面与轴套31的外周表面接触。另外,壳体41包括:圆筒形保持部411,圆筒形保持部411面向轴套31的上部外周表面;以及基部412,基部412从圆筒形保持部411的下延伸部沿径向向外延伸。
在圆筒形保持部411的上部中,优选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大体圆筒形突出部4111。突出部4111优选具有沿径向向外并沿轴向向下倾斜的环状倾斜表面4111a。突出部4111优选还设有垂直于中央轴线J1的下部平表面4111b。平表面4111b优选为环形。
在将旋转体2附连到固定体4时,下述防拔出构件25的防拔出伸出部252在支靠在倾斜表面4111a上的同时沿轴向向下移动。这样能够防止在将旋转体2附连到固定体4时对转盘231施加的力增大。如果旋转体2受推压而沿轴向向上移动,则防拔出伸出部252与突出部4111的平表面4111b接触。因此,阻止了旋转体2沿轴向向上移动。
在基部412上方形成有第一中空部4121和第二中空部4122,第一中空部4121从基部412的上表面向下凹进,第二中空部4122形成在第一中空部下方并与其接合。优选在基部412中在第一中空部4121和第二中空部4122的径向向外处设置定子安装部4123,定子42安装在定子安装部4123上。
第一中空部4121和第二中空部4122均优选形成为环形。第二中空部4122的径向宽度优选小于第一中空部4121的径向宽度。第一中空部4121的径向向外的内周表面和第二中空部4122的径向向外的内周表面优选形成在一个轴向延伸表面上。
基部412的沿径向向内的外周表面中与第一中空部4121相邻的一部分外周表面(以下称为第一外周表面4121a)形成在基部412的沿径向向内的外周表面中与第二中空部4122相邻的一部分外周表面(以下称为第二外周表面4122a)的径向内部处。
第一外周表面4121a优选经由基部412的与第一中空部4121的下边界相邻的大体环形平表面(以下称为第一底表面4121b)与第二外周表面4122a接合。基部412的与第二中空部4122的下边界相邻的表面优选为垂直于中央轴线J1延伸的大体环形平表面(以下称为第二底表面4122b)。
壳体41优选设有作为外围壁部的外圆筒部4124。外圆筒部4124优选具有:基部412的与第一中空部4121和第二中空部4122相邻的内周表面4124a;以及沿径向面向安装到定子安装部4123的定子42的外周表面4124b。
参考图6,定子42优选包括:通过沿轴向层压多个电磁性钢板而形成的定子芯421;通过绕定子芯421反复缠绕导线而形成的多个线圈422。
定子芯421优选包括:大体环形的靠背部4211,靠背部4211的中心与中央轴线J1同心;以及沿周向间隔开的多个齿部4212,齿部4212从靠背部4211沿径向向外延伸。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齿部4212的数量为12。所述多个线圈422通过绕齿部4212集中地缠绕导线而形成。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线圈422的数量为12。
重新参考图5,壳体41的定子安装部4123优选包括:延伸部4123a,延伸部4123a的上表面与定子芯421的靠背部4211的下表面接触;以及外圆筒部4124,外圆筒部4124的外周表面4124b沿径向面向靠背部4211的内周表面。定子芯421通过粘结剂附接到壳体41的定子安装部4123。
在壳体41的第二中空部4122中设有作为磁性体的大体环形的磁轭47。磁轭47优选通过粘结剂固定到第二底表面4122b。对此,可以通过向第二中空部4122中充填粘结剂而将磁轭47的内周表面和外周表面固定到第二中空部4122。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磁轭牢固地固定到壳体41。
磁轭47的上表面优选定位在第一底表面4121b的轴向向上位置处。引磁体46设置在磁轭47的上表面上。磁轭47的上表面和引磁体46的下表面保持互相接触。引磁体46和磁轭47设置在定子42的靠背部4211的内周表面的径向向内处。对此,将引磁体磁化成具有沿其周向的两个磁极(见图6)。由于第二中空部4122与第一中空部4121相结合,因此即使磁轭47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引磁体46下方,仍能够使马达变得薄。
参考图5,引磁体46的下表面优选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定子芯421的靠背部4211的上表面下方。这样就无需将引磁体46设置在定子芯421的上表面和转盘231的第二平面部2315的下表面之间的有限轴向空间中。因此,能够使定子42与转盘231的第二平面部2315之间的轴向距离最小化,这有助于使马达变得薄。在引磁体设置于定子芯421上表面上的情况下,引磁体的轴向厚度受到限制。为了使马达变薄,需要将引磁体的轴向厚度设定成小于从定子芯421测得的线圈422的轴向高度。
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因为引磁体46设置在定子芯421的靠背部4211的内周表面的径向向内处,并且引磁体46的下表面设置成在轴向上位于靠背部4211的上表面下方,所以能够减少对引磁体46轴向厚度的限制。这使得能够以相当大的自由度设定引磁体的体积。结果,能够改变引磁体46沿轴向向下吸引转盘231的力。因此,能够提供多种马达,这些马达在除引磁体46之外的结构上都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沿轴向向下吸引转盘231的力不同。
参考图7,多个引磁体46由磁化夹具7以每个引磁体46的外周表面都在两点与磁化夹具7接触的方式夹持。于是,引磁体46被同时磁化。在图7中,用点线箭头指示由磁化夹具7产生的磁场的方向。
由于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引磁体46被磁化成具有两个磁极,因此能够采用在其中如磁化夹具7那样布置多个引磁体的磁化夹具。在引磁体被磁化成具有四个磁极的情况下,不可能使用磁化夹具7。因此,需要采用能够包围引磁体的磁化夹具,该磁化夹具将引磁体的外周表面分成四个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磁化夹具仅能使单个引磁体磁化,这意味着使引磁体磁化的方法效率降低。这样无法提高马达的生产率。
与磁化成具有四个磁极的引磁体不同,该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引磁体46具有两个磁极。为此,磁化夹具7由包围引磁体46外周表面的两个对分区域的第一夹具71和第二夹具72形成。因此,即使当引磁体46如图7所示设置成多个,仍然能够通过平行设置第一夹具71和第二夹具71而使所有引磁体46同时磁化。结果,提高了磁化引磁体的工艺效率,从而提高了马达的生产效率。
再次参考图5,磁轭47的外周表面的径向位置基本与引磁体46的外周表面的径向位置相同。这优选地确保了引磁体46的磁通量流向磁轭47。因此,稳妥地防止了磁通量流向定子42的定子芯421。这消除了在定子42和转子磁体22之间形成的磁路受引磁体46的磁通量影响的可能性。结果,能够增大引磁体46沿轴向向下吸引转盘231的力。
再次参考图5,外圆筒部4124的上表面和定子芯421的靠背部4211的上表面基本等高地布置在轴向方向上。外圆筒部4124的内周表面在大约引磁体46轴向长度的一半以上的范围内沿径向面向引磁体46的外周表面。换句话说,第一底表面4121b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外圆筒部4124的上表面下方。
由于这样的特征,即使当外部震动等引起马达自身突然沿径向移动时,外圆筒部4124的内周表面仍然能够阻止引磁体46径向移动。另外,能够将引磁体46的下表面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定子芯421的靠背部4211的上表面下方。这有助于将马达造得薄。
定子芯421的靠背部4211的内周表面的大部分可以用作粘结区域,外圆筒部4124的外周表面4124b与靠背部4211的内周表面在该结合区域上粘结。这样能够将定子42牢固地固定到定子安装部4123。因此,即使当由于外部震动等引起马达自身突然移动时,仍然能够用壳体41可靠地保持定子42。
在壳体41的基部412上的第一底表面4121b与引磁体46的位于磁轭47的径向向内处的下表面区域之间形成有微小的轴向间隙。这样能够防止引磁体46的上表面倾斜成相对于中央轴线J1不垂直,当引磁体46与第一底表面4121b接触时可能发生这样的倾斜。因此,能够确保引磁体46的上表面与转盘231的第二平面部2315的下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在径向和周向方向上保持恒定。因而,能够抑制转盘231旋转期间引磁体46吸引转盘231的力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优选分别在壳体41的基部412的第二外周表面4122a与磁轭47的内周表面之间以及在外圆筒部4124的沿径向面向磁轭47的内周表面4124a与磁轭47的外周表面之间设置径向间隙。
同样,优选分别在基部412的第一外周表面4121a与引磁体46的内周表面之间以及在外圆筒部4124的沿径向面向引磁体46的内周表面4124a与引磁体的外周表面之间设置径向间隙。不管第一外周表面4121a、第二外周表面4122a以及外圆筒部4124的内周表面4124a的机加工精度如何,这些结构都使得能够精确设置磁轭47和引磁体46。因此,能够以更高的精确度设置磁轭47和引磁体46。
引磁体46的上表面沿轴向面向转盘231的第二平面部2315的下表面。引磁体46用于以磁力沿轴向向下的方向吸引第二平面部2315。限制旋转体2沿轴向向上移动的防拔出构件25焊接于第二平面部2315下表面中沿轴向面向引磁体46上表面的径向内部区域。由于防拔出构件25设置在沿轴向面向引磁体46的位置,因此易于保证用于附连防拔出构件25的空间。
通过挤压薄金属板,防拔出构件25形成为大体环形,防拔出构件25包括:大体环形的基部251,基部251固定到第二平面部2315的内边缘区域;周向隔开的多个防拔出伸出部252,防拔出伸出部252与基部251一体形成并从基部251沿径向向内延伸。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防拔出伸出部252的数量为3。防拔出伸出部252从第二圆柱部2314的内周表面沿径向向内伸出。此外,防拔出伸出部252沿径向向内伸出越过壳体41的突出部4111的外边缘。
引磁体46的内周表面的内径与第二圆柱部2314的内周表面的内径基本相等。这使得引磁体46能够吸引第二平面部2315的内边缘区域。壳体41的第一外周表面4121a形成在圆筒形保持部411的外周表面的径向向外处。因此,壳体41能够可靠地保持轴套31。
(光盘驱动设备)
现在将参考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图8是示出该光盘驱动设备的示意性轴向截面图。
参考图8,光盘驱动设备50包括:心轴马达51,心轴马达51用于使具有中央开口部61的光盘60旋转,心轴马达51设计成当被插入到光盘60的中央开口部61中时使自己与光盘60的旋转轴线同轴对齐;光学拾取机构52,光学拾取机构52用于将光发射到光盘60上并接收从光盘60反射的光;齿轮机构53,齿轮机构53用作使光学拾取机构52沿光盘60的回转半径方向运动的运动机构;以及外壳54,外壳54用于容置心轴马达51、光学拾取机构52和齿轮机构53。
心轴马达51和光学拾取机构52借助于底盘55保持在适当位置。当底盘55至少沿轴向移动时,光盘60的中央开口部61被安装到心轴马达51的卡紧装置。底盘55设有孔口且光学拾取部52设置在该孔口内。
齿轮机构53包括马达531,马达531具有在其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531a和用于传递马达531的转矩的反转齿轮532。
在外壳54中形成有薄隔板541,薄隔板541用于在空间上将光盘60与齿轮机构53隔开。此外,在壳体54中还形成有门孔542,光盘60经门孔542插入和取出。
光学拾取机构52包括:光发射和接收单元521,光发射和接收单元521用于将例如激光束发射到光盘60上并接收从光盘60反射的激光束;以及滑架单元522,滑架单元522用于承载光发射和接收单元521,滑架单元522设置成垂直于光盘60的径向移动方向。滑架单元522具有与反转齿轮532啮合的齿条部522a。光发射和接收单元521适于同滑架单元522一起沿径向运动。
当附连到马达531的驱动齿轮531在与反转齿轮532啮合的情况下旋转时,具有与反转齿轮532啮合的齿条部522a的滑架单元522沿径向运动。滑架单元522的这种运动导致光发射和接收单元521沿径向运动。
通过将本发明的马达1应用于光盘驱动设备50的心轴马达51,能够相对于光学拾取机构52发射光的方向精准地设置光盘60的下表面。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更高的精确度刻录和复制光盘60的光盘驱动设备。
因而,能够提供一种高度可靠的光盘驱动设备,当将光盘60安装到心轴马达51时,该光盘驱动设备不会出现刻录和复制错误。另外,能够使光盘驱动设备50变得薄并减少施加到光盘支撑部2311的振动。这使得能够提供一种高度可靠的光盘驱动设备。
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能够在不背离权利要求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多种改型或修改。
尽管在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轴21和转盘231直接地相互固定,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替代示例,可以在轴21和转盘231之间插入大体为环形的轴衬。该轴衬优选由例如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将轴衬固定到轴21并通过粘结剂粘接到转盘231。
尽管在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引磁体46下方设置磁轭47,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替代示例,可将引磁体46直接固定到壳体41。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形成第二中空部4122。然而,为了避免引磁体46的磁通量泄漏到定子芯421,优选在引磁体46下方设置磁轭47。在只有引磁体46固定到壳体41的情况下,优选将引磁体46沿其周向磁化成具有四个或更多个磁极,以避免磁通量泄漏到定子芯421。
尽管在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轴套31作为支承机构3,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替代示例,可以用球轴承替代轴套31。
尽管在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转盘231包括第一圆筒部2312、第一平面部2313、第二圆筒部2314、第二平面部2315以及第三圆筒部2316,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因为如果转盘231设有中央凹部2317就足够了,所以在转盘231中可以不形成第一平面部2313。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圆筒部2314形成为沿轴向向上的方向直径变小的大体圆筒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圆筒部2312与第二圆筒部2314经由存在于它们之间的弯曲部接合。
尽管在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卡盘盖232包括盖2321、弹性构件2322以及卡盘爪2323,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替代示例,卡盘盖232可以仅包括设计成使光盘的中心与卡盘盖232的中心对齐的定心爪2321a1。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附加的机构来将光盘保持在马达1的光盘支撑部2311中。
尽管在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卡盘盖232的弹性构件2322是螺旋弹簧,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替代示例,弹性构件2322可由弹性树脂材料或片簧形成。
尽管在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转子磁体22连接到转盘231的第三圆筒部2316,并且光盘支撑部2311设置在第二平面部2315中,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作为替代示例,转盘231可以由两个构件形成,即用于保持转子磁体22的构件和设有光盘支撑部的构件。在这种情况下,设有光盘支撑部的构件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用于保持转子磁体22的构件上方。
尽管在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磁轭47和引磁体46为环形,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替代地,磁轭47和引磁体46可以是弧形。
尽管已经针对优选实施方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能够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多种改型和修改。

Claims (11)

1.一种马达,包括:
旋转体,该旋转体包括能够绕旋转轴线旋转的转子磁体和保持所述转子磁体的转子保持件,所述转子磁体由磁性体形成;以及
固定体,该固定体包括设置成面向所述转子磁体的定子,
其中,所述定子包括:
定子芯,该定子芯具有环形靠背部和沿周向间隔开的多个齿部,所述多个齿部从所述靠背部沿远离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以及
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通过绕所述定子芯的齿部缠绕导线多圈而形成,
其中,所述转子保持件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定子上方以覆盖所述定子,
其中,用于朝所述定子吸引所述转子保持件的环形或弧形引磁体设置在所述靠背部的径向向内处,所述引磁体的上表面沿轴向面向所述转子保持件,并且所述引磁体的下表面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定子芯的靠背部的上表面下方,
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包括:圆筒形的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旋转体;以及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支承机构的圆筒形保持部,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圆筒形保持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延伸部,
其中,所述延伸部包括安装部和外围壁部,所述定子芯的靠背部的下表面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上,所述靠背部通过其内周表面固定到所述外围壁部,并且
其中,在所述外围壁部的径向向内处形成有容置所述引磁体的中空部,所述中空部的下表面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外围壁部的上表面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引磁体被磁化成具有沿其周向的两个磁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在所述引磁体的下表面上设有磁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磁轭形成为环形或弧形,并且所述磁轭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引磁体的径向宽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磁轭形成为环形或弧形,并且所述引磁体的外周表面与所述磁轭的外周表面在轴向方向上齐平。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固定体包括:圆筒形的支承机构,该支承机构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旋转体;以及壳体,该壳体具有用于保持所述支承机构的圆筒形保持部,
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圆筒形保持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延伸部,
其中,所述延伸部包括安装部和外围壁部,所述定子芯的靠背部的下表面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上,且所述靠背部通过其内周表面固定到所述外围壁部,
其中,在所述外围壁部的径向向内处形成有放置所述引磁体的第一中空部和放置所述磁轭的第二中空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中空部的下表面设置成在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中空部下方,所述第一中空部的下表面形成为在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外围壁部的上表面下方,并且所述第一中空部与所述第二中空部接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至少在所述第二中空部的下表面上涂覆粘结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在所述引磁体的内周表面、外周表面以及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中空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转子保持件包括:沿轴向向上凹入的中央凹部,该中央凹部用于容置所述壳体的圆筒形保持部的一部分;以及从所述中央凹部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平面部,
其中,在所述圆筒形保持部的上延伸部中形成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突出部,
其中,所述平面部的径向内部区域附连有防拔出构件,所述防拔出构件具有沿周向彼此间隔开并从所述平面部的内边缘径向向内伸出的多个防拔出伸出部,
其中,当所述旋转体沿轴向向上的方向被提起时,每个所述防拔出伸出部的上表面都与所述突出部的下表面接触,以便抑制所述旋转体进一步沿轴向向上运动,并且
其中,所述引磁体与所述防拔出构件设置在相同的径向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所述转子保持件设有用于支撑光盘的光盘支撑部,
其中,在所述光盘支撑部的径向向内处,所述转子保持件安装有用于保持光盘的卡紧装置,并且
其中,所述卡紧装置包括用于保持光盘的卡盘爪和用于沿径向向外的方向对所述卡盘爪施加偏压的弹性构件。
11.一种配有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的光盘驱动设备,所述光盘驱动设备包括:
光学拾取机构,该光学拾取机构用于将光发射到光盘上并接收从光盘反射的光;以及
运动机构,该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光学拾取机构沿光盘的径向方向运动。
CN2008101679724A 2007-10-16 2008-10-16 设有卡紧装置的马达和配有该马达的光盘驱动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12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9262 2007-10-16
JP2007269262 2007-10-16
JP2007269262A JP2009100540A (ja) 2007-10-16 2007-10-16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を搭載し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1283A CN101431283A (zh) 2009-05-13
CN101431283B true CN101431283B (zh) 2011-11-30

Family

ID=40533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797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1283B (zh) 2007-10-16 2008-10-16 设有卡紧装置的马达和配有该马达的光盘驱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82561B2 (zh)
JP (1) JP2009100540A (zh)
KR (1) KR100982846B1 (zh)
CN (1) CN1014312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6850A (ja) * 2007-01-18 2008-07-31 Nippon Densan Corp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を備えた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5042048B2 (ja) * 2007-01-22 2012-10-0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KR101101629B1 (ko) * 2010-03-26 2012-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및 모터를 구비하는 광 디스크 구동 장치
KR101101648B1 (ko) 2010-05-11 2012-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스테이터 코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스핀들 모터
WO2012127963A1 (ja) 2011-03-18 2012-09-27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銃又はイオン銃の取扱方法および収容体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0291A (zh) * 2004-10-20 2006-05-1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卡紧装置和安装有该卡紧装置的记录盘驱动用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3782U (ja) 1991-08-30 1993-03-26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径方向空隙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3897435B2 (ja) * 1998-02-26 2007-03-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JP2000113483A (ja) * 1998-10-05 2000-04-21 Sony Corp 光ヘッド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696451B2 (ja) * 1999-09-20 2005-09-21 株式会社三協精機製作所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0396396B1 (ko) * 2000-11-21 2003-09-0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 디스크 구동용 스핀들 모터
JP3994673B2 (ja) * 2001-02-28 2007-10-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2295461A (ja) * 2001-03-29 2002-10-09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ラジアル軸受装置と同装置を用いたスピンドルモータ及び同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907178B1 (ko) 2002-06-07 2009-07-0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스핀들 모터
KR100474139B1 (ko) * 2002-12-12 2005-03-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스크 드라이버용 스핀들 모터
JP2005253239A (ja) * 2004-03-05 2005-09-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装置
KR100576863B1 (ko) * 2004-03-25 2006-05-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디스크드라이브의 디스크 척킹장치
JP4596308B2 (ja) * 2004-06-08 2010-12-0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2006004512A (ja) * 2004-06-17 2006-01-05 Tokyo Parts Ind Co Ltd 情報記録ディスク再生/記録装置
JP2007166799A (ja) * 2005-12-14 2007-06-28 Nippon Densan Corp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0291A (zh) * 2004-10-20 2006-05-1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卡紧装置和安装有该卡紧装置的记录盘驱动用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96303A1 (en) 2009-04-16
US8082561B2 (en) 2011-12-20
CN101431283A (zh) 2009-05-13
KR100982846B1 (ko) 2010-09-16
JP2009100540A (ja) 2009-05-07
KR20090038825A (ko) 2009-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38911B2 (ja) ディスク回転駆動機構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N101431283B (zh) 设有卡紧装置的马达和配有该马达的光盘驱动设备
US7714471B2 (en) Magnetizing method, and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tor
US8330310B2 (en) Spindle motor with bearing housing and base plate having reverse burring part
JP2006331558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のハブの製造方法及び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160056675A1 (en) Brushless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KR20080044933A (ko) 초박형 스핀들모터
US7443068B2 (en) Spindle motor
JP5668927B2 (ja) モータ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る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US7873971B2 (en) Motor having chucking device and disk driv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2011222077A (ja)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およ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US7525227B2 (en) Spindle motor and disk drive unit
US20090022436A1 (en) Bearing unit, motor and disk drive apparatus with the bearing unit
JP2011067084A (ja) モータおよび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202142922U (zh) 电动机及盘驱动装置
US20130106213A1 (en) Spindle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3025857A (ja) 光ディスク駆動用モータおよび前記モータを備えた光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KR101474113B1 (ko) 스핀들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기록 디스크 구동장치
US8230454B2 (en) Motor device
CN102629473B (zh) 旋转机器的制造方法以及旋转机器的制造装置
JP2002197762A (ja) 着脱式ディスク保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モータ
KR101027933B1 (ko) 모터와 그 제조방법
KR101516047B1 (ko) 스핀들 모터
JP2010170631A (ja) チャッキング装置、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H09139017A (ja) フロッピーディスク駆動用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