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6971A - 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花边 - Google Patents

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花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6971A
CN101426971A CNA2007800139120A CN200780013912A CN101426971A CN 101426971 A CN101426971 A CN 101426971A CN A2007800139120 A CNA2007800139120 A CN A2007800139120A CN 200780013912 A CN200780013912 A CN 200780013912A CN 101426971 A CN101426971 A CN 101426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hot sticky
annulus
braided fabric
sticky w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39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6971B (zh
Inventor
吉田茂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ODA TE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RODA TE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ODA TEX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RODA TE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26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6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6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69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6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1/00Croche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0Open-work fabrics
    • D04B21/12Open-work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HMARKING, INSPECTING, SEAMING OR SEVERING TEXTILE MATERIALS
    • D06H7/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 D06H7/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cutting, or otherwise severing, of textile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tting lace or embroidery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4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41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thermoplastic; thermose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花边编织物,能抑制美观的降低并能够防止线的绽线。将织成后的花边编织物(20)加热到不足链式编织线(21)的熔融温度且为热粘接线(23)的熔融温度以上的温度,由此热粘接线(23)的一部分部分地溶解。溶解部分的一部分附着在链式编织线(21)以及插入线(22)上。由此,各线(21~23)的连接状态被维持,能够防止线的绽线。而且,通过使热粘接线(23)断裂,能够形成融接部分(100)。因此,即使构成链式编织组织的链式编织线的一部分被分割,链式编织组织的开线也能被热粘接线(23)的附着部分阻止,从而能够抑制链式编织组织超过附着部分而开线的情况。

Description

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花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编织花边。
背景技术
日本特公昭63—52142号公报公开的花边编织物是将热融接性的热粘接线织入荷叶边部分而成的。织成后通过加热花边编织物,使热粘接线熔融。热粘接线是通过将饰边线的基部和其他线之间的重合部分粘接,融接除去重合部分之外热粘接线露出的部分而成的。由此防止在编织花边上荷叶边部分绽线。
日本特开平11—81073号公报公开的花边编织物是将包芯纱织入荷叶边部分而成的。包芯纱由具有热熔融性的芯纱和热可塑性合成纤维纱即覆盖纱构成。织成后通过加热花边编织物,包芯纱中芯纱的一部分熔融,熔融物从覆盖纱之间染出。这样,该熔融物被固化成与邻接的其他纱相互粘接。由此,防止编织花边中荷叶边部分绽线。
上述花边编织物只在荷叶边部分织入热粘接线。这种情况下,关于花边编织物被加热而形成的编织花边,在荷叶边部分以外,仍然容易产生绽线。另外,在编织花边被制造后,存在热粘接线从剩余的线上解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因热粘接线而产生的多条线的结合被解除,并存在从解离部分发生绽线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线的绽线的编织花边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编织物织成工序,由链式编织线形成具有多个环状部分的链式编织组织,向上述链式编织组织织入具有比链式编织线低的熔融温度的热粘接线,来织成具有伸缩性的编织物;加热工序,将含有热粘接线的编织物加热到链式编织线的熔融温度以下且热粘接线的熔融温度以上;以及断裂工序,对含有热粘接线的编织物施加张力而将熔融后的热粘接线断裂成多个。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花边编织物加热到不足链式编织线的熔融温度且热粘接线的熔融温度以上的温度,使热粘接线的一部分部分地溶解。溶解部分的一部分附着在链式编织线上。通过在该状态固化,关于使用花边编织物制造的编织花边,能够防止与热粘接线接触的链式编织线从热粘接线游离。另外,能够通过热粘接线使与热粘接线接触的各线相互粘接。由此,能够维持各线的连结状态,并防止线的绽线。
而且,通过断裂工序,向含有热粘接线的编织物施加张力。此时,编织物的伸长量超过热粘接线的伸长限度,由此热粘接线被分割成多个部分。附着在链式编织线上的熔融后的热粘接线被分割成多个,由此在链式编织线上,形成有热粘接线隔开间隔配置的融接部分。附着在链式编织线上的融接部分成为抑制链式编织线开线的抵抗体。例如,通过使融接部分咬入链式编织线的环状部分,能够进一步防止链式编织线的开线。
这样,根据本发明,关于加热花边编织物而制造的编织花边,能够防止各线的绽线。例如,能够防止因编织花边的缝制或剪裁等制造过程引起的线的绽线和因穿着用或洗涤等使用状态引起的线的绽线,从而能够提高品质。另外,由于链式编织组织由热粘接线以外的线实现,所以将具有耐热性的线作为链式编织线使用,由此能够使编织花边全体的形态稳定。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设定编织物织成工序中的织成条件和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条件,以便使除了加热工序后的热粘接线以外的编织物全体的伸长限度量ε1,比加热工序后的热粘接线的伸长限度量ε2大。
根据本发明,设定编织物织成工序中的织成条件和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条件,以便使加热工序后的编织物全体的伸缩限度量比加热工序后的热粘接线的伸长限度量大。例如,织入伸缩线并使链式编织线自身具有伸缩性,由此来制造具有伸缩性的编织物。使具有伸缩性的编织物伸长得比加热工序后的热粘接线的伸长限度量大,由此能够不使链式编织线等的热粘接线以外的线断裂地发生热粘接线的断裂,从而能够防止花边编织物的强度降低,并能够防止编织物的绽线。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同时进行上述加热工序和上述断裂工序。
根据本发明,同时进行加热工序和断裂工序。由此,能够一起进行加热工序和断裂工序,能够缩短制造期间。例如,在将编织物整理成预定的形状的热定型工序中,能够同时进行加热工序和断裂工序。在这种情况下,只进行热定型工序,能够以一个工序实现热粘接线的熔融和使粘接线断裂成多个。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条件被设定成:热粘接线熔融,且防止编织物所含有的热粘接线以外的线的脆性化的加热条件。
根据本发明,在防止热粘接线以外的线的脆性化的加热条件下,使热粘接线熔融。由此,能够防止绽线,并防止编织物的强度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条件被设定成通过熔融对热粘接线进行分割化的加热条件。
根据本发明,在断裂工序中分割热粘接线,并且适当地设定加热条件,由此在加热工序中也能够使热粘接线分割化。由此,能够增加热粘接线的分割量,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形成成为抑制链式编织线开线的抵抗体的熔融部分,并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链式编织线的开线。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编织物织成工序中,将10旦尼尔~300旦尼尔的聚酯类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线作为热粘接线,在170℃~195℃的加热温度下,加热30sec~90sec。
根据本发明,将10旦尼尔~300旦尼尔的聚酯类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线作为热粘接线使用,在170℃~195℃下加热30sec~90sec,由此能够防止编织物所含有的热粘接线以外的线的脆性化,并能够使热粘接线充分熔融,并使热粘接线分割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编织物织成工序中,在编织物织成工序中,除热粘接线以外还织入其他插入线,上述链式编织部中,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交互相连在横行方向上并列多个段,第2环状部分插通该第2环状部分的横行方向前段的第1环状部分并向横行方向后段延伸,并且插通上述第2环状部分的横行方向同段的第1环状部分,通过与横行方向后段的第1环状部分相连而形成为连锁状并在横行方向上延伸,在热粘接线以及其他插入线共同被织入的部分中,使由热粘接线和其他插入线插通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之间的方向分别不同。
根据本发明,在热粘接线以及其他插入线共同被织入的部分,由热粘接线和其他插入线插通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之间的方向分别不同。由此,能够使其他插入线和热粘接线接触的接触量减少,并能够容易地将熔融的热粘接线附着在链式编织线上,并能够容易地在链式编织线上形成熔融部分。例如,热粘接线以外的其他插入线可以是用于在编织花边上形成图案的花纹线或提花线、用于使编织花边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线。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编织物织成工序中,在编织物织成工序中,除了热粘接线以外还以伸长状态织入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线,上述链式编织部中,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交互地相连并在横行方向上并列多个段,关注的第2环状部分插通该第2环状部分的横行方向前段的第1环状部分并向横行方向后段延伸,且插通上述第2环状部分的横行方向同段的第1环状部分,通过与横行方向后段的第1环状部分相连而形成为连锁状并在横行方向上延伸,在热粘接线以及伸缩线共同被织入的部分中,使由热粘接线和伸缩线插通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之间的方向分别不同。
根据本发明,在热粘接线以及伸缩线共同被织入的部分,由热粘接线和伸缩线使插通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之间的方向分别不同。由此,能够使伸缩线和热粘接线接触的接触量减少,能够容易地将熔融的热粘接线附着在链式编织线上,并能够容易地在链式编织线上形成熔融部分。
另外,热粘接线为与伸缩线相比对于链式编织线的解离性高的情况下,在伸缩线和链式编织线双方上都附着热粘接线的情况下,容易从链式编织线解离。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防止在伸缩线和链式编织线双方上都附着热粘接线,所以能够降低热粘接线从链式编织线解离的可能性,能够使绽线的抵抗体即融接部分容易地留在链式编织线上。
另外,本发明是由上述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编织花边。
根据本发明,通过加热上述花边编织物,花边编织物所含有的热粘接线的一部分熔融,各线的缠绞被强化。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花边编织物而形成的编织花边的绽线。另外,使热粘接线断裂而形成熔融部分,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绽线。
本发明的目的、特点以及优点通过下述详细说明和附图进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即花边编织物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成为花边编织物的前驱体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
图3是省略链式编织线以及热粘接线以外的线示意地表示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织成组织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花边编织物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5A以及图5B是用于说明融接部分成为抑制开线的抵抗体的图。
图6A以及图6B是用于说明融接部分成为抑制开线的抵抗体的图。
图7是表示花边编织物的其他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的防开线的织成图。
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花边编织物的织成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的绽线的织成图。
图11表示比较例的花边编织物的织成图。
图12是表示用于织成第1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的拉舍尔后提花经编机的织成部的侧视图。
图13A~图13E是表示用于说明链式编织部分的编织针和地杼(地筬)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4A~图14C是表示用于说明提花梳栉以及热粘接线用杼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5A以及图15B是示意地表示图3中的S区域的组织图。
图16是表示编织花边制品的制造步骤的流程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即第1前驱体编织物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
图1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即第1前驱体编织物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
图19是省略除链式编织线、热粘接线以及伸缩线以外的线而表示第1前驱体编织物的织成组织图。
图20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即第1前驱体编织物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
图21是表示用于织成第3、4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的拉舍尔后提花经编机的织成部的侧视图。
图2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即第1前驱体编织物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
图23是表示用于编织第5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的拉舍尔后提花经编机的织成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即花边编织物120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成为花边编织物120的前驱体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图3是省略链式编织线21以及热粘接线23以外的线示意地表示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织成组织图。图1~图3是为容易理解而示意地表示织成组织的图,花边编织物120以及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实物的编织组织成为第1环状部分24以及第2环状部分25的曲率小且各线21、22、23极其接近或接触的状态。另外,本发明中,由各线21、22、23织成的编织物被称为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将加热第1前驱体编织物而成的物品称为第2前驱体。另外,第2前驱体中含有的热粘接线23多个断裂而成的物品称为花边编织物120,使用花边编织物120制造的制品称为编织花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前驱体编织物20成为由编织线织成的经编编织物。
花边编织物120以及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形成有多个透孔,由这些透孔的形状以及配置形成花边图案。另外,花边编织物120以及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形成有每单位面积配置的线的量密集的花纹部和每单位面积配置的线的量疏松的基底部,由这些花纹部和基底部的形状以及配置形成花纹图案。具有这样的花纹图案编织的花边编织物适用于例如女性贴身衣物等。
如图2所示,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包含链式编织线21、热粘接线23、插入线22而构成。链式编织线21也被称为经线或底编织成线。另外,插入线22也被称为纬线。热粘接线23是具有比作为第1前驱体编织物20使用的其他线低的熔融温度的线,具有热可塑性。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花边编织物120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a0中,实施编织花边中使用的各编织线的选择、编织花边应形成的花纹图案的确定以及用于形成所期望的织成组织的编织物的设计完成等,并在编织物织成的准备完成时,进入步骤a1,开始花边编织物120的制造。
在步骤a1中,使用编织机,进行织成成为花边编织物120的前驱体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编织物织成工序。编织机是按照步骤a0中设计的编织顺序,向链式编织线21织入热粘接线23等各线21、22,而织成图2所示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因此,第1前驱体编织物20是通过链式编织线21形成具有多个环状部分的链式编织组织,并且向上述链式编织组织织入热粘接线23。
在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具备的线中,至少1个具有伸缩性。具体地,链式编织线21、热粘接线23以及其他线中的至少任意1个具有伸缩性。编织机是在使具有伸缩性的线伸长的状态下实施织成动作。第1前驱体编织物20通过在伸长状态下织入的线的回复力而在织成后收缩,并具有伸缩性。这样,当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织成完成时,进入步骤a2。
在步骤a2中,进行将步骤a1中织成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加热至链式编织线21的熔融温度以下且热粘接线23的熔融温度以上的加热工序。由此,形成热粘接线23的一部分部分溶解了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第2前驱体编织物的溶解部分的一部分附着在链式编织线21以及插入线22上。在该状态下,通过热粘接线23固化,防止与热粘接线23接触的链式编织线21以及插入线22相对于热粘接线23游离。另外,通过热粘接线23使与热粘接线23接触的各线21、22相互粘接。这样,当使熔融的热粘接线23附着在其他线21、22上时,进入步骤a3。
在步骤a3中,向步骤a2中形成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施加张力并使之伸长,进行使熔融后的热粘接线23断裂成多个的断裂工序。在向第2前驱体编织物施加张力时,通过使第2前驱体编织物的伸长量R超过热粘接线23的伸长限度量ε1,由此热粘接线23分割成多个部分。这样,当熔融后的热粘接线23断裂时,能够形成图1所示的花边编织物120,进入步骤a4。
在步骤a4中,在步骤a3之后,精炼所形成的花边编织物120之后,进行被称为最终热定型的热处理来固定形态,使用这样的花边编织物制造花边制品,并结束花边编织物120的制造。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花边编织物120与编织物的织成刚完成后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相比,分割地形成了与各线熔融粘接的热粘接线23。换言之,花边编织物120的热粘接线23连续地位于横行方向C。
分割的热粘接线23构成了分别在横行方向C上隔有间隔配置的多个融接部分100。各融接部分100分别隔有间隔地附着在热粘接线23以外的线21、22上。各融接部分100与其他融接部分100没有关系地与所附着的线一起变位。
另外,如图1所示,虽然也存在融接部分100附着在热粘接线23以外的1个线上的情况,但也存在附着在热粘接线23以外的多个线上的情况。例如,还存在1个融接部分100连结并附着链式编织线21和插入线22的情况。另外,还存在1个融接部分100连结并附着链式编织线21中的2个部分的情况。
在热粘接线23以外的线21、22上,附着有融接部分100的部分形成有从不存在融接部分100的露出部分的表面突出的隆起部分。换言之,附着有热粘接线23的线21、22上形成有因融接部分100的附着而产生的凸部。由此,附着在各线21、22上的融接部分100成为各线21、22的抑制开线的抵抗体。
图5A以及图5B是用于说明融接部分100成为抑制开线的抵抗体的情况的图。图5A表示在链式编织线21的断裂部分21A发生断裂的状态。图5B表示从断裂部分21A拉伸链式编织线21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将断裂部分21A作为起点,向横行方向C后段侧拉伸链式编织线21时,链式编织线21中的与断裂部分21A邻接的部分依次被拉出,并通过横行方向C前段侧的第1环状部分24。但是,如图5B所示,链式编织线21中的附着有融接部分100的部分到达第1环状部分24时,融接部分100拉挂到第1环状部分24。这样,融接部分100通过拉挂到第1环状部分24而抵抗链式编织线21的拉出,来防止链式编织线21的进一步拉出。由此,能够防止链式编织线21的绽线的行进,并能够防止链式编织线21的绽线。
另外,在图5B中,第1环状部分24的空间102中,为了容易理解,图示成融接部分100可通过的大小,但实际的第1环状部分24的空间102形成为比融接部分100充分小。因此,能够实现防止因融接部分100的拉挂引起的绽线的效果。
图6A以及图6B是用于说明隆起的熔融附着物即融接部分100成为抑制开线的抵抗体的图。图6A表示在链式编织线21的其他断裂部分21B发生断裂的状态。图6B表示从其他断裂部分21B拉伸链式编织线21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将另一个断裂部分21B作为起点,向横行方向C后段侧拉伸链式编织线21时,链式编织线21中的与另一个断裂部分21B邻接的部分依次从环状部分被拉出,并通过横行方向C前段侧的第1环状部分24。但是,如图6B所示,链式编织线21中的通过融接部分100与插入线22附着的部分到达第1环状部分24时,被粘接在链式编织线21上的插入线22拉挂在第1环状部分24上。这样,插入线22通过拉挂在第1环状部分24上来抵抗链式编织线21的拉出,防止链式编织线21的进一步拉出。由此,能够防止链式编织线21的绽线的行进,并能够防止链式编织线21的绽线。
另外,在图6B中,图示了插入线22的一部分正在通过第1环状部分24的空间102的状态,但还存在以下情况:构成插入线22的单纤维(单丝)的一部分被拉入而剩余的单纤维没有被拉入,这样地插入线22被拉挂。这种情况也能够充分地实现防止因插入线22的拉挂引起的绽线的效果。
另外,假设,即使融接部分100和插入线22解离,当融接部分100附着在链式编织线21时,与图5A以及图5B所示的情况同样地,融接部分100成为抑制开线的抵抗体,并能够防止链式编织线21的绽线。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断裂工序,积极地分割附着在链式编织线21上的热粘接线23,破坏热粘接线23的原形。由此,在链式编织线21上,附着有隔开间隔配置有热粘接线23的融接部分100。这样,使热粘接线23的形状变化,在链式编织线21上形成凹凸。换言之,在链式编织线21上产生旦尼尔不均匀(粗细不均匀)。该融接部分100成为抑制链式编织线21开线的抵抗体,并能够防止链式编织线21的开线的行进。另外,由于在花边编织物120上没有残留线状的热粘接线23,所以热粘接线23对花纹图案的影响少,能够提高美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编织物织成工序的织成条件和加热工序的加热条件,以便使除热粘接线23以外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全体的伸长限度量ε1比加热工序后的热粘接线23的伸长限度量ε2大(ε1>ε2)。例如,向链式编织线21以伸长状态织入伸缩线,并使链式编织线自身具有伸缩性,织成伸缩容易的编织组织,使除热粘接线23以外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的全体的伸长限度量ε1增大。
对此,使用纤度小的热粘接线23,或使用熔融后的伸长限度量小的热粘接线23,或用溶解后发生脆性化的材料实现热粘接线23,使加热工序后的热粘接线23的伸长限度量ε2减小。
这样,在设定的基础上,在断裂工序中,使伸长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的伸长量R为超过热粘接线23的伸长限度量ε2且不足除热粘接线23以外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全体的伸长限度量ε1(ε2<ε3<ε1)。由此,能够不使链式编织线21等的热粘接线23以外的线21、22断裂,而使热粘接线23发生断裂,防止花边编织物120的强度降低,并能够防止花边编织物120的绽线。
另外,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条件被设定成:能使热粘接线23熔融,并且能够防止编织物中含有的热粘接线23以外的线的脆性化的加热条件。另外,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条件优选被设定成:通过熔融使热粘接线23分割化的加热条件。由此,即使在断裂工序前,也能够使加热工序后分割成多个的热粘接线23附着各线上。即,可以使热粘接线23的一部分熔融,也可以使其全体熔融。另外,使热粘接线23的全体熔融,能够不维持线状即原形,由此能够形成大的融接部分100,能够可靠地防止绽线。
加热条件是例如设定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使热粘接线23熔融的最低熔融温度为B1,使在最低熔融温度下加热时直到软化的时间为D1。另外,使热粘接线23以外的线脆性化的最低熔融温度为B2,使在最低熔融温度下加热时直到软化的时间为D2。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温度为B3,使加热时间为D3,则设定成B1<B3<B2、D1<D3<D2。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热粘接线23使用10旦尼尔~300旦尼尔、优选10旦尼尔~50旦尼尔的聚酯类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线。另外,在170℃~195℃的加热温度下,进行30sec~90sec加热时间的热处理。由此,使热粘接线23熔融,并且能够防止剩余的线脆性化。另外,通过熔融能够使热粘接线23分割化。另外,热粘接线23熔融后固化,由此优选由与熔融前相比脆性化,即强度低的材料构成。
例如,在加热时间恒定的情况下,当加热温度不足170℃时,熔融的热粘接线23和剩余的线之间的粘接力变小。另外,粘接线不分割,粘接线自身剩余,第2前驱体编织物变硬。另外,当加热温度大于195℃时,尼龙等剩余的素材发生热脆性化。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地通过使加热温度为170℃~195℃,能够防止上述问题发生。
另外,纤度变得过大时,热粘接线23难以断裂。另外,纤度变得过小时,粘接力变小,并且不能使融接部分100增大。对此,通过使热粘接线23的纤度为10旦尼尔~300旦尼尔,能够容易地进行断裂,并且能够维持粘接力,使融接部分100增大。使热粘接线23的纤度进一步为10旦尼尔~50旦尼尔,由此在防止热粘接线23对花纹图案的影响的基础上,还能够提高链式编织线21和热粘接线23之间的粘接力。
表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编织花边中的使热粘接线23断裂的物品和比较例的编织花边中的使热粘接线23断裂的物品的绽线试验结果。
【表1】
Figure A200780013912D00141
绽线试验是用JIS—L—0217103法规定的洗涤方法反复进行洗涤,查看花边上是否有绽线发生的试验。
如表2所示,在使热粘接线23断裂的本实施方式中,与不使热粘接线23断裂的比较例相比,绽线的程度小。由此,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编织花边与比较例相比更能够防止绽线。
另外,热粘接线23优选是由熔融纺线技术制造的聚氨酯弹性线中的、除去聚酯类聚氨酯弹性线的物品。由此,防止从链式编织线21解离热粘接线23,能够良好地进行热粘接线23的断裂。
图7是表示花边编织物120的其他制造工序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b0中,与步骤a1同样地,当完成编织物织成的准备时,进入步骤b1,开始花边编织物120的制造。
在步骤b1中,与步骤a1同样地,进行织成成为花边编织物120的前驱体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编织物织成工序。当编织物织成完成时,进入步骤b2。
在步骤b2中,进行将编织物整理成预定的形状的热定型工序。热定型工序是维持预定形状的工序。例如,预定的形状是平坦的形状,或形成有褶皱的形状。热定型工程是在使第1前驱体编织物伸长并保持成要维持的形状的状态下,将第1前驱体编织物加热到热粘接线23的熔融温度以上。由此,热粘接线23熔融并附着到其他线上。当热粘接线23固化时,编织物被保持热定型时所维持的维持形状,防止从维持形状变形。这样,热定型工序同时进行熔融热粘接线23的上述加热工序和使编织物伸长的上述断裂工序。当热定型工序完成时,能够形成图1所示的花边编织物120,进入步骤b3。
在步骤b3中,步骤b3之后,使用所形成的花边编织物120,制造含有花边编织物120的花边制品,并结束花边编织物120的制造。
如上所述,在将编织物整理成预定的形状的热定型工序中,并列进行加热工序和断裂工序。由此,只进行热定型工序,就能够使热粘接线23熔融,并使热粘接线23断裂成多个。这样,通过同时进行加热工序和断裂工序,能够缩短制造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编织物整理成预定的形状的热定型工序中,同时进行加热工序和断裂工序,但也可以不将热定型作为目的地同时进行加热工序和断裂工序。另外,加热工序和断裂工序也可以在染色工序等其他工序中进行。
如图3所示,在第1前驱体编织物20中,链式编织线21被链式编织,由此形成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交互地相连并并列多个段地形成在横行方向C上。在此,第1环状部分24被称为针环,第2环状部分25被称为沉降弧。
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交互地相连并在横行方向C上延伸,由此形成纵行26。纵行26在横行方向C上多个并列地形成,通过将它们相互连结,形成链式编织组织,换言之,形成链式针迹组织。另外,链式编织线21适当地横动,通过连结与纵行方向W邻接的纵行26、形成具有防绽线功能的链式编织组织。将链式编织线21横动的部分称为防抽丝部分42。
各第1环状部分24形成为大致U字状,在预定的横行方向C以及与横行方向C正交的纵行方向W上大致并列地配置。另外,各第1环状部分24在横行方向C前段打开。第1环状部分24在纵行方向W上并成一列而形成横行,第1环状部分24在横行方向C上排列成一列而形成纵行26。
第2环状部分25连结在横行方向C排列的第1环状部分24。例如,关注到1个第2环状部分25a。关注的第2环状部分25a中,其一端部与关注的第2环状部分25a同一段的第1环状部分24a的端部相连。关注的第2环状部分25a中,随着从一端部向另一端部,使关注的第2环状部分25a的横行方向C前段的第1环状部分24b从一侧插通到另一侧并向横行方向C后段延伸,并使与关注的第2环状部分25a同一段的第1环状部分24a从另一侧插通到一侧并向横行方向C后段延伸,而与关注的第2环状部分25a的横行方向C后段的第1环状部分24c的端部相连。这样,各环状部分24、25被连结成连锁状,从而形成在横行方向C上延伸的纵行26。插入线22以及热粘接线23等的各线22、23被夹在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之间,由此被织入纵行26。
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表面因插入线22以及热粘接线23而隐藏了第1环状部分24。因此,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表面与内面相比,形成在第1前驱体编织物20上的花纹图案以及花边图案变得明确。
例如,关注的第2环状部分25a中,使该第2环状部分25a的横行方向C前段的第1环状部分24b向表面侧插通,并使该第2环状部分25a的横行方向C同段的第1环状部分24a向内面侧插通,而与横行方向C后段的第1环状部分24c相连。
插入线22是用于在链式编织组织上形成花边图案的线。插入线22被分别织入与纵行方向W邻接的纵行26,由此连结纵行方向W上邻接的2个纵行26。如图1以及图2所示,插入线22具有:从纵行方向W上邻接的一个纵行26向另一个纵行26延伸的横动部分;和被织入纵行26的插入线织入部分。
由横行方向C上并列的2个横动部分和横动部分连结的纵行围成的空间中,形成插通编织物的厚度方向的透孔。通过有选择地配置插入线22的横动部分,来调整透孔的形状以及配置。由此,在第1前驱体编织物20上,能够形成由透孔的配置以及形状表示的花边图案。在此,也有如下情况:由横动部分和纵行26围成的透孔被后述的花纹线填埋,形成花纹图案。
插入线22从第1环状部分24向表面侧延伸。插入线22插通预先设定的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之间,并在纵行方向W上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链式编织组织中,被织入多个插入线22,各插入线22在纵行方向W上并列地被织入。各插入线22的织入位置根据第1前驱体编织物20上形成的花边图案适当选择。
热粘接线23是由具有比链式编织线21以及插入线22低的融点温度的线实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织成后进行的加热工序中的加热状态下,使用部分熔融的线。热粘接线23用于防止构成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链式编织线21以及插入线22的绽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热粘接线23是由非覆盖线即没有被覆盖线覆盖的裸线即所谓裸纱(ベアヤ—ン)实现的,也就是由熔融温度约140℃~195℃的聚氨酯弹性线实现的。热粘接线23在相对于自然状态伸长的状态下,被织入链式编织组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热粘接线23使用了聚氨酯弹性线中的低耐热性的物品。具体地,使用了以下表2中的任意热粘接线23。
【表2】
Figure A200780013912D0017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热粘接线23是在处理时间为60分而被维持在伸长率100%的基础上,使湿热处理温度为105℃时,定型率成为约85%。另外,使湿热处理温度为120℃时,定型率成为约93%。另外,使湿热处理温度为130℃时,定型率成为约93%。
另外,在处理时间为1分而维持伸长率100%的基础上,使湿热处理温度为120℃时,设定率成为约78%。另外,使湿热处理温度为140℃时,设定率成为约85%。
热粘接线23沿着纵行延伸,并被织入构成纵行的所有环状部分。因此,在链式编织组织中,热粘接线23被织入每单位面积的线量疏松的基底部分、和每单位面积的线的量比基底部分密集的花纹部分这两者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具有多个热粘接线23,各热粘接线23分别被织入每个纵行。这样,覆盖链式编织组织的整个区域都织入了热粘接线23。
热粘接线23被配置在比第1环状部分24更靠近表面侧(图1~图3中,垂直纸面的近前侧),且比第2环状部分25更靠近内面侧。热粘接线23随着沿对应的纵行在横行方向C上前进,并曲折地前进。例如,热粘接线23在横行方向C上从一个纵行向另一个纵行通过关注的第1环状部分24c和第2环状部分25a之间时,并从一个纵行向另一个纵行通过关注的第1环状部分24c的横行方向C后段(图1~图3中为上方)的横行的第1环状部分24c和第2环状部分25c之间。
在刚织成后,热粘接线23通过第1环状部分24的表面侧,并延伸到比插入线22更靠近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内面侧的区域。因此,在热粘接线23和插入线22插通相同的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之间的区域中,热粘接线23插通第1环状部分24和插入线22之间。另外,插入线22插通热粘接线23和第2环状部分25之间。这种情况下,链式编织线21在横行方向C上伸张,由此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的曲率半径变小,热粘接线23被配置在插入线22和第1环状部分24之间,并与插入线22以及第1环状部分24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热粘接线23和插入线22插通相同的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之间的区域中,热粘接线23和插入线22相互交叉,通过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具体地,热粘接线23从关注的第1环状部分24a与横行方向C的前段(图1~图3中为下方)的第2环状部分25b相连的一侧,通过关注的第1环状部分24a和横行方向C的同段横行的第2环状部分25a。
与此相对,插入线22从关注的第1环状部分24a与横行方向C的前段的第2环状部分25b相连一侧的相反侧,通过关注的第1环状部分24a和横行方向C的同段横行的第2环状部分25a。这种情况下,使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在横行方向C张紧,由此在共同通过第2环状部分25的部分31,与热粘接线23和插入线22相接近。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前驱体编织物20中,对于热粘接线23和插入线22,在织入链式编织线21的部分,热粘接线23和插入线22插通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之间的方向分别不同。
由此,能够减少插入线22与热粘接线23接触的接触量,能够容易地将加热工序中熔融的热粘接线23附着在链式编织线21上,在花边编织物120中,能够容易地在链式编织线21上形成融接部分1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除热粘接线23以外还设定了插入线,但也可以是其他的线。例如,作为不沿热粘接线23而交叉的线可以使用用于在编织花边上形成图案的花纹线或提花线、用于使编织花边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线。
另外,在织成之后,由于被织入链式编织组织的插入线22以及热粘接线23没有完全地束缚在链式编织组织,所以插入线22与热粘接线23接触的多个部分中的一些存在热粘接线23配置得比插入线22更靠近表面侧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插入线22与热粘接线23接触的多个部分中的大部分中,热粘接线23配置得比插入线22更靠近内面侧。
另外,链式编织线21以及插入线22的纤度为50旦尼尔以下,尤其优选使用40旦尼尔以下的复丝。链式编织线21的纤度是使用在作为编织花边制品使用时不能切断的粗细下尽可能地细的物品。例如,可以通过尼龙(聚酰胺类合成纤维)、粘胶丝、聚酯、丙烯、羊毛、棉、麻、粘胶丝以及聚丙烯等的各种纤维实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各种线只不过是例示,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线。在本实施方式中,链式编织线21由尼龙纤维构成,选择纤度为30旦尼尔的物品。另外,插入线22由复丝纤维构成,选择纤度为30旦尼尔的物品。
另外,热粘接线23的纤度使用10旦尼尔~300旦尼尔的聚氨酯弹性线。另外,除聚氨酯弹性线以外,也可以使用熔融温度较低、具有热可塑性的材料,也可以通过聚酰胺类合成纤维等实现。另外,也可以使用非伸缩性的线作为热粘接线23。
本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在织成后被加热到热粘接线23的熔融温度以上且不足剩余的线21、22的融点温度。由此,热粘接线23的一部分部分地溶解。溶解部分的一部分附着在邻接的链式编织线21以及插入线22上。通过在该状态下固化,能够防止与热粘接线23接触的链式编织线21以及插入线22从热粘接线23游离。另外,能够通过热粘接线23使与热粘接线23接触的各线21、22相互粘接。由此,能够维持各线的连结状态,并防止线的绽线。
这样,在热粘接线23与其他的线附着的附着部分,链式编织组织的缠绞被强化。具体地,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通过热粘接线23被粘接。由此,即使链式编织线21的一部分被分割,也能够防止第2环状部分25从第1环状部分24游离。由此,链式编织线21的开线被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之间的粘接部分阻止,能够防止超过粘接部分而链式编织线21开线。因此,即使是上述热粘接线23的断裂前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也具有防开线的效果。以下,叙述关于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的防绽线效果。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的防开线的织成图,图9是表示比较例的编织花边10A的织成图。图8表示通过加热织入有热粘接线23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而成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另外,图9所示的比较例的编织花边10A是通过加热未织入热粘接线23的花边编织物10A而成的。
如图9所示,在比较例的编织花边10A中,横行方向C上并列的2个第2环状部分25被分割部分40、41切断的情况下,横行方向C后段的分割部分40向表面侧被拉伸,由此链式编织线21被卡止的部分割裂,沿着比分割部分40更靠近横行方向C前段,链式编织组织开线。在比较例的花边编织物10A中,链式编织组织的开线沿着横行方向前段行进,到达防抽丝部分42,开线被防抽丝部分42抑制。因此,为缩短开线的行进,必须增加防抽丝部分42。增加防抽丝部分42时,在纵行方向W上延伸的线就增加了,有损花边编织物10A的透明感。
对此,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中,由于热粘接线23在横行方向C上延伸,所以每个横行上同段的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被粘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中,横行方向C上并列的2个第2环状部分25被分割部分40、41切断的情况下,即使横行方向C后段的分割部分40在表面侧被拉伸,在比横行方向C后段的分割部分40更靠近横行方向C后段,存在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粘接的粘接部分44,由此链式编织组织的开线被该粘接部分44阻止,防止开线的进一步行进。因此,与比较例的花边编织物10A相比,能够防止链式编织组织的开线。另外,由于开线被分割部分43、44抑制,所以可以减少防抽丝部分42或不设置,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提高编织花边的透明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个横行方向C,横行方向C同段的第1环状部分24和第2环状部分25被粘接,由此即使第2环状部分25的一部分被分割,也能够防止纵行在横行方向C上分割。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热粘接线23沿纵行延伸而被织成,所以关于链式编织组织,能够提高横行方向C的缠绞,并提高耐久性。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的绽线的织成图,图11是表示比较例的花边编织物10A的织成图。在图10中,表示对织入有热粘接线23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加热后得到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另外。图11所示的比较例的花边编织物10A是表示没有织入热粘接线23的花边编织物10A。在图10以及图11中,覆盖多个链式编织部分地织入插入线22。
如图11所示,在比较例的花边编织物10A中,插入线22被分割部分45切断的情况下,插入线22中的、比分割部分45更靠近超过1个或多个纵行的纵行方向W一侧的部分46向纵行方向W一侧被拉伸,由此分割部分45脱离纵行,插入线22从花边编织物10A脱离。例如,由于插入线22是通过与链式编织线21之间的摩擦力来阻止移动的程度,所以通过给予大的力,插入线22会偏离织入部分或脱落。
对此,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中,由于热粘接线23被织入各纵行26,所以插入线22对于每个纵行被粘接到第1环状部分24以及第2环状部分25。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中,插入线22被分割部分45切断的情况下,即使插入线22中的、比分割部分45更靠近超过1个或多个纵行的纵行方向W一侧的部分46向纵行方向W一侧被拉伸,通过粘接插入线22和纵行26之间的粘接部分47、48,也能够防止分割部分45从纵行26脱离,并能够防止插入线22偏移的行进。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插入线22被热粘接线23的粘接力固定在链式编织组织上,所以能够防止插入线22的偏移以及脱落。
另外,与纵行方向W邻接的纵行26经由插入线22相互粘接,由此防止邻接的纵行的间隔变宽或变窄,从而能够防止花边编织物120的花边图案紊乱。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构成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的各线的绽线。另外,使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的热粘接线23断裂成多个,即使形成了花边编织物120,也能进一步提高花边编织物120由第2前驱体编织物20A实现的防绽线效果。由此,能够防止因花边编织物120的缝制或剪裁等制造状态引起的线的开线、因穿着用或洗涤等使用状态引起的线的绽线,能够提高品质。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热粘接线23是表面部分具有热熔融性的裸线。因此,第1前驱体编织物20被加热时,热粘接线23中与链式编织线21接触的部分熔融,而附着于链式编织线21。另外,热粘接线23中与插入线22接触的部分溶融,而附着于插入线22。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热粘接线23中,与其他线直接接触的露出部分成为附着于其他线的部分,所以能够使热粘接线23附着在其他线的附着量增加,从而提高粘接力。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各线的绽线。
另外,由非覆盖线即未被覆盖线覆盖的裸线实现热粘接线23,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基底部的线的量,使基底部和花纹部之间的线的疏密差增大,从而能够提高花边编织物120的透明感,使花纹图案清晰。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遍及链式编织组织的整个区域织入热粘接线23,所以能够防止花边编织物120的全体中的线的绽线。例如,即使花边编织物120在任意的位置被缝制或被裁剪,都能够防止线从缝制部分以及裁剪部分绽线。
另外,由于能够防止遍及花边编织物120全体的线的绽线,所以例如作为用于形成睫毛花边的花边编织物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花边编织物120,也能够防止睫毛状部分的绽线。另外,关于在任意的位置剪切花边编织物120的图案剪切,也能够防止该剪切部分的绽线,也可以在幅宽花边等中应用。另外,由于能够防止遍及花边编织物120全体的绽线,所以还能够在要求耐久性的上衣的一部分使用花边编织物120。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防止遍及花边编织物120全体的线的绽线,所以其使用用途广泛。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热粘接线23以及插入线22插通第1弧状部分24和第2弧状部分25之间,由此被织入链式编织组织。花边编织物120,相对于被织入链式编织组织的插入线22,配置有第1弧状部分24一侧的面成为内面,其相反侧的面成为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热粘接线23和插入线22共用而被织入的部分上,插入线22配置成比热粘接线23更靠近表方向Z1。因此,从表面观察花边编织物120时,通过插入线22遮盖热粘接线23以及第1弧状部分24。
这样,能够通过插入线22遮盖热粘接线23,从表面难以观察到热粘接线23。由此,能够使形成在花边编织物120上的图案明确。另外,即使热粘接线23熔融,也能够减少对从表面观察的花纹图案的影响。另外,热粘接线23穿过第1弧状部分24和插入线22之间,由此能够使第1弧状部分24和插入线22粘接,从而能够防止插入线22从链式编织组织脱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热粘接线23和插入线22插通相同的第1弧状部分24和第2弧状部分25之间的区域中,热粘接线23和插入线22在相互不同的方向穿过弧状部分25。这种情况下,将花边编织物120在纵行方向W上拉伸,由此被热粘接线23和插入线22包围的区域在纵行方向W上相互接近,从而产生热粘接线23、插入线22、第1弧状部分24以及第2弧状部分25相互接近的接近部分34。这样,在纵行方向W上拉伸的状态下,通过加热第1前驱体编织物20,能够在接近部分34使热粘接线23的一部分熔融,从而能够提高粘接热粘接线23、插入线22、第1弧状部分24以及第2弧状部分25的粘接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热粘接线23的纤度设定成10旦尼尔~300旦尼尔,链式编织线的纤度设定成20旦尼尔~70旦尼尔。热粘接线23为不足10旦尼尔时,编织花边的所有热粘接线可能熔融,另外,即使热粘接线的一部分熔融,其他线和热粘接线23的粘接量会不足。这种情况下,存在产生线的绽线的情况。另外,热粘接线23超过300旦尼尔时,热粘接线23使基底部和花纹部的线的疏密差变小,由此引起编织花边的辅助感降低、美感降低。另外,编织花边变硬。对此,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热粘接线23为10旦尼尔~且300旦尼尔,能够解决线的绽线,并且抑制美感的降低。另外,通过使热粘接线23为70旦尼尔以下,能够进一步抑制美感的降低。
图12是表示用于织成第1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拉舍尔后提花经编机60的织成部的侧视图。第1前驱体编织物20能够被例如拉舍尔后提花经编机织成。拉舍尔后提花经编机60(以下只称为经编机60)具有向设置于编织针72附近的织成位置73引导链式编织线21、插入线22、热粘接线23的导线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热粘接线23向织成位置73引导的导线机构配置成比将插入线22向织成位置73引导的导线机构更靠近经编机后方。在此,所谓经编机后方是从编织针72的内面朝向竖钩部的方向。
具体地,经编机所具有的导线机构由热粘接线用杼61、提花梳栉62、63、多个花纹杼64以及地杼65实现。链式编织线21向地杼65穿线,插入线22向提花梳栉62、63穿线,热粘接线23向热粘接线用杼61穿线。另外,用于形成花纹图案的线即花纹线被织入纵行26的情况下,这些花纹线向多个花纹杼64穿线。以下,对向除热粘接线23以及插入线22以外织入花纹线的情况进行说明。
这样的各导线机构61~65朝向编织针72捕捉链式编织线21的织成位置73,排列成放射状,朝向成为编织针72捕捉链式编织线21的方向的编机后方地,以地杼65、多个花纹杼64、提花梳栉62、63、热粘接线用杼61的顺序进行配置。因此,各线以链式编织线21、多个花纹线、插入线22以及热粘接线23的顺序从预定的织成位置向编机后方排列。
编织针72在与编机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多个排列地形成,被固定在成为保持各编织针72的保持机构的针座69上。针座69使各编织针72升降运动。另外,针座69工作,被导向各导线机构61~65的各线,被导入预定的织成位置。
各导线机构61~65使对应的各线与编织针72的升降运动同步,并进行使在经编机后方的空间与编织针72对应的各线向编织针72排列的方向移动的针前垫纱(组织成运动)、以及使在经编机前方的空间与编织针72对应的各线向编织针72排列的方向移动的针背垫纱(插入运动)。另外,在这些垫纱运动的基础上,进行在与编织针72排列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所谓摇摆(摇动运动)。具体地,具有2个摇摆动作。
在第1摇摆动作即摇入(后摆)动作中,穿过编织针72的侧方,从经编机后方的空间向经编机前方的空间使与编织针72对应的各线移动。另外,在第2摇摆动作即摇出(前摆)动作中,穿过编织针72的侧方,从经编机前方的空间向经编机后方的空间使与编织针72对应的各线移动。通过被安装在各导线机构61~65上的导纱针的动作,使对应的各线围绕编织针72沿着预定的路径通过,而形成包含对应的各线的编织物。
另外,织成部具有线圈梳针梳栉71、针槽板梳栉68以及舌针梳栉70。舌针梳栉70的前端部形成有与各编织针对应的多个舌针。编机60是通过导线机构61~65以及针座69的动作来织成上述第1前驱体编织物20。这样,由线圈梳针梳栉71的织成辅助作用辅助编织所织成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并使其穿过针槽板梳栉68,由织成部的附近设置的卷绕部卷绕第1前驱体编织物20。
图13A~图13E是示意地表示用于说明链式编织部分的编织针72和地杼65的动作的剖视图,按照图13A~图13E的顺序进行链式编织线21的链式编织部分的织成作业。编织针72的前端部形成有卡止链式编织线21的竖钩部50,基端部形成有编织针杆51。另外,在舌针梳栉70的前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开关由竖钩部50形成的开口的舌针52。编织针72以及舌针52以相对于地杼65可分别升降的方式形成。使用图13A~图13E,首先只对纵行26的织成进行说明,关于被织入纵行26的插入线22以及热粘接线23以下再叙述。
如图13A所示,地杼65被配置在编织针72的前方的状态下,竖钩部50挂住由链式编织线21形成的新的第1弧状部分24j,舌针52堵住竖钩部50的开口。其次,如图13B所示,编织针72相对于舌针52向地杼65上升。由此,竖钩部50的开口被开放,竖钩部50挂住的链式编织线21的第1弧状部分24j从竖钩部50脱离,向编织针杆51移动。
其次,如图13C所示,地杼65相对于编织针72后摆。然后,地杼65进行针前垫纱,再前摆。由此,被地杼65导线的链式编织线21以卷入编织针72的方式移动,而形成新的第1弧状部分24k。该新的第1弧状部分24k被竖钩部50挂住。其次,如图13D所示,舌针52向竖钩部50上升,堵住竖钩部50的开口。此时,在编织针72上形成有编织针杆51上所形成的旧的第1弧状部分24j和竖钩部50所卡止的新的第1弧状部分24k。
其次,如图13E所示,编织针72和舌针52都下降,由此旧的第1弧状部分24j脱离编织针72,向针槽板53侧移动。这样,地杼65配置在编织针72的前方的状态下,竖钩部50挂住由链式编织线21形成的新的第1弧状部分24k,成为与图13A大致相同的状态。这样,反复采用图13A~图13E所示的动作循环,而依次形成第1弧状部分24,并且形成了依次形成有连接各第1弧状部分24j、24k的第2弧状部分25j的纵行26。在本实施例中,地杼65进行适当的针背垫纱,由此多个纵行26被连接在横行方向C上。一边进行这样的纵行26的织成作业,一边将插入线22以及热粘接线23等的插入线织入纵行26,由此能够织成本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
图14A~图14C是示意地表示用于说明提花梳栉62以及热粘接线用杼61的动作的剖视图,按照图14A~图14C的顺序进行动作。图14A与图13C对应,图14B与图13D对应,图14C与图13E对应,并还表示了各提花梳栉62以及热粘接线用杼61。如上所述,经编机60中,提花梳栉62、63配置成比引导链式编织线的地杼65更靠近经编机后方。另外,成为热粘接线用杼的热粘接线用杼61配置成比提花梳栉62、63更靠近经编机后方。
如图14A及图14C所示,地杼65相对于编织针72配置在经编机后方的状态下,提花梳栉62以及热粘接线用杼61也相对于编织针72配置在经编机后方。另外,如图14B所示,地杼65相对于编织针72配置在编机前方的状态下,提花梳栉62以及热粘接线用杼61也配置在编织针72的前方。
另外,如图14B所示,提花梳栉62以及热粘接线用杼61在地杼65后摆后的状态下进行针背垫纱,由此被导线的热粘接线23以及插入线22跨过链式编织线21。在该状态下,由链式编织线21形成新的弧时,向该弧织入热粘接线23以及插入线22。这样,热粘接线用杼61以及提花梳栉62与地杼65的摇摆动作同步地动作。
提花梳栉62配置成比热粘接线用杼61更靠近经编机前方。由此,通过地杼65向形成的链式编织部分织入热粘接线23以及插入线22的情况下,被导向织成位置的热粘接线23配置成比被导向织成位置的插入线22更靠近经编机后方,插入线22位于比热粘接线23更靠近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表面侧。
图15A以及图15B是示意地表示图3中的S区域的组织图,图15A表示链式编织线21的组织图,图15B表示热粘接线23的组织图。
例如,将任意位置的编织针72作为第1编织针72a,将相对于第1编织针72a在纵行方向W一侧邻接的编织针72作为第2编织针72b,将相对于第2编织针72b与纵行方向W一侧邻接的编织针72作为第3编织针72c。将第1编织针72a和相对于第1编织针72a配置在纵行方向W另一侧上的编织针72之间的间隔作为第1编织针间L1,将第1编织针72a和第2编织针72b之间的间隔作为第2编织针间L2,将第2编织针72b和第3编织针72c之间的间隔作为第3编织针间L3,将第3编织针72c和相对于第3编织针72c配置在纵行方向W一侧的编织针72之间的间隔作为第4编织针间L4。
引导各链式编织线21的地杼65对于各链式编织线21进行同样的织成动作。在第1横行C1中,关注说明向第2编织针72b挂上链式编织线21的链式编织线导纱针,并省略关于剩下的链式编织线导纱针的说明。
如图15A所示,在第1横行C1中,关注的链式编织线导纱针在第3编织针间L3后摆,进行针前垫纱而穿过第2编织针间L2进行前摆。在第2横行C2中,关注的链式编织线导纱针在第2编织针间L2后摆,进行针前垫纱而穿过第2编织针间L2进行前摆。
在第3横行C3中,关注的链式编织线导纱针在第4编织针间L4进行针背垫纱并在第4编织针间L4进行后摆,并进行针前垫纱而穿过第3编织针间L3进行前摆。在第4横行C4中,关注的链式编织线导纱针在第3编织针间L3后摆,并且进行针前垫纱而穿过第4编织针间L4进行前摆。在第5横行C5中,关注的链式编织线导纱针在第4编织针间L4进行后摆,并且进行针前垫纱而穿过第3编织针间L3进行前摆。
在第6横行C6中,进行与第4横行C4同样的动作,在第7横行C7中,进行与第5横行C5同样的动作。在第8横行C8中,关注的链式编织线导纱针在第4编织针间L4进行针背垫纱,并在第4编织针间L4进行后摆,并且进行针前垫纱而穿过第3编织针间L3进行前摆。在第9横行C9中,关注的链式编织线导纱针在第2编织针间L2进行针背垫纱,并在第2编织针间L2进行后摆,并且进行针前垫纱而穿过第3编织针间L3进行前摆。
这样,地杼65使用各链式编织线21上设置的导纱针,反复进行在各横行向各编织针72挂上规定的链式编织线21的动作。由此,能够形成链状延伸的链式编织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编机60在各横行向编织针72挂上链式编织线21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针背垫纱。由此,能够使第2弧状部分25向纵行方向W一侧以及纵行方向W另一侧横动,并连接纵行方向W上邻接的纵行26,形成具有防绽线功能的链式编织组织。
通过热粘接线用杼61使热粘接线23与地杼65同步地进行摇摆动作。引导各热粘接线23的热粘接线用杼61进行与各热粘接线23相关的同样的织成动作。在第1横行C1中,关注说明关于使热粘接线23位于第2编织针间L3的热粘接线导纱针,省略关于剩下的热粘接线导纱针的说明。
如图15B所示,在第1横行C1中,关注的热粘接线导纱针在第2编织针间L2进行针背垫纱,并到达第3编织针间L3。另外,在第2横行C2中,在第3编织针间L3进行针背垫纱,并到达第2编织针间L2。关注的热粘接线导纱针在第2横行C2之后,按顺序反复进行第1横行C1以及第2横行的动作。这样,热粘接线23通过热粘接线用杼61与地杼65的摇摆动作同步,在邻接的2个编织针间之间往复进行针背垫纱。
另外,关于热粘接线以外的插入线例如插入线22,提花梳栉62与地杼65的摇摆动作同步,在预定的位置以预定的距离和方向反复进行针背垫纱。同样地关于花纹线,花纹杼64与地杼65的摇摆动作同步,在预定的位置以预定的距离和方向反复进行针背垫纱。
这样,热粘接线用杼61、提花梳栉62、63、多个花纹杼64、地杼65以及编织针72进行织成动作,由此能够形成在S区域的花边编织物部分。编机60朝向编机后方地按顺序配置地杼65、提花梳杼62、63以及热粘接线用杼61,由此能够将插入线22配置成比热粘接线23更靠近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表侧,能够形成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
图16是表示编织花边制品的制造步骤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0中,决定应织成的编织花边的图案时,进入到步骤s1。在步骤s1中,准备链式编织线21、插入线22、热粘接线23以及花纹线,并输入经编机60的各导线机构的动作程序,以便成为在步骤s0中决定的图案。其次,使经编机60动作。由此,能够织成具有所期望的图案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完成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的织成作业后进入步骤s2。
在步骤s2中,对步骤s1中织成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进行染色,染色完成后,进入步骤s3。在步骤s3中,为使第1前驱体编织物20整齐,将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加热到预定的温度。此时,第1前驱体编织物20以在纵行方向W上被拉伸的状态被加热。由此,使编织物整齐,并且上述热粘接线23的一部分熔融,并附着在邻接的其他线上。以预定的温度在预定的时间加热第1前驱体编织物20,进入步骤s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在180℃~195℃的状态下,通过维持60秒,制造花边编织物120。花边编织物120中,由于第1前驱体编织物20被加热,所以热粘接线23的一部分固定在其他线上。另外,由于花边编织物120与步骤s2工序后相比被拉伸,所以热粘接线23分割成多个。
在步骤s4中,裁剪花边编织物120,并且缝制所裁剪的花边编织物120,由此制造编织花边制品,在制造编织花边制品后进入步骤s5,结束作业。
在进行步骤s5中的裁剪缝制工序时,由于热粘接线23的一部分固定在其他线上,所以链式编织组织的缠绞被强化。因此,在裁剪或缝制时,能够防止各线绽线,提高了所制造的编织花边制品的成品率,并提高了品质。另外,关于所制造的编织花边制品,由于链式编织组织的缠绞被强化,所以能够抑制穿戴或洗涤等的使用引起的绽线,从而能够提高编织花边制品的耐久性。
另外,步骤s3所示的加热工序中,将第1前驱体编织物20在纵行方向W上被拉伸的状态下加热,从而插入线22和热粘接线23接近弧状部分24、25。由此,通过热粘接线23牢固地粘接弧状部分24、25和插入线23。
图17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即第1前驱体编织物20B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第2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B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相比,热粘接线23穿过第2弧状部分25的方向不同,其他结构相同。因此,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粘接线23与插入线22同方向地穿过第2弧状部分25,并穿过第1弧状部分24和插入线22之间。具体地,热粘接线23以及插入线22从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与横行方向前段C1的第2弧状部分25b相连的一侧的相反侧,穿过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和横行方向同段的第2弧状部分25a。
这样,热粘接线23与插入线22同方向地插通第2弧状部分25,由此能够增加插入线22和热粘接线23之间的接触部分,并能提高热粘接线23粘接插入线22的粘接力。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插入线22的绽线。
另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以下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热粘接线23以及插入线22从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与横行方向C前段的第2弧状部分25b相连的一侧,穿过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和横行方向C同段的第2弧状部分25a。
另外,以下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热粘接线23从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与横行方向C前段的第2弧状部分25b相连的一侧,穿过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和横行方向C同段的第2弧状部分25a,插入线22从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与横行方向C前段的第2弧状部分25b相连一侧的相反侧,穿过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和横行方向C同段的第2弧状部分25a。
图1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即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图19是省略链式编织线21、热粘接线23以及伸缩线27以外的线而示意地表示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的织成组织图。第3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与第2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B相比,除热粘接线23以外,还织入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线27,其他结构相同。因此,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3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以伸长状态被织入除热粘接线23以外的伸缩线27,从而织成后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收缩。由此,能够给予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伸缩性。例如,伸缩线可以使用聚氨酯弹性线、即所谓斯潘德克斯纤维。
伸缩线27在比插入线22更靠近第1弧状部分24一侧延伸。另外,伸缩线27和热粘接线23沿交叉方向通过第2弧状部分25,而被织入链式编织组织。换言之,热粘接线23与伸缩线27沿不同方向被织入。伸缩线27被织入各纵行,并分别沿着纵行向横行方向C行进地曲折通过。
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线27从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与横行方向C前段的第2弧状部分25b相连一侧,穿过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和横行方向同段的第2弧状部分25a。另外,插入线22以及热粘接线23从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与横行方向C前段的第2弧状部分25b相连一侧的相反侧,穿过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和横行方向C同段的第2弧状部分25a。因此,在伸缩线27、热粘接线23和插入线22共同穿过相同的弧的部分上,伸缩线27与热粘接线23以及插入线22交叉。
如第3实施方式,关于伸缩线27被织入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的情况,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即,热粘接线23通过与其他线粘接,能够防止各线的绽线。另外,热粘接线23通过粘接伸缩线27和链式编织线21,能够防止伸缩线23从链式编织组织抽出、即所谓跨距抽出。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纵行方向W上拉伸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由伸缩线27和插入线22包围的区域在纵行方向W上相互接近,产生了热粘接线23、插入线22、伸缩线27、第1弧状部分24以及第2弧状部分25相互接近的接近部分34。这样,通过在纵行方向W上拉伸的状态下加热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能够在接近部分34熔融热粘接线23的一部分,从而能够提高粘接热粘接线23、伸缩线27、插入线22、第1弧状部分24以及第2弧状部分25的粘接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线22和热粘接线23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由此能增加热粘接线23与插入线22接触的接触部分,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插入线22抽出。并且,通过热粘接线23与伸缩线27交叉,热粘接线23与伸缩线27粘接,能够减少束缚伸缩线27的束缚部分。由此,能够在抑制花边编织物伸缩性降低的同时,防止开胶(スパン抜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前驱体编织物20中,热粘接线23和伸缩线27均为,在被织入链式编织线21的部分中,使由热粘接线23和伸缩线27插通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之间的方向分别不同。
由此,能够减小伸缩线27和热粘接线23接触的接触量,能够容易地使加热工序中熔融的热粘接线23附着在链式编织线21上,在花边编织物120中,能够容易地在链式编织线21上形成融接部分100。
热粘接线23和伸缩线27是聚氨酯类的同类材料,链式编织线21也有与尼龙(聚酰胺类合成纤维)等的热粘接线23材料不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热粘接线23附着在同类材料构成的伸缩线27上时难以解离,与此相对,附着在不同材料构成的链式编织线21上时容易解离。
这种情况下,在伸缩线27和链式编织线21双方上都附着热粘接线23的情况下,从链式编织线21解离变得容易。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防止热粘接线23附着在伸缩线27和链式编织线21双方上,所以能够降低热粘接线23从链式编织线21解离的可能性,从而使融接部分100残留在链式编织线21上变得容易。
图20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即第1前驱体编织物20E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第4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E与第3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相比,伸缩线27的延伸方向不同,其他结构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线27从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与横行方向C前段的第2弧状部分25b相连一侧的相反侧,穿过关注的第1弧状部分24a和横行方向C同段的第2弧状部分25a。因此,伸缩线27、插入线22以及热粘接线23共同穿过相同的第2弧状部分25的情况下,向同方向通过。伸缩线27、插入线22以及热粘接线23都穿过第2弧状部分的部分中,各线22、23、27位于相接近的位置上。因此,热粘接线23熔融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插入线22和伸缩线27的粘接力。
图21是表示用于织成第3、4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20E的拉舍尔后提花经编机60C的织成部的侧视图。编机60在提花梳栉62和热粘接线用杼61之间配置有作为将伸缩线27向织成位置73引导的导线机构的伸缩线用杼66。其他结构与图12所示的经编机相同,则省略说明。
这样,通过配置伸缩线用杼66以及热粘接线用杼61,将伸缩线用杼66以及热粘接线用杼61配置得比插入线22更靠近内侧。由此,能从表侧观察到花边编织物120的情况下,伸缩线27以及热粘接线23被插入线22隐藏。由此,能够使花边编织物的图案明确。另外,使提花梳栉62、63、伸缩线用杼66以及热粘接线用杼61的动作不同,由此能够织成第3、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D、20E。另外,伸缩线用杼和热粘接线用杼也可以前后相反地配置。这种情况下,在第3、第4实施方式的花边编织物中,伸缩线和热粘接线上下相反。这样的伸缩线和热粘接线的上下被替换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另外,除上述后提花经编机以外,在热粘接线被织入的情况下,使用提花梳栉62、63配置成比花纹线更靠近经编机前方的前提花经编机织成的花边编织物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图2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即第1前驱体编织物20F的一部分的织成组织图。热粘接线23优选配置在比插入线22更靠近内侧,但如图22所示,被织入比插入线22更靠近表侧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图23是表示用于织成第5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F的拉舍尔后提花经编机60F的织成部的侧视图。经编机60中,在比提花梳栉62更靠近编机前方配置有热粘接线用杼61。其他结构与图20所示的编机相同,则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第2~第5实施方式的第1前驱体编织物20B、20D~20F通过织成工序后经过加热工序以及断裂工序后,都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上述本发明的实施的一方式只不过是发明的例示,只要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都能够对结构进行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向具有防绽线功能的链式编织组织入热粘接线23以及插入线22,但作为基础的编织物也可以以链式编织形成,不限于上述链式编织组织。例如,链式编织线21的第2弧状部分没有横动的链式编织组织即不具有防绽线效果的链式编织组织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作为基础的编织物除基本的链式针迹组织以外还可以是六角网眼编织物,还可以以弹性网眼组织形成。通过形成弹性网眼组织,能够形成在多方向上具有伸缩性且清晰的花纹图案。另外,作为基础的编织物也可以是宽巾花边(满地花纹花边)以及窄巾花边。
另外,由本实施方式的经编机织成的花边编织物通过向链式编织组织入斯潘德克斯纤维而具有伸缩性。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经编机,也包含有不织入斯潘德克斯纤维的经编机织成的花边编织物。这种情况下,花边编织物几乎不具有伸缩性,成为所谓硬质花边(rigid lace)编织物。另外,热粘接线23也可以是伸缩性差的物品或不具有伸缩性的物品。热粘接线23如果能在粘结后断裂也可以由上述材质以外的材质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插入线作为花纹线,或作为浮纹线。另外,热粘接线23不需要被织入所有的链式编织部分,在纵行方向W及横行方向C上隔开间隔地织入链式编织部分即可。这样,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花边编织物组织只不过是一例示,关于作为基础的编织物的组织、各插入线的织入、链式编织线以及各插入线的种类,可以适当变更。另外,热粘接线23是非覆盖线,但也可以由芯线和覆盖线构成的包芯纱实现。
另外,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都可以适用以下的对应(1)~(7)。
(1)一种花边编织物是具有通过链式编织线形成多个环状部分的链式编织组织的花边编织物,包括:向链式编织组织织入具有比链式编织线低的熔融温度的热粘接线的部分,并且为线疏松的基底部;向链式编织组织织入上述热粘接线、用于形成图案的插入线的部分;线密的花纹部。
具有:每单位面积的线的量密的花纹部;每单位面积的线的量疏的基底部。通过组合花纹部和基底部,能够根据线的疏密差对编织物附带对比度,从而能够形成具有花纹图案的花边编织物。通过将花边编织物加热到不足链式编织线的熔融温度且热粘接线的熔融温度的温度以上,使热粘接线的一部分部分地融接。融接部分的一部分附着在链式编织线以及插入线上。通过在该状态下固化,对于使用花边编织物制造的编织花边,能够防止与热粘接线接触的链式编织线以及插入线从热粘接线游离。另外,能够通过热粘接线使与热粘接线接触的各线相互粘接。由此,能够维持各线的连结状态,并能够防止线的绽线。
在热粘接线附着在其他的线上的附着部分,链式编织组织的缠绞被强化。由此,即使构成链式编织组织的链式编织线的一部分被分割,也能够在附着部分阻止链式编织组织的开线,并能够超过附着部分抑制链式编织组织的开线。另外,通过在插入线和链式编织线交叉的部分附着热粘接线的一部分,能够防止插入线从链式编织组织偏离、分离。另外,热粘接线遍及邻接的2个链式编织线地延伸的情况下,经由热粘接线,插入线与各自的链式编织线粘接,由此防止邻接的2个链式编织线相互分离。
这样,关于加热花边编织物而制造的编织花边,能够防止各线的绽线。例如,能够防止因编织花边的缝制或裁断等制造状态引起的线的绽线、因穿着或洗涤等使用状态引起的线的绽线,能够提高品质。另外,由于链式编织组织由热粘接线以外的线实现,所以通过使用具有耐热性的线作为链式编织线,能够使编织花边全体的形态稳定。
例如,使用热粘接线形成链式编织组织的情况下,在加热后,为了剩余链式编织组织,必须使热粘接线粗,就使构成基底部的线增多,则基底部和花纹部之间的线的疏密差变小。
对此,使用与热粘接线不同的链式编织线形成链式编织组织,由此为了剩余链式编织组织,不需要使热粘接线粗,能够使链式编织线以及热粘接线变细。由此,构成基底部的线的每单位体积的量减少,基底部和花纹部之间的线的疏密差变大。由此,能够提高编织花边的透明感,能够使花纹图案鲜明。另外,能够使热粘接线的熔融量减少,并使融接部分对编织花边全体的影响减少,能够防止对花纹图案损害。而且,由于能够使链式编织线变细,所以编织花边变软,换言之,容易变形。由此,能够将例如编织花边作为贴身衣物等布料良好地使用。
(2)一种花边编织物,上述热粘接线沿着多个环状部分相连地形成的横行方向延伸,并被织入链式编织组织。
由于热粘接线沿横行延伸并被织入链式编织组织,所以关于链式编织组织,能够提高编织方向的缠绞。由此,能够减少为防止链式编织组织的绽线而形成的链式编织线的横动部分即防抽丝部分。这样,由于能够减少花边编织物被加热的编织花边上形成的防抽丝部分,所以能够防止线遍及邻接的链式编织部分之间地进行不期望的延伸,能够进一步提高美观。
(3)一种花边编织物,上述热粘接线是表面部分具有热熔融性的裸线。
热粘接线是表面部分具有热熔融性的裸线。因此,花边编织物被加热时,热粘接线中的、与链式编织线接触的部分溶化,并附着在链式编织线上。另外,热粘接线中的、与插入线接触的部分溶化,并附着在插入线上。
这样,由于热粘接线中的、与其他线接触的露出部分成为附着在其他线上的部分,所以能够增加热粘接线附着在其他线上的附着量,而提高粘接力。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各线的绽线。另外,通过由非覆盖线即没有被覆盖线覆盖的裸线实现热粘接线,能够进一步减少基底部的线的量,使基底部和花纹部之间的线的疏密差增大,能够提高编织花边的透明感,从而能够使花纹图案鲜明。
(4)一种花边编织物,遍及链式编织组织的全区域地织入热粘接线。
由于覆盖链式编织组织的全区域地织入热粘接线,所以能够防止编织花边全体中的线的绽线。例如,即使编织花边在任意位置被缝制或裁断,也能够防止线从缝制部分以及裁断部分绽线。这样,由于能够在编织花边全体范围内防止线的绽线,所以使用用途广泛。例如,由于能够防止编织花边全体的绽线,所以能够在要求耐久性的上衣的一部分使用编织花边。
(5)一种花边编织物,上述链式编织部中,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交互地相连并在横行方向上并列多个段,关注的第2环状部分插通该第2环状部分的方向前段的第1环状部分并向横行方向后段延伸且插通上述第2环状部分的横行方向同段的第1环状部分,通过与横行方向后段的第1环状部分相连而形成为连锁状并在横行方向上延伸,在热粘接线以及插入线共同被织入的部分,插入线插通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之间,热粘接线插通插入线和第1环状部分之间。
热粘接线以及插入线插通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之间,由此被织入链式编织组织。花边编织物相对于被织入链式编织组织的插入线,配置有第1环状部分一侧的面成为内面,其相反侧的面成为表面。在热粘接线和插入线共同被织入的部分上,插入线配置得比热粘接线更靠近表侧。因此,从表面观察花边编织物时,通过插入线使热粘接线以及第1环状部分隐藏。
能够通过插入线使热粘接线隐藏,并能够难以从表面观察热粘接线。由此,关于加热花边编织物而形成的编织花边,能够使所形成的图案明确。另外,即使热粘接线溶化,也能够减少对从表面观察的花纹图案的影响。另外,热粘接线插通第1环状部分和插入线之间,由此能够使第1环状部分和插入线粘接,从而能够防止插入线从链式编织组织脱离。
(6)一种花边编织物,在链式编织组织中,分别具有向链式编织组织织入热粘接线和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线的部分。
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线以伸长状态被织入链式编织组织,由此给予编织花边伸缩性。另外,织成这样的编织花边后进行加热,由此在热粘接线和伸缩线接触的部分,热粘接线的一部分附着在伸缩线上。由此,能够防止伸缩线从链式编织组织脱离。由此,例如,能够防止伸缩线从缝制部分脱离。
这样,通过将热粘接线织入链式编织组织,即使具有伸缩性的编织花边,也能够防止线的绽线。另外,即使织成后反复使编织花边伸缩,也能够通过热粘接线防止各线偏移。由此,能够防止伸缩时的编织花边的花纹图案相对于伸缩前的编织花边的花纹图案有大的不同,能够长期维持编织花边的美感。
(7)一种通过上述花边编织物制造的编织花边。
通过加热上述花边编织物,花边编织物所含有的热粘接线的一部分熔融,各线的缠绞被强化。因此,能够防止使用花边编织物而形成的编织花边的绽线。另外,使用与热粘接线不同的链式编织线形成链式编织组织,由此为了剩余链式编织组织而不需要使热粘接线变粗,能够使热粘接线以及链式编织线更细,从而能够减少构成基底部的线的每单位体积的量,能够使基底部和花纹部之间的线的疏密差增大。
这样,通过使用上述花边编织物制造编织花边,能够防止线的绽线,并且能够使基底部和花纹部之间的线的疏密差增大,能够提高编织花边的透明感,使花纹图案鲜明,并能够抑制美观的降低。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的精神或主要特征还可以实施其他各种实施方式。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在重点方面的例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准,不被说明书本文限制。而且,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变形或变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编织物织成工序,由链式编织线形成具有多个环状部分的链式编织组织,向上述链式编织组织织入具有比链式编织线低的熔融温度的热粘接线,来织成具有伸缩性的编织物;
加热工序,将含有热粘接线的编织物加热到链式编织线的熔融温度以下且热粘接线的熔融温度以上;以及
断裂工序,对含有热粘接线的编织物施加张力而将熔融后的热粘接线断裂成多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编织物织成工序中的织成条件和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条件,以便使除了加热工序后的热粘接线以外的编织物全体的伸长限度量ε1,比加热工序后的热粘接线的伸长限度量ε2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进行上述加热工序和上述断裂工序。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条件被设定成:热粘接线熔融,且防止编织物所含有的热粘接线以外的线的脆性化的加热条件。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工序中的加热条件被设定成通过熔融对热粘接线进行分割化的加热条件。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织物织成工序中,将10旦尼尔~300旦尼尔的聚酯类热可塑性聚氨酯弹性线作为热粘接线,在170℃~195℃的加热温度下,加热30sec~90sec。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织物织成工序中,除热粘接线以外还织入其他插入线,上述链式编织部中,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交互相连在横行方向上并列多个段,第2环状部分插通该第2环状部分的横行方向前段的第1环状部分并向横行方向后段延伸,并且插通上述第2环状部分的横行方向同段的第1环状部分,通过与横行方向后段的第1环状部分相连而形成为连锁状并在横行方向上延伸,在热粘接线以及其他插入线共同被织入的部分中,使由热粘接线和其他插入线插通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之间的方向分别不同。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编织物织成工序中,除了热粘接线以外还以伸长状态织入具有伸缩性的伸缩线,上述链式编织部中,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交互地相连并在横行方向上并列多个段,关注的第2环状部分插通该第2环状部分的横行方向前段的第1环状部分并向横行方向后段延伸,且插通上述第2环状部分的横行方向同段的第1环状部分,通过与横行方向后段的第1环状部分相连而形成为连锁状并在横行方向上延伸,在热粘接线以及伸缩线共同被织入的部分中,使由热粘接线和伸缩线插通第1环状部分和第2环状部分之间的方向分别不同。
9、一种编织花边,由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制造。
CN2007800139120A 2007-03-28 2007-08-31 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花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69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86052A JP2008240211A (ja) 2007-03-28 2007-03-28 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編レース
JP086052/2007 2007-03-28
PCT/JP2007/067060 WO2008120407A1 (ja) 2007-03-28 2007-08-31 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編レー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6971A true CN101426971A (zh) 2009-05-06
CN101426971B CN101426971B (zh) 2011-01-12

Family

ID=39807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139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6971B (zh) 2007-03-28 2007-08-31 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花边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039826B1 (zh)
JP (2) JP2008240211A (zh)
KR (1) KR101057973B1 (zh)
CN (1) CN101426971B (zh)
TW (1) TWI352757B (zh)
WO (1) WO2008120407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0866A (zh) * 2012-01-19 2012-07-11 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 柔软舒适及延伸性好的内衣花边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8931A (zh) * 2012-09-18 2014-03-2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薄片材料的线穿孔装置及方法,以及裁断机中的记号线附加方法
CN104404701A (zh) * 2014-10-28 2015-03-11 江南大学 一种纬编蕾丝面料的生产方法
CN103478948B (zh) * 2013-09-06 2015-07-29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面料防脱缝缝合方法
CN106498617A (zh) * 2015-09-07 2017-03-15 宫城花边株式会社 蕾丝面料及蕾丝面料的织造方法
CN107532350A (zh) * 2016-04-08 2018-01-02 日商吉田特雷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蕾丝针织物
WO2020133618A1 (zh) 2018-12-27 2020-07-02 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非热熔材质的任意裁蕾丝花边织物
CN112368435A (zh) * 2018-08-10 2021-02-12 株式会社黑田蕾丝 蕾丝针织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86723B1 (ja) * 2013-07-24 2014-05-07 クロス工業株式会社 経編地
JP5577445B1 (ja) * 2013-10-31 2014-08-20 株式会社Yoshita Tex 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編レース
JP5853057B2 (ja) * 2014-06-06 2016-02-09 株式会社Yoshita Tex 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
CN109477250B (zh) * 2016-07-26 2021-08-31 东丽株式会社 聚酰胺复丝和使用它的花边针织物、长筒袜
JP6295358B1 (ja) 2017-04-24 2018-03-14 宮城レース株式会社 ラッセルレース編地の製造方法
KR102643019B1 (ko) * 2021-09-10 2024-03-04 (주)대광레이스 광섬유 기반 원단 및 이를 편성하는 라셀 경편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9850A (ja) * 1984-07-09 1986-01-28 クロス工業株式会社 細幅レ−ス地におけるピコツトの形成方法
JPS61266650A (ja) * 1985-05-17 1986-11-26 栄レ−ス株式会社 ピコツトを有する編組レ−スの製法
DE3672982D1 (de) 1985-12-05 1990-08-30 Sakae Lace Kk Kettengewirkte spitzen.
FR2591620B3 (fr) 1985-12-12 1988-02-26 Cheynet Fils Ets Dentelle realisee sur metier crochet ou rachel ayant une rigidite transversal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H0238959Y2 (zh) * 1985-12-27 1990-10-19
US4786549A (en) * 1987-08-05 1988-11-22 Liberty Fabrics, Inc. Warp knit fabric with ravel resistant laid-in elastic yarn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S6352142A (ja) 1987-08-14 1988-03-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フオトマスク
JPH0434052A (ja) * 1990-05-23 1992-02-05 Toyobo Co Ltd 伸縮性経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20863B2 (ja) * 1996-02-23 2000-03-15 栄レース株式会社 レース編物の編成方法及びレース編物
JP3346237B2 (ja) 1997-09-01 2002-11-18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レース用カバリング糸及びこの糸を用いたレース地
JP3614831B2 (ja) * 2002-05-17 2005-01-26 株式会社クロダレース 柄模様入り編レースおよび製造方法
WO2004053218A1 (ja) * 2002-12-12 2004-06-24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混用織編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S2304554T3 (es) 2003-08-29 2008-10-16 Penn Elastic Gmbh Preforma textil,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on textil y prenda que comprende la preforma textil.
JP4883280B2 (ja) * 2005-03-31 2012-02-22 日清紡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熱融着性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を用いた織編物
JP3966423B2 (ja) * 2005-11-24 2007-08-29 株式会社Kuroda Tex レース編地および編レース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0866A (zh) * 2012-01-19 2012-07-11 广州市天海花边有限公司 柔软舒适及延伸性好的内衣花边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8931A (zh) * 2012-09-18 2014-03-2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薄片材料的线穿孔装置及方法,以及裁断机中的记号线附加方法
CN103668931B (zh) * 2012-09-18 2016-02-24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薄片材料的线穿孔装置及方法,以及裁断机中的记号线附加方法
CN103478948B (zh) * 2013-09-06 2015-07-29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面料防脱缝缝合方法
CN104404701A (zh) * 2014-10-28 2015-03-11 江南大学 一种纬编蕾丝面料的生产方法
CN106498617A (zh) * 2015-09-07 2017-03-15 宫城花边株式会社 蕾丝面料及蕾丝面料的织造方法
CN106498617B (zh) * 2015-09-07 2020-03-31 宫城花边株式会社 蕾丝面料及蕾丝面料的织造方法
CN107532350A (zh) * 2016-04-08 2018-01-02 日商吉田特雷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蕾丝针织物
CN112368435A (zh) * 2018-08-10 2021-02-12 株式会社黑田蕾丝 蕾丝针织物
WO2020133618A1 (zh) 2018-12-27 2020-07-02 东莞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非热熔材质的任意裁蕾丝花边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13554A (ja) 2009-01-22
CN101426971B (zh) 2011-01-12
JP5044463B2 (ja) 2012-10-10
WO2008120407A1 (ja) 2008-10-09
TWI352757B (en) 2011-11-21
TW200839048A (en) 2008-10-01
EP2039826A1 (en) 2009-03-25
KR20080105153A (ko) 2008-12-03
EP2039826B1 (en) 2014-11-12
KR101057973B1 (ko) 2011-08-19
EP2039826A4 (en) 2013-06-12
JP2008240211A (ja) 200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6971B (zh) 编织花边的制造方法以及编织花边
US4748078A (en) Warp knitted lace fabrics
JP5342974B2 (ja) 経編地及び筒状経編地とその製造方法
EP3318666A1 (en) Knitted fabric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same
JP3966423B2 (ja) レース編地および編レース
CN101096793B (zh) 在编织终端侧具有开口部的筒状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8691089A (zh) 经编机、经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及经编织物
TWI669425B (zh) 花邊編織物
CN102268777A (zh) 具有分支部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该针织物
CN108729009B (zh) 拉舍尔蕾丝编织面料的制造方法
CN106435959A (zh) 一种低熔点纤维毛巾及其加工方法
JP4463750B2 (ja) 編レースおよび編レースの製造方法
CN106480597A (zh) 一种仿纬编且具有断续隐条效果的经编织物织造工艺
JP6293965B1 (ja) 編レース
JP2021014653A (ja) ラッセルレース編地の製造方法
CN219260378U (zh) 一种具有飞纺夹纱效果的针织面料
CN109402857A (zh) 一种鞋面网布的制作工艺
CN112368435A (zh) 蕾丝针织物
JP2023019144A (ja) 編レース
JP2023019139A (ja) 編レース
JPS61266650A (ja) ピコツトを有する編組レ−スの製法
JPS61245352A (ja) 柄模様を有する編組レ−スの製造法
CN1473974A (zh) 经编窄幅织物纵向分离纵行及其编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