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6787A - 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6787A
CN101426787A CNA2007800146209A CN200780014620A CN101426787A CN 101426787 A CN101426787 A CN 101426787A CN A2007800146209 A CNA2007800146209 A CN A2007800146209A CN 200780014620 A CN200780014620 A CN 200780014620A CN 101426787 A CN101426787 A CN 101426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formula
acid
isobutyl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146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K·肯萨尔
B·P·乔拉西亚
H·K·佩特尔
S·H·舍尔克
Y·P·莫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26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67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的是合成3-异丁基戊二酸的方法,3-异丁基戊二酸是合成(S)-普加巴林的中间体。

Description

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1]本申请要求2006年4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0/794,818和2006年5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0/802,620的优先权,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发明领域
[002]本发明包括合成3-异丁基戊二酸的方法,3-异丁基戊二酸是合成(S)-普加巴林的中间体。
发明背景
[003](S)-普加巴林,即(S)-(+)-3-(氨甲基)-5-甲基己酸,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化合物:
(S)-普加巴林
是γ-氨基丁酸或(S)-3-异丁基(GABA)类似物。已经发现,(S)-普加巴林可以活化GAD(L-谷氨酸脱羧酶)。(S)-普加巴林对于癫痫发作具有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并且是CNS-活性化合物。(S)-普加巴林可用于抗惊厥治疗,这是由于其可以活化GAD、促进GABA的产生,GABA是脑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之一,其在30%的脑突触中释放。(S)-普加巴林具有镇痛、抗惊厥和抗焦虑活性。
[004](S)-普加巴林由Pfizer公司以名称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3110843QIETU
,以25、50、75、150、200和300毫克剂量的片剂形式销售。
[005](S)-普加巴林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制备:将3-异丁基戊二酸转变为3-异丁基戊二酸酐,尔后酰胺化,获得相应的3-(氨基甲酰胺基甲基)-5-甲基己酸(称为CMH)。然后将CMH进行光学拆分,得到(R)-CMH,通过霍夫曼反应将其转变为(S)-普加巴林。参见L.Martin等人“Pregabalin.Antiepileptic,”Drugs of the Future,24(8):862-870(1999);U.S.专利号5,616,793。这种方法可以用下列方案1来举例说明。
方案1:(S)-普加巴林的制备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41
[006]3-异丁基戊二酸可以如下制备:使异戊醛与氰基乙酸乙酯进行缩合,尔后进行迈克尔加成,并水解。参见Day和Thorpe,J.Chem.Soc,117:1465(1920);J.Casson等人“支链脂肪酸.XXVII.有关酰胺水解速率对在酰胺基附近的取代的依赖性的进一步研究。腈水解为酰胺和酰胺水解为酸的相对速率”,J.Org.Chem.,18(9):1129-1136(1953);P.D.Theisen等人“在3-取代的戊二酸酐与手性仲醇的反应中前手性的识别”,J.Org.Chem.,58(1):142-146(1993);M.S.Hoekstra等人“CI-1008,一种对映异构体纯的抗惊厥药的化学发展”,Organic ProcessResearch & Development,1(1):26-38(1997)。这种方法可以用下列方案2来举例说明。
方案2.3-异丁基戊二酸的制备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51
[007]该方法也公开在U.S.专利号5,616,793(“′793专利”)和其相应的国际出版物WO 96/38405(“WO′405”)中。′793专利和WO′405公开了在大约72小时之后水解是完全的。′793专利,第6栏第30-32行;WO′405,第11页第17-19行。
[008]因此,本领域需要可以在比上述现有技术更短的时间周期内进行的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的方法。
本发明概述
[00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的方法,包括:(a)将异戊醛分别与下面式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52
下面式I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61
或下面式IV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62
以及非极性有机溶剂和第一种碱混合,分别获得下面式V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63
下面式VI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64
或下面式X的化合物;
(b)将式IV的化合物分别与式V的化合物、式VIII的化合物或式X的化合物、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和第二种碱混合,分别获得下面式V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72
下面式IX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73
或下面式XII的化合物;
和(c)将式VII的化合物、式IX的化合物或式XII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其中R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1是H、CN、COOH、COOC1-8烷基、COOC6-14芳基或(R6O)2P=O;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4和R5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6是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001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的方法,包括:(a)将异戊醛与下面式I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82
以及非极性有机溶剂、有机酸和有机碱混合,获得下面式VI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83
(b)将式VIII的化合物与式III的化合物、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和无机碱混合,获得下面式XIII的化合物;和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91
(c)将式XIII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0011]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的方法,包括:(a)将异戊醛与下面式I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92
以及醇、乙酸铵和氨混合,获得下面式XIV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93
和(b)将式XIV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0012]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的方法,包括:(a)将异戊醛与下面式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194
以及非极性有机溶剂和第一种碱混合,获得下面式V的化合物;
(b)将式V的化合物与下面式I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02
以及第二种碱混合,获得下面式V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03
和(c)将式VI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其中R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1是H、CN、COOH、COOC1-8烷基、COOC6-14芳基或(R6O)2P=O;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6是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0013]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下面式IX的3-异丁基戊二酸中间体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11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4和R5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0014]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由式IX的中间体化合物来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
[0015]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下面式XII的3-异丁基戊二酸中间体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12
其中R4和R5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0016]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由式XII的中间体化合物来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
[0017]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下面式XIII的3-异丁基戊二酸中间体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21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0018]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由式XIII的中间体化合物来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
[0019]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下面式XIV的3-异丁基戊二酸中间体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22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0020]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由式XIV的中间体化合物来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
[002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了普加巴林中间体3-异丁基戊二酸的一锅合成。这些合成可以在比上述那些合成更短的时间周期内进行,并因此更适宜用于工业规模。
[002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可以用下面的方案3举例说明的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取名为“方法1”)。
方案3.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方法1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31
其中R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1是H、CN、COOH、COOC1-8烷基、COOC6-14芳基或(R6O)2P=O;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6是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优选地,R、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优选地,R1是氰基。优选地,R6是甲基、乙基或苯基。
[0023]当R是乙基且R1是CN时,式II的化合物是下式的氰基乙酸乙酯,
式V的化合物具有下面的结构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33
当R2和R3是乙基时,式III的化合物是下式的丙二酸二乙酯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41
当R是乙基,R1是CN,R2和R3是乙基时,式VI的化合物具有下面的结构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42
[0024]该方法包括:(a)将式I的异戊醛、式II的化合物、非极性有机溶剂和第一种碱混合,获得式V的化合物;(b)将式V的化合物与式III的化合物和第二种碱混合,获得式VI的化合物;和(c)将式VI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
[0025]该方法可以在一锅中进行,即不需回收过程期间获得的中间体。
[0026]优选地,非极性有机溶剂选自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和C6-9芳香烃。优选地,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是己烷、庚烷或环己烷,且更优选环己烷。优选地,C6-9芳烃是甲苯。更优选地,非极性有机溶剂是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且更优选环己烷。
[0027]第一种碱和第二种碱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地,第一和第二种碱是有机或无机碱。优选的有机碱是二正丙胺、三乙胺、哌啶和二异丙胺,更优选的有机碱是二正丙胺。优选的无机碱是碳酸钾、碳酸铯和碳酸钠,更优选的无机碱是碳酸钾。更优选地,第一和第二种碱是有机碱,最优选二正丙胺。
[0028]典型地,将步骤(a)的混合物加热,在反应期间共沸除去水,以促进式V化合物的形成。优选地,将步骤(a)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20℃至大约90℃,更优选大约50℃至大约90℃,最优选大约70℃至大约80℃的温度。在完全除去水之后,优选除去非极性有机溶剂,以获得含有式V化合物的浓缩混合物。
[0029]典型地,将含有式V化合物的浓缩混合物冷却,尔后与式III的化合物和第二种碱混合。优选地,将浓缩混合物冷却至大约35℃至大约20℃,且更优选大约30℃至大约25℃的温度。
[0030]典型地,将步骤(b)的混合物加热,获得含有式VI化合物的混合物。优选地,将步骤(b)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35℃至大约60℃,更优选大约40℃至大约60℃,最优选大约50℃至大约55℃的温度。优选地,将混合物加热大约0.5至大约10小时,且更优选大约0.5至大约5小时。
[0031]典型地,将含有式VI化合物的混合物冷却,尔后水解。优选地,将含有式VI化合物的混合物冷却至大约50℃至大约15℃,更优选大约40℃至大约20℃,最优选大约30℃至大约25℃的温度。
[0032]典型地,通过将式VI化合物与酸混合并加热来进行水解。优选地,所述酸是无机酸、有机酸或其混合物。优选地,无机酸是HCl、HBr或硫酸。优选地,有机酸是三氟乙酸。更优选地,所述酸是无机酸,更加优选HBr、HCl或硫酸,最优选HBr或HCl。优选地,所述酸呈水溶液形式。
[0033]优选地,将式VI化合物和酸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80℃至大约140℃的温度,以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更优选大约90℃至大约130℃,最优选大约100℃至大约125℃。当酸是HBr时,根据所使用的酸的量,优选地,将混合物加热大约6至大约20小时,更优选大约6至大约16小时。
[0034]可以如下回收由此获得的3-异丁基戊二酸:将得到的双相混合物冷却至大约30℃至大约25℃的温度,用甲苯从混合物中提取3-异丁基戊二酸,除去甲苯,回收3-异丁基戊二酸。优选地,蒸馏除去甲苯。
[0035]任选地,方法1可以分为两步而不是三步进行,即可以在一步中混合式I的异戊醛、式II的化合物和式III的化合物。该方法包括:(a)将式I的异戊醛、式II的化合物、式III的化合物、非极性有机溶剂和碱混合,获得式VI的化合物;和(b)将式VI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
[0036]优选地,非极性有机溶剂、碱和水解条件如上所述。
[0037]典型地,将式I的化合物、式II的化合物和式III的化合物与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混合,获得第一种混合物。然后加热第一种混合物,在反应期间共沸除去水。优选地,将第一种混合物加热至大约40℃至大约90℃,且更优选大约40℃至大约45℃的温度。在完全除去水之后,优选加入额外量的碱,形成第二种混合物。然后加热第二种混合物,获得式VI的化合物。优选地,将第二种混合物加热至大约35℃至大约60℃,更优选大约40℃至大约60℃,最优选大约50℃至大约55℃的温度。优选地,将第二种混合物加热大约0.5至大约6小时,且更优选大约2至大约5小时。优选地,在加热期间除去非极性有机溶剂,提供浓缩的第二种混合物。然后冷却浓缩的第二种混合物,尔后水解。优选地,将第二种混合物冷却至大约35℃至大约0℃,且更优选大约35℃至大约30℃的温度。
[0038]典型地,通过将浓缩的第二种混合物与酸混合并加热来进行水解。优选地,将混合物加热至大约80℃至大约140℃,更优选大约90℃至大约130℃,最优选大约100℃至大约125℃的温度。在HBr的情况下,优选地,将混合物加热大约2至大约20小时,更优选大约6至大约20小时,最优选大约6至大约10小时。
[0039]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可以通过在下面的方案4中所描述的三个方法之一来举例说明的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统称为“方法2”)。
方案4.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方法2
路线(i)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61
路线(ii)
路线(iii)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72
其中R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1是H、CN、COOH、COOC1-8烷基、COOC6-14芳基或(R6O)2P=O;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4和R5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6是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优选地,R、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优选地,R1是氰基。优选地,R4和R5中的至少一个是甲基。优选地,R6是甲基、乙基或苯基。
[0040]当R4和R5是甲基时,式IV的化合物是下式的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4,6-二酮。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81
当R是Et,R1是CN,R4和R5是甲基时,式VII的化合物具有下面的结构。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82
当R2和R3是乙基时,式VIII的化合物具有下面的结构。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83
当R4和R5是甲基时,式X的化合物具有下面的结构。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84
当R4和R5是甲基时,式XI的化合物具有下面的结构。
Figure A200780014620D00291
[0041]该方法包括:(a)将式I的异戊醛分别与式II的化合物、式IV的化合物或式IV的化合物以及非极性有机溶剂和第一种碱混合,分别获得式V的化合物、式VIII的化合物或式X的化合物;(b)将式IV的化合物分别与式V的化合物、式XIII的化合物或式X的化合物以及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和第二种碱混合,分别获得式VII的化合物、式IX的化合物或式XII的化合物;和(c)将式VII的化合物、式IX的化合物或式XII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
[0042]该方法可以在一锅中进行,即不需回收过程期间获得的中间体。
[0043]优选地,非极性有机溶剂选自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和C6-9芳香烃。优选地,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是己烷、庚烷或环己烷,且更优选环己烷。优选地,C6-9芳烃是甲苯。更优选地,非极性有机溶剂是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且更优选环己烷。
[0044]第一种碱和第二种碱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优选不同。优选地,第一和第二种碱是有机或无机碱。优选的有机碱是二正丙胺、三乙胺、哌啶和二异丙胺,更优选的有机碱是二正丙胺。优选的无机碱是碳酸钾、碳酸铯和碳酸钠,更优选的无机碱是碳酸钾。更优选地,第一种碱是有机碱,最优选二正丙胺。更优选地,第二种碱是无机碱,最优选碳酸钾。
[0045]优选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是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甲基乙酰胺(“DMA”)。更优选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是DMSO。
[0046]典型地,将步骤(a)的混合物加热,在反应期间共沸除去水,以促进式V化合物、式VIII化合物或式X化合物的形成。优选地,将步骤(a)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40℃至大约90℃,更优选大约50℃至大约90℃,最优选大约70℃至大约80℃的温度。在完全除去水之后,优选除去非极性有机溶剂,以获得含有式V化合物、式VIII化合物或式X化合物的浓缩混合物。
[0047]典型地,将含有式V化合物、式VIII化合物或式X化合物的浓缩混合物冷却,尔后与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和第二种碱混合。优选地,将浓缩混合物冷却至大约35℃至大约20℃,且更优选大约30℃至大约25℃的温度。
[0048]典型地,将步骤(b)的混合物加热,获得式VII化合物、式IX化合物或式XII化合物。优选地,将步骤(b)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35℃至大约60℃,更优选大约40℃至大约60℃,最优选大约50℃至大约55℃的温度。优选地,将混合物加热大约0.5至大约10小时,且更优选大约0.5至大约5小时。
[0049]典型地,通过与酸混合并加热来水解式VII的化合物、式IX的化合物或式XII的化合物。优选地,所述酸是无机酸、有机酸或其混合物。优选地,无机酸是HCl、HBr或硫酸。优选地,有机酸是三氟乙酸。更优选地,所述酸是无机酸,更加优选HBr、HCl或硫酸,最优选HBr或HCl。优选地,所述酸呈水溶液形式。
[0050]优选地,将式VII化合物、式IX化合物或式XII化合物与酸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80℃至大约140℃的温度,以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更优选大约90℃至大约130℃,最优选大约100℃至大约125℃。优选地,将混合物加热大约12至大约24小时,且更优选大约12至大约15小时。
[0051]可以如下回收由此获得的3-异丁基戊二酸:将得到的双相混合物冷却至大约30℃至大约25℃的温度,用甲苯从混合物中提取3-异丁基戊二酸,除去甲苯,回收3-异丁基戊二酸。优选地,蒸馏除去甲苯。
[0052]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下面式IX的3-异丁基戊二酸中间体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301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4和R5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优选地,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R4和R5中的至少一个是甲基。当R2和R3是乙基,R4和R5是甲基时,式IX的化合物具有下面的结构。
Figure A200780014620D00311
[0053]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下面式XII的3-异丁基戊二酸中间体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312
其中R4和R5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优选地,R4和R5中的至少一个是甲基。当R4和R5是甲基时,式XII的化合物具有下面的结构。
Figure A200780014620D00313
[0054]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包括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命名为“方法3”),它可以用下面的方案5举例说明。
方案5.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方法3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优选地,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
[0055]该方法包括:(a)将式I的异戊醛、式III的化合物、非极性有机溶剂、有机酸和有机碱混合,获得式VIII的化合物;(b)将式VIII的化合物与式III的化合物、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和无机碱混合,获得式XIII的化合物;和(c)将式XIII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
[0056]该方法可以在一锅中进行,即不用回收过程期间获得的中间体。
[0057]优选地,非极性有机溶剂选自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和C6-9芳香烃。优选地,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是己烷、庚烷或环己烷,且更优选环己烷。优选地,C6-9芳烃是甲苯。更优选地,非极性有机溶剂是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且更优选环己烷。
[0058]优选地,有机碱是二正丙胺、三乙胺、哌啶或二异丙胺,且更优选二正丙胺。
[0059]优选地,无机碱是碳酸钾、碳酸铯或碳酸钠,且更优选碳酸钾。
[0060]优选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是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甲基乙酰胺(“DMA”)。更优选地,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是DMSO。
[0061]典型地,将步骤(a)的混合物加热,在反应期间共沸除去水,以促进式VIII化合物的形成。优选地,将步骤(a)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20℃至大约90℃,更优选大约40℃至大约90℃,更加优选大约50℃至大约90℃,最优选大约70℃至大约80℃的温度。
[0062]典型地,将含有式VIII化合物的浓缩混合物冷却,尔后与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式III的化合物和无机碱混合。优选地,将浓缩混合物冷却至大约35℃至大约20℃的温度,且更优选大约30℃至大约25℃。
[0063]典型地,将步骤(b)的混合物加热,获得含有式XIII化合物的混合物。优选地,将步骤(b)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20℃至大约45℃,且更优选大约25℃至大约30℃的温度。优选地,将混合物加热大约2至大约10小时,且且更优选大约4至大约6小时。
[0064]任选地,在水解之前,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a)将含有式XIII化合物的混合物冷却;(b)将含有式XIII化合物的混合物与醇和氢氧化钠混合,获得具有碱性pH值的混合物;(c)将具有碱性pH值的混合物冷却;(d)将具有碱性pH值的混合物与冰醋酸和HCl混合,获得具有酸性pH值的混合物;和(e)除去醇。
[0065]优选地,将含有式XIII化合物的混合物冷却至大约-5℃至大约-20℃,且更优选大约-5℃至大约-10℃的温度。优选地,碱性pH值大约是7至大约10,且更优选大约8。优选地,将具有碱性pH值的混合物冷却大约1至大约5小时,且更优选大约2至大约3小时。优选地,酸性pH值大约是3至大约6,且更优选大约5至大约6。优选地,醇是C1-4醇。更优选地,C1-4醇是甲醇、乙醇、异丙醇或丁醇,更优选乙醇。
[0066]典型地,通过与酸混合并加热来水解式XIII化合物。优选地,所述酸是无机酸、有机酸或其混合物。优选地,无机酸是HCl、HBr或硫酸。优选地,有机酸是三氟乙酸、乙酸、甲酸或丙酸。更优选地,酸是无机酸,更加优选HBr、HCl或硫酸,最优选HBr或HCl。优选地,所述酸是水溶液形式。更优选地,有机酸是乙酸。
[0067]优选地,将式XIII化合物和酸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80℃至大约140℃的温度,以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更优选大约90℃至大约130℃,最优选大约100℃至大约125℃。优选地,将混合物加热大约12至大约24小时,且更优选大约20至大约24小时。
[0068]可以如下回收由此获得的3-异丁基戊二酸:将得到的双相混合物冷却至大约30℃至大约25℃的温度,用甲苯从混合物中提取3-异丁基戊二酸,除去甲苯,回收3-异丁基戊二酸。优选地,蒸馏除去甲苯。
[0069]任选地,方法3可以分为两步而不是三步进行,即异戊醛与大约两个摩尔当量的式III化合物在一步中进行反应。该方法包括:(a)将式I的异戊醛、式III的化合物、醇、乙酸铵和氨混合,获得式XIV的化合物;和(b)将式XIV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这种方法可以用下列方案6来举例说明。
方案6.
Figure A200780014620D00341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优选地,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
[0070]优选地,在大约5℃至大约20℃,更优选大约8℃至大约10℃的温度下,将式III的化合物与乙酸铵、式I的化合物和氨混合,提供反应混合物。优选地,然后将反应混合物保持大约30至大约35分钟。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在此温度下保持大约20至大约60分钟,优选大约30至35分钟,尔后升温至大约20℃至大约40℃的温度,保持大约20至大约24小时。优选地,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大约25℃至大约30℃的温度。然后,除去醇,加入酸,尔后加热至大约80℃至大约140℃的温度,保持大约2至大约12小时,优选大约10至大约12小时。
[0071]优选地,所述醇是C1-4醇。更优选地,C1-4醇是甲醇、乙醇、异丙醇或丁醇,且更优选甲醇。
[0072]典型地,通过与酸混合并加热来水解式XIV化合物。优选地,所述酸是无机酸、有机酸或其混合物。优选地,无机酸是HCl、HBr或硫酸。优选地,有机酸是三氟乙酸。更优选地,所述酸是无机酸,更加优选HBr、HCl或硫酸,最优选HBr或HCl。优选地,所述酸是水溶液形式。
[0073]优选地,将式XIV化合物和酸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80℃至大约140℃的温度,以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更优选大约90℃至大约130℃,最优选大约100℃至大约125℃。根据所使用的酸量,优选地,将混合物加热大约6至大约20小时,更优选大约6至大约16小时。
[0074]可以利用如上所述方法来回收由此获得的3-异丁基戊二酸。
[0075]随后可以将利用任何上述方法制备的3-异丁基戊二酸转变为(S)-普加巴林。该转化可以利用公开在U.S.专利号5,616,793中的方法进行,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0076]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下面式XIII的3-异丁基戊二酸中间体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D00351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优选地,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
[0077]本发明进一步包括下面式XIV的3-异丁基戊二酸中间体化合物: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优选地,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
[0078]已经参考具体优选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由说明书的讨论,其它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参考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列出下列实施例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但不应该将其视为以任何方式对其范围的限制。实施例没有包括常规方法的详细说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对于原料和方法进行许多改进。
实施例
实施例1:
[0079]向配备了机械搅拌器、冷却器和装料管的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异戊醛(1.0千克,11.61摩尔)、环己烷(1.35升)、氰基乙酸乙酯(1.28千克,11.38摩尔)和二正丙胺(11.74克)。将反应物质加热至回流,共沸除去水。在完全脱除水(~208毫升)之后,从反应物质中蒸馏出环己烷,尔后真空除去痕量环己烷。将反应物质冷却至30-35℃,加入丙二酸二乙酯(2.027千克,12.67摩尔),尔后加入二正丙胺(106.91克)。将反应物质加热至50-55℃,保持3-5小时,尔后冷却至25-30℃。然后加入氢溴酸(47%,23.76升),将物质在100-125℃回流6-10小时。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5-30℃,用甲苯提取。蒸馏出甲苯,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产率为1.54千克(71%),具有93.59%的GC纯度。
实施例2:
[0080]向配备了机械搅拌器、冷却器和装料管的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异戊醛(1.0千克,11.61摩尔)、环己烷(1.35升)、氰基乙酸乙酯(1.28千克,11.38摩尔)和二正丙胺(11.74克)。将反应物质加热至回流,共沸除去水。在完全脱除水(~208毫升)之后,从反应物质中蒸馏出环己烷,尔后真空除去痕量环己烷。将反应物质冷却至30-35℃,加入丙二酸二乙酯(2.027千克,12.67摩尔),尔后加入二正丙胺(106.91克)。将反应物质加热至50-55℃,保持3-5小时,尔后冷却至25-30℃。然后加入盐酸水溶液(35%盐酸,19.79升,在3.95升水中),将物质在100-125℃回流50-100小时。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5-30℃,用甲苯提取。蒸馏出甲苯,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产率为1.66千克(76.14%),具有93.64%的GC纯度。
实施例3:
[0081]向配备了机械搅拌器、冷却器和装料管的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异戊醛(25克,0.290摩尔)、环己烷(34毫升)、氰基乙酸乙酯(32.19克,0.284摩尔)和二正丙胺(0.29克)。将反应物质加热至回流,共沸除去水。在完全脱除水之后,从反应物质中蒸馏出环己烷,尔后真空除去痕量环己烷。将反应物质冷却至30-35℃,加入二甲基亚砜(20毫升),尔后加入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4,6-二酮(41.86克,0.290摩尔)和碳酸钾(19克,0.137摩尔)。将反应物质在45-50℃搅拌1-2小时。然后,加入盐酸(6N,300毫升),并将物质在温度100-125℃回流15-20小时。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5-30℃,用二氯甲烷提取。蒸馏出二氯甲烷,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产率为34.4克(66%),具有70.88%的GC纯度。
实施例4:
[0082]向配备了机械搅拌器、冷却器和装料管的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异戊醛(10克,0.16摩尔)、环己烷(13.6毫升)、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4,6-二酮(22.57克,0.156摩尔)和二正丙胺(0.2毫升)。将反应物质加热至回流,共沸除去水。在完全脱除水之后,从反应物质中蒸馏出环己烷,尔后真空除去痕量环己烷。将反应物质冷却至30-35℃,加入二甲基亚砜(13毫升),尔后加入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4,6-二酮(22.57克,0.156摩尔)和碳酸钾(10.76克)。将反应物质在45-50℃搅拌1-2小时,获得式XI的化合物。然后,加入HCl(6N,300毫升),并将物质在100-125℃的温度下回流12-15小时。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5-30℃,用二氯甲烷提取。蒸馏出二氯甲烷,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产率为14.32克(65.5%),具有75%的GC纯度。
实施例5:
[0083]向配备了机械搅拌器、冷却器和装料管的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异戊醛(25克,0.290摩尔)、环己烷(34毫升)、丙二酸二乙酯(45.58克,0.285摩尔)和二正丙胺(0.4毫升)。将反应物质加热至回流,共沸除去水。在完全脱除水之后,从反应物质中蒸馏出环己烷,尔后真空除去痕量环己烷。将反应物质冷却至30-35℃,加入二甲基亚砜(13毫升),尔后加入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己烷-4,6-二酮(41.46克,0.288摩尔)和碳酸钾(23.72克)。将反应物质在45-50℃搅拌1-2小时,获得式IX的化合物。然后,加入HCl(6N,650毫升),并将物质在100-125℃的温度下回流12-15小时。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5-30℃,用二氯甲烷提取。蒸馏出二氯甲烷,得到3-异丁基戊二酸,产率为34.4克(63.1%),具有90.7%的GC纯度。
实施例6:
[0084]向配备了机械搅拌器、冷却器和装料管的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异戊醛(18.85克,0.219摩尔)、环己烷(52毫升)、冰醋酸(1.24克)、丙二酸二乙酯(32.32克,0.202摩尔)和二正丙胺(1.04克)。将反应物质加热至回流,共沸除去水。在完全脱除水之后,从反应物质中蒸馏出环己烷,尔后真空除去痕量环己烷。将反应物质冷却至30-35℃,加入二甲基亚砜(25毫升),尔后加入丙二酸二乙酯(35.0克,0.219摩尔)和碳酸钾(16.67克)。将反应物质在25-30℃搅拌4-6小时,获得式IV的化合物。然后,加入HCl(6N,400毫升),并将物质在100-125℃的温度下回流20-24小时。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5-30℃,用甲苯提取。蒸馏出甲苯,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产率为27.8克(67.57%),具有93.81%的GC纯度。
实施例7:
[0085]向配备了机械搅拌器、冷却器和装料管的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异戊醛(18.85克,0.218摩尔)、环己烷(52毫升)、丙二酸二乙酯(33.32克,0.208摩尔)、冰醋酸(1.24克)和二正丙胺(1.04克)。将反应物质加热至回流,共沸除去水。在完全脱除水之后,从反应物质中蒸馏出环己烷,尔后真空除去痕量环己烷。将反应物质冷却至30-35℃,加入二甲基亚砜(25毫升),尔后加入丙二酸二乙酯(35克,0.218摩尔)和碳酸钾(16.67克,0.12摩尔),在25-30℃搅拌3-4小时,获得式IV的化合物。将物质冷却至-5至-10℃,尔后加入乙醇(100毫升)和氢氧化钠溶液,将pH值增高至碱性pH值。将物质在-5至-10℃搅拌2-3小时。使用冰醋酸/盐酸,将反应物质的pH值降低至5-6,尔后蒸馏出乙醇。除去乙醇之后,加入盐酸(35%,1.0升),并将物质在100-125℃的温度下回流20-24小时。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5-30℃,用甲苯提取。蒸馏出甲苯,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产率为30克(72.9%),具有96.4%的GC纯度。
实施例8:
[0086]向配备了机械搅拌器、冷却器和装料管的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丙二酸二乙酯(232.8克,1.45摩尔)和甲醇(50毫升)。将反应物质冷却至8-10℃,尔后在8-10℃加入异戊醛(50克,0.58摩尔)、乙酸铵(4克)和氨水(25%,99克)。将反应物质在8-10℃搅拌30-35分钟,尔后在25-30℃搅拌20-24小时。然后,蒸馏出甲醇,尔后加入6N盐酸(1.5升)。将物质在110-115℃温度下回流10-12小时。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5-30℃,用甲苯提取。蒸馏出甲苯,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产率为27.2克(24.9%),具有60.5%的GC纯度。
实施例9:
[0087]向配备了机械搅拌器、冷却器和装料管的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异戊醛(50克,0.58摩尔)、环己烷(67.5毫升)、氰基乙酸乙酯(64.4克,0.57摩尔)、丙二酸二乙酯(100.4克,0.62摩尔)和二正丙胺(0.76毫升)。将反应物质加热至40-45℃,分离水,进一步加入二正丙胺(4.0毫升,0.029摩尔)。将反应物质加热至50-55℃,保持2-5小时,从反应物质中蒸馏出环己烷,尔后真空除去痕量环己烷。将反应物质冷却至30-35℃,尔后加入氢溴酸(47%,800毫升),并将物质在100-125℃回流6-10小时。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5-30℃,用甲苯提取。蒸馏出甲苯,得到3-异丁基戊二酸,产率77.2克(70%),具有96.06%的GC纯度。
实施例10:
[0088]向配备了机械搅拌器、冷却器和装料管的四颈圆底烧瓶中加入异戊醛(1.0千克,11.61摩尔)、环己烷(1.35升)、氰基乙酸乙酯(1.28千克,11.38摩尔)和二正丙胺(11.74克)。将反应物质加热至回流,共沸除去水。在完全脱除水(~208毫升)之后,从反应物质中蒸馏出环己烷,尔后真空除去痕量环己烷。将反应物质冷却至30-35℃,加入丙二酸二乙酯(2.027千克,12.67摩尔),尔后加入二正丙胺(106.91克)。将反应物质加热至50-55℃,保持3-5小时,尔后冷却至25-30℃。然后加入盐酸水溶液(35%盐酸,19.79升,在3.95升水中),将物质在100-125℃回流20-25小时。蒸馏出一部分低沸点的物质,尔后加入盐酸水溶液(35%盐酸,1-1.25升,在1-1.25升水中)。将物质回流50-100小时。将反应物质冷却至25-30℃,用甲苯提取。蒸馏出甲苯,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产率为1.7千克(77.9%),具有95.2%的GC纯度。

Claims (74)

1.下面式IX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21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4和R5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2.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R4和R5中的至少一个是甲基。
3.下面式X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22
其中R4和R5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4.权利要求3的化合物,其中R4和R5中的至少一个是甲基。
5.下面式XI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31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6.权利要求5的化合物,其中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
7.下面式XIV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32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8.权利要求7的化合物,其中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
9.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的方法,包括:
(a)将异戊醛分别与下面式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33
下面式I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34
或下面式IV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41
以及非极性有机溶剂和第一种碱混合,分别获得下面式V的化合物,
下面式VI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43
或下面式X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44
(b)将式IV的化合物分别与式V的化合物、式VIII的化合物或式X的化合物、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和第二种碱混合,分别获得下面式
V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51
下面式IX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52
或下面式X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53
(c)将式VII的化合物、式IX的化合物或式XII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
其中R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1是H、CN、COOH、COOC1-8烷基、COOC6-14芳基或(R6O)2P=O;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4和R5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6是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是一锅法。
11.权利要求9或10的方法,其中R、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
12.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R1是氰基。
13.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R4和R5中的至少一个是甲基。
14.权利要求9至13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R6是甲基、乙基或苯基。
15.权利要求9至14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非极性有机溶剂选自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和C6-9芳香烃。
16.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是己烷、庚烷或环己烷。
17.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C6-9芳烃是甲苯。
18.权利要求9至17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第一种碱是有机碱。
19.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有机碱是二正丙胺、三乙胺、哌啶或二异丙胺。
20.权利要求9至19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第二种碱是无机碱。
21.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中无机碱是碳酸钾、碳酸铯或碳酸钠。
22.权利要求9至21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是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
23.权利要求9至22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步骤(a)的混合物加热,在反应期间共沸除去水,以促进式V化合物、式VIII化合物或式X化合物的形成。
24.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在除去水之后,除去非极性有机溶剂,以获得含有式V化合物、式VIII化合物或式X化合物的浓缩混合物。
25.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中将浓缩混合物冷却,尔后与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和第二种碱混合。
26.权利要求9至25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步骤(b)的混合物加热,获得式VII化合物、式IX化合物或式XII化合物。
27.权利要求9至26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通过与酸混合并加热来水解式VII的化合物、式IX的化合物或式XII的化合物。
28.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所述酸是无机酸、有机酸或其混合物。
29.权利要求28的方法,其中无机酸是HCl、HBr或硫酸。
30.权利要求28的方法,其中有机酸是三氟乙酸。
31.权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将式VII化合物、式IX化合物或式XII化合物与酸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80℃至大约140℃的温度。
32.制备(S)-普加巴林的方法,包括:
(a)利用权利要求9至31中的任一项方法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和
(b)将3-异丁基戊二酸转变为(S)-普加巴林。
33.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的方法,包括:
(a)将异戊醛与下面式III的化合物:
以及非极性有机溶剂、有机酸和有机碱混合,获得下面式VIII的化合物;
(b)将式VIII的化合物与式III的化合物、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和无机碱混合,获得下面式XIII的化合物;和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81
(c)将式XIII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34.权利要求33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是一锅法。
35.权利要求33或34的方法,其中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
36.权利要求33至35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非极性有机溶剂选自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和C6-9芳香烃。
37.权利要求36的方法,其中所述直链、支链或环状C6-9烃是己烷、庚烷或环己烷。
38.权利要求36的方法,其中C6-9芳烃是甲苯。
39.权利要求33至38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有机碱是二正丙胺、三乙胺、哌啶或二异丙胺。
40.权利要求33至39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无机碱是碳酸钾、碳酸铯或碳酸钠。
41.权利要求33至40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是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
42.权利要求33至41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步骤(a)的混合物加热,在反应期间共沸除去水,以促进式VIII化合物的形成。
43.权利要求42的方法,其中在除去水之后,除去非极性有机溶剂,以获得含有式VIII化合物的浓缩混合物。
44.权利要求43的方法,其中将浓缩混合物冷却,尔后与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式III的化合物和无机碱混合。
45.权利要求33至44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步骤(b)的混合物加热,获得式XIII的化合物。
46.权利要求33至45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在水解之前,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
(i)将式XIII的化合物冷却;
(ii)将式XIII的化合物与醇和氢氧化钠混合,获得具有碱性pH值的混合物;
(iii)冷却混合物;
(iv)将混合物与冰醋酸和HCl混合,获得具有酸性pH值的混合物;和
(v)除去醇。
47.权利要求46的方法,其中将式XIII的化合物冷却至大约-5℃至大约-20℃的温度。
48.权利要求46或47的方法,其中碱性pH值是大约7至大约10。
49.权利要求46至48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酸性pH值是大约3至大约6。
50.权利要求46至49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醇是C1-4醇。
51.权利要求50的方法,其中C1-4醇是甲醇、乙醇、异丙醇或丁醇。
52.权利要求33至51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通过与酸混合并加热来水解式XIII化合物。
53.权利要求52的方法,其中酸是无机酸、有机酸或其混合物。
54.权利要求53的方法,其中无机酸是HCl、HBr或硫酸。
55.权利要求53的方法,其中有机酸是三氟乙酸、乙酸、甲酸或丙酸。
56.权利要求53或55的方法,其中有机酸是乙酸。
57.权利要求52至56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式XIII化合物与酸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80℃至大约140℃的温度。
58.制备(S)-普加巴林的方法,包括:
(a)利用权利要求33至57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和
(b)将3-异丁基戊二酸转变为(S)-普加巴林。
59.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的方法,包括:
(a)将异戊醛与下面式I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091
以及醇、乙酸铵和氨混合,获得下面式XIV的化合物;
(b)将式XIV的化合物水解,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
其中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60.权利要求59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是一锅法。
61.权利要求59或60的方法,其中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乙基。
62.权利要求59至61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异戊醛、式III的化合物、醇、乙酸铵和氨在大约5℃至大约20℃的温度下进行混合。
63.权利要求62的方法,其中将步骤(a)的混合物在大约5℃至大约20℃的温度下保持大约20至大约60分钟。
64.权利要求62或63的方法,其中随后将步骤(a)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20℃至大约40℃的温度。
65.权利要求64的方法,其中在步骤(b)之前除去醇。
66.权利要求59至65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醇是C1-4醇。
67.权利要求59至66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醇是甲醇、乙醇、异丙醇或丁醇。
68.权利要求59至66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通过与酸混合并加热来水解式XIV化合物。
69.权利要求68的方法,其中所述酸是无机酸、有机酸或其混合物。
70.权利要求69的方法,其中无机酸是HCl、HBr或硫酸。
71.权利要求68至70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将式XIV化合物与酸的混合物加热至大约80℃至大约140℃的温度。
72.制备(S)-普加巴林的方法,包括:
(a)利用权利要求59至71中的任一项的方法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和
(b)将3-异丁基戊二酸转变为(S)-普加巴林。
73.制备3-异丁基戊二酸的方法,包括:
(a)将异戊醛与下面式I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111
以及非极性有机溶剂和第一种碱混合,获得下面式V的化合物;
(b)将式V的化合物与下面式III的化合物
以及第二种碱混合,获得下面式VI的化合物;
Figure A200780014620C00114
(c)将式VI的化合物与酸混合并加热,获得3-异丁基戊二酸。
其中R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1是H、CN、COOH、COOC1-8烷基、COOC6-14芳基或(R6O)2P=O;R2和R3独立地是H、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R6是直链或支链C1-8烷基或C6-14芳基。
74.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定义的式IX、XII、XIII或XIV的化合物在制备(S)-普加巴林的方法中的用途。
CNA2007800146209A 2006-04-24 2007-04-24 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方法 Pending CN1014267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9481806P 2006-04-24 2006-04-24
US60/794,818 2006-04-24
US60/802,620 2006-05-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6787A true CN101426787A (zh) 2009-05-06

Family

ID=40616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146209A Pending CN101426787A (zh) 2006-04-24 2007-04-24 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2678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5439A (zh) * 2009-12-31 2011-07-06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普瑞巴林中间体3-异丁基戊二酸的制备方法
CN103524328A (zh) * 2013-10-25 2014-01-22 南京欧信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癫痫药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3772187A (zh) * 2012-10-17 2014-05-07 华东师范大学 3-甲基戊二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2521299A (zh) * 2020-12-15 2021-03-19 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普瑞巴林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5439A (zh) * 2009-12-31 2011-07-06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普瑞巴林中间体3-异丁基戊二酸的制备方法
CN102115439B (zh) * 2009-12-31 2015-09-16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普瑞巴林中间体3-异丁基戊二酸的制备方法
CN103772187A (zh) * 2012-10-17 2014-05-07 华东师范大学 3-甲基戊二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524328A (zh) * 2013-10-25 2014-01-22 南京欧信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癫痫药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12521299A (zh) * 2020-12-15 2021-03-19 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普瑞巴林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12521299B (zh) * 2020-12-15 2022-08-16 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普瑞巴林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74306B2 (ja) (s)−3−(アミノメチル)−5−メチルヘキサン酸を製造する方法
JP5395901B2 (ja) R−β−アミノフェニル酪酸誘導体の調製方法
KR20080027880A (ko) R-(+)-3-(카바모일메틸)-5-메틸헥산산 및 이의 염의 제조방법
CA2681313C (en) Synthesis of (s)-(+)-3-(aminomethyl)-5-methyl hexanoic acid
CN109400556B (zh) 一种d-(-)-泛解酸内酯的合成方法
CN112521299B (zh) 一种普瑞巴林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EP2017273A1 (en) Process for the enantioselective preparation of pregabalin
CN101426787A (zh) 3-异丁基戊二酸的合成方法
CN102020589B (zh) 一种氨基甲酸叔丁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82924A (zh) 手性3-氨基甲酰基甲基-5-甲基己酸,用于合成(s)-普瑞加贝林的关键中间体
WO2009001372A2 (en) A novel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egabalin
CN110483317B (zh) 3-异丁基戊二酸二甲酯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456143A (zh) 不对称制备(s)-3-氨甲基-5-甲基己酸
CA2699192A1 (en) Novel method for preparing pregabalin
KR20080016658A (ko) 3-이소부틸글루타르산의 합성 방법
CN110746334B (zh) 一种制备3-(3-氯丙基)-4-氧代吡咯烷-1-羧酸酯的方法
US20140323758A1 (en) Novel process for racemization of an optically active (s)-3-carbamoylmethyl-5-methyl-hexanoic acid to corresponding 3-carbamoylmethyl-5-methyl-hexanoic acid racemate
JP4929938B2 (ja) 光学活性なα−アミノ酸ベンジルエステル類の製造方法
CN104193630B (zh) 一种s-构型普瑞巴林的化学拆分制备方法
CN104817476B (zh) 一种制备非天然氨基酸的方法
US4187244A (en) Process for the resolution of racemic alpha-aminonitriles
MX2007015724A (en) Processes forthe synthesis of 3-isobutylglutaric acid
CN108069866A (zh) 一种异丁加巴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AU700091C (en) Method of making (S)-3-(aminomethyl)-5-methylhexanoic acid
CN1927816A (zh) 不对称转换法制备d-丙氨酸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