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420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14202A CN101414202A CNA2008102111060A CN200810211106A CN101414202A CN 101414202 A CN101414202 A CN 101414202A CN A2008102111060 A CNA2008102111060 A CN A2008102111060A CN 200810211106 A CN200810211106 A CN 200810211106A CN 101414202 A CN101414202 A CN 1014142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odd unit
- electronic equipment
- electric battery
- od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58—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internal components, e.g. disc drive or any other functional modul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5—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battery packs and other power supplies such as fuel cells or integrated AC adap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电子设备(1)包括外壳(4),电池组(21),具有小于电池组的厚度的ODD单元(24),以及包含在外壳(4)中的附加装置(25,26)。电池组(21)排布在外壳(4)的后部(33)中。ODD单元(24)排布为单侧地偏移向在外壳(4)中的前部(31),并包括与前部(31)相对的前端部分(24a),和与电池组(21)相对的后端部分(24b)。附加装置(25,26)离开ODD单元(24)的前端部分(24a),并在垂直方向上与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重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其上能安装有附加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诸如便携式计算机的电子设备上,安装有光盘驱动(ODD)单元和充当电源的电池组。在第9-305261号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公报中,披露了一种电子设备,其配备有紧凑型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驱动器,和电池组。在此电子设备中,CD-ROM驱动器安装为邻近电池组。这里,CD-ROM驱动器悬空在外壳中,并且CD-ROM驱动器和电路板在竖直方向上堆叠。
顺便提及,对于电子设备,存在对长时间驱动的巨大需求,并且希望的是安装相对大的电池组。此外,对于电子设备,希望的是可以除ODD单元和电池组之外,允许安装诸如PC卡插槽和微型外围组件互连(小型PCI)模块的附加装置。另一方面,对于电子设备,存在减小厚度的巨大需求。
这里,对于第9-305261号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公报中CD-ROM驱动器和电路板之间的关系,如果ODD单元和附加装置在要安装的竖直方向上简单地堆叠在另一个的顶上,则电子设备将趋于变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上能安装附加装置,并且其能实现厚度减小和长时间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电子设备包含外壳,安装在该外壳上的电池组,其厚度小于电池组,并包含在外壳中的ODD单元,以及包含在外壳中的附加装置。外壳包括前部,其成为外壳的相对用户最靠前的部分,以及后部,其成为外壳的相对用户最靠后的部分。电池组排布在外壳的后部中。ODD单元排布为单侧地偏移向外壳中的前部,并包括与前部相对的前端部分,和与电池组相对的后端部分。附加装置离开ODD单元的前端部分,并在竖直方向上与ODD单元的后端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可以安装附加装置,并实现厚度减小和长时间驱动。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标和优势将在以下说明中被阐述,其中部分通过该说明将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进行了解。本发明的目标和优势可以通过以下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作为其组成部分的附图,图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上述总体说明和以下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对应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2是示例性平面图,显示图1所示便携式计算机的主体内部;
图3是示例性底视图,显示图1所示便携式计算机的主体内部;
图4是图3所示便携式计算机沿线F4-F4取的示例性剖视图,未显示卡插槽和小型PCI模块;
图5是图3所示便携式计算机沿线F5-F5取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6是图3所示便携式计算机沿线F6-F6取的示例性剖视图;
图7是示例性立体图,显示图3所示的小型PCI模块和电路板;
图8是示例性立体图,显示图3所示的ODD单元和支架;
图9是示例性底视图,显示图3所示的主体内部;以及
图10是图8所示ODD单元和支架的示例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应用到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图1到10披露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对应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计算机1。如图1所示,便携式计算机1包括主体2和显示单元3。
主体2包括外壳4。主体2还包括键盘5,和充当指示装置的触摸板6。外壳4包括上壁4a,周边壁4b,和下壁4c,并形成为类似盒的形状。上壁4a面向上方,并配备有安装键盘5的键盘安装部7。下壁4c相对于放置便携式计算机1的安装表面F(见图4)。安装表面的示例是桌面。周边壁4b包括前壁4ba,后壁4bb,以及右和左侧壁4bc和4bd。
如图4所示,外壳4形成有外壳盖8,其包括上壁4a和侧壁4b的一部分,以及外壳基座9,其包括下壁4c和周边壁4b的一部分。外壳盖8与外壳基座9可拆卸地结合,并在外壳盖8和外壳基座9之间形成包容空间。稍后所述的ODD单元24,卡插槽25,等包含在包容空间中。
如图1所示,显示单元3包括显示外壳11,和包含在显示外壳11中的显示装置12。显示装置12包括显示屏12a。显示屏12a通过显示外壳11正面的开口部分11a,暴露到显示外壳11的外部。
显示单元3通过一对铰链部13a和13b,支撑在外壳4的后端部分。因此,显示单元3在其中显示单元3从上覆盖上壁4a的关闭位置,与其中显示单元3升起以暴露上壁4a的开启位置之间可转动。
图2是主体2的平面图。顺便提及,在图2中,省略外壳盖8,以显示外壳4内部的布局。如图2所示,充当电源的电池组21可拆卸地安装到外壳4。此外,主电路板22,HDD单元23,ODD单元24,卡插槽25,小型PCI模块26,电路板27,和卡插座28包含在外壳4中。
图3是底视图,其中从下方查看主体2。顺便提及,在图3中,省略外壳座9,以显示外壳4内部的布局。以下参照图3到6,详细说明外壳4内部的布局。顺便提及,图4是通过沿与图6相同的截面切割便携式计算机获得的视图。然而,在图4中,为了说明,省略卡插槽25,小型PCI模块26,电路板27,和卡插座28。
如图3和4所示,外壳4包括前部31,中央部32,和后部33。相对用户,前部31配备在中央部32的前方。前部31成为外壳4相对用户最靠前的部分。相对用户,后部33配备在中央部32的后方。后部33成为外壳4相对用户最靠后的部分。
虽然前部31和后部33能够被不同地定义,这里,举例来说,将安装键盘5的部分定义为中央部32,将放置在键盘5前方,并且其中配备手掌支撑部35和触摸板6的部分定义为前部31,将在键盘5后方的部分定义为后部33。顺便提及,在此实施例中,定义为对于定位在便携式计算机1的参考点,更靠近用户的部分为前,而更远离用户的部分为后。
如图3和4所示,电池组21排布在外壳4的后部33中。电池组21在相对长的时间内对便携式计算机1提供电源,并且具有相对大的外形。举例来说,便携式计算机1可以通过使用电池组21作为电源,运行大约十小时。
主电路板22,HDD单元23,和ODD单元24排布在外壳4中,而不在竖直方向上互相重叠。主电路板22,HDD单元23,和ODD单元24的每个都固定到外壳盖8。
关于ODD单元24,采用比电池组21更小的厚度的单元。如图3和4所示,ODD单元24排布为单侧地偏移向在外壳4中的前部31。具体说来,如图3所示,用来将外壳盖8固定到外壳基座9的凸起(boss)36被配备在外壳盖8的前端部分。ODD单元24被安装为邻近其中配备凸起36的区域。如图4所示,在ODD单元24和电池组21之间配备空间。
如图4所示,ODD单元24包括与外壳4的前部31相对的前端部分24a,和与电池组21相对的后端部分24b。在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周围,基于ODD单元24和电池组21在厚度上的差别,建立了安装空间S。即,在此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ODD单元24安装为以前端部分24a放置为低于后端部分24b的方式倾斜。因此,在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之下,以及在ODD单元24和电池组21之间,建立了安装空间S。
接下来详细说明ODD单元24。如图8所示,ODD单元24包括壳体41和可曳拉地包含在壳体41中的磁盘托盘42。壳体41包括开口部分41a和台阶部分41b。开口部分41a形成在包括壳体41中央部分的相对大的区域中。磁盘托盘42的一部分通过开口部分41a,暴露到ODD单元24的外部。
台阶部分41b是具有与台阶部分41b中的其它部分相比向外突起的表面的部分。在此实施例中,台阶部分41b是由加强板部43形成的。加强板部43形成为似板的形状,并且延伸越过开口部分41a的两个边缘部分。加强板部43形成为与壳体41的其它区域相比被向外转移,以致部43不会阻碍,例如,磁盘托盘42的滑动。因此,加强板部43的表面具有与壳体41的其它部分的表面相比向外移出的台阶。
以下说明卡插槽25。如图3所示,卡插槽25被配备为邻近外壳4的周边壁4b。周边壁4b配备有与卡插槽25相对的开口部分44(见图1)。用户通过开口部分44,将来自外壳4的外部的第一卡45插入外壳4,或从外壳4抽出第一卡45。卡插槽25是本发明中提及的附加装置的实例。卡插槽25的特别实例是PC卡插槽,和ExpressCard(商标名)插槽。
如图3和5所示,卡插槽25以插槽25远离ODD单元24的前端部分24a,并在竖直方向上与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重叠的方式排布。卡插槽25被排布为,例如,在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之下。即,卡插槽25被排布在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之下建立的安装空间S中。如图5所示,当便携式计算机1放置在安装表面F上时,ODD单元24的前端部分24a放置在与卡插槽25相同的高度上。顺便提及,“放置在相同高度上”表示两个构件在水平方向上部分地互相重合。
小型PCI模块26是本发明中提及的附加装置的实例。小型PCI模块26的特别实例是第三代(3G)模块,TV调谐器,GPS模块,Wimax(商标名)模块,等等。
如图3和6所示,小型PCI模块26以模块26远离ODD单元24的前端部分24a,并在竖直方向上与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重叠的方式排列。小型PCI模块26被排布为,例如,在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之下。即,小型PCI模块26被排布在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之下建立的安装空间S中。如图6所示,当便携式计算机1放置在安装表面F上时,ODD单元24的前端部分24a被放置在与小型PCI模块26相同的高度上。
如图3所示,小型PCI模块26在预定方向(以下称为X方向)上与卡插槽25并列排布,该方向垂直于从外壳4的前部31到后部33的方向。小型PCI模块26是用户不直接访问的组件的示例。小型PCI模块26配备在外壳4中比卡插槽25更向内的位置。
如图3所示,卡插槽25和小型PCI模块26排布在离开ODD单元24的壳体41的开口部分41a和台阶部分41b的区域中。
如图3所示,卡插槽25在X方向上的宽度W1,和小型PCI模块26在X方向上的宽度W2之和小于ODD单元24在X方向上的宽度W3。即,对于X方向,卡插槽25,和小型PCI模块26排布在ODD单元24的区域中。顺便提及,“在ODD单元24的区域中”表示其中ODD单元24在竖直方向上被重叠的区域。
通过具有上述配置,外壳4以后部33的厚度与电池组21的厚度相符的方式形成,并且随着位置从后部33移向前部31,外壳4在其位置的厚度变得更小。键盘5被与ODD单元24平行地安装。
接下来,将在下面说明每个单元的尺寸的实例。外壳4从前端部分到后端部分的长度1大约为215mm,电池组21的厚度t1大约为20mm,ODD单元24的厚度t2大约为7mm,卡插槽25的厚度t3大约为5mm,键盘5的厚度t4大约为5mm,外壳盖8的厚度t5大约为1mm,并且外壳基座9的厚度t6大约为1mm。
接下来,将在下面参照图7到10,详细说明小型PCI模块26的安装结构。如图7所示,便携式计算机1包括电路板27,小型PCI模块26被与主电路板22分离地安装在其上。电路板27包括,例如,互成一体的第一板部51和第二板部52。第一和第二板部51和52每个都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通过板部件的纵向方向以直角互相交叉而粘接在一起。
第一板部51具有略大于小型PCI模块26的宽度,并具有大于小型PCI模块26的长度。第一板部51包括面对便携式计算机1下部的第一表面51a,以及与第一表面51a相对的第二表面51b。小型PCI模块26安装在第一板部51的第一表面51a上。如图3和9所示,第一板部51与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相对,并且与形成在ODD单元24与电池组21之间的空间相对。
如图7所示,第二板部52被放置在第一板部51的第二表面51b上。如图9所示,第二板部52具有能安装在ODD单元24与电池组21之间的空间中的形状。第二板部52包含在ODD单元24与电池组21之间的空间中,并且在水平方向上与ODD单元24相对。
如图2和5所示,第二板部52包括与第一板部51相对的第一表面52a,和与第一表面52a相对的第二表面52b。在第二表面52b上,例如,安装一个卡插座28或多个卡插座28。卡插座28是包含在ODD单元24与电池组21之间的空间中的相对小的插座,并且其特别实例是用户身份模块(SIM)插座。第二卡55被可拆卸地插入卡插座28。第二卡55的实例是SIM卡。
如图5所示,外壳4的与电池组21相对的后壁4bb包括与卡插座28相对的开口部分56。当电池组21被从外壳4卸除时,卡插座28的插入开口通过开口部分56,暴露到外壳4的外部。只有当电池组21被从外壳4卸除时,用户可以将第二卡55插入卡插座28或从卡插座28抽出第二卡55。
如图9所示,外壳盖8包括多个凸起61,其配备在离开ODD单元24的区域中,例如,在ODD单元24和电池组21之间的区域。每个凸起61被配备在外壳4的内壁表面上,以在外壳内部从那里升起,并且向外壳4内部开口的螺孔61a被形成在其中。
如图8所示,支架63附着到ODD单元24。支架63包括主体部64,第一和第二支撑部65和66,以及悬挂部67。主体部64包括第一部64a和第二部64b,其互相组合以致部64a和64b以直角交叉,从而使主体部64形成为L形。
ODD单元24的壳体41包括与电池组21相对的第一侧表面71a,和邻近第一侧表面71a,并面向外壳4内部的第二侧表面71b。支架63的第一部64a沿ODD单元24的第一侧表面71a延伸,并且通过,例如,螺纹件73固定到第一侧表面71a。支架63的第二部64b沿ODD单元24的第二侧表面71b延伸,并且通过例如,螺纹件73固定到第二侧表面71b。
第一和第二支撑部65和66被互相分离地配备在第一部64a上。第一和第二支撑部65和66是每个都从第一部64a的下端部分朝电池组21突起的突起部,并且与电路板27的第二板部52相对。
如图7和9所示,电路板27包括与凸起61相对的第一端部分27a,和与ODD单元24相对的第二端部分27b。第一端部分27a配备有螺纹插入孔74,其与凸起61的螺孔61a相对。电路板27的固定是通过将插入到螺纹插入孔74中的螺纹件73与凸起61的螺孔61a啮合来进行的。即,电路板27被固定到配备在外壳盖8上的凸起61,而不固定到ODD单元24。在这个时候,第二板部52的与用螺纹固定的端部相反的端部被与支架63的第一和第二支撑部65和66接触,并由第一和第二支撑部65和66支撑。
悬挂部67延伸自第二部64b的下端部分,并朝固定到凸起61的电路板27下方(即,图10中的上方)的位置延伸。悬挂部67从ODD单元24的相对侧,与电路板27的第二端部27b相对。
根据如上配置的便携式计算机1,可以安装附加装置,并实现厚度减小和长时间驱动。即,在便携式计算机1中,电池组21排布在外壳4的后部33中,具有小于电池组21的厚度的ODD单元24排布为更靠近前部31,并且诸如卡插槽25和小型PCI模块26的附加装置以竖直地重叠的方式,排布在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处。
因此,可能以外壳4的后部33的厚度与电池组21的厚度相符,并且外壳4的厚度从后部33向前部31减少的方式形成外壳4。因此,可以获得便携式计算机1,可对其安装附加装置,并且允许通过使用相对大尺寸的电池组来长时间驱动,和减少外壳4的厚度。
在此实施例中,作为扩展模块的小型PCI模块26离开ODD单元24的前端部分24a,并在垂直方向上与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重叠,其在X方向上与卡插槽25并排地排布,并且排布在外壳4中比卡插槽25更靠内的位置。
根据此种配置,可以配备卡插槽25,其由用户存取,与外壳4的周边壁4b相邻,并防止外壳4变厚,即使在其中包含有卡插槽25和小型PCI模块26时。
卡插槽25排布在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之下,并且ODD单元24以前端部分24a放置为低于后端部分24b的方式倾斜安装。当便携式计算机1放置在安装表面F上时,通过将前端部分24a放置在与卡插槽25相同的高度上,外壳的前部31距离安装表面F的高度可以变小。因此,当便携式计算机1放置在安装表面F上时,外壳4采取向前倾斜的姿势,所以便携式计算机1显得更薄。
当卡插槽25在X方向上的宽度W1,与小型PCI模块26在X方向上的宽度W2之和,小于ODD单元24在X方向上的宽度W3时,卡插槽25,和小型PCI模块26可以排布在ODD单元24的区域中。因此,可以减少卡插槽25和小型PCI模块26对其他单元诸如主电路板22等等的安装结构的影响,并能进一步改进厚度减小。
当电路板27固定到配备在外壳4中的凸起61,而不固定到ODD单元24时,无需对ODD单元24配备固定部。因此,可以采用进一步减小厚度的单元作为ODD单元24。这有助于减小便携式计算机1的厚度。
当ODD单元24固定到外壳盖8,并且凸起61配备在外壳盖8上时,在安装ODD单元24之后,可以在外壳4保持相同姿势下安装电路板27,而无需改变外壳4的姿势。这可以提高便携式计算机1的组装工作的便利性。此外,比起将电路板27固定到主电路板22的情形,电路板27的固定变得更牢固。
在电路板27包括与凸起61相对的第一端部分27a,和与ODD单元24相对的第二端部分27b,并且支架包括从ODD单元24的相对侧,与电路板27的第二端部分27b相对的悬挂部67的情形中,可以防止只固定在一个端部分27a的电路板27浮动。
在卡插座28配备在ODD单元24和电池组21之间的情形中,比起,例如,卡插座28排布为与电池组21重叠的情形,外壳4能变得更薄。
当电池组21从外壳4卸除时,卡插座28暴露到外壳4的外部。为了将第二卡55插入卡插座28或从卡插座28抽出第二卡55,就需要卸除电池组21。作为这个的结果,例如,当卡插座28是可热交换的(hot-swappable)时,能增强写到第二卡55的数据的安全性。
在卡插座25和小型PCI模块26排布在离开ODD单元24的开口部分41a的区域中的情形中,灰尘无法从开口部分41a进入壳体41的内部。在卡插座25和小型PCI模块26排布在离开ODD单元24的台阶部分41b的区域中的情形中,可以进一步增强外壳4的厚度减小。
以上已经说明本发明的本实施例所对应的便携式计算机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卡插座28不限于SIM插座,而可以是与任意其他类型的卡兼容的插座。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很容易实现其他优点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在其更广大方面并不限于本文说明的具体细节和典型实施例。相应地,可以做出诸多修改,而不背离总体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该总体发明概念由附加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定义。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外壳(4);
安装在外壳(4)上的电池组(21);
ODD单元(24),其具有小于电池组(21)的厚度,并且包含在外壳(4)中;以及
包含在外壳(4)中的附加装置(25,26),其中,
外壳(4)包括前部(31),其成为外壳(4)相对用户最靠前的部分,以及后部(33),其成为外壳(4)相对用户最靠后的部分,
电池组(21)排布在外壳(4)的后部(33)中,
ODD单元(24)排布为单侧地偏移向外壳(4)中的前部(31),并包括与前部(31)相对的前端部分(24a),和与电池组(21)相对的后端部分(24b),并且
附加装置(25,26)离开ODD单元(24)的前端部分(24a),并在竖直方向上与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多个附加装置,其中包括所述的附加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附加装置之一是卡插槽(25),其包含在外壳(4)中,并且用户将卡(45)插入其中,并且所述多个附加装置中的另一个是包含在外壳(4)中的扩展模块(26),并且
所述扩展模块(26)在垂直于从前部(31)到后部(33)的方向的方向上与卡插槽(25)并排排布,并且扩展模块(26)排布在外壳(4)中比卡插槽(25)更朝内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卡插槽(25)排布在ODD单元(24)的后端部分(24b)之下,并且
ODD单元(24)以前端部分(24a)位于比后端部分(24b)低的位置的方式倾斜安装,并且当所述电子设备放置在安装表面(F)上时,ODD单元(24)的前端部分(24a)位于与卡插槽(25)相同的高度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卡插槽(25)在垂直于从前部(31)到后部(33)的方向的预定方向上的宽度(W1),与扩展模块(26)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宽度(W2)之和,小于ODD单元(24)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的宽度(W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其上安装有扩展模块(26)的电路板(27),其中,
外壳(4)包括凸起(61),其配备在离开ODD单元(24)的区域中,并且
电路板(27)固定到凸起(61),而不固定到ODD单元(24)。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安装在外壳(4)上的键盘(5),其中,
外壳(4)包括与安装表面(F)相对的外壳基座(9),和其上安装有键盘(5)的外壳盖(8),并且该外壳盖(8)通过与外壳基座(9)组合,在外壳盖(8)和外壳基座(9)之间形成空间,用来容纳ODD单元(24),
ODD单元(24)固定到外壳盖(8),并且
凸起(61)配备在外壳盖(8)上,并且电路板(27)固定到外壳盖(8)。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附着到ODD单元(24)的支架(63),其中,
电路板(27)包括与凸起(61)相对的第一端部分(27a),和与ODD单元(24)相对的第二端部分(27b),并且
支架(63)包括悬挂部(67),其从ODD单元(24)的相反侧与电路板(27)的第二端部分(27b)相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卡插座(28),其配备在ODD单元(24)和电池组(21)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电池组(21)可拆卸地附着到外壳(4),并且
当电池组(21)从外壳(4)卸除时,卡插座(28)暴露到外壳(4)的外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ODD单元(24)包括壳体(41)和可曳拉地包含在壳体(41)中的磁盘托盘(42),
壳体(41)包括开口部分(41a),并且
卡插槽(25)和扩展模块(26)排布在离开壳体(41)的开口部分(41a)的区域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72988A JP4413960B2 (ja) | 2007-10-19 | 2007-10-19 | 電子機器 |
JP2007272988 | 2007-10-1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14202A true CN101414202A (zh) | 2009-04-22 |
Family
ID=40563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2111060A Pending CN101414202A (zh) | 2007-10-19 | 2008-08-22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21784B2 (zh) |
JP (1) | JP4413960B2 (zh) |
CN (1) | CN101414202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1614A (zh) * | 2011-02-08 | 2012-09-1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纤薄型便携式装置 |
CN104063012A (zh) * | 2013-03-20 | 2014-09-2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7255507A (zh) * | 2023-02-21 | 2023-12-1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360036B (en) * | 2008-09-12 | 2012-03-11 | Compal Electronics Inc | Data processing device |
JP5461355B2 (ja) * | 2009-10-07 | 2014-04-0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 |
JP5162020B1 (ja) * | 2011-10-28 | 2013-03-13 | 株式会社東芝 |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および電子機器 |
CN103792999A (zh) * | 2012-10-31 | 2014-05-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便携式电子装置 |
JP5439577B2 (ja) * | 2012-12-11 | 2014-03-12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83226A (ja) | 1982-11-05 | 1984-05-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小型コンピユ−タ装置 |
JPH02138337A (ja) | 1988-08-17 | 1990-05-28 | Japan Synthetic Rubber Co Ltd | ポリアミド系エラストマ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
JPH03110611A (ja) | 1989-09-25 | 1991-05-10 | Hitachi Ltd | 情報処理機器 |
JPH0452715A (ja) | 1990-06-14 | 1992-02-20 | Seiko Epson Corp | 電子情報機器 |
JPH0635566A (ja) | 1992-07-15 | 1994-02-1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子機器 |
JP3110611B2 (ja) | 1994-05-16 | 2000-11-20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配線システム |
JPH09230961A (ja) | 1996-02-27 | 1997-09-05 | Toshiba Corp | 携帯形電子機器 |
JP3475007B2 (ja) | 1996-05-16 | 2003-12-0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ノート型の電子機器 |
JPH10124174A (ja) * | 1996-10-24 | 1998-05-15 | Fujitsu Ltd | 薄型構造の情報処理装置 |
US6510057B2 (en) * | 2001-04-12 | 2003-01-21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Computing device with a card receptacle |
JP2004118504A (ja) | 2002-09-26 | 2004-04-15 | Sony Corp | 情報処理機器 |
JP4653525B2 (ja) | 2005-03-09 | 2011-03-16 | 株式会社東芝 | 電子機器 |
JP2007058580A (ja) * | 2005-08-24 | 2007-03-08 | Fujitsu Ltd | 電子機器 |
JP5148058B2 (ja) | 2005-10-21 | 2013-02-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ラップトップ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
JP2007179151A (ja) | 2005-12-27 | 2007-07-12 | Toshiba Corp | 電子機器 |
TWI340312B (en) * | 2007-07-18 | 2011-04-11 | First Int Computer Inc | Notebook computer and module of electrical device combinable with the same |
-
2007
- 2007-10-19 JP JP2007272988A patent/JP4413960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8-22 CN CNA2008102111060A patent/CN101414202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8-25 US US12/197,965 patent/US7821784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1614A (zh) * | 2011-02-08 | 2012-09-1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纤薄型便携式装置 |
CN102681614B (zh) * | 2011-02-08 | 2016-12-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纤薄型便携式装置 |
CN104063012A (zh) * | 2013-03-20 | 2014-09-2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04063012B (zh) * | 2013-03-20 | 2018-08-1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7255507A (zh) * | 2023-02-21 | 2023-12-19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保护壳及电子设备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821784B2 (en) | 2010-10-26 |
US20090103259A1 (en) | 2009-04-23 |
JP2009104243A (ja) | 2009-05-14 |
JP4413960B2 (ja) | 2010-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14202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0397287C (zh) | 模块化计算机系统及用于其的组件 | |
KR101828170B1 (ko) | 전자 디바이스의 아키텍처 피처들 | |
US10509444B2 (en) | POS machine and docking station thereof | |
JP2012128783A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CN102393789B (zh) | 电子装置 | |
US9158336B2 (en) | Cases for tablet computers and methods | |
EP2569679B1 (en) | a computing device comprising a clamshell design | |
WO2001013204A1 (en) | A portable computer apparatus | |
JP4511609B2 (ja) | ドッキング装置 | |
JP2013054466A (ja) | 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および電子機器 | |
US20070008691A1 (en) | Portable computer | |
US9526162B2 (en) | Board assembly | |
JP4653525B2 (ja) | 電子機器 | |
JPH10124174A (ja) | 薄型構造の情報処理装置 | |
JP2009282951A (ja) | カードリーダー | |
US6460947B1 (en) | Interchangable battery pack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 |
JP2007179151A (ja) | 電子機器 | |
JP4221725B2 (ja) | ハードディスク接続コネクタ | |
CN101872920B (zh) | 电子装置及其接口保护盖的固定结构 | |
CN209746274U (zh)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
JP5906919B2 (ja) | 支持装置 | |
CN221509976U (zh) | 一种内存可扩展的保护壳 | |
CN110865685B (zh) | 一种可折叠式计算机主机 | |
CN219497008U (zh) | 一种小型文件服务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