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4101A - 电子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4101A
CN101414101A CNA2008101699766A CN200810169976A CN101414101A CN 101414101 A CN101414101 A CN 101414101A CN A2008101699766 A CNA2008101699766 A CN A2008101699766A CN 200810169976 A CN200810169976 A CN 200810169976A CN 101414101 A CN101414101 A CN 101414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apparatus
lens frame
inner space
image pickup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99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清水俊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14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41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子摄像装置能够充分地将装置内部的热排出至装置外部,由此能够抑制摄像元件的温度上升。本发明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具有: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拍摄的摄像元件(8);形成有连通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外部的通气孔(6)的壳体(2);将摄像元件固定在壳体的内部的固定部件(9);以及使被摄体的光学像成像在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的透镜单元(5)。透镜单元具有固定透镜(5a)、保持固定透镜的透镜框(5d)、可动透镜(5b)以及保持可动透镜的可动透镜框(5c)。可动透镜在透镜框的内部与可动透镜框一起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对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由此,通过通气孔强制性使该配置空间和外部通气。

Description

电子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置有摄像元件的电子摄像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提高摄像元件的散热性的散热结构的电子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数字照相机和数字摄像机为首,出现了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等各种形式的电子摄像装置。电子摄像装置通常内置有CCD或者CMOS等摄像元件,利用透镜等光学系统使被摄体的光学像成像在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并通过该摄像元件的光电转换处理获得(拍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并且,电子摄像装置具有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将利用所述摄像元件拍摄的被摄体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上。
另外,电子摄像装置内部的摄像元件在设计规格所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最佳地驱动,能够拍摄高画质的图像。但是,在驱动摄像元件时产生的热会引起摄像元件的温度上升,伴随着该摄像元件的温度上升,会产生暗电流等噪声。该由热引起的噪声会导致摄像元件的画质降低,从而难以利用摄像元件进行高画质摄像。
为了防止所述的由摄像元件的温度上升而引起的噪声的不良影响,近年来,出现加入了利用散热作用对摄像元件进行冷却的技术的电子摄像装置。例如,存在如下的数字照相机:在照相机主体的上表面设置多个散热用通气孔,将这些多个散热用通气孔作为空气的流入路和流出路以放出照相机主体内部的热(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9782号公报
但是,对于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数字照相机所例示的现有的电子摄像装置,由于在摄像元件等内部部件发热时利用在装置内部产生的空气的自然的流动(即对流)进行散热,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地将摄像元件等的热排出至装置外部,由此,存在难以抑制摄像元件的温度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将装置内部的热排出至装置外部,由此能够抑制摄像元件的温度上升的电子摄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成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其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拍摄;壳体,其在内部配置有所述摄像元件,且该壳体形成有连通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外部的通气孔;固定部件,其将所述摄像元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框体,其具有内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比外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高的多重结构,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并包围所述摄像元件,并且,与所述固定部件一起形成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以及通气机构,其对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通过所述通气孔使该配置空间和外部通气。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面中,所述框体是保持一个以上的固定透镜的透镜框,所述固定透镜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所述通气机构具有:可动透镜框,其配置在所述透镜框的内部,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可动透镜,其保持在所述可动透镜框上,与所述一个以上的固定透镜一起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并且,通过所述可动透镜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对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面中,所述通气机构具有:透镜框,其与所述框体对应地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具有连通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该透镜框的内部的连通孔,并保持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的多个固定透镜;可动透镜框,其配置在所述透镜框的内部,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可动透镜,其保持在所述可动透镜框上,与所述多个固定透镜一起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并且,通过所述可动透镜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经由所述连通孔对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面中,所述框体在与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面对的壁面具有凹凸形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面中,所述电子摄像装置具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壳体的通气孔和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摄像装置具有:摄像元件,其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拍摄;壳体,其在内部配置有所述摄像元件;固定部件,其将所述摄像元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部;透镜框,其具有内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比外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高的多重结构,并且以贯通该多重结构的方式形成有连通该透镜框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的通气孔,该透镜框保持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的多个固定透镜;热传导性部件,其经由所述固定部件吸收至少所述摄像元件的热,并将该吸收的热传导至所述透镜框的内部空间;以及通气机构,其对所述透镜框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并通过所述通气孔使所述透镜框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通气。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面中,所述通气机构具有:可动透镜框,其配置在所述透镜框的内部,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可动透镜,其保持在所述可动透镜框上,与所述多个固定透镜一起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并且,通过所述可动透镜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对所述透镜框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面中,所述透镜框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面中,所述透镜框在内周侧壁面具有凹凸形状。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面中,所述热传导性部件是下述框体: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并包围所述摄像元件,并且与所述固定部件一起形成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面中,所述热传导性部件在与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面对的壁面具有凹凸形状。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构成为,在内部配置有摄像元件的壳体上形成有连通该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壳体外部的通气孔,将摄像元件固定在该壳体内部的固定部件和包围摄像元件的框体一起形成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将摄像元件等的热放出至该形成的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内,通过对该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从而强制地使该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壳体外部通气。因此,能够使吸引至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内的外部气体高效地吸收摄像元件等的热,并且,能够将摄像元件的热与该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内的气体一起强制地排出至壳体外部。由此,能够充分地将装置内部的热排出至装置外部,并且能够对摄像元件进行冷却,其结果是,起到能够将壳体内部的摄像元件的温度上升抑制在预定的范围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2是例示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功能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排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吸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7是例示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功能构成例的框图。
图9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排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吸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
图12是例示该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该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功能构成例的框图。
图1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排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吸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剖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21、31:数字照相机;
2、24:壳体;
3、25:发光部;
4:释放按钮;
5、23、33:透镜单元;
5a、23a、23b:固定透镜;
5b、23c:可动透镜;
5c、23d:可动透镜框;
5d、23e、33e:透镜框;
5e、27a、33f:高热传导性部件;
5f、27b、33g:低热传导性部件;
5g、23h:透镜驱动部;
6、33i:通气孔;
7:过滤器;
8:摄像元件;
9:固定部件;
9a:通气管道;
10、28、34:内部空间;
11:通气管;
12:显示部;
13:存储部;
14、29:控制部;
14a:图像处理部;
15:电源部;
22、32:照相机主体;
23f、26、33h:连接部;
23g:连通孔;
27、36:框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虽然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例例示了数字照相机,但是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图2是例示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功能构成例的框图。
如图1~图3所示,作为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数字照相机1具有:壳体2,其形成有连通内外的通气孔6;发光部3,其对被摄体进行照明;释放按钮4,其用于进行摄像操作;透镜单元5,其具有对来自被摄体的光进行聚光的多个透镜;以及过滤器7,其以能够通气的方式覆盖通气孔6。并且,数字照相机1具有:摄像元件8,其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拍摄;固定部件9,其将摄像元件8固定在壳体2的内部;通气管11,其将配置有摄像元件8的壳体2的内部空间10和连通孔6连通;显示部12,其显示利用摄像元件8拍摄的被摄体的图像;存储部13,其存储图像数据;控制部14,其对所述数字照相机1的各构成部进行控制;以及电池等电源部15。
壳体2是构成数字照相机1的外形的部件,内置有数字照相机1的各构成部。具体而言,壳体2以能够向外部发光的方式内置有发光部3,以能够从外部进行按下操作的方式内置有释放按钮4,以能够入射来自被摄体的光的方式内置有透镜单元5。并且,壳体2以使得显示屏幕露出至外部的方式内置有显示部12,以能够对电池等进行更换的方式内置有电源部15。在壳体2的内部配置有摄像元件8、固定部件9、通气管11、存储部13以及控制部14。另一方面,在壳体2上形成有通气孔6,所述通气孔6将配置有该摄像元件8的内部空间10(即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和壳体2的外部连通。所述壳体2的通气孔6由具有通气性和不透水性的过滤器7覆盖。
发光部3是对期望的被摄体进行照明的闪光灯等照明单元,对利用摄像元件8拍摄的被摄体发出照明光(例如闪光),以对该被摄体进行照明。释放按钮4在利用摄像元件8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拍摄时被按下。该情况下,释放按钮4对控制部14输入指示开始摄像的指示信息。
透镜单元5以其光轴通过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的中心部的方式配置,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在该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上,从而使被摄体的光学像成像。具体而言,透镜单元5具有: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在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上的固定透镜5a和可动透镜5b;能够一边保持可动透镜5b一边移动的可动透镜框5c;保持固定透镜5a的透镜框5d;以及驱动可动透镜框5c的透镜驱动部5g。另外,该透镜单元5的光轴是所述固定透镜5a和可动透镜5b的光轴。
透镜框5d是具有内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比外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高的多重结构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框体。具体而言,透镜框5d是将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5f和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5e以层状重叠而形成的。构成所述透镜框5d的多重结构的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5f由绝热材料等热传导率比较小的部件形成。另一方面,构成所述透镜框5d的多重结构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5e由铝或者铜等热传导率比较大的部件形成,具有比该低热传导性部件5f高的热传导性。所述透镜框5d在一端(壳体2的外部侧的端部)的内部保持、固定有固定透镜5a,另一端(壳体2的内部侧的端部)与固定部件9连接并包围固定部件9上的摄像元件8,同时与该固定部件9一起形成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即壳体2的内部空间10。该情况下,内部空间10是由透镜框5d的内周侧壁面、固定部件9的壁面以及固定透镜5a包围而成的空间。
可动透镜5b和可动透镜框5c配置在所述透镜框5d的内部。可动透镜框5c保持可动透镜5b,并通过透镜驱动部5g的作用在透镜单元5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可动透镜5b在保持于该可动透镜框5c的状态下与固定透镜5a光轴一致,与该固定透镜5a一起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上。并且,可动透镜5b通过可动透镜框5c的作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调节焦距或者变焦倍率。透镜驱动部5g使用致动器等实现,根据控制部14的控制进行驱动。所述透镜驱动部5g使保持有可动透镜5b的状态下的可动透镜框5c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此处,所述可动透镜5b在数字照相机1对焦或者变焦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由此,对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即内部空间10进行加压或者减压,其结果是,通过通气孔6使该内部空间10和数字照相机1的外部通气。即,当该内部空间10的空气等气体因所述可动透镜5b的移动而被加压时,依次在固定部件9的通气管道9a内和通气管11内流通并从通气孔6放出至壳体2的外部。另一方面,当内部空间10因所述可动透镜5b的移动而减压时,数字照相机1的外部的气体从通气孔6流入壳体2的内部,依次在通气管11内和通气管道9a内流通而流入该内部空间10。包括这样作用于内部空间10的可动透镜5b、可动透镜框5c以及透镜驱动部5g的移动机构作为对内部空间10进行加压或者减压、强制地使内部空间10和壳体2的外部通气的通气机构而发挥功能。
另外,该内部空间10的气体由于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等的电子部件的散热、搭载有所述电子部件的固定部件9的散热、以及透镜框5d的高热传导性部件5e的散热而被加热,并通过所述数字照相机1的通气机构的作用换气。由此,内部空间10内的热、即从摄像元件8或者控制部14等热源产生的热被放出至壳体2的外部,其结果是,摄像元件8等电子部件被冷却。
通气孔6形成在壳体2(例如壳体2的正面侧的外壁部)上,连通作为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的内部空间10和壳体2的外部。上述的通过可动透镜5b等的作用进行的内部空间10和壳体2的外部的通气就是通过该通气孔6进行的。在所述通气孔6中设有过滤器7。过滤器7是用于提高数字照相机1的防尘性能和防滴性能的部件,使用具有通气性和不透水性的薄膜状或者纤维状的微多孔性部件(通气不透水性部件)来实现。过滤器7覆盖通气孔6,防止在通过该通气孔6进行内部空间10与壳体2的外部的通气时,液体或者灰尘等来自外部的异物进入壳体2的内部(特别是内部空间10)。
摄像元件8是CCD或者CMOS等图像传感器,配置在壳体2的内部空间10内。具体而言,摄像元件8以固定在固定部件9上的状态(详细地说是安装在作为固定部件9的一部分的电路基板上的状态)固定配置在内部空间10内,并被透镜框5d包围。摄像元件8经由受光面接受由透镜单元5聚光的来自被摄体的光,并对该接受的来自被摄体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处理从而生成图像信号。所述摄像元件8所生成的图像信号与通过透镜单元5成像在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上的被摄体的光学像对应。这样,摄像元件8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拍摄。摄像元件8将该生成的图像信号发送至控制部14。
固定部件9是将摄像元件8固定配置在壳体2的内部空间10中的部件。具体而言,固定部件9由形成有用于实现数字照相机1的各种动作所需的电路的电路基板、和促进该电路基板或者电子部件的散热的散热器构成。该固定部件9的电路基板在安装有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等电子部件的状态下固定在壳体2的内部。并且,该固定部件9的电路基板将数字照相机1的各构成部(具体而言,发光部3、释放按钮4、透镜驱动部5g、摄像元件8、显示部12、存储部13以及电源部15)和控制部14电连接。另一方面,该固定部件9的散热器将由该电路基板或者电路基板上的电子部件(摄像元件8、控制部14等)产生的热放出至内部空间10中。
并且,如上所述,固定部件9与透镜框5d一起形成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即壳体2的内部空间10)。在所述固定部件9上形成有经由通气管11连通通气孔6和内部空间10的通气管道9a。另外,在所述固定部件9上产生的热(例如由摄像元件8或者控制部14等电子部件的驱动产生的热)通过上述的散热器等放出至内部空间10,同时,经由透镜框5d放出至内部空间10。该情况下,所述固定部件9的热传导至与固定部件9连接的透镜框5d,并从热传导性比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5f高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5e放出至内部空间10。
通气管11是连通通气孔6和壳体2的内部空间10的连通管,其一端与通气孔6连接,并且另一端与通到内部空间10的通气管道9a连接。所述通气管11使该内部空间10的气体(被加热的气体)向壳体2的外部流通,并使从通气孔6流入的外部气体向内部空间10流通。
显示部12使用液晶显示器等来实现,以使显示屏幕从数字照相机1的背面侧朝向外部的方式内置在壳体2中。所述显示部12显示由摄像元件8所拍摄的被摄体的图像。存储部13存储由摄像元件8所拍摄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另外,所述存储部13可以是配置在壳体2内部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例如闪存器等)或者硬盘等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能够装卸地插装在壳体2的内部的移动式存储介质。
控制部14使用下述部件来实现:执行处理程序的CPU、预先存储了处理程序等的ROM、以及暂时存储各处理的运算参数等的RAM,该控制部14安装在作为上述的固定部件9的一部分的电路基板上。控制部14对数字照相机1的各构成部的动作进行控制,并对各构成部之间的信号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14在由电源部15提供电力时起动,成为能够对数字照相机1的各构成部进行控制的状态。例如,控制部14对摄像元件8和显示部12进行控制,使摄像元件8所拍摄的被摄体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12上。并且,控制部14根据来自释放按钮4的输入信息对透镜驱动部5g进行控制,使可动透镜5b与可动透镜框5c一起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对调节透镜单元5的焦距的对焦动作或者调节变焦倍率的变焦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14在释放按钮4被按下的时刻使摄像元件8拍摄被摄体的图像。该情况下,控制部14根据需要使发光部3发出照明光,并使摄像元件8拍摄由该照明光照明的被摄体的图像。
并且,控制部14具有图像处理部14a。图像处理部14a获得由摄像元件8生成的图像信号,并对该获得的图像信号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生成被摄体的图像数据。控制部14使由所述图像处理部14a生成的被摄体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部13中,并使基于该被摄体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部12上。
电源部15是能够更换地插装在壳体2的内部的一次电池或者二次电池,与设在壳体2上的电源开关(未图示)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对应地切换接通状态和断开状态。当所述电源部15为接通状态时,对数字照相机1的各构成部(例如发光部3、透镜驱动部5g、摄像元件8、显示部12、存储部13以及控制部14等)提供电力,当所述电源部15为断开状态时,停止对所述数字照相机1的各构成部提供电力。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1中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的由排气产生的摄像元件8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图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排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数字照相机1的通气机构通过将壳体2的内部空间10的气体从通气孔6排出至壳体2的外部,从而将该内部空间10的热排出至壳体2的外部。
具体而言,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在拍摄被摄体的图像时消耗电力并进行驱动,随之发热。并且,安装有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的电路基板等固定部件9在所述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的驱动同时发热。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14以及固定部件9的热从各表面放出至内部空间10,同时如图4的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传递至透镜框5d。此处,如上所述,透镜框5d由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5f和热传导性比该低热传导性部件5f高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5e形成。所述多重结构的透镜框5d经由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5e将从固定部件9吸收的热的大致全部放出至内部空间10。该情况下,高热传导性部件5e从固定部件9和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5f吸收热,并将该吸收的热放出至内部空间10。这样,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14以及固定部件9的热被放出至作为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的内部空间10。
另外,由于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5f从固定部件9的吸热量少并且被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5e吸热,因此能够抑制其由于来自固定部件9的热而成为高温状态,能够维持在低温状态。所述透镜框5d能够抑制固定部件9或者内部空间10的热传导至壳体2,其结果是,壳体2被维持在低温状态。
此处,如图4所示,作为数字照相机1的通气机构的一部分的可动透镜5b在对焦动作或者变焦动作时与可动透镜框5c一起在光轴方向(此处为靠近固定部件9的方向)移动,由此对内部空间10进行加压。该内部空间10的空气等气体如上所述从高热传导性部件5e侧和固定部件9侧吸收热,并通过所述可动透镜5b的加压作用被压缩。这样被压缩的内部空间10的气体从内部空间10通过通气管道9a被排出至通气管11内,然后,在该通气管11内流通,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6被强制地排出至壳体2的外部。该情况下,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的热通过从所述内部空间10向壳体2的外部的排气而与内部空间10中的气体一起被充分地排出至壳体2的外部。通过由这样的排气产生的散热作用,内部空间10内的摄像元件8、固定部件9以及控制部14被冷却,其结果是,摄像元件8的温度上升被抑制在设计规格所规定的范围内。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的由吸气产生的摄像元件8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吸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数字照相机1的通气机构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6将外部气体吸引至壳体2的内部空间10中,通过使该吸引的气体吸收热,从而对该内部空间10内的摄像元件8等进行冷却。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作为数字照相机1的通气机构的一部分的可动透镜5b在对焦动作或者变焦动作时与可动透镜框5c一起在光轴方向(此处为离开固定部件9的方向)移动,由此对内部空间10进行减压。当内部空间10这样被减压时,外部气体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6进入通气管11内,然后,在该通气管11内流通,并从通气管道9a进入内部空间10。所述可动透镜5b这样将外部气体吸引至内部空间10中。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14以及固定部件9的电路基板伴随着驱动而发热。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14以及固定部件9的热从各表面放出至内部空间10,同时如上所述经由透镜框5d放出至内部空间10。此处,上述的可动透镜5b的移动使内部空间10减压,由此将空气等气体从壳体2的外部吸引至内部空间10内,同时,促进使该吸引来的气体吸收高热传导性部件5e侧的热(高热传导性部件5e从低热传导性部件5f和固定部件9吸收的热)和固定部件9侧的热(伴随着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的驱动而产生的热)的吸热作用。通过所述可动透镜5b的减压作用而被吸引至内部空间10内的空气等气体的温度通常比驱动时的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的温度低,能够高效地从高热传导性部件5e侧和固定部件9侧吸收热。该情况下,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的热通过所述的朝向内部空间10的吸气而被充分地放出至内部空间10。通过由这样的吸气产生的吸热作用,内部空间10内的摄像元件8、固定部件9以及控制部14被冷却,其结果是,摄像元件8的温度上升被抑制在设计规格所规定的范围内。
另外,所述吸收了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的热的内部空间10的气体通过由上述可动透镜5b的移动产生的加压作用被压缩,然后,依次在通气管道9a内和通气管11内流通,并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6被强制地排出至壳体2的外部。由此,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的热与该内部空间10的气体一起被排出至壳体2的外部。即,具有上述通气机构的数字照相机1在壳体2的外部和内部空间10之间强制地反复进行通气(排气和吸气),其结果是,能够将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14的热放出至外部从而对摄像元件8等进行冷却,并且抑制摄像元件8的温度上升。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在内部配置有摄像元件的壳体上形成有连通该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壳体外部的通气孔,将摄像元件固定在该壳体内部的固定部件和包围摄像元件的透镜框一起形成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将摄像元件等的热放出至该形成的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内,使该透镜框内的可动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对该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由此,强制地使该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壳体外部通气。因此,能够使吸引至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内的外部气体高效地吸收摄像元件等的热,并且,能够将摄像元件等的热与该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内的气体一起强制地排出至壳体外部。由此,能够将装置内部的热充分地排出至装置外部并且对摄像元件进行冷却,其结果是,能够实现下述电子摄像装置:能够将壳体内部的摄像元件的温度上升抑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并且,利用比较难以传导热的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和热传导性比该低热传导性部件高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形成多重结构的透镜框,并将该多重结构的透镜框连接在摄像元件的固定部件上,利用该多重结构的透镜框包围摄像元件。因此,能够将该透镜框经由固定部件吸收的摄像元件等的热高效地放出至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内,同时能够抑制该透镜框的外周侧的温度上升。由此,能够抑制由摄像元件等的热引起的壳体的温度上升,其结果是,能够减轻使用者把持电子摄像装置时由壳体的高温化产生的不适感。
另外,由于在壳体的正面侧(被摄体侧)形成有通气孔,并利用通气管连通该通气孔和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与壳体外部的通气,同时能够将气体和热排出至壳体的正面侧。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被摄像元件等的热加热的壳体内部的热气喷射至使用者的情况。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使可动透镜5b在包围摄像元件8的框体即透镜框5d内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由此,对作为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的内部空间10进行加压或者减压,从而使内部空间10和壳体2的外部通气,但是,在该实施方式2中,在能够装卸地安装在壳体上的透镜单元中,形成有连通该透镜单元的内部空间和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的连通孔,使该透镜单元的可动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对透镜单元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由此,间接地对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以使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壳体外部通气。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图7是例示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功能构成例的框图。
如图6~图8所示,作为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数字照相机21是单镜头反光式的数字照相机,具有照相机主体22和透镜单元23。对于照相机主体22,代替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的壳体2而具有壳体24,代替发光部3而具有弹出式发光部25,代替透镜单元5而具有矩形管状的框体27,代替控制部14而具有控制部29。该框体27代替上述的透镜框5d而包围摄像元件8,并与固定部件9一起形成作为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的内部空间28。并且,照相机主体22在与该框体27的开口端对应地在壳体24上形成的开口部具有连接透镜单元23的连接部26。另一方面,透镜单元23具有:多个固定透镜23a、23b;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可动透镜23c;保持可动透镜23c的可动透镜框23d;透镜框23e,其保持所述固定透镜23a、23b,同时内包可动透镜23c和可动透镜框23d;用于将透镜单元23安装在照相机主体22的连接部26上的连接部23f;以及使可动透镜23c与可动透镜框23d一起移动的透镜驱动部23h。在该连接部23f上形成有连通透镜单元23的内部空间和照相机主体22的内部空间28的连通孔23g。其他的构成与实施方式1相同,对同一构成的部分赋予同一标号。
透镜单元23以其光轴通过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的中心部的方式安装在照相机主体22上。该情况下,通过嵌合等能够装卸地连接照相机主体22的连接部26和连接部23f,由此透镜单元23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该照相机主体22的壳体24上。所述透镜单元23使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在该照相机主体22内部的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上从而使被摄体的光学像成像。另外,该透镜单元23的光轴是固定透镜23a、23b以及可动透镜23c的光轴。
透镜框23e是大致圆筒状的框体,其在一端的内部保持固定透镜23a,在另一端具有连接部23f,通过该连接部23f保持固定透镜23b。并且,透镜框23e内置有可动透镜23c、可动透镜框23d以及透镜驱动部23h。所述透镜框23e以使固定透镜23a、23b以及可动透镜23c的各光轴一致的状态保持固定透镜23a、23b以及可动透镜23c。该情况下,透镜框23e经由可动透镜框23d或者透镜驱动部23h以能够动作的方式保持可动透镜23c。
可动透镜23c和可动透镜框23d配置在所述透镜框23e的内部。可动透镜框23d保持可动透镜23c,并通过透镜驱动部23h的作用在透镜单元23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可动透镜23c在被保持在该可动透镜框23d上的状态下与固定透镜23a、23b的光轴一致,与固定透镜23a、23b一起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在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上。并且,可动透镜23c通过可动透镜框23d的作用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调节焦距或者变焦倍率。透镜驱动部23h使用致动器等来实现,根据控制部29的控制进行驱动。所述透镜驱动部23h使保持有可动透镜23c的状态下的可动透镜框23d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此处,所述可动透镜23c在数字照相机21的对焦或者变焦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由此对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另外,该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和壳体24的内部空间28(即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经由连接部23f的连通孔23g连通。可动透镜23c通过所述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的加压或者减压,间接地对作为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的内部空间28进行加压或者减压,其结果是,通过通气孔6使该内部空间28和数字照相机21的外部通气。即,该内部空间28中的空气等气体在通过所述可动透镜23c的移动而间接地被加压时,依次在固定部件9的通气管道9a内和通气管11内流通,并从通气孔6放出至壳体24的外部。另一方面,在通过所述可动透镜23c的移动从而内部空间28间接地被减压时,数字照相机21的外部的气体从通气孔6流入壳体24的内部,依次在通气管11内和通气管道9a内流通并流入该内部空间28。对于包含这样通过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间接地作用于壳体24的内部空间28的可动透镜23c、可动透镜框23d以及透镜驱动部23h的移动机构,作为对内部空间28进行加压或者减压从而强制地使内部空间28和壳体24的外部通气的通气机构而发挥功能。
另外,该内部空间28的气体由于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等的电子部件的散热、搭载有所述电子部件的固定部件9的散热以及框体27的散热等而被加热,并通过所述数字照相机21的通气机构的作用换气。由此,内部空间28内的热、即从摄像元件8或者控制部29等热源产生的热被放出至壳体24的外部,其结果是,摄像元件8等电子部件被冷却。
壳体24是构成照相机主体22的外形的部件,内置有照相机主体22的各构成部。具体而言,壳体24以能够从外部进行按下操作的方式内置有释放按钮4,以能够使来自被摄体的光入射至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的方式内置有框体27,以使显示屏幕露出至外部的方式内置有显示部12,以能够对电池等进行更换的方式内置有电源部15。在壳体24的上部设有弹出式的发光部25。在壳体24的内部配置有摄像元件8、固定部件9、通气管11、存储部13以及控制部29。另一方面,在壳体24上,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形成有连通作为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的内部空间28和壳体24的外部的通气孔6。所述壳体24的通气孔6由具有通气性和不透水性的过滤器7覆盖。
发光部25是弹出式的闪光灯,其根据控制部29的控制以立起的方式从壳体24弹出,从而成为能够对被摄体进行照明的状态(弹出状态)。所述弹出状态的发光部25根据控制部29的控制发出闪光等照明光,利用该发出的照明光对被摄体进行照明。
框体27是具有内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比外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高的多重结构的大致矩形管状的部件。具体而言,框体27是将呈大致矩形管状的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27b和呈大致矩形管状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27a以层状重叠而形成的。构成所述框体27的多重结构的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27b由绝热材料等热传导率比较小的部件形成。另一方面,构成所述框体27的多重结构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27a由铝或铜等热传导率比较大的部件形成,具有比该低热传导性部件27b高的热传导性。对于所述框体27,其一端(壳体24的外部侧的端部)固定在壳体24上,另一端(壳体24的内部侧的端部)连接在连接部件9上而包围固定部件9上的摄像元件8,并且与该固定部件9一起形成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即壳体24的内部空间28。该情况下,内部空间28是由框体27的内周侧壁面、固定部件9的壁面以及透镜单元23包围而成的空间。
控制部29使用下述部件来实现:执行处理程序的CPU、预先存储了处理程序等的ROM、以及暂时存储各处理的运算参数等的RAM,该控制部29安装在作为上述的固定部件9的一部分的电路基板上。控制部29对发光部25的弹出动作进行控制,并对弹出至壳体24的上部的状态下的发光部25的发光动作进行控制。并且,控制部29根据来自释放按钮4的输入信息对透镜驱动部23h进行控制,从而使可动透镜23c与可动透镜框23d一起在光轴方向上移动,对调节透镜单元23的焦距的对焦动作或者调节变焦倍率的变焦动作进行控制。所述控制部29所具有的其他功能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的控制部14相同。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21的由排气产生的摄像元件8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图9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排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数字照相机21的通气机构对透镜单元23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由此将壳体24的内部空间28的气体从通气孔6排出至壳体24的外部,其结果是,将该内部空间28的热排出至壳体24的外部。
具体而言,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在拍摄被摄体的图像时消耗电力并进行驱动,随之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发热。并且,安装有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电路基板等固定部件9在所述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驱动同时发热。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29以及固定部件9的热从各表面放出至内部空间28,同时如图9的实线箭头所示那样传导至框体27。此处,如上所述,框体27由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27b和热传导性比该低热传导性部件27b高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27a形成。所述多重结构的框体27经由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27a将从固定部件9吸收的热的大致全部放出至内部空间28。该情况下,高热传导性部件27a从固定部件9和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27b吸收热,并将该吸收的热放出至内部空间28。这样,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29以及固定部件9的热被放出至作为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的内部空间28。
另外,由于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27b从固定部件9的吸热量少并且被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27a吸热,因此能够抑制其由于来自固定部件9的热而成为高温状态,能够维持在低温状态。所述框体27能够抑制固定部件9或者内部空间28的热传导至壳体24,其结果是,壳体24被维持在低温状态。
此处,如图9所示,作为数字照相机21的通气机构的一部分的可动透镜23c在对焦动作或者变焦动作时与可动透镜框23d一起在光轴方向(此处为靠近固定透镜23b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对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中的被可动透镜23c和固定透镜23b夹持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该情况下,该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的气体通过连接部23f的连通孔23g流入至壳体24的内部空间28中,其结果是,该内部空间28被加压。这样,可动透镜23c通过所述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的加压间接地对壳体24的内部空间28进行加压。
该内部空间28中的空气等气体如上所述从高热传导性部件27a侧和固定部件9侧吸收热,并通过所述可动透镜23c的间接的加压作用被压缩。这样被压缩的内部空间28的气体从内部空间28通过通气管道9a被排出至通气管11内,然后,在该通气管11内流通,并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6被强制地排出至壳体24的外部。该情况下,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通过所述的从内部空间28向壳体24的外部的排气而与内部空间28的气体一起被充分地排出至壳体24的外部。通过这样的排气产生的散热作用,内部空间28内的摄像元件8、固定部件9以及控制部29被冷却,其结果是,摄像元件8的温度上升被抑制在设计规格所规定的范围内。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21的由吸气产生的摄像元件8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图10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吸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数字照相机21的通气机构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6将外部气体吸引至壳体24的内部空间28中,使该吸引的气体吸收热,由此对该内部空间28内的摄像元件8等进行冷却。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作为数字照相机21的通气机构的一部分的可动透镜23c在对焦动作或者变焦动作时与可动透镜框23d一起在光轴方向(此处为离开固定透镜23b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对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中的被可动透镜23c和固定透镜23b夹持的内部空间进行减压。该情况下,壳体24的内部空间28的气体通过连接部23f的连通孔23g流入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其结果是,该内部空间28被减压。这样,可动透镜23c通过所述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的减压间接地对框体24的内部空间28进行减压。
当内部空间28这样被减压时,外部气体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6进入通气管11内,然后,在该通气管11内流通,并从通气管道9a进入内部空间28。所述可动透镜23c这样将外部气体吸引至内部空间28中。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29以及固定部件9的电路基板伴随着驱动而发热。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29以及固定部件9的热从各表面放出至内部空间28,同时如上所述经由框体27放出至内部空间28。此处,上述的可动透镜23c的移动通过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的减压间接地对壳体24的内部空间28进行减压,由此将空气等气体从壳体24的外部吸引至内部空间28内,同时,促进使该吸引来的气体吸收高热传导性部件27a侧的热(高热传导性部件27a从低热传导性部件27b和固定部件9吸收的热)和固定部件9侧的热(伴随着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驱动而产生的热)的吸热作用。通过所述可动透镜23c的减压作用而被吸引至内部空间28内的空气等气体的温度通常比驱动时的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温度低,能够高效地从高热传导性部件27a侧和固定部件9侧吸收热。该情况下,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通过所述的朝向内部空间28的吸气而被充分地放出至内部空间28。通过这样的吸气产生的吸热作用,内部空间28内的摄像元件8、固定部件9以及控制部29被冷却,其结果是,摄像元件8的温度上升被抑制在设计规格所规定的范围内。
另外,所述吸收了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的内部空间28的气体通过上述可动透镜23c的移动产生的加压作用间接地被压缩,然后,依次在通气管道9a内和通气管11内流通,并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6被强制地排出至壳体24的外部。由此,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与该内部空间28的气体一起被排出至壳体24的外部。即,具有上述通气机构的数字照相机21在壳体24的外部和内部空间28之间强制地反复进行通气(排气和吸气),其结果是,能够将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放出至外部从而对摄像元件8等进行冷却,同时能够抑制摄像元件8的温度上升。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将摄像元件固定在壳体内部的固定部件和包围摄像元件的框体一起形成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在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该壳体上的透镜单元上,形成有连通作为该透镜单元的一部分的透镜框的内部空间和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的连通孔,使该透镜框内的可动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来对透镜框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通过该透镜框的内部空间的加压或者减压间接地对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由此,强制地使该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壳体外部通气,其他部分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能够享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即使是透镜单元能够装卸的类型(例如单镜头反光式)的电子摄像装置,也能够通过使该能够装卸的透镜单元内的可动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来强制地使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壳体外部通气,其结果是,能够充分地将装置内部的热排出至装置外部,同时能够将摄像元件的温度上升抑制在预定的范围内。
并且,通过利用比较难以传导热的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和热传导性比该低热传导性部件高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形成多重结构的框体,并将该多重结构的框体连接在摄像元件的固定部件上,利用该多重结构的框体包围摄像元件。因此,能够将该框体经由固定部件吸收的摄像元件等的热高效地放出至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内,同时能够抑制该框体的外周侧的温度上升。由此,能够抑制由摄像元件等的热产生的壳体的温度上升,其结果是,能够减轻使用者把持电子摄像装置时由壳体的高温化产生的不适感。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中,通过对能够装卸的透镜单元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加压,从而间接地对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由此,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壳体外部通气,但是,在该实施方式3中,在能够装卸的透镜单元的透镜框上形成有通气孔,经由壳体内部的热传导性部件和透镜框将摄像元件等的热放出至透镜框的内部空间,强制地使该透镜框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通气,从而将该摄像元件等的热排出至外部。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构成例的示意图。图12是例示该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内部构成的剖视示意图。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该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个功能构成例的框图。
如图11~图13所示,作为该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数字照相机31是单镜头反光式的数字照相机,具有照相机主体32和透镜单元33。对于照相机主体32,代替上述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21的框体27而具有框体36。另外,在该照相机主体32的壳体24上没有形成上述的通气孔6。并且,在该壳体24的内部没有配置上述的通气管11,在该壳体24的内部的固定部件9上没有形成通气管道9a。另一方面,对于透镜单元33,代替上述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21的透镜框23e而具有多重结构的透镜框33e,代替连接部23f而具有连接部33h。在该透镜框33e上形成有通气孔33i,并以覆盖该通气孔33i的方式在透镜框33e上设有过滤器7,所述通气孔33i连通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中的被固定透镜23b和可动透镜23c夹持的内部空间34和透镜框33e的外部。其他的构成与实施方式2相同,对同一构成部分赋予同一标号。
透镜单元33以其光轴通过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的中心部的方式安装在照相机主体32上。该情况下,通过嵌合等能够装卸地连接照相机主体32的连接部26和连接部33h,由此,透镜单元33能够装卸地安装在该照相机主体32的壳体24上。所述透镜单元33使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在该照相机主体32内部的摄像元件8的受光面上,从而使被摄体的光学像成像。另外,该透镜单元33的光轴是固定透镜23a、23b以及可动透镜23c的光轴。
透镜框33e是大致圆筒状的框体,其在一端的内部保持固定透镜23a,在另一端具有连接部33h,通过该连接部33h保持固定透镜23b。并且,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21的透镜框23e同样,透镜框33e内置有可动透镜23c、可动透镜框23d以及透镜驱动部23h,以使固定透镜23a、23b以及可动透镜23c的各光轴一致的状态保持固定透镜23a、23b以及可动透镜23c。
并且,透镜框33e具有内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比外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高的多重结构。具体而言,透镜框33e是将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33g、和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33f以层状重叠而形成的。构成所述透镜框33e的多重结构的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33g由绝热性材料等热传导率比较小的部件形成。另外方,构成所述透镜框33e的多重结构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33f由铝或者铜等热传导率比较大的部件形成,具有比该低热传导性部件33g高的热传导性。所述透镜框33e的高热传导性部件33f与连接部33h连接,经由该连接部33h和照相机主体32的连接部26从框体36吸收热(摄像元件8等的热)。被所述高热传导性部件33f吸收的热被放出至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
另外,该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是由所述高热传导性部件33f的内壁面、固定透镜23b以及可动透镜23c包围而成的空间。形成在该透镜框33e上的通气孔33i连通该内部空间34和透镜框33e的外部。
此处,在所述透镜框33e的内部配置有上述的可动透镜23c、可动透镜框23d以及透镜驱动部23h。所述可动透镜23c在透镜框33e的内部中,在数字照相机31对焦或者变焦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对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进行加压或者减压。其结果是,可动透镜23c通过通气孔33i使该内部空间34和数字照相机31的外部通气。即,该内部空间34的空气等气体在通过所述可动透镜23c的移动而被加压时,从通气孔33i被放出至透镜框33e的外部。另一方面,在内部空间34通过所述可动透镜23c的移动而被减压时,数字照相机31的外部的气体从通气孔33i流入内部空间34。对于包含这样作用于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的可动透镜23c、可动透镜框23d以及透镜驱动部23h的移动机构,作为对内部空间34进行加压或者减压从而强制地使内部空间34和透镜框33e的外部通气的通气机构而发挥功能。
框体36是由铝或者铜等热传导性比较高的部件形成的矩形管状的部件。框体36的一端(壳体24的外部侧的端部)以与连接部26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24上,另一端(壳体24的内部侧的端部)以包围固定部件9上的摄像元件8的方式固定在固定部件9上。所述框体36吸收固定部件9的热,同时经由固定部件9吸收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并经由连接部26、33h将吸收的热传导至透镜框33e。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31的由排气产生的摄像元件8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图1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排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数字照相机31的通气机构通过对吸收了摄像元件8等的热的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进行加压,从而使该内部空间34的气体从通气孔33i排出至透镜框33e的外部,其结果是,将壳体24内部的摄像元件8等的热排出至数字照相机31的外部。
具体而言,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在拍摄被摄体的图像时消耗电力并进行驱动,随之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发热。并且,安装有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电路基板等固定部件9在所述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驱动的同时发热。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29以及固定部件9的热被框体36吸收,如图14的实线箭头所示那样经由连接部26、33h从框体36传导至透镜框33e。该情况下,框体36经由固定部件9吸收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同时从由框体36的内周侧壁面和固定部件9的壁面包围而成的内部空间、即壳体24内部中的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吸收热(由摄像元件8、控制部29以及固定部件9放出的热)。
此处,如上所述,透镜框33e由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33g和热传导性比该低热传导性部件33g高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33f形成。所述多重结构的透镜框33e将经由连接部26、33h从框体36吸收的摄像元件8等的热的大致全部经由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33f放出至内部空间34。该情况下,高热传导性部件33f从框体36和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33g吸收热,并将该吸收的热放出至内部空间34。这样,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29以及固定部件9的热被转移至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
另外,由于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33g经由连接部33h、26从框体36的吸热量小并且被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33f吸热,因此能够抑制其由于来自框体36的热而成为高温状态,能够维持在低温状态。其结果是,透镜框33e的外周面维持在低温状态。
此处,如图14所示,作为数字照相机31的通气机构的一部分的可动透镜23c在对焦动作或者变焦动作时与可动透镜框23d一起在光轴方向(此处为靠近固定透镜23b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对透镜框23e的内部空间34进行加压。该内部空间34的空气等气体如上所述吸收通过高热传导性部件33f放出的壳体24内部的热(即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并通过所述可动透镜23c的加压作用被压缩。这样被压缩的内部空间34的气体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33i强制地被排出至透镜框33e的外部。该情况下,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通过所述的从内部空间34向透镜框33e的外部的排气与内部空间34的气体一起被充分地排出至数字照相机31的外部。通过这样的排气产生的散热作用,壳体24的内部的摄像元件8、固定部件9以及控制部29被冷却,其结果是,摄像元件8的温度上升被抑制在设计规格所规定的范围内。
接下来,对该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31的由吸气产生的摄像元件8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图1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由吸气产生的摄像元件的冷却性能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数字照相机31的通气机构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33i将外部气体吸引至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中,使该吸引的气体吸收壳体24内部的热(摄像元件8等的热),由此对该壳体24内部的摄像元件8等进行冷却。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作为数字照相机31的通气机构的一部分的可动透镜23c在对焦动作或者变焦动作时与可动透镜框23d一起在光轴方向(此处为离开固定透镜23b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对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进行减压。当内部空间34这样被减压时,外部气体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33i进入内部空间34。所述可动透镜23c这样将外部气体吸引至内部空间34。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29以及固定部件9的电路基板伴随着驱动而发热。所述摄像元件8、控制部29以及固定部件9的热被框体36吸收,如上所述,经由连接部26、33h从框体36传导至高热传导性部件33f,并从该高热传导性部件33f被放出至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该情况下,如上所述,框体36经由固定部件9吸收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同时从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吸收热(由摄像元件8、控制部29以及固定部件9放出的热)。
此处,上述的可动透镜23c对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进行减压,由此从透镜框33e的外部将空气等气体吸引至内部空间34内,并且,促进使该吸引的气体吸收来自高热传导性部件33f的热(高热传导性部件33f从低热传导性部件33g和框体36吸收的热)的吸热作用。通过所述可动透镜23c的减压作用被吸引至内部空间34内的空气等气体的温度通常比驱动时的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温度低,能够高效地吸收来自高热传导性部件33f的热。伴随与此,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经由框体36和连接部26、33h更进一步被高热传导性部件33f吸收,并从该高热传导性部件33f充分地放出至内部空间34。通过这种吸气产生的吸热作用,壳体24内部的摄像元件8、固定部件9以及控制部29被冷却,其结果是,摄像元件8的温度上升被抑制在设计规格所规定的范围内。
另外,吸收了所述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的内部空间34的气体通过上述的可动透镜23c的加压作用被压缩,然后,通过过滤器7从通气孔33i强制地被排出至透镜框33e的外部。由此,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与该内部空间34的气体一起被排出至数字照相机31的外部。即,具有上述的通气机构的数字照相机31将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从壳体24侧放出至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在放出该热的内部空间34和外部强制地反复进行通气(排气和吸气),其结果是,能够将摄像元件8和控制部29的热放出至外部从而对摄像元件8等进行冷却,同时能够抑制摄像元件8的温度上升。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在透镜单元的透镜框上形成有连通该透镜框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的通气孔,连接将摄像元件固定在壳体内部的固定部件和热传导性部件,利用该热传导性部件将摄像元件等的热从壳体内部传递至透镜框,以将摄像元件等的热放出至透镜框的内部空间,并且,使该透镜框内的可动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对透镜框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由此,使该透镜框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强制地通气,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相同。因此,能够享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2同样的作用效果,同时能够利用可动透镜的移动直接地对吸收了来自壳体内部的热的透镜框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其结果是,即使是透镜单元能够装卸的类型(例如单镜头反光式)的电子摄像装置,也能够更加强有力地排出吸收了摄像元件等的热的透镜框内的气体,能够将装置内部的热与该气体一起充分地排出至装置外部。
并且,利用比较难以传导热的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和热传导性比该低热传导性部件高的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形成多重结构的透镜框,将摄像元件等的热从壳体内部的热传导性部件传导至该多重结构的透镜框。因此,能够将经由该热传导性部件吸收的摄像元件等的热高效地放出至透镜框的内部空间内,同时能够抑制该透镜框的外周侧的温度上升。由此,能够抑制由摄像元件等的热导致的透镜框的温度上升,其结果是,能够减轻使用者把持透镜单元时由透镜框的高温化产生的不适感。
另外,将摄像元件等的热传递至透镜框的热传导性部件形成为大致矩形管状的框体,将该框体连接在摄像元件的固定部件上,利用该框体包围摄像元件,并且,该框体和固定部件一起形成壳体内部中的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因此,能够经由该固定部件将摄像元件等的热高效地传递至作为框体的热传导性部件,并且,能够利用该框体吸收放出至该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中的热。由此,能够将摄像元件等的热高效地从该框体传递至透镜框,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提高摄像元件的温度上升的抑制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中,如图2所示的透镜框5d或者图7所示的框体27那样,例示了与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面对的框体的内周侧壁面大致平坦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所述框体的内周侧壁面上形成凹凸形状。例如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中,如图16所示,可以在与作为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的内部空间10面对的透镜框5d的内周侧壁面、即高热传导性部件5e的内周侧壁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高热传导性部件5e与内部空间10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能够将摄像元件8等的热高效地从高热传导性部件5e放出至内部空间10。当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21中的框体27的高热传导性部件27a的内周侧壁面上形成凹凸形状时也同样能够得到所述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例示了面对经由通气孔33i与外部连通的透镜框33e的内部空间34的高热传导性部件33f的内周侧壁面大致平坦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该高热传导性部件33f的内周侧壁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高热传导性部件33f和内部空间34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能够高效地将热从高热传导性部件33f放出至内部空间34。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例示了作为热传导性部件的框体36的内周侧壁面(即面对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的壁面)大致平坦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所述框体36的内周侧壁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大框体36和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的接触面积,其结果是,能够利用框体36高效地从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吸收热。
并且,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3中,如图7所示的框体27或者图12所示的框体36那样,例示了其形状为矩形管状的情况,但是这仅仅是因为摄像元件8的形状通常为矩形,只要能够与固定部件9一起形成内部空间即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大致圆筒形状等形状。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3中,在调节焦距或者变焦倍率时对透镜驱动部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使可动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手动而不是通过透镜驱动部使可动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以对焦距或者变焦倍率进行调节。该情况下,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通气机构通过手动使可动透镜在光轴方向移动,从而强制地使装置内部和装置外部通气。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3中,例示了内置有一个或者两个固定透镜和一个可动透镜的透镜单元,但是并不限于此,内置在透镜单元中的固定透镜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可动透镜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3中,例示了利用外周侧的低热传导性部件和内周侧的高热传导性部件形成二重结构的框体(例如透镜框5d、33e或者框体27),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框体的内周侧的热传导性比外周侧的热传导性高即可,也可以是具有三层以上的多重结构的框体。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中,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的一例,例示了数字照相机,但是并不限于此,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子摄像装置只要是在壳体内部内置有摄像元件的装置即可,例如,可以是双镜头反光式或者小型的数字照相机,也可以是数字摄像机,还可以是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或者PDA。
并且,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中,在壳体或者透镜框上形成有一个通气孔,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壳体或者透镜框上形成有多个通气孔。由此,能够提高摄像元件等的热的排出性能。并且,在所述壳体或者透镜框上形成的通气孔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或者矩形等期望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中,利用通气管11连通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和通气孔6,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直接连接固定部件的通气管道9a和通气孔6,不使用通气管11使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和通气孔6连通。并且,期望连通摄像元件8的配置空间和外部的通气孔6形成于壳体的正面侧,但是也可以形成在壳体的侧面、背面、底部、或者上部等期望的部位。

Claims (11)

1、一种电子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元件,其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拍摄;
壳体,其内部配置有所述摄像元件,且该壳体形成有连通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外部的通气孔;
固定部件,其将所述摄像元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框体,其具有内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比外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高的多重结构,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并包围所述摄像元件,并且,与所述固定部件一起形成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以及
通气机构,其对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通过所述通气孔使该配置空间和外部通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是保持一个以上的固定透镜的透镜框,所述固定透镜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
所述通气机构具有:
可动透镜框,其配置在所述透镜框的内部,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
可动透镜,其保持在所述可动透镜框上,与所述一个以上的固定透镜一起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并且,通过所述可动透镜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对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机构具有:
透镜框,其与所述框体对应地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具有连通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和该透镜框的内部的连通孔,并保持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的多个固定透镜;
可动透镜框,其配置在所述透镜框的内部,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
可动透镜,其保持在所述可动透镜框上,与所述多个固定透镜一起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并且,通过所述可动透镜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经由所述连通孔对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在与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面对的壁面具有凹凸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摄像装置具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壳体的通气孔和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
6、一种电子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摄像装置具有:
摄像元件,其对被摄体的图像进行拍摄;
壳体,其内部配置有所述摄像元件;
固定部件,其将所述摄像元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部;
透镜框,其具有内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比外周侧的部件的热传导性高的多重结构,并且以贯通该多重结构的方式形成有连通该透镜框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的通气孔,该透镜框保持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的多个固定透镜;
热传导性部件,其经由所述固定部件吸收至少所述摄像元件的热,并将该吸收的热传导至所述透镜框的内部空间;以及
通气机构,其对所述透镜框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并通过所述通气孔使所述透镜框的内部空间和外部通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机构具有:
可动透镜框,其配置在所述透镜框的内部,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及
可动透镜,其保持在所述可动透镜框上,与所述多个固定透镜一起将来自被摄体的光聚光至所述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并且,通过所述可动透镜框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对所述透镜框的内部空间进行加压或者减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摄像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框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框在内周侧壁面具有凹凸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导性部件是下述框体:与所述固定部件连接并包围所述摄像元件,并且与所述固定部件一起形成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传导性部件在与所述摄像元件的配置空间面对的壁面具有凹凸形状。
CNA2008101699766A 2007-10-16 2008-10-16 电子摄像装置 Pending CN1014141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8941A JP2009100174A (ja) 2007-10-16 2007-10-16 電子撮像装置
JP2007268941 2007-10-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4101A true CN101414101A (zh) 2009-04-22

Family

ID=40594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699766A Pending CN101414101A (zh) 2007-10-16 2008-10-16 电子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100174A (zh)
CN (1) CN101414101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279A (zh) * 2009-10-27 2011-06-1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框体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3389548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学连接部件和光学组件
CN105318902A (zh) * 2015-12-11 2016-02-10 苏州佳像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cd外壳
CN105739244A (zh) * 2014-12-07 2016-07-06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光刻机投影物镜及其镜片支架的通孔设计方法
CN106569374A (zh) * 2016-11-18 2017-04-19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防水排气航空相机结构
CN107645622A (zh) * 2016-07-21 2018-01-30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的防尘方法及摄像头模组
CN111164488A (zh) * 2017-09-29 2020-05-15 卡尔蔡司显微镜有限责任公司 在介质供应装置中使用的光学透镜和镜头、介质供应装置和显微镜
CN118156281A (zh) * 2024-05-10 2024-06-07 东莞市湃泊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芯片封装结构及其智能散热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72047A1 (ja) * 2013-11-14 2015-05-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投影システム
JP6416269B2 (ja) * 2014-08-26 2018-10-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838262B2 (ja) * 2017-01-06 2021-03-03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ステレオカメラ
US11493831B2 (en) * 2019-09-18 2022-11-08 Gopro, Inc. Breathable membrane for lens assembly having a second lens barrel positioned within and removeable from a first lens barrel
JP7425637B2 (ja) * 2020-03-19 2024-01-3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カメラ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279A (zh) * 2009-10-27 2011-06-15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框体的安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3389548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学连接部件和光学组件
CN105739244A (zh) * 2014-12-07 2016-07-06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光刻机投影物镜及其镜片支架的通孔设计方法
CN105739244B (zh) * 2014-12-07 2018-03-02 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刻机投影物镜及其镜片支架的通孔设计方法
CN105318902A (zh) * 2015-12-11 2016-02-10 苏州佳像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ccd外壳
CN107645622A (zh) * 2016-07-21 2018-01-30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的防尘方法及摄像头模组
CN106569374A (zh) * 2016-11-18 2017-04-19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防水排气航空相机结构
CN106569374B (zh) * 2016-11-18 2022-05-10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防水排气航空相机结构
CN111164488A (zh) * 2017-09-29 2020-05-15 卡尔蔡司显微镜有限责任公司 在介质供应装置中使用的光学透镜和镜头、介质供应装置和显微镜
US11635606B2 (en) 2017-09-29 2023-04-25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Optical lens for use in a media supply device and lens, media supply device and microscope
CN118156281A (zh) * 2024-05-10 2024-06-07 东莞市湃泊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芯片封装结构及其智能散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100174A (ja) 200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4101A (zh) 电子摄像装置
KR101391176B1 (ko) 영상촬영장치
CN101539711B (zh) 数码相机
EP1816492B1 (en) Optical device, optical unit und imager
US7580203B2 (en) Lens assembly having movable lens
JP2008011233A (ja) 撮影装置
JP5083590B2 (ja) 投影側光学系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US1009509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CN101403847A (zh) 电子摄像装置
JP2006251058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07180706A (ja) 撮像装置
JP2006033031A (ja) 携帯画像撮影システム
JP2009071722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8131251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0213000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6330388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9060459A (ja) 撮像素子の発熱抑制方法、撮像素子の冷却方法、及び電子カメラ
JP7138967B2 (ja) 内視鏡カメラ装置
JP5298912B2 (ja) 照明装置
JP4740182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7094037A (ja) 電子装置
JP2006094382A (ja) 電子機器、冷却装置、充電器、クレイドル、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JP2008258707A (ja) カメラ
JP2011109393A (ja) 撮像装置
JP2005175854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422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