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12847A - 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 - Google Patents

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12847A
CN101412847A CNA2007101336433A CN200710133643A CN101412847A CN 101412847 A CN101412847 A CN 101412847A CN A2007101336433 A CNA2007101336433 A CN A2007101336433A CN 200710133643 A CN200710133643 A CN 200710133643A CN 101412847 A CN101412847 A CN 101412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
polyhedral oligomeric
heat resisting
functional group
nano hybrid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36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扬
陈桥
吴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ray Fibers and Textiles Research Laboratorie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1336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128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412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28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该耐热型聚酰亚胺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改变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含量调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得到了具有纳米分散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这种耐热型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热性能,拓宽了聚酰亚胺类材料在航天、航空、耐高温涂料、耐高温隔热发泡材料、高温结构胶等方面的应用,赋予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它具有高的热稳定性、高强度与高模量、低热膨胀系数和介电常数、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耐溶剂性等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电气电子等工业领域。但随着近年来航空航天、军事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器件用耐高温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纯聚酰亚胺的性能已不能满足要求。
实践表明在现有的有机基体树脂中引入无机组分,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有机材料的性能,并且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非常优异的综合性能。最先报道有关聚酰亚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如Mulvihill等人在“Polyimide-silicamicrocomposite films”(Joumal of Materials Science,1992,27,3297-3300.)一文中报道了二氧化硅体积分数为9%的微米级杂化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薄膜,其中无机粒子的平均尺寸为20~50μm,经超声、溶胶-凝胶、插层聚合制备过程,得到了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均有提高的聚酰亚胺/无机复合体系。由于无机粒子的团聚,相分离普遍存在,因而如何能够控制复合过程中无机粒子的团聚,保证纳米粒子能够真正以纳米级别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是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关键。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简称POSS)是美国Hybrid Plastics公司面向全球开发的、适用于高分子塑料换代产品研制所需的新型分子分散型纳米增强剂。相比于其它无机纳米粒子如纳米级粘土、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碳酸钙等,具有笼形结构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微粒不仅具有单分散性好、密度低、热稳定性好和不含微量金属杂质等优点,而且通过化学方法在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端基键合反应性官能团,还可得到化学键合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更易于避免无机物的团聚,得到真正纳米级分散的复合材料,能够赋予高分子材料更优良的性能。
鉴于上述,本发明为了从分子角度改善聚酰亚胺的耐热性,对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聚酰亚胺的复合进行了研究,采用原位聚合制备聚酰胺酸/POSS的杂化前驱体,而后经酰亚胺化获得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聚酰亚胺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共聚复合进行研究,提供一种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纳米杂化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由二酸酐单体、二胺单体和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组成,其中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质量含量为0.1wt%~30wt%,胺基官能团的总数与酸酐官能团的摩尔比为1∶1~1.1。
一种形成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方法,它包括:
1)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解于溶剂后,缓慢加入由相同溶剂溶解得到的二酸酐单体溶液,加完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10~35℃反应0.5~3小时,得到带有酸酐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液;
通过先得到带有酸酐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能够明显改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反应物之间的相容性,使其易于均匀分散在反应体系中参与反应,最终得到无机粒子以纳米级分散均匀的复合物。
2)将二胺单体溶解在上述相同的溶剂中得到二胺单体溶液,向其中缓慢加入上述带有酸酐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液,而后补加二酸酐单体,整个加料时间为20~60分钟;加料完成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10~35℃反应12~24小时,得到均一的聚酰胺酸溶液;
3)将均一的聚酰胺酸溶液(可以先静置去除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在280~350℃下进行2~4小时的酰亚胺化反应后,得到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
上述方法中其中胺基官能团的总数与酸酐官能团的摩尔比为1:1~1.1。其中步骤1)中二酸酐单体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摩尔比为7~9:1,优选为8:1;步骤1)中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液和二酸酐单体溶液的浓度及步骤2)中二胺单体溶液的浓度并无特别限定,溶剂的用量为能使化合物溶解即可,较佳的浓度范围为0.05~1.10g/ml;步骤1)的反应完成后带有酸酐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液的浓度优选为0.15~0.20g/ml;步骤2)中聚酰胺酸溶液的固含量优选为0.16~0.20g/ml。其中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用量为总原料质量的0.1wt%~30wt%。其中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或四氢呋喃,优选为N,N-二甲基乙酰胺或N-甲基吡咯烷酮。
本方法所得的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可以通过使聚酰胺酸在玻璃板、硅片、金属箔、聚四氟乙烯或其他基质表面成膜或浇铸入模具而后亚酰胺化成形。
本发明的二酸酐单体优选为均苯四甲酸二酐或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二胺单体优选为4,4’-二胺基二苯醚或对苯二胺。
本发明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为八胺基苯基倍半硅氧烷,按照专利CN1844126A自制,其结构式和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Figure A200710133643D00071
将5g八硝基苯基倍半硅氧烷和2g Fe/C负载催化剂加入80ml四氢呋喃中,搅拌混合,升温至60℃;缓慢滴加8ml浓度为80%的水合肼,滴加完成后回流5小时。降至室温,过滤、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在石油醚中沉淀,经分离得到白色或略带土红色沉淀,即为所述的八胺基苯基倍半硅氧烷。其中八硝基苯基倍半硅氧烷是由文献方法得到(J.Am.Chem.Soc.2001,123,12416;J.Am.Chem.Soc.1964,86,1120)。
下面给出了以二酸酐单体、二胺单体和低聚倍半硅氧烷合成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反应式:
Figure A200710133643D00072
其中Ar1结构为:
Figure A200710133643D00073
Figure A200710133643D00074
Ar2结构为:
Figure A200710133643D00075
本发明制备的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采用扫描电镜或者透射电镜等手段加以观测。其热性能通过动态力学粘弹谱(DMA)测得。得到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在聚酰亚胺中为纳米分散,粒子尺寸在10~80纳米之间;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含量的增大而升高。
本发明从分子角度完成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与聚酰亚胺的纳米级复合,实现对聚酰亚胺性能的改善,提高了其热性能,拓宽了其在航天、航空、耐高温涂料、耐高温隔热发泡材料、高温结构胶等方面的应用,赋予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到的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透射电镜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颜色较深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粒径小于100纳米,属纳米尺度,且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通过下面优选实施方案的实施例获得进一步的阐述,但这些实施例仅在于举例说明,不对本发明的范围做出界定。
实施例中使用的原材料:
a)八胺基苯基倍半硅氧烷(以下简称OAPS),自制。
b)有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SIGMA-ALDRICH中国有限公司;4,4’-二胺基二苯醚(ODA):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对苯二胺(PPD):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c)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N,N-二甲基乙酰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实施例中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结构与热性能的测定方法:
a)膜内部微观结构:透射电子显微镜(JEOL JEM-2010日本)。
b)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动态机械分析仪(TA Instruments Q800美国),测试频率1Hz,升温速度为3℃/分。对于薄膜采用拉伸夹具,对于样条采用双悬臂夹具进行测试。
实施例1
将1.3g八胺基苯基倍半硅氧烷(简称OAPS)溶于15ml N-甲基吡咯烷酮(简称NMP)中,充分溶解后,缓慢滴入10ml含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2.9g的NMP溶液;滴加完毕后,氮气气氛下30℃反应1小时,得到带有酸酐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液;
取2.0g 4,4’-二胺基二苯醚(ODA)单体溶解在30ml的NMP中,充分溶解后,滴加入1.0ml上述带有酸酐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液;而后补加3.2g BTDA,加料时间控制在60分钟,加料完成后,氮气气氛下20℃反应20小时,得到均一的聚酰胺酸溶液,其固含量为0.18g/ml;
将上述聚酰胺酸溶液成膜于玻璃板上,在350℃下进行保温2小时的酰亚胺化处理,得到含有OAPS 1.0wt%聚酰亚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膜。膜中反应单体的添加质量百分比为BTDA 61.5wt%和ODA 37.5wt%。使用动态机械分析仪的拉伸夹具测得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如表格一所示。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调整ODA和补加BTDA的量,使得聚酰亚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膜中OAPS含量为3.0wt%。膜中反应单体的添加质量百分比为BTDA 61.1wt%和ODA 35.9wt%。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调整ODA和补加BTDA的量,使得聚酰亚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膜中OAPS含量为5.0wt%。膜中反应单体的添加质量百分比为BTDA 60.7wt%和ODA 34.3wt%。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调整ODA和补加BTDA的量,使得聚酰亚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膜中OAPS含量为10.0wt%。膜中反应单体的添加质量百分比为BTDA 59.8wt%和ODA3 0.2wt%。
实施例5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调整ODA和补加BTDA的量,使得聚酰亚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膜中OAPS含量为15.0wt%。膜中反应单体的添加质量百分比为BTDA 58.7wt%和ODA 26.3wt%。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不加入OAPS,调整ODA和BTDA的量,使得膜中反应单体的添加质量百分比为BTDA 61.7wt%,ODA 38.3wt%。
表格一 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组成
Figure A200710133643D00101
实施例6
将1.3g八胺基苯基倍半硅氧烷(简称OAPS)溶于10ml N,N-二甲基乙酰胺(简称DMAc)中,充分溶解后,缓慢滴入10ml含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1.5g的DMAc溶液。滴加完毕后,氮气气氛下15℃反应3小时,得到带有酸酐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液;
取2.0g 4,4’-二胺基二苯醚(ODA)单体溶解在10ml的DMAc中,充分溶解后,滴加入1ml上述带有酸酐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液;而后补加2.2g PMDA,加料时间控制在30分钟,加料完成后,氮气气氛下30℃反应15小时,得到均一的聚酰胺酸溶液,其固含量为0.17g/ml;
将上述聚酰胺酸溶液浇铸于聚四氟乙烯模具中,抽真空状态下缓慢升温,而后在280℃下进行保温3.5小时的酰亚胺化处理,得到含有OAPS3.0wt%的聚酰亚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样条。聚酰亚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样条中反应单体的添加质量百分比为PMDA 51.8wt%和ODA45.2wt%。使用动态机械分析仪的双悬臂夹具测得样条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如表格二所示。
实施例7
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调整ODA和补加PMDA的量,使得聚酰亚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样条中OAPS含量为5.0wt%。样条中反应单体的添加质量百分比为PMDA 50.8wt%和ODA 44.2wt%。
实施例8
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调整ODA和补加PMDA的量,使得聚酰亚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样条中OAPS含量为10.0wt%。样条中反应单体的添加质量百分比为PMDA 48.5wt%和ODA 41.5wt%。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6的方法,不加入OAPS,调整ODA和PMDA的量,使得聚酰亚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样条的组成为PMDA 53.4wt%,ODA46.6wt%。
表格二 各实施例及对比例的组成
Figure A200710133643D00111

Claims (6)

1、一种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由二酸酐单体、二胺单体和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组成,其中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质量含量为0.1wt%~30wt%,胺基官能团的总数与酸酐官能团的摩尔比为1:l1~1.1。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其中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为八胺基苯基倍半硅氧烷,其结构如下:
Figure A200710133643C000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其中所述的二酸酐单体为均苯四甲酸二酐或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所述的二胺单体为4,4’-二胺基二苯醚或对苯二胺。
4、一种形成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方法,它包括:
1)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解于溶剂后,缓慢加入由相同溶剂溶解得到的二酸酐单体溶液,加完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10~35℃反应0.5~3小时,得到带有酸酐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液;
2)将二胺单体溶解在上述相同的溶剂中得到二胺单体溶液,向其中缓慢加入上述带有酸酐官能团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溶液,而后补加二酸酐单体,整个加料时间为20~60分钟;加料完成后,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10~35℃下反应12~24小时,得到均一的聚酰胺酸溶液;
3)将均一的聚酰胺酸溶液在280~350℃下进行2~4小时的酰亚胺化反应后,得到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
5、权利要求4的形成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方法,其中胺基官能团的总数与酸酐官能团的摩尔比为1:1~1.1,其中步骤1)中二酸酐单体与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的摩尔比为7~9:1。
6、权利要求4的形成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或四氢呋喃。
CNA2007101336433A 2007-10-18 2007-10-18 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 Pending CN1014128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336433A CN101412847A (zh) 2007-10-18 2007-10-18 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1336433A CN101412847A (zh) 2007-10-18 2007-10-18 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2847A true CN101412847A (zh) 2009-04-22

Family

ID=40593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336433A Pending CN101412847A (zh) 2007-10-18 2007-10-18 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12847A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5453A (zh) * 2009-07-01 2011-01-0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型聚苯并噁嗪-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介孔分子筛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3535A (zh) * 2009-08-21 2011-03-30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聚酰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40106A (zh) * 2010-02-02 2011-08-0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新型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34423A (zh) * 2010-04-26 2011-11-09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高介电常数聚酰亚胺树脂基三元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2726A (zh) * 2011-06-21 2012-12-26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倍半硅氧烷杂化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8764A (zh) * 2011-06-21 2012-12-26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倍半硅氧烷杂化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05418831A (zh) * 2015-12-22 2016-03-23 山东大学 含丙烯酸酯类功能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稀土配合物的发光聚丙烯酸类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5837819A (zh) * 2016-05-25 2016-08-10 常州大学 一类同时含三氟甲基和低聚倍半硅氧烷结构杂化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7395A (zh) * 2017-02-17 2017-06-20 西北工业大学 含poss聚酰亚胺树脂耐油磨耐高温固体润滑涂层材料及方法
CN107815243A (zh) * 2017-09-22 2018-03-20 镇江市太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专用耐高温板
CN110229332A (zh) * 2019-06-15 2019-09-13 深圳市创智成功科技有限公司 耐等离子蚀刻的笼型倍半硅氧烷聚酰胺酸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8206A (zh) * 2019-09-02 2019-11-05 无锡创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由该组合物形成的薄膜
KR102214910B1 (ko) * 2019-09-17 2021-02-10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Poss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폴리이미드 필름 제조
CN116023657A (zh) * 2023-02-10 2023-04-2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硅硼协同改性耐原子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554474A (zh) * 2023-03-13 2023-08-08 山东通泰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灼烧的输送带及其加工工艺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5453A (zh) * 2009-07-01 2011-01-05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型聚苯并噁嗪-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介孔分子筛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3535A (zh) * 2009-08-21 2011-03-30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聚酰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93535B (zh) * 2009-08-21 2013-07-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聚酰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40106A (zh) * 2010-02-02 2011-08-0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新型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40106B (zh) * 2010-02-02 2014-07-23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新型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34423A (zh) * 2010-04-26 2011-11-09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高介电常数聚酰亚胺树脂基三元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34423B (zh) * 2010-04-26 2014-01-08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高介电常数聚酰亚胺树脂基三元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2726A (zh) * 2011-06-21 2012-12-26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倍半硅氧烷杂化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38764A (zh) * 2011-06-21 2012-12-26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倍半硅氧烷杂化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02838764B (zh) * 2011-06-21 2015-09-09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倍半硅氧烷杂化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
CN105418831A (zh) * 2015-12-22 2016-03-23 山东大学 含丙烯酸酯类功能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稀土配合物的发光聚丙烯酸类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5837819A (zh) * 2016-05-25 2016-08-10 常州大学 一类同时含三氟甲基和低聚倍半硅氧烷结构杂化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7819B (zh) * 2016-05-25 2019-03-22 常州大学 一类同时含三氟甲基和低聚倍半硅氧烷结构杂化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67395A (zh) * 2017-02-17 2017-06-20 西北工业大学 含poss聚酰亚胺树脂耐油磨耐高温固体润滑涂层材料及方法
CN106867395B (zh) * 2017-02-17 2019-06-21 西北工业大学 含poss聚酰亚胺树脂耐油磨耐高温固体润滑涂层材料及方法
CN107815243A (zh) * 2017-09-22 2018-03-20 镇江市太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专用耐高温板
CN110229332A (zh) * 2019-06-15 2019-09-13 深圳市创智成功科技有限公司 耐等离子蚀刻的笼型倍半硅氧烷聚酰胺酸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8206A (zh) * 2019-09-02 2019-11-05 无锡创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聚酰胺酸树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由该组合物形成的薄膜
KR102214910B1 (ko) * 2019-09-17 2021-02-10 한국생산기술연구원 Poss를 이용한 하이브리드 폴리이미드 필름 제조
CN116023657A (zh) * 2023-02-10 2023-04-2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硅硼协同改性耐原子氧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554474A (zh) * 2023-03-13 2023-08-08 山东通泰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灼烧的输送带及其加工工艺
CN116554474B (zh) * 2023-03-13 2024-03-19 山东通泰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灼烧的输送带及其加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2847A (zh) 耐热型聚酰亚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
CN101372534B (zh) 一种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EP1792928B1 (en) Multibranched polyimide hybrid material
Dasgupta et al. Aminoethylaminopropylisobutyl POSS—Polyimide nanocomposite membranes and their gas transport properties
Yu et al. Grafting of hyperbranched aromatic polyamide onto silica nanoparticles
Park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porous carbon/silica membranes
CN101993535B (zh) 聚酰胺/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4767A (zh) 一种低线胀系数的新型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KR20100098523A (ko) 가스 분리막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6950307B2 (ja) 粒子分散ポリイミド前駆体溶液、多孔質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孔質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
Sun et al. Cardo polyimides/TiO2 mixed matrix membran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gas separation property improvement
CN107551835A (zh) 高通量氧化石墨烯/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Lee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brid films of polyimide and silica hollow spheres
CN107158972B (zh) 一种碳纳米球-聚酰亚胺二元气体分离混合基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29681A (zh) 一种高模量有机无机杂化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0528965C (zh) 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07990A (zh) 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ang et al. Enhanced toughness and gas permeabilities of polyimide composites derived from polyimide matrix and flower‐like polyimide microparticles
CN112105447B (zh) 气体分离膜的制造方法
JP6904109B2 (ja) ポリイミド前駆体溶液、及び多孔質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02140106B (zh) 新型低聚倍半硅氧烷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74411A (zh) 聚酰亚胺前体、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2020847A (zh) 聚酰亚胺/硅藻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iu et al. Preparation of polyimide/inorganic nanoparticle hybrid films by sol–gel method
JP6988208B2 (ja) 粒子分散ポリイミド前駆体溶液、多孔質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多孔質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