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5157A - 利用发动机排出的热量的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发动机排出的热量的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05157A
CN101405157A CNA2007800097607A CN200780009760A CN101405157A CN 101405157 A CN101405157 A CN 101405157A CN A2007800097607 A CNA2007800097607 A CN A2007800097607A CN 200780009760 A CN200780009760 A CN 200780009760A CN 101405157 A CN101405157 A CN 101405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fluid
rotor
heating arrangement
li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97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05157B (zh
Inventor
朴铉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05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05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051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cooling liquid of the pl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85Controlling the flow of heating or cooling liquid, e.g. valves or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1/0001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当驾驶员停止发动机在车中休息或者离开车去吃饭时,打开操作开关强制循环被发动机热量加热的冷却液,因而车的内部就被加热。此装置包括主体,当发动机停止时,主体通过车上电池提供的电流产生旋转动力。主体上装有接收部件,防止冷却液流入主体。在接收部件上插入转子,接收冷却液,转子依靠改变极性旋转,从而排出冷却液。盖子从一侧引入发动机的冷却液,提供冷却液给转子,将冷却液排到与另外一侧耦合的加热器中。

Description

利用发动机排出的热量的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01]总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车辆内部的装置,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此加热装置包括一个主体,当发动机停止时,主体被控制,在预定时期内车上的电池提供电流,当电流连接到主体,就能产生旋转动力,装在主体上的接收部件防止冷却液流入主体,插在接收部件上的转子接收冷却液,当电流连接到主体时转子依靠改变的极性来旋转,从而排出冷却液,经由盖子的一侧引导发动机的冷却液,给转子提供冷却液,排出冷却液,冷却液经过转子时有旋转动力,到达与盖子另一边连接的加热器。
背景技术
[02]一般来说,车辆上都装有加热装置,以保证车内暖和。加热装置是利用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或者是利用发动机以外的热源。根据热源的不同,加热装置可以分为利用发动机冷却液的热水式加热装置和不利用发动机的排出热量而是使用独立的燃烧装置的燃烧式加热装置。
[03]热水式加热装置广泛应用于水冷式发动机车辆,是应用最广泛的加热装置。此加热装置循环发动机的冷却液以吸收发动机的余热。也就是,加热了的冷却液流进加热器,用吹风机吹空气使之通过加热器,因此就把热气从加热器中吹走。
[04]换句话说,部分被发动机热量加热的冷却液流入加热器,空气围绕着加热器循环。因此空气被加热,通过吹风机吹到车辆内部,所以车辆内部就加热了。
[05]然而,车辆上常用的热水式加热装置是在发动机工作时才工作。当发动机停止时,加热装置也停止工作。因此,当驾驶员驾驶后离开车一会儿去吃饭或者在高速路上驾驶时停下车在车中休息时,为了保持车内暖和,一定不能停止发动机。
[06]因为发动机一直工作,驾驶员就很难安心的离开车,也不能有效的利用时间。此外,发动机的持续工作会引起燃料的浪费,由于在空转期间的不完全燃烧会导致产生大量的废气,还会造成发动机垫圈的损害和发动机的过早损毁。此外,发动机工作引起的噪声也会打扰驾驶员在车中休息。
[07]发动机的连续工作会给大型车辆特别是大卡车或者拖车带来严重损害。此外,这样的大型车辆必须在工作区域或者货物卸载区域等候很长时间,然后行驶很长时间,所以驾驶员经常在车中休息,这时,为了保持车内暖和,就需要车辆空转或者在车上使用附加的加热装置。此加热装置大大增加了车辆电池能量的消耗,所以电池可能意外用完因而很难发动车辆。
[08]韩国U.M.注册号0265114,由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此加热装置在冷却液的管道上安装了一个控制阀,因而,即使在发动机停止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车内暖和。然而,该传统加热装置有一个问题,控制阀安装在发动机舱内,并且是手动操作,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操作控制阀,都必须打开发动机舱,这对于驾驶员来说是不方便的。传统加热装置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提供的冷却液的量不足以加热车辆内部。此外,如果加热装置安装在发动机舱内,必须安装额外的管道,所以结构很复杂,安装和维护都很困难。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09]因此,本发明考虑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它的结构是在连接加热器和发动机的冷却液管道的预定位置切断冷却液管道,把加热装置连接到冷却液管道的切断部分,不需安装另外的管道提供冷却液,当加热装置根据本发明安装在发动机舱内,加热装置可以提供足量的冷却液满足加热车辆内部的需要,提供方便的维护,提高效率。
[10]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它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具有温度检测部件、电压检测部件和工作时间检测部件,以检测电池电压、温度和工作时间,这样就防止了由于过量使用电池而把电池用完,并且有效的控制了车内的温度。
[11]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在该加热装置的盖子中设置有凸出物,在冷却液排出之前增加冷却液的液压能(hydraulic energy),盖子的内半径根据预定的方向改变,从而提高效率。
[12]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其中冷却液从发动机流入的进水部件与将冷却液排入加热器的出水部件以预定的间隔垂直且水平地相隔,这样使得加热装置很容易被装入发动机空间,提高了效率。
[13]本发明的更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此加热装置的构造可以使冷却液在发动机停止工作时而不是在发动机工作时循环,这就节省了燃料。
技术方案
[14]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加热装置的实施方案。
[15]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包括主体,当发动机停转时,在一个预定时期内,主体通过车上电池提供到主体的电流来产生旋转动力;装于主体上的接收部件,防止冷却液流入主体。插入接收部件的转子,接收冷却液,转子依靠极性改变而旋转,从而将冷却液排出转子;以及盖子,经由盖子的第一侧从发动机引导冷却液,将冷却液提供给转子,当冷却液经过转子时有涡流动力,把冷却液排到与盖子的第二侧耦合的加热器中。
[16]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加热装置中,主体包括用于驱动转子的驱动部件和用于控制驱动部件的控制单元;接收部件包括耦合于主体的本体,该实体接收转子;转子包括与驱动部件一起工作而旋转的转子本体和用于从转子中排出冷却液的出水部件;以及盖子,包括用于从发动机引导冷却液的进水部件,用于暂时贮存经由进水部件流入的冷却液的冷却液贮存部件,和用于将冷却液从冷却液贮存部件排到加热器的出水部件。
[17]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在第二实施方案的加热装置中,控制单元包括用于定时检测车辆电池工作电压的电压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加热装置工作时间的工作时间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冷却液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件和基于从电压检测部件、工作时间检测部件和温度检测部件传输的数据整体上控制加热装置的控制部件。
[18]依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在第三实施方案的加热装置中,接收部件的本体包括支撑轴,使转子本体不偏离中心地旋转,转子包括第二插入孔,设于支撑轴上。
[19]依照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案,在第二实施方案的加热装置中,冷却液贮存部件进一步包括在其预定位置的凸出物,冷却液贮存部件的半径自凸出物开始在圆周方向增加,这样当冷却液随着转子的旋转而旋转时力矩增加,从而当冷却液从冷却液贮存部件中被排出时,液压能增加。
[20]依照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案,在第二实施方案的加热装置中,盖子包括用于容易地将冷却液供应到转子的导向突起物,转子进一步包括进水通道,在进水通道中具有与导向突起物相应的进水突起物,使得冷却液可以容易地引入转子中。
[21]依照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案,在第四实施方案的加热装置中,盖子进一步包括耦合突起物,其具有耦合于由第二插入孔伸出的支撑轴的耦合孔。
[22]依照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案,在第二实施方案的加热装置中,进水部件由盖子向上延伸,然后按照预定的曲率在出水部件的相反方向弯曲,以这种方式侧向延伸。
[23]依照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案,在第二实施方案的加热装置中,接收部件进一步包括法兰盘,其具有插入主体的凸出面、支撑在主体上表面的第一耦合面、支撑盖子的第二耦合面、耦合盖子的第三耦合面,该第三耦合面初步密封接收部件和盖子之间的间隙,防止冷却液渗漏出来,和填塞槽,在其中插入填塞元件,这样进一步密封接收部件和盖子之间的间隙。
[24]依照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案,在第九实施方案的加热装置中,盖子进一步包括盖子法兰盘,其具有与第二耦合面耦合的耦合面、第三耦合面插入的密封槽、密封填塞槽的密封面、暂时贮存槽,用于暂时贮存从密封面渗漏出来的冷却液。
[25]依照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案,在第十实施方案的加热装置中,盖子法兰盘在其外圆周上包括多个第三固定部件,每个第三固定部件具有通孔,接收部件的法兰盘在其外圆周上包括多个第二固定部件,每个第二固定部件具有通孔,主体在其外圆周上包括多个第一固定部件,每个第一固定部件具有内螺纹通孔,这些固定部件用紧固装置彼此耦合在一起。
有益效果
[26]本发明用上述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并具有如下效果。
[2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它的结构是在连接加热器和发动机的冷却液管道的预定位置切断冷却液管道,把加热装置连接到冷却液管道的切断部分,不需安装另外的管道提供冷却液,当加热装置根据本发明安装在发动机舱内时,加热装置可以提供足量的冷却液满足加热车辆内部的需要,提供方便的维护,提高效率。
[2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它包括一个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具有温度检测部件、电压检测部件和工作时间检测部件,以检测电池电压、温度和工作时间,这样就防止了由于过量利用电池而把电池用完,并且有效的控制了车内的温度。
[2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其中冷却液贮存部件的内半径由凸出物开始在圆周方向连续或非连续增加,这样当转子旋转时冷却液从转子被排出的力矩就会增加,从出水部件被排出的冷却液的液压能就会增加,从而提高了效率。
[3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其中冷却液从发动机流入的进水部件与将冷却液排入加热器的出水部件垂直且水平地以预定间隔相隔,这样使得加热装置很容易被装入发动机空间,提高了效率。
[3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此加热装置的构造可以使冷却液在发动机停止工作时而不是在发动机工作时循环,这就节省了燃料。
[3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其中极性与主体的驱动部件的极性相反的转子被磁力强烈地往下拉,这就防止了内部组件由于转子旋转而被磨损,因此该加热装置可以被长时间使用。
[3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它能够密封部件间的间隙,在间隙中插入填塞元件,更有效地密封间隙,它具有暂时贮存冷却液的槽,当冷却液渗漏时,这有效地防止了冷却液的渗漏。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35]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的立体图。
[36]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37]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主体的平面图。
[38]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39]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接收部件的立体图。
[40]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接收部件的垂直剖面图。
[41]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转子的立体图。
[42]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盖子的俯视立体图。
[43]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盖子的仰视立体图。
[44]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盖子的仰视平面图。
[45]图12是本发明中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重要零件相关符号的说明*
1:主体2:接收部件3:转子4盖子
5: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
11:驱动部件12:接收部件插入腔
13:控制单元14:电线15:第一固定部件
21:接收部件的本体22:法兰盘
31:转子本体32:转子的出水部件33:进水通道
41:盖子法兰盘42:第一台阶43:第二台阶44:进水部件45:出水部件
100:车辆101:发动机102:散热器103:水泵104:调温器105:加热器
121:线圈122:弧形板131:电压检测部件132:工作时间检测部件133:温度检测部件134:控制部件151:孔
211:转子插入腔212:支撑轴突起物213:支撑轴221:突起面222:第一耦合面223:第二耦合面224:第三耦合面225:填塞槽226:第二固定部件
311:第一插入孔312:第二插入孔321:出水孔331:进水突起物332:排出孔
411:耦合面412:密封面413:密封槽414:暂时贮存槽415:第三固定部件421:冷却液贮存部件422:出水孔431:导向突起物432:耦合突起物433:耦合孔441:进水孔4211:凸出物
具体实施方式
[46]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
[47]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48]从图2和3中可以看出,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包括主体1、接收部件2、转子3和盖子4。
[49]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主体的平面图。
[50]从图3和4中可以看出,主体1在一侧是开口的,而另一侧是密闭的。主体是中空的圆柱形,具有预设的半径R1和R2。主体包括驱动部件11、接收部件插入腔12、控制单元13、电线14和第一固定部件15。
[51]驱动部件11包括线圈121和多个弧形板122,使得驱动部件与转子3一起工作,这将在下面作详细介绍,转子3包括永磁体,作为电动机使用。这样,当电流通过供电电线14供应到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时,驱动部件11的线圈121和多个弧形板122作为普通电动机的定子,引起转子3旋转。这将在下面涉及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的操作时详细描述。
[52]接收部件插入腔12被驱动部件11的多个弧形板包围着,这就形成了一个具有预定直径的空间,用于在其中容纳接收部件2。
[53]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54]从图4和5可以看出,控制单元13是一个设置在主体1较低部分的控制板,并且完全控制着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防止由于过量利用电池而把电池用完,有效的控制车辆的温度。控制单元包括一个电压检测部件131,一个工作时间检测部件132、一个温度检测部件133和一个控制部件134。
[55]当收到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的起动信号时,电压检测部件131检测电池的电压。电压检测部件131把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部件134。即使是加热装置5正在运转时,电压检测部件也会频繁检测电池电压,并把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部件134。
[56]工作时间检测部件132检测利用余热的加热装置5的工作时间,并把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部件134,防止车辆电池的过量消耗。进一步,根据工作时间检测部件132,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优选地工作时间大约为1小时,当发动机刚停止时冷却液的温度很高。鉴于这个实际情况,在接通加热器按钮使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工作开始的30分钟,转子5优选地以低速旋转,以减少了电池能量的消耗。30分钟以后,转子以高速旋转。因此,即使冷却液的温度降低,转子也会增加冷却液的提供量,这样就能保持一个合适的室内温度。
[57]温度检测部件133频繁检测冷却液的温度,并把检测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部件134。优选地,当冷却液温度低于30℃时,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不工作。
[58]控制部件134是一个微处理器,用来完全控制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电压检测部件131、工作时间检测部件132和时间检测部件133。该控制部件把电压检测部件131传输来的电压与参考电压做比较,当传输的电压低于预定电压时,停止加热装置。在这里,参考电压可能根据要求设定,优选地是发动车辆所需的最小电压。如果电池电压低于参考电压时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仍然工作,由于电池电压低于参考电压,很难发动车辆。因此,电池的电压总是需要检测。
[59]从图3可以看出,电线14与主体1较低部分的侧壁连接。当控制单元13收到起动信号操作加热装置时,电线向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供应电能。
[60]从图4可以看出,第一固定部件15是多个突起部件,它们以均匀的间隔设置在主体1的上端外圆周,且具有螺纹孔151,螺钉纵向插入螺纹孔151并拧紧。该第一固定部件与接收部件2和盖子4固定为一体,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利用紧固装置,例如螺钉和螺母,牢牢的固定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
[61]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接收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接收部件的垂直剖面图。
[62]从图3,6和7可以看出,接收部件2包括一个本体21和一个法兰盘22。
[63]接收部件的本体21是中空的圆柱形,在一侧是开口的,而另一侧是密闭的,该本体外圆周的直径几乎等于或者小于多个弧形板122形成的空间的直径,使得该本体可以插入主体1的接收部件插入腔12。接收部件的本体包括转子插入腔211、支撑轴突起物212和支撑轴213。
[64]转子插入腔211在接收部件的本体21中形成容纳转子3的空间,下面将详细介绍转子3。
[65]支撑轴突起物212是盘式形状,它的直径小于转子插入腔211的直径,并且从转子插入腔211底部向上延伸到预定的长度。支撑轴突起物与转子3的较低部分耦合,当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不工作时,防止转子3移动。
[66]支撑轴213是一个圆柱状轴,它的直径小于支撑轴突起物212的直径,并且从支撑轴突起物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到预定长度。当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工作时,支撑轴能够使转子3在不偏离中心地旋转。
[67]法兰盘22为中空环形,具有等于主体1的半径R2的半径R4。法兰盘在其内圆周与接收部件的本体21连接,它包括一个突起面221、第一耦合面222、第二耦合面223、第三耦合面224、填塞槽225和第二固定部件226。
[68]突起面221的直径小于法兰盘22的直径,它从法兰盘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到一个预定的长度,这样就形成一个台阶。突起面的外圆周的半径R3与主体1的半径R1相同。因此,当接收部件2安装在主体1中时,突起面221的侧壁与主体1的内圆周接触。
[69]第一耦合面222是法兰盘22的下表面,形成于突起面221的外面。第一耦合面的外圆周半径R4和第一耦合面的内圆周半径R3分别与主体1的半径R2和半径R1相同。这样,当接收部件与主体1耦合时,第一耦合面支撑着接收部件2。
[70]第二耦合面223是法兰盘21的上表面,与盖子4耦合,支撑着盖子4,下面将详细描述盖子4。
[71]第三耦合面224,其直径小于第二耦合面223的直径,形成于第二耦合面的内侧,并向上延伸到一个预定长度,从而形成一个台阶。第三耦合面的内圆周与本体21的转子插入腔211相连。当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时,第三耦合面插入盖子4,由此初步密封了盖子4和接收部件2的间隙,因此防止了冷却液的渗漏。关于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下文将详细描述。
[72]填塞槽225是形成于第二耦合面223与第三耦合面224之间的槽。当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时,填塞元件,例如O型环,插入填塞槽225,这进一步密封了接收部件2和盖子4之间的间隙,因此防止了冷却液的渗漏。关于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下文将详细描述。
[73]第二固定部件226是多个固定部件,以均匀间隔设置于法兰盘22的外圆周上,并且有通孔,每个通孔都具有与上述第一固定部件15的通孔151直径相应的直径。
[74]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转子的立体图。
[75]从图3和8可以看出,转子3包括转子本体31、出水部件32和进水通道33。
[76]转子本体31为中空圆柱形,在圆柱的上部具有进水通道33,进水通道33将在下文详细描述,转子本体由永磁体制造而成。转子本体与主体1的驱动部件11一起工作,这样就能旋转转子3。第一插入孔311和第二插入孔312形成于转子本体的下部。
[77]第一插入孔311的直径小于转子3底部的直径,并且该孔从转子3的底部向上延伸到预定的长度。当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时,接收部件的本体21的支撑轴突起物212插入第一插入孔,关于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下文将详细描述。
[78]第二插入孔312是一个通孔,其从第一插入孔311向上延伸到预定的长度,它的直径小于第一插入孔的长度,这样就形成一个台阶,并且与进水通道33相通,下面将详细介绍进水通道33。当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时,本体21的支撑轴213插入第二插入孔。关于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下文将详细描述。
[79]出水部件32为中空环形,设置在转子本体31的上部,它的直径比转子本体的直径大,并且从转子本体向上延伸到预定长度。出水部件包括出水孔321。
[80]从图8的局部放大图可以看出,每一个出水孔321从出水部件的外圆周通到内圆周,为预定曲率的弧形。该多个出水孔沿着出水部件32的外圆周按照预定的间隔彼此隔开。当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工作时,该出水孔限定了冷却被排出通路,以便当转子3旋转时,把冷却液排到盖子4。关于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的工作,下文将详细描述。
[81]进水通道33是通孔,它从出水部件32的上表面向下延伸到预定长度,它的直径小于出水部件上表面的直径,且形成于转子本体31中,与第二插入孔312相通。进水通道33包括一个进水突起物331和排出孔332。
[82]进水突起物331为中空圆柱形,它从进水通道33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到预定长度,并且从出水部件32向上突出。当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物工作时,进水突起物引导经由盖子4进入的冷却液进入进水通道33,关于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的工作,下文将详细描述。转子本体31的极性与主体1的驱动部件11的极性相反,被磁力强烈吸引,因此转子本体与接收部件2的转子插入腔211的底部紧密接触,这样,很容易就把冷却液提供到进水通道33。然而,为了防止当转子3旋转时转子3与盖子4接触引起的磨损,优选地形成进水突起物331,这样,转子3就不会与盖子4的底部接触。
[83]每一个排出孔332都是通孔,形成于进水通道33的内圆周,与相对应的出水孔321相耦合。排出孔将经由进水通道33进入的冷却液传送至出水部件32。
[84]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盖子的俯视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盖子的仰视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盖子的仰视平面图。
[85]结合图9到11,介绍盖子4。盖子4一侧开口,而另一侧密闭。该盖子包括法兰盘41、第一台阶42、第二台阶43、进水部件44和出水部件45。
[86]从图10可以看出,盖子法兰盘41为中空环形,它从盖子4开口的一侧向上延伸到预定长度,包括耦合面411,密封面412,密封槽413,暂时贮存槽414和第三固定部件415。
[87]从图11可以看出,耦合面411在法兰盘41的下表面,它的半径R8与主体1的半径R2相同。当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时,该耦合面与接收部件2的第二耦合面223耦合。关于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下文将详细描述。
[88]此后,将结合图10的说明介绍本发明。也就是,图10的上部具体为盖子的上部,图10的下部具体为盖子的下部。从图3和图10可以看出,密封面412的直径小于耦合面411的直径,它向上延伸到预定长度,这样就从法兰盘41的下表面突出。当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时,密封面安装在接收部件2的填塞槽225中,这样就密封了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关于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下文将详细描述。
[89]密封槽413从密封表面的内圆周向下延伸到预定长度,然后向内延伸到预定长度,这样就形成一个台阶。当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时,接收部件2的第三耦合面224插入该密封槽,这样就暂时把盖子4固定于接收部件2。由密封槽413形成的台阶与第三耦合面224接触,这样就密封了盖子4与接收部件2之间的间隙。
[90]暂时贮存槽414是设置在耦合面411的内圆周和密封面412的外圆周之间的多个槽,按照预定的间隔隔开彼此。当少量冷却液从密封面412渗漏时,暂时贮存槽是暂时贮存冷却液的空间。因此,暂时贮存槽是进一步防止冷却液渗漏的安全备用装置。
[91]第三固定部件415是以均匀间隔设置在法兰盘41的外圆周的多个固定部件,它们有通孔,每一个通孔的直径与每一个第一固定部件15的孔151的直径相同。当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时,把紧固装置,例如螺钉,紧固到每一个固定部件,这样就牢牢固定了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关于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下文将详细描述。
[92]从图9可以看出,第一台阶42设置在法兰盘41的上表面,直径小于法兰盘的直径,并且从法兰盘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到预定长度。第一台阶一侧开口,而另一侧密闭,这样就在那里形成了一个预定空间。第一台阶包括冷却液贮存部件421和出水孔422。
[93]从图9到11可以看出,冷却液贮存部件421是暂时贮存由第一台阶42流入法兰盘41的冷却液的空间。依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可以围绕冷却液贮存部件421的出水孔进一步设置一个凸出物4211。就是说,从凸出物到冷却液贮存部件中心的半径设为R5。冷却液贮存部件的半径从凸出物开始在圆周方向上逐步连续或非连续增加,这样出水孔422附近的半径R7为一个最大半径(例如,R7>R6>R5)。因此,当从转子被排到盖子的冷却液随着转子的旋转发生旋转运动时,力矩增加,这样冷却液被排到出水部件的液压能得到增加。
[94]出水孔422是一个通孔,形成于冷却液贮存部件421内圆周预定位置以排出冷却液,它与盖子4的出水部件45相通,这样就把冷却液排到外面,关于盖子4的出水部件45,下文将详细描述。
[95]从图9可以看出,第二台阶43为中空环形,设置在第一台阶42的上表面,它的直径小于第一台阶的直径,并且从第一台阶向上延伸到预定长度。第二台阶包括导向突起物431、耦合突起物432和耦合孔433。
[96]从图10可以看出,导向突起物431从第二台阶上表面向上延伸到预定长度,有多个通孔形成于该导向突起物的侧壁,以预定间隔隔开彼此。当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时,导向突起物是插入转子3的进水通道33内的通路,引导冷却液流入进水通道33。关于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下文将详细描述。
[97]耦合突起物432是圆柱形,从导向突起物43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到预定长度。耦合突起物用来封闭导向突起物431末端。
[98]耦合孔433是形成于耦合突起物432内的孔,它的直径小于耦合突起物的直径,且有预定长度。当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时,转子本体21的支撑轴213与耦合孔耦合,关于组装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下文将详细描述。
[99]从图9可以看出,进水部件44为中空圆柱形,从第二台阶43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到预定长度,它的直径小于第二台阶的直径。进水部件包括进水孔441。进一步的,进水部件44可以从它的上端以一定的曲率向侧面弯曲,与法兰盘41平行。优选地,进水部件向出水部件45相反的方向延伸,这将在下文详细描述。这样,当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安装在车辆中时,在预定位置被切断并与加热装置连接的冷却液线路保持水平状态,这样加热装置5可以被很容易地安装到车辆中。
[100]进水孔441是形成于进水部件44上的通孔,是冷却液流入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的通路。
[101]出水部件45为中空圆柱形,从法兰盘41侧向延伸达到预定长度,是与形成于第一台阶42上的出水孔422连接以排出冷却液的通路。
[102]依照没有图示的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盖子4可以没有第一台阶42和第二台阶43,但法兰盘41可以形成为具有第一台阶42和第二台阶43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在法兰盘41的外部没有设置台阶。
[103]以下将结合图3描述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的组装。
[104]接收部件2的本体21插入主体1的接收部件插入腔12。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于接收部件2的法兰盘22上的第一耦合面222(见图7)支撑在主体1的上表面。法兰盘22的突起面221(见图7)插入主体1中以固定在这里,其半径等于主体1的半径R1。
[105]转子3的转子本体31插入形成于接收部件2的本体21上的转子插入腔211中。在这种情况下,本体21的支撑轴突起物212(见图6)插入转子本体31的第一插入孔311(见图8),本体21的支撑轴213(见图6)插入转子本体31的第二插入孔(见图8)。
[106]设置于接收部件2的法兰盘22上的第三耦合面224插入盖子4的密封槽413(见图10)。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于盖子4的第二台阶43上的导向突起物431(见图10)插入转子3的进水通道33,使得设置于接收部件2的本体21上的支撑轴212与第二台阶43的耦合孔433(见图10)耦合。
[107]这样,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被松散地组装起来。
[108]通过将紧固装置,例如螺钉,紧固到主体1的第一固定部件15、接收部件2的第二固定部件226和盖子4的第三固定部件415的孔中,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被牢固地组装起来。
[109]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的工作将结合附图加以描述。
[110]图12是本发明中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111]从图12可以看出,当发动机101工作时,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不工作,只是在水泵103工作时作为冷却液流过的通路。
[112]当发动机101停止时,将结合图3、4和12来描述加热装置的工作。
[113]更确切地说,加热装置被主体1的控制单元13控制,这样电流从车辆电池提供到设置在主体1的驱动部件11上的线圈121。因此,驱动部件11被磁化,这样具有与驱动部件相反极性的转子本体31与驱动部件11产生吸引力。在这时,转子3依靠改变极性旋转。
[114]当转子3旋转时,冷却液从发动机101通过盖子4的进水部件44流入加热装置。冷却液经由设置在盖子4的第二台阶43上的导向突起物431被提供到转子3的进水通道33。
[115]进给到转子3的进水通道33的冷却液经由排水孔332被排出。随后,冷却液穿过出水部件32,被提供到设置在盖子4的第一台阶42上的冷却液贮存部件421。
[116]当提供到冷却液贮存部件421的冷却液流入转子时,具有了转子3传送的旋转动力。转子3连续的旋转和冷却液贮存部件421的凸出物向冷却液提供了增加的液压能和高液压。由于增加的液压能和高液压,冷却液通过盖子4的出水部件45排出,接着被提供到加热器105。
[117]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由控制单元13控制,在预定期间运行预定。
[118]当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安装在车辆中时,加热装置在车辆中的位置将在下文描述。
[119]从图1和12可以看出,车辆100包括加热系统,该加热系统具有发动机101、水泵103、散热器102、调温器104和加热器105。为了将加热装置5装入车辆中,耦合于发动机101和加热器105之间的冷却液线路被切断,接着依照本发明的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5被安装在切断的部分。这样,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可以很容易地安装在车辆中。
[120]尽管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可以设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设计对本发明的各种修改,增加和替换。

Claims (11)

1、一种利用发动机余热的加热装置,包含:
主体,当发动机停转时,在预定时期内由车上的电池提供电流,当电流提供到主体时,产生旋转动力;
接收部件,装在所述主体上,并防止冷却液流入所述主体;
转子,插在所述接收部件中,接收冷却液,且依靠极性改变而旋转,从而把冷却液从转子排出;
盖子,由盖子的第一侧引入发动机的冷却液,将冷却液供应到转子,排出冷却液至与盖子第二侧耦合的加热器,冷却液经过转子时具有了旋转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转子的驱动部件和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件的控制单元;
接收部件包括耦合至所述主体的本体且所述本体在其中容纳所述转子;
所述转子包括转子本体,该转子本体与所述驱动部件一起工作而旋转,和用于将冷却液从所述转子中排出的出水部件;
所述盖子包括:用于从发动机引入冷却液的进水部件、暂时贮存从所述进水部件流入的冷却液的冷却液贮存部件和将冷却液贮存部件中的冷却液排到加热器中的出水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控制单元包括:
定时检测车辆电池工作电压的电压检测部件;
检测加热装置工作时间的工作时间检测部件;
检测冷却液温度的温度检测部件;以及
基于从电压检测部件、工作时间检测部件和温度检测部件传输的数据整体上控制加热装置的控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接收部件的所述本体包括使转子本体不偏离中心旋转的支撑轴,所述转子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轴上的第二插入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冷却液贮存部件进一步包括在预定位置的凸出物,所述冷却液贮存部件的半径自该凸出物开始沿圆周方向增加,当冷却液随着转子的旋转而旋转时力矩得到增加,从而冷却液从所述冷却液贮存部件中排出时液压能得到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盖子包括导向突起物,可轻易地将冷却液传送到所述转子,所述转子进一步包括进水通道,在该进水通道中具有与所述导向突起物相应的进水突起物,可轻易地将冷却液引入所述转子。
7.依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盖子进一步包括耦合突起物,该耦合突起物具有耦合孔,该耦合孔与从所述第二插入孔凸出的支撑轴相耦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进水部件从所述盖子向上延伸,在所述出水部件的相反方向以预定的曲率弯曲,侧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接收部件进一步包括法兰盘,该法兰盘包括:
插入所述主体的凸出面;
支撑在所述主体上表面的第一耦合面;
支撑所述盖子的第二耦合面;
与所述盖子耦合的第三耦合面,初步密封所述接收部件和盖子之间的间隙,防止冷却液渗漏出;以及
填塞槽,在该填塞槽中插入填塞元件,进一步密封所述接收部件和盖子之间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盖子进一步包括盖子法兰盘,该盖子法兰盘包含:
与所述第二耦合面耦合的耦合面;
密封槽,所述第三耦合面插入其中;
密封所述填塞槽的密封面;以及
暂时贮存槽,当冷却液从所述密封面渗漏出来时用于暂时贮存冷却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盖子法兰盘包括在其外圆周上的多个第三固定部件,每个第三固定部件都具有通孔;所述接收部件的法兰盘包括在其外圆周上的多个第二固定部件,每个第二固定部件都具有通孔;以及所述主体包括在其外圆周上的多个第一固定部件,每个第一固定部件都具有内螺纹通孔;这些固定部件用紧固装置彼此一体地耦合。
CN2007800097607A 2006-03-20 2007-02-01 利用发动机排出的热量的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51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60025464A KR100734013B1 (ko) 2006-03-20 2006-03-20 엔진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차실내의 난방장치
KR1020060025464 2006-03-20
KR10-2006-0025464 2006-03-20
PCT/KR2007/000538 WO2007108590A1 (en) 2006-03-20 2007-02-01 Heating device using an exhausted engine hea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05157A true CN101405157A (zh) 2009-04-08
CN101405157B CN101405157B (zh) 2010-11-03

Family

ID=38373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976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05157B (zh) 2006-03-20 2007-02-01 利用发动机排出的热量的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55495A1 (zh)
JP (1) JP2009530179A (zh)
KR (1) KR100734013B1 (zh)
CN (1) CN101405157B (zh)
DE (1) DE112007000687T5 (zh)
WO (1) WO20071085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8941A (zh) * 2018-08-07 2020-02-21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液体泵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51711A1 (en) * 2008-08-29 2010-03-04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Reversible cooling fan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rection of rotation
KR102478729B1 (ko) * 2016-07-06 2022-12-21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냉각수 히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96027A (en) * 1953-08-25 1957-06-18 Allis Chalmers Mfg Co Combined fluid pressure bearing and seal for apparatus utilizing a fluid
JPS57148051A (en) * 1981-03-11 1982-09-13 Hitachi Ltd Fuel injection pump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5074825A (en) * 1989-03-20 1991-12-24 Koyo Seiko Co., Ltd. Hydraulic transmission coupling apparatus
ATE119629T1 (de) * 1989-04-06 1995-03-15 Ebara Corp Tauchmotorpumpe.
KR960000940U (ko) * 1994-06-16 1996-01-17 김희묵 자동차 기관의 폐열을 이용한 난방장치
JPH10151936A (ja) * 1996-11-21 1998-06-0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流体摩擦熱利用ヒータ
JPH10236145A (ja) * 1997-02-27 1998-09-08 Denso Corp 車両用暖房装置
KR100265114B1 (ko) 1997-08-22 2000-10-02 윤종용 오썬티케이션 서브스티튜터 장치
JP2000094935A (ja) * 1998-09-22 2000-04-04 Denso Corp 車両用暖房装置
US6079629A (en) * 1998-06-09 2000-06-27 Denso Corporation Vehicle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combustor
JP2000345996A (ja) * 1999-05-31 2000-12-12 Toto Ltd ポンプ
JP2001341520A (ja) * 2000-06-01 2001-12-11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暖房装置
US6322335B1 (en) * 2000-07-24 2001-11-27 Chi Wei Shi Pump structure
JP2004162551A (ja) * 2002-11-11 2004-06-10 Calsonic Kansei Corp キャンドポンプ
CN2737973Y (zh) * 2004-10-29 2005-11-02 刘玉东 废热增压转子发动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8941A (zh) * 2018-08-07 2020-02-21 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液体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07000687T5 (de) 2009-01-29
KR100734013B1 (ko) 2007-06-29
US20100155495A1 (en) 2010-06-24
CN101405157B (zh) 2010-11-03
JP2009530179A (ja) 2009-08-27
WO2007108590A1 (en) 2007-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9798B (zh) 车辆的冷却系统、冷却液泵、叶轮及控制冷却液流的方法
US8875493B2 (en) Reactant delivery for engine exhaust gas treatment
US20090038563A1 (en) Cooling Pump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Cooling System Using the Cooling Pump
KR101646128B1 (ko) 냉각수 제어밸브를 갖는 엔진시스템
CN101405157B (zh) 利用发动机排出的热量的加热装置
CN103797224A (zh) 电动水泵的控制装置
CN102085801A (zh) 用于车辆的水泵
CN108312807A (zh) 一种汽车温度控制系统
CN109677277A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
KR20120014188A (ko) 압축 기체 엔진 및 자동차
KR101227223B1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의 전동식 워터 펌프 제어방법
JPH0822845A (ja) 電気自動車用バッテリ保温装置
CN205896265U (zh) 一种新型三通电磁水阀
US10744851B2 (en) Vehicular heating device and cooling water circulating pump provided therein
KR20110026768A (ko) 전자제어 워터펌프를 이용한 차량의 엔진 냉각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187295B (zh) 一种车用空调气液分离器
CN216975592U (zh) 硅油离合器、发动机和车辆
KR101456597B1 (ko) 전동식 워터 펌프의 모터 접속 구조
KR102367211B1 (ko) 냉각수 순환 펌프
CN211441943U (zh) 轮毂电机车辆的散热系统
GB2114720A (en) Apparatus for heating liquids
KR100542910B1 (ko) 엔진의 폐열을 이용한 차실내의 난방장치
US20030230404A1 (en) Heat exchanger arrangement
CN201007253Y (zh) 机动车低温启动作业总成
CN204895113U (zh) 一种重型汽车用智能散热器及重型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