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00596A - 无机房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机房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00596A CN101400596A CNA2007800091348A CN200780009134A CN101400596A CN 101400596 A CN101400596 A CN 101400596A CN A2007800091348 A CNA2007800091348 A CN A2007800091348A CN 200780009134 A CN200780009134 A CN 200780009134A CN 101400596 A CN101400596 A CN 1014005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vator
- traction machine
- car
- elevator traction
- counterwe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机房电梯,其中能合理地在电梯井道顶部的有限空间内布置电梯曳引机。在该无机房电梯(100)中,当垂直地从上方看电梯井道(2)时,由于电梯曳引机(25)侧的主绳轮(26)的端部位于对重(22)上方,而主绳轮(26)相对侧的端部位于轿厢(20)的后端部(20c)上方,因此增加了电梯曳引机(25)的安放自由度,并且可在不与电梯曳引机(25)干涉的情况下安放轿厢上方的各种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系统,该无机房电梯系统包括设置在电梯井道顶部的电梯曳引机,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在电梯井道顶部的有限空间内以合理的配置安装电梯曳引机的技术。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并且提出了各种无机房电梯系统,所述系统均包括设置在建筑物的电梯井道顶部的电梯曳引机。
图3和4示出例如在下面的特许文献1中公开的无机房电梯系统1。在图3和4所示的这种已知无机房电梯系统1中,轿厢4被垂直树立在电梯井道2中的右轿厢导轨3R和左轿厢导轨3L引导以垂直移动,对重6被沿电梯井道2的左壁2L垂直树立的前对重导轨5f和后对重导轨5r引导以垂直移动。在电梯井道2的顶部在轿厢4的左壁4L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电梯曳引机7。该电梯曳引机7驱动主绳轮8,该主绳轮设置在电梯井道2的左壁2L和轿厢4的左壁4L之间的空间S中,如从电梯井道2的俯视图中看出的,以便围绕横向水平轴线旋转。
围绕主绳轮8缠绕的主绳9具有第一端部分,该第一端部分延伸以便围绕导向绳轮10以及保持在轿厢4的较低部分的右绳轮11R、左绳轮11L缠绕,所述左、右绳轮分别连接到一固定在电梯井道2的顶壁上的钩件12。这样,轿厢4被以2:1的绕绳比延伸的主绳9悬挂。
主绳9的与第一端部分相对的第二端部分围绕保持在对重6的上部的导向滑轮6a缠绕,并且连接到附装在电梯井道2的顶壁左侧部分的钩件13。这样,对重6被以2:1的绕绳比延伸的主绳9悬挂。
特许文献:JP-A 2000-44147
在无机房电梯系统1中,电梯曳引机7在靠近轿厢4的左壁4L的位置与靠近轿厢4中央的位置之间延伸,如以俯视图示出电梯系统1的图3所示。由于在左轿厢导轨3L、前对重导轨5f和后对重导轨5r上施加了较大的弯矩,因此必须选择性地确定这些导轨3L、5f、5r的尺寸,以使这些导轨3L、5f、5r能具有足够的刚性。
在轿厢4的顶壁上安装有各种装置。需要对这些装置的布置进行限制,以避免当轿厢4上升到上极限位置,这些装置和电梯曳引机7之间相干涉。
此外,如图3所示,电梯曳引机7和左轿厢导轨3L之间的位置关系迫使导向滑轮11R、11L必须被安放成从穿过轿厢4的重心G的横向线向前相当的距离。因此,向后的力总是作用在轿厢4上,从而将该轿厢4压在轿厢导轨3R、3L的对应前侧上。从而,当轿厢4垂直移动时将产生振动S和噪声,所述振动和噪声可能损害轿厢4内的乘客的舒适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公知技术中的这种问题,并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系统,该无机房电梯系统包括电梯曳引机并且能在电梯井道顶部的有限空间内合理地布置该电梯曳引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机房电梯系统,它包括:安装在电梯井道的顶部的电梯曳引机;轿厢;以及对重,该对重悬挂成在电梯井道中在轿厢的左壁或右壁外侧上的空间内垂直移动;其中,电梯曳引机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该电梯曳引机设置成,从电梯井道上方看去,该电梯曳引机的第一端上的主绳轮位于对重上方,而该电梯曳引机的第二端位于轿厢的后端部上方。
在根据本发明的无机房电梯系统中,从电梯井道上方看去,电梯曳引机第一端的主绳轮位于对重上方,而该电梯曳引机的第二端位于轿厢的后端部上方。因此,当从电梯井道上方看去时,电梯曳引机的重心未与对重隔开较长距离,当电梯曳引机支承在前后对重导轨上时,不会在所述对重导轨上施加大的弯矩。由于电梯曳引机的第二端对应于轿厢的后端部,因此安装在轿厢的顶壁上的装置可被容易地布置成使这些装置不与电梯曳引机相干涉。将电梯曳引机布置成其第二端位于轿厢的后端部上方可增加布置电梯曳引机的自由度。从而,悬挂轿厢的主绳可延伸成与穿过轿厢重心的垂直线相交。此外,由于电梯曳引机的与设有主绳轮的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位于轿厢的后端部上方,因此不必增加电梯井道相对于轿厢深度的尺寸,而如果电梯曳引机向后延伸超过轿厢的后端部,则该尺寸必须增加以便在电梯井道中安放电梯曳引机。
在根据本发明的无机房电梯系统中,电梯曳引机设置成,从电梯井道上方看去,该电梯曳引机的轴线与轿厢的左壁或右壁成角度地延伸。
电梯曳引机的这种布置使得无机房电梯系统的结构特征更具体,并且清楚地显示出,电梯曳引机是直的。直的电梯曳引机可具有小的直径以及大于主绳轮外径的长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无机房电梯系统中,电梯曳引机安装在电梯曳引机支承件上,该电梯曳引机支承件在前、后对重导轨的上端部之间纵向延伸,主绳的悬挂对重的端部部分连接到电梯曳引机支承件的与电梯曳引机的靠近该电梯曳引机第二端的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无机房电梯系统中,电梯曳引机的与主绳轮相对的第二端位于轿厢的后端部,并且不在对重上方。因此,保持主绳的悬挂对重的端部部分的钩件可以在与电梯曳引机相同的高度处设置在电梯曳引机支承件上。
因此,该钩件不必强制设置在电梯之下的位置—该位置是当电梯曳引机的与主绳轮相对的第二端位于对重上方时钩件必须被放置的位置,并且不必再限制对重的垂直行程。这样,通过减小对重的水平截面的面积以及增加对重的长度,可更有效地使用电梯井道内的空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无机房电梯系统中,在轿厢的顶壁上安装有两个轿厢悬挂用绳轮,从电梯井道上方看去,所述轿厢悬挂用绳轮相对于轿厢的重心对称。
在根据本发明的无机房电梯系统中,电梯曳引机的设有主绳轮的第一端位于对重上方,电梯曳引机的第二端位于轿厢的后端部上方。因此,电梯曳引机不会安装在轿厢顶壁上的两个轿厢悬挂用绳轮以及包括绳轮支承梁的结构件相干涉。由于两个轿厢悬挂用绳轮设置成相对于轿厢的重心对称以便以重心悬挂模式悬挂轿厢,因此可减少在轿厢垂直移动时由轿厢和轿厢导轨间的干涉引起的振动和噪声,并且可增加轿厢内的乘客的舒适性。
如可从前面的说明中清楚地看出的,本发明的无机房电梯系统的电梯曳引机可被合理地布置在电梯井道顶部的有限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系统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无机房电梯系统的俯视图;
图3是文献JP-A 2000-44147中提出的无机房电梯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无机房电梯系统的左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已知的无机房电梯系统
2:电梯井道
20:轿厢
21R、21L:轿厢导轨
22:对重
22a、22b:轿厢悬挂用绳轮
23f、23r:对重导轨
24:电梯曳引机支承件
25:电梯曳引机
26:主绳轮
27:主绳
28:上梁
29:绳轮支承梁
30R、30L:轿厢悬挂用绳轮
31、32:钩件
100:一种实施例中的无机房电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和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的无机房电梯系统100。在下面的说明中,轿厢门移动的方向称为横向方向(左右方向),乘客走出轿厢的方向称为向前的方向,乘客步入轿厢的方向称为向后的方向,垂直于横向方向的方向称为纵向方向(铅垂方向)。
在图1和2所示的无机房电梯系统100中,轿厢20被右轿厢导轨21R和左轿厢导轨21L引导以在电梯井道2中垂直移动。轿厢20在前壁中设有两个成对的门20a和20b。门20a和20b横向移动以进行打开和关闭。
对重22被前对重导轨23f和后对重导轨23r引导以在电梯井道2中的轿厢20左侧的空间内垂直移动。
电梯曳引机支承件24在对重导轨23f和23r的相应上端部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电梯曳引机25固定地安装在电梯曳引机支承件24上。由电梯曳引机25驱动以便旋转的主绳轮26具有取决于主绳27的直径的必要最小外径。电梯曳引机25具有类似于主绳轮27的小直径,以及大的长度。如图2所示,当从电梯井道2的上方看去时,电梯曳引机25的其上安装主绳轮26的第一端在对重22上方,而电梯曳引机25的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在轿厢20的后端部20c上方。如图2所时,电梯曳引机25的轴线25b和主绳轮26的轴线与轿厢20的左侧表面20L,换句话说,与电梯井道2的左壁2L,形成角α。该角α的范围在约10°至约15°之间。角α不必一定在该范围内。
主绳27围绕主绳轮26缠绕,以便以吊桶悬挂模式悬挂轿厢20和对重22。
上梁28—也就是轿厢框架的构件—在轿厢20的顶壁上水平地横向延伸。如图2所示,绳轮支承梁29在上梁28和轿厢20的上表面20d之间的空间内水平地交叉于上梁28延伸。绳轮支承梁29相对于横向方向以一角度倾斜。绳轮支承件29接合上梁28,从而该绳轮支承件29的相对于长度的中间部分的上表面与上梁28的相对于长度的中间部分的下表面毗邻。右轿厢悬挂用绳轮30R和左轿厢悬挂用绳轮30L可旋转地支承在绳轮支承梁29上。如图2所示,轿厢悬挂用绳轮30R和30L相对于轿厢20的重心G对称布置。如图2所示,从上方看去,轿厢悬挂用绳轮30R和30L的旋转轴线分别与电梯曳引机25和主绳轮26的轴线形成角β。该角β的范围在约5°至约10°之间。角β不必一定在该范围内。
轿厢20通过从主绳轮26向下延伸的部分27a、在轿厢悬挂用绳轮30R和30L之间延伸的部分27b以及从右轿厢悬挂用绳轮30R向上延伸并附装到主绳27的右钩件31上的部分27c悬挂。这样,轿厢20被主绳27以2∶1的绕绳比悬挂。对重22通过从主绳轮26向下延伸的部分27d、在对重悬挂用绳轮22a和22b之间水平延伸的部分27e以及围绕后对重悬挂用绳轮22b缠绕并向上延伸并且附装到主绳27的左钩件32上的部分27f悬挂。这样,对重22被主绳27以2∶1的绕绳比悬挂。左钩件32在电梯曳引机25的与主绳轮26相对的第二端附近设置在电梯曳引机支承件24的上表面上,从而左钩件32处于与电梯曳引机25相同的高度处。
在本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系统100中,电梯曳引机25的在主绳轮26一侧的第一端处于对重22之上,电梯曳引机25的与主绳轮26相对的第二端处于轿厢20的后端20c之上,这是从电梯井道2上方看去的。电梯曳引机25的重心在水平方向上与对重22相距较短距离。这样,可在支承电梯曳引机25的对重导轨23f和23r上施加大的弯矩。因此,对重导轨23f和23r不必形成为对重导轨23f和23r提供多于高刚性的较大尺寸。
如图2所示,电梯曳引机25的后端在图2所示的轿厢20的后端部20c的上方。因此,与图3所示的常规无机房电梯系统1的在轿厢4的中央部分横向延伸的电梯曳引机7不同,电梯曳引机25使得能容易地在轿厢20的顶壁上布置各种装置,以使这些装置不会与电梯曳引机25相干涉。
电梯曳引机25的后端25a在轿厢20的后端部20c上方,电梯曳引机25的轴线25b以及主绳轮26的轴线相对于轿厢20的左侧表面20L以角α延伸。由于电梯曳引机25未向后延伸超过轿厢20的后端部20c,从而该电梯曳引机25的后端25a隐藏在电梯轿厢20的后端部20c之后,因此不必增加电梯井道2的相对于轿厢20的深度的尺寸,如果电梯曳引机25延伸超过轿厢20的后端部20c,该尺寸则是在电梯井道2中安放电梯曳引机25所必需的。
在本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系统100中,电梯曳引机25的后端25c在轿厢20的后端部20c上方,而不在对重22的上方。因此,固定地保持悬挂对重22的主绳27端部的左钩件32可在与电梯曳引机25相同的高度处安放在电梯曳引机支承件24上。而如果电梯曳引机的后端25c位于对重22上方,则左钩件32就必须安放在低于电梯曳引机25的高度处,在本发明的无机房电梯系统100中,左钩件32不必设置在比电梯曳引机25低的高度处。因此,对重22的垂直行程不会受到左钩件32的限制。从而,可将对重22形成为具有较长长度和较小的水平截面积,这使得能更有效地使用电梯井道2内的空间。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系统100中,电梯曳引机25将不再与轿厢悬挂用绳轮30R和30L干涉,包括绳轮支承梁29和上梁28的结构件可通过轿厢悬挂用绳轮30R和30L分别设置在轿厢20的顶壁的左、右部分。由于轿厢悬挂用绳轮30R和30L可设置成相对于轿厢20的重心G对称以便以重心悬挂模式悬挂轿厢20,因此轿厢20可以以水平状态悬挂,当轿厢20垂直移动时由轿厢20和轿厢导轨21R和21L之间的干涉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可以减小,并且可提高轿厢20中的乘客的舒适性。
由于电梯曳引机25的轴线25b相对于轿厢20的左侧表面20L以角α延伸,因此可将左轿厢悬挂用绳轮30L及其轴线30a设置成相对于电梯曳引机25的轴线25b以较小的角β延伸。由于主绳27的在主绳轮26和左轿厢悬挂用绳轮30L之间延伸的部分27a的扭绞角可限制为必需的最小的角,即使在轿厢20已经上升到其顶部位置并且左轿厢悬挂用绳轮20L很短的情况下,包含形成在主绳轮26的圆周中的绳槽的平面与每个主绳27延伸的方向之间的角很小。因此,可防止由主绳27与左轿厢悬挂用绳轮30L及主绳轮26的绳槽之间的接合引起的噪声和振动,并且可延长主绳27的寿命,其中每个主绳27均通过将线股扭绞而成。
尽管已经具体说明了本发明的无机房电梯系统,但本发明不局限于它的实际应用,并且可对此处具体说明的无机房电梯系统进行多种改变和变型。例如,尽管在前面的实施例中电梯曳引机25和主绳轮26设置在电梯井道2的左壁2L附近,但电梯曳引机25和主绳轮26也可设置在电梯井道6的右壁2R附近。
Claims (4)
1.一种无机房电梯系统,包括:
安装在电梯井道的顶部的电梯曳引机;
轿厢;以及
对重,该对重悬挂成在电梯井道中在轿厢的左壁或右壁外侧的空间内垂直移动;
其中,电梯曳引机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该电梯曳引机设置成,从电梯井道上方看去,该电梯曳引机的第一端上的主绳轮位于对重上方,而该电梯曳引机的第二端位于轿厢的后端部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无机房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梯曳引机设置成,从电梯井道上方看去,该电梯曳引机的轴线与轿厢的左壁或右壁成角度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无机房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梯曳引机安装在电梯曳引机支承件上,该电梯曳引机支承件在前、后对重导轨之间沿电梯井道的侧壁延伸,主绳的悬挂对重的端部部分连接到电梯曳引机支承件的与电梯曳引机的第二端对应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无机房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轿厢的顶壁上安装有两个轿厢悬挂用绳轮,从电梯井道上方看去,所述轿厢悬挂用绳轮相对于轿厢的重心对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69284A JP2007246194A (ja) | 2006-03-14 | 2006-03-14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
JP069284/2006 | 2006-03-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00596A true CN101400596A (zh) | 2009-04-01 |
Family
ID=38522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800091348A Pending CN101400596A (zh) | 2006-03-14 | 2007-03-14 | 无机房电梯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071760A1 (zh) |
JP (1) | JP2007246194A (zh) |
CN (1) | CN101400596A (zh) |
WO (1) | WO2007108381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06286A1 (zh) * | 2009-07-14 | 2011-01-20 | 上海德圣米高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用于电梯的提升结构 |
CN104512792A (zh) * | 2014-12-11 | 2015-04-15 | 杭州新马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 |
CN106395579A (zh) * | 2016-12-08 | 2017-02-15 |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 无机房电梯顶层排布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294943B1 (es) * | 2006-09-25 | 2009-02-16 | Orona S. Coop | Aparato elevador sin sala de maquinas. |
JP5246103B2 (ja) | 2008-10-16 | 2013-07-24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貫通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 |
EP2781481B1 (en) * | 2013-03-19 | 2015-08-19 | KONE Corporation | A counterweight arrangement for an elevator |
WO2015025396A1 (ja) * | 2013-08-22 | 2015-02-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CN105668381B (zh) * | 2016-04-15 | 2018-07-24 | 西继迅达(许昌)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后对重无机房电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61745A (ja) * | 1993-08-18 | 1995-03-07 | Otis Elevator Co | 巻き上げ式エレベーター |
US5490577A (en) * | 1994-06-22 | 1996-02-13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Flexible elevator hitch |
US5957243A (en) * | 1997-07-25 | 1999-09-28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Tandem sheave assembly, and method to install an elevator car having a tandem sheave |
BR9908230A (pt) * | 1998-02-26 | 2000-10-31 | Otis Elevador Company | Sistema de elevador com motor de acionamento suspenso |
JP2000044147A (ja) * | 1998-08-03 | 2000-02-15 | Fujitec Co Ltd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US6848543B2 (en) * | 1998-10-30 | 2005-02-01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Single wall interface traction elevator |
ES2248116T3 (es) * | 1999-10-11 | 2006-03-16 | Inventio Ag | Ascensor de cable. |
WO2001062654A1 (fr) * | 2000-02-22 | 2001-08-30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Dispositif elevateur |
EP1327596B1 (en) * | 2000-08-28 | 2010-02-24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Elevator device |
JP2002167137A (ja) * | 2000-11-29 | 2002-06-11 | Toshiba Corp | エレベータ |
JP2002362849A (ja) * | 2001-06-08 | 2002-12-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ー |
JP2003104657A (ja) * | 2001-09-28 | 2003-04-09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 |
EP1834919B1 (de) * | 2001-11-23 | 2011-06-15 | Inventio AG | Aufzugssystem |
JP2003306282A (ja) * | 2002-04-16 | 2003-10-28 |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JP4229633B2 (ja) * | 2002-04-26 | 2009-02-25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
JP4270831B2 (ja) * | 2002-09-24 | 2009-06-03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
JP4401069B2 (ja) * | 2002-12-06 | 2010-01-20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
JP4350988B2 (ja) * | 2003-07-14 | 2009-10-28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
SG119287A1 (en) * | 2004-07-17 | 2006-02-28 | Inventio Ag | Elevator installation with flat-belt-type suspension means arranged in parallel |
-
2006
- 2006-03-14 JP JP2006069284A patent/JP2007246194A/ja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03-14 WO PCT/JP2007/055045 patent/WO20071083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3-14 US US12/282,312 patent/US2009007176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3-14 CN CNA2007800091348A patent/CN101400596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006286A1 (zh) * | 2009-07-14 | 2011-01-20 | 上海德圣米高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用于电梯的提升结构 |
AU2009349981B2 (en) * | 2009-07-14 | 2014-11-20 | Shanghai Desheng Migao Elevator Co., Ltd. | Improved lifting mechanism for elevator |
CN104512792A (zh) * | 2014-12-11 | 2015-04-15 | 杭州新马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 |
CN106395579A (zh) * | 2016-12-08 | 2017-02-15 |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 无机房电梯顶层排布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246194A (ja) | 2007-09-27 |
US20090071760A1 (en) | 2009-03-19 |
WO2007108381A1 (ja) | 2007-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00596A (zh) | 无机房电梯系统 | |
JP5805212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4350988B2 (ja)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 |
KR100966534B1 (ko) | 승강로 내에 다수의 카를 갖는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 |
EP1471026A9 (en) | Elevator device | |
JP4401069B2 (ja)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 |
WO2003091143A1 (fr) | Ascenseur sans local de machinerie | |
WO2015025396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EP1757553B1 (en) |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 |
JP4549616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WO2007122702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4727124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4726295B2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5840778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4216252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4762210B2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4771587B2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2008168979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6432926B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04262602A (ja) |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 |
JP2000351556A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2006016184A (ja) | Cwt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4172451B2 (ja)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
JP4757803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US20070170005A1 (en) |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307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1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307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