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8662B -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8662B
CN101398662B CN200810169464XA CN200810169464A CN101398662B CN 101398662 B CN101398662 B CN 101398662B CN 200810169464X A CN200810169464X A CN 200810169464XA CN 200810169464 A CN200810169464 A CN 200810169464A CN 101398662 B CN101398662 B CN 101398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paper
handle box
roller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94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8662A (zh
Inventor
佐藤正吾
冈部靖
片山重治
山口保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98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8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8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86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28Clamshell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46Process cartridge using a handle for carrying or pulling out of the main mach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8Cartridge systems
    • G03G2221/183Process cartridge
    • G03G2221/1884Projections on process cartridge for guiding mounting thereof in main mach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装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包括:壳体,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按一距离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和第二表面在装载方向上具有同心圆弧形截面。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本申请为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
原申请的申请日:2006年3月29日,
原申请的申请号2006100718671,
原申请的发明名称: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激光打印机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安装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背景技术
具有设备主体的常规图像形成装置(诸如激光打印机)中,包括感光鼓和显影单元的处理盒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设备主体中。该设备主体的规定表面形成有出入口,而且有盖子设置于该设备主体上来敞开和覆盖该出入口。该盖子以可绕沿设备主体规定表面延伸的轴旋转的方式得到支承。通过绕轴转动盖子将其开启,出入口便敞开,从而允许使用者通过该出入口按直线方式从设备主体当中取出处理盒或将处理盒装入设备主体中。当绕轴转动盖子将其关闭时,盖子便覆盖住出入口。
然而,具有这种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除非将盖子开启得很大,否则无法将盒装入设备主体中或从设备主体当中取出。为了能够使盖子开启得很大,设备主体的周围需要有较大的空间。因此,与安放所需的空间相比,图像形成装置占用的空间更大,这对安放位置带来一些限制。
鉴于上述情形,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安放位置选择灵活性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安装于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装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壳体的盒。该壳体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按一距离相对的第二表面。第一和第二表面在装载方向上具有同心圆弧形截面。其中,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壳体的上部形成出入口,所述盒沿通过所述出入口并且渐近于平面的装载/卸载路径行进,所述平面与所述出入口之间的距离比所述主壳体中安装的所述盒的垂直长度短。
第一和第二表面沿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的导向单元滑动,以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相对于盒装载部装载/卸载盒。
壳体具有连接第一和第二表面的端部,还包括沿装载方向从端部突出的把手,该把手允许使用者握住盒。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下列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方面,其中: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外观透视图;
图2是图1中多功能设备的侧向剖面图,其中平板扫描仪和上部机箱处于关闭状态;
图3是导向组件和由其支承的盒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示出图1中多功能设备的侧向剖面图,其中平板扫描仪处于开启状态;
图5是示出图1中多功能设备的侧向剖面图,其中平板扫描仪和上部机箱处于开启状态;
图6是图2所示的处理盒的侧向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的侧向剖面图,其中顶盖处于关闭状态;以及
图8是图7中多功能设备的侧向剖面图,其中顶盖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下面说明中,术语“前面”、“后面”、“上方”、“下方”、“上”、“下”、“水平”、“垂直”等用于整个说明书中对各个部件在图像形成装置按要使用的取向置放时的位置进行限定。
如图1所示,多功能设备1包括打印机2和设置于打印机2上部的平板扫描仪3。多功能设备1通过打印机2实现打印机功能,通过平板扫描仪3实现扫描仪功能,而且通过这些功能的组合实现复印机功能。多功能设备1是桌面型的多功能设备,能够把它安放在桌面上。整个多功能设备1的形状如同倒置的四边形棱锥台,从而顶面的表面积大于底面的表面积。因此,安放在安放表面F上的底面其安放表面积S1小于多功能设备1的顶面投影于安放表面F上的投影表面积S2。
打印机2是一种中间转印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并且包括主壳体4以及主壳体4内的供纸单元5、引擎单元6和排纸单元7。
主壳体4由硬质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分为下机箱8和上机箱9。
如图1至图5所示,下机箱8由矩形底板10和侧板11整体形成,上述侧板11向上延伸并且从底板10的周边向外扩展。将侧板11这种结构应用于正面12、背面13以及侧面14,便形成侧视图中主壳体4的倒置梯形,其中底板10的长度比主壳体4上部的长度短。下机箱8也具有顶面107。顶面107中形成有出入口34,用于装载和卸载稍后说明的处理盒25。正面12的下部形成具有水平延伸的矩形形状的出纸口15。
上机箱9具有方形框架形状,并且设置于下机箱8的顶部。上机箱9包括正面16、背面17以及侧面18,并且上述各面与下机箱8的正面12、背面13以及侧面14齐平。正面16、背面17以及侧面18分别与正面12、背面13以及侧面14相接时其间没有台阶。
转轴19穿过上机箱9的背面17的下边缘部分并且沿下机箱8的背面13的上边缘延伸。于是上机箱9以可旋转方式支承于转轴19上。结果,上机箱9能够绕转轴19在关闭位置(示于图2中)和开启位置(示于图5中)之间转动,上机箱9处于关闭位置时正面16、背面17以及侧面18的下边缘接触正面12、背面13以及侧面14的上边缘;而上机箱9处于开启位置时上机箱9的正面16侧被提起。
下面说明中,将把下机箱8的正面12侧(图2中的左侧)称为前侧,而把与其相对的一侧或背面13侧(图2中的右侧)则称为后侧。
如图2至图5所示,供纸单元5设置于上机箱9的上部。供纸单元包括用于容纳纸张P的纸张容纳凹部20、设置于纸张容纳凹部20内的压纸板21、以及设置于纸张容纳凹部20的下部后边缘的进纸辊22。
纸张容纳凹部20由具有底部和敞开顶部的盒状框架所形成。纸张容纳凹部20相对于上机箱9固定。
压纸板21设置于纸张容纳凹部20中,并且从纸张容纳凹部20的左右之间的中点延伸至纸张容纳凹部20的后边缘。压纸板21的前边缘以绕轴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平板扫描仪3的底面上。压紧弹簧23设置于压纸板21的顶面上的后边缘,用于对压纸板21的后边缘向下施力。
进纸辊22设置为随着压紧弹簧23对压纸板21向下施力而面对压纸板21的后边缘。
纸张P在垂直方向上以堆叠方式容纳于纸张容纳凹部20中。压纸板21的后边缘与其上表面上的纸张P的最上面一张纸的后边缘接触。压紧弹簧23对压纸板21施力,从而纸张P的最下面一张纸的后边缘的下表面受到按压而与进纸辊22相接触。当进纸辊22旋转时,便将与进纸辊22相接触的纸张P的最下面一张纸送至引擎单元6。
引擎单元6包括扫描单元24、处理盒25、转印单元26、定影单元27以及输送路径28。
扫描单元24设置于上机箱9中、供纸单元5的下方。扫描单元24包括激光发光单元(未图示)、多个透镜、能够受到驱动而旋转的多角镜29以及多个反射镜30。
采用这种结构,扫描单元24的激光发光单元根据规定的图像数据发出激光束。如图2中箭头所示,激光束经过多角镜29的偏转,依次通过多个透镜或由多个反射镜30反射,依次照射到每个处理盒25中稍后说明的感光鼓38的表面。
此实施例中,为四种颜色色粉中的每一种色粉提供处理盒25。在下机箱8的上部将各处理盒25配置为互相平行,并且在前后方向上水平隔开。具体来说,处理盒25包括黄色处理盒25Y、洋红色处理盒25M、青色处理盒25C以及黑色处理盒25K。在下机箱8的上部有5个互相平行配置的导向组件31,并且在前后方向上按间隔隔开。各处理盒25中的一个设置于每对相邻的导向组件31两者之间。每个导向组件31从下机箱8的垂直中点延伸至其顶端。
每个导向组件31具有相同结构。因而,下面将具体说明各导向组件31中的一个的结构以及相邻导向组件31、31两者间的位置关系。
导向组件3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相对侧的前导向内表面32和后导向内表面33。前导向内表面32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凹面形状。后导向内表面33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凸面形状。处理盒25设置于一对相邻的导向组件31、31两者之间。
具体来说,参见图3,盒25Y设置于导向组件31A和31B两者间。导向组件31A具有前导向内表面32A和后导向内表面33A。导向组件31B则具有按一距离面对后导向内表面33A的前导向内表面32B和后导向内表面33B。所提供的相邻的成对导向组件31A和31B其中后导向内表面33A和前导向内表面32B均具有绕虚拟中心C1形成同心圆弧的垂直截面。于是,处理盒25Y处于前面的导向组件31A的后导向内表面33A和后面的导向组件31B的前导向内表面32B两者之间。处理盒25M、25C和25K与分别引导和支承处理盒25M、25C和25K的相应的一对导向组件31、31两者之间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和位置关系。
如稍后说明的那样,每个处理盒25具有带有前弧形表面41和后弧形表面42的壳体36。因此,当处理盒25设置于相邻的导向组件31两者之间时,壳体36的前弧形表面41面对并接触前面的导向组件31的后导向内表面33,而壳体36的后弧形表面42面对并接触后面的导向组件31的前导向内表面32。
如图5所示,当上机箱9打开至开启位置时,通过下机箱8的顶面107所形成的出入口34使每个处理盒25露出。当安装和取出处理盒25时,由导向组件31引导每个处理盒25从而壳体36的前后表面相对于对置的导向组件31滑动。处理盒25沿通过出入口34并且渐近于平面H的装载/卸载路径35行进,该平面H在下机箱8之外与下机箱8的顶面107平行,如图5中虚线所示。具体来说,装载/卸载路径35所形成的是通过出入口34并且弯曲至水平线(即下机箱8以外沿其顶面107的方向)这种曲线形状(此实施例中为弧形)。当安装或取出每个处理盒25时,由导向组件31沿装载/卸载路径35引导处理盒25。
此实施例中,平面H按距离L处于出入口34的上方。距离L比主壳体4中安装的盒25的垂直长度“h”短。
如图6所示,每个处理盒25包括壳体36、从壳体36向外突出的把手361、以及该壳体36内的显影盒37、感光鼓38、电晕充电器39、和鼓清洁辊40。
下面对处理盒25的说明基于处理盒25安装于下机箱8中时的垂直配置。
壳体36具有按照装载/卸载路径35的弯曲外形(参照图5)。具体来说,壳体36具有顶面362、具有弧形截面的前弧形表面41、在前后方向上与前弧形表面41相对隔开并形成有与前弧形表面41的弧形截面为相对于中心C2同心的弧形截面的后弧形表面42、以及在宽度方向上连接前弧形表面41和后弧形表面42的各侧表面43。
此实施例中,前弧形表面41具有与后导向内表面33大体相同的曲率。后弧形表面42具有与前导向内表面32大体相同的曲率。因而,盒25能够在相邻的成对导向组件31、31两者间滑行移动。
把手361从壳体36的顶面362向上突出,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把手361包括把手361的前后表面中弯曲的凹陷所形成的凹下部分、和把手361的顶端所形成的具有能够由手指抓握的椭圆形截面的抓握部分364。当相对于下机箱8安装(装载)或取出(卸载)处理盒25时,使用者通过将手指插入凹下部分363来抓住抓握部分364。用这种方法,在装载/卸载过程中随处理盒25取向的改变使用者能够可靠支持处理盒25,确保处理盒25稳定移动。
显影盒37安装于壳体36的上部,并且包括色粉容纳部44、供给辊45、显影辊46、以及厚度调节叶片47。
色粉容纳部44由显影盒37上部的内部空间所形成。色粉容纳部44中设置有搅拌器用于搅拌其中容纳的色粉。
每个色粉容纳部44充填有带正电的无磁性、单组分色粉,并且属于与各自的处理盒25相对应的颜色。换言之,黄色处理盒25Y的色粉容纳部44容纳黄色色粉,洋红色处理盒25M的色粉容纳部44容纳洋红色色粉,青色处理盒25C的色粉容纳部44容纳青色色粉,而黑色处理盒25K的色粉容纳部44则容纳黑色色粉。
此实施例中所用的色粉是大体上呈球形的聚合色粉,是用公知的聚合方法,诸如悬浮聚合法,对聚合单体进行共聚得到的。聚合单体可以是例如苯乙烯单体(诸如苯乙烯)或者丙烯酸单体(诸如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酯或烷基(C1-C4)间丙烯酸酯)。这种类型的色粉和与各自颜色相对应的着色剂或蜡混合,并且为了增加流动性还混有添加剂(诸如二氧化硅)。色粉粒子的平均直径约为6-10微米。
采用此构成,色粉容纳部44中设置的搅拌器48旋转并搅拌色粉容纳部44中容纳的色粉。一些经过搅拌的色粉通过色粉容纳部44的下侧形成的色粉供给口释放并且向供给辊提供。
供给辊45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色粉供给口下方的显影盒37中,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供给辊45包括由导电海绵辊体所覆盖的金属辊轴。
显影辊46设置于供给辊45的下方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色粉容纳部44能够在面对供给辊45的同时旋转。显影辊46以施加压力的方式与供给辊45接触,因此将供给辊45压紧到某一程度。
显影辊46由覆盖有导电橡胶辊体的金属辊轴所形成。具体来说,显影辊46的橡胶辊体具有两层结构,包括由导电氨基甲酸乙酯橡胶、硅橡胶、或含有细小碳粒的EPDM橡胶所制成的弹性辊体,以及覆盖该弹性辊体表面的包覆层,该包覆层具有氨基甲酸乙酯橡胶、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作为主要成分。显影辊46定位为通过显影盒37的下部形成的开口49使显影辊46的下部露出。显影工作期间,电源(未图示)对显影辊46加上显影偏压。
厚度调节叶片47由主叶片组件和设置于该主叶片组件其远端的施压部组成,其中该主叶片组件由金属簧片组件所形成。施压部具有半圆形截面并且由绝缘硅橡胶所形成。主叶片组件的基底端支承于显影盒37中形成的开口49的周边,从而施压部通过主叶片组件的弹力以施加压力的方式与显影辊46的表面接触。
经由色粉供给口释放的色粉通过旋转供给辊45提供到显影辊46上。此刻,色粉在供给辊45和显影辊46两者间摩擦带上正电荷。随显影辊46的旋转,显影辊46表面承载的色粉从厚度调节叶片47的施压部下面通过,从而在显影辊46上承载厚度均匀的薄层。
感光鼓38设置于显影辊46的下方,并且能够在与显影辊46相接触的同时在壳体36中旋转。感光鼓38配置有接地的鼓主体,其表面包覆有感光层,该感光层由以聚碳酸酯为主要组分的有机材料所形成。感光鼓38配置为通过壳体36底面所形成的开口使感光鼓38的下部露出。
充电器39安装于壳体36上稍高于感光鼓38的后方位置,充电器39与感光鼓38隔开以避免与之接触。充电器39是充正电的电晕充电器(Scorotron charger),其中具有用钨制成的产生电晕放电的充电导线。充电器39以均匀的正极性对感光鼓38的整个表面充电。
鼓清洁辊40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处理盒25中,从而相对于感光鼓38的旋转方向在充电器39的上游位置处与感光鼓38接触。鼓清洁辊40由覆盖有导电橡胶辊体的金属辊轴所形成。清洁工作期间,电源(未图示)对鼓清洁辊40加上清洁偏压。
采用此构成,以下述方式由每个处理盒25对每种颜色的色粉进行曝光和显影工作。随感光鼓38的旋转,充电器39在感光鼓38的整个表面范围产生正电荷。随后,感光鼓38的表面为扫描单元24发出的激光束所曝光,根据规定的图像数据在感光鼓38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接下来,随显影辊46的旋转,显影辊46表面承载的带有正电荷的色粉与感光鼓38相接触。此刻,当色粉有选择地吸引至感光鼓38曝光于激光束因此所具有的电位低于具有均匀正电荷的其余表面的各部分时,感光鼓38表面形成的潜像便显影为色粉图像。这样,便通过反向显影过程形成色粉图像。
如图2至图5所示,转印单元26设置于下机箱8中处理盒25的下方,因而与在前后方向上彼此按各间隔平行排列的每个处理盒25相对。转印单元26包括中间转印单元50和带清洁单元51。
中间转印单元50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因而与在前后方向上彼此按各间隔平行排列的每个感光鼓38相对。中间转印单元50包括驱动辊52、从动辊53、转印带54、一次转印辊55以及二次转印辊56。驱动辊52设置于最后面的黑色处理盒25K中感光鼓38的后方。从动辊53则设置于最前面的黄色处理盒25Y中感光鼓38的前方。
转印带54由导电聚碳酸酯或者有导电碳粒子扩散于其间的聚酰亚胺所制成。转印带54绕驱动辊52和从动辊53形成一环圈,从而顶侧的外部表面接触全部处理盒25中的感光鼓38。
当驱动辊52受到驱动而旋转时,随着转印带绕驱动辊52和从动辊53的循环运行,从动辊53跟随该旋转。因而,与感光鼓38接触的转印带54在顶部侧的外部表面在与感光鼓38在接触点处的表面相同的方向上移动。
一次转印辊55设置于转印带54内侧与各感光鼓38相对的位置,从而将转印带夹紧于一次转印辊55和感光鼓38两者之间。每个一次转印辊55由覆盖有导电橡胶辊体的金属辊轴所形成。一次转印辊55设置为与转印带54在顶侧的内部表面相接触,并且在与转印带54相接触的各接触点处按与转印带循环运行相一致方向旋转。转印工作期间,电源(未图示)对一次转印辊55加上一次转印偏压。
二次转印辊56设置于转印带54的外面的后方位置,并且与驱动辊52相对从而将转印带54夹紧于二次转印辊56和驱动辊52两者之间。二次转印辊56由一覆盖有导电橡胶辊体的金属辊轴所形成。二次转印辊56设置为与其后侧的转印带54的外部表面相接触,并且按与转印带54在彼此接触点处的循环运行方向相一致的方向旋转。转印工作期间,电源(未图示)对二次转印辊56加上二次转印偏压。
相对于感光鼓38,带清洁单元51设置于形成环圈的转印带54的相对侧(下侧),并且位于驱动辊52和从动辊53两者之间。带清洁单元51包括清洁刷57、回收辊58、以及回收盒59。
清洁刷57由金属刷轴和设置于该刷轴周围的导电刷组件所组成。清洁刷57设置为与转印带54的外部表面在其底侧相接触。清洁刷57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带清洁单元51中,从而按与转印带54在彼此接触点处的循环运行方向相一致的方向旋转。清洁工作期间,电源(未图示)对清洁刷57加上一次清洁偏压。
回收辊58由经过导电橡胶材料覆盖的金属辊轴所形成。回收辊58设置于清洁刷57的后方并与其接触,并且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带清洁单元51中。清洁工作期间,电源(未图示)对回收辊58加上二次清洁偏压。
回收箱59设置于回收辊58的后方,并且在回收辊58的相对侧呈现开口状态。刮刀设置于靠近回收箱59的开口部,并且以加压方式与回收辊58的表面相接触。
定影单元27设置于下机箱8中、中间转印单元50的驱动辊52和二次转印辊56两者间的二次转印位置的下方。定影单元27包括主加热辊60和辅加热辊61。
主加热辊60以可旋转方式支承于下机箱8中,并且由铝质金属管和该金属管中设置的卤素灯所组成。对于金属管的外部表面进行处理以避免色粉沉积其上。
辅加热辊61处于主加热辊60的后侧并且面对主加热辊60,以便随纸张P通过定影单元27而在前后方向上夹紧纸张P。辅加热辊61也由铝质金属管和该金属管中设置的卤素灯所组成。辅加热辊61以可旋转方式支承于下机箱8中,从而以加压方式与主加热辊60相接触。
输送路径28形成于下机箱8中用于输送纸张P。输送路径28从供纸单元5开始向下沿最后面的黑色处理盒25K的后侧行进,在定影单元27的主加热辊60和辅加热辊61两者间通过,并且在排纸单元7处终止。
沿供纸单元5和二次转印位置两者间的输送路径28设置有一对定位辊62。定位辊62和供纸单元5两者间的输送路径28上设置有一对输送辊63。沿定影单元27和排纸单元7两者间的输送路径28设置有一对输送辊64。
供纸单元5所提供的纸张P沿输送路径28向下输送。定位辊62对纸张P进行定位后,将纸张P输送至二次转印位置。
与此同时,转印单元26中驱动辊52受到驱动,随从动辊53的跟随转印带54在循环路径中运行。随着转印带54通过各感光鼓38和与各感光鼓38相对置的相应一次转印辊55两者间的各个一次转印位置,每个感光鼓38所形成的每种颜色的色粉图像依次转印到循环运行的转印带54上。这样,转印带54上形成一彩色图像。
举例来说,首先黄色处理盒25Y的感光鼓38上形成的黄色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54上。接着,红紫色处理盒25M的感光鼓38上形成的红紫色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54上,并且迭加在先前转印的黄色色粉图像之上。用相同的方法,将青色处理盒25C和黑色处理盒25K中分别形成的青色色粉图像和黑色色粉图像转印到转印带54上,并且迭加在先前转印的色粉图像之上,由此完成一幅彩色图像。
随后,当经过定位并输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的纸张P通过驱动辊52和二次转印辊56两者之间时,立即将转印带54上形成的彩色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
纸张P上形成了彩色图像后,将纸张P输送至定影单元27,这里随纸张P通过主加热辊60和辅加热辊61两者之间,主加热辊60和辅加热辊61依靠热量将彩色图像定影于纸张P。定影过程后,输送辊64将纸张P输送进入排纸单元7。此过程实现多功能设备1的打印机功能。
每种颜色的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后,留在感光鼓38表面上的色粉暂时由鼓清洁辊40俘获。当图像形成动作未进行时,前弧形表面41将色粉送回至感光鼓38,显影辊46收集要重新用于图像显影的色粉。
此外,彩色图像转印至纸张P上后,由于对清洁刷57加上的一次清洁偏压,当色粉与清洁刷57相对时,来自纸张P在二次转印时沉积于转印带54表面上的纸尘便吸引至清洁刷57。随后,由于对回收辊58加上的二次清洁偏压,当色粉面对回收辊58时,吸引至清洁刷57的色粉便沉积于回收辊58上。接着,刮刀将色粉从回收辊58上刮下来,将色粉收集到回收盒59中。
排纸单元7设置于下机箱8的最底部。因此,下机箱8中从顶部到底部依次配置有处理盒25、转印单元26、定影单元27以及排纸单元7。此外,主壳体4中从顶部到底部依次配置有供纸单元5、引擎单元6以及排纸单元7。整个多功能设备1中从顶部到底部依次配置有平板扫描仪3、供纸单元5、引擎单元6以及排纸单元7。
排纸单元7包括一对出纸辊65以及出纸架66。
出纸辊65设置于输送路径28下游端的定影单元27的下方。定影单元27中依靠热量将彩色图像定影于纸张P后,出纸辊65将纸张P排出到出纸架66上。
出纸架66设置于下机箱8的下部,并且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分隔开的空间所形成用于容纳所排出的纸张P。出纸架66在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纸张容纳凹部20中所能容纳的最大纸张P(诸如A4尺寸的纸张P)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短。出纸架66与正面12的下部区域所形成的出纸口15相连通。出纸架66还有足够的深度来容纳垂直叠放的多张排出的纸张P。
采用此结构,出纸辊65将纸张P往前排出到出纸架66中,从而纸张P的前边缘从出纸口15当中突出。所排出的纸张P以垂直叠放的状态存放于出纸架66中。
平板扫描仪3包括扫描仪主体67以及以可转动方式支承于扫描仪主体67上的原稿约束盖68。
扫描仪主体67按俯视观察以与打印机2相同的尺寸形成。扫描仪主体67的侧面从打印机2上的上机箱9的上部边缘开始向外倾斜,从而显出其与打印机2结合为一体。扫描仪主体67的顶面水平延伸,并且起到用于放置原稿的原稿支承表面72的作用。玻璃板(未图示)装配到原稿支承表面72中。虽然图中没有示出,扫描仪主体67内部容纳CCD传感器和扫描电动机等,其中CCD传感器设置于玻璃板的下方用于从原稿读取图像数据,而扫描电动机则用于在CCD传感器与玻璃板相对置的同时使CCD传感器水平(在前后方向上)扫描。
转轴71通过扫描仪主体67背面上的下部边缘插入,并且沿上机箱9背面17的顶部边缘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扫描仪主体67以可旋转方式由转轴71支承。采用此结构,扫描仪主体67能够在关闭位置(图2中所示位置)和开启位置(图4中所示位置)两者之间旋转,当处于关闭位置时扫描仪主体67的底面与上机箱9的顶部边缘接触,并将上机箱9的顶面关闭;而处于开启位置时,扫描仪主体67的前边缘被提起。扫描仪主体67转动至开启位置时,便通过上机箱9的顶面露出纸张容纳凹部20,允许使用者将纸张P加载到纸张容纳凹部20。当扫描仪主体67转动至关闭位置时,扫描仪主体67覆盖纸张容纳凹部20的顶部。
原稿约束盖68是薄板,其按俯视观察具有矩形形状。原稿约束盖68能够覆盖装配到扫描仪主体67的顶面(原稿支承表面72)的玻璃板的整个表面。原稿约束盖68以可转动方式支承于扫描仪主体67后边缘上与转轴71平行延伸的转轴69。因此,原稿约束盖68能够转动以露出原稿支承表面72或覆盖原稿支承表面72。具体来说,当原稿约束盖68的前边缘向上提起时便露出原稿支承表面72,如图2中虚线所示;而原稿约束盖68的前边缘向下转动时则覆盖装配到原稿支承表面72中的玻璃板,如图2中实线所示。在原稿留置于玻璃板上的同时关闭原稿约束盖68时,原稿约束盖68能够相对于玻璃板按压原稿。
上面说明的平板扫描仪3中,原稿置于原稿支承表面72上并且与多功能设备1连接的个人计算机(未图示)将开始读出(Read Start)信号输入到多功能设备1中之后,CCD传感器从原稿当中读出图像,取得图像数据。此配置实现多功能设备1的扫描仪功能。然后将CCD传感器所取得的图像数据传送给个人计算机。
根据来自个人计算机的命令,能够将CCD传感器所取得的图像数据传送给打印机2,从而打印机2能够根据此图像数据在纸张P上形成彩色图像。此过程实现多功能设备1的复印机功能。
上面说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当上机箱9处于开启位置时,能够通过下机箱8的顶面107中所形成的出入口34相对于下机箱8安装或取出处理盒25。沿装载/卸载路径35安装和取出处理盒25,该装载/卸载路径35渐近于与下机箱8外侧的顶面107相平行的平面H,从而各处理盒25中设置的显影辊46在装载/卸载路径35的任何位置处都互相平行。因而,通过在开启位置在下机箱8和上机箱9两者间分配空间,能够相对于下机箱9安装或取出处理盒25,该空间比壳体36的前弧形表面41和后弧形表面42两者间的宽度稍宽。因此,能够减小多功能设备1所占用的空间,并且增加对多功能设备1安放位置的选择灵活性。
此外,由于装载/卸载路径35在下机箱8之外形成弯曲的形状(弧形),因此能够相对于下机箱8顺利地安装或取出处理盒25。因而,可以确保对处理盒25的顺利安装和取出,增加对多功能设备1安放位置的选择灵活性。
此外,处理盒25的壳体36按与装载/卸载路径35的曲线相吻合的弧形形成,其中壳体36具有前弧形表面41和后弧形表面42,前弧形表面41与前面的导向组件31的后导向内表面33对置接触,而后弧形表面41与后面的导向组件31的前导向内表面32对置接触。
因此,装载/卸载路径35的弯曲部的宽度能够大体上等于壳体36的前弧形表面41和后弧形表面42两者间的距离。结果,可以减小下机箱8(主壳体4)的尺寸,并减小开启位置时下机箱8和上机箱9两者间所需的空间。因而,可以进一步减小多功能设备1所占用的空间,并且进一步增加对安放位置的选择灵活性。
通过将壳体36的形状形成为与装载/卸载路径35相吻合,即便是壳体36其尺寸形成得足够大以接触装载/卸载路径35周边的组件,也可以相对于下机箱8顺利安装和取出壳体36。因此,举例来说,可以增大壳体36的尺寸来增加其中可容纳的色粉的数量。
此外,处理盒25是通过其壳体36相对于导向组件滑动导入和导出下机箱8的。因此,可以通过在下机箱8中提供导向组件31这一简单结构在安装和取出处理盒25的过程中顺利可靠地引导该处理盒25。
此外,通过在每个处理盒25的壳体36上提供把手361,使用者能够通过抓握该把手361中形成的凹下部分363来相对于下机箱8安装和取出处理盒25。当处理盒25安装于下机箱8中时,通过抓握把手361其位于凹下部分363外端的抓握部分364,使用者能够很容易从下机箱8当中拔出处理盒25。此外,当处理盒25处于下机箱8外侧的装载/卸载路径35时,壳体36的前弧形表面41和后弧形表面42在垂直方向上互相相对。这种状态下,使用者能够用插入位于下侧的凹下部分363的手指来可靠支承处理盒25。因而,此结构能够提高相对于下机箱8安装和取出处理盒25的操作性。
因为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中出入口34是形成于下机箱8的顶面107中的,因此使用者能够从上方进出下机箱8来安装和取出处理盒25。因而,此结构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此外,开启和关闭出入口34的上机箱9是以可绕出入口34背面侧设置的转轴19转动的方式设置的。因此,使用者能够从多功能设备1正面侧开启和关闭上机箱9。此外,当从下机箱8当中取出处理盒25时,能够朝着多功能设备1正面侧的方向拔出处理盒25,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此外,因为上机箱9的转轴19设置于装载/卸载路径35的凸侧,因此当上机箱开启时可以防止上机箱9妨碍装载/卸载路径35。采用此结构,当安装和取出处理盒25时,不必将上机箱9敞开得很大,由此减小多功能设备1所占用的空间,并且可以增加对多功能设备1安放位置的选择灵活性。
因为可以减小安装和取出处理盒25所需的空间,而多功能设备1需要经常更换这些处理盒25,因此能够有效减小多功能设备1所占用空间的大小。
此外,可以互相平行地设置多个处理盒25,并且在前后方向上按所谓的串列方式隔开,这允许将相邻的处理盒25安装到下机箱8中和从下机箱8当中取出而互不干扰。因此,此结构能够减小多功能设备1所占用的空间量,并且可以增加对多功能设备1安放位置的选择灵活性。
即便是设置平板扫描仪3,上面所述的第一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也能够增加对安放位置的选择灵活性。
下面参照图7和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7和图8中,对那些与第一实施例说明中相同的部分和部件指定相同的参照标号以避免重复说明。第二实施例中,下面只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方面,省略对相类似方面的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中,用打印机2上方所形成的合适空间来设置平板扫描仪3。具体来说,支撑部分73从打印机2的后端向上延伸,而平板扫描仪3则从支撑部分73的上端水平地向前延伸。
打印机2是一直接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包括主壳体4和主壳体4内的供纸单元5、引擎单元6以及排纸单元7。
主壳体4由硬合成树脂按箱子形状形成,其在俯视观察中呈矩形。
出入口34形成于主壳体4的顶面108中用于允许处理盒25的安装和取出。出入口34上方设置有顶盖74用于开启和关闭出入口34。
顶盖74分成前部组件75和后部组件76,前部组件75用于在前后方向上从出入口34的前边缘至其中点覆盖该出入口34,而后部组件76则用于在前后方向上从出入口34的中点至其后边缘覆盖该出入口34。当出入口34被覆盖时,后部组件76在前半部水平延伸,而在后半部则向下倾斜。后部组件76的后端以可转动方式支承于沿出入口34的后边缘水平延伸的转轴77上。用联接轴78以可转动方式联接前部组件75和后部组件76。采用此结构,当提起前部组件75的前端时,后部组件76便以对角方式向上往前延伸,而前部组件75则从后部组件的前边缘往前水平延伸。
第二实施例中,供纸单元5在主壳体4的下部敞开。供纸单元5中,纸张容纳凹部20形成为具有一带底面的框架组件的盒子。纸张容纳凹部20在前后方向上通过打印机2的正面以可拆卸方式安装于主壳体4中。此外,纸张容纳凹部的中点至其前边缘设置压纸板21。有一压紧弹簧(未图示)设置于压纸板21的下侧表面上,用于对压纸板的前端向上施力。供纸辊22设置于纸张容纳凹部20前端的上方,从而与受到压紧弹簧向上施力的压纸板21的前端对置。
供纸单元5中,纸张P装载于纸张容纳凹部20的压纸板21上,从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由压纸板21将压纸板21上叠放的纸张P的最上面纸张压向供纸辊22。旋转的供纸辊22将纸张P的最上面纸张送至引擎单元6。
引擎单元6包括处理盒25、扫描单元79、转印单元86、定影单元27以及输送路径96。
第二实施例中,对于四种色粉的每一种色粉设置处理盒25。主壳体4的顶部在前后方向上互相平行设置有各处理盒25。具体来说,处理盒25包括按给定顺序以规定间隔从前往后设置的黄色处理盒25Y、红紫色处理盒25M、青色处理盒25C以及黑色处理盒25K。
处理盒25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各处理盒相同的结构。
第二实施例中设置有4个扫描单元79与处理盒的数目相对应。每个扫描单元79设置于相应的处理盒25的后侧。因此,主壳体4的顶部在前后方向上交替配置各处理盒25和各扫描单元79。
每个扫描单元79包括单元壳体80和该单元壳体80中可受到驱动而旋转的多角镜81、2个透镜82以及反射镜83。如图中箭头所示,每个扫描单元79的激光发光单元(未图示)根据规定的图像数据发出激光束,在以高速扫描动作照射到感光鼓38表面之前激光束顺序从多角镜81、2个透镜82以及反射镜83通过或反射。
单元壳体80包括前导向表面84以及在前后方向上与前导向表面84相对的后导向表面85。前导向表面84和后导向表面85具有作为同心弧形成的截面形状,其凸侧面朝向后部。为2个相邻的扫描单元79的情形中,处理盒25设置于前面的扫描单元79的后导向表面85和后面的扫描单元79的前导向表面84两者之间。这种状态下,处理盒25的壳体36的前弧形表面41与前面的扫描单元79的后导向表面85对置接触,而壳体36的后弧形表面42则与后面的扫描单元79的前导向表面84对置接触。黄色处理盒前面设置有单个导向组件31,从而黄色处理盒25Y设置于导向组件31和扫描单元79其中一个之间。因此,黄色处理盒25Y的壳体36的前弧形表面41与导向组件31的后导向内表面33对置接触,而壳体36的后弧形表面42则与扫描单元79的前导向表面84对置接触。
采用此结构,当顶盖74处于图8所示的开启状态时,可以通过出入口34沿虚线所示的装载/卸载路径35将每个处理盒25安装到或者取出下机箱8。装载/卸载路径35按弧形弯曲,该弧形引导至主壳体4和平板扫描仪3两者间的水平方向。通过沿扫描单元79的单元壳体80滑动壳体36来安装和取出各处理盒25。因此,第二实施例中扫描单元79的单元壳体80也起到导向装置的作用。
转印单元86设置于主壳体4中、处理盒25的下方,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从而与按平行关系并置的每个处理盒25相对。转印单元86包括转印带单元87和带清洁单元88。
转印带单元87水平延伸,从而与互相平行配置并且水平地并置的各感光鼓38相对。转印带单元87包括驱动辊89、从动辊90、输送带91以及转印辊92。
驱动辊89设置于最后面的黑色处理盒25K中感光鼓38的后方。从动辊90则设置于最前面的黄色处理盒25Y中感光鼓38的前方。
输送带91由导电聚碳酸酯或者有导电碳粒子扩散于其间的聚酰亚胺所制成。输送带91绕驱动辊和从动辊90形成环圈,从而输送带91往前侧的外部表面与处理盒25中的全部感光鼓38接触。
当驱动辊89受到驱动而旋转时,随着传送带91绕驱动辊89和从动辊90循环运行,从动辊90也跟随着旋转。因而,与感光鼓38接触的输送带91在顶侧的外部表面在与接触点处的感光鼓38的表面相同的方向上移动。
转印辊92设置于输送带91内侧与感光鼓38相对的位置,从而将输送带91夹紧于转印辊92和感光鼓38两者之间。每个转印辊92由覆盖有导电橡胶辊体的金属辊轴所形成。转印辊92设置为与输送带91下侧的内部表面相接触,并且沿与输送带91其循环运行方向相一致的方向旋转。转印工作期间,电源(未图示)对转印辊92加上转印偏压。
相对于感光鼓38,带清洁单元88设置于形成环圈的输送带91的相对侧(底侧),并且位于驱动辊89和从动辊90两者之间。带清洁单元88包括清洁刷93、回收辊94以及回收盒95。
清洁刷93由覆盖有导电刷组件的金属辊轴所形成。清洁刷93设置为与输送带91其底侧的外部表面相接触,并且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带清洁单元88中,从而在与底侧的输送带91的循环运行相一致的方向上旋转。清洁工作期间,电源(未图示)对清洁刷93加上一次清洁偏压。
回收辊94由用导电橡胶辊体覆盖的金属辊轴所形成。回收辊94设置于清洁刷93的后方并与其接触,并且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带清洁单元88中。清洁工作期间,电源(未图示)对回收辊94加上二次清洁偏压。
回收盒95设置于在回收辊94的后面,并且在与回收辊94相对的一侧开口。刮刀设置于靠近回收盒95的开口部,并且使其带有压力与回收辊94的表面接触。
定影单元27设置于主壳体4中、转印单元86的后方。
主壳体4中从供纸单元5的前端开始形成有一输送路径96。输送路径96从供纸单元5的前端开始,从而在往后方向上通过处理盒25的感光鼓38和输送带91两者之间,随后通过定影单元27的主加热辊60和辅加热辊61两者之间。输送路径96接着朝向往上向前的方向形成U形转弯用来将纸张P输送至排纸单元7。
沿供纸单元5和输送带91两者间的输送路径96设置有一对定位辊97。定影单元27和排纸单元7两者间则设置有多对输送辊98。
采用上述结构,供纸单元5将纸张P送至输送路径96。对驱动辊89的驱动,随着从动辊90的跟随,使输送带91循环运行,输送带91沿输送路径96输送纸张P。因此,纸张P随后通过输送带91和每个感光鼓38两者间的各转印位置输送,上述各转印位置处感光鼓38上形成的色粉图像相继转印到纸张P上,其上形成一幅彩色图像。
举例来说,首先黄色处理盒25Y中感光鼓38上所形成的黄色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接着,红紫色处理盒25M中感光鼓38上所形成的红紫色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并且迭加在先前转印的黄色色粉图像之上。用相同的方法,将青色处理盒25C和黑色处理盒25K中分别形成的青色色粉图像和黑色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并且迭加在先前转印的各色粉图像之上,由此完成一幅彩色图像。
一旦彩色图像在纸张P上形成,该纸张P即输送至定影单元27。随着纸张P在定影单元2的主加热辊60和辅加热辊61两者间通过,主加热辊60和辅加热辊61依靠热量使彩色图像定影于纸张P上。通过定影单元27之后,输送辊98将纸张P输送至排纸单元7,由此实现多功能设备1的打印机功能。
排纸单元7包括一对出纸辊99以及出纸盘100。
出纸辊99设置于定影单元27的上方和输送路径96的下游端。定影单元27中将彩色图像定影于纸张P上之后,出纸辊99将纸张P排出到出纸盘100上。
顶盖74的顶面上形成有出纸盘100。
因此,出纸辊99接收沿输送路径96输送的纸张P,并且在往前的方向上将纸张P排出到出纸盘100上。
平板扫描仪3包括扫描仪主体101和以可转动方式支承于该扫描仪主体101上的原稿约束盖102。
玻璃板103装配到扫描仪主体101的顶面中。玻璃板103的顶面起到放置原稿的原稿支承表面的作用。扫描仪主体101的顶面包括扫描仪主体101前端的倾斜表面。换句话说,玻璃板103之前的前部是向下倾斜的。有一控制面板104设置于此倾斜的前部上。控制面板104包括用于显示多功能设备1的工作状态的液晶屏和使用者能够操作以设定各种条件的按钮。
扫描仪主体101包括玻璃板103下方设置的读取机构105。该读取机构105容纳CCD传感器和扫描电动机,其中,CCD传感器用于从原稿读取图像数据,而扫描电动机则用于使面对玻璃板103的CCD传感器水平(在前后方向上)扫描。
原稿约束盖102是薄板,按俯视观察具有矩形形状。原稿约束盖102能够覆盖装配到扫描仪主体101顶面的玻璃板103的整个表面。用铰链106将原稿约束盖102以可转动方式支承于扫描仪主体101的后边缘上。因此,当原稿约束盖102的前边缘向上提起时便露出扫描仪主体101中的玻璃板103;而原稿约束盖102的前边缘向下转动时则覆盖住该玻璃板103。当原稿留置于玻璃板103上的同时原稿约束盖102关闭时,原稿约束盖102便能够将原稿按压于玻璃板103上。
上面说明的平板扫描仪3中,原稿置于玻璃板103上并且使用者操作控制面板104或与多功能设备1连接的个人计算机(未图示)将开始读出(Read Start)信号输入到多功能设备1中之后,CCD传感器从原稿当中读出图像,并且取得图像数据。此配置实现多功能设备1的扫描仪功能。然后将CCD传感器所取得的图像数据传送给个人计算机。
根据来自个人计算机的命令,能够将CCD传感器所取得的图像数据传送给打印机2,从而打印机2能够根据此图像数据在纸张P上形成彩色图像。此过程实现多功能设备1的复印机功能。
上面说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多功能设备1中,当顶盖74处于开启位置时,能够通过主壳体4的顶面108中所形成的出入口34相对于主壳体4安装或取出处理盒25。沿弧形弯曲至下机箱8外侧水平方向的装载/卸载路径35安装和取出各处理盒25。因而,可以通过将平板扫描仪3设置于打印机2上面,相对于主壳体4可靠地安装或者取出处理盒25,而无需对打印机2和平板扫描仪3两者间分配大的空间。
虽参照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明白,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保护范围内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举例来说,上面说明的上述实施例中,装载/卸载路径35是按照圆弧的形状弯曲的,但装载/卸载路径35无需形成理想的圆弧,也可以按照椭圆弧那样具有多个曲率的弧线形状弯曲。装载/卸载路径35也不必按照弧线形状弯曲,只要装载/卸载路径35渐近于主壳体4(下机箱8)外侧的某个水平平面即可。
一经过修改的实施例中,一对相邻的导向组件提供一条弯曲的装载路径以装载/卸载盒的话,该导向组件31便可以具有平坦的前导向内部平面以及平坦的后导向内部平面。
如上所述,足以分配空间来相对于主壳体装载和卸载盒,该空间具有在装载/卸载路径的正交方向上具有比盒宽度(当沿主壳体外侧的装载/卸载路径设置盒时在与出入口相正交的方向上盒的宽度)稍大的宽度。结果,能够减小盒所占用的空间,由此增加对安放位置的选择灵活性。
另外,能够使盒相对于主壳体顺利地装载或卸载。因此,可以在确保盒顺利安装和取出的同时能够增加对图像形成装置安放位置的选择灵活性。
可以减小装载/卸载路径的截面以装载和卸载盒。因此,能够减小主壳体的尺寸,因而能够减小分配给主壳体外侧用于装载和卸载盒的空间。结果,可以进一步减小图像形成装置所占用的空间,并且进一步增加对安放位置选择的自由度。此外,即便是盒壳体其尺寸做得足够大以接触导向组件,仍能相对于主壳体顺利地安装或取出盒。因而,可以使用较大的壳体,举例来说,当将显影剂容纳于壳体中时,能够使壳体中容纳数量较多的显影剂。
使用者能够通过主壳体的顶面出入主壳体的内部来相对于主壳体安装和取出盒,由此提高操作性。
开启盖子时能够避免盖子妨碍装载/卸载路径。因而,当安装和取出盒时无需将用于露出或覆盖盒出入口设置的盖子开启得很大,因此减小图像形成装置所占用的空间,并且增加对安放位置选择的自由度。
能够从主壳体的正面侧开启和关闭盖子。此外,使用者能够从顶部进出主壳体来安装和取出盒。此外,可以通过在朝向图像形成装置正面的方向上拔出盒,从主壳体当中取出盒,由此进一步提高操作性。
可以减小装载和卸载经常要更换的处理盒所需的空间。因而,能够更为有效地减小图像形成装置所需的安放空间。
如上所述,按串列结构布置有多个处理盒,其中上述处理盒互相平行沿一个方向排列,同时使得相邻的处理盒安装和取出互不干扰。此外,可以减小图像形成装置所占用的空间,并增加对安放位置的选择灵活性。
可以比这样一种结构把装载/卸载路径的宽度缩小得更多,在这种结构中,当安装和取出处理盒时,改变显影辊在沿装载/卸载路径的不同位置处的倾度。因此,可以减小主壳体的尺寸以及减小为安装和取出处理盒而在主壳体外所需的空间。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小由图像形成装置所占用的空间,由此增加对安放位置的选择灵活性。
即使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扫描仪,也能够增加对安放位置选择的自由度。
通过相对于规定的表面设置扫描仪,无需在主壳体和扫描仪之间分配较大的空间,即可以通过在主壳体中形成的盒出入口可靠地装载和卸载盒。
通过按照弧形形状构成盒的装载/卸载路径,能够顺利地沿此装载/卸载路径安装和取出盒。此外,由于能够减小在盒的安装和取出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装载/卸载路径的宽度,可以减小主壳体的尺寸。

Claims (3)

1.一种能够装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该第一表面按一距离相对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和第二表面在装载方向上具有同心圆弧形截面;
其中,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壳体的上部形成出入口,所述盒沿通过所述出入口并且渐近于平面的装载/卸载路径行进,所述平面与所述出入口之间的距离比所述主壳体中安装的所述盒的垂直长度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表面沿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的导向单元滑动,以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相对于盒装载部装载/卸载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壳体具有连接第一和第二表面的端部,
还包括沿装载方向从端部突出的把手,该把手允许使用者握住盒。 
CN200810169464XA 2005-03-30 2006-03-29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8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99849A JP4247688B2 (ja) 2005-03-30 2005-03-3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9849 2005-03-30
JP2005-099849 2005-03-3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18671A Division CN100474147C (zh) 2005-03-30 2006-03-29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8662A CN101398662A (zh) 2009-04-01
CN101398662B true CN101398662B (zh) 2010-12-29

Family

ID=3703029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946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8662B (zh) 2005-03-30 2006-03-29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CNB20061007186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147C (zh) 2005-03-30 2006-03-29 图像形成装置
CNU20062000498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924596Y (zh) 2005-03-30 2006-03-30 可装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186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4147C (zh) 2005-03-30 2006-03-29 图像形成装置
CNU20062000498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924596Y (zh) 2005-03-30 2006-03-30 可装载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89888B2 (zh)
JP (1) JP4247688B2 (zh)
CN (3) CN101398662B (zh)
HK (1) HK10912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9862B2 (ja) * 2007-01-10 2012-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950492B1 (ko) * 2007-03-15 2010-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기,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현상기의 탈착방법
JP2008275805A (ja) * 2007-04-27 2008-11-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1025B2 (ja) * 2007-12-10 2014-04-2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83111B2 (ja) * 2009-02-25 2012-02-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088645A (ja) * 2010-10-22 2012-05-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21629B2 (ja) 2011-03-30 2013-10-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8891B2 (ja) * 2012-07-10 2016-06-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275B2 (ja) * 2012-11-01 2014-06-2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26043B2 (ja) * 2016-06-10 2016-11-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263B1 (ja) * 2016-06-10 2016-11-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26040B2 (ja) * 2016-06-10 2016-11-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264B2 (ja) * 2016-06-10 2016-11-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26041B2 (ja) * 2016-06-10 2016-11-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26042B2 (ja) * 2016-06-10 2016-11-1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1850B2 (ja) * 2016-06-10 2017-03-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9879B2 (ja) * 2017-03-29 2018-01-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69878B2 (ja) * 2017-03-29 2018-01-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6400A2 (en) * 1991-01-25 1992-07-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rocess cartridge mounting fea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178A (ja) 1994-07-19 1996-02-0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05243A (ja) 1995-04-28 1996-11-2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16739B2 (ja) 1996-11-07 2007-05-23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1337578A (ja) 2000-05-29 2001-12-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798430B2 (en) 2000-06-14 2004-09-2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andem type color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process cartridges arrayed in running direction of intermediate image transfer member
JP2001356548A (ja) 2000-06-14 2001-12-26 Brother Ind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4670A (ja) 2001-03-02 2002-09-11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287570A (ja) 2001-03-28 2002-10-0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964300B2 (ja) 2002-10-10 2007-08-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3673793B2 (ja) * 2003-08-29 2005-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装着機構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697B2 (ja) * 2004-09-28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5932B2 (ja) * 2004-10-29 2011-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58650B2 (ja) * 2005-03-17 2011-03-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96400A2 (en) * 1991-01-25 1992-07-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rocess cartridge mounting feature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36680A 2001.02.09
JP特开平10-142887A 1998.05.29
JP特开平6-3919A 1994.01.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76776A (ja) 2006-10-12
CN101398662A (zh) 2009-04-01
CN2924596Y (zh) 2007-07-18
US20060222402A1 (en) 2006-10-05
US7489888B2 (en) 2009-02-10
JP4247688B2 (ja) 2009-04-02
HK1091274A1 (en) 2007-01-12
CN100474147C (zh) 2009-04-01
CN1841224A (zh) 2006-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8662B (zh)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盒
CN100428084C (zh) 成像设备
CN100472345C (zh) 成像装置和带单元
EP1643321B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belt unit
CA2115644C (en) Duplex printer
US655320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single-sided and double-sided printing
CN100578390C (zh) 可从成像装置上拆卸的显影剂盒
CN100454174C (zh) 处理部件及影像形成设备
CN100562809C (zh) 显影装置
CN100535799C (zh) 处理单元、色粉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194219B2 (en) Image-forming device having image-scanning unit
US753285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99802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880028B (zh) 调色剂补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P1626314B1 (en)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toner agitation member
CN102591173A (zh) 显影剂收纳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54558A (zh) 旋转式显影单元及调色剂供应容器
CN100549859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所具有的显影剂盒
US20090154962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20050003875A (ko) 전자사진방식 인쇄기
JP42886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91613B (zh) 能够防止电极磨损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12666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ベルトユニット
JP3138365B2 (ja) 画像読取印画装置
JP47466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