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8599B - 投影机的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投影机的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8599B
CN101398599B CN2008101680399A CN200810168039A CN101398599B CN 101398599 B CN101398599 B CN 101398599B CN 2008101680399 A CN2008101680399 A CN 2008101680399A CN 200810168039 A CN200810168039 A CN 200810168039A CN 101398599 B CN101398599 B CN 1013985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projecting
optical device
installation portion
proj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80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8599A (zh
Inventor
大月伸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98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85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85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85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2Adjusting of projection opt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保持构件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光调制装置及投影光学装置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并能够使光轴基本一致的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光学装置具备光调制装置(44)及保持投影透镜(46)的保持构件(7)。保持构件(7),具备:用于安装投影透镜(46)的投影透镜安装部(71),和沿光轴方向(B)突出设置于与投影透镜(46)侧相反侧、用于安装光调制装置(44)的棱镜安装部(72)。投影透镜安装部(71),具备:对投影透镜(46)进行固定的固定部(74),在光轴方向(B)与固定部(74)对向配置、支撑棱镜安装部(72)的支撑部(752),和连接固定部(74)及支撑部(752)的连接部(76)。

Description

投影机的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下述投影机,即,该投影机具备:相应于图像信息对RGB(Red Green Blue,红绿蓝)的3色的色光按每种色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对由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图像光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和对光调制装置及投影光学装置进行保持的保持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投影机中,在侧视基本为L字形状的头部体(保持构件)的底面载置棱镜单元(光调制装置),并将头部体的底面固定于下壳体。而且,通过在头部体的侧面对投影透镜(投影光学装置)进行固定,将棱镜单元及投影透镜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并使光轴基本一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58840号公报
可是,因为投影透镜的重量较重,所以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投影机中,由于投影透镜的自重,或由于在投影机施加冲击等,在对棱镜单元及投影透镜进行保持的头部体施加较大的力,存在头部体发生变形的情况。在此,因为棱镜单元载置在固定于下壳体的头部体的底面上,所以若头部体发生变形,则有棱镜单元及投影透镜的间隔发生变化、在光轴间产生畸变、出现投影机的光学性能发生劣化的问题。尤其是,在采用了广角的投影透镜的近距投影型的投影机中,因为由光调制装置及投影透镜的光轴间的畸变引起的对光学性能的影响较大,所以该问题变得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保持构件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光调制装置及投影光学装置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并能够使光轴基本一致的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本发明的光学装置,具备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光源所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和对由前述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图像光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对前述光调制装置及前述投影光学装置进行保持的保持构件;前述保持构件,具备用于安装前述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和沿前述投影光学装置的光轴方向突出于该投影光学装置侧的相反侧地设置、用于安装前述光调制装置的光调制装置安装部;前述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具备将前述投影光学装置在大致重心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在前述光轴方向上与前述固定部对向配置、并对前述光调制装置安装部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和连接前述固定部及前述支撑部的连接部。
在此,在保持构件中,光调制装置安装部及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既可以构成为一体,也可以作为分体所构成、通过将光调制安装部用螺钉、粘接剂等安装于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而一体化。总之,只要投影光学装置中的支撑部,为对光调制装置安装部进行支撑的部分即可。
若依照于如此的构成,则因为保持构件具备投影光学安装部和光调制装置安装部,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具备固定部、支撑部和连接部,所以光调制装置安装部,即使在由于投影透镜的自重、或在投影机施加冲击等,固定部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连接部及支撑部而追随于固定部的变形。从而,能够将光调制装置及投影光学装置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并能够使光轴基本一致。还有,在将保持构件固定于光学装置的壳体、具备光学装置的投影机等的外装壳体的情况下,只要将与光调制装置安装部不同的部分、例如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等固定在光学装置的壳体、投影机等的外装壳体即可。
并且,因为固定部对投影光学装置在基本重心位置进行固定,所以能够使由于投影透镜的自重、或在投影机施加冲击等而施加于固定部的力变小,能够减小固定部的变形量。
在本发明中,优选:前述固定部,形成为具有沿铅直上下方向的2条边的大致矩形框状;前述连接部,从前述2条边延伸于前述支撑部侧,并形成为具有连接前述固定部的上端及该支撑部的上端的1条边的大致矩形板状。
在此,由于投影透镜的自重而加于固定部的力,成为向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方向前端侧拉伸固定部的上端的力、或向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方向基端挤压固定部的上端的力。
若依照于如此的构成,则因为连接部形成为具有沿铅直上下方向的1条边和连接固定部的上端及支撑部的上端的1条边的基本矩形板状,所以能够将加于固定部的上端的力可靠地传递于支撑部。从而,光调制装置安装部,能够通过连接部及支撑部可靠地追随于固定部的变形,能够将光调制装置及投影光学装置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并能够使光轴基本一致。
在本发明中,优选:前述投影光学装置,通过沿前述光轴方向螺纹固定而固定于前述固定部。
在此,若将投影光学装沿与投影光学装置的光轴方向基本正交的方向螺纹固定于固定部,则因为螺纹孔的直径及螺钉的直径存在差异,所以存在光调制装置及投影光学装置的间隔容易产生变化的问题。
但是,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因为投影光学装置沿投影光学装置的光轴方向螺纹固定于固定部,所以能够将光调制装置及投影光学装置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
在本发明中,优选:前述光调制装置安装部及前述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作为分体所构成。
若依照于如此的构成,则能够在将光调制装置安装于光调制装置安装部之后,将光调制装置安装部支撑于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中的支撑部。从而,能够使保持构件的制造效率提高,进而,使光学装置的制造效率提高。
在本发明中,优选:前述光调制装置安装部,通过沿前述光轴方向螺纹固定而支撑于前述支撑部。
若依照于如此的构成,则因为光调制装置安装部通过沿投影光学装置的光轴方向螺纹固定而由支撑部所支撑,所以能够将光调制装置及投影光学装置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
本发明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前述的光学装置。
若依照于如此的构成,则能够起到与前述的光学装置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因为光学装置,即使在保持构件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光调制装置及投影光学装置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并能够使光轴基本一致,所以能够使投影机的光学性能的劣化难以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侧看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学装置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调制装置、投影透镜及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光调制装置、投影透镜及保持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构件未发生变形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表示前述实施方式中的保持构件发生了变形的状态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投影机,2...外装壳体,4...光学装置,7...保持构件,44...光调制装置,46...投影透镜(投影光学装置),71...投影透镜安装部(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72...棱镜安装部(光调制装置安装部),74...固定部,76...连接部,741、742...边,752...支撑部,761...边,B...光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进行说明。
(投影机的外观构成)
图1,是从正面侧看到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1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1,形成相应于从外部设备等输入的图像信息的图像光,并将该图像光投影于屏幕等的投影面上。该投影机1,如示于图1地,具备:外装壳体2,和收置于该外装壳体2内的装置主体3(在图1中图示省略)。
(外装壳体的构成)
外装壳体2,具有整体基本长方体形状,在本实施方式通过合成树脂所形成。该外装壳体2,包括:形成上面(铅直向上方向侧的面)的上壳体21、形成下面(铅直向下方向侧的面)的下壳体22、及形成正面(通过后述的投影透镜46对图像光进行投影之侧)的前壳体23。
其中,在下壳体22的底面,突出设置用于在设置面设置投影机1的腿部(详细的图示省略)。
上壳体21,形成为具有上面部211、从该上面部211大致下垂的左右的侧面部212、213及背面部214的纵剖面看基本U字状。
在上面部211的基本中央,形成多个开口2111,通过该开口2111,配设于用于对投影机1进行操作的操作面板上的多个键2112露出。作为如此的键2112,可举出接通/断开投影机1的电源的电源键、用于梯形失真等的调整及菜单画面的选项选择等的方向键及确定键等。
并且,在上面部211中的正面侧(接近于前壳体213之侧),形成开口2113及鼓出部2114。在与形成有该开口2113及鼓出部2114的区域对应的外装壳体2的内部设置投影透镜46,通过该开口2113,设置于投影透镜46的变焦及聚焦调整用的旋钮463露出。并且,鼓出部2114,形成为相应于投影透镜46的形状而向面外方向鼓出。
进而,在上面部211中的背面侧,形成用于更换后述的光源装置411的基本矩形的开口2115,该开口2115由盖2116所覆盖。
侧面部212、213之中,在位于从正面侧看投影机1的情况下的左侧(图1中的左侧)的侧面部212,形成将外装壳体2内部的空气排出于外部的缝隙状的第1排气口2121、和基本矩形状的缺口2122。
其中,在缺口2122,当组合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时,嵌合形成于下壳体22的排气部221。还有,在该排气部221形成缝隙状的第2排气口222,通过该排气口222,由设置于内部的风扇63(参照图2),排出外装壳体2内的空气。
并且,在形成于与侧面部212相反侧的侧面部213,形成用于将外装壳体2外部的空气导入于内部的吸气口(图示从略)。
在前壳体23,在侧面部213侧,形成用于使得投影透镜46露出的基本圆形状的开口231。并且,在前壳体23的基本中央上侧,形成与上壳体21相组合形成的基本矩形的开口232,该开口232通过盖233所覆盖。在该开口232的内部,设置接受来自遥控器(图示省略)的红外线信号的感光部(图示从略)。
(装置主体的构成)
图2,是表示装置主体3的立体图。换言之,图2,是表示从图1的状态取下上壳体21及前壳体23的状态的投影机1的立体图。
装置主体3,对从外部设备等输入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形成投影相应于该图像信息的图像光,固定于下壳体22。该装置主体3,如示于图2地,具备光学装置4、电源装置5、冷却装置6及控制装置(图示省略)。
其中,电源装置5,沿正面所配置,在对从外部输入的工业交流电流进行了直流变换之后,进行升压及降压,向构成投影机1的各电子部件供给电力。该电源装置5,通过电磁屏蔽材料51覆盖其四周,由此实施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对策。
冷却装置6,利用通过侧面部213的吸气口(图示省略)从外装壳体2的外部导入的空气而对光学装置4、电源装置5及控制装置进行冷却,并将用于冷却后的空气通过第1排气口2121及第2排气口222排出于外部。该冷却装置6,包括管道61及多个风扇。
其中,管道61,连接于侧面部213的吸气口(图示省略),通过配置于该管道61的下方的风扇(图示省略),将从外装壳体2外部导入的冷却空气,吹送于后述的光学装置4的各液晶面板441。
设置于电源装置5附近的风扇62,将外装壳体2内部的冷却空气的一部分导入,并使该冷却空气流通于电源装置5而从第1排气口2121排出。
与排气部221连接的风扇63,吸引用于冷却装置主体3后的空气,并通过第2排气口222排出于外装壳体2的外部。
控制装置,对投影机1的工作进行控制。例如,控制装置,除了执行与对于前述操作面板的各键2112的输入操作对应的处理之外,还对输入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将相应于该图像信息的图像信号输出于光学装置4的后述的液晶面板441。该控制装置,作为安装有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的电路基板构成,配置于光学装置4的上方(详细图示从略)。
(光学装置的构成)
图3是表示光学装置4的光学系统的示意图。
光学装置4,形成相应于从前述的控制装置输入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光,并将该图像光投影于投影面上。该光学装置4,具有沿外装壳体2的背面(背面部214)延伸、并沿该外装壳体2的侧面(侧面部213)延伸的俯视基本L字形状。
如此的光学装置4,如示于图3地,具备:照明光学装置41、色分离光学装置42、中继光学装置43、光调制装置44、将这些各装置41~44收置于内部的光学部件用外装壳体45、和安装于该光学部件用外装壳体45的投影透镜46。
照明光学装置41,具备光源装置411、第一透镜阵列412、第二透镜阵列413、偏振变换元件414及重叠透镜415。
光源装置411,具备:射出放射状的光线的光源灯416,对从该光源灯416所射出的放射光进行反射使之会聚于预定位置的反射器417,和使由反射器417所会聚的光束相对于照明光轴A平行化的平行化凹透镜418。作为如此的光源灯416,能够利用卤素灯、金属卤化物灯及高压水银灯等。并且,作为反射器417,除了能够由具有旋转椭圆面的椭圆面反射器构成之外,也可以用具有旋转抛物面的抛物面反射器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平行化凹透镜418。
第一透镜阵列412及第二透镜阵列413,分别具有矩阵状地排列相对应的小透镜的构成,第一透镜阵列412,将从光源装置411入射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使之成像于第二透镜阵列413附近。
第二透镜阵列413,与位于光路后级的重叠透镜415一起,使从第一透镜阵列412的各小透镜所射出的像,成像于光调制装置44的后述的液晶面板441的图像形成区域。
偏振变换元件414,将从第二透镜阵列413入射的各部分光束,变换成基本1种类型的直线偏振光。
色分离光学装置42,具备2片分色镜421、422及反射镜423,将从照明光学装置41所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成红(R)、绿(G)、蓝(B)的3色的色光。通过如此的色分离光学装置42所分离的3色的色光之中,绿色光及蓝色光通过聚光透镜419分别入射于绿色光用及蓝色光用的入射侧偏振板442,红色光通过中继光学装置43及聚光透镜419入射于红色光用的入射侧偏振板442。
中继光学装置43,将由色分离光学装置42所分离的红色光,导至后述的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41R,具备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及反射镜432、434。这样将中继光学装置43配置于红色光的光路上,是因为红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比其他色光的光路的长度长,所以要防止因光的漫射等引起的光的利用效率降低的缘故。还有,虽然构成为3种色光之中的红色光通过中继光学装置43,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蓝色光通过。
光调制装置44,对入射的光束相应于图像信号进行调制而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光。该光调制装置44,具备3块液晶面板441(设红色光侧的液晶面板为441R,绿色光侧的液晶面板为441G,蓝色光侧的液晶面板为441B)、配置于各液晶面板441的光路前级侧的3个入射侧偏振板442、配置于各液晶面板441的光路后级侧的3个射出侧偏振板443、和十字分色棱镜444。
3个入射侧偏振板442,在由色分离光学装置42所分离的各色光之中,仅使具有与由偏振变换元件414而一致的偏振方向基本相同的偏振方向的偏振光进行透射,对其他光束进行吸收。
3块液晶面板441,具有在一对透明的玻璃基板密闭封入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的构成,通过相应于所输入的图像信息控制液晶的取向状态,对从入射侧偏振板442所射出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进行调制。
3个射出侧偏振板443,在通过液晶面板441所射出的光束之中,使一定方向的偏振光(例如,具有与入射侧偏振板442中的光束的透射轴相正交的偏振轴的光束)进行透射,并对其他光进行吸收。
十字分色棱镜444,对从各射出侧偏振板443所射出的调制光进行合成而形成彩色图像。该十字分色棱镜444,具有使4个直角棱镜贴合起来的俯视基本正方形状,在使直角棱镜彼此之间贴合的界面上,形成2个电介质多层膜。这些电介质多层膜,使从液晶面板441G所射出且通过了射出侧偏振板443的色光进行透射,并对从液晶面板441R、441B所射出且通过了射出侧偏振板443的各色光进行反射。由此,形成合成了红色光、绿色光及蓝色光的图像光。
光学部件用外装壳体45,为在内部设定预定的照明光轴A、将上述的各装置41~44配置于相对于照明光轴A的预定位置的合成树脂制的箱状构件。
投影透镜46,为对由光调制装置44所形成的图像光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该投影透镜46,作为在镜筒462内部收置有多个透镜(例如,位于投影方向前端侧的菲涅耳透镜461等)的透镜组所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即使相比于现有的投影机而图像光的投影距离变短,也可以实现与现有的投影机相同的投影区域。因为以短的投影距离而实现与现有相同的投影区域,所以菲涅耳透镜461的直径比镜筒462的直径大。在该投影透镜46的镜筒462,设置通过开口2113(参照图1)露出的旋钮463(参照图1及图2),能够以手动对变焦及聚焦进行调整。
(保持构件的构成)
图4,是表示光调制装置44、投影透镜46及保持构件7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光调制装置44、投影透镜46及保持构件7的分解立体图。
光调制装置44、及投影透镜46,如示于图4地,以将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并使光轴基本一致的方式,由保持构件7所保持。
在此,在投影透镜46中的镜筒462的基本中央,如示于图5地,固定法兰盘464。法兰盘464,在投影透镜46的基本重心位置上,沿与投影透镜46的光轴方向B基本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法兰盘464的四角位置,沿光轴方向B而形成阴螺纹孔464A。
保持构件7,具备用于安装投影透镜46的投影透镜安装部71、和用于安装光调制装置44中的十字分色棱镜444的棱镜安装部72,投影透镜安装部71与棱镜安装部72作为分体所构成。
作为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的投影透镜安装部71,具备:对投影透镜46进行固定的固定部74,在光轴方向B上与固定部74对向配置的对向部75,连接固定部74及对向部75的连接部76,和从固定部74及连接部76沿与光轴方向B基本正交的方向朝向水平左右侧延伸的延伸部77。
固定部74,形成为具有沿铅直上下方向的2条边741、742的基本矩形框状,在固定部74中的光轴方向B的前端侧(光束射出侧)的周缘,形成沿与光轴方向B基本正交的方向朝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743。在凸缘部743,在与法兰盘464的阴螺纹孔464A相对向的四角位置,形成沿光轴方向B贯通的贯通孔743A。而且,固定部74,通过经由贯通孔743A使4个螺钉74A螺合于阴螺纹孔464A而固定于法兰盘464。即,投影透镜46,通过沿光轴方向B被螺纹固定而安装于投影透镜安装部71。并且,因为法兰盘464,在投影透镜46的基本重心位置上,延伸于与投影透镜46的光轴方向B基本正交的方向,所以固定部74将投影透镜46在基本重心位置进行固定。
对向部75,为在基本中央位置形成有基本U字状的凹部751的基本矩形板状的部分,在四角位置形成沿光轴方向B贯通的贯通孔75A。所述凹部751用于载置投影透镜46的镜筒462。而且,对向部75,通过经由贯通孔75A使4个螺钉(图示略)进行螺合而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外装壳体45。并且,对向部75,具有突出于光轴方向B的基端侧(光束入射侧)、并对棱镜安装部72进行支撑的基本平面状的支撑部752。支撑部752,在光轴方向B上,与固定部74对向配置,用于与凹部751一起载置镜筒462的凹部753形成于基本中央位置。而且,在凹部753的左右侧及下侧的3处,沿光轴方向B而形成阴螺纹孔752A。
连接部76,为以从固定部74侧向对向部75侧从铅直方向看到的间隔尺寸越来越大的方式形成的基本矩形板状的部分。而且,连接部76的对向部75侧的间隔尺寸,是与支撑部752的上端的宽度基本相同的尺寸,且比对向部75中的铅直向上方向侧的贯通孔75A的间隔尺寸小的尺寸。即,连接部76,为连接固定部74及支撑部752的部分,从固定部74的两条边741、742向支撑部752侧延伸,并具有连接固定部74的上端及支撑部752的上端的1条边761。
延伸部77,为从固定部74的2条边741、742及连接部76的基本中央位置沿与光轴方向B基本正交的方向朝向水平左右侧延伸的基本梯形板状的部分,在固定部74的凸缘部743侧的角部,形成沿铅直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7A。于是,保持构件7,通过经由贯通孔77A使2个螺钉(图示略)进行螺合而固定于外装壳体2。
作为光调制装置安装部的棱镜安装部72,为具有用于贴附十字分色棱镜444的贴附面721的基本三棱柱状的部分,在与形成于支撑部752中的凹部753的下侧的1处的阴螺纹孔752A相对向的位置,形成沿光轴方向B贯通的贯通孔72A(图示略)。并且,在棱镜安装部72,在与贴附面721基本正交的支撑部752侧的面的端缘,形成沿与光轴方向B基本正交的方向朝向水平左右侧延伸的凸缘部722。在该凸缘部722,在与形成于支撑部752中的凹部753的左右侧的2处的阴螺纹孔752A相对向的位置,形成沿光轴方向B贯通的贯通孔722A。
于是,棱镜安装部72,通过经由贯通孔72A、722A使3个螺钉72B螺合于阴螺纹孔752A而固定于支撑部752。即,棱镜安装部72通过沿光轴方向B螺纹固定而支撑于支撑部752。并且,棱镜安装部72,在投影透镜46侧的相反侧沿光轴方向B突出地设置于保持构件7。
图6(A),是表示保持构件7未发生变形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B),是表示保持构件7发生了变形的状态的侧视图。还有,在图6中,省略了投影透镜46的前端部分的图示。
保持构件7,如示于图6(A)地,在未发生变形的状态下,将十字分色棱镜444(参照图5)及投影透镜46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并使投影透镜46的光轴C与安装于棱镜安装部72的光调制装置44(参照图4)的光轴D沿照明光轴A基本一致。
若由于投影透镜46的自重、或由于在投影机1施加冲击等,就会例如在固定部74施加向投影透镜46的投影方向前端侧(图6中左侧)拉伸固定部74的上端的力,这样如示于图6(B)地,固定部74发生变形,投影透镜46的光轴C相对于照明光轴A而倾斜。此时,加于固定部74的力,通过连接部76传递于对向部75及支撑部752。若传递加于固定部74的力,则对向部75的上端被向投影透镜46的投影方向前端侧拉伸。可是,对向部75,通过贯通孔75A而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外装壳体45(参照图3),所以仅上端弯曲于投影透镜46的投影方向前端侧地发生变形。
并且,若传递加于固定部74的力,则支撑部752的上端被向投影透镜46的投影方向前端侧拉伸,所以追随于固定部74的变形而变形。若支撑部752发生变形,则固定于支撑部752的棱镜安装部72,追随于支撑部752的变形而变形。由此,光调制装置44的光轴D,相对于照明光轴A而倾斜,并与由于固定部74的变形而倾斜的投影透镜46的光轴C基本一致。
若依照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1,则有如下的效果。
(1)保持构件7具备投影透镜安装部71和棱镜安装部72,投影透镜安装部71具备固定部74、支撑部752和连接部76,所以棱镜安装部72,在由于投影透镜46的自重、或由于在投影机1施加冲击等,固定部74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连接部76及支撑部752而追随于固定部74的变形。从而,能够将光调制装置44及投影透镜46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并能够使光轴C、D基本一致。
(2)固定部74将投影透镜46在基本重心位置进行固定,所以能够使由于投影透镜46的自重、或由于在投影机1施加冲击等而加于固定部74的力变小,能够减小固定部74的变形量。
(3)连接部76,形成为具有沿铅直上下方向的1条边、和连接固定部74的上端及支撑部752的上端的1条边761的基本矩形板状,所以能够将加于固定部74的上端的力可靠地传递于支撑部752。从而,棱镜安装部72,能够通过支撑部752可靠地追随于固定部74的变形,能够将光调制装置44及投影透镜46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并能够使光轴C、D基本一致。
(4)因为投影透镜46沿光轴方向B而螺纹固定于固定部74,所以能够将光调制装置44及投影透镜46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
(5)因为投影透镜安装部71、与棱镜安装部72作为分体所构成,所以能够在将光调制装置44安装于棱镜安装部72之后,将棱镜安装部72支撑于投影透镜安装部71中的支撑部752。从而,能够使保持构件7的制造效率提高,进而,能够使光学装置4的制造效率提高。
(6)因为棱镜安装部72沿光轴方向B而螺纹固定于支撑部752,所以能够将光调制装置44及投影透镜46的间隔维持为基本一定。
(7)因为投影机1具备光学装置4,所以能够使光学性能的劣化难以发生。
(实施方式的变形)
还有,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前述实施方式,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包括在本发明内。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部74形成为具有沿铅直上下方向的2条边的矩形框状,但是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圆筒状,总之,只要是固定于投影光学装置的基本重心位置的部分即可。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连接部76形成为具有连接固定部74的上端及支撑部752的上端的1条边761的基本矩形板状,但是例如也可以形成为连接固定部及支撑部的基本中央的棒状,总之,只要对固定部及支撑部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连接即可。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构件7中,投影透镜安装部71与棱镜安装部72作为分体所构成,但是也可以作为一体所构成。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投影透镜46通过沿光轴方向B螺纹固定而安装于固定部74,棱镜安装部72通过沿光轴方向B螺纹固定而与投影透镜安装部71一体化,但是也可以沿此以外的方向而螺纹固定。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构件7中,对向部75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外装壳体45,延伸部77固定于外装壳体2。相对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将对向部75固定于光学部件用外装壳体45,仅将延伸部77固定于外装壳体2。总之,在将保持构件固定于光学装置的壳体、具备光学装置的投影机等的外装壳体的情况下,只要以与光调制装置安装部不相同的部位进行固定即可。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光学装置4设为具有俯视基本L字形状的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具有俯视基本U字形状的构成。
虽然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光调制装置44具备3块液晶面板441R、441G、441B,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在采用了2块以下、或者4块以上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应用本发明。还有,在液晶面板为1块的情况下,能够省略分色镜444,在该情况下,可以在棱镜安装部72安装液晶面板441。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透射型的液晶面板441,但是并不限于此,既可以采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也可以采用数字微镜器件(DMD)。还有,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入射侧偏振板442及射出侧偏振板443。并且,与采用了上述液晶面板的投影机同样地,也可以在采用了2个以下、或者4个以上的DMD的投影机应用本发明。还有,DMD为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商标。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光学装置,尤其能够合适地利用于具备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Claims (6)

1.一种投影机的光学装置,具备相应于图像信息对从光源所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和对由前述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图像光进行放大投影的投影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前述光调制装置及前述投影光学装置进行保持的保持构件;
前述保持构件,具备用于安装前述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和沿前述投影光学装置的光轴方向突出于该投影光学装置侧的相反侧地设置、用于安装前述光调制装置的光调制装置安装部;
前述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具备将前述投影光学装置在大致重心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在前述光轴方向上与前述固定部对向配置、并对前述光调制装置安装部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和连接前述固定部及前述支撑部的连接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固定部,形成为具有沿铅直上下方向的2条边的大致矩形框状;
前述连接部,从前述2条边延伸于前述支撑部侧,并形成为具有连接前述固定部的上端及该支撑部的上端的1条边的大致矩形板状。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机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投影光学装置,通过沿前述光轴方向被螺纹固定而被固定于前述固定部。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机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调制装置安装部及前述投影光学装置安装部分体地构成。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机的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调制装置安装部,通过沿前述光轴方向被螺纹固定而被支撑于前述支撑部。
6.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投影机的光学装置。
CN2008101680399A 2007-09-28 2008-09-25 投影机的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Active CN1013985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4565A JP4428434B2 (ja) 2007-09-28 2007-09-28 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54565/2007 2007-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8599A CN101398599A (zh) 2009-04-01
CN101398599B true CN101398599B (zh) 2010-09-29

Family

ID=40507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80399A Active CN101398599B (zh) 2007-09-28 2008-09-25 投影机的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18437B2 (zh)
JP (1) JP4428434B2 (zh)
CN (1) CN1013985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81376B2 (ja) * 2009-06-18 2014-0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の組み立て方法
JP5799539B2 (ja) * 2011-03-23 2015-10-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USD744577S1 (en) 2014-05-13 2015-12-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Video projector
JP6344092B2 (ja) * 2014-06-30 2018-06-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5511210B (zh) * 2014-09-22 2017-10-2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
TWD173517S (zh) 2014-10-30 2016-02-01 夏普股份有限公司 視訊投影機
CN105700275B (zh) * 2014-11-24 2017-06-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投影仪
USD831727S1 (en) * 2017-02-16 2018-10-23 Guangzhou Rigal Electronics Co.,Ltd Projector
USD831728S1 (en) * 2017-06-21 2018-10-23 Guangzhou Rigal Electronics Co., Ltd Projector
CN111308643B (zh) * 2019-12-25 2024-04-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潜望式摄像头模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装置
JP7447580B2 (ja) * 2020-03-16 2024-03-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3031383B (zh) * 2021-03-16 2022-04-19 深圳市火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投影机镜头组件和投影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534999T2 (de) * 1994-12-27 2007-03-15 Seiko Epson Corp. Prismeneinheit und diese verwendende Projektionsanzeigevorrichtung
JP3610813B2 (ja) 1999-03-04 2005-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KR100361177B1 (ko) * 2000-10-31 2002-1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액정 프로젝터
WO2002056110A1 (fr) * 2001-01-15 2002-07-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eur
US6903827B2 (en) * 2001-02-19 2005-06-0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osition adjusting method and position adjusting system of color combining optical system, position adjusting method and position adjusting system of optical modulator, color combining optical system and projector
JP2003337379A (ja) * 2002-03-13 2003-11-28 Seiko Epson Corp リア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287718A (ja) * 2002-03-28 2003-10-10 Seiko Epson Corp 偏光変換装置、この偏光変換装置を備える照明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330105A (ja) 2002-05-09 2003-11-19 Sharp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US7118222B2 (en) * 2003-05-12 2006-10-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and protector
JP2004354587A (ja) * 2003-05-28 2004-12-16 Seiko Epson Corp 固定板、光学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4354795A (ja) 2003-05-30 2004-12-16 Tochigi Nikon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569113B2 (ja) * 2004-01-22 2010-10-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US6984042B2 (en) * 2004-02-24 2006-01-10 Barco N.V. Convergence system for a projection display system
JP2006301424A (ja) 2005-04-22 2006-11-02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JP4939779B2 (ja) 2005-08-09 2012-05-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CN101140411B (zh) * 2006-09-05 2010-09-29 深圳华强三洋技术设计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8599A (zh) 2009-04-01
JP2009086198A (ja) 2009-04-23
US20090086172A1 (en) 2009-04-02
US8118437B2 (en) 2012-02-21
JP4428434B2 (ja)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8599B (zh) 投影机的光学装置及投影机
US7540618B2 (en) Thin projector
CN100478777C (zh) 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US7384155B2 (en) Image display
CN101614945B (zh) 光学装置及投影仪
US8070300B2 (en) Projection display with a detachable lamp
US6866389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US6425667B1 (en) Projection lens unit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same
WO2004036308A1 (ja) 照明装置、排気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CN102736379A (zh) 投影机
CN100523991C (zh) 投影机
JP3438682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US7611249B2 (en) Projector
JP2007226030A (ja) 光学部品保持部材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US20090059184A1 (en) Projector
JP2004138913A (ja) 光学部品用筐体、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US6869186B2 (en)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KR200241244Y1 (ko) 전면투사형 액정 투사장치
US6491399B1 (en) Projector
JP2011028089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投射型表示装置
JP3800935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1201794A (ja) プロジェクタ
US20050248691A1 (en) Optical engine apparatus
JP2009086200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4205667A (ja) 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