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6910B - 喷墨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6910B
CN101396910B CN2008101681349A CN200810168134A CN101396910B CN 101396910 B CN101396910 B CN 101396910B CN 2008101681349 A CN2008101681349 A CN 2008101681349A CN 200810168134 A CN200810168134 A CN 200810168134A CN 101396910 B CN101396910 B CN 1013969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olymer particles
image
particle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81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6910A (zh
Inventor
北条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96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9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69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69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25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 B41M5/0256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by transferring ink from the master sheet the transferable ink pattern being obtained by means of a computer driven printer, e.g. an ink jet or laser printer, or by electrographic me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02/012Ink jet with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11Pre-treatment or treatment during printing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heating, irradiating
    • B41M5/0017Application of ink-fixing material, e.g. mordant, precipitating agent, on the substrate prior to printing, e.g. by ink-jet printing, coating or spra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18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ink-fixing material, e.g. mordant, precipitating agent, after printing, e.g. by ink-jet printing, coating or spray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喷墨记录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沉积墨水组合物的液滴,墨水组合物至少含有水、有机溶剂、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一种的体积平均直径比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另一种的体积平均直径大1.3倍以上,聚合物微粒具有45℃至120℃的软化点(Tc)以及满足下列条件的粘弹性:logG’1-logG’2≥2,并且logG’2≤5,其中G’1为聚合物微粒在比聚合物微粒软化点低20℃的T1(℃)温度下的储存弹性模量,并且G’2为聚合物微粒在比聚合物微粒软化点高20℃的T2(℃)温度下的储存弹性模量;除去在沉积的墨水组合物液滴中的溶剂组分,以留下由所沉积的墨水组合物液滴得到的墨水图像;和在不低于聚合物微粒软化点(Tc)的温度加热墨水图像。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抑制图像缺陷发生的喷墨图像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基喷墨记录方法中,优选在记录之后除去墨水溶剂组分,如水或高沸点有机溶剂,以确保图像的耐久性,如固着强度。由于这种原因,已知的是通过加热例如其上已经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除去水内含物,确保固着强度的固着处理。然而,可能存在的情况是即使在进行加热处理之后,大量水仍残留在图像的结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难以获得充分的固着强度,原因是即使进行包括加热等的固着处理,残留水也没有被完全除去。
日本专利申请出版物2005-105161公开了使用被具有适合固着的粘度特性的聚合物组分包覆的颜料粒子,因此可以在高速度和低温度下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固着。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出版物2005-105161中描述的颜料粒子具有0.5μm至4μm的大尺寸,并且在粒子之间的间隙的体积趋向于是大的。由于这种原因,即使包覆颜料的聚合物充分熔化(软化),间隙的体积也不能被聚合物流填充,因此固着性能不足。
可以通过使颜料粒子本身很细而减小图像中的间隙;然而,在被聚合物包覆的颜料的情况下,对于可以将粒径减小到的程度是有限制的。此外,通过将粒子减小至很细的尺寸,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并且因为表面层由聚合物组分组成,因此墨水粘度突然增大,并且喷射特性变得有问题。
而且,日本专利申请出版物2004-352768公开了将颜料的平均粒径与具有成膜能力的聚合物微粒的平均粒径的比率设定在5:6和1:6之间,从而可以获得具有优异的光泽和耐磨损性的图像。然而,具有成膜能力的聚合物微粒通常具有等于或低于室温的最低成膜温度,因此在喷射过程中聚合物微粒的成膜在喷嘴附近进行,因此在喷嘴中频繁地发生喷射故障,并且喷射可靠性变得有问题。因此,难以通过使用大粒子和小粒子的混合物获得抑制墨水粘度的有益效果。
而且,由于在用于图像的热处理过程中粒子熔化并且相互吸引,容易形成膜的聚合物微粒导致图像的整体或局部收缩的现象。特别是,如果在图像膜中存在间隙,那么这种问题是特别显著的,并且聚合物微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越低,其变得更加严重。
而且,日本专利申请出版物2004-124013描述了通过使水分散性树脂的平均粒径小于自分散性颜料的粒径,并且使墨水中的自分散性颜料的含量比和水分散性树脂的含量比满足所规定的关系,获得具有良好的墨水固着性能、优异的防水和防光特性以及良好的光泽的图像。然而,即使使用在日本专利申请出版物2004-124013中描述的方法,也发生与日本专利申请出版物2004-352768的那些类似的问题。
而且,当在高速度下进行固着时,因为用于加热记录介质的时间受到限制,因此未完全干燥的残留溶剂易于残留在图像结构内部,因此在干燥的情形下,在图像中产生不均匀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未完全干燥的部分的脱离或磨损,产生局部的图像缺陷,特别是在固着的图像的实体(solid)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些情况而发明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方法,所述喷墨记录方法抑制由干燥中的不均匀性导致的以下缺陷的发生:图像缺陷如图像强度的下降,在实体图像部分中出现空白区,图像收缩等。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墨记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沉积墨水组合物的液滴,所述墨水组合物至少含有水、有机溶剂、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所述着色材料粒子和所述聚合物微粒中的一种的体积平均直径比所述着色材料粒子和所述聚合物微粒中的另一种的体积平均直径大1.3倍以上,所述聚合物微粒具有45℃至120℃的软化点(Tc)以及满足下列条件的粘弹性:
logG’1-logG’2≥2,并且
logG’2≤5,
其中G’1为所述聚合物微粒在比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低20℃的T1(℃)的温度下的储存弹性模量,并且G’2为聚合物微粒在比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高20℃的T2(℃)的温度下的储存弹性模量;
除去在所沉积的墨水组合物的液滴中的溶剂组分,以留下由所沉积的墨水组合物的液滴得到的墨水图像;和在不低于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Tc)的温度加热墨水图像。
在本发明的该方面中,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一种的体积平均直径比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另一种的体积平均直径大1.3倍以上。于是,因为墨水组合物含有大粒子和小粒子,因此在进行加热和固着处理之前,可以实现致密的图像结构。有机溶剂均匀地并且以很小的量分布于聚合物微粒和着色材料微粒之间的细小间隙中。在这种情况下,当加热墨水图像时,在间隙中的残留溶剂的蒸发进行,而且,已经熔化(软化)的聚合物填充在间隙中,因此可以获得足够的图像强度。而且,即使少量残留溶剂留在图像结构中,外围结构是牢固的,因此可以固着图像,而不产生图像缺陷。
如果聚合物微粒具有与着色材料粒子的平均直径基本上相同的平均直径,则在进行加热和固着处理之前,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易于稀疏地分布于图像结构中,因此不能获得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图像结构。而且,发生间隙的尺寸的变化,不仅残留溶剂以不均匀的方式分布,而且相应地,大量的残留溶剂将存在于其中间隙尺寸大的部分中。因而,由于在热处理过程中未将溶剂完全干燥,因此图像结构易于受到外部冲击如表面的摩擦而破坏,因此出现图像缺陷。特别是,在实体图像区中出现不自然的空白区等。而且,即使完全除去残留溶剂,如果间隙的体积大,那么当溶剂干燥时,由于干燥处理的极快进行,固体粒子组分的一部分被带出(draw off),并且在间隙被软化的聚合物填充之前,图像本身收缩,因此在图像中导致不自然的空白区的出现。而且,即使图像的实际表面积小,整个图像也收缩,并且整个图像的尺寸变得更小。聚合物微粒越容易成膜,换言之,软化点越低,这种现象越易于发生。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中将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Tc)设定在45℃至120℃的范围内。
而且,通过将不同尺寸的粒子一起在液体中混合,由于在液体中的粘度降低效应(门尼方程),墨水的粘度没有突然增大,因此可以增大在墨水中含有的固体组分的量,换言之,可以增大可允许的聚合物组分的量,这在图像固着方面是有利的。
而且,在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中,因为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Tc)在45℃至120℃的范围内,即使设备的环境操作温度等于或大于室温,也可以将温度设定为不使聚合物微粒在喷嘴附近形成膜的高范围,并且可以防止由熔化引起的图像的收缩。
通过使用具有满足logG’1-logG’2≥2和logG’2≤5的条件的粘弹性的聚合物微粒,以及通过在等于或大于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可以在加热之前和之后大大改变聚合物微粒的粘弹性,因此,可以通过热处理将墨水组合物固着到记录介质上。
优选地,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一种的粒径分布比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另一种的粒径分布更宽。
在本发明的该方面中,因为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一种(其体积平均直径比另一种的体积平均直径大1.3倍以上)的粒径分布比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另一种的粒径分布更宽,因此具有小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粒子容易填充在具有大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粒子之间的间隙中,因此可以获得足够的图像强度。粒径分布由体积平均粒径Mv/数均粒径Mn确定。
优选地,上述喷墨记录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在沉积墨水组合物的液滴的步骤之后或之前涂覆处理液体,所述处理液体使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聚集以形成墨水图像。
在本发明的该方面中,在墨滴喷射步骤之前或之后,涂覆使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聚集的处理液体,因此可以提高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的聚集力。因此,可以在粒子层中实现高密度,因此可以实现更牢固的图像结构。
优选地,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墨水图像;并且上述喷墨记录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将墨水图像从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在本发明的该方面中,因为在转印步骤中挤压时将墨水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因此可以在转印步骤中实现粒子层的高密度,因此可以获得更牢固的图像结构。
根据本发明,通过防止由残留溶剂的不均匀分布产生的干燥不均匀性所导致的图像强度的不均匀性,可以确保图像在记录介质上的固着性能。而且,可以提供一种喷墨图像记录方法,其中可以抑制由间隙的过度产生和粒子聚结的双重因素所导致的图像缺陷如图像收缩和实体图像区中的空白部分的产生,以及提高喷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本质以及其它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全部图中的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并且其中:
图1是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喷墨记录方法的转印型喷墨记录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的设备的又一个实例的直接记录型喷墨记录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显示聚合物微粒的组成和性质的表;
图4是显示墨水组合物的组成的表;
图5是显示实际实施例的评价结果的表;
图6是显示实际实施例的评价结果的表;
图7是显示实际实施例的评价结果的表;和
图8A至8D是显示在图像变形的评价和在转印后的图像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描述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墨水组合物(下面也称为“墨水”)和处理液体,然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喷墨记录方法。
墨水组合物
可用于本发明的墨水组合物至少包含着色材料粒子,聚合物粒子(聚合物微粒)、有机溶剂和水。
<着色材料粒子>
用于墨水的着色材料的粒子可以是颜料粒子或染料和颜料的组合。出于对所记录的图像赋予耐候性的观点,颜料粒子是适宜的。在颜料之中,特别适宜的是使用通过分散剂分散的颜料、自分散性颜料、其中颜料粒子的表面被聚合物覆盖的颜料(微胶囊颜料),或者聚合物接枝颜料。对用于微胶囊颜料的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制,但是适宜的是使用在水中具有自分散性或溶解性,并且具有阴离子基团的聚合物化合物。
用于微胶囊颜料的聚合物本身是自分散或可溶解的。作为选择,可以使用不是自分散或可溶解的微胶囊颜料用聚合物,并且将聚合物改性以变成自分散或可溶解的。例如,它可以是通过用有机胺或碱金属中和的具有引入的羧基,磺酸基或膦酸基或另一种阴离子基团的聚合物。而且,它还可以是将一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阴离子基团引入其中的聚合物。在本实施方案中,适宜的是使用通过盐的方式中和的并且含有引入的羧基的聚合物。
对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颜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橙色和黄色颜料的具体实例是:C.I.颜料橙31、C.I.颜料橙43、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3、C.I.颜料黄14、C.I.颜料黄15、C.I.颜料黄17、C.I.颜料黄74、C.I.颜料黄93、C.I.颜料黄94、C.I.颜料黄128、C.I.颜料黄138、C.I.颜料黄151、C.I.颜料黄155、C.I.颜料黄180和C.I.颜料黄185。
红色和品红色颜料的具体实例是:C.I.颜料红2、C.I.颜料红3、C.I.颜料红5、C.I.颜料红6、C.I.颜料红7、C.I.颜料红15、C.I.颜料红16、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53:1、C.I.颜料红57: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123、C.I.颜料红139、C.I.颜料红144、C.I.颜料红149、C.I.颜料红166、C.I.颜料红177、C.I.颜料红178和C.I.颜料红222。
绿色和青色颜料的具体实例是:C.I.颜料蓝15、C.I.颜料蓝15:2、C.I.颜料蓝15:3、C.I.颜料蓝16、C.I.颜料蓝60和C.I.颜料绿7.
黑色颜料的具体实例是:C.I.颜料黑1、C.I.颜料黑6和C.I.颜料黑7。
根据所用的着色材料粒子,可以将在用于本发明的墨水组合物中含有的着色材料粒子的百分比(浓度)设定为最佳值,而相对于墨水组合物的总重量,适宜的范围在0.1重量%和40重量%之间。更适宜地,它为1重量%至30重量%,并且还更适宜地,它为2重量%至20重量%。如果着色材料粒子的浓度太低,那么得不到足够的图像密度,并且另一方面,如果浓度太高,那么墨水粘度变得太高。
颜料粒子的体积平均直径不受特别限制,条件是喷墨特性不受损害,而30nm至200nm的范围是特别适宜的。预期降低颜料粒子的尺寸可以在提高在记录介质上得到的图像的颜色再现和透明度方面产生有利效果,但是另一方面,在例如降低耐光性和增加墨水的粘度方面存在缺点,因此适宜的是将粒径调节在上述范围内。
<聚合物微粒>
适宜的是将不包含着色材料的聚合物微粒加入用于本发明的墨水组合物中。特别是,可以通过阴离子聚合物微粒加入墨水组合物中获得具有高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墨水组合物。
用于加入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聚合物组分的适宜方式是其中将仅由聚合物组分组成的聚合物微粒分散于墨水中的方式。而且,用于墨水的聚合物微粒可以具有与上述微胶囊颜料的包覆聚合物相同的组成,在所述微胶囊颜料中,颜料粒子被包覆聚合物包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聚合物微粒和微胶囊颜料的包覆聚合物的结合,可以获得在提高耐摩擦性和固着性能方面的有利效果。
聚合物粒子在墨水中的分散状态不限于聚合物粒子在墨水中的乳化状态,并且还可以将树脂在中途溶解于墨水中或以胶态分散体的形式包含于墨水中。
而且,可以通过使用乳化剂分散聚合物粒子,或者可以在不使用任何乳化剂的情况下分散聚合物粒子。对于乳化剂,可以使用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并且还可以使用高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还适宜的是使用具有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组成的外壳的胶囊型聚合物粒子(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其中核部分被组成不同于核部分的组成的外壳部分包覆)。
在没有任何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分散的聚合物粒子被称为无皂胶乳,其包括没有乳化剂的聚合物粒子或具有高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的聚合物粒子。例如,无皂胶乳包含使用作为乳化剂的上述具有水溶性基团如磺酸基或羧基的聚合物(具有接枝水溶性基团的聚合物或由具有水溶性基团的单体和具有不溶性部分的单体获得的嵌段聚合物)的聚合物粒子。
与通过使用乳化剂的聚合获得的其它种类的树脂粒子相比,在本实施方案中特别适宜的是使用无皂胶乳,原因是不存在以下可能性:乳化剂抑制聚合物粒子的成膜,或者在聚合物粒子成膜之后,游离的乳化剂移动到表面上,从而降低在记录介质和其中组合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粒子的图像膜(墨水图像)之间的粘附性或固着性能。而且,还可以防止耐水性的劣化。
加入墨水组合物中的聚合物微粒的组分的可允许实例是:丙烯酸类树脂、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丁二烯树脂、苯乙烯异戊二烯树脂、氯乙烯树脂、丙烯酰基-氨基甲酸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乙烯-丙烯酸类树脂、丁二烯树脂、苯乙烯树脂、丙烯腈树脂、离聚物树脂等,但是不限于这些。在这些之中,出于赋予良好的图像固着性能的观点,含具有低离解度的羧基的材料是更适宜的。
亲水性阴离子基团可以是具有负电荷的任何基团,但是适宜地,它是磷酸基、膦酸基、次膦酸基、硫酸基、磺酸基、亚磺酸基或羧基,并且在这些之中,出于赋予良好的图像固着性的观点,羧基是更适宜的。
而且,当通过如下所述的处理液体使墨水聚集时,在墨水中含有的聚合物微粒适宜地具有同时包含阴离子部分和阳离子部分的两性结构。当由于处理液体,pH变得等于或低于5时,聚合物微粒经历从负到正的极性转变,在聚合物和颜料之间出现吸引力,因此聚集力变得更强,并且可以加快聚集速度。
适宜地,加入墨水中的聚合物微粒的量为2重量%至40重量%,并且更适宜为4重量%至20重量%。如果加入量小于2重量%,那么本发明的有利效果不足。另一方面,如果加入量大于40重量%,那么墨水粘度变得太大,并且损害喷射可靠性。
着色材料粒子与聚合物微粒的加入量的重量比适宜在2:1和1:10之间,并且更适宜为1:1至1:5。如果着色材料粒子与聚合物微粒的加入量的重量比大于2:1(换言之,如果聚合物微粒的量太小),那么由聚合物微粒的熔化导致的有利效果不足,并且在耐磨损性方面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着色材料粒子与聚合物微粒的加入量的比率小于1:10(换言之,如果着色材料粒子的量太大),则墨水的粘度变得太高,并且喷射可靠性和其它因素劣化,这是不宜的。
考虑到在聚合物微粒软化时的粘附力,适宜的是加入墨水组合物中的聚合物微粒的分子量应当等于或大于5,000。如果分子量小于5,000,那么在图像的耐磨损性和固着性能方面得不到足够的有利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案中,还可以将多种聚合物微粒的混合物用于墨水组合物。可以将多种聚合物微粒分别并且独立地分散于墨水组合物中,或者它们可以采用包含核部分和壳部分的核—壳结构。而且,除其中壳部分完全覆盖核部分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其中壳部分覆盖核部分的一部分的方式。而且,还可以采用其中第二聚合物微粒的层以分散的岛形状被覆盖在第一聚合物微粒的层中的方式,或者采用其中将第二聚合物微粒以点的方式分散于由第一聚合物微粒形成的表面层上的方式。
在非晶态聚合物的情况下,软化点指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熔点对应晶态聚合物从固相变成液相时的温度,但是它们不限于这些温度。
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等于或大于45℃并且等于或低于120℃。如果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太低,那么聚合物微粒变得过度容易形成膜,因此当溶剂干燥时,聚合物微粒被拉开,从而导致由实际图像的收缩引起的不自然空白区。而且,如果图像的实际表面积小,那么整个图像数收缩并且图像尺寸变得更小。在本实施方案中,因为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等于或大于45℃并且等于或低于120℃,那么即使设备的环境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室温,也可以在没有聚合物微粒在喷嘴附近形成膜的情况下设定高温,因此可以防止由聚合物微粒的熔化引起的图像收缩。软化点适宜地等于或大于45℃并且等于或低于100℃,并且更适宜地,等于或大于45℃并且等于或低于75℃。
有各种用于测量软化点和熔点的方法,但是在本发明中,采用使用DSC设备的测量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物微粒的粘弹性满足下面的方程(1)和(2):
logG’1-logG’2≥2     (1)
logG’2≤5     (2),
其中G’1为在T1(℃)下的储存弹性模量,G’2为在T2(℃)下的储存弹性模量,T1为比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低20℃的温度,并且T2为比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高20℃的温度。
可以通过组成聚合物组分的单体材料和它们的组成比、分子量、分布等将这种粘弹性控制为所需的性能。
可以通过流变仪测量聚合物微粒的储存弹性模量G’。储存弹性模量是通过以下方法测量的:冷冻干燥聚合物微粒的分散材料以形成粉末,然后使用由Anton Paar.制造的粘弹性测量设备Physica MCR301测量性能。对于测量条件,将粉末化的聚合物升高至150℃的温度,然后可以使用直径为8.0mm的平行板,在6.28rad/sec(1Hz)的频率ω,0.1°的扭曲角和1.0mm的间隙下,在聚合物从150℃以3℃/min的速率冷却至20℃时测量性能。
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之间的关系
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一种的体积平均直径比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另一种的体积平均直径大1.3倍以上,并且适宜为大1.5倍以上,并且还更适宜为大2.0倍以上。例如,如果着色材料微粒的平均粒径为聚合物微粒的平均粒径的1.3倍以上时,那么可以借助于聚合物微粒填充在着色材料粒子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因此可以将图像结构容易地形成为致密结构,因此可以实现足够的图像强度。
而且,适宜地,具有较大体积平均粒径的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一种的粒径分布宽于具有较小体积平均粒径的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中的另一种的粒径分布。例如,如果着色材料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聚合物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那么使着色材料粒子的粒径分布宽于聚合物微粒的粒径分布。换言之,与着色材料粒子的粒径分布相比,使聚合物微粒的粒径分布为窄的分布(均匀粒径)。因此,因为聚合物微粒容易填充着色材料粒子之间的间隙,因此密度变得更高,并且可以获得足够的图像强度。
在上述描述中,描述了其中着色材料微粒大于聚合物微粒的实例。与上述实例类似,在聚合物微粒大于着色材料微粒的情况下,着色材料粒子进入聚合物微粒之间的间隙中,并且能够降低间隙的体积,因此可以获得类似的有利效果。
测量包括体积平均粒径和数均粒径的粒径分布的方法可以采用静态光散射法、动态光散射法或离心沉降法。在这些之中,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的动态光散射法是特别适宜的,因为它能够测量直到小尺寸的粒径。通过使用例如Microtrac UPA(由Nikkiso(Co.,Ltd.)制造),可以通过动态光散射测量粒径。
体积平均粒径是根据粒子体积加权的平均粒径(用粒子体积分数加权的平均粒径),并且它是通过下列方法获得的:得到在一组粒子中的每一个单独的粒子的粒径和粒子体积的乘积,将这些乘积一起求和,然后将该总和除以粒子的总体积。换言之,体积平均粒径表示如下:
Mv=∑(Fi×Mi4)/∑(Fi×Mi3)     (3),
其中Fi为具有Mi尺寸的粒子的数量(分数)。
数均粒径是通过下列方法获得的:得到在一组粒子中的单独的粒子的直径的总和,然后除以粒子的总数。数均粒径表示如下:
Mn=∑(Fi×Mi)/∑Fi      (4),
其中Fi为具有Mi尺寸的粒子的数量(分数)。
在体积平均粒径和数均粒径之间的关系是使体积平均粒径Mv等于或大于数均粒径Mn(即,体积平均粒径≥数均粒径)这样的关系。在全部具有完全相同尺寸的粒子的组中,两个值是相等的,并且体积平均粒径Mv相对于数均粒径Mn的比率(体积平均粒径Mv/数均粒径Mn)为1。而且,体积平均粒径Mv相对于数均粒径Mn的比率越大,粒径分布越宽。在由Polymer Publication Society出版的“Polymer latex chemistry”,SoichiMuroi,119页中描述了体积平均粒径和数均粒径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除去在液体分散体中的大而粗的粒子降低粒径分布(Mv/Mn),并且可以根据预期目的调节这种分布。
用于除去这些大而粗的粒子方法通常可以采用离心沉降法、微孔过滤法等。
离心沉降法可以采用可商购的离心分离器。所施加的离心力的量级适宜地设定为重力加速度的10倍至1000000倍。
可以将各种材料用于在微孔过滤法中使用的过滤器。更具体地,过滤材料的可允许实例是:纤维素、乙酰纤维素、聚偏二氟乙烯(vinylidenepolyfluoride)、聚醚砜、聚四氟乙烯、聚碳酸酯、玻璃纤维、聚丙烯等。而且,膜过滤器和深度过滤器适宜作为过滤的模式。在过滤中使用的过滤器的孔尺寸适宜为0.1μm至10μm,并且更适宜为0.2μm至5μm,并且还更适宜为0.2μm至0.5μm。而且,当进行过滤时,适宜的是在通过具有大直径的孔的过滤器过滤之后,应当通过具有小直径的孔的过滤器再次过滤该材料。
如果存在大量大而粗的粒子并且过滤性能差,那么可以通过将分散剂加入液体分散体中提高过滤性能。
有机溶剂
出于防止在喷墨头中的喷嘴由墨水的干燥所致的阻塞的观点,适宜的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墨水组合物应当含有有机溶剂,并且特别是,可溶于水中的有机溶剂。这种类型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包括润湿剂和渗透剂。
在墨水中的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实例是:多元醇、多元醇衍生物、含氮溶剂、一元醇和含硫溶剂。多元醇的具体实例是: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丁二醇、三甘醇、1,5-戊二醇、1,2,6-己三醇和甘油。多元醇的衍生物的具体实例是: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甘醇单甲醚,二甘醇单乙醚,二甘醇单丁醚,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单丁醚和二甘油的环氧乙烷加合物。含氮溶剂的具体实例是: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环己基吡咯烷酮和三乙醇胺。一元醇的具体实例是:乙醇、异丙醇、丁醇、苄醇等。含硫溶剂的具体实例是:硫代二甘醇、硫代二甘油、环丁砜和二甲亚砜。除这些以外,还可以使用碳酸亚丙酯、碳酸亚乙酯等。
在本实施方案中,可以单独使用一种可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作为选择,可以将两种以上可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一起混合并且使用。相对于墨水的总重量,可溶于水的有机溶剂的含量比适宜地不高于60重量%。如果含量比高于60重量%,那么墨水的粘度增加,并且从喷射头的喷射特性可能劣化。
处理液体
用于本发明的墨水组合物适宜地使用具有着色材料粒子和使聚合物微粒聚集的处理液体的墨水组。通过使用处理液体,可以增加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的聚集力,因此可以实现粒子层的增加的密度,并且可以获得更强的图像结构。
用于本发明的处理液体的一个适宜实例是通过改变墨水的pH使在墨水组合物中含有的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聚集,产生聚集材料的处理液体。
而且,适宜的是使用将多价金属盐或聚芳基胺加入其中的处理液体。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使用这些化合物的两种以上的组合。出于交联点的观点,优选使用三价铝离子。
而且,适宜地,处理液体的组分选自:磷酸、甲磺酸、聚丙烯酸、乙酸、乙醇酸(glycol acid)、丙二酸、苹果酸、马来酸(malleinic acid)、抗坏血酸、琥珀酸、戊二酸、富马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磺酸、正磷酸、吡咯烷酮甲酸、吡喃酮甲酸、吡咯甲酸、呋喃甲酸、吡啶甲酸、香豆酸、噻吩甲酸、烟酸或者这些化合物的衍生物,或这些的盐等。
在本发明中,可以在墨水沉积的沉积之前涂覆处理液体,或者在墨滴的沉积之后涂覆处理液体。
出于对墨水组合物的聚集性能的观点,本发明的处理液体适宜地具有1至6的pH,更适宜为2至5的pH,并且特别适宜为3至5的pH。
喷墨记录方法和设备
<第一实施方案>
接着,将描述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的喷墨记录设备。
图1是显示转印型喷墨记录设备的总体组成的一个实例的图。
如图1中所示,喷墨记录设备10主要包括:中间转印体12、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4、喷墨单元16和转印单元18,并且它还配置有溶剂消除单元20、清洁单元22和图像固着单元24。
中间转印体12由具有规定的宽度的环形带构成,并且将中间转印体12绕多根辊26卷绕。在本实施方案中,描述其中使用四根辊26A至26D的实例。中间转印体12不限于环形带,并且还可以采用其中通过输送机带输送切片中间转印体的方法,或者它可以使用鼓状构件。
将电动机(未图示)的动力传输给多根辊26的至少一根主辊,并且通过该电动机的驱动,使中间转印体12围绕辊26(26A至26D)的外侧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以下称为“转印体的旋转方向”)。
将对应处理液体的记录头(处理液体头)30S安置在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4中。处理液体头30S从与中间转印体12相对的喷射面喷出处理液体。因此,将处理液体的液滴沉积在中间转印体12的记录表面12a上。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4不限于从具有喷嘴的头部喷射处理液体的方法,并且还可以采用使用涂布辊的涂布方法。使用这种涂布方法,可以在实际中将处理液体容易地涂覆到中间转印体12的整个表面,包括其中沉积墨滴的图像区。在这种情况下,适宜的是在中间转印体12上的处理液体的厚度应当为1μm至5μm。还可以安置使在中间转印体12上的处理液体的厚度变得均匀的装置。例如,有使用气刀的方法,以及其中安置具有锐角的构件以相对于中间转印体12形成对应处理液体的厚度的指定值的间隙的方法。在图1中,将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4安置在喷墨单元16前面,但是还可以将它安置在喷墨单元16后面。即使将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4安置在喷墨部16后面,也可以获得与将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4安置在喷墨单元前面的情况类似的有利效果。
将喷墨单元16安置成紧跟在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4后面。喷墨单元16包括记录头(墨水头)30K、30C、30M和30Y,它们对应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墨水的各种颜色。将满足本发明的墨水组合物条件的各种墨水储存在相应的墨水储存单元(未显示)中,所述墨水储存单元对应各种颜色的墨水,并且将这些墨水供给到相应的记录头30K、30C、30M和30Y中。
墨水头30K、30C、30M和30Y各自从与中间转印体12相对的喷射表面喷射相应颜色的墨水。因此,将各种颜色的墨水沉积在中间转印体12的记录表面12a上。
处理液体头30S和墨水头30K、30C、30M和30Y中的每一个是整行型头,其中在中间转印体12上形成的图像的整个最大记录宽度上形成多个喷射口(喷嘴)。因此,与在中间转印体12的横向(相对于图1中的图平面从前至后的方向)上来回扫描短梭式头的同时进行记录的串行型头相比,可以在中间转印体12上以高速记录图像。当然,本发明还适用于具有较高记录速度的串行系统,例如,在一次扫描动作中形成一行的一遍型记录系统(one-pass recording system)。
在本实施方案中,所有各种记录头(处理液体头30S和墨水头30K、30C、30M和30Y)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在下面,使用参考标记30表示这些记录头的代表实例。
当将处理液体从处理液体头30S中沉积到中间转印体12上面时,由于中间转印体12的旋转,将其上已经沉积处理液体的中间转印体12的区域依次移动到墨水头30K、30C、30M和30Y的正下方,并且分别从墨水头30K、30C、30M和30Y中喷射相应颜色的墨水。
适宜地,根据要求调节处理液体沉积量和墨水沉积量。例如,可以根据将图像转印到上面的记录介质的种类改变所沉积的处理液体的量,以调节通过混合处理液体和墨水而形成的墨水聚集体的粘度和其它性能。而且,出于通过对墨水膜的内部赋予分离特性或者赋予粘附力提高转印性能的观点,还可以在处理剂中包含蜡。更适宜地,以乳液的形式加入蜡。适宜地,按重量比计,相对于墨水中的固体组分,乳液中的固体组分的加入量等于或大于0.05重量%,以获得在墨水膜内部良好的分离性能和良好的粘合强度。如果加入量小于0.05重量%,那么得不到足够的分离效果。随着乳液的加入量逐渐增加,墨水的可靠性逐渐下降,因此适宜的是应当将固体组分限制至相对于墨水的总量为约30重量%。所用的蜡可以是巴西棕榈蜡、石蜡、微晶蜡、褐煤蜡、醇蜡、聚乙烯蜡、PTFE蜡、合成酸蜡、α烯烃-无水马来酸共聚物等。而且,还可以在沉积处理剂之前,通过以单独的方式仅沉积分离组分而形成分离层。
将溶剂消除单元20安置在根据转印体的旋转方向的喷墨单元16的下游侧。在隔着中间转印体12对应辊26A的位置,将溶剂消除辊32安置在溶剂消除单元20中。溶剂消除辊32由辊状多孔材料制成,并且被安置成紧靠中间转印体12的记录表面12a。其它可允许的模式是例如,通过气刀从中间转印体12上消除过量溶剂的系统,或者通过加热蒸发溶剂的系统。可以采用任何溶剂消除系统,但是适宜地,使用不采用加热的系统。在通过加热转印体的表面,或通过将热量施加到转印体上的聚集体上而蒸发溶剂的装置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的情况是通过聚集体的过度加热消除了过量的溶剂,因此在转印过程中不能保持聚集体中的适宜粘度,并且转印特性下降。另一个问题是中间转印体的加热对从喷墨头喷墨的特性的影响。
在溶剂消除单元20中,通过溶剂消除辊32消除在中间转印体12的记录表面12a上的溶剂。因此,即使在大量处理液体沉积于中间转印体12的记录表面12a上的情况下,因为通过溶剂消除单元20消除了溶剂,因此在转印单元18中没有将大量(过量)溶剂(分散介质)转印到记录介质34上。因此,即使在纸等用作记录介质34的情况下,也不出现作为水基溶剂的特征的问题,如卷曲、起皱等。
通过采用溶剂消除单元20从墨水聚集体中消除过量溶剂,可以将墨水聚集体浓缩,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部聚集力。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在墨水聚集体中含有的树脂粒子的聚结,并且可以在进行转印步骤之前对聚集体赋予更强的内部聚集力。而且,由于通过消除溶剂使墨水聚集体有效地浓缩,可以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对图像赋予良好的固着性能和光泽。
不是特别需要通过溶剂消除单元20消除所有溶剂。如果通过过度地消除溶剂使墨水聚集体过度地浓缩,那么在墨水聚集体和转印体之间的聚集力变得太强,因此转印需要很大的压力,这是不宜的。相反,为了保持适合转印的粘弹性,适宜的是留下少量的溶剂。通过留下少量的残留溶剂的有利效果之一在于,因为墨水聚集体是疏水性的,并且非挥发性溶剂组分(主要是有机溶剂,如甘油)是亲水性的,因此在进行溶剂消除之后,墨水聚集体和残留的溶剂组分分离,并且在墨水聚集体和中间转印体之间形成由残留的溶剂组分组成的液体的薄层。因此,墨水聚集体与转印体的粘附力变弱,这对于提高转印特性是有利的。
将转印单元18安置在根据转印体的旋转方向的溶剂消除辊20的下游侧。在隔着中间转印体12与辊26B相对的位置,将加压和加热辊36安置在转印单元18中。将加热器37以这样的方式安置在加压和加热辊36内部,使得通过这种加热器37升高加压和加热辊36外部圆周表面的温度。将记录介质34从图1中的左手侧输送到右手侧,以使其在中间转印体12和加压和加热辊36之间通过。当记录介质34在中间转印体12和加压和加热辊36之间通过时,使记录介质34的正面与中间转印体12的记录表面12a接触,并且通过加压和加热辊36从记录介质34的背面进行加压和加热。从而,将中间转印体12的转印部分的表面温度升高至转印温度,并且将在中间转印体12上形成的墨水聚集体的点的图像软化至适当的软化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将在中间转印体12的记录表面12a上形成的点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34上。适合的结构是其中加热部分仅限于中间转印体12的转印部分的结构。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可以防止通过加热转印体的整个表面所导致的过度热负荷,并且防止在墨水聚集体中含有的溶剂组分的过度消除。而且,通过在转印单元18中加热墨水聚集体,消除了在墨水聚集体中含有的几乎所有溶剂,并且由于通过由加压导致的墨水聚集体的物理浓缩的组合效应促进的树脂熔化,在从即将转印的步骤至转印的完成的短时间内,在其中中间转印体12与加压和加热辊36进行接触的区域中,可以对墨水聚集体赋予更强的内部聚集力。
如上所述,转印温度是中间转印体12的转印部分的表面温度,并且将加压和加热辊36的表面温度设定为比这种转印温度更高的温度,以考虑到经由记录介质加热中间转印体12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在将记录介质34输送到转印单元18之前,还可以安置对记录介质34进行热处理的记录介质热处理。可以通过使记录介质在与墨水聚集体的点的图像进行直接接触时达到所需的转印温度,在转印过程中实现所需的热传导。而且,通过预先加热记录介质34,墨水图像在转印时立即熔化,并且进入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凹痕和毛细管中,从而产生由增大的接触表面积引起的锚定效应。作为这种锚定效应的结果,在记录介质34和墨水聚集体之间的粘附力得到提高,并且转印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进行。而且,还可以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提高图像的固着性能。而且,可以提高图像的平滑度,并且这具有对图像赋予颗粒度和光泽的有利效果。适宜地,可以根据记录介质34的种类自由地调节记录介质34的加热温度。
如果在纸的表面中有大量由纸浆纤维造成的凹痕(波动),如在普通纸、高级纸等的情况下,那么可以在墨水图像和记录介质的表面之间预期到强的锚定效应,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在直接转印过程中进行接触的记录介质的表面的加热温度调节墨水聚集体的粘度,以及调节在加热单元中的加热温度,可以实现在墨水图像中的最佳粘附力,因此对普通纸、高级纸等赋予图像的良好固着性能。例如,具有平滑表面的记录介质34,如涂布纸,在表面部分中具有高的热传导效率,因此将加热温度设定为较低的温度。另一方面,在具有表面凹痕的记录介质34如高级纸的情况下,空气层容易介入纸和墨水图像之间,因此适宜的是将加热温度设定为较高的温度,原因是由于聚合物组分的粘附力的增加,这可以预期产生良好的锚定效应。
而且,当在转印之前不进行溶剂消除处理时,因为可以通过在短的时间内加热消除溶剂,因此没有太多关于转印速度的问题,但是如果进行溶剂消除步骤,那么在转印单元中蒸发的溶剂的绝对体积仅是小的,因此不仅浓缩效应更有效,而且还可以在转印过程中降低热负荷。而且,通过在转印单元18中加热实现墨水聚集体的有效浓缩,可以在转印到记录介质34上面之后对图像赋予良好的固着性能和光泽。
而且,还可以根据记录介质34和印刷条件等,将转印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自由地调节为适合的条件。
而且,还可以根据要求,在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上采用带有具有分离性能的表面层的结构。如果转印体的表面被赋予分离性能,那么它具有低的表面能和高的分离性能,因此可以实现高的转印速率。在本发明中,即使不是特别地赋予分离性能,也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转印速率,但是出于清洁负荷等的观点,即使对中间转印体的表面赋予分离性能,也没有特别的问题。这里,如在本发明中所提及的具有分离性能的表面指临界表面张力为30mN/m以下,或与水接触的角度为75°以上的表面。
用于中间转印体12的表面层的适合材料是例如,通常已知的材料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烯烃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氟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
将清洁单元22安置在根据转印体的旋转方向的转印单元18的下游侧以及根据转印体的旋转方向的处理剂沉积单元14的上游侧。将清洁辊38在隔着中间转印体12与辊26C相对的位置安置于清洁单元22中,设置成紧靠中间转印体12的记录表面12a,并且在转印后,清洁辊38从中间转印体12的记录表面12a上消除残留的材料。
清洁辊38的可允许模式是:其中清洁辊38由软而多孔的构件制成,并且在通过清洁液体涂布装置以清洁液体浸渍的同时清洁中间转印体(记录表面12a)的表面的系统;其中将刷子安置在辊的表面上,并且在将清洁液体涂覆于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上的同时,通过刷子消除在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上的污物的系统;或其中将挠性刀片安置在辊表面上并且通过这种刀片扫除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上的残留材料(墨水聚集体的残留痕迹)的系统等。如果将清洁辊38的表面线速度设定成慢于或快于中间转印体的表面的线速度,而不是相等,那么可以提高消除残留材料的速率。根据在清洁辊38的表面和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之间的速度差,在中间转印体的表面上产生剪切力,因此可以有效地消除残留材料。
在本发明中,安置图像固着单元24以对转印后的记录介质赋予更强的固着性能。
将图像固着单元24设置在转印单元18的记录介质输出侧(图1中的右手侧)。在图像固着单元24中,将两根固着辊40A和40B安置在记录介质34的正面和背面,并且通过固着辊40A和40B将转印并且形成于记录介质34上的图像加压并且加热,可以提高在记录介质34上的记录图像的固着性能。适宜地,固着辊40A和40B是由一根加压和加热辊和一根加热辊组成的一对辊,但是固着辊40A和40B不限于这些。
而且,在本发明中,还可以在将记录介质34输送到转印单元18之前安置对记录介质34进行热处理的装置(未图示)。
在转印夹紧处理过程中,通过将与墨水聚集体进行直接接触的记录介质34预先设定至所需的转印温度,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热传导。而且,通过将记录介质预先设定至所需的转印温度,而不是仅在转印夹紧处理过程中进行加热的情况,使墨水聚集体和记录介质的表面接触。可以根据记录介质34的种类自由地调节这种温度,并且还可以通过控制这种温度控制墨水聚集体的粘弹性。
如果在纸的表面中有大量由纸浆纤维造成的凹痕,如在记录介质34为普通纸、高级纸等的情况下,那么可以预期到在墨水聚集体和记录介质的表面之间的强锚定效应,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在直接转印过程中进行接触的介质的表面的加热温度调节墨水聚集体的粘度,以及调节在加热单元中的加热温度,可以实现墨水聚集体的最佳粘度,因此对普通纸、高级纸等赋予图像的良好的固着性能。而且,通过控制墨水聚集体的粘度以使其比在表面中具有凹痕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更硬,还可以在转印到具有平坦表面的记录介质(例如如果记录介质34为涂布纸)之后赋予良好的固着性能。
接着,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组成的喷墨记录设备记录图像。
首先,通过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4将处理液体沉积在中间转印体12上(步骤1)。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代替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4的涂布辊将处理液体以薄膜的形式供给到中间转印体12上。
接着,通过带式输送机输送其上已经沉积处理液体的中间转印体12以使其位于记录头16下面,并且将根据本发明的墨水以液滴的形式喷射,从而与处理液体进行接触(步骤2)。通过这种方式,通过将处理液体和墨水混合在一起产生由墨水聚集体形成的墨水图像。
接着,通过带式输送机将其上已经形成墨水图像的中间转印体12朝溶剂消除单元20输送,并且通过溶剂消除辊32消除在中间转印体12的记录表面12a上的溶剂(步骤3)。
接着,通过带式输送机将从中消除溶剂的中间转印体12朝转印单元18输送。在将中间转印体12输送至转印单元18的同时,还经由单独的路线将记录介质34输送至转印单元18,并且将记录介质34置于中间转印体12和加压和加热辊36(其包括加热器)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加压和加热辊36加热中间转印体12和记录介质34,将在中间转印体12的转印部分中的表面温度升高至转印温度(例如,100℃),并且将在中间转印体12上形成的墨水聚集体在适当软化的状态下转印到记录介质34上(步骤4)。
之后,将其上已经转印墨水聚集体的记录介质输送至图像固着单元24,并且在等于或高于在墨水组合物中的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工序,从而可以将墨水聚集体以适合的图像强度固着到记录介质上(步骤5)。
通过带式输送机,将已经完成转印处理的中间转印体12经由清洁单元22循环回到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4的位置,并且重复上述步骤1至5的操作。
<第二实施方案>
接着,将描述直接记录型喷墨记录方法和设备作为第二实施方案。
图2是直接记录型喷墨记录设备的总体示意图。
在图2中所示的图像记录设备100使用其中在记录介质122上直接形成图像的直接记录方法。
喷墨记录设备100包括: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38,其将处理液体沉积在记录介质122上;喷墨单元112,其包括将相应的颜色K、C、M和Y的墨水的液滴喷射到记录介质122上的头112K、112C、112M和112Y,在所述记录介质122上已经通过沉积处理液体形成处理液体层;溶剂消除单元118,其包括消除残留在记录介质122上的残留溶剂组分的热空气供给设备118A和加热板118B,在所述记录介质122上已经喷射相应的颜色K、C、M和Y的墨水的液滴;和图像固着单元123,其包括固着辊123A和123B,所述固着辊123A和123B加热在记录介质122上形成的图像并且将图像固着到记录介质112上。
将从纸供给单元(未图示)中输出的记录介质122供给到抽吸带输送单元140中。抽吸带输送单元140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将环形带146卷绕在辊142和144之间,并且至少与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38、喷墨单元112、溶剂消除单元118和图像固着单元123相对的带的一部分组成水平面(平坦表面)。
带146具有比记录介质122更宽的宽度,并且在带表面中形成多个抽吸孔(未图示)。如图2中所示,在与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38、喷墨单元112、溶剂消除单元118和图像固着单元123相对的位置,将抽吸室(未图示)安置在卷绕在辊142和144周围的带146的内侧。通过使用泵(未图示)对抽吸室进行抽吸产生负压,将记录介质122抽吸并且固定在带146上。
通过将电动机(在图2中未图示)的动力传输至将带146卷绕在其周围的辊142、144中的至少一根,在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上驱动带146,并且从图2中的右边至左边输送被固定在带146上的记录介质122。
因为在进行无白边印刷等时墨水粘附到带146上,因此将带清洁单元(未图示)设置在带146的外侧的预定位置(在印刷区外面的位置)。尽管未显示带清洁单元(未图示)的构造的详情,但是其实例包括其中使用清洁辊如刷辊和吸水辊夹紧带的构造,其中将清洁空气吹送到带上的空气吹送构造,或者这些的组合。在使用清洁辊夹紧的构造的情况下,如果使带的线性速度不同于辊的线性速度,则提高了清洁效果。
还可以想到的是其中使用辊和夹紧输送机构代替抽吸带输送单元140的模式,但是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通过辊和夹紧机构输送印刷区,则在刚刚印刷之后辊与纸的印刷表面接触,因此图像容易被弄脏。因此,适宜的是如在本实施方案中采用不与印刷区中的图像表面接触的抽吸带输送。
与第一实施方案类似,可以使用包括涂布辊的组成或者使用喷墨头作为处理液体沉积单元138。而且,还可以将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组成类似的组成用于喷墨单元112。
接着,通过被安置在喷墨部112的下游侧的溶剂消除单元118消除在墨水组合物中的溶剂。在图2中,通过由热空气供给设备118A产生的热空气流从被涂覆的膜的上表面加热,并且通过被安置在记录介质122的被涂覆的膜的相反侧的加热板118B加热,消除溶剂。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例,并且还可以通过溶剂消除辊或加热辊消除溶剂。
接着,通过将喷射到记录介质122上的墨滴加热并且加压,将图像固着单元123固着到记录介质122上。还可以将与第一实施方案的组成类似的组成用于图像固着单元。而且,以类似的方式,将加热条件设定为等于或高于墨水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的温度。
图2的图示中省略的组成单元包括:消除从纸供给单元供给的记录介质122中的卷曲的去卷曲单元;在使用长的记录介质(卷状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切割至规定的尺寸的切割器。
当使用对处理液体和墨水具有非渗透性能的介质(非渗透性介质)作为记录介质122时,在图2中所示的喷墨记录设备100具有特别有利的效果。至于非渗透性介质的可允许实例,有涂布纸、树脂膜,如OHP膜,金属片等。记录介质122的适用范围不限于具有非渗透性能的介质,并且还可以使用比具有可渗透性能的介质差的渗透性的介质,如普通纸。
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实际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颜料分散液的制备
(颜料分散体A)
在反应容器中制备包含下列化合物的溶液:6重量份苯乙烯、11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硬脂醇酯、4重量份苯乙烯大分子AS-6(由Toa Gosei生产)、5重量份“Premmer”PP-500(由NOF Corp.生产)、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0.05重量份2-巯基乙醇,以及24重量份甲基乙基酮。
另一方面,通过将下列化合物引入滴液漏斗制备混合溶液:14重量份苯乙烯、24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硬脂醇酯、9重量份苯乙烯大分子AS-6(由Toa Gosei生产)、9重量份“Premmer”PP-500(由NOF Corp.生产)、1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0.13重量份2-巯基乙醇、56重量份甲基乙基酮,以及1.2重量份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
随即,在氮气气氛中搅拌的同时,将在反应容器内部的混合溶液升高至75℃的温度,并且通过滴定1小时的时间逐渐加入滴液漏斗中的混合溶液。当在滴定结束后经过2小时的时候,通过滴定3小时的时间,加入通过将1.2重量份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溶解于12重量份甲基乙基酮中所获得的溶液,并且在75℃将混合物进一步熟化2小时,并且在在80℃熟化2小时,从而产生聚合物分散剂溶液。
通过消除溶剂分离这样获得的聚合物分散剂溶液的一部分,并且使用四氢呋喃将所得到的固体组分稀释至0.1重量%,然后使用采用三根连续柱子TSKgel Super HZM-H、TSKgel Super HZ4000、TSKgel Super HZ2000的高速GPC(凝胶渗透色谱)设备HLC-8220GPC进行测量。当以聚苯乙烯分子的重量表示时,重均分子量为25,000。
将5.0g(按固体转化率计)的得到的聚合物分散剂、10.0g的青色颜料、颜料蓝15:3(由Dainichi Seika Co.,Ltd.生产)、40.0g的甲基乙基酮、8.0g的1mol/L氢氧化钠、82.0g的去离子水和300g的0.1mm氧化锆小球供给到容器中,并且在“Ready Mill”分散机(由IMEX Co.,Ltd.制造)中以1000rpm分散6小时。在蒸发器中,将这样获得的分散体在减压下浓缩,直至充分除去甲基乙基酮,并且颜料密度为10%。这样获得的青色颜料分散液A的颜料粒径为77nm。
(颜料分散体B)
通过调节分散条件,如分散器的旋转速度或分散处理时间,获得具有不同的颜料粒径的青色颜料分散液B(粒径103nm)。
聚合物微粒的合成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62/35/3=w/w/w](聚合物微粒7)的合成
描述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62/35/3=w/w/w](聚合物微粒7)的合成的实例作为聚合物微粒的合成的一个实例。
将8.1g的Pionon A-43s(由Takemoto Oil&Fat Co.,Ltd.生产)和236.0g的蒸馏水引入配备有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1升三口烧瓶中,并且在氮气流中在70℃下加热的同时搅拌混合物。将6.2g的苯乙烯、3.5g的丙烯酸正丁酯、0.3g的丙烯酸、1.0g的过硫酸铵和40g的去离子水加入并且搅拌30分钟,之后通过以在2小时内完成滴定这样的方式在均匀的速度下滴定,加入由117.8g的苯乙烯、6.5g的丙烯酸正丁酯和5.7g的丙烯酸组成的单体溶液。在滴定结束时,加入0.5g过硫酸铵在20g蒸馏水中的水溶液,将混合物在70℃下搅拌4小时,然后将温度升高至85℃,并且进一步继续搅拌2小时。然后将反应液冷却并且用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至pH7。然后,使反应液通过75μm过滤器,获得505g目标聚合物微粒7。
这样获得的聚合物微粒的固体浓度为39.2%(固体产率97.0%)。通过将所得到的聚合物微粒稀释至适合的测量浓度,然后用亚微米粒子分析器N4(由Beckman Coulter(Inc.)生产)测量,测量出平均粒径为73nm。
类似地,通过改变单体组成、引发剂的量或所用的表面活性剂的量,或通过加入链转移剂,合成具有各种物理性能,如粒径,Tg、粘弹性等的聚合物微粒1至6和8至13。
图3是显示聚合物微粒1-13的组成和性能的表。
合物粒子1-13具有下列通式。
Figure G2008101681349D00251
在图3的表中,“组成比(St/BA/AA)”指在上述通式中的苯乙烯嵌段(St)、丙烯酸丁酯嵌段(BA)和丙烯酸嵌段(AA)的组成比。
在制备聚合物微粒的液体分散体之后使用离心沉降法过滤大而粗的粒子的情况下,依靠转速和操作时间,以及在使用微量过滤法的情况下,依靠使用乙酰基纤维素膜过滤器的过滤器孔尺寸和过滤步骤的数量,通过调节聚合物微粒的液体分散体的Mv/Mn值,由聚合物微粒6和8获得具有更加单分散的粒径分布的聚合物微粒14和15。
墨水组合物的制备
根据下述组成比,通过混合如上所述获得的颜料分散液和聚合物微粒的液体分散体形成墨水组合物1-20。在混合各种组分之后,通过使用5μm过滤器除去大而粗的粒子以制备墨水组合物。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墨水组合物1-20。图4是在所用的聚合物微粒1-15和所获得的墨水组合物1-20之间对应的表。
(墨水组合物1-20的组成比)
颜料蓝15:3                      4重量%
聚合物微粒(聚合物微粒1-15)       8重量%
甘油                             20重量%
二甘醇                                     10重量%
Olefin E1010(由Nisshin Kagaku Kogyo生产)   1重量%
去离子水                                   余量
处理液体的制备
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处理液体。通过调节氟基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和加入量,调节表面张力。
(处理液体的组成比)
甘油            12.5重量%
二甘醇          10重量%
磷酸            5重量%
Olefin E1010    1.5重量%
去离子水        余量
<墨滴沉积试验>
(转印方法)
使用改进的Ricoh GELJET GX5000作为喷墨记录设备,通过将评价墨水的液滴以1200×1200dpi的液滴喷射分辨率和3.5pl的液滴喷射体积喷射到其上已经涂覆处理液体的中间转印体上,形成用于评价的实体图像。将硅氧烷橡胶用于中间转印体。通过吹送温度为80℃的加热空气消除溶剂。然后在90℃的转印温度下,将图像转印到由Mitsubishi Paper MillsCo.,Ltd.生产的Tokubishi美术纸上。通过使转印的图像通过被设定为90℃的加热温度的固着辊,进行加热和固着处理。如果聚合物的软化点为90℃或更高,那么将加热温度设定为高于软化点的10℃。输送速度为500mm/s。
(直接记录方法)
使用改进的Ricoh GELJET GX5000作为喷墨记录设备,通过将评价墨水的液滴以1200×1200dpi的液滴喷射分辨率和3.5pl的液滴喷射体积喷射到Tokubishi美术纸上,形成用于评价的实体图像。如果沉积处理液体,那么在喷射墨水之前,以与墨水类似的方式,通过将液滴喷射到Tokubishi美术纸上沉积这种处理液体。通过吹送温度为80℃的加热空气消除溶剂。随即通过使纸通过被设定为90℃的加热温度的固着辊,进行加热和固着处理。如果聚合物的软化点为90℃或更高,那么将加热温度设定为高于软化点的10℃。输送速度为500mm/s。结果示于图5-7中。在图5-7中的图像变形和固着性能是在下列标准的基础上评价的。
(图像变形)
在视觉上观察评价图像,并且评价图像变形和图像缺陷的产生。图8A至8D显示了在转印后的图像的评价标准。
A:没有图像变形并且没有图像缺陷(图8A)。
B:几乎观察不到图像变形或图像缺陷(图8B)。
C:观察到局部图像变形和图像缺陷(图8C)。
D:在整个图像上观察到图像变形和图像缺陷(图8D)。
(固着性能)
将胶带附着到在固着处理后的实体图像部分上,然后以90°的角度剥离。观察着色材料粘附到胶带上的状态(换言之,评价着色材料从实体图像部分至胶带的转印量)。
A:根本没有着色材料的粘附。
B:几乎没有着色材料的粘附。
C:略有部分着色材料的粘附。
D:严重的着色彩料的粘附,暴露出记录介质的基底表面。
<结果>
在图5中,实验编号1至5的结果显示了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和储存弹性模量的影响。在具有低软化点的比较例1中,图像易于在低温下变形,因此观察到图像变形(即,将图像变形评价为D)。而且,在具有高软化点的比较例2中,需要高温以软化聚合物微粒,并且固着性能是差的。另一方面,其中软化点和储存弹性模量在所需的范围内的实际实施例1至3产生良好的结果。
实验编号6至9的结果显示了在使用颜料分散液A时,颜料粒子的粒径和聚合物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之间的比率的影响。在其中体积平均粒径的比率为1.1的比较例3中,在图像变形和固着性能方面均获得差的结果。而且,实验编号10至15的结果显示了通过使用颜料分散液B得到的这些发现。与颜料分散液A的情况类似,在其中体积平均粒径的比率为1.0的比较例4中,在图像变形和固着性能方面均获得差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其中体积平均粒径大1.3倍以上的实际实施例中,获得良好的结果,并且特别是,在其中粒径大2倍以上的实际实施例6至8和实际实施例11中,获得特别良好的结果。
实验编号16至18的结果显示了聚合物微粒的粘弹性的影响,并且在其中在软化点前后的储存弹性模量几乎没有差别的比较例5,以及即使在不低于软化点的温度下储存弹性模量仍然高的比较例6中,在图像变形和固着性能方面结果差。相反,在满足方程(1)和(2)的条件的实际实施例4和12中,获得良好的结果。
图6中的实验编号19至20的结果显示了在颜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与它们的粒径分布的宽度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实际实施例4和5是具有大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粒子的窄粒径分布的实验。实际实施例13是其中在实际实施例4中所用的样品中具有大的体积平均粒径的粒子的粒径分布加宽的实施例,并且实际实施例14对应实际实施例5。与实际实施例4和5相比,其中体积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都是大的实际实施例13和14表现出在图像变形方面的有利效果。
图7中的实验编号21至22的结果显示了处理液体的沉积的影响和记录设备的影响。尽管在其中沉积处理液体并且通过转印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实际实施例4中获得良好的结果,但是在其中在不沉积处理液体的情况下直接记录图像的实际实施例15,以及其中在沉积处理液体之后直接记录图像的实际实施例16中,也获得良好的结果。
采用其中在沉积处理液体之后,通过从中间转印体转印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间接记录,进行实验编号1至20。
从上述中,证实了依靠本发明,可以通过抑制图像变形进行具有良好的固着特性的记录。
然而,应当理解不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具体形式,相反,本发明覆盖所有落入如后附权利要求中表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修改、备选的构造和等价物。

Claims (3)

1.一种喷墨记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沉积墨水组合物的液滴,所述墨水组合物至少含有水、有机溶剂、着色材料粒子和聚合物微粒,所述着色材料粒子和所述聚合物微粒中的一种的体积平均直径比所述着色材料粒子和所述聚合物微粒中的另一种的体积平均直径大1.3倍以上,并且具有较大体积平均直径的所述着色材料粒子和所述聚合物微粒中的一种的粒径分布宽于具有较小体积平均直径的所述着色材料粒子和所述聚合物微粒中的另一种的粒径分布,所述聚合物微粒具有45℃至120℃的软化点Tc以及满足下列条件的粘弹性:
logG’1-logG’2≥2,并且
logG’2≤5,
其中G’1为所述聚合物微粒在比所述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低20℃的T1温度的储存弹性模量,并且G’2为所述聚合物微粒在比所述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高20℃的T2温度的储存弹性模量,T1、T2温度的单位是℃;
除去在所沉积的墨水组合物的液滴中的溶剂组分,以留下由所沉积的墨水组合物的液滴得到的墨水图像;和
在不低于所述聚合物微粒的软化点Tc的温度加热所述墨水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沉积墨水组合物的液滴的步骤之后或之前涂覆处理液体的步骤,所述处理液体使所述着色材料粒子和所述聚合物微粒聚集以形成所述墨水图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
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所述墨水图像;并且
所述喷墨记录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墨水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步骤。
CN2008101681349A 2007-09-28 2008-09-28 喷墨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69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6770A JP2009083324A (ja) 2007-09-28 2007-09-28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7256770 2007-09-28
JP2007-256770 2007-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6910A CN101396910A (zh) 2009-04-01
CN101396910B true CN101396910B (zh) 2012-05-23

Family

ID=40193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813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6910B (zh) 2007-09-28 2008-09-28 喷墨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87565A1 (zh)
EP (1) EP2042318B1 (zh)
JP (1) JP2009083324A (zh)
CN (1) CN101396910B (zh)
DE (1) DE602008004864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70919B2 (en) 2013-11-27 2017-09-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76141B2 (ja) * 2009-06-23 2015-09-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並びに、該インク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該インクを収容した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物
JP5518397B2 (ja) * 2009-08-12 2014-06-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水性インク組成物、複合粒子の製造方法、インク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23884B2 (ja) * 2010-03-18 2014-06-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セ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方法
US10632740B2 (en) 2010-04-23 2020-04-28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WO2011150301A1 (en) * 2010-05-27 2011-12-0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Fixer inks for use with ink jet inks
JP5606818B2 (ja) * 2010-07-27 2014-10-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セ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725808B2 (ja) * 2010-11-18 2015-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転写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2185267A (ja) * 2011-03-04 2012-09-27 Oki Data Corp ベルト装置、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69534B2 (en) 2012-03-05 2020-02-25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WO2013132343A1 (en) 2012-03-05 2013-09-12 Landa Corporation Ltd. Ink film constructions
US9498946B2 (en) 2012-03-05 2016-11-22 Landa Corporation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r monitoring of a printing system
EP2822778B1 (en) 2012-03-05 2019-05-08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US10434761B2 (en) 2012-03-05 2019-10-08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US10190012B2 (en) 2012-03-05 2019-01-29 Landa Corporation Ltd. Treatment of release layer and inkjet ink formulations
US10642198B2 (en) 2012-03-05 2020-05-05 Landa Corporation Lt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and protonata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MX2014010681A (es) 2012-03-05 2014-10-17 Landa Corp Ltd Estructuras de película de tinta.
US9643403B2 (en) 2012-03-05 2017-05-09 Landa Corporation Ltd. Printing system
WO2013132339A1 (en) 2012-03-05 2013-09-12 Landa Corporation Ltd. Treatment of release layer
US9902147B2 (en) 2012-03-05 2018-02-27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CN104284850B (zh) 2012-03-15 2018-09-11 兰达公司 打印系统的环形柔性皮带
FR2990156A1 (fr) * 2012-05-07 2013-11-08 Mgi France Groupe, systeme et procede de transfert numerique de matiere visqueuse
US9145022B2 (en) * 2012-06-20 2015-09-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method
JP6166048B2 (ja) * 2013-01-21 2017-07-1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印刷方法
EP3044010B1 (en) 2013-09-11 2019-11-06 Landa Corporation Ltd. Release layer treatment formulations
GB201401173D0 (en) 2013-09-11 2014-03-12 Landa Corp Ltd Ink formulations and film constructions thereof
GB2536489B (en) 2015-03-20 2018-08-29 Landa Corporation Ltd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
GB2537813A (en) 2015-04-14 2016-11-02 Landa Corp Ltd Apparatus for thread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of a printing system
US10406829B2 (en) * 2016-01-29 2019-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7149042A (ja) * 2016-02-25 2017-08-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2017190370A (ja) * 2016-04-11 2017-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及び捺染方法
KR20190010621A (ko) * 2016-05-30 2019-01-30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다공질체 벨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잉크젯 기록 장치
GB201609463D0 (en) 2016-05-30 2016-07-13 Landa Labs 2012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 article
US10933661B2 (en) 2016-05-30 2021-03-02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JP2017218485A (ja) * 2016-06-06 2017-1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用樹脂粒子、インク、インク収容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物
US20180273761A1 (en) * 2017-03-24 2018-09-27 Fuji Xerox Co., Ltd. Pigment dispersant, aqueous pigment dispersion composition, and aqueous ink
RU2740867C1 (ru) 2017-04-28 2021-01-21 АКТЕГА Шмид Рюнер АГ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оздания текстурированного покрытия
JP2019003850A (ja) * 2017-06-16 2019-01-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触媒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019014244A (ja) * 2017-07-04 2019-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DE112018004530T5 (de) 2017-10-19 2020-07-09 Landa Corporation Ltd. Endloses flexibles band für ein drucksystem
US11267239B2 (en) 2017-11-19 2022-03-08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WO2019102297A1 (en) 2017-11-27 2019-05-31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US11707943B2 (en) 2017-12-06 2023-07-25 Landa Corporation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printing
JP7273038B2 (ja) 2017-12-07 2023-05-12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処理及び方法
JP2019130780A (ja) * 2018-01-31 2019-08-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279085B2 (ja) 2018-06-26 2023-05-22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システム用の中間転写部材
US10994528B1 (en) 2018-08-02 2021-05-04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with flexi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WO2020075012A1 (en) 2018-10-08 2020-04-16 Landa Corporation Ltd. Friction reduction means for printing systems and method
EP3902680A4 (en) 2018-12-24 2022-08-31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JP7255282B2 (ja) * 2019-03-27 2023-04-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75812B2 (ja) * 2019-04-25 2023-05-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水系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23505035A (ja) 2019-11-25 2023-02-08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Itm内部に埋め込まれた粒子によって吸収された赤外線放射を使用したデジタル印刷におけるインクの乾燥
US11321028B2 (en) 2019-12-11 2022-05-03 Landa Corporation Ltd. Correcting registration errors in digital print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1022A (en) * 1992-11-25 1997-04-15 Tektronix, Inc. Use of polymeric dyes in hot melt ink jet inks
US6147139A (en) * 1998-08-31 2000-11-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s containing heat fusible 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use
US6184268B1 (en) * 1999-08-30 2001-02-06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ink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919A (ja) * 1986-06-20 1987-01-13 Agency Of Ind Science & Technol 高強度、高モジユラスピツチ系炭素繊維
WO1994001283A1 (en) 1992-07-02 1994-01-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termediate transfer type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3367151B2 (ja) * 1993-07-23 2003-0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2030235A (ja) * 2000-07-14 2002-01-31 Konic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水性顔料インクセ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2166533A (ja) * 2000-11-30 2002-06-1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EP1415671A1 (en) * 2002-11-01 2004-05-06 Polyganics B.V. Biodegradable drains for medical applications
JP4657932B2 (ja) * 2005-03-16 2011-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4846324B2 (ja) * 2005-09-30 2011-12-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平版印刷版の作製方法
JP2008003360A (ja) * 2006-06-23 2008-01-10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5655776B2 (ja) * 2010-01-29 2015-01-21 東レ株式会社 電子放出源用ペースト、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放出源および電子放出素子なら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1022A (en) * 1992-11-25 1997-04-15 Tektronix, Inc. Use of polymeric dyes in hot melt ink jet inks
US6147139A (en) * 1998-08-31 2000-11-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ks containing heat fusible particles and method for use
US6184268B1 (en) * 1999-08-30 2001-02-06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ink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thereof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70919B2 (en) 2013-11-27 2017-09-2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TWI615281B (zh) * 2013-11-27 2018-02-21 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記錄裝置及記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42318A1 (en) 2009-04-01
JP2009083324A (ja) 2009-04-23
CN101396910A (zh) 2009-04-01
US20090087565A1 (en) 2009-04-02
DE602008004864D1 (de) 2011-03-24
EP2042318B1 (en) 201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6910B (zh) 喷墨记录方法
CN101378912B (zh) 油墨、墨盒、喷墨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定影温度控制设备
CN102964912B (zh) 黑色油墨组合物、油墨组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0858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セット
CN101987930B (zh) 喷墨油墨组合物、油墨组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5034595B (zh) 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KR101045624B1 (ko) 잉크젯 기록용 잉크, 잉크젯 기록용 잉크 세트, 잉크젯 기록용 잉크 매체 세트, 잉크 카트리지, 잉크젯 기록 방법 및 잉크젯 기록 장치
CN101519007B (zh) 记录用材料组和记录设备
CN110194005B (zh)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EP1733898A2 (en) Ink receptive particles, marking materials system, ink receiving method, recording metho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receptive particle storage cartridge
US20030193553A1 (en) Ink jet printing with uniform gloss
EP1593715A1 (en) Disperse color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ater-color ink employing it, ink tank, inkjet recorder,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jet recorded image
KR20150039556A (ko) 기록 방법
JP2012096441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123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210149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
CN110294968B (zh) 油墨组及喷墨记录方法
TW200417581A (en) Ink set,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9572259A (zh) 记录方法
CN107922776A (zh) 着色微粒分散体
CN106142876A (zh) 转印型图像记录方法
CN110267821A (zh) 印刷物的制造方法
WO2018180284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水性インク組成物、画像形成方法及び樹脂微粒子
US9499702B2 (en) Transfer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
EP3260297A1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ody,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