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1715B - 粘带粘贴装置,以及向薄膜部件的粘带粘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粘带粘贴装置,以及向薄膜部件的粘带粘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1715B
CN101391715B CN2008101475093A CN200810147509A CN101391715B CN 101391715 B CN101391715 B CN 101391715B CN 2008101475093 A CN2008101475093 A CN 2008101475093A CN 200810147509 A CN200810147509 A CN 200810147509A CN 101391715 B CN101391715 B CN 1013917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tape
roller
tension force
conveyance
thin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475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1715A (zh
Inventor
津田康
石川康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91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1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1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17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带粘贴装置,其中,贴到薄膜部件上的粘带不经时收缩,薄膜部件不发生起皱等,能够长期保持尺寸精度。粘带粘贴装置备有:卷支撑手段,支撑被卷成卷状的粘带;搬送手段,撑持并搬送被从所述卷拉出的粘带;张力解除手段,解除施加在由所述搬送手段搬送的粘带上的张力;粘贴手段,将由所述张力解除手段送出的粘带贴到薄膜部件。

Description

粘带粘贴装置,以及向薄膜部件的粘带粘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粘带贴到薄膜部件上的粘带粘贴装置,以及向薄膜部件的粘带粘贴方法,其中,使贴到薄膜部件上的粘带不发生收缩,能够长期保持薄膜部件的尺寸精度。 
背景技术
使贴在布料、板料或电器产品的外壳等部件上的粘带不经时收缩地进行粘贴的技术,以往就有研究。例如,密封粘带自动粘贴装置的技术即可谓其代表性例子之一,其是在空调机等的工作部位粘贴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材料制造的柔软密封粘带(请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裁剪缝在衣料用布料上的胶布时,有一种缝制装置,其中布的边缘不因胶布收缩卷起,该技术也是通过处理而使贴在部件上的胶布不发生收缩的技术(请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 
塑料制薄膜其形状薄且具有可挠性等性质,用途非常广泛,例如被用作填堵缝隙的密封材料,或用作强固地接合多个部件的接合部件等。因此,在这种塑料制薄膜上粘贴粘带的技术也从以往起就被研究。例如有一种照相胶片用包装技术,其结构是重合薄膜状的片状部件,用边缘密封粘带使边缘部接合(例如请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在该技术中,对所贴的密封粘带的经时收缩没有示意记载。另外,本发明者对以往将粘带贴到薄膜部件上的技术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少有将粘带贴到薄膜部件上并使之不经时收缩的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平6-2107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6-75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8-220696号公报 
将粘带贴到薄膜部件上时,如果对粘带施加一定程度的张力进行粘贴操作的话,粘带由于弹性形变而处于伸长状态,贴到薄膜部件上的粘带,因为内部应力,经时容易产生收缩。因此,一旦贴上的粘带经时收缩的话,  薄膜部件则发生起皱而尺寸乱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向薄膜部件的粘带粘贴方法,其中,贴到薄膜部件上的粘带不经时收缩,能够长期保持其尺寸精度。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实现提供一种薄膜部件,其也能够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用的墨盒中使用。为了提高墨盒中的密封,有时使用贴有粘带的薄膜部件,但是,贴在薄膜部件上的粘带不能出现经时收缩或由于经时收缩而影响密封性能的现象。所以对墨盒中使用的薄膜部件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要求。 
对上述课题通过以下记载的构成达成进行了确认。 
第1项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粘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 
卷支撑手段,支撑被卷成卷状的粘带; 
搬送手段,撑持并搬送被从所述卷拉出的粘带; 
张力解除手段,解除施加在由所述搬送手段搬送的粘带上的张力; 
粘贴手段,将由所述张力解除手段送出的粘带贴到薄膜部件。 
第5项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向薄膜部件的粘带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拉出被卷成卷状的粘带, 
沿着辊的周面,撑持并搬送被拉出的粘带, 
解除施加在由所述辊搬送的粘带上的张力,之后, 
将所述粘带贴到薄膜部件。 
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在曾经由于张力而弹性变形性伸长的粘带的伸长恢复之后再粘贴粘带,所以,贴到薄膜部件上的粘带不发生经时收缩,因此,薄膜部件不出现起皱等形状变化和产生缝隙等种种现象。即,贴有粘带的薄膜部件的尺寸精度不发生乱变,实现了能够长期保持其形状不变。
根据本发明,尤其实现了能够提供一种薄膜部件,其最适合于必须避免出现微细缝隙的用于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墨盒,而该微细缝隙正是调色剂漏出的原因。也就是说,使用根据本发明制作的薄膜部件的话,因为贴在薄膜部件上的粘带不由于经时而发生收缩,所以,薄膜部件中不出现缝隙。因此,实现了能够提供一种没有调色剂漏出的、具有安定尺寸精度的墨盒。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涉及的粘带粘贴装置的概要模式示意图。 
图2:墨盒的具体形态例的模式示意图。 
图3:带粘带薄膜部件的密封部件与显影辊的关系模式示意图。 
图4:显影辊与密封部件以及带状部件的位置关系概略示意图。 
图5:以往的粘带粘贴装置的一例模式示意图。 
图6:180度拉剥法试验的概要模式示意图。 
符号说明如下: 
10带粘贴装置         10’以往的粘带粘贴装置 
11粘带拉出部         12粘带撑持辊 
13张力解除部         131入口导向辊 
132出口导向辊        14加压辊 
15剥离处             16薄膜部件供给辊 
17带粘带薄膜部件卷起辊     20粘带 
21薄膜部件                 31墨盒 
32显影辊                   36密封部件(带粘带薄膜部件) 
37带状部件(粘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粘带粘贴装置以及粘带粘贴方法,其中,将粘带贴到塑料  薄膜上,实现使贴到塑料薄膜上的粘带不经时收缩。 
首先对本发明涉及的粘带粘贴装置进行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粘带粘贴装置至少备有以下4个结构,即: 
(1)卷支撑手段,支撑被卷成卷状的粘带; 
(2)搬送手段,一边撑持一边搬送从卷拉出的粘带; 
(3)张力解除手段,解除施加在由搬送手段搬送过来的粘带上的张力; 
(4)粘贴手段,将由张力解除手段送出的粘带贴到薄膜部件。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粘带粘贴装置的概要模式示意图。图1的粘带粘贴装置10包括:粘带拉出部11;粘带撑持辊1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所谓搬送手段,撑持并搬送拉出的粘带;张力解除部13,相当于张力解除手段,解除施加在粘带20上的张力;加压辊14,相当于将粘带贴到薄膜部件的粘贴手段。 
粘带拉出部11是卷成卷状的粘带20被拉出的部位,粘带20由后面的粘带撑持辊12搬送。粘带20被绕在芯件上卷成卷状,芯件由图中省略了的芯架支撑且旋转自在,粘带20能够被拉出。芯架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谓的卷支撑手段。优选下述构成:在粘带20的搬送经路上设传动、传感等检测手段,检测被拉出的粘带的搬送状态,根据粘带的搬送状态,能够在粘带拉出部11处控制拉出。即,搬送时尽量不对粘带20施加张力,这样能够缩短之后解除施加在粘带上的张力之工序的作业时间,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粘带撑持辊12在卷成卷状的粘带20被拉出后,用辊表面撑持并搬送粘带20,所以如图1所示,被撑持、搬送的粘带20在剥离处15因自重而自然剥离,离开辊表面。 
优选粘带撑持辊12是驱动辊,由来自于马达等驱动手段的传动力直接驱动,此时在粘带拉出部11处,由于粘带撑持辊12的驱动力,粘带20受到与被从卷拉开时的剥离强度相平衡程度的张力,卷成卷状的粘带被拉出。这样,利用粘带撑持辊12的驱动力来进行在粘带拉出部11的粘带的拉出,所以没有必要设置粘带拉出专用的驱动手段,具有装置小型化、维修简单化、抑制操作时的能量消耗等利点。
另外,粘带撑持辊12为驱动辊时,由粘带撑持辊12的驱动力进行从粘带撑持辊12向张力解除部13的粘带送出。这样,由粘带撑持辊12的驱动力进行粘带20的拉出和送出之2种搬送。 
但是,为了在粘带撑持辊12表面实现良好的粘带搬送,必须避免粘带在辊表面发生强固的粘贴,而为了使粘带适度地撑持在辊表面,又必须在某种程度利用粘带的粘着力。作为使体现该2个性能的手段,有在粘带撑持辊12的表面设凹凸的处理。通过在辊表面设凹凸,辊表面上的粘带接触面积被控制,能够通畅地搬送附有粘着剂的粘带,同时,能够在辊表面缓缓撑持粘带。作为在粘带撑持辊12表面通畅地搬送附有粘着剂的粘带且使之缓缓被撑持的方法,除了上述在辊表面设凹凸的方法之外,还可以举出涂布氟树脂等低摩擦性树脂膜的方法。 
作为在辊表面设凹凸的方法,其代表性的是喷射处理,它是在辊表面喷射被称之为媒介的微细粒子,通过其冲击在辊表面形成凹凸。喷射处理除了喷砂处理之外,还可以举出例如:喷丸硬化处理,其是通过高速喷射微细金属粒子并施加处理表面锻造作用一边表面强化一边能够形成凹凸;WPC处理,其是喷丸硬化处理的一个方法。经喷丸硬化处理和WPC处理后的辊,表面的疲劳强度有所提高,所以即使反复使用,辊表面的凹凸不发生磨损,能够长期保持安定的粘带搬送性和撑持性。 
上述“WPC处理”是称之为“Wide Peening Cleaning(宽幅打平清扫)”的、由“不二机贩株式会社”提供的喷丸硬化处理技术。具体为下述处理方法,是通过利用使媒介高速冲突时在处理对象表面的最表面产生的速热速冷现象,一边使处理对象物表面高硬度化,一边形成被称之为微凹(dimple)的非常细的凹凸。 
另外,在辊表面涂布低摩擦性树脂膜的方法,是通过在辊表面涂布以氟为代表的低摩擦性树脂膜,来避免粘带强固地粘贴在辊表面,以实现粘带的缓缓的撑持和通畅的搬送。即,通过在辊表面涂布低摩擦性树脂膜,粘着剂强固的粘着性能受到抑制但能够体现附着性能,所以能够实现在辊表面上的安定的粘带的撑持和搬送。 
作为在辊表面涂布低摩擦性树脂膜的方法,可以举出:使低摩擦性树脂溶解于溶剂制成涂布液,将该涂布液涂布在辊表面形成树脂层;还有将低摩擦性树脂薄膜贴在辊表面形成树脂层等方法。作为体现低摩擦性树脂 的具体例子,除了以聚四氟乙烯为代表的分子构造中含有氟原子的乙烯聚合体之外,还可以举出像聚甲醛树脂那样体现自己润滑性的树脂。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辊表面形成凹凸的同时,在形成的凹凸面上进一步设低摩擦性树脂层。即被称之为“非粘着处理(トシカル处理)”的由TOSHIKO(トシコ)株式会社提供的表面处理技术,其首先进行喷射处理,在表面形成凹凸之后,接着在凹凸面上涂布氟树脂等低摩擦性树脂膜,通过上述工序形成辊表面。 
通过在粘带撑持辊12的表面施行上述加工处理(低摩擦性处理),粘带撑持辊12能够用辊表面缓缓地撑持并通畅地搬送粘带20,且使粘带在剥离处15自然剥离。本发明中用辊表面缓缓地撑持并通畅地搬送粘带之状态,是在辊表面的粘带剥离强度为7×10-3N/mm至3×10-2N/mm时实现的。 
辊表面的粘带的剥离强度按照JIS Z 0237测定,具体是采用为JIS Z 0237粘着力测定方法的“180度拉剥法试验”测定。也就是说,在施行了与辊表面相同处理的板上贴上粘带后,在180度方向拉剥,以此时的拉剥力作为粘带的剥离强度。 
图6表示按照JIS Z 0237基准的180度拉剥法试验的概要。图6(a)是测定方法的整体图,图6(b)是施行了与辊表面相同处理的试验板一例和从试验板剥离粘带时夹具的配置例示意。以下叙述180度拉剥粘着力试验的操作顺序。 
(1)在图6(b)所示的实施了与辊表面相同处理的试验板上,粘贴试验片(粘带)。粘带的宽为3mm,折弯粘带的两端贴到试验板上。 
(2)为了压着试验片,使2kg的橡胶辊以5mm/s的速度在试验片上往复1次,之后,将贴有试验片的试验板静放在大气中5分钟,此时的大气环境与测定环境相同,温度23±2℃,相对湿度50±5%RH。 
(3)在上述环境下,将试验片的未贴部分折回180度拉剥40mm之后,使试验板的B端夹在试验机的下方夹盘,使试验片的未贴部分夹在上方夹盘中。并使折回的试验片与贴有粘带的面平行。 
(4)以速度300mm/分进行拉剥,求得粘带剥离强度。 
作为粘带撑持辊12,除了实施过低摩擦性处理的辊之外,也可以采用例如配有减压机构的吸引辊、或配有带电机构的静电辊、或用2辊夹住粘带20的夹辊。在由静电辊或吸引辊使粘带20付在粘带撑持辊12上的例子中,通过控制,使粘带20付在粘带撑持辊12表面时从卷拉出粘带20,然后在剥离处15解除静电力或吸引力,这样,能够使粘带20自然剥离,能够在剥离处15位置大大减小施加在粘带20上的张力,采用夹辊的情况时,由夹持力从卷拉出粘带20,夹持解除后能够大大减小施加在粘带20上的张力。但是,表面实施了低摩擦性加工的搬送辊和粘着粘带的组合,因为机构简单故障也少且能够廉价实现,所以优选。 
这样,粘带撑持辊12用辊表面一边撑持一边搬送被从粘带拉出部11拉出的粘带20。然后,被粘带撑持辊12撑持并搬送过来的粘带20在剥离位置由于粘带自身的重量从粘带撑持辊12表面剥离,移向下一个张力解除部13。 
张力解除部13解除施加在由粘带撑持辊12搬送过来的粘带20上的张力,粘带20通过穿过张力解除部13而从张力引起的弹性形变回复,在没有起因于内部应力的收缩的状态下,被贴到薄膜部件21上。图1所示的张力解除部13是离开一定距离地配置入口导向辊131和出口导向辊132之2个辊,在穿过入口导向辊131和出口导向辊132之间期间,施加在粘带20上的张力被解除。 
即在张力解除部13中,使穿过入口导向辊131和出口导向辊132之间的粘带20部分不受张力。也就是说,因为从粘带撑持辊12剥离粘带20时需要张力,由于该张力而粘带20伸长。本实施方式中,在粘带撑持辊12对粘带20发挥撑持力的同时,因为粘带撑持辊12是实施了低摩擦性处理的搬送辊,所以粘带20在剥离初15简单地剥离,因此,能够在大大减少施加在粘带20的张力之后,向张力解除部13进行送出搬送。在张力解除部13中,不对粘带20施加张力地进行搬送,所以,从粘带拉出部11开始蓄积在粘带20上的弹性变形性伸长,由于粘带内部应力而渐渐解消。因为是将解消了伸长的粘带20贴到薄膜上,所以被贴到薄膜部件21上的粘带不会经时收缩。另外,从上述粘带20剥离粘带撑持辊12之位置到入口导向辊131有一段距离,优选该距离取得长一些,这样有利于促进在张力解除部13中的收缩。 
另外,粘带20在剥离粘带撑持辊12的剥离处15的剥离强度越小,剥  离时施加在粘带上的负荷越小,从降低施加在粘带上的张力来说优选。并且,将粘带撑持辊12的周速设定得快于把粘带贴到薄膜部件上的加压辊14的周速,对降低施加在穿过粘带撑持辊12后的粘带20上的张力来说,也是优选的。 
拉出粘带20时粘带撑持辊12的驱动力对粘带20产生的张力,其影响在入口导向辊处已经大大减少,粘带20在张力解除部13的位置是依靠粘带撑持辊12送出动作的惯性力移动。在张力解除部13移动的粘带20上没有张力,粘带20的伸长由于内部应力而渐渐解消。于是,在直到粘带20穿过设在张力解除部113出口处的出口导向辊132之整个过程中,作用在粘带20上的内部应力完全消失,粘带20回复到受张力之前的原来长度。粘带20在穿过设在张力解除部13出口处的出口导向辊132后处于内部应力解消状态,由将粘带20贴到薄膜部件21上的加压辊14搬送。 
加压辊14是将由张力解除部13送出的粘带20贴到由薄膜部件供给辊16供给的薄膜部件21上,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谓的粘贴手段。加压辊14所作的向薄膜部件21的粘带20的粘贴,是使由张力解除部13搬送过来的粘带20和薄膜部件21重合,在两者重合的状态下使两者穿过一对辊之间来进行的。 
由加压辊14搬送过来的粘带20因为是在不受张力的状态下被贴到薄膜部件21上,所以贴上后不会发生收缩,能够长期安定地保持其粘贴状态。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因为贴到薄膜部件21上的粘带不发生起皱等经时引起的形状变化,粘带20与薄膜部件21之间也不会出现缝隙,所以,贴有粘带20的薄膜部件21的尺寸精度不会出现乱变。这样,在粘带20和薄膜部件21重合的状态下使两者穿过加压辊14,由此制作附有粘带20的带粘带薄膜部件。制成的带粘带薄膜部件,被卷到带粘带薄膜部件卷17上,进行回收。 
能够用于本发明的粘带的材料没有特殊限定,但是,因为在粘带拉出部的拉出和粘带撑持辊12的撑持和搬送中施加张力,所以,可谓相对张力来说伸缩性越小的越优选。作为具体例子,作为其代表性的可以举出以特氟纶(注册商标)为代表的氟系树脂制粘带。其他还可以举出纸粘带或人造纤维制粘带等采用纤维素系分子的粘带,或采用尼龙等聚酰胺系分子的粘带以及采用聚酯系分子的粘带等。
作为能够用本发明涉及的粘带粘贴装置进行粘带粘贴的部件,其材质没有特殊限定,但是,优选能够成形为被称之为所谓薄膜部件的薄片形状塑料材料。另外,优选有一定程度的可挠性,在由加压辊粘贴粘带时,薄膜部件带有可挠性的话则能够期待提高与粘带的密贴性。作为具体的材质,可以举出例如以低密度聚乙烯为代表的薄片成形物体现可挠性的乙烯系高分子材料、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酸酯为代表的聚酯系高分子材、以尼龙为代表的聚酰胺系高分子材料等。另外,张力解除部13中的入口导向辊131和出口导向辊132之间,粘带20是从上至下地持有高低差地被搬送。由于自重而粘带20上稍微产生一点张力。但是如果采用上述示例的一般粘带的话,则自重引起的张力不引起弹性形变或只产生其程度可以忽视的弹性变形。所以,不成为贴到薄膜部件21上的粘带20由于内部应力而经时引起收缩的原因。因此,优选粘带20在张力解除部13中是从上往下被搬送的结构,例如,可以采用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相互配置入口导向辊131和出口导向辊132的搬送经路,也可以采用图示省略的向下倾斜的搬送经路。 
有关薄膜部件的厚度,只要在贴粘带时是能够充分体现可挠性的厚度,没有特殊限定。 
接下去,例举用本发明涉及的粘带粘贴装置制作的带粘带薄膜部件的使用例子。用本发明涉及的粘带粘贴装置制作的带粘带薄膜部件,因为贴在薄膜部件上的粘带不经时收缩,所以,薄膜部件与粘带之间不出现缝隙和起皱等形状变化,尺寸精度优异。 
具有上述安定的尺寸精度和粘着强度的带粘带薄膜部件,因为体现高精度的密封性能,所以能够用作以墨盒为代表的粉末收纳物用的密封部件。以下,对本发明制作的带粘带薄膜部件之代表性使用用途的墨盒进行说明。 
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墨盒,是整个墨盒就此装入图像形成装置用来进行调色剂补充的单元,其大多数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如此组装多个部件构成的墨盒中,在部件的接合处有可能出现缝隙,必须避免调色剂从接合处漏出。在此,通过采用本发明制作的密封部件,能够防止这种从接合处的调色剂漏出。 
图2是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代表性的墨盒的形态例示  意。电子照相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墨盒中可以列出下述单元: 
(1)显影单元 
是图2(a)所示形态的单元,其中,收纳调色剂的收纳部以及由显影辊等显影剂载置体和显影层规制部件等部件构成的显影部形成一体形态,其又被称之为显影盒等。通过交换盒,调色剂以及在显影工序中所用到的零件被更新。 
(2)处理盒 
是图2(b)所示形态的单元,一体化搭载了收纳调色剂的收纳部、显影部、感光体鼓、还有清洁手段等图像形成所必须的部件,其又被称之为影像盒等。使用时就此装入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交换盒,调色剂以及感光体、显影部件等零件全部被更新。 
(3)调色剂瓶 
是图2(c)所示形态的单元,是瓶状的调色剂收纳容器。就此装入图像形成装置,将收纳的调色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也有嵌合多个部件形成的瓶。 
有关本发明制作的带粘带薄膜部件在墨盒中的具体使用例子,介绍一下在图2(a)所示的显影单元中使用的情况。 
首先说明图2(a)所示的显影单元的构造。图3(a)是图2(a)所示的显影单元31的截面图。如图3(a)所示,显影单元31包括:显影辊32,其向感光体鼓100供给调色剂,其中感光体鼓100与显影单元31的构成部件非接触;料斗部34,收纳供给到显影辊32的调色剂;接压在显影辊32上的密封部件36;调色剂规制部件38等。密封部件36由本发明制作的带粘带薄膜部件制成,密封部件36上有本发明中作为粘带被贴上的带状部件37。另外,调色剂规制部件38在规制由显影辊32供给到感光体鼓100的调色剂量的同时,还对供给到感光体鼓100的调色剂进行带电。 
接下去参照图3(b),对用本发明制作的带粘带薄膜部件制作的密封部件36进行说明。如图3(b)所示,密封部件36设置在显影单元31内的显影辊32两端,该显影辊32两端是形成图像时显影辊32上形成的调色剂层的最外缘部分。密封部件36上置有带状部件37,带状部件3被设置 成在图像形成装置内被夹在密封部件36与显影辊32之间。该带状部件37相当于本发明制作的带粘带薄膜部件的粘带。 
设在显影辊32两端的密封部件36如图3(a)所示,被设置在显影辊32与显影装置本体之间。显影辊32与显影装置本体之间呈现曲面,密封部件36被沿着该曲面弯挠设置。 
参照图4,对密封部件36作进一步说明。图4是显影辊32和密封部件36以及带状部件37的位置关系概略示意图。 
如图4所示,密封部件36由冲压本发明制作的带粘带薄膜部件而制成,被设置在显影辊32上形成图像时调色剂层形成区域外侧相邻接的区域上。在此将与上述调色剂层形成区域外侧相邻接的区域称为显影辊32端部。另外,显影辊32长度方向以及朝长度方向内侧的方向,以图4中实线箭头表示,在图中表示显影辊长度方向和朝显影辊长度方向的内侧。图中的中空箭头是显影辊32在密封部件36上的擦动方向。 
如图3(a)所示,因为沿着显影装置内的曲面以及显影辊32设置密封部件36,所以优选具有一定程度可挠性的材质,用能够成形的树脂材料制成可挠性薄膜。 
作为能够成形冲压密封部件36之可挠性薄膜部件的树脂材料,可以举出例如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特氟纶(注册商标)等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酸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脂(PEN)(ポリエチレンナフタレ一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一ト)等聚酯系树脂、尼龙等聚酰胺树脂、醋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等。 
另外,如图4所示,与显影辊32接触的密封部件36的面上设有平滑的带状部件37。带状部件37在密封部件36上配置成图4所示的形态。即,带状部件37长度方向向着显影辊32旋转方向的下流方向(图中中空箭头所示方向)朝显影辊32长度方向的内侧倾斜。 
即,在密封部件36上设置带状部件37,使其长度方向相对显影辊32长度方向倾斜,且带状部件37长度方向向着显影辊32旋转方向的下流方向朝显影辊32长度方向的内侧倾斜。 
如上所述,设置带状部件37,使其长度方向在显影辊32旋转方向的  下流方向朝显影辊32长度方向内侧倾斜。带状部件37被要求平滑性,作为实现该平滑性的材质,可以举出以四氟乙烯为代表的树脂材料。 
冲压本发明涉及的粘带粘贴装置制作的带粘带薄膜部件制成备有带状部件37的密封部件36。而上述带状部件37的设置,是通过冲压带粘带薄膜部件时使带状部件37粘带设置为如上所述地定出薄膜部件的冲压方向来实现的。 
如上所述,图3(a)所示的显影单元31中,密封部件36上的带状部件37被设置成其长度方向向着显影辊32的旋转下流方向朝显影辊32长度方向内侧倾斜。通过在显影辊32和密封部件36之间设带状部件37,提高了显影辊32和密封部件36之间的密封性,使两者之间不易发生缝隙。另外,即使调色剂进入显影辊32和密封部件36之间,因显影辊32旋转而在缝隙内移动的调色剂也被带状部件37端部堰塞而不再移动。并且,因为带状部件37的长度方向朝显影辊32长度方向内侧倾斜,所以,被带状部件37堰塞的调色剂随显影辊32旋转而渐渐向显影辊32长度方向内侧移动。也就是说,带状部件37在提高显影辊32与密封部件36的密封性的同时,还作为使进入的调色剂返回显影辊32长度方向内侧的导向部件起到作用。这样,通过在密封部件36上设置带状部件37并使带状部件37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显影辊32长度方向倾斜,实现了使显影辊32端部近旁的调色剂不从显影辊32端部漏出。 
优选带状部件37厚度在50μm~200μm,使厚度在该范围内的话,不会由于设置带状部件37而产生缝隙,另外,进入密封部件36与显影辊32之间的调色剂不会越过带状部件37漏到外面。因此,即使是反复进行图像形成,也能够安定地防止调色剂从显影辊32端部漏出。 
因为带状部件37与密封部件36一样是沿着曲面设置,所以优选具有一定程度可挠性的材料。且因为是设置在密封部件36上,所以为了不影响显影辊32转动,优选具有一定程度平滑性。因此,选择能够成形可挠性薄膜且能够形成平滑表面的树脂,优选采用在前述粘带的材质一项中例举的材质。 
实施例 
最后作为实施例,采用本发明涉及的粘带粘贴装置和以往的粘带粘贴 装置,记录上述两个粘带粘贴装置制得的粘带粘贴性能的评介结果。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粘带粘贴装置,采用图1所示构成的粘带粘贴装置,作为粘带撑持辊12,准备了下述3个辊。即: 
(1)表面进行了压印处理的市场上销售的硅橡胶粘带卷起的辊A 
(2)实施了前述非粘着(トシカル)处理的辊B 
(3)表面平的市场上销售的特氟纶(注册商标)粘带卷起的辊C。 
用来比较的粘带粘贴装置如图5所示,在粘带拉出部11从卷取出的粘带20经由辊191、192之2个辊搬送到加压辊14。采用一面涂布了粘着剂的特氟纶(注册商标)粘带作为粘带20,采用厚度为0.1mm的市场上销售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作为薄膜21。 
评介的结果,采用图1的粘带粘贴装置制作的带粘带薄膜,使用辊A、B、C任何一个辊,被贴到薄膜部件上的粘带都没有出现起皱和收缩等变形。另外,用制作的带粘带薄膜制作前述具有带状部件37的密封部件36,按照图2(b)所示地使用到图2(a)的显影单元31的显影辊端部。将采用了该密封部件36的显影单元31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连续印制4500张没有发现调色剂漏出。 
反之,采用图5所示的粘带粘贴装置制作的带粘带薄膜,由于薄膜部件的起皱和粘带收缩,在薄膜端部观察到有缝隙。用该带粘带薄膜制作密封部件36装到图2(a)的显影单元31的显影辊端部,连续印制4500张,在开始印制到第500张时,发生了调色剂漏出。 
如上所述,通过用采用本发明涉及的粘带粘贴装置制作的带粘带薄膜来制作密封部件36,印刷制作时没有调色剂从显影单元的漏出,从实施例也确认了能够得到安定的尺寸精度。 

Claims (8)

1.一种粘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卷支撑手段,支撑被卷成卷状的粘带;
搬送手段,撑持并搬送被从所述卷拉出的粘带;
张力解除手段,解除施加在由所述搬送手段搬送的粘带上的张力;
粘贴手段,将由所述张力解除手段送出的粘带贴到薄膜部件,
在所述卷支撑手段和所述搬送手段之间作用在所述粘带上的张力,大于在所述搬送手段和所述张力解除手段之间作用在所述粘带上的张力。
2.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粘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带是粘着粘带,所述搬送手段备有表面施行了低摩擦性处理的粘带撑持辊,所述粘带撑持辊通过所述粘着粘带的粘着力撑持所述粘着粘带。
3.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粘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解除手段备有多个导向辊,从上方向下方搬送所述粘带。
4.权利要求1至3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粘带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送手段由驱动手段驱动,搬送所述粘带。
5.一种向薄膜部件的粘带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
拉出被卷成卷状的粘带,
沿着辊的周面撑持并搬送被拉出的粘带,
解除施加在由所述辊搬送的粘带上的张力,之后,
将所述粘带贴到薄膜部件,
作用在被拉出的所述粘带上的张力,大于作用在被从所述辊送出的粘带上的张力。
6.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粘带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带是粘着粘带,所述辊表面施行了低摩擦性处理,所述粘带撑持辊通过所述粘着粘带的粘着力撑持所述粘着粘带。
7.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粘带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上方向下方搬送所述粘带期间,进行张力的所述解除。
8.权利要求5或6中记载的粘带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驱动辊作为所述辊。
CN2008101475093A 2007-09-19 2008-08-15 粘带粘贴装置,以及向薄膜部件的粘带粘贴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1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42104 2007-09-19
JP2007242104 2007-09-19
JP2007-242104 2007-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1715A CN101391715A (zh) 2009-03-25
CN101391715B true CN101391715B (zh) 2012-07-11

Family

ID=40492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750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1715B (zh) 2007-09-19 2008-08-15 粘带粘贴装置,以及向薄膜部件的粘带粘贴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91159A (zh)
CN (1) CN1013917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282A (zh) * 2013-09-24 2015-03-25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的回收方法及处理盒
US10845739B2 (en) * 2015-09-17 2020-11-24 Ntn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peeling member
JP6733265B2 (ja) * 2016-03-31 2020-07-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9795737B (zh) * 2017-11-17 2021-08-17 陈子忠 电子元件的包装与涂布粘剂于载带上的并行方法及其机构
CN108033304B (zh) * 2018-01-03 2024-03-29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胶条粘贴装置
ES2748379B2 (es) * 2018-09-14 2020-07-23 Jimenez Juan Bolos Procedimiento para la obtencion de una solapa de facil extraccion, en los extremos de una cinta adhesiva, y dispositivo para llevar a cabo dicha obtencion
CN110697478A (zh) * 2019-11-15 2020-01-17 马鞍山锐生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胶帆布用的卷布装置及方法
CN113264407A (zh) * 2020-12-31 2021-08-17 郴州津地本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贴胶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2075A1 (de) * 1992-04-10 1993-10-14 Peter Sattler Verfahren zum Einlegen von Markierungsstreifen in Bogenstapel sowie Markierungsstreifen-Band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12075A1 (de) * 1992-04-10 1993-10-14 Peter Sattler Verfahren zum Einlegen von Markierungsstreifen in Bogenstapel sowie Markierungsstreifen-Band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91159A (ja) 2009-04-30
CN101391715A (zh) 2009-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1715B (zh) 粘带粘贴装置,以及向薄膜部件的粘带粘贴方法
CN1982053B (zh) 薄膜粘贴方法及其装置
US5714028A (en) Labeling method and labeling apparatus
US9283742B2 (en) Film peeling apparatus and film peeling method
TWI512368B (zh) An optical sheet bo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an adhesive sheet for use in the bo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1980002131A1 (en) Apparatus for adhering labels
CN111082071B (zh) 燃料电池的电极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EP3218123A1 (en) Coating line cleaning apparatus
US6200402B1 (en)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disc-shaped substrates
KR100878986B1 (ko) 팽윤액을 이용한 필름 접착제분리기
JPH01257035A (ja) スチールコードフアブリツクの両端に粘着性ゴムテープを接着する装置
JP2003122174A (ja) 剥離シ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
JPH10504239A (ja) シートに塗布材料を塗布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6631324B2 (ja) 台紙剥離装置
JP2004107057A (ja)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巻き取り方法及びレイオンロール
JP5919599B2 (ja) ラベルおよびラベル付き物品の製造方法
JPH0580529A (ja) カバーフイルムの剥離装置
CN219885202U (zh) 一种片材分离装置及片材分离设备
CN112428682B (zh) 一种环保型纸张印染方法
JP2010042922A (ja) 保護フィルム剥離装置および保護フィルム剥離システム
JPS62167177A (ja) カバ−シ−トの剥離装置
JP2008155526A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
JP2006292963A (ja) ベルト状電子写真感光体を備えた電子写真装置
JPS59137954A (ja) 感光性樹脂版の現像装置
JP2017200833A (ja) ラベル貼り付け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