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8967B - 易开盖 - Google Patents

易开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8967B
CN101378967B CN2007800050193A CN200780005019A CN101378967B CN 101378967 B CN101378967 B CN 101378967B CN 2007800050193 A CN2007800050193 A CN 2007800050193A CN 200780005019 A CN200780005019 A CN 200780005019A CN 101378967 B CN101378967 B CN 101378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acid
open end
easy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50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8967A (zh
Inventor
八百井悦子
佐藤一弘
福井刚
末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Seikan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78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8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8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8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9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7/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 B65D17/28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 B65D17/401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provided in an end wall
    • B65D17/4012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or piercing, or by tearing of frangible members or portions at lines or points of weaknes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he line of weakness provided in an end wall for opening partially by means of a tearing ta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2/00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 C23C22/05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using aqueous solutions
    • C23C22/06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using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queous acidic solutions with pH less than 6
    • C23C22/34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using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queous acidic solutions with pH less than 6 containing fluorides or complex fluor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22/00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 C23C22/05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using aqueous solutions
    • C23C22/06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using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queous acidic solutions with pH less than 6
    • C23C22/34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using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queous acidic solutions with pH less than 6 containing fluorides or complex fluorides
    • C23C22/36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using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queous acidic solutions with pH less than 6 containing fluorides or complex fluorides containing also phosphates
    • C23C22/361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reaction of the surface with a reactive liquid, leaving reaction products of surface material in the coating, e.g. conversion coatings, passivation of metals using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queous acidic solutions with pH less than 6 containing fluorides or complex fluorides containing also phosphates containing titanium, zirconium or hafnium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1Action for opening container
    • B65D2517/0014Action for opening container pivot tab and push-down tear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58Other details of container end panel
    • B65D2517/0059General cross-sectional shape of container end panel
    • B65D2517/0061U-shaped
    • B65D2517/0062U-shaped and provided with an additional U-shaped peripheral chan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17/00Containers specially constructed to be opened by cutting, piercing or tearing of wall portions, e.g. preserving cans or tins
    • B65D2517/0001Details
    • B65D2517/0058Other details of container end panel
    • B65D2517/008Materials of container end panel
    • B65D2517/0082Coated or laminated met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678Of met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hemical Treatment Of Metals (AREA)
  • Containers Opened By Tearing Frangible Portions (AREA)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易开盖,其使用无双酚A的底漆,同时可满足耐腐蚀性以及开封特性的双方的特性的卫生性以及环境性优异,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易开盖,其在形成有含有锆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有机-无机表面处理层的铝基板的盖内面的表面,隔着底漆覆盖聚酯薄膜而成,其特征在于,前述底漆以50∶50~85∶15的重量比含有聚酯树脂与酚醛树脂,该聚酯树脂含有30重量%以上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

Description

易开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易开盖,更详细地说,涉及卫生性及环境性优异、同时耐腐蚀性及开封特性优异的易开盖。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可以用手容易地开封而不用特别器具的容器盖,广泛使用所谓的易开盖。从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作为该容器盖的金属原材料,使用对马口铁、TFS等表面处理钢板、铝合金等实施聚酯薄膜等树脂覆盖的树脂覆盖金属板,在由该金属板形成的容器盖上设置刻痕,以使其到达金属板的厚度方向的途中,划分开口用部分,在该开口用部分上由盖板自身形成铆钉,用该铆钉固定拉环,在与罐身部件等的凸缘之间形成二重卷边而使用。
通常使用铝合金板的易开盖的加工性、香味保持性优异,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相比于实施了表面处理的钢材,其在耐腐蚀性方面差的问题,因而,以往,作为铝合金板的表面处理,主要实施磷酸-铬酸盐处理,但由于铬酸盐处理在处理液中含有有害的6价铬,因而从环境性的观点出发,期望代替铬酸盐处理的表面处理。
还提出了各种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实施无铬系的表面处理的树脂覆盖铝板的方案,例如,在日本特开2005-126097号公报中,提出了形成包含锆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有机膦酸化合物以及单宁的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隔着环氧酚醛树脂系的粘接底漆覆盖聚酯薄膜的树脂覆盖铝合金板。
发明内容
上述树脂覆盖铝合金板在耐腐蚀性以及密合性的方面优异,在使用环氧酚醛系底漆作为底漆的方面尚未能充分满足。即,环氧酚醛系底漆通常使用双酚A,在食品用途中使用的易开盖中,在施加蒸煮(retort)杀菌等高温加热处理时,由于担心双酚A的溶出,因而出于卫生性方面的考虑期望使用不用双酚A的底漆。
另一方面,在盖表面形成有刻痕的易开盖的用途中,其他的底漆难以同时满足密合性和耐损伤性的双方,特别是刻痕的部分密合性不充分,存在耐腐蚀性变差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无双酚A的底漆的同时,能够满足密合性以及耐损伤性的双方的特性的卫生性及环境性优异的易开盖。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易开盖,该易开盖在形成有含有锆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处理层的铝基板的盖内面的表面,隔着底漆覆盖聚酯薄膜而成,其特征在于,前述底漆以50∶50~85∶15的重量比含有聚酯树脂与酚醛树脂,该聚酯树脂含有30重量%以上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
本发明的易开盖中,适合为:
1.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羧酸酐基、
2.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的酸值为150~800meq/kg、
3.酚醛树脂为间甲酚系甲阶酚醛型酚醛树脂、
4.表面处理层为如下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该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含有以锆原子换算为2~20mg/m2的锆化合物、以磷原子换算为1~10mg/m2的磷化合物、以碳原子换算为5~60mg/m2的有机化合物,该有机化合物为由下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组成的有机聚合物、该有机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在使X全部为氢原子时为1000~100000,
Figure S2007800050193D00031
[式中,φ表示苯环,X表示氢原子或下述式(2)所示的Z基,
(式中,R1以及R2分别是氢原子、C1~C10的烷基或C1~C10的羟烷基),Z基的导入率为相对于1个苯环为0.3-1.0个]
5.表面处理层为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其含有以锆和/或钛原子换算为4~30mg/m2的锆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含有以磷原子换算为0.2~9mg/m2的有机膦酸化合物、含有以碳原子换算为2~90mg/m2的单宁。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无铬的表面处理铝基板的同时,使用无双酚A的底漆,因此可以提供环境性及卫生性优异的易开盖。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底漆虽然为无双酚A,但可以密合性良好地将聚酯薄膜覆盖到表面处理铝基板,在刻痕的部分也可以得到优异的密合性,可以提供能够满足密合性以及耐损伤性的双方的特性的易开盖。
另外,本发明中,通过使用特定的底漆将聚酯薄膜覆盖到形成有特定的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的铝合金板上,可以分别提高底漆与表面处理层相互的密合性以及底漆与聚酯薄膜相互的密合性,在蒸煮处理后的刻痕的部分也表现出优异的密合性,在开口性优异的同时,还有效防止了开口时的羽状边缘(feathering)的发生。另外,本发明的易开盖的耐腐蚀性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薄膜覆盖表面处理铝板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薄膜覆盖表面处理铝板的其他例子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易开盖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易开盖中,在形成有含有锆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处理层的铝基板覆盖聚酯薄膜时,其重要的特征在于,使用以50∶50~85∶15的重量比含有聚酯树脂与酚醛树脂的底漆,该聚酯树脂含有30重量%以上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
本发明中使用的表面处理铝基板形成有含有锆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处理层,虽然无铬,但在耐腐蚀性与覆盖树脂的密合性优异,即使在形成有刻痕的部分也可以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及密合性。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底漆由于在无双酚A且卫生性优异的同时以聚酯树脂为主体,因而与聚酯薄膜的密合性优异,可以与上述表面处理层相结合,体现出优异的密合性。
(铝基板)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铝基板,使用纯铝、铝与其他合金用金属、特别是可以使用含有少量镁、锰等的铝合金,从耐腐蚀性、强度、以及加工性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以重量基准计含有Mg:0.2~5.5%、Si:0.05~1%、Fe:0.05~1%、Cu:001~0.35%、Mn:0.01~2.0%、Cr:0.01~0.4%的铝合金板。
即,在Mg为5.5重量%以上时材料的加工性降低,0.2重量%以下时强度不足,故不优选。Si为1.0重量%以上时加工性降低,耐腐蚀性也变差,故不优选。Fe为1.0重量%以上时加工性降低,耐腐蚀性也变差,故不优选。Cu为0.35重量%以上时,铸造时产生裂纹,故不优选。Cr为0.4重量%以上以及Mn为2.0重量%以上时,制盖工序中产生裂纹,故不优选。
作为铝原材料的板厚,期望通常具有0.15~0.40mm、特别是具有0.20~0.30mm的厚度。这是由于在不足0.15mm时,盖成形困难,并且得不到期望的盖强度,另一方面,超过0.40mm时,经济性变差。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
本发明中,为了提高耐腐蚀性、提高聚酯薄膜的密合性,在上述铝基板上形成含有锆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的无机成分主要有助于与铝合金基板的密合,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的有机成分主要有助于与底漆树脂的密合性,因而提高了铝合金基板、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底漆树脂层、聚酯薄膜层的各层间的密合性。
另外,作为有机-无机表面处理层的上层,还可以形成例如由单宁层等有机化合物组成的膜,或者,作为有机-无机表面处理层的下层,还可以形成含有例如锆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的无机表面处理层。
有机-无机表面处理层、或者有机-无机表面处理层的上层中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优选包含水溶性酚醛系化合物。水溶性酚醛系化合物提高了与本发明中使用的底漆的成分之一的酚醛树脂的密合性,并且本发明中使用的底漆的其他成分之一的聚酯树脂提高了与聚酯薄膜的密合性,因而提高了整体的密合性。
作为优选的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对于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和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I进行说明。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含有以锆原子换算为2~20mg/m2的锆化合物、以磷原子换算为1~10mg/m2的磷化合物、以碳原子换算为5~60mg/m2的有机化合物,该有机化合物为由下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组成的有机聚合物、该有机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在使X全部为氢原子时为1000~100000,
Figure S2007800050193D00061
[式中,φ表示苯环,X表示氢原子或下述式(2)所示的Z基,
(式中,R1以及R2分别是氢原子、C1~C10的烷基或C1~C10的羟烷基),Z基的导入率为相对于1个苯环为0.3-1.0个]
该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的形成中,优选有机物使用上述式(1)所示的有机聚合物。
本发明中特别优选上述式(2)中的R1以及R2分别为氢原子、C1~C10的烷基或C1~C10的羟烷基。C11以上的烷基或羟烷基时,微孔的部位变多,不能形成致密的膜,因此会引起耐腐蚀性的劣化。另外,由于烷基部较长,疏水性变大、与薄膜的密合性变弱。
以X所示的Z基的导入率优选相对于1个苯环为0.3~1.0。Z基的导入率不足0.3时密合性不充分。
Z基的导入率通过通常所用的方法算出,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通过CHNS-O元素分析测定使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而生成的气体(CO2、H2O、N2、SO2),进行各元素的定量,通过定量结果可以算出导入率。
在使前述X全部为氢原子时,有机聚合物的分子量优选为1000~100000的范围、特别优选1000~10000的范围。分子量为不足1000时加热产物的柔软性不足、加工时在有机-无机复合膜内引起聚集破坏,密合性不足。分子量为100000以上时与构成膜的无机成分的反应不充分、耐腐蚀性不足。
前述有机聚合物可以使用平均分子量为1种的聚合物、还可以混合平均分子量不同的2种以上的聚合物使用。
分子量的测定可以在剥离膜后,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进行。
有机-无机复合膜中的有机物的附着量决定耐腐蚀性和密合性。有机物的附着量优选换算成碳原子为5~60mg/m2的范围。碳的附着量不足5mg/m2时不能充分覆盖铝合金的表面且得不到充分的密合性和耐腐蚀性。即使超过60mg/m2也不存在性能上的问题,产生外观上不期望的变化,或成本变高。
前述碳附着量的测定可以使用市售的表面碳分析装置进行测定。表面碳分析装置的原理是将试样升温,使存在于表面的碳氧化气化,通过IR(红外吸收)对该气体进行定量。测定条件只要是使表面的碳氧化气化的条件即可,通常优选在400~500℃、5~1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式(1)所示的聚合物可以通过通常方法制造。例如,式(1)所示的聚合物通过将苯酚化合物或者萘酚化合物与甲醛缩聚,接着使用甲醛和胺导入官能团X来制造。作为甲醛通常使用福尔马林。聚合物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在使前述X全部为氢原子时的分子量适合通常为1000~100000左右、优选为1000~10000左右。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包含锆化合物。锆化合物的附着量决定耐腐蚀性和密合性。优选以锆原子换算为2~20mg/m2的范围。锆的附着量不足2mg/m2时不能与前述碳同样地充分覆盖铝合金表面且耐腐蚀性不足。超过20mg/m2的话,加工时容易引起在表面处理膜内部的聚集破坏、在密合性方面出现问题。
若作为上述表面处理层所用的锆化合物使用含有锆的化合物的话,没有特别限定,但从该pH下的稳定性良好、膜形成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氟的水溶性锆化合物。
作为含有氟的水溶性锆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例如,H2ZrF6、(NH4)2ZrF6、K2ZrF6、Na2ZrF6、Li2ZrF6等。这些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2种以上使用。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包含磷化合物。表面处理膜中的磷化合物的附着量优选以磷原子换算为1~10mg/m2的范围。磷的附着量不足1mg/m2时,与前述锆的附着量理由相同,其耐腐蚀性不足。磷附着量超过为10mg/m2时密合性存在问题。
从提高有机树脂层与金属材料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表面处理膜中的磷化合物是磷酸系化合物。作为可以用于该目的的磷酸系化合物,可以列举出磷酸或其盐、缩合磷酸或其盐、磷酸锆、磷酸钛等。这里,作为盐,可以列举出铵盐、钠盐、钾盐等碱金属盐。
另外,出于提高密合性的目的,可以配合有机硅化合物。作为有机硅化合物,可列举出乙烯基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锆化合物的附着量及磷化合物的附着量可以通过市售的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进行定量。即,测定多个锆或磷的附着量为已知且附着量不同的试样,通过此时的强度,制作强度-附着量的标准曲线。在同样的条件下由本发明的覆盖金属材料切出试样,进行测定。通过基于标准曲线将该测定强度换算成附着量,从而可以测定上述锆化合物的附着量及磷化合物的附着量。
对于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的厚度,膜厚优选为5~500nm、更优选为15~300nm、进一步优选为50~300nm。膜厚不足5nm时得不到与层压薄膜的优异的密合性,超过500nm时损害金属材料所具有的色调的可能性高。
另外,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优选覆盖铝合金材料的表面的90%以上。不足90%的覆盖率的话,加工时薄膜容易剥离。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的膜厚和覆盖率可以通过通常的方法,以市售的XPS(X射线光电子分光分析)装置进行定量。XPS是指在超高真空(10-5Pa以下)中以X射线激发试样、分析此时放出的光电子的装置。可以通过该光电子的强度和感光度系数计算存在于表面的原子的比率。
构成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的膜通过使用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对铝合金板进行膜处理而获得。
表面处理液通过将上述聚合物、锆化合物以及磷化合物溶解于作为溶剂的水而制作。以下,对于处理液的调整进行叙述。
为了形成有机化合物作为膜,表面处理液可以使用水溶性的聚合物。优选其与磷酸离子、锆的复合氟化物共存。另外,优选调节到水溶性聚合物与磷酸、复合氟化物容易沉淀的pH。通过使该处理液与铝合金板接触而进行处理。处理时,通过氟化合物蚀刻铝表面,在此时界面上引起pH上升。由此,共存的水溶性聚合物与磷化合物析出到表面,成为膜。被表面处理的铝板用水洗涤来除去未反应物,另外,用纯水等洗涤、干燥后,可以获得表面处理铝合金板。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中,上述聚合物的浓度优选为100mg/L以上、更优选为100~10000mg/L、进一步优选为300~3000mg/L。聚合物的浓度不足100mg/L时膜的形成不充分、超过10000mg/L时成本变高。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中,上述锆化合物的含量是以锆计为100~10000mg/L、优选为300~1000mg/L。不足100mg/L时,以短时间处理得不到充分的锆膜量,恐怕密合性、耐腐蚀性降低。另一方面,超过10000mg/L时,恐怕不能确认性能提高、处理时间的缩短,并且成本变高。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中,上述磷化合物的含量是以磷计为100~10000mg/L、优选为300~1000mg/L。不足100mg/L时形成的膜中得不到适当的磷膜量,恐怕密合性降低,即使超过10000mg/L,过量存在也见不到提高密合性、耐腐蚀性的效果,且恐怕成本变高。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的pH优选在2.5~5.5、特别优选在2.8~4.0的范围内。pH不足2.5时金属表面的蚀刻被过度促进,因而膜外观不良,另外,所得到的膜的耐腐蚀性也恶化。另一方面,pH超过5.5时,化学反应未满意地进行,难以形成化学膜。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除了使用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蚀刻助剂、螯合剂、pH调节剂。
作为蚀刻助剂,可列举出例如,过氧化氢、氢氟酸、氢氟酸盐、氟硼酸等。另外,作为氟离子的供给源,使用作为上述水溶性锆化合物而列举的锆的络合物的情况下,由于所生成的氟离子的量不充分,因此优选组合使用上述氟化合物。
作为螯合剂,可列举出例如,柠檬酸、酒石酸、葡糖酸等、与铝形成络合物的酸以及它们的金属盐等。
作为pH调节剂,可列举出例如,磷酸、缩合磷酸、氢氟酸、硝酸、过氯酸、硫酸、硝酸钠、氢氧化铵、氢氧化钠、氨等不会对表面处理造成不良影响的酸或碱。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I]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I含有以锆和/或钛原子换算为4~30mg/m2的锆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含有以磷原子换算为0.2~9mg/m2的有机膦酸化合物、含有以碳原子换算为2~90mg/m2的单宁。
作为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I所用的锆化合物,只要是含有锆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由于在该pH下的稳定性良好、且膜形成性优异,因而优选含有氟的水溶性锆化合物。
作为含有氟的水溶性锆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H2ZrF6、(NH4)2ZrF6、K2ZrF6、Na2ZrF6、Li2ZrF6等。这些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钛化合物,只要是含有钛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由于在该pH下的稳定性良好、膜形成性优异,因而优选含有氟的水溶性钛化合物。
含有氟的水溶性钛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H2TiF6、(NH4)2TiF6、K2TiF6、Na2TiF6等。这些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在上述表面处理膜中,锆化合物和/或上述钛化合物的含量是以锆和/或钛原子换算优选在4~30mg/m2、特别优选在7~25mg/m2的范围。在不足4mg/m2时恐怕处理膜的密合性、耐腐蚀性降低。另一方面,在超过30mg/m2时,恐怕处理膜的密合性降低,另外,看不到性能提高且恐怕成本变高。另外,上述锆化合物和/或上述钛化合物的含量是指上述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膜中所含的锆与钛的总含量。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I含有有机膦酸化合物。
有机膦酸化合物是指在化合物中含有膦酸基(-PO3H2)的有机化合物,但优选化合物中的碳原子与膦酸基(-PO3H2)结合的化合物。
有机膦酸化合物中,作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与膦酸基(-PO3H2)结合的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氨基三(亚甲基膦酸)、1-羟基亚乙基-1,1-二膦酸、2-磷丁酮(phosphobutanone)1,2,4-三羧酸等。
作为上述有机膦酸化合物,还可以列举出亚乙基二胺四(亚甲基膦酸)、二亚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等。
有机膦酸化合物中,从膜析出性、膜形成后的耐腐蚀性、膜密合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氨基三(亚甲基膦酸)、1-羟基亚乙基-1,1-二膦酸、2-磷丁酮1,2,4-三羧酸。
有机膦酸化合物优选为水溶性。在为水溶性的化合物的情况下,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可以减小对环境的负荷。
有机膦酸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在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膜中含有用碱金属或铵等取代膦酸基所含的氢原子的有机膦酸化合物盐,其由于降低了所形成的膜的耐腐蚀性,故不优选。
在上述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中,有机膦酸化合物的含量是以磷原子换算优选在0.2~9mg/m2、特别优选在0.6~3mg/m2的范围含有。在比上述范围少的情况下,恐怕处理膜的密合性降低,另一方面,即使超过上述范围,过量存在也看不到提高密合性的效果,恐怕成本变高。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I含有单宁。
单宁也称为单宁酸,是广泛分布在植物界的具有多个酚性羟基的复杂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总称。单宁可以是水解性单宁也可以是缩合型单宁。
作为单宁,可列举出金缕梅单宁、柿子单宁、茶单宁、五倍子单宁、没食子单宁、油柑子单宁(myrobalan tannin)、云实单宁(divi-divi tannin)、拉美云实单宁(algarobilla tannin)、橡椀单宁(valonia tannin)、儿茶酸单宁等。另外,单宁可以是通过水解等方法将植物中存在的单宁分解后得到的单宁分解物。
作为单宁,还可以使用市售的单宁,例如“Tannic AcidExtract A”、“B Tannic Acid”、“N Tannic Acid”、“Industrial TannicAcid”、“Refined Tannic Acid”、“Hi Tannic Acid”、“F TannicAcid”、“Pharmacopoeial Tannic Acid”(任一个都是大日本制药公司制)、“单宁酸=AL”(富士化学工业制)等。单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单宁优选数均分子量为200以上。单宁使用单宁分解产物的情况下,在分解过度进行、为分子量不足200的低分子量化合物的情况下,由于不具有作为单宁的性质,因而恐怕不会提高膜形成后的膜密合性。
在上述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I中,单宁的含量以碳原子换算优选在2~90mg/m2、特别优选在6~30mg/m2的范围。在比上述范围少时,恐怕处理膜的密合性降低,另一方面,在超过上述范围时,恐怕处理膜的密合性、耐腐蚀性降低。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I中的上述锆化合物和/或上述钛化合物的锆以及钛量、有机膦酸化合物的磷量,可以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测定,单宁的量可以通过由多相碳/水分分析装置测定的有机碳量测定。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I通过使用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对铝合金板进行膜处理而得到。
上述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通过将上述锆化合物和/或上述钛化合物、有机膦酸化合物以及上述单宁溶解到溶剂而制得。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中,锆化合物和/或上述钛化合物的含量是锆和/或钛的量以质量基准计优选在40~1000ppm、特别优选在100~300ppm的范围。在不足40ppm时,以短时间处理得不到充分的锆或钛膜量,恐怕密合性、耐腐蚀性降低。超过1000ppm时,恐怕密合性降低,另外,看不到性能提高、处理时间的缩短,恐怕成本变高。另外,水溶性锆化合物和/或水溶性钛化合物的含量是指无铬金属表面处理剂中所含的锆与钛的总含量。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中,有机膦酸化合物的含量优选在20~500ppm、特别优选在50~200ppm的范围。不足20ppm时、所形成的膜中得不到适当的磷膜量,恐怕密合性降低,即使超过500ppm,过量存在也看不到提高密合性、耐腐蚀性的效果,恐怕成本变高。
在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中,单宁的含量是以质量基准计优选在200~5000ppm、特别优选在500~2000ppm的范围。不足200ppm时,所形成的膜中得不到适当的碳膜量,恐怕耐腐蚀性、密合性降低。即使超过5000ppm也看不到耐腐蚀性、密合性等性能提高、处理时间的缩短,恐怕成本变高。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的pH期望在1.6~4.0、特别为1.8~3.4、更适合在2.2~2.8的范围内。pH不足1.6时金属表面的蚀刻被过度促进,因而膜外观不良,另外,所得到的膜的耐腐蚀性也恶化。pH超过4.0时,化学反应不能满意地进行,难以形成化学膜。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液除了可以使用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蚀刻助剂、螯合剂、PH调节剂。
作为蚀刻助剂,可列举出例如,氢氟酸、氢氟酸盐、氟硼酸等。另外,作为氟离子的供给源,使用作为上述水溶性锆化合物、上述钛化合物所列举的锆或钛的络合物的情况下,所生成的氟离子的量不充分,因此,优选组合使用上述氟化合物。
作为螯合剂,可列举出例如,柠檬酸、酒石酸、葡糖酸等、与铝形成络合物的酸以及它们的金属盐等。
作为pH调节剂,可列举出例如,硝酸、过氯酸、硫酸、硝酸钠、氢氧化铵、氢氧化钠、氨等对表面处理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的酸或碱。
(有机-无机表面处理层的形成)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II的任一个,在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之前,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对铝基材表面进行洗涤、脱脂。具体来说,优选依次进行碱洗涤、水洗、酸洗涤、水洗、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水洗、干燥的各工序。
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的形成可以通过使前述处理液与铝基板表面接触而与该表面反应,由此进行膜的形成。铝基板与处理液的接触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通过辊涂法、喷射法、浸渍法等现有公知的方法进行。
此时优选在30~80℃的温度范围下进行1~20秒钟处理。在比上述范围低的温度时反应速度降低,膜的析出性变差,因此为了获得充分的膜量,需要长时间且生产率变差。另一方面,在比上述范围高的温度时,可能能量损失变大。
优选通过处理后进行水洗、干燥,在40~120℃的温度范围下进行6~60秒钟的加热干燥,从而在表面上有机聚合物高分子化,在要求更高的耐腐蚀性的情况下,通过使干燥温度为180℃以上,从而可以提高表面上的聚合度。
(底漆)
本发明中用于覆盖聚酯薄膜的底漆是以50∶50~85∶15、特别是65∶35-75∶25的重量比含有聚酯树脂与酚醛树脂,该聚酯树脂含有30重量%以上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
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不足30重量%时,底漆层与表面处理层的密合性、底漆层与聚酯薄膜的密合性降低。另外,聚酯树脂与酚醛树脂的配合比(重量比)相比于上述范围,酚醛树脂的配合量少的情况下,底漆的固化的程度不充分,结果倾向于密合性、耐腐蚀性降低,另一方面,酚醛树脂的配合量比上述范围多的情况下,底漆层变脆,聚酯薄膜覆盖金属板加工时底漆层与表面处理层的界面产生破坏,仍然倾向于密合性、耐腐蚀性降低。
[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
聚酯树脂使用如下所述的聚酯树脂,该聚酯树脂是由在聚酯中具有羧酸酐基的化合物进行开环加成反应而得到的,其中,该开环加成反应所使用的化合物至少包含羧酸聚酸酐、树脂酸值为150meq/kg~800meq/kg、苯乙烯换算数均分子量为5000~100000。
在树脂酸值比上述范围小的情况下,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树脂的分散性降低,分散体的保存性不稳定。另一方面,比上述范围大的情况下,耐蒸煮性(retort resistance)降低。另外,苯乙烯换算数均分子量比上述范围小的情况下底漆层变脆、加工性、耐蒸煮性变差,在比上述范围大的情况下涂装作业性降低。
作为聚酯树脂所使用的羧酸成分,可列举出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二聚酸等脂肪族二羧酸、(无水)马来酸、富马酸、萜烯-马来酸加成物等不饱和二羧酸、1,4-环己二羧酸、四氢邻苯二甲酸、六氢间苯二甲酸、1,2-环己二羧酸等脂环族二羧酸、(无水)苯偏三酸、(无水)苯均四酸、甲基环己烯三羧酸等3元以上的羧酸、4,4-双(4’-羟苯基)-戊酸、4-单(4’-羟苯基)-戊酸、对羟基安息香酸等单羧酸,可以从这些中选择1种或者两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聚酯树脂所使用的多元醇成分,可列举出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乙基-2-丁基-1,3-丙二醇、2,4-二乙基-1,5-戊二醇、1-甲基-1,8-辛二醇、3-甲基-1,6-己二醇、4-甲基-1,7-庚二醇、4-甲基-1,8-辛二醇、4-丙基-1,8-辛二醇、1,9-壬二醇等脂肪族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醚二醇类、1,4-环己烷二甲醇、1,3-环己烷二甲醇、1,2-环己烷二甲醇、三环癸二醇类、氢化双酚类等脂环族多元醇、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乙烷、季戊四醇等3元以上的多元醇,可以从这些中选用1种或其以上。
在具有前述羧酸酐基的化合物中,通过羧酸聚酸酐向聚酯树脂开环加成,从而提供聚酯树脂分子链中具有2价羧基的侧链状的结构。
与聚酯树脂开环加成的在分子内具有羧酸酐基的化合物中,作为羧酸聚酸酐,有例如,苯均四酸酐、1,2,3,4-丁烷四羧酸二酐、1,2,3,4-戊烷四羧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环戊烷四羧酸二酐、2,3,6,7-萘四羧酸二酐、1,2,5,6-萘四羧酸二酐、乙二醇双偏苯三酸酯二酐、2,2’,3,3’-二苯基四羧酸二酐、噻吩-2,3,4,5-四羧酸二酐、亚乙基四羧酸二酐、4,4’-氧代二邻苯二甲酸二酐、5-(2,5-二氧代四氢-3-呋喃基)-3-甲基-3-环己烯-1,2-二羧酸酐等,可以从这些中选择1种或者1种以上来使用。在上述羧酸聚酸酐中最优选使用乙二醇双偏苯三酸酯二酐。
与聚酯树脂开环加成的在分子内具有羧酸酐基的化合物中,作为单羧酸酸酐,可列举出例如,邻苯二甲酸酐、琥珀酸酐、马来酸酐、苯偏三酸酐、衣康酸酐、柠康酸酐、5-(2,5-二氧代四氢糠基)-3-环己烯-1,2-二羧酸酐等一酸酐、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等,可以从这些当中选择一种或者二种以上使用。
作为加成分子内具有羧酸酐基的化合物并得到底漆中使用的聚酯树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
与聚酯树脂开环加成的在分子内具有羧酸酐基的化合物优选在其总量100摩尔%中含有占10摩尔%以上的羧酸聚酸酐、和除其以外的羧酸单酸酐。上述羧酸聚酸酐不足10摩尔%时难以得到聚酯树脂的分散性提高、聚酯分子链的高分子量化的效果,加工性降低。
另外,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在0℃~120℃、特别优选在40℃~100℃的范围。
[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优选是甲阶酚醛型酚醛树脂。
甲阶酚醛型酚醛树脂更优选是含有50质量%以上3官能以上的酚醛化合物的酚醛化合物与甲醛的共聚物。
作为3官能以上的苯酚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苯酚、间甲酚、间乙基苯酚、3,5-二甲酚、间甲氧基苯酚、双酚-A、双酚-F等,这些可以使用一种或者混合两种以上使用。特别优选使用间甲酚。
除了前述酚醛化合物,作为还可以在不足50质量%的范围以不损害性能的程度添加到本发明中使用的甲阶酚醛型酚醛树脂的原料中的酚醛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邻甲酚、对甲酚、对叔丁基苯酚、对乙基苯酚、2,3-二甲酚、2,5-二甲酚等2官能的苯酚化合物。
甲阶酚醛型酚醛树脂通过用福尔马林、多聚甲醛或者三聚甲醛等将含有50质量%以上的3官能以上的酚醛化合物的酚醛树脂羟甲基化而得到。
[底漆的调制]
本发明中使用的底漆可以通过以50∶50~85∶15、特别是65∶35~75∶25的重量比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与酚醛树脂进行配合而调制。
此时,作为固化催化剂,优选含有相对于全部树脂成分(组合聚酯树脂与酚醛树脂)100质量份为0.01质量份~3质量份的酸催化剂。作为酸催化剂,可列举出例如,硫酸、对甲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萘磺酸、二壬基萘磺酸、二壬基萘二磺酸、樟脑磺酸、磷酸、和将这些进行胺嵌段(添加胺且一部分进行中和)而得到的物质等,可以从这些中使用一种或者组合使用两种以上。从与树脂的相溶性、卫生性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这些的酸催化剂中的十二烷基苯磺酸、和将十二烷基苯磺酸进行胺嵌段而得到的物质。
作为有机溶剂,优选具有聚酯树脂的增塑效果,并且具有两亲性的物质,可列举出例如,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异氨基醇、仲氨基醇、叔氨基醇、正己醇、环己醇等醇类、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乙基丁基酮等酮类、四氢呋喃、二噁烷、1,3-二氧戊环等环状醚类、乙二醇、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二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乙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二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单丁基醚、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等二醇衍生物、3-甲氧基-3-甲基丁醇、3-甲氧基丁醇、乙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双丙酮醇、乙酰乙酸乙酯等。
另外,此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溶解聚酯树脂时使用的有机溶剂进行加热蒸馏除去、或者减压蒸馏除去。作为蒸馏除去有机溶剂的方法,为了抑制甲阶酚醛型酚醛树脂由于有机溶剂蒸馏除去中的热导致的缩合,还期望100℃以下的减压蒸馏除去、更优选80℃以下的减压蒸馏除去。在该情况下,若将全部量的有机溶剂蒸馏除去,则得到全部为水系的树脂组合物,从分散体的稳定性、成膜性等方面出发,期望含有3质量%~20质量%有机溶剂。
可以通过辊涂法、喷射法、浸渍法、刷毛涂法等现有公知的方法适用底漆,另外,涂膜的膜厚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干燥膜厚在0.3μm~3μm的范围。涂膜的焙烤条件优选在80℃~150℃的温度下5秒钟~1分钟的范围。
(聚酯薄膜)
作为本发明的易开盖所用的树脂覆盖金属板中的覆盖树脂的聚酯薄膜,其是可以使用由目前用于树脂覆盖金属板的聚酯树脂形成的薄膜。
作为聚酯树脂,可以为均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还可以是以酸成分基准计为30摩尔%以下的量含有对苯二甲酸以外的酸成分,另外,以醇成分基准计为30摩尔%以下的量含有乙二醇以外的醇成分的共聚聚酯单质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对苯二甲酸以外的酸成分,可列举出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环己二羧酸、P-β-氧代乙氧基安息香酸、二苯氧基乙烷-4,4’-二羧酸、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六氢对苯二甲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二聚酸、偏苯三酸、苯均四酸等。
另外,作为乙二醇以外的醇成分,可列举出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环己烷二甲醇、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二醇成分。
聚酯应当具有薄膜形成范围的分子量,使用酚醛/四氯乙烷混合溶剂作为溶剂进行测定的固有粘度〔η〕为0.5以上、特别是0.52~0.70的范围,从对腐蚀成分的阻挡性、机械性质的观点出发,优选玻璃转变点为50℃以上、特别是60℃~80℃的范围。
适合的是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萘二羧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混合物中的任一个。
聚酯薄膜中还可以根据公知的配方配合其自身公知的薄膜用配合剂、润滑剂、防堵剂、颜料、各种防静电剂、抗氧化剂等。
另外,聚酯薄膜可以是未拉伸的,但优选被双轴拉伸,双轴拉伸薄膜的拉伸倍率通常优选在横方向为3~5倍、纵方向为3~5倍的范围,另外,聚酯薄膜的厚度通常优选在10~40μm的范围。
本发明中,上述聚酯薄膜位于易开盖的内面侧的表层即可,还可以是在金属板侧形成下层的二层结构。
作为下层,还可以使用上述聚酯树脂的任一个,但从加工密合性、耐冲击性等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其由如下所述的聚酯树脂组成,该聚酯树脂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为主体,以1~30摩尔%的量含有间苯二甲酸、萘二羧酸等的至少一种,其量比作为上层的聚酯薄膜中上述酸成分的配合量多。
在使用二层结构的情况下,从加工性、耐腐蚀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下层的厚度优选在5~32μm的范围、上层与下层的厚度比在1∶1~1∶4的范围。
(聚酯薄膜覆盖表面处理铝板)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易开盖中使用的聚酯薄膜覆盖表面处理铝板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结构的图。作为例子,总体用1表示的本发明的聚酯薄膜覆盖表面处理铝板,形成有在铝基板2a的表面形成有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2b的表面处理铝基板2、在成为易开盖的内表面一侧的表面处理铝基板2的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2b的表面隔着底漆层3形成聚酯薄膜4,同时,在成为易开盖的外表面一侧的表面处理铝板2的表面形成有保护涂膜6。
图2是图1的聚酯薄膜覆盖表面处理铝板中,作为例子,聚酯薄膜4为为由上层4-1和底漆层3侧的下层4-2形成的二层结构,同时,在成为易开盖的外表面一侧的表面处理铝板2的表面形成有保护涂膜6。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薄膜覆盖表面处理铝板如下形成:预先通过目前公知的方法制成聚酯薄膜,并将其层叠到涂布了底漆的表面处理铝基板、或者在聚酯薄膜涂布底漆而层叠在金属板上。另外,在成为铝基板的盖外表面的面还可以为有机-无机表面处理层、底漆、聚酯薄膜的结构。
(易开盖)
本发明的易开盖除了成型为使上述的聚酯薄膜覆盖表面处理铝板的形成有聚酯薄膜的面成为盖的内表面侧以外,可以采用目前公知的形状,可以是全面开放方式或部分开放方式中的任何一种。
关于易开盖的成型,首先在挤压成型工序中,将树脂覆盖金属板冲裁成圆板的形状,并且成型为所期望的盖形状。接着,在刻痕刻印工序中,使用刻痕模具,以刻痕从盖的外表面侧到达金属原材料的厚度方向途中的方式进行刻痕的刻印。在铆钉形成工序中,使用铆钉形成模具在以刻痕划分的开口预定部形成向外表面突出的铆钉,在安装拉环工序中,使开口用拉环与铆钉嵌合,铆接铆钉的突出部而使拉环固定,从而成型为易开盖。
图3和图4表示作为本发明易开盖的一个例子的部分型(partial type)的易开盖。图3为俯视图,图4表示图3的A-A线的截面图。
用10表示整体的本发明易开盖由中央面板部11、强化环状槽12以及最外周的卷边部13构成。中央面板部11有被刻痕14包围的开口预定部15,而且通过铆钉17固定有开口用拉环16。开口用拉环16具备把持用环18、压入用顶端19、铆钉固定用舌片20,压入用顶端19被设置成与开口预定部15重叠。强化环状槽12从中央面板部11隔着中央面板径向部21而由内壁部22、径向部23以及外壁部(chuck wall)24构成,该外壁部24与接缝板部25和卷曲部26连接。在接缝板部25和卷曲部26的背面侧有槽27,该槽27中内衬有密封用组合物(未图示),在与罐身凸缘(未图示)之间利用二重卷边进行密封。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另外,实施例中“份”没有特别限定就是指“质量份”。
(表面处理剂的调制)
[表面处理液A]
1.聚合物的调制
制得如下所述的聚合物:前述式(1)所示的水溶性聚合物中,X为氢原子或者Z=-CH2N(CH3)2,Z基的导入率为相对于1个苯环为0.5个,在X全部为氢原子时的平均分子量为3000。
Z基的导入率的算出
使用FISONS公司制EA1108型元素分析装置进行所调制的前述聚合物中所含的C、H、N、S元素的定量。通过定量结果算出Z基导入率。
2.处理液的调制
将常温的离子交换水放入带有搅拌装置的容器。边在常温下搅拌,边加入40%氢氟酸锆(含有17.6%Zr)71g/L、85%磷酸15g/L、55%氢氟酸9g/L,接着,边搅拌上述聚合物40g/L边进行溶解。然后,使用离子交换水稀释到4%后,添加氨调节到pH3.0,得到淡黄色的水溶液(表面处理液A)。
[表面处理液B~F]
除了改为表1所示的锆成分、磷成分、聚合物浓度、pH、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以及聚合物的Z基导入率以外,与表面处理液A的调制同样地得到表面处理液B~F。
[表面处理液G]
将离子交换水9956.3g放入带有搅拌装置的容器。边在常温下搅拌,边缓慢添加氢氟酸锆(含有17.6%Zr)11.5g。进一步,边搅拌边缓慢添加1-羟基亚乙基-1,1-二膦酸4.2g。接着,边搅拌,边缓慢添加单宁酸(不挥发成分50%)28g。接着,边搅拌,边对处理剂配合氢氟酸,使得自由氟浓度为12ppm后,添加氨,将处理剂的pH调节到2.6。继续搅拌10分钟,得到微褐色的水溶液(表面处理液G),其含有以锆计为200ppm氢氟酸锆、以磷计为120ppm的1-羟基亚乙基-1,1-二膦酸、1400ppm单宁。
[表面处理液H]
将离子交换水9960.5g放入带有搅拌装置的容器。边在常温下搅拌,边缓慢添加氢氟酸钛(含有29.3%Ti)7.3g。进一步边搅拌,边缓慢添加1-羟基亚乙基-1,1-二膦酸4.2g。接着,边搅拌边缓慢加入单宁酸(不挥发成分50%)28g。接着,边搅拌,边对处理剂配合氢氟酸,使得自由氟浓度为12ppm后,添加氨,将处理剂的pH调节到2.6。继续搅拌10分钟,得到微褐色的水溶液(表面处理液H),其含有以钛计为220ppm的氢氟酸钛、以磷计为120ppm的1-羟基亚乙基-1,1-二膦酸、1400ppm单宁。
(铝合金板的洗涤)
使用市售的强碱系脱脂剂(Nihon Parkalizing co.制“FineCleaner-4377”),将市售的铝-镁合金板(JIS5021板厚:0.25mm)在药剂浓度:20g/L、处理温度60℃、处理时间7秒钟的条件下进行喷射处理。然后,通过自来水洗涤残留在表面的碱成分。
(对铝合金板的表面处理)
使用前述表面处理液A~H对所得到的铝合金板喷射,在温度50℃~60℃、处理时间1秒钟~5秒钟下进行表面处理后,通过自来水洗涤未反应物后,进一步通过3000000Ω以上的去离子水洗涤,然后,在80℃下干燥,得到形成有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的表面处理金属板。
·膜量测定
使用岛津制作所社制的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XRF-1700”测定所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的锆、钛、铬、磷的附着量(mg/m2)。碳的附着量(mg/m2)使用美国LECO公司制的多相碳/水分分析装置“RC412”测定。试样大小为372cm2、测定条件为400℃-8分钟。结果如表所示。
(底漆的制作)
·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的制作
将对苯二甲酸400份、间苯二甲酸400份、乙二醇500份、新戊二醇500份、四丁醇钛0.5份放入四口烧瓶,用4小时缓慢升温到235℃使其酯化,蒸馏除去规定量的水后,进行30分钟减压初始聚合,进一步升温到255℃,使其聚合80分钟,确认达到目标分子量,在氮气气氛化下,冷却到220℃。接着,投入乙二醇双偏苯三酸酯二酐20份、无水偏苯三酸20份,在氮气气氛化下于200℃~230℃搅拌1小时,得到目标的聚酯树脂(聚酯树脂A)。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该聚酯树脂A的苯乙烯换算数均分子量,结果为12000。另外,将1g该聚酯树脂A溶解到100cc的氯仿中,使用0.1N的KOH乙醇溶液滴定,测定相对于1Kg树脂A的当量(酸值),结果为380meq/Kg。
另外,混合聚酯树脂A、未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B(东洋纺制GK880;数均分子量18000、酸值60meq/Kg),调制聚酯树脂A∶聚酯树脂B=30∶70的聚酯树脂C、聚酯树脂A∶聚酯树脂B=25∶75的聚酯树脂D。
在氢氧化镁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间甲酚500重量份与福尔马林500重量份反应,进行纯化,使其溶解于溶剂,制造甲阶酚醛型酚醛甲醛树脂溶液。
以固体成分重量比计按表1所示的量比混合上述聚酯树脂A~D与上述甲阶酚醛型酚醛甲醛树脂,以相对于固体成分为0.5重量份的比例配合十二烷基苯磺酸,调制底漆。
(薄膜的制作)
在260~290℃下溶融挤出含有0.1重量%平均粒径1.5μm、粒径比1.0至1.2的真球状二氧化硅润滑剂的间苯二甲酸11摩尔%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旋转转鼓上急冷固化,得到未拉伸薄膜,接着,在80~110℃下将该未拉伸薄膜在纵方向拉伸3~5倍、接着在90~130℃下在横方向上拉伸3~4倍,然后,将薄膜在160~195℃下热固定,由此进行制造。该薄膜的拉伸后的膜厚是30μm。
(实施例1)
在前述薄膜的单面上涂布前述聚酯树脂A/酚醛甲醛树脂为70/30的底漆,使以固体成分计为10mg/dm2,在100℃的炉子中进行干燥。
对使用前述表面处理液A制作的表面处理铝板进行加热至230℃,将涂布了上述底漆的间苯二甲酸共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薄膜在层压辊温度150℃、通板速度150m/分钟下进行热层压后立即水冷却,使底漆涂布面为铝板一侧,由此制作单面层压的铝合金板。
在上述单面层压铝合金板的未层压的面上涂布环氧脲(epoxyurea)涂料(干燥后的膜厚3μm),在185℃下焙烤10分钟,得到铝合金罐盖用原材料。
在上述树脂覆盖面存在于盖的内表面侧的方向上将所制作的树脂覆盖铝合金罐盖用原材料打孔成直径68.7mm,接着,在粘接盖的外表面侧进行部分开口型的刻痕加工(宽度22mm、刻痕残厚110μm、刻痕宽度20μm)、铆钉加工以及开口用拉环的安装,制作易开盖。
(实施例2、3)
除了所用的底漆的聚酯/酚醛比改为表1所示的值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实施例4)
除了作为所用的底漆的聚酯树脂使用聚酯树脂C(含有30重量%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实施例5、6)
除了所用的底漆的聚酯/酚醛比改为表1所示的值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实施例7-11)
除了分别使用上述表面处理液B~F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实施例12)
除了使用上述表面处理液G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实施例13)
除了使用上述表面处理液H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比较例1、2)
除了将所用的底漆的聚酯/酚醛比改为表1所示的值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比较例3、4)
除了将所用的底漆的聚酯/酚醛比改为表1所示的值以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比较例5)
除了作为所用的底漆的聚酯树脂使用聚酯树脂D(含有25重量%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比较例6)
除了作为所用的底漆的聚酯树脂使用聚酯树脂B(不含有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比较例7)
除了作为表面处理剂使用磷酸锆系处理剂(NihonParkalizing Co.制“Arozin N-405”)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比较例8)
除了作为表面处理剂使用磷酸铬酸盐系处理剂(NihonParkalizing Co.制“Alchrome K702”)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易开盖。
(评价方法)
对于通过实施例1~13以及比较例1~8得到的易开盖,进行下述评价,结果示于表1。
1.羽状边缘评价(密合性)
对于所得到的易开盖,实施蒸煮杀菌处理(130℃下50分钟)后,实际上将罐盖开口,评价开口部分的羽状边缘的发生。各实施n=200张。以各盖的最大羽状边缘长度为基础,算出200张的平均羽状边缘长度,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结果总结于表1。可作为产品使用的范围是○及△所示的产品。
○:平均羽状边缘长度为不足1.0mm
△:平均羽状边缘长度为1.0mm以上、不足1.5mm
×:平均羽状边缘长度为1.5mm以上
2.开口性评价
对于所得到的易开盖,实施蒸煮杀菌处理(130℃下50分钟)后,实施开口性评价。各实施n=200张。评价结果以拉环折断等引起的开口不良数/开口数表示,结果总结于表1。
3.包装(pack)试验
在通常食罐用溶接罐主体中填充内容物玉米汤,通过通常的方法将所得到的易开盖卷边,在130℃-90分钟下进行杀菌处理。在易开盖成为下侧的状态下,在55℃-2个月储藏后,通过开罐机切断卷边部,将盖与罐主体分离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该盖内面的腐蚀状态,进行评价。评价实施n=50,评价结果总结于表1。表中记载每张都有腐蚀的情况。
表1
Figure S2007800050193D00311
表1(续)
Figure S2007800050193D00321

Claims (6)

1.一种易开盖,其在形成有含有锆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处理层的铝基板的盖内面的表面,隔着底漆覆盖聚酯薄膜而成,其特征在于,
前述底漆以50∶50~85∶15的重量比含有聚酯树脂与酚醛树脂,该聚酯树脂含有30重量%以上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开盖,前述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为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羧酸酐基的物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开盖,前述导入羧基的聚酯树脂的酸值为150~800meq/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开盖,前述酚醛树脂为间甲酚系甲阶酚醛型酚醛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开盖,前述表面处理层为如下所述的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该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含有以锆原子换算为2~20mg/m2的锆化合物、以磷原子换算为1~10mg/m2的磷化合物和以碳原子换算为5~60mg/m2的有机化合物,该有机化合物为由下述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组成的有机聚合物,该有机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在使X全部为氢原子时为1000~100000,
Figure FSB00000007597400011
式中,φ表示苯环,X表示氢原子或下述式(2)所示的Z基,Z基的导入率为相对于1个苯环为0.3-1.0个,
Figure FSB00000007597400021
式中,R1以及R2分别是氢原子、C1~C10的烷基或C1~C10的羟烷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开盖,前述表面处理层为有机-无机复合表面处理层,其含有以锆和/或钛原子换算为4~30mg/m2的锆化合物和/或钛化合物、含有以磷原子换算为0.2~9mg/m2的有机膦酸化合物和含有以碳原子换算为2~90mg/m2的单宁。
CN2007800050193A 2006-02-09 2007-02-09 易开盖 Active CN101378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1862/2006 2006-02-09
JP2006031862 2006-02-09
PCT/JP2007/052807 WO2007091740A1 (ja) 2006-02-09 2007-02-09 イージーオープン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8967A CN101378967A (zh) 2009-03-04
CN101378967B true CN101378967B (zh) 2010-06-09

Family

ID=38345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50193A Active CN101378967B (zh) 2006-02-09 2007-02-09 易开盖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871351B2 (zh)
EP (1) EP1982923B1 (zh)
JP (1) JP4911039B2 (zh)
KR (1) KR101255876B1 (zh)
CN (1) CN101378967B (zh)
DE (1) DE602007013531D1 (zh)
DK (1) DK1982923T3 (zh)
WO (1) WO20070917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0447B2 (en) 2006-03-06 2013-06-25 Toyo Seikan Kaisha, Ltd. Easy open ends that can be favorably opened at high temperatures
CN102069944A (zh) * 2010-12-13 2011-05-25 广州龙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酸耐硫易拉盖的制作工艺
CN102060126A (zh) * 2010-12-13 2011-05-18 广州龙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高压易拉盖的制作工艺
JP6303299B2 (ja) 2013-06-21 2018-04-04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被覆金属板及びこれから成る缶体並びに缶蓋
JP6244729B2 (ja) * 2013-08-07 2017-12-13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樹脂被覆シームレスアルミニウム缶
EP3299494B1 (en) 2015-05-21 2021-10-13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Treated surface metal sheet and treated surface metal sheet coated with organic resin
WO2016200799A1 (en) * 2015-06-08 2016-12-15 Novelis Inc. Beverage can end score tooling
EP3395707B8 (de) * 2017-04-26 2021-10-06 Speira GmbH Getränkedose aus einheitlicher aluminiumlegieru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0160Y (zh) * 1993-03-05 1993-12-22 江仙观 食品罐易开盖
CN1171758A (zh) * 1994-12-29 1998-01-28 东洋钢钣株式会社 具有优异可加工粘着强度和高清晰反射性的树脂涂敷金属板
US6369149B1 (en) * 1997-07-11 2002-04-09 Henkel Corporation Aqueous treatment process and bath for aluminiferous surfa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63987D1 (en) * 1981-03-02 1985-07-11 Toyo Seikan Kaisha Ltd Easily openable vessel closure and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JPS5993636A (ja) 1982-11-22 1984-05-3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塗膜密着性に優れた罐体の製造方法
DE68927736T2 (de) * 1988-05-19 1997-05-22 Toyo Seikan Kaisha Ltd Einfach zu öffnender abgeschlossener verpackungsbehälter
JPH0780253B2 (ja) * 1989-08-02 1995-08-3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材から成る容器蓋
JPH1135880A (ja) * 1997-07-11 1999-02-09 Nippon Parkerizing Co Ltd アルミニウム系材料用水性表面処理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表面処理方法
JPH11229156A (ja) 1998-02-18 1999-08-24 Nippon Parkerizing Co Ltd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処理缶およびその処理方法
JP3986170B2 (ja) 1998-06-26 2007-10-03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被覆アルミニウムシームレス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26052B2 (ja) 1999-01-11 2007-06-06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加工密着性および耐食性に優れた2ピース缶用フィルムラミネート鋼板
JP3780111B2 (ja) 1999-01-11 2006-05-31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加工密着性および耐食性に優れた2ピース缶用フィルムラミネート鋼板
US6472480B1 (en) * 2001-02-20 2002-10-29 Bp Corporation North America Inc. Coating composition
DE10332723A1 (de) * 2003-07-18 2005-02-03 Degussa Ag Lösungsmittelhaltige Beschichtungszusammensetzungen
JP4352227B2 (ja) 2003-10-22 2009-10-28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耐食性、密着性に優れる樹脂被覆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缶体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4618994B2 (ja) 2003-10-22 2011-01-26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耐食性、密着性に優れる樹脂被覆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缶蓋
US20080057336A1 (en) * 2004-06-22 2008-03-06 Toyo Seikan Kaisha, Ltd Surface-Treated Metal Materials, Method of Treating the Surfaces Thereof, Resin-Coated Metal Materials, Cans and Can Lid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0160Y (zh) * 1993-03-05 1993-12-22 江仙观 食品罐易开盖
CN1171758A (zh) * 1994-12-29 1998-01-28 东洋钢钣株式会社 具有优异可加工粘着强度和高清晰反射性的树脂涂敷金属板
US6369149B1 (en) * 1997-07-11 2002-04-09 Henkel Corporation Aqueous treatment process and bath for aluminiferous surfa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7091740A1 (ja) 2009-07-02
EP1982923B1 (en) 2011-03-30
KR101255876B1 (ko) 2013-04-17
DE602007013531D1 (de) 2011-05-12
DK1982923T3 (da) 2011-06-20
EP1982923A1 (en) 2008-10-22
WO2007091740A1 (ja) 2007-08-16
CN101378967A (zh) 2009-03-04
JP4911039B2 (ja) 2012-04-04
US8871351B2 (en) 2014-10-28
EP1982923A4 (en) 2009-08-12
KR20080106408A (ko) 2008-12-05
US20090226745A1 (en) 2009-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8967B (zh) 易开盖
KR101357991B1 (ko) 고온 개구성이 우수한 이지 오픈 뚜껑
JP6812968B2 (ja) 表面処理金属板及び有機樹脂被覆表面処理金属板
KR101275591B1 (ko) 수지 피복 심리스 알루미늄 캔 및 수지 피복 알루미늄 합금캔 뚜껑
EP2159045B1 (en) Resin-coated aluminum alloy sheet and formed object made therefrom
TWI725944B (zh) 塗裝金屬板及有機樹脂包覆塗裝金屬板
EP3205495B1 (en) Organic resin-coated coated metal plate, and can body and can lid comprising same
EP1939100B1 (en) Easy open lid
JP4352227B2 (ja) 耐食性、密着性に優れる樹脂被覆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缶体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4618994B2 (ja) 耐食性、密着性に優れる樹脂被覆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缶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