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5530B - 便携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便携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5530B
CN101375530B CN200780003353.5A CN200780003353A CN101375530B CN 101375530 B CN101375530 B CN 101375530B CN 200780003353 A CN200780003353 A CN 200780003353A CN 101375530 B CN101375530 B CN 1013755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intermitten
program
internal storage
intermit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33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5530A (zh
Inventor
加藤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Innovations Co ltd Hong Kong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755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55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55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55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5Updates
    • G06F8/656Updates while run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间歇接收动作时的消耗功率的便携通信终端和通信方法。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包括:RAM;内部存储器,比所述RAM更加高速;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使用加载到所述RAM中的通信用程序来进行通信动作;间歇控制装置;以及存储装置,存储间歇动作用程序。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响应从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发出的间歇动作开始信号,将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转移到所述内部存储器中。一旦所述转移完成,则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停止所述通信动作,并使用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来进行间歇接收动作。

Description

便携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特别涉及切换通常的通信动作和间歇接收动作而进行通信动作的便携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便携电话随着通信质量的提高或Web浏览器、Java(注册商标)执行环境、CCD相机、电视电话功能的安装等多功能化的发展,对处理能力的要求也正在提高。因此,开发了安装有如与声音、通话有关的通信处理用的CPU(基带芯片)和应用处理用的CPU那样特定了用途的双CPU的便携电话。特别是在安装有多种高功能的应用、要求更高速的通信处理的第三代之后的便携电话中成为了重要的技术要素。在以电视电话为代表的要求多媒体功能的第三代终端中,如果基带芯片执行运动图像处理,则会产生大的负荷。此时,安装了应用专用的CPU的方式的适应性强。
在安装了目前已经开发的双CPU的终端装置中,哪个CPU进行什么样的处理对于每个终端来说是不同的。例如,有安装了以下双CPU的便携电话:通过应用用CPU来进行动画处理或Java(注册商标)的动作等需要高速处理的动作,而基本的软件如以往那样在基带芯片侧动作。但是,此时存在以下等问题:应用或通信系统的规格的改变有时会对其他软件产生影响,有时在通信系统完成之前无法形成应用部分。
另外,在开发竞争激烈的便携电话产业界,每次都开发与新机型相对应的双CPU对于制造商来说成为了大的负担。为了解决该问题,最近开发了安装有彼此独立性高的双CPU的便携电话,该双CPU的基带芯片侧专用于通信处理,应用用CPU执行其他的应用(例如,电话簿、Java(注册商标)、动画重放、通话时的声音处理等)。通过这样使通信系统与应用系统完全分开而进行动作,能够并行开发应用用CPU和通信用CPU,从而能够提高开发效率。结果,能够削减制造商的开发成本和开发周期。
另一方面,目前以便携电话为代表的便携通信终端在功能充实的同时等待时间也延长了的情况受到了重视。因此,为了实现等待时的低消耗功率化,开始广泛地采用间歇接收功能。间歇接收是指以下技术:以预定的期间重复接收状态(唤醒模式)和省电状态(睡眠模式),仅在唤醒模式期间接收来自其他通信装置的信号,而在睡眠模式期间停止接收。作为与间歇接收有关的现有技术而公开了以下技术。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368676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间歇接收方法:在通常动作时使系统时钟生成部动作,在睡眠状态时停止系统时钟生成部的动作,由此减小消耗功率。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196097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技术:在间歇动作的电源工作时将存储在后备存储器中的表数据加载到表数据存储单元,由此能够在间歇动作中缩短从引导ROM读入数据的时间。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134904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技术:如果在比已设定的接收间隔长的期间内没有传入呼叫、并且接收电平小于预定值,则使间歇接收状态的时间翻倍,由此来削减消耗功率。
图9是表示使用了双CPU的便携通信终端1100(例如便携电话)的基于现有技术的结构的框图。参考图9,对用于在基于现有技术的便携通信终端1100中进行间歇接收动作的程序(以下称为间歇动作用程序)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基于现有技术的便携通信终端1100具有执行通信处理以外的各种应用处理的应用侧芯片和执行通信处理的通信侧芯片。应用侧芯片包括:应用用CPU1110、存储器接口(I/F)1120、ROM1130、RAM1140、以及ACPU接口(I/F)1150。另外,通信侧芯片包括:通信用CPU1200、内部存储器1210、存储器接口(I/F)1220、RAM1230、CCPU接口(I/F)1240、控制用接口(I/F)1260、以及LSI1270。
应用用CPU1110控制存储器I/F1120,取得ROM1130或RAM1140中的应用用程序并执行。此时,在RAM1140中暂时存储ROM1130中的应用程序的一部分,从RAM1140取得使用的应用程序并执行应用。ACPUI/F1150与通信侧的CCPU I/F1240连接,通过应用用CPU1110的控制或来自CCPU I/F1240的控制,执行应用侧芯片与通信侧芯片之间的数据的交换。例如,通过邮件生成处理而生成的邮件数据经由ACPU I/F1150被传送给通信侧芯片,并通过通信用CPU1200的通信处理被传送给外部。
通信用CPU1200经由控制用I/F1260控制LSI1270而进行通信动作。此时,通信用CPU1200根据控制用信号而执行对内部存储器1210或RAM1230的数据或程序的写入或读出。存储器I/F1220根据来自通信用CPU1200或CCPU I/F1240的控制信号而执行对RAM1230的数据或程序的写入或读出。CCPU I/F1240根据来自通信用CPU1200的控制信号而控制通信侧芯片与应用侧芯片之间的数据的交换。控制用I/F1260根据来自通信用CPU1200的控制信号而控制LSI1270,并将来自LSI1270的各种数据传送给通信用CPU1200。LSI1270包括基带部、无线部、电源电路等,是执行通信处理的集成电路。
根据以上结构,在便携通信终端1100中,在启动时或切换通常动作模式和间歇接收模式时,将应用侧的ROM1130和RAM1140中的通信用程序或间歇动作用程序传送给通信侧的RAM1230。通信用CPU1200对存储有这些程序的RAM1230进行访问,并执行通信处理或间歇接收动作处理。
基于现有技术的通信用CPU1200在间歇接收动作时将间歇动作用程序存储在RAM1230中,并访问RAM1230来进行间歇接收动作(重复唤醒模式和睡眠模式的动作)。因此,由于在间歇接收动作中访问RAM1230,因此消耗了多余的消耗功率。
另外,在间歇接收动作中,由于在RAM1230中存储通信用程序和间歇动作用程序这两者,因此需要确保RAM1230的容量为至少存储两个程序的容量大小。即,由于RAM1230的容量增大,因此电路面积和制造成本也会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间歇接收动作时的消耗功率的便携通信终端和通信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面积小的便携通信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利用为了进行通信动作而需要的存储装置的便携通信终端和通信方法。
本发明的便携通信装置包括:RAM;内部存储器,比所述RAM更加高速;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使用加载到所述RAM中的通信用程序来进行通信动作;间歇控制装置;以及存储装置,存储间歇动作用程序。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响应从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发出的间歇动作开始信号,将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转移到所述内部存储器中。一旦所述转移完成,则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停止所述通信动作,并使用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来进行间歇接收动作。
具体而言,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在通信动作时向间歇控制装置通知间歇动作用程序的传送目的地的信息。间歇控制装置将间歇动作用程序存储于基于传送目的地信息的内部存储器中的传送目的地。
这样,在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中,通过作为硬件的间歇控制装置将间歇动作用程序传送给内部存储器,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仅访问内部存储器而进行间歇接收动作。因此,在间歇接收动作时,不需要访问RAM等外部存储装置,从而能够实现低消耗功率化。
另外,在转移间歇动作用程序时,优选将不被间歇动作使用的程序从内部存储器转存出来。即,本发明的间歇控制装置响应来自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的间歇动作开始信号而将内部存储器中的不被间歇接收动作使用的程序转存到RAM中。然后,将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转移到所述内部存储器中。因此,内部存储器只要具有仅存储间歇动作程序的存储容量即可,从而能够缩小存储容量和电路面积。
优选的是:在间歇接收动作结束而转到通常的通信动作时,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向间歇控制装置发出间歇动作停止信号,间歇控制装置响应间歇动作停止信号而将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转移到存储装置中。这样,能够在通常的通信动作时将间歇动作用程序转存到存储装置中。
另外,优选的是:间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间歇接收动作中的RAM的消耗功率量比所述通信动作时的消耗功率量低。由于本发明的RAM在间歇动作中不被使用,因此这样通过来自间歇控制装置的控制而抑制了消耗功率。
另外,优选的是:间歇动作用程序包括根据基于通信环境状态的条件而被细分的多个间歇动作用程序。此时,间歇控制装置根据基于通信环境状态的条件而将多个间歇动作用程序中的某一个从存储装置转移到内部存储器中,一旦转移完成,则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停止通信动作,并使用与内部存储器中的通信条件相对应的间歇动作用程序来进行间歇接收动作。这样,由于将根据通信条件而被细分的间歇动作用程序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存储容量。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能够减小间歇接收动作时的消耗功率。
另外,能够减小间歇接收装置以及安装了该间歇接收装置的便携通信终端中的通信系统的电路面积。
并且,能够降低间歇接收装置以及安装了该间歇接收装置的便携通信终端的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间歇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的动作与程序的转移的对应关系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的启动、通常动作、间歇动作的一系列动作中的程序的转移状态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启动时的程序的转移处理的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从通常动作向间歇动作转变时的程序的转移处理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从间歇动作向通常动作转变时的程序的转移处理的框图;
图8是表示在细分了本发明的间歇程序的情况下的程序的转移状态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基于现有技术的便携通信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类似、或等价的构成要素。
(便携通信终端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框图。参考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100在通常模式下的通信动作(以下称为通信动作)和在间歇接收模式下的间歇接收动作(以下称为间歇动作)。这里,通常动作是指在与其他的通信装置之间执行无线信号的收发的通常的通信动作,间歇动作是指重复唤醒模式和睡眠模式的通信动作,在唤醒模式下维持接收无线信号的等待状态,在睡眠模式下停止接收状态。
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100具有执行通信处理以外的各种应用处理的应用侧芯片和执行通信处理的通信侧芯片。应用侧芯片包括:应用用CPU110、存储器接口(I/F)120、ROM130、RAM140、以及ACPU接口(I/F)150。另外,通信侧芯片包括:通信用CPU200、内部存储器210、存储器接口(I/F)220、RAM230、CCPU接口(I/F)240、间歇控制装置250、控制用接口(I/F)260、以及LSI270。
应用用CPU 110是控制存储器I/F120以使用ROM130或RAM140中的应用用程序1来控制例如相机或LCD控制等通信以外的动作的运算处理装置。存储器I/F120是根据来自应用用CPU110或ACPU I/F150的请求(控制信号)而控制对RAM140或ROM130的程序或各种数据的写入、读出的接口。ACPU I/F150是与通信侧的CCPU I/F240连接并执行应用侧与通信侧之间的数据的交换的接口。另外,根据来自应用用CPU110的请求(控制信号)或来自CCPU I/F240的请求(控制信号),控制存储器I/F120以控制对ROM130或RAM140的数据或程序的写入、读出。
这里,参考图4,在ROM130和RAM140中存储有应用用程序1、通信用程序2、以及间歇动作用程序3。这里,应用用程序1例如是用于执行通信动作以外的相机功能、动画重放功能、JAVA(注册商标)等各种应用、声音处理功能等各种功能的程序。通信用程序2是控制LSI270的程序,所述LSI270执行用于与基站和其他的便携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基带处理、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等处理。间歇动作用程序3是用于控制LSI270来进行间歇动作的程序。
通信用CPU200是经由控制用I/F260来控制LSI270而进行通常动作或间歇动作的运算处理装置。此时,通信用CPU200在通常动作时使用内部存储器210或RAM230中的程序、在间歇动作时使用内部存储器210中的程序来进行各个动作。存储器I/F220根据来自通信用CPU200或CCPUI/F240的请求(控制信号)而执行对RAM230或内部存储器210的数据或程序的写入或读出。另外,根据来自间歇控制装置250的控制信号而执行数据或程序在内部存储器210与RAM230之间的转移。并且,根据来自间歇控制装置250的请求(控制信号)而控制RAM230的功率。
CCPU I/F240是执行与应用侧的ACPU I/F150之间的数据的交换的接口。CCPU I/F240根据来自通信用CPU200、间歇控制装置250、或ACPUI/F150的请求(控制信号),控制存储器I/F220以控制对RAM230的数据或程序的写入、读出,执行通信侧与应用侧之间的数据的交换。控制用I/F260是根据来自通信用CPU200的控制信号而控制LSI270的动作并控制LSI270与通信用CPU200之间的各种数据的传送的接口。另外,在间歇动作时,根据来自通信用CPU 200的控制信号而控制LSI270的动作,使其成为低消耗功率状态。LSI270是包括基带部、无线部、电源电路等的执行通信处理的集成电路。
内部存储器210是附属于通信用CPU200的存储装置,优选使用内部高速缓冲存储器或TCM(Tightly Coupled Memory:紧耦合存储器)。因此,通常可以进行比作为外部存储介质的RAM230更高速的访问。另外,本发明的内部存储器210由于在间歇动作时用于存储间歇动作用程序3,因此优选具有至少能够存储间歇动作用程序3的容量。
间歇控制装置250根据来自通信用CPU200的控制信号而控制存储器I/F220和CCPU I/F240,执行间歇动作的开始或停止、间歇动作用程序等的转移的控制。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间歇控制装置250的结构的框图。参考图2,间歇控制装置250包括:判断部300、DMA(Direct MemoryAccess,存储器直接访问)部310、以及寄存器320。
判断部300分析来自通信用CPU200、存储器I/F220、CCPU I/F240的控制信号,按照包含在控制信号中的动作要求来控制存储器I/F220和DMA部310,或者对寄存器320进行与程序的转移相关的设定。具体而言,判断部300根据从通信用CPU200发出的、与动作模式的切换有关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存储器I/F220,控制RAM230的消耗功率。即,进行控制以使间歇动作中的RAM230的消耗功率量比通常动作时的消耗功率量低。另外,基于来自通信用CPU200的传送目的地信息对寄存器320进行程序的传送源或传送目的地的地址信息等的设定。并且,控制DMA310以执行RAM230与内部存储器210之间、或内部存储器210与应用侧之间的程序或数据的转移处理。并且,根据来自CCPU I/F240或存储器I/F220的数据等的转移完成通知,向通信用CPU200通知执行完成信号,所述执行完成信号通知执行完了与间歇动作的开始或停止有关的处理。
DMA部310根据来自判断部300的程序转移要求信号而控制存储器I/F220或CCPU I/F240,不经由通信用CPU200而直接执行数据在内部存储器210与RAM230之间、或内部存储器210与应用侧之间的传送。此时,参考在寄存器320中设定的传送源和传送目的地的地址来执行程序或数据的转移。
在寄存器320中,通过判断部300而登记了在间歇动作时转移的程序或数据的传送源或传送目的地的地址,在程序转移时经由判断部300而被读入到DMA部310中。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在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100中,在从通常动作转到间歇动作时,将间歇动作用程序3存储在通信侧的内部存储器210中。因此,通信用CPU200可以仅访问内部存储器210来进行间歇动作。另外,在从通常动作转到间歇动作时,间歇动作用程序3转移到应用侧的ROM130和RAM140中。因此,在通常动作时,不需要在通信侧的存储装置中确保用于间歇动作用程序3的存储容量。特别是由于不在RAM230中存储间歇动作用程序3,因此能够削减存储容量。
另外,在各个块间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数据流并不特别限定于端口控制、串行控制、串行传送、并行传送等。另外,由于各个接口使用公知的通常端口没有问题,因此省略其详细的结构。并且,由于包括在LSI270中的基带部、无线部、电源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因此省略其详细的结构。
下面,参考图3至图8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100的实施方式中的从启动时到通常动作、以及间歇动作的一系列动作。
图3是表示与便携通信终端100的动作(图3的(a))相对应的程序的转换状况(图3的(b))的时序图。参考图3,一旦便携通信终端100的动作发生间歇动作模式与通信动作模式的切换,则进行程序的替换。因此,下面对发生间歇动作模式与通常动作模式的切换的启动时、间歇动作开始时、通常动作开始时(间歇动作结束时)的便携通信终端的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
(程序的转换)
参考图4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100的程序的转换。图4的(a)是表示便携通信终端100中的存储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参考图的4的(a),表示了应用侧的ROM130和RAM140以及通信侧的RAM230和内部存储器210。图4的(b)至图4的(e)表示了在启动时(图4的(b))、通常动作中(图4的(c))、从通常动作向间歇动作转变时(间歇动作开始时)(图4的(d))、从间歇动作向通常动作转变时(间歇动作停止时)(图4的(e))的每一个中存储在应用侧和通信侧的存储装置中的程序。这里,图4的(a)中表示存储装置的框线与图4的(b)~图4的(e)中记载有程序的框线相对应。
通常,在便携通信终端中使用的所有程序被存储在应用侧的ROM130和RAM140中。参考图4的(b),在便携通信终端100启动时,存储在应用侧的通信用程序2被传送给通信侧的RAM230。
参考图4的(c),在通常动作时,在为了利用内部存储器210的高速性而将通信用程序2的一部分从RAM230传送给内部存储器210来进行处理的最优化的同时执行通信处理。
参考图4的(d),在间歇动作开始时,将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10中的、不被间歇动作使用的不需要的程序(以下称为转存程序4)转存到RAM230中,并将间歇动作用程序3从应用侧传送给内部存储器210。在间歇动作中,通信用CPU200利用内部存储器210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3来进行间歇动作。
参考图4的(e),在结束间歇动作并转到通常动作的情况下,将内部存储器210中的间歇动作程序3转存到应用侧的ROM130和RAM140中,并转到图4的(c)所示的通常动作。在下次开始间歇动作时,如图4的(d)所示,再次从内部存储器210向RAM230传送转存程序4,并从应用侧的ROM130和RAM140向内部存储器210传送间歇动作用程序3。
下面,参考图5至图7来说明启动时、从通常动作转到间歇动作时、从间歇动作转到通常动作时的每一个中的与程序的转移有关的动作。
(启动时的程序的转移)
图5是表示便携通信终端100启动时的程序的传送动作的框图。参考图5,在便携通信终端100启动时,通信用CPU200向CCPU I/F240发出传送控制信号11。在传送控制信号11中包含用于传送取得通信用程序的信息(例如程序ID)和传送目的地的RAM230的地址等。CCPU I/F240经由ACPU I/F150向应用侧的存储器I/F120发出基于传送控制信号11的传送要求13。存储器I/F120基于传送要求13,从ROM130和RAM140取得通信用程序2,并经由ACPU I/F150传送给CCPU I/F240。CCPU I/F240将被传送过来的通信用程序2传送给存储器I/F220,并且发出对RAM230的存储要求14。存储器I/F220将通信用程序2存储于存储要求14所包含的RAM230的传送目的地地址。
一旦便携通信终端100的启动动作结束,则通信用CPU200经由存储器I/F220访问RAM230,并利用存储在RAM230中的通信用程序2来进行通常动作。
(从通常动作向间歇动作转变时的程序的转移)
图6是表示便携通信终端结束通常动作、开始间歇动作时的程序的传送动作的框图。参考图6来说明在从通信动作向间歇动作转变的情况下的程序的转移动作。这里,在通常动作中,通信用CPU200为了对间歇动作用程序3的转移进行准备而将间歇动作用程序3的传送目的地信息记录在间歇控制装置250中。
通信用CPU200根据便携通信终端100的通信环境信息来判断间歇动作的开始,并对间歇控制装置250发出间歇动作开始信号15。通信用CPU200在发出了间歇动作开始信号15之后,设定在下次动作开始时来自内部存储器210的程序的执行,并为了削减消耗功率而转变到低消耗功率状态。
间歇控制装置250响应间歇动作开始信号15而发出存回要求信号16以控制存储器I/F220,将在间歇接收时不使用的存回程序4从内部存储器210存回到RAM230中。另外,经由存储器I/F220来控制RAM230以使其成为低消耗功率状态。
一旦存回动作结束,则间歇控制装置250向CCPU I/F240发出传送要求信号17,向应用侧委托传送在间歇接收时使用的间歇动作用程序3。CCPU I/F240响应传送要求信号17,经由ACPU I/F150向应用侧的存储器I/F120发出传送要求18。存储器I/F120根据传送要求18,从ROM130和RAM140获取间歇动作用程序3,并经由ACPU I/F150传送给通信侧的CCPU I/F240。CCPU I/F240将被传送过来的间歇动作用程序3传送给存储器I/F220,并且发出对内部存储器210的存储要求19。存储器I/F220将间歇动作用程序3存储于存储要求19中所包含的内部存储器210的传送目的地地址。
通信用CPU200根据未图示的硬件计时器的期满而开始间歇动作。此时,通信用CPU200对内部存储器210进行访问,并使用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10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3来控制LSI270以进行间歇动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100的通信用CPU200在间歇动作期间仅对内部存储器210进行访问,而不对RAM230进行访问。因此,能够削减对RAM230进行访问所需要的消耗功率。另外,通过间歇控制装置250的控制,RAM230自身也能够维持为低消耗功率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消耗功率。
(从间歇动作向通常动作转变时的程序的转移)
图7是表示便携通信终端结束间歇动作、开始通常动作时的程序的传送动作的框图。参考图7来说明在从间歇动作向通常动作转变的情况下的程序的转移动作。这里,在通常动作中,通信用CPU200为了对间歇动作用程序3的转移进行准备而将间歇动作用程序的传送目的地等信息存储在间歇控制装置250中。
通信用CPU200根据便携通信终端的100的通信环境信息来判断通常动作的开始,并对间歇控制装置250发出间歇动作停止信号22。通信用CPU200在发出了间歇动作停止信号22之后,设定在下次动作开始时来自内部存储器210和RAM230的程序的执行,并转变到通常的消耗功率状态。
间歇控制装置250响应间歇动作停止信号22而发出存回要求信号23,控制存储器I/F220以从内部存储器210获取间歇动作用程序3并传送给CCPU I/F240。另外,向CCPU I/F240发出包含传送目的地信息的传送要求信号24,并向应用侧传送从存储器I/F220接收到的间歇动作用程序3。并且,经由存储器I/F220对RAM230进行控制,解除消耗功率状态而使其成为通常状态。
CCPU I/F240响应传送要求信号24,经由ACPU I/F150向应用侧的存储器I/F120传送间歇动作用程序3,并且发出存储要求25。存储器I/F120根据存储要求25而在ROM130和RAM140中存储间歇动作用程序3。
一旦存回操作结束,则间歇控制装置250向通信用CPU200通知可以开始通信动作。通信用CPU200根据存回操作完成的通知而开始通常动作。此时,通信用CPU200对RAM230进行访问,并利用存储的通信用程序2来控制LSI270以进行通常动作。另外,间歇控制装置250经由存储器I/F220来控制RAM230,使RAM230的消耗功率状态成为通常状态。
这样,在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在100中,在通常时将间歇用程序3存储在应用侧的存储装置中、在间歇动作时将间歇用程序3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10中来进行使用。因此,通信侧的RAM230不需要存储间歇动作用程序3。因此,通过缩小RAM230的存储容量,能够缩小通信侧的电路面积,或者能够有效地使用RAM230的存储容量。
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便携通信终端100中,可以根据间歇动作时的通信环境来细分所使用的间歇动作用程序3的单位并进行替换。具体而言,参考图8,以在处于能够接收到无线电波而利用服务的环境中的区内时所使用的区内间歇动作程序和在无法接收到无线电波的区外时所使用的区外间歇动作程序为单位进行分割,并保存在应用侧的ROM130或RAM140中。在间歇动作中,在区内时仅将区内间歇动作程序转移到通信侧的内部存储器210中(参考图8的(b)),在区外时仅将区外间歇动作程序转移到内部存储器210中(参考图8的(c)),并进行与各通信环境相应的间歇动作。这样,越是能够根据通信环境对间歇时所使用的间歇动作用程序3的单位进行细分,越能够削减内部存储器210的容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便携通信终端100,能够缩小通信侧的RAM230和内部存储器210的电路面积,因此可以削减开发成本。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安装了双CPU的便携通信终端作为一个例子而说明了实施方式,但如果有存储间歇程序3的外部存储装置,也可以是在间歇动作时将间歇程序从外部存储装置转移到内部存储器210中并在通常动作时存回到外部存储装置中的方式。

Claims (12)

1.一种便携通信终端,包括:
应用部;和
通信部,
其中,所述应用部包括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中存储有通信用程序和间歇动作用程序,
所述通信部包括:
RAM;
内部存储器,比所述RAM更加高速;
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使用加载到所述RAM中的通信用程序来进行通信动作;以及
间歇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响应从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发出的间歇动作开始信号,将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转移到所述内部存储器中,
一旦所述转移完成,则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停止所述通信动作,并使用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来进行间歇接收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在响应来自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的间歇动作开始信号而将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不被间歇接收动作使用的程序转存到所述RAM中之后,将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转移到所述内部存储器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在所述通信动作时向所述间歇控制装置通知所述间歇动作用程序的传送目的地的信息,
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将所述间歇动作用程序存储于基于所述传送目的地信息的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传送目的地。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在从间歇接收动作转到通信动作时,向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发出间歇动作停止信号,
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响应所述间歇动作停止信号,将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转移到所述存储装置中。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间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所述间歇接收动作中的所述RAM的消耗功率量比所述通信动作时的消耗功率量低。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间歇动作用程序包括根据基于通信环境状态的条件而被细分的多个间歇动作用程序,
所述间歇控制装置根据基于所述通信环境状态的条件,将所述多个间歇动作用程序中的某一个从所述存储装置转移到所述内部存储器中,
一旦所述转移完成,则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停止所述通信动作,并使用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来进行间歇接收动作。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通信终端,其中,所述应用部还包括:
应用用运算处理装置,使用应用用程序来执行所述通信动作以外的动作,
所述存储装置,还存储所述应用用程序。
8.一种便携通信终端的通信方法,所述便携通信终端包括:
应用部;和
通信部,
其中,所述应用部包括存储装置,该存储装置中存储有通信用程序和间歇动作用程序,
所述通信部包括:
RAM;
内部存储器,比所述RAM更加高速;
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使用加载到所述RAM中的通信用程序来进行通信动作;以及
间歇控制装置;
所述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使用加载到所述RAM中的通信用程序来进行通信动作;
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在通信动作期间发出间歇动作开始信号;
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响应所述间歇动作开始信号,将所述间歇动作用程序从所述存储装置转移到所述内部存储器中;
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在所述转移完成后,停止所述通信动作;
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以比对所述RAM的访问速度更高的速度访问内部存储器;以及
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使用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来进行间歇接收动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转移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响应间歇动作开始信号,将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不被间歇接收动作使用的程序转存到所述RAM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转移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在所述通信动作时提取所述间歇动作用程序的传送目的地的信息;以及
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将所述间歇动作用程序存储于基于所述传送目的地信息的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传送目的地。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通信用运算处理装置在从间歇接收动作转到通信动作时向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发出间歇动作停止信号,
所述间歇控制装置响应所述间歇动作停止信号,将所述内部存储器中的间歇动作用程序转移到所述存储装置中。
12.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间歇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所述间歇接收动作中的所述RAM的消耗功率量比所述通信动作时的消耗功率量低。
CN200780003353.5A 2006-02-08 2007-02-06 便携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55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30564 2006-02-08
JP030564/2006 2006-02-08
PCT/JP2007/051966 WO2007091533A1 (ja) 2006-02-08 2007-02-06 携帯通信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5530A CN101375530A (zh) 2009-02-25
CN101375530B true CN101375530B (zh) 2014-03-19

Family

ID=3834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335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75530B (zh) 2006-02-08 2007-02-06 便携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91931B2 (zh)
EP (1) EP1983663A4 (zh)
JP (1) JP4867921B2 (zh)
CN (1) CN101375530B (zh)
WO (1) WO20070915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77774A (ja) * 2007-12-27 2009-08-06 Kyocera Corp 信号処理装置、携帯通信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957620B2 (ja) * 2008-03-31 2012-06-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型装置および情報管理方法
EP2192485A1 (en) * 2008-11-25 2010-06-02 Research in Mo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ver-the-air software loading in mobile device
CN103019753A (zh) * 2011-09-21 2013-04-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JP5705185B2 (ja) * 2012-09-14 2015-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2011137B1 (ko) * 2012-12-07 2019-08-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처리 장치와 회로
US9935873B2 (en) 2013-06-18 2018-04-03 Nxp Usa,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89708A (zh) * 2014-12-24 2016-05-18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更新金融终端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6096A (zh) * 2001-07-27 2003-03-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减少移动通信终端的电流消耗的方法
CN1604598A (zh) * 2003-10-02 2005-04-06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通信终端
EP1530296A2 (en) * 2003-11-10 2005-05-11 Nec Corporation Multiple-CPU portable terminal with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3181B1 (ja) * 1999-01-28 2000-06-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デ―タ通信装置及び無線デ―タ通信方法
US7376769B1 (en) * 2000-09-14 2008-05-20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puting device having an application and wireless sub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e
JP2002222116A (ja) * 2001-01-29 2002-08-09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機器のメモリ制御方法
JP4225706B2 (ja) 2001-06-07 2009-02-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端末における間欠受信方法
JP4162401B2 (ja) * 2001-12-18 2008-10-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間欠受信方法
JP4434539B2 (ja) 2001-12-26 2010-03-17 富士通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プロセッサおよびそのブート方法
JP3634810B2 (ja) * 2002-03-14 2005-03-3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メモリ書き替え装置
JP2004102508A (ja) * 2002-09-06 2004-04-02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04134904A (ja) 2002-10-09 2004-04-30 Nec Corp 携帯電話機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バッテリセービング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4147061A (ja) * 2002-10-24 2004-05-2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撮像装置付き携帯電話機
JP4238562B2 (ja) * 2002-11-07 2009-03-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装置
FR2847415B1 (fr) * 2002-11-14 2005-02-18 Gemplus Card Int Chargement d'une application a deployer dans un terminal et une carte a puce
JP3795868B2 (ja) 2003-02-05 2006-07-12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通信端末装置とその制御モジュール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4297632A (ja) * 2003-03-28 2004-10-21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マイクロプロセッサ及び携帯通信端末
US8572597B2 (en) * 2003-06-20 2013-10-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 over-the-air software update in a dual processor mobile st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6096A (zh) * 2001-07-27 2003-03-2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减少移动通信终端的电流消耗的方法
CN1604598A (zh) * 2003-10-02 2005-04-06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通信终端
EP1530296A2 (en) * 2003-11-10 2005-05-11 Nec Corporation Multiple-CPU portable terminal with communication function and control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91533A1 (ja) 2007-08-16
EP1983663A4 (en) 2010-01-13
US8391931B2 (en) 2013-03-05
US20100227654A1 (en) 2010-09-09
EP1983663A1 (en) 2008-10-22
CN101375530A (zh) 2009-02-25
JP4867921B2 (ja) 2012-02-01
JPWO2007091533A1 (ja) 200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5530B (zh) 便携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KR100682417B1 (ko) 무선 핸드헬드 멀티미디어 디바이스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집적프로세서 플랫폼
US6754509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dual micro processor architecture with shar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and shared memory
US20120131247A1 (en) Apparatus for peripheral device connection using spi in portab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ing the same
CN101308450B (zh) Fifo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
JPH0916735A (ja) Pcカード
JP2005251158A (ja) 共有されたローカルメモリを備える通信装置とその通信方法
CN1318981C (zh) 用于构成具有协处理器的无线终端的高速缓存存储器的装置和方法
US20070226401A1 (en) Data access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lash memory
JP2005534094A (ja) プロセッサ間で通信を行うための改良プロセッサ間通信システム
CN101504632B (zh) 一种dma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一种dma控制器
US2003011420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ope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CN1322785C (zh) 移动数据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1415270B (zh) 移动终端及其处理模块的通讯方法
CN10402109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直接存储器存取
CN101286087A (zh) 闪存卡功耗控制的方法及终端
US781430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reset signals for function chips in a terminal
CN101194235A (zh) 存储器控制装置及存储器控制方法
CN110727619B (zh) 基于sdio接口的通信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JP2006025347A (ja) 携帯端末
JP2012088906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TW200523734A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4622422B2 (ja) 記憶装置
CN101833523B (zh) 数据存取方法
CN101217733A (zh) 一种双模智能移动终端及其内部通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NOVO INNOVATION CO., LTD. (HONGK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1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28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80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