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1423A - 用于制造旋转电机定子的方法和支撑件上的导体件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旋转电机定子的方法和支撑件上的导体件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1423A
CN101371423A CNA2007800024184A CN200780002418A CN101371423A CN 101371423 A CN101371423 A CN 101371423A CN A2007800024184 A CNA2007800024184 A CN A2007800024184A CN 200780002418 A CN200780002418 A CN 200780002418A CN 101371423 A CN101371423 A CN 101371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spare
strutting piece
linear
groove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024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1423B (zh
Inventor
丹尼斯·博丁
让-皮埃尔·乔乔伊
阿兰·德费布文
米歇尔·杰兹
丹尼斯·埃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Publication of CN101371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1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1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1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85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02K15/0478Wave windings, undula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H02K15/065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 H02K15/066Windings consisting of complete sections, e.g. coils, waves inserte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axis of the slots or inter-pola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09Dynamoelectric machine
    • Y10T29/49012R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3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by assembling coil and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旋转电机定子(11)的方法,该定子包括设置有轴向凹槽(20)的主体(10)和设置在所述凹槽(20)中的多个导体件(33)。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放置步骤,其中,导体件(33)被放置在设置有横向凹槽的直线形支撑件上,所述步骤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导体件(33)放置在支撑件中的凹槽中以形成导体件(33)的第一层,第二阶段是将导体件(33)放置在凹槽中以形成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层上的导体件(33)的第二层。根据本发明,在第一放置阶段和第二放置阶段中,同一导体件(33)被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支撑件上的导体件的结构,其是在安装步骤结束时获得的直线形支撑件上的一组导体件的结构。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旋转电机定子的方法和支撑件上的导体件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制造用于旋转电机(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的定子的方法,该定子具有紧凑的线圈且具有优化的凹槽填充系数。
本发明更特别地提出一种用于制造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方法,该定子包括环形主体并包括多个相绕组,该环形主体的内圆柱面内制造有多个轴向凹槽,该多个相绕组包括设置在主体内的多个相关联凹槽中的导体件,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直线形支撑件上放置导体件的步骤和两个转移步骤。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直线形支撑件上的导体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已知的方法执行:
-在具有主纵向方位的直线形支撑件上放置导体件的步骤,该直线形支撑件的顶面包括横向凹槽,该步骤包括在凹槽内放置导体件以形成第一层导体件的第一阶段;
-将该导体件从直线形支撑件转移到具有横向主轴线的环形支撑件上的第一转移步骤,该环形支撑件的外圆柱面包括绕该环形支撑件的横向主轴线成角度地分布的横向凹槽,以使得两层导体件在环形支撑件上形成两个同轴的螺旋;以及
-将该导体件从环形支撑件转移到定子的主体上的第二转移步骤。
可设想由两层叠置的导体件来制造定子的线圈。
更准确地,可以设想执行在凹槽内放置导体件的第二阶段,以形成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层上方的第二层导体件。
这种结构使得可以减少直线形支撑件的长度,该长度是根据直线形支撑件内的凹槽的总数确定的。
因此,通过由在直线形支撑件上形成两层导体件来制造绕组,与直线形支撑件上的绕组仅由单层导体件形成的直线形支撑件的长度相比,本直线形支撑件的总长度被大致减小一半。
根据该实施例,该方法的两个放置阶段彼此独立,以使得对于定子上的每个绕组,放置导体件的步骤包括在直线形支撑件上连续地放置两个不同的导体件。
在每个放置阶段期间,每个导体件都通过所述的放置头相对于直线形支撑件从上游到下游大致正弦运动而被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上。
每个放置阶段因此都包括导体件放置周期,随后是放置头的返回周期,在该返回周期中,放置头没有被使用。这样的方法因此包括延长用于制造定子的总时间的停工时间。
此外,通过这样的方法制造的线圈对于每个绕组则包括四个线圈供应段(length),每个段形成两个导体件中的一个导体件的一端,也就是说与由单层导体件形成的线圈相比是两倍,其因此尤其增加了定子的重量和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制造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两层导体件制造线圈,与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减少了制造定子的时间且最终产品具有简化的结构。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上述类型的方法,其中,一方面规定了在直线形支撑件中的凹槽内放置导体件以形成第二层导体件的第二阶段,该第二层导体件垂直地设置在第一层下方,其次,对于每个绕组,第一放置阶段和第二放置阶段包括将同一个导体件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上,以使得所述导体件的第一部分部分地形成第一层导体件并且所述导体件的第二部分部分地形成第二层导体件。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单独或组合采取的其它特征:
-对于每个导体件,第一放置阶段和第二放置阶段每个都包括:通过引导导体件的大致直线的横向段进入相关联凹槽中,折叠和/或弯曲导体件以形成与直线形支撑件的侧向垂直纵向面横向相对地定位的纵向段,以及引导连续的横向段进入连续的相关联凹槽中,以使得导体件形成纵向波浪形且该纵向波浪形包括容纳在多个相关联凹槽中的横向段和交替地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的每侧上的纵向段相接续的结构,从而连续地填充与导体件相关联的直线形支撑件中的凹槽,
-对于每个导体件,第一放置阶段包括从上游到下游连续地填充多个相关联凹槽,第二放置阶段包括从下游到上游连续地填充多个相关联凹槽;
-第二放置阶段在第一放置阶段之后连续地执行,以使得导体件的两部分在直线形支撑件的下游端连接在一起;
-在放置步骤期间,与绕组相关联的所有导体件被同时放置在纵向支撑件上,以使得在缠绕步骤结束时,形成第一层导体件的导体件的第一部分大致平行且形成第二层导体件的导体件的第二部分大致平行;
-第一转移步骤包括通过使环形支撑件在直线形支撑件上移动而把容纳在直线形支撑件中的多个凹槽内的横向段连续地转移到环形支撑件中的凹槽中,并且包括从直线形支撑件的下游端凹槽直到直线形支撑件中的上游端凹槽逐渐地转移导体件的横向段;
对于每个导体件,放置步骤包括在直线形支撑件上同时放置形成所述导体件的两根导电线。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在前述方法的放置步骤结束时获得的在直线形支撑件上的一组导体件的结构,该导体件能被转移到定子的主体上,以形成多个绕组,其中直线形支撑件的水平顶面包括一系列纵向排列的横向凹槽,每个凹槽容纳与定子的单个绕组相关联的每个导体件的至少一段,其中每个导体件包括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中的相关联凹槽内的横向段和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的每侧上的侧向段相接续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绕组是由单个导体件形成的,该单个导体件的第一部分部分地形成第一底层并且该单个导体件的第二部分部分地形成第二层。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的单独或组合采用的其它特征:
-每个导体件的两端被设置为靠近直线形支撑件的上游端;
-对于与导体件相关联的两个连续凹槽,每个容纳所述导体件的第一部分的横向段和第二部分的横向段,容纳在这两个凹槽中的第一部分的两个横向段通过横向地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的第一侧上的底部侧向段而连接在一起,并且容纳在这两个凹槽中的第二部分的两个横向段通过横向地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的相对于所述底部侧向段的另一侧上的顶部侧向段而连接在一起;
-靠近直线形支撑件的下游端定位的横向段的长度小于靠近直线形支撑件的上游端定位的横向段的长度;
-在第一层导体件中,并且在直线形支撑件中的每个都容纳相关联导体件的横向段的两个相邻凹槽中,使容纳在所述两个相邻凹槽的上游凹槽中的横向段向下游延伸的纵向段与使容纳在所述两个相邻凹槽的下游凹槽中的横向段向下游延伸的纵向段重叠;
-在第二层导体件中,并且在直线形支撑件中的每个都容纳相关联导体件的横向段的两个相邻凹槽中,使容纳在所述两个相邻凹槽的下游凹槽中的横向段向上游延伸的纵向段与使容纳在所述两个相邻凹槽的上游凹槽中的横向段向上游延伸的纵向段重叠;
-每个导体件都包括一对相邻的导电线;
-对于每个导体件,两根电线形成横向交错(interleaved)的互补的轴向波浪形,以使得两根电线中的一根横向地位于另一根之上。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会根据对以下详细说明的阅读理解并根据附图以及权利要求显现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定子的内部的局部透视图,导电线根据本发明放置在该定子内;
图2是图1所示的定子主体的端部视图;
图3是形成绕组的两根导电线的线性展开,显示了两根导线相对于彼此的轴向位置;
图4是用于执行在直线形支撑件上放置电线的第一步骤的装置的透视示意图;
图5是在第一放置步骤结束时获得的两层导体件的示意图,使得可以每个都获得相同的匝数;
图6是直线形支撑件上的图5所示的多层导体件的布置的侧向视图;
图7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其中多层导体件使得可以获得不同的匝数;
图8是直线形支撑件上的图7所示的多层导体件的布置的侧向视图;
图9在直线形支撑件上的形成同一导体件的两根电线的布置的详细视图,显示了两根电线的部分相对于彼此的相对位置;
图10是图9所示的两根电线的透视示意图;
图11是图5和7所示的导体件的层的示意图,显示了导体件的折叠方向;
图12是用于执行第一转移步骤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装置的较大比例的透视图;
图14是图12和13所示的环形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装置的较大比例的详细视图,显示了通过侧向引导件转移导电线;
图16是两根导电线的透视示意图,该导电线在第一转移步骤结束时已转移到环形支撑件上,该示意图显示了两根电线的部分相对于彼此的相对位置;
图17是用于执行第二转移步骤的装置的透视示意图,其中抽取叶片在初始位置示出;
图18是与图17类似的视图,其中抽取叶片在最终位置示出,在该位置处线圈已转移到主体上;
图19是形成同一绕组的两个导体件的示意图,该绕组处于安装在直线形支撑件上的位置,该示意图显示了形成不同线匝的纵向部分的长度差异。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说明,根据附图中指示的参考系的方位将被非限制性地使用。
在下面的说明中,相同、相似或类似的元件将用同样的参考标号表示。
图1示出了用于旋转电机的多相定子11的局部视图,该定子主要包括主体10,其中安装有多个相绕组30,构成定子的线圈。该定子10是为了环绕旋转电机包括的转子(为了清楚没有示出)。
这里,主体10被制造以使得其可以容纳六个相似的相绕组30,且单个相绕组30已在图1中示出。
旋转机器例如是多相类型的交流发电机(alternator)/起动机(starter)或交流发电机。该机器优选地为了用于机动车。
应记住,交流发电机/起动机是能可逆地工作的旋转电机,首先以交流发电机的功能作为发电机,其次作为电动机,特别用于启动机动车的热机。这样的交流发电机/起动机例如在文献WO-A-01/69762中描述,参考该文献以获得更多信息。
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旋转电机的转子是爪形转子(claw rotor),或在一变体中为如该文献WO-A-01/69762所述的具有凸极(projecting pole)的转子,参考该文献以获得更多信息。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定子11的主体10。主体10包括具有轴向对称轴“A”的环形圆柱形状,且该主体包括扁平金属片的轴向堆叠结构,以减少涡流。主体10因此通常被称为“金属片包”(packet of metal sheets)。
轴线A还构成转子的轴向对称轴和多相类型的旋转电机的轴向对称轴,在旋转电机的定子11的内周面和转子的外周面之间存在小的气隙。
下文中,正交地指向轴线“A”且与轴线“A”相割(secant)的方位被定义为径向方位。与轴线“A”和径向方位都正交的方位被定义为横向方位。
主体10为环形形状并且被内圆柱面12和任意外圆柱面14径向地限定,且被底部轴向端径向面16和顶部轴向端径向面18轴向地限定(图1)。
面12和14分别构成主体10的内周面和外周面。
这里,面12和14是圆柱形的,主体10通过螺钉或连接杆固定在该机器的壳体中,如文献WO-A-01/69762所述。在一变体中,仅面12是圆柱形的,面14在一变体中例如是桶形的。面14可包括用于将其固定到机器的壳体的突出部。
这里的主体10在其内周面是圆柱形的。
该主体10包括轴向方位的凹槽20,该凹槽在主体10的底部轴向端径向面16和顶部轴向端径向面18中通过前轴向开口22和后轴向开口24轴向地向外敞开。
凹槽20在这里是半封闭型的且因此在主体10的内圆柱面12中通过轴向沟槽26径向地敞开,该沟槽26从底部径向面16一直延伸到顶部径向面18。每个轴向沟槽26的横向宽度小于相关联的槽口20的宽度。
凹槽20都是相同的且例如数量是72个。它们绕主体10的轴线“A”以均匀地成角度地分布。
因此,当机器的转子是已知的包括两个磁轮的爪形转子时,每个磁轮包括六个爪。转子每个爪一极,由此包括12个极,且定子11的主体10具有六相。
凹槽20这里具有平行边缘,且具有底部并因此一端是不通的(blind)。
主体10的实心外环形部分被称为壳体28,凹槽20不在该部分中延伸。
为了形成定子11,多个相绕组30安装在主体10内,以形成定子11的线圈。
本发明将参考定子11描述,该定子的线圈包括六个相绕组30,也被称为“六相”定子。
然而,本发明可用于包括不同数目的相绕组的定子并特别是包括三个相绕组30的“三相”定子。当爪形转子包括十二个爪时,主体10则包括例如36个凹槽20,或当爪形转子包括十六个爪时,主体10则包括48个凹槽20。
凹槽的数目是转子的爪数的倍数或多数情况下,是转子的极数的倍数。
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通过利用软钎焊(soldering)连接在一起的导电段生产绕组。该方案有助于凹槽20的高填充率(filling rate),但是需要很多软钎焊操作。
在本发明中,避免了这些所述的很多软钎焊操作,同时保持了具有导电段的方案的优点,特别是凹槽的高填充率、感生电流中的低脉动(ripple)水平、良好的散热和低的声噪声。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定子的方法更具柔性且在改变生产运行时只需要较少的时间。
在本发明中,每个相绕组30都包括由电导体件33形成的波形线匝(undulating turn)32,该线匝径向地堆叠。
更准确地,每个导体件33都以波形的方式安装在在此具有平行边缘的凹槽20内,且每个线匝32对应于主体20的线匝。
在所示实施例的例子中,每个相绕组30且因此导体件33包括两根并列电线38a、38b。
如已知的,导体件33包括导电元件,例如由铜制造,该导电元件用至少一个例如釉质的电绝缘层包围。
图1仅示出了相绕组30的两个线匝32,应理解,绕组30可包括更大数量的线匝32。
每个线匝32包括一对线匝,因为一个导体件33包括两根电线。
每个导体件33包括一组轴向部分或段34,容纳在一组相关联凹槽20中。
每个导体件33还包括具有大致横向的方位的连接部分或段36,与绕组30的连续轴向部分34连接并且交替地相对于顶部轴向端面18和底部轴向端面16凸出地延伸,以形成引出线。
连接部分36具有大致V形的形状。
一组凹槽中的凹槽20容纳属于相绕组30的导体件33的轴向部34。
自然,为了清楚没有示出的凹槽绝缘器以已知的方式插置在部分34和凹槽20的边缘之间,特别是为了避免导体件33在它们安装在凹槽20中时的损坏。
每组凹槽20与六个相绕组30中的一个相关联。一组凹槽20中的两个连续凹槽20被邻近凹槽20分开,该邻近凹槽的每一个都对应于与其它五个相绕组30中的一个相关联的另一组凹槽20。
因此,对于图1中的六相定子,在每个组中的两个凹槽20之间有五个邻近凹槽20是未被占用的。换句话说,绕组的导体件33被插在六个邻近凹槽20中的一个凹槽20中。
因此,对于包括N个相绕组30的定子,线匝32的轴向部分34被容纳在N个邻近凹槽20中的一个凹槽20中。
这里,考虑到具有72个凹槽和六个相的定子,线匝32的部分34被容纳在凹槽1中且同一绕组30的下一部分34容纳在凹槽7中,等等。
定子11根据将随后参考图4以及下列等等描述的方法被制造。
该制造方法接连地包括: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放置形成线匝32的导体件33的步骤,在图4中更清楚可见,以便形成纵向段34和连接段36;把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的导体件33转移到环形支撑件78的第一转移步骤,在图14中更清晰可见,以便形成线匝32;和把形成在环形支撑件78上的线匝32转移到主体10的第二转移步骤。
图4示出了用于执行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放置导体件33的步骤的装置。
在下面的装置描述中,根据图4所示的参考系V、L、T的方位垂直、纵向和横向将被非限制性地使用。
直线形支撑件48包括纵向主方位的大致为平行六面体的元件,且特别地由两个垂直纵向侧向面50a、50b和水平顶面52限定。
直线形支撑件48的顶面52包括横向凹槽54,该横向凹槽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侧向面50a、50b内横向地敞开,且该横向凹槽以恒定的间距沿直线形支撑件48纵向地分布。凹槽54具有平行边缘且具有圆形底部(图9),该圆形底部适用于在此为圆形横截面的电线38a、38b形状。
该装置包括与每个导体件33相关联的放置头56,该放置头使得可以将相关联导体件33的两根电线38a、38b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这里,为了清楚,图4示出了单个放置头56,其与单个导体件33相关联,但是放置头56是相同的,应理解,以下的放置头56的说明相似地适用于其它放置头56。
放置头56包括一组滚子60,该滚子使得可以执行导体件33的拉拔,且包括线引导嘴62,导体件33穿过该线引导嘴离开放置头56。该嘴62被调整以把导体件33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形成轴向段34和连接段36。
最后,该装置包括为头56供应例如一卷电线的容器58,相关联的导体件33来自于该容器。
因此,对于每个导体件33,设置有两个容器58,电线38a、38b的每个对应一个容器58。
放置导体件33的步骤包括:第一放置阶段,在该阶段中,每个放置头56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放置相关联的导体件33,以形成第一层导体件33;第二放置阶段,其紧随第一放置阶段,且在该阶段中,每个放置头56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放置相关联的导体件33,以形成垂直叠置在第一层导体件33上的第二层导体件33。
图5和7示出了导体件33的两个层64、66,其在放置导体件33的步骤结束时获得,标号64表示第一层,标号66表示垂直叠置在第一层64上的第二层。
为了使附图清楚,两个层64、66相对于彼此横向偏置地被示出,且在这些附图中仅示出支撑件48的端部48a、48b。
在每个放置阶段中,放置头56相对于直线形支撑件48在大致正弦曲线的路径上移动,以把每个导体件33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与该导体件33相关联的凹槽54中(图4、6、8)。
因此,在这两个放置阶段中,放置头56连续地填充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凹槽54,形成被引导到凹槽54(图6和8)中的横向部分68(图5和7)和横向地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每侧上的侧纵向部分70(图5和7),该侧纵向部分面对每个侧向面50a、50b。该部分70具有大致V形的形状。
因此在两个层64、66中的每个中,每个导体件33形成波形或纵向波形,该波形连续地包括:横向部分68,容纳在相关联凹槽54中;纵向部分70,与直线形支撑件48的右手侧向面50a相对地横向延伸;连续的横向部分68,容纳在连续的相关联凹槽54中;纵向部分70,与直线形支撑件48的左手侧向面50b相对地延伸。
与直线形支撑件48的右手侧向面50a相对地延伸的每个纵向部分70都与两个连续横向部分68的右手自由端连接。同样地,与直线形支撑件48的左手侧向面50b相对地延伸的每个纵向部分70都与两个连续横向部分68的左手自由端连接。
此外,纵向部分70被交替地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每侧上,也就是说它们纵向地偏置一间距,其等于两个连续横向部分68之间的距离。
因此,导体件33以波形的方式绕在支撑件48上。
该部分68、70是为了随后分别形成定子11的部分或段34、36,如下文所述。
以类似于定子11的主体10中的那些的方式,直线形支撑件48的凹槽54与每组凹槽54的相绕组30的一个导体件相关联。
因此,在同一组凹槽54中的两个连续凹槽54被凹槽54——其每个都属于其它组凹槽54中的一个——隔开。
此外,每组凹槽54中的凹槽54以恒定的间距分布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该间距等于相绕组30的数量,也就是说,是六个凹槽的间距。
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凹槽54的数量根据每个相绕组30上的线匝32的数量以及主体10中的凹槽数量确定,从而形成两层导体件64、66中的一层的每个导体件33的每个部分都可以形成相关联绕组30的线匝32的整数。
在此,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凹槽54的数量被确定,从而导体件33的每个层64、66的部分都使得可以形成四个线匝32的最大数量。
如上所述,对于每个放置头56,放置步骤的每个放置阶段都包括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逐渐地放置导体件33。
根据本发明,对于每个相绕组30,放置步骤包括在第一放置阶段和第二放置阶段中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放置相同的导体件33。
因此每个相绕组30由单个连续导体件33制造,该单个连续导体件33包括部分地形成第一底层64的第一部分33a和部分地形成第二顶层66的第二部分33b,且导体件33的该两个部分33a、33b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下游纵向端处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放置阶段包括从位于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上游纵向端48a处的第一相关联凹槽54逐渐地引入每个导体件33的第一部分33a的横向部分68直到位于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下游48b处的最后相关联凹槽54,也就是说从上游到下游,如箭头F1所示。
第二放置阶段包括沿相反方向,也就是说如箭头F2所示从下游到上游,逐渐地从位于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下游端48b处的相关联凹槽54引入每个导体件33的第二部分33b的横向部分68,直到位于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上游48a处的相关联凹槽54,那时导体件33的第二层66可以形成与第一层64相同的匝数。
另一方面,当导体件33的第二层66被形成以使得其可以在绕组33上形成少于从导体件33的第一层64形成的匝数时,如图7和8所示,第二放置步骤包括逐渐地从位于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下游端48b处的相关联凹槽54引入每个导体件33的第二部分33b的横向部分68,直到中间凹槽54。
此外,第二放置阶段在第一放置阶段之后执行,以使得该放置步骤被连续地执行,以便先形成导体件33的第一层64然后形成第二层66。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放置每个导体件33,因而可以减少两个放置阶段之间的装置的停工时间。
这是因为本发明的放置步骤不包括放置头从下游移动到上游以使得第二放置阶段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上游端开始的中间阶段。
此外,由于放置步骤包括放置单个导体件33来形成每个相绕组30,每个相绕组30则包括仅两个端部自由段71用于电连接。
最后,如图5和7所示,放置头66在放置步骤期间的运动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开始和结束。因此每个相绕组30的两个端部段71彼此靠近地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放置步骤的另一方面,导体件33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以使得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结束时获得的每个相绕组30都是分布波形类型(distributed undulating type)的。
分布波形相绕组30的特征在于,在主体10中的两个连续的相关联凹槽20之间,相绕组30的至少一个第一线匝32包括横向分支36,该横向分支与该线匝32的被容纳在所述相关联连续凹槽20中的轴向分支34的顶端连接,并且相绕组30的至少一个第二线匝32包括横向分支36,该横向分支与该第二线匝32的也被容纳在这些相关联连续凹槽20中的轴向分支34的底端连接。
为了形成这样的分布波形相绕组30,且如图5和7所示,每个放置阶段都包括形成导体件的两个层64、66,以使得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与导体件33相关联的两个连续凹槽54处,这两个凹槽54中的每个都容纳导体件33的每个部分33a、33b的横向部分68。
此外,容纳在两个凹槽54中的导体件33的第一部分33a的两个横向部分68被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一侧的纵向部分70连接在一起,且容纳在两个凹槽54中的导体件33的第二段33b的两个横向部分68被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另一侧上的纵向部分70连接在一起。
如上所述,用于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设置导体件33的装置包括用于每个导体件33的一个设置头56。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又一方面,放置步骤包括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同时放置所有导体件33。
因此,在放置步骤期间,所有放置头56都同时执行相同的运动。
因此,导体件33的第一部分33a——形成导体件33的第一层64——彼此平行,且导体件33的第二部分33b——形成导体件33的第二层66——彼此平行。
导体件33的第一部分33a因此形成导体件33的第一串或层,且导体件33的第二部分33b形成导体件33的第二串或层。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导体件33的这样的层102,该层是以正弦曲线条带的形式,包括横向部分104和两个侧向部分106相接续的结构,每个横向部分104包括每个导体件33的横向部分68(图5和7),且每个侧向部分106包括每个导体件33的纵向部分70(图5和7)。
在此在图11中示出的带102是形成导体件33的第二层66的带102。
在每个放置阶段期间,放置头56相对于直线形支撑件48的运动被确定,以使得形成带102的每个部分104、106的导体件33的部分68、70被同时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上。
此外,放置头66相对于直线形支撑件48的运动被确定,以使得在放置步骤结束时,每个带102的侧向部分106都沿相同的方向折叠,也就是说每个侧向部分106的下游部分106a被折叠在该侧向部分106的上游部分106b的上方。
因此,如图5和7所示,导体件33的形成片102的每个侧向部分106的纵向部分70也沿相同方向折叠。
此外,在导体件33的第一层64中,每个纵向部分70的下游部分70b被垂直地设置在位于讨论的所述纵向部分70的下游的其它纵向部分70的上游部分70a的上方。
另一方面,在导体件33的第二层66中,每个纵向部分70的上游部分70a被垂直地设置在位于所述纵向部分70的上游的其它纵向部分70的下游部分70b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两个放置阶段中的每个阶段期间,每个放置头56同时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放置两根电线38a、38b,以使得每个导体件33是被由相关联放置头56放置的两根电线38a、38b形成。
在导体件33的两个放置阶段中的每个放置阶段期间,放置头56相对于直线形支撑件48的运动被确定,以使得每个导体件33的两根电线38a、38b在导体件33的每个层64、66中相对于彼此横向地偏置。
因此,如图9和10所示,导体件33的第一电线38a被横向地设置到同一导体件33的第二电线38a的左方,且如此交替。
根据直线形支撑件48的另一方面,且如图10更详细可见,每个凹槽54的宽度,沿纵向方向测量,大致等于两根电线38a和38b的每根的厚度。
因此,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每个凹槽54中,容纳在该槽口中的电线38a、38b的段72a、72b一个在另一上垂直地叠置。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电线38a、38b的段72a、72b一个在另一个上交替地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相关联凹槽54中,也就是说在第一相关联凹槽54中,容纳在该凹槽54中的第一电线38a的段72a被垂直地设置在容纳在同一凹槽54中的第二电线38b的段72b的上方。
此外,在紧接着第一相关联凹槽54的第二相关联凹槽54中,容纳在该第二相关联凹槽54中的第一电线38a的段72a被垂直地设置在容纳在该第二相关联凹槽54中的第二电线38b的段72b的下方。
因此,当导体件33的每个层64、66被侧向地观察时,与容纳在两个邻近凹槽54中的横向段72a、72b连接的纵向段74a、74b相交。
但是,如上所述,两根电线38a、38b在每个层64、66中相对于彼此横向地偏置。
因此,两个纵向段74a、74b没有垂直地叠置。
由于每个导体件33的两根电线38a、38b相对于彼此横向地偏置,与容纳在两个连续相关联凹槽54中的横向段72a、72b连接的电线38a、38b的纵向段74a、74b具有不同的长度。
在此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电线38a被横向地设置到第二电线38b的左方。
因此,第一电线38a的纵向段74a的长度比第二电线的纵向段74b的长度短,该纵向段74a被设置与直线形支撑件48的右手侧向面50a相对且与容纳在两个连续相关联凹槽54中的两个横向段72a连接,该纵向段74b也被设置与直线形支撑件38的右手侧向面50a相对且与容纳在这些相同的两个相关联连续凹槽54中的第二电线38b的两个横向段72b连接。
另一方面,纵向段74a的长度大于第二电线38b的纵向段74b的长度,该纵向段74a被设置与直线形支撑件48的左手侧向面相对且与容纳在两个连续相关联凹槽中的第一电线38a的两个横向段72a连接,该纵向段74b与容纳在这两个凹槽中的第二电线38b的横向段72b连接。
从以上可清楚,对于每个导体件33,第一放置阶段和第二放置阶段每个都包括:连续填充与该导体件33相关联的直线形支撑件48的凹槽54;引导该导体件33的大致直线横向段68到相关联凹槽54中;屈曲和/或弯曲该导体件33,以形成与直线形支撑件的侧向垂直纵向面50a、50b横向地相对设置的纵向段70;以及,引导连续横向段68到连续的相关联凹槽54中,以使得导体件33形成纵向波形,该波形包括容纳在相关联凹槽54中的横向段48以及交替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每侧上的纵向段70相接续的结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定子的方法包括第一步骤,该第一步骤是将在放置步骤期间已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的导体件33转移到环形支撑件以便形成相绕组30的线匝32。
图12至15示出了用于执行第一转移步骤的装置,其包括环形支撑件78、用于引导环形支撑件78相对于直线形支撑件48运动的壳体80、两个纵向引导件82和底座84。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件82被固定到底座84。
如图14更清楚地显示,环形支撑件78是横向主轴线B的回转件,该环形支撑件在其外周被外圆柱面78e且在其内周被内圆柱面78i径向地限定。该支撑件78被两个轴向端径向面78a轴向地限定,并且包括制造在环形支撑件78的外圆柱面78e中的轴向凹槽86,该支撑件在环形支撑件78的轴向端径向面78a中敞开。
支撑件78的外直径大致等于主体10的内直径,以使得支撑件78可进入主体10内,因而在支撑件78的外周和主体10的内周之间存在小的气隙。
环形支撑件78中的两个相邻凹槽86的外径向端部86e之间的距离等于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两个相邻凹槽54之间的距离。
环形支撑件78中的凹槽86的数量等于定子11的主体10中的凹槽20的数量,也就是说在此环形支撑件78包括72个凹槽86。
最后,环形支撑件78包括中心毂88,该中心毂固定到环形支撑件78的内圆柱面78i,且该中心毂允许环形支撑件78在第一转移步骤期间绕其主轴线B被旋转地驱动。
相对于环形支撑件78的主轴线B测量出中心毂88的轴向长度小于环形支撑件78的两个轴向端径向面78a之间的距离。
此外,中心毂88沿环形支撑件78的轴线B而被轴向地大致设置在环形支撑件78的中间,相对于环形支撑件78的两个径向面78a中的每个都凹进。
因此,环形支撑件78的每个凹槽86在环形支撑件78的内圆柱面78i中在中心毂88的每侧上径向地敞开。
因此,支撑件78包括一个中心毂88和与毂88旋转地结合且在该毂的每侧上延伸的两个环(未标出)。这些环包括具有平行边缘的凹槽86。
壳体80包括与环形支撑件78同轴的孔90,且环形支撑件78的毂88容纳在该孔中以绕其主轴线B自由旋转。支撑件78的环在壳体80的每一侧上延伸。毂88在中心具有孔洞(未标出),该孔洞在此不是圆形而是矩形,用于通过形状的配合与打算例如通过曲柄或诸如电马达的马达被驱动旋转的轴(未示出)的端部旋转地连接。
壳体80包括底部水平面80i,该水平面能贴靠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水平顶部面82上。
壳体80中的孔90垂直向下暴露在壳体80的底面80i中,以允许导体件33到环形支撑件78的转移。
当执行第一转移步骤时,直线形支撑件48横向地容纳在侧向引导件82之间并被垂直地容纳在壳体80的底面80i和底座84的水平顶面84s之间。
因此,在第一转移步骤期间,直线形支撑件48被没有间隙地纵向引导。
每个侧向引导件82还包括斜坡形式的顶面92,其倾斜度被确定以使得每个顶面92能支撑在电线38a、38b的纵向段74a、74b之下,以逐渐地向上驱动电线38a、38b用于使其朝环形支撑件78转移。
根据图13和15所示的实施例,每个侧向引导件82的顶面92是平坦的且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然而,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且每个引导件的顶面92的形状可以不同,例如顶面92可以向上凸和弯曲、向上凹和敞开、或者可以形成两个以不同角度倾斜的平面。
最后,每个侧向引导件82还可以制造为多个部分,和/或其能垂直地移动以向上推动电线38a、38b的纵向段74a、74b。
第一转移步骤包括旋转地驱动毂88,例如以上述的通过曲柄或马达的方式,以及使得环形支撑件78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顶面52上行进,从而环形支撑件78中的凹槽86连续地与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凹槽54相对且环形支撑件78相对于直线形支撑件48没有滑移。
为此,当第一转移步骤被执行时,环形支撑件78的外圆柱面78e垂直向下地贴靠直线形支撑件48的顶面52,它们之间具有小的间隙(图15)。
当环形支撑件78行进时,如图15所示,随着环形支撑件78相对于直线形支撑件48的纵向移动,壳体80、侧向引导件82和底座84纵向地相对于直线形支撑件48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前进。
在第一转移步骤期间,每个侧向引导件82的顶面92向上支撑位于直线形支撑件48的每个凹槽54的底部处的导体件33的纵向段70。
因此,容纳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同一个凹槽54中的横向段68从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相关联凹槽54中同时转移到环形支撑件78中的凹槽86中,以使得导体件33的第一层64和第二层66从直线形支撑件48被同时转移到环形支撑件78。
如上所述,环形支撑件78包括多个凹槽86,该凹槽数量等于定子11的主体10中的凹槽20的数量,且直线形支撑件48包括多个凹槽54,该凹槽数量大于主体10中的凹槽20的数量。
因此,在第一转移步骤期间,环形支撑件78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顶面52上行进时,绕主轴线B作多次旋转,并且导体件33的两个层64、66往环形支撑件78上绕,形成两个同轴螺旋线,该两个螺旋线中的一个的每个螺旋都对应于环形支撑件78绕其轴线B的一圈旋转。
根据图5和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导体件33的每个层64、66被制造,以使得每个相绕组30形成相同数量的线匝32,这里对于每个层64、66为4个线匝32,对于同一绕组30,每个线匝32对应于主体10的一圈旋转。
因此,如图6示意性地示出,每个层64、66都包括纵向连续的四部分64a、66a,以使得该四部分每个都形成线匝32,且每个部分64a、66a都是通过导体件33的横向部分68和纵向部分70形成,该横向部分68和纵向部分70与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多个凹槽54相关联,该凹槽54的数量等于主体10中的多个凹槽20的数量,也就是说这里有72个凹槽54。
根据图7和8所示的实施例,导体件33的每个层64、66都被制造,以使得其对于每个相绕组30可以形成不同数量的线匝32,这里第一层64使得其可以形成4个线匝32,而第二层66使得其可以形成3个线匝32。
因此,以相似于参考图5和6的上述实施例的方式,第一层64包括纵向连续的四个部分64a。另一方面,第二层66包括纵向连续的仅三个部分66a。
对于环形支撑件78导致的每一圈旋转,环形支撑件78中的每个凹槽86容纳设置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相关联凹槽54中的一个或多个横向部分68。因此,随着第一转移步骤被执行,横向部分68被径向地叠置在环形支撑件78中的每个凹槽86中。
因此,在第一转移步骤结束时,环形支撑件78中的每个凹槽86都容纳与所形成的线匝32数量相等的多个横向部分68,也就是说根据图5和6所示的实施例为八个横向部分68,或根据图7和8所示的实施例为七个横向部分。
总之,支撑件48的长度由必要的凹槽54的数量N10确定。
该凹槽54的数量取决于定子11的主体10中的凹槽20的数量N1、极对的数量P、要实现的绕组的旋转圈数Nt和两根电线的到达(arrival)的数量q。
这给出下面的等式:
N1=2×p×q
N10=Nt×q×p+q 如果Nt是单数
N10=(Nt+1)×q×p+q 如果Nt是单数
定子11中的每个凹槽20容纳Nf根基本的电线。则Nf=2Nt。
在图5至8所示的实施例中,定子11打算与包括十二个极的爪形转子相关联。
在这些附图中,q等于6,P等于6。
对于7圈(图7和8)或8圈(见图5和6),则N1=72,N10=294且对于每个凹槽20,Nf=14或16根电线。
支撑件48的运动的位置和速度沿三个轴线V、L、T被控制。
由于这些条件,因此获得凹槽20的高填充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且如图12所示,第一转移步骤包括使得环形支撑件78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顶面52上从下游向上游运动,以逐渐地把导体件33的横向部分68转移到环形支撑件78,从容纳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位于直线形支撑件48下游纵向端48b处的凹槽54中的横向部分68一直到容纳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位于直线形支撑件48上游纵向端48a处的凹槽54中的横向部分68。
因此,每个导体件33的端部段71都被设置在由此形成的螺旋线的径向外线匝的层面(level)。
此外,在第一转移步骤期间,导体件33的层64、66缠绕于彼此之上,以使得由导体件的一层64、66的一个部分64a、66a形成的每个线匝32都径向地位于由导体件的另一层66、64的两个部分形成的两个线匝32之间。
如前述并根据图9和10所示的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每个导体件33包括两根电线38a、38b。
因此,第一转移步骤包括转移每个导体件的两根电线38a、38b,如前述。
在第一转移步骤期间,容纳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每个凹槽54中的两根电线38a、38b的横向段72a、72a都被转移到面向环形支撑件78的相同的相关联凹槽86中。
此外,由于环形支撑件78在第一转移步骤期间绕其轴线B旋转多圈,凹槽86的每个都连续地容纳那些容纳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与相同导体件33相关联的多个凹槽54中的横向段72a、72b。
因此,例如如图16所示,当环形支撑件78在第一转移步骤期间绕其轴线B旋转两圈,每个凹槽86容纳八个横向段72a、72b。
此外,环形支撑件78中的每个凹槽86的宽度在这里大致等于两根电线38a、38b中的每根的宽度。
因此,电线38a、38b的横向段72a、72b径向地叠置在环形支撑件78中的凹槽86中且与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凹槽54中的布置相同。
因此,属于同一线匝32的横向段72a、72b交替地径向叠置在环形支撑件78中的每个凹槽86中,并且两根电线38a、38b的纵向段74a、74b与容纳在两个相关联连续凹槽86的横向段72a、72b连接,该纵向段属于同一线匝32。
图17和18示出了用于执行第二转移步骤的装置,第二转移步骤中,导体件33从环形支撑件78转移到定子11的主体10。
该装置包括把环形支撑件78安置在主体10中的机构,以使得环形支撑件78被容纳在由主体的圆柱面12限定的圆形外壳中,与主体10同轴。最后,环形支撑件78的外圆柱面78e的直径大致等于主体10的内圆柱面12的直径。
该装置还包括使环形支撑件78绕其主轴线B定位的机构,以使得环形支撑件78中的每个凹槽86与主体10中的凹槽20相对且在相关联凹槽20的轴向沟槽26中径向地敞开。
最后,该装置包括径向插入叶片(blade)98,该插入叶片的每个都相对于环形支撑件78和主体10的主轴线B沿径向平面延伸。
该装置包括与环形支撑件78中的每个凹槽86相关联的插入叶片98对,且同一对中的插入叶片98轴向地分布在环形支撑件78的中心毂88的每侧上。
这里,环形支撑件78包括72个凹槽86,且该装置因此包括72对插入叶片98,也就是说总计144个插入叶片98。
为了清楚,图17和18仅示出一对插入叶片98。
这些插入叶片98对是相同的且绕环形支撑件78的主轴线B成角度地分布,下文中对叶片98的说明同样用于其它插入叶片98。
在同一对中的两个插入叶片98与环形支撑件78中的单个凹槽86相关联。
它们沿相关联凹槽86的径向中平面延伸,且每个叶片98的厚度都小于相关联凹槽86的最小宽度。
如上所述,同一对中的两个插入叶片98轴向地设置在环形支撑件78的中心毂88的每侧上。
更准确地,如图17所示,在第二转移步骤的开始时,每个叶片98都被径向地定位,以使得每个叶片98的外径向端边缘98e都径向地位于环形支撑件78的内圆柱面78i处。
每个叶片98的外轴向端98s,也就是说轴向地距中心毂88一距离的那一端,相对于环形支撑件78的相关联径向面78a轴向地凸伸并承载用于驱动叶片98的杆100,该杆相对于环形支撑件78的主轴线B径向地朝向外侧延伸。
当执行第二转移步骤时,同一对中的插入叶片98相对于环形支撑件78的主轴线B被径向地驱动,以使得每个叶片98在环形支撑件中的相关联凹槽86中朝向环形支撑件78的外侧径向地移动,同时驱动导体件33的容纳在该凹槽86中的横向部分68,以使得这些横向部分68移动到主体10中的相关联凹槽20中,然后形成相绕组30的轴向段34。
根据第二转移步骤的优选实施例,插入叶片98都被同时驱动相对于环形支撑件78的主轴线B径向移动,这使得第二转移步骤具有有限的持续时间。
在驱动阶段结束时,且如图18中详细所示,每个叶片98都相对于环形支撑件78的主轴线B被径向地定位,以使得外径向端边缘98e大致位于环形支撑件78的外圆柱面78e处。
在第二转移步骤结束时,容纳在环形支撑件78中的凹槽86中的横向部分68形成导体件33的轴向段34,而纵向部分70形成导体件33的连接段36。
第一转移步骤的执行通过环形支撑件78在直线形支撑件48上运动实现,每个纵向部分70则在第一转移步骤期间通过弯曲而变形,以使得由每个纵向部分70形成的连接段36大致在圆弧上延伸,该圆弧的圆心在定子11的主体10的主轴线A上且该圆弧通过主体10内的容纳被该连接段36连接在一起的轴向段34的凹槽20成角度地限定。
此外,由于定子11的主体10中的每个凹槽20相对于主体10的主轴线A径向地延伸,由主体10中的两个凹槽20限定的圆弧的长度与所述圆弧的半径成比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有连接段36都具有相同的长度,该长度大于其上延伸有各连接段36的圆弧的长度。因此形成两个径向偏置的线匝32的部分的两个连接段36具有不同的轴向高度,形成径向内线匝32的部分的连接段36的轴向高度大于形成径向外线匝32的部分的连接段36的轴向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并如图19示意性地所示,为了使定子11的所有连接段都具有相同的轴向高度,放置头56在放置阶段期间的运动被确定,以使得靠近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下游端48b处定位的纵向部分70的长度小于在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上游端48a处定位的纵向段。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面的优选实施例,在放置阶段期间,放置头46的运动被确定,以使得在第二转移步骤结束时,形成相对于主体10的轴线A以相同径向尺寸定位的连接段38的纵向部分70具有相同长度。
最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每个导体件33都包括两根电线38a、38b,容纳在环形支撑件78中的每个凹槽86中的所有横向段72a、72b都被转移到主体10中的相关联凹槽中。
根据图1所示的定子的优选实施例,主体10中的每个凹槽20的宽度大致等于每根电线38a、38b的宽度的两倍。
自然,与主体10的面12相齐的凹槽20的沟槽26的宽度等于电线38a、38b的直径,以在安装间隙内,使得电线38a、38b可进入凹槽,如图17和18所示。
因此,在第二转移步骤结束时,且对于相绕组30的每个线匝32,两根电线38a、38b相对于彼此大致设置在相同的径向尺寸处。
当它们从环形支撑件78中的凹槽86中(在其中它们被径向地排列)被转移到定子11的主体10中的相关联凹槽20中(在其中它们被设置在相同径向尺寸处)时,由于电线38a、38b具有固有的弹性,段72a、72b相对于主体10的主轴线A切向地分布。
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电线38a、38b的形成同一个纵向部分70的纵向段74a、74b具有不同的长度,且因此容纳在环形支撑件78的两个凹槽86中并且通过具有最短长度的纵向段74a、74b连接在一起的电线38a、38b的两个横向段72a、72b自然具有在主体10中的相关联凹槽20中彼此靠近地移动的趋势,这是与容纳在环形支撑件78中的相同两个凹槽86中且通过具有最大长度的纵向部分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横向部分72a、72b(其则自然地具有彼此分开的趋势)相比而言。
如图3所示,第一电线38a轴向地设置在第二电线38b上方。
因此,第一电线38a的底部段40a轴向地设置在第二电线38b的底部段40b上方,且第一电线38a的顶部段44a轴向地设置在第二电线38b的顶部段44b上方。
此外,轴线段42a、42b分布在多个凹槽中,以使得容纳在同一绕组的两个连续相关联凹槽20中且通过第一电线38a的顶部段44a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电线38a的两个轴向段42a被设置在容纳在相同的两个连续相关联凹槽20中且通过第二电线38b的顶部段44b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电线38b的轴向段42b的每侧上。
因此,通过第一电线38a的底部段40a连接在一起的容纳在两个连续相关联凹槽20中的第一电线38a的两个轴向段42a被设置在容纳在相同两个连续相关联凹槽中且通过第二电线38b的底部段连接在一起的第二电线38b的轴向段42b之间。
从说明和附图中可清楚,支撑件48中的凹槽54的宽度等于导体件33的绝缘电线38a、38b的直径,还增加有安装间隙。
沟槽54的线性间距大致对应于主体10中的凹槽20的圆周间距。
凹槽54的深度被计算,以容纳两对径向排列的电线38a、38b,如图10所示,还增加有间隙。该间隙有利地大于安装间隙。该间隙这里大于1mm。
支撑件48的宽度,也就是说这些面50a、50b之间的距离,对应于主体10的面16、18之间的距离,增加有间隙。该间隙有利地大于0.5mm且小于前述的关于凹槽54的深度的间隙。
这同样适用于环形支撑件78。因此,支撑件78在其径向面78a之间的宽度等于支撑件48的宽度,也就是说主体10在其面16、18之间的宽度,并增加有间隙。
在此具有平行边缘的凹槽86的宽度等于凹槽54的宽度。
凹槽86的深度被计算,以容纳多对径向排列的电线38a,38b,该深度增加有可接近于零的间隙。这里每个凹槽以前述方式设置八根电线。
在图4中为单件的工具48,在一变体中是两件,沟槽54从中间被分开。因此,纵向的开槽使得可以穿过有助于电线38a、38b的抽取(extraction)的工具。
该辅助抽取的工具则可以是具有斜坡的第三引导件,与引导件82相同类型,设置在两个引导件82之间。
自然,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因此在附图中具有圆形横截面的电线38a、38b可具有其它横截面,例如扁平或六边形横截面。
应认识到,凹槽20的良好的填充率是通过电线的良好的设置获得的,且导体件33的两根电线38a、38b在绕组的整个长度大致平行。不同对电线中的线匝彼此径向地跟随。
空气的良好的通路是在位于主体10的每侧上的部分36b处获得的。
这允许定子的主体10的良好冷却,尤其是定子属于具有内通风装置的紧凑的交流发电机/起动机或交流发电机(alternator)的时候更是如此,该内通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转子成为整体的风扇和带孔壳体,如前述文献WO-A01/69762所述。
根据图5至8,应认识到,绕组的引入线(entry)和引出线(exit)是接近的。
在这些附图中,绕组的绕制方向的反转发生在端部48b,同时绕组的包括段71的引入线和引出线更靠近端部48a;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六个附加凹槽54为了引出线72而设置在引入线下方。
因此,在具有八个线匝(八个部分64a、64b)的波形线圈的情况下,第一部分33a放置在凹槽1至288中,且第二部分33b沿相反方向放置在凹槽282至294中。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对于最初的六个部分64a、66a,遵循与图5中的实施例相同的程序。在该情况中,最后一部分66a包括沟槽72至67。
在两种情况下,在第一层64的最后一部分66a的结束部处,第二层66的开始部在凹槽282至277中绕制。
最后一部分66b因此被具有两根电线38a、338b的两个导体件33占据。
已知的是,绕组30以星形或三角方式连接在文献WO-A-01/69762中所述类型的交流发电机/起动机或交流发电机中。
绕组30能以前述的方式被安装,代替具有导电段的线圈。因此可以装备文献EP0881752所述的交流发电机,该交流发电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装备有主体的定子,该主体包括九十六个凹槽;绕组连接到桥式整流器和/或控制桥,例如如该文献的附图8至17所述。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制造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11)的方法,该定子包括环形主体(10)且包括多个相绕组(30),该环形主体的内圆柱面(12)内制造有多个轴向凹槽(20),该多个相绕组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10)内相关联的凹槽(20)中的导体件(33),该方法包括:
-在具有主纵向方位的直线形支撑件(48)上放置导体件(33)的步骤,该直线形支撑件的顶面(52)包括多个横向凹槽(54),所述步骤包括第一放置阶段和第二放置阶段,所述第一放置阶段是在所述横向凹槽(54)中放置导体件(33)以形成导体件(33)的第一层(64),所述第二放置阶段是在所述横向凹槽(54)中放置导体件(33)以形成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层(64)上方的导体件(33)的第二层(66),
-将所述导体件(33)从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转移到具有横向主轴线的环形支撑件(78)上的第一转移步骤,该环形支撑件的外圆柱面(78e)包括绕所述环形支撑件(78)的所述横向主轴线(A)成角度地分布的多个横向凹槽(86),以使得导体件的所述两个层(64、66)在所述环形支撑件(78)上形成两个同轴的螺旋,以及
-将所述导体件(33)从所述环形支撑件(78)转移到所述定子(11)的主体(10)上的第二转移步骤,
-其中,对于每个绕组(30),所述第一放置阶段和所述第二放置阶段包括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上放置同一个导体件(33),以使得所述导体件(33)的第一部分(33a)部分地形成所述导体件(33)的第一层,且所述导体件的第二部分(33b)部分地形成所述导体件(33)的第二层(6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导体件(33),所述第一放置阶段和所述第二放置阶段的每一个都包括:通过引导所述导体件(33)的大致直线的横向段(68)进入相关联凹槽(54)中,折叠和/或弯曲所述导体件(33)以形成与所述直线形支撑件的侧向垂直纵向面(50a、50b)横向相对地定位的纵向段(70),以及引导连续的横向段(68)进入连续的相关联凹槽(54)中,以使得所述导体件(33)形成纵向波浪形且该纵向波浪形包括容纳在所述多个相关联凹槽(54)中的横向段(68)和交替地设置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的每侧上的纵向段(70)相接续的结构,从而连续地填充与所述导体件(33)相关联的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凹槽(5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导体件(33),所述第一放置阶段包括从上游到下游连续地填充所述多个相关联凹槽(54),所述第二放置阶段包括从下游到上游连续地填充所述多个相关联凹槽(5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置阶段在所述第一放置阶段之后连续地执行,以使得所述导体件(33)的两部分(33a、33b)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下游端(48b)连接在一起。
5.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放置步骤期间,与所述绕组(30)相关联的所有导体件(33)被同时放置在所述纵向支撑件(48)上,以使得在缠绕步骤结束时,形成所述导体件(33)第一层(64)的所述导体件的第一部分(33a)大致平行且形成所述导体件(33)第二层(66)的所述导体件的第二部分(33b)大致平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移步骤包括通过使所述环形支撑件(78)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上移动而把容纳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多个凹槽(54)内的横向段(68)连续地转移到所述环形支撑件(78)中的多个凹槽(86)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移步骤包括从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下游端凹槽(54)直到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上游端凹槽(54)逐渐地转移所述导体件(33)的横向段(6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导体件(33),所述放置步骤包括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上同时放置形成所述导体件(33)的两根导电线(38a、38b)。
8.一组导体件(33)的结构,该结构是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放置步骤结束时获得的在直线形支撑件上的一组导体件(33)的结构,该导体件(33)能被转移到定子的主体(10)上,以形成多个绕组(30),
其中,所述直线形支撑件的水平顶面(52)包括一系列纵向排列的横向凹槽(54),每个凹槽(54)容纳与所述定子(11)的单个绕组(30)相关联的每个导体件(33)的至少一段(68),
其中,每个导体件(33)包括设置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相关联凹槽(54)内的横向段(68)和设置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的每侧上的侧向段(70)相接续的结构,
其特征在于,每个绕组(30)是由单个导体件(33)形成的,该单个导体件的第一部分(33a)部分地形成第一底层(64)且该单个导体件的第二部分(33)部分地形成第二层(66)。
9.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导体件(33)的两端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上游端(48a)。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与导体件(33)相关联的两个连续凹槽(54),每个凹槽都容纳所述导体件(33)的第一部分(33a)的横向段(68)和第二部分(33b)的横向段(68),
容纳在这两个凹槽(54)中的所述第一部分(33a)的两个横向段(68)通过横向地设置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的第一侧上的底部侧向段(70)而连接在一起,并且容纳在这两个凹槽(54)中的所述第二部分(33b)的两个横向段(68)通过横向地设置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的相对于所述底部侧向段(70)而言的另一侧上的顶部侧向段(70)而连接在一起。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下游端(48b)定位的横向段(70)的长度小于靠近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的上游端(48a)定位的横向段(70)的长度。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件第一层(64)中,并且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每个都容纳相关联导体件(33)的横向段(68)的两个相邻凹槽(54)中,使容纳在所述两个相邻凹槽(54)的上游凹槽(54)中的横向段(68)向下游延伸的纵向段(70)与使容纳在所述两个相邻凹槽(54)的下游凹槽(54)中的横向段(68)向下游延伸的纵向段(70)重叠。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体件第二层(66)中,并且在所述直线形支撑件(48)中的每个都容纳相关联导体件(33)的横向段(68)的两个相邻凹槽(54)中,使容纳在所述两个相邻凹槽(54)的下游凹槽(54)中的横向段(68)向上游延伸的纵向段(70)与使容纳在所述两个相邻凹槽(54)的上游凹槽(54)中的横向段(68)向上游延伸的纵向段(70)重叠。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导体件(33)都包括一对相邻的导电线(38a、38b)。
15.如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导体件(33),所述两根电线(38a、38b)形成横向交错的互补的轴向波浪形,以使得所述两根电线中的一根(38a)横向地位于另一根(38b)之上。
CN2007800024184A 2006-01-16 2007-01-15 用于制造旋转电机定子的方法和支撑件上的导体件的结构 Active CN101371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650141 2006-01-16
FR0650141A FR2896351B1 (fr) 2006-01-16 2006-01-16 Procede pour realiser un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t agencement de conducteurs sur un support
PCT/FR2007/050648 WO2007080353A1 (fr) 2006-01-16 2007-01-15 Procede pour realiser un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t agencement de conducteurs sur un suppor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1423A true CN101371423A (zh) 2009-02-18
CN101371423B CN101371423B (zh) 2011-10-05

Family

ID=37252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24184A Active CN101371423B (zh) 2006-01-16 2007-01-15 用于制造旋转电机定子的方法和支撑件上的导体件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393072B2 (zh)
EP (1) EP1974443B1 (zh)
JP (1) JP2009524392A (zh)
KR (1) KR20080089395A (zh)
CN (1) CN101371423B (zh)
AT (1) ATE541353T1 (zh)
BR (1) BRPI0706218A2 (zh)
FR (1) FR2896351B1 (zh)
WO (1) WO2007080353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2601A (zh) * 2013-04-02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5164898A (zh) * 2013-03-28 2015-12-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5226849A (zh) * 2014-07-01 2016-01-06 胜利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发电机定子绕组以及定子绕组用导线
CN106416021A (zh) * 2014-06-05 2017-02-1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定子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组装装置
CN106816978A (zh) * 2015-11-27 2017-06-09 胜利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发电机定子绕组以及车用交流发电机
CN107408857A (zh) * 2015-05-22 2017-11-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107659088A (zh) * 2017-11-01 2018-02-02 苏州阿福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绕组及其绕制方法
CN107836075A (zh) * 2015-07-20 2018-03-23 Atop 有限公司 用于在电动发电机的铁芯的槽中插入波状线圈组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8352769A (zh) * 2015-12-18 2018-07-31 奥曼埃斯珀尔坎普有限公司 用于将由预制的波绕组线团构成的波绕组置入定子叠片铁芯槽中的设备和方法
US10250094B2 (en) 2014-07-01 2019-04-02 Victory Industrial Corporation Wound stator of an alternator and vehicle alternator
CN109995167A (zh) * 2019-04-02 2019-07-09 杭州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37776A (zh) * 2017-08-04 2019-10-15 小田原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线圈组装装置、线圈组装方法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装置
CN111181282A (zh) * 2018-11-12 2020-05-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波线圈
CN111615781A (zh) * 2017-12-29 2020-09-01 泰克马奇有限公司 制造用于电机的连续条形绕组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8556B2 (ja) * 2008-02-13 2013-09-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テータ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FR2947968A1 (fr) 2009-07-09 2011-01-14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Bobinage d'un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JP5435296B2 (ja) * 2010-11-22 2014-03-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固定子コイ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に用いる予備成形装置
JP2012152006A (ja) * 2011-01-19 2012-08-09 Denso Corp 回転電機
JP5625936B2 (ja) * 2011-01-19 2014-11-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ITTO20110199A1 (it) 2011-03-07 2012-09-08 Atop Spa Apparecchio e procedimento per l'allineamento di conduttori di elementi di bobine in nuclei di macchine dinamo elettriche per compiere operazioni di saldatura.
ITTO20110435A1 (it) 2011-05-16 2012-11-17 Atop Spa Apparecchio e procedimento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elementi di bobine per nuclei di macchine dinamo elettriche mediante piegatura.
JP5979786B2 (ja) 2012-09-20 2016-08-31 日特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巻線装置及び巻線方法
US20140210302A1 (en) * 2013-01-28 2014-07-31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Motor for use in refrigerant environment
ITPI20130092A1 (it) 2013-10-18 2015-04-19 Atop Spa Apparecchiatura e metodo per produrre componenti di macchine dinamoelettriche
FR3020208B1 (fr) * 2014-04-17 2018-02-23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muni de chignons a hauteur adaptee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 stator bobine correspondant
FR3020210B1 (fr) * 2014-04-17 2018-03-02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muni de chignons de bobinage a hauteur adaptee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 stator bobine correspondant
FR3020209B1 (fr) * 2014-04-17 2018-03-02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muni de chignons a hauteur adaptee et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 stator bobine correspondant
FR3020211B1 (fr) * 2014-04-17 2018-03-02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tator bobine de machine electrique a ratio de structures de boucle optimise
EP2963776A3 (en) * 2014-07-01 2016-08-03 Victory Industrial Corporation Wound stator and wires for the same
TWI517524B (zh) * 2014-07-01 2016-01-11 Victory Ind Corp 交流發電機定子及定子繞組
EP2963787A3 (en) * 2014-07-01 2016-08-03 Victory Industrial Corporation Wound stator for alternating-current generator
EP2963777A3 (en) * 2014-07-01 2016-08-03 Victory Industrial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ound stator for alternating-current generator
KR102272772B1 (ko) * 2014-08-07 2021-07-02 발레오전장시스템스코리아 주식회사 회전 전기 기계용 와이어 조립체 및 그 와이어 조립체를 얻기 위한 대응 방법
JP6390716B2 (ja) * 2014-12-26 2018-09-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製造方法及びコイル
TR201910349T4 (tr) 2015-04-30 2019-08-21 Atop Spa Dokunmuş ondüleli bobin düzeneklerinin yapılmasına yönelik yöntemler ve aparatlar.
DE102016203167A1 (de) 2016-02-29 2017-08-31 Zf Friedrichshafen Ag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wellenförmig gebogenen Drahtsegments
FR3048567B1 (fr) * 2016-03-02 2018-03-02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muni d'un bobinage a au moins un enroulement de phase masque
JP6378375B2 (ja) * 2017-02-14 2018-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導体の整列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DE102017120559A1 (de) * 2017-07-28 2019-01-31 Grob-Werk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ickeln einer Wellenwickelmatte sowie damit herstellbare Wellenwickelmatte
JP6591574B2 (ja) * 2018-01-15 2019-10-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波巻コイルの保持装置、保持方法及び挿入方法
GB2571107A (en) 2018-02-16 2019-08-21 Rolls Royce Plc Metal coil fabrication
US11394281B2 (en) 2018-02-28 2022-07-19 Grob-Werke Gmbh & Co. Kg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oil mat from wave winding wires by plugging
EP3884570B1 (de) * 2018-11-23 2023-03-08 Vitesco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ndlos-wellenwicklung, endlos-wellenwicklung, stator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US11165319B2 (en) * 2019-06-07 2021-11-02 Borgwarner Inc. Method of forming a stator having skewed slots
DE102020110428A1 (de) * 2020-04-16 2021-10-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Zweischicht-Wellenwicklung
JP7222007B2 (ja) * 2021-03-08 2023-02-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コイル成形装置及びコイル成形方法
JP7239625B2 (ja) * 2021-03-08 2023-03-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コイル成形装置及びコイル成形方法
DE102021115862A1 (de) 2021-06-18 2022-12-22 Grob-Werke Gmbh & Co. Kg Halteeinrichtung zum Ausrichten von Wellenwicklungsdrähten, Fügevorrichtung und Fügeverfahr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94567A (en) 1979-01-10 1980-07-18 Nippon Denso Co Ltd Winding method for winding unit of rotary machine
JPH0634562B2 (ja) * 1987-01-06 1994-05-02 三工機器株式会社 分割固定子鉄心への巻線治具の脱着装置
US5714824A (en) * 1994-06-23 1998-02-03 Hydro-Quebec Conductor section for a stator frame of a polyphas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JPH08163837A (ja) * 1994-12-02 1996-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テータコイルの巻線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DE19708089A1 (de) * 1997-01-24 1998-10-15 Elmotec Elektro Motoren Te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ziehen von Spulen in Nuten von Statorblechpaketen elektrischer Maschinen
WO1998054822A1 (fr) 1997-05-26 1998-12-03 Denso Corporation Alternateur pour vehicule
JP3383251B2 (ja) * 1999-12-27 2003-03-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固定子
EP1109294B1 (en) * 1999-12-14 2005-10-1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lternator
EP1109292B1 (en) * 1999-12-14 2005-03-0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tator windings of an alternator
JP3707606B2 (ja) * 2000-02-07 2005-10-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巻線組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の巻線組立を用いた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FR2806223B1 (fr) 2000-03-10 2003-10-03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polyphasee
JP3546866B2 (ja) 2001-08-20 2004-07-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始動充電回転電機
US20040046476A1 (en) * 2002-05-14 2004-03-11 Raffaele Becherucci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omponent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WO2004015845A1 (ja) * 2002-08-08 2004-02-19 Aisin Aw Co., Ltd. コイル形成方法及びコイル形成装置
DE10306147A1 (de) * 2003-02-14 2004-08-26 Elmotec Statomat Vertrieb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ators oder Rotors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3982446B2 (ja) 2003-04-16 2007-09-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FR2866996B1 (fr) * 2004-02-24 2014-02-14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ethode d'insertion d'un bobinage ondule dans un stator de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polyphasee, telle qu'un alternateur ou un alternodemarr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tator associe
FR2879855A1 (fr) * 2004-12-20 2006-06-23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stators de machines electriques tournantes polyphasees, stators obtenus par ce procede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4898A (zh) * 2013-03-28 2015-12-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5164898B (zh) * 2013-03-28 2017-04-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
CN105122601B (zh) * 2013-04-02 2017-08-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5122601A (zh) * 2013-04-02 2015-12-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CN106416021B (zh) * 2014-06-05 2018-12-14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定子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组装装置
CN106416021A (zh) * 2014-06-05 2017-02-1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定子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组装装置
CN106416022A (zh) * 2014-06-05 2017-02-1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定子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组装装置
CN106416022B (zh) * 2014-06-05 2019-04-09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定子组装方法以及定子组装装置
CN105226849A (zh) * 2014-07-01 2016-01-06 胜利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发电机定子绕组以及定子绕组用导线
US10250094B2 (en) 2014-07-01 2019-04-02 Victory Industrial Corporation Wound stator of an alternator and vehicle alternator
CN107408857B (zh) * 2015-05-22 2019-07-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107408857A (zh) * 2015-05-22 2017-11-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方法
CN107836075A (zh) * 2015-07-20 2018-03-23 Atop 有限公司 用于在电动发电机的铁芯的槽中插入波状线圈组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36075B (zh) * 2015-07-20 2020-05-08 Atop 有限公司 在槽中插入波状线圈组件的方法和设备、以及中空铁芯
CN106816978A (zh) * 2015-11-27 2017-06-09 胜利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发电机定子绕组以及车用交流发电机
CN108352769A (zh) * 2015-12-18 2018-07-31 奥曼埃斯珀尔坎普有限公司 用于将由预制的波绕组线团构成的波绕组置入定子叠片铁芯槽中的设备和方法
CN110337776A (zh) * 2017-08-04 2019-10-15 小田原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线圈组装装置、线圈组装方法以及旋转电机的制造装置
CN107659088A (zh) * 2017-11-01 2018-02-02 苏州阿福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绕组及其绕制方法
CN111615781A (zh) * 2017-12-29 2020-09-01 泰克马奇有限公司 制造用于电机的连续条形绕组的方法
CN111615781B (zh) * 2017-12-29 2022-10-28 泰克马奇有限公司 制造用于电机的连续条形绕组的方法
CN111181282A (zh) * 2018-11-12 2020-05-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波线圈
CN111181282B (zh) * 2018-11-12 2022-06-0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波线圈
CN109995167A (zh) * 2019-04-02 2019-07-09 杭州富春江水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706218A2 (pt) 2011-03-22
WO2007080353A1 (fr) 2007-07-19
FR2896351A1 (fr) 2007-07-20
US20100259124A1 (en) 2010-10-14
JP2009524392A (ja) 2009-06-25
EP1974443A1 (fr) 2008-10-01
US8393072B2 (en) 2013-03-12
ATE541353T1 (de) 2012-01-15
FR2896351B1 (fr) 2008-04-18
KR20080089395A (ko) 2008-10-06
EP1974443B1 (fr) 2012-01-11
CN101371423B (zh) 201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1423B (zh) 用于制造旋转电机定子的方法和支撑件上的导体件的结构
US20210305863A1 (en) Distributed cascaded winding for electric machines
CN102170179B (zh) 用于能量转换设备的定子和使用该定子的能量转换设备
US9071115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coil of a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and stator thus obtained
JP5284979B2 (ja) モーター内のスロットレスステータ用のコイル巻き付け方法及び構造
CN101595623B (zh) 多相电机
CN106300750B (zh) 3相交流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26489B (zh) 空心圆柱状无芯绕组
CN105896780B (zh) 三相交流电动机
CA2695059C (en) Single-layer coil with one bent endwinding and one straight enwinding
WO2004012321A2 (en) Nested stator coils for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s
CN1531167A (zh) 具有级联端环的定子绕组
US11418078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stator having a plurality of lead wires extending from a common winding layer
JPWO2019130747A1 (ja) 回転電機の結線方法、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回転電機の結線構造及び回転電機
CN103270673A (zh) 车用旋转电机及其使用的绕组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13169610B (zh) 电机
US11296570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stator having multi-tiered end turns
US6943477B1 (en) Stator of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206041666U (zh) 一种便于绕线的电机定子
CN220382835U (zh) 一种平行叠放连续绕组、定子及电机
CN115528842A (zh) 扁铜线电机绕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