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0665B - 墨组、墨盒组、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墨组、墨盒组、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70665B
CN101370665B CN2007800029455A CN200780002945A CN101370665B CN 101370665 B CN101370665 B CN 101370665B CN 2007800029455 A CN2007800029455 A CN 2007800029455A CN 200780002945 A CN200780002945 A CN 200780002945A CN 101370665 B CN101370665 B CN 1013706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a ink
ink
china
print cartridge
pig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29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70665A (zh
Inventor
袴田慎一
岩田哲
今井贵志
藤冈文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70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0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70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70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40Ink-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inkjet prin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发生新的混色现象的墨组,在该新的混色现象中,不同墨进入特定墨通道的内部。由多种墨构成所述墨组。将构成墨组的多种墨分别贮存在均具有处于密闭状态的贮墨部的墨盒中。构成墨组的墨中的比重最大的第一墨和比重最小的第二墨之间的比重差小于0.020。

Description

墨组、墨盒组、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分别贮存在具有处于密闭状态的贮墨部的墨盒中的多种墨的墨组、墨盒组、喷墨记录方法、记录单元和喷墨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在喷墨记录设备中,要求将墨从墨盒稳定地提供给记录头,从而不会引起墨从记录头的任何泄露或由于过多墨供给而导致的记录性能的任何下降。
为了实现稳定的墨供给,迄今为止已对通过各种方法来控制墨盒中的贮墨部的压力进行了研究。例如,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法,其中,防止向记录头施加墨的水头压力(参见日本特开2002-234183)。另外,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贮墨部,该贮墨部的内部被装配成具有作为负压生成构件的多孔构件(参见日本特开昭63-118260、特开平02-000522和特开平07-060984)。还提出了使用压板或弹簧构件作为负压生成构件(参见日本特开2003-191489和2003-251821)。
本发明人对使用具有下述贮墨部的墨盒作为适用于贮存包含作为色料的颜料的墨(即,颜料墨)的墨盒进行了研究。具体地,本发明人研究了不具有任何多孔墨贮存构件的墨盒的使用。认为这种墨盒可以防止颜料沉淀,并且可以将用完之后残留在墨盒中的墨量减少到尽可能小的量。此外,本发明人通过使用可以装配多个上述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作为喷墨记录设备进行了研究。
本发明人进行了所谓的清洁操作,其中,当喷墨记录设备不工作时,利用与覆盖记录头的喷出口列的罩连通的吸引泵产生负压,从而通过吸引从喷出口排出任何无用墨。之后,本发明人再次操作该设备以从记录头喷出墨。结果,本发明人发现产生了如下问题。也就是说,本发明人发现发生了这样一种现象,即不同的墨进入通过同一罩利用吸引排出多种墨的多个喷出口列的墨通道中的特定墨通道(以下将这一现象称为“混色现象”)。
当本发明人第一次观察到这一现象时,认为该混色现象是由与本技术领域中目前为止已知的混色现象相同的机制所引起的现象。更具体地,附着在记录头表面的墨或罩内存在的墨(以下将这类墨称为“墨渣”)由于墨通道施加的毛细管力而进入墨通道,从而使得不同的墨进入墨通道的喷出口的附近。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因此,本发明人进行了传统上作为用于避免混色现象的一般方法所进行的操作:在开始记录之前将墨喷出到罩内(以下将该操作称为“预喷出”)。然而,即使当与大小足以解决传统混色现象的预喷出滴数相比,大幅度增加在预喷出中所喷出的墨滴数量(预喷出滴数)时,该混色现象也丝毫没有得到解决。
因此,为了排出残留在发生混色现象的墨通道内的部分处的所有墨,本发明人进行了多次清洁操作。然而,即使多次进行清洁操作,也没有解决混色现象;发生的混色现象的程度反而严重,这是与他们的预期相反的结果。
基于上述结果,本发明人对该混色现象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本发明人发现了下面的情况。也就是说,本发明人发现:本发明所涉及的混色现象不是传统上在墨通道的喷出口附近或在与各个喷出口连通的公共液室中的墨通道附近所观察到的混色现象,而是使得不同墨进入墨通道内部的新的混色现象。这里,“公共液室”是指与多个墨通道共同连通的公共液室,其中,该多个墨通道分别与要喷出墨的记录头中的多个喷出口连通。“墨通道的内部”是指整个记录头的墨通道和公共液室、以及墨供给路径,通过该墨供给路径,将墨从墨盒的贮墨部供给到公共液室。
此外,当发生上述混色现象时,在进行了清洁操作之后,喷墨记录设备保持待机一段时间,在这种状态下,不从记录头喷出墨。之后,本发明人再次进行记录,其中,在开始时,记录头喷出原本应该从喷出口喷出的墨。然而,在这种状态下持续进行记录一段时间时,突然喷出不是原本应该从喷出口喷出的墨的墨。发现发生了从未观察到的这一新现象。然后,发现不是原本应该从喷出口喷出的墨的墨是上述进入墨通道内部的不同墨。此外,随着在进行清洁操作之后不进行记录的所经历的时间的增加,发生以下现象:已经开始进入特定墨通道的不同墨进入该墨通道内部。发现:当发生这种状态时,事情远远超出了可以通过一定程度地增加预喷出滴数或通过其它调整来解决的混色现象的水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发生上述新的混色现象的墨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墨组的墨盒组、喷墨记录方法、记录单元和喷墨记录设备。
可以通过下述本发明实现以上目的。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墨组是包括多种墨的墨组,其中,构成墨组的多种墨分别贮存在均具有处于密闭状态的贮墨部的墨盒中,以及构成墨组的多种墨中的比重最大的第一墨与比重最小的第二墨之间的比重差小于0.02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墨盒组是包括多个墨盒的墨盒组,其中,贮存在多个墨盒中的多种墨是构成墨组的多种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方法是包括通过喷墨方法喷出墨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墨是构成墨组的多种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记录单元是包括具有贮存墨的贮墨部的墨盒和用于喷出墨的记录头的记录单元,其中,所述墨是构成墨组的多种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设备是包括贮存墨的贮墨部的墨盒和用于喷出墨的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墨是构成墨组的多种墨。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墨组,其中,即使当使用贮墨部处于密闭状态的墨盒时,该墨组也可以防止混色现象。因此,可以通过进行与通常所进行的相同程度的预喷出来提供良好图像。根据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使用该墨组的墨盒组、喷墨记录方法、记录单元和喷墨记录设备。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喷墨记录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喷墨记录设备的机构部的立体图;
图3是喷墨记录设备的断面图;
图4是示出如何将墨盒安装到头盒的立体图;
图5是头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头盒中的记录元件板的正视图;
图7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清洁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墨盒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9A和9B是示出当两种类型的墨相互接触时它们的举动如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给出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这里,可以在25℃通过传统方法测量墨、水溶性有机溶剂和色料的比重、以及墨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在后面给出的例子中,在25℃通过使用浮动式比重计(商品名:标准比重计;  由Tech-Jam Co.,Ltd.制造)测量墨、水溶性有机溶剂和色料的比重。在25℃通过使用RE80L型粘度计(由Toki Sangyo Co.,Ltd.制造)测量墨的粘度。在25℃通过使用自动表面张力仪CBVP-Z(由Kyowa InterfaceScience Co.,Ltd.制造)测量墨的表面张力。此外,在本发明中,将差值当作绝对值。
为了阐明上述从未观察到的混色现象的发生机制,本发明人进行了各种研究。首先,本发明人研究了导致这种混色现象应满足什么条件。结果,本发明人发现当满足下面的条件时明显发生该混色现象。条件如下:(1)在喷墨记录设备中的多种墨中,从相互邻近的喷出口喷出的至少两种类型的墨在比重上相差0.020或更多;以及(2)该至少两种类型的墨被分别贮存在用于贮存墨的贮墨部处于密闭状态的墨盒中。
在满足上述条件(1)和(2)的情况下,比重相对小的墨进入要喷出比重相对大的墨的墨通道的内部。结果,发现:在该墨通道内部发生本发明所涉及的混色现象(以下将该现象称为“第一混色现象”)。
用语“处于密闭状态的贮墨部”用来表示可以引起这样一种状态:在进行清洁操作时,基本上不存在贮墨部与大气接触的部分。具体地,这意味着贮墨部与大气接触的部分仅有墨供给口,即,贮存在贮墨部中的墨仅通过墨供给口与大气连通。
更具体地,以如下方式构成贮墨部。为了防止墨蒸发,将喷墨记录设备设计成可以利用罩覆盖记录头的喷出口,并且罩被装配成通过管与废墨吸收器连通。在进行清洁操作的同时,记录头的喷出口与罩接触。与罩连通的管与废墨吸收器连通,但是,在清洁操作过程中,管内部充满墨。因此,贮墨部基本上处于密闭状态,在贮墨部中,贮墨部与大气接触的部分仅有墨供给口。另外,罩被装配成通过其自身覆盖全部多个喷墨口列,以进行清洁操作即吸引。
不清楚在满足条件(1)和(2)时第一混色现象发生的原因。本发明者推测是下述原因。在使用压板或弹簧构件作为负压生成构件的墨盒中,墨仅通过墨供给口与大气连通。当在装配了这种墨盒的喷墨记录设备中进行清洁操作时,贮墨部基本上处于密闭状态。另一方面,在完成清洁操作之后,贮墨部再次进入开放状态。
在这样构成的墨盒中,记录头的墨通道内部的负压变化(以下将该变化称为“波动”)大于被装配成使贮墨部始终与大气接触的墨盒,例如除具有墨供给口外还具有大气连通口的墨盒中的负压变化。具体地,除墨供给口以外还具有大气连通口的这种墨盒具有约10mmHg的波动。另一方面,具有处于密闭状态的贮墨部的墨盒具有约20~约30mmHg的波动。本发明人推测:由于这种大的波动,将墨渣吸入墨通道内部的力突然增大,并且,这是发生第一混色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本发明人的研究结果,当在喷墨记录设备上所装配的多个墨盒中,存在剩余的墨量过分少于其它墨盒中的墨量的墨盒时,发现发生了下面的现象。更具体地,发现:与剩余的墨量少的墨盒连通的记录头的墨通道在清洁操作前后具有比与其它墨盒连通的记录头的墨通道更大的波动。结果,墨渣被十分明显地吸入与剩余的墨量少的墨盒连通的墨通道内部。
下面解释多种墨间的比重差与第一混色现象之间的关系,这是本发明的最大特征。如上所述,当使用贮墨部处于密闭状态的墨盒时,明显发生墨渣被吸入墨通道内部这一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在比重小于墨通道内部原来存在的墨的墨渣被吸入该墨通道内部的情况下,在该墨通道内部发生如下所述的现象。
当发生第一混色现象时,与传统上在墨通道的喷出口附近或在与各个喷出口连通的公共液室中的墨通道的附近所观察到的混色现象(以下称之为“第混色现象”)不同,在墨通道内部出现墨渣。然而,在第一混色现象和第二混色现象中,认为紧接在清洁操作之后墨渣出现在墨通道中这一状况基本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发生第一混色现象的情况下,墨渣分布在墨通道内部的范围更广。
然而,在发生第一混色现象的情况下,波动对液体移动的影响开始降低,其中,由于多种墨之间的比重差,即重力而导致的液体移动成为主导。更具体地,比重大且原来存在于墨通道内部的墨移动到墨通道的喷出口附近。被吸入该墨通道的墨渣中比重小的墨渣向上移动至墨通道的内部,尤其是墨盒中的要将墨从贮墨部供给至公共液室所通过的墨供给路径。因此,在各种墨的墨通道内部出现色料的浓度分布。结果,如果在进行了清洁操作之后,在不从喷出口喷出墨的状态下,喷墨记录设备保持待机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进行记录,则喷出应当从特定喷出口喷出的墨。然而,如果在这种状态下继续进行记录一段时间,则突然喷出不应当从这些喷出口喷出的墨,即被吸入墨通道内部的不同墨。推测是发生了这一从未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同样根据上述情况显而易见,第一混色现象与通常已知的第二混色现象明显不同。
本发明人进一步发现:与包含作为色料的染料的墨(染料墨)相比,当使用包含作为色料的颜料的墨(颜料墨)时,显著发生上述第一混色现象。其原因尚不清楚,但是本发明人推测是下述原因。也就是说,在颜料,尤其是后面说明的聚合物分散型颜料中,与染料相比,色料本身,即颜料或颜料分散体本身在比重上差异更大。因此,在使用这种颜料墨的情况下,除由于多种墨之间的比重差所引起的液体移动之外,在墨通道的内部还产生由于多种色料之间的比重差而引起的色料的移动,因此认为第一混色现象更显著地发生。随着时间的流逝,多种墨之间的比重差减小,然而,色料之间的比重差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小。于是,出现以下状况:只要墨通道内部的液体的流动性没有丧失,则在墨通道内部始终发生由于色料之间的比重差而引起的色料的移动。在进行了清洁操作之后,随着所经历的不进行记录的时间的延长,进入墨通道内部的墨渣中的色料更深地进入墨通道内部。推测这种现象是由于这些色料之间的比重差所导致的。
作为本发明人为了防止上述第一混色现象而进行的研究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可以通过使构成墨组的多种墨的特性具有下面的关系,来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说,发现:在贮墨部处于密闭状态的墨盒用作分别贮存构成墨组的多种墨中的一种墨的墨盒的情况下,应当满足下面的构成。发现:在构成墨组的多种墨中,将比重最大的第一墨与比重最小的第二墨之间的比重差设置为小于0.020,从而可以防止第一混色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人通过使用贮墨部被装配成与大气接触的墨盒,例如,除墨供给口之外还具有大气连通口的墨盒,进行了研究。结果,获得以下发现。也就是说,将比重相差0.020或更多的多种墨分别填充在上述墨盒中,并且,在进行了清洁操作之后,在不从喷出口喷出任何墨的状态下,喷墨记录设备保持待机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进行记录。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发现没有发生第一混色现象。
可以说这一事实支持下面的情况。也就是说,在使用除墨供给口以外还具有大气连通口的墨盒的情况与使用贮墨部处于密闭状态的墨盒的情况之间,清洁操作前后的波动有所不同。具体地,在使用贮墨部处于密闭状态的墨盒的情况下,清洁操作前后的波动相对更大。因此,在使用这两种类型的墨盒的情况下,由于墨通道内部的多种墨之间的比重差而导致的液体移动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这影响了第一混色现象的发生。
通常,认为由于多种墨之间的比重差而引起的液体移动是可能与波动值无关而发生的现象。然而,根据以上事实判断,认为:在由于值大于特定值的波动所导致的液体移动速度出现之前,不会发生由于比重差而引起的液体移动。
如上所述,在贮墨部处于密闭状态的墨盒用作分别贮存构成墨组的多种墨中的一种墨的墨盒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第一混色现象,应该满足下面的构成。也就是说,重要的是:在多种墨中,将比重最大的第一墨和比重最小的第二墨之间的比重差设置为小于0.020。然而,当使用包含作为色料的颜料的墨时,考虑颜料的分散稳定性和墨的喷出稳定性的可靠性,发现难以将构成墨组的所有墨的比重统一成相同值。因此,作为本发明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可优选将第一墨和第二墨之间的比重差设置为0.0030或更大。在本发明中,更优选的是:将第一墨和第二墨之间的比重差设置为0.0030或更大且小于0.020。
许多传统墨组旨在解决以下问题,例如:提高颜料的分散稳定性和墨的喷出稳定性的可靠性、以及提高耐渗性和光学浓度等的图像特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传统墨组中,根据颜料的种类和颜料的颗粒表面状态,适当确定分散剂和水性介质的种类、以及它们在墨中的含量。然而,在传统墨组中,不存在喷出贮存在具有处于密闭状态的贮墨部的墨盒中的墨的情况,因此没有发现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问题的第一混色现象的发生。当然,可以说注意到在传统墨组中不发生的第一混色现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还未尝试统一构成墨组的多种墨的比重。这意味着还不存在通过如下指定来解决第一混色现象的任何发明:构成墨组的多种墨中的比重最大的第一墨与比重最小的第二墨之间的比重差小于0.020。也就是说,本发明旨在解决这一新问题:抑制在传统墨组中没有注意到的第一混色现象。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想法:使构成墨组的多种墨的比重尽可能地统一。结果,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将构成墨组的多种墨中的比重最大的第一墨与比重最小的第二墨之间的比重差设置为小于0.020,可以解决第一混色现象。因此,本发明人实现了本发明。
作为本发明人所进行的研究的结果,发现:当第一墨和第二墨均具有1.030或更大的比重时,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第一混色现象的发生。如果第一墨和第二墨均具有小于1.030的比重,则当墨渣被吸入墨通道内部时,由于清洁操作前后的波动这一事实而引起的液体移动速度增大。结果,被吸入墨通道内部的墨渣容易地进入墨通道内部。因此,与第一墨和第二墨均具有1.030或更大的比重的情况相比,在某些情况下发生更严重的第二混色现象,并且可能必需增加预喷出滴数。考虑到墨的喷出稳定性和耐粘着特性的可靠性,优选地,第一墨和第二墨均具有1.100或更小的比重。此外,尤其优选地,第一墨和第二墨均具有1.030以上且1.100以下,更优选为1.041以上且1.093以下的比重,因为可以更有效地实现防止混色现象的效果。另外,尤其优选地,构成墨组的所有墨均具有1.030以上且1.100以下,更优选为1.041以上且1.093以下的比重。
此外,在墨通道内部存在多种墨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由于包含在这些墨中的色料之间的比重差而引起的色料的移动,优选地,构成墨组的多种墨中分别包含的色料的比重满足下面的关系。也就是说,优选地,将第一墨中所包含的色料和第二墨中所包含的色料中的比重最大的第一色料与比重最小的第二色料之间的比重差设置为0.020或更小。本发明人研究了使用有机颜料作为色料的情况下的色料的比重与混色现象之间的关系。具体地,本发明人将比重比较大的C.I.颜料绿7和具有平均比重的C.I.颜料红122的混色现象与比重稍大的C.I.颜料蓝15:3和C.I.颜料红122的混色现象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后一组合,即,在具有较小比重差的色料的组合中,可以利用较少的预喷出滴数来防止第二混色现象。考虑到墨的喷出稳定性和耐沉淀特性的可靠性,优选地,第一色料和第二色料在比重上相差0.010或更少。
本发明中的“色料”是指染料或颜料。此外,在本发明中,在色料是颜料的情况下,色料还指包含颜料和分散剂的颜料分散体。本发明中的“色料的比重”是指用水代替墨中除色料(在色料是颜料的情况下,包含颜料和分散剂的颜料分散体)和水以外的所有成分的液体的比重。
优选地,如下设置第一墨和第二墨中的每个的色料的含量。也就是说,优选地,第一色料的含量等于第二色料的含量,或者第一色料的含量低于第二色料的含量。这是因为以这种方式设置色料的含量使得难以发生由于色料之间的比重差而引起的混色现象。当第一墨和第二墨中的每个的色料具有1.017以上且1.039以下的比重时,该现象呈现为更显著的差异。
在第一墨中所包含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和第二墨中所包含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将比重最小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定义为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和第一色料在比重上相差0.049或更少。这是因为当在墨通道内部存在墨的状态下,喷墨记录设备长时间保持待机时,可以防止色料移动。
更优选地,使得喷出第一墨的记录头中的流路阻力大于喷出第二墨的记录头中的流路阻力。从而,当进行清洁操作时,可以使得从喷出口吸引并排出的第一墨的体积小于从喷出口吸引并排出的第二墨的体积。结果,喷出第一墨的记录头中的波动变得小于喷出第二墨的记录头中的波动,从而使得可以防止墨渣被吸入喷出第一墨的墨通道的内部。此外,在喷出第一墨的墨通道内部,可以防止由于波动而引起的液体移动,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多种墨之间的比重差所导致的液体移动。结果,认为可以显著获得防止第一混色现象的效果。
作为用于对记录头中的流路阻力进行控制的手段,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在本发明中,可以对墨的粘度进行控制,以适当调整记录头中的流路阻力。具体地,可以使第一墨的粘度大于第二墨的粘度,从而可以使喷出第一墨的记录头中的流路阻力大于喷出第二墨的记录头中的流路阻力。根据如何构成墨通道,第一墨和第二墨之间的粘度差可以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具体地,第一墨的粘度可以比第二墨的粘度优选地大10%或更多,更优选地大15%或更多。然而,考虑到墨的喷出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的可靠性,第一墨和第二墨均优选具有2.0mPa·s以上且5.0mPa·s以下的粘度。尤其优选地,构成墨组的所有墨均具有2.0mPa·s以上且5.0mPa·s以下的粘度。
此外,为了探究如何更有效地防止第一混色现象,本发明人进行了如下所述的研究。
通常,在两种类型的液体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它们的分散状态被分成下面的两种模式。下面参考图9A和9B对此进行说明,其中,图9A和9B是示出当两种类型的液体相互接触时它们的举动如何的示意图。首先,第一种模式是这样的:如图9A所示,一种液体(液体2:Z1001)单方面蔓延进另一液体(液体1:Z1000)。接着,第二种模式是这样的:如图9B所示,液体进行相互扩散,于是液体处于液体(Z1002)的状态,在液体(Z1002)中,这些液体在它们相互接触的边界部分混合。在这种情况下,当这两种类型的液体是墨时,它们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墨在它们相互接触的边界部分蔓延。可以认为发生这两种模式的现象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可以是表面张力不同的两种类型的液体相互接触的情况和表面张力基本上相同的两种类型的液体相互接触的情况。表面张力不同的两种类型的液体相互接触的情况如图9A所示。表面张力基本上相同的两种类型的液体相互接触的情况如图9B所示。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在实验室器皿等中以相同量滴入以相互接触的两种类型的墨的举动,发现这些现象。
因此,本发明人通过利用上述现象,进行了旨在更有效地防止第一混色现象的研究。更具体地,墨组被装配成在构成墨组的多种墨中,使得比重最大的第一墨的表面张力小于比重最小的第二墨的表面张力。通过这样装配墨组,本发明人在如下预期下进行了研究:向喷出第一墨的墨通道抽吸墨渣。结果,发现:与没有将墨的表面张力设置成具有上述关系的情况相比,在第一墨的表面张力小于第二墨的表面张力的情况下,可以以较小的预喷出滴数防止第一混色现象。
作为本发明人基于以上发现所进行的研究的结果,发现优选的是满足下面的构成。也就是说,优选地,使得第一墨的表面张力小于第二墨的表面张力。此外,优选地,第二墨的表面张力比第一墨的表面张力大3mN/m或更多。发现:当采用这种构成时,可以高水平地实现喷出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的可靠性,并且可以更有效地防止第一混色现象。
在本发明中,第一墨和第二墨均优选地具有25.0mN/m以上且50.0mN/m以下的表面张力,并且更优选地具有25.0mN/m以上且45mN/m以下的表面张力。构成墨组的所有墨优选地具有25.0mN/m以上且50.0mN/m以下的表面张力,并且更优选地具有25.0mN/m以上且45mN/m以下的表面张力。
在本发明中,可以通过适当确定组成墨的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对墨的比重、粘度和表面张力进行控制。在通过使用聚合物作为分散剂将颜料分散在水性介质中的颜料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确定聚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对墨的比重、粘度和表面张力进行控制。
以下说明构成墨的成分。
水性介质
在构成墨组的墨中,优选使用水和包含水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水性介质。各种墨中水溶性有机溶剂按质量的含量(%质量)可以优选地为墨的总质量的3.0%以上且50.0%以下。各种墨中水按质量的含量(%质量)可以优选地为墨的总质量的50.0%以上且95.0%以下。
作为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使用如下。具体地,优选使用如下:甲醇、乙醇、丙醇、丙二醇、丁醇、丁二醇、戊醇、戊二醇、己醇和己二醇等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醇类;二甲基甲酰胺和二乙基乙酰胺等酰胺类;丙酮和双丙酮醇等酮或酮醇类;四氢呋喃和二氧杂环乙烷等醚类;平均分子量为200、300、400、600或1000的聚乙二醇和聚丙二醇等聚亚烷基二醇类;  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三甘醇、1,2,6-己三醇、硫二甘醇、己二醇和二甘醇等烯烃基具有2~6个碳原子的烷撑二醇类;聚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等低烷基醚乙酸酯类;甘油;乙二醇单甲基(或乙基)醚、二甘醇甲基(或乙基)醚和三甘醇单甲基(或乙基)醚等多元醇的低烷基醚类;以及N-甲基-2-吡咯烷酮、2-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烷酮。在这些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尤其优选使用:1,2-己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平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乙二醇、乙二醇、二甘醇、甘油或2-吡咯烷酮。作为水,可以优选使用去离子水(离子交换水)。
色料
作为色料,可以使用传统墨中所使用的任何材料。具体地,可以使用具有阴离子基的颜料和染料。作为颜料,可以使用如下:聚合物分散类型的颜料(聚合物分散型颜料),在该颜料中,使用分散剂分散颜料;以及自分散类型的颜料(自分散型颜料),在该颜料中,将亲水基引入颜料颗粒表面部分。另外,可以使用如下:包含高聚物的有机基化学结合到颜料颗粒表面的颜料(聚合物结合自分散型颜料);以及微胶囊型颜料,在该颜料中,提高了颜料自身的分散性以使得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分散剂的情况下分散。
染料
作为染料,可以使用颜色索引(COLOR INDEX)中所列出的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还可以使用颜色索引中未列出的染料。在本发明中,尤其优选使用具有阴离子基,例如羧基或磺基的染料。墨中的染料按质量的含量(%质量)可以优选为墨的总质量的1.0%以上且10.0%以下,并且更优选为1.0%以上且5.0%以下。
当通过颜色索引(C.I.)编号示出染料时,例如,可以使用如下:C.I.直接黄8、11、12、27、28、33、39、44、50、58、85、86、87、88、98、100、110;C.I.直接红2、4、9、11、20、23、24、31、39、46、62、75、79、80、83、89、95、197、201、218、220、224、225、226、227、228、230;C.I.直接蓝1、15、22、25、41、76、77、80、86、90、98、106、108、120、158、163、168、199、226;C.I.酸性黄1、3、7、11、17、23、25、29、36、38、40、42、44、76、98、99;C.I.酸性红6、8、9、13、14、18、26、27、32、35、42、51、52、80、83、87、89、92、94、106、114、115、133、134、145、158、198、249、265、289;以及C.I.酸性蓝1、7、9、15、22、23、25、29、40、43、59、62、74、78、80、90、100、102、104、117、127、138、158、161。
颜料
作为颜料,可以优选使用碳黑或有机颜料。墨中的颜料按质量的含量(%质量)可以优选为墨的总质量的0.1%以上且15.0%以下,并且更优选为1.0%以上且10.0%以下。
作为黑色墨,优选使用炉黑、灯黑、乙炔黑或槽法碳黑等碳黑。具体地,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市售产品:RAVEN 7000、RAVEN 5750、RAVEN 5250、RAVEN 5000ULTRA、RAVEN3500、RAVEN 2000、RAVEN 1500、RAVEN 1250、RAVEN 1200、RAVEN 1190ULTRA-II、RAVEN 1170和RAVEN 1255(可从Columbian Carbon Japan Limited获得);BLACK PEARLS L、REGAL 330R、REGAL 400R、REGAL 660R、MOGUL L、MONARCH 700、MONARCH 800、MONARCH 880、MONARCH900、MONARCH 1000、MONARCH 1100、MONARCH 1300、MONARCH 1400、MONARCH 2000和VALCAN XC-72(可从Cabot Corp.获得);COLOR BLACK FW1、COLOR BLACK FW2、COLOR  BLACK  FW2V、COLOR  BLACK  FW18、COLORBLACK FW200、COLOR BLACK S150、COLOR BLACK S160、COLOR BLACK S170、PRINTEX 35、PRINTEX U、PRINTEX140U、PRINTEX 140V、SPECIAL BLACK 6、SPECIAL BLACK5、SPECIAL BLACK 4A和SPECIAL BLACK 4(可从DegussaCorp.获得);以及No.25、No.33、No.40、No.47、No.52、No.900、No.2300、MCF-88、MA600、MA7、MA8、和MA100(可从Mitsubishi Chemicals,Inc.获得)。另外,可以使用针对本发明新制备的碳黑。当然,在本发明中,例子决不限制于这些,而是可以使用任何传统已知的碳黑。不仅可以使用碳黑,而且还可以使用磁铁矿或铁氧体等磁性材料微粒和钛黑。
作为有机颜料,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甲苯胺红、甲苯胺栗棕、汉氏黄(Hanza Yellow)、联苯胺黄和吡唑啉酮红等水不溶性偶氮颜料;立索尔红、色淀紫酱(Helio Bordeaux)、颜料猩红和永固红2B等水溶性偶氮颜料;茜素、靛蒽醌和硫靛栗棕等来自还原颜料的衍生物;酞菁蓝和酞菁绿等酞菁系颜料;喹吖啶酮红和喹吖啶酮品红等喹吖啶酮系颜料;苝红和苝猩红等苝系颜料;异吲哚啉酮黄和异吲哚啉酮橙等异吲哚啉酮系颜料;苯并咪唑酮黄、苯并咪唑酮橙和苯并咪唑酮红等咪唑啉酮系颜料;皮蒽酮红和皮蒽酮橙等皮蒽酮系颜料;以及靛青系颜料、缩合偶氮系颜料、硫靛系颜料、吡咯并吡咯二酮系颜料、阴丹士林特黄、酰胺黄、喹酞酮黄、镍络偶氮黄、甲亚胺铜黄、紫环酮橙、蒽酮橙、二蒽醌红、以及二噁嗪紫。当然,在本发明中,例子决不局限于这些。
当通过颜色索引(C.I.)编号示出有机颜料时,例如,可以使用如下:C.I.颜料黄12、13、14、17、20、24、74、83、86、93、97、109、110、117、120、125、128、137、138、147、148、150、151、153、154、166、168、180、185;C.I.颜料橙16、36、43、51、55、59、61、71;C.I.颜料红9、48、49、52、53、57、97、122、123、149、168、175、176、177、180、192、215、216、217、220、223、224、226、228、238、240、254、255、272;C.I.颜料紫19、23、29、30、37、40、50;C.I.颜料蓝15、15:1、15:3、15:4、15:6、22、60、64;C.I.颜料绿36;以及C.I.颜料棕23、25、26。当然,在本发明中,例子决不局限于这些。
分散剂
作为用于在水性介质中分散上述颜料的分散剂,可以使用任何水溶性聚合物。在这些分散剂中,尤其优选使用重均分子量为1,000以上且30,000以下,并且更优选为3,000以上且15,000以下的分散剂。墨中的分散剂按质量的含量(%质量)可以优选为墨的总质量的0.1%以上且5.0%以下。
作为分散剂,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由苯乙烯、乙烯基萘、α,β-乙烯化不饱和羧酸的脂肪醇酯、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富马酸、醋酸乙烯、乙烯吡咯烷酮、丙烯酰胺和它们的衍生物等单体形成的聚合物。组成聚合物的单体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优选地为亲水单体。可以使用嵌段共聚物、无规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或它们的盐。还可以使用树脂、虫胶和淀粉等天然聚合物。优选地,这些聚合物在溶解有盐基的水溶液中是可溶的,即,是碱溶性的。
其它成分
为了维持保湿,除上述成分以外,构成墨组的墨均可包含尿素、尿素衍生物、三羟甲基丙烷或三羟甲基乙烷等保湿固态成分。墨中的保湿固态成分按质量的含量(%质量)可以优选为墨的总质量的0.1%以上且20.0%以下,并且更优选为3.0%以上且10.0%以下。
此外,构成墨组的各种墨可以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两性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具体地,可以使用如下: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酚、乙炔二醇化合物和乙炔二醇乙烯氧化物加成物。
除上述成分以外,构成墨组的各种墨可以选择性地包含pH调整剂、防锈剂、防腐剂、防霉剂、抗氧化剂、抗还原剂和蒸发促进剂等各种添加剂。
墨组、墨盒组
根据本发明的墨组或墨盒组可以具有以下引用的任何形式,只要其组合使用多种墨即可。例如,可以引用由墨盒或具有记录头的墨盒所构成的墨组或墨盒组,其中,墨盒或具有记录头的墨盒具有以下结构,在该结构中,一体化设置分别存贮青色墨、品红色墨、黄色墨和黑色墨的贮墨部。还可以引用由墨盒或具有记录头的墨盒所构成的墨组或墨盒组,其中,墨盒或具有记录头的墨盒具有以下结构,在该结构中,一体化设置分别贮存青色墨、品红色墨和黄色墨的贮墨部。还可以引用将分别贮存上述墨的各独立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组或墨盒组。总之,本发明规定了墨本身相对于在喷墨记录设备中或作为墨盒组合使用的其它墨的特性,并且可以有任何变形形式,而不限制于以上列举的形式。
喷墨记录方法
组成根据本发明的墨组的多种墨尤其适用于通过喷墨方法喷出这些墨的喷墨记录方法。例如,该喷墨记录方法包括:允许向墨施加机械能以喷出墨的记录方法;以及允许向墨施加热能以喷出墨的记录方法。特别地,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利用热能的记录方法。
墨盒
适用于使用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墨组的多种墨所进行的记录的墨盒包括具有用于贮存这些墨的贮墨部的墨盒。如下构成各墨盒。
图8是墨盒的分解立体图。在图8中,墨盒100具有包括框体1和盖构件2的壳体构件、以及接合到框体1且具有折叠部分的上凸薄片3。这些形成了贮墨部。贮墨部里面设置有压板4和将压板4推向上凸薄片侧的压缩卷簧5。因此,向外推压上凸薄片3以在贮墨部中产生负压。在框体1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与延伸至记录头(未示出)的墨通道接触的墨供给口6。框体1构成用于在其中贮存如上所述的墨的容器。将上凸薄片3焊接到框体1的外周。将盖构件2安装到框体1的顶部开口,以保护向外凸起的上凸薄片3。
记录单元
适用于使用构成根据本发明的墨组的多种墨所进行的记录的记录单元包括具有以下构件的记录单元:(i)墨盒,其具有用于贮存这些墨的贮墨部;和(ii)记录头。在本发明中,尤其优选使用通过热能的作用从记录头喷出墨的记录单元。
喷墨记录设备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墨盒和记录头,其中,该墨盒具有分别贮存组成本发明的墨组的多种墨中的一种墨的贮墨部,并且该记录头喷出这些墨。在本发明中,尤其在记录头通过向墨施加热能来喷出墨的喷墨记录设备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明显的效果。
下面说明喷墨记录设备的机构部分的示意性结构。根据各机构的功能,喷墨记录设备包括薄片给送部分、薄片输送部分、滑架部分、薄片传送部分、清洁部分和保护以上各部分并提供设计质量的外部框体。以下对它们进行示意性的说明。
图1是喷墨记录设备的立体图。图2和3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内部结构的图。图2和3分别是该喷墨记录设备的从右上观察的立体图和侧视断面图。
当在该记录设备中给送记录薄片时,首先,在具有薄片给送托盘M2060的薄片给送部分中,将预定数量的记录介质薄片发送至由薄片给送辊M2080和分离辊M2041形成的辊隙区(参考图1和3)。在辊隙区分离这样发送的记录介质,并仅输送最上面的记录介质。通过夹送辊保持件M3000和薄片引导挡板M3030对被发送至薄片输送部分的记录介质进行引导,并将记录介质发送至输送辊M3060和夹送辊M3070一对辊。通过LF电动机E0002转动包括输送辊M3060和夹送辊M3070的辊对,并且通过该转动在平板部件M3040上输送记录介质(以上参考图2和3)。
在滑架部分中,当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时,将记录头H1001(参考图4)设置在预定的图像形成位置,并且根据从电路板E0014(参考图2)发送的信号,对记录介质进行喷墨。后面将详细说明记录头H1001的结构。通过记录头H1001进行记录,在此期间,记录头H1001交替重复在列方向上利用滑架M4000(参考图2)进行扫描的主扫描和输送辊M3060(参考图2和3)在行方向上输送记录介质的副扫描,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最后,将记录介质插入薄片传送部分(参考图3)处的第一薄片传送辊M3110与棘轮M3120之间的辊隙,通过其进行输送,并被传送给薄片传送托盘M3160(参考图1)。
图7是示出喷墨记录设备的清洁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在清洁部分处,在罩M5010与记录头H1001的具有墨喷出口的面(喷出口面)接触的状态下运行泵M5000,从而从记录头H1001吸引出墨,以对记录头H1001(参考图4)进行清洁操作。通过上下可移动机构向上移动罩保持件M5060,并且罩M5010以适当的紧密接触力与记录头H1001的喷出口面接触,以进行覆盖。在进行覆盖的状态下运行泵M5000,从而在喷出口面与泵M5000之间产生负压,使得从组成喷出口列的各个喷出口吸引出墨。在本发明中,优选地,利用同一罩覆盖喷出第一墨的喷出口列和喷出第二墨的喷出口列。在这样进行了覆盖的情况下,利用吸引室M5020和M5030密闭喷出口列。
吸引室M5020和M5030分别设置有墨排出口M5070和M5080。在附图所示的例子中,吸引室M5020设置有墨排出口M5070;而吸引室M5030设置有墨排出口M5080。管M5090和M5100分别与墨排出口M5070和M5080连接。此外,管M5090和M5100与泵M5000连接。罩保持件M5060保持罩M5010,并且利用驱动机构(未示出)在使罩M5010与记录头H1001的喷出口面接触或分离的方向上驱动罩保持件M5060。
当在打开罩M5010的状态下对残留在罩M5010中的墨进行吸引时,采用不发生墨的粘附和其它困难的结构。
在图7中,示出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利用间隔壁M5050将由周围壁M5040所形成的吸引室间隔成具有相同体积的两个吸引室。这些吸引室可以在体积上相互不同。此外,吸引室可以是单个。还可以在吸引室中设置墨吸收器。
记录头结构
将说明头盒H1000的结构(参考图4)。头盒H1000具有记录头H1001、用于安装共同以H1900表示的墨盒的部件、以及用于将墨从墨盒H1900供应至记录头的部件。头盒H1000被可拆卸地安装到滑架M4000(参考图2)。
图4示出如何将墨盒H1900安装到头盒H1000。该喷墨记录设备使用例如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浅品红色、浅青色和绿色墨来形成图像。因此,同样分别针对七种颜色独立准备墨盒H1900。如图4所示,将各墨盒可拆卸地设置在头盒H1000中。这里,可以在头盒H1000安装在滑架M4000(参考图2)上的状态下安装或拆卸墨盒H1900。
图5是头盒H1000的分解立体图。头盒H1000包括记录元件板、板、电气布线电路板H1300、墨盒保持件H1500、墨通道形成构件H1600、过滤器H1700、密封橡胶H1800等。记录元件板包括第一记录元件板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板1101。板包括第一板H1200和第二板H1400。
第一记录元件板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板1101均为硅板,在该硅板的一面上通过光刻法形成用于喷出墨的多个记录元件(喷嘴)。通过成膜技术形成向各记录元件提供电力的铝电气布线。同样通过光刻法形成与各记录元件相对应的多个墨通道。此外,用于向墨通道提供墨的墨供给口被形成为在背面开口。
图6是示出第一记录元件板H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板H1101的结构的放大正视图。附图标记H2000~H2600分别表示提供不同墨的记录元件列(以下还称之为“喷出口列”)。在第一记录元件板H1100中,形成三种颜色的喷出口对象,它们是黄色墨喷出口列H2000、品红色墨喷出口列H2100和青色墨喷出口列H2200。在第二记录元件板1101中,形成四种颜色的喷出口列,它们是浅青色墨喷出口列H2300、黑色墨喷出口列H2400、绿色墨喷出口列H2500和浅品红色喷出口列H2600。各喷出口列由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以预定间隔排列的多个喷嘴构成。在重力方向上形成喷嘴的开口,即喷出口。图6示出省略了构成喷出口列的部分喷嘴的图示。
下面参考图5和6说明头盒H1000。第一记录元件板H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板H1101通过接合安装并固定到第一板H1200。在该板中,形成将墨供给至第一记录元件板H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板H1101的墨供给口H1201。此外,具有开口的第二板H1400安装并固定到第一板H1200。第二板H1400保持电气布线电路板H1300,从而电气布线电路板H1300可以与第一记录元件板H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板H1101电连接。
对电气布线电路板H1300施加用于从在第一记录元件板H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板H1101上所形成的各喷嘴喷出墨的电信号。该电气布线电路板H1300具有与第一记录元件板H1100和第二记录元件板H1101相对应的电气布线、以及位于该电气布线的端部并接收来自喷墨记录设备的电信号的外部信号输入端子H1301。外部信号输入端子H1301被定位并固定在墨盒保持件H1500的背面。
通过例如超声波焊接将通道形成构件H1600固定到保持墨盒H1900的墨盒保持件H1500,以形成用以将墨盒H1900连接到第一板H1200的墨通道H1501。在与墨盒H 1900接合的墨通道H1501的墨盒侧端部处,设置过滤器H1700,从而可以防止任何灰尘和污垢从外部进入。在墨通道H1501与墨盒H1900接合的部分处,还安装密封橡胶H1800,从而可以防止墨通过该结合部分蒸发。
此外,通过接合将墨盒保持件部分与记录头H1001结合,以构成如上所述的头盒H1000。墨盒保持件部分包括墨盒保持件H1500、通道形成构件H1600、过滤器H1700和密封橡胶H1800。记录头H1001包括第一记录元件板H1100、第二记录元件板H1101、第一板H1200、电气布线电路板H1300和第二板H1400。
例子
下面通过给出例子和比较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如果不超出本发明的要旨,本发明决不局限于以下例子。在以下说明中,除非另外说明,“份”和“%”是按质量的。
颜料分散体1~4的制备
通过下面所示的过程制备颜料分散体1~4。在以下说明中,“色料的比重”是指用水代替墨中除色料(包含颜料和分散剂的颜料分散体)和水以外的所有成分的液体的比重。在25℃通过使用浮子式比重计(商品名:标准比重计;由Tech-Jam Co.,Ltd.制造)测量色料的比重。
包含C.I.颜料红122的颜料分散体1的制备:
将8份颜料(C.I.颜料红122)、2.8份分散剂和89.2份离子交换水混合,之后利用分批型立式砂磨机分散3小时。之后,通过离心处理所获得的分散液,以去除粗颗粒,之后,通过使用孔径3.0μm的微过滤器(可从Fuji Photo Film Co.,Ltd.获得)进行加压过滤,以制备按质量颜料浓度为8%的颜料分散体1。作为分散剂,使用如下获得的聚合物:将具有酸价200和重均分子量12,000的聚(甲基丙烯酸苯甲基酯-co-丙烯酸)(组成摩尔比:70∶30)与按质量10%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和。
测量发现以离子交换水调整如上所制备的颜料分散体1以使按质量颜料浓度为4%的液体的比重为1.017。类似地,测量发现以离子交换水调整如上所制备的颜料分散体1以使按质量颜料浓度为5%的液体的比重为1.027。
包含C.I.颜料红149的颜料分散体2的制备:
将8份颜料(C.I.颜料红149)、5.6份分散剂和86.4份离子交换水混合,之后利用分批型立式砂磨机分散3小时。之后,通过离心处理所获得的分散液,以去除粗颗粒,之后,通过使用孔径3.0μm的微过滤器(可从Fuji Photo Film Co.,Ltd.获得)进行加压过滤,以制备按质量颜料浓度为8%的颜料分散体2。作为分散剂,使用如下获得的聚合物:将具有酸价200和重均分子量10,000的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与按质量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
测量发现以离子交换水调整如上所制备的颜料分散体2以使按质量颜料浓度为4%的液体的比重为1.028。
包含C.I.颜料绿7的颜料分散体3的制备:
将8份颜料(C.I.颜料绿7)、4.8份分散剂和87.2份离子交换水混合,之后利用分批型立式砂磨机分散3小时。之后,通过离心处理所获得的分散液,以去除粗颗粒,之后,通过使用孔径3.0μm的微过滤器(可从Fuji Photo Film Co.,Ltd.获得)进行加压过滤,以制备按质量颜料浓度为8%的颜料分散体3。作为分散剂,使用如下获得的聚合物:将具有酸价250和重均分子量5,000的甲基丙烯酸苯甲基酯-丙烯酸AB型嵌段共聚物与按质量10%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和。
测量发现以离子交换水调整如上所制备的颜料分散体3以使按质量颜料浓度为4%的液体的比重为1.039。
包含C.I.颜料蓝15:3的颜料分散体4的制备:
将8份颜料(C.I.颜料蓝15:3)、8份分散剂和84份离子交换水混合,之后利用分批型立式砂磨机分散3小时。之后,通过离心处理所获得的分散液,以去除粗颗粒,之后,通过使用孔径3.0μm的微过滤器(可从Fuji Photo Film Co.,Ltd.获得)进行加压过滤,以制备按质量颜料浓度为8%的颜料分散体4。作为分散剂,使用如下获得的聚合物:将具有酸价200和重均分子量12,000的聚(甲基丙烯酸苯甲基酯-co-丙烯酸)(组成摩尔比:70∶30)与按质量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
测量发现以离子交换水调整如上所制备的颜料分散体4以使按质量颜料浓度为4%的液体的比重为1.027。
墨的制备
混合下面的表1中所示的成分并充分搅拌,之后,通过使用孔径3.0μm的微过滤器(可从Fuji Photo Film Co.,Ltd.获得)进行加压过滤,以制备墨1~12。在表1中,示出各种墨和各色料的比重值和各种墨的粘度值和表面张力值。在25℃通过使用浮子式比重计(商品名:标准比重计;由Tech-Jam Co.,Ltd.制造)测量比重。在25℃通过使用RE80L型粘度计(由Toki Sangyo Co.,Ltd.制造)测量粘度。在25℃通过使用自动表面张力仪CBVP-Z(由Kyowa Interface Science Co.,Ltd.制造)测量表面张力。墨1~7、9~12和墨8的颜料浓度按质量分别为4%和5%。
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比重
在下面的图2中示出墨制备中所使用的各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比重。在25℃通过使用浮子式比重计(商品名:标准比重计;由Tech-Jam Co.,Ltd.制造)测量比重。
表2
  水溶性有机溶剂   比重
  甘油   1.266
  二甘醇   1.118
  2-吡咯烷酮   1.110
  乙二醇   1.106
  聚乙二醇(<sup>*</sup>3)   1.092
  1,6-己二醇(<sup>*</sup>4)   0.996
  1,5-戊二醇   0.990
  1,2-己二醇   0.954
(*3)重均分子量:1,000(按质量50%水溶液中的值)
(*4)按质量50%水溶液中的值
墨组的生产
如下面所示的表3的上栏所示组合使用如上所述获得的墨,以组成例子1~9和比较例1~3的墨组。将构成各墨组的墨分别填充到如图8所示构成的墨盒中。如图8所示构成的墨盒具有处于密闭状态的贮墨部,即,具有墨仅通过墨供给口与大气接触的贮墨部。当将墨填充到墨盒中时,基于各墨可被填充到墨盒中的最大量填充以下量的墨。基于墨盒的最大填充量填充半量的第一墨,并且在墨盒中填充最大量的第二墨。如上设置构成墨组的各墨的填充量,从而使得更容易地产生记录头中的波动的差。在表3的下栏,一起示出构成墨组的墨的各种值。
Figure S2007800029455D00301
记录物的制备
将分别填充有构成墨组的墨的两种类型的墨盒安装在喷墨记录设备(商品名称:PIXUS 990i;CANON INC.制造)的改造机器上,通过热能的作用从该设备的记录头喷出墨。该喷墨记录设备是以一个方向一次通过的形式进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设备,在该设备中,对于各种颜色,形成记录头的喷出口列的喷出口的数量为768,各喷出口列之间的宽度为0.64英寸,并且每一墨滴的喷出量约为2p1(皮升)。以如下方式将墨盒安装到该喷墨记录设备:贮存第一墨的墨盒在黄色的位置处,并且贮存第二墨的墨盒在品红色的位置处,因此,构成墨组的墨的喷出口列相互邻接。该喷墨记录设备是这样一种设备:在该设备中,利用同一罩覆盖黄色和品红色的喷出口列,从而进行清洁操作。使用专业像片纸PR-101(可从CANON INC.获得)作为记录介质。
准备两张记录物,其中,记录使用构成墨组的各种墨在记录介质上所形成的4cm×27cm的固态图像(100%占空)以使其相互邻接。然后,进行一次清洁操作,之后,停止记录10分钟。在此之后,再次准备一张与以上相同的记录物。
而且,除将在进行了清洁操作之后停止记录的时间段分别改成30分钟和60分钟以外,以与以上相同的方式重复进行以下的步骤两次:准备两张记录物、进行清洁操作、停止记录预定时间段、以及准备一张记录物。
在进行清洁操作之前所准备的第二张记录物上,确认在所有情况下都不发生固态图像上的混色。
评价
通过从视觉上观察停止记录预定时间段(10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之后所获得的记录物薄片上的混色状态进行评价。下面示出混色的评价标准。图4示出评价结果。
已经发现:对于在以第一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略微观察到的混色,当各喷出口进行数量大于16,000滴且小于18,000滴的预喷出时,这种混色消失。同样还确认:对于在以第二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略微观察到的混色,当各喷出口进行数量大于18,000滴且小于19,000滴的预喷出时,这种混色达到几乎观察不到混色的水平。
评价标准:
A:在以第一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略微观察到混色,但是在以第二和随后的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没有观察到混色。
B:在以第一和第二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略微观察到混色,但是在以第三和随后的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没有观察到混色。
C:在以第一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没有观察到混色,但是在以第二~第四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观察到混色,并且在以第五和随后的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没有观察到混色。
D:在以第一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没有观察到混色,但是在以第五~第十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观察到混色,并且在以第十和随后的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没有观察到混色。
E:在以第一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没有观察到混色,但是在以第五~第十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观察到混色,并且在以第十和随后的扫描记录图像的区域中观察到混色。
表4
Figure S2007800029455D00321
作为根据上述标准对混色所进行的评价的结果,在例子1、3和5~8中获得完全相同的结果。然而,在例子3和7中,停止记录30分钟后所形成的图像中的混色状态略微劣于例子1、5、6和8中的混色状态。然而,在例子3中,停止记录60分钟后所形成的图像中的混色状态与停止记录30分钟后所形成的图像中的混色状态相同。在例子1、5和6中,停止记录30分钟后所形成的图像中的混色状态略微优于例子3中的混色状态,但是,停止记录60分钟后所形成的图像中的混色处于同一水平。此外,当在例子5和8之间比较停止记录60分钟后所形成的图像中的混色状态时,例子8中的混色状态略微劣于例子5中的混色状态。相似地,当在例子5和7之间比较停止记录60分钟后所形成的图像中的混色状态时,例子7中的混色状态略微劣于例子5中的混色状态。
本申请要求2006年6月22日提交的日本申请2006-172714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0)

1.一种包括多种墨的墨组,其中,
构成所述墨组的所述多种墨分别贮存在均具有处于密闭状态的贮墨部的墨盒中,以及
构成所述墨组的所述多种墨中的比重最大的第一墨与比重最小的第二墨之间的比重差小于0.0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墨中包含的色料和所述第二墨中包含的色料中,比重最大的第一色料与比重最小的第二色料之间的比重差是0.010或更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墨中包含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和所述第二墨中包含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中,比重最小的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所述第一色料之间的比重差是0.049或更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的粘度大于所述第二墨的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墨的表面张力小于所述第二墨的表面张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墨的表面张力比所述第一墨的表面张力大3mN/m或更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组,其特征在于,利用同一罩覆盖喷出所述第一墨的喷出口列和喷出所述第二墨的喷出口列。
8.一种包括多个墨盒的墨盒组,其中,
贮存在所述多个墨盒中的多种墨是构成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组的所述多种墨。
9.一种包括通过喷墨方法喷出墨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墨是构成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组的所述多种墨。
10.一种包括具有贮存墨的贮墨部的墨盒和用于喷出所述墨的记录头的喷墨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墨是构成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组的所述多种墨。
CN2007800029455A 2006-06-22 2007-06-20 墨组、墨盒组、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设备 Active CN1013706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2714/2006 2006-06-22
JP2006172714 2006-06-22
PCT/JP2007/062832 WO2007148824A1 (ja) 2006-06-22 2007-06-20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0665A CN101370665A (zh) 2009-02-18
CN101370665B true CN101370665B (zh) 2010-11-03

Family

ID=38833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29455A Active CN101370665B (zh) 2006-06-22 2007-06-20 墨组、墨盒组、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83199B2 (zh)
EP (1) EP2036729B1 (zh)
CN (1) CN101370665B (zh)
WO (1) WO20071488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2427A1 (en) * 2005-06-10 2006-12-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ink, method of producing ink jet ink,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and cyan ink
WO2007148824A1 (ja) 2006-06-22 2007-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578772B2 (ja) * 2007-05-25 2014-08-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995396B2 (ja) * 2008-08-08 2016-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52301B2 (ja) * 2009-07-02 2016-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ア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362108B2 (en) 2010-04-28 2013-0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ransfer ink jet recording aqueous ink
JP5911211B2 (ja) 2010-08-03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911215B2 (ja) 2010-08-03 2016-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039213B2 (ja) 2011-04-19 2016-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3289474B (zh) * 2012-02-22 2016-07-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用油墨组和清洗方法
US8986435B2 (en) 2012-04-13 2015-03-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6161434B2 (ja) 2012-08-09 2017-07-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210778B2 (ja) 2012-09-05 2017-10-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4162819A (ja) * 2013-02-22 2014-09-0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JP2015028137A (ja) 2013-06-26 2015-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604812B2 (ja) 2014-11-28 2019-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水性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624395B2 (en) 2015-01-08 2017-04-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method, ink, and liquid composition
US9981480B2 (en) 2015-01-08 2018-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method, ink, and liquid composition
US9783694B2 (en) 2015-02-10 2017-10-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method and liquid set used for the method
US10017656B2 (en) 2015-05-18 2018-07-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method, treatment liquid and ink set
JP6833475B2 (ja) 2015-12-28 2021-0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996136B1 (ja) 2016-03-04 2016-09-2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油性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
US10125284B2 (en) 2016-05-20 2018-1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queous ink,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7352127B2 (ja) * 2019-01-17 2023-09-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8260A (ja) 1987-10-09 1988-05-23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4794409A (en) 1987-12-03 1988-12-27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jet pen having improved ink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capabilities
JP3155871B2 (ja) 1992-10-30 2001-04-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224643B2 (ja) 1993-08-31 2001-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EP0640484B1 (en) 1993-08-31 2000-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fi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 cartridge
JP3466800B2 (ja) 1995-11-30 2003-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機器
JP3554110B2 (ja) * 1996-06-28 2004-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833743A (en) * 1996-09-10 1998-11-10 Colorspan Corporation Method of selecting an ink set of an ink jet printer
JP3880151B2 (ja) 1996-10-11 2007-0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水溶性付加重合体、それを用いた水系インク、該水系インク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
JP3745161B2 (ja) * 1999-04-15 2006-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
US6676254B2 (en) 2000-12-21 2004-01-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print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6172714A (ja) 2000-12-28 2006-06-2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情報記録担体、その再生装置及びその記録装置
US6698876B2 (en) 2001-01-31 2004-03-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queous fluorescent ink, recording unit, ink cartridge,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2002234183A (ja) 2001-02-13 2002-08-20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パッ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04526019A (ja) * 2001-02-16 2004-08-26 マクダーミド・カラースパ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 直接染料インキおよび直接染料インキの製造法
US6886926B2 (en) * 2001-09-11 2005-05-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er with ink path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ink path
JP2003251821A (ja) 2001-10-05 2003-09-09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液体供給システム、液体使用装置、インクタンク、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US6854836B2 (en) 2001-10-05 2005-0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supply system, liquid using apparatus, ink tank, ink supply system, inkjet print head and print apparatus
JP2003191489A (ja) 2001-12-27 2003-07-08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
US6932465B2 (en) 2002-09-17 2005-08-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action solution, set of reaction solution and ink,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JP4343632B2 (ja) 2002-09-17 2009-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反応液、反応液とインクとの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4585859B2 (ja) 2002-09-17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DE602004026799D1 (de) * 2003-03-05 2010-06-10 Seiko Epson Corp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Flüssigkeitsbehälters
ATE513024T1 (de) 2003-05-02 2011-07-15 Canon Kk Wässrige fluoreszenztinte, damit aufgenommenes bild sowie beurteilungsverfahren
US7431956B2 (en) * 2003-06-20 2008-10-07 Sensient Imaging Technologies, Inc. Food grade colored fluids for printing on edible substrates
JP4804146B2 (ja) 2003-12-11 2011-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水系イン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と記録物
US7195340B2 (en) 2003-12-26 2007-03-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and ink-jet ink
JP4981260B2 (ja) 2004-03-16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水性インク、反応液と水性インクの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3958325B2 (ja) 2004-03-16 2007-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媒体用塗布液、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画像形成方法、プリント媒体用塗布液と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との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56885B2 (ja) 2004-03-16 2012-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組成物、液体組成物とインクのセット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2005325298A (ja) * 2004-05-17 2005-11-2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RU2343175C2 (ru) 2004-06-28 2009-01-10 Кэнон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Водные чернила, набор чернил и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DE602005024397D1 (de) 2004-06-28 2010-12-09 Canon Kk Wässrige tinte, wässriger tintensatz, tintenpatrone, tintenstrahlaufzeichner,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erfahren und bilderzeugungsverfahren
CN1972809B (zh) 2004-06-28 2011-09-07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方法、墨盒及图像形成方法
CA2565700C (en) 2004-06-28 2010-05-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queous ink,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unit,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KR100913460B1 (ko) 2005-01-18 2009-08-25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잉크, 잉크 세트, 잉크젯 기록 방법, 잉크 카트리지 및잉크젯 기록 장치
JP2006225637A (ja) 2005-01-18 2006-08-31 Canon Inc インク、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80032011A1 (en) * 2005-07-01 2008-02-07 Sensient Colors Inc. Flavored and Edible Colored Fluids for Printing on Edible Substrates and Precision Deposition Thereof
DE602006011105D1 (de) 2005-10-28 2010-01-28 Canon Kk Wässrige Tinte, Verfahren für den Tintenstrahldruck, Tintenpatrone, Aufzeichnungseinheit un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EP1780013B2 (en) 2005-10-28 2021-09-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queous ink,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unit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DE602006021116D1 (de) 2005-10-28 2011-05-19 Canon Kk Wässrige Tinte,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erfahren, Tintenbehälter, Aufzeichnungseinheit und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EP1820828B1 (en) 2006-02-15 2012-01-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queous ink,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unit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7331308A (ja) * 2006-06-16 2007-12-2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WO2007148824A1 (ja) 2006-06-22 2007-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0665A (zh) 2009-02-18
EP2036729B1 (en) 2018-10-17
EP2036729A4 (en) 2014-01-22
WO2007148824A1 (ja) 2007-12-27
US7883199B2 (en) 2011-02-08
US20080252708A1 (en) 2008-10-16
EP2036729A1 (en) 2009-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70665B (zh) 墨组、墨盒组、喷墨记录方法和喷墨记录设备
CN101351342B (zh) 记录头、记录单元、喷墨记录装置、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墨组
US7377631B2 (en) Aqueous ink, set of reaction liquid and aqueous ink,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2103660B1 (en) Ink jet ink,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unit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EP1285950B1 (en) Ink set for ink-jet recording, recording unit,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EP1995287B1 (en) Ink set,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unit,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EP1990383B1 (en) Ink set,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unit,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EP2878642B1 (en) Ink jet ink,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unit,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KR100495295B1 (ko) 기록 유니트, 화상 기록 장치 및 화상 기록 방법
JP4273104B2 (ja) 水性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302370B (zh) 成套墨、喷墨记录方法、墨盒、记录单元和喷墨记录设备
JP4182135B2 (ja) 記録ユニ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セット
JP200826017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4182134B2 (ja)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セット、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162690A (ja) 記録装置
JP200903562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108192A (ja) 水性インク、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160815A (ja)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
JP2008001800A (ja)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091492A (ja)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9091491A (ja)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
JP2009091493A (ja)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