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9017B - 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9017B
CN101369017B CN2007100497743A CN200710049774A CN101369017B CN 101369017 B CN101369017 B CN 101369017B CN 2007100497743 A CN2007100497743 A CN 2007100497743A CN 200710049774 A CN200710049774 A CN 200710049774A CN 101369017 B CN101369017 B CN 101369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erture radar
synthetic aperture
base
mode double
variant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497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9017A (zh
Inventor
张晓玲
师君
杨建宇
王银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chuan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07100497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690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69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9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9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9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逆变尺度傅立叶变换的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它是针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采用变尺度傅立叶变换技术消除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随时间变化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不利的影响,从而以较小的运算量实现了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本发明解决了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问题,它具有利用较小的运算量实现了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特点。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地球遥感等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技术领域,它特别涉及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技术中基于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Bistatic SAR)是将接收机和发射机分别安装在不同的运动平台上的一种新型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不但保持了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高分辨率特性,还提高了雷达系统的灵活性,抗干扰能力及生存能力,成了最近合成孔径雷达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本人了解以及已发表的文献,例如:Brian D.Righling,Member,IEEE,Randolph L. Moses.“MotionMeasurement Errors and Autofocus in Bistatic SAR”.IEEE Trans on Imageprocessing.Vol.15,No.4.Apr.2006;Yates,B,Home,A.M.,and Blake,A.P.:“Bistatic SAR image formation”.Euro,Conf.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EUSAR’04),Ulm,Germany,May2004,pp.581-584。
一般地,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可以分成两类:移不变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和移变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对于移不变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发射机和接收机有相同的速度,其工作原理可近似为单基地系统,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例如:距离—多普勒算法、波数域算法及后向投影算法,通过简单的改进都可以实现此类模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但对移变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发射/接收系统的几何关系随时间变化,基于线性时不变假设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如,距离—多普勒算法、波数域算法,不能满足此类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要求;另外,即使实现了移变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点目标成像,移变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距离向和方位向坐标系的非正交性仍不可避免的导致移变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失真。目前可行的移变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只有后向投影算法,但该算法运算量庞大,难以满足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移变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缺乏有效成像方法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其特点史利用较小的运算量实现了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为了方便描述本发明的内容,首先作以下术语定义:
定义1、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Bistatic SAR)
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是指雷达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分别安装在不同运动平台上的合成孔径雷达,其中,安装发射系统的平台称作发射平台,安装接收系统的平台称作接收平台。
定义2、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
广义上讲,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是指安装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的平台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
但实际情况下,发射平台和接收平台的运动轨迹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本发明中定义“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是指发射系统平台和接收系统平台的运动轨迹,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广义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
定义3合成孔径雷达标准距离压缩方法
合成孔径雷达标准距离压缩方法是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发射参数,主要包括:采用以下公式生成参考信号,并采用匹配滤波技术对合成孔径雷达的距离向信号进行滤波的过程。
f ( t ) = exp ( j · π · B T p · t 2 ) t ∈ [ - T p 2 , T p 2 ]
其中,f(t)为参考函数,B为雷达发射基带信号的信号带宽,TP为雷达发射信号脉冲宽度,t为自变量,取值范围从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022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023
详见文献“雷达成像技术”,保铮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定义4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是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将三维现实空间中的散射点投影到的二维平面空间,该空间由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的两个相互正交的坐标基确定,目前典型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空间包括距离—方位向投影空间和地面投影空间。
定义5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场景中心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场景中心是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的坐标原点。
定义6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
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是指在进行传统意义的逆傅立叶变换的过程中,根据方法的需要,动态改变逆傅立叶变换点数的改进型逆傅立叶变换。由于逆傅立叶变换的分辨率与逆傅立叶变换点数成正比,采用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可以根据本发明方法的需要校正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的时变特性。
定义7内积
内积是一种定义在三维向量空间中的运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x,y>=x1·y1+x2·y2+x3·y3
其中,x和y表示三维向量空间中的任意两个向量,<x,y>表示向量x和y的内积,x1,x2和x3表示向量x的分量,y1,y2和y3表示向量y的分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定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及初始化成像系统参数;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由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的两个相互正交的坐标基确定,定义与发射平台速度方向平行并在地平面内的单位向量作为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一个坐标基,记做ξ1;定义在地平面内,并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一个坐标基ξ1垂直的单位向量作为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记做ξ2
初始化成像系统参数包括:发射平台速度矢量,记做VT,接收平台速度矢量,记做VR,发射平台初始位置矢量,记做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04160602QIETU
,接收平台初始位置矢量,记做
Figure 2007100497743100002S07149774320070913D00004160602QIETU
,雷达发射电磁波的波数,记做Kc,雷达发射基带信号的信号带宽,记做B,雷达发射信号脉冲宽度,记做TP,雷达接收波门持续宽度,记做To,雷达接收系统的采样频率,记做fs,雷达系统的脉冲重复频率,记做PRF,发射雷达的波束指向矢量,记做LOST,接收雷达的波束指向矢量LOSR及接收系统接收波门相对于发射信号发射波门的延迟,记做TD。上述参数均为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标准参数,其中,雷达发射电磁波的波数Kc,雷达发射基带信号的信号带宽B,雷达发射信号脉冲宽度TP,雷达接收波门持续宽度To,雷达接收系统的采样频率fs,雷达系统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发射雷达的波束指向矢量LOS1,接收雷达的波束指向矢量LOSR及接收系统接收波门相对于发射信号发散波门的延迟,记做TD。在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设计过程中已经确定,其中,发射平台速度矢量VT,接收平台速度矢量VR,发射平台初始位置矢量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04160727QIETU
及接收平台初始位置矢量
Figure 2007100497743100002S07149774320070913D00004160727QIETU
在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方案设计中已经确定。根据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方案和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方案,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需要的初始化成像系统参数均为已知。
步骤二、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进行距离压缩。
选取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接收到的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向回波信号,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向回波信号用向量表示,记做D1;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标准距离压缩方法对接收到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进行压缩,得到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记做E1
步骤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线形成像区域中心到收/发平台距离计算。
利用公式Ω1={y/y=1·ξ1+v·ξ2},选择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平行的线性区域,记做Ω1,其中,y为三维向量,v为实数型变量,v的取值范围由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尺寸决定。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线形成像区域中心为v=0时对应的空间中的点,其坐标利用公式计算y1 0=1·ξ1获得。利用步骤一中初始化得到的发射平台速度矢量VT,接收平台速度矢量VR,发射平台初始位置矢量及接收平台初始位置矢量采用公式 P &OverBar; T = P &OverBar; T 0 + V &OverBar; T &CenterDot; 1 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发射平台的位置矢量PT,采用公式 P &OverBar; R = P &OverBar; R 0 + V &OverBar; R &CenterDot; 1 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接收平台的位置矢量PR。利用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发射平台的位置矢量PT和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接收平台的位置矢量PR,采用公式R=‖PT-1·ξ12+‖PR-1·ξ12,得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到收/发平台距离R。
步骤四、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
对步骤二得到的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E1作N0点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表示,记做F1,其中,N0为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E1的长度,可以用公式N0=round(To·fs)获得,其中,函数round(·)表示采用四舍五入准则的取整操作。利用公式Fref=exp(-j·(Kc-k)·R),得到第1个脉冲重复周期时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参考函数Fref,其中,Kc为步骤一初始化的雷达发射电磁波的波数,k为自变量,其取值由公式k=4π·n·B/(clight·N0)获得,其中,n为自然数,n=1,..,N0,B为步骤一初始化的雷达发射基带信号的信号带宽,clight为光速。
将获得的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表示F1与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参考函数Fref相乘,得到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表示G1
步骤五、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
利用公式α=LOST+LOSR,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等效雷达视线方向α;利用公式 &beta; &OverBar; = V &OverBar; T R T + V &OverBar; R R R , 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等效平台运动角速度方向β,其中,RT为发射平台到场景中心的距离,可以用公式RT=‖PT2获得,RR为接收平台到场景中心的距离,可以用公式RR=‖PR2获得。将获得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等效雷达视线方向α与步骤一中定义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作内积,得到用于计算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的第一个中间变量a;将获得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平台运动角速度方向β与步骤一中定义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作内积,得到用于计算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的第二个中间变量b。采用公式N=round(N0/(a+b·1/PRF)),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N。比较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N与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长度N0的大小,如果N小于等于N0,则选取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G1的前N点数据构成进行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的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如果N大于N0,则在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G1后补充N-N0点零构成进行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的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063
将进行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的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064
进行N点逆傅立叶变换,得到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后的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H1。从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H1中选择前N0点数据,得到去除冗余点后的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步骤六:方位相位补偿。
利用公式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22253300012
获得用于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方位相位补偿的参考函数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22253300013
其中,x为整数型自变量,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22253300014
clight为光速,b为第五步定义的用于计算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的第二个中间变量。将得到的用于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方位相位补偿的参考函数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22253300015
和第六步得到的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后的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22253300016
相乘,得到方位相位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22253300017
步骤七:利用公式Ω2={y/y=2·ξ1+v·ξ2},选取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平行的线型区域,记做Ω2,重复步骤三到步骤六,直到获得所有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平行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的线型区域的方位相位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记做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22253300018
其中,下标i表示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平行的线型区域的序数。
步骤八:将所有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的所有平行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的线型区域的方位相位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Figure DEST_PATH_RE-GSB00000222253300019
按照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平行的线型区域的序数i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的合成孔径成像空间内的复图像M1
步骤九:选取合成孔径雷达每个脉冲重复周期,重复步骤二到步骤七,直到获得所有脉冲重复周期内的合成孔径成像空间内的图像M1,其中,i表示脉冲重复周期序号。
步骤十:将所有脉冲重复周期内的合成孔径成像空间内的图像M1相加,得到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最终图像M。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不同合成孔径雷达发射的信号可能存在互为共轭的关系,本发明步骤中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参考函数Fref的相位中的符号和用于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方位相位补偿的参考函数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081
的相位中的符号,应根据实际合成孔径雷达发射的信号的相位函数的符号改变。
本发明的实质是针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分辨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采用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技术,消除了移变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的时变特征,并最终得到了能够满足移变模式下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要求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方法。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针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随时间变化的特点,采用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技术消除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随时间变化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不利的影响,从而以较小的运算量实现了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较小的运算量实现了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解决了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问题。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地球遥感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方法的流程框图。
其中,PRI表示脉冲重复序列的序数,PRI=1,2,...,M,M为合成孔径雷达发射脉冲总数。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飞行几何关系图。
图3是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参数表。
图4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得到的多点目标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结果。
图中五个菱形分布的黑色方点为布置与地面上五个菱形分布的散射点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实现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所有步骤、结论都在MATLAB7.0上验证正确。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产生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仿真数据,仿真所需的系统参数如图3所示:
步骤二、定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及初始化成像系统参数;
本试验中选择与发射平台速度方向平行并在地平面内的单位向量作为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一个坐标基ξ1=[1,0,0];另外选择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0,1,0]。
本试验选择的用于初始化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的系统参数与表一中提供的参数一致。
步骤二、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进行压缩。
选取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接收到的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向回波信号,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向回波信号在数学上可以用向量表示,记做D1;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标准距离压缩方法对接收到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进行压缩,得到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记做E1
步骤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线形成像区域中心到收/发平台距离计算。
选择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平行的线性区域Ω1={y/y=1·[1,0,0]+v·[0,1,0]}。计算利用步骤一中初始化得到的发射平台速度矢量[100,0,0],接收平台速度矢量[100,30,0],发射平台初始位置矢量[250,-1500,2500]及接收平台初始位置矢量[-250,-1000,3000],采用公式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101
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发射平台的位置矢量[250.1,-1500,2500],采用公式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102
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接收平台的位置矢量[-249.9,-999.97,3000]。利用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发射平台的位置矢量PT和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接收平台的位置矢量PR,采用公式R=‖PT-[1,0,0]‖2+‖PR-[1,0,0]‖2,得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到收/发平台距离R=6098.3m。
步骤四、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
对步骤二得到的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E1作2400点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表示F1。利用公式Fref=exp(-j·(Kc-k)·R),得到第1个脉冲重复周期时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参考函数Frcf,其中,Kc=209.4395,k为自变量,其取值由公式k=0.0017·n获得,其中,n为自然数,n=1,...,N0
将本步骤获得的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表示F1与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参考函数Fref逐点相乘,得到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表示G1
步骤五、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
利用公式α=LOST+LOSR,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等效雷达视线方向α=[-0.0181,-0.8158,1.8165];利用公式 &beta; &OverBar; = V T R T + V R R R , 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等效平台运动角速度方向β=[0.0667,0.0089,0],。将本步获得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等效雷达视线方向α与步骤一中定义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作内积,得到用于计算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的第一个中间变量a=-0.8158;将本步获得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平台运动角速度方向β与步骤一中定义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作内积,得到用于计算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的第二个中间变量b=0.0089。采用公式N=round(N0/(a+b·1/PRF)),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N=2942。在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G1后补充542点零构成进行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的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2942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111
将进行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的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2942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进行传统意义上的2942点逆傅立叶变换,得到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后的2942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H1。从2942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H1中选择前2400点数据,得到去除冗余点后的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113
步骤六:方位相位补偿。
利用公式 f ref a ( x ) = exp ( j 2 &pi; &CenterDot; x &CenterDot; 0.0268 ) , 获得用于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方位相位补偿的参考函数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115
其中,x为整数型自变量,x=-1200,...,1200。将本步得到的用于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方位相位补偿的参考函数和第六步得到的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后的2400点去除冗余点后的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117
相乘,得到方位相位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118
步骤七:依次选取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的每个平行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0,1,0]的线型区域,重复步骤三到步骤六,直到获得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的所有平行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0,1,0]的线型区域的方位相位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D000121
将所有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的所有平行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0,1,0]的线型区域的方位相位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I1组合,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的合成孔径成像空间内的复图像M1
步骤八:依次选取合成孔径雷达每个脉冲重复周期,重复步骤二到步骤七,直到获得所有脉冲重复周期内的合成孔径成像空间内的图像M1,其中,i表示脉冲重复周期序号。
步骤九:将所有脉冲重复周期内的合成孔径成像空间内的图像M1逐点相加,得到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最终图像M。
通过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能够实现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且与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后向投影成像方法相比具有更小的运算量。

Claims (1)

1.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定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及初始化成像系统参数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由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的两个相互正交的坐标基确定,定义与发射平台速度方向平行并在地平面内的单位向量作为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一个坐标基,记做ξ1;定义在地平面内,并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一个坐标基ξ1垂直的单位向量作为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记做ξ2
初始化成像系统参数包括:发射平台速度矢量,记做VT,接收平台速度矢量,记做VR,发射平台初始位置矢量,记做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11
接收平台初始位置矢量,记做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12
雷达发射电磁波的波数,记做Kc,雷达发射基带信号的信号带宽,记做B,雷达发射信号脉冲宽度,记做TP,雷达接收波门持续宽度,记做To,雷达接收系统的采样频率,记做fs,雷达系统的脉冲重复频率,记做PRF,发射雷达的波束指向矢量,记做LOST,接收雷达的波束指向矢量LOSR及接收系统接收波门相对于发射信号发散波门的延迟,记做TD;上述参数均为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标准参数,其中,雷达发射电磁波的波数Kc,雷达发射基带信号的信号带宽B,雷达发射信号脉冲宽度TP,雷达接收波门持续宽度To,雷达接收系统的采样频率fs,雷达系统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发射雷达的波束指向矢量LOST,接收雷达的波束指向矢量LOSR及接收系统接收波门相对于发射信号发射波门的延迟,记做TD;在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设计过程中已经确定,其中,发射平台速度矢量VT,接收平台速度矢量VR,发射平台初始位置矢量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13
及接收平台初始位置矢量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14
在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方案设计中已经确定;根据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方案和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方案,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需要的初始化成像系统参数均为已知;
步骤二、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进行距离压缩
选取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接收到的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向回波信号,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向回波信号用向量表示,记做D1;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标准距离压缩方法对接收到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进行压缩,得到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记做E1
步骤三、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线形成像区域中心到收/发平台距离计算
利用公式Ω1={y/y=1·ξ1+v·ξ2},选择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平行的线性区域,记做Ω1,其中,y为三维向量,v为实数型变量,v的取值范围由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尺寸决定;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中线形成像区域中心为v=0时对应的空间中的点,其坐标利用公式计算y1 0=1·ξ1获得;利用步骤一中初始化得到的发射平台速度矢量VT,接收平台速度矢量VR,发射平台初始位置矢量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21
及接收平台初始位置矢量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22
采用公式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23
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发射平台的位置矢量PT,采用公式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24
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接收平台的位置矢量PR;利用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发射平台的位置矢量PT和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接收平台的位置矢量PR,采用公式R=‖PT-1·ξ1‖2+‖PR-1·ξ12,得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到收/发平台距离R;
步骤四、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
对步骤二得到的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E1作N0点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表示,记做F1,其中,N0为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E1的长度,可以用公式N0=round(To·fs)获得,其中,函数round(·)表示采用四舍五入准则的取整操作;利用公式Fref=exp(-j·(Kc-k)·R),得到第1个脉冲重复周期时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参考函数Fref,其中,Kc为步骤一初始化的雷达发射电磁波的波数,k为自变量,其取值由公式k=4π·n·B/(clight·N0)获得,其中,n为自然数,n=1,..,N0,B为步骤一初始化的雷达发射基带信号的信号带宽,clight为光速;
将获得的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表示F1与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参考函数Fref相乘,得到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表示G1
步骤五、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
利用公式α=LOST+LOSR,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等效雷达视线方向α;利用公式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31
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等效平台运动角速度方向β,其中,RT为发射平台到场景中心的距离,可以用公式RT=‖PT2获得,RR为接收平台到场景中心的距离,可以用公式RR=‖PR2获得;将获得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等效雷达视线方向α与步骤一中定义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作内积,得到用于计算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的第一个中间变量a;将获得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平台运动角速度方向β与步骤一中定义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作内积,得到用于计算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的第二个中间变量b;采用公式N=round(N0/(a+b·1/PRF)),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N;比较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时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N与距离压缩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长度N0的大小,如果N小于等于N0,则选取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G1的前N点数据构成进行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的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32
如果N大于N0,则在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G1后补充N-N0点零构成进行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的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33
将进行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的场景中心相位历史补偿后的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频域进行N点逆傅立叶变换,得到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后的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H1;从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H1中选择前N0点数据,得到去除冗余点后的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35
步骤六:方位相位补偿
利用公式
Figure S07149774320070913C000036
获得用于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方位相位补偿的参考函数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222253200011
其中,x为整数型自变量,clight为光速,b为第五步定义的用于计算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点数的第二个中间变量;将得到的用于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方位相位补偿的参考函数和第六步得到的变尺度逆傅立叶变换后的N点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222253200014
相乘,得到方位相位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222253200015
步骤七:利用公式Ω2={y/y=2·ξ1+v·ξ2},选取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平行的线型区域,记做Ω2,重复步骤三到步骤六,直到获得所有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平行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的线型区域的方位相位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记做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222253200016
其中,下标i表示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平行的线型区域的序数;
步骤八:将所有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的所有平行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的线型区域的方位相位补偿后的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压缩后时域数据
Figure DEST_PATH_FSB00000222253200017
按照合成孔径雷达空间中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空间的第二个坐标基ξ2平行的线型区域的序数i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得到第一个脉冲重复周期内的合成孔径成像空间内的复图像M1
步骤九:选取合成孔径雷达每个脉冲重复周期,重复步骤二到步骤七,直到获得所有脉冲重复周期内的合成孔径成像空间内的图像Mi,其中,i表示脉冲重复周期序号;
步骤十:将所有脉冲重复周期内的合成孔径成像空间内的图像Mi相加,得到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最终图像M。
CN2007100497743A 2007-08-17 2007-08-17 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Active CN1013690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497743A CN101369017B (zh) 2007-08-17 2007-08-17 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0497743A CN101369017B (zh) 2007-08-17 2007-08-17 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9017A CN101369017A (zh) 2009-02-18
CN101369017B true CN101369017B (zh) 2010-11-17

Family

ID=40412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497743A Active CN101369017B (zh) 2007-08-17 2007-08-17 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6901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083A (zh) * 2011-10-24 2013-04-2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毫米波交轨三孔径稀疏阵sar系统的侧视三维成像法
CN103823206A (zh) * 2014-03-11 2014-05-2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导航卫星的星地双基地sar时频同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0435B (zh) * 2009-06-10 2012-02-29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子孔径逼近线阵三维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快速成像方法
CN101566689B (zh) * 2009-06-10 2011-04-1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消除三维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栅瓣的方法
CN101833095B (zh) * 2010-04-14 2012-06-2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空域展开的星机联合sar二维频域成像方法
CN102313887B (zh) * 2010-06-29 2013-05-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星机联合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CN101975948B (zh) * 2010-10-28 2012-10-3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遥感卫星照射源前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CN102162845B (zh) * 2010-12-29 2012-09-12 电子科技大学 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点目标响应二维频谱的计算方法
CN102183762B (zh) * 2011-03-15 2012-09-0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压缩感知合成孔径雷达数据获取与成像方法
CN102213761B (zh) * 2011-04-06 2013-02-06 哈尔滨工程大学 双基地共址多输入多输出雷达多目标定位方法
CN102798861B (zh) * 2012-07-19 2015-07-1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最优图像空间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CN103869312B (zh) * 2012-12-12 2016-06-2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连续场景的稀疏阵列sar侧视三维成像方法
CN103543452B (zh) * 2013-09-27 2015-08-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多普勒频率展开的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CN103777178B (zh) * 2014-01-03 2016-03-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同步误差补偿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728617B (zh) * 2014-01-13 2016-01-20 电子科技大学 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时域快速成像方法
CN108469613B (zh) * 2018-03-23 2019-03-0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空间目标isar序列成像数据快速自动选取方法
CN109146804B (zh) * 2018-07-26 2021-03-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fpga的sar图像几何失真校正方法
CN109884633B (zh) * 2019-02-21 2021-03-0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时差补偿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25704B (zh) * 2021-12-31 2023-07-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波数谱拼接的合成孔径雷达快速时域成像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9925A (zh) * 2004-11-05 2006-05-10 清华大学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成像方法
CN1928589A (zh) * 2006-09-29 2007-03-14 清华大学 星载双基地雷达的杂波基带模拟信号产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9925A (zh) * 2004-11-05 2006-05-10 清华大学 一种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成像方法
CN1928589A (zh) * 2006-09-29 2007-03-14 清华大学 星载双基地雷达的杂波基带模拟信号产生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rian D. Rigling et al.Motion Measurement Errors and Autofocus in.《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05,第15卷(第4期),581-584. *
曾斌等.分布式SAR系统PRF误差对ATI测速的影响.《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第29卷831-835.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4083A (zh) * 2011-10-24 2013-04-24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毫米波交轨三孔径稀疏阵sar系统的侧视三维成像法
CN103064083B (zh) * 2011-10-24 2014-09-17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毫米波交轨三孔径稀疏阵sar系统的侧视三维成像法
CN103823206A (zh) * 2014-03-11 2014-05-2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导航卫星的星地双基地sar时频同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9017A (zh) 2009-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9017B (zh) 一种移变模式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CN102147469B (zh) 一种双基地前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CN104020471B (zh) 一种基于分块处理的sar实时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04931967B (zh) 一种改进的高分辨率sar成像自聚焦方法
CN106872974B (zh) 基于高超声速平台双通道雷达的高精度运动目标成像方法
CN102313887B (zh) 一种星机联合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CN102749621B (zh) 一种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频域成像方法
CN104898120A (zh) 一种基于回波模拟的双基前视高机动平台sar成像方法
CN101833095A (zh) 一种基于空域展开的星机联合sar二维频域成像方法
CN102628937A (zh) 基于广义keystone变换和非相参积累的雷达检测方法
CN101581779A (zh) 一种层析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原始回波信号生成方法
CN108107430A (zh) 一种基于分数阶傅立叶变换的舰船目标isar成像方法
CN109270528B (zh) 基于全解析距离模型的一站固定式双站sar成像方法
CN104122549B (zh) 基于反卷积的雷达角超分辨成像方法
CN101710173B (zh) 一种星机联合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时域成像方法
CN103728619B (zh) 基于变重频技术的机载大斜视条带sar成像方法
CN103616687A (zh) 分段线性估计的多项式拟合isar包络对齐方法
CN105158745A (zh) 移变双基前视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徙动校正方法
CN101666880B (zh) 一种构建双站线阵三维成像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方法
CN104166129A (zh) 一种实波束雷达迭代最小均方误差角超分辨方法
CN102812379A (zh) 超分辨率成像雷达
CN106054154B (zh) 一种基于icpf的机动目标的步进频率信号高分辨率成像方法
CN102890270B (zh) 固定站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回波模拟方法
CN103616669A (zh) 二维频域中对非均匀场景进行通道均衡方法
Chen et al. Forward looking imaging of airborne multichannel radar based on modified ia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WUXI UEST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Effective date: 201311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610054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O: 214135 WUXI,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01

Address after: 214135 Jiangsu New District of Wuxi City Branch Park University Chinese sensor network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uilding A room 402 business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Wuxi UEST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54 No. two, Jianshe North Road, Chengdu, Sichuan, four

Patentee befor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3

Address after: No.2006 Xiyuan Avenue, Chengdu, Sichuan 611731

Patentee after: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ichuan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ddress before: Room 402, area a, Liye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China sensor network university, Taike Park, New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135

Patentee before: WUXI UEST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