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64747A - 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64747A
CN101364747A CNA2008101337977A CN200810133797A CN101364747A CN 101364747 A CN101364747 A CN 101364747A CN A2008101337977 A CNA2008101337977 A CN A2008101337977A CN 200810133797 A CN200810133797 A CN 200810133797A CN 101364747 A CN101364747 A CN 101364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ower supply
supply lines
high frequency
suppl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337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64747B (zh
Inventor
繁田正昭
中垣薰雄
出森公人
中田好彦
竹田顺二
山本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64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47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647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647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非接触式供电装置。该装置使磁心(36)与由高频电源(32)供给高频电流的供电线(34)耦合,对在卷绕于该磁心36的次级绕组(37)上感应的交流电压进行电力变换供给于负载39。而且用多根单位供电线(40)和连接组件(41)构成供电线(34)。将多根单位供电线(40)串联连接,所述单位供电线(40)是在具有多根导线(43)的单位长度的电缆两端安装着连接器(44、45)的单位供电线。用连接组件(41)将位于两端的两根单位供电线的导线之间互相连接成为1根导线(47),该1根导线(47)的两端与高频电源(32)的高频输出端子(42a、42b)连接。其结果,能以非接触方式高效地对负载供电。

Description

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而以非接触方式从交流电源对负载供电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一种从市电电源等固定的交流电源以非接触方式对安装于列车、电车、单轨电车、电梯等沿预定路径移动的移动体上的负载供电的方法,人们已知采用图12所示的电磁感应原理。
图12中,当交流电流i1在电线(初级线圈)上流动时,在电流的周围产生磁通φ。该磁通φ通过次级线圈时就在次级线圈的两端感应交流电压V2。由该交流电压V2对负载即电灯供电。
具体为,如图13所示,从供电一侧的高频电源1向供电线(初级线圈)2供给高频电流。在受电一侧,所述供电线2通过具有E形截面形状的磁心3的各条槽。次级绕组(次级线圈)4卷绕在该磁心3上,该次级线圈4与受信单元5连接。也就是说,用卷绕于磁心3的次级绕组(次级线圈)4以非接触方式利用电磁感应从供电线2取出电能,供电线2可采用损耗小的绞合线。
图14A表示日本专利文献(特開2002—2335号公報)所记载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构成。该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具有安装着电源6、供电线7、及拾波器8的台车9。还有,供电线7由设置于轨道一侧的部分7a、和敷设于电源与轨道之间的区间的部分7b构成。
在这种非接触式供电装置中,电源6使高频电流在供电线7中流动。安装在台车9上的拾波器利用电磁感应借助磁通而从供电线7取出电力供给于负载。
供电线7a由具有图14B所示的截面形状的同轴电缆构成。该供电线7a中,其结构配置成绝缘线11包在芯线10的轮廓外,多根外覆线12包围该芯线10,整根供电线用铠装层13被覆。芯线10使用单线或绞合线。外覆线12用和芯线10平行配置的多根单线或编织后的配线线材构成。
图15A表示日本专利文献(特開2006—137609号公報)所记载的安装在电梯上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在图中未示出的升降井内互相相对的侧面安装着导轨14a、14b,轿厢15沿着该导轨14a、14b在升降井内上下移动。图15B的放大图所表示的具有E形截面形状的磁心16固定在轿厢15的侧面。随着轿厢15的上下移动,供电线17、17通过磁心16的各条槽。
从设置于升降井上方的机械室中的高频电源18对供电线17、17供给高频电流。次级绕组19卷绕在磁心16上,用降压变压器将该次级绕组19上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压变换成可供给于轿厢15内负载的电力。但是,在以上各专利文献所记载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中,尚有应解决的如下问题。
现利用图12说明其动作原理,流过配置成通过磁心8、16槽内的供电线7、17(初级线圈)的高频电流,在该供电线7、17的周围感应产生的磁通φ与初级线圈的匝数即供电线7、17的根数成正比增加。利用电磁感应在与该磁通φ交链的次级线圈(次级绕组)4、19上产生感应电动势。
因此,为了在该次级线圈(次级绕组)4、19上获得所需感应电压V,需要增加初级线圈的匝数,也就是供电线7、17的根数。如前所述,用该非接触式供电装置供电的移动体以高速移动。若以该供电线7、17和非移动部分之间的间隙较窄等物理上的原因而增加供电线7、17的根数,装入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装置或系统的结构就变得复杂,装置或系统的制造费用上升、制造时间增加。
另外,若供电线7、17的根数增加,则在移动体运转时,有可能供电线7、17彼此之间缠绕在一起或挂在其它构件上,在运行时会产生预想不到的麻烦。再有,因为配线(供电线)7、17的根数增多,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也变得复杂。
另外,专利文献记载了:在图15A、图15B所示的装在电梯上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中,用降压变压器将卷绕于磁心16的次级绕组19上所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压变换成可供给于轿厢15内负载的电力。但是,由于电梯的轿厢15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运转,所以存在的问题是,在用降压变压器将卷绕于磁心16的次级绕组19上所感应产生的感应电压供给于轿厢15内各种电气元件时,供给电压会因轿厢15的运转状况或轿厢15内的负载使用状况而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供电装置,这种非接触式供电装置或系统的制造可简单化,可提高维护和检查工作的工作效率,能实现从电源供给一侧对负载的高效的供电,同时,能对负载供给稳定的电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其包括:从由交流电源供给的交流电生成高频电流的高频电源;流过该高频电源供给的高频电流的供电线;对该供电线以非接触方式磁耦合的磁心;卷绕在该磁心上、感应产生与所述供电线上流过的高频电流对应的交流电压的次级绕组;以及对该次级绕组上感应产生的交流电压进行电力变换供给负载的受电部。
而且,在本发明中,所述供电线包括:在具有多根导线的单位长度的电缆的两端安装着连接器的多根单位供电线;以及连接组件,用两端的连接器串联连接该多根单位供电线,该连接组件将该串联连接状态下的位于两端的两根单位供电线的导线彼此间互相连接成为一根导线,同时将该一根导线的两端与所述高频电源的高频输出端子连接。
在如此构成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中,流动高频电流的供电线可以只根据所需长度将具有多根导线例如单位长度1m等的单位供电线串联连接,使位于两端的两根单位供电线与连接组件连接。
因此,由于流动高频电流的供电线在外观上可视为一根电缆,所以配线就简单。另外,电路的构成也简化。
而且,构成各单位供电线的多根导线即使是连接组件,也能如一根导线那样地进行连接。因而,磁心附近产生的磁通φ增大,电力的发送效率提高。
另外,对于用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构成的一根导线,串联插入电容器,以补偿因卷绕该一根导线所引起的电感分量造成的电压下降。
另外,另一发明是,还包括将所述高频电源输出的高频电流的频率设定成在60Hz至10kHz范围内的指定频率的设定部。
另外,另一发明为,所述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高频电源包括:将交流电源供给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的整流器;使经该整流器整流后的直流平滑的平滑滤波电路;将经该平滑滤波电路平滑处理后的直流变换成单相高频电流的逆变器;控制该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及输出电压的逆变器控制部;以及将逆变器输出的单相高频电压变换成低压高频电流并向所述高频输出端子输出的降压变压器。
通过采用如此构成的高频电源,能简单地从交流电源生成高频电流。再通过采用降压变压器,能通过低压大电流,所以作为单位供电线能采用导体根数更少的电缆。
另外,另一发明为,在具有上述构成的高频电源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中,在逆变器和降压变压器之间插入能除去逆变器输出的高频电压中所含的高次谐波分量的低通滤波器。再有,在降压变压器和高频输出端子之间也可插入能除去降压变压器输出的低压高频电流中所含的高次谐波分量的低通滤波器。
另外,另一发明为,所述非接触式供电装置中的对次级绕组所感应的交流电压进行电力变换供给于负载的受电部具有以下的部分,即:对所述次级绕组所感应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的整流器;检测负载的负载电压的负载电压检测部;输出与该负载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负载电压和预定的规定电压间的误差电压相对应的PWM信号的PWM控制部;装有根据PWM信号进行开、关控制的开关元件、并对从所述整流器输出供给于所述负载的直流电压进行控制的电压控制部;以及除去由该电压控制部进行电压控制供给于所述负载的直流电压中所含的高次谐波分量的滤波器。
通过将上述构成的受电部装入非接触式供电装置,从而能将负载电压始终控制在一定值。
另外,还具有PI控制部,用于对检测出的负载电压和所设定的规定电压间的误差电压在时间上进行PI运算,并将该PI运算后的误差电压向所述PWM控制部送出。这样,通过对误差电压进行PI运算,能在短时间里吸收该误差电压。
再有,另一发明为,负载、磁心、次级绕组及受电部均装在移动体上,设置于非移动体的供电线沿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敷设。
这样,在以非接触方式对装在移动体上的负载供电时,要沿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敷设供电线。在这种情况下,所需供电线的长度至少是移动体的移动距离。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具有多根导线的单位长度的单位供电线串联连接多根,两端与连接组件连接,且该连接组件与高频电源连接,所以能容易地构成线圈状(多匝)的供电线。其结果,能简化生产、提高维护和检查工作的效率,同时能从电源供给一侧对负载高效地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装有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电梯的概要构成的模式图。
图2为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供电线的详细构成的立体图。
图3A为表示构成该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供电线的单位供电线的立体图。
图3B为抽出图3A所示的供电线的终端部分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4A为表示构成该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供电线的连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4B为构成该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供电线的连接组件的电路图。
图5为该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供电线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该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受电部的等效电路图。
图7为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受电部动作的时间图。
图8为该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高频电源的电路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高频电源的电路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高频电源的电路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供电线的等效电路图。
图12为表示电磁感应原理的图。
图13为表示一般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模式图。
图14A为表示以往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模式图。
图14B为表示该以往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供电线的剖视图。
图15A为表示装有以往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电梯的立体图。
图15B为表示装在该电梯上的以往非接触式供电装置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进行说明。还有,在本说明书中,对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安装在电梯上时的情形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为表示装有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电梯的概要构成的模式图。
控制盘23及卷扬机24设置在形成于大楼等建筑物内的电梯升降井21上方的机械室22内。卷扬机24的主绳轮25及其偏导滑轮26上挂设有一端装有轿厢27而另一端装有配重锤28的主钢丝绳29。从外部的三相市电电源30通过电源电缆31向控制盘23供给三相交流电。在该控制盘23内装有对装入卷扬机24的电动机进行旋转驱动用的电动机驱动电路、运转控制部等。
另外,运转控制部根据由安装在未图示的各楼层层站处的层站呼叫按钮、或安装在轿厢7内的轿厢呼叫按钮的按钮操作来指定目的楼层的呼叫,从而向电动机驱动电路发出使轿厢27移动到指定楼层的指示。
再在机械室22内设置有从三相市电电源30通过电源电缆31供给三相交流电的高频电源32。该高频电源32从输入的例如200V的三相交流电生成在60Hz至10kHz频率范围内的具有用所述控制盘23的设定器33设定的频率fs的单相高频电流I,并使其流过配线于升降井21内的供电线34。
该供电线34例如被支持于导轨35上,所述导轨35通过支持构件固定于升降井21内的侧壁21a,引导轿厢27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而且,该供电线34在导轨35的下端处折返,为了方便,存在折返部两旁互相平行的供电线34a、34b。
另一方面,在轿厢27的侧面27a安装着具有E字形截面形状的磁心36。前述供电线34的各供电线34a、34b贯穿该磁心36的各槽36a、36b。并且,次级绕组37卷绕在该磁心36中央的磁极36c上。该次级绕组37的两端与受电部38连接。而且,该受电部38连接着直流负载39。该负载39例如是照亮轿厢27内的照明器、轿厢呼叫按钮、包括目的地等信息在内的各种显示器的电源电路、电梯门的开关电器等。
图2为表示供电线34(34a、34b)的具体构成的立体图。供电线34包括:串联连接的多根单位供电线40;以及将位于该串联连接状态的多根单位供电线40中的两端的两根单位供电线40彼此间互相连接的连接组件41。该连接组件41与设置于机械室22的高频电源32的高频输出端子42a、42b连接。
在各单位供电线40上,如图3A、3B所示,例如在具有9根导线的例如单位长度1m的平电缆的两端安装有凹型连接器44和凸型连接器45。因此,通过将另一单位供电线的凸型连接器45插入固定于单位供电线的凹型连接器44内,从而能如图2所示那样使多根单位供电线40串联连接。
图4A为表示连接组件41概要构成的立体图,图4B为连接组件41的电路图。在该连接组件41的一侧面形成有凹型连接器44a,而在另一侧面形成有凸型连接器45a。各连接器44a、45a上设置有9个标有1号至9号编号的端子46a、46b,凹型连接器44a的1号端子46a连接在高频电源32的一个高频输出端子42a上,凸型连接器45b的9号端子46b连接在高频电源32的另一个高频输出端子42b上。再有,凸型连接器45a的1号至8号的各个端子46b分别连接在凹型连接器44a的2号至9号的各个端子46a上。
而且,连接组件41的凹型连接器44a装在位于串联连接状态的多根单位供电线40中的两端的一根单位供电线40a的凸型连接器45上。另外,连接组件41的凸型连接器45a装在位于串联连接状态的多根单位供电线40中的两端的另一根单位供电线40b的凹型连接器44上。
这样,通过边使端子46a、46b依次错开,边使串联连接状态的具有多根单位供电线40的供电线34所包含的9根导线43的一端与另一端不断连接下去,从而使供电线34的单位供电线40所包含的9根导线43的自由端彼此间互相连接,如图5的等效电路所示,形成1根的导线47。而且,在所形成的1根导线47的两端通过连接组件41的1号端子46a及9号端子46b而与高频电源32的高频输出端子42a、42b连接。再有,如此形成的1根导线47构成有匝数为‘9’的线圈。因此,可从高频电源32对该1根导线47供给高频电流
图6为将次级绕组37所感应的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供给于负载39的受电部38的电路图。
次级绕组37上感应的高频交流电压由整流器48变换成直流。并且,由电压控制部59将该直流电压控制成恒定的规定电压Vs。再用具有平滑滤波电容器52a的滤波器52除去该直流中的高次谐波分量后,供给于直流的负载39。
以下说明电压控制部39的动作。负载39两端的电压,即如用图7的时间图所示的那样,随着时间变化的负载电压V在由负载电压检测部53检出后送出到减法器55。电压指令设定部54向减法器55送出使直流负载39按照最佳条件进行动作用的预定的图7所示的规定电压Vs。该规定电压Vs在负载39包括前述的荧光灯等在内的情况下,例如可设定在100v(伏特)。
减法器55如图7所示,计算出负载电压V和规定电压Vs间的误差电压Ve(=V—Vs)并将其送给PI控制部56。在该PI控制部56内装入:对随着时间变化的误差电压Ve乘以常数Kp的进行成正比运算的比例(P)运算部56a;对随着时间变化的误差电压Ve用积分常数Ki积分的进行积分运算的积分(I)运算部56b;以及将比例运算结果和积分运算结果相加、作为误差控制电压Vc输出的加法器56c。
PI控制部56将计算出的图7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误差控制电压Vc向PWM控制部57送出。因此,在负载电压V与规定电压Vs相等的期间,误差控制电压Vc为0v(伏特)。
载波发生部58如图7中的时间图所示,生成周期Tc为三角形波的载波信号,向PWM(脉宽调制)控制部57送出。
PWM控制部57对载波信号CA和误差控制电压Vc进行比较,在误差控制电压Vc小于载波信号CA的期间生成高电平的PWM信号p,并向电压控制部59的由晶体管组成的开关元件49送出。
电压控制部59具有:在整流器48的(+)侧端子和负载39的(+)侧端子之间串联地插入的所述开关元件49;图中示出极性的二极管51;以及并联连接的扼流圈50。在如此构成的电压控制部59中,在PWM信号p处于高电平期间时,开关元件49导通,用来自整流器48的电流对扼流圈50充电。
在PWM信号p处于低电平期间时,开关元件49断开,二极管51变成正向,对扼流圈50充电的电荷向平滑滤波电容器52a移动,平滑滤波电容器52a的端子电压即负载电压V上升。对该平滑滤波电容器52b充电的电荷被负载39消耗。
在负载电压V低于规定电压Vs的情况下,由于扼流圈50的充电时间长,所以平滑滤波电容器52a的端子电压上升,在负载电压V高于规定电压Vs的情况下,因为扼流圈50的充电时间短,所以平滑滤波电容器52a的端子电压下降。其结果,负载电压V与规定电压Vs一致。
这样,在负载39上无论该负载的工作状态如何都始终被施加着规定电压Vs。
图8为表示高频电源32概要构成的电路图。从三相市电电源30通过电缆31供给的60Hz、200v的三相交流电由具有三相桥式电路的整流器60变换成直流。所变换的直流中的高次谐波分量被具有直流扼流圈61a和电容器61b的滤波电路61除去。除去高次谐波分量后的直流输入此后的逆变器62的直流侧端子63a、63b。该逆变器62中,在直流侧端子63a、63b之间,二极管和开关元件的并联电路64以单相桥式状态连接有4个。各并联电路64的开关元件由从逆变器控制部65输出的PWM(脉宽调制)信号进行通电控制。
因此,该逆变器62将输入的直流变换成交流。该逆变器62的交流侧端子(输出端子)66a、66b之间连接有降压变压器67,该降压变压器67将逆变器62输出的高频电压变换成低压高频电流,并向高频输出端子42a、42b输出。
由三相市电电源30供给驱动电源的逆变器控制部65根据由设定部33指示的来自控制盘23的控制,改变向逆变器62送出的PWM信号的脉宽、周期,由此能改变逆变器62的输出电压的振幅和频率。
因此,操作人员可用设定器33将从高频电源32向供电线34(34a、34)输出的高频电压V(高频电流I)的振幅和频率f设定成任意值。具体如前所述,根据设定部33的指示,能设定60Hz至10kHz的频率范围内的任意频率fs。
在如此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中,流过从高频电源32输出的高频电流I的供电线34(34a、34b)与安装在轿厢27侧面的磁心36磁耦合。其结果,在卷绕在该磁心36磁极36c上的次级绕组37中感应与高频电流I所生成的高频磁通φ对应的交流电压,该交流电压在受电部38电力变换成直流,供给于直流的负载39。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图3A、图3B所示,将单位供电线40串联连接多根,所述单位供电线40是在有9根导线43的例如单位长度1m的电缆两端安装着凹型连接器44和凸型连接器45的单位供电线,由此构成供电线34(34a、34b),而且,通过位于串联连接的多根单位供电线40两端的连接组件41而与高频电源32的高频输出端子42a、42b连接。
根据连接组件41内的各端子46a、46b的连接状态,如图5的等效电路所示的那样,用具有匝数为‘9’的线圈状的1根导线47构成构成供电线34。从高频电源32对该1根的导线47供给高频电流。能简单地增加通过磁心36各槽36a、36b内的供电线34a、34b的实际根数(导线43的根数)(多匝化)。而且,能提高卷绕在磁心36中央磁极36c上的次级绕组37所感应的交流电压。因而能简单地增加供给负载39的电力。
另外,能预先在工厂大量地生产单位长度1m等的单位供电线40,在电梯安装需要时,便能根据作为移动体的电梯轿厢27的移动距离(服务的楼层数),设定串联连接的单位供电线40的数量即可,可力求使该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制造容易化、制造时间的缩短化。
再有,由于通过磁心36各槽36a、36b内的9根电线43可作为1根电缆使用,所以在与非动作部分之间的间隙较窄的场所,能简单地安装,在移动体运转时,能抑制供电线38互相缠绕在一起、或挂在别的构件上对运转带来预想不到的麻烦,而且定期维护、检查工作也简化。
再有,作为高频电源32如图8所示,在整流器60一旦将交流变换成直流后,可用逆变器62获得具有任意电流值和频率的高频电流,所以能根据负载39的构成或所需的电力容量可简单地调整供给该负载39的电力。再有,不管该负载39的工作状态如何,即不管负载变化如何,受电部38都能对负载39始终施加恒定的规定电压Vs。
再在高频电源32的输出级,采用降压变压器67,能在供电线34上流过低压大电流,所以能减少单位供电线40导线43数量,能实现更经济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实施方式2
图9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内高频电源的大致结构的电路图。和图8示出的实施方式1的高频电源32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省略重复部分的说明。另外,其它的部分因为与图1至图7相同,故其说明也省略。
在该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高频电源32a中,在逆变器62的输出端子66a、66b和降压变压器67之间,插入具有串联扼流圈68a和电容器68b的低通滤波器68。
在如此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高频电源32a中,因为能用该低通滤波器68除去逆变器62输出的高频电流中的脉动分量,所以能减轻降压变压器67的负担。另外,也能除去供给于供电线34(34a、34b)的高频电流中的高次谐波分量,波形变成正弦波,能制止无谓的电力损耗,抑制功耗。
实施方式3
图10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内高频电源的大致结构的电路图。和图8示出的实施方式1的高频电源32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省略重复部分说明。另外,其它的部分因为与图1~图7相同,故其说明也省略。
在该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高频电源32b中,在降压变压器67和高频输出端子42a、42b之间,插入具有串联扼流圈69a和电容器69b的低通滤波器69。
在如此构成的实施方式3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高频电源32b中,用该低通滤波器69除去逆变器62输出的并经降压变压器67降压的高频电流中的脉动分量。在该实施方式3中,因为也能除去因降压变压器67引发的高次谐波分量,所以与实施方式2相比能进一步减小供给于供电线34(34a、34b)的高频电流中的高次谐波分量。
实施方式4
图11为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内的供电线34(34a、34b)的连接组件41对高频电源32的连接部分的等效电路图。和图5示出的对实施方式1的高频电源32连接部分的等效电路图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省略重复部分说明。另外,其它的部分因为与图1~图4B、图6~图8相同,故其说明也省略。
在实施方式4中,高频电源32的一个高频输出端子42a、和连接有连接组件41中单位供电线40a的1号导线43的凹型连接器44a的1号端子46a之间,串联地插入电容器70。
如前所述,构成供电线34的9根导线43如图11所示,用连接组件41形成为构成匝数为9的线圈的1根导线47。因而,可以从高频电源对构成线圈的1根导线47供给高频电流。其结果,产生因线圈的电感分量造成的电压下降。因此,通过将电容器70串联插入该线圈,能补偿电压下降。
还有,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当然本发明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也适用于电梯以外的设备。例如能以非接触方式对列车、电车、单轨电车等在预定路径上移动的移动体供电。

Claims (9)

1.一种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包括:从由交流电源供给的交流电生成高频电流的高频电源;流过由该高频电源供给的高频电流的供电线;对该供电线以非接触方式磁耦合的磁心;卷绕在该磁心上、感应产生与所述供电线上流过的高频电流对应的交流电压的次级绕组;以及对该次级绕组上感应产生的交流电压进行电力变换供给负载的受电部,该非接触式供电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线包括:
在具有多根导线的单位长度的电缆两端安装着连接器的多根单位供电线;以及
连接组件,用两端的连接器串联连接该多根单位供电线,该连接组件将该串联连接状态下的位于两端位置的两根单位供电线的导线彼此间互相连接成为一根导线,同时将该一根导线的两端与所述高频电源的高频输出端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用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构成的一根导线,串联插入电容器,以补偿因卷绕该一根导线所引起的电感分量造成的电压下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所述高频电源输出的高频电流的频率设定成在60Hz至10kHz范围内的指定频率的设定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频电源包括:
将所述交流电源供给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的整流器;
使经该整流器整流后的直流平滑的平滑滤波电路;
将经该平滑滤波电路平滑处理后的直流变换成单相高频电流的逆变器;
控制该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及输出电压的逆变器控制部;以及
将所述逆变器输出的单相高频电压变换成低压高频电流并向所述高频输出端子输出的降压变压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逆变器和所述降压变压器之间插入能除去所述逆变器输出的高频电压中所含的高次谐波分量的低通滤波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降压变压器和所述高频输出端子之间插入能除去所述降压变压器输出的低压的高频电流中所含的高次谐波分量的低通滤波器。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电部包括:
对所述次级绕组感应产生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的整流器;
检测所述负载的负载电压的负载电压检测部;
输出与该负载电压检测部检测出的负载电压和预定的规定电压间的误差电压相对应的PWM信号的PWM控制部;
装有根据所述PWM信号进行开、关控制的开关元件并对从所述整流器输出的、供给所述负载的直流电压进行控制的电压控制部;以及
除去由该电压控制部进行电压控制并被供给所述负载的直流电压中所含的高次谐波分量的滤波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PI控制部,用于对所述检测出的负载电压和所设定的规定电压间的误差电压在时间上进行PI运算,并将该PI运算后的误差电压向所述PWM控制部送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所述磁心、所述次级绕组及所述受电部均装在移动体上,设置于非移动体的供电线沿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敷设。
CN2008101337977A 2007-08-10 2008-07-25 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47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09662 2007-08-10
JP2007209662A JP2009044918A (ja) 2007-08-10 2007-08-10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07-209662 2007-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64747A true CN101364747A (zh) 2009-02-11
CN101364747B CN101364747B (zh) 2011-03-16

Family

ID=40390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379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64747B (zh) 2007-08-10 2008-07-25 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44918A (zh)
CN (1) CN10136474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3880A (zh) * 2011-04-18 2011-08-24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间隙自补偿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
CN102712443A (zh) * 2010-01-29 2012-10-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供电装置
CN102882287A (zh) * 2012-09-28 2013-01-1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级联型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和移动受电体
CN103181060A (zh) * 2011-04-20 2013-06-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力输送系统以及受电外壳
CN104024027A (zh) * 2011-03-18 2014-09-03 杜氏尔工程工作室 感应能量传输装置
WO2017124797A1 (zh) * 2016-01-21 2017-07-27 江苏蒙哥马利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梯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
CN109391134A (zh) * 2017-08-08 2019-02-26 凌力尔特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基于开路的rx功率限制器
CN111327122A (zh) * 2018-12-14 2020-06-23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召唤点无线充电的轿厢
CN112994487A (zh) * 2021-02-07 2021-06-18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供电装置
CN115461797A (zh) * 2020-05-07 2022-12-0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无线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9819B (zh) * 2009-06-18 2014-10-08 株式会社大福 无接触供电设备
KR101104476B1 (ko) * 2010-05-13 2012-01-12 김차현 비접촉 전원 공급 장치
JP5789790B2 (ja) * 2010-09-10 2015-10-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およ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5812839B2 (ja) * 2011-12-12 2015-11-17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US20210206599A1 (en) * 2018-09-06 2021-07-08 Hitachi, Ltd. Elev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9711A (ja) * 1981-12-09 1983-06-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距離検出装置
JPH07227003A (ja) * 1993-12-15 1995-08-22 Fuji Electric Co Ltd 移動体の無接触給電装置
JP3300842B2 (ja) * 1996-01-24 2002-07-08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昇降移動用吊り鋼索を利用した電力及び信号伝送装置
JPH09284955A (ja) * 1996-04-08 1997-10-3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ビル用幹線ケーブルユニットとその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JP2000217277A (ja) * 1999-01-19 2000-08-04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非接触給電設備
JP2000226185A (ja) * 1999-02-04 2000-08-15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移動体通信装置
JP4452384B2 (ja) * 2000-07-27 2010-04-21 Fdk株式会社 非絶縁型降圧dc−dcコンバータ
JP3925453B2 (ja) * 2003-04-24 2007-06-0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誘導線路カバーおよびその取り付け取り外し工具
WO2005096485A1 (ja) * 2004-03-30 2005-10-13 Daifuku Co., Ltd. 無接触給電設備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2443A (zh) * 2010-01-29 2012-10-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供电装置
CN102712443B (zh) * 2010-01-29 2014-07-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供电装置
CN104024027A (zh) * 2011-03-18 2014-09-03 杜氏尔工程工作室 感应能量传输装置
US9685812B2 (en) 2011-03-18 2017-06-20 Ingenieurburo Duschl Device for 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CN104024027B (zh) * 2011-03-18 2016-08-17 杜氏尔工程工作室 感应能量传输装置
CN102163880B (zh) * 2011-04-18 2013-05-22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间隙自补偿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
CN102163880A (zh) * 2011-04-18 2011-08-24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间隙自补偿型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
CN103181060B (zh) * 2011-04-20 2016-01-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力输送系统以及受电外壳
US8686599B2 (en) 2011-04-20 2014-04-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ower receiving jacket
CN103181060A (zh) * 2011-04-20 2013-06-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力输送系统以及受电外壳
CN102882287A (zh) * 2012-09-28 2013-01-1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级联型非接触式供电系统和移动受电体
WO2017124797A1 (zh) * 2016-01-21 2017-07-27 江苏蒙哥马利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梯的非接触式电能传输系统
CN109391134A (zh) * 2017-08-08 2019-02-26 凌力尔特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基于开路的rx功率限制器
CN111327122A (zh) * 2018-12-14 2020-06-23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召唤点无线充电的轿厢
CN115461797A (zh) * 2020-05-07 2022-12-0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无线传感器
CN115461797B (zh) * 2020-05-07 2024-04-09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无线传感器
CN112994487A (zh) * 2021-02-07 2021-06-18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供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44918A (ja) 2009-02-26
CN101364747B (zh) 201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4747B (zh) 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US9266441B2 (en) Contact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EP0577611B1 (en) Inductiv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KR102612910B1 (ko) 엘리베이터 무선 전력 전달 시스템
CN104838578B (zh) 单独控制相位的多相感应电能传输系统
KR100568405B1 (ko) 무접촉 전력 전송 장치를 구비한 전기 텔퍼
CN106477435A (zh) 电梯轿厢电力供应
EP3318527A1 (en) Electrically autonomous elevator system
US20190036370A1 (en) Elevator system,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power transmitting electrode unit,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JP2017529036A (ja) 電動車両に好適な誘導電力システム
CN101119917A (zh) 用于升降机系统的操作装置
CN101687605B (zh) 运输系统的电源设备
CN105934875A (zh) 电力转换装置
JP508911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への非接触給電装置
CN102297492B (zh) 空调装置
CN101902081A (zh) 电梯轿厢按楼层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CN101051758A (zh) 具有充电装置的地面输送机械
CN101615881B (zh) 电力系统中的同步发电机的多输出电压调节
CN201825607U (zh) 电梯轿厢按楼层非接触式供电装置
JP6369509B2 (ja) 電力変換回路
JP2008154342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4999443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CN104891280A (zh) 电梯系统
Jalonen Low voltage direct current in elevator electrification
CN104528504B (zh) 电梯轿厢供电装置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