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58630B - 平衡轴容纳结构 - Google Patents

平衡轴容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58630B
CN101358630B CN2008101004979A CN200810100497A CN101358630B CN 101358630 B CN101358630 B CN 101358630B CN 2008101004979 A CN2008101004979 A CN 2008101004979A CN 200810100497 A CN200810100497 A CN 200810100497A CN 101358630 B CN101358630 B CN 1013586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housing
neck
weight device
sid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004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58630A (zh
Inventor
锅谷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58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8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58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58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22Compensation of inertia forces
    • F16F15/26Compensation of inertia forces of crankshaft systems using solid masses, other than the ordinary piston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i.e. masses connected through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 F16F15/264Rotating balancer shafts
    • F16F15/265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alancer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4Crankshafts, eccentric-shaft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20Shape of crankshafts or eccentric-shafts having regard to balanc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6Engines with means for equalising torqu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73Cranks and wrist pins
    • Y10T74/2183Counterbalanc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衡轴容纳结构,其包括:一对平衡轴,设置在连接至发动机的下端部分的油盘中;以及壳体,适于容纳油盘中的平衡轴。壳体的上端部分被设置得成比发动机的下端部分更靠上。在壳体的上表面中,一开口连续地形成为扩展越过一对平衡轴的两条转动轴线。

Description

平衡轴容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用在汽车发动机中的平衡轴容纳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这样一种技术:使用平衡轴作为一种用于吸收活塞式发动机(在下文中,简称为发动机)的振动的技术手段。
此外,还已知这样一种结构:平衡轴被设置在油盘中,该油盘设置在发动机的下侧上,并且在下面的JP-A-2005-36872中批露了与上述结构相似的结构。
然而,当将平衡轴设置在油盘中时,会发生平衡轴搅动油盘中的油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引起在油中产生气泡的现象(所谓的起泡)或者引起发动机的驱动转矩的损失。
此外,在JP-A-2005-36872中的技术中,如在相同的文件的图4中所示的那样,批露了这样一种结构:平衡轴(平衡轴)(44、45)容纳在上壳体(42)和下壳体(43)中。
在JP-A-2005-36872的技术中,多个开口(这些开口没有赋予参考标号)形成在上壳体(42)和下壳体(43)中。即,上壳体(42)和下壳体(43)没有与外界隔绝地密封。
因此,在JP-A-2005-36872的技术中,即使平衡轴(44、45)容纳在上壳体(42)和下壳体(43)中,油仍流入到上壳体(42)和下壳体(43)的内部,并且油继续被平衡轴(44、45)搅动,导致引起油起泡或转矩损失的问题。
此外,一般地,平衡轴的使用增大了发动机的尺寸。注意到在JP-A-2005-36872的技术中,尽管考虑通过将平衡轴(44、45)设置在油盘内来在一定程度上使发动机的尺寸减小,但是对更小的发动机的要求仍然存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轴容纳结构,该结构有助于实现小的发动机,同时抑制油的起泡和转矩损失的发生。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衡轴容纳结构,包括:
一对平衡轴,设置在连接至发动机的下端部分的油盘中;以及
壳体,适于容纳油盘中的平衡轴,
其中,壳体的上端部分被设置得比发动机的下端部分更靠上,
并且,在壳体的上表面中,一开口连续地形成为扩展越过一对平衡轴的两条转动轴线。
开口的边缘部分在高度上可以基本上等于平衡轴的最远转动轨迹的上端。
开口的边缘部分可以相应地比壳体的侧边缘部分进一步朝向壳体的中心向内偏移。
壳体可以具有侧壁部分,该侧壁部分以与平衡轴的最远转动轨迹一致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平衡轴容纳结构还包括轴颈部分,该轴颈部分沿着与平衡轴的两条转动轴线以直角相交的方向在壳体中延伸并且可转动地支撑平衡轴。开口被轴颈部分分割成至少两个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衡轴容纳结构的总体构造的向下观看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2是从图1中所示的箭头II的方向观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衡轴容纳结构的示例性主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衡轴容纳结构的总体构造的向上观看的示例性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衡轴容纳结构的总体构造的示例性俯视图;以及
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剖切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衡轴容纳结构的示例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基于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衡轴容纳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1中所示,汽车发动机10被构造成具有气缸盖11和气缸体12。如图2中所示,油盘14设置在气缸体12的下端部分。
此外,平衡单元15设置在油盘14中,用于减少发动机10的振动。
此外,如图3和图4中所示,该平衡单元15包括驱动侧轴16、从动侧轴17和壳体19。应注意这些驱动侧轴16和从动侧轴17都是那些被称为平衡轴的轴。
链轮齿(未示出)设置在驱动侧轴16的前端部分25处,并且该链轮齿通过链条(未示出)机械地连接至发动机10的机轴(它的图示说明略去了)。
此外,驱动齿轮26设置在驱动侧轴16上,从动齿轮27设置在从动侧轴17上。这些驱动齿轮26和从动齿轮27相互啮合,从而使驱动侧轴16的转动被传输至从动侧轴17。
A配重器21和B配重器22设置在驱动侧轴16上。
另一方面,从动侧轴17的长度小于驱动侧轴16的长度,并且C配重器23和D配重器24设置在从动侧轴17上。
如图5中所示,A配重器21和B配重器22具有基本上半圆形的横截面,并且A配重器21的重心G21和B配重器22的重心G22与驱动侧轴16的转动轴线C16偏心地设置。
类似地,C配重器23和D配重器24也具有基本上半圆形的横截面,并且C配重器23的重心G23和D配重器24的重心G24与从动侧轴17的转动轴线C17偏心地设置。
壳体19包括上壳体28和下壳体29,并且上壳体28和下壳体29利用紧固螺栓31紧固在一起。
此外,如图4中所示,固定螺栓孔32形成在上壳体28中。
随后,虽然未示出,但是将固定螺栓穿过这些固定螺栓孔32,由此利用固定螺栓将上壳体28固定于气缸体12。
如图1中所示,在下壳体29上设置下前端驱动轴颈33、下中间驱动轴颈34和下后端驱动轴颈35、以及下前端从动轴颈36和下后端从动轴颈37。这五个轴颈33至37都沿着与驱动侧轴16的转动轴线C16和从动侧轴17的转动轴线C17以直角相交的方向延伸。
下前端驱动轴颈33是可转动地支撑驱动侧轴16的一个区域的轴承,其中该区域位于前端部分25附近。
下中间驱动轴颈34是可转动地支撑驱动侧轴16的一个区域的轴承,其中该区域在驱动侧轴16的前端部分25与A配重器21之间位于A配重器21附近。
下后端驱动轴颈35是可转动地支撑驱动侧轴16的一个区域的轴承,其中该区域位于A配重器21与B配重器22之间。
此外,下前端从动轴颈36是可转动地支撑从动侧轴17的一个区域的轴承,其中该区域在前端部分38与C配重器23之间位于C配重器23附近。
下后端从动轴颈37是可转动地支撑从动侧轴17的一个区域的轴承,其中该区域位于C配重器23与D配重器24之间。
另一方面,如图4中所示,在上壳体28上设置上前端驱动轴颈41、上中间驱动轴颈42和上后端驱动轴颈43(这些轴颈的每一个均沿着与驱动侧轴16的转动轴线C16以直角相交的方向延伸)、以及上前端从动轴颈44和上后端从动轴颈45。应注意设置在上壳体28上的全部五个轴颈41至45都沿着与驱动侧轴16的转动轴线C16和从动侧轴17的转动轴线C17以直角相交的方向延伸。
上前端驱动轴颈41是可转动地支撑驱动侧轴16的一个区域的轴承,其中该区域在面对下前端驱动轴颈33的位置中位于前端部分25附近。
上中间驱动轴颈42是可转动地支撑驱动侧轴16的一个区域的轴承,其中该区域在面对下中间驱动轴颈34的位置中在驱动侧轴16的前端部分25与A配重器21之间位于A配重器21附近。
上后端驱动轴颈43是可转动地支撑驱动侧轴16的一个区域的轴承,其中该区域在面对下后端驱动轴颈35的位置中位于A配重器21与B配重器22之间。
此外,上前端从动轴颈44是可转动地支撑从动侧轴17的一个区域的轴承,其中该区域在面对下前端从动轴颈36的位置中在前端部分38与C配重器23之间位于C配重器23附近。
上后端从动轴颈45是可转动地支撑从动侧轴17的一个区域的轴承,其中该区域在面对下后端从动轴颈37的位置中位于C配重器23与D配重器24之间。
此外,如图4中所示,开口53形成在上壳体28的上表面中。
该开口53是连续地扩展越过驱动侧轴16的转动轴线C16和从动侧轴17的转动轴线C17的开口,并且排放已经流入到壳体19的内部的油,用于雾化。
此外,开口53被上后端驱动轴颈43和上后端从动轴颈45分隔成第一区域51和第二区域52。
开口53的第一区域51被形成为位于A配重器21和C配重器23上方的四边形。
开口53的第二区域52被形成为位于B配重器22和D配重器24上方的四边形。
因此,结合A配重器21和C配重器23的转动,油通过开口53的第一区域51从壳体19的内部排出,并且结合B配重器22和D配重器24的转动,油通过开口53的第二区域52从壳体19的内部排出。
此外,如从顶部观看的那样,即,在图4中所示的情况下,开口53的一个边缘部分54比壳体19的一个边缘部分55进一步朝向壳体19的中心向内偏移了预定距离L,而开口53的另一个边缘部分56比壳体19的另一个边缘部分57进一步朝向壳体19的中心向内偏移了预定距离L。
此外,如图5中所示,开口53的两个边缘部分54、56在高度上基本上等于驱动侧轴16的最远转动轨迹D16的上端和从动侧轴17的最远转动轨迹D17的上端。
此外,上壳体28的上表面基本上形成为平的。
如图5中所示,上壳体28具有侧壁部分46、47,该侧壁部分46、47均以与驱动侧轴16的最远转动轨迹D16和从动侧轴17的最远转动轨迹D17一致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此外,如图2中所示,上壳体28的上端部分被设置得比气缸体12的下端部分13更靠上。
在平衡单元15的后壁部分48中开设驱动侧轴工作口58和从动侧轴工作口59,该后壁部分48包括上壳体28的后壁部分48A和下壳体29的后壁部分48B。这些驱动侧轴工作口58和从动侧轴工作口59以相互连通的方式形成。
此外,通过设置驱动侧轴工作口58和从动侧轴工作口59,允许技工通过驱动侧轴工作口58和从动侧轴工作口59对驱动侧轴16和从动侧轴17执行养护工作,而无需将平衡单元15从发动机10中移除。
注意到,一个肋材能够以与驱动侧轴的转动轴线C16和从动侧轴的转动轴线C17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形成在下壳体29上。通用以这种方式形成该肋材,可进一步增加下壳体29的刚性。
至此,已经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平衡轴容纳结构的构造,下面将描述功能和优点。
如图2中所示,因为平衡单元15以上壳体28的上端部分位于比发动机10的下端部分13更靠上的位置的方式设置,所以可确保开口53、驱动侧轴工作口58与从动侧轴工作口59之间的相对长的距离并且可稳住油盘14中的油,由此就使得油难以流入到壳体19的内部。此外,通过将平衡单元15定位在比现有技术结构中的那些平衡单元更高的上部位置中,从而可减小发动机10的高度。
此外,如图4中所示,因为形成在上壳体28中的开口53被形成为连续地扩展越过平衡轴16的转动轴线C16和平衡轴17的转动轴线C17的开口,所以已经流入到壳体19的内部的油能够以被推进的方式从壳体19的内部排出,因而使得能够防止油在壳体19中继续被搅动的情况发生。
因此,本发明的平衡轴容纳结构可有助于发动机10尺寸的减小,与此同时防止油的起泡并减少发动机10的转矩损失。
此外,通过将开口53的一个边缘部分54形成为在高度上基本上等于驱动侧轴16的最远转动轨迹D16的上端,从而可防止发动机10的扩大同时允许壳体19中的油以较高的效率被排出。
此外,如图4中所示,因为开口53的一个边缘部分54形成为比壳体19的一个边缘部分55进一步朝向壳体19的中心向内偏移了预定距离L,而开口53的另一个边缘部分56形成为比壳体19的另一个边缘部分进一步朝向壳体19的中心向内偏移了预定距离L,所以可防止油从壳体19的侧部流动到壳体19的内部。
此外,如图5中所示,侧壁部分46设置在壳体19上,该侧壁部分46以与驱动侧轴16的最远转动轨迹D16一致的方式弯曲地形成,而侧壁部分47也设置在壳体19上,该侧壁部分47以与从动侧轴17的最远转动轨迹D17一致的方式弯曲地形成。因此,在防止壳体19扩大的同时,可防止开口53扩展得太大,从而防止油流入到壳体19的内部。
此外,因为开口53被上后端驱动轴颈43和上后端从动轴颈45分隔成了第一区域51和第二区域52,所以可抑制壳体19刚性的减小。
此外,如图5中所示,设置在第一区域51下方的A配重器21和C配重器23以及设置在第二区域52下方的B配重器22和D配重器24均被形成为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并且壳体19中的油可通过C配重器23和D配重器24的转动而穿过第一区域51和第二区域52被排放到壳体19的外部。
随着对油从壳体19的内部排出做出较大贡献的开口53的第一区域51和第二区域52被保持打开,试图借助上后端驱动轴颈43和上后端从动轴颈45来增加壳体19的刚性。
也就是说,通过上后端驱动轴颈43支撑的驱动侧轴16的区域和通过上后端从动轴颈45支撑的从动轴侧17的区域均形成为基本上精确的圆形,它们对壳体19中的油的排放的贡献相对较小。由此,即使开口53的对油的排放贡献较小的部分以受限的方式被覆盖,还是怀疑该区域的覆盖不会中断油从壳体19的内部的排放。
此外,如图5中所示,因为上壳体28的上表面基本上形成为平的,所以当平衡单元15固定于发动机10的气缸体12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到达油盘14的底部14A的距离。因此,可实现抑制油流入到壳体19的内部。
因此,尽管之前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因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不同的改变或修改。

Claims (4)

1.一种平衡轴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平衡轴,设置在连接至发动机的下端部分的油盘中,并且包括驱动侧轴和从动侧轴;以及
壳体,适于容纳所述油盘中的所述平衡轴,并且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上前端驱动轴颈、上中间驱动轴颈和上后端驱动轴颈、以及上前端从动轴颈和上后端从动轴颈,在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下前端驱动轴颈、下中间驱动轴颈和下后端驱动轴颈、以及下前端从动轴颈和下后端从动轴颈,所有上述轴颈都沿着与所述平衡轴的两条转动轴线以直角相交的方向在所述壳体中延伸并且可转动地支撑所述一对平衡轴,
所述平衡轴容纳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的上端部分被设置得比所述发动机的下端部分更靠上,
在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中,一开口连续地形成为扩展越过所述一对平衡轴的两条转动轴线,所述开口被所述上后端驱动轴颈和上后端从动轴颈分隔成两个区域,
所述驱动侧轴上设有第一配重器和第二配重器,并且所述从动侧轴上设有第三配重器和第四配重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的边缘部分在高度上基本上等于所述平衡轴的最远转动轨迹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衡轴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的边缘部分相应地比所述壳体的侧边缘部分进一步朝向所述壳体的中心向内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轴容纳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侧壁部分,所述侧壁部分以与所述平衡轴的最远转动轨迹一致的方式弯曲地形成。
CN2008101004979A 2007-07-30 2008-06-23 平衡轴容纳结构 Active CN1013586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97945 2007-07-30
JP2007-197945 2007-07-30
JP2007197945A JP4321639B2 (ja) 2007-07-30 2007-07-30 カウンタバランスシャフトの収容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58630A CN101358630A (zh) 2009-02-04
CN101358630B true CN101358630B (zh) 2010-12-22

Family

ID=40227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04979A Active CN101358630B (zh) 2007-07-30 2008-06-23 平衡轴容纳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69575B2 (zh)
JP (1) JP4321639B2 (zh)
KR (1) KR100928770B1 (zh)
CN (1) CN101358630B (zh)
DE (1) DE102008029601B4 (zh)
RU (1) RU2384770C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3156B2 (ja) * 2012-10-24 2015-09-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RU2753431C1 (ru) * 2021-03-04 2021-08-16 Петр Эдуардович Кириленко Система балансировочных валов для двухцилиндрового четырехтактного двигателя (варианты)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3725A (en) 1986-05-29 1987-11-03 Chrysler Motors Corporation Mounting of an engine balancing device
TW323324B (zh) 1996-02-06 1997-12-21 Honda Motor Co Ltd
JPH10238595A (ja) 1996-12-27 1998-09-08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US6170453B1 (en) * 1998-06-30 2001-01-09 Simpson Industries, Inc. Oil/air scavenging system for balance shaft housings
RU2140025C1 (ru) 1998-07-06 1999-10-20 Дронов Евген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Двигатель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JP2000104789A (ja) 1998-09-25 2000-04-11 Otics Corp 内燃機関のバランサ機構
AT3681U1 (de) 1998-10-06 2000-06-26 Avl List Gmbh Mehrzylinder-brennkraftmaschine mit zumindest einer ersten ausgleichswelle
US6708663B1 (en) 1999-10-12 2004-03-23 Steyr-Daimler-Puch Fahrzeugtechnik Ag & Co Kg Device for balancing out mass forces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2001295890A (ja) 2000-04-14 2001-10-26 Aisin Seiki Co Ltd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JP3777369B2 (ja) 2003-07-14 2006-05-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二次バランサ装置
JP4539473B2 (ja) 2005-07-15 2010-09-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JP4243275B2 (ja) 2005-12-19 2009-03-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384770C1 (ru) 2010-03-20
DE102008029601B4 (de) 2019-11-28
KR20090013066A (ko) 2009-02-04
CN101358630A (zh) 2009-02-04
DE102008029601A1 (de) 2009-02-12
US20090032783A1 (en) 2009-02-05
JP4321639B2 (ja) 2009-08-26
KR100928770B1 (ko) 2009-11-25
RU2008125148A (ru) 2009-12-27
JP2009030778A (ja) 2009-02-12
US7669575B2 (en) 2010-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1051A (zh) 自动变速器
EP2278131B1 (en) Balance shaft, housing for balance shaft and engine oil return passage
US6371071B1 (en) Balance shaft housing
EP2602515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1387329B (zh) 一种引擎的平衡装置
EP1652718A1 (en) Pinion housing with contaminant deflector
CN101358630B (zh) 平衡轴容纳结构
CN1139719C (zh) 平衡轴用外壳
CN104696406B (zh) 串联减振板式安装的汽车变速箱减振装置
JP5357132B2 (ja) クランクケース一体型バランサ装置
CN102797789A (zh) 一种发动机平衡轴壳体结构
KR101133114B1 (ko) 뒤틀림 진동 댐퍼 및 뒤틀림 진동 댐퍼를 구비한 회전 부재
JP3873958B2 (ja)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JP3730610B2 (ja) エンジンオイルのリターン通路
JP4594373B2 (ja)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シャフト支持構造
JP3739687B2 (ja) バランサシャフトのハウジング
US11236649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nit
JP3739689B2 (ja) エンジン用つり合い装置のハウジング
JP4810288B2 (ja) 車両用変速機の潤滑装置
ES2200490T3 (es) Caja de cambios ajustable para vehiculos, en condiciones de mantener constante la distancia con respecto al suelo.
CN109854331A (zh) 油底壳、发动机和车辆
EP0347260B2 (en) Drive system for vehicles
JP2003090225A (ja) バランス軸用ハウジング
JP3873957B2 (ja) エンジンのバランサ装置
JP4309875B2 (ja) エンジン用つり合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ort Area,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