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0522A - 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40522A CN101340522A CNA2008101292001A CN200810129200A CN101340522A CN 101340522 A CN101340522 A CN 101340522A CN A2008101292001 A CNA2008101292001 A CN A2008101292001A CN 200810129200 A CN200810129200 A CN 200810129200A CN 101340522 A CN101340522 A CN 1013405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frame
- facial
- scope
- sh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8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08000024754 bloodshot eye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01000005111 ocular hyperemia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191 image analysi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1
- 230000033458 repro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75 pho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095 Ni-MH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8477 Ni—MH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cad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d]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SMBQBQBNOXIFSF-UHFFFAOYSA-N di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Li] SMBQBQBNOXIFS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58 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和方法。该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包括:判断单元(步骤S903),用于判断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在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其中在拍摄模式中,对与通过图像分析检测到的被摄体有关的范围,进行焦点调整、曝光控制、白平衡调整和光控制中的至少一个;范围确定单元(步骤S906),用于当判断单元判断为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时,基于表示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及显示控制单元(步骤S907),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范围确定单元已经确定的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和方法,并且还涉及记录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近来,做出了各种努力来缩小包括显示装置以显示图像的数字照相机、蜂窝电话和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设备的尺寸。尽管缩小电子设备的尺寸可以改善使用的便利性,例如,减小的重量和更高的可携带性,但是可能由于其限制的尺寸使得查看显示图像更困难。
迄今已经提出了例如以下建议来克服这种困难。从显示在屏幕上的图像来检测对象被摄体,例如人脸,并根据检测到的对象被摄体的位置和大小等来确定用于以放大尺寸显示该对象被摄体的显示区域和放大因数。根据确定的显示区域和放大因数来以放大尺寸显示图像。当在图像中存在多个对象被摄体时,将对象被摄体分类成多个集合并对每个集合进行放大显示(日本特开2005-311888)。
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摄像设备,其中,当该摄像设备拍摄图像时,以放大尺寸显示焦点调整区域以确认所拍摄的图像是否处于对焦。
在上述相关技术中,仅将特定的可检测的被摄体例如面部显示为对象被摄体,或者仅焦点调整区域被以放大尺寸显示。然而,拍摄者尝试进行确认的图像中的区域根据要拍摄的图像而不同。也就是说,该区域在某些情况下是焦点调整区域而在其它情况下是人脸。因此,已知的仅显示对象被摄体或仅显示焦点调整区域的方法不能确保显示拍摄者所关注的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使拍摄者能够容易地确认依赖于要拍摄的图像而不同的关注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在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其中在所述拍摄模式中,对与通过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被摄体有关的范围,执行焦点调整、曝光控制、白平衡调整和光控制中的至少一个;范围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所述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时,基于表示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及显示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所述范围确定单元已经确定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在面部优先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其中在所述面部优先模式中,对与通过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被摄体有关的范围,执行焦点调整、曝光控制、白平衡调整和光控制中的至少一个;范围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所述面部优先模式中拍摄的图像时,基于表示通过所述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面部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及显示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所述范围确定单元已经确定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步骤,用于判断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在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其中在所述拍摄模式中,对与通过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被摄体有关的范围,执行焦点调整、曝光控制、白平衡调整和光控制中的至少一个;范围确定步骤,用于当图像判断结果表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所述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时,基于表示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及显示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所述范围确定步骤已经确定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步骤,用于判断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在面部优先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其中在所述面部优先模式中,对与通过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被摄体有关的范围,执行焦点调整、曝光控制、白平衡调整和光控制中的至少一个;范围确定步骤,用于当图像判断结果表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所述面部优先模式中拍摄的图像时,基于表示通过所述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面部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及显示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所述范围确定步骤已经确定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显示图像数据使得拍摄者能够容易地确认依赖于每个要拍摄的图像而不同的关注区域。
本发明的该发明内容没有必要说明所有所需特征,因此本发明还可以是这些所述特征的子组合。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显而易见,其中,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部分。
附图说明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A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的例子的数字照相机的外观图;
图1B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的例子的数字照相机的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照相机模式的变换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拍摄模式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面部检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拍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再现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REC回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回放模式改变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焦点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10A和10B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再现输入等待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显示改变处理的流程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再现过程焦点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面部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图14A~14D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回放模式改变画面的变换;
图15A~15C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面部确认画面的显示例子;
图16A和16B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初始选择框确定和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7A~17D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再现过程焦点确认画面的显示例子;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区域相关性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9A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对焦框信息列表的例子的表;
图19B是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的例子的表;
图19C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根据对焦框信息列表和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的图像的例子;
图20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用于反映对焦框信息列表和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的第一显示例子;
图21A和21B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用于反映对焦框信息列表和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的第二显示例子;
图22A~22D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用于反映对焦框信息列表和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的第三显示例子;
图23A和23B示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中的面部确认处理的显示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注意,下面的典型实施例仅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一个例子,并且可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设备各自的结构和各种条件对其进行适当修改或改变。因此,本发明决不局限于下面的典型实施例。
数字照相机的结构
(a)外观
图1A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的例子的数字照相机的外观图。在图1A中,显示单元28显示图像和各种信息项。电源开关72切换接通电源和断开电源。附图标记61表示快门按钮。将变焦杆设置在快门按钮61的外部。模式选择器开关60转换数字照相机100中的各种模式。更具体地,模式选择器开关60可以转换成静止记录模式、电影记录模式和再现模式等模式。连接线缆111将数字照相机100连接到外部设备。连接器112相互连接连接线缆111和数字照相机100。
操作单元70从用户接收各种输入操作。由例如所示的按钮和设置在图像显示单元28的屏幕上的触摸面板的形式的各种操作部件构成操作单元70。操作单元70的各种按钮包括例如清除按钮、菜单按钮、SET按钮、以十字形式配置的四方向按钮(即,上按钮、下按钮、右按钮和左按钮)、以及滚轮73。附图标记200表示存储卡或硬盘等记录介质。记录介质插槽201容纳记录介质200。容纳在记录介质插槽201中的记录介质200可以与数字照相机100通信。附图标记202表示记录介质插槽201的盖。
(b)框图
图1B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的结构的例子的框图。在图1B中,数字照相机100包括摄像镜头103、具有光圈功能的快门101、以及由例如用于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CCD传感器或CMOS装置构成的摄像单元22。A/D转换器23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当将从摄像单元22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时,并且当将从音频控制单元11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时,使用A/D转换器23。挡板102覆盖包括摄像镜头103的数字照相机100的图像拍摄部,从而防止弄脏和损坏包括摄像镜头103、快门101和摄像单元22的摄像系统。
定时发生器12向摄像单元11、音频控制单元22、A/D转换器23和D/A转换器13中的每一个提供时钟信号和控制信号。由存储器控制单元15和系统控制单元50对定时发生器12进行控制。图像处理单元24对于来自A/D转换器23和来自存储器控制单元15的数据,进行像素插值和减少等预定尺寸调整处理、以及预定颜色转换处理。另外,图像处理单元24基于所拍摄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计算(运算),并且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该计算结果执行曝光控制和焦点调整。从而执行TTL(through-the-lens,通过镜头)AF(autofocusing,自动调焦)处理、AE(automatic exposure,自动曝光)处理、FE(flashpre-emission,闪光灯预发光)处理。此外,图像处理单元24基于所拍摄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计算处理,并且基于该计算结果进行TTL AWB(auto-white balance adjustment,自动白平衡调整)处理。
通过图像处理单元24和存储器控制单元15、或仅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15,将来自A/D转换器23的输出数据写入存储器32。存储器32不仅存储由摄像单元22所获得的、并被A/D转换器23转换成数字数据的图像数据,而且还存储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的图像数据。存储器32还用于存储通过麦克风10所记录的音频数据、静止图像、运动图像和形成图像文件时的文件头。因此,存储器32具有足以存储预定数量的静止图像、预定时间的运动图像和声音的存储容量。
压缩/扩展单元16利用例如自适应离散余弦变换(adapted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ADCT)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和扩展。压缩/扩展单元16响应于从快门101所提供的触发信号,读取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所拍摄的图像,对所读取的图像进行压缩,并且将压缩后的数据写入存储器32。另外,压缩/扩展单元16对从例如记录介质200中的记录单元19读取到存储器32中的压缩后的数据进行扩展,并且将扩展后的数据写入存储器32。由系统控制单元50中的文件单元将由压缩/扩展单元16写入存储器32中的图像数据格式化成文件,并通过接口18将该文件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中。存储器32还用作为图像显示存储器(即,视频存储器)。D/A转换器13将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图像显示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然后将该模拟信号提供给图像显示单元28。图像显示单元28在例如LCD等显示器上呈现于来自A/D转换器23的模拟信号相对应的视图。因此,通过D/A转换器13将写入存储器32中的图像显示数据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
附图标记10表示麦克风。通过由放大器等构成的音频控制单元11,将从麦克风10输出的音频信号提供给A/D转换器23,并且由A/D转换器23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由存储器控制单元15将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存储在存储器32中。另一方面,将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的音频数据读取进存储器32中,然后由D/A转换器13将其转换成模拟信号。音频控制单元11根据该模拟信号驱动扬声器39,并且输出声音。
非易失性存储器56是例如EEPROM等电可擦写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56存储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中所使用的常数和程序等。该程序是用于执行本典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各种流程图(后面说明)的程序。
系统控制单元50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整体控制。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的程序,从而实现本典型实施例中后面所述的各种处理。另外,系统控制单元50对存储器32和存储器控制单元15等进行控制,从而执行对于图像显示单元28的显示控制。附图标记52表示由RAM构成的系统存储器。系统存储器52用于展开系统控制单元50的操作所使用的、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6读出的常数、变量和程序等。
模式选择器开关60、第一快门开关62、第二快门开关64、以及操作单元70用作为用于向系统控制单元50输入各种操作指令的操作部件。
模式选择器开关60可以将系统控制单元50的工作模式转换成静止记录模式、电影记录模式和再现模式的其中一个模式。在设置于数字照相机100上的快门按钮61操作一半(即,半按下)时,接通第一快门开关62,并且生成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响应于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系统控制单元50启动AF(自动调焦)处理、AE(自动曝光)处理、AWB(自动白平衡调整)处理和FE(闪光灯预发光)处理等操作。
利用快门按钮61的完全操作(完全按下)接通第二快门开关64,并且生成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响应于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系统控制单元50启动一系列拍摄处理的操作:以从摄像单元22读取信号开始,到将图像数据写入记录介质200。
例如,通过选择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的各种功能图标的其中一个,构成操作单元70的操作部件各自被分配对于每个状况的适当功能,并且用作为各种功能按钮。功能按钮包括例如结束按钮、返回按钮、图像前进按钮、跳跃按钮、缩小按钮、以及属性改变按钮。例如,当按下菜单按钮时,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显示允许用户进行各种设置的菜单画面。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的菜单画面、四方向按钮和SET按钮,直观地进行各种设置。电源开关72转换接通电源和断开电源。
由电池检测电路、DC-DC转换器、用于转换供电至的块的切换电路构成电源控制单元80,并且电源控制电路80检测电池的安装/卸载、电池的种类、以及电池的剩余容量。另外,电源控制单元80根据该检测结果和来自系统控制单元50的指令,对DC-DC转换器进行控制,并且在必要时期向包括记录介质200的各单元提供所需的电压。
由碱性电池或锂(lithium)电池等一次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Li)电池等二次电池、和/或AC适配器构成电源单元30。连接器33和34相互连接电源单元30和电源控制单元80。
RTC(实时时钟)40计算日期和时间。RTC 40包括在其内部与电源控制单元80分开的电源单元,并且即使在断开电源单元30时,也可以继续时间计算。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使用在启动时从RTC 40所获得的日期和时间,设置系统计时器,然后执行计时器控制。
附图标记18表示与存储卡或硬盘等记录介质200的接口。连接器35相互连接记录介质200和接口18。记录介质安装/卸载检测单元96检测是否将记录介质200安装在连接器35上。
记录介质200是存储卡或硬盘的形式。记录介质200包括由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构成的记录单元19、与数字照相机100有关的接口37、以及用于连接记录介质200和数字照相机100的连接器36。
通信单元110执行适于例如RS232C、USB、IEEE1394、P1284、SCSI、调制解调器、LAN和无线通信的各种通信处理。连接器112(或无线通信情况下的天线)通过通信单元110将数字照相机100连接到其它设备。
数字照相机100的整体操作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的整体操作的流程图。
当操作电源开关72以接通电源时,在步骤S201,系统控制单元50初始化标志,对变量等进行控制等。然后,在步骤S202,系统控制单元50启动对于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中的文件的管理处理。
接着,在步骤S203、S205和S207,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模式选择器开关60的设置位置。如果将模式选择器开关60设置成静止记录模式,则处理从步骤S203进入步骤S204,在步骤S204,执行静止记录模式处理。后面将参考图3详细说明步骤S204中的静止记录模式处理。如果将模式选择器开关60设置成电影记录模式,则处理通过步骤S203和S205进入步骤S206,在步骤S206,执行电影记录模式处理。如果将模式选择器开关60设置成再现模式,则处理通过步骤S203、S205和S207,进入步骤S208,在步骤S208,执行再现模式处理。后面将参考图6详细说明步骤S208中的再现模式处理。
如果将模式选择器开关60设置成其它模式中的一种,则处理进入步骤S209,在步骤S209,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与所选择的模式相对应的处理。其它模式包括例如用于传输存储在记录介质200中的文件的传输模式处理、以及用于从外部设备接收文件、并将其存储在记录介质200中的接收模式处理。
在执行与通过模式选择器开关60所设置的模式相对应的、步骤S204、S206、S208和S209的其中一个中的处理之后,处理进入步骤S210。在步骤S210,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电源开关72的设置位置。如果将电源开关72设置成接通电源,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203。另一方面,如果将电源开关72设置成断开电源,则处理从步骤S210进入到步骤S211,在步骤S211,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结束处理。结束处理包括例如将图像显示单元28上所呈现的显示改变成结束状态、关闭镜头挡板102以保护摄像单元、将包括标志、控制变量等的参数、设置值和设置模式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以及切断向不再需要供电的那些单元的供电。在完成步骤S311中的结束处理时,结束该处理,并且电源变成断开状态。
静止记录模式
图3是示出图2的步骤S204中的静止记录模式处理的流程图。例如,当通过模式选择器开关60将工作模式改变成其它模式时,或者当将电源开关72设置成断开时,通过中断处理结束图3的静止记录模式处理。
在启动静止记录模式处理之后,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301建立拍摄模式。通过以下建立拍摄模式:
(1)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6获取前一静止记录模式结束时的拍摄模式,并且将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或者
(2)当通过用户操作操作单元70输入拍摄模式的设置时,将输入的拍摄模式的设置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在此所使用的术语“拍摄模式”意为组合适合要拍摄的场景的快门速度、光圈值、闪光灯发光状态、灵敏度设置等所实现的模式。
在本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中,将拍摄模式分类成如下几种模式:
●自动模式:基于包含在数字照相机100中的程序所测量的曝光值,自动确定照相机的各种参数。,
●手动模式:用户可以自由改变照相机的各种参数。
●场景模式:自动设置适合于要拍摄的场景的快门速度、光圈值、闪光灯发光状态、灵敏度设置等的组合。
还将场景模式分类成以下几种模式:
●肖像模式:该模式通过使得背景模糊、并使得肖像更突出,尤其适合于拍摄肖像。
●夜景模式:该模式通过使闪光灯照亮人物对象,并以较低快门速度记录背景,尤其适合于拍摄夜景。
●风景模式:该模式尤其适合于拍摄广阔的风景的场景。
●夜间和抓拍模式:该模式尤其适用于在不使用三角架的情况下清晰地拍摄夜景和人物对象。
●儿童和宠物模式:该模式使得能够在不错过快门机会的情况下拍摄快速移动的儿童或宠物。
●鲜绿和秋色模式:该模式尤其适合于在绿意盎然的季节鲜明地拍摄树木和叶子等。
●聚会模式:该模式尤其适合于在荧光灯或白炽灯泡的照明下以更忠实于对象的色彩拍摄对象,并抑制晃动。
●雪景模式:该模式使得能够在不使人脸等变暗、并在雪景的背景上不会留下蓝色色彩的情况下拍摄人物对象。
●海滩模式:该模式能够使得即使在阳光反射强烈的海面或沙滩上,也在不使人脸等变暗的情况下拍摄人物对象。
●焰火模式:该模式尤其适合于以最佳曝光鲜明地拍摄焰火。
●水族馆模式:该模式设置适合于拍摄例如室内水箱中的鱼的灵敏度、白平衡和色彩。
●水下模式:该模式针对以抑制蓝色色彩的水下彩色拍摄来设置最佳白平衡。
如果在步骤S301建立拍摄模式,则在步骤S302,系统控制单元50进行通过镜头查看以显示来自摄像单元22的图像数据。然后,在步骤S303,系统控制单元50不仅通过使用电源控制单元80判断电池的剩余容量,而且还判断是否存在记录介质200以及电池的剩余容量是否足以操作数字照相机100。如果存在任何问题,则在步骤S304利用图像显示单元28以图像或声音的形式显示预定警告,并且处理返回到步骤S301。
如果记录介质200的状态没有问题,则在步骤S305,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需要,执行分类信息的自动分配ON/OFF设置。用户可以在按下作为操作单元70的其中一个的菜单按钮时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的菜单画面(未示出)上自由进行自动分配ON/OFF设置。更具体地,使用表示是否根据场景模式和对象条件自动分配分类信息的标志,进行分类信息的自动分配ON/OFF设置。将设置值(标志的ON/OFF值)保持在系统存储器52中。因此,分类信息的自动分配ON/OFF设置可以避免用户不希望的分类信息的分配。后面将详细说明分类信息。
然后,在步骤S306,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面部检测处理,该处理用于检测在通过镜头查看中所显示的图像信号中是否存在面部。后面将参考图4说明面部检测处理。如果在面部检测处理中检测到人脸,则系统控制单元50将图像信号中所检测到的面部的数量、各面部的位置坐标和大小(宽度和高度)、及其可靠性系数等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作为面部信息。如果在面部检测处理中未检测到任何人脸,则系统控制单元50在表示检测到的面部数量、各面部的位置坐标和大小(宽度和高度)、及其可靠性系数等的系统存储器52中的各区域中设置0。
然后,在步骤S307,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接通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如果断开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305,以重复上述步骤S305和S306。另一方面,如果接通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则处理进入步骤S308。在步骤S308,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焦点调整的距离测量处理以使得摄像镜头103对焦被摄体,并且还执行曝光控制的测光处理,以确定光圈值、快门时间(快门速度)等。在测光处理中,根据需要还执行闪光灯的设置(光控制)。另外,如果预先设置需要在检测到的面部的范围中的距离测量的面部优先AF,如果在步骤S306中检测到了面部,则在所检测到的面部的范围中执行焦点调整。
然后,在步骤S309和S310,判断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和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的ON/OFF状态。如果在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的on状态下接通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则处理从步骤S309进入步骤S311。如果断开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即,如果利用未接通的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来取消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则处理从步骤S310返回到步骤S305。在接通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并且断开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期间,重复步骤S309和S310的处理。
如果按下第二快门开关SW2,则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311通过通过镜头查看将图像显示单元28的显示状态设置成固定颜色显示状态。然后,在步骤S312,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拍摄处理,包括曝光处理和显影处理。在曝光处理中,通过图像处理单元24或者直接从A/D转换器23将从A/D转换器23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写入存储器32。在显影处理中,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需要来读取写入在存储器32中的图像数据,并执行各种处理。在显影处将参考图5详细说明拍摄处理。
然后,在步骤S313,系统控制单元50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进行通过拍摄处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的REC回放。术语“REC回放”意为这样一种处理:为了确认所拍摄的图像,在拍摄被摄体之后,在将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之前,将该图像数据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预定时间(回放时间)。后面将参考图7详细说明REC回放处理。在REC回放处理之后,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314执行记录处理,该处理用于将在拍摄处理中所获得的图像数据作为图像文件写入记录介质200中。
在结束步骤S314中的记录处理之后,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315判断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的on/Off状态。如果接通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则系统控制单元50重复步骤S315的判断,并且等待断开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在等待期间,持续REC回放。换句话说,当完成步骤S314中的记录处理时,继续图像显示单元28上的REC回放,直到断开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为止。利用这种配置,用户通过持续保持快门按钮61的完全按下状态,可以利用REC回放仔细确认所拍摄的图像数据。
如果在用户完全按下快门按钮61以进行拍摄之后,在移开用户的手时快门按钮61从完全按下状态释放,则处理从步骤S315进入步骤S316。在步骤S316,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过去了预定回放时间。如果过去了预定回放时间,则处理进入步骤S317。在步骤S317,系统控制单元50将图像显示单元28的显示状态从REC回放返回到通过镜头查看。因此,在利用REC回放确认所拍摄的图像数据之后,图像显示单元28的显示状态自动改变成通过镜头查看,在通过镜头查看中,连续显示来自摄像单元22的图像数据,以准备进行下一拍摄。
在步骤S318,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的ON/OFF状态。如果接通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309,并且,如果断开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305。换句话说,如果持续快门按钮61的半按下状态(即,如果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保持接通),则系统控制单元50保持准备进行下一拍摄(步骤S309)。另一方面,如果释放快门按钮61(即,断开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则系统控制单元50使得结束这一系列拍摄操作,并且返回到拍摄待机状态(步骤S305)。
面部检测
下面参考图4说明图3的步骤S306中的面部检测处理的一个例子。在步骤S401,系统控制单元50将用于面部检测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图像处理单元24。在步骤S402,图像处理单元24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控制下,使有关图像数据通过水平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BDF)。此外,在步骤S403,图像处理单元24在系统控制单元50的控制下,使在步骤S402中处理后的有关图像数据通过垂直带通滤波器(BDF)。利用水平和垂直带通滤波器从该图像数据检测边缘成分。
然后,在步骤S404,系统控制单元50对于所检测到的边缘成分执行模式匹配,从而提取眼睛、鼻子、嘴和耳朵的候选组。在步骤S405,系统控制单元50从在步骤S404中所提取的眼睛候选中确定满足预先设置的条件(例如,两个眼睛之间的距离和其倾斜度)的两个眼睛,作为一对眼睛,并且将眼睛候选缩窄到每一均包括这对眼睛的眼睛候选组。然后,在步骤S406,系统控制单元50将在步骤S405中所选择的眼睛候选组与形成与各候选相对应的面部的其它部分(鼻子、嘴和耳朵)相关联,然后使得到的数据经过预先设置的非面部条件滤波器,从而检测到面部。在步骤S407,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步骤S406中的面部检测结果来输出面部信息,并且使得结束该处理。此时,将检测到的面部数量和所检测到的各面部的区域的大小等特征信息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分析通过镜头查看中所显示的图像数据、并提取该图像数据的特征信息,来检测特定被摄体的被摄体信息。尽管在本典型实施例中,获得面部信息作为特定被摄体的被摄体信息的例子,但是特定被摄体的被摄体信息可以包括如基于红眼判断的其它各种类型的信息。
拍摄
图5是示出图3的步骤S312中的拍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501,系统控制单元50在开始拍摄时,从系统计数器获得日期和时间,并将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在步骤S502,对应于根据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曝光控制数据的光圈值,系统控制单元50打开具有光圈功能的快门101。这样开始曝光(步骤S503)。
在步骤S504,系统控制单元50根据曝光控制数据,等待摄像单元22的曝光的结束。在到达曝光的结束时间时,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505关闭快门101。在步骤S506,系统控制单元50从摄像单元22读取电荷信号,并通过图像处理单元24或直接从A/D转换器23,将从A/D转换器23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写入存储器32中。上述步骤S501~S506对应于曝光处理。
然后,在步骤S507,系统控制单元50读取写入存储器32中的图像数据,并且根据需要,连续执行各种步骤的图像处理。图像处理包括例如白平衡处理和使用压缩/扩展单元16的压缩处理。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写入存储器32。在步骤S508,系统控制单元50从存储器32读取图像数据,并且通过压缩/扩展单元16扩展图像数据,其中,压缩/扩展单元16用于调整图像数据的大小,以使图像数据适于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将调整大小后的图像数据传送给D/A转换器13,以将其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随着结束上述一系列处理步骤,完成拍摄处理。
再现模式的操作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典型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100中的再现模式的操作的流程图。图6的流程图详细示出图2的步骤S208。
在步骤S601,系统控制单元50从记录介质200获得最新图像信息。在计算图像的总数和准备搜索列表之前获得最新图像信息的优点是在再现模式中尽可能快地显示处理后的图像。在步骤S602,系统控制单元50检查在步骤S601中是否正确获得最新图像信息。如果没有正确获得最新图像信息,则处理进入步骤S609,在步骤S609,系统控制单元50在无图像状态下等待输入。例如,当没有图像时,或者当由于介质故障因而没有获得图像信息时,发生未获得最新图像信息的情况。如果获得最新图像信息,则将此判断为表示至少存在一个图像,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603。
在步骤S603,系统控制单元50基于在步骤S601所获得的最新图像信息,从记录介质200读取最新图像数据。在步骤S604,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文件分析处理,并且从所读取的最新图像信息获得图像的拍摄信息、属性信息等。在步骤S605,系统控制单元50显示所读取的最新图像信息。此时,系统控制单元50还显示在步骤S604中所获得的拍摄信息、属性信息等。此外,如果根据步骤S604中的文件分析结果判断出所获得的数据是不正确的,例如,如果文件被部分破坏,则还进行错误显示。
在步骤S606,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用于获得记录在记录介质200上的图像的总数的处理。以后台模式(background mode)执行步骤S606的处理,以使得处理可以在无需等待步骤S606的结束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因此,即使当在记录介质200中存储有大量图像数据,并且需要长时间计算图像的总数时,也可以在无需等待结束图像总数的计算的情况下开始图像回放。在下面的情况下上述处理尤其有效:当将操作模式从记录模式变成再现模式,在记录模式还记录或删除图像数据,并且改变图像的总数时。如果在记录模式中没有另外记录或删除图像数据,则由于可以利用已计算的图像总数,因而无需用于计算图像总数的处理。
然后,在步骤S607,系统控制单元50开始用于准备搜索列表的处理。搜索列表是通过获得预先与图像数据相关联的属性信息而准备的用于进行管理的列表。预先形成搜索列表使得能够根据各属性快速执行再现或清除等特定处理。同样以与总图像数量计算处理相类似的后台模式执行搜索列表准备处理,以使得可以在无需等待步骤S607的结束的情况下,执行下一步骤。在步骤S608,系统控制单元50进入输入等待状态。后面将参考图10说明输入等待状态中的处理。
REC回放
图7是示出图3的步骤S313中的REC回放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701,系统控制单元50获得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回放时间。如果回放时间是0秒,则使结束REC回放处理(步骤S702)。
在步骤S703,系统控制单元50获得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回放模式。如果回放模式为“正常回放”(步骤S704),则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15仅将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所拍摄的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步骤S708)。
如果回放模式为“详细回放”(步骤S705),则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15将存储在存储器32中所拍摄的图像和与各拍摄的图像相关联的拍摄信息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步骤S707)。
如果回放模式既不是正常回放也不是详细回放,则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显示焦点确认信息(步骤S706)。后面将参考图9说明焦点确认处理。
在步骤S709,系统控制单元50在回放期间可以转换成以下状态:以放大尺寸显示整体显示区域,在整体显示区域中,显示所拍摄的整个图像;以及以放大尺寸显示所拍摄的图像的一部分的放大显示区域。后面将参考图8说明回放模式改变处理。
在步骤S710,系统控制单元50监视回放时间,并且,如果回放时间过去,则停止回放(步骤S712)。即使在回放时间没有过去的情况下,如果按下SW1或SW2(步骤S711中为YES),也使回放结束,并且开始准备下一拍摄。
回放模式改变
图8是示出图7的步骤S709中的回放模式改变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图像显示单元28进入图14A的显示状态(步骤S801)。更具体地,在该画面的左上侧显示用于显示所拍摄的整个图像的整体显示区域,并且在该画面的右下侧,以小于显示在该画面的左上侧的整体显示区域的尺寸,显示用于显示所拍摄的图像的一部分的放大显示区域。
然后,如果将变焦杆按向TELE端(步骤S802),则以更小尺寸显示显示在该画面左上侧的整体显示区域,并且以更大尺寸显示显示在该画面右下侧的放大显示区域,如图14B所示(步骤S804)。当放大显示区域中所显示的图像是例如可以指定特定区域的人脸或登记的被摄体时,可以在无需存储放大倍率的情况下在特定区域中放大这类图像。如果在再现模式中将变焦杆按向WIDE端(步骤S803),则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显示多个图像(步骤S805)。
如果在以放大尺寸显示显示在该画面右下侧的放大显示区域的情况下将变焦杆按向TELE端(步骤S806),则增大放大显示区域中所显示的图像的显示放大倍率(步骤S811)。图14C示出此时的图像显示单元28上的显示例子。
如果在以放大尺寸显示显示在该画面右下侧的放大显示区域的情况下将变焦杆按向WIDE端(步骤S807),则确认显示放大倍率是否处于下限(步骤S809)。如果显示放大倍率处于下限,则存储该显示放大倍率(步骤S812),并且处理返回到步骤S801。如果显示放大倍率未处于下限,则降低图像的显示放大倍率(步骤S810)。
如果在以放大尺寸显示显示在该画面右下侧的放大显示区域的情况下,按下MENU(菜单)按钮(步骤S808),则存储当前显示放大倍率,并且处理返回到步骤S801。仅在照相机的该操作期间,可以将显示放大倍率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或者可以将显示放大倍率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56中,以在下次启动时使所存储的显示放大倍率有效。
如上所述,可以在所拍摄的图像和作为所拍摄的图像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像之间简单转换显示放大倍率,改变放大显示的放大倍率,并且仅通过操作变焦杆和MENU按钮来存储显示放大倍率。
另外,当操作MENU按钮等预定操作部件时,存储图像显示放大倍率,并且在下次再现中,基于所存储的显示放大倍率显示该图像。因此,可以提供对于用户方便的回放模式。
另外,操作部件不局限于变焦杆和MENU按钮。代替MENU按钮,还可以使用例如DISP按钮等其它按钮。
此外,当在以放大尺寸显示显示在该画面的右下侧的图像情况下指示图像前进时,显示状态可以返回成以下状态:以放大尺寸显示显示在左上侧的所拍摄的图像(图14A);或者可以在维持前一显示状态的同时,使图像前进。当在维持前一显示状态的同时使图像前进时,可以在初始显示的框中放大该图像;或者可以在放大坐标位置保持固定时,使图像前进。另外,还可以根据例如连续拍摄模式中所拍摄的图像的拍摄条件,来改变回放模式。
焦点确认
图9是示出图7的步骤S706中的焦点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901,从系统存储器52获得关于图像的对焦框信息和面部信息,并且基于所获得的对焦框信息和面部信息,分别将对焦框的总数和面部框的总数设置成对焦框数量I和面部框数量J。这里假定分别按照顺序:对焦框1>对焦框2>......对焦框I和面部框1>面部框2>......面部框J,对焦框数量I和面部框数量J进行排序。例如,可以选择排序用的索引,以使得按照AF评价值的降序对对焦框进行排序,并且使得按照尺寸和与中心的接近程度的降序对面部框进行排序。当然,排序用的索引不局限于这一例子。
然后,在步骤S902,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对焦框数量I是否大于0,即,在该图像中是否存在对焦位置。如果判断出存在对焦位置(即,对焦框数量I>0),则处理进入步骤S903,并且,如果判断出不存在对焦位置,则处理进入步骤S908。
在步骤903,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执行了面部优先AF。如果判断出没有执行面部优先AF,则处理进入步骤S904,并且,如果判断出执行了面部优先AF,则处理进入步骤S906。
在步骤S904,确定REC回放下图像中要放大的放大范围(图像区域)。这里,将放大范围确定为这样一个范围:在对焦框的中心附近,大小与REC回放下的整个图像的大小成一定比例的范围(基于不表示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信息来进行放大范围的确定)。当存在多个对焦框时,根据步骤S901中所设置的排序,对于最高等级的对焦框1确定放大范围。除上述例子以外,例如,还可以将放大范围设置为用户预先任意设置的范围、或落在像素放大倍率为100%的对焦框中心附近的后述放大显示区域内的范围。可以将用户预先任意设置的范围设置为与整个图像的大小具有相对比例的范围、或者通过像素放大倍率表示的范围。利用面部优先AF以外的其它AF方法所拍摄的图像表示拍摄者关注人脸以外的被摄体进行焦点调整之后所拍摄的图像。然而,对焦框的大小是固定的,并且不表示拍摄者所关注的被摄体的整个区域。因此,认为对焦框的大小不反映拍摄者的意图,并且可以将距离对焦框的中心的特定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而不必局限于由对焦框所表示的整个范围。因此,可以以允许用户仔细确认对焦框内的被摄体是否处于对焦的方式来显示图像。
在步骤S905,以放大尺寸随同整个图像一起显示在步骤S904中所确定的REC回放下的图像中的放大范围(图像区域),从而使之落在放大显示区域内。
图15A示出步骤S905中的显示例子。在整体显示区域1501中,以允许允许识别整个图像的方式显示REC回放下的图像。与显示在整体显示区域1501中的整个图像呈重叠关系所显示的对焦框1502表示通过图3的步骤S308中的焦点调整使得处于对焦的、REC回放下的图像中的区域。当存在多个对焦框时,可以仅显示对焦框1,或者以不同于其它对焦框的颜色显示对焦框1,来全部显示多个对焦框。同样以与整个图像呈重叠关系所显示的部分放大框1503是用于定义在步骤S904中所确定的区域的框,并且表示整个图像中在放大显示区域1505中所显示的区域。面部框1504表示面部框1~J,其中,基于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在进行拍摄时通过面部检测所检测到的面部信息来获得面部框1~J。在放大显示区域1505中,以放大尺寸显示由部分放大框1503所表示的、整体显示区域1501中所显示的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使之落在放大显示区域1505内。以不同颜色显示对焦框1502、部分放大框1503和面部框1504,以使得可以通过颜色来识别这些框各自的意义。通过显示这些框,用户可以在REC回放下快速确认整个图像和已经过焦点调整的位置处的对焦程度,其中,在REC回放下该图像的一部分中已进行了焦点调整。
在步骤S906,作为在REC回放下图像中要放大的放大范围,确定包含对焦框1中所包括的整个面部的范围(图像区域)(基于被摄体信息进行放大范围的确定)。通过面部优先AF所拍摄的图像具有拍摄者尤其关注人脸来拍摄图像的可能性高。因此,将包含对焦框1中所包括的整个面部的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以使得可以仔细确认作为目标被摄体的人脸。
更具体地,将通过放大或缩小由关于面部的面部信息所表示的面部区域所获得的区域确定为放大范围,其中,该面部被包括在对焦框1中,或者被包括在面部优先AF期间经过焦点调整的对焦框1的部分中。由于对焦框1是经过面部优先AF的框,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面部被包括在该对焦框中。因此,确定放大范围,从而可以确认包括在该对焦框1中的整个面部。在参考图4所述的面部检测处理中,基于所提取的面部上的眼睛、鼻子、嘴和耳朵的候选组来确定面部区域。因此,在通过该面部信息所表示的面部区域中,不会总包括表示在该面部检测中未使用的、包括其它面部部分(例如,轮廓和头发)整个实际面部的区域。因为这一原因,执行该处理,以将通过以特定放大倍率放大由该面部信息所表示的面部区域所获得的区域作为放大范围,以包括整个面部。
图15C示出该处理的例子。通过面部检测处理所获得的面部信息所表示的面部区域1506仅表示在面部检测处理的确定中所使用的部分,并且面部区域1506小于实际整个面部。因此,将通过以特定放大倍率放大由面部信息所表示的面部区域1506以包括整个面部所获得的区域确定为放大范围。显示这样所确定的放大范围,作为上述步骤S907中的部分放大框1503。由于还使对焦框1502经过面部优先AF,并且基于通过面部信息所表示的面部区域1506来确定对焦框1502的大小,因而代替通过面部信息所表示的面部区域1506,还可以根据对焦框1502确定放大范围。确定放大范围中所使用的放大/缩小因素依赖于在用以确定面部区域的面部检测处理中使用了面部的哪一部分,并且是依赖于面部检测算法的值。
在步骤S907,以放大或缩小后的尺寸,随同整个图像一起,显示在步骤S906中所确定了的、并包含对焦框1中所包括的整个面部的、REC回放下的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使之落在放大显示区域中。
图15B示出步骤S907中的显示例子。整体显示区域1501、对焦框1502和面部框1504与图15A中的相同。注意,在本典型实施例中,由于经过面部优先AF的对焦框具有与面部框1相同的范围,因而假设这里所显示的对焦框1502还显示面部框1。部分放大框1503是用于定义在步骤S906所确定了的区域的框,并且表示显示在放大显示区域1505中的整个图像中的区域。与图15A中的部分放大框1503不同,图15B中的部分放大框1503定义包含对焦框1中所包括的整个面部的区域,如上所述。在放大显示区域1505中,以放大尺寸显示通过部分放大框1503所表示的、显示在整体显示区域1501中的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使之落在放大显示区域1505中。尽管在所示的例子中以放大尺寸显示该区域,但是,当包含显示在整体显示区域1501中的图像上的对焦框1中所包括的整个面部的区域大于放大显示区域1505时,以缩小尺寸显示该区域。通过以这种方式提供显示,用户可以快速确认例如REC回放下的整个图像、REC回放下的图像中的哪个人处于对焦、以及对焦人的表现。换句话说,用户可以在尤其注意目标人物,即,拍摄时用户关注的被摄体时,进行确认。另外,其优点是:以允许用户基于框颜色、图标或字符进行识别的这种方式来显示图像,从而使得在步骤S907中显示在放大显示区域1505中或整体显示区域1501中的部分放大框1503中的范围不同于步骤S905中所显示的范围。
在步骤S908,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面部框数量J是否大于0,即,在图像中是否存在面部。如果判断出存在面部(即,面部框数量J>0),则处理进入步骤S909,并且,如果判断出没有面部,则处理进入步骤S911。
在步骤S909,对于在步骤S901中所设置的面部框1,将通过放大或缩小由面部信息所表示的面部区域所获得的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基于被摄体信息进行放大范围的确定)。用于通过放大或缩小由面部信息所表示的面部区域来确定放大范围的方法如以上参考图15C所述。这里,由于不存在对焦框,因而,如果检测到面部,则将作为对于进行详细确认有意义的被摄体所检测到的、包括整个面部的区域确定为放大范围。
在步骤S910,以与整体显示区域呈重叠关系的方式,显示表示面部框1~J的面部框和在步骤S909中作为部分放大框所确定的放大范围。此外,随同整个图像一起,以这样的放大倍率的放大或缩小尺寸显示由部分放大框所表示的区域,以使得该区域落在放大显示区域内。
在步骤S911,将该图像的中心附近的、具有与整个图像的大小成一定比例的的大小的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基于不同于被摄体信息的信息来进行放大范围的确定)。
在步骤S912,以与整体显示区域呈重叠关系,显示在步骤S911中所确定的放大范围,作为部分放大框。此外,随同整个图像一起,以放大或缩小后的尺寸显示由该部分放大框所表示的区域,以使得该区域落在放大显示区域内。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既没有对焦框,也没有面部框,因而在整体显示区域中仅以重叠关系显示部分放大框。
当完成步骤S905、S907、S910和S912中的显示处理时,在步骤S913接受在REC回放期间可执行的其它处理之后,结束焦点确认处理。
尽管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在步骤S903中对于在执行面部优先AF后是否拍摄了图像进行判断之后,确定放大范围,但是,还可以使用其它一些方法,只要该方法可以将下面的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该范围可被确定为对于进行拍摄时拍摄者关注的被摄体专门指定的范围。例如,有这样一种图像,在该图像中,对于在拍摄时所检测到的、并不局限于面部的被摄体执行曝光控制、白平衡控制、光控制等,而不执行面部优先AF,当图像可被确定为这样的图像时,关注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拍摄者大概想要拍摄这类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将经过曝光控制、白平衡控制、光控制等的包括整个被摄体的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拍摄时可检测到的被摄体的例子有红眼。
此外,步骤S908中的判断不局限于对于有无面部的判断。还可以通过判断是否检测到面部以外的其它一些被摄体,例如,红眼,并且通过根据该判断选择包括整个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区域,来设置放大范围。
利用本典型实施例,在判断所显示的图像是下面的哪一种图像之后,可以提供用于确认的适当显示:对不是特定被摄体的用户关注特定部分进行了焦点调整的图像,或者拍摄了用户关注例如面部等所检测到的特定被摄体的图像。此外,可以根据图像是否具有对焦区域、或者根据是否检测到例如面部等特定被摄体,来提供用于确认的适当显示。换句话说,可以以允许用户容易地确认对于每一图像都不相同的关注区域的方式,来显示图像。
再现模式中的输入等待
图10是示出再现模式中的输入等待状态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01,系统控制单元50检查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这里,操作输入意思为用户对于按钮或电池盖的操作、表示功率减小的事件等。如果没有输入,则系统控制单元50等待即将来临的输入。如果检测到任何操作,则处理进入步骤S1002。
在步骤S1002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所检测到的操作输入是否来自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图像前进按钮。如果所检测到的操作输入是来自图像前进按钮,则处理进入步骤S1003,在步骤S1003,系统控制单元50读取下一显示图像。由一对与各前进方向相对应的按钮构成图像前进按钮,并且根据与所操作的按钮相对应的前进方向,读取下一显示图像。在步骤S1004,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文件分析处理,包括关于在步骤S1003所读取的图像数据的拍摄信息、属性信息等。在步骤S1005,系统控制单元50显示在步骤S1003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此时,还基于步骤S1004中的文件分析处理的结果显示拍摄信息、属性信息等。此外,如果根据步骤S1004的文件分析结果判断出所获得数据不正确,例如,如果文件的一部分损坏,则还进行错误表示。在完成该显示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01中的输入等待状态。
如果在步骤S1002判断出输入不是来自图像前进按钮,则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1006判断所检测到的操作输入是否来自结束按钮。如果判断为该输入来自结束按钮,则处理进入步骤S1007,在步骤S1007,系统控制单元50结束搜索列表准备处理。如果正在准备搜索列表,则中断该准备处理,并且,如果已完成了搜索列表,则不执行任何东西。在步骤S1008,系统控制单元50对图像总数的计算执行结束处理。像在步骤S1007中一样,如果正在执行总图像数量计算,则中断该计算处理,并且,如果已完成了该计算,则不执行任何东西。然后,结束再现模式中的处理,随后处理进入图2的步骤S210。
如果在步骤S1006判断出操作输入不是来自结束按钮,则处理进入步骤S1009。在步骤S1009,系统控制单元50检查是否完成了在步骤S606(图6)开始的总图像数量计算处理。如果仍未完成该计算处理,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01的操作输入等待状态。此时,可以显示用以表示仍未完成该计算处理的消息或图标。利用上述处理,在无需等待总图像数量计算的完成的情况下,执行利用图像前进按钮的图像前进操作和利用结束按钮的结束操作,而忽略其它操作输入,直到完成总图像数量计算处理为止。
如果在步骤S1009判断出完成了总图像数量计算,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0。在步骤S1010,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否通过操作单元70的操作选择了分类信息设置菜单。如果判断结果表示选择了分类信息设置菜单,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1,在步骤S1011,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分类信息设置模式中的处理。如果在步骤S1010判断出没有选择分类信息设置菜单,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2。
在步骤S1012,系统控制单元50检查所检测到的操作输入是否来自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清除按钮。如果判断出操作输入来自清除按钮,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3。在步骤S1013,系统控制单元50对于当前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的图像数据执行删除。如果完成了图像数据的删除,则系统控制单元50在步骤S1014检查删除之后的图像总数。如果图像总数为0,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5,用于变换成无图像状态下的输入等待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在删除之后还保持有图像数据,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6,在步骤S1016,系统控制单元50读取下一显示对象的图像数据,以显示下一图像数据。这里,假定下一显示对象的图像数据为文件编号接着所删除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当删除最新图像数据时,选择文件编号为所删除的图像数据的文件编号的前一个编号的图像数据,作为下一显示对象。在步骤S1017,系统控制单元50对于在步骤S1016中作为显示对象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执行文件分析处理,从而获得拍摄信息、属性信息等。在步骤S1018,系统控制单元50将在步骤S1016所读取的图像数据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此时,还显示拍摄信息、属性信息等。此外,如果根据步骤S1017的文件分析结果判断出所获得的数据不正确,例如,文件的一部分损坏,则还进行错误表示。在完成该显示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001中的操作输入等待状态。
如果在步骤S1012判断出操作输入不是来自清除按钮,则处理进入步骤S1019。在步骤S1019,系统控制单元50检查是否完成在步骤S607(图6)所开始的搜索列表准备处理。如果仍未完成搜索列表准备处理,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001的操作输入等待状态。此时,像在上述仍未完成总图像数量计算的情况一样,可以显示消息或图标,以表示仍未完成搜索列表准备处理。利用上述处理,忽略上述操作输入以外的其它操作输入,直到完成搜索列表准备处理为止。上述操作输入的处理包括图像前进操作(S1002~S1005)、结束操作(S1006~S1008)、分类信息设置模式的执行(S1010和S1011)、以及图像清除操作(S1012~S1018)。
如果在步骤S1019判断出完成了搜索列表准备,则处理进入步骤S1020。在步骤S1020,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所检测到的操作输入是否是跳跃指令。如果判断出该操作输入是跳跃指令,则处理在步骤S1021变换成跳跃模式。
如果判断出该操作输入不是跳跃指令,则处理进入步骤S1022,在步骤S1022,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所检测到的操作输入是否指示选择操作。如果判断结果表示该操作输入指示选择操作,则处理在步骤S1023变换成选择操作。
如果判断结果表示该操作输入没有指示选择操作,则处理进入步骤S1024,在步骤S1024,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所检测到的操作输入是否指示显示改变。如果判断结果表示该操作输入指示显示改变,则处理在步骤S1205变换成显示改变处理。后面将参考图11说明显示改变处理。
如果判断结果表示该操作输入没有指示显示改变,则处理进入步骤S1026,在步骤S1026,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所检测到的操作输入是否指示面部确认。如果判断结果表示该操作输入指示面部确认,则处理在步骤S1027变换成面部确认处理。后面将参考图13说明面部确认处理。
如果步骤S1026中的判断结果表示该操作输入没有指示面部确认,则处理进入步骤S1028。当没有面部按钮等用于指示面部确认的操作部件时,处理也进入步骤S1028。在步骤S1028,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与上述操作输入以外的操作输入相对应的处理。这类处理包括例如图像编辑处理、改变为多再现(multi-reproducing)、以及使用菜单按钮的菜单显示。术语“多再现”意为这样一种再现模式,在该模式中,在图像显示单元28的一个画面上,并排显示包含在图像数据中的多个缩小图像。
显示改变
图11是示出图10的步骤S1025中的显示改变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0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当前显示模式,并且,如果当前显示模式为“正常显示”,则执行简化显示处理(步骤S1102)。在简化显示处理中,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所拍摄的图像以外,系统控制单元50还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15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显示一系列信息,包括例如文件编号和日期。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将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当前显示模式更新成简化显示。如果当前显示模式不是“正常显示”(步骤S1102),则处理进入步骤S1103。
在步骤S1103,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当前显示模式,并且,如果当前显示模式为“简化显示”,则执行详细显示处理(步骤S1104)。在详细显示处理中,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所拍摄的图像和在步骤S1102的简化显示处理中所显示的简化信息以外,系统控制单元50还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15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显示详细拍摄信息,包括例如曝光和直方图。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将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当前显示模式更新成详细显示。如果当前显示模式不是“简化显示”(步骤S1103),则处理进入步骤S1105。
在步骤S1105,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当前显示模式。如果当前显示模式为“详细显示”,则判断当前所再现的图像是否适合焦点确认处理(步骤S1106)。例如,对于不适合焦点确认处理的图像是不可识别的图像或者运动图像。如果在步骤S1106判断出再现图像适合焦点确认处理,则处理进入再现过程焦点确认处理(步骤S1107)。后面将参考图12说明再现过程焦点确认处理。
如果在步骤S1105判断出当前显示模式不是“详细显示”,并且如果在步骤S1106判断出再现图像不适合焦点确认处理,则系统控制单元50执行正常显示处理(步骤S1108)。在正常显示处理中,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15,仅将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所拍摄的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将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当前显示模式更新成正常显示。
再现过程焦点确认
图12是示出图11的步骤S1107中的再现过程焦点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201,系统控制单元50对于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再现图像执行图像分析,并且进行以上参考图4所述的面部检测处理。
然后,在步骤S1202,系统控制单元50计算所检测到的面部区域和对焦框的区域之间的相关性。当计算结果示出高度相关时,改变跳跃对象。后面将参考图18详细说明区域相关性的计算。这里假定在步骤S1201中所检测到的面部的总数为面部框数量J,并且通过参考关于正在再现的所拍摄的图像的附加信息所获得的对焦框的总数为对焦框数量I。另外,此时,假定分别以下面的顺序对对焦框的数量I和面部框的数量J进行排序:对焦框1>对焦框2>......>对焦框I和面部框1>面部框2>......面部框J。
在步骤S1203,初始化框索引。更具体地,“i”是表示对焦框中放大显示的下一候选的索引,并且“j”为表示面部框中下一放大显示候选的索引。在步骤S1203中将这些索引都初始化成1。
在步骤S1204,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是选择首先成为部分放大对象的框作为对焦框还是作为面部框,并且执行初始显示。后面将参考图16说明初始选择框(initially-selected-frame)的确定和显示处理。
在步骤S1205,判断是否操作了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框跳跃按钮。如果操作了框跳跃按钮,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6,并且,如果没有操作框跳跃按钮,则处理进入步骤S1230。
在步骤S1206,判断对焦框数量I和面部框数量J是否都为0。如果对焦框数量I和面部框数量J都为0,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5,并且,如果对焦框数量I和面部框数量J至少其中一个不为0,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7。
在步骤S1207,判断当前选择的框是对焦框还是面部框。如果选择了对焦框,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8,并且如果选择了面部框,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9。
在步骤S1208,判断对焦框中的下一显示候选的索引i是否没有超过对焦框数量I。如果索引i没有超过对焦框数量I(即,i≤I),则处理进入步骤S1209,并且如果索引i超过对焦框数量I(即,i>I),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3。
在步骤S1209,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记录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对焦框信息列表,并且判断第i个对焦框是否为跳跃对象。后面将参考图18和19说明对焦框信息列表。如果第i个对焦框不是跳跃对象,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0,在步骤S1210,将索引i增大1。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8。如果第i个对焦框是跳跃对象,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1。
在步骤S1211,使所选择的框跳至第i个对焦框。更具体地,将前一选择的框改变成对焦框i,并且将之前已经以放大后的尺寸所显示的再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改变成基于对焦框i所确定范围。基于对焦框i所确定的范围与以上参考图9所述的相同。此时,如果再现图像是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图像,则可以将包括整个面部的区域设置为基于对焦框的放大范围。
图17B示出步骤S1211中的显示例子。
图17A~17D示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所提供的显示例子。在整体显示区域1710中,以允许识别整个图像的方式显示再现图像。与整体显示区域1710呈重叠关系,显示对焦框1711(对焦框1)、对焦框1712(对焦框2)、面部框1713(面部框1)、面部框1714(面部框2)、以及部分放大框1715。
在放大显示区域1710中,以放大尺寸显示通过部分放大框1715所表示的、显示在整体显示区域1710中的再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假定在步骤S1211时设置索引i=2,在步骤S1211时如图17B所示显示图像。前一显示如图17A所示。比较图17A和17B,使图17A中选择了并显示了对焦框1(对焦框1711)的部分放大框1715跳至图17B中的对焦框2(对焦框1712),从而与通过部分放大框1715所表示范围相对应,在图17B中还改变放大显示区域1720中的显示。
在步骤S1212,将对焦框的索引i增大1,以将对焦框显示候选更新成下一对焦框。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5。
如果在步骤S1208中索引i超过对焦框数量I(即,i>I),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3。在步骤S1213,判断面部框的索引j是否超过面部框数量J(即,j≤J)。如果索引j没有超过面部框数量J(即,j≤J),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4,并且,如果索引j超过面部框数量J(即,j>J),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8。
在步骤S1214,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记录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面部框信息列表,并且判断第j个面部框是否为跳跃对象。后面将参考图18和19说明面部框信息列表。如果第j个面部框不是跳跃对象,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5,在步骤S1215,将索引j增大1。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13。如果第j个面部框是跳跃对象,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6。
在步骤S1216,使所选择的框跳至第j个面部框。更具体地,将前一选择的框改变成面部框j,并且将之前以放大尺寸所显示的、再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改变成基于面部框j所确定的范围。基于面部框j所确定的范围与以上参考图9所述的相同。此时,可以基于再现图像的面部信息,将包括整个面部的区域设置为放大范围。
图17C示出步骤S1216中的显示例子。
假定在步骤S1216时设置索引j=1,在步骤S1216时如图17C所示显示图像。前一显示如图17B所示。比较图17B和17C,将在图17B中选择了和显示了对焦框2(对焦框1712)的部分放大框1715跳至图17C中的面部框1(面部框1713),并且在图17C中,与通过部分放大框1715所表示的范围相对应,还改变放大显示区域1720中的显示。
在步骤S1217,将面部框的索引j增大1,以将面部框显示候选更新成下一面部框。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5。
如果在步骤S1213中面部框的索引j超过面部框数量J,则这意味着在步骤S1218中完成了一系列处理,该系列处理用于选择所有对焦框和面部框中的每一个,并且以放大尺寸显示所选择的框。因此,在步骤S1218中将索引i和j都设置为1并且将当前选择的框设置成面部框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6。以这样的方式,可以以放大尺寸重复显示对焦框和面部框。
如果在步骤S1207,当前选择的框为面部框,则处理进入步骤S1219。在步骤S1219,判断面部框中下一显示候选的索引j是否超过面部框数量J。如果索引j没有超过面部框数量J(即,j≤J),则处理进入步骤S1220,并且,如果索引j超过面部框数量J(j>J),则处理进入步骤S1224。
在步骤S1220,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记录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面部框信息列表,并且判断第j个面部框是否为跳跃对象。后面将参考图18和19说明面部框信息列表。如果第j个面部框不是跳跃对象,则处理进入步骤S1221,在步骤S1221,将索引j增大1。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19。如果第j个面部框为跳跃对象,则处理进入步骤S1222。
在步骤S1222,使所选择的框跳至第j个面部框。更具体地,将前一选择的框改变成面部框j,并且将之前以放大尺寸显示的再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改变成基于面部框j所确定的范围。基于面部框j所确定的范围与以上参考图9所述的相同。此时,基于再现图像的面部信息,将包括整个面部的区域设置为放大范围。
图17D示出步骤S1222中的显示例子。
假定在步骤S1222时设置索引j=2,在步骤S1222时在图17D所示显示图像。前一显示如图17C所示。比较图17C和17D,使在图17C中选择了和显示了的面部框1(面部框1713)的部分放大框1715跳至图17D中的面部框2(面部框1714),并且与通过部分放大框1715所表示的范围相对应,在图17D还改变放大显示区域1720中的显示。
在步骤S1223,将面部框的索引j增大1,以将面部框显示候选更新成下一面部框。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5。
如果在步骤S1219索引j超过面部框数量J(即,j>J),则处理进入步骤S1224。在步骤S1224,判断对焦框的索引i是否超过对焦框数量I(即,i≤I)。如果索引i没有超过对焦框数量I(即,i≤I),则处理进入步骤S1225,并且,如果索引i超过对焦框数量I(即,i>I),则处理进入步骤S1229。
在步骤S1225,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记录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对焦框信息列表,并且判断第i个对焦框是否为跳跃对象。后面将参考图18和19说明对焦框信息列表。如果第i个对焦框不是跳跃对象,则处理进入步骤S1226,在步骤S1226,将索引i增大1。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24。如果第i个对焦框为跳跃对象,则处理进入步骤S1227。
在步骤S1227,使所选择的框跳至第i个对焦框。更具体地,将前一选择的框改变成对焦框i,并且将之前以放大尺寸所显示了的再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改变成基于对焦框i所确定的范围。基于对焦框i所确定的范围与以上参考图9所述的相同。此时,如果再现图像是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图像,则可以该基于对焦框将包括整个面部的区域设置为放大范围。
图17A示出步骤S1227中的显示例子。
假定步骤S1227时设置索引i=1,在步骤S1227时如图17A所示显示该图像。前一显示如图17D所示。比较17D和17A,使在图17中选择了和显示了的面部框2(面部框1714)的部分放大框1715跳至图17A中的对焦框1(对焦框1711),并且与通过部分放大框1715所表示的范围相对应,在图17A中还改变放大显示区域中的显示。
在步骤S1228,将对焦框的索引i增大1,以将对焦框显示候选更新成下一对焦框。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5。
如果在步骤S1224中对焦框的索引i超过对焦框数量I,则这意味着在步骤S1229中完成了一系列处理,该一系列处理用于选择所有对焦框和面部框中的每一个,并且以放大尺寸显示所选择的框。因此,在步骤S1229中,在将索引i和j两者均设置为1、并且将当前选择的框设置成对焦框之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6。以这样的方式,可以以放大尺寸重复显示对焦框和面部框。
在步骤S1230中,判断是否操作了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面部按钮。如果判断结果表示操作了面部按钮,则处理进入步骤S1231。并且,如果判断结果表示没有操作面部按钮,则处理进入步骤S1240。
在步骤S1231,判断面部框数量J是否为0,即,所检测到的面部的数量是否为0。如果j为0,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5,并且,如果J不为0,则处理进入步骤S1232。
在步骤S1232,判断面部框中下一显示候选的索引j是否超过面部框数量J。如果索引j超过J,则这意味着完成了用于以放大尺寸对所有面部框的一系列显示。因此,处理进入步骤S1236,在步骤S1236中,将索引j设置为1。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31。如果索引j没有超过J,则处理进入步骤S1233。
在步骤S1233,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记录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面部框信息列表,并判断第j个面部框是否为跳跃对象。后面将参考图18和19说明面部框信息列表。如果第j个面部框不是跳跃对象,则处理进入步骤S1237,在步骤S1237,将索引j增大1。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232。如果第j个面部框为跳跃对象,则处理进入步骤S1234。注意,由于这里所执行的处理表示操作了面部按钮的情况,因而不进行向对焦框的跳跃。因此,与操作框按钮时的跳跃的情况不同,不用担心向同一被摄体的二次跳跃。因为这个原因,可以对该处理进行修改,以允许跳至所有面部框的中的每一个,而无需在步骤S133中判断相关面部框是否为跳跃对象。
在步骤S1234,使所选择的框跳至第j个面部框。更具体地,将前一选择的框改变成面部框j,并且将之前以放大尺寸所显示了的记录再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改变成基于面部框j所确定的范围。基于面部框j所确定的范围与以上参考图9所述的相同。此时,基于再现图像的面部信息,可以将包括整个面部的区域设置为放大范围。步骤S1234中的显示如图17C或17D所示。
在步骤S1235,将面部框的索引j增大1,以将面部框显示候选更新成下一面部框。然后该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5。
在步骤S1240,判断是否操作了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变焦杆。如果操作了变焦杆,则处理进入步骤S1241,在步骤S1241,执行回放模式改变处理。以与上面参考图8所述的相同方式执行回放模式改变处理。如果判断结果表示没有操作变焦杆,则处理进入步骤S1250。
在步骤S1250,判断是否操作了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显示改变按钮。如果判断结果表示操作了显示改变按钮,则使得结束焦点确认显示处理,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251,在步骤S1251,执行正常显示处理。在正常显示处理中,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15,仅将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所拍摄的图像显示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此外,系统控制单元50将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当前显示模式更新成正常显示。在改变成正常显示之后,系统控制单元50返回到图10的再现输入等待处理。如果步骤S1250中的判断结果表示没有操作显示改变按钮,则处理进入步骤S1260。
在步骤S1260,判断是否检测到了其它操作输入。如果存在其它操作输入,则处理进入步骤S1261,在步骤S1261,执行与该操作输入相对应的处理。如果没有其它操作输入,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205。
图17A~17D示出图12的再现过程焦点确认处理中图像显示单元28上的显示例子。图像显示单元28显示再现图像的整体显示区域1710、提供部分放大框1715的显示区域的放大显示区域1720、对焦框1711(对焦框1)、对焦框1712(对焦框2)、面部框1713(面部框1)、面部框1714(面部框2)。
在图17A中,以放大尺寸显示对焦框1711(对焦框1)。在图17B中,以放大尺寸显示对焦框1712(对焦框2)。在图17C中,以放大尺寸显示面部框1713(面部框1)。在图17D中,以放大尺寸显示面部框1714(面部框2)。
在图12的再现过程焦点确认处理中在步骤S1205所确定的初始选择框为对焦框的情况下,当重复按下框跳跃按钮时,按照图17A→图17B→图17C→图17D→图17A等的顺序改变画面。因此,首先逐一部分放大对焦框。在跳至每个对焦框之后,开始各面部框的部分放大显示。
相反,在步骤S1205所确定的初始选择框为面部框的情况下,当重复按下框跳跃按钮时,按照图17C→图17D→图17A→图17B→图17C等的顺序改变画面。因此,首先逐一部分放大面部框。在跳至每一面部框之后,开始各对焦框的部分放大显示。
在图12的流程图中,在通过按下框跳跃按钮来以放大尺寸显示对焦框之后,当按下面部按钮以便以放大尺寸显示面部框,并且再次按下框跳跃按钮以使得跳至对焦框时,以放大尺寸显示先前以放大尺寸所显示的对焦框随后的下一对焦框。然而,该处理不局限于上述例子。作为另一例子,为了返回到显示第一对焦框,或者为了返回到显示先前所显示的对焦框,可以对索引i进行控制。
另外,可以将用于前一显示的信息临时存储在例如系统存储器52中,以使得当在按下框跳跃按钮以使部分放大框跳至不同框之后进行该操作,以退出焦点确认模式,然后再次进入焦点确认模式时,可以再次以放大尺寸显示先前以放大尺寸所显示的框。
此外,对于已通过面部优先AF模式进行了对焦的对焦框,可以设置该对焦框来以与面部框类似地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通过按下面部按钮进行向相关对焦框的跳跃。可选地,可以给予该对焦框比其它对焦框和面部框更高的优先级,以最优先以放大尺寸对其进行显示。
如果存在专用于对焦框的操作部件,则可以修改该处理,以进行向仅与图12中的面部按钮的情况下类似的各对焦框的跳跃。
另外,即使当没有设置面部按钮时,通过假定对焦框数量I为0,同样可以实践用于在再现期间优先显示面部识别信息的方法,从而允许仅向人脸框的跳跃。
面部确认
图13是示出图10的步骤S1027中的面部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系统控制单元50对于所拍摄的图像执行面部检测处理,其中,该图像被存储在存储器32中,并且正在再现该图像(步骤S1301)。如图4所示,执行面部检测处理。
假定在步骤S1301中所检测到的面部的总数为面部框数量J(步骤S1302)。此时,还假定按照面部框1>面部框2>......>面部框J的顺序,对面部框的数量J进行排序。例如,可以选择用于进行排序的索引,从而使得按照尺寸和与中心的接近程度的降序,对面部框进行排序。当然,进行排序所用的索引不局限于这一例子。
在步骤S1303,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J是否为0。如果J为0,即,如果在步骤S1301中,根据再现图像没有检测到面部,那么系统控制单元50返回到图10的再现输入等待处理(步骤S1001)。
如果J为0,则处理进入步骤S1304,在步骤S1304,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15,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执行面部确认的初始显示。初始显示不仅包括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所拍摄图像的整体显示和部分放大显示,而且还包括面部框的数量J。不显示对焦框。
与图12的再现过程焦点确认处理中的显示例子(图17A~17D)相比较,没有显示对焦框1711和1712。因此,不能进行向对焦框的跳跃。换句话说,通过提供与各面部框相对应的整个拍摄图像的仅一部分的部分放大显示,可以仅对面部部分连续进行焦点确认。
在步骤S1305,对表示要以放大尺寸所显示的面部框的索引进行初始化。更具体地,“j”是表示面部框中放大显示的下一候选的索引。在步骤S1305中将该索引初始化成1。
如果在步骤S1306中,面部框中的下一显示候选的索引j超过了面部框数量J,则这意味着已完成了以放大尺寸对于所有面部框的一系列显示。因此,系统控制单元50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15,将图像显示单元28上的显示返回成面部确认处理前的显示(步骤S1309)。此时,在参考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显示模式、并更新显示之后,系统控制单元50返回到图10的再现输入等待处理(步骤S1001)。在面部确认中,在完成了以放大尺寸对于所有面部框的一系列显示时,结束使用部分放大显示的确认处理。
作为步骤S1306中对于面部框中下一显示候选的索引j是否超过面部框数量的判断结果,如果j没有超过J,则设置第j个面部框以将其显示在部分放大显示区域中(S1307),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308。此时,还显示表示与整体显示中的部分放大显示区域相对应的位置的部分放大显示框。在步骤S1308,将索引j增大1,并且将面部框显示候选更新成下一面部框。
在步骤S1310,系统控制单元50检查是否存在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如果没有输入,则系统控制单元50等待即将来临的输入。如果检测到了任何操作输入,则系统控制单元50识别该操作输入。如果该操作输入来自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面部按钮,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1306。
如果该操作输入来自包括在操作单元70中的变焦杆(步骤S1310),则执行回放模式改变处理(步骤S1311)。在回放模式改变处理中执行图8所示的处理。
如果该操作输入是其它输入(步骤S1310),则执行与该操作输入相对应的处理(步骤S1312)。这里,不执行利用框跳跃按钮向对焦框的跳跃和利用显示改变按钮的显示改变处理。
图23A和23B示出图13的面部确认处理期间在图像显示单元28上所提供的显示例子。
图像显示单元28显示再现图像的整体显示区域2310、表示部分放大框2315的区域的放大显示区域2320、面部框2313、以及面部框2314。不显示对焦框。
另外,在初始状态下,以较整体显示区域2310更大的尺寸显示放大显示区域2320。在图23A中,以放大尺寸显示面部框2313。在图23B中,以放大尺寸显示面部框2314。
当在图13的面部确认处理中重复按下面部按钮时,按照图23A→图23B→结束面部确认处理的顺序,改变画面。
初始选择框的确定和显示
图16是示出图12的步骤S1204的初始选择框确定和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601,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添加给正在再现的图像的分类信息,并且判断是否附加了人物标签,即,表示在该图像中拍摄人的分类信息。如果附加了人物标签,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7,在步骤S1607,优先将面部框设置为初始选择框。优先将该面部框设置为初始选择框的原因是:当附加了人物标签时,主被摄体是人的可能性高。如果没有附加人物标签,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2。
然后,在步骤S1602,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添加给正在再现的图像的、拍摄时的拍摄模式,并且判断拍摄模式是否为肖像模式。如果拍摄模式是肖像模式,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7,在步骤S1607,优先将面部框设置为初始选择框。优先将该面部框设置为初始选择框的原因在于:当以肖像模式拍摄图像时,主被摄体是人的可能性高。肖像模式以外,在认为被摄体是人的其它拍摄模式中,也可以进行类似判断。如果该判断结果表示不是以肖像模式拍摄该再现图像,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3。
在步骤S1603,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添加给正在再现的图像的、拍摄时的设置信息,并且判断正在再现的图像是否是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图像。如果正在再现的图像是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图像,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5。如果再现图像不是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图像,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4。
在步骤S1604,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在AF期间和拍摄期间之间是否改变了场角。可以通过利用角速度传感器和角速度传感器的输出,或者通过采用图像的例如添加给图像的对焦框等坐标信息、以及图像的颜色、亮度等,来检测场角的改变。如果在步骤S1604判断出改变了场角,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7,在步骤S1607,优先将面部框设置为初始选择框。即使在以面部优先AF以外的模式执行AF的情况下,当在直到拍摄的期间改变场角时,考虑到下面的可能性使人脸优先:未在通过AF所实际设置的位置处显示对焦框,或者以在对于人进行对焦之后所改变的场角进行拍摄。如果在步骤S1604判断出在AF期间和拍摄期间之间没有改变场角,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6,在步骤S1606,使对焦框优先。使对焦框优先的原因在于:当以面部优先AF以外的模式进行焦点调整时,用户通过试图指定对焦框进行拍摄的可能性高,或者由于没有改变场角因而可以正确显示实际进行对焦的部分。
在步骤S1605,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添加给正在再现的图像的、拍摄时的设置信息,并判断正在再现的图像是否是以面部指定模式所拍摄的图像。面部指定模式是面部优先AF的特殊模式,在该模式中,在跟踪用户所指定的特定面部时执行AF。如果指定结果表示再现图像不是以面部指定模式所拍摄的,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7,在步骤S1607,将面部框设置为优先选择的框。另一方面,如果指定结果表示再现图像是以面部指定模式所拍摄的,则处理进入步骤S1606,在步骤S1606,将对焦框设置为优先选择的框。在面部指定模式中,用户可以选择任意面部作为对焦对象,并且可以对于例如位于画面边处的非常小的面部调整焦点,作为主被摄体。因此,即使在在画面中心附近显示大的面部的情况下,如果用户在面部指定模式中指定位于画面边的小的面部,也假定图像:关注该小的面部的用户拍摄该图像。然而,当选择面部框作为初始显示的框时,选择面部框1,即,具有更大尺寸、且位于距离画面中心更近的面部,并且以放大尺寸显示不同于所希望的被摄体的面部。考虑到这一问题,对于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但以面部指定模式利用所指定的某一面部所拍摄的图像,将对焦框设置为初始选择框与将面部框设置为初始选择框相比可能性更高。
在步骤S1606,确定被优先设置为初始选择框的对焦框,并且将其临时存储在例如系统存储器52中,以使得在随后步骤的处理中可以参考该判断结果。另一方面,在步骤S1607中,确定被优先设置为初始选择框的面部框,并且还将其临时存储在例如系统存储器52中,以使得可以在随后步骤的处理中参考该确定结果。
在步骤S1610,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对焦框数量I是否大于0,即,在图像中是否具有对焦位置。如果判断出存在对焦位置(即,对焦框数量I>0),则处理进入步骤S1611,并且,如果判断出没有对焦位置,则处理进入步骤S1620。
在步骤S1611中,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正在再现的图像是否是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图像。如果判断出没有执行面部优先AF,则处理进入步骤S1612,并且,如果判断出执行了面部优先AF,则处理进入步骤S1615。
在步骤S1612,将初始选择框设置成对焦框,并且确定正在再现的图像中要放大的放大范围。这里,将放大范围确定为在对焦框的中心的附近、尺寸与对于正在再现的整个图像的尺寸成一定比例的范围。当存在多个对焦框时,根据在图12的步骤S1202中所设置的排序,对于最高等级的对焦框1确定放大范围。除上述例子外,还可以将放大范围设置为:例如,用户预先随意设置的范围;或者落在放大倍率为100%的对焦框的中心附近像素的放大显示区域内的范围。
在步骤S1613,随同整个图像一起,以放大尺寸显示在步骤S1612所确定的、正在再现的图像中的放大范围,以使之落在放大显示区域内。这里所呈现显示大体上与以上参考图15A所述的相同,并且不重复对该显示的详细说明。然而,不同点在于:用于获得要显示的面部框的面部检测处理的定时在图12的步骤S1201,即,在图像再现期间;以及反映图12的步骤S1202中的区域相关性的计算结果。后面将参考图19和20说明这些不同点。
在步骤S1614,将图12的步骤S1203中初始化了的索引i增大1,以将对焦框显示候选更新成下一对焦框。然后结束初始选择框确定和显示处理。
在步骤S1615,将初始选择框设置成对焦框,并且将包含包括在对焦框1中的整个面部的范围确定为正在再现的图像中的要放大的放大范围。这里,由于优先将对焦框设置为初始选择框,则将通过放大或缩小对焦框1所获得的范围,而不是通过放大或缩小在再现期间利用面部检测处理所检测的面部的区域所获得的范围,来设置为放大范围。如以上参考图15C所述,基于拍摄期间所检测到的面部的区域,来确定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图像中的对焦框的大小。因此,可以通过根据面部检测的算法对利用面部优先AF所获得的对焦框的范围进行特定值的放大或缩小,来确定包含包括在对焦框中的整个面部的范围。。
在步骤S1616,随同整个图像一起,以放大或缩小尺寸显示包含在正在再现的图像中的在步骤S1615所确定了的、包含包括在对焦框1中的整个面部的范围,以使之落在放大显示区域内。这里所呈现的显示大体上与以上参考图15B所述的相同,并且不重复对该显示的详细说明。然而,不同在于:用于获得要显示的面部框的面部检测处理的定时在图12的步骤S1201,即,在图像再现期间;以及反映图12的步骤S1202中的区域相关性的计算结果。后面将参考图19和20说明这些不同点。
在步骤S1617,将在图12的步骤S1203已初始化的索引i增大1,以将对焦框显示候选更新成下一对焦框。然后结束初始选择框确定和显示处理。
在步骤S1620,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在再现期间所检测到的、并在图12的步骤S1202所获得的面部框数量J是否大于0,即,在该图像中是否存在面部。如果判断出操作面部(即,面部框数量J>0),则处理进入步骤S1621,并且,如果判断出没有面部,则处理进入步骤S1624。
在步骤S1621,将面部框确定为初始选择框,并且,将通过放大或缩小根据在图12的步骤S1202所设置了的、关于面部框1的面部信息所表示的面部区域所获得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上面参考图15C说明了用于在再现期间通过放大或缩小由面部信息所表示的面部区域来确定放大范围的方法。
在步骤S1622,以与整体显示区域呈重叠关系来显示表示在再现期间所检测到的面部框1~J的面部框和在步骤S1621作为部分放大框所确定的放大范围。此外,随同整个图像一起,以这样的放大倍率的放大或缩小尺寸显示由部分放大框所表示的区域,以使得该区域落在放大显示区域内。
在步骤S1623,将在图12的步骤S1203中初始化后的索引j增大1,以将面部框显示候选更新呈下一面部框。
在步骤S1624,由于既不存在对焦框,也不存在面部框,因而不确定初始选择框,并且将图像中心附近的整体图像的尺寸成一定比例的尺寸的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
在步骤S1625,以与整体显示区域呈重叠关系来将在步骤S1624所确定的放大范围显示为部分放大框。此外,随同整个图像一起,以这样的放大倍率的放大尺寸或缩小尺寸显示由部分放大框所表示的区域,以使该区域落在放大显示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既不存在对焦框也不存在面部框,因而以与整体显示区域呈重叠关系仅显示部分放大框。
在步骤S1630,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在再现期间所检测到的、并在图12的步骤S1202中所获得的面部框数量J是否大于0,即,在图像中是否存在面部。如果判断出存在面部(即,面部框数量J>0),则处理进入步骤S1631,并且,如果判断出没有面部,则处理进入步骤S1640。这里,由于在步骤S1607中使面部框优先作为初始选择框,因而不同于在步骤S1606中使对焦框优先作为初始选择框的情况,而是首先判断是否存在面部。因此,在随后的处理中,如果存在面部,则以较对焦框更高的优先级,以放大尺寸显示表示在再现期间所检测到的面部的面部框。
由于步骤S1631、S1632和S1633中的处理分别与上述步骤S1621、S1622和S1623中的处理类似,因而这里不再重复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步骤S1640,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对焦框数量I是否大于0,即,在图像中是否存在对焦位置。如果判断出存在对焦位置(即,对焦框数量I>0),则处理进入步骤S1641,并且,如果判断出没有对焦位置,则处理进入步骤S1650。
由于步骤S1641、S1642、S1643和S1644中的处理分别与上述步骤S1611、S1612、S1613和S1614中的处理类似,因而这里不再重复对其的详细说明。另外,由于步骤S1650和S1651中的处理分别与上述步骤S1624和S1625中的处理类似,因而这里不再重复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果在步骤S1641判断出再现图像是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图像,则处理进入步骤S1645。由于步骤S1645、S1646和S1647中的处理分别与上述步骤S1615、S1616和S1617中的处理类似,因而这里不再重复对其的详细说明。另外,在步骤S1645,像在步骤S1615一样,将通过放大或缩小对焦框1所获得的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然而,原因不同于步骤S1615的情况。也就是说,原因在于:在再现期间,在面部检测中判断出不存在来自图像的面部。
尽管在步骤S1611和S1641中判断是否是在执行面部优先AF后拍摄图像之后,在本典型实施例中确定放大范围,但是,还可以使用其它一些方法,只要该方法可以将下面的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该范围可被确定为对于进行拍摄时拍摄者关注的被摄体专门指定的范围。例如,有这样一种图像,在该图像中,对于在拍摄时所检测到的、并不局限于面部的被摄体执行曝光控制、白平衡控制、光控制等,而不执行面部优先AF,当图像可被确定为这样的图像时,关注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拍摄者大概想要拍摄这类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将经过曝光控制、白平衡控制、光控制等的包括整个被摄体的范围确定为放大范围。拍摄时可检测到的被摄体的例子有红眼。
此外,步骤S1620中的判断不局限于对于是否存在面部的判断。还可以通过判断是否检测到除面部以外的例如红眼等其它被摄体、并根据该判断选择包括所检测的整个被摄体的区域,来设置放大范围。另外,还可以进行步骤S1630中的判断,从而使得:如果优先作为初始选择框的框是表示面部以外的被摄体的框,并且可以检测到由该框所表示的被摄体,则可以将包括这样的整个图像的范围设置为放大范围。
区域相关性的计算
图18是示出图12的步骤S1202中的区域相关性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801,系统控制单元50获得通过参考正在再现的图像的附加信息所获得的对焦框信息。
然后,在步骤S1802,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系统存储器52,并且基于通过图12的步骤S1201中的再现期间的面部检测所检测到的面部信息,来获得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该信息包括所检测到的面部的总数和面部各自的区域。
在步骤S1803,将在步骤S1801所获得的对焦框的总数设置成对焦框数量I,并且将在步骤S1802所获得的面部框的总数设置成面部框数量J。这里假定分别按照对焦框1>对焦框2>......>对焦框I和面部框1>面部框2>......>面部框J的顺序,对对焦框的数量I和面部框的数量J进行排序。例如,可以选择用于进行排序的索引,以使得按照AF评价值的降序对对焦框进行排序,并且按照尺寸和与中心的接近程度的降序,对面部框进行排序。当然,用于进行排序的索引不局限于这一例子。
然后,在步骤S1804,系统控制单元50计算在步骤S1802中所获得的各面部的区域的中心坐标,并且将所计算出的中心坐标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
在步骤S1805,系统控制单元50计算在步骤S1801所获得的对焦框各自的范围,并且将所计算出的范围临时存储在系统存储器52中。
在步骤S1806,初始化对焦框数量和面部框数量的索引。更具体地,“i”是表示对焦框的索引,并且“j”是表示面部框的索引。在步骤S1806中将这两个索引均初始化成0。
在步骤S1807,系统控制单元50判断在步骤S1803所设置的对焦框数量I和面部框数量J是否均为0,即,是否存在对焦框和面部框两者。如果判断出对焦框和面部框都存在,则处理进入步骤S1808,并且,如果判断出对焦框和面部框其中一个不存在(即,I=0或者J=0),则结束区域相关性计算处理。
在步骤S1808,将对焦框的索引i增大1。
在步骤S1809,将面部框的索引j增大1。
在步骤S1810,判断对焦框和面部框之间的相关性。这里,基于图像中对焦框和面部框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对焦框和面部框之间的相关性。更具体地,在本典型实施例中,系统控制单元50参考系统存储器52,并且,通过判断在步骤S1804所获得的各面部的区域的中心坐标是否位于在步骤S1805所获得的各对焦框的范围内,来判断对焦框和面部框之间的距离是否大于预定值。当然,用于判断对焦框和面部框之间的距离的方法不局限于这一例子。例如,还可以基于对焦框和面部框各自的中心坐标之间的距离,或者基于对焦框和面部框各自的范围之间的重叠率,来进行该判断。另外,如果某一面部的区域的中心坐标位于某一对焦框的范围内,则这意味着该面部的区域与该对焦框的范围重叠一定比率。换句话说,对于某一面部的区域的中心坐标是否位于某于对焦框的范围内的判断表示对于该对焦框和该面部框之间的重叠率的判断。如果可以判断出对焦框和面部框之间的距离短,即,如果面部的中心坐标位于对焦框内,则判断出相关面部的面部框和相关对焦框具有相关性,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811。如果面部的中心坐标没有位于对焦框内,则判断出相关面部的面部框和相关对焦框不具有相关性,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812。
在步骤S1811中,对于在步骤S1810中判断出具有相关性的面部框和对焦框,更新对焦框信息列表或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假定将后面参考图19所述的这些列表记录在系统存储器52中。
在步骤S1812,判断面部框的索引j是否达到总面部框数量J(即,j=J)。如果面部框的索引j没有达到总面部框数量J,则在步骤S1809中将面部框的索引j增大1,以判断下一面部框与所有对焦框中的每一个之间的相关性。如果面部框的索引j达到总面部框数量J(即,j=J),则处理进入步骤S1813。
在步骤S1813中,将面部框的索引j初始化成0。
在步骤S1814,判断对焦框的索引i是否达到总对焦框数量I(即,i=I)。如果对焦框的索引i没有达到总对焦框数量I,则在步骤S1808中将对焦框的索引i增大1,以将下一对焦框与所有面部框中的每一个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如果对焦框的索引i达到了总对焦框数量I,则这意味着:对于所有对焦框和所有面部框之间的组合,都已进行了相关性的判断。因此,结束区域相关性记录处理。
图19A和19B示出均记录在系统存储器52中的对焦框信息列表和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的例子。
假定图19C的图像1940是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图像,并且在图像1940中存在对焦框1921、1922和1923。另外,根据步骤S1803中的排序,假定对焦框1921、1922和1923分别按照对焦框1、对焦框2和对焦框3的顺序进行排序。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以上参考图1和3所述,响应于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进行距离测量和测光,并且响应于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进行实际曝光和拍摄。因此,当拍摄者移动了数字照相机100,或者当在从响应于第一快门开关信号SW1的对焦框的确定到输入第二快门开关信号SW2期间,被摄体自身发生了移动时,对焦框与实际进行焦点调整的被摄体发生偏移。因此,在图像1940中,各对焦框与实际执行了面部优先AF的被摄体(面部)发生偏移。通过对图像1940执行图12的步骤S1201中的面部检测,检测到在图像1940中所拍摄的面部,并且获得面部框1931、1932和1933。根据步骤S1803中的排序,假定分别按照面部框1、面部框2和面部框3的顺序对面部框1931、1932和1933进行排序。
图19A示出例如对于图19C所示的图像1940所准备的对焦框信息列表的例子。对焦框信息列表由以下的构成:
●各对焦框的索引1901;
●各对焦框的中心位置1902;
●包括各对焦框的尺寸和范围的其它对焦框信息1903;
●表示各对焦框是否为跳跃对象的跳跃对象信息1904;以及
●表示各对焦框是否为要显示的框的显示对象信息1905。
图19B示出例如对于图19C所示的图像1940所准备的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的例子。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由以下的构成:
●各面部框的索引1911;
●各面部框的中心位置1912;
●包括各面部框的尺寸和范围的其它面部框信息1913;
●表示各面部框是否为跳跃对象的跳跃对象信息1914;以及
●表示各面部框是否为要显示的框的显示对象信息1915。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如果判断出在对焦框和面部框之间存在相关性,则更新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中的跳跃对象信息1914和显示对象信息1915,以从显示对象和以上参考图12等所述的跳跃对象中清除被确定为具有相关性的面部框。换句话说,将被确定为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对焦框和面部框当作为大体上表示相同被摄体的框,并且它们中的一个既不被设置为跳跃对象,也不被显示。在省略用于跳至相同被摄体两次的步骤,并且在避免显示相互大体上一致的两种类型的框这一复杂视图中,这是有效的。在图19C的图像1940中,判断出一对对焦框1922和面部框1932、以及一对对焦框1923和面部框1933位置相互靠近,并且具有相关性。因此,从跳跃对象和显示对象中清除面部框1932(面部框2)和面部框1933(面部框3)。
图20示出这样一个例子,在该例子中,基于如上所述均被更新后的对焦框信息列表和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来显示图像1940、对焦框、以及面部框。在图20中,作为用于反映再现过程面部框信息列表中的显示对象信息1915的结果,没有显示面部框2和面部框3。与显示所有对焦框和面部框的图19C相比,没有显示不必要的框,并且实现简化框显示。此外,由于同样从跳跃对象中清除了面部框2和面部框3,因而可以减少跳跃次数,并且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对焦位置和面部的确认。
在本典型实施例中,对于被确定为具有相关性的对焦框和面部框,从跳跃对象和显示对象中清除该面部框,以使得优先确认对焦框。可选地,可以使面部框的确认优先。通过优先显示在图12的步骤S1201中从再现图像中所检测到的面部框,例如,用户还可以有效确认从正在再现的图像中检测到的人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图18的步骤S1810中判断出在对焦框和面部框之间存在相关性,则更新对焦框信息列表中的跳跃对象信息1904和显示对象信息1905。
用户可以预先任意设置,或者数字照相机100可以根据情况自动进行下面的设置:当判断出具有相关性时,是否优先确认对焦框还是优先确认面部框。例如,在拍摄期间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图像的情况下,这可以被当作为表示用户主要关注人来进行拍摄。因此,可以进行设置以使得数字照相机100自动优先确认面部框。另外,拍摄期间在一个中心点执行AF之后所拍摄的图像的情况下,这可以被当作为表示:在关注对焦框中所表示的被摄体时,拍摄者拍摄了图像;或者用户的意图强烈反映在对焦框上。因此,可以进行设置以使得数字照相机100自动优先确认对焦框。
尽管在图20中没有显示均与对焦框具有相关性的面部框2和面部3,但是通过仅改变各面部框的颜色/形状,而不是不显示它们,就可以仅从跳跃对象清除它们。利用该修改,减少了跳跃次数,同时允许用户确认面部框的位置,因此产生更精确有效的确认。
作为另一显示方法,当相关性高时,当在向面部框或对焦框的一次跳跃时提供显示的情况下,可以以放大尺寸显示包括面部框和对焦框两者的范围。图21A示出这种情况下的显示画面。另外,可以以放大尺寸同时显示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对焦框和面部框。图21B示出这种情况下的显示画面。这种显示方法还可以省略用于跳至大体上相同的被摄体两次的步骤,并且可以实现更有效的确认。另外,在图21A和21B中,由于在显示之间具有相关性的面部框和对焦框两者时,跳跃步骤是一样的,因而用户可以识别哪些框具有相关性。
尽管进行图18的步骤S1810中的相关性判断,以使得当再现期间所检测到的对焦框和面部框之间的距离短时,在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还可以对于相互不重叠的对焦框和面部框判断是否存在相关性。
图22A示出了下面的图像的例子:该图像是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的,并且在该图像中,在再现该图像时,在对焦框的附近没有检测到面部。在图22A所示的图像中,由于拍摄者改变了构图(framing),或者在从利用测光进行焦点调整时到实际拍摄时期间被摄体自身发生了移动,因而,在对焦框的位置处不存在被摄体。然而,在再现期间所检测到的、具有与对焦框相同大小的一些面部框很有可能表示在从面部优先AF时到实际拍摄时期间在相同景深(depth of field)内移动的被摄体。这类面部框处于对焦的可能性也高。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大小上对对焦框和所检测到面部框进行比较,并且存在具有几乎与对焦框相同的尺寸的面部框时,即使这类面部框和对焦框在距离上相互远离,也可以确定它们具有相关性。另一方面,认为在附近不能检测到任何面部的对焦框包括对焦被摄体的可能性低,并且认为进行确认的必要性低。因此,更新对焦框信息列表,以从跳跃对象和显示对象中清除相关对焦框。图22B示出在更新对焦框信息列表之后所显示的例子。可选地,考虑到在再现期间所检测到的面部框表示实际进行对焦的被摄体的可能性高,可以将在再现期间所检测到的面部框设置为对焦框,以进行跳跃并表现框显示。图22C示出这种情况下的显示例子。同时,即使当可以在面部优先AF期间所设置的对焦框附近检测到面部时,如果对焦框和面部框在尺寸上相差很大程度,也可以认为相关对焦框不包括对焦被摄体。因此,可以确定这些对焦框和面部框不具有相关性。
此外,不管是否相关,当在面部优先AF期间所设置了的对焦框附近,在再现期间不能检测到任何面部时,可以改变对焦框的颜色和/或形状,以提供警告显示,或者,考虑到确认对焦框的必要性低,可以从跳跃对象和框显示对象中简单清除对焦框。图22D示出用于通过改变在附近未能检测到任何面部框的对焦框的颜色来表示警告显示的例子。
在再现图像为在执行面部优先AF之后所拍摄了的图像的情况下,如果记录拍摄时在面部优先AF期间所检测到的面部的特征信息,则还可以通过将在面部优先AF期间所检测到的面部的特征信息与再现期间所检测到的面部的特征信息进行比较,来判断相关性。如果根据面部优先AF期间所检测到的面部和再现期间所检测到的面部判断出这两个面部都表示同一人脸,则可以确定存在相关性。此外,通过以与对焦框和面部框之间的距离和它们之间的大小的条件组合的方式进行判断,可以进行更精确的相关性判断。
例如,尽管对于再现期间所检测到的对焦框和面部框进行了上述相关性的判断,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例子,并且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在不同定时为同一被摄体提取重复信息的情况。例如,当在拍摄期间检测到红眼信息,并且在再现期间检测到红眼信息时,有可能对于相同被摄体提取重复信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在如本实施例中所述反映相关性判断的结果时,通过表示显示可以实现图像的更简化显示和更有效的确认。
通过向系统或设备提供记录用于实现上述典型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可以实现本发明。该系统或设备中的计算机(CPU或MPU)读取并执行存储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代码,从而实现上述典型实施例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从记录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用以实现上述典型实施例的功能,并且记录该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也构成本发明。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记录介质的例子包括软盘、硬盘、磁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以及ROM。
此外,本发明不仅包括通过执行读出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实现上述典型实施例的功能的情况,而且还包括下面的情况:例如,运行在计算机上的OS(操作系统)根据来自该程序代码的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从而实现上述典型实施例的功能。
另外,可以将从记录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入设置在插入计算机中的功能扩展板或与计算机连接的功能扩展单元所设置的存储器中。包含在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中的CPU等,根据来自该程序代码的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因此,本发明包含下面的情况:通过由CPU等所执行的处理,实现上述典型实施例的功能。
尽管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8)
1.一种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在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其中在所述拍摄模式中,对与通过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被摄体有关的范围,执行焦点调整、曝光控制、白平衡调整和光控制中的至少一个;
范围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所述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时,基于表示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所述范围确定单元已经确定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范围定义图像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判断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在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其中在所述拍摄模式中,对依赖于通过所述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范围,执行焦点调整、曝光控制、白平衡调整和光控制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不是在所述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时,所述范围确定单元基于不表示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不是在所述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时,所述范围确定单元将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确定为所述图像的中心部分或者对焦框的中心附近的预定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还判断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对焦图像,以及
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所述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并且是所述对焦图像时,所述范围确定单元通过采用检测被摄体所获得的信息作为表示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信息或者采用对被摄体已经执行了所述焦点调整的范围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还判断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对焦图像,以及
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所述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并且不是所述对焦图像时,所述范围确定单元通过采用检测被摄体所获得的信息作为表示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摄体是人脸和红眼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还判断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添加了表示图像是关于人的图像的分类信息的图像,以及
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所述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并且添加了表示图像是关于人的图像的所述分类信息的图像时,所述范围确定单元通过采用关于通过所述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面部或红眼的信息作为表示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范围确定单元将允许识别整个被摄体的范围确定为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还进行控制,从而以能够识别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是否是基于表示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信息所确定的范围的方式,来进行显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还进行控制,以在第一显示区域中显示整个图像,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同时显示的第二显示区域中显示所述范围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而以适合落入显示区域内的放大或缩小的尺寸,来显示所述范围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14.一种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在面部优先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其中在所述面部优先模式中,对与通过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被摄体有关的范围,执行焦点调整、曝光控制、白平衡调整和光控制中的至少一个;
范围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所述面部优先模式中拍摄的图像时,基于表示通过所述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面部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所述范围确定单元已经确定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范围定义图像区域。
16.一种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在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其中在所述拍摄模式中,对与通过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被摄体有关的范围,执行焦点调整、曝光控制、白平衡调整和光控制中的至少一个;
范围确定步骤,用于当图像判断结果表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所述拍摄模式中拍摄的图像时,基于表示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及
显示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所述范围确定步骤已经确定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范围定义图像区域。
18.一种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步骤,用于判断要显示的图像是否是在面部优先模式中拍摄的图像,其中在所述面部优先模式中,对与通过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被摄体有关的范围,执行焦点调整、曝光控制、白平衡调整和光控制中的至少一个;
范围确定步骤,用于当图像判断结果表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是在所述面部优先模式中拍摄的图像时,基于表示通过所述图像分析所检测到的面部的大小的信息来确定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以及
显示控制步骤,用于进行控制,以显示所述范围确定步骤已经确定的所述图像的一部分的范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75290 | 2007-07-03 | ||
JP2007175290 | 2007-07-03 | ||
JP2007175290A JP5053731B2 (ja) | 2007-07-03 | 2007-07-03 |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及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40522A true CN101340522A (zh) | 2009-01-07 |
CN101340522B CN101340522B (zh) | 2012-05-09 |
Family
ID=40214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2920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0522B (zh) | 2007-07-03 | 2008-07-03 | 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13929B2 (zh) |
JP (1) | JP5053731B2 (zh) |
CN (1) | CN101340522B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24265A (zh) * | 2011-09-21 | 2013-04-03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和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 |
CN104204938A (zh) * | 2012-04-19 | 2014-12-10 |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图像聚焦 |
CN104976403A (zh) * | 2015-06-26 | 2015-10-14 | 邝培洛 | 一种智能自动感应式水龙头系统 |
CN106210551A (zh) * | 2014-06-20 | 2016-12-07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111745A (zh) * | 2016-11-25 | 2018-06-0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峰值对焦显示装置和方法 |
CN110636252A (zh) * | 2018-06-21 | 2019-12-3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介质 |
CN111183631A (zh) * | 2017-09-29 | 2020-05-1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工作方法及工作程序 |
CN111226433A (zh) * | 2018-08-24 | 2020-06-02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确定装置、控制装置、摄像装置、确定方法以及程序 |
CN111934704A (zh) * | 2015-12-24 | 2020-11-13 | 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 频带确定装置、头戴式显示器和频带确定方法 |
CN112312007A (zh) * | 2019-07-29 | 2021-02-02 | 佳能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设备、摄像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CN112584043A (zh) * | 2020-12-08 | 2021-03-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辅助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453721B2 (ja) * | 2007-06-13 | 2010-04-2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画像撮影装置及び画像撮影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4961282B2 (ja) * | 2007-07-03 | 2012-06-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KR101378372B1 (ko) * | 2007-07-12 | 2014-03-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지털 이미지 처리장치, 그 제어방법 및 제어방법을실행시키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한 기록매체 |
JP5173453B2 (ja) * | 2008-01-22 | 2013-04-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該撮像装置の表示制御方法 |
KR20090083108A (ko) * | 2008-01-29 | 2009-08-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특정 영역이 확대된 영상을 촬영된 영상에 부가하는촬영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촬영장치 |
JP4944055B2 (ja) * | 2008-03-19 | 2012-05-3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制御方法 |
KR101467293B1 (ko) * | 2008-04-22 | 2014-12-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촬영될 영상에 관련된 메뉴를 표시하는 ui 제공방법 및이를 적용한 촬영장치 |
CN101626458A (zh) * | 2008-07-08 | 2010-01-1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摄影装置及其摄影方法 |
JP2010021943A (ja) * | 2008-07-14 | 2010-01-2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撮像装置 |
CN101650932B (zh) * | 2008-08-12 | 2012-10-1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便于调整图片参数的电子相框及其方法 |
US20110063437A1 (en) * | 2008-08-20 | 2011-03-17 | Tatsumi Watanabe | Distance estimating device, distance estimating method, program,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amera |
US8237847B2 (en) * | 2008-10-16 | 2012-08-07 | Fujinon Corporation | Auto focus system having AF frame auto-tracking function |
JP5381285B2 (ja) * | 2009-04-27 | 2014-01-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登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301693B (zh) * | 2009-12-01 | 2014-09-2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识别用摄像装置以及其控制方法 |
JP5459031B2 (ja) * | 2010-04-13 | 2014-04-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5714297B2 (ja) * | 2010-10-29 | 2015-05-07 |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5743514B2 (ja) * | 2010-12-08 | 2015-07-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2203832A (ja) * | 2011-03-28 | 2012-10-22 | Canon Inc |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TW201249191A (en) * | 2011-05-19 | 2012-12-01 | Altek Corp |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
FR2978894A1 (fr) * | 2011-08-02 | 2013-02-08 | St Microelectronics Grenoble 2 | Procede de previsualisation d'image dans un appareil de prise de vue numerique |
US9503645B2 (en) | 2012-05-24 | 2016-11-22 | Mediatek Inc. | Preview system for concurrently displaying multiple preview images generated based on input image generated by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related preview method thereof |
JP6007687B2 (ja) * | 2012-09-11 | 2016-10-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制御方法 |
JP5646582B2 (ja) * | 2012-12-05 | 2014-12-24 |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JPWO2014091667A1 (ja) * | 2012-12-10 | 2017-01-0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解析制御システム |
KR20140102443A (ko) * | 2013-02-14 | 2014-08-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카메라를 이용한 물체 추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카메라 시스템 |
US20150010236A1 (en) * | 2013-07-08 | 2015-01-08 | Htc Corporation | Automatic image refocusing method |
JP2015041150A (ja) * | 2013-08-20 | 2015-03-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GB2531441B (en) * | 2013-08-21 | 2016-10-26 | Canon Kk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US20150089446A1 (en) * | 2013-09-24 | 2015-03-26 | Google Inc. | Providing control points in images |
JP6375607B2 (ja) | 2013-09-30 | 2018-08-22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642420B2 (ja) * | 2014-02-26 | 2020-02-05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撮像装置 |
JP6865351B2 (ja) * | 2015-07-27 | 2021-04-2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顔照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顔照合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顔照合方法 |
KR102474244B1 (ko) * | 2015-11-20 | 2022-12-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동작방법 |
JP2018054762A (ja) | 2016-09-27 | 2018-04-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
CN107092420B (zh) * | 2017-04-11 | 2020-08-18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拍照方法与移动终端 |
JP2019198008A (ja) * | 2018-05-10 | 2019-1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
CN110308860B (zh) * | 2019-07-11 | 2022-01-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截屏方法及相关装置 |
US11423692B1 (en) * | 2019-10-24 | 2022-08-23 | Meta Platforms Technologies, Llc | Facial image data generation using partial frame data and landmark data |
CN114157804B (zh) | 2020-01-23 | 2022-09-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长焦拍摄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14694545B (zh) * | 2020-12-30 | 2023-11-24 |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投影仪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78445A (ja) * | 1998-06-16 | 2000-03-14 | Ricoh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CN1249984C (zh) * | 2002-09-20 | 2006-04-05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摄取装置 |
JP3841046B2 (ja) * | 2002-12-02 | 2006-11-01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
JP2005012674A (ja) * | 2003-06-20 | 2005-01-13 | Canon Inc | 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それ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
JP4352980B2 (ja) | 2004-04-23 | 2009-10-28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拡大表示装置及び拡大画像制御装置 |
JP4581924B2 (ja) * | 2004-09-29 | 2010-11-17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画像再生装置、および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 |
JP2006261711A (ja) * | 2005-03-15 | 2006-09-28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生成装置 |
DE102005016886A1 (de) | 2005-04-12 | 2006-10-19 | Thomson Broadcast And Media Solutions Gmbh | Verfahren zur Fokussierung eines Filmabtasters und Filmabtaster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EP2448247A1 (en) * | 2005-11-02 | 2012-05-02 | Olympus Corporation | An image processor for electronic camera |
JP2007311861A (ja) * | 2006-05-16 | 2007-11-29 | Fujifilm Corp | 撮影装置及び方法 |
JP4730667B2 (ja) * | 2006-07-25 | 2011-07-2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自動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
JP4717766B2 (ja) * | 2006-09-14 | 2011-07-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撮像装置、画像表示方法、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4961282B2 (ja) * | 2007-07-03 | 2012-06-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4958659B2 (ja) * | 2007-07-03 | 2012-06-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及び画像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US8300136B2 (en) * | 2008-06-26 | 2012-10-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ing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face image and imaging method |
-
2007
- 2007-07-03 JP JP2007175290A patent/JP505373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7-01 US US12/166,146 patent/US801392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7-03 CN CN2008101292001A patent/CN10134052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24265A (zh) * | 2011-09-21 | 2013-04-03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和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 |
CN103024265B (zh) * | 2011-09-21 | 2016-07-06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和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 |
CN104204938A (zh) * | 2012-04-19 | 2014-12-10 | 索尼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图像聚焦 |
CN104204938B (zh) * | 2012-04-19 | 2017-11-17 | 索尼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 图像聚焦 |
CN106210551A (zh) * | 2014-06-20 | 2016-12-07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976403A (zh) * | 2015-06-26 | 2015-10-14 | 邝培洛 | 一种智能自动感应式水龙头系统 |
US11881886B2 (en) | 2015-12-24 | 2024-01-23 |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 Frequency band determination based on image of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for head-mounted display |
CN111934704A (zh) * | 2015-12-24 | 2020-11-13 | 索尼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 频带确定装置、头戴式显示器和频带确定方法 |
CN108111745B (zh) * | 2016-11-25 | 2020-06-12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峰值对焦显示装置和方法 |
CN108111745A (zh) * | 2016-11-25 | 2018-06-01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峰值对焦显示装置和方法 |
CN111183631A (zh) * | 2017-09-29 | 2020-05-1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工作方法及工作程序 |
CN111183631B (zh) * | 2017-09-29 | 2021-05-18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镜头可换式数码相机、其工作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0636252A (zh) * | 2018-06-21 | 2019-12-3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介质 |
US11188743B2 (en) | 2018-06-21 | 2021-11-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
CN111226433A (zh) * | 2018-08-24 | 2020-06-02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确定装置、控制装置、摄像装置、确定方法以及程序 |
CN111226433B (zh) * | 2018-08-24 | 2022-04-12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确定装置、控制装置、摄像装置、确定方法以及程序 |
CN112312007A (zh) * | 2019-07-29 | 2021-02-02 | 佳能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设备、摄像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US11496682B2 (en) | 2019-07-29 | 2022-11-0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hat performs arithmetic processing of neural network,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US11659275B2 (en) | 2019-07-29 | 2023-05-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hat performs arithmetic processing of neural network,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2584043A (zh) * | 2020-12-08 | 2021-03-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辅助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584043B (zh) * | 2020-12-08 | 2023-03-2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辅助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40522B (zh) | 2012-05-09 |
US20090009652A1 (en) | 2009-01-08 |
US8013929B2 (en) | 2011-09-06 |
JP5053731B2 (ja) | 2012-10-17 |
JP2009017121A (ja) | 2009-01-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40521B (zh) | 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和方法 | |
CN101340520B (zh) | 图像数据管理设备和方法 | |
CN101340522B (zh) | 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和方法 | |
CN101364029B (zh)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JP4574459B2 (ja) | 撮影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
US2011010262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uiding photographing | |
JP5388611B2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
CN103945131A (zh)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图像取得方法 | |
JP4881802B2 (ja) | 画像再生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5058834B2 (ja) | 撮像装置 | |
CN102891965A (zh) |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图像处理方法 | |
CN101924876A (zh)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JP3886109B2 (ja) | 携帯端末、データ表示方法、データ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 |
JP5460001B2 (ja) | 画像検索装置、画像検索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JP5075288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5261092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06295957A (ja) | 撮像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データ送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 |
JP6526270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7282524B2 (ja) | 表示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5737977B2 (ja) | 画像再生装置、その画像再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5950571B2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16167088A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KR101246292B1 (ko) | 디지털 이미지 처리장치의 이미지 편집 방법 | |
JP2013138314A (ja) |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17121001A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