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0013B - 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0013B
CN101340013B CN2008101308809A CN200810130880A CN101340013B CN 101340013 B CN101340013 B CN 101340013B CN 2008101308809 A CN2008101308809 A CN 2008101308809A CN 200810130880 A CN200810130880 A CN 200810130880A CN 101340013 B CN101340013 B CN 101340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air
battery
cooling
battery cas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08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0013A (zh
Inventor
小池荣治
武富春美
大矢聪义
大熊香苗
佐藤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580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8502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40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0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0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00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11)之间,偏靠车身左侧地载置收置电池的电池盒(18),并在电池盒(18)的车身右侧的端部,连接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因此不仅能够用左右的侧部车架(11)保护电池盒免受侧面碰撞的冲击,而且能够将电池盒(18)的容积确保到最大限度,并能够确保配置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的空间。并且由于将电池盒(18)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11),因此不仅能够将电池盒(18)坚固地载置于车身,而且也能够通过电池盒(18)提高左右侧部车架(11)的刚性。

Description

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电力从收置在电池箱中的电池供给到使车辆行驶的电动机的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通过在设于电池箱中的冷却通路中流动的冷却空气对电池进行冷却的电池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从日本特开2003-317813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71759号公报周知:将收置向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发动机(generator)供电的电池的电池箱配置于后座后方的行李室的前部,将供给/排出对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连接在电池箱左右一方的侧面。
有必要在所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在受到侧面碰撞的情况下对电池箱进行保护免受损伤,但是也存如下问题,即若施加用于保护电池的特别的增强,则车身重量增加,成为使行驶性能降低的原因。
通常,在车身侧部的前后方向配置的左右的侧部车架,通过配置于左右的横梁(cross member)而连接并增强。特别是,在与后轮的车轮罩的位置对应的侧部车架上,从悬架装置的缓冲器的上端输入较大的载荷,若在该部分载置电源装置,则配置横梁的空间消失,车身的刚性有可能不足。
另外,通过日本特开平8-310256号公报已经周知,在收置电动汽车的电池的电池框架的内部形成U字状的冷却通路,在该冷却通路的两端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分别连接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
上述现有的技术中,由于电池框架的冷却通路形成为U字形状,且在电池框架的较小侧面的两端,冷却通路进气口和排气口邻接而配置,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连接在这些进气口和排气口的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的布局的自由度大幅度地受到限制。
另外,通过日本特开2001-233064号公报所公知,将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发电机进行供电的电源装置,收置于支撑后部座椅的座椅座垫的罩的内部,并通过形成于所述罩的上面和座椅座垫下面之间的间隙的空气路径,而吸入对电源装置的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
然而,作为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装置的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若直接使用外部空气,则在外部空气温度变高的夏季,则电池的冷却效果有可能会降低,因此优选为将车厢内的被调节至适当温度的空气作为冷却空气使用。
如此,即使假定将车厢内的空气作为电源装置的电池的冷却空气使用,对于电源装置被配置于座椅后方的行李室的情况,也存在如下问题,即很难在不降低座椅的就座性能的情况下将车厢内的空气导向电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第一目的为,在不对车身施加特别增强的情况下,保护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箱免受来自侧面碰撞的冲击。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为,利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装置而确保车身的刚性。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目的为,提高备有U字状的冷却通路的电池箱上供给/排出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的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目的为,在不降低座椅的就座性能的情况下,将车厢内的空气供给到配置于座椅后方的电源装置的电池箱。
为达到上述第一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是将收置电池的电池箱载置于车身,并将电力从所述电池供给到使车辆行驶的电动机的车辆用电源装置,其中,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之间偏靠左右中的一方而载置所述电池箱,并在所述电池箱的左右另一方的端部,连接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以及排气导管。
根据上述特征,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之间偏靠向左右一方地载置收置电池的电池箱,并在电池箱的左右另一方的端部,连接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的冷却空气的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因此不仅能够用左右侧部车架保护电池箱免受侧面碰撞的冲击,而且能够将电池箱的容积确保为最大限,并能够确保配置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的空间。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一特征外,将所述电池箱的左右两端部连接在左右侧部车架。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将电池箱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因此不仅能够将电池箱强固地载置于车身,而且也能够通过电池箱提高左右的侧部车架的刚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一特征外,将设于所述排气导管的风扇配置于车身外板和内饰件之间的空间。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将设于所述排气导管的风扇配置于车身外板和内饰件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用内饰件遮挡风扇的噪音而提高车厢的静肃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三特征外,在比所述风扇更靠近下流侧的所述排气导管上设置消音器。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在比风扇更靠近下流侧的排出风扇上设置消音器,因此能够降低流经排出导管内的冷却空气的噪音。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五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一至第四特征的任一项外,将燃料箱的供给管设于作为与所述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相反侧的左右一方侧。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将燃料箱的供给管设于位于与所述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相反侧的左右一方侧,因此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与燃料箱的供给管不产生干涉,因而提高了布局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第六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一特征或第二特征外,将车辆的电装部件配置于与所述电池箱的冷却空气出口连接的风扇和所述排气导管的冷却空气入口之间,而对其进行冷却。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车辆的电装部件配置于与所述电池箱的冷却空气出口连接的风扇和所述排气导管的冷却空气入口之间,而对其进行冷却,因此不仅能够利用冷却电池的冷却空气冷却车辆的电装部件,而且与在排气导管的下流端设置风扇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风扇所产生的负压和正压的绝对值,从而提高冷却空气流路的密封性。
根据本发明第七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六特征外,将所述排气导管,连接于形成于行李室的底板面上的轮胎锅。
根据上述特征,将所述排气导管,连接于形成于行李室的底板面上的轮胎锅,因此能够扩大行李室的容积。
为达到上述第二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八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把将多个电池模块收置于电池盖的内部的电池箱载置于车身,并将电力从所述电池模块供给到使车辆行驶的电动机,其中,所述电池箱,具有支撑所述电池模块并在车身左右方向贯通所述电池盖的电池支撑架,并且将该电池支撑架的左右两端部连结于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电池箱由如下构件构成:多个电池模块;收置电池模块的电池盖;支撑电池模块并在车身左右方向贯通电池盖的电池支撑架,并将电池支撑架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在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侧部车架,因此不仅能够将电池框架强固地载置于车身,而且即使不能够在电池箱的位置配置横梁,也能够通过在电池支撑架发挥横梁的功能,而提高左右侧部车架的刚性。由此,即使对于因载置电池箱而使重量增加,也能够在不变更现有的车身构造的情况下实现相应的功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八特征外,在与车轮罩对应的位置,将所述电池支撑架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在与车轮罩对应的位置,将电池支撑架的左右两端部,连接于左右的侧部车架,因此能够利用电池支撑架,对在侧部车架上施加来自悬架装置的载荷的部分有效地进行增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八特征外,对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电池单元而构成的所述电池模块,以其纵长方向沿着车身前后方向的方式而配置。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对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电池单元的细长电池模块,配置于车身前后方向,因此能够利用在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电池支撑架确实地支撑多个电池单元。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十一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八至第十特征的任一项外,用金属制的电池盒覆盖所述电池盖。
根据上述特征,由于用金属制的电池盒覆盖电池盖,因此能够保护电池盖以及其内部的电池模块。
为达到上述第三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提出一种电池的冷却结构,具有以U字状连接在收置电池的电池箱的内部空间中的冷却通路,并通过流经该冷却通路的冷却空气而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其中,所述电池箱,具有与形成有所述冷却通路的电池收置部一体地连设的冷却空气引导部,在所述冷却空气引导部,形成有由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隔壁而被上下区分的冷却空气导入通路以及冷却空气排出通路,冷却空气导入通路的上流端的冷却空气导入口,连接于进气导管,而下流端的第一连通口,连接于所述冷却通路的上流端,冷却空气排出通路的下流端的冷却空气排出口,连接于排气导管,而上流端的第二连通口,连接于所述冷却通路的下流端。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与电池盒的电池收置部一体地连设的冷却空气引导部内,形成由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隔壁部而被上下区划的冷却空气导入通路以及冷却空气排出通路,将冷却空气导入通路的上流端的冷却空气导入口连接在进气导管而将下流端的第一连通口连接在冷却通路的上流端,并且将冷却空气排出通路的下流端的冷却空气排出口连接在排气导管而将上流端的第二连通口连接在冷却通路的下流端,因此能够在不受与电池收置部的冷却通路相连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的位置拘束的情况下,设定冷却空气引导部的冷却空气导入口和冷却空气排出口的位置,提高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的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提出一种电池的冷却结构,除了上述第十二特征外,所述冷却空气导入通路以及冷却空气排出通路,在上下方向看相互交叉。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使所述冷却空气导入通路和冷却空气排出通路,在上下方向相看而相互交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空气导入口和冷却空气排出口的位置的自由度,并能够进一步使进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的布局简易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十四特征,提出一种电池的冷却结构,除了上述第十二或第十三特征外,通过流经所述冷却空气排出通路的冷却空气,对支撑在所述隔壁的电装部件进行冷却。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通过流经所述冷却空气排出通路的冷却空气,对支撑在所述隔壁的电装部件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利用冷却电池后的冷却空气冷却电装部件。
为达到上述第四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其将收置了将电力供给到使车辆行驶的电动机的电池的电池箱,配置于乘客就座的座椅的后方,并通过进气导管将车室内的空气供给到所述电池箱的内部,从而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其中,将所述进气导管配置于所述座椅和车身侧部的车体之间的空间,并且使所述进气导管的吸入口,在与所述座椅的就座面相比的更下方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车厢内的空气供给到配置于乘客就座的座椅的后方的电池箱的内部,并将冷却电池的进气导管配置于座椅和车身侧部的车身之间的空间,且使进气导管的吸入口在比座椅的就座面更靠近下方处开口,因此能够在不损害座椅的就座性能的情况下将车厢内的空气供给到电池箱。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十六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十五特征外,使所述吸入口,在由座椅座垫的侧面和车门的内面所夹的空间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使所述吸入口,在由座椅座垫的侧面和车门的内面所夹的空间开口,因此由于难于看到吸入口因而提高了美观。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十七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十五特征外,在所述座椅的前下方,空调用的吹出口向后方开口,所述吸入口相对于所述吹出口而偏置于上方。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所述座椅的前下方,空调用的吹出口向后方开口,所述吸入口相对于所述吹出口而偏置于上方,因此使得从吹出口吹出的温风不从吸入口吸入到进气导管,因此能够确保电池的冷却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特征,提出一种车辆用电源装置,除了上述第十五至第十七特征外,将所述进气导管的流路断面积设定得比所述吸入口的面积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将所述进气导管的流路断面积设定得比所述吸入口的面积大,因此能够将从吸入口吸入到进气导管的空气的流通阻力抑制至最小,从而提高电池的冷却效果。
另外,实施例中后部座椅12对应于本发明的座椅,实施例中的电池模块23对应于本发明的电池,实施例的下部电池支撑架25对应于本发明的电池支撑架,实施例的下部电池盖30以及上部电池盖31对应于本发明的电池盖,实施例的第一冷却通路36和第二冷却通路37对应于本发明的冷却通路,实施例的降频变换器(down convert)46对应于本发明的电装部件。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根据所附加的附图,并根据以下所详细叙述的最佳实施例的说明,会更加明了。
附图说明
图1~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1是汽车的车身后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2方向视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面图;
图4是图2的4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4的5-5线剖面图;
图6是电源系统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电池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电池支撑架的立体图。
图9是图2的9方向矢视图。
图10是电池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电池盒的示意图。
图12~图15B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12是对应于所述图4的图;
图13是图12的13-13线剖面图;
图14是对应于所示图11的图;
图15A和图15B是表示沿冷却空气的流路的压力变化的图。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作为行驶动力源备有发动机和电动机/发电机的混合动力车辆,在车身的左右两侧部具有配置于车身前后方向的一对的侧部车架11、11,在后部座椅12的座椅座垫12a的前部下面,通过横梁13而连接有左右侧部车架11、11。在由左右的侧部车架11、11和横梁13以及座椅座垫12a的下面所环绕的空间,配置有燃料箱14,在从该燃料箱14的左端向后上方延伸的供给管15的上端设有加油口16。左右的侧部车架11、11在对应于车轮罩17、17的位置,备有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11a、11a,在该弯曲部11a、11a的顶点之间,连接有成为电动机/发电机的动力源的电源系统的电池箱18的左右两端部。从电池箱18的右侧面的前部向着车身方向连接有进气导管19,另外从电池箱18的右侧面的后部向着车身后方连接有排气导管20。在排气导管20的中间部,设置有风扇21和消音器22。
从图5~图9可知,用多个模块夹具24…,将串联地连接多个电池的36根棒状的电池模块23…捆束为一体,并由一对的下部电池支撑架25、25以及一对的上部电池支撑架26、26从上下夹持。通过一对的固定支架27、27,将中间部可支撑电池模块23…的下面并向下方弯曲的一对的下部电池支撑架25、25的两端连结为一体。可支撑电池模块23…的上面并向上方弯曲的一对的上部电池支撑架26、26,其左右两端部被螺栓28…固定于下部电池支撑架25、25的上面。
在侧部车架11、11的弯曲部11a、11a的上面,由螺栓29…结合有下部电池支撑架25、25的两端的固定支架27、27。由于侧部车架11、11的弯曲部11a、11a被设于对应于车轮罩17、17的位置,因此通过未图示的悬架装置的缓冲器上端连接而输入了来自车轮的较大载荷,但是,由于通过将该部分作为横梁而发挥作用的固强性下部电池支撑架25、25而连接,因此不需要特别的增强构件增强而能够提高车身的刚性。由此,即使对于因载置电池箱18而引起的重量增加,也能够在不大幅度地变更现有的车身构造的情况下进行对应。
另外,通过在侧部车架11、11上支撑重量较大电池箱18,而能够使使该支撑变得强固。并且,棒状的电池模块23…被配置于车身前后方向,并通过由向车身左右方向延伸的下部电池支撑架25、25和上部电池支撑架26、26支撑这些电池模块23…,能够容易且确实地实现该支撑。
由下部电池支撑架25、25和上部电池支撑架26、26所捆束的多个电池模块23…,被由发泡性合成树脂形成的下部电池盖30以及上部电池盖31所覆盖,此外,它们的上面由下方开放的金属制的电池盒32所覆盖。下部电池支撑架25、25的左右两端贯通上部电池盖31而向外部延伸。通过用金属制的电池盒32覆盖由发泡性树脂形成的下部电池盖30以及上部电池盖31,能够保护这些下部电池盖30、上部电池盖31、以及内部电池模块23…。
接下来,基于图10和图11,说明下部电池盖30以及上部电池盖31的构造。另外,图11是对应于图10的示意图。
下部电池盖30和上部电池盖31由位于车身左侧的电池收置部A,以及位于车身右侧的冷却空气引导部B构成。电池收置部A,备有:矩形的上壁33U和下壁33L;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的第一侧壁34L、34R;在左右方向延伸的一对的第二侧壁35f、35r,并且在上下方向形成扁平的立方体状。
在电池收置部A中,在上壁33U的下面在左右方向形成的两个隔板壁33Ua、33Ub,以及在下壁33L的上面在左右方向形成的两个隔板壁33La、33Lb,接于下部电池支撑架25、25以及上部电池支撑架26、26,并被比这些隔板壁33Ua、33Ub;隔板壁33La、33Lb更靠近后方的两条第一冷却通路36、36以及更靠近前方的一条第二冷却通路37所划分。另外,沿着左侧的第一侧壁34L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连结通路38。第一冷却通路36、36的左端(终端)与连结通路38的后端(始端)相连通,连结通路38的前端(终端)与第二冷却通路37的左端(始端)相连通,由此第一冷却通路36、36,连结通路38以及第二冷却通路37全体被配置为U字状。
在上部电池盖31的冷却空气引导部B,在水平方向形成有与右侧的第一侧壁部34R的右侧相连的隔壁39,在隔壁39和下部电池盖30之间形成有冷却空气导入通路40。在下部电池盖30的右端前部,形成有与冷却空气导入通路40相连的冷却空气导入口41,在下部电池盖30的右侧的第一侧壁34R的后部,形成有连通在第一冷却通路36、36的始端的第一连通口42。在上部电池盖31的右侧的第一侧壁34R的前部,形成有与第二冷却通路37的终端相连的第二连通口43。
在上部电池盖31的隔壁39和电池盒32之间形成有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该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的始端连接于第二连通口43,在其终端上,由上部电池盖31的隔壁39和电池盒32形成有冷却空气排出口45。在上部电池盖31的隔壁39的上面,将电池模块23…的高电压降压的降频变换器46,以位于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内的方式被配置。
连接于电池箱18的冷却空气导入口41的进气导管19,从后部座椅12的座椅靠背12b的右侧面沿座椅座垫12a的右侧面而配置,并且在座椅座垫12a的右侧面的前端向着右前方而开口的吸入口19a,与后部右门存在间隙并相对。因此,防止因进气导管19而使后座12的就座性能受到阻害,并且特别是在夏季能够将车厢内的被调节至室温的空气供给到电池箱18。并且由于在关闭后部右门的状态下,很难看到进气导管19的吸入口19a,因此能够提高外观。另外,进气导管19的通路剖面积,设定为在其任何部位也比吸入口19a的剖面积大,因此能够将在进气导管19流动的冷却空气的流通阻抗抑制到最小(参照图6)。
在后部座椅12的前方的底板上,设有吹送暖房用空气的吹出口48。相对于向着后方而开口的吹出口48的延长线上,进气导管19的吸入口19a向上方且右方错位,由此能够实现从吹出口48吹出的高温空气不直接被吸入进气导管19,从而能够防止电池模块23…的冷却性能的降低。
与电池箱18的冷却空气排出口45相连的排气导管20,与设于其中的风扇21和消音器22,一并被配置于行李室的内饰件49和车身外板50之间的空间(参照图2)。通过由内饰件49覆盖风扇21,能够降低泄漏到车厢内的噪音,并且通过设置消音器22,能够降低与冷却空气的流动相伴的噪音。
接下来,说明具备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
若驱动风扇21,所述风扇21能够对因驱动电动机/发电机而发热的电池模块23…进行冷却且设于排气导管20,则车厢内的空气从进气导管19的吸入口19a,由冷却空气导入口41被导入到电池箱18。被导入到冷却空气导入口41的冷却空气,从前向后流经设于电池箱18的冷却空气引导部B的隔壁39的下方的冷却空气导入通路40后,从在电池箱18的电池收置部A的右侧的第一侧壁34R上设置的第一连通口42流入两条第一冷却通路36、36。
从右向左流经沿着后侧的第二侧壁35r的第一冷却通路36、36的冷却空气,从后向前流经沿左侧的第一侧壁34L的连结通路38,并且从左向右流经沿着前侧的第二侧壁35f的第二冷却通路37后,从设于右侧的第一侧壁34R的第二连通口43排出到设于隔壁39的上方的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
在冷却空气流经第一冷却通路36、36和第二冷却通路37的期间,将配置于此的电池模块23…冷却。此时,虽然设置两条的上流侧的第一冷却通路36、36的冷却空气为较低的低温,但是由于流路剖面积变大,因此冷却空气的流速变小,相反,虽然仅设置一条的下流侧的第二冷却通路37的冷却空气为较高的高温,但是由于流路剖面积变小,因此冷却空气的流速变大,因此能够均一地冷却所有的电池模块23…。
另外,通过在对电池模块23…冷却后的冷却空气所通过的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上配置降频变换器46,也能够利用对电池模块23…冷却后的冷却空气冷却降频变换器46。于是,从冷却空气排出口45排出到排气导管20的冷却空气,通过风扇21由消音器22消音后,被排出到行李箱内的内饰件49和车身外板50之间的空间。
电池箱18的电池收置部A的中心线L1相对于车身中心线L2向车身左侧错位,作为其结果,由于在形成于车身右侧的空间,配置了冷却空气引导部B、进气导管19以及排气导管20,因此能够在后部座椅12和行李室之间的有限空间密紧地配置电池箱18。并且,由于将燃料箱14的供给管15,配置于作为与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的相反侧的车身左侧,因此能够防止供给管15与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干涉,并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
另外,与电池箱18的电池收置部A相邻接,一体地设置冷却空气引导部B,在该冷却空气引导部B的内部使冷却空气导入通路40和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交叉,因此能够在冷却空气引导部B的右侧面和后面分别设置冷却空气导入口41以及冷却空气排出口45,提高了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的布局的自由度。另外,由于通过夹着隔壁39而使冷却空气导入通路40和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上下分离,因此能够实现,冷却空气导入通路40和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合理地交叉,从而能够将冷却空气的流通阻抗的增加抑制至最小。
另外,虽然在实施例中分别在冷却空气引导部B的右侧面和后面设置的冷却空气导入口41和冷却空气排出口45,但是可以根据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的布局的需要,而将它们设于冷却空气引导部B的任意位置,由此能够避免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的干涉,并能够提高布局的自由度。
接下来,基于图12~图15B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风扇21被设于排气导管20的下流端,但是如图12~图14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风扇21可以设于电池箱18的下部,上部电池盖30、31以及排气导管21的上流端的降频变换器46之间。
电池箱18的结构比第一实施例更简单,在其下部、上部电池盖30、31的右端面形成有冷却空气导入口41和连通口43,并在其内部形成有一块的隔板壁33Ua、33La。在所述冷却空气导入口41连接有进气导管19的下流端,并在所述连通口43上连接有例如像多翼片风扇那样的风扇21的进气通路21a,并以面向风扇21的排气通路21b的方式配置降频变换器46。下部、上部电池30、31,风扇21和降频变换器46,从上方有电池盒32覆盖,在电池盒32的右端后面连接有排气导管20的上流端。排气导管20的下流端,与在行李室51的底板面上设置的轮胎锅52的前端相连通。
因此,若风扇动作,则车厢内的冷却空气从进气导管19,被导入到下部、上部电池盖30、31的冷却空气导入口41,并在从右向左流经后侧的第一冷却通路36、36后,从后向前流经左侧的连结通路38,并且在通过从左向右流经前侧的第二冷却通路37而对电池模块23…进行冷却后,从连通口43,经过进气通路21a,而被吸入风扇21。于是,流出风扇21的排气通路21b的冷却空气与凸出设置于降频变换器46的下面的冷却风扇46a接触而对该降频变换器46进行冷却后,通过排气导管20而被供给到轮胎锅52的内部,并从那里一部分返回到车厢内,剩余部被排出车外。
然后,即使通过该第二实施例,也能够达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除此以外,还能够达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若将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将风扇21设在排气导管20的下流端,则如图15A所示,从上流侧的进气导管19经过电池箱18、降频变换器46和排气导管20,而到达风扇21前冷却空气流经的路径的压力从大气压单调地降低,因此在排气导管20的部分,负压的绝对值变大,密封较为困难。
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在降频变换器46的上流侧和排气导管20的上流侧设置风扇21,因此如图15B所示,从上流侧的进气导管19经过电池箱18而到达风扇21的路径中压力从大气压单调地减少,在风扇21中不连续地增加到比大气压高的压力,并因经过降频变换器46和排气导管20而减少到大气压。为此,风扇21的上流和下流中的负压和正压的绝对值变小,冷却气体流路的密封变得容易。
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排气导管20被连接在行李室的内饰件49和车身外板50之间的空间,因此存在该排气导管20使行李室的容积减少的问题,但是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排气导管20连接在形成于行李室的底板面上的轮胎锅52的前端,因此能够通过将排气导管20的长度缩小至最小限而扩大行李室51的容积。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情况下,进行种种的设计变更。
例如,虽然在实施例中说明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源系统,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源系统。
另外,虽然在实施例中将进气导管19和排气导管20设于电池箱18的右侧,但是也可以设于左侧。
另外,本发明的电装部件不限于实施例的降频变换器46。

Claims (3)

1.一种电池的冷却结构,具有以U字状连接在收置电池(23)的电池箱(18)的内部空间中的冷却通路(36、37),并通过流经该冷却通路(36、37)的冷却空气而对所述电池(23)进行冷却,其中,
所述电池箱(18)具有与形成有所述冷却通路(36、37)的电池收置部(A)一体地连设的冷却空气引导部(B),在所述冷却空气引导部(B),形成有由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隔壁(39)而被上下区分的冷却空气导入通路(40)以及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冷却空气导入通路(40)的上流端的冷却空气导入口(41),连接于进气导管(19),而下流端的第一连通口(42),连接于所述冷却通路(36、37)的上流端,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的下流端的冷却空气排出口(45),连接于排气导管(20),而上流端的第二连通口(43),连接于所述冷却通路(36、37)的下流端,由此,所述冷却空气导入通路(40)以及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构成为在上下方向看相互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冷却结构,其中,
所述电池箱(18)具有上部电池盖(31)、下部电池盖(30)以及金属制的电池盒(32),所述电池盒(32)覆盖所述上部电池盖(31)和下部电池盖(30),所述上部电池盖(31)和下部电池盖(30)由发泡性树脂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冷却结构,其中,
通过流经所述冷却空气排出通路(44)的冷却空气,对支撑在所述隔壁(39)的电装部件(46)进行冷却。
CN2008101308809A 2005-06-02 2006-05-24 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0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63089 2005-06-02
JP2005-163089 2005-06-02
JP2005163089 2005-06-02
JP2005358069A JP4385020B2 (ja) 2005-06-02 2005-12-12 車両用電源装置
JP2005-358069 2005-12-12
JP2005358069 2005-12-12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44481A Division CN100508273C (zh) 2005-06-02 2006-05-24 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0013A CN101340013A (zh) 2009-01-07
CN101340013B true CN101340013B (zh) 2011-07-06

Family

ID=374843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444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273C (zh) 2005-06-02 2006-05-24 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
CN20081013088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40013B (zh) 2005-06-02 2006-05-24 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444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8273C (zh) 2005-06-02 2006-05-24 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0508273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7905B2 (ja) * 2007-04-18 2009-09-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に搭載された電気機器の冷却装置
JP4957492B2 (ja) * 2007-09-28 2012-06-2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ーユニット冷却用ダクト構造
JP5001982B2 (ja) * 2009-06-23 2012-08-15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型車両
FR2948231B1 (fr) * 2009-07-17 2013-01-18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moteur electrique alimente par un module d'alimentation
FR2949391B1 (fr) * 2009-08-31 2012-12-1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un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dule d'alimentation electrique
JP5024353B2 (ja) 2009-10-29 2012-09-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の冷却システム
GB2475326A (en) * 2009-11-16 2011-05-18 Autoliv Dev Inflatable battery protector
US9914336B2 (en) 2010-06-24 2018-03-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compartment coo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10165832A1 (en) * 2010-08-25 2011-07-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compartment exhaust duct with enhanced air cooling features
JP5447675B2 (ja) * 2010-08-31 2014-03-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JP5198522B2 (ja) * 2010-08-31 2013-05-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および車両
JP5430592B2 (ja) * 2011-02-28 2014-03-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ッテリーの冷却構造
CN103733421B (zh) * 2011-08-30 2016-05-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JP5866933B2 (ja) * 2011-09-29 2016-02-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US9614208B2 (en) 2011-10-10 2017-04-04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with degassing cover and plate thereon
US20140262573A1 (en) * 2011-11-14 2014-09-18 Honda Motor Co., Ltd. Battery pack for electric vehicle
DE102012203892A1 (de) * 2012-03-13 2013-09-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Karosserie mit einer Bodenstruktur
JP2013199196A (ja) * 2012-03-26 2013-10-03 Suzuki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パック搭載構造
JP6035916B2 (ja) 2012-07-05 2016-11-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KR101417306B1 (ko) * 2012-07-30 2014-07-09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배터리팩
JP5929609B2 (ja) * 2012-08-07 2016-06-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車載構造
CN102897228B (zh) * 2012-11-01 2015-08-12 东风汽车公司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后地板总成结构
CN103192888B (zh) * 2013-01-07 2015-09-09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车身地板结构
JP5900480B2 (ja) * 2013-05-24 2016-04-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池搭載構造
US9837690B2 (en) * 2013-07-31 2017-12-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 cooling fan mounting
CN104340049A (zh) * 2013-08-07 2015-02-11 江苏锋华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风冷系统
JP6187163B2 (ja) * 2013-10-31 2017-08-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冷却構造
JP6156065B2 (ja) 2013-10-31 2017-07-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冷却構造
CN104210503A (zh) * 2014-09-10 2014-12-17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式轻轨车辆车载储能电源冷却通风装置和方法
JP6524654B2 (ja) * 2014-12-09 2019-06-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DE102015108611A1 (de) * 2015-06-01 2016-12-0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komponente
JP6497585B2 (ja) * 2015-06-01 2019-04-1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電源装置
JP6144303B2 (ja) * 2015-08-27 2017-06-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6302948B2 (ja) * 2016-03-17 2018-03-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CN108237889B (zh) * 2016-12-26 2024-03-12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性能电池箱的油电混合汽车
DE102017101572A1 (de) * 2017-01-26 2018-07-26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Batterieträger für ein Elektrokraftfahrzeug
CA3073204A1 (en) * 2017-08-24 2019-02-28 Smart Auto Labs Inc. Vehicle drag reduction an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ystem
CN108215750B (zh) * 2017-12-26 2020-08-0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弱混合动力汽车锂电池系统整车搭接结构
CN109050289B (zh) * 2018-07-26 2021-05-07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电池充电管理方法
JP7223801B2 (ja) * 2021-03-30 2023-02-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0013A (zh) 2009-01-07
CN100508273C (zh) 2009-07-01
CN1874051A (zh) 2006-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0013B (zh) 车辆用电源装置以及电池的冷却结构
US7654351B2 (en) Power source device and battery cool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7967093B2 (en) High-voltage battery unit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4732011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101547810B (zh) 车载蓄电池冷却构造
CN101909916B (zh) 蓄电池的冷却风取入结构
US8567543B2 (en) Hybrid vehicle
JP4114478B2 (ja) 自動車用電池の冷却構造、自動車用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車
CN102582420A (zh) 具有冷却构造的高电压设备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车辆
CN107000561B (zh) 用于电池组的冷却结构
JP4917307B2 (ja) 電池パック
CN103029784B (zh) 电动车辆
US7556113B2 (en) Vehicle and energy producing and storage system for a vehicle
JP2006335244A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CN101535074A (zh) 蓄电装置以及汽车
US8720625B2 (en) Cooling system for electric apparatus
JP6106577B2 (ja) 車両の部品搭載構造
CN103384610A (zh) 燃料电池车辆
JP5253711B2 (ja) バッテリの冷却構造
JP6106576B2 (ja) 車両の部品搭載構造
JP2014043225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CN110774886A (zh) 车辆的排气构造
JPH04368227A (ja) 水素エンジンを備えた自動車
CN118107702A (zh) 摩托车
CN115179743A (zh) 车辆用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