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1434A -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给纸装置、图像记录介质以及图像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给纸装置、图像记录介质以及图像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1434A
CN101331434A CN200780000703.2A CN200780000703A CN101331434A CN 101331434 A CN101331434 A CN 101331434A CN 200780000703 A CN200780000703 A CN 200780000703A CN 101331434 A CN101331434 A CN 101331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image
transparent
opaque
transparen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07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1434B (zh
Inventor
中村历
石桥干生
须藤和久
大年惠
山田征史
杉山敏弘
须田武男
岩崎有贵子
鲤沼宣之
酒卷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275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2895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266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720647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7/05062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083675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331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1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1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14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当形成相片图像质量时,在经由传送路径传送其上将形成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的透明记录介质之前或之后,经由该传送路径传送不透明白记录介质,并在透明记录介质上形成反转图像。在后处理例如定影过程之前或之后的传送过程中,开始传送不透明介质。然后,透明记录介质121设置用以夹住经反转的调色剂图像,相对于该经反转的调色剂图像122从背面作为反射板。然后,在其上形成有反转图像的透明记录介质被排出到装置外部之前或之后,向下或向上排出不透明介质。此时,透明记录介质和不透明介质在形成于该透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介于其间的状态下相互重叠。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给纸装置、图像记录介质以及图像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成像系统、给纸装置、图像记录介质、以及图像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可自动反转透明记录介质上的原稿图像(original image)的成像装置、成像系统、给纸装置、图像记录介质、以及图像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上,为获得具有相片图像质量的光泽图像,已进行了各种尝试。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2-341623中,采用特殊调色剂来提供光泽。在纸张上实施正常成像后且在该纸张转到定影单元前,透明调色剂被均匀地形成在整个表面上并固定,从而获得相片图像质量。然而,此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透明调色剂总是要均匀地供应给整个表面以及定影单元上的负荷高,后者是由于图像部与非图像部之间调色剂厚度的差异导致的。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91678中,采用特殊记录介质来提供光泽。热塑树脂层设在纸张的前后面上,且在图像正常固定之后,进一步增大压力和热量,从而实现表面上的均匀光泽。然而,为采用此技术,不得不协同采用特殊定影装置来实现效果,从而造成构造、成本、能耗及其它方面的问题。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3-270991中,采用特殊定影装置来提供光泽。在正常定影(第一定影)后,提供由平滑性高的带状件形成的第二定影单元以再次熔融调色剂,然后执行冷却和剥离。利用带状件的平滑性,获得均匀的光泽。与第二专利文献一样,在构造、成本、能耗及其它方面存在问题。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1-305894中,冷却单元位于定影辊的内部。由此,当纸张上的调色剂到达等于或低于其软化点或熔融点的点时,其被定影辊剥除。调色剂表面上可获得彩色图像和褪光(matted)图像。然而,在此方案中,由于冷却单元位于定影辊的内部,可以想到的是会发生装置复杂且成本高的负面效果。
为了改善保存性等,具有通过利用透明介质夹住原稿来保护其免受干扰的层压体。然而,层压体不具有提高图像质量的功能,不一定能获得具有高图像质量的图像。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0-321842公开的传统技术中,用于检测来自记录介质的反射光的检测传感器沿阻挡辊(resist rollers)传送该记录介质的方向设在上游侧上的位置,且基于该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识别记录介质的种类。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5-10529中,公开了具有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的记录介质。
传统的,为获得具有相片图像质量的光泽图像或其它目的,已进行了各种尝试。
作为成像装置的一例,已公开的一种彩色成像装置包括:中间转移件,多种不同颜色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从至少一个图像载体以多路方式转移到该中间转移件上;透明调色剂显影单元,对透明调色剂进行显影;第二转移单元,把形成在中间转移件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转移到转移件上;以及定影单元,把形成于转移件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和透明调色剂图像固定在该转移件上(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2-341623)。
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有电子照相用图像接收纸张,此纸张具有位于支承件一面上的调色剂图像接收层和位于该支承件另一面上的底层,其中,该支承件具有位于基底的一面或两面上的热塑树脂层,调色剂图像接收层侧的顶面层上以及底层侧的顶面层上的粘合剂是玻璃化温度(21克)为20至80摄氏度的无皂型水分散性聚合物,且至少调色剂图像接收层和底层之一包含高聚物系统抗静电剂(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91678)。
至于定影单元,成像装置的一例包括多个定影单元即第一定影单元和第二定影单元(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3-270991)。
在图像显示板的一例中,反光片相应提供给透明膜、负像打印在该透明膜的背面上的打印面、以及透明膜的打印面;另外粘合面相应提供给同反光片的打印面对应的表面;两者结合且一体化(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1-305894)。
然而,在这些文献所说明的传统技术中,如上所述,传统成像装置形成并输出用户所输入的图像而不反转(reverse)图像,除非用户特别指示。根据本发明,由于其构造使得图像形成在透明记录介质上且从背面看该图像,所以此图像需要被形成为在该透明记录介质上反转。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0-321842所公开的传统技术中,检测传感器沿阻挡辊传送记录介质的方向设在上游侧上的位置。因此,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记录介质在阻挡辊之间辊隙内的松弛差异和该记录介质顶端的斜移,当采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5-10529中公开的记录介质时,难以准确地检测透明部分与不透明部分之间的边界。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2-341623中,采用特殊调色剂来提供光泽。在纸张上实施正常成像后且在该纸张转到定影单元前,透明调色剂被均匀地形成在整个表面上并固定,从而获得高光泽特性。然而,此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透明调色剂总是要均匀地供应给整个表面以及定影单元上的负荷高,后者是由于图像部与非图像部之间调色剂厚度的差异导致的。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91678中,采用特殊记录介质来提供光泽。热塑树脂层设在纸张的前后面上,且在图像正常固定之后,进一步增大压力和热量,从而实现表面上的均匀光泽。然而,此技术要采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91678中公开的特殊定影装置来实现效果,因而在构造、成本、能耗及其它方面存在问题。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3-270991中的传统技术公开了在正常定影(第一定影)后,提供由平滑性高的带状件形成的第二定影单元以再次熔融调色剂,然后执行冷却和剥离,并利用该带状件的平滑性,获得均匀的光泽。与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191678一样,在构造、成本、能耗及其它方面存在问题。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1-305894公开了基于这样一种前提的技术,该前提是采用难以打印的反光片。由于难以在反光片上打印,因而此发明的目的是采用透明膜进行处理,而不是追求相片图像质量。
本发明是考虑到以上想出的,且本发明的目的是自动反转透明记录介质上的原稿图像以形成图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准确检测记录介质上透明部分与不透明部分之间的边界的给纸装置和成像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保存性优良且可获得具有相片色调的光泽图像的图像记录介质、图像记录介质制造方法和成像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成像装置包括:传送路径,记录介质经由该传送路径传送,该记录介质包括不透明记录介质和至少一部分透明的透明记录介质;成像单元,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不透明记录介质或透明记录介质,并传送所选择的记录介质至传送路径;图像选择单元,从原稿图像和通过反转该原稿图像获得的反转图像(reversed image)中选择将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以及控制单元,基于第一控制信号控制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透明记录介质和图像选择单元选择反转图像以在该透明记录介质上形成该反转图像,以及基于第二控制信号控制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透明记录介质和图像选择单元选择无图像。
根据本发明,基于单个控制信号,执行记录介质种类的选择和原稿图像的反转。因此,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可自动形成在透明记录介质上。由此,在后处理中,不透明记录介质重叠(superposed)在其上形成有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的透明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从而获取具有相片图像质量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成像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以及外部装置,与成像装置通信。外部装置把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给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基于来自外部的单个控制信号,执行记录介质种类的选择和原稿图像的反转。因此,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可自动形成在透明记录介质上。由此,在后处理中,不透明记录介质重叠在其上形成有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的透明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从而获取具有相片图像质量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又另一方面的给纸装置包括:一对阻挡辊,用于以预定的定时传送具有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的记录介质并调准该记录介质;以及边界检测传感器,检测透明部分与不透明部分之间的边界。边界检测传感器沿阻挡辊传送记录介质的方向设在下游位置。
根据本发明,边界检测传感器沿阻挡辊传送记录介质的方向设在下游侧上的位置。因此,可精确地检测透明部分与不透明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而几乎无松弛差异或者夹紧量的错误等。
根据本发明又另一方面的成像装置包括:给纸装置,其包括一对阻挡辊,用于以预定的定时传送具有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的记录介质并调准该记录介质,以及边界检测传感器,检测透明部分与不透明部分之间的边界;以及成像装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边界检测传感器沿阻挡辊传送记录介质的方向设在下游位置。记录介质被沿透明部分与不透明部分之间的边界折叠,以使该透明部分和该不透明部分相互重叠。
根据本发明,由于记录介质被沿透明部分与不透明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折叠以使该透明部分和该不透明部分重叠,与单独供给透明记录介质和不透明记录介质的情况相比,给纸操作更容易,且不需要用于使该透明记录介质与不透明记录介质重叠的构造。
根据本发明又另一方面的图像记录介质包括: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是图像经由成像装置形成于其上的片状介质,至少该记录介质的一部分是透明的;重叠介质(superposing medium),重叠在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分上;以及粘合层,粘合剂施加在粘合层上。重叠介质经由粘合层粘合到透明部分的成像面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重叠介质)经由粘合层形成一体且记录图像被覆盖以透明部分,所以能够实现优良的保存性。另外,由于透明部分的表面是有光泽的,所以图像可看作是具有光泽的相片色调图像。
根据本发明又另一方面的方法用于使用记录介质制造图像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是图像经由成像装置形成于其上的片状介质,至少该记录介质的一部分是透明的。该方法包括:在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分上形成图像;以及经由粘合剂把片状重叠介质粘合到透明部分的成像面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重叠介质)经由粘合层形成一体且记录图像被覆盖以透明部分,所以能够实现优良的保存性。另外,由于透明部分的表面是有光泽的,所以图像可看作是具有光泽的相片色调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例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成像装置的操作单元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1)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在折叠不透明介质后的剖面的状态的示图;
图5是表示通过重叠透明介质和不透明介质来形成相片色调图像的步骤的示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2)的流程图;
图7是由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形成的记录介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利用阻挡辊传送记录介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表示利用阻挡辊传送记录介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分被传送至阻挡辊并利用边界检测传感器检测该透明部分的状态的示图;
图11是表示记录介质的不透明部分被传送至阻挡辊并利用边界检测传感器检测该不透明部分的状态的示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操作的示图,其中,(a)是表示水平反转图像被形成在该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分上的状态的俯视图,以及(b)是相互重叠的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的透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操作的示图,其中,(a)是表示垂直反转图像被形成在该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分上的状态的俯视图,以及(b)是相互重叠的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的透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操作的示图,其中,(a)是当透明部分的面积等于或小于记录介质全部面积的一半时的示图,以及(b)是当透明部分的面积等于或大于记录介质全部面积的一半时的示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操作的示图,其中,(a)是表示记录介质具有形成在不透明部分上的原稿图像的挖空图像的示图,以及(b)是相互重叠的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的示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操作的示图且是说明这样一种记录介质的示图,在该记录介质中,不透明部分设在包围透明部分的位置;
图17是用于说明在记录介质上的成像操作的示图且是说明这样一种记录介质的示图,该记录介质具有形成在不透明部分上的图像;
图18是表示当反射式光传感器用作边界检测传感器时成像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图;
图19是制造具有光泽图像的图像记录介质的流程的示意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在制造具有光泽图像的图像记录介质期间的状态的示图;
图21是具有光泽图像的图像记录介质的剖视图;
图22是一步步地表示当折叠部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凹部时折叠透明部分的过程的示图;
图23是示意表示透明部分占据整个记录介质的比例不同的各种记录介质的示图;以及
图24是用于说明附带提供给成像装置的控制单元的成像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范实施例。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例的说明图。成像装置包括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图像的四个成像单元1Y、1M、1C和1K。这里,Y、M、C和K的颜色顺序不限于图1的顺序,而是可以为其它顺序。
成像单元1Y、1M、1C和1K分别包括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11Y、11M、11C和11K、充电单元、显影单元和清洁单元。另外,成像单元1Y、1M、1C和1K被设置成使感光鼓的转轴相互平行且沿着转移片(transfer sheet)移动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布置。
成像单元1Y、1M、1C和1K具有设置在其上方的光学写入单元3和设置在其下方的作为带驱动装置的转移单元6,该光学写入单元3包括光源、多角镜、f-θ透镜、反光镜等且基于图像数据在利用激光进行扫描的同时照射每个感光鼓11Y、11M、11C和11K的表面,该转移单元6具有用于承载所要转移的转移片以使该转移片通过每个成像单元的转移单元的转移传送带60。在转移传送带60的外周面上,包括刷辊和清洁刮刀的清洁器85被设置成与该外周面接触。附着在转移传送带60上的异物例如调色剂利用清洁器85除去。
带定影式定影单元7、排纸托盘8等设在转移单元6的一侧上。给纸盒4a和4b设在成像装置的下部,每个给纸盒4a、4b都具有安置于其上的转移片。另外,手动给纸托盘MF用于从成像装置的侧面手动给纸。
另外,提供调色剂供给容器21C,且未表示的废调色剂瓶、单面/双面单元、电源单元等设在双点划线所示的空间S内。
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装置10Y、10M、10C和10K被构造成相同的。这些显影装置10Y、10M、10C和10K是仅所采用的调色剂颜色不同的双组份显影式显影装置,且每个都具有收容于其内的由调色剂和磁性载体形成的显影剂。
每个显影装置10Y、10M、10C和10K都包括面向感光鼓11的显影辊、用于传送和搅拌显影剂的螺旋推进器、调色剂密度传感器等。显影辊包括外侧的可转动套筒和内侧的固定磁铁。根据调色剂密度传感器的输出,从调色剂供给装置供应调色剂。
预定电压从未表示的电源施加给充电辊14a,从而给对向的感光鼓11的表面充电。然后,光学写入单元3基于图像数据用激光扫描被充电以预定电位的感光鼓11的表面,从而写入静电潜像。当其上承载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11的表面到达显影装置10时,调色剂从被设置成面向该感光鼓11的显影辊供应给该感光鼓1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预定的定时对所有感光单元2Y、2M、2C和2K执行类似的操作。各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各感光鼓11Y、11M、11C和11K的表面上。
传送纸张100从给纸盒4a和4b以及手动给纸托盘MF之任一传送,且在到达阻挡辊5时立刻停止。然后,在感光单元2Y、2M、2C和2K进行成像操作时,利用阻挡辊5输送转移片100,且在利用转移传送带60传送该转移片100的同时,各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图像按顺序转移到该转移片100上。通过从未表示的电源施加极性与每个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极性相反的电压给被设置成越过转移传送带60面向感光鼓11Y、11M、11C和11K的初次转移辊67Y、67M、67C和67K,调色剂图像从该初次转移辊67Y、67M、67C和67K转移到转移片上。
通过面向感光鼓11K的位置且四色调色剂图像叠加于其上的转移片100接着被传送至定影单元7,图像在那里通过接收热量和压力而固定。
第一实施例采用的成像装置不特别以此构造为特征。例如,此构造可以采用LED代替激光作为写入方式。作为显影单元,可采用单组份显影剂来代替双组份显影剂。作为定影单元,可采用辊式或感应加热式来代替带式。
在图1所示的构造中,限定了给纸盒4a(依据构造,或者给纸盒4b)具有放置于其内的透明记录介质。另一方面,限定了给纸盒4b具有放置于其内的不透明介质(当限定了透明记录介质放置于给纸盒4b中时,则限定了不透明介质放置于给纸盒4a中)。
以下根据图3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导致单一控制信号出现的操作单元,当用户输入相片图像质量时,用户在如图2所示的操作单元110的控制面板上压下相片图像质量开关111(步骤S1)。在图2中,附图标记112指示显示器,以及参照数字113指示操作按钮组。
然后,用户选择图像并执行其它操作(步骤S2)。当指示用户发出打印指令的输入信号被输入时,基于单一第一控制信号,使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透明记录介质。通过使图像选择单元选择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在透明记录介质上形成此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基于第二控制信号,不使图像选择单元选择图像,而利用使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透明记录介质的功能,机器主体生成通过经由数字处理(水平或垂直)反转用户所输入的图像(扫描图像,例如用于复印)而获得的图像数据。接着,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此图像在显影单元处开始形成在图像载体上(步骤S3)。
进一步提供一个或多个用于独立存储不透明记录介质和透明介质的给纸托盘。利用依据对不透明记录介质和透明记录介质之任一的选择使所选择的相关一个给纸托盘内的记录介质传送至传送路径的功能,开始以适当的定时从给纸盒4a传送透明记录介质(步骤S4)。这里,上述功能指不从其内放置不透明介质的给纸盒4b给纸,而从其内放置透明记录介质的给纸盒4a输送透明记录介质。这里,若所输入的记录介质不透明,则显示错误信息(步骤S4a)。
此时,当检测记录介质是不透明还是透明且所选择的记录介质与所检测的记录介质一致时,利用传送记录介质经过传送路径的功能,光学传感器检测从给纸盒4a传送的记录介质是否为具有适当透明性的透明记录介质。在此检测时,若判定其不是具有适当透明性的记录介质,则显示错误信息。另一方面,若判定其是具有适当透明性的透明记录介质,则程序前进至随后的处理。
基于单一控制信号,在使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透明记录介质之前或之后,使该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不透明白记录介质。由此,在使具有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的透明记录介质传送过传送路径之前或之后,利用使不透明白记录介质传送过传送路径的功能,在该透明记录介质上形成反转图像(步骤S5)。在后处理例如定影处理之前或之后的传送过程中,开始传送被放置在给纸盒4b中的不透明记录介质120(步骤S6和S7)。
如表示折叠后的剖面状态的图4所示,不透明记录介质120的目的是设置用以相对于透明记录介质121使反转的调色剂图像介于其间,且相对于反转的调色剂图像122(位于透明记录介质121的一面上)从背面起到反射板的作用。因此例如,考虑到图像质量,对所有可见光具有高反射率的白纸是优选的。然而,这不意味着限制,只要其是不透明介质即可。另外,不透明介质不一定具有形成于其上的图像,而是可在其上成像。
接着,提供用于把经由传送路径传送的记录介质排出到装置外部的排出单元。利用此排出单元,在把其上形成有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的透明记录介质排出到装置外部之前或之后,利用排出不透明白记录介质到装置外部的功能,在排出其上形成有反转图像的透明记录介质之前或之后,向下或向上排出不透明介质(步骤S8)。关于这点,当其上形成有反转图像的透明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下表面上时,在排出该透明记录介质之前排出不透明介质。此时,如图4所示,透明记录介质和不透明介质在形成于该透明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介于其间的状态下相互重叠。此时,依据构造,透明记录介质和不透明介质可以任一种垂直顺序相互重叠。
也就是说,利用相互重叠的两介质获得相片图像质量。然而,若仅仅重叠,两者会由于干扰例如用户触碰等而剥离。为避免此问题,提供用于粘合一对记录介质的粘合单元。另外,利用把不透明白记录介质粘合到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位于其上的透明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粘合单元的功能,如图5所示例子那样,在两介质重叠之后,使用对齐用撞击件等对齐两介质。然后,利用诸如辊一类的部件,执行用于粘合两介质的处理。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由于调色剂图像粘着在透明介质侧上,所以与利用透明介质简单地夹住原稿的层压体相比,可获得极高质量的图像。另外,由于此构造使得调色剂图像介于透明介质与不透明介质之间,所以保存性极好。
若在步骤S1关闭相片图像质量开关111,则选择图像并指示打印(步骤S10),在显影单元上形成图像而不反转原稿图像以在该显影单元上形成图像(步骤S11),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步骤S12),然后排出其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步骤S13)。
同时,图5所示例子表示了不透明记录介质120的表面中位于与透明记录介质121相接触一侧的表面上施加有一种用于通过加热来实现粘着性的材料,且该透明记录介质121和不透明记录介质120通过经过具有加热单元的辊件123而粘合到一起。在图中,附图标记125指示不透明件托盘,以及附图标记130指示其上形成有相片色调图像的介质。
此处理采用图6所示流程图的形式,使此处理作为“粘合透明记录介质和不透明记录介质的操作指示”(步骤S9)插入图3所示流程图的步骤S8之后。在根据本发明的如图4所示构造中,若选择具有平滑表面的部件作为透明记录介质,可获得其图像面极平滑且具有光泽的相片图像质量。
粘合不透明记录介质120与透明记录介质121的操作可在完成在不透明记录介质120上成像之后或者在完成在不透明记录介质120上成像之前执行。
也就是说,在经由电子照相过程成像的情况下,透明记录介质121可在图像转移并固定到不透明记录介质120上之后粘合到该不透明记录介质120上。选择性地,图像可在其转移到不透明记录介质120上之后且在透明记录介质121粘合到该不透明记录介质120上的同时固定在该不透明记录介质120上。
如上所述,在输出相片图像质量时的这些选择经由图2所示操作单元处的操作执行。
另外,此操作单元不仅可通过设在装置本体内来实现,也可经由从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传输控制信号来实现。换句话说,成像系统可被构造成包括成像装置和通信外部设备,其中,外部设备向成像装置传输单一控制信号。
也就是说,根据第一发明,基于单一控制信号,执行记录介质类型的选择和原稿图像的反转。因此,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自动形成在透明记录介质上。由此,在后处理中,不透明记录介质重叠在其上形成有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的透明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从而获得具有相片图像质量的图像。
提供其内放置透明记录介质的给纸盒,并提供用于从多个给纸盒中选择适当给纸盒的控制机构。因此,根据对透明记录介质和不透明记录介质之任一的选择,可自动地传送透明记录介质。
另外,提供一种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测所传送的记录介质的透明性的机构。由此,检测所传送的记录介质是否透明,并可靠地在透明记录介质上形成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即使在错误记录介质放置于手动给纸托盘或给纸托盘内的情况下也可行)。
由于其上形成有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的透明记录介质与不透明白记录介质作为一组传送,所以易于在后处理中重叠两者。
其上形成有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的透明记录介质与不透明白记录介质可自动地粘合到一起。由同一信号,利用主体的操作单元上作为开关的部件组进行透明记录介质的传送和用于反转原稿图像的指示。因此,利用操作单元的操作,可在透明记录介质上形成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
再另外,控制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作为外部设备存在。因此,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经由从外部设备传输的控制信号而形成在透明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和操作类似于图1,因此这里不重复说明。
如图7所示,记录介质21具有位于一侧上的透明部分21a和位于另一侧上的不透明部分21b。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部分T3沿记录介质21的传送方向位于近似中央位置。另外,不透明部分21b是白色的。透明部分21a具有图像形成于其上的表面T4,且此表面T4是平滑面以获得具有光泽的相片色调图像9。另外,若透明部分21a的其上未形成图像的背面T5是平滑面,则可获得更有光泽的相片色调图像质量。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如图8至11所示,阻挡传感器74沿阻挡辊5传送记录介质的方向设在上游位置。当收到来自阻挡传感器74的检测信号时,阻挡辊5在记录介质21撞击该阻挡辊5的辊隙部5a的状态下待命。用于检测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的边界检测传感器73沿阻挡辊5传送记录介质21的方向设在下游位置。
边界检测传感器73是透射式光传感器,且提供有用于朝向记录介质21的传送面发射光线的发光单元(light emitting unit)73a和设在面向该发光单元73a的位置且检测来自该发光单元73a的光线的受光单元73b。在边界检测传感器73中,当记录介质21的不透明部分21b位于发光单元73a与受光单元73b之间时,该不透明部分21b遮挡光线。另一方面,当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位于发光单元73a与受光单元73b之间时,该受光单元73b接收来自该发光单元73a的光线并向控制单元传输受光信号。当检测到受光信号时,控制单元检测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
显影装置10Y、10M、10C和10K是双组份显影式显影装置且仅所使用的调色剂颜色不同,每个显影装置10Y、10M、10C和10K内都收容由调色剂和磁性载体形成的显影剂。显影装置10Y、10M、10C和10K都包括面向感光鼓11的显影辊、用于传送和搅拌显影剂的螺旋推进器、调色剂密度传感器等。显影辊包括外侧的可转动套筒和内侧的固定磁铁。根据调色剂密度传感器的输出,从调色剂供给装置供应调色剂。
记录介质21从给纸盒4a和4b以及手动给纸托盘MF之任一传送,且在到达阻挡辊5的辊隙部5a(参见图8和9)时立刻停止。然后,在感光单元2Y、2M、2C和2K进行成像操作时,利用阻挡辊5输送记录介质21。在利用阻挡辊5输送记录介质21时,利用边界检测传感器73检测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部T3。
也就是说,当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位于发光单元73a与受光单元73b之间时,来自该发光单元73a的光线被该受光单元73b接收(参见图10)。当记录介质21被进一步沿传送方向传送到下游且不透明部分21b位于发光单元73a与受光单元73b之间时,该不透明部分21b遮挡来自发光单元73a的光线(参见图11)。
利用控制单元检测受光单元73b处的受光信号以检测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部T3。然后,通过以受光单元73b接收的信号为起动器,执行成像操作。
在通过阻挡辊5的记录介质21正被转移传送带60传送的同时,各感光鼓11的调色剂图像按顺序转移到该记录介质21上。通过从电源施加极性与每个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极性相反的电压给被设置成越过转移传送带60面向感光鼓11Y、11M、11C和11K的初次转移辊67Y、67M、67C和67K,调色剂图像从该初次转移辊67Y、67M、67C和67K转移到记录介质21上。
通过面向感光鼓11K的位置且四色调色剂图像叠加于其上的记录介质21接着被传送至定影单元7,图像9在那里通过接收热量和压力而固定。
根据第二实施例,边界检测传感器73沿阻挡辊5传送记录介质21的方向设在下游侧上的位置。因此,可准确地检测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部分T3而几乎无松弛差异或者夹紧量的错误等。因此,通过以受光单元73b处接收的开/关信号作为成像单元的记录起动器,图像9可高精度地形成在记录介质21内的透明部分21a的目标位置。
由于记录介质21的不透明部分21b是白色的,当沿着边界折叠该记录介质21以使透明部分21a和不透明部分21b相互重叠时,可获得色调再现性优良的图像9。
接着,说明另一实施例。在以下说明中,与前述实施例中实现相同操作效果的部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再详细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主要说明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方面。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水平或垂直地反转位于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的表面T4上的原稿图像来形成图像9。当形成此反转图像时,在控制单元处对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反转处理。然后,使用反转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利用光学写入单元3把静电潜像写在感光件上,并把此反转图像转移到记录介质21上,从而在透明部分21a上形成图像(参见图12(a)和图13(a))。
按照这种方式,使用位于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的表面T4上的被水平或垂直反转的原稿图像来形成图像9,当沿着边界部分T3折叠记录介质21以使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重叠时,从该记录介质21的无图像面(背面)T5看,可获得正常的未反转图像。
记录介质21的折叠处理可利用设在成像装置附近的后处理装置的折叠处理单元执行。
由于沿着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部分T3折叠记录介质21以使该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重叠,与单独给送透明记录介质和不透明记录介质的情况相比,给纸操作较容易,且不需要用于使该透明记录介质与不透明记录介质重叠的构造。
透明部分21a和不透明部分21b不仅被简单地折叠以使它们重叠,而且在通过折叠使该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重叠后粘合该透明部分21a和不透明部分21b。在此情况下,由于成像面被覆盖以透明部分21a,所以该成像面不直接暴露在外,从而保持图像具有良好的质量。
接着,利用图14说明又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的面积等于或小于该记录介质的总面积的一半。在图14(b)所示的一例中,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的面积等于或大于该记录介质的总面积的一半。这里在此情况下,为利用边界检测传感器73检测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部分T3,沿着与记录介质21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形成该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部分T3。根据本实施例,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的面积可任意改变,从而实现优良的适用性。
接着,利用图15说明又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反转图像9形成在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上,同时原稿图像的挖空图像9a形成在不透明部分21b上。根据本实施例,当透明部分21a和不透明部分21b经由折叠而重叠时,图像9和挖空图像9a相互重叠以增强装饰效果。
接着,利用图16说明又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不透明部分21b设在包围透明部分21a的位置,图像9形成在该透明部分21a上。然后,利用边界检测传感器73检测透明部分21a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前端T8和其沿传送方向的后端T7。按照这种方式,即使透明部分21a设在记录介质21内部的任意位置,也可利用边界检测传感器73检测该透明部分21a沿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前端T8和其沿传送方向的后端T7,从而在该透明部分21a上的目标位置形成图像9。
接着,利用图17说明又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图像9形成在记录介质21的不透明部分21b上。按照这种方式,即使图像9形成在不透明部分21b上,也可利用边界检测传感器73检测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部分T3,从而在该不透明部分21b上的目标位置形成图像9。
接着,利用图18说明又另一实施例。根据本实施例,利用反射光的光传感器用作边界检测传感器73。在此情况下,利用透明部分的反射率与不透明部分的反射率相互不同这个事实,检测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部分T3。
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可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记录介质21的不透明部分21b为白色。然而,在输出单色图像而非全色相片图像的情况下,颜色不限于白色。
参照图19,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生成具有光泽图像的新年贺卡的情况。图19(a)表示具有字符和插图的原稿彩色图像20M。作为原稿图像,采用以存储在存储单元例如硬盘内的文件或数据形式记录的图像。
例如,通过采用以下进一步说明的成像装置,如图19(b)所示,基于原稿图像20M的记录图像(调色剂图像)21m形成在作为片状介质的记录介质21上。这里,记录介质21包括可折叠的透明部分21a和不透明部分21b。在本例中,透明部分21a的面积小于不透明部分21b的面积。记录图像21m形成在透明部分21a的将通过折叠而重叠于不透明部分21b(作为重叠介质)上的一侧的表面上。换句话说,利用不透明部分21b支持透明部分21a的成像面。透明部分21a上的图像是前后反转的原稿图像20M的镜像。
另外,可根据需要相对于原稿图像放大或缩小图像的尺寸。这里,当原稿数据被生成为镜像时,图像形成在透明部分21a上。由于当以下进一步说明的粘合剂是透明时位于记录图像21m的同一面上的不透明部分21b的颜色、图案等对最终图像背景的影响,所以考虑到此影响进行适当的设计。
沿着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部分T3折叠该透明部分21a,且其上形成有记录图像21m的成像面位于内侧。在向后折叠时,预先给位于不透明部分21b的上表面上且将重叠于透明部分21a(或成像面)上的区域施加粘合剂。
此粘合层形成最终图像的背景,除非其是透明的。若此粘合层是透明的,则不透明部分21b形成最终图像的背景。为在最终图像的背景上反映不透明部分21b,则粘合层选择透明的。若最终图像的背景被确定为与不透明部分21b的颜色、图像等无关,则粘合层选择不透明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若通常准备白色,此白色是作为背景色的一般色,则将可以支持各种图像。
不透明部分21b与透明部分21a一起经过定影辊单元并利用传送辊传送。因此,若粘合剂在一开始就施加且暴露在外,则其将附着到传送辊等上,从而使成像装置内部的传送状况不当。为避免此问题,粘合剂可在经过成像装置后以及与透明部分21a重叠时施加。选择性地,若预先施加粘合剂,则考虑到要经过热定影单元,可设置耐热标签以保护此粘合剂施加于其上的表面,然后在与透明部分21a重叠时剥除该耐热标签。再选择性地,通过采用热敏粘合剂,在经过热定影单元之后的后续处理中表现出粘合性。
通过折叠透明部分21a,该透明部分21a经由粘合剂与不透明部分21b形成一体。在此例中,由于透明部分21a的面积小于不透明部分21b的面积,如图19(c)所示,所以在该不透明部分21b上,生成与经折叠的透明部分21a重叠的重叠部分21c和边缘部分21d。也就是说,不透明部分21b也是重叠介质。在重叠部分21c上,透明部分21a被看透以可看见与原稿图像(非镜像)相同的图像。在图19(c)所示的状态下,图像是颠倒的。因此,若垂直反转记录介质21,则如图19(d)所示可知能够看到正常图像。边缘部分21d用作手写消息等的空间。
如图19(b)所示,若透明部分21a与不透明部分21b之间的边界部分O-O不在这两部分不等分割的位置,而如图20所示在该透明部分21a和不透明部分21b的尺寸相等的位置,则经折叠且通过粘合剂形成一体后的记录介质21变成这样一种图像记录介质,其中,图像位于其整个表面上而没有用于填充手写信息的空间。
此例与如图19(b)所示的第一图像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相同,直至基于原稿图像20M的记录图像21m形成在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上。接着,如图19(e)所示,预备具有片状且尺寸与记录介质21相等的重叠介质22。重叠介质22的一个表面22a是作为最终图像记录介质的背面的表面,且“另一表面22b”是作为记录介质21m的背景的表面。“另一表面22b”或记录介质21的成像面上预先形成有白色或者透明的粘合层。
图19(e)中的重叠介质22被重叠,以使“另一表面22b”面向图19(b)的记录图像21m。由此,重叠介质22经由粘合层与记录介质21形成一体。通过如图19(f)所示像第一方法那样翻转此一体纸张到背面,可形成具有光泽图像的图像记录介质。也就是说,在重叠部分22c内,透明部分21a被看透以可看见与原稿图像相同的正常图像(非镜像)。另外,图19(b)所示不透明部分21b的背面变成边缘部分22d,必要信息可随后通过例如手写填充在该边缘部分22d内。
由此制造的图像记录介质的剖面如图21所示。由于透明部分21a和不透明部分21b(重叠介质22)经由粘合层25形成一体且记录图像21m被覆盖以该透明部分21a,所以能够实现优良的保存性。另外,由于透明部分21a的表面是有光泽的,所以此图像可看作是具有光泽的相片色调图像。
在此图像记录介质制造方法中,透明部分21a被折叠的向后折叠部分是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分与不透明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T3。由此,可充分显示透明部分21a上作为光泽图像的图像。另外,作为一种用于整齐地向后折叠的单元,可沿着边界部分T3在记录介质21上形成线性凹部(参见图22)。
在图22(a)中,剖面为V形的凹线24和25沿厚度方向形成在边界部分T3的两侧上以相互面对。此线可仅形成在一侧上。利用所形成的此凹部,指定折叠部分且容易和整齐地执行折叠。另外,可形成穿孔以代替形成凹部来实现类似的优点。
这里,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构造和操作类似于图1。因而,在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当实施本发明时,在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中,如图23(a)至(d)所示的至少部分具有透明部分的记录介质用作转移片100。然后,利用来自光学写入单元3的光线,与原稿图像对应的图像被写在感光鼓11上、用彩色调色剂显影、并进一步转移到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分上。此记录介质排出到排纸托盘8上。这样利用光学写入单元3执行图像的写入,以使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21的透明部分21a上。原稿图像数据可从与成像装置连接的外部设备输入。选择性地,可采用由与成像装置一起供给的未表示扫描仪读取的图像信息。
透明部分与不透明部分之间具有不同比例的各种例子表示在图23中。在图23(a)所示的记录介质21中,同图19(b)一样,透明部分21a小于不透明部分21b。在图23(b)所示的记录介质21中,透明部分21a大于不透明部分21b。在图23(c)所示的记录介质21中,透明部分21a等于不透明部分21b。在图23(d)所示的记录介质21中,整个部分都是透明部分21a。这些记录介质21之任一的传送方向可选择x或y。
用于设定成像装置中使至少一部分透明的记录介质通过的状态的方案包括用户预先发出指令且设定给纸单元(给纸盒4a)的方案以及预先在成像装置的控制单元内登记特定尺寸的透明区域(透明部分21a)的方案。
在限定透明区域后,当确定图像将至少形成在此限定的透明区域上时,则图像被形成为自动反转。结果,在经过定影单元7之后的记录介质上,反转图像至少形成在透明部分21a上。
以上获得的记录介质重叠在白色重叠介质上且打印面(成像面)向下,从而易于获得相片色调图像。由于打印面(成像面)向下且被白色重叠介质挡住,所以不会直接从外部损坏该打印面,从而实现优良的保存性。由于反转图像形成在透明区域上,所以图像部分(调色剂图像)与透明基材紧密接触。
一般,不基于固定的尺寸或分辨率统一可记录在透明部分上的数据例如字符和图像。根据透明区域一张张地调整不同尺寸的图像并反转它们以供输出是一件极麻烦的任务。
根据第三实施例,自动地执行根据被成像装置限定为透明的区域自动放大或缩小所要输出的图像尺寸至适当尺寸的一系列操作和反转操作。以一般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为例在以下a(传统技术)和b(本发明)中示意说明差异。
a:当反转图像经由手动操作形成在至少一部分透明的记录介质上时
(1)选择图像
(2)改变图像数据的尺寸(考虑到分辨率和透明区域的尺寸而放大或缩小)
(3)反转图像数据
(4)调准图像数据(考虑到不透明部分,移动图像数据至透明区域)
(5)指示打印
在以上操作(2)和(3)中,一般,单独需要专用的应用软件。通常,每当图像数据改变且每当透明区域的状态改变时,都需要进行调整。
b:当根据本发明执行自动操作时
(1)用户指示在透明区域上打印例如“相片色调打印”。此指令可经由打印机上的设置按钮或打印机驱动器上的设置图标发出
(2)选择图像
(3)指示打印(图像被自动且适当地根据透明区域放大或缩小,并被反转以便成像)
成像装置在透明部分上的成像利用提供给该成像装置的控制单元上的程序经由图24所示包括在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分上成像的过程执行。也就是说,若在步骤S21判定未选择相片色调打印,则过程前进至步骤S22,在那里选择所要打印的图像并发出打印指令。接着,在步骤S29,指示成像装置进行打印输出。在步骤S30,依据打印目的传送纸张(记录介质),并以根据打印指示的分辨率和位置执行图像打印。
若在步骤S21判定选择了相片色调打印,则过程前进至步骤S23,在那里选择所要打印的图像并发出打印指令。在步骤S24,检查至少一部分透明的记录介质是否已放置在给纸盒等上。若NO,则在步骤S25显示错误信息。另一方面,若YES,则过程前进至步骤S26,在那里根据透明部分的尺寸经由放大、缩小等调整将形成在该透明部分上的图像尺寸。
在步骤S27,为在透明部分21a上形成前后反转的图像,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以形成反转图像。在步骤S28,调整图像记录位置以使图像与透明部分21a相配。然后,过程前进至步骤S29。
按照这种方式,利用控制单元,在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分上执行原稿图像被反转的成像。
工业应用性
如以上已经说明的,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成像系统、给纸装置、图像记录介质和图像记录介质制造方法可用于例如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一类的成像装置,且特别适于在透明记录介质上自动反转原稿图像的装置、系统、记录介质制造方法等。

Claims (20)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传送路径,记录介质经由所述传送路径传送,所述记录介质包括不透明记录介质和至少一部分透明的透明记录介质;
成像单元,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所述不透明记录介质或所述透明记录介质,并传送所选择的记录介质至所述传送路径;
图像选择单元,从原稿图像和通过反转所述原稿图像获得的反转图像中选择将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第一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所述透明记录介质和所述图像选择单元选择所述反转图像以在所述透明记录介质上形成所述反转图像,以及基于第二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所述透明记录介质和所述图像选择单元选择无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还包括:
至少一个给纸托盘,分别储存所述不透明记录介质和所述透明记录介质,
所述记录介质选择单元依据选择的是所述不透明记录介质还是所述透明记录介质而传送所述给纸托盘中所选择的记录介质至所述传送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还包括:
记录介质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记录介质不透明还是透明,
当所选择的记录介质与所检测的记录介质匹配时,所述记录介质选择单元传送所选择的记录介质至所述传送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在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所述透明记录介质之前和之后控制所述记录介质选择单元选择不透明白记录介质,以在其上形成有所述反转图像的所述透明记录介质被传送至所述传送路径之前和之后传送所述不透明白记录介质至所述传送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还包括:
排出单元,排出经由所述传送路径传送的所述记录介质到外部,
所述控制单元在把其上形成有所述反转图像的所述透明记录介质排出到外部之前和之后控制所述排出单元排出所述不透明白记录介质到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还包括:
粘合单元,粘合一对记录介质,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粘合单元,以把所述不透明白记录介质粘合到所述透明记录介质的其上形成有所述反转图像的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还包括:
操作单元,产生所述第一控制信号。
8.一种成像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以及
外部装置,与所述成像装置通信,
所述外部装置把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输给所述成像装置。
9.一种给纸装置,包括:
一对阻挡辊,用于以预定的定时传送具有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的记录介质并调准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边界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透明部分与所述不透明部分之间的边界,其中,
所述边界检测传感器沿所述阻挡辊传送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向设在下游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给纸装置,其中,
所述不透明部分是白色的。
1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给纸装置,该给纸装置包括:
一对阻挡辊,用于以预定的定时传送具有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的记录介质并调准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边界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透明部分与所述不透明部分之间的边界;以及
成像装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中,
所述边界检测传感器沿所述阻挡辊传送所述记录介质的方向设在下游位置,以及
所述记录介质被沿所述透明部分与所述不透明部分之间的边界折叠,以使所述透明部分和所述不透明部分相互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成像单元在所述透明部分上形成通过水平反转或者垂直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反转图像。
13.一种图像记录介质,包括:
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是图像经由成像装置形成于其上的片状介质,至少所述记录介质的一部分是透明的;
重叠介质,重叠在所述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分上;以及
粘合层,粘合剂施加在所述粘合层上,其中,
所述重叠介质经由所述粘合层粘合到所述透明部分的成像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粘合层是透明的或白色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记录介质,其中,
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反转图像形成在所述重叠介质重叠于其上的所述透明部分的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记录介质,其中,
所述重叠介质重叠于其上的所述透明部分的表面是平滑面。
17.一种使用记录介质制造图像记录介质的方法,所述记录介质是图像经由成像装置形成于其上的片状介质,至少所述记录介质的一部分是透明的,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透明部分上形成图像;以及
经由粘合剂把片状重叠介质粘合到所述透明部分的成像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图像记录介质的方法,其中,
所述粘合包括:
向内折叠所述透明部分的所述成像面,以及
经由粘合剂把所述成像面粘合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图像记录介质的方法,其中,
形成在所述透明部分上的所述图像是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反转图像。
20.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传送路径,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记录介质经由所述传送路径传送;
成像单元,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当所述图像要形成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透明部分上时,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形成通过反转原稿图像获得的反转图像。
CN200780000703.2A 2006-01-17 2007-01-11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图像记录介质以及图像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14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08207A JP2007191229A (ja) 2006-01-17 2006-01-17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008207/2006 2006-01-17
JP2006027582A JP4828952B2 (ja) 2006-02-03 2006-02-03 画像記録媒体の製法
JP2006026601A JP2007206476A (ja) 2006-02-03 2006-02-03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027582/2006 2006-02-03
JP026601/2006 2006-02-03
PCT/JP2007/050621 WO2007083675A1 (en) 2006-01-17 2007-01-11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paper feeding apparatus, image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mage recording mediu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1434A true CN101331434A (zh) 2008-12-24
CN101331434B CN101331434B (zh) 2013-03-13

Family

ID=384472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070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31434B (zh) 2006-01-17 2007-01-11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图像记录介质以及图像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CNB2007100083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4062C (zh) 2006-01-17 2007-01-17 图像记录介质、进纸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0830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4062C (zh) 2006-01-17 2007-01-17 图像记录介质、进纸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191229A (zh)
CN (2) CN10133143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5148A (zh) * 2014-11-14 2016-06-08 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送纸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1275B2 (ja) * 2018-08-28 2022-10-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印刷画像
JP7365579B2 (ja) 2019-11-22 2023-10-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5148A (zh) * 2014-11-14 2016-06-08 崴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送纸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1434B (zh) 2013-03-13
CN100524062C (zh) 2009-08-05
JP2007191229A (ja) 2007-08-02
CN101004570A (zh) 2007-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7953B2 (en) Image recording medium,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392532C (zh) 选项定影装置
JP5369161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リンタドライバ
KR101021468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시스템
CN101331434B (zh) 成像装置、成像系统、图像记录介质以及图像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US20080102399A1 (en) Image sheet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sheet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343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71198A (ja) 消色トナーを含む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26407A (ja) 画像記録媒体、画像記録媒体の製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2450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8945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78550B (zh) 片材处理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231693A (ja) 印字装置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印字検査装置の制御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印字検査方法、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検査装置
US10708458B2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for reducing wrong printing order
JP4828952B2 (ja) 画像記録媒体の製法
JP20022026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300792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作製方法及びその作製装置、並びに丁合い装置
CN101211143B (zh) 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
JP4840989B2 (ja) 光沢付与シー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92114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作製方法、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作製装置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
US10409195B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for reducing error of image forming sequence
JP2008276056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11317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5124A (ja) Icメモリ入りプラスチックシートの作製装置
JP501565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1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