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3338A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3338A
CN101323338A CNA2007100786029A CN200710078602A CN101323338A CN 101323338 A CN101323338 A CN 101323338A CN A2007100786029 A CNA2007100786029 A CN A2007100786029A CN 200710078602 A CN200710078602 A CN 200710078602A CN 101323338 A CN101323338 A CN 1013233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inclined tube
tube
connection device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786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定强
朱海荣
李世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07860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233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323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33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前斜管的横截面为矩形,在该前斜管的下端开设有两个上、下并排,并分别贯通其左、右侧面的通孔,各通孔中固定安装有前悬挂衬管。本发明通过增加强度、改善应力分布,能有效防止前斜管发生断裂;在与发动机前、后端连接的地方增加减震件,可以使发动机与车架之间的共振减小,并大大降低了通过发动机后悬挂传递给驾驶员的振动量,这样即使在摩托车高速行驶时,也不会造成驾驶员手脚被振麻,在保障驾驶舒适感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振动而引起的疲劳驾驶,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延长了摩托车整车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通用的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如图6、图7所示,左、右支撑管1、2的下头通过底管3与前斜管4固定连接,在左、右支撑管1、2之间一上一下设置有两根平行的加强管5、6,其中上加强管5的底面并排固定两块后上悬挂支板7,该后上悬挂支板7的下端开设安装孔;下加强管6的顶面并排固定两块后下悬挂支板8,该后下悬挂支板8的上端开设安装孔,装配时,用螺栓穿过发动机后上、下悬挂吊耳的内孔及与之对应的后上、下悬挂支板7、8的安装孔,将发动机的后端固定在车架支撑管上。在前斜管4下端的后侧面焊接一个前悬挂支耳4a,发动机前端的悬挂吊耳通过螺栓与该前悬挂支耳4a固定连接。由于前斜管4普遍采用圆管,本身强度就不够;再加上发动机在前斜管4上只有一个安装点,应力比较集中,这样前斜管4容易从与前悬挂支耳4a的焊接处发生断裂。同时,发动机与前斜管4及上、下加强管5、6之间为刚性连接,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给车架,引起摩托车整车振动,甚至会产生共振,导致零部件破损,从而影响整车的使用寿命;前斜管4将振动传递到车把手,上、下加强管5、6将振动传递到脚踏板,在摩托车高速行驶时会将驾驶员的手脚振麻,使得驾驶员的舒适感降低,并容易造成疲劳驾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前斜管发生断裂的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左、右支撑管的下头通过底管与前斜管固定连接,在左、右支撑管之间一上一下设置有两根平行的加强管,其中上加强管的底面并排固定两块后上悬挂支板,下加强管的顶面并排固定两块后下悬挂支板,其关键在于:所述前斜管的横截面为矩形,在该前斜管的下端开设有两个上、下并排,并分别贯通其左、右侧面的通孔,各通孔中固定安装有前悬挂衬管。
本发明将前斜管由背景技术中的圆管改为横截面为矩形的方管,强度更有保障;在前斜管上设置两根可分别通过螺栓与发动机前端固定连接的前悬挂衬管,即发动机在前斜管上具有两个安装点,与背景技术相比,应力较为分散,这样有效防止了前斜管发生断裂,延长了车架的使用寿命。
上述前悬挂衬管的两端分别从前斜管的左、右侧面伸出,并在前悬挂衬管的内孔中装有前减振套。前悬挂衬管可通过焊接与前斜管固定,两者固定牢靠;前减振套对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减震,使通过前斜管、车把手传递给驾驶员手部的振动量大大降低,既减小了车架前部的振动,又增加了驾驶的舒适性。
为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防止前减振套发生轴向位移,上述前悬挂衬管的内孔为中段直径小,两头直径大的直通孔;两个呈台阶状的前减振套在前悬挂衬管的内孔中呈对称分布,并且两前减振套的内端面相贴合。前减振套与前悬挂衬管之间可通过过度配合,安装及拆卸均很方便。
在上述上悬挂支板的底端及下悬挂支板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套管,该套管的轴心线与上、下加强管的轴心线平行,并且在套管内装有后减震套。后减震套对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减震,使通过上、下加强管及脚踏板传递给驾驶员脚部的振动量大大降低;后减震套与前减震套结合,可以使发动机与车架之间的共振减小,这样即使在摩托车高速行驶时,也不会造成驾驶员手脚被振麻,从而保障了驾驶员的舒适感,有效避免了因振动而引起的疲劳驾驶,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延长了摩托车整车的使用寿命。
上述后减震套与套管之间为过度配合,以便于拆装;后减震套由金属衬套和套装其上的橡胶套构成,也呈台阶形,这样在防止后减震套发生轴向位移的同时,可以避免减震套与连接螺栓之间发生磨损,保障其减震效果及使用寿命。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增加强度、改善应力分布,能有效防止前斜管发生断裂;在与发动机前、后端连接的地方增加减震件,可以使发动机与车架之间的共振减小,并大大降低了通过发动机后悬挂传递给驾驶员的振动量,这样即使在摩托车高速行驶时,也不会造成驾驶员手脚被振麻,在保障驾驶舒适感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因振动而引起的疲劳驾驶,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延长了摩托车整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向剖视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前减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向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图4所示,本发明由左支撑管1、右支撑管2、底管3、前斜管4、上加强管5、下加强管6、后上悬挂支板7、下悬挂支板8、前悬挂衬管9、前减振套10、套管11和后减震套12等部件构成,其中左、右支撑管1、2在车架的中部呈左右对称分布,左、右支撑管1、2的下头分别与对应的底管3的后端焊接,底管3的前端焊接在前斜管4的底端。前斜管4采用横截面为矩形的方形管材,以增加其强度。在前斜管4的下端开设有两个上、下并排,并分别贯通其左、右侧面的通孔,各通孔中焊接有前悬挂衬管9,该前悬挂衬管9的两端分别从前斜管4的左、右侧面伸出,前悬挂衬管9的内孔为中段直径小,两头直径大的直通孔。在每个前悬挂衬管9的内孔中以过度配合的方式安装有两个前减振套10,前减振套10由金属衬套和套装其上、并通过热熔固定的橡胶套构成,呈台阶形,两前减振套10在前悬挂衬管9的内孔中呈对称分布,且两前减振套10的内端面相贴合。
本发明中,发动机前端相应的具有两排悬挂吊耳,用螺栓穿过发动机前端悬挂吊耳的内孔及与之对应的前悬挂衬管9内前减振套10的中心孔,即可将发动机的前端固定在前斜管4上。由于发动机前端在前斜管4上具有两个安装点,与背景技术相比,应力较为分散,再加上前斜管4选用强度更好的方形管,这样有效防止了前斜管4发生断裂,延长了车架的使用寿命;前减振套10可以对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减震,使通过前斜管4、车把手传递给驾驶员手部的振动量大大降低,既减小了车架前部的振动,又增加了驾驶的舒适性。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上加强管5与下加强管6一上一下相互平行设置,上、下加强管5、6的两头分别与对应的左、右支撑管1、2焊接。在上加强管5的底面并排焊接两块后上悬挂支板7,该后上悬挂支板7朝着前下方斜伸;在下加强管6的顶面并排焊接两块后下悬挂支板8,该后下悬挂支板8朝着前上方斜伸。在所述上悬挂支板7的底端及下悬挂支板8的顶端通过焊接分别固定有套管11,套管11的轴心线与上、下加强管5、6的轴心线平行,后减震套12安装在套管11内,后减震套12与套管11之间为过度配合,以方便拆装。后减震套12由金属衬套和套装其上的橡胶套构成,呈台阶形,在防止后减震套12发生轴向位移的同时,可以避免后减震套12与连接螺栓之间发生磨损,保障其减震效果及使用寿命。
本发明中,连接螺栓穿过发动机后上、下悬挂吊耳的过孔及与之对应的套管11内后减震套12的中心孔,将发动机的后端固定在上、下加强管5、6上,后减震套12对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振动进行缓冲、减震,使通过上、下加强管5、6及脚踏板传递给驾驶员脚部的振动量大大降低;后减震套12与前减震套10结合,可以使发动机与车架之间的共振减小,这样即使在摩托车高速行驶时,也不会造成驾驶员手脚被振麻,从而保障了驾驶员的舒适感,有效避免了因振动而引起的疲劳驾驶,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延长了摩托车整车的使用寿命。

Claims (5)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左、右支撑管(1、2)的下头通过底管(3)与前斜管(4)固定连接,在左、右支撑管(1、2)之间一上一下设置有两根平行的加强管(5、6),其中上加强管(5)的底面并排固定两块后上悬挂支板(7),下加强管(6)的顶面并排固定两块后下悬挂支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斜管(4)的横截面为矩形,在该前斜管(4)的下端开设有两个上、下并排,并分别贯通其左、右侧面的通孔,各通孔中固定安装有前悬挂衬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衬管(9)的两端分别从前斜管(4)的左、右侧面伸出,并在前悬挂衬管(9)的内孔中装有前减振套(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衬管(9)的内孔为中段直径小,两头直径大的直通孔;两个呈台阶状的前减振套(10)在前悬挂衬管(9)的内孔中呈对称分布,并且两前减振套(10)的内端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悬挂支板(7)的底端及下悬挂支板(8)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套管(11),该套管(11)的轴心线与上、下加强管(5、6)的轴心线平行,并且在套管(11)内装有后减震套(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震套(12)与套管(11)之间为过度配合,后减震套(12)由金属衬套和套装其上的橡胶套构成,也呈台阶形。
CNA2007100786029A 2007-06-11 2007-06-11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 Pending CN1013233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786029A CN101323338A (zh) 2007-06-11 2007-06-11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786029A CN101323338A (zh) 2007-06-11 2007-06-11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3338A true CN101323338A (zh) 2008-12-17

Family

ID=40187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786029A Pending CN101323338A (zh) 2007-06-11 2007-06-11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2333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803A (zh) * 2011-03-25 2011-09-07 瑞安市乐勤航空部件有限公司 镁合金管材及提高镁合金管材焊接件焊道附近强度的方法
CN102514472A (zh) * 2011-12-15 2012-06-27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结构
JP2018158658A (ja) * 2017-03-23 2018-10-1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2803A (zh) * 2011-03-25 2011-09-07 瑞安市乐勤航空部件有限公司 镁合金管材及提高镁合金管材焊接件焊道附近强度的方法
CN102514472A (zh) * 2011-12-15 2012-06-27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结构
JP2018158658A (ja) * 2017-03-23 2018-10-1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0230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203864796U (zh) 前副车架总成
JP4607745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支持構造
CN102562246A (zh) 车辆的消声器安装结构及具备该结构的跨乘式四轮车
JP2019034606A (ja)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
US10059183B2 (en) Engine mount structure
CN101323338A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装置
CN206841655U (zh) 摩托车的发动机悬挂结构
CN201660095U (zh) 发动机柔性悬挂结构
CN109050227B (zh) 用于车辆的悬置组件
CN104228537B (zh) 用于车辆动力总成的防扭拉杆悬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2390468A (zh) 机动车踏板的减震结构
EP3015353B1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CN210455067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安装结构
CN103183083A (zh) 摩托车发动机悬挂结构
CN201073918Y (zh) 踏板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连接机构
CN202449115U (zh) 摩托车用前照灯安装结构
CN201095402Y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101323339A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后悬挂减震机构
JP2002068059A (ja) 自動2輪車用エンジンガード装置
CN205168733U (zh) 减振型摩托车脚蹬
CN202686627U (zh) 摩托车引擎吊架装置
CN101092107B (zh) 摩托车发动机悬挂装置
CN206485395U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焊接总成
CN105501343A (zh) 摩托车脚蹬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