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6569B - 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6569B
CN101316569B CN2006800447979A CN200680044797A CN101316569B CN 101316569 B CN101316569 B CN 101316569B CN 2006800447979 A CN2006800447979 A CN 2006800447979A CN 200680044797 A CN200680044797 A CN 200680044797A CN 101316569 B CN101316569 B CN 1013165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eak seal
section
seal section
resettlemen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447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6569A (zh
Inventor
井上富士夫
立石勇
户川阳人
鹤冈达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suka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tsuk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02383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22486U/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1088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781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945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1883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979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5362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tsuka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tsuk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6/32347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7063777A1/ja
Publication of CN101316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6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5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通过简单的处理加强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方法。包括制作医疗用多室容器(10)的多室容器制作工序和弱密封部加强工序。医疗用多室容器(10)具有收容药剂的第一收容部(11)、收容药液的第二收容部(12)、空收容部(13)、形成各收容部的两侧端部的一对侧方强密封部(16)、形成第一收容器(11)与第二收容部(12)之间的隔壁的药液侧弱密封部(17)、形成第一收容部(11)与空收容部(13)之间的隔壁的排出侧弱密封部(18);在弱密封部加强工序中以覆盖第一收容部(11)的表面的方式且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以从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向排出方向(14)隔开间隔的方式粘接加强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加强膜(20)。

Description

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一种医疗用多室容器中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该医疗用多室容器用于在将使用时混合使用的多种药剂以未混合状态收容于各收容部内。 
背景技术
在因静脉注射等投给患者的药剂中,例如,像氨基酸输液和葡萄糖输液的组合、脂肪乳剂和电解质溶液的组合、含有磷酸的液体和含有钙的液体的组合等的那样,如果以相互混合的状态保存,则有的组合由于药剂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分解、变色、凝聚、沉淀等变质。 
另外,例如,在作为固形剂供给的药剂之中,如抗生素等的那样,如果以预先溶解于生理盐水等溶解液中的状态保存,则有的药剂会发生分解、变色等变质。 
因此,在这样的药剂的收容方面,为了防止保存时的变质、实现使用时的简单且无菌的混合,使用了具有能够分别区分收容上述的药剂的组合或上述的药剂和其溶解液的组合的多个收容部的、使用时可将各上述收容部之间连通的多室容器。 
但是,在近年来的医疗现场,由于医务人员的负担过重,医务人员有时忘记多室容器的收容部间的连通处理,存在着错误地只将被收容于多室容器中的多种药剂的一部分投放给患者,或者在多种药剂还没完全被混合的状态下就投放给患者那样的产生医疗事故的问题。 
因此,为了防止发生这样的医疗事故于未然,需求一种在向患者投放之前能够可靠地进行收容部之间的连通、和被收容于各收容部内的药剂的混合的多室容器。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关于医疗用多室容器的方案,其特征在于,该医疗用多室容器具有多个收纳部、分隔该收纳部的分隔用 弱密封部、与上述收纳部连接的药剂排出口、和将至少一个上述收纳部与上述药剂排出口之间分隔的排出用弱密封部,在上述多个收纳部的至少一个内收纳液状药剂,上述分隔用弱密封部以及排出用弱密封部通过提高上述收纳部内的压力开封,同时,用于开封上述排出用弱密封部所需要的压力高于用于开封上述分隔用弱密封部所需要的压力。根据此医疗用多室容器,为了从药剂排出口排出多室容器内的药剂,要进行先将被收容于由分隔用弱密封部隔开的多个收纳部内的药剂混合,然后开封排出用弱密封部这样的程序,因此,能够在从多室容器排出前可靠地混合已被收容于多个收纳部内的药剂。 
专利文献1:特开2002-1365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那样,在分隔用弱密封部和排出用弱密封部中,为了使开封它们所需要的压力的大小、即这些弱密封部的剥离强度不同,需要对每一个实施热封的部位分别适当设定密封部形成时的热封条件(例如,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热封时的压力等)和密封部的宽度,因此,这些条件的设定复杂。故产生了多室容器的制造工序复杂化、制造成本上升的不良情况。 
因此,人们需求一种不用对每一个实施热封的部位分别设定修改热封条件和封部的宽度地通过简单的处理谋求弱密封部的剥离强度的提高的,即能够实现弱密封部的加强、进而在投放给患者之前能够可靠地进行收容部之间的连通以及被收容于各收容部内的药剂的混合的多室容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处理加强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方法。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作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多室容器制作工序和弱密封部加强工序, 
在制作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多室容器制作工序中,该医疗用多室容器具有:用于收容药剂的第一收容部;与上述第一收容部邻接配置的用于收容药液的第二收容部;相对于上述第一收容部而言,邻接配置于上述第二收容部的相反侧的空收容部;在与从上述第二收容部通过上述第一收容部向上述空收容部排出药液的方向相交叉的宽度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形成各上述收容部的两侧端部的一对侧方强密封部;架设于各上述侧方强密封部之间、形成上述第一收容部与上述第二收容部之间的隔壁、当上述第二收容部内的压力增高时开封的药液侧弱密封部;架设于各上述侧方强密封部之间、形成上述第一收容部与上述空收容部之间的隔壁、当上述第一收容部内的压力增高时开封的排出侧弱密封部,而且各上述收容部由各上述密封部密封并具有互相重合的表面侧膜以及背面侧膜; 
在弱密封部加强工序中,按照如下方式粘接用于加强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加强膜:覆盖上述第一收容部的上述表面侧膜以及上述背面侧膜的至少一方的表面,而且在上述药液侧弱密封部、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以及一对上述侧方强密封部的表面上,在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中从与上述第一收容部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向上述排出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 
根据本发明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加强膜是以覆盖第一收容部的表面侧膜和背面侧膜的至少一方的表面,而且在各上述密封部(药液侧弱密封部、排出侧弱密封部以及一对侧方强密封部)的表面上、在排出侧弱密封部中从与第一收容部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向排出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因此,在使形成第一收容部的表面侧膜和背面侧膜从第一收容部的内侧向外侧扩展后,相对于要使排出侧弱密封部开封的压力而言,上述加强膜通常表现出要抑制该压力的作用,其结果,相对于向上述排出方向施加的压力而言的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剥离强度被提高,排出侧弱密封部被加强。而且,通过像上述的那样粘接加强膜这样简单的处理,能够达到这样的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加强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例如,在多室容器制作工序中,即使在以相同热封条件(例如,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热封时的压力等)形成药液侧弱密封部和排出侧弱密封部的情况下,在弱密封部加强工序中通过像上述的那样粘接加强膜,也能够使相对于向上述排出方向施加的压力而言的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剥离强度比相对于向上述排出方向施加的压力而言的药液侧弱密封部的剥离强度大,即,通过简单的处理,能够使排出侧弱密封部比药液侧弱密封部不容易被开封。 
在上述医疗用多室容器的第一收容部中,由于药剂被收容于第一收容部内,所以从第一收容部的内侧向外侧会发生膨胀。因此,当将加强膜粘接在排出侧弱密封部的表面上使得与第一收容部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接触时,在加强膜上会产生皱褶等,不能使加强膜均匀地覆盖在第一收容部的表面上,存在着在排出侧弱密封部和药液侧弱密封部之间加强膜的张力产生偏差的问题。但是,像上述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加强方法的那样,通过在排出侧弱密封部上以从与第一收容部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向排出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的方式粘接加强膜,能够使加强膜均匀覆盖在第一收容部的表面上,能够在排出侧弱密封部和药液侧弱密封部之间对加强膜均匀地施加张力。而且,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发挥使相对于向上述排出方向施加的压力而言的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剥离强度提高的效果,而且能够使该效果在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地发挥。 
另外,根据使用本发明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加强了弱密封部的医疗用多室容器,当对第二收容部加压使药液侧弱密封部开封并使第一收容部与第二收容部之间开通时,能够同时防止连排出侧弱密封部也被开封的情况。因此,在从医疗用多室容器排出药液前,能够使收容于第一收容部内的药剂与收容于第二收容部内的药液充分混合,能够防止在它们达到充分的混合前从医疗用多室容器排出这样的事态发生。 
在本发明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中,上述加强膜最好是以覆盖上述表面侧膜和上述背面侧膜两方的表面的方式被粘 接的。 
在此情况下,能够更进一步提高相对于位于排出侧弱密封部的药液向排出方向施加的压力而言的剥离强度。 
另外,在此情况下,上述加强膜是,(1)阻止空气和水蒸汽通过的阻气性膜,和/或(2)阻止紫外线通过的防UV性膜则更好。 
在上述(1)的情况下,在获得使相对于位于排出侧弱密封部的药液向排出方向施加的压力而言的剥离强度提高这样的效果之基础上,还能够获得对第一收容部赋予阻气性的效果,因此,能够将例如容易与氧反应导致的氧化劣化、由于流入水蒸气导致的分解变质这样的容易产生不良状况的药剂和药液稳定地收容在第一收容部内。 
另一方面,在上述(2)的情况下,在获得使相对于排出侧弱密封部中的药液向排出方向施加的压力而言的剥离强度提高这样的效果之基础上,还能够获得对第一收容部赋予防UV性的效果,因此,能够将例如容易发生因吸收紫外线而变质的药剂稳定地收容在第一收容部内。 
在本发明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中,最好在各上述侧方强密封部中以从与上述第一收容部之间的边界边缘向上述宽度方向外方隔开间隔的方式粘接上述加强膜。 
即,在此优选方式中,加强膜在排出侧弱密封部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向排出方向上游侧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在各侧方强密封部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之间的边界边缘向宽度方向外方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 
如上所述,对于第一收容部而言,尽管由于收容于第一收容部内的药剂使各密封部在厚方向上发生了膨胀,但是由于像上述的那样粘接加强膜,所以能够使加强膜更进一步均匀地覆盖在第一收容部的表面上,能够在排出侧弱密封部和药液侧弱密封部之间以及各侧方强密封部之间,对加强膜均匀地施加张力。而且,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发挥使相对于向上述排出方向施加的压力而言的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剥离强度提高的效果,而且,能够使该效果在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宽度 方向上均匀地发挥。 
另外,在上述优选方式中,加强膜在药液侧弱密封部最好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之间的边界边缘向排出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 
在本发明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中,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最好具有在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开封时依靠作用于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压力比其它部分更容易被开封的易开封部分。 
在开封了医疗用多室容器的药液侧弱密封部时,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连通,形成一个宽阔的区域。因此,即使按压连通的收容部,想要使压力作用于排出侧弱密封部,由于收容部的区域宽阔,所以也会产生不能对排出侧弱密封部有效地加压的问题。 
但是,因为上述医疗用多室容器在排出侧弱密封部具有易开封部分,所以即使收容部的区域被扩大了,也能够依靠作用于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压力实现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可靠的开封。 
上述易开封部分最好具有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向上述排出方向上游侧突出的突出部,而且在上述突出部之中,位于上述排出方向上游侧端部的与上述空收容部之间的第二边界边缘,与如上述突出部邻接的位于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的与上述第一收容部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相比,被配置在上述排出方向上游侧。 
通过如上述那样设计易开封部分,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依靠作用于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压力实现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开封。 
另外,在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上述易开封部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像上述那样粘接加强膜这样的简单的处理,对于从第二收容部通过第一收容部向空收容部的药液排出方向的压力而言,能够提高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剥离强度,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以低成本实现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加强了弱密封部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A-A剖视图; 
图3(a)~图3(d)是在本发明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中,表示多室容器制作工序和弱密封部加强工序的顺序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图2所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2所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6(a)是图1所示的D部的放大图;图6(b)是表示从图6(a)所示的易开封部分32除去了加强膜2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易开封部分的设计变更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易开封部分的设计变更例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由通过本发明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加强了弱密封部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0:医疗用多室容器            22:边界边缘 
11:第一收容部                23:厚度方向 
12:第二收容部                24:表面侧膜 
13:空收容部                  25:背面侧膜 
14:排出方向                  28:药液 
15:宽度方向                  29:药剂 
16:侧方强密封部              30:加强膜20的粘接部分 
17:药液侧弱密封部            31:加强膜20的粘接部分 
18:排出侧弱密封部            32:易开封部分 
19:第一边界边缘              33:突出部 
20:加强膜                    34:第二边界边缘 
21:边界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医疗用多室容器10具有用于收容药剂的第一收容部11;与第一收容部11邻接配置的用于收容药液的第二收容部12;相对于第一收容部11而言,邻接配置于第二收容部12的相反侧的空收容部13;在与从第二收容部12通过第一收容部11向空收容部13排出药液的方向14相交叉的宽度方向15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形成各收容部的两侧端部的一对侧方强密封部16;架设于各侧方强密封部16之间、形成第一收容部11与第二收容部12之间的隔壁、当第二收容部12内的压力增高时开封的药液侧弱密封部17;架设于各侧方强密封部16之间、形成第一收容部11与空收容部13之间的隔壁、当第一收容部11内的压力增高时开封的排出侧弱密封部18;粘接于一对侧方强密封部16、药液侧弱密封部17以及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上的、用于加强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加强膜20,而且,各收容部(即,第一收容部11、第二收容部12及空收容部13)由各密封部(即,各侧方强密封部16、药液侧弱密封部17及排出侧弱密封部18)密封,具有互相重合的表面侧膜24以及背面侧膜25。 
另外,用于加强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加强膜20,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第一边界边缘)19向排出方向14下游侧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在药液侧弱密封部7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21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进而在各侧方强密封部16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之间11的边界边缘22向宽度方向15外方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 
而且,加强膜20在粘接加强膜20的各密封部(即,一对侧方强密封部16、药液侧弱密封部17以及排出侧弱密封部18)被粘接在各密封部的厚度方向23的一方侧(表面侧膜24)的表面、和与一方侧表面24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侧(背面侧膜25)的表面这两方的表面上。 
另外,在图2中,后述的排出口27不是以剖面、而是以侧视时的外观表示的。 
医疗用多室容器10,例如,可以按图3(a)~图3(d)所示的顺 序制作。 
首先,参照图3(a),使两张树脂膜重合,在该状态下,通过对上述树脂膜的周缘部分进行热密封,形成包括一对侧方强密封部16的周缘强密封部26。这样做后,就形成了还没有形成药液侧弱密封部17和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状态的容器10a。另外,在这样形成的容器10a的周缘强密封部26之中,在与成为空收容部的部分13a相连通的部分中被形成为筒状,而且预先安装好由栓塞密封的排出口27。 
然后,参照图3(b),向成为第二收容部的部分12a内,从栓塞密封前的排出口27a注入药液28,通过热封形成药液侧弱密封部17。 
进而参照图3(c),向成为第一收容部的部分11a内,从栓塞密封前的排出口27a注入药剂29,通过热封形成排出侧弱密封部18。然后栓封排出口27,制成多室容器(多室容器制作工序)。 
接下来参照图3(d),在制成的多室容器之中,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一对侧方强密封部16的各密封部的表面上粘接用于加强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加强膜20(弱密封部加强工序)。 
此时,加强膜20,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向排出方向14下游侧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21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进而,在各侧方强密封部16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22向宽度方向15外方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 
另外,在上述多室容器制作工序的说明中,在制作医疗用多室容器10时,使两张树脂膜重合了,然而也可以取代为将一张树脂膜折叠使用,另外,也可以将通过发泡成形而形成的筒状的膜以做成了扁平的状态使用。 
再参照图1及图2,考虑到作为用于形成医疗用多室容器10的树脂膜是直接接触被收容于第一收容部11内的药剂或被收容于第二收容部12内的药液,可以使用由在医药方面容许与药剂接触的树脂材料构成的膜。 
作为在医药方面容许与药剂接触的树脂材料,可以例举以往用于形成医疗用容器的树脂材料。具体地说,如聚烯烃、聚环烯烃、聚酯、聚酰胺等热可塑性树脂。其中,理想的是聚烯烃。这些热可塑性树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作为聚烯烃,例如有聚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聚丙烯均聚物、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丙烯/α-烯烃嵌段共聚物等聚烯烃或聚烯烃的混合物。由这些聚烯烃构成的膜,医药的安全性、柔软性、透明性等特性优越,处理性良好。另外,通过使用由聚烯烃构成的膜,能够获得能够容易识别被收容于收容部内的药剂的状态的药液容器。 
另外,树脂膜既可以是层叠由上述的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两层以上的膜形成的多层膜,也可以是层叠由上述的热可塑性树脂构成的膜和其他树脂膜形成的多层膜。 
作为其他树脂膜,例如可以列举具有阻气性的树脂膜(以下称为阻气性膜)、具有遮光性的树脂膜(以下称为遮光性膜)等。 
作为形成阻气性膜的树脂材料,例如有聚乙烯醇(PVA)、乙烯-乙烯醇共聚合体(EVOH)、聚乙酸乙烯(PVAC)、乙烯-乙酸乙烯共聚合体(EVA)、聚氯乙烯(PCV)、聚偏氯乙烯(PVDC)、聚葡糖酸、乙烯纤维素、乙酸纤维素、硝基纤维素、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尼龙、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聚丙烯腈等。其中理想的是PVA、EVOH。 
另外,阻气性膜,例如,也可以是由在聚酯等构成的基膜的表面上形成了无机氧化物的蒸镀层的膜。 
作为形成无机氧化物的蒸镀层的无机氧化物,例如有氧化铝(铝氧化物)、二氧化硅(硅氧化物)、镁氧化物、钛氧化物等,其中从维持膜的透明性的观点考虑,理想的是氧化铝。 
作为遮光性膜,目的是降低树脂膜的光线透过性和紫外线透过性,例如有添加了着色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膜。 
树脂膜的厚度未被特别地限定,但一般是100~300μm,其厚度可以根据医疗用多室容器的使用目的、树脂膜的机械强度、柔软性等适 当增减。另外,尽管对此未进行限定,但是,在医疗用多室容器被用于例如内容量直至500ml程度大小的输液袋、血液袋、经肠营养用袋、流食用袋等的用途的情况下,树脂膜的厚度最好是在220μm以下,更好的是在160~200μm。 
用于加强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加强膜20,如上所述,是被粘贴在多室容器的外表面上的,不会与被收容于第一收容部11和第二收容部12内的药剂、药液直接接触。因此,作为形成加强膜20的树脂膜未被限定为在医药方面容许与药剂相接触的树脂材料,而是可以从各种树脂材料中适当选择。 
形成加强膜20的树脂膜,从容易识别第一收容部11内的药剂的状态的观点考虑,最好是透明性优良的树脂膜。作为透明性优良的树脂膜,例如有由聚烯烃构成的树脂膜。 
另外,加强膜20既可以是上述的层叠膜,也可以是阻气性膜或遮光性膜。 
作为加强膜20,在使用了阻气性膜时,能够赋予第一收容部11阻气性,能够在第一收容部11内稳定地收容例如因与氧反应导致的氧化劣化、因流入水蒸气导致的药剂分解变质这样的容易发生不良状况的药剂。 
作为阻气性膜,例如有与上述同样的阻气性膜。另外,作为因与氧反应导致的容易发生氧化劣化的药剂,例如有将氨基酸、维生素类、以脂肪酸等作为后述的固形剂调制的药剂,或者将氨基酸、维生素类、脂肪酸等溶解于溶解液、作为药液调制的药剂等。作为由于水蒸气流入导致的药剂的分解变质这样的容易发生不良状况的药剂,例如有抗生素等。 
作为加强膜20,在使用了遮光性膜时,能够赋予第一收容部11遮光性,能够在第一收容部11内稳定地收容例如因吸收紫外线导致的容易发生变质的药剂。 
作为遮光性膜,例如有与上述同样的遮光性膜。另外,作为因吸收紫外线导致的容易发生变质的药剂,例如有将维生素类等溶解于溶 解液中作为药液调制的药剂等。 
加强膜20,例如相对于医疗用多室容器10的表面(具体地说如后所述,是排出侧弱密封部18、药液侧弱密封部17和各侧方强密封部16的表面)而言,是通过使用粘接剂进行粘贴或者直接进行溶接粘接的。 
作为粘接剂,虽然未被特别地限定,但是例如有聚氨酯树脂等,具体地说,例如有三井化学聚氨酯(株式会社)制的聚氨酯树脂(商品名“タケラツク(注册商标)”系列、商品名“タケネ一ト(注册商标)”系列)等。 
在医疗用多室容器10中,第一收容部11是由一对侧方强密封部16、药液侧弱密封部17和排出侧弱密封部18划分的,第二收容部12是由一对侧方强密封部16、药液侧弱密封部17和周缘强密封部26(具体地说是,在周缘强密封部26之中,相对于第二收容部12而言,与药液侧弱密封部17相对配置的部分)划分的。另外,空收容部13是由排出侧弱密封部18、周缘强密封部26(具体地说是,在周缘强密封部26之中,相对于空收容部13而言,与排出侧弱密封部18相对配置的部分)划分的。 
包括一对侧方强密封部16的周缘强密封部26,是以树脂膜不容易剥离的方式被进行了强热封。另外,在周缘强密封部26之中,在与一对侧方强密封部16或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一起划分空收容部13的部分中,是以在表背一对树脂膜之间夹入了排出口27的筒体的状态被进行了强热封的。 
关于在形成周缘强密封部26时的热封条件,虽然未被特别地限定,可以按照一般方法适当选择,但是,最好是例如在130℃~170℃进行1~3秒热封。 
另一方面,所述的药液侧弱密封部17和排出侧弱密封部18,是以其密封强度比侧方强密封部16小的方式被进行了弱热封的(具体地是说低温和/或短时间)。 
至于在形成药液侧弱密封部17和排出侧弱密封部18时的热封条 件,虽然未被特别地限定,可以按照一般方法适当选择,但是,最好是例如在110℃~160℃进行2~4秒热封。 
在图1和图2(进而还有后述的图4~图6)中,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第一收容部11内,作为药剂29,收容了固形剂,在第二收容部12内,收容了药液28(参照图3(c))。 
作为药液28,虽然未被限定于此,但是例如有用于溶解被收容于第一收容部11内的固形剂的生理盐水等溶解液和各种输液等。 
作为药剂29,例如有固形剂和药液等。 
作为固形剂,虽然未被限定于此,但是例如有将构成药剂的1种或2种以上的化合物、例如按一般方法调制成粉末状的固形剂,例如按一般方法赋形、调制成细粒、颗粒、片剂等剂形的固形剂,例如将溶解于水以外的其他溶媒中的溶液按一般方法进行冻结干燥、调制成冻结干燥粉末等形态的固形剂等。 
另外,在图3(c)中,虽然表示在第一收容部11内作为药剂29收容了固形剂的例子,但是,被收容于第一收容部11内的药剂未被限定为固形剂,根据医疗用多室容器10的使用目的等,例如,也可以是各种输液等药液。 
另一方面,在第二收容部12内收容药液28。由于在第二收容部12内收容药液,故通过按压第二收容部12,能够提高第二收容部12内的压力,进而对药液侧弱密封部17施加通过药液28产生的液压,能够使药液侧弱密封部17开封。 
空收容部13在使用医疗用多室容器10前什么都未收容,被作为空室。 
参照图1、图2、图3(a)~图3(d)、图4及图5,加强膜20在弱密封部的加强工序中被粘接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排出侧弱密封部18以及一对侧方强密封部16的各密封部的表面上。 
另外,加强膜20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向排出方向14下游侧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21 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而且,在各侧方强密封部16是以从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22向宽度方向15外方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 
另外,图1中,对加强膜20加上了斜影线,进而,在加强膜20中,对各侧方强密封部16、药液侧弱密封部17以及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粘接部分分别加上了交叉斜影线。 
另外,图4和图5中,对将形成医疗用多室容器10的树脂膜彼此被粘接、形成了排出侧弱密封部18和药液侧弱密封部17的部分,是用粗实线表示的,对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表面中粘接了加强膜20的部分30、和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的表面中粘接了加强膜20的部分31,也分别是用粗实线表示的。 
参照图4和图5,加强膜20在粘接加强膜20的各上述密封部中被粘接在各上述密封部的厚度方向23的一方侧(表面侧膜24)的表面、和与上述一方侧(表面侧膜24)的表面相反的一侧(背面侧膜25)的表面这两方的表面上。 
排出侧弱密封部18,如图4所示,由于粘接了加强膜20,所以第一收容部11从其外侧向内侧受到推压,相对于作用在排出方向14的压力而言,变得难以被开封,因此,不会随着药液侧弱密封部17的开封而被开封,能够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开封前,充分地混合被收容于第一收容部11内的药剂和被收容于第二收容部12内的药液。 
另外,在将加强膜20粘接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表面上时,在第一收容部11中已经收容了药剂29,第一收容部11在各上述密封部的厚方向23上膨胀。但是,加强膜20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是以从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向排出方向14下游侧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是以从药液侧弱密封部17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21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隔开间之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而且,在各侧方强密封部16是以从各侧方强密封部16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22向宽度方向15外方隔开间隔的方式被粘接的。 
因此,不论在第一收容部11中的各密封部的厚度方向23的膨胀程度如何,都能够使加强膜20均匀地粘接在各上述密封部上。 
因为药液侧弱密封部17从药液侧弱密封部17向第二收容部12侧没有设置被粘接的加强膜,所以对药液侧弱密封部17而言,关于作用于排出方向14的压力是不产生加强效果的。即,按压第二收容器12,对于药液侧弱密封部17而言,作用于排出方向14的压力保持了弱密封部本来的剥离强度。 
因此,在上述医疗用多室容器中,在按压第二收容部12、从排出方向14使压力对药液侧弱密封部17作用时,能够比较容易地开封药液侧弱密封部17。另一方面,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不会产生随着药液侧弱密封部17由于排出方向14的压力开封而被开封的情况。 
即,根据上述医疗用多室容器,例如当按压第二收容部12而开封了药液侧弱密封部17时,能够防止在被收容于第一收容部11和第二收容部12内的药剂互相被充分地混合之前开封排出侧弱密封部18这样的情况发生。 
配置于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用于排出药剂的排出口27,是用于向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外部排出被收容于医疗用多室容器10内的药剂的部件,未被特别地限定,一般地可以列举的有已在医疗用容器中使用的排出口。 
参照图6(a)及图6(b),排出侧弱密封部18具有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开封时依靠作用于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压力容易被开封的易开封部分32。 
易开封部分32被设置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宽度方向15中央部分中(参照图1),排出侧弱密封部18被形成为向药液侧弱密封部17侧突出的在俯视时的大致V字状。此易开封部分32具有排出侧弱密封部18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突出的突出部33,而且,在突出部33中,在排出方向14上游侧端部中的与空收容部13之间的边界边缘(第二边界边缘)34,与和突出部33邻接的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中的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相比,被配置排出方向14上游侧。 
在将医疗用多室容器10的药液侧弱密封部17开封,使第一收容部11与第二收容部12之间开通时,第一收容部11和第二收容部12连通,形成一个宽阔的区域。因此,即使要使压力作用于排出侧弱密封部18,由于连通的区域宽阔,所以存在着不容易对排出侧弱密封部18有效地加压的问题。但是,当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设置了易开封部分32时,能够集中地向易开封部分32施加压力,能够实现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可靠的开封。 
特别是,对于表示于图6(a)和(b)中的易开封部分32来说,在其突出部33中,在排出方向14上游侧的端部,与空收容部13之间的边界边缘34(第二边界边缘),与和突出部33邻接的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中的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19相比,被配置在排出方向14上游侧,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可靠地进行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开封。 
突出部33的顶部35的顶角36未被特别地限定,但是从容易进行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开封的观点看,最好是20°~150°。 
另外,在图6(a)中,在加强膜20中,对被粘接于排出侧弱密封部18(或空收容部13)的表面上的部分30加上了斜影线。 
参照图7,易开封部分32a,与图6(b)中所示的情况相同,形成了排出侧弱密封部18向药液侧弱密封部17侧突出的在俯视时的大致V字状。此易开封部分32a具有排出侧弱密封部18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突出的突出部33,而且,在突出部33中,在排出方向14上游侧端部中的与空收容部13之间的第二边界边缘34,与和突出部33邻接的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中的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相比,被配置在排出方向14上游侧。 
此易开封部分32a,其突出部33的顶部35a的形状比表示在图6(b)中的突出部33尖锐,因此,在对排出侧弱密封部18向排出方向14施加了压力时,与表示于图6中的易开封部分32相比容易被开封。 
参照图8,易开封部分32b,与图6(b)所示的情况相同,具有排出侧弱密封部18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突出的突出部33,而且,在 突出部33中,在排出方向14上游侧端部中的与空收容部13之间的第二边界边缘34,与和突出部33邻接的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中的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相比,被配置在排出方向14上游侧。此易开封部分32b被形成为从排出侧弱密封部18向药液侧弱密封部17侧突出的在俯视时的大致U字状,突出部33的顶部35b,成为比图6(b)所示的突出部33平缓的凸起。 
关于此易开封部分32b,也如上所述,在突出部33的排出方向14上游侧端部,由于与空收容部13之间的第二边界边缘34与和突出部33邻接的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中的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相比被配置在排出方向14上游侧,所以当对排出侧弱密封部18向排出方向14施加了压力时,能够集中地向易开封部分32b施加压力,能够实现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可靠的开封。 
参照图9,易开封部分32,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宽度方向15上,是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共设有3个。 
这样,通过设置多个易开封部分32,当对排出侧弱密封部18向排出方向14施加了压力时,能够实现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更进一步可靠的开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加强膜20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以及药液侧弱密封部17的厚度方向23的一方侧(表面侧膜24)的表面和与上述一方侧(表面侧膜24)的表面相反的一侧(背面侧膜25)的表面这两方的表面上,分别被架设于两个弱密封部之间,但是,在本发明中是不被限定于此的,例如,也可以只在表面侧膜24和背面侧膜25的任意一方的表面上架设加强膜20。 
另外,作为医疗用多室容器,虽然例示了具有第一收容部11、第二收容部12和空收容部13这3个收容部的多室容器,但是收容部的个数未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4个以上。 
实施例 
以下,在参照图1~图5、图6(a)、图6(b)、表1和表2的同时,例举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是不 被限定于下述的实施例的。 
用于制造医疗用多室容器的材料如下所述。 
对于用于形成医疗用多室容器10的树脂膜,使用了具有由聚乙烯构成的两层中间层、和由聚乙烯与聚丙烯的混合树脂构成的外层及内层的总厚度200μm的4层膜。 
对于排出口27,使用了具有聚乙烯制的筒体和封堵该筒体的内部的苯乙烯系热可塑性弹性体制的栓体的排出口。 
对于加强膜20,使用了具有聚乙烯制的基材膜和在其一方侧表面(外侧表面)上形成了氧化铝蒸镀膜的、总厚度200μm的阻气性膜或者厚度200μm的聚乙烯膜。 
另外,对于加强膜20的粘贴,作为粘接剂,使用了三井化学聚氨酯(株式会社)制的聚氨酯树脂,商品名为“タケラツク(注册商标)A315”。 
实施例1 
作为实施例1,按下述顺序制造了表示在下述表1的实施例1的栏中的医疗用多室容器。 
首先,将上述两张4层膜以各4层膜的内层彼此相对的方式重合,将排出口27的简体夹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形成部位内,同时,在200℃进行4秒热封,由此形成了周缘强密封部26。周缘强密封部26的宽度在侧方强密封部16中在宽度方向15上取约8mm,在其它部分中在排出方向14上取10mm以上。 
然后,从排出口27的筒体,对第二收容部12的形成部位(排出方向14的内尺寸约130mm,宽度方向15的内尺寸约100mm)注入生理盐水后,将各4层膜互相重合,通过在145℃进行3秒热封,形成了药液侧弱密封部17。这里,药液侧弱密封部17是以将排出方向14的长度(从第二收容部12与药液侧弱密封部17之间的边界边缘37到第一收容部11与药液侧弱密封部17之间的边界边缘21为止的长度)取为12mm、该长度在宽度方向15上均匀的方式设定的。 
进而,从排出口27的筒体,对第一收容部11的形成部分(排出 方向14的内尺寸约70mm,宽度方向15的内尺寸约82mm)注入1g头孢唑啉菌素钠(固形剂)之后,将各4层膜互相重合,通过在145℃进行4秒热封,形成了排出侧弱密封部18。这里,排出侧弱密封部18是以将排出方向14的长度(从第一收容部11与排出侧弱密封部18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到空收容部13与排出侧弱密封部18之间的第二边界边缘34为止的长度)取为12mm、该长度在宽度方向15上均匀的方式设定的。 
在形成药液侧弱密封部17及排出侧弱密封部18、和向第一收容部11及第二收容部12内填充药剂之后,通过向排出口27的筒体内嵌入栓体并将之固定,制成了在第一收容部11内收容了头孢唑啉菌素钠(固形剂)、在第二收容部12内收容了生理盐水的多室容器。 
然后,以用加强膜20覆盖多室容器的第一收容部11的方式,将加强膜20粘接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药液侧弱密封部17和各侧方强密封部16上。 
对加强膜20的粘接,使用了三井化学聚氨酯(株式会社)制的聚氨酯树脂(商品名为“タケラツク(注册商标)”。 
如表1所示,加强膜20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表面上是从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向排出方向14下游侧隔开约3mm的间隔地粘接的。即,在加强膜20的粘接部分30中,排出方向14上游侧的端缘38、与排出侧弱密封部18和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之间的间隔取大约3mm。另外,在加强膜20的粘接部分30中,排出方向14下游侧的端缘39是与排出侧弱密封部18和空收容部13之间的第二边界边缘34一致的。 
另外,加强膜20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的表面上是从药液侧弱密封部17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21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隔开约5mm的间隔粘接的。即,在加强膜20的粘接部分31中,排出方向14的下游侧端缘40、与药液侧弱密封部17和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21之间的间隔取大约5mm。进而,在各侧方强密封部16的表面上,从各侧方强密封部16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 22向宽度方向15外方隔开约5mm的间隔粘接。 
比较例1 
除了像下述表1的比较例1的栏中所示的那样粘接加强膜20的情况以外,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成医疗用多室容器的。 
具体地说,加强膜20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以及各侧方强密封部16的表面上,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粘接的。即,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的表面上,从药液侧弱密封部17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21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隔开约5mm的间隔进行了粘接,而且,在各侧方强密封部16的表面上,从各侧方强密封部16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边界边缘22向宽度方向15外方,隔开约5mm的间隔进行了粘接。 
另一方面,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表面上不粘接加强膜20,在空收容部13的表面上,在从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与空收容部13之间的第二边界边缘34向排出方向14下游侧隔开约10mm的间隔的位置(粘接部分30的排出方向14上游侧端缘38)与向排出方向14下游侧隔开约15mm的间隔的位置(粘接部分30的排出方向14下游侧端缘39)之间,粘接了加强膜20。 
比较例2 
除了像下述表1的比较例2的栏中所示的那样粘接加强膜20的情况以外,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成医疗用多室容器的。 
具体地说,加强膜20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以及各侧方强密封部16的表面上,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粘接的。 
另一方面,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表面上不粘接加强膜20,在空收容部13的表面上,在从排出侧弱密封部18和空收容部13之间的第二边界边缘34(粘接部分30的排出方向14上游侧端缘38)到由此第二边界边缘34向排出方向14下游侧隔开约5mm的间隔的位置(粘接部分30的排出方向14下游侧端缘39)之间粘接了加强膜20。 
比较例3 
除了像下述表1的比较例3的栏中所示的那样粘接加强膜20的情况以外,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成医疗用多室容器的。
具体地说,加强膜20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以及各侧方强密封部16的表面上,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粘接的。 
另一方面,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表面上是以加强膜20与排出侧弱密封部18完全重合的方式粘接的。即,使粘接部分30的排出方向14上游侧端缘38与第一边界边缘19一致,而且,使粘接部分30的排出方向14下游侧端缘39与第二边界边缘34一致。 
比较例4 
除了像下述表1的比较例4的栏中所示的那样粘接加强膜20的情况以外,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成医疗用多室容器的。 
具体地说,加强膜20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以及各侧方强密封部16的表面上,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粘接的。 
另一方面,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表面上不粘接加强膜20,在第一收容部11的表面上,在从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到由此第一边界边缘19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隔开约5mm的间隔的位置(粘接部分30的排出方向14上游侧端缘38)之间进行了粘接。另外,加强膜20的粘接部分30的排出方向14下游侧的端缘39是与第一边界边缘19一致的。 
比较例5 
除了像下述表2的比较例5的栏中所示的那样粘接加强膜20的情况以外,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来制成医疗用多室容器的。 
具体地说,加强膜20在药液侧弱密封部17以及各侧方强密封部16的表面上,是与实施例1同样地粘接的。 
另一方面,在排由侧弱密封部18的表面上不粘接加强膜20,在第一收容部11的表面上,从排出侧弱密封部18与第一收容部11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19起,在由此边界边缘19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隔开约10mm的间隔的位置(粘接部分30的排出方向14下游侧端缘39)与向排出方向14上游侧隔开约15mm的间隔的位置(粘接部分30的排出方向14上游侧端缘38)之间进行了粘接。 
评价试验 
将按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5制作的医疗用多室容器放在平台上,通过用手掌按压第二收容部12,使药液侧弱密封部17开封,并使第二收容部12与第一收容部11连通。然后,用手掌按压连通的两个收容部11、12,由此使排出侧弱密封部18开封,并使两个收容部11、12与空收容部13连通了。 
在上述的操作中,以下述的基准评价了使排出侧弱密封部18开封时的手感。 
◎:获得了充分的加强效果; 
○:加强效果被认可; 
△:程度尽管小,但加强效果被认可; 
×:加强效果未被认可。 
另外,在评价时,对一个实验例(比较例),试验了10袋样品,表1和表2表示该试验的结果。 
如表1和表2所示,在实施例1中,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加强效果良好。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5中,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加强效果未被认可,在比较例1、2和4中,尽管加强效果被认可,但实用上不充分。 
另外,在比较例3中,尽管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加强效果被认可,但是,由于第一收容部11的膨胀产生的影响,不能均匀地粘接加强膜20,至于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加强效果,在排出侧弱密封部18的宽度方向15上也产生了偏差。 
另外,上述发明是作为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但这只不过是单纯的例示而已,不能解释为限定。由上述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该领域技术人员明确的本发明的变型例,是被包括在后述的本专利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在具有多个弱密封部的医疗用多室容器中,广泛适用于选择性地提高任一个弱密封 部的剥离强度的用途。 
                    表1 
Figure S2006800447979D00231
                    表2 
Figure S2006800447979D00232

Claims (9)

1.一种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制作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多室容器制作工序和粘接加强膜的工序,
在制作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多室容器制作工序中,该医疗用多室容器具有:用于收容药剂的第一收容部;与上述第一收容部邻接配置的用于收容药液的第二收容部;相对于上述第一收容部而言,邻接配置于上述第二收容部的相反侧的空收容部;在与从上述第二收容部通过上述第一收容部向上述空收容部排出药液的方向相交叉的宽度方向上互相隔开间隔地配置、形成各上述收容部的两侧端部的一对侧方强密封部;架设于各上述侧方强密封部之间、形成上述第一收容部与上述第二收容部之间的隔壁、当上述第二收容部内的压力增高时开封的药液侧弱密封部;架设于各上述侧方强密封部之间、形成上述第一收容部与上述空收容部之间的隔壁、当上述第一收容部内的压力增高时开封的排出侧弱密封部,而且各上述收容部由各上述密封部密封并具有互相重合的表面侧膜以及背面侧膜;
在粘接加强膜的工序中,以覆盖上述第一收容部的上述表面侧膜以及上述背面侧膜的至少一方的表面的方式将加强膜粘接在上述药液侧弱密封部、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以及一对上述侧方强密封部的表面上,
在粘接所述加强膜的工序中,在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中从与上述第一收容部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向上述排出方向下游侧隔开间隔地粘接所述加强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粘接所述加强膜的工序包括如下工序:在上述药液侧弱密封部中从与上述第一收容部之间的第二边界边缘向上述排出方向上游侧隔开间隔地粘接所述加强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膜是以覆盖上述表面侧膜和上述背面侧膜两方的表面的方式被粘接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膜是阻止空气和水蒸气通过的阻气性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膜是阻止紫外线通过的防UV性膜。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上述侧方强密封部中以从与上述第一收容部之间的边界边缘向上述宽度方向外方隔开间隔的方式粘接上述加强膜。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具有在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开封时依靠作用于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的压力比其它部分更容易被开封的易开封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易开封部分具有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向上述排出方向上游侧突出的突出部,而且在上述突出部之中位于上述排出方向上游侧端部的与上述空收容部之间的第二边界边缘,与位于和上述突出部邻接的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的与上述第一收容部之间的第一边界边缘相比,被配置在上述排出方向上游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排出侧弱密封部有两个以上的上述易开封部分。
CN2006800447979A 2005-11-29 2006-11-24 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6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10046U JP3118911U (ja) 2005-11-29 2005-11-29 複室バッグ
JP010046/2005 2005-11-29
JP2006098135 2006-03-31
JP2006002383U JP3122486U (ja) 2006-03-31 2006-03-31 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及び複室バッグ
JP098135/2006 2006-03-31
JP002383/2006 2006-03-31
JP108891/2006 2006-04-11
JP2006108891A JP5078109B2 (ja) 2006-04-11 2006-04-11 薬液容器
JP249890/2006 2006-09-14
JP2006249890 2006-09-14
JP2006294575A JP5118838B2 (ja) 2006-03-31 2006-10-30 複室容器
JP294575/2006 2006-10-30
JP2006297954A JP5053620B2 (ja) 2006-09-14 2006-11-01 医療用複室容器の弱シール部の補強方法
JP297954/2006 2006-11-01
PCT/JP2006/323474 WO2007063777A1 (ja) 2005-11-29 2006-11-24 医療用複室容器の弱シール部の補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569A CN101316569A (zh) 2008-12-03
CN101316569B true CN101316569B (zh) 2012-02-29

Family

ID=401110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44491A Active CN101316568B (zh) 2005-11-29 2006-09-28 多室袋和气体阻挡薄膜
CN20068004479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6569B (zh) 2005-11-29 2006-11-24 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444491A Active CN101316568B (zh) 2005-11-29 2006-09-28 多室袋和气体阻挡薄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18911U (zh)
CN (2) CN1013165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18838B2 (ja) * 2006-03-31 2013-01-16 株式会社大塚製薬工場 複室容器
JP5056754B2 (ja) * 2006-05-23 2012-10-24 ニプロ株式会社 容器
DE102009009876B4 (de) * 2009-02-20 2012-05-16 Kuhne Anlagenbau Gmbh Ein- oder mehrschichtige, räucherbare, lufttrockenbare, schlauchförmige Nahrungsmittelfolie für Lebensmittelverpackungen sowie Verfahren zu deren Herstellung
JP5628020B2 (ja) * 2010-12-20 2014-11-19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バッグ個包装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医療用バッグ個包装体
AU2017227843A1 (en) * 2016-03-03 2018-09-27 Fresh Press LLC Juicer cartridge with burstable seal
CN105857867A (zh) * 2016-05-03 2016-08-17 贵州瑞龙集团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单向排气高阻隔纳米复合膜袋
FR3058638B1 (fr) * 2016-11-16 2022-01-14 Technoflex Poche a usage medical a deux compartiments comportant une languette
CN107199734A (zh) * 2017-06-06 2017-09-26 石家庄鹏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软袋大输液的生产工艺
CN109987321A (zh) * 2017-12-29 2019-07-09 山东园元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室包装袋和固液分装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58279B2 (en) * 2002-02-14 2010-02-09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c. Medical multi-chamber conta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568B (zh) 2012-10-03
CN101316569A (zh) 2008-12-03
JP3118911U (ja) 2006-02-09
CN101316568A (zh) 2008-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6569B (zh) 医疗用多室容器的弱密封部的加强方法
TWI401076B (zh) 醫療用多室容器之弱密封部的補強方法
EP1760009B1 (en) Sealingly storing bag of multiple compartment structure
CA2309167C (en) Flexible multiple compartment medical container with preferentially rupturable seals
JP5088604B2 (ja) 薬剤収納封止体
AU2007252465B2 (en) Container
US7789852B2 (en) Medical liquid container and preparation-containing medical liquid container
CN1630501A (zh) 医用多室容器
JPH11169432A (ja) 輸液バッ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67022A (ja) 複室医療容器
WO2004080370A1 (ja) 複室容器
JP5498765B2 (ja) 医療用複室容器
JP4920246B2 (ja) 医療用薬液容器および薬剤入り医療用薬液容器
JP5257358B2 (ja) 複室容器
AU2004222840B2 (en) Flexible multiple compartment medical container with preferentially rupturable seals
JP2003205977A (ja) 可撓性複室容器
JP2008029529A (ja) 医療用複室容器
JP4708248B2 (ja) 医療用容器
EP1084692A1 (en) Liquid container
AU2002300623B2 (en) Flexible multiple compartment medical container with preferentially rupturable seals
AU2004222839B2 (en) Flexible multiple compartment medical container with preferentially rupturable seals
JP2008017948A (ja) 医療用複室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55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255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9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