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6208B -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16208B
CN101316208B CN2008101107640A CN200810110764A CN101316208B CN 101316208 B CN101316208 B CN 101316208B CN 2008101107640 A CN2008101107640 A CN 2008101107640A CN 200810110764 A CN200810110764 A CN 200810110764A CN 101316208 B CN101316208 B CN 1013162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camera head
cord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107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16208A (zh
Inventor
志村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111020903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387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16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16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162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4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nother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e.g. hybrid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37Topological 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 H04N2201/0039Connection via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55By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当以点对点模式建立无线通信网络时,能够适当地建立无线通信网络,而不管摄像装置的无线通信功能的起动时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摄像装置,其能够通过点对点模式与其它摄像装置无线连接,建立无线通信网络,且该摄像装置能够在作为创建者的功能和作为加入者的功能之间切换。所述摄像装置具有用于作为创建者起动的起动单元;用于执行扫描处理的单元;以及用于根据扫描处理结果判定要作为创建者发挥功能还是要作为加入者发挥功能,并根据判定结果控制该摄像装置的单元。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当在无线通信装置中建立无线通信网络时的通信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作为无线LAN终端的电子装置。由这种电子装置构成的无线通信网络包括infrastructure(基础架构)模式网络,其包含基站和存在于该基站的无线小区中的无线LAN终端;ad hoc(点对点)模式网络,其只包含无线LAN终端。
在ad hoc模式网络中,电子装置之间可以不通过任何基站直接通信。因此,利用作为无线LAN终端的电子装置建立无线通信网络时,越来越多的使用ad hoc模式网络。(例如,在日本特许第02924828号公报、特许第0369871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045637号公报中,已经提出了ad hoc模式的无线通信网络)
无线LAN具有如IEEE 802.11等标准。该标准中,为识别要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定义BSSID和ESSID作为网络标识符。ESSID通常由用户设定。
根据这些标准,在ad hoc模式中,首先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的电子装置确定无线通信网络的叫做BSSID的网络标识符。以下将执行该操作的电子装置称为创建者。
第二个及之后的电子装置搜索相同ESSID的信标,通过使用信标中包含的BSSID进行操作以加入该无线通信网络。以下将执行该操作的电子装置称为加入者。
然而在ad hoc模式中,如果这些电子装置没有适当地执行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和加入无线通信网络的步骤,则取决于无线通信功能的起动时间,可能有多个电子装置成为创建者。这种情况下,即使设定了相同的ESSID,也会建立具有不同BSSID的多个无线通信网络。
例如在已有技术中,当电子装置的无线通信功能起动时,电子装置执行扫描处理,询问其周围是否存在无线通信网络。作为扫描处理的结果,如果电子装置接收到表明存在相同ESSID的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答消息,则电子装置加入已经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
如果电子装置没有接收到表明存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答消息,则执行扫描处理的电子装置成为创建者,并建立无线通信网络。
然而,如果多个电子装置同时起动无线通信功能,则它们在同一时间执行扫描处理。因此各个电子装置不会从其他电子装置接收到表明存在无线通信网络的应答消息。这种情况下,各电子装置不能确认存在其它具有相同ESSID的电子装置,上述电子装置分别建立具有不同ESSID的无线通信网络。
因此,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多个将要相互通信的电子装置不能加入同一无线通信网络,不能相互通信。当多个电子装置希望相互通信时,这将成为很大的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了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在以ad hoc模式建立无线通信网络时,与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功能的起动时间无关地,适当地建立无线通信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以下结构。即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能够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可以在作为该无线通信网络的控制装置的功能和作为该无线通信网络的被控制装置的功能之间切换,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起动单元,用于作为所述控制装置起动;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搜索请求,该请求用于搜索存在于可通信范围内且作为控制装置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
判别单元,用于根据对所述搜索请求的响应判别在其它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是否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
判定单元,根据所述判别单元的判别结果,判定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还是要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发挥功能;以及
控制单元,当所述判定单元判定要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发挥功能时,将已起动的作为所述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束,并进行控制以开始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功能;当所述判定单元判定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发挥功能时,则进行控制以保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发挥功能。
而且,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即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能够与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并能够在作为该无线通信网络的控制装置和作为该无线通信网络的被控制装置功能之间切换,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作为控制装置起动;
发送搜索请求,该搜索请求用于搜索存在于可通信范围内且作为控制装置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
根据对所述搜索请求的响应,判别在其它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之间是否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
根据所述判别步骤的判别结果,判定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还是要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发挥功能;以及
当所述判定步骤判定要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发挥功能时,将起动的作为所述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束,并进行控制以开始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功能;当所述判定步骤判定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发挥功能时,则进行控制以保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发挥功能。
根据本发明,当以ad hoc模式建立无线通信网络,能够适当地建立无线通信网络,而不必考虑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功能的起动时间。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和方面,将在以下参考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清楚地记载。
附图说明
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且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实例、特征和一些方面,并与文字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100的视图,无线通信网络100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摄像装置101至103。
图2为摄像装置101至103的功能结构方框图。
图3为摄像装置101至103的无线通信控制器的处理序列图。
图4为序列图3中扫描处理的详细序列流程图。
图5为序列图3中判定处理的详细序列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摄像装置101,102或103的无线通信控制器的处理序列图。
图7为序列图6中判定处理的详细序列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800的视图,无线通信网络800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摄像装置801至804。
图9为摄像装置801至804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的处理序列图。
图10为序列图9中的重扫描处理的详细序列流程图。
图11为序列图9中的重判定处理的详细序列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1.无线通信网络的结构>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100的结构视图,无线通信网络100由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摄像装置建立。本实施例中,假定无线通信网络100由摄像装置101,102和103构成。
假定摄像装置101至103具有遵照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通信功能。摄像装置101至103通过无线通信以ad hoc模式互相直接无线连接。摄像装置101至103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发送所摄图像到其它摄像装置,或接收其它摄像装置所摄图像。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无线LAN通信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类似的其它通信方式。
根据摄像装置101至103的无线通信功能,当两个摄像装置(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时,一台装置生成表明这种情况的代码将其包含于对于其他装置的扫描处理的应答消息中,并将其发送。
具体来讲,该代码被输入到“探测响应(Probe Rsp)”的“供应商指定信息单元(Vender Specific Information Element)”中,作为对其他摄像装置的扫描处理的应答消息。该代码表示无线通信网络已经建立,以下称为“网码(network code)”。
<2.摄像装置的结构>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摄像装置101、102、103的功能结构方框图。标号201表示控制存储器(ROM);202表示中央处理单元;203表示存储器(RAM);204表示无线通信单元;205表示输入单元;206表示显示单元;207表示摄像单元;208表示图象处理单元;209表示总线。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功能和无线通信功能。控制存储器201中存储实现上述功能的控制程序(摄像控制器211和无线通信控制器212),和控制程序使用的数据(未示出)。
在中央处理单元202的控制下,控制程序和数据通过总线209被适当地加载到存储器203中。中央处理单元202执行处理。
通过该操作,摄像单元207、图象处理单元208和无线通信单元204执行操作,实现摄像和无线通信功能。当用户经过输入单元205输入指令,摄像控制器211和无线通信控制器212开始执行处理。处理结果显示在显示单元206。
<3.建立无线通信网络100的处理序列>
假定通过摄像装置101至103的无线通信功能建立无线通信网络100。利用图3至5描述这种情况下相应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的处理序列。
图3为摄像装置101至103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的处理序列图。图4、图5为分别表示序列图(图3)中的扫描和判定处理的详细序列的流程图。假定摄像装置101至103设定了相同的ESSID。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01和102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同时起动(步骤S311和S321)。
当摄像装置101和102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起动,摄像装置101和102作为创建者(控制装置)操作以建立无线通信网络(步骤S312和S322)。这样,当摄像装置作为创建者开始操作,不需要在无线通信控制器212起动的同时执行扫描处理,可以缩短起动时间。
步骤S313中,摄像装置101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通过无线通信单元204,执行扫描处理,判别摄像装置101周围(在摄像装置101的可通信范围)是否存在已经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并获取判别结果。
图4为扫描处理的详细序列流程图。图4显示的扫描处理与摄像装置101至103分别执行的步骤S313,S323和S333相同。这里将描述摄像装置101的扫描处理(步骤S313)。
步骤S401中,设定探测请求随机定时器T1。步骤S402中,摄像装置101等待T1超时。当步骤S402中T1发生超时,摄像装置101在步骤S403发送探测请求(Probe Req)(搜索请求)301到摄像装置102。
此时,摄像装置102已经作为创建者进行操作。摄像装置102通过发送探测响应(Probe Rsp)302,将装置102的存在通知摄像装置101。
步骤S404中,判定摄像装置101是否从摄像装置102接收到探测请求301的探测响应302。如果步骤S404中判定摄像装置101没有接收到探测响应302,处理返回到步骤S401并反复进行上述处理。
如果步骤S404中判定摄像装置101接收到探测响应302,则结束扫描处理(步骤S313)。
返回参照图3,当扫描处理(步骤S313)结束,则根据步骤S314中接收到的探测响应302,执行判定处理。
图5为判定处理(步骤S314)的详细序列的流程图。图5所示的判定处理与摄像装置101至103分别执行的步骤S314、S324和S334相同。这里将描述摄像装置101的判定处理(步骤S314)。
步骤S501中,摄像装置101从探测响应302获得摄像装置102的BSSID、时间戳和能力信息。
步骤S502中判定接收到的探测响应302中是否被输入网码。如果步骤S502中判定没有输入网码,则判定没有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处理进入步骤S503。步骤S503中,判定摄像装置101作为创建者还是加入者(被控制装置)。
例如,步骤S503中根据BSSID进行判定,将摄像装置101的BSSID与摄像装置102的BSSID进行比较。具有较大BSSID的摄像装置被判定为创建者,较小BSSID的摄像装置被判定为加入者,反之亦然。
步骤S503中的判定方法不局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不使用BSSID,而使用从探测响应获取的信息执行相同的比较,来判定是创建者还是加入者。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502中判定输入了网码,则判定已经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处理进入步骤S505,停止作为创建者的操作。
该实施例中,在这个阶段(步骤S314)两个或更多个摄像装置没有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因此没有输入网码到供应商指定信息单元。步骤S502中摄像装置101判定“否”,处理不进入步骤S505。
当步骤S503中判定摄像装置101为创建者,则步骤S504后判定处理结束;或者,当步骤S503中判定摄像装置101不是创建者,则处理进入步骤S505,停止作为创建者的操作。并且在步骤S506中,开始作为加入者的操作(摄像装置101从创建者切换到加入者)。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装置101作为创建者进行操作。因此步骤S504中摄像装置101判定“是”,步骤S504后判定处理结束。
参照图3,当步骤S314中的判定处理结束,在步骤S315中摄像装置101输入网码到供应商指定信息单元。
另一方面,摄像装置102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起动(步骤S321),摄像装置102开始作为创建者的操作(步骤S322)。之后步骤S323中摄像装置102执行扫描处理。扫描处理的细节(步骤S323)已经利用图4进行了描述,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24中执行判定处理。判定处理的细节(步骤S324)已经利用图5进行了描述,因此这里不再赘述。然而,与摄像装置101的判定处理(步骤S314)不同,步骤S315中摄像装置101已经将网码输入到供应商指定信息单元。步骤S501从探测响应304提取输入到供应商指定信息单元的网码。
因此对于摄像装置102,图5的步骤S502中判定网码存在。步骤S505中摄像装置102停止作为创建者的操作,并在步骤S506中开始作为加入者的操作。
参照图3,当摄像装置101的判定处理(步骤S314)和摄像装置102的判定处理(步骤S324)完成时,摄像装置101和102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100’。
步骤S325中摄像装置102输入网码到供应商指定信息单元。
下面将描述摄像装置103的处理。假定摄像装置101和102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100’之后,摄像装置103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起动(步骤S331)。
当摄像装置103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起动后,摄像装置103作为创建者操作以建立无线通信网络(步骤S332)。这样,当摄像装置作为创建者开始操作,不需要在无线通信控制器212起动的同时执行扫描处理,可以缩短起动时间。
步骤S333中,摄像装置103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通过无线通信单元204执行扫描处理,并检查摄像装置103周围是否存在已经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扫描处理的细节(步骤S333)已经利用图4进行了描述,因此不再赘述。
步骤S334中执行判定处理。判定处理的细节(步骤S334)已经利用图5进行了描述,因此这里不再赘述。然而,与摄像装置101的判定处理(步骤S314)不同,步骤S315中摄像装置101将网码输入到供应商指定信息单元。步骤S501从探测响应306提取输入到供应商指定信息单元的网码。
因此对于摄像装置103,图5的步骤S502中判定网码存在。步骤S505中摄像装置103停止作为创建者的操作,并在步骤S506中开始作为加入者的操作。
返回参照图3,当摄像装置103的判定处理(步骤S334)完成,则摄像装置101至103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100。即当摄像装置103作为加入者,加入到摄像装置101和102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100’时,摄像装置101至103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100。
步骤S335中摄像装置103输入网码到供应商指定信息单元。
在ad hoc模式中,当电子装置加入到存在的无线通信网络中时,新加入的电子装置不在无线LAN层(PHY层或MAC层)向已存在的电子装置通知其加入无线通信网络。通过使用主应用程序(host application),已存在的电子装置交换关于加入无线通信网络的通知消息,才知道加入无线通信网络的电子装置。
假定电子装置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电子装置不能在无线LAN层得知新加入网络的电子装置的存在,因此通过主应用程序探测其它电子装置的存在。
上述说明中表明,根据本实施例,以ad hoc模式建立无线通信网络时,一旦电子装置的无线通信功能起动,则电子装置作为创建者操作并执行扫描处理。通过该操作,电子装置能够获取必要信息,来判定保持作为创建者操作还是切换为加入者操作。因此,即使电子装置同时起动无线通信功能,也不会分别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因此能够建立这样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一个电子装置作为创建者,其他电子装置作为加入者。
根据本实施例,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的电子装置发送包含网码的应答消息,来响应其它电子装置的扫描处理。这样可以使其它电子装置作为加入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适当地建立无线通信网络,而不必考虑电子装置的无线通信功能的起动时间。
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当摄像装置101和102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100’后,输入网码到供应商指定信息单元。这样就可以通知其它摄像装置(摄像装置103),已经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100’。
因此,即使在无线通信网络100’建立后多个摄像装置的无线通信控制器起动,摄像装置也执行操作以加入到已存在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因此避免了建立多个无线通信网络的情况。
然而,如果在两个摄像装置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之前,有其它摄像装置的无线通信控制器起动,多个摄像装置中每一个都会发送探测响应,来响应其他摄像装置进行的扫描处理。因此,可能不能够适当地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因为判定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创建者或加入者的条件因摄像装置而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具有如下无线通信功能的摄像装置:即使两个摄像装置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之前,有其它摄像装置的无线通信控制器起动,也能够适当地建立无线通信网络。
如果两个摄像装置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之前,有其它摄像装置的无线通信控制器起动,则会出现以下问题,即当其它摄像装置执行扫描处理时,多个摄像装置中的每个都返回应答消息。当摄像装置接收到多个探测响应,如果判定是创建者还是加入者的条件因摄像装置而不同,则不能判定创建者。
在本实施例中,当摄像装置接收到多个探测响应时,摄像装置离开无线通信网络。摄像装置不响应正在建立无线通信网络的摄像装置发出的探测请求,并等待摄像装置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的完成。下面将详细描述该实施例。
<1.建立无线通信网络的处理序列>
假定根据本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01至103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利用图6和图7描述这种情况下的处理序列。
图6为摄像装置101至103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的处理序列图。图7为序列图(图6)中的判定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在图6的序列图中,摄像装置101和102之间直到建立无线通信网络为止的处理序列,基本与图3的序列图中摄像装置101和102之间的处理序列相同。
至于摄像装置103,其处理直到步骤S331摄像装置103起动无线通信控制器212、步骤S332起动作为创建者的操作和步骤S333执行扫描处理,与图3中基本相同。
然而,在扫描处理(步骤S333)中,当摄像装置103发送探测请求307和309时,摄像装置101和102之间没有建立无线通信网络100’。摄像装置101和102都是创建者。
摄像装置102和101分别响应摄像装置103发出的探测请求307和309,返回探测响应308和310。
因此摄像装置103接收到两个探测响应308和310。
当摄像装置103在扫描处理(步骤S333)中接收到两个探测响应308和310,摄像装置103在步骤S634执行判定处理。
图7为判定处理(步骤S634)的处理序列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判定处理与摄像装置101至103分别执行的步骤S614、S624和S634相同。这里将主要描述摄像装置103的判定处理(步骤S634)。
步骤S501中,摄像装置103分别从探测响应310和308获得摄像装置101至102的BSSID、时间戳和能力信息。
步骤S502中判定接收到的探测响应308和310中是否被输入网码。如果步骤S502中判定没有输入网码,则判定无线通信网络100’没有建立,处理进入步骤S707。
步骤S707中判定是否存在两个或更多摄像装置向摄像装置103发送探测响应。步骤S707中判定没有两个或更多摄像装置,摄像装置103执行步骤S503至S506的处理。已经参照图5对该处理进行了描述,因此不再赘述(对于摄像装置101或102(步骤S614或S624)的判定处理,处理将被执行)。
如果步骤S707中判定存在两个或更多装置,则处理进入步骤S708,摄像装置离开无线通信网络。步骤S708中当摄像装置103离开无线通信网络,即使摄像装置103作为创建者,摄像装置103也不响应其它摄像装置发出的探测请求,不发送探测响应。
步骤S709中摄像装置103设定等待定时器T2,等待直到其它摄像装置建立无线通信网络。步骤S710中摄像装置103等待直到等待定时器T2超时。
当步骤S710中等待定时器T2发生超时,且判定经过时间T2,判定处理结束。
如果步骤S502中判定已经输入网码,则判定已经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处理进入步骤S505。步骤S505中,摄像装置103停止作为创建者的操作。而且步骤S506中,摄像装置103作为加入者进行操作以加入已经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
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当摄像装置103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起动时,摄像装置101和102之间的无线通信网络100’没有建立,摄像装置101和102都作为创建者。
当摄像装置103执行扫描处理(步骤S333)时,摄像装置103分别接收到摄像装置102和101发出的探测响应308和310。接收到的探测响应308和310中的供应商指定信息单元中没有被输入网码。
步骤S502中判定网码不存在,步骤S707中判定存在两个或更多个摄像装置。执行步骤S708、S709和S710中的处理。
步骤S710中发生等待定时器T2超时,判定处理结束。处理进入步骤S635,摄像装置103再次执行扫描处理(重发送和重接收处理)。
当摄像装置103发送探测请求305,摄像装置101作为创建者返回探测响应306,摄像装置103接收探测响应306。
此时,由于摄像装置101在步骤S315中已经输入网码,网码被输入到接收到的探测响应306中。
当步骤S636中判定处理开始,图7中步骤S502判定存在网码,摄像装置103识别出无线通信网络100’已经建立。为加入已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100’,摄像装置103在步骤S505停止作为创建者的操作,并在步骤S506开始加入者的操作。
结果,摄像装置101至103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100。开始作为加入者的操作后,在步骤S335摄像装置103输入网码。
上述说明表明,该实施例中如果三个摄像装置同时起动,在两个摄像装置建立无线通信网络之前,剩下的一个摄像装置一直处于等待状态。因此能够适当地的建立无线通信网络。
第三实施例
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已经描述了三个摄像装置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网络的情况。事实上,可以假定存在四个或更多摄像装置。根据摄像装置的位置和无线电波条件,可能不能实现所有摄像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可能存在摄像装置之间建立的多个无线通信网络。
本实施例将描述一种方法,当多个摄像装置之间建立了多个无线通信网络时,通过该方法能够将多个无线通信网络合并为一个网络。
<1.无线通信网络的结构>
图8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网络800的结构视图,无线通信网络800由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摄像装置建立;如图8所示,假定无线通信网络800由摄像装置801至804构成。
为建立无线通信网络800,假定通过执行图3所示的处理,已经在摄像装置801和802之间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811。类似的,假定通过执行图3所示的处理,已经在摄像装置803和804之间建立了与无线通信网络811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812。当无线通信网络构建成摄像装置801至804两个一组分入无线通信网络811和812时,不能在所有摄像装置之间进行通信。通过以下处理,建立单个无线通信网络800。
<2.建立无线通信网络的处理序列>
下面利用图9至11描述将无线通信网络811和812并入单个无线通信网络800的处理序列。
图9为将无线通信网络811和812合并为单个无线通信网络800时,摄像装置801至804各自的无线通信控制器212的处理序列图。图10和图11为序列图(图9)中重扫描和重判定处理细节的流程图。
无线通信网络811和812已经建立。在此情况下,摄像装置801至804分别开始重扫描处理(步骤S911、S921、S931、S941)。
图10为详细显示重扫描处理(步骤S911、S921、S931、S941)的处理序列的流程图。摄像装置801至804执行的重扫描处理相同。这里将主要描述摄像装置801的重扫描处理(步骤S911)。
步骤S1001中,摄像装置801设定探测请求随机定时器T1。步骤S1002中,摄像装置801等待随机定时器T1超时。当随机定时器T1在步骤S1002发生超时,处理进入步骤S1003。在步骤S1003中,摄像装置801发送探测请求901。
当摄像装置801发送了探测请求901,无线通信网络812中的摄像装置803返回探测响应902。该实施例中,假定当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812后,摄像装置803作为创建者操作,摄像装置804作为加入者操作。因此摄像装置803发送探测响应902。
无线通信网络811中的摄像装置802也响应摄像装置801发送的探测请求903,发送探测响应904。
步骤S1004中判定是否收到探测响应。如果步骤S1004中判定没有接收到探测响应,则处理返回步骤S1001并反复进行上述处理。
如果步骤S1004中判定接收到探测响应,则处理进入步骤S1005。在摄像装置801的重扫描处理(步骤S911)中,接收到探测响应902和904。步骤S1005中,摄像装置801获得摄像装置802和803的BSSID、时间戳和能力信息。
步骤S1006中判定接收到的探测响应902和904中是否被输入了网码。如果步骤S1006中判定没有输入网码,则判定没有建立其它无线通信网络。则处理返回步骤S1001并反复进行上述处理。如果步骤S1006中判定建立了其它的无线通信网络,结束重扫描处理。
由于摄像装置801收到的探测响应902和904中分别被输入了网码,则判定无线通信网络建立,结束重扫描处理。
返回参照图9,当重扫描处理(步骤S911)完成,则处理进入步骤S912,根据接收到的探测响应902和904执行重判定处理。
图11为示出重判定处理详细序列的流程图。尽管这里将描述摄像装置801的重判定处理(步骤S912),摄像装置802至804执行的重判定处理(步骤S922、S932、S942)与摄像装置801的处理类似。
步骤S1101中判定接收到的探测响应902和904中输入的网码,是否与输入到摄像装置801中的网码相同。
该实施例中,摄像装置802发送的探测响应904中的网码,与输入到摄像装置801的网码相同。摄像装置803发送的探测响应902中的网码,与输入到摄像装置801的网码不同。
如果步骤S1101中判定输入了相同的网码,则判定摄像装置802与摄像装置801一样,属于无线通信网络811,重判定处理结束。
如果步骤S1101中判定网码不同,则判定建立与摄像装置801所属的无线通信网络811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处理进入步骤S1102。
步骤S1102中判定无线通信网络811和812合并到其中的哪一个。
步骤S1102中的判定方法,例如:每个网码中加入时间信息,较晚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合并到较早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中。
而且,还可以将摄像装置801和802的MAC地址之和加入到无线通信网络811的网码中。摄像装置803和804的MAC地址之和被加入到无线通信网络812的网码中。比较这些MAC地址之和,和较小的无线通信网络被合并到和较大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反之亦然。
另外,还可以使用一种方法,通过该方法仅识别具有不同网码的无线通信网络并比较包含于探测响应中的部分信息。包含于探测响应中的信息包括BSSID、时间戳、信标间隔和能力信息。
同样也可以通过比较上述信息之外的信息,来判定哪个无线通信网络合并到另一个无线通信网络中。
步骤S1103中判定是否将无线通信网络合并到摄像装置801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811中。如果步骤S1103中判定将无线通信网络合并到无线通信网络811中,结束重判定处理。
如果步骤S1103中未判定将无线通信网络合并到无线通信网络811中,则处理进入步骤S1104。摄像装置801停止作为创建者的操作,并开始作为加入者的操作。这样,摄像装置801加入无线通信网络812。步骤S1105中,摄像装置801将输入的网码改写为与无线通信网络812对应的网码。
该实施例中,假定步骤S1102中判定无线通信网络应该被合并到无线通信网络811。因此摄像装置801在步骤S1103判定“是”,并结束重判定处理。类似的,摄像装置802在步骤S1103判定“是”,并结束重判定处理。
摄像装置803或804在重判定处理(步骤S932或S942)的步骤S1103判定为“否”。摄像装置803和804停止作为创建者的操作,在步骤S1104开始作为加入者的操作。步骤S1105中,摄像装置803和804将输入的网码改写为无线通信网络811的网码。
因此,摄像装置803加入无线通信网络811,无线通信网络800’建立。在此之后,摄像装置804加入无线通信网络800’,无线通信网络800建立。
当摄像装置803加入无线通信网络811时,将其加入无线通信网络811的消息通知属于无线通信网络812的摄像装置804,之后摄像装置804加入无线通信网络800’。
上述说明表明,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建立了多个无线通信网络,也能够重新建立为合并的无线通信网络。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可以用于包含多个设备(例如主机、接口设备、阅读器和打印机)的系统,或由单个设备构成的装置(例如复印机或传真机)中。
将实现上述实施例功能的软件程序的程序代码记录在记录媒体中,提供给系统或装置,也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当系统或装置中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并执行存储在记录媒体中的程序代码,则实现上述功能。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由记录程序代码的记录媒体构成。
作为提供程序代码的记录媒体,可以使用软盘、磁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存储卡、ROM等。
当计算机执行读出的程序代码,以及当操作在计算机上的OS(操作系统)根据该程序代码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时,即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从记录媒体中读出程序代码后,写入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卡或连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单元,也是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功能。即当程序代码写入存储器,功能扩展卡的CPU或功能扩展单元根据程序代码指令执行部分或全部实际处理时,实现了上述功能。
虽然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已公开的实施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包括所有变体、等同结构与功能在内。

Claims (7)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能够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并且能够在作为该无线通信网络的控制装置的功能和作为该无线通信网络的被控制装置的功能之间切换,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起动单元,用于作为所述控制装置起动;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搜索请求,该请求用于搜索存在于可通信范围内且作为控制装置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
判别单元,用于判别对所述搜索请求的响应是否包含表示在其它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码;
判定单元,如果所述判别单元判别出所述响应包含所述网码,则判定要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发挥功能,而如果所述判别单元判别出所述响应不包含所述网码,则通过比较从所述响应获取的信息与该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相应信息,判定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还是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发挥功能;以及
控制单元,当所述判定单元判定要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发挥功能时,将已起动的作为所述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束,并进行控制以开始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功能;当所述判定单元判定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发挥功能时,则进行控制以保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发挥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作为所述控制装置起动时,确定用于识别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开始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功能时,设定用于识别在所述其它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已经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其它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中的多于一个的装置收到对搜索请求的响应,并且所述判别单元判别出各个所述响应均不包含表示在所述其它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码时,经过预定时间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重发所述搜索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发单元,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完成了控制,且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后,重发所述搜索请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别单元判别出对所述重发单元发送的搜索请求的响应包含表示在所述其它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已经建立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码,并且用于识别在所述其它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标识符与用于识别该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标识符不同时,该无线通信装置改写用于识别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建立的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能够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建立无线通信网络,并能够在作为该无线通信网络的控制装置的功能和作为该无线通信网络的被控制装置的功能之间切换,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作为控制装置起动;
发送搜索请求,该搜索请求用于搜索存在于可通信范围内且作为控制装置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
判别对所述搜索请求的响应是否包含表示在其它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之间建立了无线通信网络的网码;
如果在所述判别步骤中判别出所述响应包含所述网码,则判定要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发挥功能,而如果在所述判别步骤中判别出所述响应不包含所述网码,则通过比较从所述响应获取的信息与该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相应信息,判定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还是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发挥功能;以及
当所述判定步骤判定要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发挥功能时,将起动的作为所述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束,并进行控制以开始作为所述被控制装置的功能;当所述判定步骤判定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发挥功能时,则进行控制以保持作为所述控制装置发挥功能。
CN2008101107640A 2007-05-29 2008-05-29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13162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9039.0A CN102238759B (zh) 2007-05-29 2008-05-29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42323 2007-05-29
JP2007-142323 2007-05-29
JP2007142323A JP4956281B2 (ja) 2007-05-29 2007-05-29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9039.0A Division CN102238759B (zh) 2007-05-29 2008-05-29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208A CN101316208A (zh) 2008-12-03
CN101316208B true CN101316208B (zh) 2011-12-21

Family

ID=4008808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9039.0A Active CN102238759B (zh) 2007-05-29 2008-05-29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08101107640A Active CN101316208B (zh) 2007-05-29 2008-05-29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9039.0A Active CN102238759B (zh) 2007-05-29 2008-05-29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4) US8175067B2 (zh)
JP (4) JP4956281B2 (zh)
CN (2) CN1022387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71801B2 (ja) * 2007-07-09 2012-0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当該通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83985B2 (ja) * 2008-12-22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9818857B2 (en) 2009-08-04 2017-11-14 Gan Systems Inc. Fault tolerant design for large area nitride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9029866B2 (en) 2009-08-04 2015-05-12 Gan Systems Inc. Gallium nitride power devices using island topography
AU2010281317A1 (en) 2009-08-04 2012-02-23 Gan Systems Inc. Island matrixed gallium nitride microwave and power switching transistors
JP5328688B2 (ja) * 2010-02-03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
KR101797039B1 (ko) 2011-08-31 2017-1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어도 두 개의 디바이스간 무선 연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연결 가능한 디바이스
JP2014053885A (ja) 2012-08-08 2014-03-20 Canon Inc 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
JP6222962B2 (ja) 2013-03-29 2017-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放射線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478510B2 (ja) 2013-08-20 2019-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JP6405162B2 (ja) 2014-09-03 2018-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16084276A1 (ja) * 2014-11-28 2017-08-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
US9717107B2 (en) 2015-01-12 2017-07-25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for peer-to-peer data transfer us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radio equipment
JP7034708B2 (ja) 2017-12-28 2022-03-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JP6875435B2 (ja) * 2019-02-21 2021-05-26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子機およびチャンネル探索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8273A (zh) * 2005-08-26 2006-02-22 上海贝豪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中自组织网络的组建方法
WO2006134772A1 (en) * 2005-06-13 2006-1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4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9010B1 (en) * 1995-10-05 2002-05-14 Intermec Ip Corp. Hierarchical data collection network supporting packetized voice communications among wireless terminals and telephones
US6970434B1 (en) * 1995-06-07 2005-11-29 Broadcom Corporation Hierarch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viding intelligent data, program and processing migration
US6026303A (en) * 1996-11-07 2000-02-15 Ne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parent terminal and ad hoc network system for the same
JP2924828B2 (ja) 1996-11-07 1999-07-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とその接続方法
US6603751B1 (en) * 1998-02-13 2003-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a 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ch as a hard handoff
US6321090B1 (en) * 1998-11-06 2001-11-20 Samir S. Solima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position detection to facilitate hard handoff
US6332077B1 (en) * 1999-07-29 2001-12-18 National Datacom Corporation Intelligent roaming in AGV application
US6445918B1 (en) * 1999-11-01 2002-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for saving dropped calls
US6438117B1 (en) * 2000-01-07 2002-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se station synchronization for handover in a hybrid GSM/CDMA network
DE60125393T2 (de) * 2000-08-25 2007-09-27 Shik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Takamatsu Fernsteuerungsserver, zentrumsserver und daraus bestehendes system
US7039027B2 (en) * 2000-12-28 2006-05-02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and seamless vertical roaming betwee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 (WWAN) while maintaining an active voice or streaming data connec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US7315744B2 (en) * 2001-01-24 2008-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nimizing hardware and maximizing capac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DE60108225T2 (de) * 2001-05-08 2005-12-08 Agere Systems Guardian Corp., Orlando Dynamische Frequenzwahl in einem drahtlosen lokalen Netz mit Kanaltausch zwischen Zugriffspunkten
US6842460B1 (en) * 2001-06-27 2005-01-11 Nokia Corporation Ad hoc network discovery menu
JP2003078475A (ja) * 2001-09-04 2003-03-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送受信装置
JP2003143670A (ja) * 2001-10-31 2003-05-16 Sony Corp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電子機器、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800625B2 (ja) * 2003-01-30 2006-07-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125172B2 (ja) * 2003-04-23 200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285138B2 (ja) 2003-07-24 2009-06-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50243765A1 (en) * 2003-07-25 2005-11-03 Schrader Mark E Mesh network and piconet work system and method
WO2005032072A2 (en) 2003-09-30 2005-04-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tomatic assignment of a network id
US8233462B2 (en) * 2003-10-15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nd direct link protocol
US7734293B2 (en) * 2003-10-29 2010-06-08 Martin Zilliacus Mapping wireless proximity identificator to subscriber identity for hotspot based wireless services for mobile terminals
JP4194930B2 (ja) * 2003-12-09 2008-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7171203B2 (en) 2004-01-07 2007-01-3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selection by a mobile node of a network through which to communicate
EP1721477B1 (en) * 2004-03-03 2013-12-11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ducing mac layer handoff latency in wireless networks
JP2005277937A (ja) * 2004-03-25 2005-10-06 Canon Inc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3698711B1 (ja) * 2004-05-07 2005-09-21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ネットワーク識別子設定方法、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端末装置
JP4438063B2 (ja) * 2004-11-05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56637B2 (ja) * 2005-04-27 2011-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通信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
JP4250611B2 (ja) 2005-04-27 2009-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CN100512174C (zh) * 2005-06-13 2009-07-08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家庭网络无线组网和通讯的方法
US7577125B2 (en) * 2005-07-08 2009-08-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rect wireless client to client communication
JP4829635B2 (ja) 2006-02-17 2011-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を構成する方法、通信システム
US8023478B2 (en) * 2006-03-06 2011-09-20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mesh access points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including rapid roaming
JP4971319B2 (ja) * 2006-06-06 2012-07-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基地局、及び基地局探索方法
JP5298391B2 (ja) 2006-09-18 2013-09-25 マーベル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リミテッド 多数のデバイス間の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構築
JP4818178B2 (ja) * 2007-03-27 2011-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080268833A1 (en) * 2007-03-30 2008-10-30 Leping Hua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f-Optimization of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80273486A1 (en) * 2007-04-13 2008-11-06 Hart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Wireless Protocol Adapter
US8331294B2 (en) * 2007-07-20 2012-12-1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information among personalized and shared resources with a personalized portable device
US8559344B2 (en) * 2007-06-29 2013-10-1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creating and updating base station neighbor lists
JP4958669B2 (ja) * 2007-07-20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ATE538621T1 (de) * 2007-07-30 2012-01-1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Gleichzeitige aufrechterhaltung von bluetooth- und 802.11-verbindungen für erhöhten datendurchsatz
JP5046964B2 (ja) * 2008-01-10 2012-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端末、方法、プログラム
WO2010052523A1 (en) * 2008-11-10 2010-05-14 Nokia Corporation Cross layer service discovery for wireless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34772A1 (en) * 2005-06-13 2006-12-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738273A (zh) * 2005-08-26 2006-02-22 上海贝豪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中自组织网络的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60470A 2006.03.0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16208A (zh) 2008-12-03
CN102238759A (zh) 2011-11-09
JP5181067B2 (ja) 2013-04-10
US8976772B2 (en) 2015-03-10
JP2014045505A (ja) 2014-03-13
US20080298331A1 (en) 2008-12-04
US20120188910A1 (en) 2012-07-26
CN102238759B (zh) 2015-07-29
JP2013123245A (ja) 2013-06-20
JP4956281B2 (ja) 2012-06-20
JP2008300982A (ja) 2008-12-11
US20140267813A1 (en) 2014-09-18
US8804683B2 (en) 2014-08-12
JP5683671B2 (ja) 2015-03-11
US8547947B2 (en) 2013-10-01
US20130201871A1 (en) 2013-08-08
US8175067B2 (en) 2012-05-08
JP2012147472A (ja) 2012-08-02
JP5400974B2 (ja)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6208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385279B (zh) 通信设备、方法和系统
CN103369454B (zh) 通信装置
JP4865454B2 (ja) 設定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CN103369637B (zh) 通信装置
JP4865623B2 (ja) 無線端末間で直接無線通信を行うための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を形成する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KR100738494B1 (ko) 통신장치 및 통신시스템과 그 통신장치의 통신 파라미터설정 방법
US8706829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833876B (zh) 无线通信设备
CN101360029B (zh) 通信装置及通信参数设定方法
CN106063306A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装置
JP2019140495A (ja) 通信端末、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262750B1 (ko) 통신장치 및 통신장치의 제어 방법
CN101980504A (zh) 数据共享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4104816A (zh) 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03209555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通信可能状態判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