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6768A - 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和运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和运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6768A
CN101306768A CNA2008100982071A CN200810098207A CN101306768A CN 101306768 A CN101306768 A CN 101306768A CN A2008100982071 A CNA2008100982071 A CN A2008100982071A CN 200810098207 A CN200810098207 A CN 200810098207A CN 101306768 A CN101306768 A CN 1013067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berth
unit piece
ramp
barge
hul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820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仁祐
李永大
李钟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6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67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14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ramps, gangways or outboard ladders ; Pilot li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28Barges or ligh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60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28Loading ramps; Loading docks
    • B65G69/2805Loading ramps; Loading docks permanently installed on the do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10Measures concerning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watercraft hu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和运输方法,该运输装置和运输方法利用坡道而使装载有船体单元块的运输机在无外力协助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动力,从驳船经过斜船台移动到船舶组装地。所述坡道包括:基板部,设置于海岸上的斜船台的上部,使得所述驳船停靠,并且具有用于调节高度的浮力体;固定部,其一侧与所述基板部结合,所述固定部的底部还形成有用于固定于所述斜船台的固定部件;连接部,其一侧与所述固定部上部面结合,另一侧与所述斜船台的斜面结合。通过坡道的装设步骤、驳船的装运步骤、坡道和驳船的高度调节步骤以及运输机的移动步骤,能够节省船体单元块的运输时间和成本,并且具有船台的位置条件竞争力,因此可以增大建造船舶的生产量。

Description

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和运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船体单元块的运输方法,特别涉及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以及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该装置和方法使装载有用于船舶组装的单元体(船体单元块)的运输机在无外力协助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动力,从驳船(barge)经过斜船台一直移动到船舶组装地。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船舶建造的设施包括:在陆地形成船坞(dock),在其内部进行船舶建造后,在船坞内灌满水而使船入水的船坞;以及,在倾斜的陆地上设置导轨,在该导轨上建造船舶并入水的斜船台。
船舶在上述船坞中的建造过程中,船体单元块的运输方法是:在造船厂的船体生产工程中,将铁板切断而制作成小型船体单元块并组装成船体单元块,然后将船体单元块移动到船坞旁,利用设置于船坞的起重机吊起船体单元块,并装载到船坞内部的正确位置上。此时,根据设置于船坞的起重机的最大举吊能力来确定船体单元块的最大大小和数量。也就是说,船坞的起重机的举吊能力越大,则船舶生产工序中制作的组装船体单元块也可以越大,从而提高船舶的生产率。
因此,设置于船坞的起重机的举吊能力决定可装载的船体单元块的最大重量,船坞的起重机的举吊能力成为决定造船厂生产能力的因素。因而,这种方法一般由船舶规模较大、船坞范围限制较小、生产设备较为完善的大型造船厂所采用。
但是,中小规模的造船厂都不具有上述船坞以及配套设施,因此通常利用具有斜船台的船舶组装地进行船舶建造并使船舶下水。在这里,斜船台是指从组装船舶的船舶组装地到海岸为止的向下倾斜的移动通路,在该通路上面形成有导轨,因此船体单元块可以沿着斜船台移动到船舶组装地,完成组装的船舶再沿着斜船台下水到海岸。
再具体说明这种利用斜船台的船舶建造以及下水的步骤。首先,为了建造船舶,在陆地上制作船舶的单元组装体即船体单元块,将上述制作好的船体单元块装载在驳船上并靠近海岸的斜船台。然后,利用海上起重机将船体单元块从驳船吊起,并装载在运输机上。该运输机可以利用自身动力,或者可以利用设置在斜船台上的装置而进行移动,从而使装载上述船体单元块的运输机沿着斜船台上的导轨搬运到船舶组装地。此后,在船舶组装地完成组装后,再沿着斜船台移动到海岸并使船舶下水。
在利用上述斜船台运输船体单元块的船舶建造方法中,吊起船体单元块后装载于运输机的海上起重机的举吊能力和容纳该海上举重机的造船厂的规模成为决定船舶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
图1为现有的船体单元块移动过程示意图。
如图所示,当驳船2尽量靠近斜船台4停泊后,利用海上起重机7将船体单元块8移动到运输机6所在的正确位置。然后,利用该运输机6的自身动力将船体单元块8从斜船台4的入口移送到斜船台4的目标地点。运输到斜船台4的船体单元块8进行船壳、机械装置、电装置、涂层等的建造。
因此,船体单元块的举吊作业所需的大部分海上起重机都由大型造船厂所拥有,海上起重机的租金或者购买价格需要昂贵的费用。
并且,从制造可停泊装载船体单元块的驳船、容纳海上起重机的船台的观点来讲,中小型造船厂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且,用海上起重机举吊的船体单元块很难准确地放置在运输机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以及利用该装置的船体单元块的运输方法,所述装置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可根据停靠于海岸的驳船来调节高度,且坡道与斜船台连接,使得运输机向斜船台移动,因此,第一,无需租赁或者具有通常只有大型造船厂才拥有的海上起重机;第二,船台的位置选择不受限制;第三,无需进行将船体单元块从驳船搬吊到运输机的作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该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将装有船体单元块的运输机装载在驳船上后在海上运输,并移送到以一定斜面从陆地一直延伸设置到水中的斜船台的目标地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使装有所述船体单元块的运输机,无需起重机的协助,以自身动力从所述驳船经过所述运输机移动用坡道而移动到所述斜船台的目标地点;所述坡道包括:基板部,该基板部设置于海岸上的所述斜船台的上部,使得所述驳船停靠,且所述基板部的底面与所述斜船台的斜面对应地倾斜形成,所述基板部的一侧具有联接部件,并且所述基板部具有用于调节高度的浮力体;固定部,该固定部的底面与所述斜船台的斜面对应地倾斜形成,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具有可与所述联接部件结合的结合部件,所述固定部的底部还形成有用于固定于所述斜船台的固定部件;连接部,该连接部为板状,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固定部上部面结合,另一侧与所述斜船台的斜面结合。
上述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连接部在底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轨道槽。
上述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在底面还形成有多个缓冲部件。
上述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所述固定部以及所述连接部分别为多个,并且彼此可拆卸地安装。
上述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的浮力体为压载箱。
上述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部件和所述结合部件通过铰链结合。
本发明还提供了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将船体单元块从驳船移送到以一定斜度从陆地一直延伸设置到水中的斜船台的地上目标地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装设步骤,将上部面平整、底部与上述斜船台的斜面对应地倾斜形成而可使运输机移动的坡道安装于所述斜船台上;装运步骤,将具有自身动力源、并装有所述船体单元块的所述运输机装载在所述驳船上,并将该驳船移动到所述坡道;高度调节步骤,所述驳船停靠于所述坡道,调节所述驳船上部面的高度和所述坡道的上部面的高度;移动步骤,所述运输机经过所述坡道移动到所述斜船台,到达所述斜船台的目标地点。
上述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包括:基板部,该基板部设置于海岸上的所述斜船台的上部,使得所述驳船停靠,且所述基板部的底面与所述斜船台的斜面对应地倾斜形成,所述基板部的一侧具有联接部件,并且所述基板部具有用于调节高度的浮力体;固定部,该固定部的底面与所述斜船台的斜面对应地倾斜形成,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具有与所述联接部件结合的结合部件,所述固定部的底部还形成有用于固定于所述斜船台的固定部件;连接部,该连接部为板状,所述连接部的一侧与所述固定部上部面结合,另一侧与所述斜船台的斜面结合。
上述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度调节步骤中,所述驳船和所述坡道的内部具有压载箱,通过海水的流入和排出来调节所述驳船上部面的高度和所述坡道上部面的高度。
上述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度调节步骤中,所述驳船上部面的高度和所述坡道上部面的高度一致。
如上所述,本发明包括:基板部,其底部倾斜,一侧设置有联接部件,内部具有压载箱;固定部,其底部固定于斜船台,形成有与所述联接部件结合的结合部件;以及,连接部,其设置于固定部的上部面和斜船台上,从而顺利完成运输机的移动;因此,第一,装载船体单元块的运输机可直接从驳船移动到斜船台,因此可节省船体单元块的运输时间;第二,无需使用海上起重机,可节省设备费用,并且船台的地理位置条件具有竞争力,因此可增大建造船舶的生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船体单元块移动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的概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基板部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固定部的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中固定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固定部与连接部的结合关系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运输机在未安装连接部的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上移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的运输机在安装有连接部的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上移动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坡道               7:海上起重机
100:基板部           110:联接部件
120:缓冲部件         122:木质部
124:保护套           126:铁芯
130:轨道槽           200:固定部
210:结合部件         211:铰链
220:固定部件         221:铁芯块
230:轨道槽           240:固定部拆装部件
300:连接部           4,400:斜船台
8,410:船体单元块    6,420:运输机
2,430:驳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的概略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的侧视图。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中的运输机移动用坡道1包括:基板部100,具有可以根据停靠于海岸的驳船430的高度进行高度调节的浮力体;固定部200,该固定部200的一侧与所述基板部100结合或分离,另一侧固定于斜船台400;以及连接部300,该连接部300与固定部200上部面和斜船台400的斜面连接,使得经过上述固定部200的运输机420沿着斜船台400的倾斜而容易移动。
在此,上述斜船台400具有一定的倾斜度,从陆地一直延伸到水中,是用于建造船舶的船舶组装地,也是在建造结束后使船舶下水的地点,其上面形成有用于船舶的下水的导轨(未图示)。
并且,上述运输机420作为在陆地运输上述船体单元块410的运输装置,自身具有动力。
此外,上述驳船430与现有的驳船相同,因此,在这里省略详细说明。
以下对各个结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基板部100进行说明。
图4为本发明中基板部的仰视图。
如图所示,因驳船430是落在斜船台400上而停泊,所以上述基板部100起到连接上述斜船台400和驳船430的架桥作用,基板部100的一侧与上述驳船430接触,另一侧结合于固定部200,因此,基板部100为多面体状,优选制作成两侧面垂直的梯状结构。并且,基板部100的底面从大海到陆地向上倾斜地延伸形成,与斜船台400的斜面对应,基板部100的上部面则使上述运输机420易于移动,从大海向陆地倾斜。在这里,上述运输机420上已装载有用于船舶建造的船体单元块410。
特别是,为了与后述的固定部200结合,上述基板部100在一侧具有联接部件110。在这里,上述联接部件110可与所述固定部200的结合部件210可拆卸地安装。
并且,上述基板部100为由钢材质制作,其内部设置有压载箱(ballasttank)或者采用浮力材质,使得底面浮起来,不与上述斜船台400接触。
也就是说,上述基板部100具有浮力体,而不与水中的斜船台400接触,上述联接部件110和上述固定部200可拆装地形成,因此,为了使建造完毕的船舶下水,上述基板部100可与固定部200分离,移动到另一个斜船台。
此外,上述基板部100在底面设置有多个缓冲部件120。
装载船体单元块410的运输机420的载荷高达数百吨,因此,当运输机420通过基板部100时,上述基板部100的底部与上述斜船台400接触,为了减少基板部100的底部与斜船台400接触碰撞的冲击,优选设置有缓冲部件120,如图3中的(a)所示。
在这里,上述缓冲部件120包括:起到缓冲作用的木质部122;包围所述木质部122的外周表面以支撑该木质部122,并与上述基板部100的底面结合的保护套124;以及用于固定该保护套124和木质部,以防止该木质部脱离的铁芯126。保护上述基板部100的底部的形状和材料可以根据制造者而进行不同变化。
为了防止上述基板部100的底面接触到上述斜船台400上的导轨,基板部100的底面沿导轨的长度方向凹陷形成有轨道槽130。
如上所述,在上述运输机420通过上述基板部100时,由于具有较大的载荷,上述基板部100的底面与上述斜船台400接触,因此,为了防止上述导轨的破损,优选地,凹陷形成的宽度和深度都大于导轨的轨道槽130。
另一方面,上述基板部100为一个以上,可以根据造船厂的规模和作业条件调整大小,在本发明中,基板部100的上部面尺寸为(10-15)m×(40-50)m。
以下,对本发明中的固定部200进行说明。
图5为本发明中固定部的截面图;图6为本发明中固定部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上述固定部200是上部面为水平,下部面为向上倾斜的倒直角三角形状,固定结合于上述斜船台400,并与基板部100的一侧结合,以防止基板部100脱离斜船台400。其理由是,因为上述基板部100具有浮力体,其底面浮在水中的斜船台400的斜面上,上述固定部200起到在运输机420通过基板部100时进行固定而防止摇动的作用。为了易于与斜船台400可拆卸地安装,本发明中的固定部200的大小通常较小,优选为基板部100的1/8-1/15左右。
特别是,上述固定部200可以采用下部的一部分埋设于斜船台400而固定的方法,或者如图3中的(b)所示,上述固定部200的下侧设置有固定部件220,利用该固定部件220进行固定。但是,上述固定部200牢固地固定于上述斜船台400的方法,也可以根据作业者进行各种变化。
在这里,上述固定部件220结合于上述固定部的下面,利用铁芯块(piece)221等,将固定部件220固定在斜船台400。
并且,上述固定部220的底部形成有与上述基板部100的轨道槽130相同的轨道槽230,其使用目的和形状都相同。
上述固定部200的一侧具有结合部件210,用于与上述基板部连接。也就是说,上述结合部件210和上述联接部件110可以为套环(ring)结合、钩结合、螺栓结合等各种形式的结合,使得上述固定部200和上述基板部100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如图3中的(c)所示,上述联接部件110和结合部件210通过铰链(hinge)211结合。详细说明如下,将形成有未图示的联接孔的上述联接部件110与上下贯通有未图示的ㄈ字型结合孔的上述结合部件210通过上述铰链211结合。也就是说,将上述联接部件110插入到上述结合部件210的ㄈ字型开口空间,使上述联接孔和上述结合孔的对应一致后,结合上述铰链211。
因此,即便上述运输机420移动,上述基板部100发生高度差,也可以有效地应对高度的变化。
并且,上述固定部200的上部面水平形成,并向上述斜船台400侧倾斜。与上述斜船台400连接的部分是由上述轨道槽230一直贯通到上部面而形成。
上述固定部200具有一个以上可拆装的固定部拆装部件240,用于调节上述固定部200的规模。
另一方面,在建造完成的船舶下水后,将上述固定部200从上述斜船台400拆卸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
以下,对本发明中的连接部300进行说明。
图7为本发明中固定部与连接部的结合关系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中运输机在未安装连接部的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上移动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中运输机在安装有连接部的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上移动的示意图。
如图7至图9所示,上述连接部300为四角板状,其一侧结合于上述固定部200的上部面,另一侧结合于上述斜船台400,并凹陷形成有上下面贯通的未图示的轨道槽。
上述连接部300使得上述运输机420通过上述固定部200而移动到上述斜船台400,从而起到架桥作用。上述固定部200的上部面和上述斜船台400的斜面接触的部分,其倾斜角度大于上述运输机420通过的移动角度,因此,必须进行倾斜度补正才能顺利地移动上述运输机420。
通常,上述连接部300连接上述固定部200上部面和斜船台400的斜面,使得连接部与上述固定部200的上部面和上述斜船台400接触的部分维持400-600mm高度。从而会发生约1-1.5度的倾斜补充,使得上述运输机420能够顺利移动。
图8表示由于没有安装连接部300,上述固定部200直接连接于上述斜船台400,因此上述运输机420的船头部被上述斜船台400的斜面卡住,造成无法移动的情况。
图9表示由于上述连接部300连接上述固定部200和上述斜船台400,因此上述运输机420无阻碍地顺利移动到斜船台400的斜面上的情况。
并且,上述连接部300也与上述基板部100、上述固定部200相同,具有一个以上的未图示的连接部拆装部件,从而可以调节有不同大小。
对于上述驳船430较难进入的斜船台,则本发明中的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应在长度方向上较长地形成。为了建造宽度较宽的船舶,本发明中的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应在其宽度方向上较宽地形成。也就是说,上述基板部100、上述固定部200以及上述连接部300分别为多个,且可拆装,因此可以实现上述运输装置,也可以根据作业者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中的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中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中的装设步骤中,将上部面平整、底部与上述斜船台400的斜面对应倾斜而可使运输机420移动的坡道1安装于斜船台400上。
在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的装运步骤中,将具有自身动力源、并装有上述船体单元块410的运输机420装载在驳船430,并将该驳船移动到上述坡道1。在这里,上述船体单元410是通过事先组装过程中的小组装、大组装而完成的大单元块,船体单元块410以装载于上述运输机420上的状态装载到上述驳船430。
在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的高度调节步骤中,使上述驳船430与上述坡道1接触,并调节驳船430上部面的高度和坡道1上部面的高度。上述驳船430和上述坡道1都装有压载箱,因此可以进行高度调节。
在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的移动步骤中,上述运输机420通过上述坡道1移动到上述斜船台400,移动到斜船台400的目标地点,之后在斜船台400进行各种作业。
以下,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上述装设步骤中,随着上述驳船430接近上述斜船台400,该驳船430直接接触斜船台400会受到斜船台400的结构和海底地形的限制,因此,在斜船台400上装设上述坡道1。
在这里,上述坡道1包括:基板部100、固定部200以及连接部300,可以根据上述驳船430接近上述斜船台400的距离来调节长度及宽度。将该固定部200牢固地设置于从斜船台400的地上部分到水中部分为止。这是因为,上述基板部100并不固设于斜船台400的海底面上,而是浮在水中。即便基板部100结合于固定部200,由于基板部100的载荷,固定部200也有可能脱离斜船台400。另外,上述连接部300设置于固定部200和斜船台400的上部面上。
在上述装运步骤中,通过事先组装而完成的船体单元块410通过运输装置装载到运输机420。在这里,事先组装是指钢铁厂的铁板运到钢材储备场进行加工后,经过小组装、大组装阶段形成更大的船体单元块410的事先工序。
并且,装载船体单元块410的上述运输机420被装载到停泊于组装场附近的驳船430上,或者运输机420先被装载在组装场附近的驳船430上,之后利用运输装置将船体单元块410装载于运输机上。
装载完毕的驳船430,为了最终组装工序而移动到斜船台400。
上述高度调节步骤是,在上述坡道1在斜船台400形成完毕后,上述驳船430的前端与上述坡道1的基板部100连接,使得上述运输机420移动到斜船台。
在这里,根据上述驳船430移动到上述斜船台400的时间,发生海水面的高度之差,也因为上述基板部100的大小不同,驳船430接触于基板部100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上述驳船430接触于上述基板部100而使得上述运输机420顺利地从上述驳船430移动到上述基板部100之后,驳船430的位置移动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上述驳船430在其内部设置有压载箱,内部可流进或者排出海水而使运输机420移动,从而实现高度调节。并且,也可以在上述基板部100内部设有比上述驳船430的压载箱小的压载箱。
如果上述驳船430与低于上述基板部100的上部面的位置接触,则优选排出驳船430内部的海水,使驳船430上部面的高度向上移动。
上述移动步骤是,在上述驳船430上部面的高度和上述基板部100上部面的高度调节完毕后,上述运输机420从驳船430出发,沿着基板部100、固定部200及连接部300的上面移动到斜船台400的入口。此时,上述运输机420上装载有数百吨重量的船体单元块410,因此,在通过上述基板部100时,基板部100有可能与斜船台400的海底面接触碰撞,考虑到这一点应设置有上述缓冲部件120。
并且,通过上述连接部300可以补充因上述斜船台400和上述固定部200之间的结合部分而发生的倾斜角度。
到达上述斜船台400的入口后,上述运输机420沿着斜船台400的斜面移动到目标位置,再进行船壳、机械装置、电装置、涂层等的船舶建造。
船舶建造完毕后,拆卸上述基板部100、固定部200及连接部300,将船舶下水。
如上所述,无需特别的海上起重机等举吊装置,可以利用运输机420移送上述船体单元块410。即便斜船台400的位置条件恶劣,也可以通过安装坡道1而顺利地移动船体单元块410。
如上所述,本发明将运输机从驳船直接移动到斜船台为基本技术思想,而这仅仅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该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及等同的变化,本发明的技术保护范围应以后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所述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用于将装有船体单元块(410)的运输机(420)装载在驳船(430)上后在海上运输,并移送到以一定斜面从陆地一直延伸设置到水中的斜船台(400)的目标地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具有运输机移动用坡道(1),该坡道(1)包括:
基板部(100),该基板部(100)设置于海岸上的所述斜船台(400)的上部,使得所述驳船(430)停靠,所述基板部(100)的底面与所述斜船台(400)的斜面对应地倾斜形成,所述基板部(100)的一侧具有联接部件(110),并且所述基板部(100)具有用于调节高度的浮力体;
固定部(200),该固定部(200)的底面与所述斜船台(400)的斜面对应地倾斜形成,所述固定部(200)的一侧具有与所述联接部件(110)结合的结合部件(210),所述固定部(200)的底部还形成有用于固定于所述斜船台(400)的固定部件(220);
连接部(300),该连接部(300)为板状,所述连接部(300)的一侧与所述固定部(200)的上部面结合,另一侧与所述斜船台(400)的斜面结合;
从而,装有所述船体单元块(410)的运输机(420),无需起重机的协助,以自身动力从所述驳船(430)经过所述运输机移动用坡道(1)移动到所述斜船台(400)的目标地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100)、所述固定部(200)以及所述连接部(300)在底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轨道槽(130、2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100)、所述固定部(200)以及所述连接部(300)分别为多个,并且彼此可拆卸地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100)在底面还形成有多个缓冲部件(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100)的浮力体为压载箱。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部件(110)和所述结合部件(210)通过铰链(211)结合。
7、一种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将船体单元块(410)从驳船(430)移送到以一定的斜面从陆地一直延伸设置到水中的斜船台(400)的地上目标地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装设步骤,将上部面平整、底部与上述斜船台(400)的斜面对应地倾斜形成而可使运输机(420)移动的坡道(1)安装于所述斜船台(400)上;
装运步骤,将具有自身动力源、并装有所述船体单元块(410)的所述运输机(420)装载在所述驳船(430)上,并将该驳船移动到所述坡道(1);
高度调节步骤,所述驳船(430)停靠于所述坡道(1),调节所述驳船(430)上部面的高度和所述坡道(1)上部面的高度;
移动步骤,所述运输机(420)经过所述坡道(1)移动到所述斜船台(400),到达所述斜船台(400)的目标地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1)包括:
基板部(100),该基板部(100)设置于海岸上的所述斜船台(400)的上部,使得所述驳船(430)停靠,所述基板部(100)的底面与所述斜船台(400)的斜面对应地倾斜形成,所述基板部(100)的一侧具有联接部件(110),并且所述基板部(100)具有用于调节高度的浮力体;
固定部(200),该固定部(200)的底面与所述斜船台(400)的斜面对应地倾斜形成,所述固定部(200)的一侧具有可与所述联接部件(110)结合的结合部件(210),所述固定部(200)的底部还形成有用于固定于所述斜船台(400)的固定部件(220);
连接部(300),该连接部(300)为板状,所述连接部(300)的一侧与所述固定部(200)上部面结合,另一侧与所述斜船台(400)的斜面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度调节步骤中,所述驳船(430)和所述坡道(1)的内部具有压载箱,通过海水的流入及排出,调节所述驳船(430)上部面的高度和所述坡道(1)上部面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船体单元块运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度调节步骤中,所述驳船(430)上部面的高度和所述坡道(1)上部面的高度一致。
CNA2008100982071A 2007-05-15 2008-05-15 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和运输方法 Pending CN1013067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7-0046883 2007-05-15
KR20070046883 2007-05-15
KR10-2008-0016263 2008-0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6768A true CN101306768A (zh) 2008-11-19

Family

ID=39824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982071A Pending CN101306768A (zh) 2007-05-15 2008-05-15 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和运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285151A (zh)
KR (1) KR100846152B1 (zh)
CN (1) CN101306768A (zh)
BR (1) BRPI0803736A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4611A (zh) * 2010-05-31 2010-09-29 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钻井平台接载下水的方法
CN102530201A (zh) * 2010-12-13 2012-07-04 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船台下水钢结构滑道
CN102849470A (zh) * 2012-09-06 2013-01-02 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箱梁节的装船方法
CN109051895A (zh) * 2018-06-15 2018-12-2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行装备上下运输机的辅助货桥
WO2021232483A1 (zh) * 2020-05-19 2021-11-25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大直径超长hdpe管道陆上出运轨道入水段设置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62102B1 (ko) 2015-09-10 2016-10-04 김병연 바지선 하역용 램프
CN111021360B (zh) * 2019-11-12 2021-04-09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块底托板整体下河分块打捞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86100A (zh) * 1973-12-06 1975-07-11
JPS5237718U (zh) * 1975-09-09 1977-03-17
JPS56160293A (en) * 1980-05-16 1981-12-09 Nakayama Kikai Kk Ship lifting truck
JPS59167391A (ja) * 1983-03-10 1984-09-20 Hitachi Zosen Corp 船積み独立タンクを有する船舶の建造方法
JPS62175290A (ja) 1986-01-29 1987-07-31 Hitachi Zosen Corp 船舶の解体方法
JPH06278686A (ja) * 1992-06-22 1994-10-04 Ogura Zosenjo:Kk 小型船舶の陸揚装置
JP3663693B2 (ja) * 1995-09-28 2005-06-22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大型構造物の製造作業方法及び修理作業方法並にこれらの方法の実施に用いるバージ
KR20010001540U (ko) * 1999-06-29 2001-01-15 추호석 곡직 주판 장치
KR20060096761A (ko) * 2005-03-03 2006-09-13 삼호조선 주식회사 대형 탑재 블록의 대차 탑재에 의한 경사선대에서의 선박건조 공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4611A (zh) * 2010-05-31 2010-09-29 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钻井平台接载下水的方法
CN101844611B (zh) * 2010-05-31 2012-10-17 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海洋工程钻井平台接载下水的方法
CN102530201A (zh) * 2010-12-13 2012-07-04 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船台下水钢结构滑道
CN102530201B (zh) * 2010-12-13 2015-05-20 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船台下水钢结构滑道
CN102849470A (zh) * 2012-09-06 2013-01-02 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箱梁节的装船方法
CN102849470B (zh) * 2012-09-06 2014-08-20 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箱梁节的装船方法
CN109051895A (zh) * 2018-06-15 2018-12-21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行装备上下运输机的辅助货桥
CN109051895B (zh) * 2018-06-15 2023-09-1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行装备上下运输机的辅助货桥
WO2021232483A1 (zh) * 2020-05-19 2021-11-25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大直径超长hdpe管道陆上出运轨道入水段设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846152B1 (ko) 2008-07-14
JP2008285151A (ja) 2008-11-27
BRPI0803736A2 (pt) 2009-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6768A (zh) 船体单元块运输装置和运输方法
KR101998104B1 (ko) 해상 구조물의 시공 방법
US899212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bsea installations
AU77061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stalling and transporting an offshore wind power station at sea
US7011473B2 (en) Method for underwater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or removal of objects at sea
FI114306B (fi) Menetelmä ja ponttoni kannen asentamiseksi kelluvalle meritekniselle alusrakenteelle
US20090317212A1 (en) Remote Docking Port
KR20060031553A (ko) 육상건조된 선박의 횡방향 진수공법과 그 장치
US20130180444A1 (en) Offshore wind turbine installation vessel
KR20200023425A (ko) 연속적인 수직 관형 취급 및 인상 부양 구조물
CN111791991B (zh) 在船舶与海上设施之间固定和转移负载的方法及其设备
GB2338455A (en) Assembly of a floating structure
US11066138B2 (en) Floating structure installation system and floating structure installation method
CN102267547A (zh) 深水海上设备与装配方法
EP1075413A1 (en) Semi-submersible vessel
KR20130074134A (ko) 선박 건조를 위한 블록 운반 방법
KR101810237B1 (ko) 시추선의 스러스터 수중 설치방법
CN117167202A (zh) 一种浮式风电装备风电机组安装系统及方法
KR20240022037A (ko) 부유식 지그 및 이를 이용한 해상풍력발전기용 지지구조물 설치 방법
Noblanc et al. Precise seabed emplacement of an articulated loading platform in the North Sea
IE83908B1 (en) A method for underwater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or removal of objects at sea
JPS593318B2 (ja) ドックから待機運搬用浮体までの建造大型構造物の搬出方法
JPS5858273B2 (ja) 大型構造物の陸上げ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