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2287B - 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2287B
CN101302287B CN2008100371612A CN200810037161A CN101302287B CN 101302287 B CN101302287 B CN 101302287B CN 2008100371612 A CN2008100371612 A CN 2008100371612A CN 200810037161 A CN200810037161 A CN 200810037161A CN 101302287 B CN101302287 B CN 1013022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m
reactor
catalyst
koh
milligr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371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2287A (zh
Inventor
陈凤秋
涂建军
曾歉
王荣伟
张惠明
宋虹霞
王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03716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3022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302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2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2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2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多金属氰化络合物作为氧化烯烃开环聚合催化剂连续法制备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方法。主要解决以往技术中存在催化剂只能是双金属催化剂,且催化剂需预活化,使工艺复杂,且单体转化率偏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将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起始剂和氧化烯烃连续加入到反应器中制备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并将制备的聚醚多元醇从反应器中连续取出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工业生产中。

Description

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特别是一种采用高活性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连续法制备低不饱和度,窄分子量分布的聚醚多元醇,并可使氧化烯烃的转化率在短时间内达到99.998%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醚多元醇是制备聚氨酯的一种重要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弹性体,涂料,胶粘剂,纤维,合成皮革以及铺面材料等品种。通常采用碱(KOH)为催化剂用于氧化烯烃开环聚合制备聚醚多元醇。环氧丙烷在碱(KOH)作用下易发生异构化生成烯丙醇,烯丙醇作为起始剂进行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得到单羟基不饱和聚醚,使聚醚多元醇的官能度变小,分子量分布变宽。这种单羟基不饱和聚醚会影响聚醚多元醇的性能,被认为是在制备聚氨酯泡沫时引起过早交联,在聚氨酯弹性体中引起超时交联而改变制品的性能。为了降低聚醚多元醇中单羟基不饱和聚醚的含量,曾有许多专利报道(如US3393243,US5010187,US5114619,US4282387)采用铷、铯的氢氧化物,钡、锂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碱土金属的羧酸盐等为催化剂,但都存在效果不明显,催化剂昂贵,有毒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双金属(或多金属)氰化络合物是一种高效制备聚醚多元醇的催化剂。该类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用量为ppm(10-6)级,因此,不需要脱除催化剂的烦琐的后处理过程;该类催化剂不会使环氧丙烷发生异构化生成烯丙醇;同时,该类催化剂还可以制备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的聚醚多元醇。但是,双金属(或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在间歇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能耗除去起始剂中低沸点的化合物才能使催化剂性能不受影响,即使如此也会出现催化剂中毒和诱导期过长(几个小时以上)等现象;另外,反应初期易出现短时(或局部)反应热不易控制,不仅增加了反应装置的操作难度,同时也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美国阿科化学技术公司曾报道了(US5689012,CN1176969c)采用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工艺。其特点是直接采用低分子量的多元醇(例如丙二醇,丙三醇)为起始剂来提高单一反应器的“构筑比”。但整套工艺非常复杂,不仅需要采用单独的反应进行催化剂的“预活化”(这里的“预活化”是指将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起始剂和氧化烯烃单体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诱导反应),还存在单体多点加料增加设备数量,催化剂的用量在不脱除的情况下单体的转化率很可能偏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往技术中存在催化剂只能是双金属催化剂,且催化剂需预活化,使工艺复杂,且单体转化率偏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采用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连续法制备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不需要进行催化剂的“预活化”,氧化烯烃只需要在单入口加入且能够迅速发生反应,并能够在下一个熟化反应器中达到完全转化而不需要脱除残余单体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包括:
A)一种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
B)连续地将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起始剂和氧化烯烃加入到反应器中;
C)连续地将聚醚多元醇从反应器中取出;
其中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包括以下组份:
a)一种或多种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其重量百分比为40~99.8%;
b)一种具有叔醇结构的C4~C10有机醇,其重量百分比为0.1~30%;
c)余量的一种选自脂肪族酯、芳香族单酯或芳香族二酯及其混合物的有机配位体;
其中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具有以下通式:
M1 a[M2 b(CN)c]d.eM3 f[CoFeCN6]g.hM4 i(X)j
式中:M1、M3、M4选自Zn、Fe或Co;
M2选自Fe或Co;
X选自卤素元素、OH-、NO3 -、CO3 2-、SO4 2-、或ClO3 2-
a、b、c、d、f、g、i和j分别表示M1、M2、CN、[M2 b(CN)c]、M3、[CoFeCN6]、M4和X的离子个数;
e的取值范围为0.01~1.0;
h的取值范围为0.05~1.0。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必须有足够高的活性,使氧化烯烃在聚合反应器中的转化率高于50%,在熟化反应器中的转化率达到99.998%以上。
M1的优选方案为选自Zn或Co;M3的优选方案为选自Zn或Fe;M4的优选方案为选自Zn或Fe,X的优选方案为选自Cl-、Br-、NO3 -或SO4 2-;e的取值优选范围为0.1~1.0,h的取值优选范围为0.5~1.0。以重量百分比计,具有叔醇结构的C4~C10有机醇的优选方案用量为10~20%;具有叔醇结构的C4~C10有机醇的优选方案为叔丁醇或叔戊醇;以重量百分比计选自脂肪族酯、芳香族单酯或芳香族二酯及其混合物的有机配位体用量优选范围为0.1~30%,更优选范围为10~30%;有机配位体优选方案为选自芳香二酯,更优选的方案为选自邻苯二甲酸酯,分子结构为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024935300021
式中R1或R2分别为1~20个碳原子的烷基,R1或R2的优选方案分别为1~4个碳原子的烷基,更优选方案R1和R2同时为甲基,乙基,丁基或叔丁基。
连续加入的起始剂为低分子量的聚醚多元醇,优选的是200~1000分子量的聚醚多元醇,最优选的是200~500分子量的聚醚多元醇。例如:羟值为28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醚二元醇,羟值为36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醚三元醇。
连续加入的氧化烯烃包括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连续地从反应器中取出的聚醚多元醇具有的平均官能度在2~8之间,最好为2~3,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为500~50000之间,最好在1000~8000之间,聚醚多元醇的不饱和度为0.002~0.010之间。
本发明采用的反应器为釜式搅拌反应器,管式反应器,优选的是带有高速外循环器换热器的釜式反应器。从反应器中取出的聚醚多元醇可在带有保温设施的另一个反应器中停留一段时间,使单体的转化率达到99.98%以上,由于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初始活性,因此可省去预活化步骤,简化了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A.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
将7.20克K3[CoCN6]和0.84克K2[CoFeCN6]加入140毫升去离子水使其溶解,在转速为(2000~8000)转/分钟下慢慢加入38.5%的ZnCl2水溶液65克。随后加入100毫升叔丁醇和100毫升去离子水的混合液,搅拌10分钟后,加入14.7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200毫升去离子水,搅拌10分钟,用砂芯漏斗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加入150毫升叔丁醇和60毫升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加入10.6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搅拌10分钟后,过滤分离。将固体在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固体粉末催化剂I 13.15克。
经分析:Co  8.1%(重量)    Zn   22.4%(重量)
Fe  0.5%(重量)            叔丁醇15.4%(重量)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22.0%(重量)
B.氧化烯烃连续聚合
a.将40克起始剂(羟值为280.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二醇)和0.0040克催化剂I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160克环氧丙烷,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为160∶40∶0.004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45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08~0.10MPa,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6.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4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0     残留单体含量:20ppm
b.同实施例a只是平均停留时间从45分钟缩短为30分钟,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9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45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5      残留单体含量:30ppm
c.同实施例a只是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I的比例改为360/40/0.0040,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9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3      残留单体含量:28ppm
d.同实施例a只是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I的比例改为360/40/0.0050,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9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4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0      残留单体含量:10ppm
e.同实施例a只是反应温度改为135~140℃,相应的反应压力由0.08~0.10MPa变为0.10~0.12MPa,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8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4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8      残留单体含量:32ppm
f.将50克起始剂(羟值为336.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三醇)和0.0060克催化剂I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250克环氧丙烷,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为250∶50∶0.0060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60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10~0.12MPa之间,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8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5      残留单体含量:32ppm
g.同实施例f只是平均停留时间改为45分钟,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7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0      残留单体含量:35ppm
h.同实施例f只是将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I的比例改变为550∶50∶0.0060,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7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5      残留单体含量:38ppm
i.同实施例f只是反应温度改为135~140℃,相应的反应压力由0.10~0.12MPa变为0.13~0.15MPa,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8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4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5        残留单体含量:40ppm
j.将50克起始剂(羟值为336.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三醇)和0.0060克催化剂I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160克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混合物(环氧乙烷的重量百分比为6~12%),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混合物/起始剂/催化I为160∶50∶0.0060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30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05~0.07MPa之间,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9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5      残留单体含量:15ppm
【实施例2】
A.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
将6.40克K3[CoCN6]和1.68克K2[CoFeCN6]加入140毫升去离子水使其溶解,在转速为(2000~8000)转/分钟下慢慢加入38.5%的ZnCl2水溶液65克。随后加入100毫升叔丁醇和100毫升去离子水的混合液,搅拌10分钟后,加入14.7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200毫升去离子水,搅拌10分钟,用砂芯漏斗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加入150毫升叔丁醇和60毫升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加入10.6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搅拌10分钟后,过滤分离。将得到的固体再加入200毫升叔丁醇,搅拌均匀后,加入6.7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搅拌10分钟后,过滤分离。将固体在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固体粉末催化剂II 13.28克。
经分析:Co 7.3%(重量)        Zn 21.4%(重量)
Fe 0.83%(重量)               叔丁醇16.2%(重量)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1.5%(重量)
B.氧化烯烃连续聚合
a.将40克起始剂(羟值为280.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二醇)和0.0040克催化剂II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160克环氧丙烷,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I为160∶40∶0.004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45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08~0.10MPa,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6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2       残留单体含量:21ppm
b.同实施例a只是平均停留时间从45分钟缩短为30分钟,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5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5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7        残留单体含量:28ppm
c.同实施例a只是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I的比例改为360/40/0.0040,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5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7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5     残留单体含量:26ppm
d.同实施例a只是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I的比例改为360/40/0.0050,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5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1     残留单体含量:10ppm
e.同实施例a只是反应温度改为135~140℃,相应的反应压力由0.08~0.10MPa变为0.10~0.12MPa,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4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9     残留单体含量:33ppm
f.将50克起始剂(羟值为336.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三醇)和0.0060克催化剂II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250克环氧丙烷,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I为250∶50∶0.0060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60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10~0.12MPa之间,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5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5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6      残留单体含量:32ppm
g.同实施例f只是平均停留时间改为45分钟,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6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5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0        残留单体含量:36ppm
h.同实施例f只是将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I的比例改变为550∶50∶0.0060,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8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75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6      残留单体含量:39ppm
i.同实施例f只是反应温度改为135~140℃,相应的反应压力由0.10~0.12MPa变为0.13~0.15MPa,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9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4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5        残留单体含量:39ppm
j.将50克起始剂(羟值为336.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三醇)和0.0060克催化剂II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160克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混合物(环氧乙烷的重量百分比为6~12%),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混合物/起始剂/催化剂II为160∶50∶0.0060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30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05~0.07MPa之间,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6.0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3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6        残留单体含量:14ppm
【实施例3】
A.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
将5.60克K3[CoCN6]和2.52克K2[CoFeCN6]加入140毫升去离子水使其溶解,在转速为(2000~8000)转/分钟下慢慢加入38.5%的ZnCl2水溶液65克。随后加入100毫升叔丁醇和100毫升去离子水的混合液,搅拌10分钟后,加入14.7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200毫升去离子水,搅拌10分钟,用砂芯漏斗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加入150毫升叔丁醇和60毫升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加入10.6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搅拌10分钟后,过滤分离。将得到的固体再加入200毫升叔丁醇,搅拌均匀后,加入6.7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搅拌10分钟后,过滤分离。将固体在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固体粉末催化剂III 13.40克。
经分析:Co 7.0%(重量)        Zn 22.0%(重量)
Fe  1.24%(重量)              叔丁醇16.0%(重量)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1.7%(重量)
B.氧化烯烃连续聚合
a.将40克起始剂(羟值为280.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二醇)和0.0040克催化剂III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160克环氧丙烷,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II为160∶40∶0.004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45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08~0.10MPa,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7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1        残留单体含量:21ppm
b.同实施例a只是平均停留时间从45分钟缩短为30分钟,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62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5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4      残留单体含量:32ppm
c.同实施例a只是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II的比例改为360/40/0.0040,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9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7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2        残留单体含量:29ppm
d.同实施例a只是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II的比例改为360/40/0.0050,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9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9        残留单体含量:11ppm
e.同实施例a只是反应温度改为135~140℃,相应的反应压力由0.08~0.10MPa变为0.10~0.12MPa,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5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7        残留单体含量:33ppm
f.将50克起始剂(羟值为336.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三醇)和0.0060克催化剂III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250克环氧丙烷,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II为250∶50∶0.0060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60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10~0.12MPa之间,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52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8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6        残留单体含量:32ppm
g.同实施例f只是平均停留时间改为45分钟,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5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5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9        残留单体含量:34ppm
h.同实施例f只是将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II的比例改变为550∶50∶0.0060,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65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74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6        残留单体含量:37ppm
i.同实施例f只是反应温度改为135~140℃,相应的反应压力由0.10~0.12MPa变为0.13~0.15MPa,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53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4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5        残留单体含量:39ppm
j.将50克起始剂(羟值为336.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三醇)和0.0060克催化剂III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160克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混合物(环氧乙烷的重量百分比为6~12%),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混合物/起始剂/催化剂III为160∶50∶0.0060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30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05~0.07MPa之间,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59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9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6        残留单体含量:14ppm
【实施例4】
A.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
将4.80克K3[CoCN6]和3.36克K2[CoFeCN6]加入140毫升去离子水使其溶解,在转速为(2000~8000)转/分钟下慢慢加入38.5%的ZnCl2水溶液65克。随后加入100毫升叔丁醇和100毫升去离子水的混合液,搅拌10分钟后,加入14.7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200毫升去离子水,搅拌10分钟,用砂芯漏斗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加入150毫升叔丁醇和60毫升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加入10.6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搅拌10分钟后,过滤分离。将得到的固体再加入200毫升叔丁醇,搅拌均匀后,加入6.7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搅拌10分钟后,过滤分离。将固体在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固体粉末催化剂IV 13.43克。
经分析:Co 6.8%(重量)        Zn 21.7%(重量)
Fe  1.53%(重量)              叔丁醇15.7%(重量)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22.1%(重量)
B.氧化烯烃连续聚合
a.将40克起始剂(羟值为280.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二醇)和0.0040克催化剂IV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160克环氧丙烷,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V为160∶40∶0.004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45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08~0.10MPa,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31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2        残留单体含量:24ppm
b.同实施例a只是平均停留时间从45分钟缩短为30分钟,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42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5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4        残留单体含量:32ppm
c.同实施例a只是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V的比例改为360/40/0.0040,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72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3        残留单体含量:29ppm
d.同实施例a只是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V的比例改为360/40/0.0050,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74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1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1      残留单体含量:10ppm
e.同实施例a只是反应温度改为135~140℃,相应的反应压力由0.08~0.10MPa变为0.10~0.12MPa,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36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6      残留单体含量:32ppm
f.将50克起始剂(羟值为336.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三醇)和0.0060克催化剂IV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250克环氧丙烷,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V为250∶50∶0.0060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60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10~0.12MPa之间,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37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8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4      残留单体含量:31ppm
g.同实施例f只是平均停留时间改为45分钟,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28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7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0      残留单体含量:35ppm
h.同实施例f只是将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IV的比例改变为550∶50∶0.0060,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68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9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4      残留单体含量:39ppm
i.同实施例f只是反应温度改为135~140℃,相应的反应压力由0.10~0.12MPa变为0.13~0.15MPa,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37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48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5        残留单体含量:41ppm
j.将50克起始剂(羟值为336.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三醇)和0.0060克催化剂IV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160克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混合物(环氧乙烷的重量百分比为6~12%),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混合物/起始剂/催化剂IV为160∶50∶0.0060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30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05~0.07MPa之间,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46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56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5        残留单体含量:16ppm
【实施例5】
A.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的制备
将4.00克K3[CoCN6]和4.20克K2[CoFeCN6]加入140毫升去离子水使其溶解,在转速为(2000~8000)转/分钟下慢慢加入38.5%的ZnCl2水溶液65克。随后加入100毫升叔丁醇和100毫升去离子水的混合液,搅拌10分钟后,加入14.7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200毫升去离子水,搅拌10分钟,用砂芯漏斗过滤。将得到的固体加入150毫升叔丁醇和60毫升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加入10.6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搅拌10分钟后,过滤分离。将得到的固体再加入200毫升叔丁醇,搅拌均匀后,加入6.7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搅拌10分钟后,过滤分离。将固体在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固体粉末催化剂V 13.50克。
经分析:Co 6.6%(重量)        Zn 22.4%(重量)
Fe  1.85%(重量)              叔丁醇16.4%(重量)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21.2%(重量)
B.氧化烯烃连续聚合
a.将40克起始剂(羟值为280.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二醇)和0.0040克催化剂V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160克环氧丙烷,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V为160∶40∶0.004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45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08~0.10MPa,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41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7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9        残留单体含量:22ppm
b.同实施例a只是平均停留时间从45分钟缩短为30分钟,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4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75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4        残留单体含量:32ppm
c.同实施例a只是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V的比例改为360/40/0.0040,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85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79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2        残留单体含量:30ppm
d.同实施例a只是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V的比例改为360/40/0.0050,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80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9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1      残留单体含量:10ppm
e.同实施例a只是反应温度改为135~140℃,相应的反应压力由0.08~0.10MPa变为0.10~0.12MPa,聚醚二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32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70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8      残留单体含量:34ppm
f.将50克起始剂(羟值为336.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三醇)和0.0060克催化剂V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250克环氧丙烷,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V为250∶50∶0.0060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60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10~0.12MPa之间,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35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78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6        残留单体含量:33ppm
g.同实施例f只是平均停留时间改为45分钟,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26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77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2        残留单体含量:37ppm
h.同实施例f只是将环氧丙烷/起始剂/催化剂V的比例改变为550∶50∶0.0060,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27.68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85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6        残留单体含量:40ppm
i.同实施例f只是反应温度改为135~140℃,相应的反应压力由0.10~0.12MPa变为0.13~0.15MPa,聚醚三元醇的分析结果如下:
羟值:55.34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69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25        残留单体含量:41ppm
j.将50克起始剂(羟值为336.0毫克KOH/克左右的聚氧化丙烯丙三醇)和0.0060克催化剂V加入到1升的耐压反应器中,抽真空升温至120℃以上,慢慢加入160克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的混合物(环氧乙烷的重量百分比为6~12%),待反应完全后打开上出料阀连续出料,按比例连续以混合物/起始剂/催化剂V为160∶50∶0.0060加入反应物,维持反应体积为1升,平均停留时间为30分钟,反应温度为140~145℃,反应器的压力在0.05~0.07MPa之间,三个平均停留时间以后,取样分析,其结果如下:
羟值:55.41毫克KOH/克          不饱和度:0.0078毫摩尔/克
分子量分布(Mw/Mn):1.16        残留单体含量:16ppm

Claims (8)

1.一种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包括:
A)一种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
B)连续地将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起始剂和氧化烯烃加入到反应器中;
C)连续地将聚醚多元醇从反应器中取出;
其中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包含:
a)一种或多种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其重量百分比为40~99.8%;
b)一种具有叔醇结构的C4~C10有机醇,其重量百分比为0.1~30%;
c)余量的一种选自脂肪族酯、芳香族单酯或芳香族二酯及其混合物的有机配位体;
其中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具有以下通式:
M1 a[M2 b(CN)c]d.eM3 f[CoFeCN6]g.hM4 i(X)j
式中:M1、M3、M4选自Zn、Fe或Co;
M2选自Fe或Co;
X选自卤素元素、OH-、NO3 -、CO3 2-、SO4 2-或ClO3 2-
a、b、c、d、f、g、i和j分别表示M1、M2、CN、[M2 b(CN)c]、M3、[CoFeCN6]、M4和X的离子个数;
e的取值范围为0.01~1.0;
h的取值范围为0.0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其特性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具有叔醇结构的C4~C10有机醇的量为10~20%;选自脂肪醇,芳香族单酯或芳香族二酯及其混合物的有机配位体量为10~30%;有机配位体选自芳香族二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其特性在于M1选自Zn或Co;M3选自Zn或Fe;M4选自Zn或Fe,X选自Cl-、Br-、NO3 -或SO4 2-;e的取值范围为0.1~1.0,h的取值范围为0.5~1.0;具有叔醇结构的C4~C10有机醇为叔丁醇或叔戊醇;芳香族二酯为邻苯二甲酸酯,分子结构为
Figure FSB00000024935200011
其中R1或R2分别为1~20个碳原子的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或R2同时为甲基、乙基、丁基或叔丁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起始剂和氧化烯烃可单独连续地加入反应器中,也可以采用相互混合的方法加入到反应器中;所述的起始剂为低分子量的多元醇;所述的氧化烯烃可以是单组份,也可以是多组份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为釜式搅拌反应器,若制备多嵌段聚醚多元醇,其嵌段数同串联反应器的数目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为大于10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装置中包含静态混合器。
CN2008100371612A 2008-05-09 2008-05-09 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Active CN101302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371612A CN101302287B (zh) 2008-05-09 2008-05-09 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371612A CN101302287B (zh) 2008-05-09 2008-05-09 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2287A CN101302287A (zh) 2008-11-12
CN101302287B true CN101302287B (zh) 2010-08-11

Family

ID=40112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371612A Active CN101302287B (zh) 2008-05-09 2008-05-09 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022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0732B (zh) * 2009-10-23 2012-09-26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聚醚多元醇交联剂的制备方法
CN102040731B (zh) * 2009-10-23 2012-07-25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CN102585199B (zh) * 2011-01-18 2014-05-07 上海抚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ES2599073T3 (es) * 2011-07-04 2017-01-31 Repsol, S.A. Método continuo para la síntesis de polioles
CN104109234B (zh) * 2014-08-06 2016-06-15 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高分子量低不饱和度高伯羟基含量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CN108070082B (zh) * 2016-11-18 2020-09-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较低粘度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CN115260479B (zh) * 2022-07-19 2024-01-3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负载型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2287A (zh) 2008-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02287B (zh) 连续法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KR101866599B1 (ko) 이중 금속 시안화물 촉매 착물 및 마그네슘, 3족-15족 금속 또는 란탄 계열 금속 화합물을 사용한 알킬렌 옥시드 중합
KR100677797B1 (ko) 폴리에스테르-폴리에테르 블록 공중합체
CN102617844B (zh) 聚(碳酸酯-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JP4664970B2 (ja) エチレンオキサイド末端ブロックを有する反応性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オ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2040731B (zh) 制备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CN1210549A (zh) 通过连续加入起始物进行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多醇的制备
RO117798B1 (ro) Catalizator solid, complex, pe baza de cianuri dublu metalice, procedeu pentru obtinerea acestuia si procedeu pentru polimerizare epoxidica utilizand acest catalizator
EP2513192B1 (en) Method for continuously producing low equivalent weight polyols using double metal cyanide catalysts
CN107750262B (zh) 制备具有高聚合环氧乙烷含量的聚醚多元醇的连续方法
US5426081A (en) Polyurethane foam-supported double metal cyanide catalysts for polyol synthesis
EP2726534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ochmolekularen polyetherpolyolen
CN103360595B (zh) 间歇法中催化环氧化物开环聚合时缩短诱导时间的方法
MXPA03006392A (es) Mezclas iniciadoras activadas y los procedimientos con ellas relacionados.
KR102008546B1 (ko) 하이브리드 폴리에스테르-폴리에테르 폴리올의 제조 방법
EP3681925B1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making polyether polyols
CN101302288B (zh) 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连续制备方法
US20050203274A1 (en) Dmc catalysts, polyether alcohols,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01302286B (zh) 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
CN100430136C (zh) 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
US11919844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polyols
JP2003165836A (ja) スラリー状複合金属シアン化物錯体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オールまたはポリエーテルモノオ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0684187A (zh) 多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11602740B2 (en) High-activity double-metal-cyanide catalyst
US11613507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high-activity double-metal-cyanide cataly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