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1934A -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1934A
CN101301934A CNA2008101046806A CN200810104680A CN101301934A CN 101301934 A CN101301934 A CN 101301934A CN A2008101046806 A CNA2008101046806 A CN A2008101046806A CN 200810104680 A CN200810104680 A CN 200810104680A CN 101301934 A CN101301934 A CN 101301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ide casing
housing
signal
control
ang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46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59315C (zh
Inventor
魏彤
房建成
王英广
李海涛
韩邦成
霍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8101046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59315C/zh
Publication of CN101301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1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931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931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Bearings And Hydrostatic Bear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 Moment Gyroscope-CMG)控制系统,包括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本体、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内框控制单元、外框控制单元和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又包括前馈补偿器和反馈补偿器,前馈补偿器对转子的惯性耦合扰动力矩和内、外框架的惯性力矩进行前馈补偿,反馈补偿器对陀螺效应扰动力矩影响进行反馈补偿,二者的输出与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及内、外框控制单元的输出分别求和作为总控制量,在补偿动框架效应的基础上实现对双框架磁悬浮CMG的稳定控制。本发明通过补偿磁轴承和框架电机输出力矩用于抵消内、外框转动引起的耦合扰动力矩,消除了磁悬浮转子动框架位移,提高了框架和整个双框架磁悬浮CMG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可以用于补偿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动框架效应对磁悬浮转子系统与框架系统的影响,实现对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的稳定控制。
背景技术
控制力矩陀螺(Control Moment Gyroscope-CMG)是长寿命大型航天器或敏捷航天器等必不可少的姿态控制关键执行机构。CMG由高速转子系统和框架伺服系统两部分组成,高速转子提供角动量,框架强制高速转子改变角动量方向,使CMG输出陀螺力矩调整航天器姿态。框架自由度数和高速转子支承方式是决定CMG性能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根据框架自由度的多少,CMG可以区分为单框架CMG和双框架CMG。相对而言,双框架CMG机械结构和控制更复杂,但控制能力由一个自由度增加为两个自由度,实现航天器三轴姿态稳定控制所需的CMG个数可减少一半,可以显著降低姿控系统的体积、重量和功耗。根据高速转子的支承方式,CMG又可以区分为机械支承CMG和磁悬浮CMG两种。机械支承高速转子存在固有的磨损和不平衡振动问题,影响了CMG的寿命和精度,相比之下,磁悬浮支承具有无接触无摩擦,振动主动可控的优点,不仅可以克服磨损和振动从而提高CMG的寿命和精度,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转子转速,相同角动量情况下有利于降低CMG的体积和重量。双框架磁悬浮CMG综合了双框架和磁悬浮两方面的优点,不仅能够满足高精度和长寿命要求,同时还可以降低姿控执行机构的体积、重量和功耗,是实现空间机动平台高精度、高稳定度和快速机动姿态控制的理想执行机构。
双框架磁悬浮CMG同样存在动框架效应问题。所谓动框架效应,是指由于磁悬浮转子与框架之间的强陀螺耦合和惯性力矩耦合,框架转动时磁悬浮转子的径向角位移显著增大,稳定性显著下降甚至失稳,同时转子的径向运动又对框架运动构成扰动,降低框架的响应速度。动框架效应是所有磁悬浮CMG的共性问题,该效应不仅降低了磁悬浮高速转子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框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最终将严重影响磁悬浮CMG力矩输出的响应速度和精度,因而必须加以补偿和抑制。
双框架磁悬浮CMG综合了磁悬浮和双框架两方面优点,同时也兼具单框架磁悬浮CMG和双框架机械支承CMG的特点,且进一步复杂化。单框架磁悬浮CMG只存在磁悬浮转子系统和框架系统之间的动力学耦合,双框架机械支承CMG只存在两个框架之间的动力学耦合,而双框架磁悬浮CMG同时包含上述两种动力学耦合,即磁悬浮转子、内框和外框三者之间相互存在动力学耦合,使动力学行为和动框架效应进一步复杂化:第一,磁悬浮转子与内、外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惯性耦合力矩和陀螺耦合力矩,其中与外框之间的动力学耦合不仅取决于外框本身,同时还与内框角位移有关;第二,内、外框之间存在陀螺效应导致的动力学耦合,即内、外框互锁现象,且这种动力学耦合不仅取决于框架运动,还与磁悬浮转子的径向转动有关;第三,不考虑轴承力非线性的前提下,单框架磁悬浮CMG为线性系统,而双框架磁悬浮CMG由于增加一个框架自由度,陀螺耦合力矩与内框角位移的余弦成正比,只要框架转速非零,就成为非线性系统,增加了控制难度。
现有技术中,如果直接提高磁轴承的闭环刚度抑制动框架效应,由于陀螺力矩对磁悬浮转子系统的动框架扰动较大,相应要求磁轴承具有很高的刚度,但磁轴承刚度过高容易导致磁悬浮系统不稳定,因而不适用;单框架磁悬浮CMG可以采用角速率-电流前馈控制方法抑制动框架效应,但双框架磁悬浮CMG具有非线性,因而不能沿用。此外,机械支承CMG不存在转子运动与框架运动的耦合问题,同时尚未发现磁轴承应用于两自由度伺服转动机电系统的先例,因而现有技术不能提供可借鉴的补偿或抑制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方法局限于单框架磁悬浮CMG动框架效应补偿的缺陷,针对双框架磁悬浮CMG,提供一种在框架转动时抑制磁悬浮转子位移加大,同时消除框架转动引起的磁悬浮转子运动对框架系统的反作用,以及两框之间运动学耦合的复合补偿控制方法,在保持磁悬浮高速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同时提高框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角速率精度,也提高双框架磁悬浮CMG力矩输出精度和响应速度。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在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内框控制单元、外框控制单元的基础上,针对框架转动导致的转子惯性耦合力矩,对磁悬浮转子系统引入前馈实现对框架角加速度的影响进行补偿,针对框架非零转速导致的非线性,对内、外框伺服系统分别引入前馈对框架角加速度的影响即惯性力矩进行前馈补偿,针对陀螺效应耦合,引入反馈补偿器对陀螺效应扰动力矩进行补偿,二者构成复合补偿控制单元补偿动框架效应,其输出再与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内框控制单元和外框控制单元的输出分别求和作为总控制量,在补偿动框架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实现对双框架磁悬浮CMG的稳定控制。
双框架磁悬浮CMG控制系统包括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内框控制单元、外框控制单元和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其中复合补偿控制单元接收内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gr、外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jr、内框角位移信号uθs、内框角速率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51
和外框角速率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52
输出磁悬浮转子复合补偿信号 u αfb u βfb , 内框复合补偿信号uθfb、外框复合补偿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1
,实现对动框架效应的补偿,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接收转子位移信号 u αs u βs , 输出磁悬浮转子控制信号 u αc u βc , 内框控制单元接收内框角位移信号uθs和内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gr,输出内框控制信号uθc,外框控制单元接收外框角位移信号和外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jr,输出外框控制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5
u αc u βc u αfb u βfb 求和得到磁悬浮转子总控制量 u αcfb u βcfb , uθc与uθfb求和得到内框总控制量uθcfb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9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10
求和得到外框总控制量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11
三个总控制量分别连接到磁轴承功放、内框功放和外框功放,实现对转子、内框、外框的稳定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的稳定控制。
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包括前馈补偿器和反馈补偿器两个部分,前馈补偿器接收内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gr、外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jr和内框角位移信号uθs,输出α通道前馈补偿信号uαf、β通道前馈补偿信号uβf,实现对框架转动导致的惯性耦合扰动力矩的前馈补偿,输出内框前馈补偿信号uθf和外框前馈补偿信号实现对内框惯性力矩和外框惯性力矩的前馈补偿,反馈补偿器接收内框角速率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13
和外框角速率信号输出α通道的反馈补偿信号uab、β通道的反馈补偿信号uβb、内框反馈补偿信号uθb和外框反馈补偿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15
实现对陀螺效应扰动力矩的反馈补偿,uαf和uαb求和得到α通道复合补偿信号uαfb输出,uβf和uβb求和得到β通道复合补偿信号uβfb输出,uθf和uθb求和得到内框复合补偿信号uθfb输出,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16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17
求和得到外框复合补偿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18
输出。
复合补偿控制单元中的前馈补偿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19
其中α和β分别为磁悬浮转子径向转动两个正交自由度上的角位移,θ和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20
分别为内框和外框的角位移,uαf、uβf、uθf
Figure A200810104680000621
分别为α、β、θ和控制通道相应的前馈补偿器的输出,Jrr、Jgx、Jgy和Jjy分别为转子径向、内框x向、内框y向和外框y向的转动惯量,Jgrx=Jgx+Jrr,Jigry=Jiy+Jgy+Jrr,kir和kwr分别为磁轴承电流刚度和磁轴承功放的电流放大倍数,kig和kwg分别为内框力矩电机的力矩系数和内框功放的电流放大倍数,kij和kwj分别为外框力矩电机的力矩系数和外框功放的电流放大倍数,ωgr和ωjr分别为内、外框的角速率给定值,
Figure A20081010468000071
Figure A20081010468000072
分别为ωgr和ωjr的微分,即内、外框的角加速度给定信号,uθs为内框角位移信号,kθ为内框角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
复合补偿控制单元中的反馈补偿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073
其中uαb、uβb、uθb
Figure A20081010468000074
分别为α、β、θ和
Figure A20081010468000075
通道反馈补偿器的输出,Hrz为转子角动量,
Figure A20081010468000076
为外框角位移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77
为外框角位移信号的微分,
Figure A20081010468000078
为外框角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
双框架磁悬浮CMG控制原理:在双框架磁悬浮CMG控制系统中,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为被控对象,又包含转子、内框和外框三个动力学单体,动力学模型可以表示如下:
Figure A20081010468000079
上式中前两个方程为转子动力学模型,后两个方程分别为内框和外框的动力学模型,pxpy、pgx和pjy分别为转子α、β自由度、内框和外框的主动控制力矩。从模型可以看出,三个单体的运动耦合程度取决于框架转速:当内框角速率
Figure A200810104680000710
和外框角速率
Figure A200810104680000711
为零或极小时,三个单体的运动相互独立或近似相互独立;当内、外框角速率较高时,任一单体均受到另外两个单体的运动导致的耦合力矩,导致另外两个单体同时产生额外的受扰运动,即动框架效应。显然,耦合力矩是引起动框架效应的根本原因。为了抑制动框架效应和实现对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的稳定控制,本发明根据动框架效应与框架转速之间的关系,设计双框架磁悬浮CMG控制系统包含两个部分:不考虑动框架效应的独立控制部分和考虑动框架效应的复合补偿控制单元。独立控制部分包括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内框控制单元和外框控制单元,实现对三个单体相互独立的闭环控制,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则在对三个单体分别控制的基础上,对三个子系统之间耦合力矩进行补偿,实现对动框架效应的抑制。独立控制部分与复合补偿控制单元的输出相结合,实现对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的稳定控制。
动框架效应的复合补偿控制原理:框架转动引起的耦合力矩可以区分为两个部分,即陀螺耦合力矩和惯性耦合力矩。陀螺耦合力矩正比于框架角速率,惯性耦合力矩与框架的角加速度成正比,仅在框架加速或减速时才存在。为了抑制动框架效应,对两种耦合力矩分别进行补偿。对陀螺耦合力矩的补偿,直接根据内、外框角速率,对磁轴承控制器、内框控制器和外框控制器分别额外增加一部分控制量,使电磁铁、内框力矩电机和外框力矩电机额外输出一部分力矩,并且恰好抵消陀螺耦合力矩,以消除陀螺耦合力矩的影响。由于陀螺耦合力矩补偿的输入量为双框架磁悬浮CMG控制系统的输出量——框架角速率
Figure A20081010468000081
Figure A20081010468000082
故为反馈补偿。根据动力学模型,由内、外框转动导致的在转子α、β通道、内框和外框的陀螺耦合力矩分别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083
Figure A20081010468000084
Figure A20081010468000085
若各通道反馈补偿量即反馈补偿器输出分别为uαb、uβb、uθb
Figure A20081010468000086
则补偿力矩分别为kirkwruαb、kirkwruβb、kigkwguθb
Figure A20081010468000087
为了满足补偿要求,补偿力矩必须等于陀螺耦合力矩,则有
Figure A20081010468000088
再代入
Figure A20081010468000089
即得反馈补偿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0810
对惯性耦合力矩的补偿方法同样是使电磁铁、内框力矩电机和外框力矩电机额外输出一部分力矩,并且恰好抵消惯性耦合力矩,区别在于需要引入内、外框角加速度。框架中通常不具备直接检测框架角加速度的装置,也不宜对内、外框角速率信号再次做微分,因为框架角速率信号本身就是角位置信号做微分的结果,再次微分会引入很大的微分噪声而严重影响补偿效果。为了避免微分噪声,注意到框架稳定工作时内、外框角速率与各自的角速率给定值必然十分接近,采用角速率给定值ωgr和ωjr的微分结果
Figure A20081010468000091
Figure A20081010468000092
近似代替实际的框架角加速度,二者之差是随时间推移而收敛的零均值微量,而补偿的暂态误差通过前述的独立控制部分的闭环控制可以消除,因此可以满足补偿要求。惯性耦合力矩的补偿输入量为系统的输入量——框架角速率给定值ωgr和ωjr,故为前馈补偿。根据动力学模型,由内、外框转动导致的在转子α、β通道的惯性耦合力矩分别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093
同时为了提高内框对内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gr的响应速度和外框对外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jr的响应速度,需要对内、外框惯性力矩
Figure A20081010468000094
Figure A20081010468000095
进行补偿,若各通道前馈补偿量即前馈补偿器输出分别为uαf、uβf、uθf
Figure A20081010468000096
则补偿力矩分别为kirkwruαf、kirkwruβf、kigkwguθf为了满足补偿要求,补偿力矩必须等于待补偿的惯性耦合力矩和惯性力矩,则有
Figure A20081010468000098
再代入
Figure A20081010468000099
即有前馈补偿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0910
前馈补偿和反馈补偿的输出合并,实现对双框架磁悬浮CMG动框架效应的复合补偿控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1)在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和内、外框控制单元的基础上增加补偿措施,不仅不需要提高磁轴承刚度,而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2)通过引入复合补偿控制,消除了磁悬浮转子系统和内、外框伺服系统之间的运动学耦合,实现了对双框架磁悬浮CMG动框架效应的抑制和整机的稳定控制;(3)通过引入复合补偿控制,大幅度抵消了动力学模型中带有内框角位移余弦因子的扰动项的作用,削弱了双框架磁悬浮CMG的非线性,降低了控制难度,提高了整个控制系统的鲁棒性;(4)在前馈补偿器中,采用框架角速率给定值的微分代替实际的框架角加速度,不仅可以补偿惯性耦合力矩扰动,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微分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及其坐标系示意图;
图2为双框架磁悬浮CMG转子及其坐标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系统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内部组成与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及其坐标系如图1所示。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由转子、内框、外框三部分构成,转子支承于内框,内框支承于外框,外框支承于基座,其中转子与内框之间采用磁悬浮支承方式,完全无接触。转子相对于内框、内框相对于外框、外框相对于基座均可以相对转动,且内框转轴xg和外框转轴yj相互垂直。定点o为内框的几何中心,oxiyizi、oxjyjzj和oxgygzg分别表示基座坐标系、外框坐标系和内框坐标系。框架转动时,内框坐标系相对于外框坐标系的角位移表示为θ,外框坐标系相对基座坐标系的角位移表示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101
双框架磁悬浮CMG转子及其坐标系如图2所示,ox1y1z1和ox2y2z2分别为磁轴承的定子坐标系和内环坐标系,定子坐标系与内框固连,内环坐标系与转子固连但不参与转子的高速自转。内环坐标系相对于定子坐标系的径向转动用卡尔丹角α、β来描述。
本发明的各控制单元连接框图如图3所示。双框架磁悬浮CMG控制系统包括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内框控制单元、外框控制单元和复合补偿控制单元。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包括磁轴承控制器,接收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中转子位移传感器输出的转子位移信号 u αs u βs , 采用PID算法计算后输出磁悬浮转子控制信号 u αc u βc , PID传递函数为Gr(s)=kPr+kIr/s+kDrs,其中s为拉氏变换算子,kPr、kIr和kDr分别为磁轴承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内框控制单元包括内框微分器、内框积分器、内框位置环控制器和内框速率环控制器。内框积分器接收内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gr,与内框角位移传感器输出的内框角位移信号uθs求差后送到内框位置环控制器,内框微分器接收内框角位移信号uθs并做微分计算,结果与内框位置环控制器输出求差后送到内框速率环控制器,计算后输出内框控制信号uθc。内框积分器的传递函数为G(s)=1/s,内框微分器的传递函数为G(s)=s,内框速率环控制器传递函数为Gcθ1(s)=kPθ1+kIθ1/s+kDθ1s,其中kPθ1、kIθ1和kDθ1分别为内框速率环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内框位置环控制器传递函数为Gcθ2(s)=kPθ2+kIθ2/s,其中kPθ2和kIθ2分别为内框位置环控制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外框控制单元包括外框微分器、外框积分器、外框位置环控制器和外框速率环控制器。外框积分器接收外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jr,与外框角位移传感器输出的外框角位移信号求差后送到外框位置环控制器,外框微分器接收外框角位移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105
并做微分计算,结果与外框位置环控制器输出求差后送到外框速率环控制器,计算后输出外框控制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106
外框积分器的传递函数为外框微分器的传递函数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1
外框速率环控制器传递函数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2
其中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3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4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5
分别为外框速率环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外框位置环控制器传递函数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6
其中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7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8
分别为外框位置环控制器的比例和积分系数。复合补偿控制单元接收内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gr、外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jr、内框角位移信号uθs、内框角速率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9
和外框角速率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10
输出磁悬浮转子复合补偿信号 u αfb u βfb , 内框复合补偿信号uθfb、外框复合补偿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12
实现对动框架效应的补偿。 u αc u βc u αfb u βfb 求和得到磁悬浮转子总控制量 u αcfb u βcfb , uθc与uθfb求和得到内框总控制量uθcfb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16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17
求和得到外框总控制量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18
三个总控制量分别连接到磁轴承功放、内框功放和外框功放,实现对转子、内框、外框的稳定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的稳定控制。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包括电磁铁、转子、转子位移传感器、内框力矩电机、内框、内框角位移传感器、外框力矩电机、外框、外框角位移传感器, H rz 1 - cos θ - 1 - cos θ 表示磁悬浮转子与内框和外框的陀螺耦合效应,表示外框对内框的陀螺耦合效应,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21
表示内框对外框的陀螺耦合效应。磁轴承功放输出电流 i α i β 通入电磁铁,输出磁轴承力矩 p x p y H rz 1 - cos θ - 1 - cos θ 环节的输出求和后作用于转子产生转子位移 α β , 再由转子位移传感器检测得到转子位移信号 u αs u βs . 内框功放输出电流iθ通入内框力矩电机,输出内框电机力矩pgx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27
环节的输出求和后作用于内框产生内框角位移θ和内框角速率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28
再由内框角位移传感器检测得到内框角位移信号uθs。外框功放输出电流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29
通入外框力矩电机,输出外框电机力矩pjy环节的输出求和后作用于外框产生外框角位移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31
和外框角速率再由外框角位移传感器检测得到外框角位移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33
本发明的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内部组成与连接框图如图4所示。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包括前馈补偿器和反馈补偿器。前馈补偿器接收内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gr、外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jr和内框角位移信号uθs,ωgr和ωjr微分后得到内框角加速度给定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34
和外框角加速度给定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35
分别放大Jgrx/(kigkwg)和-Jigry/(kigkwg)倍作为内框前馈补偿信号uθf和外框前馈补偿信号uθs放大1/kθ倍后经余弦计算得到内框角位移余弦信号cos(uθs/kθ),cos(uθs/kθ)与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39
的乘积与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40
求和后放大 2 J rr / ( 2 k ir k wr ) 倍得到α通道前馈补偿信号uαf、cos(uθs/kθ)与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42
的乘积与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43
求差后放大 2 J rr / ( 2 k ir k wr ) 倍得到β通道前馈补偿信号uβf。反馈补偿器接收内框角速率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45
和外框角速率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46
Figure A200810104680001147
放大1/kθ倍得到内框角速率值
Figure A20081010468000122
放大
Figure A20081010468000123
倍得到外框角速率值
Figure A20081010468000125
与cos(uθs/kθ)相乘后与
Figure A20081010468000126
求差再放大 - 2 H rz / ( 2 k ir k wr ) 倍得到α通道的反馈补偿信号uαb与cos(uθs/kθ)相乘后与
Figure A20081010468000129
求和再放大 - 2 H rz / ( 2 k ir k wr ) 倍得到β通道的反馈补偿信号uβb与cos(uθs/kθ)相乘后直接放大Hrz/(kigkwg)倍作为内框反馈补偿信号uθb
Figure A200810104680001212
与cos(uθs/kθ)相乘再放大-Hrz/(kigkwg)倍作为外框反馈补偿信号uαf和uab求和得到α通道复合补偿信号uαfb输出,uβf和uβb求和得到β通道复合补偿信号uβfb输出,uθf和uθb求和得到内框复合补偿信号uθfb输出,
Figure A200810104680001215
求和得到外框复合补偿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1216
输出。

Claims (4)

1、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系统,包括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内框控制单元、外框控制单元和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其中复合补偿控制单元接收内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gr、外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jr、内框角位移信号uθs、内框角速率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1
和外框角速率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2
输出磁悬浮转子复合补偿信号 u αfb u βfb , 内框复合补偿信号uθfb、外框复合补偿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4
实现对动框架效应的补偿,磁悬浮转子控制单元接收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中转子位移传感器输出的转子位移信号 u αs u βs , 输出磁悬浮转子控制信号 u αc u βc , 内框控制单元接收内框角位移传感器输出的内框角位移信号uθs和外部给定的内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gr,输出内框控制信号uθc,外框控制单元接收外框角位移传感器输出的外框角位移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7
和外部给定的外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jr,输出外框控制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8
u αc u βc u αfb u βfb 求和得到磁悬浮转子总控制量 u αcfb u βcfb , uθc与uθfb求和得到内框总控制量uθcfb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12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13
求和得到外框总控制量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14
三个总控制量分别连接到磁轴承功放、内框功放和外框功放,实现对转子、内框、外框的稳定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双框架磁悬浮CMG本体的稳定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包括前馈补偿器和反馈补偿器两个部分,前馈补偿器接收内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gr、外框角速率给定信号ωjr和内框角位移信号uθss,输出α通道前馈补偿信号uαf、β通道前馈补偿信号uβf,实现对框架转动导致的惯性耦合扰动力矩的前馈补偿,输出内框前馈补偿信号uθf和外框前馈补偿信号实现对内框惯性力矩和外框惯性力矩的前馈补偿,反馈补偿器接收内框角速率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16
和外框角速率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17
输出α通道的反馈补偿信号uαb、β通道的反馈补偿信号uβb、内框反馈补偿信号uθb和外框反馈补偿信号实现对陀螺效应扰动力矩的反馈补偿,uαf和uαb求和得到α通道复合补偿信号uαfb,uβf和μβb求和得到β通道复合补偿信号uβfbuθf和uθb求和得到内框复合补偿信号uθfb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20
求和得到外框复合补偿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馈补偿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1
其中α和β分别为磁悬浮转子径向转动两个正交自由度上的角位移,θ和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2
分别为内框和外框的角位移,uαf、uβf、uθf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3
分别为α、β、θ和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4
控制通道相应的前馈补偿器的输出,Jrr、Jgx、Jgy和Jjy分别为转子径向、内框x向、内框y向和外框y向的转动惯量,Jgrx=Jgx+Jrr,Jigry=Jiy+Jgy+Jrr,kir和kwr分别为磁轴承电流刚度和磁轴承功放的电流放大倍数,Kig和Kwg分别为内框力矩电机的力矩系数和内框功放的电流放大倍数,Kij和Kwj分别为外框力矩电机的力矩系数和外框功放的电流放大倍数,ωgr和ωjr分别为内、外框的角速率给定值,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5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6
分别为ωgr和ωjr的微分,即内、外框的角加速度给定信号,uθs为内框角位移信号,kθ为内框角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补偿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馈补偿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为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7
其中uαb、uβb、uθb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8
分别为α、β、θ和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9
通道反馈补偿器的输出,Hrz为转子角动量,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10
为外框角位移信号,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11
为外框角位移信号的微分,
Figure A200810104680000312
为外框角位移传感器的灵敏度。
CNB2008101046806A 2008-04-22 2008-04-22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31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1046806A CN100559315C (zh) 2008-04-22 2008-04-22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1046806A CN100559315C (zh) 2008-04-22 2008-04-22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1934A true CN101301934A (zh) 2008-11-12
CN100559315C CN100559315C (zh) 2009-11-11

Family

ID=40112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81010468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315C (zh) 2008-04-22 2008-04-22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59315C (zh)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9597A (zh) * 2010-11-03 2011-04-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与锁紧控制系统
CN102424117A (zh) * 2011-11-06 2012-04-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补偿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磁轴承相位滞后的方法
CN101763038B (zh) * 2009-12-22 2012-06-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结构模态振动控制方法
CN102508503A (zh) * 2011-11-01 2012-06-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广义内模的三轴惯性稳定平台偏心力矩补偿方法
CN103197669A (zh) * 2013-04-12 2013-07-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一种dgcmg构型的卫星多种姿态控制模式测试系统
CN103412484A (zh) * 2013-07-18 2013-11-27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控制力矩陀螺框架扰动力矩抑制方法
CN104777842A (zh) * 2015-01-06 2015-07-15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一种基于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的卫星单轴测控一体化方法
CN104821769A (zh) * 2015-05-15 2015-08-05 上海电机学院 多自由度永磁感应子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
CN105116934A (zh) * 2015-08-14 2015-12-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自适应滑模补偿的双框架mscmg框架系统高精度控制方法
CN105136132A (zh) * 2015-09-02 2015-12-09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一种大力矩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
CN105923171A (zh) * 2016-05-19 2016-09-07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模块化的一体化卫星多功能结构及聚合体
CN107097978A (zh) * 2017-04-26 2017-08-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装置
CN107894713A (zh) * 2017-10-20 2018-04-10 东南大学 一种无编码传感两轴惯性稳定平台的高精度控制方法
CN108710287A (zh) * 2018-04-17 2018-10-26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前馈原理的桥上悬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762096A (zh) * 2018-07-17 2018-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离散型非线性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控制力矩陀螺框架系统扰动抑制方法
CN109039222A (zh) * 2018-07-19 2018-12-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加速力矩受限的转台运动曲线在线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9625330A (zh) * 2018-12-12 2019-04-16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角动量信息重复使用的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CN111099040A (zh) * 2019-10-18 2020-05-05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控制力矩陀螺群控制的系统极性确定方法
CN111337007A (zh) * 2020-04-09 2020-06-26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控制力矩陀螺框架零位稳定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2821827A (zh) * 2021-01-12 2021-05-18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cmg框架系统谐波减速器扰动抑制系统
CN112857348A (zh) * 2020-12-31 2021-05-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利用磁悬浮轴承的角速度测量方法
CN113359479A (zh) * 2021-07-16 2021-09-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dgvscmg框架伺服系统复合抗干扰控制方法
CN113401233A (zh) * 2021-06-28 2021-09-17 中国农业大学 拖拉机极限态回稳与作业态补偿陀螺主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735240A (zh) * 2022-05-10 2022-07-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磁轴承可量测基础运动扰动补偿方法和装置
CN114754070A (zh) * 2022-04-28 2022-07-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压缩机轴承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9846B (zh) * 2012-06-15 2014-05-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两平行构型VSDGCMGs奇异回避操纵律设计方法

Cited B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3038B (zh) * 2009-12-22 2012-06-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结构模态振动控制方法
CN102009597A (zh) * 2010-11-03 2011-04-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与锁紧控制系统
CN102009597B (zh) * 2010-11-03 2012-11-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与锁紧控制系统
CN102508503A (zh) * 2011-11-01 2012-06-2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广义内模的三轴惯性稳定平台偏心力矩补偿方法
CN102508503B (zh) * 2011-11-01 2013-06-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广义内模的三轴惯性稳定平台偏心力矩补偿方法
CN102424117A (zh) * 2011-11-06 2012-04-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补偿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磁轴承相位滞后的方法
CN103197669A (zh) * 2013-04-12 2013-07-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一种dgcmg构型的卫星多种姿态控制模式测试系统
CN103197669B (zh) * 2013-04-12 2015-04-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一种dgcmg构型的卫星多种姿态控制模式测试系统
CN103412484A (zh) * 2013-07-18 2013-11-27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控制力矩陀螺框架扰动力矩抑制方法
CN104777842A (zh) * 2015-01-06 2015-07-15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一种基于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的卫星单轴测控一体化方法
CN104777842B (zh) * 2015-01-06 2020-04-10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一种基于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的卫星单轴测控一体化方法
CN104821769A (zh) * 2015-05-15 2015-08-05 上海电机学院 多自由度永磁感应子式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
CN105116934A (zh) * 2015-08-14 2015-12-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自适应滑模补偿的双框架mscmg框架系统高精度控制方法
CN105116934B (zh) * 2015-08-14 2017-03-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自适应滑模补偿的双框架mscmg框架系统高精度控制方法
CN105136132A (zh) * 2015-09-02 2015-12-09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一种大力矩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
CN105923171A (zh) * 2016-05-19 2016-09-07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模块化的一体化卫星多功能结构及聚合体
CN107097978A (zh) * 2017-04-26 2017-08-2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装置
CN107097978B (zh) * 2017-04-26 2019-08-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装置
CN107894713A (zh) * 2017-10-20 2018-04-10 东南大学 一种无编码传感两轴惯性稳定平台的高精度控制方法
CN107894713B (zh) * 2017-10-20 2020-11-06 东南大学 一种无编码传感两轴惯性稳定平台的高精度控制方法
CN108710287A (zh) * 2018-04-17 2018-10-26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前馈原理的桥上悬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710287B (zh) * 2018-04-17 2021-07-20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前馈原理的桥上悬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762096A (zh) * 2018-07-17 2018-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离散型非线性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控制力矩陀螺框架系统扰动抑制方法
CN108762096B (zh) * 2018-07-17 2020-09-0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离散型非线性级联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控制力矩陀螺框架系统扰动抑制方法
CN109039222A (zh) * 2018-07-19 2018-12-18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加速力矩受限的转台运动曲线在线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9625330A (zh) * 2018-12-12 2019-04-16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角动量信息重复使用的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CN109625330B (zh) * 2018-12-12 2021-09-03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角动量信息重复使用的卫星姿态控制方法
CN111099040A (zh) * 2019-10-18 2020-05-05 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控制力矩陀螺群控制的系统极性确定方法
CN111337007A (zh) * 2020-04-09 2020-06-26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控制力矩陀螺框架零位稳定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1337007B (zh) * 2020-04-09 2021-08-10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控制力矩陀螺框架零位稳定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2857348A (zh) * 2020-12-31 2021-05-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利用磁悬浮轴承的角速度测量方法
CN112857348B (zh) * 2020-12-31 2021-08-1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利用磁悬浮轴承的角速度测量方法
CN112821827A (zh) * 2021-01-12 2021-05-18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一种cmg框架系统谐波减速器扰动抑制系统
CN113401233A (zh) * 2021-06-28 2021-09-17 中国农业大学 拖拉机极限态回稳与作业态补偿陀螺主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401233B (zh) * 2021-06-28 2022-04-08 中国农业大学 拖拉机极限态回稳与作业态补偿陀螺主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359479A (zh) * 2021-07-16 2021-09-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dgvscmg框架伺服系统复合抗干扰控制方法
CN113359479B (zh) * 2021-07-16 2022-05-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dgvscmg框架伺服系统复合抗干扰控制方法
CN114754070A (zh) * 2022-04-28 2022-07-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压缩机轴承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754070B (zh) * 2022-04-28 2023-03-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压缩机轴承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735240A (zh) * 2022-05-10 2022-07-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磁轴承可量测基础运动扰动补偿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59315C (zh) 2009-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9315C (zh) 一种双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控制系统
CN108490777B (zh) 一种基于改进奇次重复控制的磁悬浮转子谐波振动力抑制方法
CN102323825B (zh) 一种航天器机动时dgmscmg系统的力矩补偿控制方法
CN107870568B (zh) 一种基于二阶双模重复控制的磁悬浮转子谐波电流抑制方法
CN104331565B (zh) 轴类磁悬浮刚性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及控制方法
CN100391793C (zh) 一种精确补偿摩擦的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伺服控制系统
CN108106611B (zh) 一种基于多重相移准谐振控制的磁悬浮转子谐波电流抑制方法
CN108716471A (zh) 一种磁悬浮分子泵转子极小位移主动控制方法
CN114326409B (zh) 基于双通道谐波重构的磁悬浮转子直接振动力抑制方法
CN102506860A (zh) 一种基于加速度反馈与前馈的惯性稳定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00733B (zh) 一种三轴旋转惯导系统框架不正交角自标定及补偿方法
CN109085753B (zh) 基于非线性加权矩阵的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群伪逆操纵律
CN102830242A (zh) 一种基于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的姿态角速度测量方法
CN111796524B (zh) 一种基于最优阻尼原理的磁悬浮柔性转子稳定控制方法
WO20010568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ttitude of a spacecraft
CN114291295A (zh) 一种单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的卫星双轴姿态测控一体方法
Zheng et al. Improving dynamic response of AMB systems in control moment gyros based on a modified integral feedforward method
CN107102546A (zh) 一种惯性平台混合式伺服控制回路
CN101709969B (zh) 一种抑制单框架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动框架效应的方法
Su et al. The precise control of a double gimbal MSCMG based on modal separation and feedback linearization
CN114371622B (zh) 基于多谐波逆Park变换的磁悬浮转子谐波振动力抑制方法
CN114322971B (zh) 基于双二阶广义积分器的磁悬浮转子同频振动力抑制方法
Yu et al. MSCSG two degree of freedom attitude measurement method
Zhang et al. Vibration Control of a Rotor-Magnetic Bearing System on the Moving Base Through H∞ Control
JP3286186B2 (ja) 微動位置決め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