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96772B - 丝锥 - Google Patents
丝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96772B CN101296772B CN2006800261039A CN200680026103A CN101296772B CN 101296772 B CN101296772 B CN 101296772B CN 2006800261039 A CN2006800261039 A CN 2006800261039A CN 200680026103 A CN200680026103 A CN 200680026103A CN 101296772 B CN101296772 B CN 1012967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threaded portion
- peristome
- suction hole
- diam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G—THREAD CUTTING; WORKING OF SCREWS, BOLT HEADS, OR NUTS,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 B23G5/00—Thread-cutting tools; Die-heads
- B23G5/02—Thread-cutting tools; Die-heads without means for adjustment
- B23G5/06—Ta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G—THREAD CUTTING; WORKING OF SCREWS, BOLT HEADS, OR NUTS,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 B23G5/00—Thread-cutting tools; Die-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G—THREAD CUTTING; WORKING OF SCREWS, BOLT HEADS, OR NUTS,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 B23G5/00—Thread-cutting tools; Die-heads
- B23G5/005—Thread-cutting tools; Die-heads with lubrication or cool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G—THREAD CUTTING; WORKING OF SCREWS, BOLT HEADS, OR NUTS,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 B23G2200/00—Details of threading tools
- B23G2200/24—Chip break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G—THREAD CUTTING; WORKING OF SCREWS, BOLT HEADS, OR NUTS,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 B23G2210/00—Details of threads produced
- B23G2210/04—Internal thr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G—THREAD CUTTING; WORKING OF SCREWS, BOLT HEADS, OR NUTS,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 B23G2240/00—Details of equipment for threading other than threading tools, details of the threading process
- B23G2240/08—Evacuation of chips or fin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8/00—Cutting by use of rotating axially moving tool
- Y10T408/44—Cutting by use of rotating axially moving tool with means to apply transient, fluent medium to work or product
- Y10T408/45—Cutting by use of rotating axially moving tool with means to apply transient, fluent medium to work or product including Tool with duct
- Y10T408/455—Conducting channel extending to end of Too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8/00—Cutting by use of rotating axially moving tool
- Y10T408/50—Cutting by use of rotating axially moving tool with product handling or receiving mea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8/00—Cutting by use of rotating axially moving tool
- Y10T408/89—Tool or Tool with support
- Y10T408/904—Tool or Tool with support with pitch-stabilizing ridge
- Y10T408/9048—Extending outwardly from tool-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Drilling Tools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丝锥,能够通过强制地吸引并排出切屑而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并且实现清扫作业的简化。根据丝锥(1),具有吸气孔(5),且该吸气孔(5)具有开口部(5a),所以通过经由吸气孔(5)进行吸气,可强制地从开口部(5a)吸引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屑。由此,不使用切削液即可排出切屑,所以可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此外,由于能够从开口部(5a)强制地吸引切屑并经由吸气孔(5)排出从开口部(5a)吸引来的切屑,所以切屑不会散落在被加工物上,可实现清扫作业的简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丝锥,特别涉及能够通过强制地吸引并排出切屑而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并实现清扫作业的简化的丝锥。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切削加工中,为了排出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屑而使用切削液。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丝锥,其具有为了使切削液流通而设置在主体内的油孔和与该油孔连通的分支孔,该分支孔的前端部在切削液排出槽内开口。
根据该丝锥,流过油孔的切削液从分支孔流出到切屑排出槽内,并沿切屑排出槽排出,由此,能够从切屑排出槽将切屑与切削液一起排出。
此外,作为不使用切削液也能够排出切屑的丝锥,公知有深孔丝锥,其具有为了使切屑流通而设置在主体内部的纵孔、和与该纵孔连通的横孔,该横孔的前端部在主体外周面上开口。
根据该深孔丝锥,进入到纵孔内的切屑被新产生的切屑慢慢推起,并且通过主体的旋转而从横孔排出经纵孔流通的切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33630号公报
但是,一般而言,由于在切削液中含有氯或磷等有害物质,所以在使用切削液的情况下,存在引起环境污染的问题。
此外,在使用上述深孔丝锥的情况下,由于仅借助主体的旋转力排出切屑,所以排出的切屑会散落在被加工物上,存在清扫作业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锥,其能够通过强制地吸引并排出切屑而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并且实现清扫作业的简化。
用于实现该目的的技术方案1的丝锥,具备:具有切削部和与该切削部连续设置的完整牙部的螺纹部、与该螺纹部连续设置的主体部、和凹设在上述螺纹部的外周面上的槽,通过绕轴心旋转,借助上述螺纹部在被加工物上切削加工阴螺纹,其中,具有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从上述主体部的后端面延伸到上述螺纹部的吸气孔,该吸气孔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并且直径比上述主体部的直径小且比上述槽的槽底直径大,从而具有在上述槽中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通过经由上述吸气孔进行吸气,从上述开口部吸引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屑。
技术方案2的丝锥,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丝锥中,上述吸气孔的直径为上述主体部的直径的65%以下。
技术方案3的丝锥,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丝锥中,上述螺纹部前端侧的上述开口部的端部位于上述切削部的范围内,并且上述螺纹部后端侧的上述开口部的端部比与上述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更靠上述螺纹部的前端侧。
技术方案4的丝锥,在技术方案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丝锥中,上述槽至少在上述切削部的范围内延伸,并且该槽的延伸长度比与上述螺纹部的范围对应的长度短。
技术方案5的丝锥,具备:具有切削部和与该切削部连续设置的完整牙部的螺纹部、与该螺纹部连续设置的主体部、和凹设在上述螺纹部的外周面上的槽,通过绕轴心旋转,借助上述螺纹部在被加工物上切削加工阴螺纹,其中,具有:在上述螺纹部的前端面上呈突起状地设置的突起部、和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从上述主体部的后端面至少延伸到上述螺纹部的前端的吸气孔,该吸气孔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并且直径比上述主体部的直径小且比上述槽的槽底直径大,从而具有在上述槽中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通过经由上述吸气孔进行吸气,从上述开口部吸引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屑。
技术方案6的丝锥,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丝锥中,上述吸气孔的直径为上述主体部的直径的65%以下。
技术方案7的丝锥,在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丝锥中,上述螺纹部前端侧的上述开口部的端部位于上述突起部,并且上述螺纹部后端侧的上述开口部的端部比与上述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更靠上述螺纹部的前端侧。
技术方案8的丝锥,在技术方案5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丝锥中,上述槽至少在上述切削部的范围内延伸,并且该槽的延伸长度比与上述螺纹部的范围对应的长度短。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丝锥,具有吸气孔,并且该吸气孔具有开口部,所以通过经由吸气孔进行吸气,可强制地从开口部吸引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屑。
由此,不使用切削液即可排出切屑,所以具有能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的效果。进而,由于不使用切削液,所以相应地有可降低加工成本的效果。
此外,由于能够从开口部强制地吸引切屑并经由吸气孔排出从开口部吸引来的切屑,所以切屑不会散落在被加工物上,具有可实现清扫作业的简化的效果。
进而,由于从开口部强制地吸引切屑,所以与不具有强制力而是借助新产生的切屑慢慢排出切屑的情况相比,切屑不易堵住吸气孔,具有可提高切屑排出性的效果。
此外,由于开口部在槽中开口且从该开口部吸引切屑,所以可减小用于收纳切屑的槽的收纳空间,例如槽的长度、槽的宽度或者槽的槽底深度等。其结果,可确保工具的刚性,所以具有可延长工具寿命的效果。
此外,由于吸气孔从主体部的后端面延伸,所以具有能使用于排出切屑的构造简化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丝锥,除了技术方案1所述丝锥的效果外,由于吸气孔的直径为主体部的直径的65%以下,所以可确保工具的刚性。
即,在吸气孔的直径大于主体部的直径的65%时,主体部的壁厚变薄,工具的刚性降低。与之相对,通过使吸气孔的直径为主体部的直径的65%以下,可确保工具的刚性,所以具有可延长工具寿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丝锥,除了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丝锥的效果外,由于螺纹部前端侧的开口部端部位于切削部的范围内,所以可提高切屑的吸引性。
即,在螺纹部前端侧的开口部端部位于螺纹部的前端时,即吸气孔贯通螺纹部时,在开口部处无法得到足够的负压,吸气时的吸引力降低。其结果,切屑的吸引性降低。
另一方面,在螺纹部前端侧的开口部端部不位于切削部的范围内时,即位于完整牙部上时,由于开口部不是与切削部的范围对应地设置,所以切屑的吸引性降低。
与之相对,通过使螺纹部前端侧的开口部端部位于切削部的范围内,可抑制吸引力的降低,并且可在该切削部的范围内吸引在切削部产生的切屑,所以具有可提高切屑吸引性的效果。
此外,由于螺纹部后端侧的开口部端部比与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更靠螺纹部的前端侧,所以可提高切屑的吸引性。
即,在螺纹部后端侧的开口部端部比与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还靠螺纹部的后端侧时,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大,开口部处无法得到足够的负压,吸气时的吸引力降低。结果,切屑的吸引性降低。
与之相对,通过使螺纹部后端侧的开口部端部比与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还靠螺纹部的前端侧,具有可抑制吸引力的降低并提高切屑的吸引性的效果。
进而,由于在完整牙部不产生切屑,所以使螺纹部后端侧的开口部端部比与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还靠螺纹部的前端侧,能在不降低切屑吸入性的情况下,确保工具的刚性。结果,具有延长工具寿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4的丝锥,除技术方案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丝锥的效果外,由于槽至少在切削部的范围内延伸,所以可在该切削部的整个范围内收纳在切削部产生的切屑。由此,可提高切屑的收纳性,相应地具有提高切屑吸入性的效果。
此外,槽的延伸长度比与螺纹部的范围对应的长度短,所以能在不降低切屑吸入性的情况下,确保工具的刚性。结果,具有可延长工具寿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5的丝锥,具有吸气孔并且在该吸气孔上具有开口部,所以通过经由吸气孔进行吸气,可从开口部强制地吸引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屑。
因此,不使用切削液即可排出切屑,所以具有可实现环境污染的预防的效果。进而,由于不使用切削液,所以相应地有可实现加工成本降低的效果。
此外,由于能从开口部强制地吸引切屑并且经由吸气孔排出从开口部吸引来的切屑,所以有切屑不会散落在被加工物上而可实现清扫作业的简化的效果。
此外,由于开口部在槽中开口且从该开口部吸引切屑,所以可减小用于收纳切屑的槽的收纳空间,例如槽的长度、槽的宽度或者槽的槽底深度等。其结果,可确保工具的刚性,所以具有可延长工具寿命的效果。
此外,由于吸气孔从主体部的后端面延伸,所以具有能使用于排出切屑的构造简化的效果。
此外,由于具有突起部,所以吸气孔可至少延伸到螺纹部的前端而不会贯通。此外,由于吸气孔至少延伸到螺纹部的前端,所以开口部能够与切削部的整个范围对应地设置。
因此,可在切削部的整个范围内吸引在切削部产生的切屑,所以具有能提高切屑的吸引性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6的丝锥,除了技术方案5所述丝锥的效果外,由于吸气孔的直径为主体部的直径的65%以下,所以可确保工具的刚性。
即,在吸气孔的直径大于主体部的直径的65%时,主体部的壁厚变薄,工具的刚性降低。与之相对,通过使吸气孔的直径为主体部的直径的65%以下,可确保工具的刚性,所以具有可延长工具寿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丝锥,除了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丝锥的效果外,由于螺纹部前端侧的开口部端部位于突起部,所以可提高切屑的吸引性。
即,在螺纹部前端侧的开口部端部不位于突起部时,即位于螺纹部上时,由于开口部不是与切削部的整个范围对应地设置,所以切屑的吸引性降低。
与之相对,通过使螺纹部前端侧的开口部端部位于突起部,可在该切削部的整个范围内吸引在切削部产生的切屑,所以具有可提高切屑的吸引性的效果。
此外,由于螺纹部后端侧的开口部端部比与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还靠螺纹部的前端侧,所以可提高切屑的吸引性。
即,在螺纹部后端侧的开口部端部比与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还靠螺纹部的后端侧时,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大,开口部处无法得到足够的负压,吸气时的吸引力降低。结果,切屑的吸引性降低。
与之相对,通过使螺纹部后端侧的开口部端部比与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还靠螺纹部的前端侧,可抑制吸引力的降低并可提高切屑的吸引性。
进而,由于在完整牙部上不会产生切屑,所以使螺纹部后端侧的开口部端部比与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还靠螺纹部的前端侧,能够在不降低切屑的吸入性的情况下确保工具的刚性。结果,具有延长工具寿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8的丝锥,除技术方案5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丝锥的效果外,由于槽至少在切削部的范围内延伸,所以可在该切削部的整个范围内收纳在切削部产生的切屑。由此,可提高切屑的收纳性,相应地具有可提高切屑的吸入性的效果。
此外,槽的延伸长度比与螺纹部的范围对应的长度短,所以可在不降低切屑吸入性的情况下,确保工具的刚性。结果,具有可延长工具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丝锥的主视图,(b)是从图1(a)的箭头Ib方向观察丝锥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b)的II-II线截取的丝锥剖视图。
图3是保持在保持器上的丝锥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切削试验结果的图。
图5(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丝锥的主视图,(b)是从图5(a)的箭头Vb方向观察丝锥的侧视图。
图6是沿图5(b)的VI-VI线截取的丝锥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丝锥、2...主体部、3...螺纹部、3a...切削部、3b...完整牙部、4...槽、5...吸气孔、5a...开口部、106...突起部、Db...主体部的直径、Dg...槽的槽底直径、Dh...吸气孔的直径、O...轴心、Ps...螺纹部前端侧的开口部端部、Pe...螺纹部后端侧的开口部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丝锥1。图1(a)是丝锥1的主视图,图1(b)是从图1(a)的箭头Ib方向观察的丝锥1的侧视图。
丝锥1,是用于借助从加工机械(未图示)传递来的旋转力而在被加工物的螺纹底孔(未图示)上切削加工出阴螺纹的工具,如图1所示,由加压烧结碳化钨(WC)等而成的硬质合金构成为整体型,并且主要具有主体部2和与该主体部2连续设置的螺纹部3。但是,丝锥1不限于硬质合金,也可由高速工具钢构成。
主体部2,是经由保持器10(参照图3)而保持在加工机械上的部位,如图1所示,形成为具有轴心O的圆柱状。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的直径Db为8mm。
螺纹部3,是用于借助经由主体部2而从加工机械传递来的旋转力而一边旋转一边进行切削加工的部位,如图1所示,具有切削部3a和与该切削部3a连续设置的完整牙部3b。此外,在螺纹部3的外周面上,分别与主体部2的轴心O大致平行地凹设三条槽4。
切削部3a,是用于在被加工物的螺纹底孔中通过进行切削加工而切削阴螺纹的部位,如图1(a)所示,形成为随着朝向螺纹部3的前端侧(图1(a)右侧)而外径变小的锥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削部3a的牙数为5牙。
完整牙部3b是用于对由切削部3a切削出的阴螺纹进行精加工的部位,形成为与被加工物的螺纹底孔所要形成的阴螺纹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完整牙部3b的牙数为12牙。
槽4,是用于收纳切削加工时在切削部3a产生的切屑的部位,如图1所示,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并且从螺纹部3的前端面(图1(a)右侧面)延伸到与完整牙部3b的第11牙对应的位置。
该槽4,通过使圆盘状的磨具一边旋转一边从螺纹部3的前端侧向螺纹部3的后端侧(图1(a)左侧)沿主体部2的轴心O方向平行移动而形成。由此,槽4的位于螺纹部3前端侧的槽底的形状形成为与主体部2的轴心O大致平行,并且,位于螺纹部3后端侧的槽底的形状与磨具的形状对应地切起形成,从而形成为随着朝向螺纹部3的后端侧而槽底直径变大的形式(参照图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主体部2的轴心O大致平行地形成的螺纹部3的前端侧的槽4的槽底直径Dg为3.52mm。
此外,如图1所示,在丝锥1的内部,从主体部2的后端面(图1(a)左侧面)直到与切削部3a的第2牙对应的位置,沿主体部2的轴心O延伸设置吸气孔5。
吸气孔5如后所述,是在切削加工时进行吸气的部位,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并且,直径Dh比主体部2的直径Db小且比槽4的槽底直径Dg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气孔5的直径Dh为4.5mm。
通过使吸气孔5的直径Dh比主体部2的直径Db小且比槽4的槽底直径Dg大,在吸气孔5上设置如图1所示那样在槽4中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5a。
在此,参照图2说明开口部5a的详细结构。图2是沿图1(b)的II-II线截取的丝锥1的剖视图。另外,图2中,省略主体部2的轴心O方向长度而进行图示。
开口部5a,是用于通过在切削加工时经由吸气孔5进行吸气而吸引在切削部3a处产生的切屑的部位,螺纹部3前端侧(图2下侧)的端部Ps形成在与切削部3a的第2牙对应的位置,并且螺纹部3后端侧(图2上侧)的端部Pe形成在与完整牙部3b的第5牙对应的位置。
但是,螺纹部3前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s,不限定为与切削部3a的第2牙对应的位置,只是希望它位于切削部3a的范围内。即,在螺纹部3前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s位于螺纹部3的前端时,即吸气孔5贯通螺纹部3时,在开口部5a处无法得到足够的负压,吸气时的吸引力降低。结果,切屑的吸引性降低。
另一方面,在螺纹部3前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s不位于切削部3a的范围内时,即位于完整牙部3b上时,开口部5a不是与切削部3a的范围对应地设置,所以切屑的吸引性降低。
与之相对,通过使螺纹部3前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s位于切削部3a的范围内,可抑制吸引力的降低,并且可在该切削部3a的范围内吸引在切削部3a产生的切屑,所以可实现切屑吸引性的提高。
此外,螺纹部3后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e,不限定为与完整牙部3b的第5牙对应的位置,只是希望它位于比与完整牙部3b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更靠螺纹部3前端侧的位置。即,在螺纹部3后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e比与完整牙部3b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还靠螺纹部3的后端侧时,开口部5a的开口面积大,开口部5a处无法得到足够的负压,吸气时的吸引力降低。结果,切屑的吸引性降低。
与之相对,通过使螺纹部3后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e比与完整牙部3b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更靠螺纹部3的前端侧,可抑制吸引力的降低并提高切屑的吸引性。
进而,由于在完整牙部3b不会产生切屑,所以通过使螺纹部3后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e比与完整牙部3b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更靠螺纹部3的前端侧,能在不降低切屑吸入性的情况下确保工具的刚性。结果,可延长工具寿命。
接着,参照图3说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丝锥1的切屑的回收方法。图3是表示保持在保持器10上的丝锥1的剖视图。另外,图3中,省略保持器10的一部分而进行图示。此外,图3中,用箭头A、B示意地表示切屑的移动方向。
丝锥1如图3所示,通过将主体部2保持在保持器10上而安装在加工机械(未图示)上。此外,在阴螺纹的切削加工时,借助泵(未图示)从加工机械侧对形成在保持器10的内部的内部空间11进行吸气。由此,丝锥1经由吸气孔5而被实施吸气。
这种情况下,由于吸气孔5如上述那样设置有向主体部2的外部开口的开口部5a,所以在切削加工时,如箭头A所示,能够从开口部5a强制地吸引切削部3a产生的切屑。
此外,通过持续利用泵进行吸气,从开口部5a吸引的切屑可如箭头B所示那样经由吸气孔5而排出。
接着,参照图4说明使用丝锥1进行的切削试验。图4是表示切削试验的试验结果的图。
切削试验用于在利用丝锥1以既定切削条件对被加工物的螺纹底孔切削加工阴螺纹时研究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屑的排出性。另外,在本切削试验中,根据切屑的吸引率(产生的切屑与吸引的切屑的比例)判断排出性是否良好。
切削试验的详细参数为,被加工物:JIS-ADC12、使用机械:纵型机械加工中心、切削速度:15m/min、螺纹底孔直径:6.8mm、加工深度:20mm。
此外,在切削试验中,使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丝锥1(以下,称为“本发明产品”)和对吸气孔5的直径Dh在一定范围内(从2mm到6mm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的丝锥而进行。
根据切削试验的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在使用本发明产品的情况下,切屑的吸引率为100%,可以理解为能吸引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全部切屑。由此,切屑的排出性良好。
同样,在吸气孔5的直径Dh为4mm以及5mm时,切屑的吸引率也均为100%,可以理解为能吸引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全部切屑。由此,切屑的排出性都良好。
此外,在吸气孔5的直径Dh为2mm、2.5mm、3mm、以及3.5mm时,切屑的吸引率都为0%,可以理解为完全无法吸引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屑。因此,切屑的排出性均为不良。
其原因在于,由于吸气孔5的直径Dh比槽4的槽底直径Dg(=3.52mm)小,所以吸气孔5没有形成开口部5a,无法吸引切屑。
另一方面,在吸气孔5的直径Dh为5.5mm以及6mm时,丝锥折断。其原因在于,由于相对于主体部2的直径Db(=8mm)而言,吸气孔5的直径Dh过大,所以主体部2的壁厚变薄,工具的强度降低。
根据该结果,希望吸气孔5的直径Dh为主体部2的直径Db的65%以下。即,在吸气孔5的直径Dh大于主体部2的直径Db的65%时,主体部2的壁厚变薄,工具的刚性降低。与之相对,通过使吸气孔5的直径Dh为主体部2的直径Db的65%以下,可确保工具的刚性,所以可延长工具寿命。
如上所述,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丝锥1,具有吸气孔5并且该吸气孔5具有开口部5a,所以通过经由吸气孔5进行吸气,可强制地从开口部5a吸引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屑。
由此,不使用切削液即可排出切屑,所以可实现对环境污染的预防。进而,由于没有使用切削液,所以相应地可降低加工成本。
此外,由于能够从开口部5a强制地吸引切屑并经由吸气孔5排出从开口部5a吸引来的切屑,所以切屑不会散落在被加工物上,可实现清扫作业的简化。
此外,由于开口部5a在槽4中开口且从该开口部5a吸引切屑,所以可减小用于收纳切屑的槽4的收纳空间,例如槽4的长度、槽4的宽度或者槽4的槽底深度等。其结果,可确保工具的刚性,所以可延长工具寿命。
此外,由于吸气孔5a从主体部2的后端面延伸设置,所以可使用于排出切屑的构造简化。
此外,通过使槽4从螺纹部3的前端面延伸到与完整牙部3b的第11牙对应的位置,该槽4在切削部3a的范围内延伸,所以,可在该切削部3a的整个范围内吸引在该切削部3a产生的切屑,由此,可提高切屑的收纳性,相应地可提高切屑的吸入性。
进而,由于槽4的延伸长度比与螺纹部3的范围对应的长度短,所以可在不降低切屑吸入性的情况下,确保工具的刚性。结果可延长工具寿命。
另外,希望将槽4从螺纹部3后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e向主体部2侧延伸的长度设定为与完整牙部3b的两牙或者3牙对应的长度。由此,可兼顾切屑吸入性的提高和工具寿命的延长。
接着,参照图5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丝锥101。图5(a)是丝锥101的主视图,图5(b)是从图5(a)的箭头Vb方向观察的丝锥101的侧视图。
在第1实施方式的丝锥1中,说明了螺纹部3前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s位于切削部3a的第2牙的情况,而在第2实施方式的丝锥101中,在螺纹部3的前端面上具有突起部106,开口部5a的端部Ps位于该突起部106上。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丝锥101如图5所示,在螺纹部3的前端面(图5(a)右侧面)上设置有突起部106。突起部106如图5所示,形成为直径比主体部2的直径Db小的圆柱状,与主体部2的轴心O同心地设置。该突起部106上,如图5所示延伸设置有槽4。
此外,吸气孔5如图5所示,沿主体部2的轴心O从主体部2的后端面(图5(a)左侧面)延伸到突起部106的大致中央部。由此,如图5所示,在槽4中设置开口部5a。
在此,参照图6说明开口部5a的详细结构。图6是沿图5(b)的VI-VI线截取的丝锥101的剖视图。另外,图6中,省略主体部2的轴心O方向长度而进行图示。
开口部5a如图6所示,螺纹部3前端侧(图6下侧)的端部Ps位于突起部106的大致中央部,并且螺纹部3后端侧(图6上侧)的端部Pe位于与完整牙部3b的第5牙对应的位置。
但是,螺纹部3前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s不限定为突起部106的大致中央部的位置,只是希望它位于突起部106上。即,螺纹部3前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s不位于突起部106时,即位于螺纹部3上时,由于开口部5a不是与切削部3a的整个范围对应地设置,所以切屑的吸引性降低。
与之相对,通过使螺纹部3前端侧的开口部5a的端部Ps位于突起部106,可在切削部3a的整个范围内吸引在该切削部3a产生的切屑,所以可提高切屑的吸引性。
如上所述,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丝锥101,由于具有突起部106,所以吸气孔5可延伸到螺纹部3的前端而不会贯通。此外,由于吸气孔5延伸到螺纹部3的前端,所以开口部5a能够与切削部3a的整个范围对应地设置。
因此,可在切削部3a的整个范围内吸引在切削部3a产生的切屑,所以可提高切屑的吸引性。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容易地想到,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与主体部2的轴心O大致平行地凹设槽4的、所谓直槽丝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作为例如螺旋丝锥、或者点丝锥而构成。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有三条槽4的情况,但不限定于此,例如可具有1条或者两条或者4条以上的槽4。另外,在具有一条或者两条槽4的情况下,切屑的吸引性降低,另一方面,在具有四条以上槽4的情况下,工具的刚性降低,所以希望具有三条槽4。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由切削部3a以及完整牙部3b形成螺纹部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也可由不重磨刀片构成切削部3a以及完整牙部3b而设计成相对于螺纹部3可拆装的形式,从而将丝锥1构成为不重磨丝锥。该情况下,可通过更换刀片而延长工具寿命。
Claims (8)
1.一种丝锥,具备:螺纹部,所述螺纹部具有切削部和与该切削部连续设置的完整牙部;与该螺纹部连续设置的主体部;和凹设在上述螺纹部的外周面上的槽,通过绕轴心旋转,借助上述螺纹部在被加工物上切削加工阴螺纹,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以及上述螺纹部的内部以不贯通该螺纹部的方式从上述主体部的后端面延伸到上述螺纹部的吸气孔,
该吸气孔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并且直径比上述主体部的直径小且比上述槽的槽底直径大,从而具有在上述槽中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
通过经由上述吸气孔进行吸气,从上述开口部吸引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锥,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气孔的直径为上述主体部的直径的65%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锥,其特征在于,上述螺纹部前端侧的上述开口部的端部位于上述切削部的范围内,并且上述螺纹部后端侧的上述开口部的端部比与上述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更靠上述螺纹部的前端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丝锥,其特征在于,上述槽至少在上述切削部的范围内延伸,并且,该槽的延伸长度比与上述螺纹部的范围对应的长度短。
5.一种丝锥,具备:螺纹部,所述螺纹部具有切削部和与该切削部连续设置的完整牙部;与该螺纹部连续设置的主体部;和凹设在上述螺纹部的外周面上的槽,通过绕轴心旋转,借助上述螺纹部在被加工物上切削加工阴螺纹,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上述螺纹部的前端面上呈突起状地设置的突起部、
和在上述主体部的内部以及上述螺纹部的内部以不贯通上述突起部的方式从上述主体部的后端面至少延伸到上述螺纹部的前端的吸气孔,
该吸气孔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并且直径比上述主体部的直径小且比上述槽的槽底直径大,从而具有在上述槽中向外部开口的开口部,
通过经由上述吸气孔进行吸气,从上述开口部吸引切削加工时产生的切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丝锥,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气孔的直径为上述主体部的直径的65%以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丝锥,其特征在于,上述螺纹部前端侧的上述开口部的端部位于上述突起部,并且上述螺纹部后端侧的上述开口部的端部比与上述完整牙部的第10牙对应的位置更靠上述螺纹部的前端侧。
8.如权利要求5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丝锥,其特征在于,上述槽至少在上述切削部的范围内延伸,并且该槽的延伸长度比与上述螺纹部的范围对应的长度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06/324030 WO2008068816A1 (ja) | 2006-11-30 | 2006-11-30 | タッ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96772A CN101296772A (zh) | 2008-10-29 |
CN101296772B true CN101296772B (zh) | 2010-09-29 |
Family
ID=39491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261039A Active CN101296772B (zh) | 2006-11-30 | 2006-11-30 | 丝锥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47343B2 (zh) |
JP (1) | JP4522451B2 (zh) |
KR (1) | KR100924976B1 (zh) |
CN (1) | CN101296772B (zh) |
DE (1) | DE112006002713B4 (zh) |
WO (1) | WO20080688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10779B2 (en) * | 2008-10-14 | 2012-07-03 | Kennametal Inc. | Cutting tap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CN102202825A (zh) * | 2008-10-27 | 2011-09-28 | Osg株式会社 | 螺旋丝锥 |
JP2011148044A (ja) * | 2010-01-22 | 2011-08-04 | Miyagi Tanoi:Kk | 薄肉材用盛上げタップ |
CN104159692B (zh) * | 2012-03-09 | 2016-07-13 | Osg株式会社 | 螺旋丝锥 |
JP5816368B2 (ja) * | 2012-07-17 | 2015-11-18 | オーエスジー株式会社 | スパイラルタップ |
DE102013003291B4 (de) * | 2013-01-24 | 2021-05-06 | Bass Gmbh & Co. Kg | Gewindeformwerkzeug |
US9839984B2 (en) * | 2014-08-14 | 2017-12-12 | Kennametal Inc. | Method of making a cutting tap with a correction grind |
WO2016045681A1 (en) * | 2014-09-23 | 2016-03-31 | Danske Vaerktoej Aps | Thread cutting tap |
RU2638138C2 (ru) * | 2016-03-30 | 2017-12-11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ладими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Александра Григорьевича и Николая Григорьевича Столетовых" (ВлГУ) | Способ нарезания резьбы в отверстиях и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RU2634536C2 (ru) * | 2016-03-30 | 2017-10-31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ладими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Александра Григорьевича и Николая Григорьевича Столетовых" (ВлГУ) | Способ нарезания резьбы и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USD818592S1 (en) * | 2016-06-02 | 2018-05-22 | Spinal Simplicity, Llc | Graduated bone tap |
CN110520235B (zh) * | 2017-04-18 | 2022-01-07 | Osg株式会社 | 成形丝锥 |
CN110886758B (zh) * | 2018-09-10 | 2021-07-13 | 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低旋锁扭力的螺丝 |
DE102018126927A1 (de) * | 2018-10-29 | 2020-04-30 | EMUGE-Werk Richard Glimpel GmbH & Co. KG Fabrik für Präzisionswerkzeuge | Gewindeformer mit Bördelstegen |
CN109648022B (zh) * | 2019-02-02 | 2024-01-23 | 张咏 | 一种无缝无毛刺挤压丝锥及其制作的内螺纹 |
DE102020112808A1 (de) * | 2020-05-12 | 2021-11-18 | Kennametal Inc. | Schneid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neidwerkzeug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86130Y (zh) * | 1994-03-26 | 1994-12-28 | 吴炳康 | 自动排屑绞刀 |
US6499920B2 (en) * | 1998-04-30 | 2002-12-31 | Tanoi Mfg. Co., Ltd. | Tap |
CN2640670Y (zh) * | 2003-08-28 | 2004-09-15 | 周建国 | 钻牙丝锥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53974B2 (ja) * | 1978-10-20 | 1983-12-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鋳抜き穴用タツプ工具 |
DE3307555C2 (de) * | 1983-03-03 | 1985-07-11 | Gühring, Gottlieb, 7470 Albstadt | Bohrungs-Nachbearbeitungswerkzeug |
JPS61136725A (ja) * | 1984-12-04 | 1986-06-24 | Hitachi Zosen Corp | タツピング工作法とその装置 |
JPH0388626U (zh) * | 1989-12-25 | 1991-09-10 | ||
JPH0549216A (ja) | 1991-08-09 | 1993-02-26 | Toshiba Corp | 回転電機のフレーム |
JPH0549216U (ja) * | 1991-12-02 | 1993-06-29 | オーエスジー株式会社 | 油穴付きタップ |
US5947661A (en) * | 1994-01-19 | 1999-09-07 | Horkos Corp. | Cutting chip air-stream removing device for a mechanical tool |
JP3131362B2 (ja) * | 1995-08-02 | 2001-01-3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己創成ねじ |
US5842924A (en) * | 1997-02-25 | 1998-12-01 | Manos; Mark R. | Thread repairing tool |
JPH11333630A (ja) * | 1998-05-22 | 1999-12-07 | Osg Corp | 油穴付きタップ |
DE10246871A1 (de) | 2002-10-08 | 2004-05-06 | Sandvik Ab | Gewindewerkzeug mit Kühlmittelzufuhr |
-
2006
- 2006-11-30 US US11/918,560 patent/US8147343B2/en active Active
- 2006-11-30 DE DE112006002713.1T patent/DE112006002713B4/de active Active
- 2006-11-30 JP JP2007520606A patent/JP4522451B2/ja active Active
- 2006-11-30 WO PCT/JP2006/324030 patent/WO20080688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11-30 CN CN2006800261039A patent/CN101296772B/zh active Active
- 2006-11-30 KR KR1020087002373A patent/KR10092497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86130Y (zh) * | 1994-03-26 | 1994-12-28 | 吴炳康 | 自动排屑绞刀 |
US6499920B2 (en) * | 1998-04-30 | 2002-12-31 | Tanoi Mfg. Co., Ltd. | Tap |
CN2640670Y (zh) * | 2003-08-28 | 2004-09-15 | 周建国 | 钻牙丝锥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JP实开平5-49216U 1993.06.29 |
JP昭55-58920A 1980.05.02 |
JP昭61-136725A 1986.06.24 |
JP特开2006-35352A 2006.02.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06002713T5 (de) | 2009-06-18 |
DE112006002713B4 (de) | 2020-08-13 |
KR100924976B1 (ko) | 2009-11-04 |
US20090291767A1 (en) | 2009-11-26 |
JP4522451B2 (ja) | 2010-08-11 |
US8147343B2 (en) | 2012-04-03 |
KR20080069164A (ko) | 2008-07-25 |
WO2008068816A1 (ja) | 2008-06-12 |
CN101296772A (zh) | 2008-10-29 |
JPWO2008068816A1 (ja) | 2010-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96772B (zh) | 丝锥 | |
CN101528394B (zh) | 钻头 | |
CN101394962B (zh) | 端铣刀 | |
CN101557899B (zh) | 旋转切削工具 | |
JPWO2009107235A1 (ja) | 切りくず吸引ドリル | |
CN104972168A (zh) | 铣槽刀盘和用于这种铣槽刀盘的可旋转安装轴 | |
KR20100075931A (ko) | 가공대상물을 가공하는 공구 | |
CN100475393C (zh) | 单刃钻头和其加工方法 | |
CN101495260B (zh) | 钻头 | |
JP7267766B2 (ja) | 回転切削工具、回転切削ユニット及び被切削加工品を製作する方法 | |
JP5515958B2 (ja) | 切削工具のクーラント供給孔構造 | |
JP4930159B2 (ja) | リーマ | |
JP2008142834A (ja) | ドリル | |
JP4142930B2 (ja) | 深穴切削具 | |
KR100919002B1 (ko) | 엔드밀 | |
JPH11245119A (ja) | ドリルタップ | |
JP2008194774A (ja) | 深穴加工用超硬質材料製ロングドリル | |
CN220426939U (zh) | 一种合金槽腔加工用高效内冷立铣刀 | |
CN218694207U (zh) | 一种多层台阶头钻孔复合丝锥 | |
CN210648682U (zh) | 易于排屑的钻针 | |
JP4462972B2 (ja) | スローアウェイ式ドリル | |
JP2008296329A (ja) | 油穴付きドリル | |
JP2003053605A (ja) | 加工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JP2006075938A (ja) | ドリル | |
JPH1043921A (ja) | マイクロドリ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