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7610A - 喷墨用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喷墨用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87610A CN101287610A CNA2006800381098A CN200680038109A CN101287610A CN 101287610 A CN101287610 A CN 101287610A CN A2006800381098 A CNA2006800381098 A CN A2006800381098A CN 200680038109 A CN200680038109 A CN 200680038109A CN 101287610 A CN101287610 A CN 1012876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uminium oxide
- black liquid
- layer
- ink
- pa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8—Intermediate layers;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 and imaging lay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50—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 B41M5/502—Recording shee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used to improve ink, dye or pigment receptivity, e.g. for ink-jet or thermal dye transfer recording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details, e.g. multilayer materials
- B41M5/506—Intermediate layers
Landscapes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墨液收纳层,在载体上顺序层叠下层及上层而构成双层结构。上层含有平均细孔半径不到5nm的氧化铝(氧化铝A)以及平均细孔半径为5nm以上的氧化铝(氧化铝B),重量比为(氧化铝A)∶(氧化铝B)=100∶0~70∶30,下层含有氧化铝A以及氧化铝B,重量比为(氧化铝A)∶(氧化铝B)=0∶100~50∶50,并且,上层与下层的厚度比为:(上层)∶(下层)=2∶1~5∶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供在印刷部无渗透的高品质的印刷品的喷墨记录用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喷墨方式是指从设于记录头的喷嘴排出墨液的液滴,使墨液附着于纸等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印刷方式。作为喷墨用记录介质可以使用现有的高级纸或涂布纸,但是为了得到与银盐照片相匹敌的高品质的印刷品,有必要使用能够对应多量的墨液排出量、墨液吸收性更优良的记录介质。于是,作为墨液吸收性优良的喷墨用记录介质,开发出了在载体上涂设具有空隙构造的涂布层、所谓的空隙型墨液收纳层而构成的介质,以通过现有的银盐照片或胶版印刷实现的高精细印刷领域为中心被适用。
所述空隙型墨液收纳层,通常由无机粒子以及该无机粒子的粘合剂(binder)为主体形成,作为该无机粒子多使用多孔质无机粒子,其中又多使用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因为二氧化硅是与墨液中所含色彩染料相同的阴离子性,所以墨液的定影性不好,图像浓度变低,耐水性和耐湿性也不好。因此,在将二氧化硅作为墨液收纳层的成分使用时,作为粘合剂,有必要使用对水溶性聚合物进行了阳离子变性后的粘合剂,或者同时使用阳离子性聚合物等。但是,像这样的阳离子性物质的使用,有时会导致墨液吸收性或者图像的耐光性下降。相对于此,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相比,墨液吸收性、定影性、图像光泽性优良。根据使用方法,可以得到优于使用二氧化硅时的高画质,能够得到也可以充分对应高速印刷的喷墨用记录介质。
涉及使用氧化铝的喷墨用记录介质的现有技术为例如在特开平7-232475号公报中,公开了作为构成墨液收纳层的颜料,使用平均细孔半径为20~细孔径分布的半值宽度为20~的氧化铝水合物的被记录介质。根据特开平7-232475号公报,该被记录用介质由于墨液吸收性优异,能够抑制印刷渗透,浸渍(临近点间引起凝集,图像浓度发生不均的现象)的发生,可以实现高图像浓度。
另外,在特开昭58-11028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在具有一层以上的层结构的,使用氧化铝等的空隙型墨液收纳层中,将其最上层的空隙分布曲线一个峰值设定在0.2~10μm,并且该空隙型墨液收纳层整体的空隙分布曲线的峰值至少为0.2~10μm及0.05μm以下的两种。根据特开昭58-110287号公报,具有所述空隙分布曲线的墨液收纳层,首先,由于在其上层的比较大的空隙,可瞬间吸收墨液,接着以空隙容积最大的孔径为0.05μm以下的构成的空隙处理墨液,墨液的吸收速度变快,墨液刚附着后,看上去干了的状态,即使人或装置的一部分触碰残留的墨液也不会污染图像,能够得到高解析度。
但是所述的现有的喷墨用记录介质,虽然墨液附着后不久的印刷部(墨液附着部)的渗透得到改善,但在墨液刚附着后的状态,或墨液附着后大约经过5分钟,附着的墨液虽然没有完全干燥,但是看起来已经干燥(半干燥状态)下,要将该记录介质保管于相册或重叠放置多张该记录介质,存在着印刷部产生渗透,画像品质显著降低的问题。该印刷后产生的印刷部的渗透原因虽然不清楚,但是可以推测是由于被墨液收纳层吸收的墨液溶剂受温度变化等的影响而在该墨液收纳层的内部膨胀、扩散,其结果是暂时在该墨液收纳层被定影的墨液色料,在膨胀和扩散的墨液溶剂的作用下移动。
即使在使用具有所述问题的喷墨用记录介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等到附着的墨液几乎完全干了之后再放到相册里保管等,或在印刷后的处理中加以细心的注意,也可以抑制印刷后的渗透。但是,印刷墨液完全干燥通常需要很长时间,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注意不使印刷部产生渗透是很麻烦的事情。因此,用户期望在印刷后不容易在印刷部产生渗透,印刷后的处理性更好的喷墨用记录介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很难在印刷部产生渗透,印刷后的处理性优异的喷墨用记录介质。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喷墨用记录介质,达到了所述目的,其特征在于,在载体上涂设含有无机粒子及无机粒子的粘合剂且该无机粒子为氧化铝的墨液收纳层,其中,所述墨液收纳层为在所述载体上顺序层叠下层及上层,所述上层含有作为所述氧化铝的平均细孔半径不足5nm的氧化铝(氧化铝A)及平均细孔半径为5nm以上的氧化铝(氧化铝B),以重量比计(氧化铝A)∶(氧化铝B)=100∶0~70∶30,所述下层含有作为所述氧化铝的所述氧化铝A及所述氧化铝B,以重量比计(氧化铝A)∶(氧化铝B)=0∶100~50∶50,并且,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的厚度比为(上层)∶(下层)=2∶1~5∶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介质的构成是包括载体、在该载体上涂设的墨液收纳层。
本发明的墨液收纳层为含有无机粒子及该无机粒子的粘合剂,具有空隙构造(多孔质的)的所谓空隙型墨液收纳层。而且只使用氧化铝作为该无机粒子。
作为该种空隙型墨液收纳层中的无机粒子,现状是多使用二氧化硅,很少只使用氧化铝。但是,因为氧化铝根据不同的使用方法,能够提供比使用二氧化硅时画质更高、也能够充分应对高速印刷的喷墨用记录介质,所以在本发明中,只使用氧化铝作为空隙型墨液收纳层中的无机粒子。另外,含有大量氧化铝的涂布层,与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涂布层相比,吸收墨液后涂布层自身的刚性容易降低,因此有墨液吸收前后的记录介质的纸姿势变化剧烈,打印机处的记录介质的搬运性下降的可能,所述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下述的本发明的双层结构(上层及下层)的墨液收纳层而解决,还有通过采用下述特定构成的树脂被覆纸(构成树脂被覆纸的原纸的厚度被调整在特定的范围中并且该原纸的两面的被覆树脂层的厚度比被调整在特定的范围中的树脂被覆纸)作为含有大量氧化铝的墨液收纳层的载体,能够进一步确实地解决,通过适当组合这些构成,可以将墨液吸收前后的记录介质的纸姿势变化抑制在最小限度,实现在打印机中的良好搬运性。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氧化铝,可以列举α-氧化铝,过渡性氧化铝(以γ、δ、θ-氧化铝为主相的氧化铝)、勃姆石、拟勃姆石、水铝石、三水铝石、三羟铝石、无定形氧化铝等,可以单独使用它们的一种以上或并用两种以上。在这些氧化铝中,特别是勃姆石、拟勃姆石、α-氧化铝,由于具有能够给墨液收纳层带来良好的墨液吸收能力的合适的细孔半径,所以优选用于本发明。
本发明使用的氧化铝的平均一次粒子直径,从墨液收纳层的墨液吸收性和表面光泽性以及显色性的平衡的观点考虑,优选3~50nm,更加优选3~30nm。氧化铝的平均一次粒子径,可以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或透过电子显微镜(TEM)等测量。
有关本发明的墨液收纳层为在所述载体上顺序层叠含有所述氧化铝的下层及上层而成为双层结构的墨液收纳层。该上层为该墨液收纳层的最表层,是在喷墨记录时,从记录头排出的墨液附着层。
所述的上层以及下层都含有平均细孔半径不同的两种氧化铝。该两种氧化铝是“平均细孔半径不满5nm(优选2~4nm)的氧化铝”(以下,称为氧化铝A)以及“平均细孔半径为5nm以上(优选5~15nm)的氧化铝”(以下,称为氧化铝B)。氧化铝A与氧化铝B优选平均细孔半径的差[(氧化铝B的平均细孔半径)-(氧化铝A的平均细口半径)]为1nm以上。氧化铝的平均细孔半径可以通过水银压入法求得。
上层的氧化铝A与氧化铝B的含有比率,从防止印刷部的渗透和印刷部的显色性以及在打印机处的搬运性之间的平衡的观点考虑,以重量比计为(氧化铝A)∶(氧化铝B)=100∶0~70∶30,优选(氧化铝A)∶(氧化铝B)=100∶0~75∶25。
另外,下层的氧化铝A与氧化铝B的含有比率,从与上层相同的观点考虑,以重量比计为(氧化铝A)∶(氧化铝B)=0∶100~50∶50,优选(氧化铝A)∶(氧化铝B)=0∶100~45∶55。
如此,由于上层以平均细孔半径相对小的氧化铝A为主体构成,所以主要作用于墨液色料的定影,能够使洋红色系以及黄色系染料那样的微小的墨液色料定影。另一方面,下层以平均细孔半径相对大的氧化铝B为主体构成,主要作用于墨液溶剂的吸收和渗透。而且,通过这样的上层与下层的综合作用,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介质,在墨液的速干性方面优良,瞬间吸收附着的墨液,并且可以在上层或下层以各自分离的状态保持构成墨液的墨液色料和墨液溶剂,其结果是能够提供印刷部无渗透的,处理性优异的印刷品。另外,采用如所述构成的上层以及下层,不仅印刷部的显色性变高,能够得到高画质,而且能够维持适当的纸姿势,不容易引起弯曲等变形,不会发生供纸错误或重送、卡纸、记录头擦伤,能够得到在打印机处的良好搬运性。
但是,为了使所述那样的上层的墨液色料的定影作用以及下层的墨液溶剂的渗透促进作用能够可靠实现,有效防止印刷后的印刷部的渗透,有必要使上层与下层的厚度比为(上层)∶(下层)=2∶1~5∶1,优选(上层)∶(下层)=2.5∶1~3.5∶1。如果该厚度比落在所述范围外,就不能有效防止印刷后的渗透。
上层的厚度优选30~60μm,更加优选30~45μm。另外作为上层的涂设量,换算为固体成分,优选30~60g/m2,更加优选30~45g/m2。
下层的厚度优选10~20μm,更加优选10~15μm。另外作为下层的涂设量,换算为固体成分,优选10~20g/m2,更加优选10~15g/m2。
另外,上层与下层的铝的含量,相对于上层或下层的所有固体成分重量,都优选为70~97重量%,更加优选75~95重量%。在氧化铝的含量不足70重量%时,有墨液吸收性不够,难以得到良好画质的顾虑;超过97重量%时,有涂膜强度不足,产生掉粉等问题的顾虑。
作为有关本发明的在墨液收纳层(上层、下层)使用的所述铝的粘合剂(binder),可以含有与墨液具有亲和性的水溶性或非水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具体来说,可以列举例如甲基纤维素、甲基羟乙基纤维素、甲基羟丙基纤维素以及羟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系粘合剂,淀粉及其变性物,明胶及其变性物,酷朊、支链淀粉、阿拉伯树胶以及白蛋白等天然高分子树脂或它们的衍生物,聚乙烯醇及其改性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酰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胶乳或乳浊液类,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乙烯基聚合物,聚乙烯亚胺、聚丙烯二醇、聚乙烯二醇、以及无水马来酸或其共聚物等,乙烯基吡咯烷酮/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甲醛等缩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混合两种以上使用。
作为所述粘合剂优选的物质,是聚乙烯醇及其改性物(改性聚乙烯醇),尤其优选皂化度为75~98摩尔%,平均聚合度为500~5000的聚乙烯醇及其改性物。作为该改性物,可以列举阳离子变性物或硅烷醇改性物。所述聚乙烯醇等,不阻碍墨液收纳层的水性墨液吸收性,可以通过比较少量添加来提高层强度。
所述粘合剂的含量,从墨液收纳层的涂膜强度和墨液吸收性的平衡观点来考虑,即使是上层和下层,当相对于该层中含有的铝100重量份,优选3~30重量份,更加优选5~20重量份。一般地,在只利用二氧化硅作为空隙型墨液收纳层中含有的无机粒子的情况下,该二氧化硅的粘合剂的含量,大多相对于二氧化硅100重量份在10~100重量份的范围调整,与只用氧化铝作为该无机粒子的情况相比,有粘合剂的含量有变多的倾向。但是在氧化铝的粘合剂的含量超过一定量时,粘合剂会埋住氧化铝的细孔,有可能不能充分发挥氧化铝所具有的优良的墨液吸收能力。于是在本发明中,将氧化铝的粘合剂的优选含量设定为比只使用二氧化硅作为无机粒子的墨液收纳层中通常的粘合剂的含量少的所述范围。
在有关本发明的墨液收纳层(上层、下层)中,除了所述的氧化铝以及粘合剂以外,根据需要,还可以适当含有架桥剂、墨液定影剂(阳离子性物质)、颜料分散剂、增粘剂、流动性改良剂、消泡剂、抑泡剂、离型剂、发泡剂、浸透剂、着色染料、着色颜料、荧光增白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防腐剂、防霉剂等各种添加剂。
有关本发明的墨液收纳层,为在载体上,通过公知的涂布法涂布含有所述各种成分的下层用涂布液,令其干燥后,再通过公知的涂布法涂布含有所述各种成分的上层用涂布液,令其干燥而进行涂设。
作为所述构成的涂设有墨液收纳层的载体,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高级纸、再生纸、尺寸处理纸等的纸;艺术纸、被覆纸、铸涂纸、树脂被覆纸、树脂浸渍纸;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等的膜和片状塑料基材;金属膜、金属板;能够使用使这些贴合的复合基材。载体的厚度优选为100~300μm,作为载体的单位面积相当的重量(面积),优选为100~300g/m2。
在本发明中,尤其优选的载体为树脂被覆纸。树脂被覆纸为在原纸的两面分别被覆树脂层,在光泽、质感、耐水性的改善中带来特殊的效果。
作为构成所述树脂被覆纸的所述原纸,优选使用纸,作为构成该纸的纸浆,例如,可以列举天然纸浆、再生纸浆、合成纸浆等,可以混合它们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使用。该纸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一般造纸中使用的上胶剂、纸力增强剂、填料、带电防止剂、荧光增白剂、染料等各种添加剂。另外,在该纸上可以涂布表面上胶剂、表面纸力剂、荧光增白剂、带电防止剂、染料、锚固剂等。另外,在该纸的抄制中或抄制后,也可以利用轧光机装置等如通常方法那样进行纸的表面平滑化处理。
所述原纸的厚度,从得到在打印机处的良好的搬运性的观点看,优选为100~300μm,更优选为120~250μm。如果原纸的厚度不满100μm,则由于在喷墨用记录介质的刚性不足,所以在打印机内部移动中从动辊不再压纸后,为了得到良好的搬运性而无法维持良好的纸姿势,有产生卡纸或记录头擦伤的危险。相反,如果原纸的厚度超过300μm,相对于打印机的搬运路径的阻力增大,有产生供纸不良或卡纸的可能。
另外,作为所述原纸的质地,优选80~300g/m2,更加优选100~270g/m2。
另外,作为构成所述树脂层的树脂,可以使用聚烯烃树脂或用电子线硬化的电子线硬化型树脂。作为聚烯烃树脂,例如可以使用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戊烯等烯烃的均聚物、乙烯-丙烯共聚体等两种以上的烯烃构成的共聚体,或它们的混合物等,可以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密度、熔融粘度指数(melt index)。在这些之中,特别是低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从质感、强度、耐水性以及成本的观点看是优选的。
在所述树脂层中,作为所述树脂以外的成分,根据需要,可以适当组合含有氧化钛、氧化锌、滑石、碳酸钙等白色颜料、硬脂酸酰胺、花生酸酰胺等脂肪酸酰胺、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铝、硬脂酸镁等脂肪酸金属盐、IRGANOX1010、IRGANOX1076等抗氧化剂、着色颜料或着色染料、荧光增白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添加剂。
所述树脂层分别形成于所述原纸的两面(所述原纸中的所述墨液收纳层的涂设面侧和非涂设面侧)。作为树脂层的优选形态,墨液收纳层被涂设在树脂被覆纸的一面的树脂层上,即墨液收纳层仅被单面地涂设在树脂被覆纸上的情况中,位于原纸与墨液收纳层之间的树脂层(一面的树脂层,墨液收纳层涂设侧树脂层),与一侧的该树脂层隔着原纸位于相反侧的树脂层(另一面的树脂层,墨液收纳层非涂设侧树脂层)的厚度之比,可以列举处于(一面的树脂层)∶(另一面的树脂层)=1∶1~1∶2的范围,优选处于1∶1.5~1∶2的范围。如此,通过使墨液收纳层非涂设侧树脂层的厚度与墨液收纳层涂设侧树脂层的厚度相同,或以一定程度厚于墨液收纳层涂设侧树脂层的厚度(最大在2倍以内的范围),由此喷墨用记录介质通过在墨液的供给前后,能够维持其被记录面朝向上方略凸的反弯曲(minus curl)的姿势,可以有效防止夹纸以及记录头擦伤。但是,在墨液收纳层非涂设侧树脂层(另一面树脂层)的厚度,超过墨液收纳层涂设侧树脂层(一面树脂层)的厚度2倍时,喷墨用记录介质的反弯曲的程度变得过强,有产生供纸不良以及夹纸的可能。
所述墨液收纳层涂设侧树脂层(一面树脂层)的厚度,优选10~25μm,更加优选15~20μm。
另外,作为所述墨液收纳层涂设侧树脂层的涂设量,换算为固体成分,优选10~25g/m2,更加优选15~20g/m2。
所述墨液收纳层非涂设侧树脂层(另一面树脂层)的厚度,优选20~50μm,更加优选20~40μm。
另外,作为所述墨液收纳层非涂设侧树脂层的涂设量,换算为固体成分,优选20~50g/m2,更加优选20~40g/m2。
作为所述树脂被覆纸(载体)尤其优选为在所述树脂被覆纸的一面的所述树脂层上,涂设(只在树脂被覆纸的单面上涂设墨液收纳层)墨液收纳层的情况中,所述原纸的厚度为100~300μm,(优选为120~250μm)位于所述原纸和所述墨液收纳层之间的一面的所述树脂层(墨液收纳层涂设侧树脂层),与另一面的所述树脂层(墨液收纳层非涂设侧树脂层)的厚度比是(一面的树脂层)∶(另一面的树脂层)=1∶1~1∶2(优选为1∶1.5~1∶2)的特定构成的树脂被覆纸。使用所述特定特定构成的树脂被覆纸的喷墨用记录介质,解决下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抑制了墨液附着前后的纸姿势变化,不容易发生褶皱以及卷曲,打印机处的搬运性优良。
(现有技术的问题)
在所述树脂被覆纸上,涂设了使用氧化铝作为所述无机粒子的空隙型墨液收纳层的结构的喷墨用记录介质,是能够应对高精细印刷用途以及高速印刷的优良介质。具有所述构成的现有的喷墨用记录介质,在喷墨打印机的印刷中,由于赋予墨液而产生褶皱(印刷面的波动)以及卷曲(印刷面的弯曲),存在着容易发生卡纸、记录介质接触该打印机的记录头而产生记录头擦伤的问题。记录头擦伤不仅会弄脏记录介质,最差的情况会使记录头损坏。另外,在发生了像褶皱和卷曲这样的记录介质的变形时,就算是画质自身是高品质,当作为印刷品整体的外观质感也会显著下降,结果并不能得到高品质的印刷品。
所述树脂被覆纸为,在使用聚烯烃树脂作为树脂层的主要成分时,可以通过在移动的原纸上延伸铺满加热熔融的聚烯烃树脂,即用所谓的挤出涂敷法制造。在使用电子线硬化型树脂作为树脂层的主要成分时,可以用凹版涂敷机、刮板式涂敷机等公知的涂敷机,在原纸上涂上该电子线硬化型树脂后,照射电子线,通过使树脂硬化来制造。另外,不限于树脂层的种类,在用树脂层覆盖原纸之前,可以对原纸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等活性化处理。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介质为不被限定为具有所述的构成,即在载体的单面上顺序层叠下层及上层,而成为双层结构的墨液收纳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可以进行种种变更。
例如,在载体和下层之间,为了提高两者的接合性而涂设锚固涂敷层,涂设锚固涂敷层在使用树脂被覆纸作为载体时特别有效。
另外,在载体的墨液收纳层涂设侧的相对侧上,在打印机内部搬运时出于防止滑动和带电防止等的目的,而涂设毡毛层,另外,在所述载体的两面的任何一面上涂设所述的双层结构的墨液收纳层。
实施例
以下,列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本发明的效果的试验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
(树脂被覆纸A的制造)
在游离度300mlcsf的LBKP纸浆100重量份中,以相对于纸浆的绝对干重量比添加环氧化山嵛酰胺0.5重量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0重量份,聚酰胺聚胺表氯醇0.1重量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0.5重量份,得到浆料,利用长网抄纸机将其抄制为170g/m2的原纸。并且,为了调整该原纸的表面尺寸,在聚乙烯醇4%水溶液中添加荧光增白剂(住友化学工业制,Whitex BB)0.04重量%,将其浸透入原纸,使其换算的绝对干重量为0.5g/m2,干燥后进一步施加轧光处理将密度调整为1.05g/ml,得到原纸。
在如此得到的原纸的线面(背面)侧施加电晕放电处理后,利用熔融挤压机,在该电晕放电处理面的全面均匀涂敷高密度的聚乙烯,形成厚度29μm的树脂层。进一步,对该树脂层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后,在该电晕放电处理面,将在水中以1∶2的重量比分散了氧化铝(日产化学工业制,氧化铝溶胶100)和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制,snowtex O)的分散液(带电防止剂),以干燥重量计0.2g/m2涂布。
接着,对所述原纸的毡面(表面)侧施加电晕放电处理后,利用熔融挤压机,在该电晕放电处理面的全面均匀涂敷MFR(melt flow rate)3.8的低密度聚乙烯,形成厚度19μm的树脂层。另外,此处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中,以对聚乙烯计算含有10重量%的锐钛型二氧化钛,以对聚乙烯计算含有0.01重量%的荧光增白剂,以及微量的群青。
进一步,在所述原纸的毡面(表面)侧形成的树脂层的表面上,作为媒染剂涂布并干燥0.6g/m2的聚烯丙胺(日东纺织制),形成锚固涂敷层(媒染剂含有层)。
如此,原纸的两面分别被树脂层覆盖,制造了带锚固涂敷层的树脂被覆纸A。
[实施例1]
分别调制下述组成的上层用涂布液以及下层用涂布液。然后,在树脂被覆纸A的所述锚固涂敷层上,涂布、干燥该下层用涂布液,使干燥后的涂布量为10g/m2,进一步,涂布、干燥该上层用涂布液,使干燥后的涂布量为30g/m2。如此,在树脂被覆纸上涂设了由厚度10μm的下层与厚度30μm的上层顺次层叠构成的双层结构的墨液收纳层。
将通过以上顺序得到的喷墨用记录介质作为实施例1的样品。
<上层用涂布液的组成>
·氧化铝A(催化剂化成公司制,kataroidoAS-3) 10重量%
(平均一次粒子径10μm,平均细孔半径3.3nm)
·粘合剂(kurare公司制,PVA235) 2重量%
(聚乙烯醇,皂化度88摩尔%,平均聚合度为3500)
·阳离子聚合物 0.5重量%
(第一工业制药制,sharoll DC902P,51.5%水溶液)
·硼酸(架桥剂) 0.5重量%
·聚氧化乙烯月桂基醚(界面活性剂) 0.03重量%
(花王制,emarugen 109P,10%水溶液)
·离子交换水 平衡
计100重量%
<下层用涂布液的组成>
·氧化铝B(由下述制造法制造) 10重量%
(平均一次粒子径30nm,平均细孔半径7.1nm)
·粘合剂(kurare公司制,PVA235) 2重量%
(聚乙烯醇,皂化度88摩尔%,平均聚合度为3500)
·阳离子聚合物 0.5重量%
(第一工业制药制,シヤロ一ルDC902P,51.5%水溶液)
·硼酸(架桥剂) 0.5重量%
·聚氧化乙烯月桂基醚(界面活性剂) 0.03重量%
(花王制,emarugen 109P,10%水溶液)
·离子交换水 平衡
计100重量%
(氧化铝B的制造法)
将离子交换水1200g,异丙醇900g加入至3L的反应器,加热至75℃。在其中加入异丙醇铝408g,以75℃加热24小时后,进一步在95℃进行10小时的加水分解。加水分解后加入24g醋酸,在95℃中搅拌48小时。接着,浓缩至固体成分浓度为15重量%,得到氧化铝水和物的分散液(溶胶)。在室温下使该溶胶干燥,测定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出了拟勃姆石构造。另外,利用TEM测定平均一次粒子径为30nm,是纵横比为6.0的平板状。另外,利用水银注压法测定平均细孔半径为7.1nm。
[实施例2~实施例5及比较例1~比较例6]
在实施例1中,除了上层以及/或者下层的氧化铝A和氧化铝B的含有比率,上层以及/或者下层的厚度进行各种变更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喷墨用记录介质,分别作为实施例2~实施例5及比较例1~比较例6的样品。
[实施例1]
关于如此得到的实施例1~实施例5及比较例1~比较例6的喷墨用记录介质的各样品,分别通过以下方法评价了刚印刷后的印刷部的渗透(初期渗透)、印刷结束后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时刻下的印刷部的渗透(经时渗透)以及显色性。这些评价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初期渗透、经时渗透以及显色性的评价方法)
在喷墨打印机(精工爱普生制,PM-A900)上放置所述样品,在该样品的墨液收纳层的表面,以“推荐清晰模式”印刷高精细彩色数字标准图像[(ISO/JIS-SCID),图像名称“肖像画”(样品号1,图像的评价辨认号N1)]。
目视观察如此制作的印刷品刚印刷后的印刷面,设在印刷部完全看不到渗透(在异色的边界部分,颜色渗透或不均匀的相互混合现象)的为A(初期渗透防止性良好),只有一点渗透的为B,有明显渗透的为C。
另外,将所述样品,在室温25℃,相对湿度60%RH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后,在该环境下以与所述相同的印刷条件印刷所述肖像画。然后,将该刚印刷后的印刷品,在收纳于能够从外部看到其印刷面的透明文件夹的状态下放置1天后,目视观察该印刷面,设印刷部完全没有渗透的为A(经时渗透防止性良好),只有一点渗透的为B,有明显渗透的为C。
另外,将所述印刷品,在室温25℃,相对湿度被设定为50%RH的恒温、恒湿槽中放置24小时后,关于印刷部中青绿(C)、洋红(M)、黄(Y)、黑(K)的各色墨液的占空系数100%的部分,使用guretagumakubesu公司制的spectrorino SPM-50,在视角2度、光源D50,无滤光器的条件下测定反射光学浓度(OD值),设CMYK的OD值的合计超过7.5的为A(图像浓度浓,显色性良好),该合计处于7.5~6.0的范围的为B(实用上没问题),该合计值不满6.0的(平均OD值不满1.5)的为C。
表1
氧化铝A:平均细孔半径3.3nm
氧化铝B:平均细孔半径7.1nm
(树脂被覆纸B的制造)
在游离度300mlcsf的LBKP纸浆100重量份中,以相对于纸浆的绝对干重量比添加环氧化山嵛酰胺0.5重量份,阴离子聚丙烯酰胺1.0重量份,聚酰胺聚胺表氯醇0.1重量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0.5重量份,得到浆料,利用长网抄纸机将其抄制为170g/m2的原纸。并且,为了调整该原纸的表面尺寸,在聚乙烯醇4%水溶液中添加荧光增白剂(住友化学工业制,Whitex BB)0.04重量%,将其浸透入原纸,使其换算的绝对干重量为0.5g/m2,干燥后进一步施加轧光处理将密度调整为1.05g/ml,得到厚度为150μm的原纸。
在如此得到的原纸的线面(背面)侧施加电晕放电处理后,利用熔融挤压机,在该电晕放电处理面的全面均匀涂敷高密度的聚乙烯,形成厚度36μm的树脂层(另一面的树脂层,墨液收纳层非涂设侧树脂层)。进一步,对该墨液收纳层非涂设侧树脂层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后,在该电晕放电处理面,将在水中以1∶2的重量比分散了氧化铝(日产化学工业制,氧化铝溶胶100)和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工业制,snowtex O)的分散液(带电防止剂),以干燥重量计0.2g/m2涂布。
接着,对所述原纸的毡面(表面)侧施加电晕放电处理后,利用熔融挤压机,在该电晕放电处理面的全面均匀涂敷MFR(melt flow rate)3.8的低密度聚乙烯,形成厚度18μm的树脂层(一面的树脂层,墨液收纳层涂设侧树脂层)。另外,此处使用的低密度聚乙烯中,以对聚乙烯计算含有10重量%的锐钛型二氧化钛,以对聚乙烯计算含有0.01重量%的荧光增白剂,以及微量的群青。
进一步,在所述墨液收纳层涂设侧树脂层的表面,作为媒染剂涂布并干燥0.6g/m2的聚烯丙胺(日东纺织制),形成锚固涂敷层(媒染剂含有层)。
如此,原纸的两面分别被树脂层覆盖,制造了带锚固涂敷层的树脂被覆纸B。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中除使用代替树脂被覆纸A的树脂被覆纸B以外,制造与实施例2相同的喷墨用记录介质,将其作为实施例6的样品。
[实施例7~13]
在实施例6中,除了对构成树脂被覆纸的原纸、树脂层(墨液收纳层涂设侧树脂层、墨液收纳层非涂设侧树脂层)的厚度如下述(表3)所示进行各种变更以外,制造与实施例6相同的喷墨用记录介质,分别作为实施例7~13的样品。
[试验例2]
关于如此得到的实施例6~13的喷墨用记录介质的各样品,分别通过下述方法评价了纸姿势、搬运性、记录头擦伤。这些评价结果如下述(表3)所述。
(纸姿势的评价方法)
将A4尺寸的所述样品,在室温25℃,相对湿度60%RH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然后将该样品放在平台上,其被记录面(墨液收纳层的表面)朝上,测定此时的样品四角以及四边各自离台表面的高度,将这些测定值中的最大值作为正侧的最大值。另外,相反,将样品的被记录面朝下放置,测定此时的样品四角以及四边各自离台面的高度,将这些测定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负侧的最大值。并且,将正侧的最大值和负侧的最大值之和作为纸姿势的范围,进行如下述(表2)的排序。排序为A为最高评价。
表2
正侧最大值(A) | 负侧最大值(B) | 纸姿势范围(A)和(B) | 排序 |
0mm~1mm | 0mm~10mm | 11mm以下 | A(最高评价) |
比1mm大但在2mm以下 | 比10mm大但在15mm以下 | 17mm以下 | B |
比2mm大但在4mm以下 | 比15mm大但在20mm以下 | 24mm以下 | C |
比4mm大 | 比20mm大 | 比24mm大 | D |
(搬运性的评价方法)
将A4尺寸的所述样品20张层叠放置在喷墨打印机(精工爱普生制,PM-A900)的供纸盘里,令该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动作,将这些样品顺次供纸。进行10次该操作(共计纸张数200张),计数发生在其中的供纸错误(没能从供纸盘中拾起纸张)、重送(供应了多张用纸)以及卡纸(用纸卡在打印机内部,不能搬运)的次数,设这些的发生率[{(供纸错误、重送以及卡纸的发生次数合计)/200}×100]不到1%的为A(搬运性良好),供纸不良的发生率为1%以上且不到2%的为B,供纸不良的发生率为2%以上不到3%的为C,供纸不良的发生率为3%以上的为D。
(记录头擦伤的评价方法)
将A4尺寸的所述样品,在室温25℃,相对湿度60%RH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然后使用喷墨打印机(精工爱普生制,PM-A900),在该样品的被记录面,通过四边没有空白的印刷来印刷高精细彩色数字标准图像(ISO JIS/SCID图像N1~N8)。目视观察印刷后的被记录面,设污渍附着率[{(被记录面上的污渍附着部分的面积合计)/(被记录面的总面积)}×100]为0%的为A(评价最高),2%以下的为B,大于2%且在3%以下的为C,超过3%的为D。
表3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介质,由于所述构成的墨液收纳层的作用具有优异的墨液吸收特性,印刷后难以发生印刷部的渗透。即本发明根据由平均细孔半径小的氧化铝作为主体的墨液收纳层的上层和平均细孔半径大的氧化铝作为主体的墨液收纳层的下层的构成,用于对该上层赋予作为墨液色料的定影层的功能,对该下层赋予作为墨液溶剂的吸收层的功能,该墨液收纳层可以瞬间吸收附着的墨液,并且可以以各自分离的状态保持构成该墨液的墨液色料和墨液溶剂,墨液溶剂不会停留在墨液色料定影的上层。因此,就算是受湿度变化等的影响,保持于墨液收纳层中的墨液溶剂膨胀、扩散,给定影于上层的墨液色料带来的影响也少,结果可以有效控制印刷部的渗透。因此,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介质,就算在印刷刚结束后没有经过多长时间的阶段就被放入相册,或多张重叠放置,印刷部也不会发生渗透,印刷后的处理性优良。另外,本发明的喷墨用记录介质,使用氧化铝作为构成墨液收纳层的无机粒子,在高速印刷中也能稳定得到良好的画质,可以很好的使用于像银盐照片一样的高精细印刷的用途。
Claims (6)
1、一种喷墨用记录介质,其在载体上涂设有含有无机粒子及该无机粒子的粘合剂且该无机粒子为氧化铝的墨液收纳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液收纳层是在所述载体上顺序层叠下层及上层而形成的,
在所述上层中,作为所述氧化铝含有平均细孔半径低于5nm的氧化铝A以及平均细孔半径为5nm以上的氧化铝B,其中,以重量比计氧化铝A∶氧化铝B=100∶0~70∶30,
在所述下层中,作为所述氧化铝含有所述氧化铝A以及所述氧化铝B,其中,以重量比计氧化铝A∶氧化铝B=0∶100~50∶50,
并且,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的厚度比为上层∶下层=2∶1~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用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的厚度为30~60μm,所述下层的厚度为10~20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用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层以及所述下层各自的所述粘合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氧化铝100重量份为3~30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用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为原纸的两面分别被树脂层被覆的树脂被覆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用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液收纳层被涂设于所述树脂被覆纸的一面的所述树脂层上,
所述原纸的厚度是100~300μm,
位于所述原纸和所述墨液收纳层之间的一面的所述树脂层,与另一面的所述树脂层的厚度比为一面的树脂层∶另一面的树脂层=1∶1~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用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一面的所述树脂层的厚度为10~25μm,另一面的所述树脂层的厚度为20~50μ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00274 | 2005-10-14 | ||
JP300274/2005 | 2005-10-14 | ||
PCT/JP2006/320981 WO2007043713A1 (ja) | 2005-10-14 | 2006-10-16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媒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87610A true CN101287610A (zh) | 2008-10-15 |
CN101287610B CN101287610B (zh) | 2010-12-29 |
Family
ID=37942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3810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7610B (zh) | 2005-10-14 | 2006-10-16 | 喷墨用记录介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142519A1 (zh) |
EP (1) | EP1935660B1 (zh) |
JP (1) | JPWO2007043713A1 (zh) |
CN (1) | CN101287610B (zh) |
DE (1) | DE602006014566D1 (zh) |
WO (1) | WO200704371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29478A (zh) * | 2010-10-18 | 2012-07-04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介质 |
CN103568619A (zh) * | 2013-12-02 | 2014-02-12 | 江苏耐斯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医用高光防水数码喷墨打印彩色胶片及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74186B2 (ja) | 2011-03-30 | 2016-03-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DE102015119327A1 (de) * | 2015-11-10 | 2017-05-11 | Von Ardenne Gmbh | Verfahren, Beschichtungsanordnung und Beschichtungsmaterial-Transfer-Maske |
WO2020046283A1 (en) * | 2018-08-28 | 2020-03-0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able media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44815B2 (ja) * | 1991-02-21 | 2001-03-12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記録用シートおよび記録物 |
DE69215781T2 (de) * | 1991-07-26 | 1997-04-03 | Asahi Glass Co Ltd | Aufnahmestreifen für Tintenstrahldrucker |
JPH06199034A (ja) * | 1992-12-28 | 1994-07-19 | Asahi Glass Co Ltd | 記録用シート |
EP0737592B1 (en) * | 1993-03-02 | 2000-05-31 |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 Ink jet recording sheet |
JP3591969B2 (ja) * | 1995-03-15 | 2004-1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US5723211A (en) * | 1996-04-01 | 1998-03-03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k-jet printer recording element |
JP3733283B2 (ja) * | 2000-09-07 | 2006-01-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式による画像形成方法 |
JP3581680B2 (ja) * | 2000-09-27 | 2004-10-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
DE60126657T2 (de) * | 2000-12-04 | 2007-05-31 | Canon Finetech Inc., Mitsukaido | Aufzeichnungsmedium |
EP1415823A4 (en) * | 2001-07-11 | 2004-09-29 | Mitsui Chemicals Inc | INK-JET RECORDING SHEET |
JP2003063128A (ja) * | 2001-08-23 | 2003-03-05 | Canon Inc | 記録媒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記録方法 |
JP2003335049A (ja) * | 2002-05-21 | 2003-11-25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 |
US20090278993A1 (en) * | 2005-09-30 | 2009-11-1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Wirelessly Connecting Signal Source Apparatus And Signal Sink Apparatus |
-
2006
- 2006-10-16 DE DE602006014566T patent/DE602006014566D1/de active Active
- 2006-10-16 WO PCT/JP2006/320981 patent/WO200704371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10-16 EP EP06812106A patent/EP1935660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10-16 CN CN2006800381098A patent/CN10128761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0-16 JP JP2007540235A patent/JPWO2007043713A1/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10-16 US US12/083,642 patent/US2009014251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29478A (zh) * | 2010-10-18 | 2012-07-04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介质 |
CN102529478B (zh) * | 2010-10-18 | 2014-09-03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介质 |
CN103568619A (zh) * | 2013-12-02 | 2014-02-12 | 江苏耐斯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医用高光防水数码喷墨打印彩色胶片及制备方法 |
CN103568619B (zh) * | 2013-12-02 | 2015-12-02 | 江苏耐斯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医用高光防水数码喷墨打印彩色胶片及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935660A4 (en) | 2009-07-08 |
EP1935660A1 (en) | 2008-06-25 |
WO2007043713A9 (ja) | 2007-06-07 |
EP1935660B1 (en) | 2010-05-26 |
JPWO2007043713A1 (ja) | 2009-04-23 |
WO2007043713A1 (ja) | 2007-04-19 |
CN101287610B (zh) | 2010-12-29 |
US20090142519A1 (en) | 2009-06-04 |
DE602006014566D1 (de) | 2010-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93313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 | |
CN101287610B (zh) | 喷墨用记录介质 | |
US20070202263A1 (en) | Process For Producing Coated Sheet | |
CN101277820B (zh) | 喷墨用记录介质 | |
JP200227401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ート | |
JP2004276519A (ja) | 両面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シートおよびその使用 | |
JP200326086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4243260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624001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材料 | |
JP2003293298A (ja) | 多層抄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及び製造方法 | |
JP200811460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葉書 | |
JP2005103826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葉書 | |
JP2004074576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
JP200630585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 |
JP4003350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体 | |
JP200423078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葉書 | |
JP2000263924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3699100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 |
JP200414875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 |
JP200429134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葉書 | |
JP200909613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 | |
JP200429157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葉書 | |
JP200528030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媒体 | |
JP200411447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キャストコート紙用支持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キャストコート紙 | |
JP200609580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キャストコート紙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9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