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4451A - 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分解方法、以及液体检测单元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分解方法、以及液体检测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84451A CN101284451A CNA2008100904458A CN200810090445A CN101284451A CN 101284451 A CN101284451 A CN 101284451A CN A2008100904458 A CNA2008100904458 A CN A2008100904458A CN 200810090445 A CN200810090445 A CN 200810090445A CN 101284451 A CN101284451 A CN 1012844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detecting unit
- liquid
- liquid detecting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尤其容易与液体容器等的固定触点电连接以及解除该电连接的液体检测单元和使用其的液体容器、以及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和分解方法。液体检测单元(111)包括:单元壳(133);由单元壳(133)保持的传感器(132);以及中继端子(143、144),具有中继部(143c、144c)、中继部两端侧的第一端子(143a、144a)以及第二端子(143b、144b),其中第二端子与传感器连接。单元壳包括: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保持中继端子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保持部(111c),保持中继端子的第二端子;以及变形部(112),设置于第一端子保持部与第二端子保持部之间,向缩小第一端子保持部与第二端子保持部间的距离(W)的方向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于打印机用的墨盒等的液体检测单元、使用该液体检测单元的液体容器、以及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和分解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从液体喷射头的喷嘴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以往有喷墨式打印机。这种喷墨式打印机有的具有将墨盒搭载在托架以外位置上的离架型供墨系统。作为具有这种离架型供墨系统的情况,例如有为了进行大张纸印刷而具备大容量的墨盒的情况、以及通过不搭载墨盒来使托架小型化,从而将喷墨式打印机做得小而薄的情况等等。通常在墨盒上搭载用于检测墨水余量的墨水检测单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离架型墨盒。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191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墨水检测单元包含压电元件等传感器,由传感器检测的电信号被存储在墨盒上搭载的电路板上的存储元件中。墨水检测单元一侧的端子与电路板上的固定触点弹性接触,以使两者维持可靠的电接触。
因此,为了将墨水检测单元搭载到墨盒上或从墨盒拆卸,必须需要考虑墨盒内容纳的墨水容纳袋和墨水检测单元之间的连接、以及电路板上的固定触点与墨水检测单元一侧的端子之间的弹性连接这两方面,并要求有一个简便的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尤其容易接通和解除与液体容器等的固定触点的电连接的液体检测单元、使用该液体检测单元的液体容器、以及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和分解方法。
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的液体检测单元的特征在于,包括:单元壳、由所述单元壳保持的传感器、以及中继端子,所述中继端子包括中继部和位于所述中继部的两端侧的第一以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传感器相连,
其中,所述单元壳包括:
第一端子保持部,保持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
第二端子保持部,保持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第二端子;以及
变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与所述第二端子保持部之间,向缩小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与所述第二端子保持部之间的距离的方向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通过使变形部弹性变形来使第一端子的位置伸出缩回。如果在此状态下,将液体检测传感器安装到液体容器等上,则可在第一端子不与液体容器等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使第一端子到达规定的电连接位置。从而,中继端子难以发生变形等,能够降低连接不良,而且液体检测单元的安装操作也变得容易。只要使变形部弹性回复,就能够将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电路板等的固定触点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变形部可以包括狭缝,并且所述变形部弹性变形,以缩小所述狭缝的槽宽。
如此,作为单元壳的形状只要形成狭缝,就能够形成变形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变形部可以包括:可动体,与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中继部延展的方向交叉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一侧;支持体,与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中继部延展的方向交叉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保持部一侧,并与所述可动体分开设置;以及连接部,接合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持体。这样,可通过所述可动体、所述支持体以及所述连接部来规定所述狭缝。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可以设置在从所述可动体与所述连接部接合的基端延伸的自由端部。由此,能够保证较大的第一端子保持部、进而第一端子的位移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在所述可动体的自由端部设置用于施加使所述变形部变形的外力的操作部。由此,通过操作操作部,可使变形部弹性变形,从而液体检测单元的装卸将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部可以包括:从与所述可动体以及所述支持体接合的各个基端向上方延伸的两个上升部;以及将所述两个上升部的上端部彼此接合的接合部。由此,可使所述两个上升部作为用于施加使所述变形部变形的外力的把持部而发挥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连接部也可以由与所述单元壳分开的独立部件的弹性体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中继端子可以由金属制的薄板形成,所述中继部可以包括:横越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持体的第一薄板部;以及在所述第一薄板部的端部折弯并沿着所述可动体延伸的第二薄板部。此时,所述第一端子在第二薄板部的端部折弯并向远离所述可动体的方向突出形成。由此,中继端子的中继部的刚性通过多个折弯部而提高,从而容易跟随可动体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变形部可以包括变形引导部,该变形引导部跟随所述变形部的变形而引导所述第一薄板部变形。由此,中继端子对可动体的跟随性变得更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薄板部可以包括沿所述支持体折弯而被加强的加强部。由此,中继端子的刚性进一步提高,从而容易使第一端子跟随变形部而位移。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也可以将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可动地保持,并且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向所述变形部弹性变形的方向被突出偏置并被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保持。由此,在变形部弹性回复后也能够向第一端子施加弹性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端子可以包括将被突出偏置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长孔部,并且所述单元壳的第一端子保持部可以包括插通所述长孔部的突起部。由此,能够将第一端子可动地保持在第一端子保持部。
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有液体的液体容纳袋;
框体,形成有容纳所述液体容纳袋的液体容你能部,并设有固定触点;以及
如上述形成的液体检测单元,经由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安装部而与所述液体容纳袋的液体导出口接合,
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固定触点相连。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涉及的液体容器中,通过使用液体检测单元的变形部,液体检测单元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所述安装部为中心旋转安装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由于液体检测单元与内置于液体容器中的液体容纳袋接合,因而对于电连接/连接解除维持此接合的液体容纳单元来说,旋转操作最优选。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构成为如下结构:所述框体包括:容纳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检测单元容纳部;分划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检测单元容纳部,并设有所述安装部的间隔壁;以及与所述间隔壁一起分划所述检测单元容纳部,并保持电路板的侧壁,其中,所述固定触点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通过利用液体检测单元的变形部,能够简化将液体检测单元的第一端子与电路板的连接/不连接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侧壁可以具有基板保持部,该基板保持部使所述电路板的表面露出地保持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端子接触的所述固定触点可形成在所述电路板的背面上,所述基板保持部可在触点所述电路板的一个边的方向上的隔着所述固定触点的两侧,包括用于卡止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第二卡止部,所述第一、第二卡止部通过热铆接来卡止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可以包括形成于在所述一个边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第二卡止部之间的位置处的弯曲变形部。
于是,即便假定第一、第二卡止部的热铆接部的强度弱,当第一端子压靠在固定触点上时,也能够降低通过弯曲变形部变形的电路板作用于第一、第二卡止部的热铆接部上的力。由此,能够防止电路板的脱落。该弯曲变形部只要容易使电路板弯曲变形即可,例如可由形成在电路板上的切口部来构成。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框体可以包括定位部,该定位部在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固定触点相连的状态下对所述液体检测单元进行定位。由此,可维持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定位部可在安装所述液体检测单元之后,保持所述变形部,以使其不变形。于是,只要不向变形部施加过大的外力,就可以维持抗振动等能力强的电连接。
本发明再一方面涉及的液体容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有液体的液体容纳袋;
框体,形成有容纳所述液体容纳袋的液体容你能部,并设有固定触点;以及
液体检测单元,经由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安装部而与所述液体容纳袋的液体导出口接合,并且通过所述可动体、所述支持体以及所述连接部规定了所述狭缝,
所述框体包括定位部,该定位部在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固定触点相连的状态下对所述液体检测单元进行定位,
所述液体检测单元包括由所述可动体越过所述连接部而延伸形成的被定位部,
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被定位部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通过定位部与被定位部抵接来起到限制变形部变形的作用。从而,只要不向变形部施加过大的外力,就可以维持抗振动等能力强的电连接。
本发明又一方面涉及的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变形部变形来向所述检测单元容纳部安装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步骤;以及
使所述变形部弹性回复来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固定触点电连接的步骤。
本发明另外一方面涉及的液体容器的分解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变形部变形来解除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固定触点的电连接的步骤;以及
维持所述变形部的变形,并从所述检测单元容纳部拆卸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步骤。
在上述的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中,中继端子难以发生变形等,从而能够降低连接不良,而且液体检测单元的安装操作也变得容易。只要使变形部弹性回复,就能够将第一端子电连接到电路板等的固定触点上,从而提高了可靠性。在上述的液体容器的分解方法中,中继端子难以发生变形等,从而能够不损坏地拆卸液体检测单元。由此能够再利用液体检测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墨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墨盒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墨盒的外观图;
图6(A)是搭载有液体检测单元的墨盒的部分平面图,图6(B)是图6(A)的区域A1的放大图;
图7是搭载有液体检测单元的墨盒的侧面图;
图8是搭载有电路板的墨盒的部分侧面图;
图9(A)是墨盒的立体图,图9(B)是插通连接口用的开口的放大图;
图10是液体检测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液体检测单元的定位说明图;
图12(A)和图12(B)是液体检测单元的盒主体的简要立体图;
图13(A)和图13(B)是液体检测单元的安装说明图;
图14(A)和图14(B)是液体检测单元的侧面图;
图15是液体检测单元的定位说明图;
图16(A)和图16(B)是单元壳的立体图;
图17(A)和图17(B)是单元壳的立体图;
图18是电路板的平面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将图18所示不具有切口部的电路板安装在容器主体上时的问题的说明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将图18所示电路板安装在容器主体上时的作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不是用来不恰当地限定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的所有构成并不都是作为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所必须的。
(液体喷射装置的概要)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打印机11被框架12覆盖。并且,如图2所示,在框架12内具有导向轴14、托架15、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20、阀单元21、作为液体容纳体的墨盒23(参见图1)、加压泵25(参见图1)。
如图1所示,框架12是近似长方体形状的箱体,在其前面形成了盒支持架12a。
如图2所示,导向轴14形成为杆形状,并被架设在框架1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架设导向轴14的方向作为主扫描方向。托架15以相对导向轴14可移动的状态被导向轴14贯穿,从而在主扫描方向上可往返移动。并且,托架15经由正时带(没有图示)而与托架马达(没有图示)相连。托架马达被框架12支撑,通过驱动托架马达,托架15经由正时带而被驱动,从而托架15沿着导向轴14在主扫描方向上往返移动。
设置于托架15下面的记录头20具有多个用于喷射作为液体的墨水(包括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的喷嘴(没有图示),通过向记录纸等印刷介质上喷射墨滴来进行图像或文字等印刷数据的记录。阀单元21被搭载在托架15上,用于将临时储存的墨水以调节压力后的状态向记录头20供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阀单元21可将两种墨水以调节压力后的状态单独向记录头20供应。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阀单元21总共设置了三个,并与六种墨水颜色(黑色、黄色、品红色、青色、淡红色、淡青色)相对应。
在记录头20的下方设置有没有图示的托纸板(platen),该托纸板用于支撑作为由输送单元(没有图示)在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副扫描方向上输送的目标的记录介质P。
(液体容器)
图3是作为液体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墨盒的内部结构图,图5是墨盒的外观图,图6(A)是搭载有液体检测单元111的墨盒的部分平面图,图6(B)是图6(A)的区域A1的放大图,图7是搭载有液体检测单元111的墨盒的侧面图。
图3所示的墨盒100可装卸地安装在商用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盒安装部上,并向装配在记录装置上的记录头(液体喷射头)供应墨水。
该墨盒100包括:容器主体105,划分形成了被加压装置加压的袋体容纳部103;作为液体容纳部的墨水包107,储存墨水并被容纳在袋体容纳部103内,通过袋体容纳部103的加压将储存的墨水从墨水导出部件(液体导出部)107a排出;液体检测单元111,具有墨水导出部件(液体导出部件)109并可装卸地安装在容器主体105上,该墨水导出部件109用于向作为外部的液体消耗装置的记录头供应墨水。
容器主体105是通过树脂成型而形成的框体。在容器主体105上划分形成有上部敞开的近似箱形的袋体容纳部103、以及位于该袋体容纳部103的前面一侧并容纳液体检测单元111的检测单元容纳部113。如图6(A)所示,液体检测单元111被容纳在检测单元容纳部113中。
袋体容纳部103的敞开面在容纳墨水包107之后被密封膜115密封。由此,袋体容纳部103成为密封室。
在将袋体容纳部103和检测单元容纳部113隔开的间隔壁105a上配置有加压口117,该加压口117是用于向通过密封膜115而形成为密封室的袋体容纳部103内输送加压空气的连通通路。当将墨盒100安装到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盒安装部上时,盒安装部一侧的加压空气供应装置被连接到加压口117上,从而可通过供应到袋体容纳部103内的加压空气对墨水包107进行加压。
墨水包107是在由多层密封膜形成的可挠性袋体107b的一端侧上接合筒状的墨水导出部件107a而形成的,液体检测单元111的连接针111a(参见图12(B))将被插入连接在该筒状的墨水导出部件107a中。
(检测单元容纳部)
接着,参考图8和图9(A)、9(B),对间隔壁105a外侧的检测单元容纳部113进行说明。检测单元容纳部113容纳在图10以后进行说明的液体检测单元111并将其连接到墨水包107上,同时将图8所示的电路板131和检测单元111电连接。
墨水包107的墨水导出部件107a气密地插通形成于间隔壁105a上的插通连接口用的开口118,并如图9(A)和图9(B)所示,其顶端突出在检测单元容纳部113内。
这里,如图9(B)所示,也在该墨水导出部件107a上熔敷密封膜108。该密封膜108被熔敷在墨水导出部件107a的开口端面和配置于该墨水导出部件107a上的密封部件(没有图示)的端面上。
在与液体检测单元111连接之前,预先向墨水包107中填充被调节为高脱气度状态的墨水并用密封膜108进行了密封。
当在袋体容纳部103上安装了墨水包107时,树脂制的垫片119被安装在可挠性袋体107b前后的倾斜部107c、107d上。当袋体容纳部103的上面被密封膜115覆盖从而袋体容纳部103形成密封室时,树脂制的垫片119防止墨水包107在该密封室内晃荡,同时填埋密封室内的多余的空闲空间,由此提高通过加压空气对袋体容纳部103的内部进行加压时的加压效率。
在检测单元容纳部113和密封膜115之上安装树脂制的盖121。当将盖121盖在容器主体105上时,盖121的没有图示的卡合装置与容器主体105一侧的卡合部122卡合,从而盖121被固定在容器主体105上。
如图9(B)所示,在间隔壁105a上开口的开口118的周围配置有安装部123,液体检测单元111将通过规定操作被安装在该安装部123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安装部123具有可旋转地嵌合安装液体检测单元111的嵌合结构,并被设置在与容器主体105上的后述的电路板131远离的位置上。具体来说,安装部123包括两个弯曲的凸起壁123a、123b,由这些凸起壁123a、123b形成了限制液体检测单元111旋转的环结构。此外,安装部123的结构可以采用在将液体检测单元111旋转地安装到安装部123上时使旋转轴偏心的偏心结构。当液体检测单元111被安装到检测单元容纳部113上时,后述的中继端子143、144(参见图10等)被连接到容器主体105的端子(触点)131d(参见图13(B))上。在容器主体105上设有作为定位部129(参见图6(B)和图11)的筋。由于设置了定位部129,因而在安装液体检测单元111时容易限定位置。该定位部129具有在安装液体检测单元111之后固定后述的变形部112(参见图6(B)和图12(A)、12(B))以使其不变形的作用。
此外,如图9(B)所示,用于防止与安装部123嵌合的液体检测单元111脱落的卡槽124被设置在间隔壁105b上,该间隔壁105b在接近安装部123的位置与间隔壁105a正交地被设置在检测单元容纳部113上(参见图9(A)、9(B))。
作为覆盖检测单元容纳部113的前面一侧的间隔壁的容器主体105的前壁105c在与安装部123面对的位置上通过开切口而形成了用于进行液体检测单元111的安装操作的开口126。
如图9(A)所示,在前壁105c的两个侧部配置有定位孔127、128,当将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上时,配置于盒安装部上的定位销将插入该定位孔127、128中。
如图8以及图9(A)所示,电路板131配置在容器主体105的接近定位孔127的侧壁上,即如图8以及图9(A)所示,配置在容器主体105的侧壁105d的靠近前面的位置上,当将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上时,电路板131与配置于盒安装部一侧的连接端子接触来实现电连接。在该电路板131上形成有多个与配置于盒安装部一侧的连接端子接触的触点。
此外,如图13(B)所示,在电路板131的背面搭载有存储元件131c,并形成有固定触点131d,该存储元件131c用于记录墨水余量或盒的使用历史等的信息,该固定触点131d用于经由中继端子143、144将搭载在液体检测单元111上的用于检测液体余量状态的传感器部件(包括压电元件,下面简称为“传感器部件”)132(参见图10)与喷墨式记录装置一侧的连接端子导通连接。当墨盒100(参见图3)被安装到记录装置的盒安装部上,从而电路板131表面的各个触点(没有图示)与盒安装部一侧的连接端子连接时,存储元件131c和传感器部件132经由该电路板131而与记录装置一侧的控制电路电连接,从而可从记录装置一侧控制这些存储元件131c和传感器部件132的动作。
(液体检测单元)
如图10~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检测单元111包括:树脂制的单元壳133,其通过旋转操作而被安装到容器主体105上;传感器部件132,其经由传感器底座141被固定在所述单元壳133的背面一侧;绝缘性的传感器密封膜142,其覆盖传感器部件132周围的传感器底座141的表面等;以及一对金属板制的中继端子143、144,其从传感器密封膜142的上方被安装到单元壳133上,以将所述传感器部件132上的端子连接到电路板131(参见图8)背面的固定触点131d(参见图13(A)以及13(B))上。
单元壳133包括:墨水导出部件109,其被盒安装部一侧的供墨针(液体导出针)插入连接;壳主体133a,其具有与所述墨水导出部件109连通的内部流路空间146;流路形成部件133c,其被装配在内部流路空间146内并与该内部流路空间146协作而形成与墨水导出部件109连通的流路;压力室密封膜156,其被熔敷在壳主体133a的端面上,密封内部流路空间146的敞开面,由此界定用于检测余量的压力室;以及盖体133b,覆盖在所述压力室密封膜156之上以保护该压力室密封膜156。
通过将突出设置在壳主体133a的外周上的卡合轴152嵌入突出设置在盖体133b的底端一侧的卡止片151的孔151a中,将盖体133b旋转自如地连结到壳主体133a上,并通过用弹簧153将盖体133b的顶端一侧连结到壳主体133a上,将盖体133b固定在壳主体133a上。
在墨水导出部件109上安装了在盒安装部一侧的供墨针插入时打开流路的流路开闭机构155。流路开闭机构155包括:筒状的密封部件155a,其被固定于墨水导出部件109上;阀体155b,其通过座落在该密封部件155a上而将流路保持为关闭的状态;以及弹簧部件155c,其将阀体155b向座落到密封部件155a上的方向偏置。
安装了流路开闭机构155的墨水导出部件109的开口端被密封膜157(参见图10)密封。该密封膜157被熔敷在墨水导出部件109的开口端面、以及安装在墨水导出部件109上的密封部件155a的端面上。
当将墨盒100安装到记录装置的盒安装部上时,配置在盒安装部上的供墨针戳破密封膜157插入液体导出部件109内。此时,插入液体导出部件109内的供墨针使阀体155b从密封部件155a上脱离,由此单元壳133内的流路成为与供墨针连通的状态,从而可向记录装置一侧供应墨水。
而且,如图12(B)所示,在壳主体133a的背面一侧的与容器主体105的安装部123(参见图9(B))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可旋转地与该安装部123嵌合的容器嵌合部135。在该容器嵌合部135的内侧设置有插入连接到墨水包107的墨水导出部件107a中的连接针111a。该连接针111a戳破图3以及图9(B)所示的密封膜108并插入墨水导出部件107a内。由此可使墨水导出部件107a内的阀机构打开来导出墨水。即,连接针111a与上述的供墨针一样也起到液体导出针的功能。由上述的内部流路空间146和流路形成部件133c(参见图10以及图12(A))形成的流路是将墨水导出部件109和连接针111a连通的内部流路。
传感器部件132是以能够向内部流路施加振动的方式被固定在壳主体133a的背面一侧的压电传感器,其将随着内部流路内的墨水流量(压力)的变化而发生的残余振动的变化输出为电信号。记录装置一侧的控制电路分析该传感器部件132的输出信号,检测出墨水包107中的墨水余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2(B)所示,容器嵌合部135具有可旋转地嵌合到安装部123的凸起壁123a、123b(参见图9(B))上的两个弯曲的凸起壁135a、135b。由这些凸起壁135a、135b形成了限制液体检测单元111旋转的环结构。
在壳主体133a上的容器嵌合部135的周围设置有卡止片138。当从将容器嵌合部135嵌合在安装部123(参见图9(B))上的状态向图13(A)中所示箭头的方向旋转了液体检测单元111时,该卡止片138与容器主体105一侧的卡槽124(参见图9(B))卡合,起到防止容器嵌合部135(液体检测单元111)脱落的作用。
接着,使用图10~图15来更加具体地说明液体检测单元111。
液体检测单元111包括单元壳133以及中继端子143、144。如图10所示,中继端子143、144包括:中继部143c、144c;中继部143c、144c的一端侧的第一端子143a、144a;以及中继部143c、144c的第二端子143b、144b。
如图12(B)所示,壳主体133包括:保持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一端子143a、144a的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保持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二端子143b、144b的第二端子保持部111c;以及变形部112。变形部112设置在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与第二端子保持部111c之间,用于向缩短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与第二端子保持部111c之间的距离的方向弹性变形。
由于设置这样的变形部112,因而,当向容器主体105安装液体检测单元111时,能够通过变形部112使液体检测单元111的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向第二端子保持部111c一侧变形。因此,能够在由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保持的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一端子143a、144a与容器主体105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安装。此外,由于是通过弹性变形而变形的,因而在安装后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恢复到原来位置上。因此,能够将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一端子143a、144a可靠地连接到容器主体105的端子上。从而,能够防止向容器主体105安装液体检测单元111时中继端子143、144发生破损,能够实现可靠的导通。
此外,如果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一端子143a、144a在与容器主体105接触的情况下被安装的话,则由于变形,有时会发生导通不良,本实施方式能够可靠地避免这种问题。而且,当拆卸液体检测单元111时,如果也使变形部112变形来进行拆卸的话,将能够容易地拆卸下来。作为进一步的效果,当向液体检测单元111施加了冲击时,由于存在变形部112,能够吸收向液体检测单元111自身传递的冲击,从而冲击难以向传感器部件(压电元件)传递。
对于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以及第二端子保持部111c不特别进行限定,只要能够保持中继端子143、144即可。如图12(B)所示,第二端子保持部111c形成为凸台形状。为了使第二端子143b与图10所示的传感器部件132保持接触,在中继端子143、144上形成了如图10所示的孔161。在该孔161中压入凸台形状的第二端子保持部111c。
另一方面,第一端子143a、144a优选可移动地保持在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上。为此,如将图14(A)的A部放大示出的图14(B)所示,在图14(A)的第一端子143a、144a上形成有长孔部143a1、144a1。形成为突起部的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插通该长孔部143a1、144a1。如此,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将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一端子143a、144a可移动地保持。
另外,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一端子143a、144a向变形部112弹性变形的方向、即图14(B)的箭头方向被突出配置,并被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保持。第一端子143a、144a的长孔部143a1、144a1的长度方向与在图14(B)中示出突出偏置方向的箭头方向一致。
单元壳133由树脂材料、例如聚烯烃系材料形成。聚烯烃系材料在被施加应力时具有高的抗应力性。此外,利用聚烯烃系材料,能够通过整体成型来一并制作可弹性变形的变形部112和单元壳主体133a。
如图6(B)以及图11所示,单元壳主体133a的变形部112包括可动体112c、支持可动体112c的支持体112b、以及连接可动体112c和支持体112b的连接部112d。可动体112c与中继端子143、144的中继部143c、144c延展的方向交叉地设置在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一侧。支持体112b与中继端子143、144的中继部143c、144c延展的方向交叉地设置在第二端子保持部111c一侧,并与可动体112c分开设置。此外,由可动体112c、支持体112b以及连接部112d规定了狭缝112e。变形部112可按缩小该狭缝112e的槽宽W的方式弹性变形。
如图12(A)所示,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被包含在可动体112c中从与连接部112连结的基端延伸的自由端部一侧。而且,形成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的区域突出,从而作为向变形部112施加外力的操作部111b1而发挥功能。
中继端子143、144由金属制的薄板形成。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中继部143c、144c包括:横越可动体和支持体的第一薄板部143d、144d;以及在第一薄板部143d、144d的端部的折弯部143e、144e折弯并沿着可动体112c而延伸的第二薄板部143f、144f。并且,第一端子143a、144a在第二薄板部143f、144f的端部的折弯部143g、144g折弯并向远离可动体112c的方向突出形成。此外,第一薄板部143d、144d具有沿支持体112b而折弯的折弯部143h、144h。这些折弯部作为提高中继端子134、144的刚性的加强部而发挥功能。
在图11中,当操作操作部111b1来向箭头B方向施加外力时,将可动体112c向靠近支持体112b的方向弹性变形。由此,能够缩小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和第二端子保持部111c之间的狭缝112e的宽度W。此外,在变形部112中设置有变形导向部112a(用于中继端子144的变形导向部在图11中没有示出),当使变形部112变形时,该变形导向部112a跟随可动体112c的变形而引导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一薄板部143d、144d向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一侧变形。该变形导向部112a与可动体112c成一体变形,因此可从第一薄板部143d、144d的侧方施加力。
更详细地说,中继端子143、144以第二端子143b、144b与传感器部件132的端子(没有图示)接触并电导通的状态被固定在单元壳133的壳主体133a上。此外,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一端子143a、144a通过将液体检测单元111安装到容器主体105上时进行的旋转操作而与固定于容器主体105上的电路板131电连接。
(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
包括所述电连接在内,本实施方式的墨盒100按照下面的顺序组装。
首先,如图13(A)所示,将液体检测单元111以垂直竖起的状态嵌合到容器主体105的安装部123(参见图9(B))上。然后,将墨水包107放置到容器主体105中。此时,液体检测单元111的连接针111a(参见图12(B))戳破密封膜108后与墨水包107的墨水导出部件107a相连。此外,液体检测单元111的容器嵌合部135(参见图12(B))可旋转地卡在容器主体105的间隔壁105a上设置的凸起壁123a、123b(参见图9(B))上。
接着,向图13(A)的箭头方向旋转嵌合的液体检测单元111。如图11所示,在旋转方向的终端位置,液体检测单元111与容器主体105的定位部129抵接。
这里,如果对液体检测单元111只进行单纯的旋转操作,则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一端子143a、144a就会与图13(B)所示的检测单元容纳部的侧壁105d的上端发生冲突。
因此,在第一端子143a、144a与侧壁105d发生冲突之前,对图11所示的操作部111b1进行向箭头B方向推压的操作。由此,使变形部112弹性变形,从而可缩小狭缝112e的槽宽W。
此时,跟随使变形部112变形时发生的可动体112c的变形,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一薄板部143d、144d被变形导向部112a导向,从而可使第一端子143a、144a可靠地跟随可动体112c。
因此,能够在中继端子143、144的第一端子143a、144a与图13(B)所示的检测单元容纳部的侧壁105d的上端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进一步旋转液体检测单元111来使其到达上述的旋转终端位置。
如图11所示,在旋转终端位置,液体检测单元111与容器主体105的定位部129抵接。这里,如图11所示,可动体112c在从与连接部112d连结的底端延伸的一个自由端部具有操作部111b1,另外具有从底端向另一自由端部延伸的被定位部112f。一旦被定位部112与定位部129接触,变形部112就不会发生缩小狭缝112e的槽宽W的变形。这是因为如下原因:若要使狭缝112e的槽宽W缩小,就必须扩大被定位部112f一侧的槽宽,但定位部129却阻止所述被定位部112f一侧的槽宽的扩大。由此,在旋转终端位置防止了变形部112发生变形。
此外,在该旋转终端位置,还限制液体检测单元111向原来位置旋转。这是因为如图15所示那样操作部111b1被夹在设置于容器主体105的底面上的抵接面105e与其上方的旋转限制筋105f之间的缘故。在此位置,旋转终端位置被规定,同时只要不操作操作部111b1,那么还能够防止转回到原来位置上。在液体检测单元111旋转的过程中操作操作部111b1,以便液体检测单元111不与旋转限制筋105f冲突。
当在旋转终端位置处解除对操作部111b1施加的外力时,第一端子143a、144a与可动体112c一起恢复到前方位置上,并如图13(B)所示,与电路板131c的固定触点131d电连接。此时,如图14(B)所示,作为突起部的第一端子保持部111b被插通在长孔部143a1、144a1中,具有该长孔部143a1、144a1的第一端子143a、144a向前方、即向图14(B)的箭头方向被突出偏置。由此,在变形部112的变形被阻止的旋转终端位置,也能够将第一端子143a、144a弹性地压靠在电路板131上。由此可保证抗振动等能力强的电连接。
当向记录装置的盒安装部安装墨盒100时,盒安装部上配置的供墨针戳破密封膜157并插入液体导出部件109中。由此,可从墨盒100向记录头供应墨水。
(电路板的安装结构)
图18是图8以及图9(A)所示的电路板131的平面图。图18是将电路板131从表面一侧观看的图,在其表面131A上形成有多个与盒安装部一侧的连接端子(连接器)连接的触点131a。此外,如图18中虚线所示,在电路板131的背面131B上形成有存储元件131c和固定触点131d,该存储元件131c用于记录墨水余量或盒的使用历史等的信息,该固定触点131d经由中继端子143、144与传感器部件132连接。
此外,在电路板131的例如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形成有孔131e,在另一端侧形成有凹口131f。此外,在电路板131上还形成有切口部(广义地来说是弯曲变形部)131g,对该切口部131g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图19是示出将不具有图18所示电路板131中的切口部131g的电路板131’安装在容器主体105的侧壁105d上的状态的比较例。如图19所示,电路板131’以露出其表面131A并将其背面131B朝向容器主体105内的状态被安装到容器主体105的侧壁105d上。
侧壁105d在沿电路板131’的一个边的方向上的中间隔着固定触点131d的两侧,包括用于卡止电路板131’的第一、第二卡止部200、202。第一卡止部200例如是插通电路板131’的孔131e的轴200A,通过熔化从孔131e突出的所述轴200A的上端来形成热铆接部200B。另一方面,第二卡止部202例如是配置在电路板131’的凹口131f中的轴202A,通过熔化从孔131f突出的所述轴202A的上端来形成热铆接部202B。
图19是示出了热铆接部200B、202B没有充分形成的状态。此状态下的缺陷如下:当如上述安装了液体检测单元111时,第一端子143a、144a以向箭头X方向推压的方式与电路板131’的背面131B的固定触点131d接触。此时,在图19中,由于受第一端子143a、144a的推压力,电路板131’的背面131B与侧壁105d的相对面分离,从而形成间隙204。即,由于热铆接部200B不能形成为足够大的尺寸而产生了间隙204。
热铆接部200B不能形成为足够大的尺寸将意味着热铆接部200B不具有足够强的强度。如果热铆接部200B的强度弱,则由于第一端子143a、144a的推压力,电路板131’存在从第一卡止部200脱离的危险。
图20示出了包含图18所示的切口部131g的电路板131的安装状态,该图是即便在如图18所示的热铆接不充分的热铆接部200B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电路板131脱落的本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如图20所示,当由第一端子143a、144a向箭头X方向施加了推压力时,电路板131之中抗弯曲强度弱的切口部131g沿图示Y方向发生弯曲。通过该弯曲变形变大,来吸收来自第一端子143a、144a的推压力,由此能够减少热铆接部200B(以及热铆接部202B)所承受的力。从而,能够防止发生电路板131从热铆接不充分的热铆接部200B脱落的故障。
这样的作用需要在电路板131的一个边的方向上的位于固定触点131d和第二卡止部202一侧的端部之间的位置处设置起到弯曲变形部的功能的切口部131g。此外,在图18中用第一、第二卡止部200、202保持了孔131e和凹口131f这两个部分,但根据第一端子143a、144a的加重压力,也可以增设具有热铆接部的卡止部的数目。
图20所示结构还具有如下效果。当向记录装置的盒安装部安装墨盒100时,能够改善装置侧连接器210和电路板131之间的关系。如图20所示,当电路板131如图所示那样引起弯曲变形时,将发生以弯曲变形部(切口部)131g作为顶点朝着两端下降的变形。因此,与图19的状态(由于没有切口部131g,电路板131难以变形)相比,在电路板131的长度方向上,相比于切口部131g的位置,在与热铆接部200B相对一侧的端部的位置,电路板131更向箭头Z方向下降,并且电路板131的位于切口部131g的位置与基板端部之间的部分发生倾斜。当向记录装置的盒安装部安装墨盒100时,墨盒100向箭头P方向移动。由此,装置侧连接器210与形成在电路板131的表面131A上的触点131a接触。在这个过程中,电路板131以一定角度与装置侧连接器210接触,然后,电路板131在与连接器210滑接的情况下被安装。在该过程的初始阶段,当电路板131的插入前端刚开始与装置侧连接器210接触时,倾斜的电路板131的插入前端引导装置侧连接器210,使其与电路板131滑接。由此,电路板131的插入前端的角部不会与装置侧连接器210冲撞而发生破损,或者也不会发生电路板131自身从热铆接部200B脱落的故障。
(液体容器的分解方法)
墨盒100的分解方法,尤其,当从容器主体105拆卸液体检测单元111时,操作操作部111b1来使变形部112变形,从而缩小图11所示狭缝112e的槽宽W。此后,一边操作操作部111b1,一边旋转液体检测单元111。由此,能够在不使操作部111b1与图13(B)所示的侧壁105d的上端和图15所示的旋转限制筋105f相冲突的情况下,使液体检测单元111转回到图13(A)的状态。如此,能够不损坏地拆卸液体检测单元111,从而能够再利用液体检测单元111。
如上所述详细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但可在实质上不脱离本发明的新构思以及效果的范围内作出更多变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当能够容易理解。因此,这样的变形例将全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说明书和附图中至少一次与更广义或同义的不同术语一并记载的术语在说明书和附图中的任何位置上都可以被置换为该不同术语。
例如,变形部112可如下变更。作为第一变形例,如图16所示,可将连接可动体112c和支持体112b的连接部112d形成为U字形。即,连接部112d包括:从与可动体112c以及支持体112b接合的各基端向上方延伸的两个上升部170;以及将两个上升部170的上端部彼此接合的接合部172。由所述两个上升部170作为用于施加使变形部112变形的外力的把持部而发挥功能。即,可捏紧把持部170来使其以缩小两个上升部170间的狭缝112e的槽宽的方式变形。
作为第二变形例,如图17所示,使用与壳主体133a分开独立的弹性体(例如弹簧)来构成连接可动体112c和支持体112b的连接部112d。在此情况下,变形部112也能够以缩小狭缝112e的槽宽的方式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流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整行式(full-linetype)(行头方式)的打印机,即其中的记录头19在与记录纸(省略图示)的运送方向(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形成为与记录纸(没有图示)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长度对应的整体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11,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具体化为喷射和吐出墨水以外的其它液体(包括在液体中分散或混合功能材料的颗粒而形成的液状体、像凝胶这样的流状体在内)的流体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包含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平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或颜色材料(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的液状体喷射装置、喷射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体的液体喷射装置、被用作精密移液管而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也可以是向钟表或相机等精密机器等中精准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面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硬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刻蚀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刻蚀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凝胶(例如物理凝胶)等流体状的流体喷射装置。此外,可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任一种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本说明书中所述“液体”包括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融液)等、或者液状体、流状体等等。
Claims (22)
1.一种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元壳、由所述单元壳保持的传感器、以及中继端子,所述中继端子包括中继部和位于所述中继部的两端侧的第一以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传感器相连,
其中,所述单元壳包括:
第一端子保持部,保持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
第二端子保持部,保持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第二端子;以及
变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与所述第二端子保持部之间,向缩小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与所述第二端子保持部之间的距离的方向弹性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包括狭缝,所述变形部弹性变形,以缩小所述狭缝的槽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包括:
可动体,与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中继部延展的方向交叉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一侧;
支持体,与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中继部延展的方向交叉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子保持部一侧,并与所述可动体分开设置;以及
连接部,接合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持体,
并通过所述可动体、所述支持体以及所述连接部来规定所述狭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设置在从所述可动体与所述连接部接合的基端延伸的自由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动体的自由端部设有用于施加使所述变形部变形的外力的操作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包括:从与所述可动体以及所述支持体接合的各个基端向上方延伸的两个上升部;以及将所述两个上升部的上端部彼此接合的接合部,
所述两个上升部作为用于施加使所述变形部变形的外力的把持部而发挥功能。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由与所述单元壳分开的独立部件的弹性体形成。
8.如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端子由金属制的薄板形成,
所述中继部包括:横越所述可动体和所述支持体的第一薄板部;以及在所述第一薄板部的端部折弯并沿着所述可动体延伸的第二薄板部,
所述第一端子在第二薄板部的端部折弯并向远离所述可动体的方向突出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部包括变形引导部,该变形引导部跟随所述变形部的变形而引导所述第一薄板部变形。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薄板部包括沿所述支持体折弯而被加强的加强部。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将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可动地保持,
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向所述变形部弹性变形的方向被突出偏置并被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保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将被突出偏置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长孔部,
所述单元壳的第一端子保持部包括插通所述长孔部的突起部。
13.一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有液体的液体容纳袋;
框体,形成有容纳所述液体容纳袋的液体容纳部,并设有固定触点;以及
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经由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安装部而与所述液体容纳袋的液体导出口接合,
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所述中继端子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固定触点相连。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安装部为中心旋转安装所述液体检测单元。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包括:
容纳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检测单元容纳部;
分划所述液体容纳部和所述检测单元容纳部,并设有所述安装部的间隔壁;以及
与所述间隔壁一起分划所述检测单元容纳部,并保持电路板的侧壁,
所述固定触点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具有基板保持部,该基板保持部使所述电路板的表面露出地保持所述电路板,
与所述第一端子接触的所述固定触点形成在所述电路板的背面上,
所述基板保持部在所述电路板的一个边的方向上的隔着所述固定触点的两侧,包括用于卡止所述电路板的第一、第二卡止部,所述第一、第二卡止部通过热铆接来卡止所述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包括形成于在所述一个边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触点与所述第二卡止部之间的位置处的弯曲变形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变形部是形成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切口部。
18.如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包括定位部,该定位部在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固定触点相连的状态下对所述液体检测单元进行定位。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在安装所述液体检测单元之后,保持所述变形部,以使其不变形。
20.一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有液体的液体容纳袋;
框体,形成有容纳所述液体容纳袋的液体容纳部,并设有固定触点;以及
权利要求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检测单元,经由设置于所述框体上的安装部而与所述液体容纳袋的液体导出口接合,
所述框体包括定位部,该定位部在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固定触点相连的状态下对所述液体检测单元进行定位,
所述液体检测单元包括由所述可动体越过所述连接部而延伸形成的被定位部,
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被定位部抵接。
21.一种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变形部变形来向所述检测单元容纳部安装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步骤;以及
使所述变形部弹性回复来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固定触点电连接的步骤。
22.一种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的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所述变形部变形来解除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固定触点的电连接的步骤;以及
维持所述变形部的变形,并从所述检测单元容纳部拆卸所述液体检测单元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05922 | 2007-04-13 | ||
JP2007105922 | 2007-04-13 | ||
JP2007-236140 | 2007-09-12 | ||
JP2007236140A JP5007635B2 (ja) | 2007-04-13 | 2007-09-12 | 液体検出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収容容器並びに液体収容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分解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84451A true CN101284451A (zh) | 2008-10-15 |
CN101284451B CN101284451B (zh) | 2010-07-21 |
Family
ID=4005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044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84451B (zh) | 2007-04-13 | 2008-04-14 | 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分解方法、以及液体检测单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007635B2 (zh) |
CN (1) | CN10128445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90278A (zh) * | 2010-12-17 | 2012-07-18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传感器装置 |
CN107685545A (zh) * | 2016-08-03 | 2018-02-13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打印机 |
CN111791593A (zh) * | 2019-04-05 | 2020-10-20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64973B2 (ja) * | 2009-03-10 | 2014-08-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記録剤収容容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記録剤収容容器の再充填治具 |
US8575278B2 (en) | 2009-12-31 | 2013-11-05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Ionomer compositions for golf balls |
JP5454377B2 (ja) * | 2010-06-17 | 2014-03-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装置 |
US9155936B2 (en) | 2011-12-19 | 2015-10-13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Golf bal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96576B2 (ja) * | 1995-05-24 | 2001-08-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DK1254776T3 (da) * | 1998-05-18 | 2004-05-03 | Seiko Epson Corp | Ink-jet printer-apparat og blækpatron dertil |
JP2002001979A (ja) * | 2000-06-20 | 2002-01-08 | Seiko Epson Corp | 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JP2001216873A (ja) * | 2000-01-31 | 2001-08-10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検知スイッチ |
JP4611661B2 (ja) * | 2004-04-27 | 2011-01-12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
JP2006035432A (ja) * | 2004-07-22 | 2006-02-09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JP2007076363A (ja) * | 2005-08-16 | 2007-03-29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収容体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2007
- 2007-09-12 JP JP2007236140A patent/JP500763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4-14 CN CN2008100904458A patent/CN10128445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90278A (zh) * | 2010-12-17 | 2012-07-18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传感器装置 |
CN102590278B (zh) * | 2010-12-17 | 2014-12-10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传感器装置 |
CN107685545A (zh) * | 2016-08-03 | 2018-02-13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打印机 |
CN107685545B (zh) * | 2016-08-03 | 2019-07-19 |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 打印机 |
CN111791593A (zh) * | 2019-04-05 | 2020-10-20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设备 |
US11214086B2 (en) | 2019-04-05 | 2022-01-0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CN114889334A (zh) * | 2019-04-05 | 2022-08-12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设备 |
CN114889334B (zh) * | 2019-04-05 | 2024-01-23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84451B (zh) | 2010-07-21 |
JP2008279750A (ja) | 2008-11-20 |
JP5007635B2 (ja) | 2012-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89022B (zh) | 液体容器 | |
CN101284451B (zh) | 液体容器及其制造方法、分解方法、以及液体检测单元 | |
US9821562B2 (en) |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printer | |
US9840082B2 (en) |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printer | |
EP1863645B1 (en) | Liquid container and circuit board for liquid container | |
CN101242957B (zh) | 液体容器 | |
CN100553983C (zh) | 液体容器和制造液体容器的方法 | |
CN100562432C (zh) | 液体容器和液体供给系统 | |
CN101797844B (zh) | 液体容器 | |
US9186902B2 (en) | Liquid containing vessel | |
CN101535053A (zh) | 液体容纳容器、容器固定器、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 |
CN107878038B (zh) | 容器和连接体 | |
US9227415B2 (en) | Liquid containing body | |
EP3974195B1 (en) | Cartridge,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device | |
US8231192B2 (en) | Liquid detection unit, and liquid container using liquid detection unit | |
CN203032093U (zh) | 液体供给系统和液体消耗装置 | |
KR100973371B1 (ko) | 액체 수용 용기 | |
JP2008044196A (ja) | 液体収容容器 | |
TW201540544A (zh) | 液體容器、配接器、及液體噴射裝置 | |
JP2004358912A (ja) | 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09012425A (ja) | 液体収容容器 | |
JP2008044191A (ja) | 液体収容容器 | |
JP2009173042A (ja) | 液体収容容器 | |
JP2009160784A (ja) | 液体収容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 Termination date: 2014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