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9402A - 连杆的制法 - Google Patents

连杆的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9402A
CN101279402A CNA2007100920140A CN200710092014A CN101279402A CN 101279402 A CN101279402 A CN 101279402A CN A2007100920140 A CNA2007100920140 A CN A2007100920140A CN 200710092014 A CN200710092014 A CN 200710092014A CN 101279402 A CN101279402 A CN 101279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rm
blank
carriag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20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手孝信
岛田康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7100920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940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9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94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将具有环部和安装突条15的托架用坯料14挤压成形为与多个托架相当的长度,使安装突条15的前端侧形成为在上下构成台阶部7a、7a的配合突部17。臂部2被挤压成大致I状截面,然后进行规定尺寸切割,该I状截面具有平行的一对第1面20、第2面21和直交地连接它们的第3面22,另外,在第3面22的端部形成切口部23。当将配合突部17配合到该切口部23时,臂部2的端部2a的第1面20和第2面21的各端部重合到台阶部7a、7a,与立壁部17b对接。该对接部6的近旁部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工具移动面,内侧由配合突部17不产生变形地支承,所以,可沿对接部6进行摩擦搅拌接合。这样,可提高摩擦搅拌接合的可靠性,按良好的生产率制造连杆。

Description

连杆的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机动车用的悬架等使用的各种连杆的制法。
背景技术
公开有这样的连杆,该连杆具有管状的臂部和摩擦搅拌接合于其端部的套筒安装用的托架。另外,还公开有这样的技术,即,在一体形成于托架的安装突条设置细径部,将该部分配合到臂部的端部,使臂部的端部与安装突条对接,沿该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另外,还公开有这样的技术,即,设置用于朝纵向按一定间隔切割而形成多个上述托架的托架用坯料,将臂部的端部构成为台阶状,配合到该托架用坯料,从而进行临时组装,在托架用坯料的纵向横着排列地配置多个该临时组装的臂部,在所有臂部间使构成为台阶状的配合部为一直线状,沿该台阶部一次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此后,在横断方向对托架用坯料进行规定尺寸寸切割,形成连杆。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12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903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99415号公报
如要按高可靠性对托架与臂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则需要使两构件的对接部近旁的工具移动面成为没有台阶的面。这是因为,如上述公知例那样沿台阶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时,不能获得可靠性高的接合。另外,在从管构件的外方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时,如要按高可靠性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则必须通过工具的推压使管构件不凹下地保持为同一平面。
发明内容
这些问题可如上述其它公知例那样解决,即,将托架的安装突条配合到臂部,形成处于同一面的对接部,但在该场合,必须相对一根臂部在每一个或二个托架分别加工细径部,并配合到臂部,所以,不能获得高生产率。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连杆的制造中实现高可靠性的摩擦搅拌接合,并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连杆的制法的第1项发明提供这样的连杆的制法,该连杆具有作为纵向构件的臂部和接合于其纵向端部的套筒安装用托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部具有一对平行的第1面和第2面,以及连接这些第1和第2面间的第3面;
在该第3面的纵向端部形成切口,将形成于上述套筒安装用托架的配合突部配合于该切口部,由该配合突部支承上述第1面和第2面,同时,
使上述套筒安装用托架侧的面与上述第1面和第2面的各端部构成同一面的工具移动面而对接地将上述第1和第2面的各纵向端部对接到上述套筒安装用托架,沿该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从而接合上述臂部与上述套筒安装用托架。
第2项发明在上述第1项发明的基础上具有这样的特征:使上述各接合部成为一直线状连续地横向排列由上述对接的臂部与套筒安装用托架构成的多个组件,沿该连续的对接部连续地对上述各臂部与上述各套筒安装用托架一次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此后,对相邻的接合部间进行切割,使各连杆分离。
第3项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项发明中,使上述对接部的延长线交叉地将间隔构件设于上述横向排列的上述各组件间,通过该间隔构件使上述对接部整体连续,同时,使该间隔构件的表面也与两侧的臂部的表面处于同一面地将上述工具移动面整体形成为连续平面,包含该间隔构件在内地沿上述对接部进行上述摩擦搅拌接合,此后,切割上述间隔构件,分离成各个连杆。
第4项发明提供这样的连杆的制法,该连杆具有作为纵向构件的臂部和接合于该纵向端部的套筒安装用托架;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上述臂部的工序、进行挤压而成形托架用坯料的工序、对接工序、配置工序、摩擦搅拌接合工序、及分离工序;
上述臂部具有一对平行的第1面和第2面,以及连接这些第1和第2面间的第3面,在该第3面的纵向端部形成切口;
该托架用坯料用于通过朝纵向切割而形成多个上述套筒安装用托架;
该对接工序在设于上述臂部的纵向端部的上述第3面的切口部配合一体形成于上述托架用坯料的上述配合突部,同时,将上述臂部的纵向端部对接到上述托架用坯料,使上述托架用坯料侧的面与上述第1面和第2面的各端部构成同一面的工具移动面地对接;
该配置工序在如上述那样对接的状态下朝上述托架用坯料的纵向使多根上述臂部横向排列,使各臂部的上述对接部朝横向排列方向按一直线状连续;
该摩擦搅拌接合工序沿上述连续的对接部连续地对上述各臂部与上述托架用坯料一次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此后,该分离工序在纵向按预定间隔切割上述托架用坯料,使其分离成各单个的连杆。
第5项发明在上述第4项发明的基础上具有这样的特征:使上述对接部的延长线交叉地使间隔构件处于上述横向排列的各臂部间,将该间隔构件的一端对接到上述托架用坯料侧,从而通过上述间隔构件使上述对接部整体连续,同时,该间隔构件的表面也与上述接合部近旁的表面处于同一面,上述工具移动面整体成为连续平面,包含该间隔构件在内地沿上述对接部进行上述摩擦搅拌接合,在此后的切割时,包含上述间隔构件在内进行切割。
第6项发明提供这样的连杆的制法,该连杆具有臂部和套筒安装用托架;该臂部为纵向构件,与纵向直交的横截面具有一对平行的第1面和第2面及连接这些第1面和第2面间的第3面;该套筒安装用托架具有套筒安装孔,同时,一体地具有配合于上述臂部的纵向端部的第1和第2面间的配合突部;在臂部的纵向端部对该套筒安装用托架进行摩擦搅拌接合而一体化;其特征在于:
进行挤压成形,使得挤压截面构成从上述套筒安装孔的轴线方向观看时的正面视形状,并一体地具有突出的配合突部,然后,按与横向排列多个上述托架的状态相当的预定长度朝纵向进行切割,形成托架用坯料,
使挤压截面相应于在横向排列多个上述臂部的状态下与纵向直交的截面而且成为与上述托架用坯料的切割长度一致的挤压宽度地进行挤压成形,然后,在纵向按上述臂部的长度进行切割,形成臂用坯料,
相对该臂用坯料,在上述第3面的纵向两端部形成切口,从而形成上述配合突部配合时的退让部,
使相互的挤压方向直交地配置上述托架用坯料和臂用坯料,在上述臂用坯料的挤压方向端部将一体形成于上述托架用坯料的上述配合突部配合到上述第1和第2面间,使这些第1和第2面与上述托架用坯料进行对接,使该对接部形成为处于同一面而且连续的一直线状,
沿该对接部一次地对上述臂部与上述托架用坯料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此后,在与上述臂用坯料的挤压方向直交的方向按产品宽度对整体进行切割。
按照第1项发明,臂部具有平行的第1面和第2面,以及连接这些第1和第2面间的第3面;在该臂部的纵向端部的第3面形成切口,将形成于托架的配合突部配合于该切口部,由配合突部支承第1面和第2面,同时,使臂部的纵向端部对接到托架,从而形成该对接部近旁的第1面和第2面与托架的表面处于同一面的工具移动面,因此沿着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结合时,旋转工具在同一面的工具移动面上移动的同时,可由配合突部的支承阻止回转工具的推压导致的工具移动面的变形。为此,可实现连杆制造时的可靠性高的摩擦搅拌接合。
按照第2项发明,横向排列地配置多个使托架与臂部的端部对接而获得的组件,并使上述各接合部按一直线状连续,沿该连续的对接部连续地对上述各臂部与上述各套筒安装用托架一次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此后,切割相邻的接合部间,使其分离成各单个的连杆,所以,摩擦搅拌接合可一次完成,而且,由于切割部分为各组件间的进行接合的微少部分,所以,可容易地切割,为此,可一次按良好的效率制造多个连杆。
按照第3项发明,通过使间隔构件处于相邻的组件部间,这样,该间隔构件按一直线状使对接部整体连续,而且,工具移动面整体也成为同一面的连续平面,所以,可与间隔构件一起连续地一次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另外,此后只要切割上述间隔构件,即可分离各连杆,不用部分地切削臂部侧的壁厚,可高效率地制造高尺寸精度、高质量的产品。
按照第4项发明,相对长尺寸的托架用坯料横向排列地配置多个臂部,进行临时组装,从而可由连续工序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此后,按预定间隔朝纵向切割托架用坯料,即可分离各连杆。因此,可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按照第5项发明,通过在相邻的臂部间设置间隔构件,该间隔构件使对接部整体按一直线状连续,而且工具移动面的整体也成为同一面的连续平面,所以,可与间隔构件一起连续地一次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另外,此后只要切割上述间隔构件,即可分离各连杆,不用局部地切削臂部侧的壁厚,可高效率地制造高尺寸精度、高质量的产品。
按照第6项发明,按与多个连杆相当的量挤压成形托架用坯料,使相互的挤压方向直交地配置该托架用坯料与臂用坯料,在上述臂用坯料的挤压方向端部将一体形成于上述托架用坯料的上述配合突部配合到上述第1和第2面间,对这些第1和第2面与上述托架用坯料对接,该对接部处于同一面而且成为连续的一直线状,沿对接部形成处于同一面而且平坦的连续工具移动面。
因此,沿该对接部对上述臂用坯料与上述托架用坯料一次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此后,在与上述臂用坯料的挤压方向直交的方向按产品宽度切割整体,则可简单地制造连杆,而且可高效率地制造。此时,使用将多个连杆一体化的托架用坯料与臂用坯料这样2种构件即可制造,所以,处理和定位容易。此外,容易形成为由沿对接部连续的、处于同一面的平坦面构成的工具移动面,摩擦搅拌接合也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获得的悬架用连杆的图。
图2为示出第1实施形式的临时组装状态的图。
图3为示出第1实施形式的臂部的图。
图4为横向排列地配置第1实施形式的臂部的状态的上面视图。
图5为示出第1实施形式的臂部的临时组装状态的端部的图。
图6为示出第1实施形式的摩擦搅拌接合的状态的图。
图7为第2实施形式的臂部的透视图。
图8为第2实施形式的与图5相当的图。
图9为第3实施形式的与图4相当图。
图10为示出第3实施形式的间隔构件的图。
图11为第3实施形式的与图4相当的图。
图12为第4实施形式的与图9相当的图。
图13为概略地示出第8实施形式的整体工序的图。
图14为示出第8实施形式的临时组装方法的图。
图15为示出第8实施形式的摩擦搅拌接合的状态的图。
图16为示出第8实施形式的臂用坯料的端面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第1实施形式。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获得的机动车用悬架的连杆,A为其正面图,B为平面图。
该连杆1具有大致I形截面的臂部2和在其纵向两端接合一体化并且设有套筒3的托架4。在该例中,左右的套筒3相同。但是,可自由地在左右使尺寸、材料等不同。托架4构成本发明的套筒安装用托架。
托架4构成为圆筒状,具有从其外周部的一部分朝径向外方一体地突出的安装突条5,安装突条5的端部与臂部2的端部在对接部6对接,通过摩擦搅拌接合进行接合一体化。在该对接部6近旁的臂部2的端部内侧,压入形成于安装突条5的突出端侧的配合突部7。
在配合突部7的上下面形成台阶部7a、7a,配合突部7的上下方向宽度比安装突条5小该台阶部7a、7a的深度t。台阶部7a、7a的端面的立壁部7b的上端与对接部6一致。
设于托架4的内侧的套筒3具有防振橡胶8和通过其连接于托架4的内筒9,托架4与内筒9大致同心地配置。但是,套筒3的构造也为任意,例如也可为内外双层筒式,压入到托架4的环部进行安装。
图2~图6为说明用于制造该连杆1的第1实施形式的制法的图。图2为说明形成托架4之前相对托架用坯料14接合臂部2的端部的方法的图,A为临时组装的状态,B为摩擦搅拌接合时的临时组装状态。托架用坯料14朝E方向挤压铝合金等轻合金或树脂,将其按规定尺寸切割成与多个托架相当的适当长度。
挤压截面成为与托架4的正面视形状(图1的A)相同形状地一体设有环状部分和在其一部分朝径向外方突出形成的安装突条15。该安装突条15与朝挤压方向E连续地挤压托架4的安装突条5的部分相当,形成为朝挤压方向长长地连续的突条。挤压方向E与形成于托架用坯料14的套筒安装孔14a的中心线方向一致。
在安装突条15一体地形成配合突部17,而且在配合突部17的上下两面形成台阶部17a、17a,它们与作为其端部的立壁部17b一起朝托架用坯料14的挤压方向连续地伸长。
臂部2为对与托架用坯料14同样的材料进行挤压成形并切割成规定尺寸而形成的大致I状截面的构件,也是在挤压成形后预先切割成适当长度。臂部2的端部2a通过配合安装突条15而临时组装,此后,如图的B所示那样,沿对接部6进行摩擦搅拌接合而接合一体化。
臂部2为具有第1面20、第2面21及第3面22的大致I形截面的构件,其纵向与托架用坯料14的纵向直交地配置,端部2a的第1面20和第2面21的各端部重合到台阶部7a上,其前端面对接到立起壁部17b。臂部2的高度与安装突条15的高度方向宽度分别都为H。
图3为详细示出臂部2的图,A为正面,B为横截面,C为切口部形成后的正面。从这些图可以看出,臂部2的上下为平行的一对第1面20、第2面21,一体地形成与其直交地连接的立壁状的第3面22。
臂部2在朝纵向挤压成形而切割成规定尺寸后,第3面22的端部2a侧的端部在此后形成切口,构成切口部23,将配合突部17配合在这里。第1面20和第2面21的板厚为t,与台阶部17a的深度一致(参照图1的A)。
图4为横向排列地配置臂部2的状态的上面视图。朝托架用坯料14的挤压方向E没有间隙、横向排列多个地配置臂部2。设托架用坯料14的长度为L,臂部2的宽度为W1,则横向排列N根臂部2的临时组装整体的宽度W2为W1×N,该W2与托架用坯料14的长度L一致。
臂部2的纵向另一端侧也同样,接触于另一托架用坯料14。在这样构成的临时组装状态下,各臂部2的对接部6成为连续一直线状,重合到作为一假想直线的接合线16上。因此,沿该对接部6连续地由一次的工序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图5为从对接侧示出横向排列状态的臂部2的纵向端部的图。如该图所示那样,第1面20和第2面21由第3面22在上下保持间隔地朝图的左右方向连续。另外,第3面22的切口部23也按相同高度朝图的左右方向保持间隔地排列,所以,在第1面20与第2面21间,配合朝图的左右方向连续的配合突部17。
在本图中,配合突部17从第1面20和第2面21离开一些地示出,但这是为了容易观看而进行的表示,实际上配合突部17成为重合于第1面20和第2面21的接触状态(图8、11也同样)。
图6为示出摩擦搅拌接合的状态的图,表示公知的接合方法,该方法通过从对接部6上对高速回转的回转工具30的摩擦头31进行推压,从而从对接部6上侵入到材料内部,对两侧的材料进行摩擦搅拌接合,从而将其一体化。
此时,由于夹住对接部6的安装突条15与作为端部2a的表面的工具移动面32处于同一面,所以,没有台阶,可由回转工具30进行高可靠性的摩擦搅拌接合。而且,由于对接部6在横向排列的所有臂部2按一直线状连续,所以,通过使回转工具30沿接合线16(参照图4)移动,从而可由一次的操作使臂部2与安装突条15接合一体化。
另外,在形成于端部2a的第3面22的切口部23内配合配合突部17,所以,即使强有力地朝端部2a推压回转工具30,通过从内侧支承配合突部7,从而阻止端部2a朝下侧凹下的变形,所以,由此也可由回转工具30进行稳定的、高可靠性的摩擦搅拌接合。
如这样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则托架用坯料14与所有臂部2成为由对接部6接合一体化的状态。因此,如沿图2和图4中用点划线示出的切割线F(与相邻的臂部2的边界线的延长部相当)切割托架用坯料14,则可分离连杆1。
这样,可由摩擦搅拌接合一次将多个臂部2接合到托架用坯料14,通过该摩擦搅拌接合、切口部23的形成、及摩擦搅拌接合后的托架用坯料14的切割这样的较轻微的作业,可大体同时地制造多个连杆1,所以,生产率提高。
图7和图8示出第2实施形式。在该例中,不同点仅在于,臂部2不为大致I形截面,而是朝臂部2的宽度方向(图的左右方向)按预定间隔平行地设置一对第3面22,使整体大致为方管状。该臂部2也通过朝纵向对铝合金等适当的材料进行挤压成形并切割成规定尺寸而形成。如图7所示那样,在一对第3面22的端部分别形成切口部23。
图8为用于示出横向排列状态的臂部2的端面的、与图5相当的图,从该图可以看出,第1面20和第2面21的朝各宽度方向两侧伸出的凸缘部24、25与相邻的凸缘部连续。这样,可与上述实施形式同样地实现可靠性高的摩擦搅拌接合和高生产率的连杆制造,同时,由于相对上下的第1面20和第2面21的支承刚性变高,所以,在摩擦搅拌接合时工具移动面的变形更不易产生。
图9~11示出第3实施形式。该例与上述各实施形式的不同点在于使用了间隔构件40。该间隔构件40在第1和第2实施形式中都可适用(在该例中,示出适用于第1实施形式的场合)。
图9为与图4相当的临时组装时的上面视图,在相邻臂部2间设有用影线示出的间隔构件40。该间隔构件40将端部对接到安装突条15的构成对接部6的部分而构成对接部46,而且,其表面构成与两侧的臂部2和安装突条15的各表面处于同一面的工具移动面。各对接部6与间隔构件40和安装突条15的对接部46连续,这些对接部16和46整体上构成连续一直线状。
图10示出间隔构件40。间隔构件40由与臂部2同样的材料构成,构成与配合突部17配合的大致匚字形。即,具有与切口部23相当的切口部41,在其上下具有重合到台阶部7a、7a的上片部42和下片部43,还具有对其进行连接的连接部44。上片部42和下片部43的厚度为t,连接部44的高度为H。
图11为与图5对应的图,各臂部2的第1面20和第2面21分别通过间隔构件40与相邻的臂部连续,朝图的左右方向连续,该间隔构件40用影线示出。朝图的左右方向连续的配合突部17配合在第1面20和第2面21间,在各第3面22配置到切口部23。
在这样通过间隔构件40的临时组装状态下,可与此前相同地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此后,可如图9的下部所示那样,按间隔构件40的宽度d朝横断方向包含间隔构件40部分在内地对托架用坯料14进行切割,则可切除间隔构件40,使连杆1分离。
这样,只需切割间隔构件40,不用局部地切除第1面20和第2面21的各宽度方向端部,所以,可按良好的尺寸精度制造连杆1整体。
如使间隔构件40的宽度d与切割工具的宽度一致,则可在一次切割的同时完全地切除间隔构件40。在该图中,切割线F作为具有这样的宽度的切割线示出。
另外,在图9~图11所示第3实施形式中,也可使用预先进行规定尺寸切割的托架4代替托架用坯料14。
图12为示出其的第4实施形式的与图9相当的图。在该图中,配合托架4与臂部2的端部,形成对接的组件50,横向排列地配置多个该组件50,同时,使间隔构件51处于相邻的组件50间,然后,对包含该间隔构件51的整体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在该场合,与相邻的组件50的对接部6的各延长线交叉地配置间隔构件51,而且使表面与对接部6近旁的工具移动面32处于同一面。这样,包含间隔构件51在内地使工具30横过移动,从而一次地对整体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此后,仅对间隔构件51部分进行切割,即可如图下部所示那样使各连杆1分离,所以,可进一步缩短切割长度,提高生产率。
图13~16示出第5实施形式。图13用于概略地说明该连杆1的制法。图中的A示出这样的工序,即,对左右的臂用坯料12和托架用坯料14进行挤压成形,使分别设于左右的托架用坯料14的安装突条15的端面与臂用坯料12的两端面12a和12b对接。托架用坯料14与上述各实施形式的托架用坯料相同,符号14a为一体形成的套筒安装孔。
符号B示出摩擦搅拌接合的工序,在臂用坯料12的两端面配合左右的托架用坯料14的配合突部17,对接安装突条15,临时组装成临时组装体60,在该临时组装体60中,沿对接线66使回转工具30移动,从而对臂用坯料12和安装突条15进行摩擦搅拌接合,将整体一体化。
此后,通过沿切割线F按产品宽度进行切割,从而可获得C所示连杆1。C示出分离后完成的连杆1的透视图。符号4a为套筒安装孔。该连杆1与图1所示连杆相同。因此,相对C所示作为产品的连杆1相同地使用第1实施形式的符号。
图14为详细示出图13的A工序的图。臂用坯料12这样获得,即,朝E方向对铝合金等轻合金或树脂进行挤压成形,成为与横向排列多个(在本例中为5根)图13所示臂部2而获得的坯料相当的形状,按臂部2的长度L2将其切割成规定尺寸。挤压宽度W3相当于产品宽度W1×5根量,即相当于图4的W2。
臂用坯料12的第1面12c和第2面12d夹住由与其直交的肋状部构成的第3面12e平行,同时,第3面12e沿挤压方向全长延伸,而且按相等间隔朝挤压宽度方向形成5条。该3个面一体形成,在相邻的第3面12e间形成朝挤压方向贯通的空心部12f。但是,挤压宽度方向两端侧成为朝侧方开放的槽部12g。
在第3面12e的纵向(挤压方向)两端部,如图中放大截面部所示那样,通过臂用坯料12的规定尺寸切割后的机械加工等形成切口部12i,使得可将配合突部17配合到臂用坯料12的挤压方向两端侧。
托架用坯料14与此前所述例同样,但在该场合,挤压成形后,规定尺寸切割成与产品宽度W1×5根相当的长度。该长度与图4的L相等,而且与臂用坯料12的挤压宽度W3相同。与第1实施形式相同,当配合配合突部17时,安装突条15的立壁部17b与臂用坯料12的两端侧的端面对接。臂用坯料12与托架用坯料14使各个的挤压方向E直交地对接。
图15为放大示出图13的B工序的图。该临时组装体60构成摩擦搅拌接合线66连续的一直线状,所以,可在其上顺利地由一次连续工序进行摩擦搅拌接合。该摩擦搅拌接合与图6同样地进行。
此后,使用带锯等适当的切割器沿通过相邻的第3面12e、12e中间点的切割线F朝臂用坯料12的挤压方向对全长进行切割,分离相邻的连杆1(参照图13)。此时切割长度为托架4的长度L1×2+臂部2的长度L2。
图16为从挤压方向示出臂用坯料12的端部的图。配合突部17配合到第1面12c与第2面12d间。空心部12f在图示状态下构成横长的长方形。F为切割线,摩擦搅拌接合后沿切割线F对相邻的第3面12e的中间部进行切割。
这样,可通过挤压成形容易而且高效率地制造将多个连杆一体化的托架用坯料14和臂用坯料12,而且可使用这些共3种的构件进行制造,所以,处理和定位容易,间隔构件也不用。此外,对接部6容易将沿摩擦搅拌接合线66的面整体形成为处于同一面的、平坦连续的工具移动面,摩擦搅拌接合也变得容易。此外,还可在摩擦搅拌接合中获得上述各实施形式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形式,在发明的原理内可进行多种变形和应用。例如,连杆的用途可适用到悬架、发动机安装架等的机动车用各部。另外,臂部也可为单纯的方管。另外,在各实施形式中,当对图示状态的背侧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时,通过在将臂部2对接到托架用坯料14或托架4的状态下使整体翻转,从而可与表侧同样地对背侧用一次连续工序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Claims (6)

1. 一种连杆的制法,该连杆具有作为纵向构件的臂部和接合于其纵向端部的套筒安装用托架;其特征在于:
上述臂部具有一对平行的第1面和第2面,以及连接这些第1和第2面间的第3面;
在该第3面的纵向端部形成切口,将形成于上述套筒安装用托架的配合突部配合于该切口部,由该配合突部支承上述第1面和第2面,同时,
使上述套筒安装用托架侧的面与上述第1面和第2面的各端部构成同一面的工具移动面而对接地将上述第1和第2面的各纵向端部对接到上述套筒安装用托架,沿该对接部进行摩擦搅拌接合,从而接合上述臂部与上述套筒安装用托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各接合部成为一直线状连续地横向排列由上述对接的臂部与套筒安装用托架构成的多个组件,沿该连续的对接部连续地对上述各臂部与上述各套筒安装用托架一次进行摩擦搅拌接合,此后,对相邻的接合部间进行切割,使各连杆分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对接部的延长线交叉地将间隔构件设于上述横向排列的上述各组件间,通过该间隔构件使上述对接部整体连续,同时,使该间隔构件的表面也与两侧的臂部的表面处于同一面地将上述工具移动面整体形成为连续平面,包含该间隔构件在内地沿上述对接部进行上述摩擦搅拌接合,此后,切割上述间隔构件,分离成各个连杆。
4. 一种连杆的制法,该连杆具有作为纵向构件的臂部和接合于该纵向端部的套筒安装用托架;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上述臂部的工序、进行挤压而成形托架用坯料的工序、对接工序、配置工序、摩擦搅拌接合工序、及分离工序;
上述臂部具有一对平行的第1面和第2面,以及连接这些第1和第2面间的第3面,在该第3面的纵向端部形成切口;
该托架用坯料用于通过朝纵向切割而形成多个上述套筒安装用托架;
该对接工序在设于上述臂部的纵向端部的上述第3面的切口部配合一体形成于上述托架用坯料的上述配合突部,同时,将上述臂部的纵向端部对接到上述托架用坯料,使上述托架用坯料侧的面与上述第1面和第2面的各端部构成同一面的工具移动面地对接;
该配置工序在如上述那样对接的状态下朝上述托架用坯料的纵向使多根上述臂部横向排列,使各臂部的上述对接部朝横向排列方向按一直线状连续;
该摩擦搅拌接合工序沿上述连续的对接部连续地对上述各臂部与上述托架用坯料一次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之后,该分离工序在纵向按预定间隔切割上述托架用坯料,使其分离成各单个的连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杆的制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对接部的延长线交叉地使间隔构件处于上述横向排列的各臂部间,将该间隔构件的一端对接到上述托架用坯料侧,从而通过上述间隔构件使上述对接部整体连续,同时,该间隔构件的表面也与上述接合部近旁的表面处于同一面,上述工具移动面整体成为连续平面,包含该间隔构件在内地沿上述对接部进行上述摩擦搅拌接合,在此后的切割时,包含上述间隔构件在内进行切割。
6. 一种连杆的制法,该连杆具有臂部和套筒安装用托架;该臂部为纵向构件,与纵向直交的横截面具有一对平行的第1面和第2面及连接这些第1面和第2面间的第3面;该套筒安装用托架具有套筒安装孔,同时,一体地具有配合于上述臂部的纵向端部的第1和第2面间的配合突部;在臂部的纵向端部对该套筒安装用托架进行摩擦搅拌接合而一体化;其特征在于:
进行挤压成形,使得挤压截面构成从上述套筒安装孔的轴线方向观看时的正面视形状,并一体地具有突出的配合突部,然后,按与横向排列多个上述托架的状态相当的预定长度朝纵向进行切割,形成托架用坯料,
使挤压截面相当于在横向排列多个上述臂部的状态下与纵向直交的截面而且成为与上述托架用坯料的切割长度一致的挤压宽度地进行挤压成形,然后,在纵向按上述臂部的长度进行切割,形成臂用坯料,
相对该臂用坯料,在上述第3面的纵向两端部形成切口,从而形成上述配合突部配合时的退让部,
使相互的挤压方向直交地配置上述托架用坯料和臂用坯料,在上述臂用坯料的挤压方向端部将一体形成于上述托架用坯料的上述配合突部配合到上述第1和第2面间,使这些第1和第2面与上述托架用坯料进行对接,使该对接部形成为处于同一面而且连续的一直线状,
沿该对接部一次地对上述臂部用坯料与上述托架用坯料进行摩擦搅拌接合,
此后,在与上述臂部用坯料的挤压方向直交的方向按产品宽度对整体进行切割。
CNA2007100920140A 2007-04-04 2007-04-04 连杆的制法 Pending CN1012794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920140A CN101279402A (zh) 2007-04-04 2007-04-04 连杆的制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7100920140A CN101279402A (zh) 2007-04-04 2007-04-04 连杆的制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9402A true CN101279402A (zh) 2008-10-08

Family

ID=40012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920140A Pending CN101279402A (zh) 2007-04-04 2007-04-04 连杆的制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9402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9571A (zh) * 2011-03-22 2012-09-26 Edai技术单位经济利益分组 车辆悬架的稳定器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31215A (zh) * 2013-05-07 2013-08-07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及其制作方法
CN103707735A (zh) * 2012-07-27 2014-04-09 Edai技术单位经济利益分组 用于车辆悬架的稳定器
CN103842123A (zh) * 2011-09-30 2014-06-04 通用电气公司 用摩擦搅拌焊接至部件的补片修理飞机部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4400357A (zh) * 2014-11-24 2015-03-11 苏州市福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连杆焊接件的加工工艺
CN104647048A (zh) * 2013-11-22 2015-05-27 深圳市宏发鑫建材有限公司 组装式阳台护栏连接固定座的制造工艺
CN113664468A (zh) * 2021-08-19 2021-11-19 安徽江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限位臂的快速样件制作方法
CN114450119A (zh) * 2019-09-26 2022-05-06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杆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9571A (zh) * 2011-03-22 2012-09-26 Edai技术单位经济利益分组 车辆悬架的稳定器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89571B (zh) * 2011-03-22 2016-03-02 Edai技术单位经济利益分组 车辆悬架的稳定器连杆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42123A (zh) * 2011-09-30 2014-06-04 通用电气公司 用摩擦搅拌焊接至部件的补片修理飞机部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07735A (zh) * 2012-07-27 2014-04-09 Edai技术单位经济利益分组 用于车辆悬架的稳定器
CN103707735B (zh) * 2012-07-27 2017-04-12 Edai技术单位经济利益分组 用于车辆悬架的稳定器
CN103231215A (zh) * 2013-05-07 2013-08-07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连铸设备中的回转轴及其制作方法
CN104647048A (zh) * 2013-11-22 2015-05-27 深圳市宏发鑫建材有限公司 组装式阳台护栏连接固定座的制造工艺
CN104400357A (zh) * 2014-11-24 2015-03-11 苏州市福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连杆焊接件的加工工艺
CN114450119A (zh) * 2019-09-26 2022-05-06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杆的制造方法
CN113664468A (zh) * 2021-08-19 2021-11-19 安徽江南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限位臂的快速样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9402A (zh) 连杆的制法
EP2891565B1 (en) Vehicle arm compon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104259771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隔热罩的成形工艺
CN104053513B (zh) 弯曲中空管的制造方法
CN109263795B (zh) 一种侧推喇叭口围板及导流板的制作方法
US6548760B1 (en) One-piece seamless reducer
CN104002186A (zh) 具备适用于排出切屑的罩构造的机床
US20080235946A1 (en) Link ro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2233921A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架
US20160243603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polygonal closed cross-section structural component with a curved form and polygonal closed cross-section structural component produced by the method
CN211966522U (zh) 汽车转向中间轴一体式花键管
CN105583311A (zh) 一种管件扩口加工装置
CN101279412A (zh) 连杆的制法
CN1338026A (zh) 吸射泵
KR101413927B1 (ko) 선박 제조방법
CN106938298B (zh) 马达定位座一次成型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CN205464004U (zh) 一种管件扩口加工装置
CN212598419U (zh) 一种钣金件折弯辅助定位结构
CN104595602A (zh) 发动机油管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99577B (zh) 不锈钢管弯折焊接水龙头本体制程及其成品
CN203221136U (zh) 管接头胀紧成型模
KR101182760B1 (ko) 금속재의 테이퍼 관 성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테이퍼 관 성형방법
JP2006136943A (ja) リンクロッドの製法
CN211888502U (zh) 一种用于异径管和直管的管口整形工装
US11084538B2 (en) Multi-flange extrusion mem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