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0119A - 杆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杆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50119A
CN114450119A CN202080067649.9A CN202080067649A CN114450119A CN 114450119 A CN114450119 A CN 114450119A CN 202080067649 A CN202080067649 A CN 202080067649A CN 114450119 A CN114450119 A CN 114450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member
shaft portion
main shaft
portion forming
out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76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俣靖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stem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stem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stem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50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501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 B23K20/12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using a non-consumable tool, e.g. friction stir welding
    • B23K20/1245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using a non-consumable tool, e.g. friction stir wel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aratus
    • B23K20/125Rotary tool drive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 B23K20/12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using a non-consumable tool, e.g. friction stir weld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2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iston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12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 B23K20/129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the heat being generated by friction; Friction weld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pie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0/00Non-electric welding by applying impact or other press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e.g. cladding or plating
    • B23K20/26Auxiliary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3/00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 B23Q3/02Devices holding, supporting, or positioning work or tools, of a kind normally removable from the machine for mounting on a work-table, tool-slide, or analogous part
    • B23Q3/06Work-clamp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2101/00Articles made by soldering,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2101/003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6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both gas and liquid
    • F16F9/062Bi-tubular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杆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中空的第一部件、具有外径尺寸小于第一部件的外径尺寸的部分而形成的第二部件的工序;使约束部件抵接于第一部件的外周面的约束工序;一边使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任一者旋转一边使第一部件的内周面与第二部件的外周面接近的工序;在第一部件的内周面与第二部件的外周面接触之后,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在轴向上压入规定量,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来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结合的工序。

Description

杆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对两个部件进行摩擦压接来制造杆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8737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存在提高杆的制造品质的需要。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杆的制造品质的杆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构成为包含:准备成为杆中的与滑动接触部件滑动接触的部位的中空的第一部件、成为所述杆中的不与所述滑动接触部件滑动接触的部位并且具有外径尺寸比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径尺寸小的部分而形成的第二部件的工序;使约束部件抵接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周面的约束工序;一边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任一者旋转一边使所述第一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面接近的工序;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面接触之后,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在轴向上压入规定量,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来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结合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提高制造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杆的液压缸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杆接合前的分解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摩擦压接机的主要部分的部分剖视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约束部件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约束部件的拆分体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中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中的安装轴部结合工序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中的安装轴部结合工序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中的连结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中的连结轴部结合工序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中的连结轴部结合工序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杆的一端侧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杆的另一端侧的剖视图。
图15是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杆的焊接部附近的截面照片。
图16是其他杆的焊接部附近的截面照片。
图17是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杆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的一端部的截面照片。
图18是其他杆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的一端部的截面照片。
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约束部件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摩擦压接机的主要部分的变形例的部分剖视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杆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杆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杆41的液压缸装置11的图。该液压缸装置11是用于汽车或铁路车辆等车辆的悬架装置的缓冲器、具体为用于汽车的撑杆式悬架的缓冲器。液压缸装置11具有封入有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液体的圆筒形的内筒12、比内筒12更大径、在内筒12的外周侧设置并在与内筒12之间形成封入有作为工作流体的工作液体和工作气体的贮存室13的有底筒状的外筒14。内筒12、外筒14构成双层筒状的缸体15。液压缸装置11是使用油液作为工作液体的油压缓冲器。
外筒14是由金属制的一部件组成的一体成型件,具有圆筒形的侧壁部21、封闭侧壁部21的在轴向上的一端侧的底部22、在与侧壁部21的底部22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23。换言之,外筒14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23,在另一端侧具有底部22。外筒14的一端侧的开口部23成为缸体15的一端侧的开口部23。内筒12是由金属制的一个部件组成的一体成型件,呈圆筒形。
液压缸装置11具有嵌合于内筒12的在轴向上的一端部的圆板形的基座部件30、嵌合于内筒12的在轴向上的另一端部和外筒14的侧壁部21的在轴向上的开口部23侧的圆环形的杆导承31(滑动接触部件)。内筒12经由基座部件30接合于外筒14的底部22,经由杆导承31接合于外筒14的侧壁部21的开口部23侧。在该状态下,内筒12相对于外筒14在径向上被定位。
液压缸装置11在与杆导承31的底部22相反的一侧具有圆环形的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部件)。该密封部件33也与杆导承31同样嵌合于侧壁部21的开口部23侧的内周部。在与侧壁部21的底部22相反的端部形成有通过弯曲加工而向径向内侧塑性变形的凿紧部34,密封部件33被该凿紧部34和杆导承31夹持。密封部件33是对外筒14的开口部23侧、即缸体15的开口部23侧进行密封的部件。
液压缸装置11具有在缸体15内设置的活塞35。活塞35可滑动地嵌装于缸体15的内筒12。活塞35在缸体15的内筒12内滑动,并且将内筒12内部划分为第一室38和第二室39的两个室。第一室38设置于内筒12内的活塞35与杆导承31之间,第二室39设置于内筒12内的活塞35与基座部件30之间。内筒12内的第二室39通过在内筒12的一端侧设置的基座部件30与贮存室13区分开。在第一室38和第二室39填充有工作液体即油液,在贮存室13填充有工作气体和工作液体即油液。
液压缸装置11具有杆41。杆41的一侧的端部在缸体15内与活塞35连接,另一侧的端部经过在缸体15的开口部23设置的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并经由开口部23从缸体15突出。杆41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杆41具有在轴向中间的主轴部42(第一部件)、在轴向上的一端的安装轴部43(第二部件)、在轴向上的另一端的连结轴部44(第二部件)。安装轴部43从主轴部42的在轴向上的一端向轴向外侧突出,连结轴部44从主轴部42的在轴向上的另一端向轴向外侧突出。对于液压缸装置11,例如杆41的安装轴部43安装在车身侧,缸体15的外筒14安装在车轮侧。
主轴部42在外周面51a具有圆筒面形的主外周部51。主轴部42的外周部以主外周部51为主体,在轴向上的连结轴部44侧的端部形成有由外周面52a成为锥面而组成的锥形部52。主轴部42的在轴向上的安装轴部43侧的端部即一端部53具有朝向在轴向上的安装轴部43侧并在轴正交方向上扩展的端面53a,在轴向上的连结轴部44侧的端部即另一端部55具有朝向在轴向上的连结轴部44侧并在轴正交方向上扩展的端面55a。
安装轴部43的整体比主轴部42的外周面51a外径更小。在安装轴部43的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57。安装轴部43的与在轴向上的主轴部4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前端部59具有朝向与在轴向上的主轴部42相反的一侧并在轴正交方向上扩展的平坦的前端面59a。
连结轴部44的整体比主轴部42的外周面51a外径更小。连结轴部44的在轴向上的主轴部42侧的外周部为外周面62a呈一定直径的圆筒面形的嵌合外周部62,与在轴向上的主轴部42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纹65。连结轴部44的与在轴向上的主轴部4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前端部68具有朝向与在轴向上的主轴部42相反的一侧并在轴正交方向上扩展的平坦的前端面68a。
上述活塞35通过螺母71与杆41连结。即通过活塞35嵌合于杆41的连结轴部44的嵌合外周部62,螺母71与连结轴部44的外螺纹65螺纹配合,从而使活塞35安装于杆41。
杆41经过在缸体15的开口部23侧设置的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从缸体15向外部延伸。杆41的主轴部42通过主外周部51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换言之,在缸体15的开口部23设置的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与杆41的主外周部51的外周面51a滑动接触。
其中,杆41仅有主轴部42的主外周部51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因此,杆41的安装轴部43既不与杆导承31滑动接触,也不与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杆41的连结轴部44也既不与杆导承31滑动接触,也不与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
杆41被杆导承31引导,并相对于缸体15与活塞35整体在轴向上移动。密封部件33将外筒14与杆41之间封闭,并内筒12内的工作液体、贮存室13内的工作气体和工作液体向外部的泄漏进行限制。因此,密封部件33设置于缸体15的开口部23,并对在缸体15内封入的工作流体进行密封。
在活塞35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通路74和通路75。通路74,75能够与第一室38、第二室39连通。液压缸装置11在与活塞35的在轴向上的底部22相反的一侧具有通过与活塞35抵接而能够封闭通路74的圆环形的圆盘阀76。并且,液压缸装置11具有在活塞35的在轴向上的底部22侧通过与活塞35抵接而能够封闭通路75的圆环形的圆盘阀77。
如果杆41向在缸体15的进入量增加的缩进侧移动,活塞35向缩小第二室39的方向移动,并且第二室39的压力比第一室38的压力高规定值以上,则圆盘阀76打开通路74,此时产生减震力。如果杆41向从缸体15的突出量增加的伸出侧移动,活塞35向缩小第一室38的方向移动,并且第一室38的压力比第二室39的压力高规定值以上,则圆盘阀77打开通路75,此时产生减震力。
在基座部件30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通路82和通路83。通路82,83能够将第二室39与贮存室13连通。液压缸装置11在基座部件30的在轴向上的底部22侧具有通过与基座部件30抵接而能够封闭通路82的圆环形的圆盘阀85,在与基座部件30的在轴向上的底部22相反的一侧具有通过与基座部件30抵接而能够封闭通路83的圆环形的圆盘阀86。
如果杆41向缩进侧移动,活塞35向缩小第二室39的方向移动,并且第二室39的压力比贮存室13的压力高规定值以上,则圆盘阀85打开通路82,此时产生减震力。如果杆41向伸出侧移动,活塞35向第一室38侧移动,并且第二室39的压力比贮存室13的压力低,则圆盘阀86打开通路83,但此时其是实质上不产生减震力而使工作液体从贮存室13向第二室39内流动的吸入阀。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杆4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杆41中,如图1所示的主轴部42由如图2所示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第一部件)形成,如图1所示的安装轴部43由如图2所示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第二部件)形成,如图1所示的连结轴部44由如图2所示的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第二部件)形成。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是单独的部件,利用由压接产生的摩擦的焊接接合来将它们一体化。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来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一体化的例子,但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仅任一者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接合的情况也可以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技术。
主轴部形成部件42A是圆筒管,其在轴向全长上为中空。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的在轴向上的一端部接合有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的在轴向上的在接合有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侧的一端部成为一端圆锥孔状部101。一端圆锥孔状部101具有越靠轴向外侧越大径的锥形的内周面101a。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内周面101a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α为3°以上且12°以下。
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的在轴向上的另一端部接合有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的在轴向上的在接合有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侧的另一端部为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具有越靠轴向外侧越大径的锥形的内周面103a。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内周面103a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β为3°以上12°以下。角度β被设定为与角度α大致相等的角度。
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圆锥孔状部101与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之间成为具有一定直径的圆筒面形的内周面105a的中间孔状部105。并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在轴向上的一端的一端部53A具有相对于一端圆锥孔状部101朝向与在轴向上的中间孔状部105相反的一侧并在轴正交方向扩展的平坦的端面53Aa。并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在轴向上的另一端的另一端部55A具有相对于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朝向与在轴向上的中间孔状部105相反的一侧并在轴正交方向扩展的平坦的端面55Aa。并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部即主外周部51A具有一定直径的圆筒面形的外周面51Aa。
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经过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面42Aa的中心,当以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轴线为基准轴线时,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对端部即一端部53A和另一端部55A之中,一端圆锥孔状部101设置于包含一端部53A的在基准轴线的方向上的规定区域的范围内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侧。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内周面101a的从基准轴线起的半径的最大值比外周面51Aa的从基准轴线起的半径更小。
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经过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面42Aa的中心,当以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轴线为基准轴线时,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对端部即一端部53A和另一端部55A之中,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设置于包含另一端部55A的在基准轴线的方向上的规定区域的范围内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侧。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内周面103a的从基准轴线起的半径的最大值比外周面51Aa的从基准轴线起的半径更小。
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主外周部51A在之后被机械加工,成为如图1所示的杆41中的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的主轴部42的主外周部51。因此,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在之后成为杆41中的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的部位。并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在之后被机械加工,成为如图1所示的杆41的主轴部42中的一端部53,另一端部55A在之后被机械加工,成为主轴部42中的锥形部52和另一端部55。
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是圆柱形的部件,其在轴向全长上为实心。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在接合于在轴向上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侧的一端的外周部为圆锥形外周部111。圆锥形外周部111具有越靠轴向外侧越小径的锥形的外周面111a。圆锥形外周部111的外周面111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γ为3°以上12°以下。
并且,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锥形外周部111以外的外周部为具有一定直径的圆筒面形的外周面57Aa的圆柱形外周部57A。并且,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锥形外周部111的与圆柱形外周部57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115具有朝向与在轴向上的圆柱形外周部57A相反的一侧并在轴正交方向上扩展的平坦的端面115a,圆柱形外周部57A的与圆锥形外周部1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59A具有朝向与在轴向上的圆锥形外周部111相反的一侧并在轴正交方向上扩展的平坦的端面59Aa。
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锥形外周部111的最小外径d1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最大内径d2更小。由此,圆锥形外周部111能够进入一端圆锥孔状部101。并且,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锥形外周部111的最大外径d3即圆柱形外周部57A的外径d3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最小内径d4即中间孔状部105的内径d4更大。由此,圆锥形外周部111进入一端圆锥孔状部101时,与一端圆锥孔状部101抵接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进入。
并且,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锥形外周部111的最大外径d3即圆柱形外周部57A的外径d3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径d5即主外周部51A的外径d5更小。这样,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以具有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径尺寸d5更小的、外径尺寸d3的圆柱形外周部57A和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径尺寸d5更小的、外径尺寸在d1以上d3以下的圆锥形外周部111的方式形成。
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柱形外周部57A在之后被机械加工,成为如图1所示的杆41中的不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的安装轴部43的外螺纹57。因此,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在之后成为杆41中的不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的部位。并且,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端部59A在之后被机械加工,成为杆41中的安装轴部43的前端部59。
其中,圆锥形外周部111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γ和一端圆锥孔状部101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α相等,圆锥形外周部111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与一端圆锥孔状部101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相等。而且,圆锥形外周部111的最大外径d3比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最大内径d2更大规定量。换言之,直到圆锥形外周部111碰触到一端圆锥孔状部101而停止时为止,如果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插入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则以圆锥形外周部111比一端部53A的端面53Aa更向外侧突出规定量(例如1mm)的方式来设定尺寸关系。
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是圆柱形的部件,在轴向全长上为实心。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在接合于在轴向上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侧的一端的外周部为圆锥形外周部121。圆锥形外周部121具有越靠轴向外侧越小径的锥形的外周面121a。圆锥形外周部121的外周面121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中心轴线角度δ为3°以上且12°以下。角度δ被设定为与角度γ大致相等的角度。
并且,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锥形外周部121以外的外周部为具有一定直径的圆筒面形的外周面62Aa的圆柱形外周部62A。并且,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锥形外周部121的与圆柱形外周部62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125具有朝向与在轴向上的圆柱形外周部62A相反的一侧并在轴正交方向扩展的平坦的端面125a,圆柱形外周部62A的与圆锥形外周部12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68A具有朝向与在轴向上的圆锥形外周部121相反的一侧并在轴正交方向扩展的平坦的端面68Aa。
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锥形外周部121的最小外径d6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最大内径d7更小。由此,圆锥形外周部121能够进入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并且,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锥形外周部121的最大外径d8即圆柱形外周部62A的外径d8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最小内径d4即中间孔状部105的内径d4更大。由此,当圆锥形外周部121进入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时,与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抵接从而限制了进一步的进入。
并且,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锥形外周部121的最大外径d8即圆柱形外周部62A的外径d8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径d5即主外周部51A的外径d5更小。这样,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以具有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径d5更小的、外径尺寸d8的圆柱形外周部62A和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径尺寸d5更小的、外径尺寸在d6以上且d8以下的圆锥形外周部121的方式形成。
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柱形外周部62A在之后被机械加工,成为如图1所示的杆41中的不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的连结轴部44的嵌合外周部62和外螺纹65。因此,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之后成为杆41中的不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的部位。并且,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端部68A在之后被机械加工,成为杆41中的连结轴部44的前端部68。
其中,圆锥形外周部121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δ和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中心轴线所成的角度β相等,圆锥形外周部121的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与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相等。而且,圆锥形外周部121的最大外径d8比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最大内径d7更大规定量。换言之,直到圆锥形外周部121碰触到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而停止时为止,如果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插入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则以圆锥形外周部121比另一端部55A的端面55Aa更向外侧突出规定量(例如1mm)的方式设定尺寸关系。
本实施方式的杆41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这些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如图3所示的准备工序S1。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使用图4所示的摩擦压接机201进行。摩擦压接机201具有相对于在省略图示的地面设置的本体202非旋转的固定侧卡盘203、相对于本体202非旋转的约束部件211、相对于本体202旋转的旋转接头231、相对于本体20与旋转接头231一体旋转的旋转侧卡盘232。其中,图4示出了立式装置,但也可以是旋转90°后的卧式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准备工序S1之后进行的、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不能相对旋转地固定在摩擦压接机201的固定侧卡盘203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夹持工序S2。其中,固定侧卡盘203具有多个爪部204。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夹持工序S2中,以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从固定侧卡盘203在轴向上突出的方式,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在轴向和径向上被定位并由固定侧卡盘203夹持,在轴向上与中间孔状部105位置重合的部分的主外周部51A与固定侧卡盘203抵接。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夹持工序S2之后进行的、将摩擦压接机201的约束部件211与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固定侧卡盘203突出的一端部53A侧的在规定范围内的主外周部51A抵接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此时,约束部件211以不与固定侧卡盘203干渉的方式,与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轴向上与一端圆锥孔状部101位置重合的在规定范围内的主外周部51A抵接。
具体而言,约束部件211将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轴向上与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整个范围位置重合的范围内的主外周部51A全面覆盖。约束部件211将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轴向上、与一端部53A的中间孔状部105相反朝向的端面53Aa与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内周面101a和中间孔状部105的内周面105a的分界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的主外周部51A全面覆盖。
约束部件211由在被固定侧卡盘203定位并固定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径向两侧配置的一对半圆筒形的拆分体221组成。一对拆分体221相对于被固定侧卡盘203夹持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配置于180°不同的位置,并以沿着被固定侧卡盘203夹持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径向进退的方式设置于摩擦压接机201。
如图5所示,约束部件211的一对拆分体221通过以平坦的贴合面221a彼此面接触的方式贴合而使约束部件211整体呈圆筒形。如图5、图6所示,拆分体221具有在径向内侧由半圆筒面组成的约束面221b。该约束面221b的半径如图4所示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的半径相等或者比外周面51Aa的半径稍大。
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中,一对拆分体221各自的约束面221b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面接触,并且使贴合面221a彼此面接触。从而约束部件211在整个周长上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抵接。由此,约束部件211为了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与一对约束面221b在轴向上的位置重合的规定范围的部分的向径向外侧的变形进行抑制,对该部分进行约束。换言之,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是将约束部件211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相对配置的工序,约束部件211通过在整个周长上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面接触,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在轴向上的一端部53A侧的规定范围的部分向径向外侧变形进行抑制。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之后进行的、将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在轴向和径向定位并不能相对旋转地固定在摩擦压接机201的旋转侧卡盘232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夹持工序S4。旋转侧卡盘232具有多个爪部233。其中,安装轴部形成部件夹持工序S4既可以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夹持工序S2之前进行,也可以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夹持工序S2与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之间进行。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夹持工序S2、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安装轴部形成部件夹持工序S4之后,一边如图7所示地通过摩擦压接机201使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旋转一边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内周面101a接近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锥形外周部111的外周面111a的、如图3所示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5。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旋转,并使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接近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方法,但也可以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旋转,并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接近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在该情况下,也使约束部件211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一体旋转并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通过由摩擦压接机201进行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如图8所示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内周面101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锥形外周部111的外周面111a接触之后,一边对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旋转状态进行保持一边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相对地在轴向上压入规定量,从而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压接,通过利用此时产生的摩擦热的焊接接合,进行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结合的如图3所示的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
在这里,摩擦压接机201一边使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旋转一边将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向固定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压入。此时,约束部件211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主外周部51A的与一端圆锥孔状部101在轴向上位置重合的部分从径向外侧进行约束。其中,如图8所示,在圆锥形外周部111与一端圆锥孔状部101接触的时刻,圆锥形外周部111比一端部53A的端面53Aa更向轴向外侧突出规定量(例如1mm),在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中,将该规定量作为压入量,将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在轴向上向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压入该压入量。压入该压入量之后,紧接着使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旋转停止,并在对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施加一定轴力的状态下保持一段时间。这是由于,如果冷却,则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之间产生拉力,所以施加与此抗衡的程度的轴力较好。
这样一来,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内周部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锥形外周部111的外周部在利用摩擦热的材料的软化和搅拌后,固化并一体化,从而成为如图9所示的焊接部131。焊接部131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外周部之间形成。焊接部131为与如图8所示的一端圆锥孔状部101和圆锥形外周部111的形状大致相仿的形状,呈朝向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扩展的筒状。焊接部131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的端面53Aa向轴向外侧突出,并包含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柱形外周部57A的外周面57A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毛刺132。
其中,焊接部131具有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两者在轴向上的位置重合并与两者结合的焊接主体部131a、比焊接主体部131a更靠在轴向上的中间孔状部105侧并仅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之中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在轴向上的位置重合的焊接余部131b、毛刺132。
通过利用焊接接合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结合的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焊接主体部131a成为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在径向上结合的部分。焊接主体部131a成为焊接部131中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的端面53A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端部115的端面115a之间的部分。在焊接主体部131a的在轴向上的范围内,在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上,存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焊接主体部131a整体不存在间隙的部分。
焊接余部131b是在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中,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不在径向上结合的范围的部分。换言之,焊接余部131b是在焊接部131和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存在,但不在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存在的在轴向上的范围的部分。焊接余部131b为焊接部131中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端部115的端面115a相比更靠与端面53Aa相反的一侧的部分。
其中,在上述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中,一对拆分体221各自的约束面221b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面接触的、约束部件211的在轴向上的约束范围至少设定为包括该焊接主体部131a的在轴向上的整个范围在内。换言之,约束部件211的在轴向上的约束范围至少设定为包括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的端面53Aa至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端部115的端面115a的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之后的位置的整个范围在内。由此,在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中,通过约束部件211在物理上进行约束来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至少与焊接主体部131a在轴向上位置重合的范围的部分因摩擦热而软化并向径向外侧变形的情况进行抑制。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该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之后进行的、解除由摩擦压接机201的旋转侧卡盘232的对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夹持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夹持解除工序S7。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该安装轴部形成部件夹持解除工序S7之后进行的、解除由摩擦压接机201的约束部件211的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约束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解除工序S8。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拘束解除工序S8之后进行的,解除由摩擦压接机201的固定侧卡盘203的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夹持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夹持解除工序S9。安装轴部形成部件夹持解除工序S7、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拘束解除工序S8、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夹持解除工序S9的顺序不限于此,既可以是任意顺序,也可以同时进行。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夹持解除工序S9之后进行的,与上述轴向的朝向相反地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不能相对旋转地固定在如图10所示的摩擦压接机201的固定侧卡盘203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夹持工序S10。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夹持工序S10中,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以另一端部55A侧从固定侧卡盘203向轴向突出的方式,在轴向和径向上被定位并被固定侧卡盘203夹持,并且在轴向上与中间孔状部105位置重合的部分的主外周部51A与固定侧卡盘203抵接。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夹持工序S10之后进行的、将摩擦压接机201的约束部件211与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固定侧卡盘203突出的另一端部55A侧的规定范围内的主外周部51A抵接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约束工序S11。此时,约束部件211以不干涉固定侧卡盘203的方式,与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轴向上与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位置重合的规定范围内的主外周部51A抵接。
具体而言、约束部件211将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轴向上与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整个范围位置重合的范围内的主外周部51A全面覆盖。换言之,约束部件211将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轴向上、与另一端部55A的中间孔状部105相反朝向的端面55Aa与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内周面103a和中间孔状部105的内周面105a边界境界位置之间的范围内的主外周部51A全面覆盖。
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约束工序S11中,一对拆分体221各自的约束面221b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面接触,并且贴合面221a彼此面接触。从而约束部件211在整个周长上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抵接。由此,为了对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对约束面221b在轴向上的位置重合的规定范围内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的变形进行抑制,约束部件211对该部分进行约束。换言之,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约束工序S11是将约束部件211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相对配置的工序,约束部件211通过在整个周长上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面接触,来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在轴向上的另一端部55A侧的规定范围的部分向径向外侧变形的情况进行抑制。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约束工序S11之后进行的、将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在轴向和径向上定位并不能相对旋转地固定在摩擦压接机201的旋转侧卡盘232的连结轴部形成部件夹持工序S12。其中,连结轴部形成部件夹持工序S12既可以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夹持工序S10之前进行,也可以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夹持工序S10与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约束工序S11之间进行。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夹持工序S10、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约束工序S11、连结轴部形成部件夹持工序S12之后,如图10所示,通过摩擦压接机201一边使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旋转一边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内周面103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锥形外周部121的外周面121a接近的、如图3所示的连结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13。其中,与上述内容相同,也可以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旋转,并且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接近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在此情况下,也使约束部件211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一体旋转并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通过由摩擦压接机201进行的连结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13,如图11所示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内周面103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锥形外周部121的外周面121a接触之后,一边对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旋转状态进行保持,一边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相对地在轴向上压入规定量,从而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压接,通过利用此时产生地摩擦热地焊接接合来进行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结合的、如图3所示的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
在这里,摩擦压接机201一边使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旋转一边将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向固定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压入。此时,约束部件211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主外周部51A的与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在轴向上重合的部分从径向外侧进行约束。其中,如图11所示,如果圆锥形外周部121与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接触,则圆锥形外周部121比另一端部55A的端面55Aa更向轴向外侧突出规定量(例如1mm),在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中,将该规定量作为压入量,将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在轴向上向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压入该压入量。压入该压入量之后,紧接着使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旋转停止,并在对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施加一定轴力的状态下保持一段时间。
这样一来,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内周部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锥形外周部121的外周部在利用摩擦热的材料的软化和搅拌后,固化并一体化,从而成为如图12所示的焊接部133。焊接部133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外周部之间形成。焊接部133为与如图11所示的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和圆锥形外周部121的形状大致相仿的形状,呈朝向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侧扩展的筒状。焊接部133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的端面55Aa向轴向外侧突出,并包含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柱形外周部62A的外周面62A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毛刺134。
其中,焊接部133具有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两者在轴向上的位置重合并与两者结合的焊接主体部133a、比焊接主体部133a更靠在轴向上的中间孔状部105侧并仅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之中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在轴向上的位置重合的焊接余部133b、毛刺134。
在利用焊接接合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结合的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中,焊接主体部133a成为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在径向上结合的部分。焊接主体部133a成为焊接部133中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的端面55A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端部125的端面125a之间的部分。在焊接主体部133a的在轴向上的范围内,在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上,存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焊接主体部133a整体不存在间隙的部分。
焊接余部133b是在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中,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不在径向上结合的范围的部分。换言之、焊接余部133b是在焊接部133和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存在、但不在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存在的在轴向上的范围的部分。焊接余部133b为焊接部133中的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端部125的端面125a相比更靠与端面55Aa相反的一侧的部分。
其中,在上述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约束工序S11中,一对拆分体221各自的约束面221b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面接触的、约束部件211的在轴向上的约束范围至少设定为包含该焊接主体部133a的在轴向上的整个范围。换言之,约束部件211的在轴向上的约束范围至少设定为包含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的端面55Aa至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端部125的端面125a的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之后的位置的整个范围。由此,在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中,通过约束部件211在物理上进行约束,来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至少与焊接主体部133a在轴向上位置重合的范围的部分因摩擦热而软化并向径向外侧变形的情况进行抑制。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该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之后进行的、解除由摩擦压接机201的旋转侧卡盘232的对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夹持的、连结轴部形成部件夹持解除工序S15。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该连结轴部形成部件夹持解除工序S15之后进行的、解除由摩擦压接机201的约束部件211的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约束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拘束解除工序S16。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拘束解除工序S16之后进行的、解除由摩擦压接机201的固定侧卡盘203的对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夹持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夹持解除工序S17。连结轴部形成部件夹持解除工序S15、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拘束解除工序S16、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夹持解除工序S17的顺序不限于此,既可以是任意顺序,也可以同时进行。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夹持解除工序S17之后进行机械加工工序S18。在机械加工工序S18中,进行对如图9所示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端部59A进行机械加工、从而形成如图13所示的安装轴部43的前端部59的一侧前端部形成工序。并且,在机械加工工序S18中,进行对图9所示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进行机械加工、从而形成如图13所示的形成主轴部42的一端部53的主轴部一端部形成工序。并且,在机械加工工序S18中,进行对如图9所示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柱形外周部57A进行机械加工,从而形成如图13所示的安装轴部43的外螺纹57的外螺纹形成工序。
其中,在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中,如图9所示,即使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柱形外周部57A之间溶融的金属向外侧突出并固化而使毛刺132产生,通过机械加工工序S18的上述主轴部一端部形成工序和外螺纹形成工序,能够如图13所示将该毛刺132切削去除。即本实施方式制造方法包含对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焊接部131以外的部分进行螺纹加工、并且此时对焊接部131的毛刺132进行去除的外螺纹形成工序。其中,在外螺纹形成工序中,可以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外螺纹57的基底部分,然后通过滚轧形成外螺纹57。在此情况下,在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外螺纹57的基底部分时去除毛刺132。
并且,在机械加工工序S18中,进行对如图12所示的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端部68A进行机械加工,从而形成如图14所示的连结轴部44的前端部68的另一侧前端部形成工序。并且,在机械加工工序S18中,进行对图12所示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进行机械加工,从而形成如图14的主轴部42的锥形部52和另一端部55的主轴部另一端部形成工序。并且,在机械加工工序S18中,进行对如图12所示的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柱形外周部62A进行机械加工,从而形成如图14所示的连结轴部44的嵌合外周部62和外螺纹65的外螺纹等形成工序。
其中,在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中,如图12所示,即使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柱形外周部62A之间溶融的金属向外侧突出并固化而使毛刺134产生,通过机械加工工序S18的上述主轴部另一端部形成工序和外螺纹等形成工序,能够如图14所示将该毛刺134切削去除。即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含对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焊接部133以外的部分进行螺纹加工,并且此时对焊接部133的毛刺进行去除的外螺纹等形成工序。其中,在外螺纹等形成工序中,可以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嵌合外周部62和外螺纹65的基底部分,然后通过滚轧形成外螺纹65。在此情况下,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嵌合外周部62和外螺纹65的基底部分时去除毛刺134。
另外,在机械加工工序S18之后,进行进一步的部件焊接工序、对主外周部51A进行无心研磨从而形成主外周部51的外周面51a的工序、高频淬火工序等。
如图1所示,根据以上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杆41具有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的主轴部42、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均不滑动接触的安装轴部43和连结轴部44。主轴部42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进入的部分为实心,其外的部分为中空。安装轴部43和连结轴部44均为实心。杆41的安装轴部43和连结轴部44两者的外径尺寸相对于主轴部42的主外周部51的外径尺寸在整个长度上更小。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圆筒形部件与具有圆筒形的部位和圆柱形的部位的混合部件进行摩擦压接从而制造杆的制造方法。在该制造方法中,对圆筒形部件进行固定,一边使混合部件旋转一边使圆筒形部件的端面与混合部件的圆筒形的部位的端面接触,对它们施加压力,从而将圆筒形部件与混合部件接合。而且,在结合时通过切削加工将在接合部产生的毛刺去除。然而,在这样的接合部中,在杆与滑动接触部件滑动接触的情况下,在使杆成为最终形状的机械加工工序之前,需要进行仔细的毛刺去除。例如,在使杆成为最终形的机械加工工序之前,需要进行对毛刺进行切削去除的专用工序、对包括切削去除毛刺之后的部分在内的外周部整体进行研磨的预研磨工序。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杆41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成为杆41中的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的部位的中空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成为杆41中的不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的部位并且具有外径尺寸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外径尺寸相比更小的部分而形成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准备工序S1。并且,还包含一边使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旋转一边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面101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外周面111a接近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5、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面101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外周面111a接触之后,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在轴向上压入规定量,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来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结合的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并且,又包含一边使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旋转一边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面103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外周面121a接近的连结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13、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面103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外周面121a接触之后,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在轴向上压入规定量,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来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结合的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上述杆41,并且将杆41的制造简单化。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杆41的制造方法包含在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之前使约束部件211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外周面51Aa抵接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由此,在进行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时,通过约束部件211的约束来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因摩擦热而软化并向径向外侧变形的情况进行抑制。而且,在进行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时,由于因约束部件211的抵接而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外周部分夺取热量,因而能够进一步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通过摩擦热向径向外侧变形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良好地接合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上。因此,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接合强度变高,从而能够提高制造品质。
即如果不进行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便进行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则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会因摩擦热而软化并且向外周侧倾倒并扩径。由于这样的扩径部分会在之后的工序中通过研磨来去除,因而不会残留在最终产品中。但是,由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向外周侧倾倒,因而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焊接接合的接合强度会下降。换言之,不能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良好地接合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杆41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进行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之后,进行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因而能够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向外周侧倾倒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能够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良好地接合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
并且,即使降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公差的精度,也能够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良好地接合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
其中,图15是表示在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而制造杆41的情况下的焊接部131附近的截面的照片。图16是表示在不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而制造杆41的情况下的焊接部131附近的截面的照片。从这些图15、图16可知,在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而制造杆41的情况下的焊接部131与不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而制造杆41的情况下的焊接部131相比,能够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良好地接合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即在不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而制造杆41的情况下,在焊接部131产生间隙,因此焊接的结合范围会变短。与此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进行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从而能够形成间隙较少的焊接部131,因而能够对焊接的结合范围变短的情况进行抑制,接合强度变高。
并且,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中,由于约束部件211的约束范围至少是在通过焊接接合而结合的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中所结合的范围,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接合强度。
另外,图17是表示在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而制造杆41的情况下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附近的截面组织的照片,图18是表示在不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而制造杆41的情况下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附近的截面组织的照片。由此可知,在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而制造杆41的情况下,未发现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的附近产生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拉拔时的组织的流动变形,而在不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而制造杆41的情况下,发现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的附近产生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拉拔时的组织的流动变形。通过这些差异,能够从制造后的杆41的截面组织判断制造时是否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杆41的制造方法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附近的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结合上也是相同的。即包含在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之前的、使约束部件211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侧的外周面51Aa抵接的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约束工序S11。由此,在进行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时,通过约束部件211进行约束来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侧的部分因摩擦热而软化并向径向外侧变形的情况进行抑制。而且,在进行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时,由于通过约束部件211的抵接而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侧的外周部分夺取热量,因而能够进一步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侧的部分因摩擦热而向径向外侧变形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能够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侧的部分良好地接合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因此,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侧的部分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接合强度变高。
而且,在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约束工序S11中,由于约束部件211的约束范围至少是在通过焊接接合来结合的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中结合的范围,因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侧的部分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接合强度。
在此基础上,通过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从而在进行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时,约束部件211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部53A侧的部分向径向外侧膨胀的情况进行抑制;通过包含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约束工序S11,从而在进行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时,约束部件211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部55A侧的部分向径向外侧膨胀的情况进行抑制。因此,由于在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和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的两者结束的状态下的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向径向外侧的膨胀被抑制,因而能够对该膨胀成为麻烦从而对向以后工序的输送产生妨碍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其中,以后工序是进一步的部件的焊接、形成主外周部51的外周面51a的无心研磨、高频淬火等工序。
并且,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杆41的制造方法来说,由于包含对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中的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焊接部131以外的部分进行螺纹加工并且对焊接部131的毛刺132进行去除的外螺纹形成工序,因而能够一同进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螺纹加工和通过切削加工对毛刺132的去除,从而不需要进行专用工序便能够去除毛刺132。同样地,由于杆41的制造方法包含对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中的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焊接部133以外的部分进行螺纹加工并且对焊接部133的毛刺134进行去除的外螺纹等形成工序,因而能够一同进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螺纹加工和通过切削加工对毛刺134的去除,从而不需要进行专用工序便能够去除毛刺134。因此,能够降低设备成本和工作时间。
并且,由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的端部成为一端圆锥孔状部101和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因而能够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外周部良好地进行结合。
并且,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的端部成为一端圆锥孔状部101和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接合侧的端部成为圆锥形外周部111,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接合侧的端部也成为圆锥形外周部121。因此,能够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来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外周部进一步良好地结合。其中,如果像这样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外周部、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外周部接合,则焊接部131,133呈朝向主轴部42的端部侧扩展的筒状。
其中,一端圆锥孔状部101和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轴线所成的角度为3°以上且12°以下。因此,能够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内周部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外周部进一步良好地结合。并且,能够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外周部进一步良好地结合。即如果一端圆锥孔状部101和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轴线所成的角度小于3°,则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变得不稳定,即使改变条件也仅能接合2~5mm左右,即使增加压入量等也只会带来毛刺的增加。另外,如果比12°大,则接合面积变大,相对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使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旋转摩擦压接机的转矩会增大。并且,如果比12°大,则工件会变得容易滑动,摩擦压接机的马达会过载。并且,如果比12°大,由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端部侧的壁厚变得较小,因而存在主轴部42变形的可能。通过将角度设为3°以上且12°以下,能够避免这些不良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约束部件211由将圆筒两等分后的两个拆分体221构成,但如图19所示,约束部件211也可以由将圆筒三等分后的三个拆分体221构成,还可以由将圆筒四等分以上后的拆分体221构成。
并且,如图20所示,也可以将约束部件211的拆分体221与爪部204一体化。即约束部件211可以兼作不能相对旋转地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夹持的卡盘。
在此情况下,如果通过爪部204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进行夹持,则拆分体221的约束面221b的半径设定为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外周面51Aa的半径相等或者比外周面51Aa的半径稍大。因此,如果通过爪部204对主轴部形成部件42A进行夹持,则与上述内容同样,约束部件211与在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规定范围内的主外周部51A抵接。在此情况下,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夹持工序S2、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约束工序S3为同一工序,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拘束解除工序S8、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夹持解除工序S9为同一工序,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夹持工序S10、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约束工序S11为同一工序、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拘束解除工序S16、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二夹持解除工序S17为同一工序。因此,能够提高制造效率。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之后进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13。与此相对,也可以在安装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5和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之前进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13和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5、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连结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13、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安装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5和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以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固定、并且使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旋转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也可以将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固定,而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旋转;还可以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两者均旋转。即,一边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之中的至少任一者旋转一边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一端圆锥孔状部101的内周面101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圆锥形外周部111的外周面111a接近并压接即可。
同样地,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结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13和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以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固定、并且使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旋转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也可以将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固定,而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旋转;还可以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两者均旋转。即,一边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之中的至少任一者旋转一边使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的内周面103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圆锥形外周部121的外周面121a接近并压接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的端部成为一端圆锥孔状部101和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接合侧的端部成为圆锥形外周部111、以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接合侧的端部也成为圆锥形外周部12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接合侧的端部也可以为圆柱形,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接合侧的端部也可以为圆柱形。即至少对于主轴部形成部件42A的内周部的端部来说,形成一端圆锥孔状部101和另一端圆锥孔状部103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和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之后进行的机械加工工序S18中,进行形成安装轴部43地外螺纹57的外螺纹形成工序和形成连结轴部44的嵌合外周部62和外螺纹65的外螺纹等形成工序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也可以在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上预先形成安装轴部43的外螺纹57,并且在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上预先形成连结轴部44的嵌合外周部62和外螺纹65。而且,之后也可以进行安装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5和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还可以进行连结轴部形成部件接近工序S13和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即也可以包含在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与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结合的工序之前,对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的安装轴部43预先进行螺纹加工的工序。并且,还可以在将主轴部形成部件42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结合的工序之前,对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的连结轴部44预先进行螺纹加工的工序。如上所述,即使由于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而产生毛刺132,134,则因为能够在不到达与杆导承31、密封部件33滑动接触的主轴部42的主外周部51的位置产生,所以通过预先进行螺纹加工,能够省略安装轴部结合工序S6和连结轴部结合工序S14的后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S1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轴部43和连结轴部44各自的整体的外径尺寸与主轴部42的外径尺寸相比更小,但也可以仅使从主轴部42突出的部分的主轴部42侧的端部的外径尺寸与主轴部42的外径尺寸相比更小。即、安装轴部43和连结轴部44的至少从主轴部42突出的部分的主轴部42侧的端部的外径尺寸与主轴部42的外径尺寸相比更小即可。例如,如图21所示的安装轴部43那样,安装轴部43也可以在轴向上离开主轴部42的位置上具有外径尺寸与从主轴部42突出的部分的主轴部42侧的端部的小径部141相比更大且与主轴部42的外径尺寸同等以上的大径部142。在此情况下,安装轴部43的大径部142在与主轴部42之间具有在轴向上的缺口143。对于连结轴部44来说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轴部42整体的外径尺寸与安装轴部43、连结轴部44的外径尺寸相比更大,但可以使主轴部42的与杆导承31、密封部件33不滑动接触的部分比滑动接触的部分更小径。即主轴部42的包括装配于杆导承31和密封部件33时在内的滑动接触的部分的外径与安装轴部43、连结轴部44各自的从主轴部42突出的部分的主轴部42侧的端部的外径尺寸相比更大即可。由于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将安装轴部43的外周部接合于主轴部42的内周部,因而至少安装轴部43侧的端部的外径尺寸与安装轴部43的从主轴部42突出的部分的主轴部42侧的端部的外径尺寸相比更大。由于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将连结轴部44的外周部接合于主轴部42的内周部,因而至少连结轴部44侧的端部的外径尺寸与连结轴部44的从主轴部42突出的部分的主轴部42侧的端部的外径尺寸相比更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主轴部形成部件42A在轴向上的全长上为中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至少安装轴部形成部件43A与连结轴部形成部件44A接合的部分为中空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缸体15仅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23的液压缸装置11为例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缸体15在两端侧具有开口部的液压缸装置。即本发明能够适用于具有在至少一端侧具有开口部的筒状的缸体的液压缸装置。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案中,杆的一方的端部与将至少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的筒状的缸体的内部分为两个室的活塞结合,所述杆的另一方的端部经过在所述缸体的开口部设置的滑动接触部件而从所述缸体突出,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准备成为所述杆中的与所述滑动接触部件滑动接触的部位的中空的第一部件、成为所述杆中的不与所述滑动接触部件滑动接触的部位并且具有外径尺寸比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径尺寸小的部分而形成的第二部件的工序;使约束部件抵接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周面的约束工序;一边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任一者旋转一边使所述第一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面接近的工序;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面接触之后,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在轴向上压入规定量,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来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结合的工序。由此,能够提高制造品质。
第二方案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约束工序中,所述约束部件兼作不能相对旋转地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夹持的卡盘。
第三方案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约束工序中,所述约束部件的约束范围至少是在通过所述焊接接合来结合的工序中所结合的范围。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进行详细说明的内容,并不是限于一定具备所说明的全部构成。并且,可以将某个实施方式的部分构成替换为其它实施方式的构成,还可以对某个实施方式的构成添加其它实施方式的构成。并且,可以对各实施方式的部分构成进行其它构成的追加、删除、替换。
本申请基于申请日为2019年9月26日、申请号为特愿2019-175583号的日本专利申请要求优先权。本申请在此参照并整体引入申请日为2019年9月26日、申请号为特愿2019-175583号的日本专利申请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附图、说明书摘要在内的全部公开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5 缸体;
23 开口部;
31 杆导承(滑动接触部件);
33 密封部件(滑动接触部件);
35 活塞;
38 第一室;
39 第二室;
41 杆;
42A 主轴部形成部件(第一部件);
43A 安装轴部形成部件(第二部件);
44A 连结轴部形成部件(第二部件);
211 约束部件。

Claims (3)

1.一种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杆的一方的端部与将至少在一端侧具有开口部的筒状的缸体的内部分为两个室的活塞结合,
所述杆的另一方的端部经过在所述缸体的开口部设置的滑动接触部件而从所述缸体突出,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成为所述杆中的与所述滑动接触部件滑动接触的部位的中空的第一部件、成为所述杆中的不与所述滑动接触部件滑动接触的部位并且具有外径尺寸比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径尺寸小的部分而形成的第二部件的工序;
使约束部件抵接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外周面的约束工序;
一边使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任一者旋转一边使所述第一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面接近的工序;
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面接触之后,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在轴向上压入规定量,通过利用摩擦的焊接接合来将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结合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约束工序中,所述约束部件兼作不能相对旋转地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夹持的卡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约束工序中,所述约束部件的约束范围至少是在通过所述焊接接合来结合的工序中所结合的范围。
CN202080067649.9A 2019-09-26 2020-08-26 杆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44501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5583 2019-09-26
JP2019-175583 2019-09-26
PCT/JP2020/032103 WO2021059831A1 (ja) 2019-09-26 2020-08-26 ロッド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50119A true CN114450119A (zh) 2022-05-06

Family

ID=75166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7649.9A Pending CN114450119A (zh) 2019-09-26 2020-08-26 杆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7787A1 (zh)
JP (1) JP7229380B2 (zh)
KR (1) KR20220031112A (zh)
CN (1) CN114450119A (zh)
DE (1) DE112020004580T5 (zh)
WO (1) WO2021059831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1389A (en) * 1978-10-30 1980-05-09 Nitto Seiki Kk Friction bonding method of journal in roller
CN1247113A (zh) * 1998-09-07 2000-03-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工件接合方法及工件接合装置
JP2001330070A (ja) * 2000-05-19 2001-11-30 Showa Corp 車高調整機構付きダンパ
CN1451509A (zh) * 2002-04-19 2003-10-29 富士乌兹克斯株式会社 摩擦焊接装置
CN101279402A (zh) * 2007-04-04 2008-10-08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连杆的制法
CN105473269A (zh) * 2013-08-13 2016-04-06 株式会社Uacj 搅拌摩擦焊接方法
CN107530824A (zh) * 2015-04-15 2018-01-02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6570A (en) * 1969-09-10 1971-08-03 Towmotor Corp Friction-welded hydraulic actuator
US3790058A (en) * 1972-05-12 1974-02-05 Gen Electric Apparatus for shearing weld flash
JPS5577988A (en) * 1978-12-11 1980-06-12 Hitachi Ltd Friction pressure welding method of copper pipe and aluminum pipe
JPS57127939U (zh) * 1981-02-04 1982-08-10
JP3832796B2 (ja) * 1999-07-06 2006-10-11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ピストンロッドの成形方法
JP5873737B2 (ja) 2012-02-29 2016-03-01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ロッドの製造方法
US9216474B2 (en) * 2012-04-24 2015-12-22 Industrial Parts Depot, Llc Two-piece friction-welded piston
JP6071132B2 (ja) * 2013-03-28 2017-02-01 Kyb株式会社 接合体
JP5795785B2 (ja) * 2013-08-26 2015-10-14 Kyb−Ys株式会社 ピストンロ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19031986A (ja) * 2015-12-25 2019-02-2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装置
JP6714422B2 (ja) * 2016-04-25 2020-06-24 Kyb株式会社 緩衝器
JP6890312B2 (ja) * 2016-10-03 2021-06-18 株式会社モテギ 伝達軸
JP2019111557A (ja) * 2017-12-23 2019-07-11 株式会社Ihi 摩擦接合装置
JP7059745B2 (ja) 2018-03-27 2022-04-2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US11686365B2 (en) * 2018-03-28 2023-06-27 Hitachi Astemo, Ltd. Cylinder device and rod manufacturing method
DE112019004864T5 (de) * 2018-09-27 2021-06-10 Kyb-Ys Co., Ltd. Herstellungsverfahren eines Verbindungskörper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61389A (en) * 1978-10-30 1980-05-09 Nitto Seiki Kk Friction bonding method of journal in roller
CN1247113A (zh) * 1998-09-07 2000-03-15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工件接合方法及工件接合装置
JP2001330070A (ja) * 2000-05-19 2001-11-30 Showa Corp 車高調整機構付きダンパ
CN1451509A (zh) * 2002-04-19 2003-10-29 富士乌兹克斯株式会社 摩擦焊接装置
CN101279402A (zh) * 2007-04-04 2008-10-08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连杆的制法
CN105473269A (zh) * 2013-08-13 2016-04-06 株式会社Uacj 搅拌摩擦焊接方法
CN107530824A (zh) * 2015-04-15 2018-01-02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47787A1 (en) 2022-11-03
DE112020004580T5 (de) 2022-06-09
JPWO2021059831A1 (zh) 2021-04-01
KR20220031112A (ko) 2022-03-11
WO2021059831A1 (ja) 2021-04-01
JP7229380B2 (ja) 202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314113A1 (en) Processing method of tube body,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ylinder device and cylinder device manufactured by the same
US5370425A (en) Tube-to-hose coupling (spin-ser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20180001571A1 (en) Flui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via friction welding
US10272520B2 (en) Joint-site structure for components to be connected by means of overlap friction welding,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components by means of friction welding
CN111886422B (zh) 缸体装置以及杆的制造方法
US4880087A (en) Telescopic shock absorber construction
JP2673939B2 (ja) 円筒状接合部材の摩擦溶接方法及び装置
US4791712A (en) Modular piston with high strength tensile joi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760269B2 (ja) バルジ形状配管の製造方法
US5833280A (en) Mechanical joint
US75302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orking tube
CN114450119A (zh) 杆的制造方法
JP3887729B2 (ja) ロッドカラーの接合方法および接合型
US6978706B2 (en) Machine tool spindle liner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same
EP1837098B1 (en) Manufacturing of a bent axle body with stubs
JP3991331B2 (ja) 管の加工方法および加工装置
JPS637900B2 (zh)
WO2018062176A1 (ja) シリンダ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20314218U (zh) 一种侧壁翻边加工芯轴及橡胶关节装配工装
US11913526B2 (en) Spindle rod for a spind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pindle rod for a spindle device
JP4359821B2 (ja) 管の加工方法および加工装置
KR101013928B1 (ko) 관 가공 방법 및 장치
JP2006102752A (ja) 重合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4344847A (ja) 冷間圧延によるアイジョイントの製造方法
JPS61149689A (ja) 継手金具と管状部材との接合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