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1865B - 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1865B
CN101271865B CN2008100250054A CN200810025005A CN101271865B CN 101271865 B CN101271865 B CN 101271865B CN 2008100250054 A CN2008100250054 A CN 2008100250054A CN 200810025005 A CN200810025005 A CN 200810025005A CN 101271865 B CN101271865 B CN 1012718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 pressure
pipe
layer
knot
photo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250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1865A (zh
Inventor
张继
刘明峰
肖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Zhongwei Microchips Co., Ltd.
CETC 58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Wuxi Zhongwei Microchip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Zhongwei Microchip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Zhongwei Microchip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250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718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71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1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1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1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LCD高压驱动集成电路的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低成本的实现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与传统工艺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材料从外延片改为单晶片,并一次完成阱的制造,同时栅氧的制造也改为一次,还有高压管制造挪到了栅氧生长前,而高压N管则采用了2次光刻制造。本发明的优点是:1、材料片的改变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从外延片改变到普通单晶片,材料成本可以降低到原来的50%。2、高压管制造改到了栅氧前,降低了高压推结对栅氧的反掺杂机会,提高了栅氧的质量,性能达到10MV/cm以上,应用例子中的40nm栅氧其击穿达到40V以上。

Description

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CD高压驱动集成电路的制造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低成本的实现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工业迅速发展,液晶显示产业的快速进步,LCD的高压驱动电路得到迅猛发展。LCD高压驱动电路的实现技术一般包含高压、低压、数字、模拟等多种设计和制造技术。同时由于器件需要适应便携化的要求,对器件功耗、导通电阻、latchup电流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工艺上必须实现高低压兼容、数模匹配、低导通电阻、低接触电阻,并提高latchup电流。
在这些特殊设计和要求中,难度最大的是如何同时保证高低压兼容和提高该高压器件的latchup电流。
传统的要达到28v以上的LCD高压驱动电路,制造技术复杂,特别是高压管的制造。为保证高压管的耐压特性,高压管所在的阱要比低压管的阱更深、浓度更低、栅氧更厚。同时由于需要保证必须的latchup电流,一般采用外延片上进行制造,大大提高了成本。
传统的制造工艺简要流程如下:
外延材料片:N<100>外延材料,包括外延衬底22和外延层21,见图5A;掩蔽层制造:氧化生长热氧化层3,见图5B;
高压阱光刻:使用光刻胶4将非高压阱区域保护起来,见图5B;
高压阱注入:P31离子注入掺杂,见图5B;
高压阱推阱:氧化扩散推结,形成高压阱5,见图5C;
低压阱光刻:使用光刻胶4将非低压阱区域保护起来,见图5C;
低压阱注入:P31离子注入杂质掺杂,见图5C
推阱:氧化扩散推结形成低压阱6,见图5D;
有源区掩蔽层制造:氧化热氧化层3生长,淀积氮化硅层20,见图5D;
有源区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有源区保护起来;
有源区刻蚀:干法刻蚀无胶保护区域的氮化硅层;
场氧3生长:氧化热氧化层生长500~1000nm,见图5E;
牺牲氧化:氧化热氧化层生长10~50nm;
表面漂洗:漂氧化层约60~100nm;
厚栅氧生长:氧化热氧化层生长50~150nm,见图5F;
普通管光刻:使用光刻胶4将高压管区域保护起来,见图5F;
漂氧化层:将普通管区域厚栅氧氧化层漂尽,约50~150nm;
栅氧生长:氧化生长热氧化层,普通管有源区氧化层厚度约15~60nm,见图5G;
多晶淀积:LPCVD(低压气相淀积)方式淀积多晶层7,见图5G;
多晶光刻:用光刻胶将多晶栅等保护起来,见图5G;
多晶刻蚀:干法刻蚀无胶保护区域的多晶,形成多晶7栅等,见图5G;
高压N管光刻:使用光刻胶将高压阱内高压N管的N-漂移区11以外所有区域保护起来;
高压N管注入:P31离子注入,对高压N管N-漂移区掺杂;
高压N管推结:氧化推结,形成高压N管N-漂移区11,见图5H;
高压P管光刻:使用光刻胶将外延层21内高压P管P-漂移区以外所有区域保护起来;
高压P管注入:B11离子注入,对高压P管P-漂移区掺杂;
高压P管推结:氧化推结,形成高压P管P-漂移区12,见图5H;
N+源漏模块:通过光刻、注入、推结形成N+源漏高掺杂区8,见图5H;
P+源漏模块:通过光刻、注入、推结形成P+源漏高掺杂区9,见图5H;
孔模块→金属布线模块→钝化保护模块:采用业界标准工艺。
与普通常压工艺不同的主要是材料为外延片,阱的制造需要两次,栅氧的制造也需要两次。
传统的28v以上的LCD高压驱动电路的高压NMOS器件结构如图1,高压PMOS器件结构如图2。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低成本的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要求实现高低压兼容,同时提高latchup电流,改变工艺制造方法降低材料成本,从而开发一种适合于大生产、低成本且成品率和可靠性达到规范要求的高低压兼容LCD高压驱动电路制造工艺。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设计方案见图3、图4,其平面设计版图与传统20V高压管的版图尺寸相当,而28V的传统高压管制造时尺寸会更大、结深更深。
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其特征是:
步骤一,单晶材料片:圆片使用普通单晶硅N<100>材料片,见图6A;
步骤二,掩蔽层制造:在圆片的上面生长热氧化层作为掩蔽层;然后进行伪外延注入:在圆片表面进行N型杂质P31离子注入;进行N型杂质P31离子注入;见图6B;
步骤三,推结:氧化扩散推结,在圆片的下面形成N-掺杂层的伪外延层,见图6B;
步骤四,再进行阱光刻,使用光刻胶将圆片的非阱区保护起来,见图6B;
步骤五,阱注入:对圆片上的阱区注入B11离子掺杂,见图6B中的箭头所示;
步骤六,推阱:氧化扩散推结,温度1100~1200℃,时间6~9小时,使注入在阱区的B11离子杂质扩散,在圆片内形成深P阱,见图6C;
步骤七,制造有源区掩蔽层:通过氧化在整个圆片的表面生长热氧化层,在热氧化层的表面淀积氮化硅层,形成有源区的掩蔽层,见图6C;
步骤八,有源区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有源区保护起来,见图6C;
步骤九,有源区刻蚀:利用干法刻蚀无光刻胶保护区域的氮化硅层,见图6C;
步骤十,再进行场氧化层的生长:使有源区外的场隔离热氧化层生长500~1000nm,见图6C;
步骤十一,再牺牲氧化:氧化生长热氧化层,使有源区内的热氧化层厚度约10~50nm,见图6C;
步骤十二,高压N管深结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深P阱内的高压N管深N-漂移区域以外的区域保护起来,见图6D;
步骤十三,高压N管深结注入:在深N-漂移区注入P31离子掺杂,见图6D;
步骤十四,高压N管深结推结:以形成高压N管深N-漂移区,见图6D;
步骤十五,对高压N管浅结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深P阱内高压N管浅N-漂移区以外区域保护起来,见图6D;
步骤十六,高压N管浅结注入;进行浅N-漂移区P31离子注入掺杂,见图6D;
步骤十七,高压N管浅结推结:以形成高压N管浅N-漂移区,见图6D;
步骤十八,高压P管光刻:使用光刻胶将衬底材料上高压P管P-漂移区(12)以外区域保护起来,见图6E;
步骤十九,高压P管注入:进行P-漂移区B11离子注入掺杂,见图6E;
步骤二十,再对高压P管推结,以形成高压P管P-漂移区,见图6E;
步骤二十一,表面漂洗:使用HF酸将牺牲氧化层约10~50nm的氧化层漂尽,见图6E;
步骤二十二,栅氧生长:氧化生长热氧化层,有源区内厚度热氧化层约15~60nm,见图6E;
步骤二十三,多晶淀积;以LPCVD(低压气相淀积)方式在整个圆片表面形成多晶层,见图6F;
步骤二十四,多晶光刻:使用光刻胶将多晶层用于形成多晶栅及多晶连线的区域保护起来,见图6F;
步骤二十五,多晶刻蚀:用干法刻蚀去除多晶层无光刻胶保护区域的多晶,形成多晶栅及多晶连线,见图6F;
步骤二十六,形成N+源漏模块:在圆片上进行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深P阱内高压N管和低压N管多晶层栅两侧有源区中心的N+源漏以外的区域保护起来;再进行离子注入,将P31离子掺杂进相应N+源漏区域内;再推结,通过氧化扩散形成N+源漏高掺杂区,见图6F;
步骤二十七,形成P+源漏模块:在圆片上进行光刻,使用光刻胶将圆片衬底内的高压P管和低压P管多晶层的栅两侧的有源区中心的P+源漏以外的区域保护起来;再进行离子注入,将B11离子掺杂进相应的P+源漏区域内;再推结,通过氧化扩散形成P+源漏高掺杂区,见图6F;
接下来的孔模块→金属布线模块→钝化保护模块等步骤均采用标准工艺。
本发明与传统工艺的不同之处主要是材料从外延片改为单晶片,并一次完成阱的制造,同时栅氧的制造也改为一次,还有高压管制造挪到了栅氧生长前,而高压N管则采用了2次光刻制造。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材料片的改变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从外延片改变到普通单晶片,材料成本可以降低到原来的50%。
2、高压管制造改到了栅氧前,降低了高压推结对栅氧的反掺杂机会,提高了栅氧的质量,性能达到10MV/cm以上,应用例子中的40nm栅氧其击穿达到40V以上。
3、通过N型杂质普注形成深掺杂,再通过一次光刻完成P阱的制造,形成的“伪外延”结构的P阱,使得电路在相同面积下达到了外延片的效果。在应用的例子中,其latchup电流从不使用外延材料的约70mA增大到150mA以上。
4、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都使用相同的栅氧,一次制造的栅氧和立即淀积的多晶降低了栅氧暴露在外的时间,降低了栅氧被粘污的可能,提高了栅氧的可靠性,并降低了成本。
5、高压N管采用2次光刻注入的方式,以满足20V要求的高压N管尺寸进行设计,在不增加面积的情况下,使高压N管击穿从20V提高到28V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28v以上LCD高压驱动电路P高压管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28v以上LCD高压驱动电路N高压管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新的28v以上LCD高压驱动电路P高压管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新的28v以上LCD高压驱动电路N高压管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5A是传统的28v以上LCD高压驱动电路简要流程图中的原料示意图。
图5B是传统的经过“掩蔽层制造、高压阱光刻及高压阱注入”后的状态图。
图5C是传统的经过“高压阱推阱、低压阱光刻及低压阱注入”后的状态图。
图5D是传统的经过“推阱、有源区掩蔽层制造”后的状态图。
图5E是传统的经过“有源区光刻、有源区腐蚀、场区光刻、场区注入及场氧生长、牺牲氧化及表面漂洗”等LOCAL工艺过程后的状态图。
图5F是传统的经过“厚栅氧生长、普通管光刻”后的状态图。
图5G是传统的经过“漂SiO2、栅氧生长、多晶淀积、多晶光刻及多晶腐蚀”后的状态图。
图5H是传统的经过“高压N管光刻、高压N管注入、高压N管推结、高压P管光刻、高压P管注入、高压P管推结、N+源漏模块及P+源漏模块”后的状态图。
图6A是本发明的28v以上LCD高压驱动电路简要流程图中的原料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的经过“掩蔽层制造、N型杂质普注、推结、阱光刻及阱注入”后的状态图。
图6C是本发明的经过“推阱、有源区掩蔽层制造、有源区光刻、有源区腐蚀、场区光刻、场区注入、场氧生长及牺牲氧化”后的状态图。
图6D是本发明的经过“高压N管深结光刻、高压N管深结注入、高压N管深结推结、高压N管浅结光刻、高压N管浅结注入及高压N管浅结推结”后的状态图。
图6E是本发明的经过“高压P管光刻、高压P管注入、高压P管推结、表面漂洗及栅氧生长”后的状态图。
图6F是本发明的经过“多晶淀积、多晶光刻、多晶腐蚀、N+源漏模块及P+源漏模块”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其特征是:
步骤一,单晶材料片:圆片1使用普通单晶硅N<100>材料片,见图6A;
步骤二,掩蔽层制造:在圆片1的上面生长热氧化层3作为掩蔽层;然后进行伪外延注入:在圆片表面进行N型杂质磷(P31)离子注入;进行N型杂质P31离子注入;见图6B;
步骤三,推结:氧化扩散推结,在圆片1的下面形成N-掺杂层的伪外延层2,见图6B;
步骤四,再进行阱光刻,使用光刻胶4将圆片1的非阱区保护起来,见图6B;
步骤五,阱注入:对圆片1上的阱区注入B11离子掺杂,见图6B中的箭头所示;
步骤六,推阱:氧化扩散推结,温度1100~1200℃,时间6~9小时,使注入在阱区的B11离子杂质扩散,在圆片1内形成深P阱5,见图6C;
步骤七,制造有源区掩蔽层:通过氧化在整个圆片1的表面生长热氧化层3,在热氧化层3的表面淀积氮化硅层20,形成有源区的掩蔽层,见图6C;
步骤八,有源区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有源区保护起来,见图6C;
步骤九,有源区刻蚀:利用干法刻蚀无光刻胶保护区域的氮化硅层20,见图6C;
步骤十,再进行场氧化层的生长:使有源区外的场隔离热氧化层3生长500~1000nm,见图6C;
步骤十一,再牺牲氧化:氧化生长热氧化层3,使有源区内的热氧化层厚度约10~50nm,见图6C;
步骤十二,高压N管深结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深P阱内的高压N管深N-漂移区域10以外的区域保护起来,见图6D;
步骤十三,高压N管深结注入:在深N-漂移区注入P31离子掺杂,见图6D;
步骤十四,高压N管深结推结:以形成高压N管深N-漂移区10,见图6D;
步骤十五,对高压N管浅结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深P阱内高压N管浅N-漂移区11以外区域保护起来,见图6D;
步骤十六,高压N管浅结注入;进行浅N-漂移区P31离子注入掺杂,见图6D;
步骤十七,高压N管浅结推结:以形成高压N管浅N-漂移区11,见图6D;
步骤十八,高压P管光刻:使用光刻胶将衬底材料1上高压P管P-漂移区(12)以外区域保护起来,见图6E;
步骤十九,高压P管注入:进行P-漂移区硼(B11)离子注入掺杂,见图6E;
步骤二十,再对高压P管推结,以形成高压P管P-漂移区12,见图6E;
步骤二十一,表面漂洗:使用HF酸将牺牲氧化层约10~50nm的氧化层漂尽,见图6E;
步骤二十二,栅氧生长:氧化生长热氧化层3,有源区内厚度热氧化层约15~60nm,见图6E;
步骤二十三,多晶淀积;以LPCVD(低压气相淀积)方式在整个圆片表面形成多晶层7,见图6F;
步骤二十四,多晶光刻:使用光刻胶将多晶层7用于形成多晶栅及多晶连线的区域保护起来,见图6F;
步骤二十五,多晶刻蚀:用干法刻蚀去除多晶层无光刻胶保护区域的多晶,形成多晶栅及多晶连线,见图6F;
步骤二十六,形成N+源漏模块:在圆片1上进行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深P阱内高压N管和低压N管多晶层7栅两侧有源区中心的N+源漏以外的区域保护起来;再进行离子注入,将P31离子掺杂进相应N+源漏区域内;再推结,通过氧化扩散形成N+源漏高掺杂区8,见图6F;
步骤二十七,形成P+源漏模块:在圆片1上进行光刻,使用光刻胶将圆片衬底内的高压P管和低压P管多晶层7的栅两侧的有源区中心的P+源漏以外的区域保护起来;再进行离子注入,将B11离子掺杂进相应的P+源漏区域内;再推结,通过氧化扩散形成P+源漏高掺杂区9,见图6F;
孔模块→金属布线模块→钝化保护模块:采用业界标准工艺。
与传统工艺不同的主要是材料从外延片改为单晶片,一次完成阱的制造,栅氧的制造也改为一次,高压管制造挪到了栅氧生长前,高压N管漂移区采用了2次光刻制造。
本发明的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的高压结构所立足的0.6~1.5um高低压兼容CMOS工艺技术采用新的结构,基于这种结构的制造工艺技术建立的是达到28V的高低压兼容工艺平台,不仅可以广泛适用于LCD高压驱动电路,且可以应用于类似的高低压兼容工艺中。
以应用的例子(CS0086电路的28V工艺)来看,“伪外延”结构的P阱形成方法如下:
N<100>单晶材料片,电阻率5-9Ω.cm→一次氧化(热氧化生长40nm)→N型杂质普注P31 150Kev 3E12→推阱→漂SiO2脱水→阱氧化(热氧化生长170nm)→P阱光刻→P阱注入B11 100Kev 8E12→P阱腐蚀→推P阱→漂SiO2脱水.
形成“伪外延”结构的P阱和有源区结构后,在P阱内以20V高压管设计版图为基础,不增加面积,通过二次掺杂使高压N管形成阶梯状的N-区,最终形成高压N管击穿达到28V以上,同时由于使用“伪外延”结构,latchup电流从不使用的约70mA增大到150mA以上。
其高压N管设计的理由是:图2结构的高压N管,其最薄弱的结是N-与深P阱的结,这个结中最容易击穿的位置是N-的尖角处。因此采用2次注入的方法,形成阶梯状的N-结,就可以在不增加面积的情况下提高击穿电压。最终形成的电路高压部分各个纵向尺寸约如下表:
Figure G2008100250054D00071
本发明的工艺方案改变了高压管N-和P-区在栅氧后形成的办法,改到了栅氧形成前进行,这样高压管N-和P-区的推结工艺的热过程就全部移到了栅氧前,降低了对栅氧质量的不良影响。同时我们在栅氧生长后立即进行多晶淀积的工艺方法,也对栅氧质量提供了保证,使得栅氧击穿特性达到10MV/cm以上,应用例子中的40nm达到了40V以上的击穿,完全满足了器件28V击穿的性能指标。
本发明已经成功应用于0.6~1.5um的7种LCD高压驱动电路工艺流程中。

Claims (1)

1.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步骤一,材料准备,圆片(1)使用普通单晶硅N<100>材料片;
步骤二,制造掩蔽层,在圆片(1)的上面生长热氧化层(3)作为掩蔽层后,进行N型杂质P31离子注入;
步骤三,推结,在圆片(1)的下面形成N-掺杂层的伪外延层(2);
步骤四,再进行阱光刻,使用光刻胶(4)将圆片(1)的非阱区保护起来;
步骤五,阱注入,对圆片(1)上的阱区注入B11离子掺杂;
步骤六,推阱,氧化扩散推结,温度1100~1200℃,时间6~9小时,使注入在阱区的B11离子杂质扩散,在圆片(1)内形成深P阱(5);
步骤七,制造有源区掩蔽层,通过氧化在整个圆片(1)的表面生长热氧化层(3),在热氧化层(3)表面淀积氮化硅层(20),形成有源区的掩蔽层;
步骤八,有源区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有源区保护起来;
步骤九,有源区刻蚀,利用干法刻蚀无光刻胶保护区域的氮化硅层(20);
步骤十,再进行场氧化层的生长,使有源区外的场隔离热氧化层(3)生长500~1000nm;
步骤十一,再牺牲氧化,氧化生长热氧化层(3),使有源区内的热氧化层厚度10~50nm;
步骤十二,高压N管深结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深P阱内的高压N管深N-漂移区域(10)以外的区域保护起来;
步骤十三,高压N管深结注入,在深N-漂移区注入P31离子掺杂;
步骤十四,高压N管深结推结,以形成高压N管深N-漂移区(10);
步骤十五,对高压N管浅结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深P阱内高压N管浅N-漂移区(11)以外区域保护起来;
步骤十六,高压N管浅结注入,进行浅N-漂移区P31离子注入掺杂;
步骤十七,高压N管浅结推结,以形成高压N管浅N-漂移区(11);
步骤十八,高压P管光刻,使用光刻胶将衬底材料(1)上高压P管P-漂移区(12)以外区域保护起来;
步骤十九,高压P管注入,进行P-漂移区B11离子注入掺杂;
步骤二十,再对高压P管推结,以形成高压P管P-漂移区(12);
步骤二十一,表面漂洗,使用HF酸将牺牲氧化层10~50nm的氧化层漂尽;
步骤二十二,栅氧生长,氧化生长热氧化层(3),有源区内厚度热氧化层15~60nm;
步骤二十三,多晶淀积,以低压气相淀积方式在整个圆片表面形成多晶层(7);
步骤二十四,多晶光刻,使用光刻胶将多晶层(7)用于形成多晶栅及多晶连线的区域保护起来;
步骤二十五,多晶刻蚀,用干法刻蚀去除多晶层无光刻胶保护区域的多晶,形成多晶栅及多晶连线;
步骤二十六,形成N+源漏模块,在圆片(1)上进行光刻,使用光刻胶将深P阱内高压N管和低压N管多晶层(7)栅两侧有源区中心的N+源漏以外的区域保护起来;再进行离子注入,将P31离子掺杂进相应N+源漏区域内;再推结,通过氧化扩散形成N+源漏高掺杂区(8);
步骤二十七,形成P+源漏模块,在圆片(1)上进行光刻,使用光刻胶将圆片衬底内的高压P管和低压P管多晶层(7)的栅两侧的有源区中心的P+源漏以外的区域保护起来;再进行离子注入,将B11离子掺杂进相应的P+源漏区域内;再推结,通过氧化扩散形成P+源漏高掺杂区(9)。
CN2008100250054A 2008-04-29 2008-04-29 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1271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250054A CN101271865B (zh) 2008-04-29 2008-04-29 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250054A CN101271865B (zh) 2008-04-29 2008-04-29 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1865A CN101271865A (zh) 2008-09-24
CN101271865B true CN101271865B (zh) 2010-06-02

Family

ID=40005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250054A Active CN101271865B (zh) 2008-04-29 2008-04-29 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718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9384B (zh) * 2009-01-23 2011-12-07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退火的检测方法
CN102306656B (zh) * 2011-08-23 2013-03-20 东南大学 一种高压驱动电路的隔离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6594A (en) * 1977-03-08 1981-01-2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Public Corporation Low crosstalk type switching matrix of monolithic semiconductor device
US6365924B1 (en) * 1998-06-19 2002-04-02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ual direction over-voltage and over-current IC protection device and its cell structure
CN1416589A (zh) * 2000-03-08 2003-05-07 Ntu企业私人有限公司 量子阱混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6594A (en) * 1977-03-08 1981-01-20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Public Corporation Low crosstalk type switching matrix of monolithic semiconductor device
US6365924B1 (en) * 1998-06-19 2002-04-02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ual direction over-voltage and over-current IC protection device and its cell structure
CN1416589A (zh) * 2000-03-08 2003-05-07 Ntu企业私人有限公司 量子阱混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1865A (zh) 2008-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4778C (zh) 利用双掩埋氧化物绝缘体上硅晶片的嵌入硅锗及其形成方法
CN101447512B (zh) 具有抬高的源/漏区的mos器件
CN103151388B (zh) 一种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阵列基板
US8470658B2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1517741B (zh) 具有包含性能增进材料成分的受应变沟道区的晶体管
US20070108602A1 (en) MOS device with a high voltage isolation structure
US8502326B2 (en) Gate dielectric formation for high-voltage MOS devices
JP2006179864A (ja) 半導体デバイス
CN102664161B (zh) 高压bcd工艺中高压器件的隔离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83295B (zh) 一种高压ld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94616C (zh) 可集成的高压vdmos晶体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TWI529858B (zh)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1271865B (zh) Lcd高压驱动电路的伪外延高压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1383325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94559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23304B (zh) 用于直接驱动功率器件的n阱高压栅驱动芯片的制备方法
CN106033727B (zh) 场效应晶体管的制作方法
CN106952961A (zh) Mos器件及其漂移区的制作方法
CN106252282B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装置
CN100477163C (zh) 一种高压集成电路及其制造方法
TW200935522A (en) Transistor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20080283915A1 (en) High voltag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80014708A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1419938B (zh) 集成肖特基二极管制造方法
CN106910684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11

Address after: 203, room 214028, block A, 21 Changjiang Road, New District, Jiangsu, Wuxi

Patentee after: Wuxi Zhongwei Microchips Co., 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No.58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203, room 214028, block A, 21 Changjiang Road, New District, Jiangsu, Wuxi

Patentee before: Wuxi Zhongwei Microchip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