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6783B - 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6783B
CN101266783B CN2008100847243A CN200810084724A CN101266783B CN 101266783 B CN101266783 B CN 101266783B CN 2008100847243 A CN2008100847243 A CN 2008100847243A CN 200810084724 A CN200810084724 A CN 200810084724A CN 101266783 B CN101266783 B CN 101266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mentioned
driver
hammer body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47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6783A (zh
Inventor
清水元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66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6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6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67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10H1/34Switch arrangements, e.g. keyboards or mechanical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4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individual keys
    • G10H1/346Keys with an arrangement for simulating the feeling of a piano key, e.g. using counterweights, springs, ca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减少由于制造误差或随时间发生变化而导致按键驱动的不正确。对应各个键(10)、配置与键(10)连动并转动的锤体(HM),对应各个锤体(HM)设置驱动器(30)。在锤体(HM)的基部(22)前侧位置以及后侧位置,分别向下方突出设置突状被驱动部、即突起部(25)。驱动器(30)在线轴(31)的周围卷绕螺线管(32),推杆(33)可以在线轴(31)内部往复运动。圆盘状驱动部(34)在推杆(33)上部形成一体,驱动部(34)的上表面形成平坦面(34a)。驱动器(30)驱动锤体(HM)时,驱动部(34)的平坦面(34a)与突起部(25)的顶端部(25a)抵接。

Description

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驱动部件的驱动力、按键驱动键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利用驱动部件的驱动力按键驱动键,从而实现自动演奏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下述专利文献1)。
在该装置中,键能以键支点为中心自由摆动,对应于各个键各设有一个作为驱动部件的螺线管。螺线管交错配置成沿着键排列方向的2列。设置在各螺线管内侧的推杆顶端从下向上推键后端部下表面来进行驱动,从而,沿按键方向驱动所对应的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第2555777号公报
但是,由于驱动部件自身的零件公差或者安装公差,有时推杆位置与键后端部下表面的应抵接推杆的位置(被驱动位置)产生错位。另外,在安装后环境变化等的随时间发生变化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两者也会产生错位。
若产生错位,则键后端部处实际抵接推杆的实际被驱动位置和键支点的距离与预期不一致。因此,即使推杆按照设计的行程以及驱动力进行动作,键实际的行程、从推杆受到的转矩也不适当。
由此,出现无法进行正确地按键驱动,由于按键驱动程度不同而难以进行理想地自动演奏这样的问题。
另外,公知有这样的键盘装置:设置用于对键赋予惯性等的锤体,使其与键连动而摆动,通过驱动部件驱动锤体,通过锤体间接地按键驱动键。在该装置中,若推杆位置与锤体中应抵接推杆的位置产生错位,则也具有与上述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以往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由于制造误差、随时间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按键驱动不正确性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键、多个锤体(HM)、多个驱动部件(30)、突状被驱动部(25、125),上述多个键由分别在按压键、离开键的方向自由摆动地并列设置的白键以及黑键构成,上述多个锤体(HM)对应于上述各个键而在上述键的排列方向并列配置,与对应的键连动而进行摆动,上述多个驱动部件(30)具有驱动部(34),对应于上述各锤体而设置,上述突状被驱动部(25、125)突出设置在上述各锤体上,由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驱动对应锤体的上述突状被驱动部,从而,与该对应锤体对应的键与该对应锤体连动而向按键方向摆动,在驱动对应锤体的上述突状被驱动部时,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中与该突状被驱动部顶端部(25a、125a)抵接的部分(34a)形成为平坦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键(10)、多个驱动部件(30)、突状被驱动部(25、125),上述多个键(10)由分别在按压键、离开键的方向自由摆动地并列设置的白键以及黑键构成,上述多个驱动部件(30)具有驱动部(34),对应于上述各个键而设置,上述突状被驱动部(25、125)突出设置在上述各个键自身或者相对于上述各个键固定的部分(39)上,由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驱动对应键的上述突状被驱动部,从而,该对应的键向按键方向摆动,在驱动对应键的上述突状被驱动部时,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中与该突状被驱动部顶端部(25a、125a)抵接的部分(34a)形成为平坦状。
优选是,上述各驱动部件配置在分别通过上述键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位置及第2位置、并沿着上述键排列方向的第1列及第2列中任意一列上,在分别对应上述第1位置及上述第2位置的位置上各突出设置对应1个键的突状被驱动部,上述对应1个键的2个突状被驱动部中、只有与配置有对应驱动部件的列相对应的突状被驱动部被上述对应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驱动(技术方案3)。
优选是,上述突状被驱动部的顶端部的形状为,至少与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抵接的部分没有尖锐的角部(技术方案4)。
优选是,对于上述突状被驱动部的顶端部(25a),至少其侧视形状为凸形弧状(技术方案5)。
另外,上述括号内的附图标记为举例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可以扩大容许驱动部件错位的范围,可以减少由于制造误差、随时间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按键驱动的不正确性。
根据技术方案3,突出设置有突状被驱动部的键、锤体等零件群的一部分可以在1个键盘装置内达到共用化,从而可以减少上述零件种类数。
根据技术方案4,可以增强驱动部件的驱动部与突状被驱动部抵接的部分的耐久性。
根据技术方案5,在驱动部件进行按键驱动的整个行程中,可以维持驱动部件的驱动部与突状被驱动部的顺利抵接,可以进一步正确地进行按键驱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的剖视图。
图2(a)为配设有驱动器部分的1个八音度的俯视图,图2(b)为表示本键盘装置的键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3(a)~图3(e)为在锤体基部设置突起部的部分的侧视图,图3(b)为图3(a)A-A剖视图。
图4为表示从驱动器到键的驱动关系构成的示意图。
图5(a)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器配置变形例的1个八音度的俯视图,图5(b)为表示该变形例的键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中的配设驱动器部分的1个八音度的俯视图,图6(b)为表示本键盘装置的键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7为F#黑键后端部的后视图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驱动器配置变形例的1个八音度的俯视图。
图9(a)~(c)为表示减少白键种类时的白键的俯视图,图9(d)表示相对键固定设置另一构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的剖视图。
本键盘装置例如适用于可以进行自动演奏的电子键盘乐器。本键盘装置是在机架14上分别支承多个键10以及与各个键10相对应的锤体HM而成。向下按键10,该键10以键转动支点PK为中心、沿上下方向自由转动。白键10W及黑键10B分别作为键10存在多个。下面,将本键盘装置的演奏者一侧(图1左方)称为“前方”。在键10中设置锤体驱动部11。
在各个键10的下方配置与各个键10相对应的锤体HM。各个锤体HM以各自的锤体转动轴PH为中心自由转动。另外,锤体HM的卡合部21通常与键10的锤体驱动部11处于卡合状态,锤体HM与键10连动而进行转动。对应演奏者的按键操作,由键10的锤体驱动部11驱动卡合部21,使锤体HM以锤体转动轴PH为中心、沿图1逆时针方向(与按键方向对应的方向)转动,从而产生适当惯性,获得理想的按键触感。各个键10的构成以及各个锤体HM的构成分别相同。
而且,作为锤体HM的长度,白键10W用锤体HM的长度与黑键10B用锤体HM的长度也可以不同,例如,与白键10W用的锤体HM相比,也可以加长黑键10B用锤体HM从锤体转动轴PH向前方部分的长度。在该情况下,黑键10B的卡合部21以及锤体驱动部11位于与白键10W对应的卡合部及锤体驱动部的前方。
在锤体HM中,自锤体转动轴PH后方的基部22起延伸设置质量构件23。借助质量构件23的自重,锤体HM总是被向沿着图1顺时针(与离键方向相对应的方向)施力,并在初始状态的非按键状态中位于HM-s所示的位置。另外,在图1中,HM-e表示对应按键状态的锤体HM的位置,键10只表示为非按键状态。由质量构件23重量产生的锤体HM恢复力形成使键10从按键状态恢复的恢复力。即使在复位时,锤体HM也与对应的键10连动而进行转动。而且,也可以设置复位弹簧作为辅助部件,产生用于使锤体HM恢复到非按键位置的恢复力。
在机架14的后部上部以及后部下部分别设置毡等上侧挡块12以及下侧挡块13。在按键时,上侧挡块12与锤体HM的质量构件23抵接,限制键10的按键结束位置。在非按键时,下侧挡块13与质量构件23抵接,限制键10恢复到非按键状态的复位位置。
另外,在本键盘装置中设有双向式键开关SW。通过锤体HM的开关按压部24按压驱动键开关SW,测出含有键速度的键操作。由演奏者进行按键操作,即进行实时演奏时,根据开关按压部24的检测结果,控制乐音。
另外,在本键盘装置中还设置对应各个锤体HM的驱动器30(30F、30R)作为自动演奏用的键驱动部件。除了配置位置之外,所有驱动器30的构成都相同。
图2(a)为配设驱动器30部分的1个八音度的俯视图。图2(b)为表示本键盘装置的键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用白键与黑键区分键10时,如上所述,表示为“白键10W、黑键10B”,下面,如图2(a)所示,在1个八音度内,进行特别规定时,以C键为始、从低音一侧依次标上号码,用键10-1、键10-2....键10-12进行表示。例如,白键10W、即C键为键10-1,黑键10B、即C#键为键10-2。同样,特别规定1个八音度内的锤体HM时,从低音一侧依次表示为锤体HM-1、HM-2....HM-12。
对于驱动器30,沿着键排列方向的前列(第2列)与后列(第1列)这2列分别并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下面,大致区别配置在前列、后列上的驱动器30时,将配置在前列的称为前侧驱动器30F,将配置在后列的称为后侧驱动器30R。另外,与键10或锤体HM相同,特别规定1个八音度内的驱动器30时,从低音一侧依次表示为驱动器30-1、30-2....30-12。
如图1所示,各驱动器30在线轴31的周围卷绕螺线管32,推杆33可在线轴31内部进行往复动作。通过使圆盘状驱动部34一体形成在推杆33上部等进行设置,驱动部34的上表面形成平坦面34a。
如图1、图2所示,在架板15上固定所有键共用的共用磁轭36。在共用磁轭36的底部36a(参照图1)上,通过多个螺钉37固定规定长度(例如,相当于1个八音度的长度)的上侧磁轭35。各个驱动器30是通过将上侧磁轭35以及共用磁轭36用作磁路而构成的。通过螺钉37进行固定,也有利于将各个驱动器30固定在上侧磁轭35以及共用磁轭36之间。驱动器30的构成以及配置在其他八音度中也相同。
在锤体HM的基部22中,在前侧位置(第2位置)以及后侧位置(第1位置)分别向下方各突出设置作为突状被驱动部的突起部25。对于突起部25,前侧的为突起部25F、后侧的为突起部25R,两者的构成相同。基部22由例如树脂构成,突起部25与基部22形成一体,但突起部25也可以作为独立构件固定在基部22上等。
驱动器30F、30R分别配置在对应锤体HM的突起部25F、25R的大致下方。一个驱动器30对应一个锤体HM。因此,在八音度内,在从将C键作为第一个键的低音一侧开始的第奇数号键的锤体HM中,实际由驱动器30R驱动突起部25R,完全没有使用突起部25F。另一方面,在第偶数号键的锤体HM中,实际由驱动器30F驱动突起部25F,完全没有使用突起部25R。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按键触感没有基调缩放比例(keyscaling)的构成。因此,对于白键10W用锤体HM之间以及黑键10B用锤体HM之间,没有必要根据音高使锤体HM的形状或质量不同。因此,锤体HM只分白键10W用与黑键10B用2种。从而,尽管配置2列驱动器30,但对于在各个锤体HM上设置的2个突起部25,无论实际使用哪个突起部25都可以。而且,即使具有3种以上的锤体HM,也可以在多个键之间进行共用。例如,在每个规定领域内,例如在每1个八音度内进行基调缩放比例等,可以在多个键组成的组合内分别对于白键10W用锤体与黑键10B用锤体共用锤体HM。
在非按键状态,推杆33的驱动部34接近锤体HM的突起部25(突起部25F、25R中位于驱动器30上方的突起部)。而且,在被按键状态,也可以使驱动部34抵接突起部25。当给螺线管32通电时,推杆33向上方移动,通过驱动部34与突起部25的抵接,上推、驱动锤体HM。于是,键10与锤体HM连动而向按键方向(键10的顶端向下方错位的方向)转动。
当解除通电时,则随着锤体HM以及键10的复位,推杆33通过突起部25按压锤体HM,并且,还利用自重复位到原来的初始位置(图1所示位置)。另外,也可以设置用于强制推杆33复位的弹簧等来加快复位动作。
如图2(a)所示,驱动器30沿着键排列方向交错配置在前列与后列。即,在1个八音度内,从低音一侧与奇数号键10相对应的驱动器30配置在后列,与偶数号键10相对应的驱动器30配置在前列。例如,与C键相对应的驱动器30-1配置在后列,与C#键相对应的驱动器30-2配置在前列。
如图2(a)所示,键10沿键排列方向的排列间隔(间距)在八音度内不是等间隔,C~E键宽,F~B键窄。与黑键10B相对应的锤体HM在键排列方向上配置在黑键10B的大致中央,与白键10W相对应的锤体HM配置在白键10W与黑键10B相邻部分的大致中央。因此,锤体HM的排列间隔在八音度内也不是等间隔。如图2(a)举例说明的一部分那样,下面,将相互相邻的1组锤体HM之间的中心间隔表示为“锤体间隔pchH”。另外,将相互相邻的1组驱动器30之间的中心间隔表示为“驱动器间隔pchA”。
在此,驱动器30不是配置在对应的锤体HM正下方,驱动器30在键排列方向的位置相对于所对应的锤体HM分别不同。具体地说,在图2所示例子中,将驱动器30-1~30-5连续配置在低音一侧,并将驱动器30-5~30-12连续配置在高音一侧。例如,与锤体间隔pchH中对应C键、C#键的锤体HM-1、HM-2的间隔相比,驱动器间隔pchA中驱动器30-1、30-2之间的间隔窄。
由此,在驱动器30-5与驱动器30-7之间、以及驱动器30-4与驱动器30-6之间,确保宽阔区域S1。而且,在该领域S1中螺纹接合上述螺钉37。若如以往所述,使键排列方向上的驱动器30的配置图案与锤体HM相同,则无论在哪里都无法获得足够宽阔的领域,很难确保设置螺钉37的适当位置,但通过本实施方式中对配置的改进,可以简单地配置螺钉37。
而且,设置领域S1的位置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根据驱动器30的配置方法而设置在其他位置。另外,在产生的宽阔领域中设置的构成要素不限于用于固定驱动器30的构件,也可以是用于将共用磁轭36相对于架板15等键盘装置固定在固定位置的固定工具。另外,上述构成要素不限于螺钉37等固定工具,例如也可以是安全用的温度传感器等另外设置的零件,该安全用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监视对螺线管32通电时进行电力消耗时的热上升。
图3(a)为锤体HM的基部22的设有突起部25的部分的侧视图,图3(b)为图3(a)的A-A剖视图。图4为表示从驱动器30到键10的驱动关系的构成的示意图。图4为举例说明实际被驱动的突起部25为前列突起部25F的驱动系统。
如图3(a)、(b)所示,作为突起部25下端的顶端部25a形成半球状。驱动器30驱动锤体HM时,驱动部34的平坦面34a与突起部25的顶端部25a抵接。非按键状态中的平坦面34a与顶端部25a的间隔不限于图1所示的间隔,也可以非常小,也可以抵接。若被驱动的锤体HM转动,则突起部25的突出方向相对于平坦面34a相应地变化。但是,由于顶端部25a为半球状,因此,在按键驱动全行程中,顶端部25a与平坦面34a的抵接点的变化流畅,正确地驱动锤体HM、进一步说是键10。
在此,平坦面34a与架板15以及共用磁轭36的底部36a(参照图1)的上表面平行。另外,推杆33的动作方向相对于它们是垂直的。由于驱动器30自身的零件公差或者驱动器30、上侧磁轭35或者共用磁轭36等的安装公差,严格地说,驱动器30中、尤其是驱动部34的位置有时相对于设计位置产生错位。另外,由于安装后环境变化等随时间发生变化,也可产生错位。
但是,由于设置在驱动部34上的平坦面34a驱动突起部25,因此,如图4夸张表示,例如,即使驱动器30的驱动部34的位置多少向前后产生错位,也可以确保平坦面34a与顶端部25a抵接,突起部25在上下方向的位移量恒定,而且,突起部25与锤体转动轴PH的距离不变。因此,键10乃至锤体HM的实际行程、由驱动部34产生的转矩维持在适当大小。从而,容许驱动器30错位的范围实质上变大。
不仅在前后方向,在键排列方向也同样容许驱动器30错位。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存在锤体间隔pchH与驱动器间隔pchA不一致的位置,因此,如图3(b)所示,也具有驱动部34的平坦面34a中心位置相对于突起部25与设计位置产生错位的驱动器30。但是,即使位置产生错位,锤体HM也始终受到突起部25的驱动力,而且,突起部25突出设置在键排列方向的基部22中央,因此,不会影响键10的行程或者受到的转矩。
图3(c)为在锤体HM基部22设置变形例的突起部的部分的侧视图,图3(d)为沿着图3(c)的B-B剖视图。如图3(c)、(d)所示,突起部125的顶端部125a不是半球状,也可以侧视呈半球状、后视形成水平(所谓的半圆锥体)。若是该形状,则与平坦面34a的抵接不是点抵接而是线抵接,因此,耐磨损性增强,可以长时间维持按键驱动的精度。
而且,突起部25、125的顶端部形状不限于上述举例说明的形状。尤其从增强抵接部分耐久性方面考虑,突起部25、125顶端部中的与平坦面34a抵接的部分只要是没有尖的角部即可。例如,侧视形状也可以为凸形弧状。或者,如图3(e)的其他变形例所示,也可以是这样的形状:在突起部25底面具有平坦部25b,至少连接平坦面25b的前后角25c形成圆形。
图5(a)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器30的配置变形例的1个八音度的俯视图。图5(b)为表示该变形例的键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驱动器30-1~30-12为交错配置,并且沿键排列方向等间隔配置。因此,前侧驱动器30F、后侧驱动器30R也分别为等间隔配置。机架14为树脂制时,如图5所示,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多个用于增强的肋38。锤体HM进行回避配置,从而不干涉肋38(也参照图1)。如上所述,锤体HM自身不进行等间隔配置,而产生间隔宽与窄的区域。
但是,在该变形例中,驱动器30不受锤体HM配置图案的制约,呈等间隔配置,因此,统一了驱动器30的大小,并可以最大限度地使驱动器30自身大型化。原本,由于驱动器30为交错配置,因此,驱动器30可以高效配置,有助于大型化,通过等间隔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大型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同一八音度内设置锤体间隔pchH与驱动器间隔pchA(参照图2)不一致的位置,因此,可以设置固定工具或零件的配设空间(参照图2),并采用等间隔配置、最大限度地使驱动器30自身大型化(参照图5),可以增大设计的自由度。尤其是在图5的例子中,由于可以使驱动器30自身大型化,因此,提高电力效率,有利于电源的小型化,其结果,有助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如上所述,对于驱动器30的配置形态,只要是持某些意向进行决定即可,也可以使局部位置的锤体间隔pchH与驱动器间隔pchA一致。另外,在图5所示例子中有回避肋38的制约,即使没有上述制约,也可以通过等间隔配置驱动器30,使得装置大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驱动器30驱动锤体HM时,驱动部34的平坦面34a与突起部25的顶端部25a抵接,因此,可以加大容许驱动器30错位的范围,可以减少由于制造误差或随时间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按键驱动的不正确性。
另外,由于突起部25的顶端部25a为半球状,因此,在驱动器30进行按键驱动的整个行程中,可以维持平坦面34a与顶端部25a的顺利抵接,使按键驱动更加正确。另外,由于突起部25与驱动部34的平坦面34a抵接的部分没有尖的角部,因此,可以提高驱动部34与突起部25的抵接部分的耐久性。
另外,在各锤体HM中的与2列驱动器30对应的2个位置上设置突起部25,只有与配置所对应的驱动器30的列相对应的突起部25实际被驱动,因此,可以在1个键盘装置内共用多根锤体HM,可以减少锤体HM的种类数。
而且,从提高设计自由度的方面考虑,锤体间隔pchH与驱动器间隔pchA不一致的位置只要至少1处以上即可。
第2实施方式
图6(a)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中,配设驱动器部分的1个八音度的俯视图。图6(b)为表示本键盘装置的键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在第1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具有锤体HM的键盘装置,在第2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不具有锤体HM而由驱动器30直接驱动键10的构成。
如图6(b)所示,键10以键转动支点PK2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自由转动。如图6(b)举例所示,第1实施方式中设置在锤体HM上的突起部25F、25R设置在键10的后端部下表面。驱动器30配置在突起部25的下方,上述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2列配置方面也相同(参照图6(a))。驱动器30周围的其他构成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如图6(a)的一例子所示,用“键间隔pchK”表示相互相邻的1组键10(白键10W与黑键10B相邻的部分(后半部的宽度狭窄部分))之间的中心间隔。
即使在上述构成中,也如图2所示例子相同,为了确保用于螺纹接合螺钉37的区域S1,设定驱动器30在键排列方向的配置图案。即,键10的排列间隔在八音度内不是等间隔,驱动器30在键排列方向的位置也相对于所对应键10分别不同。因此,存在键间隔pchK与驱动器间隔pchA不一致的位置。
图7为键10-7(F#的黑键10B)后端部的后视图的示意图。在键10-7中,突起部25突出设置在键排列方向的中央。在键排列方向中,相对于突起部25,驱动部34的平坦面34a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产生错位,但键10-7通过突起部25在键排列方向中央受到顶端部25a的驱动力。因此,键10-7没有受到侧滚方向的力,受到适当驱动。
对于其他的黑键10B也是相同。另外,在白键10W与黑键10B相邻部分(后半部的宽度狭窄部分)的键排列方向中央突出设置突起部25。
图8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驱动器30配置变形例的1个八音度的俯视图。在图8所示例子中,键10为不等间隔排列,与图5(a)所示例子相同,驱动器30-1~30-12为交错配置,并在键排列方向为等间隔配置。即,在该变形例中,驱动器30不受键10的配置图案的制约,为等间隔配置,因此,统一了驱动器30的大小,并可以最大限度地使驱动器30自身大型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由驱动器30直接驱动键的键盘装置中,关于下述方面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提高设计的自由度,从而可以设置固定工具或部件的配设空间并使驱动器30大型化,以及减少由于驱动器30的制造误差或随时间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按键驱动的不正确。
另外,即使键10与驱动器30在键排列方向的位置设计不同,键10也通过突起部25在键排列方向中央受到驱动力,因此,在侧滚方向的移动受到抑制,实现正确的按键动作,并可以提高耐久性。而且,若限于该效果来讲,驱动部34的上表面不限于平坦面。
另外,对于黑键10B,2个突起部25中、只有与配置对应驱动器30的列相对应的突起部25实际受到驱动,因此,可以在1个键盘装置内共用所有黑键10B,从而可以减少其种类数量。
而且,对于白键10W,由于每个键10W的形状不同,因此,即使设置2个突起部25,也不能直接共用。但是,如下所述,在近似于玩具等的廉价键盘乐器中,可以精简、减少白键10W的种类。
图9(a)~(c)为表示减少白键种类时的白键的俯视图。如图9(a)~(c)举例所示,将键10W的种类统一为以下3种:键10W1、键10W2、键10W3。具体地说,C键以及F键采用键10W1,D键、G键以及A键采用键10W2,E键以及B键采用键10W3。从而,对于白键10,也可以减少种类数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键10由驱动器30直接驱动的构成,不限于此,即使间接驱动时,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例如,如图9(d)所示,相对于以键转动支点PK3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自由转动的键10,固定设置另一构件39,另一构件39与键10一起位移。而且,在另一构件39中设置2个突起部25。根据该构成,则在通过固定的另一构件39受到驱动的键盘装置中,键10可以起到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而且,即使对于本实施方式,在突起部25的形状中也可以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参照图3(c)、(d)、(e))。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若限于通过改进驱动器30的排列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方面来讲,则键10或锤体HM只要具有受驱动器30驱动的被驱动部即可,没有必要是突起部25样的突状形状。另外,即使等间隔排列驱动器30时,也可以不是严格的等间隔、而是大致等间隔时,间隔差越小,越有利于驱动器30的大型化。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若限于通过改进驱动器30的排列来提高设计的自由度方面来讲,则没有必要配置2列驱动器30,也可以配置1列或者3列以上驱动器30。
另外,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2个突起部25,减少键10或者锤体HM等的种类,但是,在不需要减少种类的情况下,只要只在各键10或者锤体HM中的与需要驱动的列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1个突起部25即可。
而且,若只限于设置2个以上突起部25来减少键10或者锤体HM等的种类来讲,则只要设置多列驱动器30,从而通过与突起部25相对应的位置即可,不一定是交错配置2列。
另外,在只限于获得扩大容许驱动器30错位的范围、减少由于制造误差或者随时间发生变化而导致的按键驱动的不正确的效果来考虑时,可以只配置1个突起部25。而且,若只限于获得该效果来讲,则驱动器30的配置也不一定必须为交错配置,从而,也不一定必须配置2列。
而且,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器30,举例说明了使用螺线管32的驱动器,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电动机、压电元件等其它驱动部件。
而且,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没有弦的电子键盘乐器键盘中使用本键盘装置的情况,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下述键盘乐器:作为具有弦、通常在演奏中拨弦的声学乐器使用,另一方面,在静音模式(静音模式)中禁止拨弦,并发出相应于按键动作电子音乐。

Claims (7)

1.一种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键、多个锤体、多个驱动部件、突状被驱动部,
上述多个键由分别在按压键、离开键的方向自由摆动地并列设置的白键以及黑键构成,
上述多个锤体对应于上述各个键而在上述键的排列方向并列配置,与对应的键连动而进行摆动,
上述多个驱动部件具有驱动部,对应于上述各锤体而设置,
上述突状被驱动部突出设置在上述各锤体上,
由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驱动对应锤体的上述突状被驱动部,从而,与该对应锤体对应的键与该对应锤体连动而向按键方向摆动,
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中的、在驱动对应锤体的上述突状被驱动部时与该突状被驱动部顶端部抵接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状。
2.一种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键、多个驱动部件、突状被驱动部,
上述多个键由分别在按压键、离开键的方向自由摆动地并列设置的白键以及黑键构成,
上述多个驱动部件具有驱动部,对应于上述各个键而设置,
上述突状被驱动部突出设置在上述各个键自身或者相对于上述各个键固定的部分上,
由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驱动对应键的上述突状被驱动部,从而,该对应的键向按键方向摆动,
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中的、在驱动对应键的上述突状被驱动部时与该突状被驱动部顶端部抵接的部分形成为平坦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驱动部件配置在分别通过上述键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位置及第2位置、并沿着上述键排列方向的第1列及第2列中任意一列上,在分别对应上述第1位置及上述第2位置的位置上各突出设置对应1个键的突状被驱动部,上述对应1个键的2个突状被驱动部中、只有与配置有对应驱动部件的列相对应的突状被驱动部被上述对应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驱动部件配置在分别通过上述键的长度方向上的第1位置及第2位置、并沿着上述键排列方向的第1列及第2列中任意一列上,在分别对应上述第1位置及上述第2位置的位置上各突出设置对应1个键的突状被驱动部,上述对应1个键的2个突状被驱动部中、只有与配置有对应驱动部件的列相对应的突状被驱动部被上述对应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状被驱动部的顶端部的形状为,至少与上述驱动部件的上述驱动部抵接的部分没有尖锐的角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状被驱动部的顶端部,至少其侧视形状为凸形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状被驱动部的顶端部,至少其侧视形状为凸形弧状。
CN2008100847243A 2007-03-16 2008-03-14 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67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68954A JP5092473B2 (ja) 2007-03-16 2007-03-16 自動演奏用鍵盤装置
JP2007-068954 2007-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6783A CN101266783A (zh) 2008-09-17
CN101266783B true CN101266783B (zh) 2011-11-16

Family

ID=39906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472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6783B (zh) 2007-03-16 2008-03-14 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92473B2 (zh)
CN (1) CN1012667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4024B (zh) * 2015-07-01 2019-03-08 成都伯格特钢琴自动演奏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演奏钢琴的琴键驱动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4928A (en) * 1996-03-12 1998-10-20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apparatus for musical instrument
US5942705A (en) * 1996-03-07 1999-08-24 Yamaha Corporation Leaf spring and moun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same
US20060060057A1 (en) * 2004-08-05 2006-03-23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apparatus
CN1901036A (zh) * 2005-07-21 2007-01-24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4241B2 (ja) * 1993-12-16 2003-12-08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H1049146A (ja) * 1996-08-07 1998-02-20 Casio Comput Co Ltd 鍵駆動装置
JPH10105162A (ja) * 1996-09-27 1998-04-24 Casio Comput Co Ltd 鍵盤駆動装置
JP3658632B2 (ja) * 1996-12-11 2005-06-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駆動装置
JP2001184054A (ja) * 1999-12-21 2001-07-06 Roland Corp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4264093B2 (ja) * 2006-03-20 2009-05-13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42705A (en) * 1996-03-07 1999-08-24 Yamaha Corporation Leaf spring and moun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same
US5824928A (en) * 1996-03-12 1998-10-20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apparatus for musical instrument
US20060060057A1 (en) * 2004-08-05 2006-03-23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apparatus
CN1901036A (zh) * 2005-07-21 2007-01-24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33214A (ja) 2008-10-02
JP5092473B2 (ja) 2012-12-05
CN101266783A (zh) 2008-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38312Y (zh) 键盘装置
CN101685628B (zh) 键盘设备
CN101303851B (zh) 电子键盘乐器
JP2018155905A (ja) 鍵盤装置および鍵盤楽器
US10885884B2 (en) Pivot member and keyboard apparatus
CN104934022A (zh) 键盘装置及键盘乐器
CN101266784B (zh) 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
JP2010078789A (ja) 鍵盤装置
CN100538816C (zh) 键盘设备
CN101266783B (zh) 自动演奏用键盘装置
CN103035232A (zh) 用于电子键盘乐器的音槌装置
US2788608A (en) Xylophone with toy dancing figures
JP2016005503A (ja) 遊技機
US5571983A (en) Abutment device for a key switch arrangement operable with both hammer-equipped and hammerless keyboards for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JP6957282B2 (ja) 鍵盤装置
JP2005135773A (ja) コントロ−ラ操作部構造
JP4350461B2 (ja) 鍵盤楽器の鍵盤装置
JP5771923B2 (ja) 電子鍵盤楽器のスイッチ体
US2882778A (en) Musical toy piano with music box
JP3879551B2 (ja) 演奏装置
CN101217029B (zh) 电子键盘乐器
JPH066868Y2 (ja) アクシヨン機能付打音オルゴ−ル
JP3879549B2 (ja) 演奏装置
KR0132538B1 (ko) 깍지낀 형태로 배열된 솔레노이드 조작 액튜에이터를 가진 키보드 악기
JPH0558199U (ja) 人形等のアクション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3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