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1038B - 键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键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1038B
CN1901038B CN200610107816XA CN200610107816A CN1901038B CN 1901038 B CN1901038 B CN 1901038B CN 200610107816X A CN200610107816X A CN 200610107816XA CN 200610107816 A CN200610107816 A CN 200610107816A CN 1901038 B CN1901038 B CN 19010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mentioned
connecting portion
black
wh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078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1038A (zh
Inventor
西田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01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1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01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10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CPIANOS, HARPSICHORDS, SPINETS OR SIMILA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ONE OR MORE KEYBOARDS
    • G10C3/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G10C3/12Keyboards; Ke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将组合了白键单元和黑键单元的键单元(KU)安装在键盘框架(10)上,白键单元是将多个白键(20)的主体部通过连接部(24)而在按键方向可摇动地连接在键共用保持部(21或22),黑键单元是将多个黑键(40)的主体部通过连接部(42)在按键方向可摇动地连接在键共用保持部(41)。该黑键单元,连接部(42)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宽于黑键(40)的主体部的键宽,由该连接部(42)来限制黑键(40)的按压或释放时的键宽方向的摇动。白键单元,连接部(24)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窄于黑键单元的连接部(42)的宽度,在白键(20)的自由端侧设置引导部(12)来限制键排列方向的摇动。

Description

键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风琴、电子钢琴、电子合成器等电子键盘乐器或者电键盘乐器的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用于电子风琴或电子钢琴等电子键盘乐器的键盘装置中,有像在例如JPH06-342281A所公开那样的梳齿型的键盘装置。该键盘装置,通过薄壁的连接部将被进行按键操作的多个键主体部连接于在键排列方向上延伸的键共用保持部,使其在按键方向分别摇动自由地保持,并用树脂将这些一体成形,形成梳齿状的键单元。并且,例如每1个八音度键域,分成由间隔配置的4个白键构成的白键单元、由剩余的3个白键构成的白键单元、和由5个黑键构成的黑键单元,将其各键共用保持部重叠并集中用螺钉固定在键盘框架的键安装部上,并将其连接在必须的键域部分而构成键盘装置。
当这样构成时,由于不需要在键盘框架设置支点部,且多个键被一体地单元化,所以部件个数少,组装保养容易,对降低制造成本极其有效。
但是,需要在各键设置键引导装置,以限制各键的键排列方向的位置,同时,保证在按键时不侧向振摆。
然而,如JPH07-92963A所公开的那样,在梳齿型的键盘装置中,不需要键引导装置。其使上述各键单元中的连接部的键宽方向的整体宽度宽于键主体部的后端的宽度,在按压或释放键方向具有充分的挠性,使相对于键宽方向(横向)的力的断面惯性矩变大。因此,即使不使用键引导装置,也能限制键宽方向的侧向振摆(偏摆),从而能低成本地制作键盘装置。
另外,例如JP2917463B公开的那样,一直以来实施这样的结构:在电子乐器的键盘装置中,对应各键具有重锤等质量体,以得到与钢琴那样的自然乐器的键触感接近的重量感的触感,该重锤与各键的按键动作连动而摇动,给予对应其动作的力而作为与按键力相对的反作用力,从而得到所期望的按键触感。
但是,在JPH06-342281A所公开的梳齿型的键盘装置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需要在每个键设置键引导装置,所以作为键盘装置整体,不能充分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在各键单元和键引导装置的位置调整方面也费功夫。
因此,如果像JPH07-92963A所示那样构成各键单元,则可以不需要键引导装置。但是,在层叠多个键单元的键共用保持部组装键盘装置时,为了让各键的连接部的一部分和相邻键的连接部平面性地相互重叠,需要使连接部的键宽方向的宽度足够宽。否则,就需要在键自由端部设置键引导装置。因此,各键单元的形状和键盘结构变复杂,成形成本增加的同时,设计上的限制也变多。
进而,如果是相比于标准键盘而键的长度短的迷你键盘,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能通过宽幅的连接部充分限制键主体部的侧向振摆,但是在标准键盘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因为键主体部的长度较长,所以仅用该宽幅的连接部,很难充分地限制键主体部(特别是白键)的侧向振摆,滑奏法等难以进行,演奏性变差。
另外,如JP2917463B所示,在设置了与各键连动的质量体的键盘装置中,各键的键引导装置、键开关、键和质量体(重锤)的连动机构、质量体的上下限挡块等应配设在键下侧的构件较多,所以在质量体的形状或配置和可动范围等方面受到众多限制,以廉价地提供能够达到所希望的触感的键盘装置为目标来设计是极其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键盘装置,削减键盘装置的结构要素,同时简化组装,实现低成本化,而且能可靠地限制黑键白键的侧向振摆,进而,在设置与各键连动的质量体的情况下,也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本发明是将多个键并列设置在键安装构件的键安装部上的键盘装置,该键盘装置是由该多个键的每一个具有被进行按键操作的键主体部、将该各键主体部以相对于上述键安装部摇动自由的方式共用地保持的键共用保持部、用以将上述各键主体部相对于按压或释放键方向能够摇动地保持在上述键共用保持部上的连接部的键单元构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下述构成。
上述键单元,由分为上述各键为白键的白键单元和上述各键为黑键的黑键单元而形成。
并且,关于上述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白键的长度比黑键的长度长,上述黑键单元,构成为上述连接部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宽于上述黑键的键主体部的键宽,从而通过上述连接部限制上述黑键按压或释放键时的键宽方向的摇动。
上述白键单元构成为上述连接部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窄于上述黑键单元的上述连接部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同时在上述白键的自由端侧设置有限制键排列方向的摇动并对按压或释放键的动作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或者,也可以取代使上述连接部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窄于上述黑键单元的连接部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的构成,或者以在构成为该结构的同时,上述连接部具有键宽方向摇动允许部的方式来构成上述白键单元。
此外,上述黑键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以和相邻的白键的连接部相互重叠的方式构成也可以。
另外,如果由在比黑键长且容易摇晃的白键的前端部设置的被引导部、和、在与白键的前端部对向的上述键安装部侧设置的引导构件构成上述白键的引导部,则由于在白键的前端部进行引导,所以不容易发生键的摇晃。
或者,在上述键盘装置中,上述各黑键单元的连接部具有其一部分和相邻的键的连接部相互重叠的重叠部,该重叠部的一部分以与白键的键主体部的后端部上表面重叠的方式构成,将该后端部上表面的高度设定得低于上述键主体部的其他部分的逃脱部形成在上述白键的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在白键上重叠黑键构成上述键盘装置时,在上述白键的逃脱部嵌合上述黑键的连接部的一部分也可以。
在这些键盘装置中,黑键的连接部由能进行按压或释放键转动的薄壁铰接部和比该薄壁铰接部刚性高的厚壁连接部构成,该厚壁连接部从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而和上述薄壁铰接部连接,并通过该薄壁铰接部而和上述键共用保持部结合在一起也可以。
该厚壁连接部也可以从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侧面向相邻键方向突出而向后方延伸设置。
此外,这些键盘装置可以是设置有由在上述多个键各自下方设置的驱动部驱动的质量体和安装该各质量体的质量体安装部的键盘装置。
此时,优选在上述各白键和各黑键的自由端部侧的下方分别设置驱动质量体的驱动部。
进而,上述黑键的连接部中的上述重叠部的一部分重叠在白键的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上表面,在该白键的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形成使上表面的高度低于其它部分的逃脱部,在其上重叠上述重叠部的一部分也可以。
本发明的键盘装置,由于黑键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所以通过加宽连接部的宽度而没有引导部也能限制键主体部在键宽方向的摇动,而白键由于长度方向的长度较长,所以不让连接部的宽度变宽,或者上述连接部具有键宽方向摇动允许部,在键主体部的自由端侧设置引导部来限制在其键宽方向的摇动,所以能削减键盘装置的结构要素,同时使组装简单,实现低成本化,同时能可靠地限制黑键白键的侧向振摆。
另外,通过让白键的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和黑键的连接部的一部分重叠,能使白键的连接部变短,提高键主体部的刚性,从而能够让按键时白键的键主体部不发生弯曲。另外,由于白键和黑键的键主体部增长了,所以能接近于平行按键,从而容易弹奏。
并且,通过在白键主体部的后端部上表面形成相对于黑键的连接部的逃脱部,从而上述黑键的连接部的一部分嵌合在该逃脱部上,由此能够控制键后端部的高度。另外也能提高键的支点附近安装设计的自由度。
通过薄壁铰接部和刚性较高的厚壁连接部构成黑键的连接部,从而使该厚壁连接部从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并与上述厚壁铰接部连接,进而与上述键共用保持部结合,从而能提高相对于偏摆的刚性。
通过使该厚壁连接部从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向相邻键方向突出设置,从而能进一步稳固地限制施加在黑键上的偏摆力。
进而,即使在设置了与各键连动的质量体的情况下,也能提高设计的自由度,从而得到所希望的触感那样的设计变得容易。
特别是,通过使黑键的连接部(铰接部)制成宽幅结构而没有引导部也能限制摇摆,在黑键的自由端部附近可以不设置引导部,所以能够容易地确保配设质量体的驱动部等必要部件的空间,在提高安装设计的自由度的同时容易组装键和质量体。因此能以低成本实现带有质量体的键盘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沿着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键盘装置的电子乐器的键长度方向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该键盘装置的1个八音度的键域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同一个键域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该白键的自由端侧的仰视图。
图5是用实线表示该白键单元、用双点划线表示黑键单元的仅键单元的俯视图。
图6是放大表示该键单元的键共用保持部附近的侧面图。
图7是表示该键盘框架的键安装部附近和安装在其上的第一白键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下方看到的黑键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将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去除键单元和开关基板而截取一部分来表示的俯视图。
图10是黑键的质量体驱动部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具体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至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图1是沿着具有本发明的键盘装置的电子乐器的键长度方向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该键盘装置的1个八音度键域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从图1中的箭头S方向所见的主视图,图4是白键的自由端侧的仰视图。
图5是用实线表示白键单元、用双点划线表示黑键单元的、仅表示构成本键盘装置的键单元的俯视图。图6是放大表示该键单元的键共用保持部附近的侧面图,图7是表示该键盘框架的键安装部附近和安装在其上的第一白键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8是从下方所见的黑键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9是将图2所示的键盘装置去除键单元和开关基板而截取一部分来表示的俯视图,图10是黑键的质量体驱动部的侧面图。
首先,主要针对图1所示的电子乐器的结构进行说明。该电子乐器1是台式电子风琴、电子钢琴、电子合成器等电子键盘乐器,由键盘装置2、上盒体60以及下盒体70、未图示的电子电路部、扬声器等构成。
键盘装置2将多个白键20和黑键40安装且并列设置在作为键安装构件的键盘框架10的键安装部10K上,仅露出分别被进行按键操作的键主体部,被容纳在由上盒体60和下盒体70构成的盒体内。该上盒体60和下盒体70相互嵌合,通过止动螺钉71与未图示的多个止动螺钉,与作为键支承构件的键盘框架10一起被拧紧而连接在一起。
在上盒体60的前表面设置有口棒部64,在后部上表面形成有用于插入并安装谱架62的谱架安装槽61。在下盒体70的下表面的四角安装有橡胶垫脚76。
该各白键20和黑键40,例如图5所示,在每一个八音度的键域构成一组键单元KU。该键单元KU由第一白键单元KUW1和第二白键单元KUW2和黑键单元KUB构成。
第一白键单元KUW1,是从1个八音度的外侧开始间隔配置的4个全音键、即白键20(图2所示的C、E、G、B键)的各键主体部23分别通过连接部24在按压或释放键方向可摇动地连接在键共用保持部21上。
第二白键单元KUW2,是其他的间隔配置的3个全音键、即白键20(图2所示的D、F、A键)的各键主体部23分别通过连接部24在按压或释放键方向可摇动地连接在键共用保持部22上。
黑键单元KUB,是在图5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5个半音键、即黑键40(在图2中用实线表示的C#、D#、F#、G#、A#键)的各键主体部43分别通过连接部42在按压或释放键方向可摇动地连接在键共用保持部41上。
此外,在图5中,23表示白键20的键主体部,43表示黑键40的键主体部,该各键主体部23、4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理所应当是白键20的键主体部(以后称为“白键主体部”)23比黑键40的键主体部(以后称为“黑键主体部”)43长。
在此,“白键”和“黑键”未必是指颜色为“白色的键”和“黑色的键”,如上所述,为了便于说明,分别将键主体部的上表面平坦且长度较长的键、并用于通过按键发出全音的键称为“白键”,将键主体部向白键的上方突出且长度较短的键、并用于通过按键发出半音的键称为“黑键”。因此,实际的键颜色的白黑即使反过来,也将具有相当于上述的白键的形状和功能的键作为“白键”,将具有相当于上述的黑键的形状和功能的键作为“黑键”。
这些第一白键单元KUW1、第二白键单元KUW2以及黑键单元KUB,如图6所示,其各键共用保持部21、22、41相互重叠而形成键共用保持部30。该键共用保持部30通过以下结构而一体化:在形成于第一白键单元KUW1的键共用保持部21上的轨道状的嵌合用突条部21b上,定位嵌合有在第二白键单元KUW2的键共用保持部22上形成的嵌合用凹槽部22a,在形成于该键共用保持部22上的轨道状的嵌合用突条部22b上,定位嵌合有在黑键单元KUB的键共用保持部41上形成的嵌合用凹槽部41a。
进而,使在第一白键单元KUW1的键共用保持部21上形成的嵌合用凹槽21a定位嵌合于在键盘框架10的键安装部10K形成的轨道状的嵌合用突条部15,并从上方将图1所示的键单元安装用螺钉82插入贯穿形成键共用保持部30的键共用保持部21、22、41的安装孔26、26、44,拧入并安装图6所示的键安装部10K的键共用保持部安装用螺钉孔17,从而各键共用保持部21、22、41共用地被安装在键安装部10K上。
这样一来,如图2所示,第一白键单元KUW1和第二白键单元KUW2以及黑键单元KUB作为1个八音度部分的键单元KU被安装在键盘框架10上。通过使该键单元KU仅以必需的键域部分在键排列方向连接并组装在一起,从而能构成所需键数的键盘装置。
在此,针对第一、第二白键单元KUW1、KUW2的各连接部24和黑键单元KUB的连接部42的形状等详细内容,利用图2以及图5至图8进行说明。
将黑键单元KUB的各黑键主体部43分别在按键方向可摇动地连接在键共用保持部41上的连接部42,如图2和图8所示,以其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Wa宽于黑键主体部40的键宽度Wb、且其一部分Wc、Wd(Wa、Wb、Wc、Wd参照图8)和相邻的白键20的连接部24相互重叠的方式宽度较宽地构成,利用该连接部42限制黑键40的按压或释放键时在键宽方向的摇动。
如图6和图8所示,该黑键40的连接部42由能进行按压或释放键转动的薄壁铰接部42b和比该薄壁铰接部42b刚性高的厚壁连接部42a构成,该厚壁连接部42a从黑键主体部43的后端部43e(图8)的两侧面分别向相邻键方向突出设置并向后方延伸设置,并与薄壁铰接部42b连接,进而与键共用保持部41结合。该薄壁铰接部42b,如图2和图8所示,在键宽方向的中间部形成开口47,由此被分割成左右部分。
通过这样形成薄壁铰接部42b,能够提高按键方向的挠性,同时和厚壁连接部42a一起增大相对于键宽方向(横向)的力的断面惯性矩,从而即使不使用键引导装置,也能充分地限制黑键主体部43的键宽方向的侧向振摆(偏摆)。
此外,从该连接部42中的黑键主体部43的后端部43e的两侧面突出的厚壁连接部42a的突出量,如图2所示,各黑键40各个不同,并且不限于左右均等,根据各键不同,其宽长也不同。不管怎样,作为黑键用连接部的宽幅部,平均下来在一个键可以具有12/5=2.4键部分的宽长,尽可能宽地取得其键宽方向的整个宽度,从而可以提高限制黑键主体部43的键宽方向的侧向振摆的效果。
另一方面,将第一、第二的白键单元KUW1、KUW2的白键主体部23分别在按键方向可摇动地连接在键共用保持部21或22上的各连接部24,如图5和图7所示,该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We窄于上述的黑键单元KUB的连接部42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Wa,形成为与白键主体部23的后端部的宽度大致相等的宽度。
如图6所示,该各连接部24由在键宽方向延伸的薄壁的水平铰接部24a和沿着键的长度方向而在厚度方向延伸的垂直铰接部24b构成,如图5所示,垂直铰接部24b从上方来看形成为将英文字母“H”转动了90°的形状。并且,薄壁的水平铰接部24a的前端部一体地连接在白键主体部23的后端43e,垂直铰接部24b的后端部一体地被连接在键共用保持部21或22上。
水平铰接部24a,在按键方向可摇动地支承白键主体部23,垂直铰接部24b在键宽方向可摇动地支承白键主体部23。因此,该连接部24中的垂直铰接部24b相当于键宽方向摇动允许部。
并且,白键主体部23的前端部的键排列方向的定位和侧向振摆的限制通过在白键20的自由端侧设置的后述的引导部进行。
垂直铰接部24b的存在理由是因为:由于用树脂形成键盘框架10和键单元KU,所以即使因成形时的收缩误差或热冷却时的各部的偏差,而使后面所述的键引导部12以及/或者被引导部33的位置精度稍微发生偏差,也要保证按压或释放键时在键自由端部不产生应力。
如上所述,黑键40的连接部42,其键宽方向的整个宽度比黑键主体部43的后端的键宽度宽,如图2和图5所示,具有其一部分和相邻的白键20的连接部24相互重叠的重叠部。
进而,作为该连接部42中的上述重叠部的一部分,从上述的厚壁连接部42a的黑键主体部43的后端部43e的两侧面向相邻键方向突出设置的部分重叠在相邻的白键20的键主体部23的后端部上表面。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将该白键主体部23的后端部的上表面23a的高度比其他部分较低地设定的逃脱部25形成在白键主体部23的后端部。并且,在第一、第二白键单元KUW1、KUW2之上重叠黑键单元KUB而构成键盘装置时,在该白键主体部23的逃脱部25嵌合并重叠作为黑键40的连接部42的一部分的厚壁连接部42a。在该实施例中,由此使白键主体23的上表面23a和黑键40的连接部42的厚壁连接部42a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
通过这样构成,至少对于黑键40没设置引导部的键盘装置中,因为由白键20和黑键40的各连接部24、42构成的铰接结构全部容纳在白键主体23的上表面23a的下方,所以在抑制高度的同时,会提高键的支点附近的安装设计(面板规划等)的自由度。进而,因为黑键40和白键20的转动支点接近上下方向,所以从键操作性这一点来讲,实现了更容易演奏的键盘装置。特别是容易操作缩放(scaling)演奏(C、C#、D、D#、E、F、…)。
另外,能够在抑制键盘装置的高度的同时增加白键主体部23的厚度,能在按键时不使白键主体部23弯曲。进而,因为白键主体部23变长,所以接近于平行按键,从而变得容易弹奏。
另一方面,由于对黑键40也能在不增高连接部42的厚壁连接部42a的情况下确保足够的厚度,故能提高相对于向着键宽方向的侧向振摆的刚性。
图2等所示的把持部PU是在将由第一白键单元KUW1和第二白键单元KUW2以及黑键单元KUB构成的三段重叠的键单元KU安装在键盘框架10上时把持的把持部。此时,使质量体的驱动部29、45嵌合在质量体50W、50B的主被驱动部53W、53B和副被驱动部54W、54B,同时在键盘框架10侧的嵌合用突条部15嵌合键侧的键共用保持部30。该把持部PU被设置为由以从最下层的第二白键单元KUW2的键共用保持部21插通在构成照键单元KUB的连接部42的两个薄壁铰接部42b、42b之间形成的开口47(参照图8)的方式突出设置的水平部PUa和垂直部PUb构成的把持部(参照图7)。
在向键单元KU的质量体50W、50B以及键盘框架10进行安装时,在用把持部PU抬起键单元KU整体的情况下,为了不让各键单元KUW1、KUW2、KUB散开而临时保持它们的嵌合机构,被设置在各键单元的基端部、即键共用保持部21、22、41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例如大致中央部。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该嵌合机构由设置在第一白键单元KUW1的键共用保持部22上的嵌合孔ho1、以与该嵌合孔ho1对应的方式从黑键单元KUB的键共用保持部4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而设置的未图示的突起、从第一白键单元KUW1的键共用保持部22的下表面向下突出而设置的Pj、与该突起Pj对应而设置的、在处于第二白键单元KUW2的最下方的键共用保持部21的上表面设置的嵌合孔ho2构成。
此外,该键单元KU,在临时配设在键盘框架10上时,作为用于使位置不偏移的临时保持机构的嵌合机构,被设置在最下层的第二白键单元KUW2的键共用保持部21的下表面和键盘框架的嵌合用突条部15(未图示)。例如,利用从键共用保持部2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设置的突起和在嵌合用突条部15设置的孔构成该嵌合机构。
利用上述构成,仅通过把持被设置在最下层的第二白键单元KUW2上的把持部PU,不仅向上述的键盘框架10组装键单元KU,就连在保养检查时使键单元KU脱离键盘框架10也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如果像以往那样将三段重叠的键单元的各键的铰接部都做成宽幅,则会与设置把手部产生干涉而无法设置,但是在本发明的键盘装置中如上述那样花费了很多心思来设置把持部。
在这里,回到图1,针对作为键安装构件的键盘框架10和其关联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键盘框架10,在图1中位于左下侧的前方下侧部分、位于右下侧的后方下侧部分、位于上侧的上方部分、对它们进行加强并连接的肋部用树脂一体成形。
并且,在前方下侧部分形成有一体形成了白键引导装置12的引导装置支承部11、白键用下限挡块保持部10F、键单元滑动面19、质量体安装部10G、以及下盒体固定用的突起部(boss)10e~10g等。在后方下侧部分形成有质量体下限挡块保持部10L和下盒体固定用的突起部10h等。进而,在上方部分形成有键安装部10K、开关基板安装部10S、质量体上限挡块保持部10H、以及上部件安装部10J等。
键单元滑动面19被利用在将上述的键单元KU安装在键盘框架10上时。即,从键盘框架10的面前侧通过引导装置支承部11和开关基板80之间的间隙而插入了键单元KU时,能够使分别设置在各白键20和黑键40的后面所述的质量体驱动部29、45的下端面29a、45a抵接该键单元滑动面19的倾斜面并滑动,使质量体驱动部29、45的嵌合部291、451自动地嵌入到后面所述的白键用质量体50W以及黑键用质量体50B的主被驱动部53W、53B和副被驱动部54W、54B之间。
为此,上述嵌合部291、451的上下表面,因为被嵌入到主被驱动部53W、53B和副被驱动部54W、54B之间,所以在按压或释放键的两个方向上,在键与质量体之间传递力。
在上部件安装部10J能安装在上盒体60的上部容纳的操作面板用基板等部件。
肋部由白键用下限挡块保持部10F和键单元滑动面19的下侧的肋部10a、突起部10f的上侧的肋10b、质量体安装部10G的内侧的肋10c、连接前方下侧部分、后方下侧部分和上方部分的主肋10d构成。由这些肋构成的肋部,如图2所示,沿着键长度方向,在键排列方向隔开间隔并被设置在多个(1个八音度内大概有两处左右)地方。
在白键用下限挡块保持部10F的上表面贴附保持有在键排列方向延伸的由带状的毛毡(felt)材料构成的白键用下限挡块34。在质量体下限挡块保持部10L的上表面,如图2和图9所示,贴附保持有在后面所述的质量体(重锤)50W、50B的排列方向延伸的、由带状的毛毡材料构成的质量体下限挡块84。另外,在质量体上限挡块保持部10H的下表面,如图7所示,贴附保持有在质量体50W、50B的排列方向延伸的、由带状的毛毡材料构成的质量体下限挡块83。
在这里,针对白键的引导部,参照图2至图4进行说明。
在键盘框架10的前端侧上部,在与各白键的自由端附近对应的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沿着白键20的排列方向排列设置有板状的引导装置支承部11。以从各引导装置支承部11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垂直地形成板状的白键引导装置12。该引导装置支承部11和白键引导装置12,当从上方或下方看时成为如图2用虚线表示、在图4用双点划线表示的T字状的引导装置构件。
另一方面,在各白键20的自由端侧,其仰视图如图4所示,在白键主体部23的前端部20a,在被容纳在盒体中的状态下,在从外部看得到的部分的前端设置有外侧前端壁31,上表面部比其稍向前方突出。在该外侧前端壁31的内侧,内侧前端壁32被形成在白键主体部23的前端部20a的整个高度区域。在该内侧前端壁32的键宽方向的中间部,从下端沿着键高度方向形成狭缝33a,并形成相互向前方对称地弯曲且突出的一对被引导部33。该被引导部33的狭缝33a的间隙宽度比白键引导装置12的厚度稍大。
并且,在上述的键单元KU被安装在键盘框架10上时,如图2至图4所示,各白键引导装置12嵌入到各白键20的被引导部33的狭缝33a中,来进行各白键20的前端部的定位和按键时的侧向振摆的限制。此外,各白键主体23,由于在上述的连接部24的垂直铰接部24b的作用下可在键宽方向摇动,所以即使存在些许制造误差或安装误差,也能合理地使各白键主体部23的配列位置一致,从而按压或释放键操作也能顺畅地进行。也可以在该各白键引导装置12和各白键20的被引导部33上涂敷润滑用的润滑脂。
再回到图1,开关基板80通过开关基板卡止钩35被卡止并安装在键盘框架10的开关基板安装部10S上,在该开关基板80上,在与各白键20和黑键4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对应的位置,如图2虚线所示那样地并列设置有多个键开关81。
该键开关81分别具有合成橡胶制的穹顶状的可动部,在该可动部具有一对被按压部(在图2用两个小圆形的虚线所示)和在其内侧的由导电性橡胶制成的一对可动触点,该各可动触点与在开关基板80上形成的两组固定触点对向,构成两触点(双闭合(make))键开关。并且,在白键20或黑键40按键时,在其下表面按压可动部,一对可动触点依次接触到二组固定触点,从而接通各触点,将其作为按键信号输出。另外,能够利用该各触点变为接通状态的时刻的时间差检测出按键速度,从而能够根据该检测出的按键速度来控制产生的乐音。
接着,由于在该键盘装置2具有与各键连动的质量体(一般称为重锤),以便在各键的按键时得到具有重量感的触感,所以,对此除了图1,也参照图2、图9、图10进行说明。
相对于各白键20的白键用质量体50W、和相对于各黑键40的黑键用质量体50B,分别以向图1中箭头M方向可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键盘框架10的质量体安装部10G上。
该白键用质量体50W和黑键用质量体50B大致为相同的结构,摇动被支承部51W或51B、主被驱动部53W或53B、副被驱动部54W或54B用树脂一体成形,构成驱动力传递部。并且,在摇动被支承部51W或51B通过注塑成形使由铁材料等棒状金属材料构成的惯性力矩产生部52W或52B的前端部一体化。
惯性矩产生部52W和52B的后端部分别以通过弯曲加工而向上方大致直角地弯曲并再回到前方的方式大致直角地弯曲,黑键用质量体50B的惯性矩产生部52B的后端部形成コ字状的质量集中部52Bc。白键用质量体50W的惯性力矩产生部52W的后端部进一步向下方大致直角地弯曲,形成大致矩形环状的质量集中部52Wc。
该质量集中部52Wc和52Bc向较之键盘框架10的质量体上限挡块保持部10H的键长度方向的外侧(后方)突出,且在惯性力矩产生部52W、52B分别接触到质量体上限挡块83的最上升位置,该上表面和白键20的键主体部43的上表面或黑键40的厚壁连接部42a的上表面实质上成为同一表面。惯性力矩产生部52W、52B中的质量集中部52Wc、52Bc的前方的部分成为将质量集中部52Wc、52Bc连接在上述的驱动力传递部的连设部。
在各质量体50W、50B的摇动被支承部51W、51B分别设置有在半径方向形成凹部的同时从该凹部的下侧向后方突出设置了导向舌片Q的轴承部13W、13B。另一方面,在键盘框架10的质量体安装部10G的上表面,如图9所示,一体竖立设置有与键长度方向平行、在键宽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对向的分别成对的支承肋10W、10B,以在该对支承肋间架桥的方式设置转动轴14W、14B。如图2所示,在质量体安装部10G形成有用于在使该转动轴14W、14B成形时入模用的开口38、48。此外,在图1中除去成对的支承肋10W的面前侧的支承肋来表示。
并且,通过在各质量体50W、50B的轴承部13W、13B的凹部嵌入转动轴14W、14B,从而白键用质量体50W通过轴承部13W和转动轴14W以及成对的支承肋10W被质量体安装部10G可摇动地轴支承,黑键用质量体50B通过轴承部13B和转动轴14B以及成对的支承肋10B被质量体安装部10G可摇动地轴支承。
该轴支承位置、即转动轴14W、14B的键长度方向位置从图2和图9可知那样地发生挪动,相对于白键用质量体50W的转动轴14W处于相对于黑键用质量体50B的转动轴14B的靠前端。
并且,在各白键用质量体50W的前端部,如图1所示,主被驱动部53W和副被驱动部54W,在上下方向间隔开并与摇动被支承部51W一体地设置,主被驱动部53W比副被驱动部54W还向前方突出。另一方面,在各白键20的图4所示的宽幅部的后端部附近的下表面,如图1所示,质量体驱动部29向下方笔直地突出设置。该质量体驱动部29的下端面接触对应的白键用质量体50W的主被驱动部53W的上表面。另外,该质量体驱动部29的下部形成为背面开口的空洞,如图1中虚线所示,副被驱动部54W的前端部松缓地插入到里面。
通过这样构成,当白键20被按下时,质量体驱动部29下降并驱动主被驱动部53W,以转动轴14W为支点,使白键用质量体50W在图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直到惯性力矩产生部52W的部分C与质量体上限挡块83接触的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为止,因此被赋予具有重量感的触感。在释放键时,质量体驱动部29的下端内壁与副被驱动部54W卡合,并使其上升,所以白键用质量体50W以转动轴14W为支点,在图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能快速地回复到质量集中部52Wc接触质量体下限挡块84的用实线表示的位置。
这样,为了让白键20和白键用质量体50W总是连动转动,使质量体驱动部29和白键用质量体50W的主被驱动部53W与副被驱动部54W卡合。
在各黑键用质量体50B的前端部也同样,在图10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主被驱动部53B和副被驱动部54B在上下方向间隔开并与摇动被支承部51B(参照图9)一体地设置,主被驱动部53B比副被驱动部54B还向前方突出。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各黑键40,在其前端部的下表面突出设置有质量体驱动部45。该质量体驱动部45,向下、向前、再向下弯曲成曲柄状延伸、并使该下端面45a接触对应的黑键用质量体50B的主被驱动部53B的上表面,如图9中双点划线所示,该键长度方向的位置和白键用质量体驱动部29的下端面、白键用质量体50W的主被驱动部53W的接触位置一致。
该质量体驱动部45的下端部45a也形成背部开口的空洞,如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副被驱动部54B的前端部松缓地插入到里面。
由此,和上述的白键20和白键用质量体50W的情况相同,黑键40和黑键用质量体50B也总是连动转动。
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将质量体驱动部45在白键20的下方延伸到面前侧,使由白键20和黑键40的各质量体驱动部29、45构成的白键用质量体50W和黑键用质量体50B的键长度方向的驱动位置对齐到大致相同的位置。另一方面,成为白键用质量体50W和黑键用质量体50B的转动支点的转动轴14W、14B的键长度方向的位置不同(成为锯齿状配置)。
由此,关于从利用各质量体驱动部29、45驱动白键用质量体50W和黑键用质量体50B的点到转动支点为止的距离,黑键用的距离变得比白键用的距离长,从黑键用质量体50B的惯性力矩产生部52B的转动支点到与质量体上限挡块83接触的部分C的距离,变得短于从白键用质量体50W的惯性力矩产生部52W的转动支点到与质量体上限挡块83接触的部分C的距离,所以能取得白键20和黑键40的按键感触的平衡。
在这里,该实施例中的白键用质量体50W和黑键用质量体50B,还如前所述那样地,质量集中部52Wc和52Bc向较之键盘框架10的质量体上限挡块保持部10H的键长度方向的外侧(后方)突出,且在惯性力矩产生部52W、52B分别接触到质量体上限挡块83的最上升位置,其上表面和白键20的键主体部43的上表面或黑键40的厚壁连接部42a的上表面实质上为同一表面,针对这一情况说明理由。
在带有质量体(重锤)的钢琴类键盘装置中,为了实现按键触感,取得与安装空间的平衡很重要。尤其是越为低价格带的乐器,乐器主体的尺寸上的限制就越大,必须牺牲键盘的性能的可能性增高,所以需要在其中获得最大限度空间效率。通过将不能省略的最低限的构件和其他的功能部件排列在相同的高度,能完全除去无用的空间。特别重要的是用质量体(重锤)的移动量大致确定单元高度。
因此,通过使质量体的质量集中部向较之键盘框架的质量体上限挡块保持部的键长度方向的外侧突出,从而能同时实现提高质量体的等价质量、重量的轻量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下降。
由于质量感与从质量体的转动支点到重心的距离的平方成比例,所以优选质量集中部尽量远离转动支点。因此使质量集中部从键盘框架向外侧突出,进而在向上方转动时,让该质量集中部的上端成为与键盘框架或键的最高点相同的高度,从而能够使提高触摸感和确保安装自由度以高水平并存。
另外,因为在该实施例中,将棒状金属构件的后端部向键的按压或释放键方向的上方弯曲,再向连设部侧弯曲,而形成各质量体50W、50B的质量集中部52Wc、52Bc,所以不用怎么增长质量体50W、50B的全长,就能够增大等价重量,增加惯性力矩,从而能够提高触感。并且,因为该质量集中部52Wc、52Bc以与棒状金属构件的直径相同的宽度在与按压或释放键方向平行的空间内被弯曲,所以能避开和相邻键的质量体的干涉,有效地活用上方的空间。
该质量集中部52Wc、52Bc的弯曲形状不限于Cコ字状或方形,可以做成U字状、三角形、圆形、漩涡状等各种形状。
进而,在该实施例中,使白键用质量体50W和黑键用质量体50B的质量集中部52Wc、52Bc的实效长度(延伸时的长度=重量)不同,由此使白键20和黑键40的触感一致。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键盘装置2,键盘框架10的各部通过多个肋支承而一体地形成。并且,在该肋中,最大的肋10d的下边端的至少一部分(在图1例中,沿着键长度方向的中间部)沿着各质量体50W、50B处于用实线表示的最下降状态时的下边而形成。这样一来,能有效地利用形成在键盘框架10的下部的空间。例如能容易地配置在键和质量体的配列方向(键宽方向)较长的功能部件等。
此时,将由质量体50W、50B的轴承部13W、13B和质量体安装部10G侧的转动轴14W、14B构成的转动支点部设置在从键安装构件、即键盘框架10的最下端开始的规定的高度位置,在质量体50W、50B的下部形成其移动范围外的空间,使该空间的最上部与肋10d的下边的一部分一致。进而,在安装于该键盘框架10的下端的下盒体70形成插入上述空间内的凹陷部,可以将该凹陷部作为功能构件容纳部。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将凹陷部之一作为容纳电池或电池组的电池室18,并设计有可装卸的盖75。
如果这样,则在便携式电子键盘乐器中,能够在不设置多余的空间(不增大键盘装置的高度方向的尺寸)的情况下容纳所需的电池或内置了电池的电池组。
另一一个凹陷部作为功能部件容纳部16,可以在这里容纳在键排列方向较长的各种功能部件。在该功能部件容纳部16嵌入对下盒体70嵌入键盘框架10时的临时保持构件,或者也能容纳软线或麦克风等附属品。
该下盒体70通过止动螺钉72、73、74被拧在键盘框架10的突起部10f、10g、10h上。
也可以将键盘框架10和下盒体70做成一体,使下盒体的一部分支承键单元和质量体。
另外,作为键安装构件的键盘框架10的最下端仅分散设置在键盘框架10的下表面的两三处。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仅突起部10f和10h的下表面是键盘框架10的最下端,其它部分处于比其最下端高的位置。例如,突起部10g的下表面比突起部10f的下表面稍高。在最下端为两处时,至少一方需要具有某种程度的长度。
如果这样,在不安装下盒体70而将该键盘装置2直接安装在键盘装置的架板上时,能稳定而不晃荡地装载。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具有质量体的键盘乐器,也能适用于不具有质量体的键盘乐器,不仅是电子键盘乐器,也能适用于使用自然发音体的电键盘乐器或其他键盘乐器。当然,各部的形状或配置等并不限于实施例的形状或配置,而能根据使用的乐器的样式而适当地进行变更。
本发明的键盘装置能够适用电子风琴、电子钢琴、电子合成器等电子键盘乐器或电键盘乐器等各种键盘乐器。特别适合适用于在各键具有质量体(重锤)的小型的电子键盘乐器,能廉价地提供键触感好、高性能且小型的电子键盘乐器。

Claims (14)

1.一种键盘装置,是将多个键并列设置在键安装构件的键安装部上的键盘装置,
该键盘装置是由上述多个键的每一个具有被进行按键操作的键主体部、将该各键主体部以相对于上述键安装部摇动自由的方式共用地保持的键共用保持部、用以将上述各键主体部相对于按压或释放键方向摇动自由地保持在上述键共用保持部上的连接部的键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键单元分为上述各键为白键的白键单元和上述各键为黑键的黑键单元而形成,
关于上述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白键的长度比黑键的长度长,
上述黑键单元构成为上述连接部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宽于上述黑键的键主体部的键宽,从而通过上述连接部限制上述黑键按压或释放键时的键宽方向的摇动,
上述白键单元构成为上述连接部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窄于上述黑键单元的上述连接部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同时在上述白键的自由端侧设置有限制键排列方向的摇动并对按压或释放键的动作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黑键单元的上述连接部具有其一部分与相邻的上述白键的上述连接部相互重叠的重叠部,
上述黑键的连接部中的上述重叠部的一部分以与白键的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上表面重叠的方式构成,在上述白键的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形成有将该后端部上表面的高度设定得低于上述键主体部的其他部分的逃脱部,在上述白键上重叠上述黑键而构成上述键盘装置时,上述黑键的连接部的一部分嵌合于上述白键的逃脱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黑键的上述连接部由能够进行按压或释放键转动的薄壁铰接部和比该薄壁铰接部刚性高的厚壁连接部构成,该厚壁连接部从上述黑键的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而和上述薄壁铰接部连接,经由该薄壁铰接部而和上述键共用保持部结合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黑键的上述连接部由能够进行按压或释放键转动的薄壁铰接部和比该薄壁铰接部刚性高的厚壁连接部构成,该厚壁连接部从上述黑键的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而和上述薄壁铰接部连接,经由该薄壁铰接部而和上述键共用保持部结合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在上述多个键的各自下方设置的驱动部驱动的质量体、和安装该各质量体的质量体安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黑键单元的上述连接部具有其一部分与相邻的上述白键的上述连接部相互重叠的重叠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黑键单元的上述连接部中的上述重叠部的一部分重叠在上述白键的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上表面,在该白键的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形成有使上表面的高度低于其它部分的逃脱部。
8.一种键盘装置,是将多个键并列设置在键安装构件的键安装部上的键盘装置,
该键盘装置是由上述多个键的每一个具有被进行按键操作的键主体部、将该各键主体部以相对于上述键安装部摇动自由的方式共用地保持的键共用保持部、用以将上述各键主体部相对于按压或释放键方向摇动自由地保持在上述键共用保持部上的连接部的键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
上述键单元分为上述各键为白键的白键单元和上述各键为黑键的黑键单元而形成,
关于上述键主体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白键的长度比黑键的长度长,
上述黑键单元构成为上述连接部的键排列方向的整个宽度宽于上述黑键的键主体部的键宽,从而通过上述连接部限制上述黑键按压或释放键时的键宽方向的摇动,
上述白键单元的上述连接部具有键宽方向摇动允许部,同时在上述白键的自由端侧设置有限制键排列方向的摇动并对按压或释放键的动作进行引导的引导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黑键单元的上述连接部具有其一部分与相邻的上述白键的上述连接部相互重叠的重叠部,
上述黑键的连接部中的上述重叠部的一部分以与白键的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上表面重叠的方式构成,在上述白键的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形成有将该后端部上表面的高度设定得低于上述键主体部的其他部分的逃脱部,在上述白键上重叠上述黑键而构成上述键盘装置时,上述黑键的连接部的一部分嵌合于上述白键的逃脱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黑键的上述连接部由能够进行按压或释放键转动的薄壁铰接部和比该薄壁铰接部刚性高的厚壁连接部构成,该厚壁连接部从上述黑键的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而和上述薄壁铰接部连接,经由该薄壁铰接部而和上述键共用保持部结合在一起。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黑键的上述连接部由能够进行按压或释放键转动的薄壁铰接部和比该薄壁铰接部刚性高的厚壁连接部构成,该厚壁连接部从上述黑键的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而和上述薄壁铰接部连接,经由该薄壁铰接部而和上述键共用保持部结合在一起。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由在上述多个键的各自下方设置的驱动部驱动的质量体、和安装该各质量体的质量体安装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黑键单元的上述连接部具有其一部分与相邻的上述白键的上述连接部相互重叠的重叠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黑键单元的上述连接部中的上述重叠部的一部分重叠在上述白键的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上表面,在该白键的上述键主体部的后端部形成有使上表面的高度低于其它部分的逃脱部。
CN200610107816XA 2005-07-21 2006-07-21 键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1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11745 2005-07-21
JP2005211745 2005-07-21
JP2005-211745 2005-07-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1038A CN1901038A (zh) 2007-01-24
CN1901038B true CN1901038B (zh) 2010-06-09

Family

ID=372539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2126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72769Y (zh) 2005-07-21 2006-07-21 键盘装置
CN20061010781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1038B (zh) 2005-07-21 2006-07-21 键盘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21264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72769Y (zh) 2005-07-21 2006-07-21 键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32663B2 (zh)
EP (1) EP1746572B1 (zh)
CN (2) CN200972769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3568A (zh) * 2014-10-09 2016-04-20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6572B1 (en) * 2005-07-21 2018-09-05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apparatus
JP5200450B2 (ja) * 2006-09-21 2013-06-05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鍵盤楽器
JP4946629B2 (ja) * 2007-05-28 2012-06-06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US7750222B2 (en) * 2007-09-21 2010-07-06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apparatus of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WO2009108437A1 (en) * 2008-02-27 2009-09-03 Steinway Musical Instruments, Inc. Pianos playable in acoustic and silent modes
US20090282962A1 (en) * 2008-05-13 2009-11-19 Steinway Musical Instruments, Inc. Piano With Key Movement Detection System
JP5169681B2 (ja) * 2008-09-25 2013-03-27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5228743B2 (ja) * 2008-09-25 2013-07-03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US8148620B2 (en) * 2009-04-24 2012-04-03 Steinway Musical Instruments, Inc. Hammer stoppers and use thereof in pianos playable in acoustic and silent modes
US8541673B2 (en) 2009-04-24 2013-09-24 Steinway Musical Instruments, Inc. Hammer stoppers for pianos having acoustic and silent modes
JP5861862B2 (ja) * 2010-11-01 2016-02-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構造および鍵盤装置
CN105589568B (zh) * 2014-11-10 2019-01-22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装置及键单元
JP6595940B2 (ja) * 2016-03-22 2019-10-23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鍵盤楽器の鍵ガイド構造
JP6645303B2 (ja) 2016-03-25 2020-02-14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及び電子鍵盤楽器
DE112017001536B4 (de) * 2016-03-25 2022-11-10 Yamaha Corporation Tastaturvorrichtung
JP6686603B2 (ja) * 2016-03-25 2020-04-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及び電子鍵盤楽器
JP2018044969A (ja) * 2016-09-12 2018-03-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6879019B2 (ja) 2017-04-04 2021-06-02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6787232B2 (ja) * 2017-04-04 2020-11-18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及び鍵盤装置
US10529311B2 (en) * 2017-04-04 2020-01-07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 apparatus and frame
JP7003533B2 (ja) * 2017-09-27 2022-01-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ユニット及び鍵盤楽器
JP6799785B2 (ja) * 2017-12-27 2020-12-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音響機器及び電子楽器
JP7151053B2 (ja) * 2018-10-04 2022-10-12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電子鍵盤楽器、及び電子鍵盤装置
JP7137763B2 (ja) * 2019-07-17 2022-09-1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
JP7125014B2 (ja) * 2019-07-17 2022-08-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904606B1 (en) * 2020-01-23 2021-01-26 Roku, Inc. Using non-audio data embedded in an audio signal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4668A (en) * 1995-06-20 1998-11-10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simplified mass member and method of making mass member
CN200972769Y (zh) * 2005-07-21 2007-11-07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36678B2 (ja) 1993-06-05 1997-07-30 ヤマハ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2814886B2 (ja) 1993-09-21 1998-10-27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3137038B2 (ja) * 1997-06-06 2001-02-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装置
JP4691780B2 (ja) * 2000-12-25 2011-06-01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の鍵盤装置
JP3912319B2 (ja) * 2003-05-02 2007-05-09 ヤマハ株式会社 鍵盤楽器の屋根板固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4668A (en) * 1995-06-20 1998-11-10 Yamaha Corporation Keyboard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simplified mass member and method of making mass member
CN200972769Y (zh) * 2005-07-21 2007-11-07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3568A (zh) * 2014-10-09 2016-04-20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装置
CN105513568B (zh) * 2014-10-09 2019-06-11 雅马哈株式会社 键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1038A (zh) 2007-01-24
EP1746572A3 (en) 2014-04-30
US20070017343A1 (en) 2007-01-25
US7332663B2 (en) 2008-02-19
EP1746572B1 (en) 2018-09-05
CN200972769Y (zh) 2007-11-07
EP1746572A2 (en) 2007-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1038B (zh) 键盘装置
CN1901036B (zh) 键盘装置
CN1901037B (zh) 键盘装置
JP2010078788A (ja) 鍵盤装置
US7816598B2 (en) Electronic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having key actuators
JP2007052402A (ja) 鍵盤装置
JP6211896B2 (ja) 鍵盤楽器のハンマー装置
JP5017949B2 (ja) 鍵盤装置
JP2010113369A (ja) 鍵盤装置
US8013228B2 (en) Electronic keyboard musical instrument having key actuators
US11107449B2 (en) Keyboard instrument
JP4682943B2 (ja) 鍵盤装置
JP5186882B2 (ja)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3896972B2 (ja) 鍵盤装置
JP4674501B2 (ja) 鍵盤装置
JP2020060604A (ja) 電子鍵盤楽器、及び電子鍵盤装置
JP2891084B2 (ja) 電子打楽器
JP2009075403A (ja) 電子楽器の鍵盤装置
JP2022132683A (ja) 鍵盤楽器
JPH0645997Y2 (ja) 電子楽器のニ−レバ−操作装置
JP2024051205A (ja) 鍵盤楽器のハンマー装置
JP2005084327A (ja) 演奏用ペダル及び該ペダルを備えた電子鍵盤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