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6729A - 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6729A
CN101256729A CNA2008100806690A CN200810080669A CN101256729A CN 101256729 A CN101256729 A CN 101256729A CN A2008100806690 A CNA2008100806690 A CN A2008100806690A CN 200810080669 A CN200810080669 A CN 200810080669A CN 101256729 A CN101256729 A CN 101256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rear surface
protecgulum
protuberance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06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田竜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56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67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具有图像显示表面和后表面的薄板显示装置;覆盖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的外部区域和端面的前盖;以及安装以覆盖所述后表面的后表面盖,所述盖被分成多个部分,其中,在面对所述端面的前盖上的多个位置处设置凸部或凹部,在后表面盖上设置配合到与其面对的凸部或凹部的凹部或凸部,以及设置滑动机构,其中所述后表面盖形成为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后表面平行地移动,并通过平行移动实现配合。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薄型显示装置如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等的显示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成显示设备的机壳构造。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2月28日在日本特许厅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050251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引用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薄板显示装置(如有机EL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设备,存在一种具有覆盖显示装置显示表面的前盖以及覆盖显示表面相反侧的后盖的显示设备(见JP-A-H05-103284(专利文件1))。
在这样的显示设备中,例如,在前盖上设置矩形窗口(开口),显示设备的显示表面从窗口内部显露到前侧。
在这样的薄型显示设备中,难以将薄板显示装置形成为利用显示装置的薄的形状的特别好的机壳结构,作为供显示装置容纳在机壳中的结构以容纳所述显示其。换句话说,例如,用螺纹将前盖固定到显示装置侧,导致设计劣化的问题。在考虑不用螺纹将前盖固定到显示装置侧的结构中,必须在前盖侧或显示装置侧设置相对复杂的机构,还可能由于该机构而使例如前盖的厚度增加,成为阻碍减小显示设备厚度的因素。
具体地,近年来,非常薄的显示设备,例如有机EL显示装置得到开发并将进入实际应用。但是,难以认为之前的显示设备的机壳结构是利用薄型显示设备的机壳形式。在显示设备是采用等离子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显示设备的情况下,尽管装置的形式是薄型的,机壳的厚度也通常有大约几厘米厚,具有一定厚度的前盖不会引起这么大的问题。
与此相反,在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有机EL显示装置的构造是由发光二极管形成的发光元件矩阵布置在薄板如玻璃上形成自发光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几毫米的显示装置厚度,比起市场上已有的作为薄型显示设备的等离子显示装置或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更先进的方式进一步减小厚度。但是,如果采用以前构造的机壳,难以利用显示设备的薄的形状而减小显示设备的厚度。
另外,在设计将显示装置安装在机壳上的装配工作时,必须考虑到能以低成本装配的装配工艺性而构造机壳。但是,必须设置方案易于装配只由例如玻璃这样的薄板构成的显示设备。
因此需要设置一种显示设备,可易于装配并具有非常好的形状,能利用显示设备厚度上的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薄板显示装置,构造成具有在一个表面上显示图像的显示表面以及作为后表面的另一表面;前盖,构造成覆盖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的外部区域和端面;以及后表面盖,构造成安装以覆盖所述显示装置的后表面,所述盖被分成多个部分。
然后,在面对所述显示装置的端面的前盖上的多个位置处设置凸部或凹部。另外,在后表面盖上面对所述前盖侧上的凸部或凹部的位置处设置配合到与其面对的凸部或凹部的凹部或凸部。
另外,设置滑动机构,其中所述后表面盖形成为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后表面平行地移动,由此前盖侧上的凸部或凹部配合到后盖侧上的凹部或凸部,以将所述前盖通过平行移动固定到显示装置侧。
如上所述,用这种结构,被分割成多个部分的后表面盖安装在显示装置的后表面,并在这种状态下,前盖安装在已安装有后表面盖的显示装置上。然后已被分割成多个部分的后表面盖的某些部分沿显示装置的后表面平行移动,由此前盖被固定到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分割成多个部分的后表面盖的某些部分沿显示装置的后表面平行移动,由此前盖被固定到显示装置。如此,前盖可通过简单的操作安装在薄型显示装置上。另外,在显示装置的端面上设置凸部或凹部将前盖固定在显示装置侧上的机构,后表面盖的滑动方向也在显示装置的表面方向上。因此,显示装置的机壳厚度不会因设置该机构而增加,可设置利用薄型显示装置的很好的机壳形式。另外,要滑动的部件是后表面侧上的盖,前盖从前盖侧能遮蔽凸部或凹部。如此,在从前表面侧看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看不到滑动机构和凸部,不会妨碍显示装置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在图1的示例中所示的显示设备及其周围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在图2所示示例的装配部件上安装一盖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
图4示出在安装有图3的示例中所示的盖的部件上安装一前盖的状态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基盖后表面侧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基盖前表面侧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显示前盖和基盖的安装部分的示例构造的部分切除透视图;
图8是示出图7所示示例中的基盖滑动并安装在前盖上的状态的部分切除透视图;以及
图9是示出部件装配成显示设备的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下文起,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
根据该实施例的示例适于采用由有机EL显示装置(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构成的薄型显示设备的作为电视机的显示设备。有机EL显示装置是发光元件以矩阵布置在薄板基板上的显示装置。对于本示例中的显示装置,采用发光元件布置在玻璃基板上这样的显示装置。
例如,如图9所示,根据实施例的示例的显示设备100的状态是显示装置的前表面121从前盖110的窗口部111露出,并且所露出的前表面121是图像显示表面。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示例的显示设备100的分解图。在图1中,下侧是在其上显示图像的前表面侧,上侧是与显示图像所在一侧相反侧的后表面侧。在以下讨论中,说明前表面或后表面的情况中,所述表面指的是显示设备的前表面或后表面。
将从前表面侧起按顺序说明部件。例如,前盖110由金属片通过压力加工制成,在其中形成覆盖显示装置120的前表面121的外部区域的窗口部分111,并形成通过窗口部分111的外侧区域从而覆盖显示装置120的端面的侧板部分113。在侧板部分113内部,装配件114固定在右侧和左侧表面上部和下部上两个位置(共计四个位置)。装配件114是具有凸部114a的突起件(图7),凸部114a具有以预设宽度朝内突起的末端。
显示装置120构造在玻璃基板上,其中前表面121是视频显示表面。在图1中,看到后表面122。弹性基板123a、123b、123c和123d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显示装置120的右端面和左端面120a和120b以及上端面和下端面120c和120d上。刚性基板124a、124b、124c和124d分别安装在弹性基板123a、123b、123c和123d的另一端上。刚性基板124a、124b、124c和124d连接到未示出的显示设备的电路板。部件如此连接,由此从电路板侧输出的显示驱动信号被供应到显示装置120以在显示装置120上显示视频,其中视频信号在电路板侧上处理。
在装配显示装置时,稍后说明的导热板130和加强板140位于后表面122上,从四个端面120a、120b、120c和120d延伸的弹性基板123a、123b、123c和123d弯向显示装置120的后表面122。
在显示装置120的后表面122上,放置导热板130。导热板是将显示装置120的热量释放到其周围的板。
在导热板130的后表面侧,放置加强板140。加强板140是与显示装置120尺寸几乎相同的金属板,在中部具有开口141。在加强板140周围,设置多个螺孔,稍后说明的基盖150-180通过螺纹联接到螺孔而固定到加强板140。电路板布置在中部中的开口141中,用于视频显示处理的电路安放在电路板上。
在加强板140的后表面侧,安装基盖150-180。根据本例的基盖由四个基盖150、160、170和180构成。安装基盖150以从左端面120a-后表面覆盖显示装置120。安装基盖160以从右端面120b到后表面覆盖显示装置120。安装基盖170以从上端面120c到后表面覆盖显示装置120。安装基盖180以从下端面120d到后表面覆盖显示装置120。一个基盖与其它基盖接触的位置形成为大约45度角倾斜的形状。基盖用作屏蔽弹性基板123a-123d和刚性基板124a-124d的盖。
左右基板150和160设置有装配到前盖110侧上的装配件114内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的细节将稍后说明。
然后,在四个基盖150、160、170和180安装在显示装置120侧上的状态下,后盖190固定到后表面侧。后盖190是形成为覆盖显示设备100的整个后表面的部件,由例如金属板构成。
接下来,将说明装配部件以获得图9所示的显示设备的工艺步骤。
首先,将参照图2说明直接安装在显示装置120上的部件。如图2中所示,在发光元件和布线电极布置在玻璃板上而构成的显示装置120中,弹性基板123a、123b、123c和123d与刚性基板124a、124b、124c和124d被分别安装在四个端面上,并在四个方向上延伸。显示装置120的后表面被朝上放置,导热板130和加强板140层叠在其上,然后弹性基板123a、123b、123c和123d被弯折到后表面侧。
如上所述,弹性基板123a、123b、123c和123d被弯折到后表面侧,因此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20、导热板130和加强板140被装配成一体。为将显示装置120固定到导热板130并将导热板130固定到加强板140,例如可采用压敏粘合剂。对于采用压敏粘合剂的固定状态,采用压敏粘合剂双面涂层胶带(压敏粘合剂双面涂层片)用于固定。替代地,导热板130本身可形成为具有粘合性质的片形,以用导热板130的粘合性质将显示装置120结合到加强板140,同时导热板130夹在其间。另外,在图2所示状态时,显示装置120、导热板130和加强板140形成为几乎相同的尺寸。但是,例如,这种方案也是可能的,即导热板130形成得略小于显示装置120,导热板130放在显示装置120的后侧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120的后侧的外部区域用压敏双面涂层胶带直接结合到加强板140。另外,粘合剂可代替压敏粘合剂用于固定。
然后,如图3所示,在从显示装置120的四个端面到后表面的位置,分别在每个端面上安装基盖150-180,加强板140和其它部件如上所述在所述显示装置120的后表面上安装成一体。换句话说,各基盖150、160、170和180具有后板部分151、161、171和181和侧板部分152、162、172和182互相分离的形式,其中侧板部分152、162、172和182接近显示装置120的端面,而后板部分151、161、171和181上覆在加强板140的后表面上方以便装配。
利用基盖150-180和加强板140上设置的螺孔,基盖150-180螺纹联接安装在加强板140上。在固定状态下,构造成在后表面侧弯曲的弹性基板123a-123d和刚性基板124a-124d由基盖150-180覆盖并封闭。
在四个基盖150-180中,位于显示装置120后表面上部和下部的两个基盖170和180构造成通过螺纹联接完全限定其位置。与此相反,位于显示装置120后表面左侧和右侧的两个基盖150和160构造成基盖150和160在左右方向上可略微移动地安装在加强板140的后表面上的状态。换句话说,对于基盖150和160,设置在右方向和左方向上延伸大约几毫米的长螺孔153和163作为安装螺孔,与长螺孔153和163相应,基盖150和160可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几毫米。但是,在配合到长螺孔153和163的螺纹件被紧固并固定到加强板140的状态下,基盖150和160的位置被固定到加强板140。另外,在显示装置120未安装在前盖110上的状态下,基盖150和160被固定在最靠向显示装置120侧的位置上。
两个基盖150和160在侧板部分152和162上的以预设间距分开的两个位置处具有槽154和164(对于槽154,见图6)。槽154和164的布置间距与前盖110侧上的装配件114的布置间距相同(例如见图1)。固定基盖150和160的间距将在后描述。
然后,如图4所示,前盖110上覆并安装在显示装置120的前表面侧上,基盖150-180安装在显示装置120上。如图4所示,前盖110上覆以将布置在前盖110的侧板部分113内部四个位置的装配件114定位,使得各个装配件114面对基盖150的两个槽154和基盖160的两个槽164。在这种情况下,基盖150和160沿长螺孔153和163滑动,装配件114末端处的凸部114a配合到基盖150和160上的凹部的槽154和164内,以固定前盖110。
图5和6是示出基盖150的示例构造图。布置在基盖150的对称位置的基盖160具有与图5和6所示的基盖150相同的形式。
如图5所示,在基盖150的后板部分151上,两个长螺孔153以预定间距互相平行地布置。另外,如图6所示,在基盖150的侧板部分152上,两个槽154以预定间距布置。长螺孔153是稍后所述的螺纹件99安装到其内的螺孔(图7和8)。槽154是矩形通孔,用作供前盖110侧上的装配件114的末端处的凸部114a配合到其内的凹部。
图7和8是部分示出前盖110固定到安装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基盖150的显示装置120的分解放大图。
在图7中,用于将基盖150螺纹联接到加强板140的螺纹件99插入到长螺孔153内,而螺纹件99螺纹联接并固定到加强板140,未示出。此时,可滑动距离为长螺孔153的长度的基盖150固定在与显示装置120的端面最远离的位置。类似地固定图7中未示出的基盖160。但是,用于固定两个基盖150和160的螺纹件99在安装前盖110时多少松开以允许基盖150和160滑动。
如图7所示,在垂直方向上的基盖170和180也用螺纹件99螺纹联接到加强板140。基盖170和180的位置由螺纹确定,基盖170和180不滑动。
然后,如图7所示,前盖110的装配件114的凸部114a被布置得面对基盖150和160的槽154和164(图7中,基盖160侧上的部件未示出),然后基盖150和160滑动从而朝外突起。基盖150和160如上所述滑动,然后如图8所示,装配件114的凸部114a配合到槽154和164内。在这种状态下,插入到长螺孔153和163的螺纹件99被紧固以固定基盖150和160的位置。
如上所述,基盖150和160滑动,以将前盖110安装在显示装置120侧上,然后图1所示后盖190被通过例如螺纹联接而固定在基盖150-180的后表面侧。另外,如图8所示,尽管基盖150和160滑动以在基盖150和160与上下基盖170和180接触的位置产生与滑动量相应的间隙,安装后盖190以封闭该间隙。
如上所述,前盖110固定在显示装置120侧上,因此将前盖110固定在显示装置120侧上的工作可非常简单地进行,并可提高装配工作的可操作性。换句话说,在固定工作中,固定到覆盖在显示装置120后表面侧上的基盖150和160上的长螺孔153和163内的螺纹件99松到足够滑动基盖150和160,然后螺纹件99被再次紧固,这使得固定工作非常简单。
另外,该结构构造成面向显示装置120端面的装配件114的凸部114a配合到基盖150和160的槽154和163用于固定,其中基盖150和160覆盖在覆盖显示装置120端面的后表面侧上。如此,固定前盖110的固定机构在显示装置120的侧面方向上具有小的厚度,整个显示设备100的厚度可变得很薄,可制成很好的机壳形态以利用薄形的显示装置120。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构造形成为具有凸部的装配件设置在前盖侧上,要配合到凸部的凹部的槽设置在覆盖后表面侧上的基盖上。但是,这一构造也可能是凸部设置在基盖侧上,要插入到凸部内的凹部设置在前盖侧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构造形成为设置固定机构,在覆盖显示装置120的后表面的四个基盖中,左右基盖150和160配合到前盖110的左右侧板部分用于固定。例如,可在上下基盖170和180以及前盖110的上下侧板部分设置相似的固定机构。替代地,这一构造可形成为具有凸部的装配件设置在前盖110的右、左、上、下侧板部分,槽设置在所有四个基盖150、160、170和180上,四个基盖150-180滑动以固定前盖110。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构造形成为对于在后表面侧上具有固定机构的盖,基盖从显示装置120的四个端面延伸以覆盖电路板,基盖上覆盖有后盖。但是,这种固定机构可构造成后盖本身分割成多个部分,所分割成的后盖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为可类似于如上所述的基盖滑动,并且后盖固定到前盖。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讨论的是显示设备是有机EL显示设备的情况,但不必说,各种以前公知的薄板显示设备例如等离子显示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可用作显示设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只要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物的范围内,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可做各种修改、组合、次组合和替换。

Claims (4)

1.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薄板显示装置,构造成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表面以及作为后表面的另一表面;
前盖,构造成覆盖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表面的外围区域和端面;以及
后表面盖,构造成安装以覆盖所述显示装置的后表面,所述盖被分成多个部分;
其中,在面对所述显示装置的端面的所述前盖上的多个位置处设置凸部或凹部,
在所述后表面盖上面对所述前盖侧上的凸部或凹部的位置处,设置配合到与之面对的凸部或凹部的凹部或凸部,并且
设置滑动机构部分,其中所述后表面盖形成为沿所述显示装置的后表面平行地移动,并通过平行移动实现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进一步包括:
连接到所述显示装置的电路板,
其中,所述后表面盖固定到所述显示装置的后表面,从而覆盖布置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后表面上的所述电路板,并且
另一盖固定到后表面侧上多个盖的后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所述滑动机构部分是这样一种机构,其中保持所述显示装置的部件被螺纹联接到后表面盖的螺孔内,并且所述螺孔以沿所述平行移动的方向延长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后表面盖上,以及
所述后表面盖沿螺孔的延长形状平行地移动,由此所述后表面盖上的凹部或凸部配合到所述前盖上的凸部或凹部,以将所述前盖固定在所述显示器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
其中在接近互相平行的所述显示装置的两侧的所述前盖的两侧上设置所述凸部或所述凹部,以及
在后表面盖上面对所述前盖两侧的位置处设置凹部或凸部。
CNA2008100806690A 2007-02-28 2008-02-28 显示设备 Pending CN1012567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0251/07 2007-02-28
JP2007050251A JP2008216347A (ja) 2007-02-28 2007-02-28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6729A true CN101256729A (zh) 2008-09-03

Family

ID=39715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806690A Pending CN101256729A (zh) 2007-02-28 2008-02-28 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79889B2 (zh)
JP (1) JP2008216347A (zh)
CN (1) CN10125672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9926A (ja) * 2007-03-30 2008-10-16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筐体及び表示装置
JP5162222B2 (ja) * 2007-12-04 2013-03-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シールド構造
US8199477B2 (en) * 2009-06-11 2012-06-12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pring-mounted displays
JP2011180237A (ja) * 2010-02-26 2011-09-15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映像表示装置
CN102298222B (zh) * 2010-06-24 2013-09-04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组合方法以及两个框体的组合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CN102542932A (zh) * 2011-01-04 2012-07-04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显示器
US9335793B2 (en) 2011-01-31 2016-05-10 Apple Inc. Cover attachment with flexible display
US20130099066A1 (en) * 2011-10-20 2013-04-25 Shih hsiang Chen Backplane, Back Light Module and of Backplane Stiffener Locking Method
US9146588B2 (en) * 2012-09-30 2015-09-29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component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22100A (zh) * 2012-11-29 2014-06-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及其殼體
TW201431461A (zh) * 2013-01-24 2014-08-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電子裝置
JPWO2014155722A1 (ja) * 2013-03-29 2017-02-16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
JP6122372B2 (ja) * 2013-09-27 2017-04-26 新光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用ケース及び電子部品装置
KR102179833B1 (ko) * 2014-04-03 2020-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장치
CN104217650B (zh) * 2014-09-18 2019-09-2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壳和曲率可调的电视机
CN104269109B (zh) * 2014-09-25 2017-02-15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后壳和显示装置
US20160109903A1 (en) * 2014-10-15 2016-04-21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Wuhan)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isplay panel
WO2021021072A1 (en) * 2019-07-26 2021-02-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rvice doors with leaf spring fasten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1543B2 (ja) 1991-10-04 2002-07-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テレビの組立構造
US5631756A (en) * 1994-02-18 1997-05-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apparatus with corner holding plates
US5570267A (en) * 1995-07-12 1996-10-29 Ma; Hsi-Kuang Flat display module
JP3043710B2 (ja) * 1997-08-04 2000-05-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ネルを支持する支持構造、およびパネルと該パネルを支持する支持構造を有するパネル装置、および該パネル装置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799156B2 (ja) * 1998-03-20 2006-07-1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465441B1 (ko) * 1998-10-30 2005-01-13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이용한 표시장치
KR200218685Y1 (ko) * 1999-06-28 2001-04-02 김순택 액정 표시소자의 조립구조
JP2001013889A (ja) * 1999-06-29 2001-01-19 Toshiba Corp 平面表示装置
JP3806584B2 (ja) * 1999-07-13 2006-08-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モジュール
JP3919982B2 (ja) * 1999-09-30 2007-05-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モニタ
JP3911954B2 (ja) * 2000-03-22 2007-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650821B2 (ja) * 2001-04-23 2011-03-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2366053A (ja) * 2001-06-05 2002-12-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KR100471064B1 (ko) * 2002-06-11 2005-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장치
TW572220U (en) * 2003-01-08 2004-01-11 Hannstar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its fixing structure
KR100774005B1 (ko) * 2003-08-22 2007-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6826863B1 (en) * 2003-09-09 2004-12-07 Pacific Digital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video monitor and detachable picture frame
US6966617B2 (en) * 2004-01-09 2005-11-22 Uniwill Computer Corp. Attachable frame for flat display panels
JP2005260499A (ja) * 2004-03-10 2005-09-22 Toshiba Corp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517763B2 (ja) * 2004-08-03 2010-08-04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626056B1 (ko) * 2005-01-11 2006-09-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683751B1 (ko) * 2005-01-12 200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236357B2 (en) * 2005-07-13 2007-06-26 Inventec Corporation Replacing-type upper cover plate structure of notebook computer
US20070052100A1 (en) * 2005-09-07 2007-03-08 Nokia Corporation Spring clip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0516981C (zh) * 2006-04-12 2009-07-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79889B2 (en) 2010-03-16
US20080204987A1 (en) 2008-08-28
JP2008216347A (ja) 2008-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6729A (zh) 显示设备
US10698449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flexible displays having fastened bent edges
US2007013290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03129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9602638B2 (en) Display device
US762674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9204563B2 (en) Supporting base and display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EP2423733B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7891858B2 (en) Display
US2007025292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30322121A1 (en) Backlight module
KR20140079822A (ko) 이중 에지 발광 다이오드 백라이트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JP2009205866A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044435A1 (en) Attachment frame for a display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08262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screen
JP6113791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US2014020428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4548124B2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US11852862B2 (en) Backlight module including interference f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7007924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15067612U (zh) 框贴结构组件和lcm显示模组
KR10220812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20747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15769266U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模块
JP518100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