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3440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3440A
CN101253440A CNA2006800312859A CN200680031285A CN101253440A CN 101253440 A CN101253440 A CN 101253440A CN A2006800312859 A CNA2006800312859 A CN A2006800312859A CN 200680031285 A CN200680031285 A CN 200680031285A CN 101253440 A CN101253440 A CN 1012534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iquid crystal
mentioned
polymkeric substance
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12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3440B (zh
Inventor
村上隆
梅田博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53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3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3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3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4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the refractive index Nz perpendicular to the element surface being different from in-plane refractive indices Nx and Ny, e.g. biaxial or with normal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1Polarizer or dy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323/00Functional layers of liquid crystal optical display excluding electroactive liquid crystal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Viewing layer characterised by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9K2323/035Ester polymer, e.g. polycarbonate, polyacrylate or polyes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有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单元和挟持该液晶单元的偏振片A、偏振片B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偏振片A具有偏振片保护薄膜A1、A2,上述偏振片B具有偏振片保护薄膜B1、B2,配置在液晶单元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含有同时满足下式表示的薄膜面内光程差值Ro为0至10nm、薄膜厚度方向光程差值Rt为-20至20nm的纤维素酯薄膜Y,上述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为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W,既使环境变化也能减少色味变化,既使改变鉴赏角度时也能降低色变化,且可提高对比度和减少来自拉伸不均的可见性偏差。式(a)Ro=(nx-ny)×d式(b)Rt=((nx+ny)/2-nz)×d。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既使环境改变色味变化也少、既使鉴赏时的角度变化色变化也少、对比度高、因拉伸斑引起的可见性的偏差少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高性能、高品味化,作为在偏振片中用的偏振片保护薄膜出现各种要求。当然也要求即使在过苛环境下特性也不变化这样的例如长时间使用物性不劣化、均匀性优异等的耐久性。
为了扩大液晶显示装置的视野角使用光学补偿薄膜,但作为其材料,有例如降莰烯、聚碳酸酯、聚砜、聚醚砜、非晶质聚烯烃等。这些高分子光学补偿薄膜,为了和偏振片组合使用,一般进行贴合而使用,存在层合薄膜数多、高成本的缺点。另外,除了制造工序变得复杂以外,在贴合时,由于气泡、异物混入或者产生皱褶,也存在次品产生的问题。
针对于此,已知以纤维素树脂作为主材料的光学补偿薄膜,能取代偏振片的保护薄膜而和偏光膜贴合、由此可缩短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生产率优异(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至5)。
特别是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作为支持体使用以溶液流延制膜而得的TAC薄膜,在薄膜支持体上涂设聚合物层,通过在高温下连同支持体一起拉伸,赋予所希望的相位差、和偏光膜贴合的技术,虽然作为光学补偿薄膜具有各种优点,但可发现因环境变动导致的色味变化和因拉伸斑所产生的可见性偏差,特别是如果在鉴赏画面时根据周围的明亮度而调整画面的亮度时,对比度、色彩位移等的可见性存在变化。
专利文献1:特开2002-719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6243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24922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2-82226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2-98832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4-44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涉及既使环境变动色味变化也少、既使鉴赏时的角度变化色变化也少、对比度高、因拉伸斑引起的可见性的偏差少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课题可由下列构成而达成。
(1)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为,设有垂直取向方式的液晶单元(liquid crystal cell)及挟持该液晶单元的偏振片A以及偏振片B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偏振片A具有偏振片保护薄膜A1、A2,上述偏振片B具有偏振片保护薄膜B1、B2,配置于液晶单元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含有同时符合下列式所示薄膜面内光程差值(retardation value)Ro为0至10nm,薄膜厚度方向光程差值Rt为-20至20nm的纤维素酯薄膜Y,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为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W;
式(a)Ro=(nx-ny)×d
式(b)Rt=((nx+ny)/2-nz)×d
(式中,nx表示薄膜面内的迟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薄膜面内的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薄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折射率在波长590nm处测定),d表示薄膜厚度(nm))。
(2)如前项(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偏振片A配置在液晶单元的可见侧,上述偏振片保护薄膜A2含有上述纤维素酯薄膜Y,上述偏振片B配置于液晶单元的背光侧,上述偏振片保护薄膜B2为上述光学补偿薄膜W。
(3)如前项(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为在上述纤维素酯薄膜Y上设置了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W。
(4)如前项(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纤维素酯薄膜Y含有对乙烯性不饱和单体聚合而得的重均分子量为500以上、30000以下的聚合物。
(5)如前项(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纤维素酯薄膜Y含有重均分子量为500以上、30000以下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6)如前项(5)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具有30质量%以上的丙烯酸甲基酯单体单元。
(7)如前项(5)或(6)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2至20质量%的具有羟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
(8)如前项(5)至(7)中任何一项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重均分子量为2000以上、30000以下的聚合物X及重均分子量为500以上、3000以下的聚合物Y。
(9)如前项(1)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液晶性化合物所形成的层,或将含有聚醚酮、聚酰胺、聚酯、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及聚酯酰亚胺中所选出的至少1种所形成的聚合物进行拉伸形成的层。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即使环境变动色味变化也少,既使鉴赏角度变化色变化也小、对比度高、因拉伸斑引起的可见性的偏差少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优选的MVA方式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模式图。
图2为表示MVA方式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及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W的各种配置图的图。
符号的说明
A1:偏振片保护薄膜
A2:偏振片保护薄膜
B1:偏振片保护薄膜
B2:偏振片保护薄膜
5a、5b:起偏镜
3a、3b:光学薄膜的迟相轴方向
4a、4b:起偏镜的透光轴方向
A、B:偏振片
7:VA方式型液晶单元
9:VA方式型液晶显示装置
10:光学各向异性层
W:光学补偿薄膜W
Y:纤维素酯薄膜Y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为,设有垂直取向方式的液晶单元及挟持该液晶单元的偏振片A以及偏振片B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偏振片A具有偏振片保护薄膜A1、A2,上述偏振片B具有偏振片保护薄膜B1、B2,配置在液晶单元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2及B2的至少一方含有同时符合上述式(a)、(b)所示薄膜面内光程差值Ro为0至10nm、薄膜厚度方向光程差值Rt为-20至20nm的纤维素酯薄膜Y,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为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W。
本发明者们针对上述课题专心检讨后,结果发现,配置在液晶单元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为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偏振片保护薄膜时,通过在与其对向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上使用同时满足光程差值Ro为0至10nm,Rt为-20至20nm的光学各向异性降低了的偏振片保护薄膜,可得到既使环境变动色味变化也少,既使鉴赏角度变化色变化也小、对比度高、因拉伸斑引起的可见性的偏差少的液晶显示装置,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此处,上述光学补偿薄膜W也包含在上述纤维素酯薄膜Y上设置了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构成。
另外,本发明中A2、B2的至少一方含有纤维素酯薄膜Y意思是指,除了A2、B2的至少一方为纤维素酯薄膜Y的构成外,也指在纤维素酯薄膜Y上设置了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构成。
图1表示MVA方式型液晶显示装置的模式图。
图1中,例如偏振片A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2为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偏振片B中偏振片保护薄膜B2为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W。或者也可以为偏振片保护薄膜A2为光学补偿薄膜W,偏振片保护薄膜B2为纤维素酯薄膜Y。或也可以为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为在纤维素酯薄膜Y上设置了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W。而且也可以为偏振片保护薄膜A2及B2的两方均为在纤维素酯薄膜Y上设置了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W。
特别是在大画面液晶单元的背光侧使用采用了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W的偏振片、在液晶单元的可见侧使用采用了纤维素酯薄膜Y的偏振片时,可发挥优异的耐久性。在画面17型以上、特别是画面30型以上的大画面液晶显示装置中,除了前述效果外,虽然可看到因色不均、波动不均导致的荧光灯的反射像歪斜,但由于没有如镜子的反射这样的歪斜,因此存在即使长时间鉴赏眼睛也不会疲倦的效果。
图2表示纤维素酯薄膜Y及光学补偿薄膜W、更具体而言纤维素酯薄膜Y及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各种配置的图。图中BL意思为背光侧。
图2的(a-1)至(a-3)的形态中,在液晶单元的两面所对向的位置的两侧配置了光学各向异性层时,(a-1)中薄膜A2、B2双方含有纤维素酯薄膜Y,(a-2)中背光侧的薄膜B2含有纤维素酯薄膜Y,(a-3)中可见侧的薄膜A2含有纤维素酯薄膜Y。
在该配置中,(a-1)>(a-2)>(a-3)的关系中,(a-1)显示最优异的效果。
在图2的(b-1)至(b-3)形态中,在液晶单元的背光侧面的对向位置上配置了光学各向异性层时,(b-1)中薄膜A2、B2双方含有纤维素酯薄膜Y,(b-2)中背光侧的薄膜B2含有纤维素酯薄膜Y,(b-3)中可见侧的薄膜A2为纤维素酯薄膜Y。
该配置中,(b-1)>(b-2)>(b-3)的关系中,(b-1)显示最优异的效果。
图2的(c-1)至(c-3)的形态中,在液晶单元的可见侧面的对向位置上配置了光学各向异性层时,(c-1)中薄膜A2、B2方含有纤维素酯薄膜Y,(c-2)中背光侧的薄膜B2为纤维素酯薄膜Y,(c-3)中可见侧的薄膜A2含有纤维素酯薄膜Y。
该配置中,(c-1)>(c-2)>(c-3)的关系中,(c-1)显示最优异的效果。
全体的{(a-1)>(a-2)>(a-3)>(b-1)>(b-2)>(b-3)>(c-1)>(c-2)>(c-3)}的关系中,(a-1)显示最优异的效果。
本发明中A2或者B2的至少一方为光学补偿薄膜W,A2或者B2中至少一方使用纤维素酯薄膜Y。另外,有时候光学补偿薄膜W也含有纤维素酯薄膜Y。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
首先对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偏振片保护薄膜、即光学补偿薄膜W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优选由液晶性化合物所形成的液晶性化合物层,或含有由选自聚醚酮、聚酰胺、聚酯、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及聚酯酰亚胺的至少1种所形成的聚合物进行拉伸形成的聚合物层。
予以说明的是,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都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时,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材质、光程差值Ro、Rt这样的光学特性可相同,也可以形成不同的组合。例如也可偏振片保护薄膜A2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为C板,偏振片保护薄膜B2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为A板。
(聚合物层)
聚合物层优选通过涂布在后述的纤维素酯薄膜或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上而设置。聚合物层的形成工序只要是在作为支持体的纤维素酯薄膜进行溶液流延或熔融流延作为薄膜而形成后,就无特别限制,例如可在薄膜制膜工序中连续进行。另外,可以薄膜制膜后暂时放出卷取的纤维素酯薄膜,利用微照相凹版涂布机或挤出涂布机涂布、干燥聚合物层,然后通过使用了拉幅机(tenter)的拉伸工序连同支持体进行拉伸、干燥处理的方法进行。从生产上的自由度、质量保证上的观点考虑,优选薄膜熔融制膜工序和聚合物层的形成工序/拉伸工序分别进行的方法。
另外,作为其它方法可使用在其他支持体上涂布形成聚合物层,介由粘接剂等转印至纤维素酯薄膜上的方法。
本发明的聚合物层的厚度优选为1至20μm,如果不到1μm,有时难以赋予所希望的相位差特性,如果超过20μm,则膜变得过厚,割伤、折伤等处理性差。从薄型化、作为目的的相位差特性的赋予性方面考虑,聚合物层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2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至10μm。
作为聚合物层所使用的聚合物优选光透过率75%以上,特别优选能形成85%以上的透光性的优异的层的耐热性良好的固体聚合物。
在本发明的光学各向异性层为由液晶性化合物形成的层时,所使用的液晶性化合物只要是能在取向层上进行取向的化合物,就无特别限制,另外,也可以是无取向层进行取向的化合物,通过该取向可求得在可见光领域无光散射地赋予光学各向异性。
在本发明所使用的液晶性化合物为高分子液晶时,可例举例如公告2592694号、同2687035号、同2711585号、同2660601号、特开平10-186356号、同10-206637号、同10-333134号所记载的构造的化合物。其中优选使用具有光学上正的双折射性的化合物。
作为高分子液晶以外的本发明的液晶性化合物,可例举一般棒状液晶性化合物,优选具有光学上正的双折射性的液晶性化合物,从取向的固定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不饱和乙烯性基的正的双折射性的液晶性化合物,可使用例如特开平9-281480号、同9-281481号所记载的构造的化合物,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中,从其涂布层形成性、由拉伸产生的相位差赋予等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聚醚酮、特别是聚芳基醚酮、聚酰胺、聚酯、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酯酰亚胺中1种或混合了2种以上物质。
作为上述的聚醚酮,特别是聚芳基醚酮的具体例子,可例举例如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的物质等(特开2001-49110号公报)。
【化1】
通式(1)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081
上述通式(1)中,X为卤素、烷基或烷氧基,对苯环的X的结合数q,即p-四氟亚苯甲酰基和氧亚烷基不结合的、在残留位置上的氢原子的取代数q的值为0至4的整数。另外,R1为下述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基),m为0或1。而且n表示为聚合度,优选2至5000,更优选5至500。
【化2】
通式(2)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082
予以说明的是,作为上述通式(1)中X的卤素,可例举例如氟原子、溴原子、氯原子、碘原子等,优选氟原子。另外作为烷基可例举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这样的碳数为1至6、其中的1至4的直链或支链状的烷基等,其中优选如甲基、乙基、它们的三氟甲基这样的卤代烷基。
而且,作为烷氧基可例举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这样的碳数1至6、其中1至4的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等,其中优选甲氧基、乙氧基、如他们的三氟甲氧基样的卤代烷氧基。上述中特别优选的X为氟原子。
另一方面,上述通式(2)所示的基中,X’为卤素、烷基或烷氧基,对苯环的X’的结合数q’的值,为0至4的整数。作为X’的卤素、烷基或烷氧基,可例举和上述X相同的基团。
优选的X’为如氟原子、甲基、乙基或他们的三氟甲基这样的卤代烷基、甲氧基、乙氧基或他们的三氟甲氧基这样的卤代烷氧基,其中更优选氟原子。
予以说明的是,上述通式(1)中X及X’可相同也可不相同。另外,基于通式(1)、(2)中q或q’为2以上,存在于分子中的2个以上的X及X’可相互独立地相同,也可不同。
特别优选的R1为下列通式(3)所示的基团。
【化3】
通式(3)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091
上述通式(2)、(3)中,R2为2价芳香族基,p为0或1。作为该2价的芳香族基,可例举例如(o、m或p-)亚苯基、萘基、联苯基、蒽基、(o、m或p-)三苯基、菲基、二苯并呋喃基、联苯基醚基、联苯基磺酸基、下列式所示的2价的芳香族基等。予以说明的是该2价的芳香族基的直接接合到其芳香环上的氢可被上述卤素、烷基或烷氧基取代。
【化4】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101
上述中,优选的2价的芳香族基(R2)为由下列式所示。
【化5】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102
上述通式(1)所示的聚芳基醚酮可由相同重复单元形成,也可具有2种或3种以上不同的重复单元。在后者的情况下各重复单元可以嵌段状存在,也可以无规状存在。
根据上述,通式(1)所示的聚芳基醚酮内的单元优选下述通式(4)所示的单元。
【化6】
通式(4)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111
另外,含有分子末端的基团时优选的聚芳基醚酮为对应于通式(1)的下列通式(5)所示的物质,而对应于通式(4)的为下列通式(6)所示的物质。这些物质为分子内的p-四氟亚苯甲酰基侧结合氟原予,在氧亚烷基侧结合氢原子的物质。
【化7】
通式(5)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112
【化8】
通式(6)
另一方面,作为上述聚酰胺或者聚酯的具体例子可例举例如具有下列通式(7)所示重复单元的物质等。
【化9】
通式(7)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121
上述的通式(7)中,B为卤素、碳数1至3的烷基或其卤代物、被它们的1种或2种以上取代的苯基、或者非取代的苯基。z为0至3的整数。
E为共价键、碳数2的链烯基或其卤代物、CH2基、C(CX3)2基、CO基、O原子、S原子、SO2基、Si(R)2基或NR基。上述的C(CX3)2基中的X为氢原子或卤素,Si(R)2基及NR基中的R为碳数1至3的烷基或其卤代物。予以说明的是,E位于相对于羰基或Y基的间位或对位。另外卤素为氟原子、氯原子、碘原子或溴原子(以下,在通式(7)中相同)。
而且Y为O原子或NH基。A为氢原子、卤素、碳数1至3的烷基或其卤代物、硝基、氰基、碳数1至3的硫烷基、碳数1至3的烷氧基或其卤代物、芳基或其卤代物、碳数1至9的烷基酯基、碳数1至12的芳基酯基或其取代衍生物、或者碳数1至12的芳基酰胺基或其取代衍生物。
另外,n为0至4的整数,p为0至3的整数,q为1至3的整数,r为0至3的整数。优选的聚酰胺或聚酯为上述的r及q为1、其联苯环的至少1个在2位及2’位上被取代而形成的具有下列通式(8)所示的重复单元的物质。
【化10】
通式(8)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122
上述的通式(8)中m为0至3的整数,优选1或2,x及y为0或1,而且不一起为0。予以说明的是,其他的记号与上述的通式(7)的情况同义,但E为相对于羰基或Y基的对位取向的共价键。
在上述的通式(7)及(8)中,B、E、Y或A在分子中存在多个时,它们可相同也可不同。z、n、m、x及y可相同也可不同。予以说明的是此时可分别独立判断B、E、Y、A、z、n、m、x及y。
上述的通式(7)所示的聚酰胺或聚酯可由相同的重复单元形成,也可具有2种或3种以上不同的重复单元。在后者的情况下各重复单元可以以嵌段状存在,也可以以无规状存在。
另外,作为上述聚酰亚胺的具体例可例举例如含有9,9-双(氨基芳基)芴与芳香族四羧酸二酐的缩聚产物、具有1单元以上的下列通式(9)所示重复单元的物质等。
【化11】
通式(9)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131
通式(9)中,R为氢原子、卤素、苯基、被具有1至4个卤素或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苯基、或者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4个R可分别独立决定,可在0至4的范围中进行取代。其取代基优选为如上所述,但也可以含有一部分不同的取代基。予以说明的是,卤素为氟原子、氯原子、碘原子或溴原子(以下,在通式(9)中相同)。
Z为具有6至20个碳原子的三取代芳香族基。Z优选均苯四甲基、或者如亚萘基、亚芴基、苯并亚芴基或亚蒽基这样的多环式芳香族基或其取代衍生物,或下列通式(10)所示的基团。予以说明的是,作为前述多环式芳香族基的取代衍生物中的取代基可例举卤素、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其氟化物等。
【化12】
通式(10)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141
上述的通式(10)中,D为共价键,C(R2)2基、CO基、O原子、S原子、SO2基、Si(C2H5)2基、N(R3)2基或它们的组合,m为1至10的整数。予以说明的是,前述的R2分别独立为氢原子或C(R4)3基。另外,R3独立地为氢原子、具有1至约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约6至约20个碳原子的芳基。R4分别独立为氢原子、氟原子或氯原子。
另外,作为上述以外的聚酰亚胺,可例举具有下列通式(11)、(12)所示单元的物质等。另外,优选具有通式(13)所示的单元的聚酰亚胺。
【化13】
通式(11)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142
【化14】
通式(12)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151
【化15】
通式(13)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152
上述的通式(11)、(12)、(13)中,T及L为卤素、碳数1至3的烷基或其卤代物、被它们的1种或2种以上取代的苯基、非取代的苯基。前述的卤原子为氟原子、氯原子、碘原子或溴原子(以下,在通式(11)、(12)、(13)中相同)。z为0至3的整数。
另外,G及J为共价键或者结合键、CH2基、C(CX3)2基、CO基、O原子、S原子、SO2基、Si(C2H5)3基或N(CH3)基。上述C(CX3)2基中的X为氢原子或卤素(以下在通式(11)、(12)、(13)中相同)。
A为氢原子、卤素、烷基或其卤代物、硝基、氰基、硫烷基、烷氧基或其卤代物、芳基或其卤代物、烷基酯基或其取代衍生物。
R为氢原子、卤素、苯基或其卤代物等的取代苯基、或者烷基或其卤代物等的取代烷基。n为0至4的整数,p为0至3的整数,q为1至3的整数。
予以说明的是,在上述的通式(11)、(12)、(13)中,T、A、R或L在分子中分别独立存在多个时,它们可相同也可不相同。z、n、m也可相同或者也可不相同。予以说明的是,此时可分别独立判断T、A、R、L、z、n及m。
上述通式(9)、(11)、(12)、(13)所示的聚酰亚胺也可由相同的重复单元形成,也可为具有2种或3种以上不同的重复单元的物质。该不同的重复单元也可使上述以外的酸二酐及/或二胺的1种或2种以上共聚合而形成。作为二胺特别优选芳香族二胺。在后者具有不同重复单元时,各重复单元可以嵌段状存在,也可以无规状存在。
作为上述的用于形成具有不同重复单元的酸二酐,可例举例如均苯四甲酸二酐、3,6-二苯基均苯四甲酸二酐、3,6-双(三氟甲基)均苯四甲酸二酐、3,6-二溴均苯甲酸二酐、3,6-二氯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3,3’,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2,2’,3,3’-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3,3’,4,4’-联苯基羧酸二酐、双(2,3-二碳苯基(dicarbophenyl))甲烷二酐。
另外,作为上述酸二酐,可例举双(2,5,6-三氟-3,4-二羧基苯基)甲烷二酐、2,2-双(3,4-二羧基苯基)-1,1,1,3,3-六氟丙烷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醚二酐(4,4’-氧二邻苯二甲酸酐)、双(3,4-二羧基苯基)砜二酐(3,3’,4,4’-二苯基砜四羧酸酐)、4,4’-[4,4’-异亚丙基-二(p-亚苯基氧基)]双(邻苯二甲酸酐)。
而且,作为上述酸二酐的例子可例举如N,N-(3,4-二羧基苯基)-N-甲基胺二酐、双(3,4-二羧基苯基)二乙基硅烷二酐、2,3,6,7-萘-四羧酸二酐、1,2,5,6-萘-四羧酸二酐、2,6-二氯-萘-1,4,5,8-四羧酸二酐这样的萘四羧酸二酐,如噻吩-2,3,4,5-四羧酸二酐、吡嗪-2,3,5,6-四羧酸二酐、吡啶-2,3,5,6-四羧酸二酐这样的杂环芳香族四羧酸二酐等。
可优选使用的酸二酐为如2,2’-二溴-4,4’,5,5’-联苯基四羧酸二酐、2,2’-二氯-4,4’,5,5’-联苯基四羧酸二酐、2,2’-三卤取代二酐这样的2,2’-取代二酐等,特别优选2,2-双(三氟甲基)-4,4,’5,5’-联苯基四羧酸二酐。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形成上述的不同重复单元的二胺可例举例如(o、m或p-)亚苯基二胺、2,4-二氨基甲苯、1,4-二氨基-2-甲氧基苯、1,4-二氨基-2-苯基苯、1,3-二氨基-4-氯苯这样的苯二胺,4,4’-二氨基联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2,2-双(4-氨基苯基)丙烷、2,2-双(4-氨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醚、3,4’-二氨基二苯基醚、1,3-双(3-氨基苯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4-双(4-氨基苯氧基)苯。
作为上述二胺的例子可例举如4,4’-双(4-氨基苯氧基)联苯、4,4’-双(3-氨基苯氧基)联苯、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4,4’-二氨基二苯基硫醚、4,4’-二氨基二苯基砜、2,2’-二氨基二苯甲酮、3,3’-二氨基二苯甲酮、1,8-二氨基萘和1,5-二氨基萘这样的萘二胺、如2,6-二氨基吡啶、2,4-二氨基吡啶、2,4-二氨基-S-三嗪这样的杂环式芳香族二胺等。
可优选使用的聚酰亚胺为使用例如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烷二酐、4,4’-双(3,4-二羧基苯基)-2,2-二苯基丙烷二酐、萘四羧酸二酐或双(3,4-二羧基苯基)砜二酐等的芳香族类酸二酐调制而成的具有耐热性的溶剂可溶性的聚酰亚胺。
另外,作为二胺,也可以优选使用如下的聚酰亚胺,即使用例如4,4-(9-亚芴基)-二苯胺、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2,2’-二氯-4,4’-二氨基联苯、2,2’,5,5’-四氯联苯胺、2,2-双(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双(4-氨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1,4-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3-双(3-氨基苯氧基)苯等的芳香族类二胺调制而成的具有耐热性的溶剂可溶性的聚酰亚胺。
另外,作为上述的聚酰胺酰亚胺或聚酯酰亚胺并无特别限制,可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适当物质。其中,优选使用特开昭61-162512号公报所记载的聚酰胺酰亚胺、特开昭64-38472号公报所记载的聚酯酰亚胺等。
聚合物层形成用的固体聚合物的分子量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可溶于溶剂。从涂布膜的厚度精度、表面精度至表面平滑性、膜强度、薄膜化时因伸缩或歪斜等而发生裂纹的防止性、对溶剂的溶解性(防止凝胶化)等的观点考虑,基于重均分子量为1万至100万,优选2万至50万,特别优选5万至20万。予以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为,以聚环氧乙烷为标准试样,使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以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的值。
在聚合物层的形成中可单独使用上述聚芳基醚酮、聚酰胺、聚酯、聚酰亚胺等的固体聚合物,也可混合使用2种以上的同种物。另外,也可使用例如聚芳基醚酮和聚酰胺的混合物这样的具有不同官能团的2种以上的聚合物的混合物。
另外,在形成聚合物层的上述固体聚合物的取向性不显著降低的范围,也可以并用上述以外的1种或2种以上适合的聚合物。顺便说明的是,作为该并用的聚合物的例子,可例举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BS树脂以及AS树脂、聚乙酸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苯硫醚、聚醚砜、聚酮、聚酰亚胺、聚环己烷对苯二甲酸二甲醇酯、聚芳酯(polyarylate)、液晶聚合物(包括光聚合性液晶单体)等的热塑性树脂。
另外,作为上述并用的聚合物的例子,可例举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酚醛清漆树脂这样的热固化树脂等。并用的聚合物的使用量,在取向性不显著降低的范围内,元特别限制,通常为50质量%以下,优选4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30质量%以下。
在形成聚合物层的固体聚合物液化时,如果固体聚合物为热塑性聚合物,可采用加热、熔融的方式,或者将固体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溶液的方法等的适当的方式。因此聚合物层的固体化可通过在前者的熔融液时使聚合物层冷却,或在后者的溶液时从该聚合物层中除去溶剂使其干燥而进行。在形成聚合物层时,可以根据需要配混包括稳定剂、增塑剂、金属类等的各种添加剂。
上述聚合物层涂设后的干燥可采用自然干燥(风干)方式、加热干燥方式干燥,一般使用热风、红外线、加热辊、微波等进行。从简便性方面考虑,优选用热风进行。鉴于后述工序中的利用拉幅机等的拉伸处理温度,干燥温度优选在40至180℃的范围分为3至5阶段的温度缓缓提高,在80至170℃的范围进行,由于使聚合物层的耐伤性、尺寸稳定性等的物性优异,因此优选。
作为上述的溶剂,可例举例如氯仿、二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四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苯、邻二氯苯这样的卤代烃类,苯酚、对氯苯酚这样的酚类,如苯、甲苯、二甲苯、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这样的芳香族烃类,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环戊酮、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这样的酮类,如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这样的酯类。
另外,作为上述溶剂的例子,可例举如叔丁醇、甘油、乙二醇、三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丙二醇、2-甲基-2,4-戊二醇这样的醇类,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这样的酰胺类,如乙腈、丁腈这样的腈类,如二乙醚、二丁醚、四氢呋喃这样的醚类,其它,二氯甲烷、二硫化碳、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
溶剂可单独或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从涂布粘度等的观点考虑,溶液相对于溶剂100质量份,溶解固体聚合物2至100质量份,优选5至50质量份,特别优选10至40质量份。
将液状化了的聚合物展开在纤维素酯薄膜时,可采用例如旋涂法、辊涂法、流涂法、印刷法、浸涂法、流延成膜法、棒涂法、照相凹版印刷法等铸塑法、挤出法等适当的薄膜形成方式。其中从减少厚度不均、取向歪斜不均等的薄膜的批量生产率等的观点考虑,优选适用铸塑法等的溶液制膜法。
聚合物层,如上所述将溶解于溶剂中液状化了的聚合物溶液涂布在支持体上使其干燥,连同支持体一起进行后述的拉伸处理。拉伸处理优选拉幅机式的拉伸。通过该方式,可以在用基材支持的状态下处理聚合物层,制造效率、处理精度等优异,也可连续制造。
(拉伸操作)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W优选的拉伸操作。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W优选将上述聚合物层设置在溶液流延或熔融流延了的纤维素酯薄膜或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上后,通过下列的拉伸操作同时拉伸聚合物层及纤维素酯薄膜而进行相位差的控制。另外,为了控制相位差,也可在设置聚合物层前对溶液流延或熔融流延了的纤维素酯薄膜单独进行拉伸。
作为支持体,特别优选在含有对乙烯性不饱和单体聚合所得的重均分子量500以上、30000以下的聚合物的纤维素酯薄膜Y上形成聚合物层而拉伸,由于可提供色变化少、对比度高、拉伸斑产生的可见性的偏差少的的显示装置,因此优选。
拉伸优选以光学补偿薄膜W的一方向拉伸1.0至2.0倍,另一方拉伸0.7至1.5倍左右进行拉伸。
例如可对薄膜的长度方向以及与其在薄膜面内直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逐次或同时拉伸,但此时如果对至少1方向的拉伸倍率太小,则不能得到充分的相位差,如果太大则难拉伸,有时发生断裂。
作为光学补偿薄膜W,为了控制面内方向或厚度方向的光程差,可在制膜方向上进行自由端单轴拉伸,或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拉伸而在流延方向上收缩的不平衡双轴拉伸。收缩方向的倍率优选0.7至1.0倍。
对于应力,使用得到正的双折射的纤维素酯时,通过在宽度方向上拉伸可在宽度方向上赋予光学补偿薄膜的迟相轴。此时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显示质量,光学补偿薄膜W的迟相轴优选位于宽度方向上,优选满足(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流延方向的拉伸倍率)。
涂布了聚合物层的溶液流延或熔融流延了的纤维素酯薄膜优选在拉伸前在50至180℃以下,较优选60至160℃以下,更优选70至150℃以下,优选5秒以上、3分钟以下,较优选10秒以上、2分钟以下,更优选15秒以上、90秒以下进行热处理(前热处理)。该热处理优选在即将要利用拉幅机把持薄膜前开始从把持开始后到拉伸就要开始前之间实施。特别优选利用拉幅机把持薄膜后开始到拉伸就要开始前之间实施。
拉伸优选5至300%/分钟、较优选10至200%/分钟、更优选15至150%/分钟进行实施。拉伸优选利用拉幅机把持薄膜两端下进行。
作为在宽度方向上的拉伸的拉伸角度优选2°至10°,更优选3°至7°,最优选3°至5°。拉伸速度可固定,也可变化。
拉伸时的温度优选40至250℃,更优选70至180℃。
优选拉幅机工序内的环境温度分布小,优选在宽度方向±5℃以内,较优选±2℃以内,更优选±1℃以内,最优选±0.5℃以内。在拉幅机工序内,优选以传热系数20J/m2hr至130×103J/m2hr下进行热处理,更优选40J/m2hr至130×103J/m2hr的范围,最优选42J/m2hr至84×103J/m2hr的范围。
在拉幅机内等的制膜工序中的薄膜搬运张力依赖于温度,但优选为120N/m至200N/m,更优选140N/m至200N/m,最优选140N/m至160N/m。
为了防止制膜工序内的不希望的薄膜拉伸,优选在拉幅机前或者后设置破坏张力辊(tension cut roll)。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优选拉伸后进行热处理以缓和残存的偏差。热处理以110至150℃,优选以100至180℃下进行,更优选以130至160℃进行。此时优选以传热系数为20J/m2hr至130×103J/m2hr进行热处理,更优选40J/m2hr至130×103J/m2hr的范围,最优选42J/m2hr至84×103J/m2hr的范围。由此,可降低残存的偏差,改善90℃等的高温条件或80℃、90%RH等的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尺寸稳定性。
拉伸后的薄膜在拉伸后冷却至室温。拉伸后的薄膜优选用拉幅机在保持宽度下开始冷却,其间以拉幅机把持的宽度相对于拉伸后的薄膜的宽度为1~10%,较优选2至9%,更优选2%以上8%以下收缩、使其松弛。冷却速度优选以10至300℃/分钟实施,较优选30至250℃/分钟,更优选50至200℃/分钟。也可以在用拉幅机把持下冷却至室温,但优选在过程中放弃把持切换为辊搬运,之后卷取成辊状。
如上所述制造的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W具有下列特性。
(光学特性)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W,优选以在纤维素酯薄膜上层合光学各向异性层(聚合物层)的状态,上述式所定义的光程差值Ro为20至300nm、光程差值Rt为-600至600nm的范围。另外,较优选的范围是Ro值为20至120nm、Rt值为-400至400nm的范围,特别优选的范围是Ro值为40至100nm以及Rt值为-300至300nm的范围。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W特别适用作为具有VA方式的液晶单元的VA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补偿薄膜。VA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光学补偿薄膜优选使Ro值为20至150nm、使Rt值为70至400nm。Ro值更优选30至100nm。在VA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二个光学补偿薄膜时,薄膜的Rt值优选70至250nm。在VA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一个光学补偿薄膜时,薄膜的Rt值优选150至400nm。
通过使光程差值在上述范围,可充分满足特别是作为偏振片用相位差薄膜的光学性能。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W的其它物性。以下物性为,作为在溶液流延后的纤维素酯薄膜上涂设聚合物层、固定化后的光学补偿薄膜的优选物性值。
(透湿度)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W的透湿度优选25℃、90%RH环境下为1至250g/m2·24小时,更优选10至200g/m2·24小时,最优选20至180g/m2·24小时。透湿度可依据JIS Z0208所记载的方法测定。
(平衡含水率)
光学补偿薄膜W优选在温度25℃且相对湿度60%下的平衡含水率为0.1至4%,更优选0.3至3%,特别优选0.5至1.5%。
平衡含水率可容易地根据卡尔费歇尔法的测定机(卡尔费歇尔水分测定装置CA-05、三菱化学(株)制,水分气化装置:VA-05、内部液体:アクアミクロンCXμ、外部液体:アクアミクロンAX、氮气流量:200ml/分钟、加热温度:150℃)测定。具体而言,可精确称量0.6至1.0g在25℃、相对湿度60%下调湿24小时以上的试样,使用测定机进行测定,从所得的水分量中求取平衡含水率。
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W的含水量,为了不损害与聚乙烯醇(起偏镜)的粘接性,优选在30℃、85%RH下为0.3至15g/m2,较优选0.5至10g/m2。大于15g/m2时因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而产生的光程差值的变动有变大的倾向。
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降低了光学各向异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用的纤维素酯薄膜Y。
本发明必须使用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中至少一方同时符合光程差值Ro为0至10nm、Rt为-20至20nm的光学各向异性降低了的偏振片保护薄膜。
(聚合物)
为了使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素酯薄膜Y同时满足上述光程差值Ro、Rt,优选含有相对于拉伸方向显示负的双折射的聚合物。该聚合物并无特别限制,优选对例如乙烯性不饱和单体进行聚合所得的重均分子量500以上、30000以下的聚合物。该聚合物优选含有1至35质量%。
特别优选上述聚合物为重均分子量500以上、30000以下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合成该聚合物时以通常的聚合难以控制分子量,优选使用不使分子量太大的方法尽可能地使分子量集中的方法。作为该聚合方法,可例举使用如过氧化枯烯、氢过氧化叔丁基这样的过氧化物聚合引发剂的方法,使用比一般的聚合多的聚合引发剂的方法,除了聚合引发剂外另使用巯基化合物、四氯化碳等链转移剂的方法,除了聚合引发剂还使用如苯醌、二硝基苯这样的聚合终止剂的方法,另外特开2000-128911号或者同2000-344823号公报中的使用具有1个硫醇基及仲羟基的化合物、或使用并用了该化合物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的聚合催化剂的本体聚合方法等,但无论如何在本发明中所优选使用的方法特别优选该公报所记载的方法。
作为构成本发明中有用的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的单体,如下例举,但不限于此。
构成对乙烯性不饱和单体聚合所得的聚合物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单元可例举:作为乙烯基酯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戊酸乙烯酯、三甲基乙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癸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肉豆蔻酸乙烯酯、棕榈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环己烷羧酸乙烯酯、辛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巴豆酸乙烯酯、山梨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肉桂酸乙烯酯等;作为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i-、n-)、丙烯酸丁酯(n-、i-、s-、t-)、丙烯酸戊酯(n-、i-、s-)、丙烯酸己酯(n-、i-)、丙烯酸庚酯(n-、i-)、丙烯酸辛酯(n-、i-)、丙烯酸壬酯(n-、i-)、丙烯酸肉豆蔻酯(n-、i-)、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苯乙酯、丙烯酸(ε-己内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3-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丙烯酸-p-羟基甲基苯酯、丙烯酸-p-(2-羟基乙酯)苯酯等;作为甲基丙烯酸酯,前述丙烯酸酯改为甲基丙烯酸酯而形成的酯;作为不饱和酸,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巴豆酸、衣康酸等。由上述单体所构成的聚合物可为共聚物,也可以为均聚物,优选乙烯基酯的均聚物、乙烯基酯的共聚物、乙烯基酯与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本发明中,丙烯酸类聚合物(简称为丙烯酸类聚合物)是指,不含具有芳香环或环己基的单体单元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侧链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是指,含有必需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另外,侧链具有环己基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是指,含有具有环己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作为不具有芳香环及环己基的丙烯酸酯单体,可例举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i-、n-)、丙烯酸丁酯(n-、i-、s-、t-)、丙烯酸戊酯(n-、i-、s-)、丙烯酸己酯(n-、i-)、丙烯酸庚酯(n-、i-)、丙烯酸辛酯(n-、i-)、丙烯酸壬酯(n-、i-)、丙烯酸肉豆蔻酯(n-、i-)、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ε-己内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3-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等,或将该丙烯酸酯改为甲基丙烯酸酯的酯。
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上述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但优选含有30质量%以上的丙烯酸甲酯单体单元,另外,优选具有40质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单元。特别优选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均聚物。
作为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优选使用例如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苯酯、丙烯酸(2或4-氯苯酯)、甲基丙烯酸(2或4-氯苯酯)、丙烯酸(2、3或4-乙氧基羰基苯酯)、甲基丙烯酸(2、3或4-乙氧基羰基苯酯)、丙烯酸(o、m或p-甲苯酯)、甲基丙烯酸(o、m或p-甲苯酯)、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酸苯乙酯、甲基丙烯酸苯乙酯、丙烯酸(2-萘酯)等,优选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苄酯、丙烯酸苯乙酯、甲基丙烯酸苯乙酯。
侧链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优选具有20至40质量%的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且具有50至80质量%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单元。该聚合物中,优选具有2至20质量%的具有羟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
作为具有环己基的丙烯酸酯单体,可例举例如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4-甲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4-甲基环己酯)、丙烯酸(4-乙基环己酯)、甲基丙烯酸(4-乙基环己酯)等,可优选使用丙烯酸环己酯及甲基丙烯酸环己酯。
在侧链具有环己基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优选具有20至40质量%的具有环己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更优选具有50至80质量%。另外,该聚合物中,优选具有2至20质量%的具有羟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
上述的对乙烯性不饱和单体聚合所得的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侧链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以及侧链具有环己基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和纤维素树脂的相溶性都优异。
这些具有羟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不为均聚物,而为共聚物的构成单元。此时优选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含有2至20质量%的具有羟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
在本发明中,也可优选使用侧链具有羟基的聚合物。作为具有羟基的单体单元,和上述单体单元相同,但优选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可例举例如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3-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丙烯酸-p-羟基甲基苯酯、丙烯酸-p-(2-羟基乙基)苯酯或将这些丙烯酸替换为甲基丙烯酸后的酯,优选丙烯酸-2-羟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优选聚合物中含有2至20质量%的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较优选2至10质量%。
上述的聚合物含有2至20质量%的上述具有羟基的单体单元时,不用说和纤维素树脂的相溶性、保留性、尺寸稳定性优异,不仅透湿度小,在和作为偏振片用保护薄膜的起偏镜的粘合性方面特别优异,具有提高偏振片的耐久性的效果。
使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主链的至少一个末端具有羟基的方法,只要是能使主链的末端具有羟基的方法则不受特别限制,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例如使用偶氮双(2-羟基乙基丁酸酯)这样的具有羟基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方法,使用2-巯基乙醇这样的具有羟基的链转移剂的方法,使用具有羟基的聚合终止剂的方法,通过活性离子聚合在末端具有羟基的方法,特开2000-128911号或者2000-344823号公报中的使用具有1个硫醇基及仲羟基的化合物、或使用并用了该化合物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的聚合催化剂的本体聚合方法等,特别优选该公报所记载的方法。采用该公报记载相关的方法制造的聚合物作为综研化学公司制的アクトフロ一·シリ-ズ市售,可优选使用。上述的在末端具有羟基的聚合物及/或侧链具有羟基的聚合物,在本发明中具有显著提高聚合物的相溶性、透明性的效果。
而且,作为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也可使用使用了苯乙烯类的聚合物。作为苯乙烯类,可例举例如苯乙烯、甲基苯乙烯、二甲基苯乙烯、三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异丙基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甲氧基苯乙烯、乙酰氧基苯乙烯、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溴苯乙烯、乙烯基苯甲酸甲酯等,但不限于此。作为上述不饱和乙烯性单体也可和所例举的单体共聚,另外为了控制双折射,也可使具有2种以上的上述聚合物相溶在纤维素树脂中使用。
而且,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含有对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及亲水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Xa,与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但具有亲水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Xb共聚合而得的重均分子量2000以上、30000以下的聚合物X,以及对不具有芳香环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Ya聚合而得的重均分子量500以上、3000以下的聚合物Y,由于在本发明中可得到更高的效果,因此优选。
<聚合物X、聚合物Y>
作为调整本发明的Ro及Rth的方法,可采用已知的各种方法中任何方法,但从透明性方面考虑,优选含有对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及亲水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Xa,与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但具有亲水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Xb共聚合而得的重均分子量5000以上、30000以下的聚合物X,而且较优选含有对不具有芳香环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Ya聚合而得的重均分子量500以上、3000以下的聚合物Y的纤维素酯薄膜。
已知一般在单体中,特别是主链具有芳香环的物质具有和纤维素酯的双折射性同样的正的双折射性,为了避免打消纤维素酯薄膜的光程差值Rth,优选在薄膜中添加具有负的双折射性的材料。
本发明的聚合物X为,对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及亲水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Xa,与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但具有亲水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Xb共聚合而得的重均分子量5000以上、30000以下的聚合物。
优选,Xa为在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及亲水性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Xb为在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但具有亲水性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
本发明的聚合物X如下列通式(1)所示。
通式(1)
-(Xa)m-(Xb)n-(Xc)p-
而且优选下列通式(1-1)所示的聚合物。
【通式1-1】
(化16)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281
(式中,R1、R3为H或CH3。R2为碳数1至12的烷基、环烷基。R4为-CH2-、-C2H4-或-C3H6-。Xc为可与Xa、Xb聚合的单体单元。m、n及p表示摩尔组成比,但m≠0、n≠0、m+n+p=100)。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聚合物X的单体单元的单体如下列所例举,但不限于此。
在X中,亲水性基是指,羟基、具有环氧乙烷链的基团。
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及亲水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Xa可例举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i-、n-)、丙烯酸丁酯(n-、i-、s-、t-)、丙烯酸戊酯(n-、i-、s-)、丙烯酸己酯(n-、i-)、丙烯酸庚酯(n-、i-)、丙烯酸辛酯(n-、i-)、丙烯酸壬酯(n-、i-)、丙烯酸肉豆蔻酯(n-、i-)、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ε-己内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等、或该丙烯酸酯改为甲基丙烯酸酯的酯。其中优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i-、n-)。
分子内不具有芳香环但具有亲水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Xb,优选具有羟基的单体单元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可例举例如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3-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或这些丙烯酸改为甲基丙烯酸的物质,优选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3-羟基丙酯)。
作为Xc,如果为Xa、Xb以外的且可共聚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则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不具有芳香环的物质。
Xa、Xb及Xc的摩尔组成比m∶n优选99∶1至65∶35的范围,更优选95∶5至75∶25的范围。Xc的p为0至10,Xc也可以为多个单体单元。
Xa的摩尔组成比多时,和纤维素酯的相溶性良好,但薄膜厚度方向的光程差值Rth变大。Xb的摩尔组成比多时前述相溶性变差,而降低Rth的效果高。另外,Xb的摩尔组成比超过上述范围时,制膜时有出现雾化的倾向,优选为实现其的最适当化而决定Xa、Xb的摩尔组成比。
聚合物X的分子量的重均分子量5000以上、30000以下,更优选8000以上、25000以下。
通过使重均分子量为5000以上,纤维素酯薄膜在高温高湿下的尺寸变化小,作为偏振片保护薄膜可得到卷曲少等的优点,优选。在使重均分子量为30000以内时,和纤维素酯的相溶性进一步提高,抑制在高温高湿下的溢流(bleed out)、进而在刚刚制膜后的雾化的发生。
本发明的聚合物X的重均分子量可利用公知的分子量调节方法调整。作为该分子量调节方法可例举例如添加四氯化碳、月桂基硫醇、硫甘醇酸辛酯等链转移剂的方法等。另外,聚合温度一般为室温至130℃,优选50℃至100℃,但可调整该温度或聚合反应时间。
重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可为下列方法。
(重均分子量测定方法)
重均分子量Mw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
测定条件如下所示。
溶剂:二氯甲烷
柱:Shodex K806、K805、K803G(连接昭和电工(株)制的3根使用)
柱温度:25℃
试样浓度:0.1质量%
检测器:RI Model 504(GLサイエンス公司制)
泵:L6000(日立制作所(株)制)
流量:1.0ml/min
校正曲线:使用标准聚苯乙烯STK standard聚苯乙烯(東ソ一(株)制)Mw=1000000至500的13样品的校正曲线,13样品大致等间隔使用。
本发明的聚合物Y为对不具有芳香环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Ya聚合而得的重均分子量500以上、3000以下的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500以上时聚合物的残存单体减少,优选。另外,3000以下,因为维持光程差值Rth的降低性能,优选。Ya优选不具有芳香环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单体。
本发明的聚合物Y由下列通式(2)所示。
通式(2)
-(Ya)k-(Yb)q-
更优选下列通式(2-1)所示的聚合物。
通式(2-1)
-[CH2-C(-R5)(-CO2R6)]k-[Yb]q-
(式中,R5表示H或CH3。R6表示碳数1至12的烷基或环烷基。Yb表示可与Ya共聚合的单体单元。k及q表示摩尔组成比,但k≠0,k+q=100)。
Yb只要是可与Ya共聚合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就无特别限制。Yb可为多个。k+q=100,q优选为0至30。
构成对不具有芳香环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聚合而得的聚合物Y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Ya,作为丙烯酸酯可例举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i-、n-)、丙烯酸丁酯(n-、i-、s-、t-)、丙烯酸戊酯(n-、i-、s-)、丙烯酸己酯(n-、i-)、丙烯酸庚酯(n-、i-)、丙烯酸辛酯(n-、i-)、丙烯酸壬酯(n-、i-)、丙烯酸肉豆蔻酯(n-、i-)、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ε-己内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3-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作为甲基丙烯酸酯为将前述丙烯酸酯改为甲基丙烯酸酯的物质,作为不饱和酸,可例举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巴豆酸、衣康酸等。
Yb只要是可与Ya共聚合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就无特别限制,作为乙烯基酯优选例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戊酸乙烯酯、三甲基乙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癸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肉豆蔻酸乙烯酯、棕榈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环己烷羧酸乙烯酯、辛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巴豆酸乙烯酯、山梨酸乙烯酯、肉桂酸乙烯酯等。Yb也可为多个。
合成聚合物X、Y时以一般的聚合难以控制分子量,希望使用通过不过度增加分子量的方法可尽可能地集中分子量的方法。作为该聚合方法,可例举用过氧化枯烯、氢过氧化叔丁基这样的过氧化物聚合引发剂的方法,使用聚合引发剂比通常的聚合量多的方法,除了聚合引发剂外另使用巯基化合物、四氯化碳等链转移剂的方法,除了聚合引发剂还使用苯醌、二硝基苯这样的聚合终止剂的方法,另外特开2000-128911号或者同2000-344823号公报中的使用具有1个硫醇基及仲羟基的化合物、或使用并用了该化合物及有机金属化合物的聚合催化剂的本体聚合方法等,都是在本发明中所优选使用的方法。特别聚合物Y优选将在分子中具有硫醇基及仲羟基的化合物作为链转移剂而使用的聚合方法。此时聚合物Y的末端具有起因于聚合催化剂及链转移剂的羟基及硫醚。通过该末端残基可调整Y和纤维素酯的相溶性。
聚合物X及Y的羟值优选30至150[mg KOH/g]。
(羟值的测定方法)
该测定法基于JIS K 0070(1992)。该羟值定义为,将试样1g乙酰化时,中和和羟基结合了的乙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钠钾的mg数。具体而言,在烧瓶中精确称量试样Xg(约1g),正确地向其加入乙酰化试剂(乙酸酐20ml中加入吡啶,形成400ml的物质)20ml。在烧瓶口安装空气冷却管,用95至100℃的甘油浴加热,1小时30分钟后冷却,从空气冷却管加入精制水1ml,使乙酸酐分解为乙酸。其后使用电位差滴定装置以0.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进行滴定,以得到的滴定曲线的拐点为终点。而且作为空白试验,不加入试样进行滴定,求出滴定曲线的拐点。羟值用下列式算出。
羟值={(B-C)×f×28.05/X}+D
(式中,B为空试验中使用的0.5mol/L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量(ml),C为滴定中使用的0.5mol/L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量(ml),f为0.5mol/L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因子,D为酸值,另外28.05表示氢氧化钾的1mol量56.11的1/2)。
上述的聚合物X及聚合物Y任何一种和纤维素酯的相溶性都优异,无蒸发、挥发,生产率优异,作为偏振片用保护薄膜的保留性良好、透湿度小,尺寸稳定性优异。
纤维素酯薄膜中聚合物X及聚合物Y的含量优选满足下列式(i)及式(ii)的范围。以聚合物X的含量为Xg(质量%=聚合物X的质量/纤维素酯的质量×100),以聚合物Y的含量为Yg(质量%)。
式(i)5≤Xg+Yg≤35(质量%)
式(ii)0.05≤Yg/(Xg+Yg)≤0.4
式(i)的优选范围为10至25质量%。
聚合物X及聚合物Y作为总量为5质量%以上时,具有降低光程差值Rth的充分作用。另外作为总量为35质量%以下时,和起偏镜PVA的粘接性良好。另外,形成聚合物层后,连同支持体进行拉伸而赋予聚合物层光学各向异性时不易产生拉伸斑,可提供可见性优异的显示装置。
聚合物X及聚合物Y可作为构成后述胶浆液(dope liquid)材料而直接添加、溶解,或者可预先溶解于溶解纤维素酯的有机溶剂后添加到胶浆液中。
(纤维素酯)
作为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1、A2、B1、B2的材料而使用的纤维素酯薄膜,特别是本发明的光学补偿薄膜W的支持体,另外作为纤维素酯薄膜Y的材料而使用的纤维素酯优选纤维素的低级脂肪酸酯。纤维素的低级脂肪酸酯中的低级脂肪酸是指碳原子数6以下的脂肪酸,可使用例如纤维素乙酸酯、纤维素丙酸酯、纤维素丁酸酯等、特开平10-45804号、8-231761号、美国专利第2,319,052号所记载的纤维素乙酸酯丙烯酯、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等的混合脂肪酸酯。上述记载中,特别优选使用的纤维素的低级脂肪酸酯为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乙酸酯丙烯酯。这些纤维素酯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在纤维素三乙酸酯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平均乙酰化度(结合乙酸量)为54.0至62.5%的纤维素三乙酸酯,特别优选的是平均乙酰化度为58.0至62.5%的纤维素三乙酸酯。
纤维素三乙酸酯以外优选的纤维素酯,为具有碳原子数2至4的酰基作为取代基,以乙酰基的取代度为X,以碳原子数3至22的脂肪酸酯基的取代度为Y时,同时满足下列式(I)及(II)的纤维素酯。
(I)2.8≤X+Y≤3.0
(II)1.0≤X≤2.95
其中优选1.0≤X≤2.95,0.1≤Y≤2.0的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未被酰基取代的部分通常作为羟基存在。它们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合成。
纤维素酯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以棉花纤维、木材纸浆、洋麻等为原料而合成的纤维素酯。特别优选单独或混合使用由棉绒(以下简称为棉绒)所合成的纤维素酯。
如果纤维素酯的分子量大,则因热导致的弹性模量的变化率变小,但如果过度增加分子量,则纤维素酯的溶解液的粘度变得过高,生产率降低。纤维素酯的分子量优选数均分子量(Mn)30000至200000,更优选40000至170000。
纤维素酯优选将1g投入20ml的纯水(导电率0.1μS/cm以下,pH6.8)中,25℃、1hr的氮气下搅拌时的pH为6至7,导电率为1至100μS/cm。pH低于6时,残留的有机酸在加热熔融时有可能促进纤维素劣化,在pH高于7时有可能促进水解。另外导电率为100μS/cm以上时,由于存在较多量的残留离子,因此可认为在加热熔融时成为使纤维素劣化的主要原因。
(增塑剂)
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素酯薄膜中可含有先前使用的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等。特别是向纤维素酯薄膜Y中添加这些添加剂时,优选以不明显提高光程差值Rt的程度使其含有。
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可使用如下的增塑剂。
磷酸酯类增塑剂:具体而言,可例举三乙酰基磷酸酯、三丁基磷酸酯等磷酸烷基酯、三环戊基磷酸酯、环己基磷酸酯等的磷酸环烷基酯、三苯基磷酸酯、三甲酚基磷酸酯、甲酚基苯基磷酸酯、辛基二苯基磷酸酯、二苯基联苯基磷酸酯、三辛基磷酸酯、三丁基磷酸酯、三萘基磷酸酯、三(二甲苯基)磷酸酯、三邻联苯基磷酸酯等的磷酸芳基酯。这些取代基可相同也可不同,也可再被取代。另外也可为烷基、环烷基、芳基的混合物,另外取代基之间也可以共价键结合。
另外,可例举亚乙基双(二甲基磷酸酯)、亚丁基双(二乙基磷酸酯)等的亚烷基双(二烷基磷酸酯)、亚乙基双(二苯基磷酸酯)、亚丙基双(二萘基磷酸酯)等的亚烷基双(二芳基磷酸酯)、亚苯基双(二丁基磷酸酯)、亚联苯基双(二辛基磷酸酯)等的亚芳基双(二烷基磷酸酯)、亚苯基双(二苯基磷酸酯)、亚萘基双(二甲苯甲酰磷酸酯)等的亚芳基双(二芳基磷酸酯)等磷酸酯。其取代基可相同也可不同,也可再被取代。另外也可为烷基、环烷基、芳基的混合物,另外取代基之间也可以共价键结合。
而且磷酸酯的部分构造也可为聚合物的一部分,或规则性地使其侧基化,也可导入到抗氧化剂、酸捕捉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的添加剂的分子构造的一部分中。上述化合物中,优选磷酸芳基酯、亚芳基双(二芳基磷酸酯),具体而言优选三苯基磷酸酯、亚苯基双(二苯基磷酸酯)。
乙二醇酯类增塑剂:具体而言可例举乙二醇二乙酸酯、乙二醇二丁酸酯等的乙二醇烷基酯类的增塑剂、乙二醇二环丙基羧酸酯、乙二醇二环己基羧酸酯等的乙二醇环烷基酯类增塑剂、乙二醇二苯甲酸酯、乙二醇二4-甲基苯甲酸酯等的乙二醇芳基酯类增塑剂。这些烷基化物基、环烷基化物基、芳基化物基可相同也可不同,也可再被取代。另外也可为烷基化物基、环烷基化物基、芳基化物基的混合物,另外这些取代基之间也可以共价键结合。而且乙二醇酯的部分构造为聚合物的一部分或规则性地使其侧基化,另外,可导入于抗氧化剂、酸捕捉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的分子构造的一部分中。
甘油酯类增塑剂:具体而言可例举三乙酸甘油酯、三丁酸甘油酯、甘油二乙酸酯辛酸酯、甘油油酸酯丙酸酯等的甘油烷基酯、甘油三环丙基羧酸酯、甘油三环己基羧酸酯等的甘油环烷基酯、甘油三苯甲酸酯、甘油4-甲基苯甲酸酯等的甘油芳基酯、二甘油四乙酸酯、二甘油四丙酸酯、二甘油乙酸酯三辛酸酯、二甘油四月桂酸酯等的二甘油烷基酯、二甘油四环丁基羧酸酯、二甘油四环戊基羧酸酯等的二甘油环烷基酯、二甘油四苯甲酸酯、二甘油3-甲基苯甲酸酯等的二甘油芳基酯等。该烷基化物基、环烷基羧酸酯基、芳基化物基可相同也可不同,也可再被取代。另外也可为烷基化物基、环烷基羧酸酯基、芳基化物基的混合物,另外这些取代基之间也可以共价键结合。而且甘油、二甘油部也可被取代,或甘油酯、二甘油酯的部分构造也可为聚合物的一部分或规则性地使其侧基化,另外也可导入到抗氧化剂、酸捕捉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的分子构造的一部分中。
多元醇酯类增塑剂:具体而言可例举特开2003-12823号公报的段落30至33所记载的多元醇酯类增塑剂。
这些烷基化物基、环烷基羧酸酯基、芳基化物基可相同也可不同,也可再被取代。另外也可为烷基化物基、环烷基羧酸酯基、芳基化物基的混合物,另外这些取代基之间也可以共价键结合。而且多元醇部也可被取代,多元醇的部分构造也可为聚合物的一部分或规则性地使其侧基化,另外也可导入到抗氧化剂、酸捕捉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的分子构造的一部分中。
二羧酸酯类增塑剂:具体而言可例举二十二烷基丙二酸酯(C1)、二辛基己二酸酯(C4)、二丁基癸二酸酯(C8)等的烷基二羧酸烷基酯类增塑剂、二环戊基琥珀酸酯、二环己基己二酸酯等的烷基二羧酸环烷基酯类增塑剂、二苯基琥珀酸酯、二4-甲基苯基戊二酸酯等的烷基二羧酸芳基酯类增塑剂、二己基-1,4-环己烷二羧酸酯、二癸基二环[2.2.1]庚烷-2,3-二羧酸酯等的环烷基二羧酸烷基酯类增塑剂、二环己基-1,2-环丁烷二羧酸酯、二环丙基-1,2-环己基二羧酸酯等的环烷基二羧酸环烷基酯类增塑剂、二苯基-1,1-环丙基二羧酸酯、二2-萘基-1,4-环己烷二羧酸酯等环烷基二羧酸芳基酯类增塑剂、二乙基邻苯二甲酸酯、二甲基邻苯二甲酸酯、二辛基邻苯二甲酸酯、二丁基邻苯二甲酸酯、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等的芳基二羧酸烷基酯类增塑剂、二环丙基邻苯二甲酸酯、二环己基邻苯二甲酸酯等芳基二羧酸环烷基酯类增塑剂、二苯基邻苯二甲酸酯、二4-甲基苯基邻苯二甲酸酯等芳基二羧酸芳基酯类增塑剂。该烷氧基、环烷氧基可相同也可不同。也可被单取代,这些取代基也可被再取代。烷基、环烷基也可为混合的,另外这些取代基之间也可以共价键结合。而且邻苯二甲酸的芳香环也可被取代,也可为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等的多聚物。另外邻苯二甲酸酯的部分构造也可为聚合物的一部分或规则性地使其侧基化(pendant)于聚合物,也可导入到抗氧化剂、酸捕捉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的分子构造的一部分中。
多元羧酸酯类增塑剂:具体而言可例举三(十二烷基)丙三羧酸酯、三丁基-meso-丁烷-1,2,3,4-四羧酸酯等的烷基多元羧酸烷基酯类增塑剂、三环己基丙三羧酸酯、三环丙基-2-羟基-1,2,3-丙烷三羧酸酯等的烷基多元羧酸环烷基酯类增塑剂、三苯基2-羟基-1,2,3-丙烷三羧酸酯、四3-甲基苯基四氢呋喃-2,3,4,5-四羧酸酯等的烷基多元羧酸芳基酯类增塑剂、四己基-1,2,3,4-环丁烷四羧酸酯、四丁基-1,2,3,4-环戊烷四羧酸酯等的环烷基多元羧酸烷基酯类增塑剂、四环丙基-1,2,3,4-环丁烷四羧酸酯、三环己基-1,3,5-环己基三羧酸酯等的环烷基多元羧酸环烷基酯类增塑剂、三苯基-1,3,5-环己基三羧酸酯、六4-甲基苯基-1,2,3,4,5,6-环己基六羧酸酯等的环烷基多元羧酸芳基酯类增塑剂、三(十二烷基)苯-1,2,4-三羧酸酯、四辛基苯-1,2,4,5-四羧酸酯等的芳基多元羧酸烷基酯类增塑剂、三环戊基苯-1,3,5-三羧酸酯、四环己基苯-1,2,3,5-四羧酸酯等的芳基多元羧酸环烷基酯类增塑剂、三苯基苯-1,3,5-四羧酸酯、六4-甲基苯基苯-1,2,3,4,5,6-六羧酸酯等的芳基多元羧酸芳基酯类增塑剂。该烷氧基、环烷氧基可相同或也可不同,也可被单取代,这些取代基也可被再取代。烷基、环烷基也可为混合的,另外这些取代基之间也可以共价键结合。而且邻苯二甲酸的芳香环也可被取代,也可为二聚物、三聚物、四聚物等的多聚物。另外邻苯二甲酸酯的部分构造也可为聚合物的一部分或规则性地使其侧基化于聚合物,也可导入到抗氧化剂、酸捕捉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的分子构造的一部分中。
(紫外线吸收剂)
液晶画面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偏振片保护薄膜及其它薄膜中可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发挥使用于屋外时防止液晶及偏光膜劣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素酯薄膜Y中,也不一定必须含有紫外线吸收剂,但在赋予紫外线吸收性的情况下,可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在使用于屋外时发挥防止液晶及偏光膜劣化的作用,但以纤维素酯薄膜Y作为在偏光膜及液晶单元间使用的偏振片保护薄膜时等,也可以优先提高可见光的透过率等,可以不添加紫外线吸收剂。
紫外线吸收剂优选吸收波长370nm以下的紫外线的性能优异,且尽可能地减少对波长400nm以上的可见光的吸收、透过率为50%以上。特别优选在波长370nm的透过率为10%以下,更优选5%以下。作为能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例举例如氧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水杨酸酯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三嗪类化合物、镍螯合盐类化合物等,但优选着色少的苯并三唑类化合物。优选对光具有稳定性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及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特别优选不必要的着色更少的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可优选使用例如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ゲ(株)制TINUVIN 109、TINUVIN 171、TINUVIN 326、TINUVIN327、TINUVIN 328等,但由于低分子的紫外线吸收剂因使用量而和增塑剂一样在制膜中析出纤维网(web),或者有时候挥发,因此其添加量优选为0.1至5质量%。
在本发明中,较优选在纤维素酯薄膜中含有本发明的聚合物和从上述低分子的紫外线吸收剂难以析出等的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可无损于尺寸稳定性、保留性、透湿性等,另外在薄膜中不会产生相分离而能以稳定状态充分切断紫外线。作为本发明适用的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可使用特开平6-148430号公报所记载的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含紫外线吸收剂单体的聚合物。
特别优选在本发明中含有由下列通式(14)所示的紫外线吸收性单体合成的紫外线吸收性共聚聚合物(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或者有时候也称为聚合物UV剂)。
【化17】
通式(14)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381
[式中,n表示0至3的整数,R1至R5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取代基,X表示-COO-、-CONR7-、-OCO-、-NR7CO-、R6及R7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芳基,但R6所示的基团具有聚合性基团作为部分构造。]
上述通式(14)中,n表示0至3的整数,n为2以上时多个R5可相同也可不同,另外也可相互连结形成5至7员的环。
R1至R5分别表示氢原子、卤原子或取代基。作为卤原予,可例举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优选氟原子、氯原子。另外,作为取代基可例举例如烷基(例如甲基、乙基、异丙基、羟基乙基、甲氧基甲基、三氟甲基、叔丁基等)、链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3-丁烯-1-基等)、芳基(例如苯基、萘基、p-甲苯基、p-氯苯基等)、杂环基(例如吡啶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唑基等)、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n-丁氧基等)、芳氧基(例如苯氧基等)、杂环氧基(例如,1-苯基四唑-5-氧基、2-四氢吡喃氧基等)、酰氧基(例如乙酰氧基、三甲基乙酰氧基、苯酰氧基等)、酰基(例如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等)、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芳氧基羰基(例如苯氧基羰基等)、氨基甲酰基(例如甲基氨基甲酰基、乙基氨基甲酰基、二甲基氨基甲酰基等)、氨基、烷基氨基(例如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等)、苯胺基(例如苯胺基、N-甲基苯胺基等)、酰基氨基(例如乙酰氨基、丙酰氨基等)、羟基、氰基、硝基、磺酰氨基(sulfoneamido)(例如甲烷磺酰氨基、苯磺酰氨基等)、氨磺酰基氨基(Sulfamoylamino)(例如二甲基氨磺酰基氨基等)、磺酰基(例如甲烷磺酰基、丁烷磺酰基、苯基磺酰基等)、氨磺酰基(例如乙基氨磺酰基、二甲基氨磺酰基等)、磺酰氨基(例如甲烷磺酰氨基、苯磺酰氨基等)、脲基(例如3-甲基脲基、3,3-二甲基脲基、1,3-二甲基脲基等)、酰亚胺基(例如邻苯二甲酰亚胺基等)、硅烷基(例如三甲基硅烷基、三乙基硅烷基、t-丁基二甲基硅烷基等)、烷基硫基(例如甲基硫基、乙基硫基、n-丁基硫基等)、芳基硫基(例如苯基硫基等)等,优选烷基、芳基。
通式(14)中,R1至R5所示的各基团在可再取代的情况下,也可再具有取代基,另外,邻接的R1至R4也可相互连结形成5至7员的环。
R6表示氢原子、烷基、环烷基、链烯基、炔基,作为烷基,可例举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n-丁基、异丁基、t-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等。另外,上述烷基也可再具有卤原子、取代基,作为卤原子可例举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作为取代基可例举例如酰基(例如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等)、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n-丁氧基等)、氨基、烷基氨基(例如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等)、酰基氨基(例如乙酰基氨基、丙酰基氨基等)、羟基、氰基、氨基甲酰基(例如甲基氨基甲酰基、乙基氨基甲酰基、二甲基氨基甲酰基等)、酰基氧基(例如乙酰氧基、三甲基乙酰氧基等)、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
作为环烷基可例举例如环戊基、环己基、降莰烷基、金刚烷基等饱和环式烃,这些基团可无取代,也可被取代。
作为链烯基可例举例如乙烯基、烯丙基、1-甲基-2-丙烯基、3-丁烯基、2-丁烯基、3-甲基-2-丁烯基、油烯基等,优选乙烯基、1-甲基-2-丙烯基。
作为炔基可例举例如乙炔基、丁二炔基、炔丙基、1-甲基-2-丙炔基、2-丁炔基、1,1-二甲基-2-丙炔基等,优选乙炔基及炔丙基。
通式(14)中,X表示-COO-、-CONR7、-OCO-或-NR7CO-。
R7表示氢原子、烷基、环烷基,作为烷基可例举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n-丁基、异丁基、t-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等。该烷基也可进一步具有卤原子、取代基,作为卤原子可例举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作为取代基可例举例如酰基(例如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等)、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n-丁氧基等)、氨基、烷基氨基(例如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等)、苯胺基(例如苯胺基、N-甲基苯胺基等)、酰基氨基(例如乙酰基氨基、丙酰基氨基等)、羟基、氰基、氨基甲酰基(例如甲基氨基甲酰基、乙基氨基甲酰基、二甲基氨基甲酰基等)、酰氧基(例如乙酰氧基、三甲基乙酰氧基等)、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
作为环烷基可例举例如环戊基、环己基、降莰烷基、金刚烷基等饱和环式烃,其可无取代也可被取代。
本发明中所谓的聚合性基是指不饱和乙烯类聚合性基或2官能类缩聚性基,但优选不饱和乙烯类聚合性基。作为不饱和乙烯类聚合性基的具体例可例举乙烯基、烯丙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苯乙烯基、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烯酰胺基、氰化乙烯基、2-氰基丙烯酰氧基、1,2-环氧基、乙烯醚基等,优选乙烯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烯酰胺基。另外,所谓的具有聚合性基作为部分构造是指直接或利用2价以上的连结基键合上述的聚合性基,所谓的2价以上的连结基可例举亚烷基(例如亚甲基、1,2-亚乙基、1,3-亚丙基、1,4-亚丁基、环己烷-1,4-二基等)、亚链烯烃基(例如乙烯-1,2-二基、丁二烯-1,4-二基等)、亚炔烃基(例如乙炔-1,2-二基、丁烷-1,3-二炔-1,4-二基等)、杂原子连结基(氧、硫、氮、硅、磷原子等),优选烯烃基及以用杂原子连结的基团。这些连结基也可进一步组合形成复合基。从紫外线吸收性单体所衍生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2000以上、30000以下,较优选5000以上、20000以下。
本发明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性共聚合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可利用公知的分子量调节方法调整。作为该分子量调节方法可例举例如添加四氯化碳、月桂基硫醇、巯基乙酸辛酯等链转移剂的方法等。在聚合温度一般为室温至130℃,优选50℃至100℃下进行。
本发明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性共聚合聚合物也可只为紫外线吸收性单体的均聚物,也可以是和其它聚合性单体的共聚物,作为可共聚的其它聚合性单体可例举例如苯乙烯衍生物(例如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o-甲基苯乙烯、m-甲基苯乙烯、p-甲基苯乙烯、乙烯基萘等)、丙烯酸酯衍生物(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i-丁酯、丙烯酸t-丁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环己酯等)、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i-丁酯、甲基丙烯酸t-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烷基乙烯醚(例如甲基乙烯醚、乙基乙烯醚、丁基乙烯醚等)、烷基乙烯酯(例如甲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等)、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丙烯腈、甲基丙烯腈、氯乙烯、偏氯乙烯、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等的不饱和化合物,优选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
由紫外线吸收性单体所衍生的聚合物中的紫外线吸收性单体以外的共聚成份,也优选含有至少1种亲水性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
作为亲水性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只要是亲水性的、分子中具有可聚合的不饱和双键的单体,就无特别限制,可例举例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等的不饱和羧酸、具有羟基或醚键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2,3-二羟基-2-甲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四氢糠酯、丙烯酸2-乙氧基乙酯、丙烯酸二乙二醇乙醇酯、丙烯酸3-甲氧基丁酯等)、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N-取代)(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唑烷酮等。
作为亲水性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优选分子内具有羟基或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
这些聚合性单体可单独或2种以上并用,与紫外线吸收性单体共聚合。
本发明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性共聚聚合物的聚合方法并无特定,可广泛采用公知的方法,可例举例如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等。作为自由基聚合法的引发剂可例举例如偶氮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可例举其例如偶氮双异丁腈(AIBN)、偶氮双异丁基酸二酯衍生物、过氧化苯酰、过氧化氢等。聚合溶剂并无特定,可例举例如甲苯、氯苯等芳香族烃类溶剂、二氯乙烷、氯仿等卤化烃类溶剂、四氢呋喃、二烷等醚类溶剂、二甲基甲酰胺等酰胺类溶剂、甲醇等醇类溶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酯类溶剂、丙酮、环己酮、甲基乙基酮等酮类溶剂、水溶剂等。也可通过溶剂的选择,进行以均匀体类进行聚合的溶液聚合,使所生成的聚合物沉淀的沉淀聚合,以胶态进行聚合的乳液聚合、以悬浮状态进行聚合的悬浮聚合。但通过乳液聚合所得的紫外线吸收性胶乳不适合使用于光学薄膜用途上。
上述紫外线吸收性单体、可与其共聚的聚合性单体及亲水性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的使用比率,考虑到所得的紫外线吸收性共聚合聚合物和其他的透明聚合物的相溶性,对光学薄膜的透明性、机械强度的影响,进行适当选择。
紫外线吸收性单体所衍生的聚合物中的紫外线吸收性单体的含量优选1至70质量%,较优选5至60质量%。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中的紫外线单体的含量低于1质量%时,在想得到充分所需的紫外线吸收性能时必须使用大量的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由于雾度的上升或者析出等透明性降低,成为使薄膜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中的紫外线单体的含量超过70质量%时,和其他聚合物的相溶性降低,因此不能得到透明的光学薄膜。另外,对溶剂的溶解度变低,薄膜制作时的操作性、生产率差。
亲水性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在上述紫外线吸收性共聚物中优选含有0.1至50质量%,在0.1质量%以下时,亲水性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带来的相溶性的改善效果不能出现,如果比50质量%多,共聚物的分离精制变得困难。亲水性乙烯性不饱和单体更优选的含量为0.5至20质量%。在紫外线吸收性单体本身上亲水性基取代时,亲水性的紫外线吸收性单体及亲水性乙烯性不饱和单体的合计的含量优选在为上述范围内。
为了满足紫外线吸收性单体及亲水性单体的优选的含量,除了两者外,更优选使在分子中不具有亲水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共聚合。
紫外线吸收性单体及(非)亲水性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也可分别2种以上混合,使其共聚。
下面例示本发明优选使用的紫外线吸收性单体的代表例,但不限于此。
【化18】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441
【化19】
【化20】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461
【化21】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471
【化22】
【化23】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491
【化24】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501
本发明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性单体及其中间体可参考公知的文献合成。例如可参考美国专第3,072,585号、3,159,646号、3,399,173号、3,761,272号、4,028,331号、5,683,861号、欧洲专利第86,300,416号、特开昭63-227575号、63-185969号、PolymerBulletin. V.20(2)、169-176及Chemical Abstracts V.109、No.191389等合成。
本发明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及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在混合到其它的透明聚合物时,也可以根据需要一起使用低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等。例如同时将本发明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和其它低分子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到其它透明聚合物中,或同时将本发明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和其它低分子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到其它透明聚合物,也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同样,同时混合抗氧化剂、增塑剂、阻燃剂等的添加剂也是本发明的优选方式。
向纤维素酯薄膜添加本发明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及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的方法,也可以是在纤维素酯薄膜中含有,也可以涂布在纤维素酯薄膜上。在纤维素酯薄膜中含有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添加,也可以联机(in line)添加。联机添加为,预先溶解于有机溶剂(例如甲醇、乙醇、二氯甲烷等)后,再用联机混合机等添加到胶浆组成中。
本发明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及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的使用量因化合物种类、使用条件等而不一样,在为紫外线吸收剂时每1m2纤维素酯薄膜优选0.2至3.0g,更优选0.4至2.0,特别优选0.5至1.5。在为紫外线吸收性聚合物时每1m2纤维素酯薄膜优选0.6至9.0g,更优选1.2至6.0,特别优选1.5至3.0。
而且,从防止液晶恶化的观点考虑,优选在波长380nm以下的紫外线吸收性能优异的聚合物,而且从良好的液晶显示性的观点考虑,优选波长400nm以上的可见光吸收少的聚合物。在本发明中,特别是,优选在波长380nm的透过率为8%以下,更优选4%以下,特别优选1%以下。
作为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市售品的紫外线吸收剂单体,有UVM-1的1-(2-苯并三唑)-2-羟基-5-(2-乙烯氧基羰基乙基)苯、大冢化学公司制的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RUVA-93的1-(2-苯并三唑)-2-羟基-5-(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或其类似化合物。也优选单独使用这些物质或者共聚了这些化合物的聚合物或者共聚物,但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市售品的高分子紫外线吸收剂也优选使用大冢化学(株)制PUVA-30M。紫外线吸收剂也可使用2种以上。紫外线吸收剂向胶浆的添加方法可为,将紫外线吸收剂溶解于醇、二氯甲烷、二氧戊环、乙酸甲酯等的有机溶剂后添加,或者也可直接添加到胶浆组成中。
另外,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素酯薄膜中也可含有抗氧化剂。也可含有例如特开平5-197073号公报所记载的过氧化物分解剂、自由基链禁止剂、金属惰性剂或酸捕捉剂。这些化合物的添加量,相对于纤维素酯,以质量比计优选1ppm至1.0%,更优选10至1000ppm。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纤维素酯薄膜中优选含有微粒的消光剂,优选含有例如以下物质作为微粒的消光剂,即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烧成硅酸钙、水合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磷酸钙等的无机微粒、交联高分子微粒。其中由于二氧化硅可减少薄膜的雾化,因此优选。微粒的2级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0.01至1.0μm,其含量相对于纤维素酯优选0.005至1质量%,特别优选0.005至0.3质量%。二氧化硅这样的微粒大多通过有机物进行表面处理,而这样的物质可降低薄膜的雾化,因此优选。作为在表面处理中优选的的有机物,可例举卤硅烷类、烷氧基硅烷(特别是具有甲基的烷氧基硅烷类)、硅氮烷、硅氧烷等。微粒的平均粒径越大消光效果越好,相反地平均粒径越小透明性越优异,因此优选的微粒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至50nm,更优选7至16nm。这些微粒在纤维素酯薄膜中通常以凝聚物存在,优选在纤维素酯薄膜表面生成0.01至1.0μm的凹凸。作为二氧化硅的微粒可例举如,アエロヅル(株)制的AEROSIL 200、200V、300、R972、R972V、R974、R202、R812、RA200HS、OX50、TT600等,优选AEROSIL 200V、R972、R972V、R974、R202、R812、RH200HS。这些消光剂也可2种以上并用。在2种以上并用时可以任意比率混合使用。此时平均粒径、材质不同的消光剂,在例如AEROSIL 200V及R972V时,可以在以质量比计0.1∶99.9至99.9∶0.1的范围使用。
下面对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素酯薄膜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说明本发明中的纤维素酯胶浆的调制方法。在溶解釜中将片状纤维素酯一边搅拌一边溶解于以相对于纤维素酯为良溶剂为主的有机溶剂中,形成胶浆。溶解有在常压下进行的方法、在主溶剂的沸点以下进行的方法、在主溶剂的沸点以上加压进行的方法、用如特开平9-95544号、9-95557号或9-95538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冷却溶解法进行的方法、如特开平11-21379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在以高压进行的方法等各种溶解方法。溶解后用滤材过滤胶浆,脱泡,用泵送至下一工序。胶浆中纤维素酯的浓度为10至35质量%左右,更优选15至25质量%。在纤维素酯胶浆中含有在本发明中有用的聚合物,对于可预先将该聚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后添加、直接添加到纤维素酯胶浆中等的添加方法,可无限制地进行。此时聚合物在胶浆中不发生白浊、或不发生相分离地添加。对于聚合物的添加量,添加5至30质量份,优选添加10至20质量份。
作为对于纤维素酯为良溶剂的有机溶剂可例举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戊酯、甲酸乙酯、丙酮、环己酮、乙酰乙酸甲酯、四氢呋喃、1,3-二氧戊环、4-甲基-1,3-二氧戊环、1,4-二烷、2,2,2-三氟乙醇、2,2,3,3-六氟-1-丙醇、1,3-二氟-2-丙醇、1,1,1,3,3,3-六氟-2-甲基-2-丙醇、1,1,1,3,3,3-六氟-2-丙醇、2,2,3,3,3-五氟-1-丙醇、硝基乙烷、2-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二氯甲烷、溴丙烷等,可优选使用乙酸甲酯、丙酮及二氯甲烷。但从最近的环境问题考虑,有优选非氯类的有机溶剂的倾向。另外,在这些有机溶剂中,如果并用甲醇、乙醇、丁醇等的低级醇,纤维素酯对有机溶剂的溶解性提高,或者可降低胶浆的粘度,因此优选。特别优选沸点低、毒性少的乙醇。在本发明的胶浆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混合纤维素酯的良溶剂及弱溶剂而使用,但从生产效率方面考虑,该良溶剂与弱溶剂的混合比率的优选范围,良溶剂为70至98质量%,弱溶剂为2至30质量%。本发明所使用的良溶剂、弱溶剂定义为,单独溶解所使用的纤维素酯的溶剂为良溶剂,单独不溶解的溶剂视为弱溶剂。作为在本发明的胶浆中所使用的弱溶剂并无特别限制,可优选使用例如甲醇、乙醇、n-丁醇、环己烷、丙酮、环己酮等。即使对于本发明的聚合物,有机溶剂的选定优选使用纤维素酯的良溶剂。如上所述,在使用低分子增塑剂时可采用一般的添加方法进行,也可直接添加到胶浆中,也可预先溶解于有机溶剂后注入到胶浆中。
本发明中,将上述的各种添加剂加入到纤维素酯胶浆时,优选联机添加混合纤维素酯胶浆和各种添加剂溶解于少量纤维素酯而得的溶液进行混合。例如优选使用静态混合机SWJ(东レ静止型管内混合器Hi-Mixer)(东レエンヅニアリング制)这样的联机混合机。在使用联机混合机时,优选使用在高压下浓缩溶解了纤维素酯的胶浆,加压容器的种类无论如何,可耐预定的压力,可在加压下进行加热、搅拌。
在本发明中,纤维素酯胶浆必须通过过滤除去异物、特别是在液晶画面显示装置中和画面认识不清的异物。偏振片用保护薄膜的质量可以说由该过滤决定。过滤使用的滤材优选绝对过滤精度小,但绝对过滤精度过于小时易发生滤材阻塞,必须频繁更换滤材,存在使生产率下降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胶浆的滤材优选绝对过滤精度0.008mm以下的滤材,较优选0.001至0.008mm的范围,更优选0.003至0.006mm的范围的滤材。滤材的材质并无特别限制,可使用一般滤材,聚丙烯、テフロン(注册商标)等的塑料纤维制的滤材、不锈钢纤维等的金属制的滤材纤维不脱落等,优选。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胶浆的过滤可使用一般方法进行,但在溶剂的常压下的沸点以上且溶剂不沸腾的范围的温度在加压下一边加热一边过滤的方法,过滤前后的压差(以下有时称为滤压)的上升小,优选。优选的温度范围为45至120℃,较优选45至70℃,更优选45至55℃的范围。优选滤压小。滤压优选1.6×106Pa以下,较优选1.2×106Pa以下,更优选1.0×106Pa以下。在原料纤维素中含有未被酰基取代或低取代度的纤维素酯时有时产生杂质障碍(以下有时称为亮点)。该亮点是,在直交状态(交叉尼科尔)的2个偏振片间设置纤维素酯薄膜,从单侧照射光,从其相对侧用光学显微镜(50倍)观察,如果是正常的纤维素酯薄膜,光被遮断,为黑色,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有杂质,则因从其漏光,点状地发光,为可见现象。亮点的直径越大,作为液晶画像显示装置时的实际危害就越大,优选50μm以下,较优选10μm以下,更优选8μm以下。予以说明的是,亮点的直径是指,以亮点近似于圆而测定的直径。如果亮点为上述直径的点为400个/cm2以下,在实际应用上没有问题,但优选300个/cm2以下,较优选200个/cm2以下。为了减少这样的亮点的发生数及大小,需充分地过滤细小的杂质。另外,可使用特开2000-137115号公报所记载的将一次制膜了的纤维素酯薄膜的粉碎物以一定比率再添加到胶浆中、作为纤维素酯及其添加剂的原料的方法,由于可以减少亮点,因此可优选使用。
接着,对纤维素酯胶浆流延于金属支持体上的工序,在金属支持体上的干燥工序及从金属支持体剥离纤维网的剥离工序进行说明。金属支持体为无限移行的无端的金属带或旋转的金属转筒,其表面为镜面。流延工序为,将上述的胶浆通过加压型定量齿轮泵送入到加压模头中,在流延位置中,从加压模头将胶浆流延在金属支持体上的工序。其它的流延方法有用刮板(blade)调节流延了的胶浆膜的膜厚的刮刀法,或以逆旋转的辊调节的逆辊涂方法等,但优选可将喷嘴部分调整为缝隙状、易使膜厚均匀的加压模头。加压模头有可为衣架形模头、T模头等。任何一种都可优选使用。为了提高制膜速度也可在金属支持体上设置2架以上的加压模头,分割胶浆量而层合。薄膜厚度的调节,可控制胶浆浓度、泵的送液量、模头的喷嘴的缝隙间距、模头挤出压力、金属支持体的速度等以达到所希望的厚度。
金属支持体上的干燥工序为,在支持体上加热纤维网(以流延在金属支持体以后的胶浆膜的名称为纤维网)加热以蒸发溶剂的工序。将溶剂蒸发,有从纤维网侧及支持体背面侧吹加热风的方法、从支持体背面通过加热液体使其传热的方法、通过辐射热从表里进行传热的方法等,另外也优选组合这些方法的方法。另外,如果纤维网的膜薄则干燥快。即使金属支持体的温度全部都相同,也因为位置而不同。
适合于本发明的金属支持体上的干燥方法优选例如使金属支持体的温度为0至40℃,优选5至30℃进行流延。吹纤维网的干燥风优选30至45℃,但不限于此。
剥离工序为,在金属支持体上将有机溶剂蒸发,在金属支持体绕行一周前剥离纤维网的工序,其后将纤维网送入干燥工序。从金属支持体剥离纤维网的位置称为剥离点,另外有助于剥离的辊称为剥离辊。剥离点因纤维网的厚度而异,但如果在剥离点的纤维网的残留溶剂量(下列式)过多时难以剥离,相反如果在支持体上充分干燥后剥离,有时候在过程中部分纤维网剥裂。通常以残留溶剂量为20至180质量%进行纤维网的剥离。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剥离残留溶剂量为20至40质量%或60至150质量%,特别优选80至140质量%。作为提高制膜速度的方法(为了趁着溶剂残留量尽可能多时进行剥离可提高制膜速度),有即使残留溶剂量多也能剥离的凝胶流延法(凝胶铸塑法)。作为该方法,为将对于纤维素酯的弱溶剂加入到胶浆中,在胶浆流延后而凝胶化的方法,降低支持体的温度而凝胶化的方法等。另外,也有在胶浆中加入金属盐的方法。通过使在支持体上凝胶化了膜强化,可加快剥离而提高制膜速度,在残留溶剂量较多的时间点进行剥离的情况下,如果纤维网过于柔软则剥离时损害平面性,或者容易发生因剥离张力而产生的表面凹凸不平、竖条、在兼顾经济速度及质量下决定残留溶剂量。
本发明所使用的残留溶剂量如下列式所示。
残留溶剂量(质量%)={(M-N)/N}×100
此处M为纤维网的任意点上的质量,N为将M在110℃下干燥了3小时时的质量。
另外,在纤维素酯薄膜的干燥工序中,优选将由支持体剥离的薄膜再进行干燥,使残留溶剂量为2.0质量%以下,较优选1.0质量%,更优选0.5质量%以下。
在纤维网干燥工序中,采用使用格子状配置的辊的辊干燥装置,一边用夹子把持纤维网的两端,一边在保持宽度或在若干宽方向拉伸的拉幅机干燥装置搬送纤维网而进行干燥的方式。在本发明中,从拉幅机干燥装置支持体剥离后的任意过程中,另外任意的残留溶剂量多时,通过保持宽度或拉伸而使光学性能的湿度稳定性良好,因此特别优选。使纤维网干燥的手段不受特别限制,一般可使用热风、红外线、加热辊、微波等进行。从简便性方面考虑,优选以热风进行。干燥温度优选40至180℃的范围内阶段性提高,更优选在50至160℃的范围内进行。另外,由于具有降低光程差值Rt、Ro的效果,因此优选在高温下的干燥时间为长时间。
另外,高温下进行热处理时环境气置换率优选12至45次/小时。环境气置换率是指,以热处理室的环境气容量为V(m3),以Fresh-air送风量为FA(m3/hr)时,由下式求取的每单位时间内热处理室的环境气用Fresh-air置换的次数。Fresh-air是指,送风至热处理室的风中,不是循环再利用的风,不包含挥发了的溶剂或者增塑剂等,或者是其被除去了的新鲜的风。
环境气置换率=FA/V(次/小时)
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素酯薄膜,为了确保平面性,优选一起在MD(薄膜搬运方向)/TD(垂直于搬运方向的方向)拉伸1%以上。制作面内无相位差的薄膜时优选MD拉伸率和TD拉伸率相近,但MD与TD方向的拉伸率不同也没有关系。但是,MD拉伸率及TD拉伸率的总和小,光程差值Rt变低,因此适当调整。另外,从降低Rt的效果观点考虑,优选在任何情况的拉伸时都在高温下进行拉伸。
予以说明的是,拉伸操作也可分多阶段进行,但优选在流延方向、宽方向实施双轴拉伸。另外,即使在进行双轴拉伸时也可同时进行双轴拉伸,也可阶段性实施。此时,阶段性是指,例如可依序进行拉伸方向不同的拉伸,或可将同一方向的拉伸分为多阶段、而且将不同方向的拉伸加入到其任何的阶段中。
纤维素酯薄膜的膜厚度薄时可使制成的偏振片薄化,由于易使液晶显示器薄膜化,因此优选。但太薄时会使透湿度、拉裂强度等变差。为了使两者同时成立,纤维素酯薄膜的膜厚优选10至100μm,更优选10至80μm,特别优选10至70μm。
纤维素酯薄膜的宽度为1.3m以上,更优选1.4m至4m的范围,但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优选大尺寸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素酯薄膜因高透湿性、尺寸稳定性等,故优选用于液晶显示用部件。液晶显示用部件是指,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部件,例如优选作为偏振片用保护薄膜使用。而且,可适当组合防反射层、硬涂层、防眩层、防污层、光学各向异性层、取向层、液晶层、背涂层、防静电层、光扩散层等的功能层而赋予。特别是作为偏振片保护薄膜A1而使用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最外面时,优选在薄膜表面设置防反射层。
(防反射层)
下面对于本发明所使用的利用光干涉的防反射层进行说明。
(防反射层的构成)
本发明所使用的防反射层可以为只有低折射率层的单层构成,另外也可为多层的折射率层而构成。透明薄膜支持体上可具有硬涂层,在其表面上考虑到折射率、膜厚、层的数量、层的顺序而进行层合,以使得通过光学干涉降低反射率。防反射层可由折射率高于支持体的高折射率层、折射率比支持体低的低折射率层组合构成,或者特别优选由3层以上的折射率层所构成的防反射层,优选从支持体侧将折射率不同的三层,以中折射率层(折射率高于支持体或硬涂层,低于高折射率层的低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的顺序进行层合。
本发明的防反射薄膜的优选层构造例如下列所示。此处/表示层合配置。
背涂层/支持体/硬涂层/低折射率层
背涂层/支持体/硬涂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
背涂层/支持体/硬涂层/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
背涂层/支持体/防静电层/硬涂层/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
防静电层/支持体/硬涂层/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
背涂层/支持体/硬涂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
为了使灰尘、指纹的擦除容易,也可在最表面的低折射率层上进一步设置防污层。作为防污层,可优选使用含氟有机化合物。
(活性线固化树脂层)
本发明所使用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1中优选涂设硬涂层。对于作为硬涂层而用的活性线固化树脂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在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中使用的硬涂层优选使用活性线固化树脂层。
活性线固化树脂层是指,以通过紫外线、电子射线这样的活性线照射时,经由交联反应等而固化的树脂为主成份的层。作为活性线固化树脂,可优选使用含有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双键的单体的成份,可通过照射紫外线、电子射线这样的活性线使其固化而形成硬涂层。活性线固化树脂,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树脂可例举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电子射线固化性树脂等,但优选通过紫外线照射而固化的树脂。
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优选使用例如紫外线固化型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聚酯丙烯酸酯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环氧丙烯酸酯类树脂、紫外线固化型聚醇丙烯酸酯类树脂或紫外线固化型环氧树脂等。
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基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一般容易通过聚酯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单体或预聚物反所得的产物,再与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以下丙烯酸酯中包含甲基丙烯酸酯但仅以丙烯酸酯表示)、2-羟基丙基丙烯酸酯等具有羟基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反应而得。例如可使用特开昭59-151110号所记载的物质。
例如优选ユニデイツク17-806(大日本油墨(株)制100份及コロネ一トL(日本ポリウレタン(株)制)1份的混合物等。
作为紫外线固化型聚酯丙烯酸酯类树脂,一般由聚酯多元醇与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2-羟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反应而容易地形成,可使用特开昭59-151112号所记载的物质。
作为紫外线固化型环氧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例举使环氧丙烯酸酯为低聚物,向其添加反应性稀释剂、光反应引发剂,使其反应而生成的物质,可使用特开平1-105738号所记载的物质。
作为紫外线固化型多元醇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具体例子,可例举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等。
作为这些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光反应引发剂,具体而言,可例举苯偶因及其衍生物、乙酰苯、二苯甲酮、羟基二苯甲酮、米蚩酮、α-戊肟酯、噻吨酮等以及它们的衍生物,也可和光增敏剂一起使用。上述光反应引发剂也可作为光增敏剂用。另外在使用环氧丙烯酸酯类光反应引发剂时,可使用n-丁基胺、三乙基胺、三-n-丁基膦等增敏剂。在紫外线固化树脂组合物中所使用的光反应引发剂或光增敏剂相对于该组合物100质量份,为0.1至15质量份,优选1至10质量份。
树脂单体,例如作为具有1个不饱和双键的单体,可例举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环己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等的一般的单体。另外作为具有2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的单体,可例举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1,4-环己烷二丙烯酸酯、1,4-环己基二甲基重氮丙烯酸酯、上述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基酯等。
作为能在本发明中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市售品,可适当地选择以下物质而利用,即アデカオプトマ一KR·BY-系列:KR-400、KR-410、KR-550、KR-566、KR-567、BY-320B(旭电化(株)制);コ一エイハ一ドA-101-KK、A-101-WS、C-302、C-401-N、C-501、M-101、M-102、T-102、D-102、NS-101、FT-102Q8、MAG-1-P20、AG-106、M-101-C(广荣化学(株)制);セイカビ一ムPHC2210(S)、PHC X-9(K-3)、PHC 2213、DP-10、DP-20、DP-30、P1000、P1100、P1200、P1300、P1400、P1500、P1600、SCR900(大日精化工业(株)制);KRM7033、KRM7039、KRM7130、KRM7131、UVECRYL29201、UVECRYL29202(ダイセル·ユ一シ一ビ一(株)制);RC-5015、RC-5016、RC-5020、RC-5031、RC-5100、RC-5102、RC-5120、RC-5122、RC-5152、RC-5171、RC-5180、RC-5181(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オ一レツクスNo.340クリヤ(中国涂料(株)制);サンラツドH-601、RC-750、RC-700、RC-600、RC-500、RC-611、RC-612(三洋化成工业(株)制);SP-1509、SP-1507(昭和高分子(株)制);RCC-15C(グレ一ス·ヅヤパン(株)制)、アロニツクスM-6100、M-8030、M-8060(东亚合成(株)制)等。
另外,作为具体的化合物,可例举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烷基改性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等。
这些活性线固化树脂层可采用照相凹版涂布、浸涂、反向涂布(reverse coat)、金属丝棒涂布、模涂布、喷墨法等公知的方法涂设。
作为用于利用光固化反应使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固化、形成固化被膜层的光源,只要是能产生紫外线的光源就可无限地使用。例如可使用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碳弧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等。照射条件会因各个灯而不同,但活性线的照射量优选5至150mJ/cm2,特别优选20至100mJ/cm2
另外,在照射活性线时,优选在薄膜的搬运方向上一边赋予张力一边进行,更优选在宽方向也一边赋予张力一边进行。所赋予的张力优选30至300N/m。赋予张力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在背辊上在搬运方向上赋予张力,也可用拉幅机在宽方向上、或双轴方向赋予张力。由此可进一步获得平面性优异的薄膜。
作为紫外线固化树脂层组合物涂布液的有机溶剂,可从例如烃类(甲苯、二甲苯)、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醇)、酮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酯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乳酸甲酯)、乙二醇醚类、其它有机溶剂中适当选择,或混合它们而利用。优选使用含有5质量%以上,更优选含有5至80质量%以上的丙二醇单烷基醚(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至4)或丙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至4)等的上述有机溶剂。
另外,紫外线固化树脂层组合物涂布液,特别优选添加硅化合物。例如优选添加聚醚改性有机硅油等。该聚醚改性有机硅油的数均分子量例如1,000至100,000是合适的,优选2,000至50,000。数均分子量未达1,000时涂膜的干燥性下降,相反如果数均分子量超过100,000则有在涂膜表面上难以溢流的倾向。
作为硅化合物的市售品,可例举、优选使用DKQ8-779(ダウコ一ニング公司制商品名)、SF3771、SF8410、SF8411、SF8419、SF8421、SF8428、SH200、SH510、SH1107、SH3749、SH3771、BX16-034、SH3746、SH3749、SH8400、SH3771M、SH3772M、SH3773M、SH3775M、BY-16-837、BY-16-839、BY-16-869、BY-16-870、BY-16-004、BY-16-891、BY-16-872、BY-16-874、BY22-008M、BY22-012M、FS-1265(以上为东レ·ダウコ一ニング公司制商品名)、KF-101、KF-100T、KF351、KF352、KF353、KF 354、KF355、KF615、KF618、KF945、KF6004、聚硅氧烷X-22-945、X22-160AS(以上为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XF3940、XF3949(以上为东芝シリコ一ン公司制商品名)、デイスパロンLS-009(楠本化成公司制)、グラノ一ル410(共荣社油脂化学工业(株)制)、TSF4440、TSF4441、TSF4445、TSF4446、TSF4452、TSF4460(GE东芝シリコ一ン制)、BYK-306、BYK-330、BYK-307、BYK-341、BYK-344、BYK-361(ビツクケミ一ヅヤパン公司制)日本ユニカ一(株)制的L系列(例如L-7001、L7006、L-7604、L-9000)、Y系列、FZ系列(FZ-2203、FZ-2206、FZ-2207)等。
这些成份可提高对基材及底层的涂布性。添加到层合体最表面层时,不仅提高涂膜的防水、防油性、防污性外,而且在表面的耐擦伤性方面也发挥效果。这些成份相对于涂布液中的固体成份,优选以0.01至3质量%的范围添加。
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涂布液的涂布方法可采用上述方法。涂布量,作为湿膜厚0.1至30μm是合适的,优选0.5至15μm。另外,作为干膜厚0.1至20μm,优选1至10μm。
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可在涂布干燥中或后照射紫外线,作为为了得到上述5至150mJ/cm2的活性线的照射量的照射时间,宜为0.1秒至5分钟左右,从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的固化效率或者操作效率的观点考虑,较优选0.1至10秒。
另外,这些上述活性线照射部的照度优选50至150mW/m2
在这样得到的固化树脂层中,为了防止阻塞,另外提高耐擦伤性等或者为了使其具有防眩性、光扩散性,另外为了调整折射率,也可添加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的微粒。
作为在硬涂层中使用的无机微粒,可例举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钙、滑石、粘土、烧成高岭土、烧成硅酸钙、水合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及磷酸钙。特别优选使用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镁等。
另外作为有机微粒,可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树脂粉末、丙烯酸基苯乙烯类树脂粉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粉末、硅类树脂粉末、聚苯乙烯类树脂粉末、聚碳酸酯树脂粉末、苯并鸟粪胺类树脂粉末、三聚氰胺类树脂粉末、聚烯烃类树脂粉末、聚酯类树脂粉末、聚酰胺类树脂粉末、聚酰亚胺类树脂粉末或聚氟化乙烯类树脂粉末等加入到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中。特别优选的可例举交联聚苯乙烯粒子(例如综研化学制SX-130H、SX-200H、SX-350H)、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类粒子(例如综研化学制MX150、MX300)。
作为这些微粒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0.005至5μm,特别优选0.01至1μm。紫外线固化树脂组合物和微粒粉末的比率,相对于树脂组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以达到0.1至30质量份进行配混。
紫外线固化树脂层优选为JIS B 0601所规定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为1至50nm的透明硬涂层,或优选Ra为0.1至1μm左右的防眩层。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优选由光干涉式表面粗糙度测定器测定,例如可使用WYKO公司制的RST/PLUS测定。
另外,也优选使用用预先设置了凹凸的压花辊形成在表面上具有凹凸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层,或者采用喷墨法、印刷法通过在表面形成凹凸而赋予了防眩性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层。
<背涂层>
在本发明的硬涂膜的设置了硬涂层侧和相对侧的面上优选设置背涂层。设背涂层是为了矫正通过涂布或CVD等设置硬涂层或其它层所产生的卷曲问题。即,以设置了背涂层的面为内侧,可通过使其具有整体性质以使卷曲的程度平衡。予以说明的是,背涂层优选为兼作防阻塞层而涂设,此时在背涂层涂布组合物中为了使其具有防阻塞功能而优选添加微粒。
作为在背涂层中添加的微粒,作为无机化合物的例子,可例举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碳酸钙、碳酸钙、滑石、粘土、烧成高岭土、烧成硅酸钙、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锌、ITO、水合硅酸钙、硅酸铝、硅酸镁及磷酸钙。微粒,由于含有硅的物质降低雾度,优选,特别优选二氧化硅。
这些微粒例如以アエロヅルR972、R972V、R974、R812、200、200V、300、R202、0X50、TT600(以下均为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制)的商品名而在市场上出售,可使用。氧化锆的微粒例如以商品名アエロジルR976及R811(以上均为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制)的商品名在市场上出售,可使用。作为聚合物微粒的例子,可例举聚硅氧烷树脂、氟树脂及丙烯酸树脂,优选聚硅氧烷树脂,特别优选具有三次元网状构造的树脂,例如以トスパ一ル103、105、108、120、145、3120及240(以上均为东芝シリコ一ン(株)制)的商品名而在市场上被出售,可使用。
其中又以アエロジル200V、アエロジルR972V可保持低的雾度,同时防阻塞效果大,因此优选使用。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硬涂膜的硬涂层的背面侧的动摩擦系数优选为0.9以下,特别优选0.1至0.9。
在背涂层所含的微粒相对于粘合剂优选0.1至50质量%,更优选0.1至10质量%。设置背涂层时雾度的增加优选1%以下,更优选0.5%以下,特别优选0.0至0.1%。
背涂层具体而言可通过涂布含有使纤维素酯薄膜溶解或膨润的溶剂的组合物而进行。作为所使用的溶剂,除了使其溶解的溶剂及/或使其膨润的溶剂的混合物外,有时也包含不能使其溶解的溶剂,使用根据透明树脂薄膜的卷曲程度、树脂的种类而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了这些溶剂的组合物以及涂布量进行。
在想加强防止卷曲功能时,增加使所使用的溶剂组成溶解的溶剂及/或使其膨润的溶剂的混合比率,减少不能使其溶解的溶剂的比率是有效的。该混合比率优选(使其溶解的溶剂和/或膨润的溶剂)∶(不能使其溶解的溶剂)=10∶0至1∶9使用。作为这种混合组合物所含的能使透明树脂薄膜溶解或膨润的溶剂,有例如二烷、丙酮、甲基乙基酮、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四氯乙烷、三氯乙烷、氯仿等。作为不能使其溶解的溶剂,有例如甲醇、乙醇、n-丙醇、i-丙醇、n-丁醇或烃类(甲苯、二甲苯、环己醇)等。
这些涂布组合物优选使用照相凹版涂布、浸涂、反向涂布、金属丝棒涂布、模涂布等的方法以湿膜厚为1至100μm地涂布在透明树脂膜表面上,特别优选5至30μm。作为背涂层的粘合剂而使用的树脂,可例举例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乙酸乙烯酯与乙烯醇的共聚物、部分水解了的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氯化聚氯乙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的乙烯基类聚合物或共聚物;硝基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丙烯酯(优选乙酰基取代度1.8至2.3,丙酰基取代度0.1至1.0)、二乙酰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树脂等纤维素衍生物;马来酸及/或丙烯酸的共聚物、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树脂、聚乙烯基乙缩醛树脂、聚乙烯丁缩醛树脂、聚酯聚氨酯树脂、聚醚聚氨酯树脂、聚碳酸酯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聚酰胺树脂、胺基树脂、苯乙烯-丁二烯树脂、丁二烯-丙烯腈树脂等橡胶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氟类树脂等,但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丙烯酸树脂,以アクリペツトMD、VH、MF、V(三菱人造丝(株)制)、ハイパ一ルM-4003、M-4005、M-4006、M-4202、M-5000、M-5001、M-4501(根上工业股份公司制)、ダイヤナ一ルBR-50、BR-52、BR-53、BR-60、BR-64、BR-73、BR-75、BR-77、BR-79、BR-80、BR-82、BR-83、BR-85、BR-87、BR-88、BR-90、BR-93、BR-95、BR-100、BR-101、BR-102、BR-105、BR-106、BR-107、BR-108、BR-112、BR-113、BR-115、BR-116、BR-117、BR-118等(三菱レ一ヨン(株)制)的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为原料而制造的各种均聚物及共聚物在市场上出售,也可从其中选择优选的物质。
特别优选二乙酰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这样的纤维素类树脂层。
涂设背涂层的顺序为,在涂设与纤维素酯薄膜的背涂层的相对侧的层(透明硬涂层或其它例如防静电层等的层)之前或之后都可以,但以背涂层兼作防阻塞层时优选先涂设。或者也可以在硬涂层的涂设前后分2次以上涂布背涂层。
<低折射率层>
本发明所使用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1中优选使用的低折射率层适合使用下列中空二氧化硅类微粒。
(中空二氧化硅类微粒)
中空微粒为,(I)由多孔质粒子及设置在该多孔质粒子表面上的被覆层所形成的复合粒子,或(II)内部具有空洞且被内容物为溶剂、气体或多孔质物质填充了的空洞粒子。予以说明的是,低折射率层中可含有(I)复合粒子或者(II)空洞粒子中任何一种,也可以含有两者。
予以说明的是,空洞粒子为内部具有空洞的粒子,空洞被粒子壁包围。空洞内被调制时所使用的溶剂、气体或多孔质物质等的内容物填充。这样的中空球状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5至300nm,更优选10至200nm的范围。所使用的中空球状微粒可根据所形成透明被膜的厚度适当选择,优选在所形成的低折射率层等的透明被膜的膜厚的2/3至1/10的范围。为了形成低折射率层,这些中空球状微粒优选以分散于适当的介质中的状态使用。作为分散介质优选水、醇(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酮(例如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及酮醇(例如二丙酮醇)。
复合粒子的被覆层的厚度或空洞粒子的粒子壁的厚度希望1至20nm,优选2至15nm的范围。复合粒子的情况下,被覆层的厚度未达1nm时有时不能完全被覆粒子,作为后述涂布液成份的聚合度低的硅酸单体、低聚物等容易进入复合粒子的内部,内部的多孔性减少,有时不能充分得到低折射率效果。另外,如果被覆层的厚度超过20nm,虽然前述硅酸单体、低聚物不能进入内部,但复合粒子的多孔性(细孔容积)降低,有时候不能充分得到低折射率的效果。另外,在空洞粒子的情况下,粒子壁厚度未达1nm时有时候不能维持粒子形状,另外即使厚度超过20nm低折射率的效果也不能充分显示。
复合粒子的被覆层或空洞粒子的粒子壁优选以二氧化硅为主成份。另外也可含有二氧化硅以外的成份,具体而言可例举Al2O3、B2O3、TiO2、ZrO2、SnO2、CeO2、P2O3、Sb2O3、MoO3、ZnO2、WO3等。作为构成复合粒子的多孔质粒子,可例举二氧化硅所形成的物质、二氧化硅及二氧化硅以外的无机化合物所形成的物质、CaF2、NaF、NaAlF6、MgF等所形成的物质。其中特别优选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硅以外的无机化合物的复合氧化物所形成的多孔质粒子。作为二氧化硅以外的无机化合物,可例举例如Al2O3、B2O3、TiO2、ZrO2、SnO2、CeO2、P2O3、Sb2O3、MoO3、ZnO2、WO3等的1种或2种以上。该多孔质粒子中以SiO2表示二氧化硅、以氧化物换算(MOx)表示二氧化硅以外的无机化合物时的摩尔比MOx/SiO2希望0.0001至1.0,优选0.001至0.3的范围。多孔质粒子的摩尔比MOx/SiO2未达0.0001的物质难以得到,既使得到,细孔容积也小,得不到低折射率的粒子。另外,多孔质粒子的摩尔比MOx/SiO2超过1.0时,因二氧化硅比率变少,细孔容积变大,有时更难以得到低折射率的物质。
这样的多孔质粒子的细孔容积希望0.1至1.5ml/g,优选0.2至1.5ml/g的范围。细孔容积未达0.1ml/g时,将不能得到折射率充分降低了的粒子,超过1.5ml/g时微粒的强度降低,有时所得的被膜的强度降低。予以说明的是,这样的多孔质粒子的细孔容积可通过水银压入法求取。另外作为空洞粒子的内容物,可例举调制粒子时使用的溶剂、气体、多孔质物质等。溶剂中也可含有调制空洞粒子时所使用的粒子前体的未反应物、所使用的催化剂等。另外,作为多孔质物质,可例举在上述多孔质粒子中所列举表示的化合物所形成的物质。这些内容物可为单一成份所形成的物质,也可为多个成份的混合物。
作为这样的中空球状微粒的制造方法可适当地采用例如特开平7-133105号公报的段落编号[0010]至[0033]所公开的复合氧化物胶态粒子的调制方法。
这样得到的中空微粒的折射率,由于内部为空洞,折射率低,使用了其的本发明中使用的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1.30至1.50,更优选1.35至1.44。
具有外壳层、内部为多孔质或空洞的中空二氧化硅类微粒在低折射率层涂布液中的含量(质量)优选10至80质量%,更优选20至60质量%。
(四烷氧基硅烷化合物或其水解物)
本发明的低折射率层优选含有四烷氧基硅烷化合物或其水解物作为溶胶凝胶材料。
作为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低折射率层用的材料,除了上述无机硅氧化物外,还优选使用具有有机基的硅氧化物。一般称该物质为溶胶凝胶材料,可使用金属醇盐、有机烷氧基金属化合物及其水解物。特别优选烷氧基硅烷、有机烷氧基硅烷及其水解物。作为其例子,可例举四烷氧基硅烷(四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等)、烷基三烷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芳基三烷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二烷基二烷氧基硅烷、二芳基二烷氧基硅烷等。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低折射率层优选含有上述的硅氧化物及下述的硅烷偶合剂。
作为具体的硅烷偶合剂的例子,可例举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乙氧基硅烷、甲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甲基三丁氧基硅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乙氧基硅烷、苯基三甲氧基硅烷、苯基三乙氧基硅烷、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等。
另外,作为对于硅具有2取代烷基的硅烷偶合剂,可例举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苯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苯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等。
作为硅烷偶合剂的具体例子,可例举信越化学工业股份公司制KBM-303、KBM-403、KBM-402、KBM-403、KBM-1403、KBM-502、KBM-503、KBE-502、KBE-503、KBM-603、KBE-603、KBM-903、KBE-903、KBE-9103、KBM-802、KBM-803等。
这些硅烷偶合剂优选预先以必要量的水进行水解。如果硅烷偶合剂水解,上述硅氧化物粒子及具有有机基的硅氧化物的表面容易反应,可形成更强固的膜。另外,也可以预先将水解了的硅烷偶合剂加入到涂布液中。
另外,低折射率层也可含有5至50质量%的聚合物。聚合物具有粘接微粒、维持含有空隙的低折射率层的构造的功能。调整聚合物的使用量以使得不填充空隙、可维持低折射率层强度。聚合物的量优选低折射率层的全量的10至30质量%。为了用聚合物粘接微粒,优选(1)使聚合物结合于微粒的表面处理剂,或(2)以微粒为芯,其周围形成聚合物壳,或(3)作为微粒间的粘合剂,使用聚合物。
粘合剂聚合物优选具有饱和烃或聚醚作为主链的聚合物,更优选具有饱和烃作为主链的聚合物。粘合剂聚合物优选交联。具有饱和烃作为主链的聚合物优选通过乙烯性不饱和单体的聚合反应而得。为了得到交联的粘合剂聚合物,优选使用具有2个以上的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具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的例子,可例举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二环己烷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3-环己烷四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酯聚丙烯酸酯)、乙烯基苯及其衍生物(例如1,4-二乙烯基苯、4-乙烯基苯甲酸-2-丙烯酰基乙基酯、1,4-二乙烯基环己酮)、乙烯基砜(例如二乙烯基砜)、丙烯酰胺(例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及甲基丙烯酰胺。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低折射率层,可为通过热或电离放射线而交联的含氟树脂(以下也称为“交联前的含氟树脂”)交联形成的低折射率层。
作为交联前的含氟树脂,可优选例举由含氟乙烯单体及为了赋予交联性基的单体所形成的含氟共聚物。作为上述含氟乙烯基单体单元的具体例子,可例举例如氟烯烃类(例如氟乙烯、亚乙烯基氟化物、四氟乙烯、六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2,2-二甲基-1,3-二茂等)、(甲基)丙烯酸的部分或完全氟化烷基酯衍生物类(例如ビスコ一ト6FM(大阪有机化学制)、M-2020(大金制)等)、完全或部分氟化乙烯醚类等。作为为了赋予交联性基的单体,可例举例如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缩水甘油基醚等的分子内预先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乙烯单体,及具有羧基、羟基、胺基、磺酸基等的乙烯基单体(例如(甲基)丙烯酸、羟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羟基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烯丙基丙烯酸酯、羟基烷基乙烯醚、羟基烷基烯丙醚等)。后者,如特开平10-25388号、10-147739号所记载的那样,在共聚后,通过加入具有和聚合物中的官能团反应的基团和另外1个以上的反应性基团的化合物,可导入交联构造。在交联性基的例子中,可例举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二异氰酸酯、环氧基、氮杂环丙烷、唑啉、醛基、羰基、肼、羧基、羟甲基及活性亚甲基等。含氟共聚物为,通过加热而反应的交联基、或乙烯性不饱和基和热自由基引发剂或环氧基和热酸引发剂等的组合,在加热交联的情况下,为热固化型,通过乙烯性不饱和基和光自由基引发剂或环氧基和光酸引发剂等的组合,通过照射光(优选紫外线、电子束等)而交联时,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
为了形成交联前的含氟共聚物而使用的上述各单体的使用比例,含氟乙烯基单体优选20至70摩尔%,较优选40至70摩尔%,为了赋予交联性基的单体优选为1至20摩尔%,较优选5至20摩尔%,并用的其它单体优选10至70摩尔%,较优选10至50摩尔%。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低折射率层,可采用浸涂法、气刀涂布法、幕涂法、辊涂法、金属丝棒涂法、照相凹版涂法或挤出涂法(extrusioncoating)(美国专利2681294号),通过涂布而形成。另外也可同时涂布2层以上。对于同时涂布的方法,在美国专利2,761,791号、2,941,898号、3,508,947号、3,526,528号及原崎勇次著、コ一テイング工学、253页、朝仓书店(1973)中有记载。
本发明的低折射率层的膜厚优选为50至200nm,更优选60至150nm。
<高折射率层及中折射率层>
在本发明中,为了降低反射率,优选在透明支持体和低折射率层之间设置高折射率层。另外,为了反射率的降低,更优选在该透明支持体和高折射率层之间设置中折射率层。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1.55至2.30,更优选1.57至2.20。将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进行调整以使其为透明支持体的折射率及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中间值。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优选1.55至1.80。高折射率层及中折射率层的厚度优选5nm至1μm,更优选10nm至0.2μm,最优选30nm至0.1μm。高折射率层及中折射率层的雾度优选5%以下,更优选3%以下,最优选1%以下。高折射率层及中折射率层的强度优选以1kg荷重的铅笔硬度计为H以上,更优选2H以上,最优选3H以上。
本发明所使用的中、高折射率优选涂布含有下列通式(1)所示的有机钛化合物的单体、低聚物或其水解物的涂布液,使其干燥而形成的折射率为1.55至2.5的层。
通式(1)  Ti(OR1)4
式中,作为R1可为碳数1至8的脂肪族烃基,但优选碳数1至4的脂肪族烃基。另外,有机钛化合物的单体、低聚物或其水解物为,醇盐基受到水解而以-Ti-O-Ti-方式进行反应,制作交联构造,形成固化了的层。
本发明所使用的有机钛化合物的单体、低聚物,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例举Ti(OCH3)4、Ti(OC2H5)4、Ti(O-n-C3H7)4、Ti(O-i-C3H7)4、Ti(O-n-C4H9)4、Ti(O-n-C3H7)4的2至10聚物、Ti(O-i-C3H7)4的2至10聚物、Ti(O-n-C4H9)4的2至10聚物等。它们可单独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特别优选Ti(O-n-C3H7)4、Ti(O-i-C3H7)4、Ti(O-n-C4H9)4、Ti(O-n-C3H7)4的2至10聚物,Ti(O-n-C4H9)4的2至10聚物。
本发明所使用的有机钛化合物的单体、低聚或其水解物希望占涂布液中所含的固体成份的50.0质量%至98.0质量%。固体成份比率更优选50质量%至90质量%,特别优选55质量%至90质量%。除此之外,在涂布组合物中也优选添加有机钛化合物的聚合物(预先进行有机钛化合物的水解而交联的物质)或氧化钛微粒。
本发明所使用的高折射率层及中折射率层优选优选含有金属氧化物粒子作为微粒,更优选含有粘合剂聚合物。
在上述涂布液调制法中,如果组合水解/聚合后的有机钛化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粒子,金属氧化物粒子和水解/聚合后有机钛化合物强国地粘接,可得到兼具粒子硬度和均匀的膜柔软性的强固的涂膜。
高折射率层及中折射率层所使用的金属氧化物粒子优选折射率为1.80至2.80,更优选1.90至2.80。金属氧化物粒子的1次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优选1至150nm,更优选1至100nm,最优选1至80nm。层中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优选1至200nm,较优选5至150nm,更优选10至100nm,最优选10至80nm。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平均粒径为20至30nm以上时可以通过光散射法测定,在20至30nm以下时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照相测定。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比表面积,作为以BET法测定的值,优选10至400m2/g,更优选20至200m2/g,最优选30至150m2/g。
作为金属氧化物粒子的例子,为具有选自Ti、Zr、Sn、Sb、Cu、Fe、Mn、Pb、Cd、As、Cr、Hg、Zn、Al、Mg、Si、P及S中的至少1种元素的金属氧化物,具体而言,可例举二氧化钛(例如金红石、金红石/锐钛矿的混晶、锐钛矿、非晶质构造)、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锌及氧化锆。其中特别优选氧化钛、氧化锡及氧化铟。金属氧化物粒子可以以这些金属的氧化物为主成份,还可以含有其它元素。主成份是指,构成粒子的成份中含量(质量%)最多的成份。作为其它元素,可例举Ti、Zr、Sn、Sb、Cu、Fe、Mn、Pb、Cd、As、Cr、Hg、Zn、Al、Mg、Si、P及S等。
金属氧化物粒子优选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可使用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实施。作为在表面处理中使用的无机化合物的例子,可例举氧化铝、二氧化硅、氧化锆及氧化铁。其中优选氧化铝及二氧化硅。作为在表面处理中使用的有机化合物的例子,可例举多元醇、烷醇胺、硬脂酸、硅烷偶合剂及钛酸酯偶合剂。其中最优选硅烷偶合剂。
高折射率层及中折射率层中的金属氧化物粒子的比率优选5至65体积%,更优选10至60体积%,特别优选20至55体积%。
上述金属氧化物粒子是以分散于介质中的的分散体的状态,供给用于形成高折射率层及中折射率层的涂布液。作为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分散介质,优选使用沸点60至170℃的液体。作为分散溶剂的具体例子,可例举水、醇(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苄醇)、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甲酸丁酯)、脂肪族烃(例如己烷、环己烷)、卤化烃(例如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方香族烃(例如苯、甲举、二甲举)、酰胺(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醚(例如二乙醚、二烷、四氢呋喃)、醚醇(例如1-甲氧基-2-丙醇)。其中特别优选甲苯、二甲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及丁醇。
另外,金属氧化物粒子可使用分散机分散于介质中。作为分散机的例子,可例举侧研磨辗机(例如附针的砂磨机)、高速叶轮磨机、球磨机、辊辗机、アトライタ一及胶体磨。特别优选侧研磨辗机及高速涡轮辗机。另外也可实施预备分散处理。作为预备分散处理中使用的分散机的例子,可例举球磨机、三辊辗机、捏和机及挤出机。
本发明所使用的高折射率层及中折射率层,优选以具有交联构造的聚合物(以下亦称为交联聚合物)作为粘合剂聚合物使用。作为交联聚合物的例子,可例举聚烯烃等的具有饱和烃链的聚合物、聚醚、聚脲、聚氨酯、聚酯、聚胺、聚酰胺及三聚氰胺树脂等的交联物。其中优选聚烯烃、聚醚及聚氨酯的交联物,更优选聚烯烃及聚醚的交联物,最优选聚烯烃的交联物。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单体,最优选具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单体,作为其例子,可例举多元醇及(甲基)丙烯酸的酯(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二环己烷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2,3-环己烷四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酯聚丙烯酸酯)、乙烯基苯及其衍生物(例如1,4-二乙烯基苯、4-乙烯基苯甲酸-2-丙烯酰基乙基酯、1,4-二乙烯基环己酮)、乙烯基砜(例如二乙烯基砜)、丙烯酰胺(例如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及甲基丙烯酰胺等。具有阴离子性基的单体,以及具有氨基或季铵基的单体可以使用市售的单体。作为优选使用的市售的具有阴离子性基的单体,可例举KAYAMARPM-21、PM-2(日本化药(株)制)、Antox MS-60、MS-2N、MS-NH4(日本乳化剂(株)制)、アロニツクスM-5000、M-6000、M-8000系列(东亚合成化学工业(株)制)、ビスコ一ト#2000系列(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制)、ニユ一フロンテイアGX-8289(第一工业制药(株)制)、NK酯CB-1、A-SA(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制)、AR-100、MR-100、MR-200(第八化学工业(株)制)等。另外,作为优选使用的市售的具有氨基或季铵基的单体,可例举DMAA(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制)、DMAEA、DMAPAA(兴人(株)制)、グレンマ一QA(日本油脂(株)制)、ニユ一フロンテイアC-1615(第一工业制药(株)制)等。
聚合物的聚合反应可使用光聚合反应或热聚合反应。特别优选光聚合反应。为了聚合反应,优选使用聚合引发剂。可例举例如为了形成硬涂层的粘合剂聚合物而使用的热聚合引发剂、以及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使用市售的聚合引发剂。除了聚合引发剂,还可使用聚合促进剂。聚合引发剂及聚合促进剂的添加量优选单体全量的0.2至10质量%。
防反射层的各层或其涂布液中,除了上述成份(金属氧化物粒子、聚合物、分散介质、聚合引发剂、聚合促进剂)外,可添加阻聚剂、流平剂、增粘剂、防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硅烷偶合剂、防静电剂及粘接赋予剂。
本发明的中~高折射率层及低折射率层的涂设后,为了促进含有金属醇盐的组合物的水解或固化,优选照射活性能量线。更优选每涂设各层就照射活性能量线。
本发明所使用的活性能量线只要为紫外线、电子射线、γ射线等使化合物活化的能量源就可无限制地使用,优选紫外线、电子射线,从处理简便、容易得到高能量的方面考虑,优选紫外线。作为使紫外线反应性化合物进行光聚合的紫外线光源,只要是产生紫外线的光源都可使用。可使用例如,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碳弧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等。另外,也可使用ArF准分子激光器、KrF准分子激光器、准分子灯(excimer lamp)或同步加速器(synchrotron)放射光等。照射条件会因各灯而异,但照射光量优选20mJ/cm2至10,000mJ/cm2,更优选100mJ/cm2至2,000mJ/cm2,特别优选400mJ/cm2至2,000mJ/cm2
(偏振片)
下面对本发明的偏振片,及使用其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偏振片可以用一般方法制作。优选对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或光学补偿薄膜W的背面侧(与起偏镜贴合的面侧)进行碱皂化处理后,分别使用完全皂化型聚乙烯醇水溶液将处理后的薄膜贴合到在碘溶液中浸渍拉伸而制作的起偏镜的两面上。
偏振片的主要构成要素的起偏镜是指,仅能通过一定方向的极化波面的光的元件,目前已知的具有代表性的起偏镜为聚乙烯醇类偏光薄膜,其有在聚乙烯醇类薄膜上染色碘素而成的起偏镜和对双色性染料染色而成的起偏镜。起偏镜为对聚乙烯醇水溶液制膜、使其单轴拉伸,染色,或染色再行单轴拉伸后,优选用硼化合物进行耐久性处理而成的物质。起偏镜的膜厚为5至40μm,优选5至30μm,特别优选5至25μm。在该起偏镜的面上,贴合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或光学补偿薄膜W,形成偏振片。优选通过以完全皂化聚乙烯醇等为主成分的水系粘接剂进行贴合。另外,在皂化适应性低的纤维素酯薄膜以外的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可介由适当的压敏粘合层在偏振片上进行粘接加工。
起偏镜由于为单轴方向(通常为长度方向)拉伸,因此如果将偏振片置于高温高湿下,拉伸方向(通常为长度方向)收缩,在和拉伸垂直的方向(通常为宽度方向)上伸长。偏振片保护用薄膜的膜厚变得越薄偏振片的伸缩率就变得越大,特别是起偏镜的拉伸方向的收缩量大。通常由于起偏镜的拉伸方向和偏振片保护用薄膜的拉延方向(MD方向)贴合,因此将偏振片保护用薄膜薄膜化时,抑制流延方向的伸缩率特别重要。本发明所使用的纤维素酯薄膜及光学补偿薄膜由于尺寸稳定性优异,因此适合作为这样的偏振片保护薄膜使用。
偏振片可进一步在偏振片的一面上贴合保护薄膜,在相反面贴合分离薄膜(separate film)而构成。保护薄膜及分离薄膜以在偏振片出货时、产品检查时等保护偏振片的目的而使用。此时保护薄膜以保护偏振片的表面的目的而进行贴合,在将偏振片贴合到液晶板面的相反面侧使用。另外,分离薄膜以覆盖向液晶板贴合的粘接层的目的而使用,在将偏振片贴合到液晶单元的面侧使用。
本发明的偏振片的特征为,在设有垂直取向方式的液晶单元及挟持该液晶单元的偏振片A与偏振片B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偏振片A具有偏振片保护薄膜A1、A2,上述偏振片B具有偏振片保护薄膜B1、B2,配置在液晶单元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中至少一方含有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中至少一方配置本发明的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W,由此具有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特征。或者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可为在纤维素酯薄膜Y上设置了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W。
各偏振片的另一面上可使用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光学补偿薄膜W,也可使用其它偏振片保护薄膜。相对于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光学补偿薄膜W,另一面所使用的偏振片保护薄膜可使用市售的纤维素酯薄膜。例如,作为市售的纤维素酯薄膜,优选使用KC8UX2M、KC4UX、KC5UX、KC4UY、KC8UY、KC12UR、KC8UCR-3、KC8UCR-4、KC8UY-HA、KC8UX-RHA(以上为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制)、フジタツクTD80UF、フジタツクT80UZ、フジタツクT40UZ、防反射薄膜(富士薄膜CVクリアビユ一UA、富士写真(株)制)等。
另外,另一面所使用的偏振片保护薄膜,特别是可见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1中,优选具有厚2至20μm的硬涂层或防眩(antiglare)层。例如优选使用特开2003-114333号公报、特开2004-203009号公报、2004-354699号公报、2004-354828号公报等所记载的具有硬涂层或防眩层的偏振片保护薄膜。而且,优选在透明硬涂层或防眩层上具有至少含有低折射率层的上述防反射层,特别优选在该低折射率层中含有上述中空微粒。
(液晶显示装置)
通过将本发明的偏振片组装到显示装置中,可制作各种可见性优异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适用于VA型(MVA型、PVA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使用本发明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使用于多畴型液晶显示装置,更优选在双折射方式的多畴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可进一步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多畴化是指,将构成1像素的液晶单元再分割为多个的方式,已报道了也适用于视野角依存性的改善·画像显示的对称性提高的各种方式“置田、山内:液晶,6(3),303(2002)”。该液晶显示单元如“山田、山原:液晶,7(2),184(2003)”所示,但不限于此。
显示单元的显示质量,优选在人观察中左右对称。因此显示单元为液晶显示单元时,可实质上以观察侧的对称性为优先再进行多畴化。畴的分割可采用公知的方法,可通过2分割法、更优选4分割法,考虑到公知的液晶模式的性质而决定。
本发明的偏振片可有效使用以垂直取向模式为代表的MVA(Multi-domein Vertical Alignment)方式,特别是4分割了的MVA方式,通过电极配置而多畴化了的公知的PVA(Patterned VerticalAlignment)模式。
实施例
以下将例举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纤维素酯薄膜A的制作)
(二氧化硅分散液A)
アエロジル972V(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制)    12质量份
(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16nm,表观比重90g/升)
乙醇                                    88质量份
使用溶解棒搅拌混合上述成份30分钟后,用マントンゴ一リン进行分散。在二氧化硅分散液中一边搅拌一边投入88质量份的二氯甲烷,用溶解棒搅拌混合30分钟,制成二氧化硅分散稀释液A。
(联机添加液A的制作)
チヌビン109(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株)制)11质量份
チヌビン171(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ズ(株)制)5质量份
二氯甲烷                                       100质量份
将上述成份投入到密闭容器中加热、搅拌,同时完全溶解、过滤。
向其一边搅拌一边加入36质量份的二氧化硅分散稀释液A,再搅拌30分钟后,一边搅拌一边加入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乙酰基取代度1.9、丙酰基取代度0.8)6质量份,再搅拌60分钟后,用アドバンテツク东洋(株)制的聚丙烯卷筒(wind cartridge)过滤器TCW-PPS-1N过滤,调制成联机添加液A。
(胶浆液A的调制)
纤维素酯(由绒棉(linter cotton)合成的纤维素三乙酸酯、Mn=148000、Mw=310000、Mw/Mn=2.1、乙酰基取代度2.92)
                                              100质量份
三苯基磷酸酯                                  10质量份
联苯基二苯基磷酸酯                            2质量份
二氯甲烷                                      430质量份
乙醇                                          40质量份
将上述成份投入到密闭容器中加热、搅拌,同时完全溶解,使用安積滤纸(株)制的安積滤纸No.24进行过滤,调制成胶浆液A。
制膜路线(line)中用日本精線(株)制的フアインメツトNF过滤胶浆液A。在联机添加液路线中,用日本精線(株)制的フアインメツトNF过滤联机添加液A。相对于过滤后的100质量份胶浆液A,加入2质量份过滤后的联机添加液A,用联机混合机(东レ静止型管内混合机Hi-Mixer、SWJ)进行充分混合,然后用带状流延装置在温度35℃下以宽2m在不锈钢带支持体上均匀流延。在不锈钢带支持体上使溶剂蒸发,直到残留溶剂量达到120%,从不锈钢带支持体上剥离。以35℃使剥离了的纤维素酯纤维网的溶剂蒸发,切成宽1650mm,其后,用拉幅机在TD方向(和薄膜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拉伸1.1倍,同时以135℃的干燥温度使其干燥。此时用拉幅机开始拉伸时的残留溶剂量为30%。
其后,以120℃使其干燥后,用多个辊搬运135℃的热处理区,同时结束热处理,切成1.5m宽,在薄膜两端实施宽15mm、平均高10μm的滚花加工,以卷取初期张力为220N/m、终张力为110N/m卷曲成内径为6英寸的芯(core),得到纤维素酯薄膜A。由不锈钢带支持体的旋转速度和拉幅机的运转速度算出来的刚刚剥离后的MD方向(和薄膜搬运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拉伸倍率为1.07倍。纤维素酯薄膜A的残留溶剂量不到0.1%,平均膜厚为80μm,卷数为3000m。Ro为0mm,Rt为50nm。
(纤维素酯薄膜1至31的制作)
(聚合物X的合成)
在具有搅拌机、2个滴液漏斗、气体导入管及温度计的烧瓶中,加入表1所记载的种类以及比率的单体Xa、Xb混合液40g、链转移剂的巯基丙酸2g以及甲苯30g,升温至90℃。其后,从一个滴液漏斗用3小时滴加表1所记载的种类以及比率的Xa、Xb混合液60g,同时从另一个滴液漏斗用3小时滴加在14g甲苯中溶解了的偶氮二异丁腈0.4g,其后进一步用2小时滴加溶解在56g甲苯中的偶氮二异丁腈0.6g后,进而继续反应2小时,得到聚合物X。该聚合物X的重均分子量通过下述测定法示于表1中。改变链转移剂的巯基丙酸的添加量、偶氮二异丁腈的添加速度,制成分子量不同的聚合物X。
予以说明的是,表1所记载的MA、MMA、HEA及HEMA分别为以下化合物的简称。
MA:丙烯酸甲酯
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HEA: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
HEMA: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分子量测定)
重均分子量的测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测定条件如下所示。
溶剂:二氯甲烷
柱:Shodex K806、K805、K803G(接连3个昭和电工(株)制而使用)
柱温度:25℃
试样浓度:0.1质量%
检测器:RI Model 504(GLサイエンス公司制)
泵:L6000(日立制作所(株)制)
流量:1.0ml/min
校正曲线:使用标准聚苯乙烯STK standard聚苯乙烯(東ン一(株)制)Mw=1000000至500的13样品的校正曲线。13样品几乎相等间隔地使用。
(聚合物Y的合成)
以特开2000-128911号公报所记载的聚合方法进行本体聚合。即,在具有搅拌机、氮气导入管、温度计、投入口及回流冷却管的烧瓶中,作为单体Ya,投入下述的丙烯酸甲酯或者甲基丙烯酸甲酯,导入氮气,在搅拌下添加烧瓶内以氮气置换了的下述的硫甘油。硫甘油添加后,适当改变内容物的温度,进行4小时聚合,将内容物返回室温,向其添加二苯甲酮为5质量%的四氢呋喃溶液20质量份,使聚合停止。将内容物移入到蒸发器中,在80℃减压下去除四氢呋喃、残存的单体以及残存的硫甘油,得表1所记载的聚合物Y。该聚合物Y的重均分子量通过上述测定法示于表1。
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       100质量份
硫甘油                           5质量份
(聚合物UV剂P-1合成例)
通过下列所记载的方法合成2(2’-羟基-5’-叔丁基-苯基)-5-羧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2H-苯并三唑(例示化合物MUV-19)。
将20.0g的3-硝基-4-氨基-苯甲酸溶解于160ml的水中,加入浓盐酸43ml。在0℃下加入溶解于20ml的水中的8.0g的亚硝酸钠后,一直在0℃下搅拌2小时。将该溶液一边用碳酸钾将液性保持为碱性,一边在0℃下滴加到17.3g的4-叔丁基苯酚溶解在50m1的水和100ml的乙醇而成的溶液中,将溶液一边保持在0℃一边搅拌1小时,进而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用盐酸使反应液为酸性,过滤所生成的沉淀物后,充分水洗。
使过滤后的沉淀溶解在500ml的1摩尔/L的NaOH水溶液中,加入35g的锌粉末后,滴加40%的NaOH水溶液110g。滴加后,搅拌约2小时,过滤,水洗,用盐酸中和滤液,达到中性。过滤析出的沉淀物,水洗、干燥后,用乙酸乙酯和丙酮的混合溶剂进行重结晶,得到2(2’-羟基-5’-叔丁基-苯基)-5-羧酸-2H-苯并三唑。
接着,将10.0g的2(2’-羟基-5’-叔丁基-苯基)-5-羧酸-2H-苯并三唑和0.1g的氢醌、4.6g的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0.5g的对甲苯磺酸加入到甲苯100ml中,用具有酯管的反应容器进行10小时加热回流。将反应溶液注入水中,将析出的结晶过滤、水洗、干燥,用乙酸乙酯进行重结晶,由此得到作为例示化合物MUV-19的2(2’-羟基-5’-叔丁基-苯基)-5-羧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2H-苯并三唑。
然后,通过下列所记载的方法合成2(2’-羟基-5’-叔丁基-苯基)-5-羧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2H-苯并三唑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高分子UV剂P-1)。
在四氢呋喃80ml中,加入上述合成例3所合成的4.0g的2(2’-羟基-5’-叔丁基-苯基)-5-羧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2H-苯并三唑和6.0g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然后加入偶氮异丁腈1.14g。在氮气环境下加热回流9小时。减压馏去四氢呋喃后,再溶解于20ml的四氢呋喃中,滴加到过量许多的甲醇中。滤取所析出的沉淀物,用40℃进行真空干燥,得到9.1g灰白色粉状聚合物的高分子UV剂P-1。该共聚物,通过以标准聚苯乙烯为基准的GPC分析,确认是数均分子量为4500的物质。另外,由NMR光谱及UV光谱,确认上述共聚物为2(2’-羟基-5’-叔丁基-苯基)-5-羧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2H-苯并三唑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上述聚合物的组成大约为2(2’-羟基-5’-叔丁基-苯基)-5-羧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2H-苯并三唑∶甲基丙烯酸甲酯=40∶60。
(纤维素酯薄膜Y的制作)
如下制作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
(胶浆液的调制)
纤维素酯(由绒棉合成的纤维素三乙酸酯、Mn=148000、Mw=310000、Mw/Mn=2.1、乙酰基取代度2.92)                     100质量份
聚合物X                                       表1记载量
聚合物Y                                       表1记载量
聚合物UV剂P-1                                 3质量份
氧化硅微粒(アエロジルR972V(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式会社制)
0.1                                           质量份
二氯甲烷                                      430质量份
乙醇                                          40质量份
(纤维素酯薄膜Y的制膜)
以表1所记载的聚合物X、聚合物Y添加比率制作上述胶浆液,然后用日本精综(株)制的フアインメツトNF进行过滤,用带状流延装置以温度22℃、2m宽在不锈钢带支持体上均匀地流延。在不锈钢带支持体上,使溶剂蒸发直到残留溶剂量达到90%,以剥离张力162Newton/m从不锈钢带支持体上剥离。以35℃使剥离了的纤维素酯纤维网的溶剂蒸发,切成1.6m宽,其后用拉幅机在宽方向拉伸1.1倍,同时以135℃的干燥温度使其干燥。此时用拉幅机开始拉伸时的残留溶剂量为10%。用拉幅机拉伸后以130℃进行5分钟缓和后,一边用多个辊搬运120℃、130℃的干燥区一边使干燥结束,切成1.5m宽,在薄膜两端进行宽10mm、高5μm的滚花加工,以初期张力为220N/m、终张力为110N/m卷取成内径为6英寸的芯,得到表1所记载的本发明的纤维素酯薄膜Y的纤维素酯薄膜1至31。由不锈钢带支持体的旋转速度和拉幅机的运转速度算出的MD方向的拉伸倍率为1.1倍。表1所记载的纤维素酯薄膜的残留溶剂量分别为0.1%,膜厚为80μm、卷数为4000m。
予以说明的是,纤维素酯薄膜30除了将膜厚调整为40μm以外、纤维素酯薄膜8除了将膜厚调整为60μm以外,其余同样进行制作,纤维素酯薄膜4、29除了不使用上述聚合物UV剂P-1以外,其余同样进行制作,而且纤维素酯薄膜30、31除了代替上述聚合物UV剂P-1而添加下述紫外线吸收剂以外,其余同样进行制作。
チヌビン109(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ゲ(株)制)1.5
质量份
チヌン171(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ゲ(株)制)0.7
质量份
<评价方法>
对于得到的纤维素酯薄膜1至31实施以下的评价。
(光程差Ro、Rt)
使用自动双折射率计(王子计测机器(株)制、KOBRA-21ADH)在23℃、55%RH的环境下在590nm的波长中测定纤维素酯薄膜1至31的10个点,求取式(a)表示的面内方向的光程差Ro及式(b)表示的厚度方向的光程差Rt。分别测定10个点,用其平均值表示。予以说明的是,平均折射率通过阿贝折射率计求出。
式(a)Ro=(nx-ny)×d
式(b)Rt={(nx+ny)/2-nz}×d(式中,Ro表示薄膜面内光程差值,Rt表示薄膜厚度方向光程差值,nx表示薄膜面内的迟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薄膜面内的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薄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薄膜厚度(nm)。)
上述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以及表2中。
[表1]
  纤维素酯薄膜No.   聚合物X   聚合物Y
  Xa   Xb   重均分子量   种类   重均分子量
  种类   比率(%)   种类   比率(%)
  1   MMA   80   HEA   20   5000   MA   1000
  2   MMA   100   HEA   0   5000   MA   1000
  3   MMA   98   HEA   2   5000   MA   1000
  4   MMA   90   HEA   10   5000   MA   1000
  5   MMA/MA   80/10   HEA   10   5000   MA   1000
  6   MMA   85   HEA   15   5000   MA   1000
  7   MMA   80   HEA   20   5000   MA   1000
  8   MMA   75   HEA   25   5000   MA   1000
  9   MMA   70   HEA   30   5000   MA   1000
  10   MMA   60   HEA   40   5000   MA   1000
  11   MMA   80   HEA   20   3000   MA   1000
  12   MMA   80   HEA   20   8500   MA   1000
  13   MMA   80   HEA   20   12000   MA   1000
  14   MMA   80   HEA   20   30000   MA   1000
  15   MMA   80   HEA   20   35000   MA   1000
  16   MMA   80   HEMA   20   5000   MA   1000
  17   MMA   90   HEMA   10   5000   MA   1000
  18   MMA   90   HEMA   10   2000   MMA   500
  19   MMA   80   HEA   15   5000   MA   3000
  20   MMA   80   HEA   15   5000   MA   4000
  21   MMA   80   HEA   15   5000   MA   1000
  22   MMA   80   HEA   20   5000   MA   1000
  23   MMA   80   HEA   20   5000   MA   1000
  24   MMA   80   HEA   20   5000   MA   1000
  25   MMA   80   HEA   20   5000   MA   1000
  26   MMA   80   HEA   20   5000   MA   1000
  27   MMA   80   HEA   20   5000   MA   1000
  28   MMA   80   HEMA   5   5000   MA   1000
  29   MMA   80   HEMA   10   4000   MA   1000
  30   MMA   80   HEMA   15   3000   MA   1000
  31   MMA   80   HEMA   20   3000   MA   1000
[表2]
  纤维素酯薄膜No.   添加量(质量份)   纤维素酯薄膜的膜厚(μm)   Rt(nm)   Ro(nm)
  纤维素酯   聚合物X   聚合物Y
  1   100   17   0   80   4   1
  2   100   11   6   80   8   2
  3   100   11   6   80   3   0
  4   100   11   6   80   1   0
  5   100   11   6   80   0   0
  6   100   10   7   80   -1   0
  7   100   10   7   80   -3   0
  8   100   10   7   60   -2   0
  9   100   11   6   80   4   3
  10   100   11   6   80   5   2
  11   100   11   6   80   -3   0
  12   100   11   6   80   -2   0
  13   100   11   6   80   0   0
  14   100   11   6   80   4   0
  15   100   11   6   80   9   2
  16   100   11   6   80   0   0
  17   100   11   6   80   -5   0
  18   100   13   5   80   -10   0
  19   100   11   5   80   2   0
  20   100   13   4   80   4   2
  21   100   15   2   80   4   0
  22   100   12   2   80   4   0
  23   100   13   3   80   0   0
  24   100   12   4   80   0   0
  25   100   10   6   80   -1   0
  26   100   15   5   80   -2   0
  27   100   5   10   80   -4   0
  28   100   10   7   80   -4   0
  29   100   10   7   80   -3   0
  30   100   11   6   40   -3   0
  31   100   11   6   80   -2   0
(光学补偿薄膜W的制作)
<光学补偿薄膜1的制作>
由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酸二酐(6FDA)和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PFMB)合成由下述式(W)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酰亚胺(Mw=100000)。
将该聚酰亚胺溶解于环己酮溶剂中,调制成15质量%的聚酰亚胺溶液。将该溶液涂布在纤维素酯薄膜A上后,以160℃进行干燥处理,同时用拉幅机在宽度方向上进行拉伸以达到1.1倍,在拉伸了的TAC薄膜上得到双折射性光学薄膜。聚酰亚胺层的膜厚为6μm。
得到的光学补偿薄膜1,薄膜全体的Ro为75nm,Rt为260nm。
【化25】
式(W)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871
<光学补偿薄膜2>
由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酸二酐(6FDA)及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PFMB)合成由上述式(W)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酰亚胺(Mw=120000)。
将该聚酰亚胺溶解于环己酮溶剂中,调制成15质量%的聚酰亚胺溶液。将该溶液涂布在纤维素酯薄膜4上后,以160℃进行干燥处理,同时用拉幅机在宽度方向进行拉伸以达到1.1倍,在拉伸了的TAC薄膜上得到双折射性光学薄膜。聚酰亚胺层的膜厚为6μm。
得到的光学补偿薄膜2,薄膜全体的Ro为80nm,Rt为220nm。
<光学补偿薄膜3>
由2,2’-双(3,4-二羧基苯基)六氟丙酸二酐(6FDA)及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PFMB)合成由上述式(W)表示的重复单元构成的聚酰亚胺(Mw=110000)。
将该聚酰亚胺溶解于环己酮溶剂中,调制成15质量%的聚酰亚胺溶液。将该溶液涂布在纤维素酯薄膜4上后,以160℃进行干燥处理,同时用拉幅机在宽度方向进行拉伸以达到1.1倍,在拉伸了的TAC薄膜上得到双折射性光学薄膜。聚酰亚胺层的膜厚为8μm。
得到的光学补偿薄膜3,薄膜全体的Ro为100nm,Rt为260nm。
<光学补偿薄膜4>
(取向膜的制作)在作为纤维素酯薄膜Y的上述纤维素酯薄膜1上涂设明胶薄膜(0.1μm),通过线锭(wire bar)No.3涂布1g的直链烷基改性聚乙烯醇(MP203;クラレ(株)制)溶解在具有甲醇/水=1∶4混合比的溶剂100ml而得的溶液。用80℃的温风使其干燥后进行研磨(rubbing)处理,制成取向膜。
(液晶性化合物涂布溶液的组成)
MEK(甲基乙基酮)              89.5份
化合物1                      2份
化合物2                      4份
化合物3                      3份
イルガキユア一369(チバ·スペシヤリテイ·ケミカルゲ制)
                             1.5份
【化26】
化合物1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881
【化27】
化合物2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882
【化28】
化合物3
在上述取向膜上使用线锭No.5涂设上述组成的液晶性化合物涂布溶液。进而将其在55度的无风状态下干燥30秒,然后进行75度30秒的热处理,用98kPa进行60秒的氮清洗后,在氧浓度为0.1%的条件下通过450mJ的紫外线制作固化了的膜。将这样得到的具有1层液晶取向层的片作为光学补偿薄膜4。
用王子计测机器制KOBRA21ADH测定了该光学补偿薄膜4的Ro及Rt,结果Ro=450nm,Rt=225nm。
予以说明的是,制作偏振片时,以偏振片的吸收轴和本光学补偿薄膜4的迟相轴直交的方式进行配置。
<光学补偿薄膜5>
(光官能性取向膜组成)
重复单元的构成(I/Z)
I
【化29】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892
Z
【化30】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901
共聚组成比(摩尔%):95/5
数均分子量:11000
(光官能性取向膜的形成)
用甲基乙基酮溶解上述组成的光官能性取向膜,调整成1.5质量%的溶液。将该溶液用旋涂机涂布在上述纤维素酯薄膜A上,用80℃的温风干燥2分钟,从垂直于薄膜面的方向照射在波长313nm附近具有亮线光谱的直线偏光的紫外线,设置光官能性取向膜的层。照射光量为500mJ/cm2,光照射后的表面能为45mJ/cm2
(光学各向异性层)
在上述光官能性取向膜上,使用棒涂机将下述组成的涂布液进行连续涂布。将涂布层以125℃加热1分钟,使盘形液晶性化合物取向。以该温度照射600mJ/cm2的紫外线4秒,使盘形液晶性化合物聚合,固定取向状态。这样形成光学各向异性层(厚4.5μm),制成光学补偿薄膜5。
使用王子计测机器制KOBRA21ADH以波长590nm测定了该光学补偿薄膜5的Ro及Rth,结果Ro=412nm,Rt=225nm。
(盘形液晶性化合物组合物层的涂布液组成)
下述的盘形液晶性化合物        30.0质量%
下述的增敏剂                  0.15质量%
下述的光聚合引发剂            0.45质量%
下述的取向控制剂              0.10质量%
甲基乙基酮                    69.3质量%
盘形液晶性化合物
【化31】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911
增敏剂
【化32】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912
光聚合引发剂
【化33】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913
取向控制剂
【化34】
Figure S2006800312859D00914
(防反射薄膜A1的制作)
使用上述制得的纤维素酯薄膜A,用下述调制条件涂设防反射层,制成防反射薄膜A1。
(硬涂层以及背涂层的涂设)
在上述制得的纤维素酯薄膜A上,用孔径0.4μm的聚丙烯制过滤器过滤下述的硬涂层用涂布液1,调制硬涂层涂布液1,使用微照相凹版涂布机将其涂布,以90℃干燥后使用紫外线灯以照射部的照度为100mW/cm2、照射量为0.1J/cm2使涂布层固化,形成干膜厚为7μm的硬涂层1,制成硬涂膜。
(硬涂层涂布液1)
搅拌、混合下述材料,形成硬涂层涂布液1。
丙烯酸单体;KAYARAD DPH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药制)                                  220质量份
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ゲ(株)制)
                                 20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基醚                   110质量份
乙酸乙酯                         110质量份
进而,挤出下述背涂层组合物,以使湿膜厚为10μm,用涂布机进行涂布,在85℃下进行干燥、卷取,设置背涂层。
(背涂层组合物)
丙酮                                  54质量份
甲基乙基酮                            24质量份
甲醇                                  22质量份
二乙酰基纤维素                        0.6质量份
超微粒子二氧化硅2%的丙酮分散液
(日本アエロジル(株)制アエロジル200V)  0.2质量份
(防反射薄膜的制作)
在上述制作的硬涂膜1上,如下那样以高折射率层、然后低折射率层的顺序涂设防反射层,制成防反射薄膜A1。
(防反射层的制作:高折射率层)
在硬涂布膜上,挤出下述高折射率层涂布组合物1,用涂布机进行涂布,在80下使其干燥1分钟,然后照射紫外线0.1J/cm2使其固化,进而以100℃使其热固化1分钟,以厚度达到78nm地设置高折射率层1。
该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2。
<高折射率层涂布组合物1>
金属氧化物微粒的异丙醇溶液(固体成份20%、ITO粒子、粒径5nm)                                               55质量份
金属化合物:Ti(OBu)4(四正丁氧基钛)            1.3质量份
电离放射线固化型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      3.2质量份
光聚合引发剂:イルガキユア184(チバスペシヤルテイケミカルゲ(株)制)                                         0.8质量份
直链二甲基聚硅氧烷-EO嵌段共聚物(FZ-2207、日本ユニカ一(株)制)的10%丙二醇单甲基醚液                     1.5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基醚                                120质量份
异丙醇                                        240质量份
甲基乙基酮                                    40质量份
(防反射层的制作:低折射率层)
在上述高折射率层上,挤出下述的低折射率层涂布组合物1,用涂布机进行涂布,在100℃下使其干燥1分钟后,照射紫外线0.1J/cm2使其固化,进而以120℃使其热固化5分钟,以厚度达到95nm地设置低折射率层,制成防反射薄膜A1。予以说明的是,该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7。
(低折射率层涂布组合物1的调制)
<四乙氧基硅烷水解物A的调制>
混合四乙氧基硅烷289g和乙醇553g,向其添加0.15%乙酸水溶液157g,通过在25℃的水浴中搅拌30小时而调制成水解物A。
四乙氧基硅烷水解物A                      110质量份
中空二氧化硅类微粒分散液                 30质量份
KBM503(硅烷偶合剂、信越化学(株)制)       4质量份
直链二甲基聚硅氧烷-EO嵌段共聚物(FZ-2207、日本ユニカ一(株)制)的10%丙二醇单甲基醚液                3质量份
丙二醇单甲基醚                           400质量份
异丙醇                                   400质量份
<中空二氧化硅类微粒分散液的调制>
将平均粒径5nm、SiO2浓度20质量%的二氧化硅溶胶100g和纯水1900g的混合物加温至80℃。该反应母液的pH为10.5,向该反应母液同时添加0.98质量%的硅酸钠水溶液9000g作为SiO2和1.02质量%的铝酸钠水溶液9000g作为Al2O3,其间将反应液的温度保持在80℃。反应液的pH在刚刚添加后立即上升至12.5,其后几乎无变化。结束添加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用超滤膜进行洗涤,调制成固体成份浓度为20质量%的SiO2·Al2O3核粒子分散液(工序(a))。
向该核粒子分散液500g中加入纯水1700g,加温至98℃,一边保持该温度一边添加用阳离子交换酯对硅酸钠水溶液进行脱碱而得到的硅酸液(SiO2浓度为3.5质量%)3000g,得到形成了第1二氧化硅被覆层的核粒子的分散液(工序(b))。
然后,向形成了第1二氧化硅被覆层的核粒子分散液500g加入纯水1125g,上述第1二氧化硅被覆层为用超滤膜进行洗涤而使得固体成份浓度达到13质量%,进而滴加浓盐酸(35.5%)使pH为1.0,进行脱铝处理。然后,一边加入pH为3的盐酸水溶液10L和纯水5L一边用超滤膜对溶解了的铝盐分离,形成除去了一部分形成有第1二氧化硅被覆层的核粒子的构成成份的SiO2·Al2O3多孔质粒子的分散液(工序(c))。将上述多孔质粒子分散液1500g、纯水500g、乙醇1750g和28%氨水的626g的混合液加温至35℃后,添加乙基硅酸盐(SiO228质量%)104g,用乙基硅酸盐的水解缩聚物对形成了第1二氧化硅被覆层的多孔质粒子表面进行被覆,形成第2二氧化硅被覆层。然后,使用超滤膜以乙醇取代溶剂,制成固体成份浓度为20质量%的中空二氧化硅类微粒分散液。
该中空二氧化硅类微粒的第1二氧化硅被覆层的厚度为3nm,平均粒径为47nm,MOx/SiO2(摩尔比)为0.0017,折射率为1.28。此处平均粒径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
(反射率)
对于制得的防反射薄膜,使用分光光度计(U-4000、日立制作所制),在380至780nm的波长领域中,测定了在入射角为5°中的分光反射率。由于防反射性能在广波长领域中反射率越小越良好,因此从测定结果求出在450至650nm的最低反射率。测定方法为,将观察侧的背面进行粗面化处理后,使用黑色的喷雾进行光吸收处理,防止在薄膜背面的光的反射,进行了反射率的测定。
其结果,防反射薄膜A1的反射率为0.4%。
(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
使用上述制得的纤维素酯薄膜A、防反射薄膜A1、纤维素酯薄膜1至31、光学补偿薄膜1至5、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Ro:0nm、Rt:55nm)、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均为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制)制成偏振片。
<可见侧偏振片A的制作>
将厚75μm的聚乙烯醇薄膜单轴拉伸(温度110℃、拉伸倍率5倍)。将其浸渍于碘0.075g、碘化钾5g、水100g所形成的水溶液中60秒,然后浸渍于碘化钾6g、硼酸7.5g、水100g所形成的68℃的水溶液中。对其进行水洗、干燥,得偏光膜。
然后,根据下述工序1至5以表3、4的构成贴合偏光膜和上述防反射薄膜A1、上述制得的纤维素酯薄膜1至31、光学补偿薄膜1,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制得偏振片。
工序1:浸渍于60℃的2摩尔/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90秒,然后水洗、干燥,得到对与起偏镜贴合的侧进行皂化了的防反射薄膜A1、纤维素酯薄膜1至31、光学补偿薄膜1、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
工序2:将上述偏光膜浸渍于固体成份为2质量%的聚乙烯醇粘接剂槽中1至2秒。
工序3:轻拭除去在工序2所附着在偏光膜上的过剩的粘接剂,将其放置在工序1处理后的防反射薄膜A1、上述制得的纤维素酯薄膜1至31、光学补偿薄膜1、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上进行层合。
工序4:以压力20至30N/cm2、搬送速度约2m/分钟对在工序3中层合了的偏光膜和防反射薄膜A1、上述制得的纤维素酯薄膜1至31、光学补偿薄膜1、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
工序5:在80℃的干燥机中将工序4制得的偏光膜和防反射薄膜A1、上述制得的纤维素酯薄膜1至31、光学补偿薄膜1、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贴合在一起,形成试样,将该试样干燥2分钟,制得可见侧偏振片A1至A39。
<背光侧偏振片B的制作>
使用上述制得的偏光膜、光学补偿薄膜1至5、纤维素酯薄膜A、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2MW,以表3、4的构成,根据上述工序1至5制得背光侧偏振片B1至B39。予以说明的是,对偏光膜贴合光学补偿薄膜以使聚合物层为外侧。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
如下制作液晶面板,评价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特性。慎重地只剥离贴合在市售的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装置(VA型)AQ-32AD5(シヤプ(株)制)的液晶单元的两面上的偏振片后,将制得的偏振片(A)、偏振片(B)贴合在各个面上,以使得和被贴合了的偏振片的偏光轴相同,制得本发明以及比较的液晶显示装置1至39。
[表3]
  液晶显示装置No.   偏振片A   液晶单元
  No.   偏振片保护薄膜A1   偏振片保护薄膜A2
  1   A1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1   VA型
  2   A2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2   VA型
  3   A3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3   VA型
  4   A4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4   VA型
  5   A5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5   VA型
  6   A6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6   VA型
  7   A7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7   VA型
  8   A8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8   VA型
  9   A9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9   VA型
  10   A10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10   VA型
  11   A11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11   VA型
  12   A12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12   VA型
  13   A13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13   VA型
  14   A14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14   VA型
  15   A15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15   VA型
  16   A16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16   VA型
  17   A17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17   VA型
  18   A18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18   VA型
  19   A19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19   VA型
  20   A20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20   VA型
  21   A21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21   VA型
  22   A22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22   VA型
  23   A23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23   VA型
  24   A24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24   VA型
  25   A25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25   VA型
  26   A26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26   VA型
  27   A27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27   VA型
  28   A28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28   VA型
  29   A29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29   VA型
  30   A30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30   VA型
  31   A31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31   VA型
  32   A32   防反射薄膜A1   纤维素酯薄膜A   VA型
  33   A3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   光学补偿薄膜1   VA型
  34   A3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   纤维素酯薄膜4   VA型
  35   A3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   纤维素酯薄膜4   VA型
  36   A3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   纤维素酯薄膜A   VA型
  37   A37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   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   VA型
  38   A38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   纤维素酯薄膜A   VA型
  39   A3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RHA   纤维素酯薄膜A   VA型
[表4]
  液晶显示装置No.   偏振片B   备注
  No.   偏振片保护薄膜B2   偏振片保护薄膜B1
  1   B1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2   B2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3   B3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4   B4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5   B5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6   B6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7   B7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8   B8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9   B9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10   B10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11   B11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12   B12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13   B13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14   B14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15   B15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16   B16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17   B17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18   B18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19   B19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20   B20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21   B21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22   B22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23   B23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24   B24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25   B25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26   B26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27   B27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28   B28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29   B29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30   B30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31   B31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本发明
  32   B32   光学补偿薄膜1   纤维素酯薄膜A   比较例
  33   B33   纤维素酯薄膜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   本发明
  34   B34   光学补偿薄膜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   本发明
  35   B35   光学补偿薄膜2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   本发明
  36   B36   光学补偿薄膜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   本发明
  37   B37   光学补偿薄膜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   比较例
  38   B38   光学补偿薄膜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   本发明
  39   B39   光学补偿薄膜5   コニカミノルタタツクKC8UX2MW   本发明
《评价》
<视野角特性的评价>
在视野角的评价中,使用ELDIM社制的EZ-contrast测定显示黑以及显示白时的透光量。视野角的评价为,算出对比度=(显示白时的透光量:cd/cm2)/(显示黑时的透光量:cd/cm2)进行评价。
其结果,任一视野角160°的全领域的对比度均为20以上。
<黑·对比度不均(ムラ)(也包括角落不均)的评价>
剥离贴合在シヤ一プ制液晶电视AQ-32AD5上的偏振片后,在使用压敏粘合片对本发明的偏振片进行贴合·高压釜处理后,以50℃、95%处理100小时,在室温(23℃、55%RH)下调湿24小时,点亮背光将亮度设定为最大,观察2小时后显示黑的漏光以及对比度,进行不均的评价。使用コニカミノルタセンシング制CA-1500、从整个画面接收在视野中的距离对不均进行测定。
◎:完全未观察到漏光
○:显示黑色,在整个画面上出现若干不均但非常弱,实用
上完全无问题
△:显示黑色,在整个画面上出现若干不均,在角落也发生弱的漏光
×:显示黑色,在整个画面上发生漏光的角落的漏光强,实
用上有问题
<色味的评价>
在23℃、55%RH下调湿24小时,点亮背光将亮度设定最大,2小时后,使用ELDIM制EZ-Contrast160D,以正面方向作为基准,全方位算出倾斜角60°、70°的ΔE*,用其最大值进行评价。具体而言,求取从法线方向观察时的L*、U*、V*(CIE 1976)。将其作为L1 *,U1 *,V1 *。然后求取从预定的角度观察时的L*、U*、V*,将其作为L2 *,U2 *,V2 *。然后使用其,根据下式,以正面方向作为基准,全方位算出倾斜角60°以及70°的ΔE*的值,用其最大值进行评价。ΔE*=((L2 *-L1 *)2+(U2 *-U1 *)2+(V2 *-V1 *)2)
另外,根据目视以倾斜角60°至70°观察显示黑的色味变化,由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而且,以上述条件进行耐久处理后,进行同样的测定。
◎:ΔE*不到6,良好
○:ΔE*为6至10
×:ΔE*超过10,色味变化大
以及
◎:初期·耐久后在黑的目视评价上均感受不到变化
○:初期在黑的目视评价上变化少,耐久后虽有若干的变化,但实用上无问题
△:初期在黑的目视评价上变化少,耐久后的变化较显著
×:在初期的黑上变化大
以上的评价结果示于表5。
[表5]
  液晶显示装置No.   黑·对比不均   ΔE*全方位   显示黑的色味变化   备注
  1   ◎   ○   ○   本发明
  2   ○   △   △   本发明
  3   ◎   ◎   ◎   本发明
  4   ◎   ◎   ◎   本发明
  5   ◎   ◎   ◎   本发明
  6   ◎   ◎   ◎   本发明
  7   ◎   ◎   ◎   本发明
  8   ◎   ◎   ◎   本发明
  9   ◎   ○   ○   本发明
  10   ◎   ○   ○   本发明
  11   ◎   ◎   ◎   本发明
  12   ◎   ◎   ◎   本发明
  13   ◎   ◎   ◎   本发明
  14   ◎   ○   ○   本发明
  15   ○   △   △   本发明
  16   ◎   ◎   ◎   本发明
  17   ◎   ◎   ◎   本发明
  18   ◎   △   △   本发明
  19   ◎   ◎   ◎   本发明
  20   ◎   ○   ○   本发明
  21   ◎   ○   ○   本发明
  22   ◎   ○   ○   本发明
  23   ◎   ◎   ◎   本发明
  24   ◎   ◎   ◎   本发明
  25   ◎   ◎   ◎   本发明
  26   ◎   ◎   ◎   本发明
  27   ◎   ◎   ◎   本发明
  28   ◎   ◎   ◎   本发明
  29   ◎   ◎   ◎   本发明
  30   ◎   ◎   ◎   本发明
  31   ◎   ◎   ◎   本发明
  32   ×   ×   ×   比较例
  33   ◎   ◎   ◎   本发明
  34   ◎   ◎   ◎   本发明
  35   ◎   ◎   ◎   本发明
  36   ◎   ◎   ◎   本发明
  37   ×   ×   ×   比较例
  38   ◎   ◎   ◎   本发明
  39   ◎   ◎   ◎   本发明
由上表得知,作为本发明的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至31、33至36、38至39相对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32、37,黑·对比度不均、色味优异。

Claims (9)

1.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垂直取向模式的液晶单元和挟持该液晶单元的偏振片A、偏振片B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偏振片A具有偏振片保护薄膜A1、A2,上述偏振片B具有偏振片保护薄膜B1、B2,配置在液晶单元侧的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含有同时满足下式表示的薄膜面内光程差值Ro为0至10nm,薄膜厚度方向光程差值Rt为-20至20nm的纤维素酯薄膜Y,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为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W,
式(a)Ro=(nx-ny)×d
式(b)Rt=((nx+ny)/2-nz)×d
式中,nx表示薄膜面内的迟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薄膜面内的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薄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折射率以波长590nm测定),d表示薄膜厚度(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偏振片A配置在液晶单元的可见侧,上述偏振片保护薄膜A2含有上述纤维素酯薄膜Y,上述偏振片B配置在液晶单元的背光侧,上述偏振片保护薄膜B2为上述光学补偿薄膜W。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偏振片保护薄膜A2、B2的至少一方为在上述纤维素酯薄膜Y上设置了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光学补偿薄膜W。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纤维素酯薄膜Y含有对乙烯性不饱和单体进行聚合而得到的重均分子量为500以上、30000以下的聚合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纤维素酯薄膜Y含有重均分子量500以上、30000以下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具有30质量%以上的丙烯酸甲酯单体单元。
7.如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2至20质量%的具有羟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
8.如权利要求5-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重均分子量为2000以上、30000以下的聚合物X及和重均分子量为500以上、3000以下的聚合物Y。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为由液晶性化合物形成的层,或为将含有选自聚醚酮、聚酰胺、聚酯、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和聚酯酰亚胺的至少一种形成的聚合物进行拉伸而形成的层。
CN2006800312859A 2005-08-29 2006-08-23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253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47309/2005 2005-08-29
JP2005247309 2005-08-29
PCT/JP2006/316449 WO2007026575A1 (ja) 2005-08-29 2006-08-23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3440A true CN101253440A (zh) 2008-08-27
CN101253440B CN101253440B (zh) 2010-10-06

Family

ID=37803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12859A Active CN101253440B (zh) 2005-08-29 2006-08-23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71360B2 (zh)
JP (1) JP5061901B2 (zh)
KR (1) KR101286869B1 (zh)
CN (1) CN101253440B (zh)
TW (1) TWI415861B (zh)
WO (1) WO2007026575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9075A (zh) * 2009-04-24 2012-05-02 阿克伦聚合物体系有限公司 溴化苯乙烯聚合物的光学补偿膜及相关方法
CN105319766A (zh) * 2015-12-01 2016-02-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装置及显示器
CN112034648A (zh) * 2019-08-29 2020-12-0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041708A (zh) * 2018-04-27 2020-12-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光学层叠体及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CN115784632A (zh) * 2020-12-07 2023-03-14 魏伟兴 一种高透型低辐射镀膜玻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1901B2 (ja) * 2005-08-29 2012-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116902A1 (en) * 2005-11-18 2007-05-24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anti-reflec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TWI334943B (en) * 2006-03-02 2010-12-21 Hannstar Display Corp 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07102340A1 (ja) * 2006-03-09 2007-09-1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垂直配向方式液晶表示装置
US8802238B2 (en) * 2007-03-29 2014-08-12 Akron Polymer Systems, Inc.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s based on fluoropolymers
US8889043B2 (en) 2007-03-29 2014-11-18 Akron Polymer Systems, Inc. Optical films cast from styrenic fluoropolymer solutions
KR100964787B1 (ko) * 2007-04-16 2010-06-2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5232408B2 (ja) * 2007-05-31 2013-07-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09004998A1 (ja) * 2007-07-05 2009-01-08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902266B2 (en) * 2007-11-30 2011-03-08 Taiflex Scientific Co., Ltd. Composition of anti-glare coating
TWI375837B (en) * 2007-12-31 2012-11-01 Ind Tech Res Inst Method for forming optical compensating films, optical compensating films formed thereby, structure of optical compensating films, and polarizing plates
KR101352529B1 (ko) * 2008-07-10 2014-01-15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셀룰로오스아세테이트 필름
WO2010035564A1 (ja) * 2008-09-25 2010-04-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用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
EP2508940A1 (en) * 2009-12-03 2012-10-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1242582A (ja) * 2010-05-18 2011-12-0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9273195B2 (en) 2010-06-29 2016-03-0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Tires comprising cellulose ester/elastomer compositions
US20110319531A1 (en) 2010-06-29 2011-12-29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Cellulose ester compositions
US9234987B2 (en) 2010-09-24 2016-01-12 Akron Polymer Systems, Inc. Wide-view multilayer optical films
US9457496B2 (en) 2011-03-23 2016-10-04 Akron Polymer Systems, Inc. Aromatic polyamide films for transparent flexible substrates
US8329485B2 (en) * 2011-05-09 2012-12-11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LED phosphor ink composition for ink-jet printing
US9856376B2 (en) 2011-07-05 2018-01-02 Akron Polymer Systems, Inc. Aromatic polyamide films for solvent resistant flexible substrates
EP2744851B1 (en) 2011-08-19 2018-09-19 Akron Polymer Systems, Inc. Thermally stable, low birefringent copolyimide films
US9708472B2 (en) 2011-12-07 2017-07-18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Cellulose esters in highly-filled elastomeric systems
CN103946727B (zh) * 2012-01-19 2016-09-07 琳得科株式会社 各向异性光扩散膜
US9244237B2 (en) * 2012-02-06 2016-01-2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Optical fiber with resilient jacket
US8871882B2 (en) 2012-02-14 2014-10-28 Akron Polymer Systems, Inc.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tyrenic fluoropolymers
JP6173009B2 (ja) * 2013-03-08 2017-08-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EP2946854A1 (en) * 2014-05-23 2015-11-25 Heraeus Precious Metals North America Conshohocken LLC Coated conductive metallic particles
US10077342B2 (en) 2016-01-21 2018-09-18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Elastomeri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cellulose ester additives
TWI795086B (zh) * 2016-12-14 2023-03-0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裝置、偏光板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樹脂膜
KR102089717B1 (ko) * 2017-06-29 2020-03-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0716A (ja) * 1995-03-03 1996-09-17 Teijin Ltd 光学補償層一体型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AU2826200A (en) * 1999-03-12 2000-10-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Elliptic polarizer formed of transparent protective layer, polarizer layer, transparent support and optical anisotropic layer of liquid-crystal molecules
JP2001343528A (ja) * 2000-03-31 2001-12-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保護膜
EP1237017A1 (en) * 2001-02-20 2002-09-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olarizing plate protection film
JP2002328233A (ja) * 2001-05-02 2002-11-15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透明フィルム
JP2002363420A (ja) * 2001-06-06 2002-12-18 Konica Corp 樹脂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4788072B2 (ja) * 2001-06-29 2011-10-0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JP3974014B2 (ja) * 2002-04-18 2007-09-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Va型液晶セル用光学補償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4054670B2 (ja) * 2002-12-13 2008-02-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148519A (ja) * 2003-11-18 2005-06-0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05284246A (ja) * 2004-03-04 2005-10-1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301227A (ja) * 2004-03-17 2005-10-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位相差膜、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267278A (ja) * 2005-03-22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補償シート、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061901B2 (ja) * 2005-08-29 2012-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9075A (zh) * 2009-04-24 2012-05-02 阿克伦聚合物体系有限公司 溴化苯乙烯聚合物的光学补偿膜及相关方法
CN102439075B (zh) * 2009-04-24 2014-06-04 阿克伦聚合物体系有限公司 溴化苯乙烯聚合物的光学补偿膜及相关方法
CN105319766A (zh) * 2015-12-01 2016-02-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偏光装置及显示器
CN112041708A (zh) * 2018-04-27 2020-12-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光学层叠体及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CN112034648A (zh) * 2019-08-29 2020-12-0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784632A (zh) * 2020-12-07 2023-03-14 魏伟兴 一种高透型低辐射镀膜玻璃
CN115784632B (zh) * 2020-12-07 2024-04-09 河北金石信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型低辐射镀膜玻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86869B1 (ko) 2013-07-16
JP5061901B2 (ja) 2012-10-31
TWI415861B (zh) 2013-11-21
WO2007026575A1 (ja) 2007-03-08
KR20080039933A (ko) 2008-05-07
TW200722438A (en) 2007-06-16
JPWO2007026575A1 (ja) 2009-03-05
CN101253440B (zh) 2010-10-06
US20070046870A1 (en) 2007-03-01
US7471360B2 (en) 2008-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344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189295B (zh) 纤维素酯膜、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253229B (zh) 纤维素酯薄膜、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CN101253429B (zh) 偏振片及使用该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0557468C (zh) 偏光片及显示装置
CN101881852B (zh) 纤维素酯膜、使用其的横向电场驱动式显示装置用偏振板及横向电场驱动式显示装置
CN100497448C (zh) 拉伸纤维素酯膜、硬涂膜、防反射膜、光学补偿膜、以及使用其的偏振片和显示装置
KR101120195B1 (ko) 하드 코팅 필름, 그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CN101473254B (zh) 偏振片保护膜、偏振片、液晶显示装置
KR101067521B1 (ko) 셀룰로스 에스테르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광학 필름,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0568067C (zh) 液晶显示装置
JP4896368B2 (ja)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2005274696A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1008296A (ja)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5156683A (ja)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05212247A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4982817B2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5015507A (ja) 防眩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