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3075A - 乘客座位安全气嚢 - Google Patents

乘客座位安全气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3075A
CN101253075A CNA2006800317778A CN200680031777A CN101253075A CN 101253075 A CN101253075 A CN 101253075A CN A2006800317778 A CNA2006800317778 A CN A2006800317778A CN 200680031777 A CN200680031777 A CN 200680031777A CN 101253075 A CN101253075 A CN 1012530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air bag
root
passeng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317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3075B (zh
Inventor
深渡瀬修
山田诚之
竹中研一
铃木慎哉
平井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Toyota Motor East Ja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Kanto Auto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Kanto Auto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530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30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30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30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6Soft 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0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the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defining the external shape of the b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24Inner walls crating separate compartments, e.g. communicating with v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其包括左安全气囊(44)、右安全气囊(46)和根部(48)。条带(70)设置在根部(48)内,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工作时所述根部(48)通过从充气装置(28)注入的气体而膨胀。所述条带(70)将所述根部(48)的底端部(48B)连接到连接根部(48C)。此外,设置所述条带(70),以使得在示出膨胀的根部(48)的侧视图中在前侧上的周边长度(L2)大于或等于在后侧上的周边长度(L1)。

Description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包括根部和一对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0002]申请号为JP-A-2004-314933的日本专利申请描述了一种包括根部和一对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所述根部容纳从充气装置注入的气体。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连接到所述根部,并朝向车辆后部展开以限制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肩膀以及肩膀周围的部分。
[0003]此外,申请号为JP-A-2004-314933的日本专利申请的实施方式(图6和图8)描述了一种技术:通过绳索将气体从充气装置注入其中的底端室(根部)的底端部连接到左和右安全气囊之间的凹部的最深部上。通过设置所述绳索,减小了所述底端室的体积,从而所述底端室较早膨胀,并且定位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之间的凹部的最深部。相应地,当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展开时,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的姿态稳定。
[0004]然而,在上述技术中,通过绳索将所述底端室的底端部简单地连接到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之间的凹部的最深部上。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地改进以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
[0005]也就是,在上述技术中,因为将所述绳索的端部固定到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之间的凹部的最深部的上边缘上(即,靠近车辆顶部的边缘)。因此,气体集中地流入到所述底端室低于所述绳索的部分(即,所述根部的车辆后侧部)。相应地,所述底端室高于所述绳索的部分(即,靠近挡风玻璃的所述根部的车辆前侧部)缓慢地膨胀。这导致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方向的变化。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座椅安全气囊,其能够进一步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
[0007]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涉及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包括与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肩膀相应的左安全气囊和右安全气囊;以及根部,所述根部容纳当充气装置工作时从所述充气装置注入的气体,并且连接左安全气囊根部和右安全气囊根部。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被折叠并储存在固定于仪表板内的安全气囊容器中。当发生正面碰撞时,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从形成于所述仪表板中的气囊突出开口处突出,并朝向所述乘客座位展开。条带将所述根部的底端部连接到连接根部,所述连接根部位于所述左安全气囊根部和所述右安全气囊根部之间。在侧视图中,从所述连接根部和所述条带之间的接合部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的前边缘的周边长度大于或等于从所述连接根部和所述条带之间的接合部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的后边缘的周边长度。
[0008]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当所述充气装置在正面碰撞的情况下工作时,气体从所述充气装置注入,并且所述气体被供应到折叠并储存在安全气囊容器内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根部。所述根部连接所述左安全气囊根部和所述右安全气囊根部。因此,供应到所述根部的气体流入到所述左安全气囊和所述右安全气囊。因此,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从形成于所述仪表板中的气囊突出开口处突出。然后,所述左安全气囊和所述右安全气囊朝向所述乘客座位展开。所述左安全气囊容纳坐在所述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左肩。所述右安全气囊容纳所述乘客的右肩。两个安全气囊容纳所述乘客身体的上部,从而使所述乘客身体的上部处于稳定状态。因此,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在正面碰撞时吸收撞击,并且分散且减少从所述安全气囊施加于乘客的负荷。
[0009]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条带将所述根部的底端部连接到定位于所述左安全气囊根部和所述右安全气囊根部之间的连接根部。因此,能获得下列效果。
[0010]也就是,如果没有提供所述条带,则所述根部将通过气体膨胀而具有球形形状。这将导致连接到所述根部上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的变化。另外,当所述根部具有的球形形状越大时,展开所述根部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因此,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将在所述根部完成膨胀之前展开。这也将导致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的变化。相应地,所述条带将所述根部的底端部连接到定位于所述左安全气囊根部和所述右安全气囊根部之间的连接根部。所述条带朝向所述根部的底端部牵拉所述连接根部,从而减小所述根部的体积。并且,因为所述条带牵拉所述接合部,所以所述根部具有通过堆叠两个圆柱而获得的非球形形状的形状。因此,在侧视图中所述根部具有长侧(long side)。因为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沿着所述长侧展开,所以能调整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因此,能够使所述根部较早地膨胀,并且能够调整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结果,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被较早地稳定。
[0011]此外,在上述方案中,除了将所述条带设置在所述根部之外,在所述侧视图中,从所述连接根部和所述条带之间的接合部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的前边缘的周边长度L2大于或等于从所述接合部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的后边缘的周边长度L1。换句话说,所述条带的长度和所述接合部的位置被设定,以使得周边长度L2大于或等于所述周边长度L1。因此,具有周边长度L2的根部的车辆前侧部比具有周边长度L1的根部的车辆后侧部更早地膨胀。所述车辆前侧部比所述车辆后侧部定位在更靠近车辆的前面的位置处。所述车辆后侧部比所述车辆前侧部定位在更靠近车辆的后部的位置处。因此,所述车辆前侧部较早填充挡风玻璃和仪表板之间的空间。结果,与条带被简单地设置在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
[0012]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具有进一步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的良好效果。
[0013]在本发明的第一个方案中,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中的一个的体积可能大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中的另一个的体积。所述条带具有大体的梯形形状,在所述梯形形状中车辆前侧基底长于车辆后侧上侧。所述车辆后侧上侧相对于所述车辆前侧基底可能偏向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安全气囊。
[0014]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所述条带的左和右侧上的缝隙,将从充气装置注入的气体供应到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因为根据本发明所述条带具有大体的梯形形状,所以与所述条带具有例如矩形形状的情况相比,在所述条带的左和右侧上的缝隙大。结果,所述根部的车辆前侧部能较早膨胀。
[0015]此外,所述条带的车辆后侧上侧相对于车辆前侧基底偏向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安全气囊。因此,将气体供应到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具有较大体积的安全气囊中的气体供应通道的面积可能大于将气体供应到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且具有较小体积的安全气囊中的另一个气体供应通道的面积。因此,使具有不同体积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均匀地膨胀是可能的。
[0016]根据上述方案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具有所述根部能较早膨胀以及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能均匀膨胀的良好效果。
[0017]在所述第一个方案中,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中的一个的体积可能大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中的另一个的体积。并且,气体供应孔可以形成于所述条带中,通过所述气体供应孔将气体供应到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气体供应孔的开口面积彼此不同,并且所述开口面积对应于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体积。
[0018]根据上述方案,通过在所述条带左和右侧上的缝隙,将从充气装置注入的气体供应到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因为所述气体供应孔形成于所述条带中,通过所述气体供应孔将气体供应到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所以与所述条带具有例如矩形形状且不具有孔的情况相比,所述根部的车辆前侧部能较早地膨胀。
[0019]此外,所述气体供应孔的开口面积彼此不同,并且所述开口面积对应于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体积。因此,使具有不同体积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均匀地膨胀是可能的。
[0020]根据上述方案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具有所述根部能较早膨胀以及具有不同体积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能均匀膨胀的良好效果。
[0021]在所述第一个方案中,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中的一个的体积可能大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中的另一个的体积。所述条带可以具有矩形形状,并且气体供应孔可以形成于所述条带中,通过所述气体供应孔将气体供应到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此外,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所述内侧的所述安全气囊相对应的所述气体供应孔的开口面积大于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所述外侧的所述安全气囊相对应的所述气体供应孔的开口面积。
[0022]可以设定所述条带的长度和所述接合部的位置,以使得所述膨胀的根部不接触挡风玻璃,并且当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完全展开时,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上边缘在左和右两个位置处接触所述挡风玻璃。
[0023]根据上述方案,设定所述条带的长度和所述接合部的位置,以使得所述膨胀的根部不接触挡风玻璃。因此,能够避免在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膨胀的初期将较大的负荷施加到所述挡风玻璃的特定部分的情形。
[0024]此外,设定所述条带的长度和所述接合部的位置,以使得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上边缘在左和右两个位置处接触所述挡风玻璃。因此,能够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并且稳定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完全展开时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的姿态。
[0025]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具有下列良好效果。即,能够避免将较大的负荷施加到挡风玻璃的特定部分的情形。还能够进一步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展开的方向,以及在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展开后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的姿态。
[0026]在上述方案中,安全气囊折叠部可以是通过将安全气囊体折叠形成的,当在所述车辆中提供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所述安全气囊体的位置比所述根部更靠近车辆的后部;并且所述根部可以被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当在所述车辆中提供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所述根部的位置比所述安全气囊体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部,并且所述松弛部被沿着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竖立。
[002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可以主要是通过将所述安全气囊体卷起形成的。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可以主要是通过将所述安全气囊体手风琴式折叠形成的。可选择地,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可以是通过以大体相同次数卷起所述安全气囊体和手风琴式折叠所述安全气囊体形成的。
[0028]在上述方案中,可以将所述根部的顶端部朝着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手风琴式折叠一次。可选择地,可以以大体的直角将所述根部的顶端部朝着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弯曲。
[0029]在上述方案中,安全气囊折叠部可以主要是通过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卷起形成的,当在所述车辆中提供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位置比所述根部更靠近车辆的后部;所述根部可以被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当在所述车辆中提供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所述根部的位置比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部;所述松弛部可以被沿着主要通过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卷起而形成的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竖立;并且所述松弛部的顶端部被手风琴式折叠。
[003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主要是通过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卷起形成的,当在所述车辆中提供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的位置比所述根部更靠近车辆的后部;所述根部被松弛以形成松弛部,所述根部的位置比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部;并且所述松弛部被沿着主要通过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卷起而形成的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竖立。因此,从所述充气装置注入的气体与流入卷起的左和右安全气囊中相比,更容易流入形成根部的所述松弛部。因此,所述根部比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更早地膨胀和展开。并且,在这时,连接所述左安全气囊根部和右安全气囊根部的根部形成“壁”。因此,能够非常有效地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朝向乘客座位膨胀和展开的方向。
[0031]此外,通过手风琴式折叠形成所述根部的松弛部的顶端部,即使所述松弛部的高度大于主要通过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卷起而形成的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的高度,所述根部也能快速膨胀且展开。也就是,当折叠所述安全气囊体时,所述根部被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在侧视图中,所述根部的松弛部可能稍长。因此,当所述松弛部被沿着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竖立时,所述顶端部可能突出超过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手风琴式折叠所述松弛部的顶端部,不会阻止所述根部快速地膨胀和展开。
[0032]根据上述方案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具有所述根部能快速膨胀和展开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0033]根据下面结合附图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进一步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在所述附图中相同或相应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且其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展开的纵向横截面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水平横截面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从乘客侧观看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立体图;
图4为包括设置在车辆中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的纵向横截面视图;
图5为示出从车辆外侧观看的图1所示的展开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外观的立体图;
图6A到6C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的工作的视图;以及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条带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下文中,将结合图1到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每个实施方式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在图1到图7中,箭头FR表示车辆的前方,箭头UP表示车辆的上方,以及箭头IN表示车辆宽度方向的车辆内侧。
I.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的整体构造
[0035]图4为示出设置在车辆中的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的纵向横截面视图。图5为示出工作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的立体图。
[0036]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设置在仪表板12的顶壁部12A下面靠近乘客座位的位置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包括安全气囊组件14和安全气囊展开盖16。功能部件存储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14中。所述安全气囊展开盖16关闭在安全气囊组件14上端的开口。
[0037]所述安全气囊展开盖16设置在仪表板12的顶壁部12A的后侧上。安全气囊展开盖16包括一对回转部16A和16B;以及一对腿部16C和16D。回转部16A和16B分别朝向车辆的前方和后方转动。所述腿部16C从回转部16A的后侧大体朝向车辆底部延伸。所述腿部16D从回转部16B的后侧大体朝向车辆底部延伸。开口20形成于每个腿部16C和16D中。所述回转部16A和16B分别通过铰链16E和16F连接到腿部16C和16D。在平面图中大体具有H形的撕裂线18设置在安全气囊展开盖16中。所述撕裂线18不可见。当大于或等于预定值的所述安全气囊的膨胀压力施加到所述撕裂线18上时,所述撕裂线18被撕裂,从而所述回转部16A和16B分别朝向车辆的前方和后方转动。
[0038]所述安全气囊组件14包括具有大体的盒子形状的安全气囊容器22。所述安全气囊容器22由诸如仪表板加强件的加强构件(未示出)通过托架支撑。具有钩子形状的卡合部24设置在安全气囊容器22的前壁和后壁中的每个上。所述腿部16C和16D的开口20与所述卡合部24卡合,从而使所述安全气囊展开盖16安装到安全气囊容器22上。
[0039]凹进部分26形成于安全气囊容器22的下壁22A在前后方向的中心处,所述凹进部分26是朝向车辆底部突出的部分。所述凹进部分26具有半圆横截面。具有大体的圆柱形形状的充气装置28容置在所述凹进部分26中。折叠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容置在所述充气装置28之上。当充气装置28注入气体时,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膨胀而打开安全气囊展开盖16。因此,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朝向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膨胀。
[0040]在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根部48(稍后描述)中形成有开口。通过所述开口向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供应气体。金属保持器36安装在所述开口的内侧。保持器36包括外周36A和在外周36A内侧的主体36B。所述外周36A具有大体的矩形框架形状。所述主体36B具有中空的半圆柱形形状。所述充气装置28的上半部安装在主体36B内。从保持器36的外周36A朝向车辆底部突出的螺栓38被拧入到螺母40中。结果,所述保持器36固定到所述安全气囊容器22的下壁22A上,并且所述充气装置28固定到所述下壁22A的凹进部分26上。多个开口42形成于保持器36的主体36B中。因此,所述保持器36用作调整气流的扩散器。
[0041]多个气体注入口(未图示出)以预定位置形成于充气装置28外周壁的预定位置处。当前方安全气囊传感器和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两者都未示出)检测到正面碰撞时,安全气囊ECU(未示出)操作所述充气装置28以通过所述气体注入口注入气体。所述前方安全气囊传感器设置在车辆前部预定位置处。所述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辆的中央部。
[0042]接下来,将描述通过从充气装置28注入的气体而膨胀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结构。
[0043]如图1到图3所示,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包括左安全气囊44、右安全气囊46和根部48。所述左安全气囊44在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前面和左侧膨胀,从而使左安全气囊44主要容纳所述乘客的左肩。所述右安全气囊46在所述乘客前面和右侧膨胀,从而使右安全气囊46主要容纳所述乘客的右肩。根部48连接左安全气囊44的根部(即,左安全气囊根部)和右安全气囊46的根部(即,右安全气囊根部)。
[0044]在侧视图中,形成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中的每一个,以使得长度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从前端向后端增长。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右安全气囊46的体积大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左安全气囊44的体积。此外,通风孔50邻近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中每一个的外部的中央形成(参见图3)。当所述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容纳乘客时,通过通风孔50释放气体,从而减小所述安全气囊内部的压力。
[0045]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膨胀时,左安全气囊44内部的大体中央处接触右安全气囊46内部的大体中央处(参见图2)。在正面碰撞时,当乘客由于惯性朝向车辆前方移动,进而由乘客将负荷施加到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的后端时,这防止所述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在其中央位置处弯曲。
[0046]由布制成的带状嵌板(tie panel)5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将左安全气囊44的后端和右安全气囊46的后端连接起来(参见图2)。当从乘客侧观看时,所述带状嵌板52具有矩形形状。所述带状嵌板52设置在这样的位置并在这样的范围内:当在正面碰撞时乘客由于惯性朝向车辆前方移动时,所述带状嵌板52能容纳所述乘客的胸部。因此,在正面碰撞时带状嵌板52柔和地容纳所述乘客的胸部。如上所述,当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膨胀时,左安全气囊44的内部接触右安全气囊46的内部,这减小带状嵌板52后侧上的空间54(参见图2和图3)。这防止所述乘客的胸部过度地陷入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之间。在广义上,所述带状嵌板52是一种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将左安全气囊44的后端和右安全气囊46的后端连接起来的构件。
[0047]如上所述,根部48连接左安全气囊44的根部(左安全气囊根部)和右安全气囊46的根部(右安全气囊根部)。也就是,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共同具有根部48。当充气装置48将气体注入到根部48中时,以下述方式折叠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膨胀。
[0048]安全气囊折叠部62主要是通过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卷起形成的(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安全气囊折叠部62是通过手风琴式折叠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一次,并且卷起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两次而形成的)。并且,所述根部48被松弛以形成松弛部49,所述松弛部49被沿着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竖立。如图4所示,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容置在安全气囊容器22中,从而使安全气囊折叠部62的位置比根部48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后部,并且当在所述车辆中提供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时,所述根部48的位置比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部。此外,松弛部49的顶端部49A被朝着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手风琴式折叠(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端部49A被手风琴折叠一次)。
[0049]如上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包括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并且带状嵌板52连接左安全气囊44部和右安全气囊的顶端部。因此,当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中的每一个在车辆中展开时,作为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下部和上部的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中的每一个的部分朝着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中的每一个的中央折叠,从而使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中的每一个具有长条形状。然后,在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彼此重叠之后,在纵向方向上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端部(即,靠近带状嵌板52的端部)朝着松弛部49卷起。然后,在松弛部49被延伸之后,松弛部49被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62竖立。所述松弛部49的整个长度稍大于安全气囊折叠部62的高度。因此,突出超过安全气囊折叠部62的顶端部49A朝着安全气囊折叠部62(即,朝着车辆后部)手风琴式折叠一次。
[0050]在本实施方式中,条带70设置在上述根部48中。所述条带70调整根部48的膨胀。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条带70。
[0051]如图1到图3所示,条带70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织物构件。所述条带70具有大体的梯形形状。
[0052]条带70的前端部70A(参见图1)被缝合到根部48的前端部48B的内侧(参见图1),从而使所述前端部70A与前端部48B的内侧重叠。通过上述保持器36,将条带70的前端部70A和根部48的前端部48B固定到安全气囊容器22的下壁22A上。根部48的前端部48B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根部的底端部”。条带70的后端部70B(参见图1和图2)被缝合到位于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根部之间(即,在左安全气囊根部和右安全气囊根部之间)的连接根部48C上。所述连接根部48C是根部48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提供条带70,则所述连接根部48C将膨胀以具有球形形状。因此,所述条带70在大体对角线的方向上将根部48的底端部48B连接到连接根部48C上,所述连接根部48C位于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根部之间(即,在左安全气囊根部和右安全气囊根部之间)。
[0053]在示出包括条带70的展开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平面图中,条带70具有大体的梯形形状。车辆前侧基底70C(参见图1和图2)大于车辆后侧上侧70D(参见图1和图2)。车辆前侧基底70C比车辆后侧上侧70D更靠近车辆的前部。车辆后侧上侧70D比车辆前侧基底70C更靠近车辆的后部。如从上述结合附图1的结构描述中明显可见的,条带70的车辆前侧基底70C是通过由保持器36的外周36A的前侧边缘向后折叠条带70形成的。车辆后侧上侧70D是条带70的后端部70B的边缘,其被缝合到连接根部48C。
[005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示出展开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侧视图中,从接合部(点A)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60的前边缘(点B)的周边长度L2大于或等于从接合部(点A)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60的后边缘(点C)的周边长度L1。所述接合部(点A)是所述连接根部48C连接到条带70的后端部70B的部分。当安全气囊展开盖16打开时,气囊突出开口60形成于仪表板12内。换句话说,设定条带70的长度和接合部(点A)的位置,从而使所述周边长度L2大于或等于周边长度L1。
[0055]并且,如图2所示,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右安全气囊46的体积大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左安全气囊44的体积。因此,在示出展开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侧视图中,所述条带70的车辆后侧上侧70D相对于所述车辆前侧基底70C偏向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左安全气囊44。因此,在示出正在展开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平面图中,气体供应通道71A的开口面积大于气体供应通道71B的开口面积。所述气体供应通道71A具有大体的直角三角形形状,并且形成于安全气囊容器22的内斜线70E侧上。所述气体供应通道71B形成于安全气囊容器22的外斜线70F侧上。当条带70的形状从由双点划线所示的形状变为由斜线表示的形状时,缝隙72和74形成于内斜线70E侧上和外斜线70F侧上。当条带70在平面上展开时,所述条带70具有由所述双点划线所示的形状。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通过气体膨胀时,所述条带70具有由所述斜线所示的形状。在所述内侧上的缝隙72的面积大于在外侧上的缝隙74的面积。
[0056]此外,如图1所示,在示出完全展开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侧视图中,设定条带70的长度以及在条带70与连接根部48C之间的接合部(点A)的位置,从而使得膨胀的根部48不接触挡风玻璃56,并且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上边缘在左和右两个位置处与所述挡风玻璃56接触。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正被展开时,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中的每一个在由图1的线“P”所示的位置处接触挡风玻璃56。换句话说,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正在被展开时,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中的每一个的大的区域不接触挡风玻璃56,也就是,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不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而是,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处于图6C所示的状态。
II.效果
[0057]接下来,将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获得的效果。
[0058]首先,将总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的全部效果。当所述前方安全气囊传感器和中央安全气囊传感器(两者都未示出)检测到正面碰撞时,所述安全气囊ECU(未图示出)操作充气装置28,从而通过形成于充气装置28外周壁中的多个气体注入口将气体注入。在起扩散器作用的保持器36调整注入的气体的流量之后,所述气体流入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中。
[0059]因此,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膨胀。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内侧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安全气囊展开盖16沿着撕裂线18被撕裂,并且安全气囊展开盖16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打开。在所述安全气囊展开盖16打开后,在仪表板的上壁12A中形成气囊突出开口60,并且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朝着挡风玻璃56突出。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完全展开时,左安全气囊44主要容纳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左肩。右安全气囊46主要容纳乘客的右肩。此外,带状嵌板52主要容纳乘客的胸部。结果,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保护乘客免受正面碰撞的冲击。另外,在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开始展开后,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在诸如肩膀的多个部位处立即容纳乘客,并且能分散施加于乘客的负荷。因此,施加于所述乘客的负荷被减小。
[0060]将结合附图描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的操作。在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工作之前,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处于图6A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在安全气囊容器22中,安全气囊折叠部62的位置比松弛部49更靠近车辆的后部。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形成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并占据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的大部分。并且,在安全气囊容器22中,所述松弛部49被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62竖立,并且其位置比安全气囊折叠部62更靠近车辆的前方。所述松弛部49形成连接左安全气囊44的根部(左安全气囊根部)和右安全气囊46的根部(右安全气囊根部)的根部48。
[0061]在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10于该状态下工作之后,所述气体需要时间流入到安全气囊折叠部62中,如图6B所示,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是通过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卷起两次且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手风琴式折叠一次形成的。也就是,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不容易展开。因此,所述气体集中地流入到在大体车辆高度方向上竖立的松弛部49中,在所述松弛部49中气体容易流动。结果,所述松弛部49立即膨胀。在这时,在气体冲撞到具有大体梯形形状的条带70的下表面之后,所述气体通过形成于条带70的左和右侧上的缝隙72和74流到条带70的上表面。结果,所述松弛部49膨胀。也就是,松弛部49朝着车辆顶部(即,在由图6B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突出,形成所述根部48。然而,条带70拉动根部48的连接根部48C以阻止根部48变为球形。因此,所述根部48不接触挡风玻璃56。
[0062]因为所述根部48朝着车辆大体的顶部快速膨胀和展开,所以由所述气体充分伸展的“壁”形成在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的安全气囊展开区域中。然后,如图6C所示,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通过来自所述“壁”的反作用力展开,并且安全气囊折叠部62朝着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即,在由图6C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展开。因此,形成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在此过程中,所述安全气囊44和46的上边缘在左和右两个位置处接触挡风玻璃56,以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姿态。
[0063]接下来,将描述所述条带70的效果。
[0064]如果没有设置所述条带70,则所述根部48将通过气体膨胀以具有球形形状。这将导致连接到根部48上的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方向的变化。另外,当具有球形形状的根部48越大时,膨胀所述根部48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在所述根部48完成膨胀之前,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将展开。这也将导致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方向的变化。
[0065]因此,所述条带70将根部48的底端部48B连接到连接根部48C,所述连接根部48C位于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根部(即,右安全气囊根部和左安全气囊根部)之间。所述条带70朝着根部48的底端部48B拉动连接根部48C,由此减小所述根部48的体积。并且,因为所述条带70拉动所述连接根部48C,所以所述根部48具有通过堆叠两个圆柱获得的形状(即,在侧视图中所述根部48具有大体的心形形状),而不是球形形状。因此,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在根部48的两个部分突出的方向展开。这调整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的方向。因此,能够较早的膨胀所述根部48,并且调整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的方向。结果,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的方向被较早地稳定。
[006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条带70设置在根部48中。并且,在侧视图中,从所述接合部(点A)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60的前边缘(点B)的周边长度L2大于或等于从接合部(点A)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60的后边缘(点C)的周边长度L1。所述接合部(点A)是将所述连接根部48C连接到条带70的部分。换句话说,设定条带70的长度和接合部(点A)的位置,从而使所述周边长度L2大于或等于周边长度L1。因此,具有周边长度L2的所述根部48的车辆前侧部比具有周边长度L1的所述根部48的车辆后侧部更早地膨胀。因此,所述车辆前侧部较早填充挡风玻璃56和仪表板12之间的空间。
[0067]也就是,如上所述,因为所述条带70拉动连接根部48C,所以在侧视图中所述根部48具有大体的心形形状。因此,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在根部48的两个部分突出的方向上展开。如果与本发明不同,所述周边长度L1大于周边长度L2,则根部48的下部将快速膨胀,并且所述根部48的上部将缓慢膨胀。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根部48将不能很好地起到展开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所述“壁”的作用。这将导致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方向的变化。因此,如果所述根部48通过条带70而变形,致使周边长度L1大于周边长度L2,则将不会获得巨大的效果。因此,设定周边长度L1和L2使得周边长度L2大于或等于周边长度L1是非常有效的。通过设定周边长度L1和L2使得周边长度L2大于或等于周边长度L1,所述根部48变形,并且通过使用条带70拉动连接根部48C使所述根部48被压紧,气体被引入到根部48的上部(即,高于条带70的部分)以便立即膨胀该部分,并且所述“壁”快速形成于挡风玻璃56与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之间以产生反作用力。
[0068]因此,与将所述条带简单地设置在根部48内的情况相比,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能进一步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的方向。
[0069]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条带70的左和右侧上的缝隙74和72,将从充气装置28注入的气体供应到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所述条带70具有大体的梯形形状,所以与所述条带70具有诸如矩形形状的情况相比,所述根部48的车辆前侧部分能较早地膨胀。
[007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条带70的车辆后侧上侧70D相对于所述车辆前侧基底70C偏向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的左安全气囊44。因此,所述气体供应通道71A(包括缝隙72)的面积大于所述气体供应通道71B(包括缝隙74)的面积。通过气体供应通道71A,气体被供应到右安全气囊46,所述右安全气囊46的体积比左安全气囊44的体积大,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上。通过气体供应通道71B,气体被供应到左安全气囊44,所述左安全气囊44的体积比右安全气囊46的体积小,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上。因此,能够使具有不同体积的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均匀地膨胀。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根部48较早地膨胀是可能的,并且使具有不同体积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均匀地膨胀是可能的。
[0071]另外,通过调整条带70的车辆后侧上侧70D相对于车辆前侧基底70C偏移的量,以及所述条带70的长度,能容易地将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展开速度调整至预定速度。
[007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条带70的长度和接合部(点A)的位置,以使得膨胀的根部48不接触挡风玻璃56。因此,能够避免在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膨胀的初期将较大的负荷施加到所述挡风玻璃56的特定部分的情形。
[0073]此外,设定条带70的长度和接合部(点A)的位置,以使得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上边缘在左和右两个位置处接触挡风玻璃56。因此,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的方向是可能的。并且,当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完全展开时,能够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姿态。如上所述,如图6C所示,在所述根部48膨胀之后,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中的每一个的上边缘在由相对靠近根部48的线“P”所示的位置处接触挡风玻璃56。也就是,在该阶段,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上边缘在右和左两个位置处接触挡风玻璃56。这对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方向是非常有效的。
[0074]因此,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将较大的负荷施加到所述挡风玻璃56的特定部分的情形。并且,还能够进一步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的方向,以及在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后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姿态。
[0075]此外,安全气囊折叠部62主要是通过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卷起形成的,根部48被松弛以形成松弛部,并且所述松弛部被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62竖立。当在所述车辆中提供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时,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的位置比根部48更靠近车辆后部,并且所述根部48的位置比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更靠近所述车辆的前部。因此,从充气装置28注入的气体流入到形成根部48的松弛部49中比流入到安全气囊折叠部62中更容易。因此,所述根部48比安全气囊折叠部62更早地膨胀和展开。并且,在此时,连接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根部(即,左安全气囊根部和右安全气囊根部)的根部48形成所述“壁”。结果,能够非常有效地稳定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朝着乘客座位膨胀和展开的方向。
[0076]此外,通过手风琴式折叠形成根部48的松弛部49的顶端部49A,即使松弛部49的高度大于所述折叠的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的高度,也能快速地膨胀和展开根部48。也就是,当安全气囊体被折叠时,所述根部48被松弛以形成松弛部49,在侧视图中根部48的松弛部49稍长。因此,当所述松弛部49被沿着安全气囊折叠部62竖立时,所述顶端部49A可以突出超过安全气囊折叠部6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手风琴式折叠所述松弛部49的顶端部49A,不妨碍所述根部48快速地膨胀和展开。
[0077]因此,通过使用发明的方法折叠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所述根部48能快速地膨胀和展开。
[0078]最近,与传统车辆相比,已经设计出了这样的车辆,使得在挡风玻璃56和仪表板12的上壁部12A之间的角度非常小。在这样的车辆模型中,在给定方向以高精度展开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32是非常有用的。
III.其它实施方式
[0079]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平面图中条带80具有矩形形状。因为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右安全气囊46的体积大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左安全气囊44的体积,所以在内侧的条带80的气体供应孔82的开口面积大于在外侧的条带80的气体供应孔84的开口面积。
[0080]因此,同样在该实施方式中,使具有不同体积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均匀地膨胀是可能的。因此,能够使所述根部48较早地膨胀,并使具有不同体积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均匀地膨胀。
[0081]另外,通过调整气体供应孔82和84的开口面积,能容易地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展开的速度调整到预定速度。
IV.所述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008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主要是通过卷起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形成的。然而,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主要是通过手风琴式折叠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形成的情况,以及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是通过以大体相同次数卷起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和手风琴式折叠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而形成的情况。
[008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松弛部49的顶端部49A被朝着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手风琴式折叠。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所述松弛部49的顶端部49A以大体的直角朝着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弯曲,而不是手风琴式折叠的情况,以及所述松弛部49的顶端部49A笔直延伸,而不是弯曲的情况。
[0084]将描述所述手风琴式折叠和卷起之间的区别。短语“手风琴式折叠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表示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在一个方向上折叠180度一次,然后在相反方向折叠180度。短语“卷起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表示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和46在一个方向折叠180度一次,然后在相同方向折叠180度。
[008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条带70的长度和接合部(点A)的位置,以使得周边长度L2大于或等于周边长度L1。然而,更优选地,设定条带70的长度和接合部(点A)的位置,以使得周边长度L2大于周边长度L1。
[0086]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条带70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的梯形形状,并且所述条带80在平面图中具有矩形形状。然而,所述条带的平面形状并不局限于这两种形状。也就是,所述条带可以具有其它形状。当使用不具有开口的条带时,所述条带的形状类似于条带70的大体梯形的形状是合适的。当使用具有开口的条带时,所述条带的形状类似于条带80的矩形形状是合适的。
[0087]虽然结合本发明的示范性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示范性实施方式或结构。相反地,本发明意图覆盖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另外,虽然所述示范性的实施方式各种构件以示范性的多种结合和配置示出,但是包括更多、更少或者仅一个构件的结合和配置也落入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包括与坐在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肩膀相应的左安全气囊(44)和右安全气囊(46);以及根部(48),其容纳当充气装置(28)工作时从所述充气装置(28)注入的气体,并且连接左安全气囊根部和右安全气囊根部;其中,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被折叠并储存在固定于仪表板(12)内的安全气囊容器(22)中;并且当发生正面碰撞时,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从形成于所述仪表板(12)中的气囊突出开口(60)处突出,并朝向所述乘客座位展开,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包括:
条带(70),其将所述根部(48)的底端部(48B)连接到连接根部(48C),所述连接根部(48C)位于所述左安全气囊根部和所述右安全气囊根部之间,其中在侧视图中,从所述连接根部(48C)和所述条带(70)之间的接合部(点A)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60)的前边缘(点B)的周边长度(L2)大于或等于从所述连接根部(48C)和所述条带(70)之间的接合部(点A)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60)的后边缘(点C)的周边长度(L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中:
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中一个的体积大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中另一个的体积;并且
所述条带(70)具有大体的梯形形状,在所述梯形形状中车辆前侧基底(70C)长于车辆后侧上侧(70D),并且所述车辆后侧上侧(70D)相对于所述车辆前侧基底(70C)偏向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所述外侧的所述安全气囊(44,4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中:
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中一个的体积大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中另一个的体积;并且
气体供应孔(82,84)形成于所述条带(70)中,通过所述气体供应孔(82,84)将气体供应到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所述气体供应孔(82,84)的开口面积彼此不同,并且所述开口面积对应于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的体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中:
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中一个的体积大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中另一个的体积;并且
所述条带(80)具有矩形形状,气体供应孔(82,84)形成于所述条带(80)中,通过所述气体供应孔(82,84)将气体供应到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并且对应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所述内侧的所述安全气囊(44,46)的所述气体供应孔(82,84)的开口面积大于对应于位于所述车辆宽度方向所述外侧的所述安全气囊(44,46)的所述气体供应孔(82,84)的开口面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中:
设定所述条带(70,80)的长度和所述接合部(点A)的位置,以使得膨胀的所述根部(48)不接触挡风玻璃(56),并且
当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完全展开时,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的上边缘在左和右两个位置处与所述挡风玻璃(56)接触。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中:
安全气囊折叠部(62)是通过折叠安全气囊体(44,46)形成的,当在车辆中提供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所述安全气囊主体(44,46)的位置比所述根部(48)更靠近车辆的后部;以及
所述根部(48)被松弛以形成松弛部(49),当在车辆中提供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所述根部(48)的位置比所述安全气囊体(44,46)更靠近车辆的前部,并且所述松弛部(49)被沿着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竖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主要是通过将所述安全气囊体(44,46)卷起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主要是通过将所述安全气囊体(44,46)手风琴式折叠形成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中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是通过以大体相同次数卷起所述安全气囊体(44,46)和手风琴式折叠所述安全气囊体(44,46)形成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中所述根部(48)的顶端部(49A)被朝着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手风琴式折叠一次。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中所述根部(48)的顶端部(49A)以大体的直角朝着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弯曲。
12、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中安全气囊折叠部(62)主要是通过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卷起形成的,当在所述车辆中提供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的位置比所述根部(48)更靠近车辆的后部;所述根部(48)被松弛以形成所述松弛部(49),当在所述车辆中提供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时,所述根部(48)的位置比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更靠近车辆的前部;所述松弛部(49)被沿着主要通过将所述左和右安全气囊(44,46)卷起而形成的所述安全气囊折叠部(62)竖立;并且所述松弛部(49)的顶端部(49A)被手风琴式折叠。
13、一种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其被折叠并储存在固定于仪表板内的安全气囊容器中,并且当发生正面碰撞时,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从形成于所述仪表板中的气囊突出开口处突出,并朝向乘客座位展开,所述乘客座位安全气囊包括:
与坐在所述乘客座位上的乘客的肩膀相应的左安全气囊和右安全气囊;
根部,其容纳当充气装置工作时从充气装置注入的气体,并且连接左安全气囊根部和右安全气囊根部;以及
条带,其将所述根部的底端部连接到连接根部,所述连接根部位于所述左安全气囊根部和所述右安全气囊根部之间,其中在侧视图中,从所述连接根部和所述条带之间的接合部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的前边缘的周边长度大于或等于从所述连接根部和所述条带之间的所述接合部到所述气囊突出开口的后边缘的周边长度。
CN2006800317778A 2005-08-29 2006-08-28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30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48433A JP4347281B2 (ja) 2005-08-29 2005-08-29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JP248433/2005 2005-08-29
PCT/IB2006/002333 WO2007026205A1 (en) 2005-08-29 2006-08-28 Passenger-seat airba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3075A true CN101253075A (zh) 2008-08-27
CN101253075B CN101253075B (zh) 2011-07-20

Family

ID=37547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1777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3075B (zh) 2005-08-29 2006-08-28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766385B2 (zh)
EP (1) EP1919739B1 (zh)
JP (1) JP4347281B2 (zh)
KR (1) KR100948387B1 (zh)
CN (1) CN101253075B (zh)
DE (1) DE602006014000D1 (zh)
WO (1) WO200702620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4054A (zh) * 2009-07-24 2012-04-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07933482A (zh) * 2016-08-04 2018-04-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CN109291874A (zh) * 2017-07-24 2019-02-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气囊的控制方法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9130A1 (en) * 2007-02-14 2008-08-2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n air-bag for a motor vehicle
JP5430402B2 (ja) 2007-10-15 2014-02-26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5295820B2 (ja) * 2009-02-26 2013-09-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366239B1 (ko) 2009-06-23 2014-02-21 오토리브 디벨로프먼트 에이비 에어백 장치
JP5790354B2 (ja) * 2011-09-13 2015-10-07 タカタ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
JP5772605B2 (ja) * 2012-01-10 2015-09-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16021381A1 (ja) * 2014-08-04 2016-02-11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390596B2 (ja) * 2015-11-18 2018-09-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38416B2 (ja) * 2016-05-20 2020-08-12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427638B2 (en) 2016-06-08 2019-10-01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assemblies for reducing rotational velocity of a head of an occupant
US10293775B2 (en) * 2016-10-21 2019-05-21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assemblies for reducing rotational velocity of a head of an occupant
US10183645B2 (en) * 2017-03-01 2019-01-22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systems for oblique impact
JP6183573B1 (ja) 2017-03-30 2017-08-2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50554B2 (ja) * 2017-04-14 2020-09-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DE102017217499A1 (de) * 2017-09-29 2019-04-04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assackeinhei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7043010B2 (ja) * 2018-10-19 2022-03-2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059442B2 (en) * 2019-03-26 2021-07-13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daptive side airbag for protecting occupants in a vehicle
US11027688B2 (en) 2019-08-27 2021-06-08 Autoliv Asp,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to support an inflatable airbag cush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2751B2 (ja) 1993-02-04 1997-09-10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399320B2 (ja) 1997-10-21 2003-04-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29721678U1 (de) 1997-11-26 1998-02-05 Petri Ag Vorrichtung zur Beeinflussung der Entfaltung eines Gassacks eines Airbagmoduls
JP3577208B2 (ja) * 1997-12-09 2004-10-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11321511A (ja) 1998-05-11 1999-11-24 Takata Kk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の折り畳み方法
JP3637769B2 (ja) 1998-05-19 2005-04-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0159045A (ja) 1998-11-27 2000-06-13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および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EP1164060B1 (de) * 2000-06-16 2005-12-28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GmbH Beifahrer-Gassack-Schutzeinrichtung
JP2002019560A (ja) 2000-07-07 2002-01-23 Takata Corp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JP4971563B2 (ja) 2001-08-17 2012-07-11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6969086B2 (en) 2003-01-23 2005-11-29 Takata Corporation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JP4134752B2 (ja) 2003-02-26 2008-08-2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380315B2 (ja) * 2003-04-03 2009-12-0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
EP1498320A3 (en) 2003-07-14 2006-02-01 Toyoda Gosei Co., Ltd. Air bag apparatus
JP2004034989A (ja) 2003-10-24 2004-02-05 Takata Corp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の折り畳み方法
JP4400188B2 (ja) 2003-11-25 2010-01-20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4054A (zh) * 2009-07-24 2012-04-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02414054B (zh) * 2009-07-24 2014-03-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安全气囊装置
CN107933482A (zh) * 2016-08-04 2018-04-2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CN107933482B (zh) * 2016-08-04 2020-03-3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前乘客座椅安全气囊装置
CN109291874A (zh) * 2017-07-24 2019-02-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气囊的控制方法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09291874B (zh) * 2017-07-24 2021-05-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气囊的控制方法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6014000D1 (de) 2010-06-10
EP1919739A1 (en) 2008-05-14
KR20080030114A (ko) 2008-04-03
EP1919739B1 (en) 2010-04-28
US20090146403A1 (en) 2009-06-11
US7766385B2 (en) 2010-08-03
KR100948387B1 (ko) 2010-03-19
CN101253075B (zh) 2011-07-20
JP4347281B2 (ja) 2009-10-21
JP2007062455A (ja) 2007-03-15
WO2007026205A1 (en) 200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3075B (zh)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
CN1883985B (zh) 气囊和气囊装置
CN100506610C (zh)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的折叠方法
JP6411965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EP1937517B1 (en) Air bag system with inflatable tubular inner structure
CN100450835C (zh) 气囊、气囊装置和车辆
CN100469622C (zh) 气囊装置
CN100526125C (zh) 气囊装置
JP2007216733A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3034221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ディフューザ構造
EP1355808B1 (en) Head portion protecting air bag apparatus
US7740270B2 (en) Curtain air bag apparatus
CN100506609C (zh) 乘客座位安全气囊装置及其折叠的方法
CN109849835A (zh) 车辆用帘式气囊装置
US8419049B2 (en)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JP5419261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2067863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487266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488249B2 (ja) エアバッグ構造体
JP4325229B2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1114059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2187517A (ja) 車両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343809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エアバッグ
JP2002337645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oyota Motor Corp.

Patentee after: TOYOTA MOTOR EAST JAPAN, Inc.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

Patentee before: Kanto Auto Work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