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5826B - 压缩机用拉紧螺栓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用拉紧螺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5826B
CN101235826B CN2007101693267A CN200710169326A CN101235826B CN 101235826 B CN101235826 B CN 101235826B CN 2007101693267 A CN2007101693267 A CN 2007101693267A CN 200710169326 A CN200710169326 A CN 200710169326A CN 101235826 B CN101235826 B CN 1012358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buckle
impeller
running shaft
elongated portion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693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5826A (zh
Inventor
河田真广
若林拓也
小野海士
前田智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rotary machinery engineering of Ko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35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5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5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5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1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 F04D25/163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 Producing two or more separate gas flows driven by a common gearing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6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mounting compressor rotors on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0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 F16D1/076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a member on a shaft or on a shaft-end by clamping together two faces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e.g. with bolted fla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叶轮(21)和支承叶轮(21)的旋转轴(12)构成的涡轮压缩机的转子(17),其具有紧固机构(70),该紧固机构(70)包括:机械式联轴器(71),形成于叶轮(21)和旋转轴(12)各自的端面上;拉紧螺栓(74),插通到形成于叶轮(21)旋转中心的通孔中;紧固螺母(80),与形成于拉紧螺栓(74)一端的第一外螺纹(77)旋合;收纳孔(78),形成于旋转轴(12)的端面,收纳拉紧螺栓(74)的伸长部(75)的一部分;内螺纹(79),形成于收纳孔(78)的底面,与形成于拉紧螺栓(74)另一端的第二外螺纹(76)旋合。根据本发明,使拉紧螺栓的伸长量增大,从而可以谋求结合作业的高效化、稳定化。

Description

压缩机用拉紧螺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用拉紧螺栓。本申请根据2006年11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318822号要求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产业用的涡轮压缩机,公知的有分多个阶段将空气等压缩的涡轮压缩机。在该涡轮压缩机中,通过驱动马达经由齿轮系使连结有叶轮的旋转轴旋转。
存在这样的情况,即,仅在旋转轴的一端连接叶轮,或在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叶轮,或具有多个这样的旋转轴。任何一种情况下,结合旋转轴和叶轮的联轴器都使用弧齿联轴器。在该联轴器的紧固机构中使用拉紧螺栓。通过拉紧螺栓的轴力使结合旋转轴和叶轮的弧齿联轴器产生大的推压力,从而防止因急剧的温度变化或振动而产生松脱(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4-321724号公报(图1))。
使用拉紧螺栓将旋转轴和叶轮的弧齿联轴器紧固时,拉伸拉紧螺栓,达到既定范围的伸长量时旋合紧固螺母。拉紧螺栓的伸长量通过指示表来测量。通过控制拉紧螺栓的伸长量,而间接地控制拉紧螺栓的轴力(紧固时的拉伸力)。
虽然希望由拉紧螺栓产生的轴力大,但存在由其材质的弹性限度决定的上限值。另外,也存在出于防止拉紧螺栓的松脱等目的而确定的轴力的下限值。因此,拉紧螺栓的拉伸力有必要控制在该下限值和上限值之间。
但是,因拉紧螺栓的伸长量极小,所以,为了得到目标伸长量而需要进行多次反复作业,从而存在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压缩机的转子,其可以使用于紧固涡轮压缩机的叶轮和旋转轴的拉紧螺栓的伸长量增大,从而实现结合作业的高效化、稳定化。
在本发明的涡轮压缩机的转子中,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了以下方案。
第一发明是一种涡轮压缩机的转子,包括叶轮和支承该叶轮的旋转轴,具有紧固机构,该紧固机构包括:机械式联轴器,形成于叶轮和旋转轴各自的端面上;拉紧螺栓,插通到形成于叶轮旋转中心的通孔中;紧固螺母,与形成于拉紧螺栓一端的第一外螺纹旋合;收纳孔,形成于旋转轴的端面,收纳拉紧螺栓的伸长部的一部分;以及内螺纹,形成于收纳孔的底面,与形成于拉紧螺栓另一端的第二外螺纹旋合。
收纳孔的深度优选对应拉紧螺栓的伸长量而确定。
收纳孔的深度优选为伸长部长度的10%以上。
优选地,在叶轮和紧固螺母之间具有嵌合在拉紧螺栓一端的垫圈,收纳孔的深度和垫圈的厚度相加的长度是伸长部长度的10%以上。
第二发明是一种涡轮压缩机的转子,包括叶轮和支承该叶轮的旋转轴,具有紧固机构,该紧固机构包括:机械式联轴器,形成于叶轮和旋转轴各自的端面上;拉紧螺栓,插通到形成于叶轮旋转中心的通孔中;紧固螺母,与形成于拉紧螺栓一端的第一外螺纹旋合;内螺纹,形成于旋转轴的端面,与形成于拉紧螺栓另一端的第二外螺纹旋合;以及突出部,在叶轮的背面中央部突出地形成,收纳拉紧螺栓的伸长部的一部分。
突出部的突出量优选对应拉紧螺栓的伸长量而确定。
突出部的突出量优选为伸长部长度的10%以上。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在叶轮和紧固螺母之间具有嵌合在拉紧螺栓一端的垫圈,突出量和垫圈的厚度相加的长度是伸长部长度的10%以上。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涡轮压缩机的转子,在将叶轮紧固到旋转轴一端的紧固机构中,可以增长拉紧螺栓的全长,所以,可以增大组装时拉紧螺栓伸长量的控制幅度(伸长量的上限值-下限值),从而可使调整作业容易化。因此,可谋求提高组装的作业性/作业效率。
另外,拉紧螺栓的一部分收纳在形成于旋转轴端面的收纳孔中或形成于叶轮背面中央部的突出部中,所以,即便拉紧螺栓的长度变长,也可使将叶轮紧固到旋转轴上的组件的全长不变。因此,旋转轴的危险速度不会降低,能进行稳定的运转。另外,也不需要进行其它部件的形状变更,所以,可以抑制成本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1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含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转子17、18的涡轮压缩机1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70的分解剖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70的剖视图,图4B是表示紧固机构的现有技术例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70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90的剖视图,图6B是第一叶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涡轮压缩机的转子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1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含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转子17、18的涡轮压缩机1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涡轮压缩机1包括如下等部分:驱动马达2;齿轮装置10,其与驱动马达2的输出轴3连接;第一级压缩机6,其具有通过齿轮装置10而增速旋转的第一叶轮21;第二级压缩机7,其具有通过齿轮装置10而增速旋转的第二叶轮22;第三级压缩机8,其具有通过齿轮装置10而增速旋转的第三叶轮23;第四级压缩机9,其具有通过齿轮装置10而增速旋转的第四叶轮24。
另外,涡轮压缩机1还具有气体流路,该气体流路用于将从外部吸入的氧气等气体A从第一级压缩机6依次导入第二级压缩机7、第三级压缩机8、第四级压缩机9,并排出到外部。
该气体流路中设置有:第一中间冷却器41,其冷却被第一级压缩机6压缩的气体A;第二中间冷却器42,其冷却被第二级压缩机7压缩的气体A;第三中间冷却器45,其冷却被第三级压缩机8压缩的气体A。
另外,涡轮压缩机1还具有未图示的、收纳使齿轮装置10润滑的油R的油贮存室。
驱动马达2经由凸缘安装到收纳齿轮装置10的齿轮箱5中。驱动马达2的输出轴3经由联轴器与齿轮装置10的第一旋转轴11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旋转轴11旋转自如地被齿轮箱5支承,一端经由轴承连结有驱动马达2的输出轴3,另一端侧安装有大直径的第一齿轮14。
第一齿轮14分别与设置于第二旋转轴12的小直径的第二齿轮15及设置于第三旋转轴13的小直径的第三齿轮16啮合。通过该齿轮装置10,驱动马达2的输出轴3的旋转被增速,传递到第二旋转轴12及第三旋转轴13。
第二旋转轴12在相对于第一旋转轴11平行的位置旋转自如地被齿轮箱5轴支承。在第二旋转轴12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叶轮21、第二叶轮22。
第二旋转轴12以向齿轮装置10的两侧面侧延伸的方式被支承,在与驱动马达相反的一侧端部配置有第一叶轮21,在驱动马达侧的端部配置有第二叶轮22。
第三旋转轴13在相对于第一旋转轴11平行且位于与第二旋转轴12相反的一侧的位置上,旋转自如地被齿轮箱5轴支承。在第三旋转轴13的两端设置有第三叶轮23、第四叶轮24。
第三旋转轴13以向齿轮装置10的两侧面侧延伸的方式被支承,在与驱动马达相反的一侧端部配置有第三叶轮23,在驱动马达侧的端部配置有第四叶轮24。
另外,将第二旋转轴12、第一叶轮21及第二叶轮22称为第一转子17,将第三旋转轴13、第三叶轮23及第四叶轮24称为第二转子18。
第一叶轮21收纳于在齿轮箱5的侧部形成的圆柱形状的凹陷部25中。
第二叶轮22收纳于在隔着齿轮箱5的相反侧侧部形成的圆柱形状的凹陷部26中。同样,第三叶轮23、第四叶轮24分别收纳于凹陷部27、凹陷部28中。这些凹陷部25~28中,形成有蜗壳、吸气通路、扩压器。
另外,齿轮箱5在水平截面上可分割为上下两部分,通过拆除上部盖,可拆除第一~第三旋转轴11~13、第一~第三齿轮14~16等。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70的分解剖视图。
紧固机构70将第一转子17的第二旋转轴12与第一叶轮21、第二叶轮22紧固在一起。另外,将第二转子18的第三旋转轴13与第三叶轮23、第四叶轮24紧固在一起。
下面,说明紧固第二旋转轴12和第一叶轮21的紧固机构70。
紧固机构70包括:弧齿联轴器(curvic coupling,curvic:注册商标)71,其将第二旋转轴12和第一叶轮21以各自的旋转轴芯一致的方式紧固;拉紧螺栓74,其以既定压力夹压支承第二旋转轴12和第一叶轮21;以及紧固螺母80等。
弧齿联轴器71包括:弧齿部72,其在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上形成为平面齿轮形状;弧齿部73,其在第一叶轮21的背面中央端面21a上形成为平面齿轮形状。通过使弧齿部72和弧齿部73相对并啮合,而使第二旋转轴12的旋转轴芯和第一叶轮21的旋转轴芯一致。
如图3所示,拉紧螺栓74在高强度钢棒的两端形成有外螺纹76、77,安装时被施加拉伸力,通过其反作用力(轴力)按压(夹持)配置于外螺纹76、77之间的部件。
拉紧螺栓74由形成于两端的外螺纹76、77和外螺纹76、77之间的伸长部75构成。
外螺纹76、77的螺纹尺寸例如是M12~M22左右,伸长部75的长度对应第一叶轮21的长度而确定,例如是150mm左右。
在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上,形成有收纳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6和伸长部75的一部分的收纳孔78。并且,在收纳孔78的底面78a上,形成有与外螺纹76旋合的内螺纹79。
因此,将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6插入到形成于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侧的收纳孔78中,并且,使外螺纹76与内螺纹79旋合,则拉紧螺栓74相对于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垂直地竖立设置。
另外,收纳孔78和内螺纹79的合计深度比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6的长度长。因此,若将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6与内螺纹79旋合,则拉紧螺栓74的伸长部75中的外螺纹76附近部分必然收纳到收纳孔78内。
另一方面,在第一叶轮21的旋转中心(轴芯),形成有用于插通拉紧螺栓74的通孔21c。第一叶轮21的长度(从背面中央端面21a到正面中央端面21b的距离)形成为,比从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突出出来的伸长部75的长度稍长。因此,将第一叶轮21的通孔21c插通到相对于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垂直地竖立设置的拉紧螺栓74上时,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7从第一叶轮21的正面中央端面21b突出。
接着,通过将紧固螺母80旋合在该外螺纹77上,第一叶轮21被紧固到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上。
接着,说明紧固机构70的组装顺序。
如上所述,将拉紧螺栓74插入到形成于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的收纳孔78中,并且,将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6与形成于收纳孔78底面的内螺纹79旋合。
接着,相对于竖立设置在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上的拉紧螺栓74,插入第一叶轮21,使形成于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的弧齿部72和形成于第一叶轮21的背面中央部端面21a的弧齿部73啮合。
然后,相对于从第一叶轮21的正面中央端面21b突出的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7,旋合紧固螺母80而进行临时止动。
接着,在紧固并固定紧固螺母80后,将液压式拉伸装置(未图示)连结到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7上,相对于拉紧螺栓74施加希望的拉伸力。在施加拉伸力的状态下,相对于拉紧螺栓74最终紧固紧固螺母80。
拉伸力是否是希望的值,通过测量拉紧螺栓74(伸长部75)的伸长量来间接地判断。拉紧螺栓74(伸长部75)的伸长量通过游标卡尺、千分尺或指示表85来测量。另外,指示表85的测量分辨率为0.01mm。
即,当拉紧螺栓74(伸长部75)的伸长量达到既定范围内时,相对于拉紧螺栓74旋合紧固螺母80。
接着,停止由液压式拉伸装置进行的拉伸处理,从拉紧螺栓74拆下液压式拉伸装置。
经过这样的作业,弧齿联轴器71(弧齿部72、73)由于拉紧螺栓74的轴力而一直被以既定压力按压。因此,第二旋转轴12的旋转轴芯和第一叶轮21的旋转轴芯一致,且第二旋转轴12和第一叶轮21一直不松脱地结合。
图4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70的剖视图,图4B是表示紧固机构的现有技术例的剖视图。
在紧固机构70中,拉紧螺栓74的全长比现有技术例的长。准确地说,伸长部75的长度L比现有技术例的长度L1长(外螺纹76、77的长度相等)。
因此,借助液压式拉伸装置而以同样的力拉伸拉紧螺栓74和现有技术例的拉紧螺栓时,由于伸长部75长,相应地拉紧螺栓74的伸长量大。
另外,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6、77的一部分也与伸长部75一体地伸长。即,外螺纹76、77中未与内螺纹79或紧固螺母80旋合的部分伸长。因此,准确地说,外螺纹76、77中未与内螺纹79或紧固螺母80旋合的部分和伸长部75相加的部分为实质上的伸长部。
另外,通过液压式拉伸装置施加到拉紧螺栓74的拉伸力设定有上限值和下限值。
拉伸力的上限值对应拉紧螺栓74的屈服力而确定。另一方面,下限值对应防止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6、77松脱的力确定,或是对应通过拉紧螺栓74将第一叶轮21向第二旋转轴12推压的力确定。
具体地说,施加到拉紧螺栓74的拉伸力是拉紧螺栓74的屈服应力σy的0.5~0.7倍(上限值0.7σy,下限值0.5σy)。
拉紧螺栓74的强度区分为10.9(JIS B 1051:2000),伸长部75的长度L为150mm时,对拉紧螺栓74施加上述范围内的拉伸力,则其伸长量的控制值幅度(伸长量的上限值-下限值)为0.13mm左右。
因此,通过使用指示表85,能以高精度控制拉紧螺栓74(伸长部75)的伸长量。
如上所述,拉紧螺栓74与现有技术例的拉紧螺栓相比,伸长部75长,相应地伸长量变大。因此,与现有技术例相比,拉紧螺栓74的伸长量的控制值幅度变大。
因此,组装拉紧螺栓74时,因伸长量的控制所需的注意力比现有技术减少,所以,可谋求提高组装的作业性/作业效率。
另外,收纳拉紧螺栓74的伸长部75的一部分(外螺纹76侧)的收纳孔78的深度形成为伸长部75整体长度(例如,150mm)的10%以上(例如,15mm以上)。
换句话说,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拉紧螺栓伸长部的长度L1(例如,135mm)而言,拉紧螺栓74的伸长部75的长度L(例如,150mm)长10%以上。
组装时通过液压式拉伸装置施加拉伸力,则拉紧螺栓74的伸长部75的、收纳在收纳孔78中的部位(例如,15mm)有0.01mm以上的伸长量。如果是0.01mm以上的伸长量,则是指示表85的测量分辨率以上,所以,该伸长量也能通过指示表85可靠地测量。
如上述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压缩机1,在将第一叶轮21、第二叶轮22紧固在第一转子17的第二旋转轴12两端的紧固机构70中,因拉紧螺栓74的全长(特别是伸长部75的长度L)与现有技术例相比变长,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组装时拉紧螺栓74的伸长量的控制幅度(伸长量的上限值-下限值)变大。因此,伸长量的控制所需的注意力比现有技术减少,所以,可谋求提高组装的作业性/作业效率。
而且,因拉紧螺栓74的一部分收纳在形成于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的收纳孔78中,所以,即便拉紧螺栓74的全长比现有技术长,也能使在第二旋转轴12上紧固第一叶轮21、第二叶轮22的组件的全长与现有技术的情况相同。
因此,不用降低旋转轴的危险速度,可实现稳定的运转。另外,因不需要进行其它部件的形状变更,所以具有成本几乎不上升的优点。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90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也可经由垫圈81使紧固螺母80与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7旋合。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拉紧螺栓74的伸长部75的长度L。即,可以将伸长部75的长度L增长与垫圈81厚度相当的量。
因此,可谋求进一步提高组装的作业性/作业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图6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90的剖视图,图6B是第一叶轮21的剖视图。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70同样地,紧固机构90将第二旋转轴12的两端部与第一叶轮21、第二叶轮22紧固。
以下,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70不同的部分,关于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紧固机构90包括:弧齿联轴器71,其将第二旋转轴12和第一叶轮21以各自的旋转轴芯一致的方式紧固在一起;拉紧螺栓74,其以既定压力夹压支承第二旋转轴12和第一叶轮21;紧固螺母80等。
弧齿联轴器71具有:弧齿部72,其形成于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弧齿部73,其形成于从第一叶轮21的背面中央突出的突出部21f的端面21a。
拉紧螺栓74由形成于两端的外螺纹76、77和外螺纹76、77之间的伸长部75构成。
外螺纹76、77的螺纹尺寸例如是M12~M22左右,伸长部75的长度对应第一叶轮21的长度而确定,例如是150mm左右。
在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上,形成有与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6旋合的内螺纹79。使外螺纹76与内螺纹79旋合,则拉紧螺栓74相对于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垂直地竖立设置。
另一方面,在第一叶轮21的旋转中心(轴芯),形成有用于插通拉紧螺栓74的通孔21c。通孔21c还形成于从第一叶轮21的背面中央突出的突出部21f。即,突出部21f中收纳拉紧螺栓74的伸长部75的一部分。
第一叶轮21的长度(从背面中央端面21a到正面中央端面21b的距离)形成为,比从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突出出来的伸长部75的长度稍长。因此,将第一叶轮21的通孔21c插通到相对于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垂直地竖立设置的拉紧螺栓74上,则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7从第一叶轮21的正面中央端面21b突出。
接着,通过使垫圈81嵌合到该外螺纹77上,进一步旋合紧固螺母80,第一叶轮21便被紧固到第二旋转轴12的端面12a上。
另外,也可没有垫圈81。
另外,在第一叶轮21的背面中央突出的突出部21f的长度形成为拉紧螺栓74的伸长部75整体长度(例如,150mm)的10%以上(例如,15mm以上)。
通过这样的结构,紧固机构90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紧固机构70相同的效果。即,能够将拉紧螺栓74的全长(特别是伸长部75的长度L)设计得比现有技术例的长,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将组装时拉紧螺栓74的伸长量的控制幅度(伸长量的上限值-下限值)增大。因此,伸长量的控制所需的注意力比现有技术减少,所以,可谋求提高组装的作业性/作业效率。
另外,通过在第一叶轮21的背面中央突出的突出部21f中收纳拉紧螺栓74的一部分,相应地缩短第二旋转轴12的长度,即便拉紧螺栓74的全长比现有技术的长,也能使得在第二旋转轴12上紧固第一叶轮21、第二叶轮22的组件的全长与现有技术的情况相同。因此,不需要进行其它部件的形状变更,具有成本几乎不上升的优点。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操作顺序或各构成部件的各种形状及组合等只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根据工艺条件或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涡轮压缩机1,说明了所谓的单轴二级式的涡轮压缩机,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为二轴二级式、二轴三级式、二轴四级式等。另外,也可适用于单轴单级式。
无论是这些类型中的哪一种,作为将转子的旋转轴和叶轮紧固在一起的机构,都可以使用紧固机构70、90。
拉紧螺栓74的外螺纹77上的垫圈81、紧固螺母80的数量,可对应设计条件而变更。例如,为了防止松脱,也可采取安装两个紧固螺母80等措施。
作为测量拉紧螺栓74伸长量的测量器,说明了指示表85,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为千分尺或游标卡尺。另外,也可使用激光测长器等非接触式测量器。
另外,作为将拉伸力施加给拉紧螺栓74的方法,说明了使用液压式拉伸装置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通过扳手紧固紧固螺母80,并测量拉紧螺栓74的伸长量。
作为在第二旋转轴12和第一叶轮21、第二叶轮22之间设置的机械式联轴器,说明了使用弧齿联轴器71的情况,但也可使用赫斯联轴器(Hirth coupling)等。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及其它变更。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说明,而是仅限定于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涡轮压缩机的转子,包括叶轮和支承该叶轮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具有紧固机构,该紧固机构包括:
机械式联轴器,形成于叶轮和旋转轴各自的端面上;
拉紧螺栓,插通到形成于叶轮旋转中心的通孔中;
紧固螺母,与形成于拉紧螺栓一端的第一外螺纹旋合;
收纳孔,形成于旋转轴的端面,收纳拉紧螺栓的伸长部的一部分,
以及内螺纹,形成于收纳孔的底面,与形成于拉紧螺栓另一端的第二外螺纹旋合,
所述收纳孔的深度对应拉紧螺栓的伸长量而确定,
所述深度是伸长部长度的10%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压缩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叶轮和紧固螺母之间具有嵌合在拉紧螺栓一端的垫圈,收纳孔的深度和垫圈的厚度相加的长度是伸长部长度的10%以上。
3.一种涡轮压缩机的转子,包括叶轮和支承该叶轮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具有紧固机构,该紧固机构包括:
机械式联轴器,形成于叶轮和旋转轴各自的端面上;
拉紧螺栓,插通到形成于叶轮旋转中心的通孔中;
紧固螺母,与形成于拉紧螺栓一端的第一外螺纹旋合;
内螺纹,形成于旋转轴的端面,与形成于拉紧螺栓另一端的第二外螺纹旋合;
以及突出部,在叶轮的背面中央部突出地形成,收纳拉紧螺栓的伸长部的一部分,
所述突出部的突出量以对应拉紧螺栓的伸长量而确定、为伸长部的长度的10%以上为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压缩机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在叶轮和紧固螺母之间具有嵌合在拉紧螺栓一端的垫圈,突出量和垫圈的厚度相加的长度是伸长部长度的10%以上。
CN2007101693267A 2006-11-27 2007-11-22 压缩机用拉紧螺栓 Active CN1012358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8822 2006-11-27
JP2006318822A JP4876867B2 (ja) 2006-11-27 2006-11-27 ターボ圧縮機のロータ
JP2006318822 2006-11-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5826A CN101235826A (zh) 2008-08-06
CN101235826B true CN101235826B (zh) 2010-09-08

Family

ID=39558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93267A Active CN101235826B (zh) 2006-11-27 2007-11-22 压缩机用拉紧螺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76867B2 (zh)
CN (1) CN1012358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Z584773A (en) * 2004-09-17 2012-07-27 Whitehead Biomedical Inst Compounds,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Inhibiting Alpha-Synuclein Toxicity
JP5353569B2 (ja) * 2009-09-01 2013-11-27 株式会社Ihi ターボ機械
JP5589889B2 (ja) * 2011-02-21 2014-09-17 株式会社Ihi ターボ機械
CN103306994B (zh) 2012-03-15 2016-01-20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离心压缩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KR101681661B1 (ko) 2012-06-11 2016-12-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아이에이치아이 터보 기계
CN102734216A (zh) * 2012-07-18 2012-10-17 无锡杰尔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离心鼓风机的高速转子结构
CN102777424A (zh) * 2012-07-27 2012-11-14 无锡杰尔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与齿轮轴的联接结构
CN103557175A (zh) * 2013-11-13 2014-02-05 三一能源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叶轮与轴的联接结构
WO2015146765A1 (ja) * 2014-03-26 2015-10-01 株式会社Ihi インペラ締結構造及びターボ圧縮機
CN106246593A (zh) * 2016-08-30 2016-12-21 柳州市酸王泵阀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泵叶轮锁紧通用装备
CN106286621A (zh) * 2016-10-28 2017-01-04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主轴、半联轴器连接结构及其安装和拆卸方法
CN111386400A (zh) * 2017-09-27 2020-07-07 江森自控科技公司 无键叶轮系统和方法
CN109538622A (zh) * 2018-12-27 2019-03-29 无锡市海星船舶动力有限公司 船舶用发动机叶轮轴总成
BE1028803B1 (nl) * 2020-11-16 2022-06-14 Atlas Copco Airpower Nv Turbomachine
JP2024034759A (ja) * 2022-09-01 2024-03-13 三菱重工コンプレッサ株式会社 ロータ、回転機械、及びロータの組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9701A (ja) * 1982-08-25 1984-03-05 Jgc Corp メタノ−ルの水蒸気改質法
JPH04321724A (ja) * 1991-04-23 1992-11-1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ガスタービン
JP4591047B2 (ja) * 2004-11-12 2010-12-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タービンロータ及びガスタービン
JP2006226280A (ja) * 2005-01-24 2006-08-31 Heishin Engineering & Equipment Co Ltd 一軸偏心ねじポン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76867B2 (ja) 2012-02-15
JP2008133745A (ja) 2008-06-12
CN101235826A (zh) 2008-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5826B (zh) 压缩机用拉紧螺栓
CN102121875B (zh) 气体轴承-转子系统动态加载一体化实验台
CA2893195C (en) Component arrangement, assembly method, and operating method
US8113772B2 (en) Damping device for a shaft of a turbomachine
MX2014006867A (es) Ensamble de bomba de petroleo con conexion electrica a la linea principal y metodo para ensamblar la misma.
CN101512313A (zh) 建立和控制一个或多个螺栓的液压夹具的方法和装置
JPH11148492A (ja) 高速回転型のターボ機械に用いられる圧縮機羽根車固定装置
US9279327B2 (en) Gas turbine engine comprising a tension stud
JP2006144782A (ja) 連結解除装置を有するタービンエンジン、連結解除装置、および連結解除装置のための可破損ネジ
ITCO20100025A1 (it) Configurazione di tamburo di bilanciamento per rotori di compressore
US20160102556A1 (en) Shaft arrangement
CN205620127U (zh) 一种薄壁轴承检测台静载测试装置
WO2014167905A1 (ja) インペラの締結検査方法、インペラの締結方法、インペラの締結検査装置、およびインペラの締結装置
CN109357798B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轴向力测试结构
CN101813098A (zh) 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叶轮与转子轴的连接结构
CN201909714U (zh) 气体轴承-转子系统动态加载综合实验台
EP1807632A1 (en) Turbo charger unit with bearings for a rotor shaft
KR101809405B1 (ko) 보스 일체형 임펠러가 구성된 송풍기의 제조방법
CN217331466U (zh) 用于确定涡轮增压器轴端螺母拧紧扭矩的装置
KR20090077700A (ko) 질량 밸런스 유닛
CN207263059U (zh) 一种汽轮机联轴器找正工具
CN105136463B (zh) 用于工况测试、在线检测、负载耐久测试的汽油机的夹具
CN103192262B (zh) 一种不锈钢连铸坯修磨机齿轮磨头的装配方法
EP4177577A1 (en) Coriolis scale and measuring method
CN201599248U (zh) 涡轮增压器压气叶轮与转子轴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IHI rotary machinery engineering of K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IHI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