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3778A - 用于自适应注册及寻呼区域确定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自适应注册及寻呼区域确定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3778A
CN101233778A CNA2006800280010A CN200680028001A CN101233778A CN 101233778 A CN101233778 A CN 101233778A CN A2006800280010 A CNA2006800280010 A CN A2006800280010A CN 200680028001 A CN200680028001 A CN 200680028001A CN 101233778 A CN101233778 A CN 101233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stration
registration area
equipment
order
n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280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3778B (zh
Inventor
拉贾特·普拉卡什
费丝·乌卢皮纳尔
加文·伯纳德·霍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743388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23377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33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3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3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8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using multi-step notification by increasing the notification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相应地,本发明揭示一种自适应注册方法,其中接入终端基于模式及其位置调整注册区域。相应地,所述网络也调整其寻呼区域。一般来说,所述接入终端将基于其移动性从小注册区域转换到大注册区域。

Description

用于自适应注册及寻呼区域确定的方法及设备
根据35 U.S.C§119主张优先权
本申请案主张优先于2005年6月16日提出申请且题为“A METHOD OFADAPTIVE REGISTRATION AND PAGING AREA DETERMINATION”的第60/691,705号临时申请案,所述临时申请案受让于本申请案的受让人并以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一般而言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中的注册技术,更特定而言涉及用于确定寻呼区域的注册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广泛地布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例如语音、数据等等。这些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频宽、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进行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种多址系统的实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及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等等。
一般而言,一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同时支持多个无线终端的通信。每一用户终端均经由正向链路及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通信。正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自基站至终端的通信链路,且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则是指自终端到基站的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可经由单入单出、多入单出或多入多出(MIMO)系统建立。
在通信系统中,所述网络由若干基站组成,所述基站中的每一者均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终端通信。来自所述网络的典型寻呼消息均发自一组所述网络确定很可能存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基站(寻呼区域)。所述发送寻呼的区域称为寻呼区域。进行寻呼所需的网络资源随着寻呼区域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可需要最小化所述寻呼区域。所述寻呼区域通常是基于注册而决定,在所述注册处所述移动终端将其当前位置通信给所述网络。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注册是所述移动终端(也就是接入终端)借以向所述网络通知其位置、状态、ID及其他特征的过程。所述注册过程允许所述网络知晓如何找到所述接入终端以便在存在传入语音或数据呼叫时其可寻呼所述存取终端。为节省能量(也就是电池寿命),所述存取终端进入节能模式。另一种方法是降低接入终端向所述网络注册的次数。注册动作需要所述接入终端退出节能模式且设置手段以与基站通信。
常规方法尝试通过降低注册频率节省能量。这可能适用于非移动或固定接入终端。然而,减少注册等同于所述网络增加其用以寻呼所述存取终端的资源以保证所述存取终端将接收寻呼,这是因为所述接入终端可在所述网络中移动(例如,从一个基站行进到另一个基站)。
因而,需要适应性地调整所述注册及移动接入终端的所述寻呼区域的方法。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包含多个各自具有逻辑的电子装置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经配置以:使用一个或多个电子装置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如果确定需要第一注册,则实施第一注册;及产生第二注册区域。
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调整所述注册区域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将: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如果确定需要第一注册,则实施第一注册;及产生第二注册区域。
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用于以下的指令的机器可读媒体: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如果确定需要第一注册,则实施第一注册;及产生第二注册区域。
从随附图示、说明书及随附权利要求书可获得所述方面的所有优点及范围的更全面了解。
附图说明
结合图示阅读下文所述的详细说明,将更易于明了本发明的特征、性质及优点,所有图示中相同的参考字符均相应地标识,其中:
图1图解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通信系统的方块图;
图3图解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自适应注册区域;
图4A图解说明使用基站覆盖区域的自适应注册区域;
图4B图解说明根据另一个方面的基于距离的自适应注册区域;
图4C图解说明根据另一个方面的基于距离的自适应注册区域;
图5图解由接入终端所使用的方法流程;
图6图解说明由网络所使用的方法流程;
图7A图解说明使用一个或多个模块实现根据某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的方法700;
图7B图解说明使用一个或多个模块实现根据某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的方法750。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其图解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多址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点100(AP)包括多个天线群组,一个天线群组包括104及106,另一个包括108及110,且另一个包括112及114。在图1中,显示每一天线群组仅具有两个天线,然而,每一天线群组可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116(AT)与天线112及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及114通过正向链路120传输信息到接入终端116且通过反向链路118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122与天线106及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及108通过正向链路126传输信息到接入终端122且通过反向链路124从接入终端1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及126可使用不同通信频率。举例来说,正向链路120可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的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一天线群组及所述天线经设计以在其中进行通信的区域通常称作所述接入点的扇区。在这方面,每一天线群组经设计以与由接入点100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内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通过正向链路120及126的通信中,接入点100的传输天线利用波束形成以提高不同接入终端116及124的正向链路的信噪比。同样,与通过单个天线对其所有接入终端进行传输的接入点相比,使用波束形成以对随机地分散于其整个覆盖区域内的接入终端进行传输的所述接入点导致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的较少干扰。
接入点可以是用于与所述终端通信的固定站且还可称作接入点、节点B、或某些其他术语。接入终端还可被称作移动终端、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某些其它术语。
图2是MIMO系统200中的发射机系统210(也称为接入点)及接收机系统250(也称为接入终端)的一个方面的方块图。在发射机系统210处,若干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212提供到传输(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个方面中,每一数据流是在各自的传输天线上进行发射。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为每一数据流所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对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格式化、编码及交错,以提供经编码数据。在某些方面,TX数据处理器214使用预编码矩阵对所述数据流的符号应用波束形成加权。
可使用OFDM技术通过导频数据来多路复用每一数据流的经编码数据。导频数据通常是以已知方式加以处理的已知数据图案并可在接收系统中用于估计通道响应。然后,基于针对每一数据流所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SPK、M-PSK或M-QAM)来调制所述数据流的经多路复用导频及经编码数据。可根据处理器230所实施的指令来确定每一数据流的数据率、编码及调制。
然后,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到TX MIMO处理器220,TX MIMO处理器220可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然后,TX MIMO处理器220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到NT个发射机(TMTR)222a到222t。在某些方面中,TX MIMO处理器220对所述数据流的所述符号及正在传输所述符号的天线应用波束形成加权。此波束形成加权是通过可从存储器232检索的层矩阵使用多个天线中的一者所确定。
每一发射机222均接收并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及上变频)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于通过MIMO通道传输的经调制信号。然后,分别自NT个天线224a至224t传输来自发射机222a至222t的NT个经调制信号。
在接收机系统250处,所述传输的调制信号由NR个天线252a至252r接收,且将自每一天线252所接收的信号提供到各自的接收机(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机254均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及下变频)各自接收的信号,将所述经调节信号数字化以提供样本,并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相应的“所接收”符号流。
然后,RX数据处理器260接收来自NR个接收机254的NR个所接收符号流并基于特定接收机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以提供NT个“经检测”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然后解调制、解交错及解码每一所检测符号流以恢复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RX数据处理器260所进行的处理与发射系统210处的TX MIMO处理器220及TX数据处理器214所实施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周期性地确定使用哪一个预编码矩阵(下文论述)。处理器270可形成包含矩阵索引部分及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所述反向链路消息可包括关于通信链路及/或所接收数据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然后,所述反向链路消息经TX数据处理器238(其还自数据源236接收若干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经调制器280调制、经发射机254a至254r调节、并传输回到发射机系统210。
在发射机系统210处,所述来自接收机系统250的经调制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经接收机222调节,经解调制器240解调制,并经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提取由接收机系统250所传输的反向链路消息。然后,处理器230确定将哪一个预编码矩阵用于确定所述波束形成加权,然后处理所抽取的消息。
虽然图2论述MIMO系统,但相同系统可应用于其中多个传输天线(例如,基站上的所述天线)将一个或多个符号流传输到单天线装置(例如,移动站)的多输入单输出系统。同样,可以与关于图2所述相同的方式利用单输出但输入天线系统。
图3图解说明根据一个方面的自适应注册区域。要素302表示接入终端116进入节能模式的位置。要素308表示基站的覆盖区域,一般来说,第一注册区域。要素310表示根据一个方面的更大区域(注册或寻呼区域),一般来说,第二注册区域。要素304表示根据一个方面的第三区域,一般来说第三注册区域。
在一个方面,在预界定时间之后,接入终端116进入节能模式。所述节能模式(也称为空闲模式)允许接入终端116通过不维持消耗能量的资源(例如,注册资源)而节省能量。当进入节能模式时,在接入终端的存储器中存在若干由所述处理器存储及存取以确定动作组的属性。举例来说,其中,用于注册边界的属性。只要接入终端116在所述注册边界内,则在初始注册之后接入终端116不需要继续注册,除非网络特别地需要如此。
根据一个方面,在进入节能模式之后,接入终端116周期性地确定其位置以决定是否需要注册(称为接入终端116觉醒)。接入终端116还可向所述网络通知其已进入节能模式。如果确定需要注册,则接入终端116执行注册方案,其中接入终端116设置用于当前基站的资源且使用所述基站向所述网络注册。在进入所述节能模式之后的此初始注册被视为第一注册。在处于节能模式中时在所述第一注册之后的后续注册称为第二注册、第三注册等。在接入终端116已进入所述节能模式之后响应于每一注册,所述网络及接入终端116两者均适应于注册且假定所述注册区域需要改变。同样,所述网络同时假定所注册接入终端116是移动的且调整所述寻呼区域。
在一个方面,每一次接入终端116进入所述节能模式,所述网络及接入终端116均重启所述注册计数。举例来说,所述注册计数可是如下:第一注册、第二注册、第三注册、重启、第一注册、第二注册、重启等。无线系统也可使用其他用以重启所述注册计数的方法,例如,预界定时间到期,接入终端116从其进入所述节能模式的位置行进预界定距离,接入终端116从节能模式切换到另一个模式等。
根据一个方面,在确定是否需要初始或后续注册中,接入终端116确定接入终端116是否在注册边界之外。所述注册边界(也就是,注册区域)可通过若干方法确定。依据所述系统的负载或所述系统的操作员的优先权,所述注册边界可以是基于基站覆盖区域或基于距离。所述基于基站覆盖的方法包含一个或多个基站的覆盖区域作为所述注册或寻呼区域。所述基于距离的方法包含距接入终端116进入所述节能模式的位置的Δ距离或距接入终端116进入所述节能模式处的基站的Δ距离。
图4A图解基于基站覆盖区域400的自适应注册区域方法。图4图解说明数个分别地具有覆盖区域402、404、406、408及410的基站412、418、422、424及426。要素414、416、417、420、428及430图解说明其中接入终端116实施是否注册的决定的接入终端116的位置。作为实例,位置414表示其中接入终端116第一次进入节能模式的位置。根据所述方面,当接入终端116进入节能模式时,所述注册区域(也就是,所述初始或第一注册区域)设置为基站覆盖区域402。在处于节能模式中时,如果接入终端116已行进到位置416,则接入终端116确定其已行进出其注册区域且必须向网络注册以通知其新位置。此确定可使用接入终端116的当前位置进行。可采用各种技术以确定当前位置,例如,使用全球定位系统或当前服务基站识别(ID)。
根据所述基站覆盖方法,除初始覆盖区域402之外所述新注册区域(也就是,第二注册区域)现在还包括当前服务基站418的覆盖区域(也就是,覆盖区域404)。在另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注册区域可包括基站412周围的一个或多个基站覆盖区域,例如基站428及覆盖区域410。响应于所述第一注册,所述网络还将更新所述寻呼区域以包括基站覆盖区域404。最初为节能寻呼资源,所述网络及接入终端116将把所述第二注册区域限定于仅添加一个基站覆盖区域。因而,在接入终端116位于位置417时,接入终端116将确定其其不要重注册且同样所述网络将使用基站412及418寻呼接入终端116。如果接入终端116继续行进出第二注册区域(例如,到位置420),则接入终端116将再次基于其位置确定需要注册且将实施第二注册。在一个方面,当实施所述第二注册时,创建新注册区域(也就是,第三注册区域),其包括第二注册区域的所有所述区域及基站422的覆盖区域406。类似于所述第二注册区域,还可包括围绕所述第二注册区域的额外基站。同样,在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注册区域还可包括基站424的基站覆盖区域408。因而,使第三注册区域包括基站覆盖区域402、404、406、408及424。周围基站的使用可以是基于所述系统的当前负载而采用或可在部署所述系统时预界定。
图4B图解根据另一个方面的基于距离的自适应注册区域。要素414表示接入终端116进入节能模式的位置。要素452及462是界定从接入终端116的位置414开始的注册区域半径的预界定距离。根据所述方面,当接入终端116在位置414处进入节能模式时,所述注册区域(也就是,所述初始注册区域)设置为基站覆盖区域402。如果接入终端116行进出初始注册区域,则接入终端116确定需要注册。因而,接入终端116实施在进入所述节能模式之后的第一注册。在实施所述第一注册之后,确定所述新注册区域(也就是,第二注册区域)且其包括除初始注册区域402之外的径向地理区域。所述第二注册区域的半径是位置414与位置452之间的距离。响应于所述第一注册,所述网络也将更新所述寻呼区域以包括所述第二注册区域。最初为节省寻呼资源,所述网络及接入终端116将限制所述第二注册区域且使所述半径较小(例如,2英里)。因而,在接入终端116在由第二注册区域所界定的地理区域内时,接入终端116不需要实施任何额外注册以接收寻呼。所述网络将不调整所述寻呼区域。如果接入终端116继续行进出第二注册区域,则接入终端116将再次基于其位置确定需要注册且将实施第二注册。在一个方面在实施第二注册时,创建新注册区域(也就是,第三注册区域),其包括除第二注册区域之外的径向地理区域,其中所述第三注册区域的半径是位置414与位置462之间的距离。响应于所述第二注册,所述网络也将更新所述寻呼区域以包括所述第三注册区域。
图4C图解说明根据另一个方面的基于距离的自适应注册区域。要素414表示接入终端116进入节能模式的位置。要素486及488是界定从基站412的位置开始的注册区域半径的预界定距离。根据所述方面,当接入终端116于位置414处进入节能模式时,所述注册区域(也就是,初始注册区域)设置为基站覆盖区域402。如果接入终端116行进出初始注册区域,则其确定需要注册。因而,接入终端116实施在进入所述节能模式之后的第一注册。在实施所述第一注册之后,所述新注册区域(也就是,第二注册区域)包括除初始注册区域402之外的径向地理区域,其中所述第二注册区域的半径是基站412的位置与位置486之间的距离。响应于所述第一注册,所述网络也将更新所述寻呼区域以包括所述第二注册区域。最初为节能寻呼资源,所述网络及接入终端116将限制所述第二注册区域且使所述半径较小(例如,超出覆盖区域402 2英里)。因而,在接入终端116在由第二注册区域所界定的地理区域内时,接入终端116不需要实施任何额外注册以接收寻呼。如果接入终端116继续行进出第二注册区域,则接入终端116将再次基于其位置确定需要注册且将实施第二注册。在一个方面,当实施所述第二注册时,创建新注册(也就是,第三注册区域)其包括出第二注册区域之外的径向地理区域,其中所述第三注册区域的半径位置414与位置488之间的距离。响应于所述第二注册,所述网络也将更新所述寻呼区域以包括所述第三注册区域。
依据所述系统的部署,可如图4A、4B及4C中所述添加额外注册区域。同样,额外方法可用于实施自适应注册区域。
图5图解由接入接入终端116所使用的方法流程。在方块502,接入终端116确定是否需要注册。在处于节能模式中时接入终端116周期性地检验其位置(也就是,觉醒)且确定其是否已越过当前注册区域。如图4A-4C中所述,接入终端116使用其当前位置以确定接入终端116是否在注册区域之外。如果接入终端116确定其已越过所述注册区域,则接入终端116确定需要新注册。在方块504,接入终端116传输注册消息以实施新注册。在此方面,所述消息包括所述当前位置及当前服务基站的基站ID。在方块506,当完成所述注册过程或与之同时,接入终端116更新其数据库以调整所述注册区域。
图6图解由网络所使用的方法流程。在方块602,所述网络从接入终端116接收注册请求消息且确定此注册是否来自进入节能模式的接入终端116及注册的类型。在一个方面,所述消息可包括允许所述网络确定此是第一注册、第二注册、第三注册等的信息。所述网络存取其数据库(其包含关于接入终端116的信息及所述消息中所接收的信息)以确定注册类型(为第一、第二、第三等)。如果确定此注册是来自处于节能模式的接入终端116,则在方块604,所述网络更新用于此接入终端116的寻呼区域且将正在请求的接入终端116分类为正在移动中。在一个方面,请求消息中所接收的信息包括接入终端116的位置。举例来说,服务接入终端116的基站的精确位置或ID。使用所述位置信息,所述网络可确定将使用以调整所述寻呼区域的参数。
图7A图解说明使用一个或多个模块以实现根据某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的方法700。图7中所提及的模块可以是电子装置、处理器、硬件装置、存储媒体等或其任一组合。参照图7,在一个方面,一种设备包含:用以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的装置;用以在确定需要第一注册的情况下实施第一注册的装置;及用以产生第二注册区域的装置。同样,所述设备包含用以产生第三注册区域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以是分别描述为图7的702、704、706及708的模块。
图7B图解说明使用一个或多个模块以实现根据某些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的方法750。图7B中所提及的模块可以是电子装置、处理器、硬件装置、存储媒体等或其任一组合。参照图7B,在一个方面,一种设备包含:用以从在所述第一注册区域之外的接入终端接收第一注册请求的装置;及用以响应于接收所述第一注册请求调整用于所述接入终端的寻呼区域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以是分别描述为图7B的752及754的模块。
在各种实施例中,本文所述方法是使用一个或多个模块来实施以执行对应于所述方面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的步骤,例如,信号处理、消息产生及/或传输步骤。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各种特征均是使用模块来实施。可使用软件、硬件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来实施所述模块。许多上述方法或方法步骤可使用包含于诸如存储器装置等机器可读媒体(例如RAM、软盘、压缩盘、DVD等)中的机器可执行指令(例如,软件)来实施以控制机器(例如,具有或不具有额外硬件的通用计算机)以(例如)在一个或多个节点中实施所有或部分的上述方法。因此,所述方面尤其是针对一种包含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媒体,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用于使机器(例如处理器及相关联的硬件)来实施上述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举例来说,接入点100及接入终端116经配置以实施(例如)以下通信协议/标准:全球微波接入互通性(WiMAX),例如红外数据协会(IrDA)等红外协议,短程无线协议/技术、Bluetooth技术,ZigBee协议,超宽带(UWB)协议,家用射频(HomeRF),共享无线接入协议(SWAP),例如无线以太网兼容性联盟(WECA)等宽带技术,无线保真联盟(Wi-Fi Alliance),802.11网络技术,公用交换电话网络,例如因特网等公用多机种通信网络技术,专用无线通信网络,陆上移动无线电网络,码分多址(CDMA),宽带码分多址(WCDMA),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高级移动电话服务(AMPS),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单载波(1X)无线电传输技术(RTT),唯进化数据(EV-DO)技术,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增强型数据GSM环境(EDGE),高速下行链路数据分组接入(HSPDA),模拟及数字卫星系统,及任何其他可在无线通信网络及数据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者中使用的技术/协议。
本文所述传输技术可通过各种装置来实施。举例来说,所述技术可实施于硬件、软件、或其组合中。对于硬件实施方案来说,用于这类技术的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30及270、TX及RX处理器214及260等等)可实施于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其他设计用于实施本文所述功能的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施方案来是,可使用实施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程序、功能等等)来实施本文所述技术。软件代码可储存于一存储器单元(例如,图2中的存储器232及272)中并由处理器(例如,控制器230)来执行。所述存储器单元既可实施于所述处理器内也可实施于处理器外,在后一情况下,所述内存单元可经由此项技术中已知的各种装置以通信方式耦合到所述处理器。
本文包含有标题以便于查阅并有助于判定某些部分的位置。所述标题并非希望限定所述标题下所述概念的范围,且所述概念也可适用于整篇说明书中的其它章节。
提供对所揭示方面的上述说明以使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均能够制作或使用本方面。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易于明了所述方面的各种修改,且本文所界定的一般原理也可适用于其它方面,此并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本说明并非希望限定为本文所示的方面,而是将赋予其与本文所揭示的原理及新颖特征相一致的最宽广范围。

Claims (48)

1.一种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
用以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的装置;
用以在确定需要第一注册的情况下实施第一注册的装置;及
用以产生第二注册区域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以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的装置包含用以确定当前位置是否在第一注册区域之外的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以确定当前位置是否在第一注册区域之外的装置包含用以确定接入终端的当前位置的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以产生第二注册区域的装置包含用以确定新注册区域且将其添加到第一注册区域的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以产生第二注册区域的装置包含用以使用当前服务基站的覆盖区域产生新区域的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以产生第二注册区域的装置包含用以使用当前位置产生新区域的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使用当前位置的装置包含用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确定所述当前位置的装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以产生第二注册区域的装置包含用以使用第一接入点的位置产生新区域的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使用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位置的装置包含使用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经度及纬度值的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
用以确定是否需要第二注册的装置;
用以在确定需要第二注册的情况下实施第二注册的装置;及
用以产生第三注册区域的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进一步包含用以从第一注册区域转换到所述第二注册区域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注册区域小且第二注册区域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以确定是否需要所述第一注册的装置包含用以确定所述接入终端的位置的装置和用以确定所述位置是否在第一注册区域之外的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以确定所述位置的装置包含使用服务接入点的经度及纬度值的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以确定所述位置的装置包含使用GPS以得到所述接入终端的所述位置的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以确定所述位置的装置包含使用关于所述接入终端曾遇到的注册次数的信息的装置。
16.一种用于调整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注册区域的方法,所述设备包含:
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
如果确定需要第一注册,则实施第一注册;及
产生第二注册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包含确定当前位置是否在第一注册区域之外。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当前位置是否在第一注册区域之外包含确定接入终端的所述当前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产生第二注册区域包含确定新注册区域且将其添加到第一注册区域。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产生第二注册区域包含使用当前服务基站的覆盖区域产生新区域。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产生第二注册区域包含使用当前位置产生新区域。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当前位置包含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确定所述当前位置。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产生第二注册区域包含使用第一接入点的位置产生新区域。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第一接入点的位置包含使用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经度及纬度值。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
确定是否需要第二注册;
如果确定需要第二注册,则实施第二注册;及
产生第三注册区域。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含从第一注册区域转换到所述第二注册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注册区域小且第二注册区域大。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是否需要所述第一注册包含确定所述接入终端的位置及确定所述位置是否在第一注册区域之外。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位置包含使用服务接入点的经度及纬度值。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位置包含使用GPS以得到所述接入终端的所述位置的装置。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所述位置包含使用关于所述接入终端曾遇到的注册次数的信息。
31.一种可在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
处理器,其经配置以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在确定需要第一注册的情况下实施第一注册;且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产生第二注册区域。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确定当前位置是否在第一注册区域之外。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确定所述当前位置。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确定新注册区域且将其添加到第一注册区域。
35.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使用当前服务基站的覆盖区域产生新区域。
3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使用当前位置产生新区域。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确定所述当前位置。
38.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使用第一接入点的位置产生新区域。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使用所述第一接入点的经度及纬度值来确定接入点的所述位置。
40.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确定是否需要第二注册;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在确定需要第二注册的情况下实施第二注册;及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产生第三注册区域。
41.一种机器可读媒体,其包含在由机器执行时致使所述机器实施包括以下操作的指令:
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
如果确定需要第一注册,则实施第一注册;及
产生第二注册区域。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包含确定当前位置是否在第一注册区域之外。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确定当前位置是否在第一注册区域之外包含确定接入终端的所述当前位置。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产生第二注册区域包含确定新注册区域且将其添加到第一注册区域。
45.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机器可读媒体,其进一步包含:
确定是否需要第二注册;
如果确定需要第二注册,则实施第二注册;及
产生第三注册区域。
46.一种可在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
处理器,其经配置以确定是否需要第一注册;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在确定需要第一注册的情况下实施第一注册;且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经配置以产生第二注册区域;
存储器,其经配置以存储用于注册区域的参数;及
发射器,其经配置以传输注册请求。
47.一种可在通信系统中操作的设备,所述设备包含:
用以从在第一注册区域之外的接入终端接收第一注册请求的装置;及
用以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注册请求而调整所述接入终端的寻呼区域的装置。
48.一种用于调整无线通信区域中的寻呼区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从在第一注册区域之外的接入终端接收第一注册请求;及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注册请求而调整所述接入终端的所述寻呼区域。
CN2006800280010A 2005-06-16 2006-06-16 用于自适应注册及寻呼区域确定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1233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9170505P 2005-06-16 2005-06-16
US60/691,705 2005-06-16
PCT/US2006/023505 WO2006138573A2 (en) 2005-06-16 2006-06-16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registration and paging area determin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3778A true CN101233778A (zh) 2008-07-30
CN101233778B CN101233778B (zh) 2012-09-05

Family

ID=37433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280010A Active CN101233778B (zh) 2005-06-16 2006-06-16 用于自适应注册及寻呼区域确定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8254924B2 (zh)
EP (3) EP2278841A1 (zh)
JP (3) JP2008547279A (zh)
KR (2) KR101041664B1 (zh)
CN (1) CN101233778B (zh)
AU (1) AU2006259226B2 (zh)
BR (1) BRPI0612091A2 (zh)
CA (1) CA2612250C (zh)
IL (1) IL188055A0 (zh)
MX (1) MX2007015923A (zh)
NZ (1) NZ564297A (zh)
RU (1) RU2390973C2 (zh)
SG (1) SG165372A1 (zh)
TW (1) TWI350120B (zh)
UA (1) UA92611C2 (zh)
WO (1) WO2006138573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4273A (zh) * 2012-01-05 2014-09-17 塔拉·钱德·辛格哈尔 提高手机设备中电池寿命的系统和方法
CN110557814A (zh) * 2018-06-04 2019-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唤醒区域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1221924A (zh) * 2018-11-23 2020-06-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95509B2 (en) 2000-09-13 2007-11-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method in an OFDM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9130810B2 (en) 2000-09-13 2015-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FDM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9148256B2 (en) 2004-07-21 2015-09-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formance based rank prediction for MIMO design
US9137822B2 (en) 2004-07-21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ignaling over access channel
US9246560B2 (en) 2005-03-10 201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and rate control in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54211B2 (en) 2005-03-11 2015-10-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ing feedback in multi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46892B2 (en) 2005-03-16 2013-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ructures for a quasi-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520972B2 (en) 2005-03-17 2016-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3305B2 (en) 2005-03-17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61859B2 (en) 2005-03-17 2016-10-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84870B2 (en) 2005-04-01 2015-1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9408220B2 (en) 2005-04-19 2016-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for adaptive sectorization
US9036538B2 (en) 2005-04-19 2015-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hopping design for single carrier FDMA systems
US8611284B2 (en) 2005-05-31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 of supplemental assignments to decrement resources
US8565194B2 (en) 2005-10-27 2013-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uncturing signaling chann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79511B2 (en) 2005-10-27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ignment acknowledgement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62859B2 (en) 2005-06-01 2013-06-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here decoding apparatus
US9179319B2 (en) 2005-06-16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ectorization in cellular systems
US8599945B2 (en) 2005-06-16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bust rank prediction for a MIMO system
US9055552B2 (en) 2005-06-16 2015-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ick paging channel with reduced probability of missed page
US8885628B2 (en) 2005-08-0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in a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9209956B2 (en) 2005-08-22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gment sensitive scheduling
US20070041457A1 (en) 2005-08-22 2007-02-22 Tamer Kadou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tenna divers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44292B2 (en) 2005-08-24 2014-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ed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36974B2 (en) 2005-08-30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coding and SDMA support
US8582509B2 (en) 2005-10-27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693405B2 (en) 2005-10-27 2014-04-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DMA resource management
US9225416B2 (en) 2005-10-27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ed signaling channels for a reverse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88384B2 (en) 2005-10-27 2015-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symbo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90207790A1 (en) 2005-10-27 2009-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tuneawaystatus in an open stat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25488B2 (en) 2005-10-27 2015-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
US9172453B2 (en) * 2005-10-27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system
US8477684B2 (en) 2005-10-27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knowledgement of control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44060B2 (en) 2005-10-27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s
CN101346921A (zh) 2005-10-27 2009-01-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cqi的方法和设备
US9210651B2 (en) 2005-10-27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ootstrap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45512B2 (en) 2005-10-27 2011-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778607B2 (en) * 2005-10-31 2010-08-17 The Mitre Corporation Echo MIMO: a method for optimal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hannel estimation and matched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US8582548B2 (en) 2005-11-18 2013-1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70197220A1 (en) * 2006-02-17 2007-08-23 Willey William 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ner-cell registration of access terminal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61685B2 (en) * 2006-07-28 2011-06-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handoff for mobile st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proxy mobile IP
US8611921B2 (en) * 2007-04-06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ay and backhaul-efficient pag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359037B2 (en) * 2007-06-29 2013-01-22 Intel Corporation Adaptive sleep area
US7953036B2 (en) * 2007-07-27 2011-05-3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for registration of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100912505B1 (ko) 2007-09-06 2009-08-17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페이징 그룹을 관리하는 방법
KR101199389B1 (ko) 2008-05-09 2012-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페이징 수행 방법
JP5183397B2 (ja) * 2008-09-29 2013-04-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呼処理制御装置及び呼処理制御方法
US8768398B2 (en) * 2009-04-23 2014-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asurement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2026319A (zh) * 2009-09-21 2011-04-2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实现多模终端接入技术限制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US8804680B2 (en) * 2011-02-07 2014-08-12 Spectrum Bridg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connections and radio resources
US9723554B2 (en) 2012-11-07 2017-08-01 At&T Mobility Ii Llc Collaborative power conscious utilization of equipment in a network
US9282529B1 (en) * 2013-03-28 2016-03-08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Identification of dorma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219259B2 (en) * 2016-05-13 2019-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based cell selection
US11641564B2 (en) * 2019-08-16 2023-05-02 Ofinno, Llc Flexible zone-based registration area track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95513B (en) 1986-09-18 1990-12-19 Philips Electronic Associated Radio system
JPH0556472A (ja) * 1991-08-23 1993-03-0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可変位置登録方式
US5621784A (en) 1991-09-20 1997-04-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prehensive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registration method
US5295180A (en) 1992-04-08 1994-03-15 U S West Newvector Group, Inc. Cellular telephone zone system
FI98186C (fi) 1992-11-30 1997-04-2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Solukkoradioverkko sekä menetelmä sijainninpäivityksen suorittamiseksisolukkoradiojärjestelmässä
JP2907678B2 (ja) 1993-05-18 1999-06-2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JPH0738486A (ja) * 1993-07-16 1995-02-07 Sony Corp セルラ端末装置
US5548816A (en) 1993-11-16 1996-08-20 Astronet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ting mobile units in a cellular telephone system by use of virtual location areas
JPH08327048A (ja) * 1995-05-26 1996-12-10 Miura Co Ltd 燃料加熱制御装置
FI112908B (fi) * 1999-03-09 2004-01-30 Nokia Corp Menetelmät, verkko, verkkoelementti ja matkaviestin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n soluun leiriytymiseksi
TW571599B (en) 1999-09-27 2004-01-11 Qualcom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querying attribute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SE9904099D0 (sv) 1999-11-11 1999-11-11 Volvo Lastvagnar Ab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438776A1 (en) * 2001-02-19 2002-08-29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Forwarding tree gene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076258B2 (en) * 2001-09-10 2006-07-11 Ntt Docomo, Inc. Location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paging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JP2003258705A (ja) * 2002-03-06 2003-09-12 Sharp Corp 移動端末機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ならびに移動通信方法
WO2003079701A1 (fr) * 2002-03-15 2003-09-25 Fujitsu Limited Systeme et procede de fourniture d'informations de position
JP4039622B2 (ja) * 2002-11-06 2008-01-30 Kddi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提供装置のための経路予測方法
JP2004260477A (ja) 2003-02-25 2004-09-16 Kyocera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2004260595A (ja) * 2003-02-26 2004-09-16 Seiko Epson Corp ゾーン判定装置、ゾーン判定方法、ゾーン判定機能を発揮させるプログラム及び、ゾーン判定機能を発揮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情報記録媒体
WO2004089026A1 (ja) 2003-03-28 2004-10-14 Fujitsu Limited 移動交換機、移動機、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位置登録拡張方法
US7941142B2 (en) * 2003-03-28 2011-05-10 Fujitsu Limited Mobile switchboard, mobile unit,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osition-registration extending method
FR2860361A1 (fr) * 2003-09-25 2005-04-01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regulation de la puissance de transmission au sein d'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US7477895B2 (en) * 2004-01-21 2009-01-13 Groundhog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gistration area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4273A (zh) * 2012-01-05 2014-09-17 塔拉·钱德·辛格哈尔 提高手机设备中电池寿命的系统和方法
CN107659990A (zh) * 2012-01-05 2018-02-02 塔拉·钱德·辛格哈尔 提高手机设备中电池寿命的系统和方法
US10136391B2 (en) 2012-01-05 2018-11-20 Tara Chand Singhal System and method to enhance battery life in cell phone devices
CN110557814A (zh) * 2018-06-04 2019-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唤醒区域更新方法及装置
CN110557814B (zh) * 2018-06-04 2021-02-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唤醒区域更新方法及装置
US11576128B2 (en) 2018-06-04 2023-02-07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Wakeup region update method and device
CN111221924A (zh) * 2018-11-23 2020-06-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CN111221924B (zh) * 2018-11-23 2023-04-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网络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063150A (ko) 2010-06-10
EP1891829A2 (en) 2008-02-27
WO2006138573A2 (en) 2006-12-28
CA2612250A1 (en) 2006-12-28
EP2278841A1 (en) 2011-01-26
AU2006259226B2 (en) 2010-11-18
RU2390973C2 (ru) 2010-05-27
KR101043448B1 (ko) 2011-06-23
KR101041664B1 (ko) 2011-06-14
US20060286982A1 (en) 2006-12-21
KR20080026618A (ko) 2008-03-25
JP2008547279A (ja) 2008-12-25
IL188055A0 (en) 2008-03-20
NZ564297A (en) 2011-09-30
TWI350120B (en) 2011-10-01
CN101233778B (zh) 2012-09-05
WO2006138573A3 (en) 2007-03-15
EP2265066A1 (en) 2010-12-22
CA2612250C (en) 2014-11-25
RU2008101653A (ru) 2009-07-27
JP2011217402A (ja) 2011-10-27
JP2013255283A (ja) 2013-12-19
UA92611C2 (ru) 2010-11-25
SG165372A1 (en) 2010-10-28
US8254924B2 (en) 2012-08-28
MX2007015923A (es) 2008-03-06
JP5784680B2 (ja) 2015-09-24
AU2006259226A1 (en) 2006-12-28
TW200709707A (en) 2007-03-01
BRPI0612091A2 (pt) 2010-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3778B (zh) 用于自适应注册及寻呼区域确定的方法及设备
CN10134693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降低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4695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接入允许块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04340B (zh) 多模式移动站中用于rat间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US9942090B2 (en) Predicting one or more system loss events and proactive system recovery
JP201503917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d2dディスカバリ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